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绿色开发区的思考

时间:2019-05-12 18:54: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建设绿色开发区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建设绿色开发区的思考》。

第一篇:建设绿色开发区的思考

建设绿色开发区的思考2003年3月28日,市委、市政府作出决定,把**开放开发区的规划面积由原来的38平方公里扩展到126平方公里,并更名为“**经济技术开发区”。2005年6月3日,国务院同意在**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国家级的出口加工区,这两大事件标志着我区将迎来新一轮的开发建设高潮。在这新的历史机遇面前,我们必须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创新发展思路,探索绿色开发之路。建设绿色开发区就是要以最少的土地消耗、能源消耗、环境损害,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建设绿色开发区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开发区建设发展理念的一种创新,它是绿色GDp核算理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一种延伸。所谓“绿色GDp”,是指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它是对GDp指标的一种调整,是扣除经济活动中投入的环境成本后的国内生产总值。绿色GDp的核心理念在于,单纯从绝对数看GDp总量难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生产部门产生的价值总量,而必须考虑这种产出对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损害成本,只有扣除后者,从相对的角度才能正确核算社会生产的“有效”价值总量。把绿色GDp理论运用到开发区这类特殊经济功能区的建设,就是要建设绿色开发区。这里的“绿色”,不仅是指生态意义上的“绿色”,而是泛指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对环境的保护、对资源消耗的节约,以及对经济增长质量的要求。具体来讲,绿色开发区应具有以下几个特征:环境保护好。表现为生态环境良好,绿地率和绿色率适度。空气、污水、噪音、废弃物等环境指标控制在国家一、二类标准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生活居住环境。土地、能源等重要资源利用集约度高。在土地利用上,表现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科学,项目建设用地的容积率、建筑密度设置合理,土地使用率高,单位土地产出的GDp、税收等经济效益指标高。在能源利用上,表现为单位GDp、工业总产值耗电能、煤、水量低、节能技术广泛运用,人们的节约意识强。经济运行质量高。经济运行质量不仅仅是看工业总产值、GDp、利用外资、出口等总量指标,更重要的是要看各产业的净产值率、利润率、全员劳动生产率及财税收入占GDp比率等效益指标,看地区产业的集聚度及产业竞争力,以及当地技术、知识产权、品牌等内生性经济成长因素的发育程度。总之,建设绿色开发区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它既是开发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突破自身发展瓶颈,实现第二次创业,谋求更长远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在探索一种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模式。加强开发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建设生态型经济园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开发区发展的根本依托。随着开发区优惠政策逐渐淡化,开发区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从原来主要依靠优惠政策转向依靠综合投资环境质量,而其中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所占权数越来越高。硅谷、新加坡裕廊工业区等世界成功经济功能区的实践表明,开发区要聚集“财气”(创业)和“人气”(居住),必须实现工业化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良好的生态环境可以成为开发区的区域品牌和招商引资的“名片”。“先污染、后治理”的模式在国内外一些城市工业化进程中已经有过非常深刻的教训,开发区决不能再走这条老路。因此,要建设绿色开发区,首先必须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构建“林带 林区 园林”多层次的园区绿化体系。林带建设主要包括城市主要交通干道两边的人工林带和河流沿岸水陆交接地林带的建设,要根据不同道路的位置、性质和功能特点,以及当地独特的地理、气候特征、创建独具特色的景观林带,而沿岸林带建设要兼顾净化水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生态功能;林区建设包括生态景观林区和专用林区建设,要充分保护区内既有林区,并因地制宜加以改造和建设;园林建设包括街旁绿地、公园、道路绿地以及厂区内绿地的建设,是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联系的绿化体系,园林的建设要体现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宗旨,按景观化、生态化的要求建设,通过构建多层次、多样化的绿化体系,形成“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绿色园区格局。严格控制项目环保审批。开发区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环保产业政策,严格控制项目环保审批,对于引进项目可能对环境的影响作全面的评价,按照相关规定的要求,编制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对环境影响进行分析和预测,提出具体的环境保护措施及其可行性分析和建设。要坚持“环保一票否决”制度,对于不符合环保规定的项目,坚决禁止入区入园投资,杜绝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加强区域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坚持环保基础设施的规划先行,环保设施科学规划,统筹考虑、合理布局、确保生态保护和环保工作与区域建设同步进行。要增加对环保设施建设投入,建设的重点是污水集中处理系统和垃圾集中处理系统等对区域环境改善具有重要作用的设施。要确保环保基础设施运行处于良好状态,提高生活污水的集中处理率,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率。构建完善的区域环境监测和检测体系。工业企业生产过程难以避免地会对环境造成消极影响,这些影响主要是废水、废气、固体污染物以及噪声污染、光污染等方面。因此,需要构建完善的区域环境监测和检测体系,加强对企业生产过程当中环保措施执行情况的检查,确保区域内工业企业实现持续稳定的达标排放,使区域水质、空气、噪声等达到国家规定的水平,为应对预防和应急相对突发的环境事故,要建设预防和应急相应程序的措施,对潜在的环境事故或者紧急情况要提出切实可行的预防和应急措施。加强环保宣传和教育。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需要民众的积极参与。开发区要注重加强环保宣传和教育,要在区域企业和民众当中树立环境忧患意识,让民众认识到生态资源的不可再生性,使人们认识到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个人及社会发展的基础。要在企业当中倡导环保生产,在居民当中倡导环保生活,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成为人民的共识并形成具体行动。集约利用资源,为创立中国特色的节约型社会做出表率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远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资源环境面临着巨大压力,这要求我们必须注重资源的集约利用,才能保证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开发区作为相对超前发展的经济功能区,必须更加注重资源的有效、高效利用,避免走以资源的高消耗换取经济的高增长的粗放式发展模式,为建设节约型社会探索经验。惜土如金,提高土地的集约利用率。土地是不可再生的重要资源,是开发区发展的基本载体。开发区必须全面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这一基本国策,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投资强度,土地利用强度和产出率,实现土地开发利用由粗放向集约转变,让每一寸土地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此,一是要提高项目的准入“门槛”,保证引进项目的质量,要求进区项目必须是科技含量高,投资规模大、经济效益好、污染程度低的项目;二是要实行供地量与投资额、产生效益等指标挂钩,规定项目投资总额和密度必须达到一定的标准,才能供应土地;三是要实行供地量与建筑密度、容积率挂钩,在规划设计上,明确项目用地的建筑密度及容积率的下限,防止多占少用,浪费土地资源;四是要严格管制土地用途和动工、竣工期限,在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中明确规定土地用途和动工、竣工时间,杜绝擅自改变土地使用性质或者闲置土地的现象,并依法处理和收回闲置用地;五是要注重产业结构调整与土地使用调整的结合,逐步淘汰占地多,用地少,效益差的项目,把土地调整供应给用地省、效益好的项目,充分挖掘土地潜力,让有限的土地发挥最大的效益,促进开发区工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节约能源,提高单位能源消耗的产出效益。为此,一方面要加强对节约能源的宣传和教育,并制定相关的节能鼓励政策,引导企业建立节约能源的生产模式,实现节约利用、综合利用、循环利用能源、引导居民形成节约能源的生活、消费方式;另一方面要注重依造科技进步,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积极鼓励节能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并大力推进应用节能技术,挖掘企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的能源利用潜力。从做大转向做强,提高开发区经济发展的质量建设绿色开发区,必然要求开发区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一是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二是从外延式向内涵式转变;三是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四是从速度型向效益型转变;五是从主要依靠要素投入的增加的经济增长方式向主要依靠要素生产率的提高的增长方式转变。提高项目引进的质量。要根据开发区自身的资源条件,有选择地引进项目,要坚持把效益好、低污染、科技含量高的项目作为引进的重点,避免急功近利,“捡到篮子都是菜”,来者不拒。要把引进外资与引进内资结合起来,在开发区营造内外资公平竞争的环境,促进外源型与内源型经济相融合,增强开发区经济的内生性和可持续性。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经济实践表明:某一产业的集群化发展,有助于该产业整体竞争力的提高,一个地区的特殊产业集群的形成,有助于该地区竞争力的提升。因此,开发区要以昌河汽车等项目为基础,深入研究其产业链的特点,及其在全球的投资分布和转移的规律,分门别类地制定鼓励发展政策,积极实施集群化招商策略,围绕昌河等龙头企业,高关系度的项目重点攻关,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延伸产业链,引进产业向开发区聚集,形成若干特色产业群,进而提高开发区的产业竞争力。与建设绿色开发区的上述要求相适应,有必要对开发区现有的考核评价体系作出调整,从注重考核速度,规划指标向注重考核效益,质量指标转变,从注重考核经济增长指标向注重考核环境,资源利用指标转变,从注重考核吸引外资、等外向型经济指标向注重考核自有知识产权,对国外技术的吸收消化能力,自有品牌等人源性经济因素转变,要建立涵盖经济效益、资源、环境、投资、成本消耗等指标的绿色开发区综合性评价体系,并与国家将要试行的绿色GDp核算体系进行衔接,构建开发区新的业绩评价标准,以此为导向,使绿色开发区的建设理念得以制度化。开发区、新城区,特别是市委提出的“围绕八里湖,建设新**”的战略构想后,我们一定要用全新的理念,全新的“手笔”,探索一条新的开发建设之路,让我们的作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和后人的评说。

第二篇:建设绿色开发区的思考

建设绿色开发区的思考2003年3月28日,市委、市政府作出决定,把**开放开发区的规划面积由原来的38平方公里扩展到126平方公里,并更名为“**经济技术开发区”。2005年6月3日,国务院同意在**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国家级的出口加工区,这两大事件标志着我区将迎来新一轮的开发建设高潮。在这新的历史机遇面前,我们必须努力践行科学发展

观,创新发展思路,探索绿色开发之路。建设绿色开发区就是要以最少的土地消耗、能源消耗、环境损害,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建设绿色开发区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开发区建设发展理念的一种创新,它是绿色GDP核算理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一种延伸。所谓“绿色GDP”,是指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它是对GDP指标的一种调整,是扣除经济活动中投入的环境成本后的国内生产总值。绿色GDP的核心理念在于,单纯从绝对数看GDP总量难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生产部门产生的价值总量,而必须考虑这种产出对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损害成本,只有扣除后者,从相对的角度才能正确核算社会生产的“有效”价值总量。把绿色GDP理论运用到开发区这类特殊经济功能区的建设,就是要建设绿色开发区。这里的“绿色”,不仅是指生态意义上的“绿色”,而是泛指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对环境的保护、对资源消耗的节约,以及对经济增长质量的要求。具体来讲,绿色开发区应具有以下几个特征:环境保护好。表现为生态环境良好,绿地率和绿色率适度。空气、污水、噪音、废弃物等环境指标控制在国家一、二类标准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生活居住环境。土地、能源等重要资源利用集约度高。在土地利用上,表现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科学,项目建设用地的容积率、建筑密度设置合理,土地使用率高,单位土地产出的GDP、税收等经济效益指标高。在能源利用上,表现为单位GDP、工业总产值耗电能、煤、水量低、节能技术广泛运用,人们的节约意识强。经济运行质量高。经济运行质量不仅仅是看工业总产值、GDP、利用外资、出口等总量指标,更重要的是要看各产业的净产值率、利润率、全员劳动生产率及财税收入占GDP比率等效益指标,看地区产业的集聚度及产业竞争力,以及当地技术、知识产权、品牌等内生性经济成长因素的发育程度。总之,建设绿色开发区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它既是开发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突破自身发展瓶颈,实现第二次创业,谋求更长远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在探索一种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模式。加强开发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建设生态型经济园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开发区发展的根本依托。随着开发区优惠政策逐渐淡化,开发区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从原来主要依靠优惠政策转向依靠综合投资环境质量,而其中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所占权数越来越高。硅谷、新加坡裕廊工业区等世界成功经济功能区的实践表明,开发区要聚集“财气”(创业)和“人气”(居住),必须实现工业化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良好的生态环境可以成为开发区的区域品牌和招商引资的“名片”。“先污染、后治理”的模式在国内外一些城市工业化进程中已经有过非常深刻的教训,开发区决不能再走这条老路。因此,要建设绿色开发区,首先必须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构建“林带 林区 园林”多层次的园区绿化体系。林带建设主要包括城市主要交通干道两边的人工林带和河流沿岸水陆交接地林带的建设,要根据不同道路的位置、性质和功能特点,以及当地独特的地理、气候特征、创建独具特色的景观林带,而沿岸林带建设要兼顾净化水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生态功能;林区建设包括生态景观林区和专用林区建设,要充分保护区内既有林区,并因地制宜加以改造和建设;园林建设包括街旁绿地、公园、道路绿地以及厂区内绿地的建设,是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联系的绿化体系,园林的建设要体现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宗旨,按景观化、生态化的要求建设,通过构建多层次、多样化的绿化体系,形成“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绿色园区格局。严格控制项目环保审批。开发区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环保产业政策,严格控制项目环保审批,对于引进项目可能对环境的影响作全面的评价,按照相关规定的要求,编制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对环境影响进行分析和预测,提出具体的环境保护措施及其可行性分析和建设。要坚持“环保一票否决”制度,对于不符合环保规定的项目,坚决禁止入区入园投资,杜绝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加强区域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坚持环保基础设施的规划先行,环保设施科学规划,统筹考虑、合理布局、确保生态保护和环保工作与区域建设同步进行。要增加对环保设施建设投入,建设的重点是污水集中处理系统和垃圾集中处理系统等对区域环境改善具有重要作用的设施。要确保环保基础设施运行处于良好状态,提高生活污水的集中处理率,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率。构建完善的区域环境监测和检测体系。工业企业生产过程难以避免地会对环境造成消极影响,这些影响主要是废水、废气、固体污染物以及噪声污染、光污染

第三篇:开发区建设思考之一(模版)

2008年梅陇镇党委中心组学习心得体会系列材料之一(2)

闵行开发区的发展实践与思考

上海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是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首批14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一期开发2.13平方公里,二期开发1.37平方公里,现在的闵行园区面积合计3.5平方公里。由上海闵行联合发展有限公司以企业化、市场化的方式,负责规划建设、经营管理。

在中央有关部门和历届上海市委、市府的正确领导下,在闵行区委、区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闵行开发区经过20年的发展,已建设成为具有良好投资环境、较强综合竞争力和相当影响力的工业园区。

一、闵行开发区的发展历程

全国开发区的发展是不平衡的,闵行开发区经历了三个阶段。在初创阶段,各项工作均无经验,一切都在探索之中,招商引资情况也不乐观,开发区面临初创期的困难与艰辛。小平同志于1986年8月所作的“开发区大有希望”的题词是对全国开发区事业的一个莫大鼓舞。特别是小平同志1992年2月12日南巡视察上海并亲临闵行开发区并作重要讲话,江泽民同志也两次视察我们开发区,更为我们的发展注入了动力和活力。闵行开发区、闵联公司抓住机遇,趁势而上,开拓奋进,使各项工作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闵行开发区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九五”期间,受到浦东大规模开发开放和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闵行开发区一度经济低迷,招商困难,甚至出现了1997至1999年三年没有任何招商项目的窘况。我们直面挑战,克服困难,开始走出困境。

进入新世纪后,闵行开发区和闵联公司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开拓创新,有效地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发展,通过进一步完善投资环境,积极开拓招商选资新思路,实施多元经营和错位发展等新举措,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成效。胡锦涛同志又在2004年7月视察开发区的阿尔斯通公司,对我们更是极大的鼓舞,闵行开发区实现了新的腾飞。

闵行开发区实现了“三个百分之百”,即100%的土地完成了开发,100%是外资企业,100%是制造业。至2007年底,闵行开发区累计引进项目171个,吸引投资近30亿美元,平均单项投资超过1750万美元。21年来,累计完成工业销售额3056亿元,区内企业实现利润331亿元,实缴税金261亿元。与当初国家在开发区基础设施投资的10亿元相比,投资一个闵行开发区相当于回报了26个。

刚刚过去的“十五”时期,是闵行开发区发展最快、效益最好的时期,2001-2005年中,销售收入、企业利润和直接税收主要经济指标翻了一番,由161.75亿元增至311亿元,利润由15.66亿元增至32亿元,税收由13.63亿元增至28.46亿元。2006年,开发区的各项主要经济指标连续第六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在全国suoyou工业开发区中,单位面积企业利润、上缴税收和工业增加值名列第一位。2007年全年,开发区完成销售收入420亿元,利润44亿元,税收37亿元,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长。同时以《提高土地使用效益的集约化管理》获得国家级管理成果创新一等奖,闵联公司获得2005-2006上海市文明单位称号。闵行开发区非公企业独立党组织覆盖率和工会组建率均达到90%以上。

二、最近几年所作的主要工作

按照树立和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通过“精耕细作”利用土地、“精心策划”招商选资、“精益求精”提升服务,在投资理财上“精打细算”,在建设项目上抓“精品工程”,不断推进节约集约使用资源,持续优化产业结构,不断完善服务功能,努力探索成熟开发区在土地资源极其匮乏条件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1、土地:精耕细作,永续利用

土地资源是开发区立身之本。因为园区面积小,土地资源极其匮乏,成为制约闵行开发区发展的一个瓶颈。在实践中确立了对有限土地资源实行精耕细作的开发方针,努力盘活土地资源,提高单位土地利用率,最大可能地放大集约使用土地带来的综合效益,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开发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规划,始终以经济适用、具备功能为主。开发区没有大马路,没有广场,没有雕塑,没有标志性的建筑,最大程度上节约土地占用,充分体现“够用、适用”原则。

为了给企业结构升级和企业集群化发展提供相对充分的土地资源条件,开发区坚持优胜劣汰、优化土地资源配置。通过调整功能的回购、动迁回购、拍卖回购、协议回购、违约回购、到期回购等多种方式进行土地回购,用于支持优势企业的发展。如2003年,我们倒贴资金动迁了5家企业,“原地挖金”,支持富士施乐就地扩产建设新厂,其复印机生产能力从02年的6万台跃升至07年的30万台,极大的放大了土地原来的产出效益。至2007年底,开发区累计回购厂房约26.7万平方米,累计回购土地82.4万平方米,占可利用土地的34%。

开发区还向区内企业大力宣传上海市规划部门发布的《上海市对郊区工业用地的规划》,并在市、区规划、土地、环保和建设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努力帮助企业寻求发展空间,在不增加土地利用面积的情况下扩大生产规模。在为西门子、ABB、可口可乐、圣戈班和强生等企业的服务中都帮助他们用足容积率和覆盖率指标,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创造更高的效益。有数据显示,这一举措可以再提高土地利用面积10个百分点。

2、招商:精心策划,发展集群

多年来,闵行开发区始终把招商选资和调整结构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把集约用地与产业结构调整进行有机结合,从创建初期的自然集中,到快速发展时期的产业集聚,再发展到现阶段的企业集群,闵行开发区走出了一条独特的产业结构优化之路。

在此过程中,首先是对闵行开发区的产业进行明确定位。闵行开发区原来是对三个产业齐头并进发展,最近几年有意识的进行了主动调整,开发区已形成了以轨道交通、电站设备为代表的机电产业(三菱、圣戈班、西门子、ABB、GE、阿尔斯通、英格索兰)为主;以血制品、常用药品为代表的医药医疗产业(施贵宝、强生、莱士);和以食品、饮料为代表的轻工产业(可口可乐、百事可乐)为辅的产业格局。其次,积极引进世界500强企业和跨国公司进驻开发区。现在开发区正常生产的近百家企业中,曾经和现在是世界500强企业投资的项目就占企业总数的40%以上。

第三是以开发区内的优势企业为龙头,推进其企业集群化发展。以世界500强企业为龙头,现在已经形成了三菱、强生、西门子、ABB、圣戈班、富士施乐、YKK、GE、轨道交通等14个企业集群。所谓企业集群,就是同一企业在开发区投资2个、3个、4个、5个乃至6个企业,这种趋势在开发区近几年的发展中特别明显。比如,美国强生公司在开发区投资建立了强生(中国)、上海强生、强生制药、强生医疗、强生研发等5家企业;法国圣戈班公司在开发区投资建立了圣戈班塑料、圣戈班玻璃、圣戈班韩格拉斯、圣戈班磨料、圣戈班研发等6家企业;德国西门子公司在开发区投资建立了西门子(中国)、西门子高压开关、西门子中压开关等3家企业。

目前,14个企业集群和核心企业的企业数仅占开发区总量的1/3,销售收入、税收、利润却占开发区总量的80%以上,其中税收近开发区总量的90%。

企业集群不仅有利于开发区的效益提升,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切实的好处,降低了他们的运营成本。随着区内企业集群和核心企业不断发展,研发中心和培训中心纷纷设立。富士施乐的培训中心,圣戈班和强生公司研发中心,西门子的展示中心已经建成,亨斯曼的研发中心也将建成投入使用,进一步提升开发区的研究实力和发展后劲。

3、服务:精益求精,不断提升

根据先进制造业发展的趋势,结合开发区的实际,在完善基础性、行政性服务的同时,开发区更加重视生产性、生活性的服务,通过合理布局、市场机制,推动公共服务、生活配套服务系统进一步优化,开发区的软硬环境持续改善。投资3亿元建立了轻轨的三个区间,两个车站;投资5000万元建设了40万平方米的生态公园,其中8万平方米的水生园,向市民免费开放。开发区还顺利通过了ISO14000和ISO9000认证,获得“上海市质量与环境双优园区”的称号。我们从建区一开始就注重环保的同时,从06年起更加注重企业的节能、降耗和减排工作,积极引导开发区企业节能降耗,加强环境保护,各项指标都远低于上海市平均水平。

同时,开发区管理办公室,开发区外商投资服务中心、开发区管理办党工委、开发区工会等管理服务运作模式,对开发区两个文明建设同步发展、协调推进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我们把加强和改善服务理念贯穿到开发区建设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中去,把软环境建设放在突出的位置,推出了“需求”服务,培育形成“亲商、近商、便商、利商”的文化,做到“无事不插手、好事不伸手、有事不撒手、难事伸援手”,实现了“政策有限服务补、硬件不足软件补”,发挥了开发区管理办公室的作用,推进建立服务管理的长效机制,完善了投资项目的系列服务和项目建设中的全方位服务。

我们还与开发区所有企业签订了《加强综合治理、构建和谐园区公约》,做到联防群防。通过落实综治措施,会同公安机关,对开发区实施全天候巡查。高度重视化解矛盾工作,针对劳资矛盾、环境污染以及其他不稳定因素等问题,配合市区两级政府和江川街道、马桥镇以及开发区公安机关积极工作,有效化解了矛盾,减少了纠纷,确保了生产秩序和一方平安,促进了和谐园区的建设。

三、对开发区发展的几点思考

对于外资企业来说,2008年将是形势变化颇为剧烈,政策出台最为密集,挑战较为严峻的一年。影响较大的因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两税合一。从1月1日起外资企业优惠逐渐取消和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等将对企业产生重要深远的影响,国家级开发区政策优势不复存在。

二是物权法出台。有关拆迁补偿、建设用地使用权等规定对开发区的开发进度及土地性质都带来一定影响。

三是更加严格的土地政策,工业用地招拍挂,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征收土地使用税等影响不可忽视。年初,国务院下发了《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另外,闵行开发区土地资源匮乏与企业扩大的用地需求之间存在很大的矛盾,可能造成项目资源流失。

四是汇率变化。人民币持续、快速升值对开发区部分产品附加值低,出口利润空间小的企业产生巨大压力。

五是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国家最近两年对出口退税的调整幅度逐渐增大,取消和降低了2000多项商品出口退税率,对开发区出口企业影响巨大。

六是《劳动合同法》的出台。今年《劳动合同法》正式施行,更加强调对企业员工的保护,一方面加大了企业的用工成本,另一方面也可能引发开发区的稳定问题。

七是有关环保和节能降耗的要求越来越高,直接影响开发区招商选资和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对企业的取舍。

八是知识产权保护状况。保护不力则会对外资企业的战略布局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引进带来负面影响。九是上海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上海二、三产业并重的局面在一段时间不会发生重大改变,但中央更要求上海大力发展服务业,为全国服务,而对上海的第二产业发展更要求提高、升级和调整结构。十是建设和谐开发区的要求。国家级开发区负有率先建设成和谐开发区的责任。

面对形势变化和开发区的情况,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市委九届三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我们设想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1、持续优化闵行开发区的投资环境。在国家宏观政策持续调整和闵行园区政策优势日趋淡化的形势下,更要加强同政府的沟通交流,积极应对政策变化和对企业的影响,帮助开发区内的企业争取得到各级政府的支持,深入了解各个层面优惠政策的情况,积极帮助园区企业争取优惠政策,增强开发区凝聚力。要继续完善开发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努力发挥刚挂牌成立的知识产权投诉分中心的作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进一步完善开发区安全生产、综合治理等方面的服务,为企业创造良好环境。

2、继续扶优汰劣,调整产业结构,进一步提高集约利用土地的水平。要继续抓好项目、资源的双储备,抓好项目的启动和建设,尤其要服务好在近期开工或有可能在近期开工的十几个项目,使其尽快开工,尽好建设,尽早出效益。要加强分析,交叉对比产出、能耗、景气度等各方面的数据,大力扶持优势企业,积极主动地淘汰劣势企业,诊断对企业应该采取扶持或淘汰的具体措施,结合闵行园区的产业结构升级,进一步实施“腾笼换鸟”。抓住贯彻最近公布的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的机遇,采取一企一策的办法,进一步提高土地使用效益。做好闵行园区土地控制性详规的修订工作,实现关键性指标的突破。

3、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减排和环保工作。加强政策宣传、引导和支持力度,在对开发区30户重点用能企业跟踪基础上进行所有企业的月度数据统计,每季度做好分析研究,督促其节能。严把项目审批关,提高建设项目准入门坎,做到增产不增污或增产减污。加强环境监察,确保污染防治设施正常运行,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引导企业治污投入到位、措施到位、责任到位。探索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开展建设节能、节水工业园区专项行动,交流节能降耗的经验,确保完成开发区节能、降耗、减排任务。

4、不断提升服务企业的意识和水平。进一步提高服务意识,转变服务理念,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坚持和提升“四手”的服务理念,走访企业要经常化并形成制度,做到公司领导每年至少一次走访到户。公司业务部门要增强有针对性的随时走访,建立与企业联系的长效机制,及时掌握企业发展的动向,并做到快速反应。尤其是要进一步开展对重点和优势企业的月度数据分析,加强与这些企业高层的沟通,做好对他们的服务工作。

点评:加强工业园区建设,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现代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推进产业向园区集中,充分利用园区的专业力量、品牌优势、人才资源,形成有竞争力和集聚效应的产业链、产业集群,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同时,探索建立为工业园区提供有效服务和实现联动合作的机制,推进区域经济融合发展。这是闵行今后几年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上海闵行联合发展有限公司20多年的发展历程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第四篇:关于开发区建设的几点思考

通过学习党的十八大,全县领导会议精神,结合本单位实际,本人就园区发展谈谈个人想法:园区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县域经济的发展,县财政70%以上的税收来自工业园,如何打好承接产业转移服务平台,建设发展繁荣生态园区,是园区建设发展的新课题。

首先,要从招商体制入手,改进以往招商服务体制方式。招商引资是一项系统性强,责任重大的工作,作为县委、县政府应从长远发展、生态建园的角度考虑,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要取缔原来那种任务式、保乌纱帽的招商体制,县政府(指定一名副县领导带队)应从国土局、建设局、发改委、环保局、工商局、工信局、商务局、财政等职能部门抽调骨干人员,组成专职招商队。提供做到签约、立项、审批、环评、入户、规划、办证一条龙式全方位服务。引进投资强度高,科技含量高,税收高,生态好,无污染,严把入园关、产业布局关,杜绝空壳企业、皮包公司入园。

第二方面是要改革园区管理体制,转变工作方式。园区管理委员会,作为企业发展的平台机构,应该从服务体制上加强建设改革,现在这种体制适应不了目前发展的形式,疲于应付农村工作,效率低下,应该取缔原来乡镇管理的中心工作任务繁多的管理任务,从繁杂的农村中工作解放出来,一门心思抓建设、抓管理、抓服务。机构设置为党政办公室,计划财务科、经济发展科、招商引资科、工程管理科、安商服务科、城管分局。主要负责园区发展的道路、水电、绿化、亮化建设,以及督促早日开工投产、达产达标,达到富商强县、生态建园的目的。单位人员主要从事园区建设和企业服务工作,所管辖的三个村回到原行政管辖乡镇管理,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另一方面加大投入,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园区配套设施建设直接影响产业转移环境,一方面要加大“三通一平”,加强“绿化、美化、亮化”,才能留住客商和员工;才能为企业扩大再生产,增强信心和决心;另一方面,为失地农民、企业务工人员创造良好的园区生活环境。由于企业、道路建设造成村庄地下水污染,水土流失严重,废气、噪声污染,这就迫切需要加强配套设施的及时跟进;对园区村庄进行改水、改路,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完善园中村建设改造。农村建房规划、建设审批要加强,随着土地越来越少,农民都抢建房屋,不管有无条件、符不符合规划、能不能审批都在争、抢、霸,不管白天黑夜,创造一切条件偷着建房。针对这个问题,建设、土管部门要做到堵疏结合,符合条件的要结合土坯房改造予以审批,对违法抢建的,坚决给予打击,强制拆除。杜绝歪风,规范园区建房秩序。还有就是规划部门应该根据规划要求和产业布局在规划区内每隔5—8个企业,规划一个餐、饮、娱乐配套设施建设,以解决失地农民生活出路,发展第三产业服务,为园区就业务工人员提供文化娱乐活动场所,完善配套功能。

最后还要改进征地拆迁工作机制体制。目前征地拆迁工作为天下第一难事,无论是公益设施,还是工业用地,都应做到合理合法、遵守法规。就每一个征地项目由相关乡镇的领导或国土局领导带队,从国土局及乡镇,根据乡镇政府属地管理抽调有丰富农村工作经验的后备干部,专门成立征地拆迁工作组,经常性抓征地拆迁工作。在征地拆迁工作中磨练干部、发现挖掘人才,通过锻炼为培养优秀的后备干部。征地拆迁干部与原单位工作脱钩,专职抓好征地拆迁工作,对成绩突出者予以提拔重用,从而激发调动干部积极性和工作热情,更好地完成各项项目征地任务。

第五篇:加强开发区软环境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加强开发区软环境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摘自《中国开发区》2007第2期

随着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区域竞争能力已经从过去的政策竞争为投资环境的竞争,面投资环境的竞争也出现从重视硬环境到强调软环境的趋势。如今软环境已经成为区域综合实力的指标体现着区域的核心竞争力。

一、努力营造“亲商、安商”氛围,进一步优化投资软环境

近年来,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始终把优化企业服务、改善投资环境放在促进全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去认识,牢固树立“一切为了投资者”的宗旨,扎实推进“招商、引商、亲商、安商”工程,积极探索服务企业的新方法、新思路,寓管理于服务中,寓招商于服务中,不断提高服务管理水平,努力营造良好的投资软环境。

1、增强服务意识。强化“管理就是服务、服务就是命脉”的理念,倡导“亲商、安商”观念,提高服务效率,形成“服务企业人人有责,人人都为企业服务”的良好氛围。

2、完善服务体系。一是建立“项目引进一条龙服务、项目建设全方位服务、项目投产经常性服务和服务工作督查制”四大体系,公开办事环节、内容、程序、职责,为企业提供项目报批、建设和生产经营等全过程、全方位服务。二是衽委领导和部门联系企业制度,建立企业安全生产例会制度,建立项目建设事前告知制度,政策动态通报制度,以及信息反馈制度等,切实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和交流,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三是建立企业评价部门制度,从制度上强化和保障与企业的联络和沟通,形成服务企业的激励、监督机制。

3、强化服务平台。成立企业服务中心,以“统一受理、全程服务,免费代办、限时办结”为工作方针,专门受理各企业在项目报批、建设、生产和生活抢救无效各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接受企业投资咨询和服务,协调需多部门解决的问题,督促有关单位限时完成中心统一协调的事项等,确保各项服务措施落到实处。

4、突出服务重点。开发区专门建立了由管委会主要领导为总召集人、各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项目推进联席会议制度,调整了建设项目推进服务程序,完善了委领导联系企业项目跟踪制、服务项目内部联系单制等,主动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突出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共性问题,突出做好重点项目推进服务。

近几年来,开发区面临着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服务意识不到位。个别部门、个别工作人员没有把投资环境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考虑,也没有把优化服务、改善环境作为自己的职责,服务大环境的氛围还不够浓厚。二是管理职能不到位。开发区现行管理体制,一直沿袭了开发区初创时期的以分局制为基础的行政管理体制。随着开发区发展和建设的不断深入,开发建设与社会管理任务的不断加大,其弊端已日益暴露。管委会作为市政府派出机构,既承担了开发区范围内的各项经济社会管理责任,又由于体制原因,许多管理职能还不到位,无法对区内经济社会事务衽统一管理,没有真正形成“一个口子”对外,大量事务需要协调市有关部门帮助解决。造成了“开发区内事好办、开发区外办事难”的负面影响。

三是制度落实不到位。近年来,开发区制定出台了大量工作制度,从项目洽谈咨询到服务,从制度体系到具体环节,从服务到考核评价等。但由于诸多因素,制度落实还不到位,流于形式,浮在面上,没有真正做好寓管理于服务中,没有将具体工作与规范服务工作紧密结合。

四是部门协调不到位。由于各部门协调配合还不到位,常出现步调不一致的现象,难以形成整体全力,甚至抵消了服务环境的整体效能。从而无法况现对企业的承诺,无法取信于商。

五是宣传沟通不到位。据分析,企业投资提出的困难、问题和反映,或者需要上级主管部门审批或帮助解决,一时无法办妥;或者与现行法律、法规相抵触,无法解决和落实,需要相关方面做更多的解释工作。但由于宣传沟通不到位,使企业不易了解实际情况容易产生误解,影响了环境形象。

二、面对新形势,抢抓新机遇,实现新跨越

“十一五”时期,是开发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改善投资环境特别是软环境建设,是开发区当前要着力抓好的首要任务。

(一)完善新体系,建立互动、联运的工作协调机制 建立互动、联运的工作协调机制,是完善服务管理体系的重点,也是改善投资软环境的关键。

1、强化企业服务服务功能。赋予中心对企业服务工作的受理、转办、协调、督办、反馈、考核等职能,增强执行力和权威性,强化协调和指挥功能。同时,配足配强工作人员,在落实受理、转办岗AB角制度的基础上,指定1-2名专职人员负责部门协调、跟踪督办工作。此外,进二步明确职责,改进工作流程,提高服务效率。

2、创新三项工作机制。一是完善窗口受理、转办制度,二是建立项目落户通报制度,三是深化项目推进联席会议制度。

3、理顺纵向协调机制。要搭建交流服务平台,建立健全政府部门与企业之间沟通对话机制,使企业与省市部门之间形成畅通的信息交流和沟通渠道,让上级主管部门了解企业的投资及发展计划、经营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困难等,积极参与到招商引资、对外开放的工作中去,帮助企业想办法、出点子、为企业发展提供政策咨询、业务指导等方面的服务。

(二)构建新平台,建立快捷、畅通的信息沟通机制 建立快捷、畅通的信息沟通机制,加强与企业之间的纵向沟通以及部门、员工之间的横向沟通,是完善服务管理体系的重要一环。重点抓好四个平台的建设:

1、调查研究平台。要建立定期走访企业,全面、深入了解企业承包实际情况针对存在的不同困难和问题,衽分类管理,提供个性化服务。建议开展“企业走访服务月”活动,调查走访、现场办公、问效回访,促进问题得到圆满的落实和解决;对一时无法解决或需协调上级部门帮助解决的,要做好解释说明工作,取得企业的理解和支持。

2、对话沟通平台。良好的对话沟通平台,是了解企业发展情况、服务需求的有效形式,也是加强与企业之间联系、沟通、增进了解的重要载体。通过建立多层次、立体式对话沟通平台,加强政企信息沟通,提高服务针对性。

3、电子政务平台。一要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平台建设,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梳理政府办事流程,整合政府服务资源,包括政府出台的各项优惠政策、人材政策、招商引资项目、办事指南等,进行统一汇集,让更多的企业了解更多的政务信息。二是大力推进企业上网工程。启动企业服务信息化平台,增设并运行为企业提供政策、法规、条例、流程的查询服务和网上申报、咨询、年检、备案、投诉等政务办公服务水平。三是大力整合网络资源。将开发区政务网与开发区建设网、党政信息网、人力资源网、科创中心网等到进行整合,实惠资共享,完善服务功能。

4、信息发布平台。要建立信息发布制度,通过开发区网站、新闻媒体、宣传资料、告示牌等载体,定期发布招商引资、税务、外汇、海关、商检、工商等投资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以及企业普遍性问题的解决意见及相关政策措施,使企业投资及时了解政策变化的动态,加强与企业投资的信息沟通,提高政策和政策执行的透明度。同时要公开办事制度和办事程序,把本单位的工作内容、服务质量、服务标准、办结时限等对外公示,明确办事时限,实行“持牌上岗”,实行“透明服务”,最大限度地方便企业办事。

(三)探索新举措,建立高效、有力的督查反馈机制 要完善服务管理体系,再造服务新流程,落实“一反馈,三督查”制度,建立起高效、有力的督查反馈机制。

1、建立限时反馈制。要高度重视信息反馈工作,进一步完善服务工作流程,按照“统一受理,尽快转办,限时办结,及时反馈”的要求,建立健全取胜时反馈制。承办部门应在规定办理期限内,将本单位承办的事项办理情况反馈给企业和企业服务中心;承办部门无法按规定时限办结或无法办理的事项,应及时向企业说明情况,以取提企业的理解;企业服务中心要定期通报企业服务总体情况和企业提出具体问题的解决落实情况,并向委领导和有关企业反馈。

2、建立办件督查制。一是实行办件跟踪督查。通过发《督办事项通知书》、电话联系或跟踪督办等方式,督促承办单位按照规定要求办结并报告输情况。二是实行定期例会检查。建立企业服务例会制度,定期通报企业服务的办件受理、办结、反馈、督办等情况,建立工作台帐。三是实行投诉受理督查,企业投诉中心要强化对人民企业投诉的受理、调查、督办,并提出处理意见报管委会决策。

3、强化行政督查制。一是抓制度落实的督查。抓好以对企业服务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督查工作,重点抓好服务态度、服务质量、服务效率等方面的督查。二是抓重点难点的督查。定期分析全区企业服务工作的总体情况,将企业反映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类,对普遍反映的共性问题研究提出对策措施,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三是抓督查结果的落实。对督查工作情况要定期进行进通报,并作为部门考核的重要依据针对存在的问题,督促有关单位强化责任,明确专人,认真加以落实,切实提高督查的实际效果。

4、探索外力督查制。要积极探索和建立外力督查机制,强化社会监督,对投资软环境进行视察、检查和督促;对管委会机关部门、办事人员的服务态度、服务方式、办事能力、办事效率等进行测评和考核。充分利用媒体,作为监督平台,虚心接受舆论监督。

(四)出台新办法,建立科学公正的考核评价机制 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考核评价体系,有效促进服务环境的改善和长效机制的落实。

1、强化个案考核评价。制定详细的考核评价和激励办法,对优秀服务人员和事迹给予通报奖励,对因各种主观原因导致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延误、漏办等情况对相关责任人和单位负责人进行责任追究和经济处罚。

2、实行动态考核评价。首先,根据企业服务工作的性质和要求,科学设臵如办结率、反馈率、投诉率等到量化的考核指标体系,企业服务中心每月进行统计、汇总、考核和通报;其次,企业服务中心定期向企业征询意见,请企业对各有关部门服务企业的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及时将评价结果进行通报;再者,管委会办公室、监查室等职能服务质量、办结时限、办结效率等进行跟踪落实、督促检查,并定期发督查通报。

3、完善考核评价。在实行志项考核评价管理的同时,将企业服务工作纳入部门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同时,要将年终考核测评与日常的个案考核、动态考核结果相结合,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发挥好考核评价的导向作用,把各方面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服务是立区之本,只有加强“服务型开发区”的文化建设,形成“人人讲服务、个个言亲商、一心一意为企业”的浓厚氛围,才能使开发区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不断提高综合单键力,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为推动城市化、新型工业化进程作出新的贡献。

下载建设绿色开发区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建设绿色开发区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加快我省开发区建设步伐的思考

    关于如何加快我省开发区建设步伐的思考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开发区是迅速发展壮大产业经济、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工业化进程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省开发区承接产业转移取得......

    推进开发区建设和承接产业转移工作的思考

    推进开发区建设和承接产业转移工作的思考兴办开发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一大创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当前经济建设面临更加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开发区建设发展机......

    加快有机农业开发区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县有机农业开发区根据5月6日《县委办公会议纪要》和8月26日《县长办公会议纪要》明确的“一体化领导、园区化推进、市场化运作”的总体要求,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着力培育......

    国家级开发区利用外资实践及思考

    国家级开发区利用外资实践及思考1986年8月,邓小平同志视察初创阶段的天津开发区,并欣然题词:“开发区大有希望”,这一英明论断20年来一直极大鼓舞所有的国家级开发区奋勇前进,取......

    开发区软环境建设发言稿

    全面加强软环境建设着力把开发区打造成为长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全省“抓环境、抓项目、抓落实”会议后,长白开发区认真学习宣传和研究部署,全力依托开发......

    开发区规划建设工作总结[合集]

    2010年以来,规划建设部在开发区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全市 “两年重返,三年再造”的总体思路和发展要求,以“争创全省一流开发区,促进XX经济大发展”为目标,克服人员少、任......

    开发区建设经验[5篇材料]

    开发区建设经验 开发区的建设始终坚持“征迁工作最细、基础设施最优、服务环境最好、产业集聚最快”的工作要求,我们特别重点做好以下几项服务: 一、紧抓机遇,打造产业平台。......

    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汇报

    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汇报 近年来,开发区实施“两个提升工程”——提升园区形象,提高承载能力,不断加快路网、电网、管线、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区内投资环境。截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