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开发区软环境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加强开发区软环境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摘自《中国开发区》2007第2期
随着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区域竞争能力已经从过去的政策竞争为投资环境的竞争,面投资环境的竞争也出现从重视硬环境到强调软环境的趋势。如今软环境已经成为区域综合实力的指标体现着区域的核心竞争力。
一、努力营造“亲商、安商”氛围,进一步优化投资软环境
近年来,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始终把优化企业服务、改善投资环境放在促进全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去认识,牢固树立“一切为了投资者”的宗旨,扎实推进“招商、引商、亲商、安商”工程,积极探索服务企业的新方法、新思路,寓管理于服务中,寓招商于服务中,不断提高服务管理水平,努力营造良好的投资软环境。
1、增强服务意识。强化“管理就是服务、服务就是命脉”的理念,倡导“亲商、安商”观念,提高服务效率,形成“服务企业人人有责,人人都为企业服务”的良好氛围。
2、完善服务体系。一是建立“项目引进一条龙服务、项目建设全方位服务、项目投产经常性服务和服务工作督查制”四大体系,公开办事环节、内容、程序、职责,为企业提供项目报批、建设和生产经营等全过程、全方位服务。二是衽委领导和部门联系企业制度,建立企业安全生产例会制度,建立项目建设事前告知制度,政策动态通报制度,以及信息反馈制度等,切实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和交流,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三是建立企业评价部门制度,从制度上强化和保障与企业的联络和沟通,形成服务企业的激励、监督机制。
3、强化服务平台。成立企业服务中心,以“统一受理、全程服务,免费代办、限时办结”为工作方针,专门受理各企业在项目报批、建设、生产和生活抢救无效各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接受企业投资咨询和服务,协调需多部门解决的问题,督促有关单位限时完成中心统一协调的事项等,确保各项服务措施落到实处。
4、突出服务重点。开发区专门建立了由管委会主要领导为总召集人、各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项目推进联席会议制度,调整了建设项目推进服务程序,完善了委领导联系企业项目跟踪制、服务项目内部联系单制等,主动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突出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共性问题,突出做好重点项目推进服务。
近几年来,开发区面临着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服务意识不到位。个别部门、个别工作人员没有把投资环境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考虑,也没有把优化服务、改善环境作为自己的职责,服务大环境的氛围还不够浓厚。二是管理职能不到位。开发区现行管理体制,一直沿袭了开发区初创时期的以分局制为基础的行政管理体制。随着开发区发展和建设的不断深入,开发建设与社会管理任务的不断加大,其弊端已日益暴露。管委会作为市政府派出机构,既承担了开发区范围内的各项经济社会管理责任,又由于体制原因,许多管理职能还不到位,无法对区内经济社会事务衽统一管理,没有真正形成“一个口子”对外,大量事务需要协调市有关部门帮助解决。造成了“开发区内事好办、开发区外办事难”的负面影响。
三是制度落实不到位。近年来,开发区制定出台了大量工作制度,从项目洽谈咨询到服务,从制度体系到具体环节,从服务到考核评价等。但由于诸多因素,制度落实还不到位,流于形式,浮在面上,没有真正做好寓管理于服务中,没有将具体工作与规范服务工作紧密结合。
四是部门协调不到位。由于各部门协调配合还不到位,常出现步调不一致的现象,难以形成整体全力,甚至抵消了服务环境的整体效能。从而无法况现对企业的承诺,无法取信于商。
五是宣传沟通不到位。据分析,企业投资提出的困难、问题和反映,或者需要上级主管部门审批或帮助解决,一时无法办妥;或者与现行法律、法规相抵触,无法解决和落实,需要相关方面做更多的解释工作。但由于宣传沟通不到位,使企业不易了解实际情况容易产生误解,影响了环境形象。
二、面对新形势,抢抓新机遇,实现新跨越
“十一五”时期,是开发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改善投资环境特别是软环境建设,是开发区当前要着力抓好的首要任务。
(一)完善新体系,建立互动、联运的工作协调机制 建立互动、联运的工作协调机制,是完善服务管理体系的重点,也是改善投资软环境的关键。
1、强化企业服务服务功能。赋予中心对企业服务工作的受理、转办、协调、督办、反馈、考核等职能,增强执行力和权威性,强化协调和指挥功能。同时,配足配强工作人员,在落实受理、转办岗AB角制度的基础上,指定1-2名专职人员负责部门协调、跟踪督办工作。此外,进二步明确职责,改进工作流程,提高服务效率。
2、创新三项工作机制。一是完善窗口受理、转办制度,二是建立项目落户通报制度,三是深化项目推进联席会议制度。
3、理顺纵向协调机制。要搭建交流服务平台,建立健全政府部门与企业之间沟通对话机制,使企业与省市部门之间形成畅通的信息交流和沟通渠道,让上级主管部门了解企业的投资及发展计划、经营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困难等,积极参与到招商引资、对外开放的工作中去,帮助企业想办法、出点子、为企业发展提供政策咨询、业务指导等方面的服务。
(二)构建新平台,建立快捷、畅通的信息沟通机制 建立快捷、畅通的信息沟通机制,加强与企业之间的纵向沟通以及部门、员工之间的横向沟通,是完善服务管理体系的重要一环。重点抓好四个平台的建设:
1、调查研究平台。要建立定期走访企业年度,全面、深入了解企业承包实际情况针对存在的不同困难和问题,衽分类管理,提供个性化服务。建议开展“企业走访服务月”活动,调查走访、现场办公、问效回访,促进问题得到圆满的落实和解决;对一时无法解决或需协调上级部门帮助解决的,要做好解释说明工作,取得企业的理解和支持。
2、对话沟通平台。良好的对话沟通平台,是了解企业发展情况、服务需求的有效形式,也是加强与企业之间联系、沟通、增进了解的重要载体。通过建立多层次、立体式对话沟通平台,加强政企信息沟通,提高服务针对性。
3、电子政务平台。一要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平台建设,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梳理政府办事流程,整合政府服务资源,包括政府出台的各项优惠政策、人材政策、招商引资项目、办事指南等,进行统一汇集,让更多的企业了解更多的政务信息。二是大力推进企业上网工程。启动企业服务信息化平台,增设并运行为企业提供政策、法规、条例、流程的查询服务和网上申报、咨询、年检、备案、投诉等政务办公服务水平。三是大力整合网络资源。将开发区政务网与开发区建设网、党政信息网、人力资源网、科创中心网等到进行整合,实惠资共享,完善服务功能。
4、信息发布平台。要建立信息发布制度,通过开发区网站、新闻媒体、宣传资料、告示牌等载体,定期发布招商引资、税务、外汇、海关、商检、工商等投资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以及企业普遍性问题的解决意见及相关政策措施,使企业投资及时了解政策变化的动态,加强与企业投资的信息沟通,提高政策和政策执行的透明度。同时要公开办事制度和办事程序,把本单位的工作内容、服务质量、服务标准、办结时限等对外公示,明确办事时限,实行“持牌上岗”,实行“透明服务”,最大限度地方便企业办事。
(三)探索新举措,建立高效、有力的督查反馈机制 要完善服务管理体系,再造服务新流程,落实“一反馈,三督查”制度,建立起高效、有力的督查反馈机制。
1、建立限时反馈制。要高度重视信息反馈工作,进一步完善服务工作流程,按照“统一受理,尽快转办,限时办结,及时反馈”的要求,建立健全取胜时反馈制。承办部门应在规定办理期限内,将本单位承办的事项办理情况反馈给企业和企业服务中心;承办部门无法按规定时限办结或无法办理的事项,应及时向企业说明情况,以取提企业的理解;企业服务中心要定期通报企业服务总体情况和企业提出具体问题的解决落实情况,并向委领导和有关企业反馈。
2、建立办件督查制。一是实行办件跟踪督查。通过发《督办事项通知书》、电话联系或跟踪督办等方式,督促承办单位按照规定要求办结并报告输情况。二是实行定期例会检查。建立企业服务例会制度,定期通报企业服务的办件受理、办结、反馈、督办等情况,建立工作台帐。三是实行投诉受理督查,企业投诉中心要强化对人民企业投诉的受理、调查、督办,并提出处理意见报管委会决策。
3、强化行政督查制。一是抓制度落实的督查。抓好以对企业服务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督查工作,重点抓好服务态度、服务质量、服务效率等方面的督查。二是抓重点难点的督查。定期分析全区企业服务工作的总体情况,将企业反映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类,对普遍反映的共性问题研究提出对策措施,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三是抓督查结果的落实。对督查工作情况要定期进行进通报,并作为部门考核的重要依据针对存在的问题,督促有关单位强化责任,明确专人,认真加以落实,切实提高督查的实际效果。
4、探索外力督查制。要积极探索和建立外力督查机制,强化社会监督,对投资软环境进行视察、检查和督促;对管委会机关部门、办事人员的服务态度、服务方式、办事能力、办事效率等进行测评和考核。充分利用媒体,作为监督平台,虚心接受舆论监督。
(四)出台新办法,建立科学公正的考核评价机制 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考核评价体系,有效促进服务环境的改善和长效机制的落实。
1、强化个案考核评价。制定详细的考核评价和激励办法,对优秀服务人员和事迹给予通报奖励,对因各种主观原因导致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延误、漏办等情况对相关责任人和单位负责人进行责任追究和经济处罚。
2、实行动态考核评价。首先,根据企业服务工作的性质和要求,科学设臵如办结率、反馈率、投诉率等到量化的考核指标体系,企业服务中心每月进行统计、汇总、考核和通报;其次,企业服务中心定期向企业征询意见,请企业对各有关部门服务企业的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及时将评价结果进行通报;再者,管委会办公室、监查室等职能服务质量、办结时限、办结效率等进行跟踪落实、督促检查,并定期发督查通报。
3、完善年度考核评价。在实行志项考核评价管理的同时,将企业服务工作纳入部门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同时,要将年终考核测评与日常的个案考核、动态考核结果相结合,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发挥好考核评价的导向作用,把各方面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服务是立区之本,只有加强“服务型开发区”的文化建设,形成“人人讲服务、个个言亲商、一心一意为企业”的浓厚氛围,才能使开发区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不断提高综合单键力,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为推动城市化、新型工业化进程作出新的贡献。
第二篇:开发区软环境建设发言稿
全面加强软环境建设
着力把开发区打造成为长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
全省“抓环境、抓项目、抓落实”会议后,长白开发区认真学习宣传和研究部署,全力依托开发区这个推动长白经济快速发展前沿阵地和主战场的优势,勇担开发开放和招商引资的主体责任,特别是在软环境建设上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思想牵动,切实增强软环境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方面,牢固树立抓软环境就是抓机遇,就是抓发展的思想观念。始终把软环境建设作为事关发展大局摆在突出位置来深刻认识和高度重视,把软环境本身就是一种软实力的观念贯穿于具体工作中,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切实抓好软环境建设,用良好的软环境吸引资金、吸引企业、吸引人才、吸引投资商,努力使开发区软环境在思想观念、制度建设、办事效率等方面有明显的改善和提升。另一方面,正视压力,解决问题,从深层次上推动软环境建设。新的形势既给软环境建设带来了新的压力与考验,也暴露出软环境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法制环境、办事效率和开放程度等还不是很优。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这些问题,不回避、不推诿,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努力营造
“重商、亲商、安商、富商”的浓厚氛围。
二、创新驱动,扎实推进开发区软环境建设再上新台阶
我们将把软环境建设摆上战略高度,以规范化的运作、市场化的创新、专业化的服务,全力打造一个规范、高效、透明、开放的服务环境,为开发区跨越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一是抓定位。软环境建设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不断提升软环境建设标杆,争创一流,实现开发区办事程序最简化,时间最快捷,成本最低廉,成效最显著。二是抓规范。带头讲诚信,承诺的每一个事项,都要不折不扣地兑现,制定的每一项政策,都要不折不扣地落实,真正取信于客商、取信于群众。尤其在招商引资过程中,不能为了完成招商引资任务而信口开河、随意承诺,更不能不讲信誉,开门招商、闭门宰商。三是抓创新。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推进开发区的职能转变和市场化进程,优化和再造办事流程,认真汲取企业管理的有益成分,围绕市场化改革的基本取向,遵循市场经济工作的基本规律,优化和再造开发区办事流程。四是抓效率。办事效率的高低是投资软环境是否过硬的直接反映,我们将强化服务意识和效率意识,将思想观念由“重管理”向“重服务”转变。比如,在行政审批上,凡能够一次办结的决不让客商跑第二次,凡不需领导会审、不需专家论证、不需回单位调档、不需现场勘察的事项,一律在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窗口当场办结。五是抓提升。经济发展已经到了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开发区服务也要加快提档升级,我们将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打造专业团队,用优秀的专业素养更好的与客商形成专业对接,提供到点到位的专业化服务,切实做到搞规划的要把规划研究透,搞计划管理的要懂经济规律,搞企业管理的要懂企业流程、企业产品,真正把服务水平的提高建立在专业化水平的提升之上。
三、领导带动,积极营造重视软环境的良好氛围
软环境说到底,就是人的环境,在软环境建设上,没有旁观者,更无局外人。要全民动员、全社会参与,形成抓软环境建设的强大合力,营造一个亲商、安商、富商的发展环境。领导干部是第一投资环境。开发区领导班子身先士卒、以身作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深入基层、冲在一线,积极主动地帮助群众、企业、客商解难题、办实事。各部门领导要严格要求自己,严禁利用职权插手工程招投标、土地招拍挂、推销物资商品等微观经济活动;中层干部要切实提高执行力,一切行动听指挥、一招不落抓执行,充分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全体工作人员要认真钻研业务知识,学会把政策用足用活,把办法想尽想全,努力形成上下贯通、左右协调、齐心协力抓软环境的工作运行机制。进一步强化“人人都是发展环境、事事关系招商引资”的理念,增强群众的开放意识、包容意识、发展意识,努力营造亲商、爱商、安商、扶商的浓厚氛围,让外来投资者真正感到在开发区创业顺心、生活舒心、投资放心。
我的发言完了,谢谢大家!
第三篇:软环境建设几点思考
软环境建设几点思考
软环境建设几点思考
关于加强软环境建设的几点思考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软环境对于抢抓发展的先机,推进地区经济发展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软环境建设也越来越引起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近年来,雁塔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软环境建设,那么究竟什么是软环境呢?《德道经》第十七章说:“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意思是:最优秀的统治者,百姓感觉不到他的存在;次一些的统治者,百姓亲近他、赞颂他;更次的统治者,百姓惧怕他;最次的统治者,百姓蔑视他。个人认为,加强软环境建设就是让政府当好裁判,它包括思想与观念、政治与文化、法律与政策、体制与机制、管理与服务等内容。
一、加强软环境建设的基本内容
一是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在职能转变过程中,要自觉地把权力转化为责任,把管理转化为服务。二是公务人员的服务水平。每个公职人员要人人成为环境,真心实意地为服务对象着想,为服务对象负责。三是社会的诚信程度。要求政府要讲诚信,企业要讲诚信,公民要讲诚信,投资者也要讲诚信。四是社会治安状况。主要是指那里的治安、刑事案件的发生程度、黑恶势力的存在程度要低,社会稳定和环境的净化程度要高,为投资者全力营造一个“安全、赚钱、舒心”的环境。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政府职能错位的问题。由于受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部分政府职能没有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行而转变过来,自觉不觉不及觉地充当市场主体,什么事都要管一管。二是作风和效能建设方面的问题。个别单位仍然存在着衙门作风,认为自己是实权单位,办事的人都有求于他,缺乏主动为民服务意识,对基层、对群众服务不热心、不尽责,敷衍应付、态度生硬。在实施管理过程中,乱检查、乱收费、乱摊派,甚至不顾企业和投资者的实际情况,随意采取一些强制性措施,影响了企业和投资者的正常生产和经营,这不但伤害了企业和投资者的信心,而且也败坏了社会风气。三是执法人员执法行为的问题。个别执法部门和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不能秉公办事,而是以情代法,甚至把执法权力变成为部门、为个人谋取利益的工具,使社会正义受到侵害。四是公共服务行业的服务质量不高的问题。个别公共服务部门,缺少“亲商”理念,对服务对象不但态度生硬,而且办事效率低下,给人一种“出了这个门就不想再进”的感觉。
三、具体措施 提高服务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的能力,是纪检监察机关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应进一步增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主动性,自觉把党风廉政建设与经济建设结合起来;把反腐倡廉与改革、发展、稳定结合起来;把履行纪检监察的职能作用与软环境建设结合起来,抓好载体,切实发挥纪检监察部门的组织协调作用,保证软环境建设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和推进。
一是强化思想教育,坚决破除影响软环境建设的思想障碍。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科学发展观的教育,坚决制止“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牢固树立“抓好软环境是天职,抓不好软环境是失职”的责任意识。加强对行政执法机关、司法机关和经济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职业道德和责任意识教育,树立正确的发展理念、执政理念、管理理念和执法理念。
二是强化监督检查,促进执法行为的规范和工作作风的改进。加强行政效能监察,切实解决推诿扯皮、效率低下甚至吃、拿、卡、要等问题,促进勤政高效。加强行政执法监察,保证政令畅通,完善行政执法工作标准、规范程序和相应的责任制度,积极参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充分发挥信访、行政效能投诉中心、政风行风热线等栏目的职能作用。
三是强化案件查处,主动为经济发展排清障碍。明确查办案件的重点,重点查办违反行政审批制度、财政管理体制的案件;推诿扯皮、办事拖拉,向企业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的案件;在项目建设上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违纪违法案件及为黑恶势力充当“保护伞”的案件。对社会上欺行霸市、蓄意阻挠等恶意破坏软环境的行为,及时督促有关职能部门有效运用经济、法律等手段,坚决予以打击。
四是建立健全社会监督机制。通过聘请社会各界人士作为软环境建设监督员,对各地区、各单位软环境建设情况进行监督;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对损害发展环境、破坏城市形象以及各种不文明、不道德的反面典型进行公开曝光。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科学的行风评议体系,将本单位、本部门、本行业开展软环境建设工作中的领导重视程度、履行职责情况、优质服务工作、制度建设情况及整改承诺情况等五个方面内容作为评议重点,严格评议标准,实行一票否决,并充分运用好评议结果,真正实现以评促纠、以评促建。)
第四篇:开发区建设思考之一(模版)
2008年梅陇镇党委中心组学习心得体会系列材料之一(2)
闵行开发区的发展实践与思考
上海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是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首批14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一期开发2.13平方公里,二期开发1.37平方公里,现在的闵行园区面积合计3.5平方公里。由上海闵行联合发展有限公司以企业化、市场化的方式,负责规划建设、经营管理。
在中央有关部门和历届上海市委、市府的正确领导下,在闵行区委、区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闵行开发区经过20年的发展,已建设成为具有良好投资环境、较强综合竞争力和相当影响力的工业园区。
一、闵行开发区的发展历程
全国开发区的发展是不平衡的,闵行开发区经历了三个阶段。在初创阶段,各项工作均无经验,一切都在探索之中,招商引资情况也不乐观,开发区面临初创期的困难与艰辛。小平同志于1986年8月所作的“开发区大有希望”的题词是对全国开发区事业的一个莫大鼓舞。特别是小平同志1992年2月12日南巡视察上海并亲临闵行开发区并作重要讲话,江泽民同志也两次视察我们开发区,更为我们的发展注入了动力和活力。闵行开发区、闵联公司抓住机遇,趁势而上,开拓奋进,使各项工作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闵行开发区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九五”期间,受到浦东大规模开发开放和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闵行开发区一度经济低迷,招商困难,甚至出现了1997至1999年三年没有任何招商项目的窘况。我们直面挑战,克服困难,开始走出困境。
进入新世纪后,闵行开发区和闵联公司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开拓创新,有效地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发展,通过进一步完善投资环境,积极开拓招商选资新思路,实施多元经营和错位发展等新举措,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成效。胡锦涛同志又在2004年7月视察开发区的阿尔斯通公司,对我们更是极大的鼓舞,闵行开发区实现了新的腾飞。
闵行开发区实现了“三个百分之百”,即100%的土地完成了开发,100%是外资企业,100%是制造业。至2007年底,闵行开发区累计引进项目171个,吸引投资近30亿美元,平均单项投资超过1750万美元。21年来,累计完成工业销售额3056亿元,区内企业实现利润331亿元,实缴税金261亿元。与当初国家在开发区基础设施投资的10亿元相比,投资一个闵行开发区相当于回报了26个。
刚刚过去的“十五”时期,是闵行开发区发展最快、效益最好的时期,2001-2005年中,销售收入、企业利润和直接税收主要经济指标翻了一番,由161.75亿元增至311亿元,利润由15.66亿元增至32亿元,税收由13.63亿元增至28.46亿元。2006年,开发区的各项主要经济指标连续第六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在全国suoyou工业开发区中,单位面积企业利润、上缴税收和工业增加值名列第一位。2007年全年,开发区完成销售收入420亿元,利润44亿元,税收37亿元,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长。同时以《提高土地使用效益的集约化管理》获得国家级管理成果创新一等奖,闵联公司获得2005-2006上海市文明单位称号。闵行开发区非公企业独立党组织覆盖率和工会组建率均达到90%以上。
二、最近几年所作的主要工作
按照树立和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通过“精耕细作”利用土地、“精心策划”招商选资、“精益求精”提升服务,在投资理财上“精打细算”,在建设项目上抓“精品工程”,不断推进节约集约使用资源,持续优化产业结构,不断完善服务功能,努力探索成熟开发区在土地资源极其匮乏条件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1、土地:精耕细作,永续利用
土地资源是开发区立身之本。因为园区面积小,土地资源极其匮乏,成为制约闵行开发区发展的一个瓶颈。在实践中确立了对有限土地资源实行精耕细作的开发方针,努力盘活土地资源,提高单位土地利用率,最大可能地放大集约使用土地带来的综合效益,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开发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规划,始终以经济适用、具备功能为主。开发区没有大马路,没有广场,没有雕塑,没有标志性的建筑,最大程度上节约土地占用,充分体现“够用、适用”原则。
为了给企业结构升级和企业集群化发展提供相对充分的土地资源条件,开发区坚持优胜劣汰、优化土地资源配置。通过调整功能的回购、动迁回购、拍卖回购、协议回购、违约回购、到期回购等多种方式进行土地回购,用于支持优势企业的发展。如2003年,我们倒贴资金动迁了5家企业,“原地挖金”,支持富士施乐就地扩产建设新厂,其复印机生产能力从02年的6万台跃升至07年的30万台,极大的放大了土地原来的产出效益。至2007年底,开发区累计回购厂房约26.7万平方米,累计回购土地82.4万平方米,占可利用土地的34%。
开发区还向区内企业大力宣传上海市规划部门发布的《上海市对郊区工业用地的规划》,并在市、区规划、土地、环保和建设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努力帮助企业寻求发展空间,在不增加土地利用面积的情况下扩大生产规模。在为西门子、ABB、可口可乐、圣戈班和强生等企业的服务中都帮助他们用足容积率和覆盖率指标,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创造更高的效益。有数据显示,这一举措可以再提高土地利用面积10个百分点。
2、招商:精心策划,发展集群
多年来,闵行开发区始终把招商选资和调整结构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把集约用地与产业结构调整进行有机结合,从创建初期的自然集中,到快速发展时期的产业集聚,再发展到现阶段的企业集群,闵行开发区走出了一条独特的产业结构优化之路。
在此过程中,首先是对闵行开发区的产业进行明确定位。闵行开发区原来是对三个产业齐头并进发展,最近几年有意识的进行了主动调整,开发区已形成了以轨道交通、电站设备为代表的机电产业(三菱、圣戈班、西门子、ABB、GE、阿尔斯通、英格索兰)为主;以血制品、常用药品为代表的医药医疗产业(施贵宝、强生、莱士);和以食品、饮料为代表的轻工产业(可口可乐、百事可乐)为辅的产业格局。其次,积极引进世界500强企业和跨国公司进驻开发区。现在开发区正常生产的近百家企业中,曾经和现在是世界500强企业投资的项目就占企业总数的40%以上。
第三是以开发区内的优势企业为龙头,推进其企业集群化发展。以世界500强企业为龙头,现在已经形成了三菱、强生、西门子、ABB、圣戈班、富士施乐、YKK、GE、轨道交通等14个企业集群。所谓企业集群,就是同一企业在开发区投资2个、3个、4个、5个乃至6个企业,这种趋势在开发区近几年的发展中特别明显。比如,美国强生公司在开发区投资建立了强生(中国)、上海强生、强生制药、强生医疗、强生研发等5家企业;法国圣戈班公司在开发区投资建立了圣戈班塑料、圣戈班玻璃、圣戈班韩格拉斯、圣戈班磨料、圣戈班研发等6家企业;德国西门子公司在开发区投资建立了西门子(中国)、西门子高压开关、西门子中压开关等3家企业。
目前,14个企业集群和核心企业的企业数仅占开发区总量的1/3,销售收入、税收、利润却占开发区总量的80%以上,其中税收近开发区总量的90%。
企业集群不仅有利于开发区的效益提升,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切实的好处,降低了他们的运营成本。随着区内企业集群和核心企业不断发展,研发中心和培训中心纷纷设立。富士施乐的培训中心,圣戈班和强生公司研发中心,西门子的展示中心已经建成,亨斯曼的研发中心也将建成投入使用,进一步提升开发区的研究实力和发展后劲。
3、服务:精益求精,不断提升
根据先进制造业发展的趋势,结合开发区的实际,在完善基础性、行政性服务的同时,开发区更加重视生产性、生活性的服务,通过合理布局、市场机制,推动公共服务、生活配套服务系统进一步优化,开发区的软硬环境持续改善。投资3亿元建立了轻轨的三个区间,两个车站;投资5000万元建设了40万平方米的生态公园,其中8万平方米的水生园,向市民免费开放。开发区还顺利通过了ISO14000和ISO9000认证,获得“上海市质量与环境双优园区”的称号。我们从建区一开始就注重环保的同时,从06年起更加注重企业的节能、降耗和减排工作,积极引导开发区企业节能降耗,加强环境保护,各项指标都远低于上海市平均水平。
同时,开发区管理办公室,开发区外商投资服务中心、开发区管理办党工委、开发区工会等管理服务运作模式,对开发区两个文明建设同步发展、协调推进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我们把加强和改善服务理念贯穿到开发区建设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中去,把软环境建设放在突出的位置,推出了“需求”服务,培育形成“亲商、近商、便商、利商”的文化,做到“无事不插手、好事不伸手、有事不撒手、难事伸援手”,实现了“政策有限服务补、硬件不足软件补”,发挥了开发区管理办公室的作用,推进建立服务管理的长效机制,完善了投资项目的系列服务和项目建设中的全方位服务。
我们还与开发区所有企业签订了《加强综合治理、构建和谐园区公约》,做到联防群防。通过落实综治措施,会同公安机关,对开发区实施全天候巡查。高度重视化解矛盾工作,针对劳资矛盾、环境污染以及其他不稳定因素等问题,配合市区两级政府和江川街道、马桥镇以及开发区公安机关积极工作,有效化解了矛盾,减少了纠纷,确保了生产秩序和一方平安,促进了和谐园区的建设。
三、对开发区发展的几点思考
对于外资企业来说,2008年将是形势变化颇为剧烈,政策出台最为密集,挑战较为严峻的一年。影响较大的因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两税合一。从1月1日起外资企业优惠逐渐取消和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等将对企业产生重要深远的影响,国家级开发区政策优势不复存在。
二是物权法出台。有关拆迁补偿、建设用地使用权等规定对开发区的开发进度及土地性质都带来一定影响。
三是更加严格的土地政策,工业用地招拍挂,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征收土地使用税等影响不可忽视。年初,国务院下发了《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另外,闵行开发区土地资源匮乏与企业扩大的用地需求之间存在很大的矛盾,可能造成项目资源流失。
四是汇率变化。人民币持续、快速升值对开发区部分产品附加值低,出口利润空间小的企业产生巨大压力。
五是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国家最近两年对出口退税的调整幅度逐渐增大,取消和降低了2000多项商品出口退税率,对开发区出口企业影响巨大。
六是《劳动合同法》的出台。今年《劳动合同法》正式施行,更加强调对企业员工的保护,一方面加大了企业的用工成本,另一方面也可能引发开发区的稳定问题。
七是有关环保和节能降耗的要求越来越高,直接影响开发区招商选资和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对企业的取舍。
八是知识产权保护状况。保护不力则会对外资企业的战略布局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引进带来负面影响。九是上海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上海二、三产业并重的局面在一段时间不会发生重大改变,但中央更要求上海大力发展服务业,为全国服务,而对上海的第二产业发展更要求提高、升级和调整结构。十是建设和谐开发区的要求。国家级开发区负有率先建设成和谐开发区的责任。
面对形势变化和开发区的情况,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市委九届三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我们设想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1、持续优化闵行开发区的投资环境。在国家宏观政策持续调整和闵行园区政策优势日趋淡化的形势下,更要加强同政府的沟通交流,积极应对政策变化和对企业的影响,帮助开发区内的企业争取得到各级政府的支持,深入了解各个层面优惠政策的情况,积极帮助园区企业争取优惠政策,增强开发区凝聚力。要继续完善开发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努力发挥刚挂牌成立的知识产权投诉分中心的作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进一步完善开发区安全生产、综合治理等方面的服务,为企业创造良好环境。
2、继续扶优汰劣,调整产业结构,进一步提高集约利用土地的水平。要继续抓好项目、资源的双储备,抓好项目的启动和建设,尤其要服务好在近期开工或有可能在近期开工的十几个项目,使其尽快开工,尽好建设,尽早出效益。要加强分析,交叉对比产出、能耗、景气度等各方面的数据,大力扶持优势企业,积极主动地淘汰劣势企业,诊断对企业应该采取扶持或淘汰的具体措施,结合闵行园区的产业结构升级,进一步实施“腾笼换鸟”。抓住贯彻最近公布的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的机遇,采取一企一策的办法,进一步提高土地使用效益。做好闵行园区土地控制性详规的修订工作,实现关键性指标的突破。
3、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减排和环保工作。加强政策宣传、引导和支持力度,在对开发区30户重点用能企业跟踪基础上进行所有企业的月度数据统计,每季度做好分析研究,督促其节能。严把项目审批关,提高建设项目准入门坎,做到增产不增污或增产减污。加强环境监察,确保污染防治设施正常运行,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引导企业治污投入到位、措施到位、责任到位。探索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开展建设节能、节水工业园区专项行动,交流节能降耗的经验,确保完成开发区节能、降耗、减排任务。
4、不断提升服务企业的意识和水平。进一步提高服务意识,转变服务理念,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坚持和提升“四手”的服务理念,走访企业要经常化并形成制度,做到公司领导每年至少一次走访到户。公司业务部门要增强有针对性的随时走访,建立与企业联系的长效机制,及时掌握企业发展的动向,并做到快速反应。尤其是要进一步开展对重点和优势企业的月度数据分析,加强与这些企业高层的沟通,做好对他们的服务工作。
点评:加强工业园区建设,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现代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推进产业向园区集中,充分利用园区的专业力量、品牌优势、人才资源,形成有竞争力和集聚效应的产业链、产业集群,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同时,探索建立为工业园区提供有效服务和实现联动合作的机制,推进区域经济融合发展。这是闵行今后几年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上海闵行联合发展有限公司20多年的发展历程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第五篇:关于开发区建设的几点思考
通过学习党的十八大,全县领导会议精神,结合本单位实际,本人就园区发展谈谈个人想法:园区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县域经济的发展,县财政70%以上的税收来自工业园,如何打好承接产业转移服务平台,建设发展繁荣生态园区,是园区建设发展的新课题。
首先,要从招商体制入手,改进以往招商服务体制方式。招商引资是一项系统性强,责任重大的工作,作为县委、县政府应从长远发展、生态建园的角度考虑,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要取缔原来那种任务式、保乌纱帽的招商体制,县政府(指定一名副县领导带队)应从国土局、建设局、发改委、环保局、工商局、工信局、商务局、财政等职能部门抽调骨干人员,组成专职招商队。提供做到签约、立项、审批、环评、入户、规划、办证一条龙式全方位服务。引进投资强度高,科技含量高,税收高,生态好,无污染,严把入园关、产业布局关,杜绝空壳企业、皮包公司入园。
第二方面是要改革园区管理体制,转变工作方式。园区管理委员会,作为企业发展的平台机构,应该从服务体制上加强建设改革,现在这种体制适应不了目前发展的形式,疲于应付农村工作,效率低下,应该取缔原来乡镇管理的中心工作任务繁多的管理任务,从繁杂的农村中工作解放出来,一门心思抓建设、抓管理、抓服务。机构设置为党政办公室,计划财务科、经济发展科、招商引资科、工程管理科、安商服务科、城管分局。主要负责园区发展的道路、水电、绿化、亮化建设,以及督促早日开工投产、达产达标,达到富商强县、生态建园的目的。单位人员主要从事园区建设和企业服务工作,所管辖的三个村回到原行政管辖乡镇管理,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另一方面加大投入,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园区配套设施建设直接影响产业转移环境,一方面要加大“三通一平”,加强“绿化、美化、亮化”,才能留住客商和员工;才能为企业扩大再生产,增强信心和决心;另一方面,为失地农民、企业务工人员创造良好的园区生活环境。由于企业、道路建设造成村庄地下水污染,水土流失严重,废气、噪声污染,这就迫切需要加强配套设施的及时跟进;对园区村庄进行改水、改路,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完善园中村建设改造。农村建房规划、建设审批要加强,随着土地越来越少,农民都抢建房屋,不管有无条件、符不符合规划、能不能审批都在争、抢、霸,不管白天黑夜,创造一切条件偷着建房。针对这个问题,建设、土管部门要做到堵疏结合,符合条件的要结合土坯房改造予以审批,对违法抢建的,坚决给予打击,强制拆除。杜绝歪风,规范园区建房秩序。还有就是规划部门应该根据规划要求和产业布局在规划区内每隔5—8个企业,规划一个餐、饮、娱乐配套设施建设,以解决失地农民生活出路,发展第三产业服务,为园区就业务工人员提供文化娱乐活动场所,完善配套功能。
最后还要改进征地拆迁工作机制体制。目前征地拆迁工作为天下第一难事,无论是公益设施,还是工业用地,都应做到合理合法、遵守法规。就每一个征地项目由相关乡镇的领导或国土局领导带队,从国土局及乡镇,根据乡镇政府属地管理抽调有丰富农村工作经验的后备干部,专门成立征地拆迁工作组,经常性抓征地拆迁工作。在征地拆迁工作中磨练干部、发现挖掘人才,通过锻炼为培养优秀的后备干部。征地拆迁干部与原单位工作脱钩,专职抓好征地拆迁工作,对成绩突出者予以提拔重用,从而激发调动干部积极性和工作热情,更好地完成各项项目征地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