民生专项资金管理使用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3 19:33: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民生专项资金管理使用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民生专项资金管理使用调研报告》。

第一篇:民生专项资金管理使用调研报告

民生专项资金管理使用调研报告

民生专项资金管理使用调研报告

民生专项资金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对策

多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民生领域的专项资金运行管理非常重视,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党中央、国务院惠农政策力度的倾斜和加大,民生资金量也越来越突飞增长,这样也给监督检查部门无形增加了超常的工作压力,反思过去,我们在审计民生专项资金中发现的问题,其手段之刁,危害之深,金额之多,影响之大,值得我们监督检查部门和民生资金项目单位领导和对象认真思考

一,民生专项资金使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民生专项资金的种类主要有:民政低保专项资金、扶贫建设专项资金、林改专项资金、新农村建设资金、农业开发资金、教育专项资金、卫生防疫及改造资金,从资金的来源分类,有中央财政的,有省市县财政的,有国债,有省市和地方配套的;从资金的性质分类,有无偿的,有有偿的,无偿的表现为政府对某一项目的扶持所拨给的资金不用偿还,有偿的表现为政府对某一项目扶持的专项低息贷款需要偿还;从民生专项资金使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六个方面,(一)账目管理不规范;一是一些单位专项资金没有实行单独核算,专户专账管理,或者虽然设置了专项资金专户,但很大程度上起着过渡账户的作用,与单位日常性开支混同一起核算反映,致使收支不能一目了然,资金结余情况也无法正常体现,二是支出票据不合规,收支核算不规范,表现在将“拨入专款”列入“拨入经费”或“财政补助收入”,以隐蔽专项资金的收支,从其账本报表上看,“拨入专款”和“专款支出”已销声匿迹。例如:我们在一单位的民生工程专项资金使用账面上发现,专款已拨完毕,拨付方向在单位经费账上,工程支出与单位支出混在一起,无法分清。

(二)弄虚作假,虚报冒领套取民生专项资金,一是借其他已完工的项目做替身,通过签订假合同,做假预决算,列假支出,暗箱操作,骗取民生专项资金,有的甚至在本系统内交替发生的基础上,还与系统外相似的项目上替身重复多次套取财政资金,二是申请项目大,实施项目小,虚增项目工程量,套取专项资金。三是采取拨入专款项目资金回流手段,以专款、赞助、设计、修理等形式向项目单位要回部分资金,例如我们在单位财务收支审计中发现一笔教育专项资金按规定数额已全部拨入项目单位(下属部门),可一边拨入,又一边用仪器费形式上交,向下属(项目)单位收回部分金额。

(三)挤占挪用民生专项资金,将民生专项资金直接拨入单位的经费账户,支出使用和单位的经费使用混在一起;其实民生专项资金充当了一部分单位经费支出。例如:我们在一审计单位下拨的民生专项资金过程中,发现上级专项资金通过财政以全部拨入其经费账户,从经费账户中反映用于专项使用的不符下拨的金额,单位领导解释,因未结清专项支出,有待以后处理。其实通过了解分析,专项资金已被单位的经费支出挤占挪用。

(四)在专项资金的列支中,直接以争取项目的接待费、礼品费、请客送礼费还有用招商名义支出来充当一些金额。

(五)在专项资金的安排上,有的是项目单位为了弥补单位经费不足,以某项名义,通过各种关系,向上级申报,使得上级安排有一些专项资金,也就是平常所说的戴帽子资金,而这些专项资金其实都全部花费在单位的经费上,一丝没有用在民生项目上,(六)民生专项资金工程操作上,有的根本没有招投标,因此谈不上什么招投标书,合同、预决算和竣工验收手续等合法文书,造成工程质量没有保证,形成“豆腐渣”工程。

二,产生的影响和根源

在民生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存在的许许多多的问题中,绝大部分是由领导干部主观原因造成的,但也不排除少数客观因素的存在和业务人员的操作技能差等原因,这些问题的发生和存在对民生专项资金的健康运行和作用的有效发挥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造成安全隐患,得不到应有效果。同时也为领导干部自身造成违纪、腐败现象的机会。一从民生专项资金账目管理不规范讲,由于没有专账专户管理,支出混为一谈,分不清科目支出,容易造成项目资金流失,作为他用。专项资金不能用到专项上,使专项资金不能达到相应的效果和目的。同时流失的专项资金到哪里,很可能造成有关人员和干部浑水摸鱼,挥霍浪费,为违纪现象的发生创造条件;二从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的现象看,直接导致专项资金的使用不能到位,民生专项资金用在其它风马牛不相及的支出上,使专项资金安排应做的事不能做,或者做了也不能按标准竣工,达到目的和效果。三从虚报冒领套取民生专项资金讲,一是没有使专项资金真正使用在应发挥效益的民生项目上,形成滥用专项资金现象,二是民生专项资金流失浪费,造成民生专项资金失去专项作用,三是民生专项资金不能全部用于该用的民生项目上,通过隐蔽手段和手中职权分配或指意下级下属利用各种形式拨回部分专项资金,造成该用的专项资金只能部分使用,从而形成项目资金紧缺,工作不能完成到位,影响质量,也埋下了不必要的隐患。四从民生专项资金投入的工程项目未实行招投标、专项资金的列支用部分不该冲抵的请客、送礼、接待费用等问题讲,一是给有关项目掌权的领导和有关人员创造了贪污腐化的条件,他们可通过行贿、受贿手段达到谋取私利的目的,二是给民生项目工程质量、项目的效益带来了重大影响和安全隐患,要么容易出现豆腐渣工程,要么出现不必有的夸大浪费;五从拉关系、通过各种渠道要取专项资金来弥补经费讲,一是使民生专项资金没有体现专项效益作用,失去了专项资金的意义,也浪费了财力,二是使得一些该使用民生专项资金的项目单位因为关系不畅不能达到该享有的公平政策和保障,三是为拉关系争取专项资金的上下领导创造了行贿受贿、腐败堕落的机会。以上造成民生专项资金使用管理诸多问题的根源:一,是民生专项资金项目单位的领导对民生专项资金使用管理的认识不足,认为自己向上争取的资金不分来源高低,不管制度多严,不论资金多少,可以为所欲为;二,是部分单位的业务人员业务技能水平较低,没有民生专项资金和经费概念的区别,混为一谈,对拨入的资金不能区别性质正确核算,更谈不上严格执行会计制度规定、民生专项资金管理规定,为领导决策提供正确的建议,三,项目管理与财务管理脱节,部分单位民生专项资金项目的实施与财务核算脱节,财务人员对具体的项目实施情况不清楚,只负责拨付的资金和设账,造成责任不明确,四,监督不严,处罚不力,由于专项资金的监督体系和程序不十分规范和健全,没有做到事前事中监督,只有事后检查,而在事后的检查中,发现的相关问题,甚至是严重的问题,都没有得到有效的处理和处罚,不管涉及到的人还是涉及到的事,都不了了之,因而造成专项资金使用管理中违纪违规现象的发生,继续蔓延。

三、民生专项资金使用管理的建议

为了防止和杜绝民生专项资金违纪违规现象的发生,保障民生专项资金健康有序的运行,使民生专项资金发挥应有的效益,首先,加强民生专项资金管理制度的宣传,树立县乡部门主要领导的法纪意识,政策意识,廉政意识,提高单位领导对民生专项资金使用管理重大意义的认识,强化他们自觉履行经济政策、经济规律和经济秩序的法制观念,尤其是使他们思想上筑牢维护专项资金健康运行、保障民生专项资金发挥作用的道德防线;其次,由政府牵头,部门协调配合,形成民生专项资金使用管理监督体系和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检查方案,并成立民生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审计组,做到专项资金使用管理事前、事中、事后有人问,有人查,有人管。同时在项目专项资金管理使用上,各部门要做到有计划,有分工,有奖惩,实行部门问责制;三,加大会计人员业务素质的培训力度,提高单位会计人员的业务、政治、法规素质,使他们严格执行会计制度,正确进行会计核算,发挥会计职能作用,为单位领导决策提供正确的建议;四,建立健全民生资金项目单位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制度,包括项目申报计划、项目报告程序、资金拨付手段。具体讲:

1、规范项目申报计划:凡民生资金项目单位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向上申请安排专项资金的前期,必须到政府审计组进行报告备案,同时请求审计组实地考察专项资金项目的合理性,有无弄虚作假,立项是否结合本地实际,资金分配是否合理,工程建设项目程序是否合规,是否有损失浪费和决策失误现象。

2、规范民生专项资金项目报告程序:项目申报单位在取得民生专项资金的管理分配使用权后,在规定时间内必须向审计组书面报告民生专项资金的立项情况,资金规模来源,专项用途和资金管理方案等,审计组对项目及资金审查时有不符合政策、法规等情况时,应及时提出意见或建议。

3、规范民生专项资金使用拨付程序:需要分配拨付的资金,主管部门在拟定分配方案时,必须通知县审计组派员参与、审核。县审计组对所审核事项应及时出具审核意见,并备案登记,按资金流向跟踪审计。财政部门、民生专项资金管理和项目执行单位应根据审计组审核意见办理资金拨付手续。

4、规范建设工程项目资金的管理程序:建设工程项目除遵守其他民生专项资金程序外,还必须从项目立项之日起,向县审计组书面报告项目的总体概况。在项目勘察、设计、预算编制、工程控制价编制、招投标、订立合同、设计变更、增减工程量等环节,必须通知县审计组派员参与,县审计组应将审计掌握的有关情况及时向县政府汇报。建设工程项目竣工必须经决算审计后,才能进行资金结算。

5、明确项目管理和资金管理的责任人:加强项目管理人员与资金管理人员的协调,避免双方在民生专项资金使用管理上的脱节和扯皮。

五、加大对民生专项资金使用管理的审计监督力度。

(一)监督的内容:(1)民生专项资金的立项情况。立项是否结合实际、资金分配是否合理,工程建设项目程序是否合规,是否有损失浪费和决策失误现象。(2)民生专项资金实施情况。是否按批准执行,有无未经批准擅自改变计划,突破资金规模。(3)民生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各项支出是否合理合法,有无挤占、挪用、虚列支出、虚报冒领和损失浪费。(4)民生项目结余资金是否解缴县财政,有无未经批准随意动用。(5)民生专项资金的管理情况。项目财务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有效,资金是否实行专户管理,单独设帐,单独核算。

(二)监督的程序:

1、申报项目程序是否合规,2、资金拨付程序是否合规,3、民生工程资金使用管理程序是否合规。六,加大对民生专项资金使用管理中违纪违规问题的处罚力度,一是追究监督部门存在的对民生专项资金使用管理的失职、渎职现象,涉及到相关的当事人,要进行责任追究。二是对民生专项资金使用管理中违纪违规的人和事,对号入座,严肃查处,绝不姑息。

第二篇:关于涉农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的调研报告

关于涉农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业政策的调整,加之受国际金融危机对经济的影响,国家为了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内需,各级下拨我县的各项涉农项目资金逐年增多,如何运行好、使用好,管理好各项资金,使广大农民群众能真正受益,只有确保各级投入不折不扣落实到位,才能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为此,加大对涉农资金的监管,是新形势下摆在纠风工作面前的一大课题。以来,我县就农村公路修建、基本农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三小”水利、农村饮水安全、病险水库治理、沼气建设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涉农补贴资金,各种种植、养殖业项目资金,扶贫、救济、救灾、农村五保供养、农村低保、新农合补助、危房改造、易地移民搬迁资金,退耕还林(草)、天然林保护、石漠化治理等生态建设资金,“雨露计划”、“阳光工程”等农村劳动力培训资金,用于农村的教育、卫生、文化、科技事业发展资金等进行重点监管。5月至6月,我县组织县委督查室、政府督查室、县监察局、县纠风办、县审计局、县发改局、县财政局等有关部门组成四个调研组,深入27个乡镇和有关部门,采取听、看、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等形式进行历时一个月的调研活动。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涉农资金总体上管理较好,使用效益比较明显

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三农”问题,成立了以县级领导担任组长的监管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18个重点监管单位,并与之签订了涉农专项资金监管责任状。特别是近年来,各级下达我县涉农专项资金达6亿多元,改善了我县的基础设施条件。群众久已盼望的岩头河大桥得以顺利实施,实现了村村通公路目标,车站、码头已陆续启动;全县农民总数588973人,参合524113人,参合率达88.9%,31万农民得到了就诊补偿,以来共补偿农民就医资金5600万元,大大地缓解了群众“看病难”问题;加大对畜牧业发展的投入,投资500万元,建起了种草面积4450亩、建圈舍6750平方米,购种公羊6750只,购基础母羊9826只;投资200万元发展茶产业、金银花等;兑现农村低保、农村医疗救助、农村五保、能繁母猪补贴资金7800多万元,这些资金的到位推动了我县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三农”上了新台阶。县政府及有关部门还出台了相关的管理措施,一是建立了登记备案制度,要求各涉农部门要把涉农专项资金的名称、来源、数量、项目安排去向、实施单位等情况,在项目安排后的15日内报同级纪检监察机关备案。二是建立公开制度,各涉农部门要在项目资金安排后15日内,将资金的名称、来源、数量、和项目安排,作为政务公开内容,在项目区向群众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三是实行资金专户管理,设立专门账户,实行专人负责,专款专用。四是实行项目规范化管理,项目实施程序依法合规,项目质量达到规定要求,项目实施完毕进行审计、验收、并建立健全项目档案,有效地控制了专项资金的“跑、冒、漏、滴”现象的发生,使涉农资金发挥了较好的使用效益。

二、涉农资金使用和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涉农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涉及面广且繁杂,拨付渠道多,参与管理部门多,在管理上又未能形成一整套比较科学、完善的规范。资金的投入、分配、使用、管理、监督等各个环节都存在着一些问题,使资金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影响了使用效益。

1、资金安排缺乏全局统筹协调,有限的资金不能形成合力。目前,我县对涉农资金实行分块管理,主管部门之间沟通不足,整体协调不够,使资金分配在使用方向、实施范围、建设内容、项目安排等方面有相当程度的重复和交叉,导致一些项目多头申报,重复拨款;另外,还造成资金分散使用,不能形成合力。如通村公路的实施单位既有扶贫办也有交通局和发改局,劳动力培训既有农业局也有人劳局和扶贫办,小水池建设既有水利局也有扶贫办和烟草局。

2、项目审批不科学,造成资金安排不合理。有的乡镇、部门申报的项目所需资金数额都是非常巨大的,即使是当年全县财政全部用于支农还远远不够,但其中不合理成份所占比重也是很高的,加上主管部门在组织评审中,存在着较普遍的走过场现象,致使一些项目立项草率,缺乏科学性和效益性。一些乡镇还受利益驱使,积极跑项目,争资金,更使项目立项中出现“人情项目”,个别项目重复立项,造成资金安排不合理。

3、有些涉农资金用途混淆不清,致使这些资金实际投放不足额、不到位,上级下达计划资金与实际到位资金不相吻合,存在调剂项目现象,造成一些社会矛盾。就我县的水利建设资金而言,下达计划4369.38万元,而实际到位2196.57万元。

(二)资金拨付不规范。

1、资金拨付环节过多,影响使用效率。目前资金拨付的基本程序是,县财政→主管部门→乡镇→村→农民个体。这种拨付流程中的环节比较多,资金在每个环节都需要时间流转,影响了资金的时效性,而县(来源:好范文 http://www.xiexiebang.com/)

财政在资金安排时间上又较晚,一般都在四、五月份下达文件,往往拨付到受援单位或个人时,都已是下半年,这就影响了相关工程项目建设进度,降低了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益,也增加了资金管理难度。如教育事业建设资金中的寄宿生困难补助费,基本上都在各校放学时才下拨,导致一些初三或小学六年级学生已毕业回家,学校则以找不到学生为由占为公有。

2、资金发放不规范。如农村低保资金实行以户施保,在操作中存在挂户的现象(即一户头上可能有几家人的低保),导致了有的由户头领取后,少发给所挂户的现象发生,有的没有使用规范凭证等等。这些资金的拨付由于缺乏规范,存在着较多的漏洞。

(三)资金管理混乱。

1、重资金分配、轻资金管理,制度不健全。近年来,我县财政支农工作中对分配资金比较重视,而对资金的使用管理则相对薄弱,有些乡镇涉农资金没有单独建帐、专款专用,项目间相互拆借移用,资金拨付没有与文件规定项目相对应;个别单位没有专职财政会计,财政帐户管理比较混乱。

2、移用、截留现象普遍,涉农资金流失严重。我县乡镇财政普遍亏空,存在严重拆东墙补西墙情况,导致有的单位不同程度上出现擅自降低下拨标准、截留、移用资金等现象。如宽坪等学校将部分寄宿制困难学生生活补助用于学校的其它支出等。

(四)资金使用监督不力。

1、监督不到位。正是由于县有关职能部门对涉农资金缺乏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方位跟踪监督,致使支农资金被移用、截留,使用效益不佳,有些项目效益明显不好,照样通过验收,补助资金一分不少。

2、执行纪律不严肃。近年来,有的部门查出问题后只是罚款了事,未上报处理,把大事化小。

三、管好用好涉农资金的对策与建议

对农业的支持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管好、用好涉农资金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要通过建立健全相配套的制度,使涉农资金管理更加规范,使用效益更好。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合理安排,完善涉农资金分配机制。要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实现全县一盘棋,县政府要在不断完善全县城乡发展规划的同时,科学、合理地编制好涉农项目建设规划。每年财政安排涉农资金要以规划为依据,突出重点,统筹协调,减少盲目性,增强科学性,提高实效性,做到上年底报计划,当年初下指标并及时向社会公示。对农业建设项目的财政支持,要避免资金分散,避免部门之间、乡镇之间、村与村之间各自为政,自行建设,重复投资。在项目审定的基础上,相对集中投入,分年分批实施,支持一个落实一个,生效一个。对农业生产户的直接补助,要减少环节,做到足额、及时。要增加对优势农产品生产性补贴,如良种推广补贴、标准化生产补贴、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补贴等。要实施财政贴息,积极引导信贷资金的投入,拓宽支农资金渠道。可采取事后奖励方式,对农业规模生产、利用技术生产以及项目建设完成优秀者给予财政补助,树立先进典型,产生激励效应。此外,还可以通过职业技术培训补助等方式实施财政支农。

(二)健全制度,理顺涉农资金管理体制。乡镇实施的支农项目,其资金应由有关部门的联席会议审定,避免多头申报,重复拨款。要明确乡镇政府和各分管部门在支农资金使用、管理中的分工,做到权责分明,责任到人。对项目的管理,要强化项目申报、评审程序,杜绝随意拍板,从源头上把握财政支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要建立包括项目的立项、招投标、实施、政府采购、验收、评价及后续管理等在内的一整套规范、科学的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对资金的管理,应由财政部门及涉农主管部门建立健全系统的管理制度,规范资金使用。要为不同项目建立不同专户,做到专款专用。所有项目资金从分配到使用都要发文明确,做到资金、项目、文号对应,要抄送相关部门单位,归档备查,以明确资金流向和使用情况,防止管理混乱及移用、挪用、截留现象的发生。要坚持县局机关和乡镇主要领导离任审计制度。要加强财政会计队伍建设,实行培训和考核制度,提高其政治、业务素质,增强责任感。?

(三)严肃纪律,强化涉农资金监督。要改进监督方法。对各类涉农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及责任人要张榜公布或登报公布,以增加项目资金使用的透明度,接受群众监督。要注重项目效益的评估和验收,建立资金下拨终端到位情况反馈和资金使用效益公示制度,确保资金专款专用。要注重项目的监督,做到全程监督和重点监督相结合,经常性监督和突击性监督相结合,建立个人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要整合监督力量。乡镇政府和主管部门要加强对项目的直接监督;财政部门要加强对资金使用及其效益的经常性监督;县人大要根据《农业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对涉农预算安排及预算执行情况加强监督,促进有关支农政策的落实;审计、监察、纪检部门要积极介入,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以严肃纪律;新闻媒体要积极配合实施舆论监督,逐步完善监督机制。

(四)深化认识,加大涉农资金投入力度。农业是一个具有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弱质基础产业。当前我县有较多的村已成为空壳村,不能全靠自己改善生产条件。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农业,不断加大财政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要保证对农业投入的比例,并足额、及时到位。随着农村经济发展的不断变化,县政府要根据实际情况,在支农政策和支农资金投向上作适时调整。要大幅度提高对贫困乡村的补助比例,及早从根本上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改善生产条件,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第三篇: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调研报告

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调研报告

我局对管理使用专项资金的单位进行审计及审计调查,发现个别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中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加强对专项资金的核算及监督管理。

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占用部分专项资金弥补单位经费不足;专项资金结余量较大;拨款环节多,部分资金未全部纳入专户管理;受益项目未按期完工或未能及时验收;专项资金未能及时拨付到位以及专项资金的零星分

散等。这些问题会相应产生许多弊端,其一是逃避了有关部门对专项资金的监督;其二是资金使用单位对本单位的专项资金到底有多少心中无数;其三是造成专项资金长期闲置,不能及时发挥资金使用效率;其四是会形成新的违纪,时间长了就会变成单位的“自留地”,什么费用都往里面挤;其五是资金零星分散造成资金的效益性不高。

究其原因是:一是制度不健全,法制观念淡薄,有关领导、财务人员和一些具体办事人员对政策法规不熟;二是预算管理比较粗放,缺乏统筹考虑;三是项目实施管理不规范;四是会计核算及财务管理不规范;五是对专项资金使用的监督检查不够。

针对存在问题,审计建议:一是规范会计核算,各部门拨入的专项资金全部纳入专用账户管理;二是下达项目资金时核拨一定的工作经费,以免其他费用再挤专项资金;三是进一步改进预算安排方法,使项目安排更加合理和科学,集中财力,每年选定几个有代表性、能启动相关投资的项目进行重点扶持,按规定程序保证资金及时到位;四是加强监督工作,建立专项资金管理的有效机制,强化对专项资金的监督检查,重点检查分析资金安排使用的效益性问题,促进资金分配的进一步合理和优化;五是加强财务人员培训,提高人员素质,规范会计核算行为;六是建立和健全内部约束机制,加强项目资金的内部审计监督,督促项目单位抓紧项目建设,如期完成项目计划,进一步发挥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四篇: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流程

专项资金管理流程

一、总体要求

所有拨入的专项资金,单位会计要根据资金类别,实行专账管理,支出票据要单独装订。项目办、义教办、营养办、资助中心均要建立健全专项资金辅助账务。

二、操作流程

1、指标下达:办公室在收到专项资金文件后,应在3日内完成传阅工作。在传阅完成收回文件后,将文件复印件送至分管领导和相关处室(会计处、项目办或义教办、营养办、资助中心),原文件存档。

2、资金回拨:会计收到文件后,在10个工作日内,与相关部门联系,完成资金拨付事宜。各相关处室,要根据文件下达指标及要求,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资金下拨方案的制定、审批和下发。

3、记账办法:会计拨入专项资金后,根据专项资金来源,记入专户,并电话通知相关股室资金到位情况(项目办或义教办、营养办、资助中心),同时给项目办复印专项资金拨付凭证一份,项目办根据复印凭证记清专项来源及金额。

4、下拨办法:义教经费、营养餐资金拨入局大账5个工作日内,开始下拨,每期分三次拨付完毕。学生资助资金

在拨入局大账5个工作日内,下拨到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账户,学生资助中心在5个工作日内应将资金划拨相关银行并打入学生账户。

5、报销办法:项目资金按工程进度和资金来源,由工程实施单位填写《项目建设资金申请单》(由局项目办设计表格,内容为:项目名称、预算投资、资金来源、已申请资金、本次申请资金、下欠资金及各相关部门负责人签字栏),在实施单位、建设单位、项目办主任、分管领导、主要领导签字完成后,换税票报销。会计用原始票据报账,项目办用复印票记账。学生资助资金应将会计划拨资金的拨付单记入收入,将给银行转账的支票存根记入报销,同时将银行给学生分配资金的清单在银行打款完毕加盖印章后作为支出附件装订入账。义教经费、营养餐实行一月一报账,应按指标划拨记收入,按月报销汇总单记支出。

6、账务管理:会计及各相关处室建立的专项资金账务,实行会计核算办法,每年12月31日必须结清,盈亏均结转下年。

第五篇:关于就业专项资金使用管理

关于就业专项资金使用管理

及有关问题的通知

吉财社【2009】237号

各市(州)人民政府,长白山管委会,各县(市)人民政府: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国务院关于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08]5号)和《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吉政发[2008]35号),根据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就业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及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社[2008]269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经省政府同意,现就就业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及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资金安排。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根据就业状况和就业工作目标,在财政预算中安排就业专项资金用于促进就业工作,省里每年根据各地就业工作实际下达就业专项资金最低预算安排建议数。

失业保险基金用于促进就业的支出,按国家及省里有关规定执行。

二、资金使用范围。就业专项资金用于职业介绍补贴、职业培训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职业技能鉴定补贴、特定就业政策补助、小额贷款担保基金和小额担保贷款贴息,以及扶持公共就业服务、就业专项工作补助等其他支出。

三、省财政补助。对各地职业介绍补贴、职业培训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职业技能鉴定补贴、特定就业政策补助,以及扶持公共就业服务、就业专项工作补助等资金,省财政通过专项转移支付的方式给予适当补助,并对困难市县和就业工作任务重的地方给予重点支持。省财政就业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的分配与各地就业状况、地方财政投入(包括公共就业服务保障情况)、就业工作绩效等因素挂钩,对未落实或未足额落实省下达的就业资金最低预算安排建议数、落实就业政策不到位,以及就业专项资金出现违规违纪问题的,省里将其视为扣减因素,相应减少补助。省补助资金实行年初和年中分两次拨付、全面考评、全年重点跟踪检查的办法。

四、预算管理。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根据财政部门规定的预算编制要求,向同级财政部门申请就业专项资金预算,经同级财政部门审核后列入财政预算并报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就业专项资金要严格按照批准的预算执行。执行中确需调整预算的,要按照国家预算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办理。

五、资金申请及支付管理。

(一)职业介绍补贴

1、对职业中介机构的职业介绍补贴

符合资质条件的各类职业中介机构可按经其就业服务后实际就业的登记失业人员人数向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申请职业介绍补贴。职业中介机构在申请职业介绍补贴时,按每位符合免费服务条件的人员每年享受一次职业介绍补贴计算,不得重复申请。

职业介绍补贴资金申请材料应附:经职业中介机构就业服务后已实现就业的登记失业人员名单、接受就业服务的本人签名及《居民身份证》复印件、《吉林省就业失业登记证》(以下简称就业失业登记证)复印件、劳动合同等就业证明材料复印件、职业中介机构在银行开立的基本账户等凭证材料。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核、财政部门复核后,按规定将资金支付到职业中介机构在银行开立的基本账户。

职业介绍补贴标准为90元/人,其中属于吉政发[2008]35号文件规定的就业困难人员为180元/人。

2、对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经费安排

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是指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设立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为劳动者提供免费就业服务的机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不得从事经营活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按照统一、规范和效能的原则,整合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资产、人员、服务和信息等资源,合理布局公共就业服务机构。

对纳入财政补助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地方各级财政部门要根据其享受财政补助编制内实有人数,并结合考虑其承担的免费公共就业服务工作量,安排人员经费、工作经费(含设备购置、修缮、基本建设等支出)和项目经费,上述经费由同级财政在部门预算中统筹安排(包括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上缴财政的服务收费收入)。对未纳入财政补助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可暂按职业中介机构申领职业介绍补贴的规定申请职业介绍补贴,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享受职业介绍补贴政策的执行期限不超过2011年底。

对开展促进就业工作业绩突出,促进就业工作目标任务完成好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经同级人民政府考核确认后,各级财政部门可通过同级财政安排的就业专项资金给予适当的奖励补助。

(二)职业培训补贴

登记失业人员、进城求职农村劳动者以及待安置的复员退伍军人参加符合资质条件的职业培训机构组织的职业培训,以及有创业意愿的登记失业人员、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农村劳动力及失去工作的返乡农民工、复员退伍军人及社会其他特殊群体(包括两劳释放人员和残疾人)等,参加符合资质条件的创业培训机构组织的创业培训,根据其参加培训和就业(创业)状况,可向培训所在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申请职业培训补贴。每人每年只能享受一次职业培训补贴,不得重复申请。享受职业培训补贴培训期限最长不超过12个月。

1、培训补贴申请办法

(1)符合条件的上述各类人员参加培训后申请职业培训补贴的,可凭借职业培训补贴申请材料,向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提出申请,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核、财政部门复核后,直接将补贴资金支付给申请者本人。

(2)对用人单位吸纳进城求职的农村劳动者并与其签订6个月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在劳动合同签订之日起6个月内由用人单位组织到职业培训机构进行培训的,对用人单位给予一定的职业培训补贴。用人单位凭借职业培训补贴资金申请材料,向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提出申请,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核、财政部门复核后,由财政部门将资金直接拨入用人单位在银行开立的基本账户,并同时将资金支付情况抄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

(3)对进城求职农村劳动者中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申请职业培训补贴的,可采取由职业培训机构代为申请的办法,职业培训机构代为申请必须与申请人签订代为申请协议书。职业培训机构凭借职业培训补贴资金申请材料,向所在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提出申请,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核、财政部门复核后,由财政部门将资金直接拨入职业培训机构在银行开立的基本账户,并同时将资金支付情况抄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

(4)对部分省属职业培训机构直接开展免费职业(创业)培训的,原则上向培训机构所在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申请补贴资金,确有必要的可向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申请,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审核、培训机构所在地财政部门复核后,符合条件的,可将培训补贴资金直接拨付培训机构在银行开设的基本账户,省财政可进行必要的审查监督,并根据培训实际对培训机构所在地财政给予适当补助。

职业培训补贴资金申请材料应附:本人《居民身份证》、就业失业登记证、应届初高中或大中专院校毕业生毕业证以及复员退伍军人身份证明等复印件,职业(创业)培训合格证书(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劳动合同复印件等培训或就业证明等材料,职业培训机构开具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或税务发票);参加创业培训的,还需提供实现创业和自谋职业(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部门认可的非正规劳动组织)的有效证明,如:个体工商营业执照复印件,创办微小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微小企业的地址和营业情况等;对用人单位集中申请的,申请材料还应附培训人员名单、劳动合同复印件等;对职业培训机构代为申请的,申请材料还应附培训人员名单、代为申请协议等。

2009—2010年,我省实施百万特别职业培训工程期间,培训补贴可采取“先预拨不超过50%补贴资金,后根据培训、就业情况据实结算”,直接拨付用人单位(培训机构)的办法,从2011年起按本通知规定执行。

2、培训补贴标准

(1)职业培训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220元,其中创业培训补贴标准为每人1000元,各地可根据培训专业(工种)、实际培训期限等,将职业培训补贴标准适当予以上浮和下调,最高幅度不超过30%。

(2)对登记失业人员、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农村劳动者及失去工作返乡农民工、复员退伍军人及社会其他特殊群体参加职业培训或创业培训,取得职业培训合格证书(职业技能资格证书)或创业培训合格证书,6个月内没有实现就业或创业的,按最高不超过培训补贴标准的50%给予补贴;对6个月内实现就业或创业的,按培训补贴标准的100%给予补贴。

(3)对用人单位组织到职业培训机构进行培训,并取得职业培训合格证书(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的,职业培训补贴最高不超过规定补贴标准的50%。

(4)城乡低保家庭适龄子女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标准和办法,以及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采取培训券兑现等办法,可继续按照省里有关规定执行。各地实际培训农民工人数超过省下达计划人数的,培训补贴资金可从现有就业专项资金中列支。

3、培训机构管理

各地要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面向社会各级各类职业培训机构,通过招投标方式确定承担培训任务的职业培训机构。要建立职业培训机构动态管理机制和退出机制,加强对职业培训机构的监督管理。

(三)社会保险补贴。对就业困难人员的社会保险补贴实行先缴后补的办法。就业困难人员指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吉政发[2008]35号)确定的人员。

1、企业(单位)吸纳就业困难人员的社会保险补贴。对各类企业(单位)招用就业困难人员,与之签订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以及在公益性岗位安排就业困难人员,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按其为就业困难人员实际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给予补贴,不包括就业困难人员个人应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以及企业(单位)和个人应缴纳的其他社会保险费。社会保险补贴期限,除对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就业困难人员可延长至退休外,其余人员原则上最长不超过3年。

企业(单位)应按规定按时足额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在申报缴费时应将符合享受社会保险补贴条件人员的缴费情况单独列出。每季度终了后,按规定向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申请对上季度已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给予补贴。社会保险补贴资金申请材料应附:符合享受社会保险补贴条件的人员名单及就业失业登记证复印件,劳动合同等就业证明材料复印件,社会保险征缴机构出具的上季度企业(单位)为这部分人员缴纳有关社会保险费的明细账(单),企业(单位)在银行开立的账户等凭证材料。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核、财政部门复核后,按规定将资金支付到企业(单位)银行账户。政府开发公益性岗位聘用就业困难人员申请社会保险补贴具体办法,按照《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劳动保障厅等部门制定的吉林省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吉政办发[2008]33号)有关规定执行。

2、对灵活就业的就业困难人员的社会保险补贴。对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以及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后申报就业,并以个人身份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按照其当年实际缴纳社会保险费数额的50%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对2008年底前核准的持《再就业优惠证》的非“4050”人员申报灵活就业并以个人身份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按照当年实际缴纳社会保险费数额的15%给予社会保险补贴,最长不超过3年。对2009年享受社会保险补贴政策期满、仍未能实现稳定就业的灵活就业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将其享受的社会保险补贴期限一次性延长1年。对截止2008年12月31日女年满45周岁、男年满55周岁的灵活就业人员,其社会保险补贴期限可一次性延长至退休。从2009年1月1日起,社会保险补贴期限按规定从享受补贴审批之日起连续计算,对审批之日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就业困难人员,社会保险补贴期限可以延长至退休,其余人员最长不超过3年。各地要加强对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补贴的审核管理,建立就业与低保、失业联动的工作机制,避免灵活就业人员重复享受各项政策。

就业困难人员实现灵活就业、高校毕业生毕业后2年内自主创业的,要向街道(社区)申报就业,并按规定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每季度终了后,按规定向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申请对上季度已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给予补贴。社会保险补贴资金申请材料应附:由本人签字、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盖章确认的、注明具体从事灵活就业的单位、岗位、地址等内容的相关证明材料,本人《居民身份证》、就业失业登记证复印件,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需提供大中专院校毕业证复印件及相关创业证明材料,社会保险征缴机构出具的上季度社会保险费缴费单据等凭证材料。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核、财政部门复核后,按规定将资金支付给申请者本人。上述符合条件人员一次性缴纳全年社会保险费的,也可采取年末集中审核支付的办法。各地也可采取社会保险费差额缴拨办法,经审核,灵活就业困难人员及自主创业高校毕业生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差额缴费,其应享受的社会保险补贴部分,由财政部门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据实结算核拨。

(四)小额贷款担保基金和小额担保贷款贴息。有关小额贷款担保基金和微利项目的小额担保贷款贴息资金的具体管理办法另行规定。

(五)公益性岗位补贴。对在公益性岗位安排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的单位,按其实际安排就业困难人员人数给予适当额度的岗位补贴。对无经费来源和经营收入的用人单位,由当地财政根据其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数量,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含小时制最低工资标准)给予全额的岗位补贴。对有经费来源或经营收入的用人单位,由当地财政根据其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数量,按每人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40%给予岗位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期限,除对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就业困难人员可延长至退休年龄外,其余人员原则上最长不超过3年。

在公益性岗位安排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的单位,可按规定向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申请公益性岗位补贴,具体办法可按《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劳动保障厅等部门制定的吉林省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吉政办发[2008]33号)有关规定执行。对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给予全额岗位补贴的岗位聘用人员,可实行公益性岗位补贴银行折(卡)式直接支付等社会化发放办法。

(六)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就业困难人员、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者通过初次技能鉴定(限国家规定实行就业准入制度的指定工种)、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可向职业技能鉴定所在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申请一次性职业技能鉴定补贴。职业技能鉴定补贴资金申请材料应附:本人《居民身份证》、就业失业登记证、职业资格证书复印件,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开具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或税务发票)等凭证材料,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核、财政部门复核后,按规定将资金支付给申请者本人。

职业技能鉴定补贴标准:A类补贴110元/人,B类补贴100元/人,C类补贴90元/人。

(七)特定就业政策补助。为帮助国有困难企业妥善处理并轨遗留问题,各级财政可通过特定就业政策补助给予必要支持。现行特定就业政策中,对国有困难企业与下岗职工解除劳动关系给予经济补偿金补助,以及用同级财政安排的就业专项资金偿还并轨开行贷款本息补助政策执行到2008年底;为国有困难企业“4050”下岗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以及政府承债“4050”并轨人员的社会保险费补助政策执行期限不超过2011年底。

(八)其他支出。各地在确保各项就业扶持政策落实的前提下,将同级财政安排的就业资金适当调整用于扶持公共就业服务、就业专项工作补助等支出。

1、扶持公共就业服务。各级财政安排的扶持公共就业服务资金,主要用于加强其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网络方面的支出(具体包括计算机及网络硬件、软件购置,以及开发应用支出)。扶持公共就业服务资金作为就业专项资金的组成部分,必须单独安排,单独核算,单独管理,不得与其他就业专项资金相互调剂使用。2009年支出列入《2009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第2080701项“扶持公共就业服务”科目,以后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如有修改,扶持公共就业服务的支出相应列入每年修改后的科目中。各地应逐步建立健全人力资源信息网络系统,实现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信息联网,为求职者、用人单位等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要以此加强对各级各类职业培训、职业中介、公共就业服务等机构、用人单位和享受政府就业扶持政策人员就业状况的监督管理,杜绝各种弄虚作假行为的发生。

2、就业专项工作补助。各级财政安排的就业工作专项补助资金,主要用于支持相关部门开展统筹城乡就业、全民创业带动就业专项活动、师资力量培训、就业培训实训基地建设、公共就业服务绩效考评、就业政策宣传以及《就业失业登记证》印刷工本费等支出,具体补助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除省级补助外,各级财政安排的扶持公共就业服务和就业专项工作补助资金,原则上应列入相关部门年初预算,不能列入年初部门预算且执行中确需支出的,需报同级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安排,并实行项目化管理,切实发挥资金使用效益。

各地预算安排、整合现有各类扶持创业方面资金设立全民创业发展专项资金,必须单独核算,单独管理,并按照《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促进全民创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吉政发[2009]4号)规定范围使用。

六、决算管理。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在终了后,要认真清理核对财政核拨的就业专项资金收入、支出和结余情况,并按规定向同级财政部门报送就业专项资金资金使用情况和说明,就业专项资金使用说明要做到内容完整、数据真实、报送及时。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部门要将审核汇总后的就业专项资金决算及时报送上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部门。

就业专项资金终了如有结余,需详细说明原因,经同级财政部门批准后,按规定结转下一继续使用。

七、账户管理。各级财政部门要按规定将上级补助及财政预算安排的就业专项资金及时转入“社会保障资金财政专户”中的“就业资金财政专户”,按具体用途进行分账核算。

八、监督管理。就业专项资金必须坚持专款专用的原则,严格按照规定的范围、标准和程序使用,不得违反规定用于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差旅费、会议费等应由部门预算安排的支出,严禁用于或变相用于房屋建筑物购建、交通工具购置等各项基本建设支出。各级财政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能,加强财政管理和监督,建立和完善就业专项资金支出绩效评估机制,努力提高就业专项资金使用管理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各级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建立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强化内部财务管理和审计监督。要以建立和完善职业介绍补贴、职业培训补贴、社会保险补贴等各项就业专项资金发放台账为重点,进一步加强资金使用管理的基础工作。通过建立享受各项补贴补助政策人员、单位的基础信息和数据系统,有效甄别享受补贴政策人员、单位的真实性,防止出现造假行为。每年年中,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通过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开本地上各项就业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情况(包括享受补助的单位名称、享受补助的人数、具体补助数额等),并自觉接受监察、审计部门的监督检查。对有虚报、套取、私分、挪用各种补贴资金等行为的单位和个人,要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对审核不严,违规操作的,要按有关规定追究相关部门和单位的责任。涉嫌犯罪的,要依法移交司法部门处理。

各级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建立工作情况通报制度,及时了解、掌握有关情况,按季向上级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报告就业人数、享受各项就业扶持政策人数、就业专项资金管理使用等有关情况,定期对就业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共同研究解决就业专项资金管理使用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九、《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吉政发[2006]3号)规定的对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的社会保险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政策继续执行,审批截止到2008年底,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其所涉及的社会保险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资金管理事宜,按本通知有关规定执行。

十、中央和省属企业失业人员的就业再就业工作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纳入企业所在地政府的就业再就业工作规划,所需资金由当地政府统筹安排落实,省财政在对各地就业补助资金进行分配时一并予以考虑,各地不得因隶属关系等原因将中央和省属企业失业人员排除在就业优惠政策之外。

十一、各市(州)、县(市)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可根据本通知规定,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并报省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备案。

十二、本通知自发布之日起执行。省财政厅、劳动和保障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资金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吉财社[2006]111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再就业资金使用管理等有关问题的通知》(吉财社[2004]1235号)同时废止。

二○○九年四月十七日

下载民生专项资金管理使用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民生专项资金管理使用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某县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情况调研报告(大全)

    财政专项资金是由财政预算安排(含上级专项补助收入)以及依据规定向企事业单位收取的,明确指定专项用于一个行业、一个系统、一个地方或某类专项工作且由财政国库代管、有指定用......

    民生调研报告(大全)

    物价上涨对居民生活的影响调研报告2社会调查报告近年来,物价飞速上涨,给国家政策以及老百姓的生活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物价问题,是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的大问题,需要当代大......

    民生调研报告参考

    提高质量监管促民生发展 调研报告 许昌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 吴峰 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党的根本宗旨,也是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

    加强农业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探析

    加强农业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探析 一、农业专项资金管理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使用过程中缺乏严密的规章制度。一是项目立项不规范,导致专项资金使用效益不高。一些地方政府在......

    中小企业专项资金使用整改报告

    篇一:中小企业专项资金申请报告 **有限公司文件 *字[2012]**号 关于申报**市中小企业 发展专项资金的报告 **市经济和信息委员会: **市财政厅: 根据*中小企(2012)158号文件精......

    民生档案调研报告

    民生档案是在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工作中形成的历史记录,是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原始凭证,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档案工作中的集中体现。民生档案工作......

    民生工作调研报告

    根据县委开展“讲党性、守纪律、强素质”作风建设活动的要求,乡党委政府专题研究,安排部署,要求全体工作干部务必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开展“双深入”活动。为此,......

    民生工作状况调研报告

    根据州委常委相关文件要求,围绕“实施三州战略、推进绿色繁荣”的主题,州民政局充分发挥民政部门在保民生、保稳定、促发展中的职能作用,抽调工作专班,按照州委、州政府的统一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