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软环境建设长效机制的调研与思考

时间:2019-05-13 17:08: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构建软环境建设长效机制的调研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构建软环境建设长效机制的调研与思考》。

第一篇:构建软环境建设长效机制的调研与思考

构建软环境建设长效机制的调研与思考

XXX(城市)整治和建设软环境至今已经八年,多年来,我们以整治“中梗阻”活动为主线,以县市和中省市直部门为主体,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目标,推动软环境从整治向建设转变。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整治和建设软环境取得阶段性成果。2008年和2009年,XXX(城市)连续两年在全省软环境民主测评中名列第一。

一、整治和建设软环境的主要特点

(—)软环境建设领导体制进一步加强。全市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软环境建设,将软环境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坚持党政齐抓共管,构建了党政一把手负总责、一级抓一级的领导体制。全市上下已初步形成由党政领导挂帅、纪检监察和软环境办牵头主抓、各职能部门相互配合、企业和社会广泛参与、人大政协共同监督的工作格局。初步构建起上下贯通的软环境工作体系,各级软环境工作机构从无到有,在软环境整治和建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软环境建设责任体系进一步完善,软环境建设已纳入各级政府和部门年度绩效考核,坚持软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及部门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细化各项任务,建立责任体系,确保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

(二)软环境建设各项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在省“十不准”和市“八要八不要”规定的基础上,市政府制定出台《XXX(城市)影响和损害经济发展软环境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对破坏软环境行为,不仅要追究当事人责任,还要追究部门领导的责任。凡是软环境搞的好的县市或部门,都建立起了一整套监督制约、严肃惩处的制度。特别是省、市两个“规定”下发后,各县市、各部门每年坚持在集中查摆和专项整治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实际,进一步健全完善政务公开、行政许可、依法行政、监督检查、服务承诺、考核奖励、惩处追究等方面的规章制度,使之更科学、更规范、更具有指导性,有效推动了软环境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

(三)各县市软环境整治和建设的主体作用不断强化。各县市党委、政府以超常规的手段,不断加大软环境整治和建设力度,以强硬的措施,全力打造优良的经济发展软环境,以创新的思维,不断推动软环境建设向纵深发展,初步形成了具有各自特色的县域经济发展“小气候区”。软环境已成为当地的无形资产和招商品牌,对当地县域经济的强劲发展起到了巨大的助推作用。汪清县委、县政府明确提出了以软环境建设作为撬动经济起步的支点,以最优的服务环境打造资本和项目积聚的洼地,举全县之力,把汪清县建设成为全市软环境最优县份,2009年在全省县市区软环境测评中名列第一,实现了全省软环境最优县份的目标。图们市的“早茶会”制度、敦化市政务大厅和电子监察系统建设,都走在全省县级市前列。

(四)各部门讲大局、谋发展的氛围更加浓厚。中省市直各部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着力推进思想解放、观念更新,把自身工作自觉纳入全市经济发展大格局中,努力在服务经济发展中找准位臵,在支持经济发展中树立形象,把软环境建设当作硬任务来完成,倾力助推延边经济和企业发展。工商、税务、海关等上管部门十分注重监管与发展、监管与服务的统一,采取多项措施,积极服务项目建设,全力实施“重大项目扶持 工程”,有效坚持“重点项目联系制”、“重大项目跟踪服务制”,全力推进重大项目顺利落户达产,尽最大力量帮助地方企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摆脱经营困境。

(五)集中整治“中梗阻”专项活动扎实推进。从2008年开始,对重要岗位科处长开展社会测评和民主评议活动,并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开。在民主评议重点岗位中层干部的同时,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政行风和软环境建设“公开承诺、公开践诺、公开评诺”活动,选择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具有行政执法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部门和行业“一把手”在新闻媒体进行公开承诺,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各县市、各部门以整治“中梗阻”活动为契机,健全完善各项制度,在规范行政行为上下功夫。建立并实施了收费下限制、检查申报制、首查不罚制、行政行为监督卡制、督查督办制和责任追究制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定期开展对“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的专项检查,加大对“掐脖二”惩治力度,有效推动了整治“中梗阻”专项活动深入开展。

(六)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在2008年清理下放行政审批权限的基础上,今年,市政府又再次向县市政府下放行政审批权限33项,转为非行政许可7项,转变管理方式12项,取消、暂停执行6项,合计减少和下放行政审批权限58项,占原保留总数的21.8%。清理下放后市直各部门(含省垂直部门)共保留行政许可事项234项。各县市将市直部门下放的各项行政审批权限陆续纳入政务大厅或行政服务中心集中办理,初步实现大厅之外无审批,同时对本级行政审批项目进行精简和压缩。按照“一门受理、并联审批、统一收费、限时办结”要求,行政审批权相对集中改革逐步推进,市直相关部门基本完成行政审批办公室的机构设臵和行政审批职能的划转工作。市本级各部门经过不断清理,取消收费项目共39项,取消收费总额达9000万元;暂停和停止征收的收费项目共11项;降低5%收费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共25项,降低10%收费的经营服务性收费项目共29项,并通过各大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开。

(七)服务型政府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各县市政府加大政务大厅建设力度,先后对政务大厅进行了新建、扩建和改建,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内设功能明显提高。敦化市政务大厅内部软硬件设施及规模达到了省内领先水平,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基本完成,走在了全市前头和全省前列。各县市先后出台《政务大厅行政审批管理办法》、《政务大厅服务窗口及工作人员考核办法》、《政务大厅行政审批违规责任追究制度》,从制度上规范和约束行政审批程序和审批行为,确保了政务大厅的规范运行。市直各部门成立行政审批办公室,启用行政审批专用章,重组再造行政审批流程。采取各种服务措施,切实把服务承诺制度、首问首办负责制度、公开办理制度和一次性告知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八)对涉软违纪行为始终保持高压态势。认真贯彻落实省、市两个“规定”和《XXX(城市)影响和损害经济发展软环境行为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始终保持查处典型涉软案件和“中梗阻”问题的高压态势。各级软环境办从全市社会各界聘请各级软环境义务监督员727名,选择285户企业建立了软环境建设监测点,与全市246户企业建立双向热线联系制度,向企业发放双向联系卡和监督服务卡,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市的软环境 建设监测网络。各级纪委和软环境办切实发挥职能优势,主动出击寻找案源,做到了“有案必查、有查必果、有果必复”,“受理、查处、反馈”直查快办体系基本建立。重点解决了一批行政不作、乱作为等影响发展环境、损害企业和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为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整治和建设软环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全市整治和建设软环境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阻碍经济发展的一些深层次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有些方面问题还比较突出。

(一)对软环境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有待提高。当前,有些县市对软环境建设重视程度不够,对民主测评中群众反映的问题整改不主动、不积极、不彻底;对软环境办公室的工作生活条件不关心、不过问;软环境建设的思路措施力度不够。有些市直部门抓软环境的总体氛围有所淡化,重视程度有所下降,工作力度有所减弱,甚至出现了厌倦、松懈、消极应付的倾向。个别行政部门一把手很少主动过问软环境建设,提不出任何指导性意见,缺乏对软环境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责任意识不强,工作无创意,亮点不突出。

(二)制约经济发展的“中硬阻”现象有待治理。一是个别部门和中层干部思想解放不够,大局观念不强,服务意识淡薄。从企业反映的问题看,一些部门执法不当现象时有发生,影响招商引资大环境,外商对此十分不满。二是部门利益至上,本位主义现象仍然比较突出。个别部门把行政权力当成谋取部门利益的工具,服务就是收费、管理就是罚款,只收费不服务,重处罚轻管理现象时有发生,有些领域还比较严重。三是政令 不畅,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省、市两个“规定”在个别行业部门执行不力,存在抵触情绪。对行政审批权相对集中改革态度消极,有的行政审批办公室有名无实;有的部门受权力和利益驱动,规避监督,乱检查、乱收费、乱罚款,干扰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正常生产经营,损害群众利益,败坏政府机关形象。

(三)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有待深化。当前我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仍然停留在浅层次、应急型的减量改革阶段,深层次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一是政府职能还未彻底转变,行政权力运行格局有待调整,体制机制有待完善。二是市直部门行政审批权相对集中改革工作刚刚起步,有的部门认识有偏差,发展不平衡,改革走过场,运行不规范,审批不透明。三是大部分县市还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大厅之外无审批,面对基层和群众的服务“窗口”建设有待加强。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服务态度差、办事效率低等“末梢坏死”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五是在推进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建设方面,有的县市领导重视程度不够,筹建资金不到位,导致工作进展缓慢。

(四)软环境诚信体系建设有待加强。软环境建设存在的诸多问题,都与诚信缺失有关。一些政府职能部门和行业管理部门,行政行为言而无信,说话不算数,承诺不兑现,导致企业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服务措施缺实招、没实效。尤其是在涉及百姓民生的重点领域,有的部门缺乏诚信和服务意识,口号喊得响亮,做起来走样,百姓反映强烈,影响政府的公信力。

三、构建软环境长效机制的对策思考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实施《长吉图规划纲要》的重要时期,建设良好的发展环境,是落实《长吉图规划纲要》的重要保证。要针对上述问题,认真总结这些年来软环境建设的成功经验和作法,找准软环境整治和建设的重点,推动软环境从整治向建设转变,在构建软环境建设长效机制上狠下功夫。

(一)把县市软环境建设的主体作用突出起来。县域经济是延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是县域经济保存量、促增量的重要保证。延边民族区域自治的体制特点,决定了软环境建设的主体在县市,必须充分发挥县市主体作用。各县市要认真学习借鉴汪清县的经验做法,下大气力打造具有县市各自特点的县域发展“小气候区”。各县市党委、政府“一把手”要对软环境建设负总责。县域经济发展环境的好与坏,与县市“一把手”重视程度和工作力度关系极大,打造宽松的发展环境,主要检验县市党委、政府的重视程度。市委、市政府要强化措施,统筹规划,继续开展县市软环境民主测评活动,加强督促检查,推动县市软环境建设。力争用三到五年时间把延边创建为全国软环境最优区域,把软环境打造成延边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的“品牌”。

(二)把服务型政府建设提上日程。一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对行政权力逐项进行集中清理,从行政权力简化、优化和固化入手,调整权力格局,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努力打造完整的权力监控链条。二是加快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确保明年上半年各部门行政审批权相对集中改革各项措施落实到位,行政审批办公室规范透明运行,切实做到一门受理、集中审批。编制审批目录及流程图,推进行政审批流程重组再造。着力减 少审批环节,简化审批手续,通过流程再造推进政务公开、信息公开、审批流程公开,增强审批透明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三是全面推进县市政务大厅和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各县市要学习借鉴敦化经验,将所有行政审批事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全部纳入政务大厅,开通并运用电子监察系统进行监督,加大行政效能监察力度。各县市要积极推动政府服务体系向乡镇、街道(社区)延伸,建设办事服务大厅,开展便民服务。四是把软环境建设纳入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一起抓,从体制机制上解决政府、企业和公民诚信缺失问题,努力把软环境建设向更广泛的领域推进,以更大的决心和气力创造延边良好的政策环境、法制环境、市场环境、服务环境和诚信社会环境。

(三)强化中省市直各部门软环境建设。中省市直各部门要健全完善各项制度,规范行政行为和执法行为。加强队伍建设和作风建设,正确处理监管与发展、监管与服务的关系,在监管中服务、在服务中监管。继续深入开展政行风和软环境建设“公开承诺、公开践诺、公开评诺”活动,对中省市直部门软环境建设进行民主测评。在年初公开承诺,广泛接受社会监督的基础上,组织软环境监测点、软环境监督员和媒体对中省市直部门服务效率、服务水平进行明察暗访,年底组织民主测评听证会,对中省市直部门进行软环境民主评议,评议结果向社会公开。在评议活动中,还要突出县市党委、政府和县市各部门对中省市直各部门的监督作用,让县市监督中省市直各部门。

(四)将整治“中梗阻”活动重心下移。重点加强县市政务大厅及各部门服务窗口规范化建设,重点解决服务窗口具体 办事人员、执法人员服务态度、办事效率问题。选择今冬明春适当时机,召开全市整治“中梗阻”专项活动经验交流会,组织开展“服务窗口规范化建设评议”活动,继续开展重要岗位科处长和窗口单位负责人向社会公开承诺和社会测评活动,综合运用绩效评估、民主评议、行政问责等办法,集中解决重点部门中层干部和“窗口”办事人员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促进整治“中梗阻”的深入开展,确保专项整治取得实效。

(五)加大涉软案件查处力度。组织开展经常性的明察暗访活动,发挥各级软环境监测点、软环境监督员和联系点的作用,拓宽投诉举报渠道,从重从快查办典型涉软案件;对明察暗访中发现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典型案例,要通过媒体公开曝光;对典型涉软案件要及时向社会通报查处情况,利用典型案件开展警示教育,教育引导重要岗位人员以案为鉴,增强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第二篇:关于构建干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的思考

关于构建干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2-4-28 13:34:53文章来源:中国反腐倡廉网作者: 刘宏林阅读4492 次

干部作风是干部修养、政治品质、道德境界综合的体现,是在工作和生活中行为、风格和态度的总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继承优良传统,弘扬新风正气,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根据中央关于干部作风建设的精神,湖南省新田县从2009年开始,每年确定一个作风建设主题,把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分别确定为“作风建设年”、“工作落实年”、“兑现承诺年”、“工作创新年”,在干部作风及长效机制建设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和改革。笔者对新田县干部作风建设的现状进行了调研,客观分析了当前干部作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干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的建设提出粗浅的相应对策。

一、加强干部作风长效机制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构建干部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才能进一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干部作风好坏直接关系到党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整体形象。干部作风实、服务意识强、工作效率高,党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也自然就高,党的执政基础就稳固;干部作风虚、服务态度差、工作效率低,就会脱离人民群众,失去人民群众的信任,党的执政基础就会动摇。只有不断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多办顺应民意、化解民忧、为民谋利的实事,才能凝聚党心民心,打牢执政基础。

(二)构建干部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才能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各级干部具有良好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学风,才能准确把握和谐社会的科学定位,合理选择建设和谐社会的路径,从而担负起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重任。干部作风问题不解决,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建设很难落到实处。

(三)构建干部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才能进一步落实执政为民理念、建设服务型政府。能否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到位,不仅取决于干部能力的高低,更取决于干部作风的优劣。广大干部的作风状况,对行政水平、行政质量及其行政效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建设服务型政府,就是要求政府担负起服务公民、服务社会的责任,使政府实现管理型向服务型,由政府本位、官本位体制转向社会本位、公民本位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要求干部更加注重协调指导,强化公共服务意识。所以,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改进干部作风,是落实执政为民、建设服务型政府关键所在和核心内容。

(四)构建干部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才能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保持党的清正廉洁。不好的作风往往是走向消极腐败的起因。只有不断健全完善干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教育和引导干部在日益复杂的环境中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才能防微杜渐,自觉抵御腐朽没落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侵蚀,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有效防止干部腐败变质。

二、当前干部作风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领导干部没有树立正确的意识。主要表现在:一是思想作风飘浮。部分干部重视学历教育,忽视理论学习,党性修养不高,政治思想作风不实;少数干部存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对不良行为不敢批评制止;有的干部热衷于安逸舒适的个人生活,在执行硬性任务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容易产生畏难情绪。二是服务群众能力不强。不关心群众疾苦,不了解社情民意,不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工作中强调客观的多,运用理论和经验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水平不高,工作缺乏主动性、创造性。三是创新意识不强。有的干部只会照搬他人经验;有的干部满足于现状,工作无突破,片面强调保安求稳,难以创造地开展工作。

(二)干部作风建设的发展状况不平衡。从总体上看,各级党委、政府对干部作风建设是重视的,都能按照中央、省委的总体要求,结合实际,采取必要的措施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确有少数单位的领导对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清,“干部作风一阵风”的思想仍然存在,在工作中没有引起足够重视,采取的措施不力,致使一些干部作风建设不扎实。由于各单位采取的措施和工作的力度上不一致,导致干部作风建设的效果各不相同。从这两年开展干部作风、优化经济环境和机关效能建设民主测评活动,以及我们到有关乡镇、部门调研的情况看,各单位干部作风建设发展也不平衡。

(三)制度及监督措施不力。一是制度不切合实际。有些单位制定的干部作风建设的制度与单位实际不符,缺乏针对性;有的为图省事,照搬照抄,缺乏创新;有的制度只有原则性规定,没有具体实施方法,可操作性不强。二是一些部门内部监督意识薄弱。存在“护短”行为,不愿意得罪人,不愿意“家丑”外扬,对责任追究不了了之,缺乏较真意识。三是工作考核不够科学。考核过程中往往定性不定量,以软指标为主,评价尺度很难把握,不利于调动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干部作风建设难以形成合力。一是干部政治意识不强,认识不到干部作风对党风、对党的先进性和执政能力的影响。工作中没有形成强有力的机关作风建设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二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干部作风建设的一些制度如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培养、使用和奖惩等制度相对滞后,而新的体系尚未建立。

三、推进干部作风长效机制建设的思考

建立干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从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领导机制、形式方法、制度设计、监督检查、落实考核等各个方面综合研究,有计划、按步骤实施,使干部作风建设长期化、制度化。

(一)以“人”为根本,建立完善激发活力的干部作风长效机制

1.创新用人机制。一是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方式选人用人。多视角选人用人,注重德才兼备。干部考察工作中,既要看群众评价,又要看工作实绩;既要看当前状态,又要看一贯表现,让更多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群众信得过的优秀人才集聚到党的事业中来。二是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坚持以人民满意为根本取向,坚持群众路线,实行领导和群众相结合,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2.盘活学习机制。通过学习提高干部理论思想素质,是干部作风建设的一个源动力。加强干部学习教育,既要运用以往的经验定期组织好学习与培训,又要创新组织形式,让看似呆板的学习制度活起来。一是推行考学制度。实行干部政治理论水平任职资格考试制度,后备干部或符合提拔条件的干部,必须参加统一组织的理论考试,考试合格者,由组织部门颁发证书,作为拟提任相应级别领导职务的必备条件。对副科级以上干部,每年组织一次闭卷考试,成绩不合格的实行补考或待岗学习。二是推行述学制度。完善干部考核办法,规定考核时,考核对象不仅要述职述廉,而且要对参加脱产培训、自主学习、理论考试等情况进行述学,接受民主测评。三是推行讲学制度。正科级以上领导干部,每人每年到党校举办一次以上专题讲座,由县干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干部培训专题内容和培训需求,采取领导干部自定专题、按培训计划选题和受训干部点题等方式,分期分批安排授课,由学员对授课情况评议打分,定期通报。

3.营造有活力的廉政文化氛围。把廉政文化建设作为加强党员干部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措施,创新形式,丰富内容,激发党员干部和群众广泛参与,营造有利于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道德环境和社会氛围。以廉政文化“进机关、进社区、进家庭、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的“六进”活动为抓手,充分利用网络、宣传广告、教育基地、培训班、新闻媒体和文艺节目等各种形式,不断拓宽廉政文化宣传渠道,实现城乡主街有位置、交通干线有显示、新闻媒体有栏目、党政机关有氛围、文化领域有阵地,使廉政文化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中入耳、入脑、入心,在全社会树立廉洁理念、提倡廉洁精神、营造廉洁环境。

(二)以“事”为重点,建立完善有利于抓工作落实的干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

1.建立完善决策机制。强化科学决策观念,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把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调研作为一项工作的硬指标。建立健全重大决策调查研究制度、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制度、专家咨询论证制度等,完善决策方式,规范决策程序。完善各项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坚持让党委、政府的工作思路让群众知晓、决策让群众参与、工作让群众监督,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2.建立完善执行机制。一是围绕分工抓执行。对部门和单位工作实行定岗定责,制订岗位说明书,主要事项编制工作流程,理顺工作程序,做到各项工作“件件有人管,事事有人抓”。二是围绕服务抓执行。以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着力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认真落实好为民办实事项目。服务的关口要前移、工作力量要下沉。在服务方式上,坚持动静结合的原则,推行静待受理、首问负责服务、特事特办“绿色通道”服务、跟踪服务等。在服务时间上,对不同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实行一站式服务、一次性办理等制度。三是围绕效率抓执行。遵循精简节约的原则,大力精简会议、精简文件、精简不必要的事务性活动。推行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和重点工作定期报告的网上服务,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抓好电子政务建设,提高工作效率。

3.建立完善督查机制。加强监督检查是促进干部作风转变,推进工作落实的有效手段和关键环节。围绕工作制度的落实,重点加强和完善责任追究制,严肃认真地落实责任追究,按照“分级负责,归口办理”的原则,通过采取自办、转办、督办等方式及时受理群众投诉举报案件,快速查办损害群众利益,损害经济环境和行政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案件。通过重点查办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严肃惩处违纪违法行为。围绕党委、政府的决

策和工作部署,针对计划生育、综治维稳、招商引资、重点工程等中心工作,各级干部作风建设办公室联合党委、政府督查机构,组织对各单位抓工作落实问题进行重点剖析,跟踪调查,责令整改,使各项中心工作任务落实到岗到位。

4.建立完善考核机制。重点要加强考核方式的改革和激励机制的落实。考核方式由以往事后考核延伸到事前、事中考核,实行月检查、季通过、半年公示和年终总结表彰,对完成任务成绩突出的责任人进行奖励,对任务完成特别差的责任人进行告诫、通报批评、发警示单、适当调整,对工作中决策失误、弄虚作假、措施不力、虚报浮夸的部门和乡镇主要领导作引咎辞职处理。

(三)以“网络”为保障,建立完善齐抓共管的干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

1.统一组织领导。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关键在领导。可以自上而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成立各级干部作风建设领导小组,负责部署、组织、指导各级干部作风建设工作。把干部作风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作为常设机构,并可以与党委、政府的相关职能科室联合办公。

2.健全制度体系。用制度推进干部作风建设,核心的问题就是要逐步形成一整套便利、管用、有约束力的制度体系。注重制度体系的基础性和超前性,既有阶段性任务,又有长远目标,做到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在制定实施每一项制度时,努力结合实际,搞好科学论证,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综合对比相关制度,体现制度的整体性、连续性和一致性,使制度之间互相匹配,互相衔接,不顾此失彼,逐步形成相互配套的制度“网络”。防止超越权限、违反程序制定制度。制度制定出来以后,制定的部门和执行的部门互相配合,搞好协调,切实抓好各项制度的贯彻落实,从而逐渐构筑起保障干部作风建设的制度防线。

3.多层面监督。注重拓宽监督渠道,构建监督网络。一是强化上级的监督责任。凡因上级监督不力、下级出现问题的,要追究领导责任。二是强化班子内部的监督。教育“一把手”敢抓敢管,班子成员搞好互相监督。通过认真组织专题民主生活会、开展谈心活动、个别交换意见等形式,把监督工作落到实处。三是提升群众监督的地位。完善领导电子信箱、报刊和电视台新闻栏目、廉政频道、作风办公室投诉电话等信息“绿色通道”。同时,定期进行干部作风评议,召开征求意见会,聘请群众监督员,完善群众来信来访制度等,抓好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所提意见和建议的处理和落实。四是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凡是涉及干部作风的问题,不怕丑、不护短,予以公开曝光,绝不姑息迁就。(作者系湖南省新田县第一纪工委书记)

第三篇:构建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的实践与思考

构建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的实践与思考

今年以来,XX省国税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总局有关要求,扎实开展作风纪律整顿活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今后一个时期,要善始善终、善做善成,围绕“长”、“常”二字,建立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

一、XX省国税系统加强作风建设的实践

(一)开展作风整顿治顽症。一是年初开始就在全系统深入开展转作风、正税风、树新风活动。要求全系统各级领导干部带头不折不扣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着力整治少数干部庸、懒、散、软、奢、浮等不良作风,对责任人进行严肃查处和问责。二是开展三简三抓活动。三简,就是精简会议文件、精简办事、减少应酬;三抓,就是抓监督、抓检查、抓问责。三是开展专项治理。大力整治公务用车、公款吃喝等突出问题,花大力气解决好个别单位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四是公开倡廉。全省各级国税机关在当地主流新闻媒体作出廉政承诺,畅通举报渠道,接受社会监督。

(二)加强建章立制束言行。一是完善制度,增强执行力。以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先后制定出台了《XX省国家税务局加强作风建设十条禁止性规定》、《XX省国家税务局税收执法十条禁止性规定》等一系列制度规定,内容涵盖工作纪律、“三公”经费、税收执法与服务等方面,对落实好中央八项规定、改进工作作风作出了硬性规定。二是健全内控机制。设计开发XX国税内控外评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控,今年6月试点运行以来,事前提示6857次,事中实时提示76次、强制阻断4次。三是抓好监督检查。出台明察暗访工作制度、改进机关作风监督检查方案,将暗访发现的问题制作成光碟,在系统会议上公开播放。四是严格问责惩处。省局挂牌督办作风建设工作中性质严重、情节恶劣的案件,对违纪人员按照党纪政纪给予处分,绩效考核实行一票否决。

(三)发挥领导表率立标杆。一是带头抓学习。改进党组中心组学习内容、形式和方法,组织开展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专题讨论,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提高班子成员思想理论水平,确保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执行党的政治纪律不犹豫、不含糊、不动摇。二是带头搞调研。7月份以来,省局班子成员带队成立若干个调研小组,按照轻车简从、注重实效的要求,深入基层和纳税人当中,问需、问计、问效、问廉。多轮次召开机关处级干部、青年干部、特邀监察员、纳税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离退休干部等座谈会,听取对省局纠治四风的意见建议。三是带头抓整改。省局党组针对四风中存在的问题,实行一把手负责制,认真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任务书、时间表和责任人,逐项逐条加以整改。

(四)落实“三个服务”转作风。一是在服务税户上办实事。清理省级税务行政审批项目,保留8项,将其中4项下放市州局;不得要求纳税人报送法律规定以外的报表资料,税务审批、涉税资料领取、税务证照发放、税收培训一律实行零收费,免费向纳税人提供国税机关开发或委托开发的拥有产权的涉税信息产品,禁止向纳税人摊派书籍报刊;统筹协调纳税评估和税务检查,避免对同一纳税人多次下户、多头评估和重复评估。二是在服务基层上出实招。凡税收征管系统能提供或可加工生成的报表、数据,不要求基层报送;严格控制内部考核评比,除工作综合绩效考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外,不单独组织考评。三是在服务大局上求实效。省局班子成员每人每年到基层调研时间累计不少于3个月,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反馈税收改革建议;领导带头开展税收经济分析,评估研判经济运行质量,积极为地方党委政府建言献策。

二、当前作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认识未完全到位。中央、总局要求将作风建设抓好抓实,但个别基层单位等待观望,顺着走、跟着走、看着走,敷衍被动;部分单位和人员对作风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认识不足,认为作风建设是一阵风,主要问题已经基本解决,思想松懈;有的认为税务部门相比其他执法部门,纳税人的满意度比较高,骄傲自满;有的认为目前系统内尽管存在一些问题,但由于机制、体制方面的原因,单靠自身力量很难再有所作为,随波逐流。

(二)制度执行未完全到位。许多单位在作风建设方面的制度制定了一套又一套,甚至印发了制度手册,建立了管理台账,但这些制度是否得到有效执行、执行的情况如何,如泥牛入海,杳无音讯;有些单位为图省事,照搬照抄兄弟单位的规章制度,与本单位实际结合不紧,缺乏针对性和创新性;有的制度只有原则性规定,没有具体实施方法,可操作性不强,形同虚设,成了摆设。

(三)教育管理未完全到位。个别基层单位领导干部自身不过硬,工作浮在表面,未能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有些领导成员责任意识淡薄,奉行好人主义,明哲保身,患得患失,怕真抓真管弄丢了选票,对不正之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定程度上导致部分单位税风税纪松散,少数干部作风漂浮,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如某基层国税干部工作日中午饮酒被媒体曝光,严重影响税务部门形象。

(四)监督考核未完全到位。作风建设督查仍然呈现出紧一阵、松一阵的阶段性特点。比如明察暗访活动往往每年集中性开展一两次,反映出的问题存在偶然性、片面性,谁撞上谁倒霉;行风评议、纳税人满意度调查也局限于集中式开展,有的单位评议调查时好一阵,平日又恢复原状。另外,各地虽然都将作风建设纳入绩效考核重要内容,但考核方式方法还有待改进。

三、构建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的几点思考

(一)必须紧扣服务大局这个中心。税务部门是重要的执法服务部门和经济管理部门。要围绕全面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切实增强大局意识,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主动提升站位,转变工作作风,善于从税收看经济、看社会、看发展,学会从微观看宏观、看规律、看长远,加强对重大经济税收问题的前瞻性研究。各级税务干部要持之以恒地加强经济、统计、会计等知识的学习与应用,税收分析不能盲目、盲从,要去粗取精、充分利用,生产出满足各方面需求的税收分析产品。要具有担当意识和改革精神,严格依法治税,敢于对违法现象说不,对待税制和征管改革主动而不拖延,尽责而不推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营改增稳步、有序扩大试点作为改革的重中之重,最大限度释放改革红利。

(二)必须抓住职能转变这个关键。以建设服务型税务机关为目标,认真落实总局“三个三”的具体措施。第一,服务要增强实效。要学会换位思考,把基层和纳税人的难处看在眼里、记在心上,通过调查研究,掌握不同类型纳税人的涉税诉求,切实做好行政审批取消和下放、两个减负等工作。第二,服务要开动脑筋。正确处理执法与服务的关系,把公正执法作为最基本的服务。在组织税收收入满足公共财政需要过程中,对少数地方政府提出不切实际的收入增长目标,要以实实在在的数据、经得起推敲的理由印证税源实际,多沟通,勤汇报,争取理解和支持,切实做到不收过头税。第三,服务要见行动。对基层和纳税人反映的意见建议,谁受理、谁负责、谁落实,做到有问必答;及时化解基层各种矛盾,多帮忙、勤督导、少指责;经费安排尽可能向基层倾斜,在国家政策范围内,竭尽所能为基层解决实际困难。

(三)必须把握制度建设这个重点。转变作风根本靠制度,好的作风靠好的制度来保证。要在中央、省委、总局作风建设的制度框架内,制定微观具体、符合实际的标准和程序,使各项制度参照时更具针对性,运用时更具操作性,执行时更具约束性。要狠抓各项制度的落实,把停留在口头和纸上的制度真正落到实处,使只说不做没有借口,让寻找对策没有空间。各级领导班子和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对制度执行不力、落实不到位的,坚决问责,切实形成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要将作风建设真正融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党员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中,建立配套的实绩考核机制、择优用人机制和惩戒激励机制,以增强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四)必须坚持倾情带队这个原则。对干部既要善待,又要严管,为他们心情舒畅工作营造好环境,为他们干事创业搭建好平台。一是与干部交真心。与基层干部打交道,要怀有一颗赤诚的心、一份温暖的情,把群众当知音,不打官腔,不带傲气,摆正位置,放下架子,以心换心。二是同干部讲真话。与基层干部沟通交流,必须讲符合事实的话,讲袒露心扉的话。这样,群众的想法才会在轻松的倾诉中表达,困惑才会在深入的沟通中消除,情绪才会在真挚的交流中理顺。三是向群众求真知。要以甘当小学生的胸襟,向群众取经讨教,谋划思路向群众问计,查找问题听群众意见,改进工作向群众请教,衡量成效由群众评判。四是对群众道真相。在当前全媒体、自媒体时代,面对一些群众质疑,要敢于向群众晒家底,坦诚道出真相,努力把话说明,把理讲透,把决策和工作置于阳光下。五是帮群众解真难。不片面追求搞大手笔、大动作,要以群众呼声为第一信号,把那些群众要求解决的小事、难事、琐事、杂事落到实处。

(五)必须抓住落实执行这个根本。好制度、好措施、好规范,不抓好落实,只能是一句空话,如同空中楼阁,并会贻误发展。一是要落实责任。按照定职责、定任务、定期限、定标准的要求,切实形成党组负总责、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职能部门分工负责抓落实的作风建设工作机制。二是要加强督查。善于发现决策落实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工作对策。坚持督查与检查考评相结合,把督查结果作为考评的重要依据之一,以督查改进考评,以考评促进督查。三是要兑现奖惩。对工作有思路、有办法、有效果的鼓励支持,对那些工作无头绪、无特点、无作为的进行教育引导,建立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竞争激励机制,始终保持干部队伍团结向上、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

第四篇:软环境建设几点思考

软环境建设几点思考

软环境建设几点思考

关于加强软环境建设的几点思考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软环境对于抢抓发展的先机,推进地区经济发展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软环境建设也越来越引起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近年来,雁塔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软环境建设,那么究竟什么是软环境呢?《德道经》第十七章说:“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意思是:最优秀的统治者,百姓感觉不到他的存在;次一些的统治者,百姓亲近他、赞颂他;更次的统治者,百姓惧怕他;最次的统治者,百姓蔑视他。个人认为,加强软环境建设就是让政府当好裁判,它包括思想与观念、政治与文化、法律与政策、体制与机制、管理与服务等内容。

一、加强软环境建设的基本内容

一是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在职能转变过程中,要自觉地把权力转化为责任,把管理转化为服务。二是公务人员的服务水平。每个公职人员要人人成为环境,真心实意地为服务对象着想,为服务对象负责。三是社会的诚信程度。要求政府要讲诚信,企业要讲诚信,公民要讲诚信,投资者也要讲诚信。四是社会治安状况。主要是指那里的治安、刑事案件的发生程度、黑恶势力的存在程度要低,社会稳定和环境的净化程度要高,为投资者全力营造一个“安全、赚钱、舒心”的环境。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政府职能错位的问题。由于受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部分政府职能没有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行而转变过来,自觉不觉不及觉地充当市场主体,什么事都要管一管。二是作风和效能建设方面的问题。个别单位仍然存在着衙门作风,认为自己是实权单位,办事的人都有求于他,缺乏主动为民服务意识,对基层、对群众服务不热心、不尽责,敷衍应付、态度生硬。在实施管理过程中,乱检查、乱收费、乱摊派,甚至不顾企业和投资者的实际情况,随意采取一些强制性措施,影响了企业和投资者的正常生产和经营,这不但伤害了企业和投资者的信心,而且也败坏了社会风气。三是执法人员执法行为的问题。个别执法部门和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不能秉公办事,而是以情代法,甚至把执法权力变成为部门、为个人谋取利益的工具,使社会正义受到侵害。四是公共服务行业的服务质量不高的问题。个别公共服务部门,缺少“亲商”理念,对服务对象不但态度生硬,而且办事效率低下,给人一种“出了这个门就不想再进”的感觉。

三、具体措施 提高服务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的能力,是纪检监察机关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应进一步增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主动性,自觉把党风廉政建设与经济建设结合起来;把反腐倡廉与改革、发展、稳定结合起来;把履行纪检监察的职能作用与软环境建设结合起来,抓好载体,切实发挥纪检监察部门的组织协调作用,保证软环境建设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和推进。

一是强化思想教育,坚决破除影响软环境建设的思想障碍。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科学发展观的教育,坚决制止“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牢固树立“抓好软环境是天职,抓不好软环境是失职”的责任意识。加强对行政执法机关、司法机关和经济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职业道德和责任意识教育,树立正确的发展理念、执政理念、管理理念和执法理念。

二是强化监督检查,促进执法行为的规范和工作作风的改进。加强行政效能监察,切实解决推诿扯皮、效率低下甚至吃、拿、卡、要等问题,促进勤政高效。加强行政执法监察,保证政令畅通,完善行政执法工作标准、规范程序和相应的责任制度,积极参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充分发挥信访、行政效能投诉中心、政风行风热线等栏目的职能作用。

三是强化案件查处,主动为经济发展排清障碍。明确查办案件的重点,重点查办违反行政审批制度、财政管理体制的案件;推诿扯皮、办事拖拉,向企业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的案件;在项目建设上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违纪违法案件及为黑恶势力充当“保护伞”的案件。对社会上欺行霸市、蓄意阻挠等恶意破坏软环境的行为,及时督促有关职能部门有效运用经济、法律等手段,坚决予以打击。

四是建立健全社会监督机制。通过聘请社会各界人士作为软环境建设监督员,对各地区、各单位软环境建设情况进行监督;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对损害发展环境、破坏城市形象以及各种不文明、不道德的反面典型进行公开曝光。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科学的行风评议体系,将本单位、本部门、本行业开展软环境建设工作中的领导重视程度、履行职责情况、优质服务工作、制度建设情况及整改承诺情况等五个方面内容作为评议重点,严格评议标准,实行一票否决,并充分运用好评议结果,真正实现以评促纠、以评促建。)

第五篇:构建机关作风效能建设长效机制的思考

构建机关作风效能建设长效机制的思考

王传雄

机关作风效能建设长效机制是指适应机关作风效能建设这项工作的经常化、规范化而建立起来的一系列制度规范和工作机制,是以效能为目标,以实现优质高效为目的,把管理的诸要素有机结合在一起依法履行职责的管理活动。近年来,我们襄阳市供销社通过开展机关作风效能建设活动,进一步增强了供销社干部的“公仆”意识,促进用职能去管理,用机制去完善,将自己的行为置于群众的全方位监督之下,从而使新网工程资金安全高效地投入项目建设,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发展,为推进我市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做出了巨大贡献。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应看到,当前机关作风效能建设中也还存在一些与科学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建立和完善机关作风效能建设长效机制,是解决存在问题的关键所在,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的迫切需要。但是,这项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各部门的共同参与和我们全体党员干部的共同努力。本人结合工作实践对机关作风效能建设谈点粗浅看法。

一、构建机关作风效能建设长效机制的重要意义。机关作风效能建设的目的是运用各种科学管理的手段、制度和载体,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办事效率和工作能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质量。因此,它不可能简单依靠运动式的集中活动取胜,而是要有效地发挥机关作风效能建设的作用,构建起职责明确,奖惩分明,科学合理,便于操作的长效工作机制,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一步一个脚印、积小胜为大胜,推动机关作风效能建设的不断深入。

(一)构建长效机制是进行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实践探索的内在要求。机关作风效能建设是在涵盖了勤政建设、廉政建设和效能监察这三方面内容的基础上形成新的思路和新的运作机制。它的改进和创新明确了效能主体的责任、强化了源头治理的措施、完善了监督管理的制度等等,进一步体现了机关作风效能建设是管理的再管理,监督的再监督,是行政执行力的保证。所以,在机关作风效能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中,始终以机制创新为其重要内容,成为效能建设工作中的一种自觉意识。

(二)构建长效机制是巩固机关作风效能建设实践成果的客观需要。效能建设在开展后,为服务中心工作,服务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发挥了独特优势和独特作用,取得显著成效。升华效能建设实践经验,明确效能建设的工作内容、方式、程序、手段和时效,把实践证明确有成效的做法用制度形式固定下来,走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之路,构建起效能建设的长效机制,是巩固效能建设实践成果,解决深层次问题的迫切需要。

(三)构建长效机制是推进机关作风效能建设深入开展的必然要求。效能建设是一项综合性、长期性的工作,是一个量变积累的过程,需要持久的推动力。同时,效能建设虽然取得一定成果,但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随着工作的深入,一些制度建设方面的问题尤为凸显,将制约着效能建设的发展。需要进行体制机制和制度创新,为效能建设的深入开展提供持久的动力,使效能建设常抓常新,层次推进。

二、推进作风效能长效机制建设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个别干部对推进机关作风效能建设长效机制建设上思想认识不够到位。主要表现在:一是对机关效能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认识不足,认为机关效能建设已经开展几年了,存在的问题基本解决,产生了松懈情绪;有的认为能做的工作都做了,群众满意度已经较高了,产生了自满情绪;有的认为目前机关尽管存在一些问题,但都是机制、体制方面原因造成的,单靠行政机关自身的力量很难再有所作为,从而产生了厌倦情绪。二是对机关效能建设的内涵认识肤浅,认为效能建设就是服务态度好一点,完成时间快一点,不违反“八条禁令”等,停留在劳动纪律和服务态

度的浅层次上。三是对机关效能建设的目的性认识不高,出发点是为了完成任务,工作主动性不高。

(二)干部个体能力素质同落实新形势、新任务发展需要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重文凭、轻业务,不能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工作实践。虽然许多干部加强学习,但学习的目的是为晋升职务积累资本,看似学历水平逐年提高,业务能力却没有相应增强。二是重经验、轻学习。部分机关干部面对日益发展的形势和任务,没有跟上形势发展的步伐,仍习惯于凭经验工作,满足于一知半解,导致工作水平、工作效率无法快速提高。三是重建设、轻服务,不能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一些干部自觉服务意识不强,在工作中只重视行使行政职权,不注意提高行政服务水平。

(三)制度建设不够完善,效能监督措施不够有力。主要表现在:一是形式过重。有些单位制订的制度与单位实际不符,缺乏针对性;有的为图省事,照搬照抄兄弟单位、周边地区的制度规章,与本单位实际结合不紧,缺乏创新;有的制度只有原则性规定,没有具体实施方法,可操作性不强。二是一些部门内部监督意识薄弱,存在“护短”行为,不愿意得罪人,不愿意“家丑”外扬,对责任追究不了了之,缺乏较真意识。三是对绩效考核不够科学,考核过程中往往定性不定量,以软指标为主,评价尺度很难把握,“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现象尚未从根本上改变,没有形成一个以效能考核与奖金、干部提升、晋级挂钩的有效机制,不利于解决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建立健全机关作风效能建设长效机制的对策与建议。机关作风效能建设的长效机制涉及面广、工作要求高、情况复杂。落实长效机制,必须要有扎实的工作措施作保证。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参与力。要高度重视宣传舆论工作,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参与,打造“人人关注机关作风效能建设、人人参与机关作风效能监督”的良好局面,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对机关作风效能建设工作的推动作用。一是积极宣传政策,营造浓厚氛围。重点围绕加强机关作风效能建设的相关政策和文件加强宣传,让广大人民群众提高认识,并掌握正确的途径和方法,主动对与机关作风效能建设不相适应的行为实施监督。二是深化政务公开,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围绕政务“六公开(即:公开办事职能、公开办事人员、公开办事流程、公开办事时限、公开办事标准、公开办事结果)深入推进机关作风效能建设,确保权力运作和决策过程公开透明。三是充分发挥特邀监督员的作用,保障群众的表达权。成立由社会各行业、各阶层人员组成的特邀监督员队伍,加强对机关单位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作风予以监督,并及时收集了解社会各界、广大人民群众对开展机关效能建设的意见,选择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在“政风行风座谈会”上,及时提出合理化建议,有效推动机关作风效能建设工作。四是积极构建对话平台,保障群众的参与权。把效能监察与“民主评议政风行风”现场征询群众意见等活动结合起来,广泛发动群众对机关单位依法行政、服务态度、行政效率、勤政廉洁等方面进行民主评议。同时,各单位要公布投诉电话,以方便群众投述举报。

(二)加大教育力度,提高干部认识力。机关作风效能建设的关键在于“人”,拥有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党政机关能不能高效运转的决定性因素。要不断加强教育,提高机关工作人员对加强机关作风效能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增强他们参与其中并自觉地执行机关作风效能建设相关规定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一是加强思想教育。坚持把思想教育放在突出位置,不断提升机关领导班子和工作人员的政治思想水平,引导他们坚定理想信念,增强责任意识,积极投身机关作风效能建设。二是加强作风教育。大力加强职业道德和纪律作风教育,使广大机关工作人员充分了解机关作风效能建设的相关规定,并自觉遵守规定,做严于自律的表率。三是创建学习型机关。大力开展创建学习型机关活动,激励机关干部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加强学习、勤于思考、强化素质、提高能力、干好工作。

(三)加大机制建设力度,提高制度约束力。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规范是机关作风效能建设的基础和根本保证。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把解决突出问题与建立长效机制

有机结合起来,用好以下六项制度,努力做到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注重实效、着眼长效。一是公开承诺制。组织机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利用当地电视台就本部门或单位的机关作风效能建设向社会作出公开承诺,方便群众对照承诺内容准确了解机关作风效能工作应该监督什么、怎样参与监督;二是首问责任制。规定最先接待服务对象的工作人员即首问责任人,要礼貌待人、态度诚恳、积极热情,即使服务对象需要办理的事项不属于本人工作岗位职责范围内的事宜,也有义务向服务对象讲清办事的具体程序、承办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或联系方式;三是一次性告知制。每个机关工作人员要一次性书面告知服务对象其申办事项所需的全部资料,一次性回答清楚服务对象的提问,一次性验清服务对象提交的材料,努力解决服务对象来回跑“冤枉路”的问题;四是限时办结制。限定各事项的办理时限,解决机关工作人员办事拖拉、效率低下的问题;五是积分警示制。明确各种违规行为所对应的扣分分值,实行对机关部门和单位打分,解决相关单位领导不重视机关作风效能建设的问题;六是“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责任追究制。对因“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行为损害了机关形象或造成了服务对象的损失的,要严格追究责任,促使每个机关部门和单位及机关工作人员及时纠正对效能建设无所谓的不良心态。

(四)加大督查考评力度,提高制度落实力。一方面,要在狠抓制度贯彻落实上开展经常性的监督检查。一是加强对工作完成情况的督查。主要是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和上级机关安排部署工作的贯彻落实情况。二是加强对规章制度落实情况的督查。主要是日常考勤情况;月考核、季度考核情况;“六项制度”的公开情况和落实情况。三是加强对“办事窗口”的督查。主要对“窗口”单位在工作中态度不好、推诿扯皮的现象以及对办事群众进行吃拿卡要等行为进行查处。另一方面,通过监督检查,强化考核评比,增强各机关部门和单位及机关工作人员工作的压力和动力。建立完善配套的责任管理体系和工作运行机制,不断增强评议的针对性、可比性、合理性、准确性和可操作性,使机关工作章法严谨,条理清楚,行为规范,让考核的人知道怎么考,被考核的人知道怎么做,并且富有鞭策落后和激励先进的作用。一是明晰岗位职责。立足部门职能和业务特点,严格界定各机关部门及其内设机构的岗位职责,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公开明示,责任到人。二是实行目标管理。对工作人员的任务目标、评价标准、完成时限等,要分清类别,并尽量量化、具体化,让每一位工作人员既有权又有责。三是坚持奖优惩劣。把考评结果作为评价各机关部门和单位及其负责人、机关工作人员工作实绩的重要依据,与奖金发放、评先评优、提拔任用挂钩,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激发机关部门和单位及其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五)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增强长效机制的影响力。加大对影响效能建设案件的查处力度,对违反效能建设的人和事,要坚决追究责任,该曝光的曝光,该通报的通报,该处理的处理,努力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使制度成为各机关部门和单位及其工作人员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一是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工作人员违反有关规定,情节较轻的,由直接领导先予教育诫勉,当事人作出书面检查;情节较重的,经市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研究作出处理意见,要对相关责任人分别予以告诫、通报批评或其他的行政、组织处理;二是追究相关领导的责任。实行领导问责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本部门或单位内发生了造成重大失误或不良影响的案件,不仅要严肃查处当事人的责任,还要追究单位主要领导的领导责任,真正做到级级有责任、逐级抓落实。三是要追究相关部门和单位的责任。对机关作风效能建设考评不合格的部门或单位,除给予通报批评外,还要取消当年评先评优资格,单位主要负责人要向市委、市政府做出书面说明。

总之,构建机关作风效能建设长效机制,是一个对机关效能建设工作不断总结、积累、探索的过程,也是一个由不完善到逐步完善、再由逐步完善到更加完善有效的强化过程。我们要通过机关作风效能建设长效机制的构建,努力形成一个团结协调、战斗有力的统一整体,携手打造政府信任、人民满意的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机关,从而打造一支“想干事、能

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干部队伍,推进我市各项事业的快速、健康、和谐、科学发展。

下载构建软环境建设长效机制的调研与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构建软环境建设长效机制的调研与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长效机制实践与思考(调研报告)

    建立长效机制激发创先争优内生动力的实践与思考 创先争优是一项长期的经常性工作,重在普遍参与,贵在常抓不懈。这就要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及时总结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形成常......

    关于构建城市管理长效机制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构建城市管理长效机制的调查与思考 市委书记陈安众在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加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构建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形成„统一领导、属地管理、部门协调、权责分明......

    关于构建反腐倡廉长效机制的几点思考

    关于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江泽民同志曾经告诫全党: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全党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不坚决惩治腐败,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会受到严重损害,党的执......

    构建责任落实长效机制的实践与思考

    构建责任落实长效机制的实践与思考 今年以来,XX市国税局按照省局的统一部署和安排,在全市国税系统开展了“岗位就是责任,责任重于泰山”专题教育活动,经过近一年的实践,取得了初......

    关于构建创先争优常态长效机制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构建创先争优常态长效机制的实践与思考 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巩固和拓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的重要举措,是学习实践活动的继续、延展和深化。建立创先争优活动......

    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构建

    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构建 黄旗堡街道中心幼儿园 民族振兴,教育是根本,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教育要发展,教师是关键。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成为社会主义建......

    着力构建作风建设长效机制

    着力构建作风建设长效机制 郭开朗 《 人民日报 》( 2013年07月01日 07 版) 干部作风连着党心民心,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兴衰成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

    加强开发区软环境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加强开发区软环境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摘自《中国开发区》2007第2期 随着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区域竞争能力已经从过去的政策竞争为投资环境的竞争,面投资环境的竞争也出现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