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我省开发区建设步伐的思考

时间:2019-05-12 18:54: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加快我省开发区建设步伐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加快我省开发区建设步伐的思考》。

第一篇:关于加快我省开发区建设步伐的思考

关于如何加快我省开发区建设步伐的思考

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开发区是迅速发展壮大产业经济、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工业化进程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省开发区承接产业转移取得突破进展,开发区经济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但总体上看,与周边省市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国家调整加工贸易政策,给我省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开发区带来新的重大机遇,我们一定要抢抓新机遇,理清新思路,采取新举措,积极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在新起点上推动开发区发展。

一、充分认识发展开发区的重大意义

我省开发区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发展开发区,对于增强我省经济实力,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势头,实现“十一五”发展目标意义重大。

1、加快发展开发区是全方位承接产业转移的迫切需要。开发区是承接产业转移、加速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当前,国际产业正向中国转移,中国产业正由东部沿海向中西部转移,这是经济发展的大趋势。特别是国家调整加工贸易政策后,东部加工贸易产业正加速向中西部转移。我们必须因势利导,加快开发区建设,为承接东部加工贸易产业转移搭建更好的平台,创造更好的条件,以加快开发区建设促进东部沿海产业向我省转移,以推动开发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2、加快发展开发区是深入实施工业化城镇化战略的必然要求。工业化城镇化是我省开发区快速发展的主导方向和核心战略。发展开发区符合走新型工业化城镇化道路的方向和要求,是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重要任务和内容。我们必须把开发区作为工业化的主战场和城镇化的重要阵地来加快建设。

3、加快发展开发区是扩大招商引资、提高开放合作水平的现实要求。开发区是内引外联、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的前沿和窗口。只有加快开发区发展建设,不断完善开发区投资环境,才能引进更多的资金、技术、人才、企业和产业。我们必须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开发区来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通过扩大开放合作、招商引资来推动开发区经济加快发展。

4、加快发展开发区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在要求。发展开发区有利于调整和优化工业产业布局,培育企业集群,形成规模经济效益,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共享基础设施、集中治理污染、集约利用土地,促进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降低单位产值的能耗、物耗水平,实现节能降耗减排,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5、加快发展开发区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迫切需要。要把我省开发区当前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保持下去,实现“十一五”发展目标,必须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开发区经济、县域经济、开放型经济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省重要的新经济增长点。我们一定要把发展开发区经济与培育其他新的经济增长点很好地结合起来,使经济增长后劲持续不断,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以新思路新举措推动开发区经济加快发展

当前,开发区的发展面临着新形势,肩负着新使命,我们要做到成绩面前不停步,机遇面前善把握,困难面前不畏缩,明确新目标,打开新思路,采取新举措,形成新合力,在新起点上推动开发区经济加快发展。

发展建设开发区要有新思路新举措:一是发展要有新目标。开发区经济发展的目标要更加具体明确。五年内开发区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实际利用外资、进出口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长速度要明显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实际利用外资年平均增速23%、要完成70亿美元、占全省外资目标任务的50%,完成进出口总额215亿美元、年均增幅23%、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30%。二是工作要有新措施、新办法、新机制。就是在开发区建设资金筹措、土地供应、标准厂房建设、财政资金扶持、招商引资、服务体系、组织管理机制等方面,都要有新措施、新办法、新机制。

1、以招商引资新方式推动开发区经济加快发展。招商引资是开发区经济发展的“生命线”,招商引资做不好,开发区经济就会成为无源之水。从长远看,招商引资关键是要培育开发区的竞争优势。要从开发区实际出发,充分利用“万商西进”的有利机遇,及中部博览会、徽商大会等平台,把优秀人才派到招商引资最前沿,把优惠政策落实到第一线,采取组团招商、活动招商、代理招商、小分队招商、上门招商等多种形式,运用筑巢引凤、以商招商、名企吸引、产业聚集、网上推介等多种办法,增强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依托产业基础招商,依托开发区优势招商,依托合作项目招商,依托区位优势招商,依托市场优势招商,使开发区招商引资工作不断实现新的突破,为开发区经济发展注入强大

动力。

2、以搭建投融资新平台推动开发区经济加快发展。要实现开发区经济新发展,关键是要打破近年来过度依赖财政性资金、融资渠道狭窄的状况,树立经营开发区的理念,用市场化方式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为开发区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保障。要完善投融资服务体系,采取市场化的资本运营方式,运用盘活存量资本、优化增量资本、吸纳社会资本、募集市场资本、开展金融租赁等多种做法,拓宽开发区建设投融资渠道。要继续加大对开发区建设的财政投入支持力度。要建立健全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体系,努力实现担保资金筹集社会化、担保机构运作市场化、管理规范化,为开发区企业发展融入流动资金。要加强政府与金融部门的沟通合作,共创开发区良好融资环境。

3、以土地供应新方式推动开发区经济加快发展。土地供应不足,供需矛盾大,是制约开发区经济发展普遍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国家每年分配给我省开发区的建设用地指标有限,土地是稀缺的资源,要想方设法在有限的土地上创造最大的产出。一方面要想方设法拓展开发区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要切实地提高土地利用率。要通过创新土地供应方式来解决开发区经济发展用地难问题。要单列开发区用地指标,便捷企业用地。今后,国家每年下达我省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及各市安排的工业用地指标中要倾向于开发区。要着力解决土地报批时间较长、报批费用较高等问题,切实加快土地供应的速度。要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率。要合理地确定开发区二三产业的土地利用组合方式,保证开发区在发展工业的同时,适度发展配套服务产业,让投资者和劳动者在开发区安居乐业。要提高开发区投资强度,实行开发区投资强度最低标准制度。开发区供地要向大项目倾斜。要加强闲置土地管理,盘活土地存量。要通过回购、清理、置换、寻找新的战略合作伙伴等办法盘活闲置土地,或按国家法律法规收取土地闲置费和收回土地,对闲置土地进行二次招商。要对这几年批出去的土地进行一次调查清理,坚决按照国家的规定,排除各种因素的干扰,对闲置两年以上的土地一律依法收回,对没有开发能力的企业用地要坚决进行调整。要鼓励建设和使用标准厂房,集约使用土地。各开发区原则上均应辟出专门区块,集中规划建设标准厂房。目前没有能力建设标准厂房的开发区,要规划预留建设标准厂房的土地,待具备条件后进行开发建设。

4、以标准厂房建设运营新机制推动开发区经济加快发展。从各地的实践来看,凡是由政府大包大揽、垄断建设和经营标准厂房的,其活力都不强、发展都不好;凡是通过市场化运作建设、经营标准厂房的,其发展就比较顺利。今后开发区的标准厂房建设,必须彻底改变政府和部门大包大揽、垄断经营的方式,而

要采取政府规划引导、市场运作、业主经营、社会参与的方式来建设。要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村集体资产或土地使用权以入股方式参与标准厂房建设。

5、以建设服务新体系推动开发区经济加快发展。要牢固树立速度就是竞争力、效率就是效益的理念,结合正在开展的作风效能建设活动,大力推进开发区服务体系建设和服务机制创新。要研究建立小政府大社会、小机构大服务的高效服务机制,完善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简化办事环节,严格实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建设法治、诚信、服务型政府,提高工业开发区的运作效率,切实解决开发区建设及企业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努力创造开发区投资发展的新优势。要广泛开展尊重企业、尊重纳税人活动,使入区企业在和谐愉快的环境中发展。要切实解决企业职工落户及子女入学等问题,解决其后顾之忧。要协调当地和周边政府整顿市场秩序、进行综合治理,为工业开发区营造和维护良好的内外环境,确保企业进得来、留得住、办得好、能发展。

6、以组织管理新机制推动开发区经济加快发展。各开发区要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形成上下联动、左右互动、齐心协力推动开发区经济加快发展的组织管理体制。要大力加强开发区工作队伍建设,打造一支特别能开拓、特别能务实、特别能奉献的干部队伍。要着力提高开发区干部职工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倡导和培育奋发有为、蓬勃向上的朝气,敢想敢试、开拓进取的锐气,敢于负责、敢抓敢管的勇气,用精神的、物质的、经济的、行政的措施激发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和聪明才智,为他们干事创业创造有利条件,营造良好氛围,真正做到支持改革者、起用开拓者、鞭策落后者、淘汰无为者,保证开发区建设与发展任务的顺利完成。

第二篇:浅谈如何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

浅谈如何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

盖晶

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交通通讯条件的改善,农村城镇化建设的要求越来越迫切。但是,小城镇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长远的社会性大工程,仅凭热情和勇气是不够的。我认为,要高质量地建设小城镇,使这项千秋大业健康发展,尽快实现农村城市化的大目标,就必须正确认识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一、明确发展目标,形成正确导向

目标决定方向,只有目标清楚,才能有良好的思路和正确有效的措施。这是搞好小城镇建设的首要问题。

我认为目前小城镇建设要把吸引农村人口向小城镇集中作为小城镇建设的根本性目标。因为世界上公认的标准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是否实现了城市化,主要是看这个国家或地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如果居住在城镇的人口达到总人口的70%,就算基本实现了城镇化。所以说,小城镇建设的目的不是做“花瓶”、搞摆设,根本目的是集聚人口,最大限度地吸引农民到小城镇安家落户,其他一切都是为此服务的。

从我所在的亚东镇来看,亚东镇辖区总面积1338.54平方公里,35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个外驻单位(格尼河农场),6万多口人。2005年,亚东镇行政区划调整后,我们立足镇域面积进一步扩大的实际,聘请黑龙江省甘南规划处对原规划进行了修订,按照“一体带两翼”的整体发展思路,本着“产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原则,确定了以亚东镇区为中心,以被合并的两处乡镇镇区为次中心的大城镇建设思路。这样一来,小城镇建设的根本目标明确了,这项工作就会沿着正确方向不断健康发展。

二、突出城建重点,扶持强镇名镇

我国和国外的现有大中城市,都是在小城镇的基础上选择发展起来的。同样,现在的一些小城镇将来也会发展成为大中城市,但是,更多的小城镇永远不能成为大中城市,有一些还必然会走向消亡。这就给我们提出一个问题:要有选择地、重点地布局建设小城镇。

既然将来大部分小城镇不能发展成为人口居住集中的大中城市,那么,按城市规划铺开摊子搞建设,既没必要,又会造成巨大浪费。在这种情况下,当前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工作就是要“控制普及性,突出重点性”。

由于2005年刚刚进行了乡镇整合,从现实情况看,要在面上再通过“撤并乡镇”,减少小城镇建制来控制普及性,不容易做到,也没有必要这样做。可行的办法是,有选择地建设小城镇,就是在普及性的基础上突出重点性。基本的选择思路为:首先是合理确定人口规模。按照人口密度的大小确定相应的规模来布局。其次要选择那些区位优势好、经济实力强,对人口集中吸引力大,现有人口多的小城镇作为中心或重点城镇,集中精力进行建设,再次是对于那些没有发展前途的小城镇不要铺开基础设施建设,不再上大的企业项目,防止造成更大的浪费。这样,把重点城镇突出起来了,再加上强有力的工作,小城镇就能健康发展,农村城市化的步伐就一定会大大加快。作为阿荣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那吉镇,近几年以“生态园林城”为目标,通过加强城市配套功能建设,加大投入小城镇建设资金,重点实施各项民心工程,“双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三、改革投资主体,促进良性发展

基础设施建设是小城镇发展的一项基本的也是重要的内容。有着良好的基础设施,才能吸引企业和人口向小城镇集中。但是,基础设施投资是要花大钱的。这就要求我们科学地解决投资的主体性和商业性问题。正确的投资主体应主要是企业而不是政府,投资方式应主要是商业性的,而不是行政性的、无偿性的。小城镇的各类基础设施,都应该由企业来筹资建设。建成后,可出租、出卖,也可以自己经营或利用其他形式收回投资。不管是国家、集体还是个人,都可以参与投资,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真正把市场机制引入到小城镇建设中来,形成开放的多元化投资体制。小城镇建设中政府的资金则集中用于确实无法实施商业化投资和经营的纯公共设施项目,如街道整修、公共场所照明、环境治理等等。正是这样的做法使那吉镇小城镇建设投资进入了良性循环,走上了科学发展之路。

四、做强特色产业,增强发展后劲

良好的主导产业不仅有利于吸纳聚集农村人口,形成小城镇发展的雄厚财力基础,而且它是决定小城镇的经济形态和发展方向、使小城镇更有生命力和延续性的重要条件。我们都知道,山东省中心镇的景芝镇,就是因为 “酒”为主导产业,其镇才得以长久延续并名闻天下。但是,从我旗的小城镇看,大部分没有形成自己的主导产业。而且,这些产业很不牢靠,随时都有被市场淘汰的可能。现在要重视的是,一方面,在选择重点发展的小城镇的时候,要考虑有主导产业基础,而且其产业有生命力、有良好的延续发展前途,这样的小城镇才有可能在将来成为一个城市,达到我们建设小城镇的预期目的。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导小城镇,尽早树立建造主导产业的强烈意识,充分挖掘和发挥当地的自然、经济、区位、地理、人文、技艺、资源等等优势,扬长避短,尽快选择和确立自己的主导产业并形成“名牌效应”。同时,还要帮助已经初步形成主导产业的小城

镇,不断发展壮大,真正形成有广泛影响、规模大、质量高、效益好、带动性强的主导产业。

五、完善政策配套,集聚农村人口

增强人口凝聚性,关键在于政策要对头。为使农村人口有效地向小城镇集中,实现农村城市化,应尽快解决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打破城乡分割,降低农民进城门槛,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在生态环境建设和扶贫开发、灾后重建中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引导、鼓励、帮助农民向城镇流动。第二,要正确处理入镇农民与承包地的关系,建立完善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解除入镇农民的后顾之忧。这样,入镇农民一旦在镇上的非农产业失败,可以照常有饭吃,入镇的积极性就会高涨,目前实行的有偿土地流转政策,把分散的土地向种田能手集中就是一种很好的改革。第三,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市场,解决好进城农民就业难的问题。第四,规范收费行为。入镇农民除了依法纳税外,不得向他们收取增容费、落户费等五花八门的费用,使农民轻装入镇,尽快地安居乐业。

六、高起点早谋划,避免重复建设

小城镇建设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应立足长远,高起点、高标准进行长期合理规划布局,避免重复建设而造成资金、资源等的浪费。例如我旗城镇建设出现多处主体工程建成后,才开始污水处理、排水、供热供暖、光缆、通讯设施等的建设。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并对市民生产生活带来许多不便。

我相信,只要能在小城镇建设的热潮中正确把握方向,明确建设重点,始终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客观地分析问题,对小城镇建设的政策措施有科学的认识,再加上扎实的工作作风,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快产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的步伐,小城建设的目标在不远的将来定能顺利实现。作者单位:内蒙古阿荣旗亚东镇政府

第三篇:如何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

如何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

城镇化水平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实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但是城镇化水平却相对滞后,影响城乡经济协调发展。适时加快城镇化进程,是提高综合国力,加快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大力发展小城镇,有利于促进农村人口转移的空间,是推进城镇化进程的重要途径。本文就如何加快小城镇建设提出几点看法。

一、更新观念,加强领导,与时俱进,树立城镇化战略思想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小城镇要以现有的县城和有条件的建制镇为基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同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服务业结合起来,消除不利于城镇化发展的体制和政策障碍,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这表明党中央明确地把发展小城镇作为带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的战略摆到全党的面前,为小城镇建设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各级领导要立足实际,找准位置,明确思路,制定城镇化总体战略,使经济要素得到有效聚集,从而推动城镇化进程实现跨越式发展。另外,各级政府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要确定一批重点发展的小城镇,并从资金,政策上给以倾斜,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

二、深化改革,积极探索,建立多形式、多元化、多渠道城镇化市场投入机制

深化改革是搞好城镇建设的基本保证。一是要改革土地使用制度。土地既要严管节约,又要合理利用。今后要把土地指标用于城镇建设,创新土地经营权,应由当地政府统一规划,分期征用,要建立土地储备中心,对储备土地搞好先期开发,通过配套水、电、路和排水、排污管线,增强土地的产业凝聚力和市场吸引力。对经营性用地,一律采取招标、拍卖或挂牌等公开化、市场化的运作方式,使其充分增值。二是要建立城镇综合开发机制。对城镇主要地段、闲置土地、住宅小区等进行综合开发配套建设,转让、出租给进城务工经商者,为城镇建设积累资金。三是按照“谁投资、谁开发、谁受益”的原则,对收益的准公共产品可以实行完全的市场化运作,放开城镇基础设施的经营权,拍卖公共设施冠名权、广告经营权等,广泛吸纳社会资金投资城镇建设。

三、树立典型,以点带面,用科学的规划指导小城镇建设

城镇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的发展不是独立的,需要解决的问题既涉及规划建设又涉及经济的不断增长和可持续发展,还涉及领导和管理的水平。由于各乡镇的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现状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因此,小城镇建设必然是一个长期渐进的发展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遍地开花,也不可能“一刀切”。必须按照工业主导型、旅游开发型、综合发展型、商贸型等不同模式,抓试点,树典型,以期通过这些试点典型,起到良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与此同时,对原有的各级试点镇,要把重点放在严格按照规划实施建设,分步完善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上。有了好的规划,不加强建设管理和督促,规划就有可能走样,生态环境也可能遭到破坏。为此,我们要求市县建设行政主管

部门加强检查,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新建示范镇,则应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按照不同的经济发展需要,不同的地域环境特点,实施规划指导,为乡镇建设提供不同的建设模式。

四、科学规划,有序操作,从根本上提高城镇建设的总体水平

高起点的规划是小城镇建设的龙头,一切建设活动都应在规划的指导下进行。一要前瞻未来,长远发展。小城镇规划深度达不到要求的要调整完善,不适应发展需要的要重新编制。合理定位,立足高起点、高标准,要科学安排住宅、商贸、文化教育、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等方面建设,充分把握自然要素赋予城镇的特色,体现时代特征。二要长远结合,分步实施。坚持阶段性工作和长期性工作相结合,有计划、有步骤地分步实施,“建一段成一段,建一片成一片”。县城建设要强化精品意识,增强城镇的集聚功能。要充分发挥小城镇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增强小城镇的人口、产业、人才、资金和信息的聚集功能。三要立足当前,尽力而为。坚持有多少钱办多少事的原则,对目前资金短缺、条件不成熟的项目,留待将来开发建设。

总之,在今后一个时期小城镇建设与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择优扶强、集聚发展、生态优先、配套建设的原则,努力打造出一批规模适度、经济繁荣、布局合理、设施配套、“三产”兴盛、工贸发达、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现代化中心集镇。(摘自网络)

第四篇:加快我省结构调整步伐的几点思考(刘学库,201109)

加快我省结构调整步伐的几点思考

2011-08-31 来源:河北日报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战略部署,紧紧围绕主题主线,扭住制约河北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结构性矛盾,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全省结构调整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总体上看,我省经济发展过度依赖资源能源消耗、数量扩张、低成本要素支撑的产业结构尚未根本改变,资源综合利用率低、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发展方式尚未根本改变,低端加工型、业少、产业聚集度低的发展格局尚未根本改变,少的投资结构尚未根本改变。走出一条具有河北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我省产业结构存在的突出问题

对照科学发展、进的一般规律,我省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粗放的问题较为突出。

(一)从三次产业看,农业比较效益低,工业内部结构重,新兴产业起步晚、规模小,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业,效益型农业和都市型农业发展不足;工业中,钢铁、石化、建材在工业增加值中的占比一直在比重2010年低于全国优势。

(二)从生产力布局看,沿海和环首都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发挥。沿海地区经济总量占比低,临港产业起步晚。多属于传统产业,大。

(三)从企业看,领军企业少、规模小,且行业分布不均衡。在中国企业有17家,而江苏多达元的企业仅2家,看,有22家属于钢铁、石化和煤炭等能源、原材料行业,装备制造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仅有4家。

(四)从产品结构看,存在“三多三少”的问题,即普通产品多、高附加值产品少,原材料产品多、终端消费品少,配套产品多、集成产品少。七大传统工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超过石化产业中精细化学品率不足入仅占11.6%。成套装备、家电、服装、食品、药品等终端消费品销售收入仅占规模以上工业的10%左右。

配套型、如何破解长期积累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对照发达国家和先进地区的发展经验,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50%左右,新兴产业规模明显偏小;第三产业增加值占8.7个百分点,传统服务业仍占主导地位,现代服务业尚未形成规模4市尽管在承接北京产业转移上取得了积极成效,人才等优势催生的新兴产业项目还不多,49家、浙江35家、广东100亿元企业只有36家。30%,装备制造产业中造船、汽车、高速动车等产品销售收一般项目多、高投资回报率和高成长性项目缺乏带动力强的产业化龙头企34家。其中,我省主营业务收入超2010年,钢铁、装备、石化、建材等80%。钢铁产业中高附加值产品率不到对照产业演 3大资源型产业增加值但承接的项目大500强中,我省只36家企业行业分布 GDP1000亿15%,附属型为主的产品结构尚未根本改变,领军企切实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富民强省的总体要求,现代农业发展缓慢,环首都而真正利用首都技术、规模还不超从主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五)从增长方式看,主要是“两拼一靠”(拼资源、拼环境、靠投资),粗放发展。我省GDP占全国的5.07%,却消耗了全国铁精粉总需求量的30%,煤炭总量的10.9%,电力总量的6.4%。2010年,全省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高于全国50%以上;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居全国第4位和第8位。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投资的贡献率一直在50%以上,2010年达到51.7%。

(六)从投资结构看,基础设施和资源型工业占比高,新兴产业占比低。“十五”、“十一五”时期,基础设施和房地产投资共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40.3%、44.2%,分别高于同期制造业8.4个和2.7个百分点。工业投资中,“十一五”时期原材料工业投资占比达36.8%,六大高耗能产业投资占比达产业占比一直在20%以下。

(七)从基础设施对产业发展的支撑看,港口的导向作用和港口功能对临港产业的支撑这篇文章还没有真正破题;港口与城市脱节,三大港口、四大港区除秦皇岛港外均远离区域中心城市,口与腹地脱节,连接沿海与腹地的“东出西联”综合交通体系尚未形成。而且,所有港口均以煤炭、矿石集疏功能为主。

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与工作重点

结构调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整,应紧紧抓住制约产业结构优化的突出问题,以“强二产、兴三产、促一产”为核心,明确主攻方向,强化政策措施,“强二产”,就是要通过两手抓,打造两个强势。一手抓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打造整体强势。特别是要集中力量,打造局部强势。要采取超常规措施,高端装备制造等具有发展基础和潜在优势的产业,产业示范区和龙头企业。

“兴三产”,就是要适应工农业生产发展和居民消费升级的需要,有选择地加快发展一批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解决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对整个产业层次提升的制约问题。一方面,要立足我省原材料工业比重大和作为全国重要交通枢纽的实际,计、服务外包和钢铁、煤炭、矿石、粮食大宗产品交易平台等生产性服务业。另一方面,要立足环京津区位优势,挖掘河北历史文化资源,展文化旅游、康复保健、养老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同时,结合城镇建设三年上水平,打造城市中心商圈,与时俱进地建设一批城市商业综合体,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提高商贸服务业的整体水平。

“促一产”,就是要用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促进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不断提高农产品加工转换能力,尽快实现由偏重粮食生产向注重效益型农业和都市型农业转变,住“米袋子”,更要多搞“菜篮子”

主要抓手和保障措施

31.7%,而装备制造业投资占比最高的年份也未超过 “三脱节、一片黑”的特征明显。港口与产业脱节,尚未形成港城互动的发展格局;

必须统筹谋划,协调推进。笔者以为,我省产业结构调力争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重大进展。石化、装备制造三大产业。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崛起,做大信息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新材料和海洋经济、尽快形成一批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新兴优先发展现代物流、在吸引京津高端消费群体上做文章,、“肉筐子”和“花盆子”,最终添满农民的“钱袋子”30%,高技术港 研发设大力发既要保。做强钢铁、结构调整要想尽快取得重大进展,必须扭住关键问题,科学设计工作载体,制定配套措施。

(一)以“十年行动计划”为指南,引导结构调整。要立足当前、着眼于到2020年基本建成现代产业体系的总目标,分阶段打好“三年大调整、三年上层次、四年成体系”这“三大战役”。三年大调整,就是要下决心对现有的产业结构做大手术,以淘汰落后产能为主,为谋划建设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利于河北产业升级的先进产能腾出空间。三年上层次,就是要通过一大批标志性项目建设,使产业布局明显优化,产品结构明显改善,领军企业影响力明显增强。四年成体系,就是要通过持续推进优势产业高端化、传统产业品牌化、新兴产业规模化,基本形成传统产业优势更为明显、新兴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大幅度提升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二)以优化投资结构为切入点,推动产业升级。今天的投资结构就是明天的产业结构。要实现做优增量、调强存量,就必须从优化投资结构入手。一是通过制定投资目录,投向。明确哪些是鼓励的,哪些是限制的,哪些是严格禁止的,从审批、核准、备案等环节把好项目准入关。二是通过要素配置,优化投资结构。将建设用地指标、环境容量指标等政府可调控资源,优先配置给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和重点企业。金规模,落实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引导社会资金投向政府鼓励发展的领域。通过监管问责,约束投资行为。

(三)以产业聚集区为载体,实现节约集约发展。充分认识产业聚集区建设在延伸产业链条、构建协作体系、降低交易成本等方面的综合效应,继续下大力推进省级产业聚集区和重点开发区、园区建设,切实发挥其对产业升级的支撑作用。在推进方式上,实行省、市、县分级负责,明确主攻方向,狠抓重大项目,全面落实已出台的一系列扶持政策,限资源保重点。

(四)以企业家队伍建设为着力点,培育行业领军企业。领军企业的多与少、强与弱,是衡量区域发展水平和结构优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培育领军企业的关键是企业家队伍建设。一步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通过各种措施,留住优秀企业家在省内发展,来我省创业。

(五)以战略合作为捷径,加速产业升级步伐。坚持把战略合作作为调结构、促发展的有效途径。一要瞄得准。根据我省产业发展需要,密切跟踪世界寻找潜在的合作基点。二要引得来。组织专门班子,有针对性地研究引资政策,实行差别化招商,力争合作项目早日谈成落地。三要配得上。注重搞好产业协作配套和人力资源配套,使引进的大项目能够顺利实施。当前,要着眼于有选择地承接东北亚地区产业转移和首都产业转移,把沿海地区和环首都地区作为开展战略合作的重中之重,园、中韩工业园和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等尽快启动实施。

(六)以创新能力建设为突破口,促进产业升级。技术创新和应用是产业升级的动力源泉。必须以创新能力的大提高推动产业结构的大升级。在创新方式上,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推进科研成果产业化,在产业化基地建设上有所成就。在创新载体上,要围绕产业发展需要,借鉴河钢技术研究总院、旭阳化学研究院、式,再组建10家以上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推进一批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中

引导资金扩大各级各类产业发展专项资三是真正做到集中有应进吸引优秀企业家500强和央企的投资动向,积极力争中日曹妃甸生态工业 应重点推进集成创新和引沙河玻璃研究院的运作模心和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建设,打造一批聚集区、园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在创新途径上,通过实施科技创新专项计划,每年扶持一批示范项目,力争在重点行业的共性关键技术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

(七)以节能减排为硬约束,倒逼产业升级。节能减排不单单是降低能耗、减少污染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倒逼手段。实际工作中,要紧紧抓住“三量”。一是控总量,促低耗能、低污染产业发展。实行能耗增量、污染总量限制,对没有能耗指标和环境总量指标来源的项目,一律不予办理审批、核准、备案和环评手续,促使各地新上一批高新技术、服务业等能源消耗低、污染排放少的产业。二是优存量,促技术水平提升。强化激励约束机制,促其发挥在节能减排上的示范作用和结构调整上的引领作用。对超限额标准用能企业征收惩罚性电价,容量,淘汰落后产能。坚定不移地按期淘汰落后产能,新兴产业发展。

(八)以软硬环境建设为保障,扫清结构调整障碍。要在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打造公共服务平台、扩大产业发展空间、增强“硬环境”支撑力的同时,下大力硬抓“软环境”全省开展“调结构、转方式、促发展”大讨论,进一步统一思想,开拓思路,凝聚力量,营造“抓大调整就是促大发展”的浓厚氛围。二要下大力优化政务环境,办事人员“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等突出问题,动,曝光一批、惩处一批,不断完善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监督检查、责任追究等制度,解决结构调整“中梗阻”问题。三要通过完善利益分享机制、破除阻碍要素流动的体制障碍,促进产业、区域、要素资源等关联互动。

(作者系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实行限额标准管理,促使企业加大节能减排新技术的应用力度。三是腾腾出的容量主要用于新上先进产能和。一要在针对一些部门中具体通过开展行政效能监察集中行要素交易流动机制和相关统计制度,)

第五篇:开发区建设思考之一(模版)

2008年梅陇镇党委中心组学习心得体会系列材料之一(2)

闵行开发区的发展实践与思考

上海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是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首批14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一期开发2.13平方公里,二期开发1.37平方公里,现在的闵行园区面积合计3.5平方公里。由上海闵行联合发展有限公司以企业化、市场化的方式,负责规划建设、经营管理。

在中央有关部门和历届上海市委、市府的正确领导下,在闵行区委、区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闵行开发区经过20年的发展,已建设成为具有良好投资环境、较强综合竞争力和相当影响力的工业园区。

一、闵行开发区的发展历程

全国开发区的发展是不平衡的,闵行开发区经历了三个阶段。在初创阶段,各项工作均无经验,一切都在探索之中,招商引资情况也不乐观,开发区面临初创期的困难与艰辛。小平同志于1986年8月所作的“开发区大有希望”的题词是对全国开发区事业的一个莫大鼓舞。特别是小平同志1992年2月12日南巡视察上海并亲临闵行开发区并作重要讲话,江泽民同志也两次视察我们开发区,更为我们的发展注入了动力和活力。闵行开发区、闵联公司抓住机遇,趁势而上,开拓奋进,使各项工作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闵行开发区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九五”期间,受到浦东大规模开发开放和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闵行开发区一度经济低迷,招商困难,甚至出现了1997至1999年三年没有任何招商项目的窘况。我们直面挑战,克服困难,开始走出困境。

进入新世纪后,闵行开发区和闵联公司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开拓创新,有效地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发展,通过进一步完善投资环境,积极开拓招商选资新思路,实施多元经营和错位发展等新举措,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成效。胡锦涛同志又在2004年7月视察开发区的阿尔斯通公司,对我们更是极大的鼓舞,闵行开发区实现了新的腾飞。

闵行开发区实现了“三个百分之百”,即100%的土地完成了开发,100%是外资企业,100%是制造业。至2007年底,闵行开发区累计引进项目171个,吸引投资近30亿美元,平均单项投资超过1750万美元。21年来,累计完成工业销售额3056亿元,区内企业实现利润331亿元,实缴税金261亿元。与当初国家在开发区基础设施投资的10亿元相比,投资一个闵行开发区相当于回报了26个。

刚刚过去的“十五”时期,是闵行开发区发展最快、效益最好的时期,2001-2005年中,销售收入、企业利润和直接税收主要经济指标翻了一番,由161.75亿元增至311亿元,利润由15.66亿元增至32亿元,税收由13.63亿元增至28.46亿元。2006年,开发区的各项主要经济指标连续第六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在全国suoyou工业开发区中,单位面积企业利润、上缴税收和工业增加值名列第一位。2007年全年,开发区完成销售收入420亿元,利润44亿元,税收37亿元,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长。同时以《提高土地使用效益的集约化管理》获得国家级管理成果创新一等奖,闵联公司获得2005-2006上海市文明单位称号。闵行开发区非公企业独立党组织覆盖率和工会组建率均达到90%以上。

二、最近几年所作的主要工作

按照树立和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通过“精耕细作”利用土地、“精心策划”招商选资、“精益求精”提升服务,在投资理财上“精打细算”,在建设项目上抓“精品工程”,不断推进节约集约使用资源,持续优化产业结构,不断完善服务功能,努力探索成熟开发区在土地资源极其匮乏条件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1、土地:精耕细作,永续利用

土地资源是开发区立身之本。因为园区面积小,土地资源极其匮乏,成为制约闵行开发区发展的一个瓶颈。在实践中确立了对有限土地资源实行精耕细作的开发方针,努力盘活土地资源,提高单位土地利用率,最大可能地放大集约使用土地带来的综合效益,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开发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规划,始终以经济适用、具备功能为主。开发区没有大马路,没有广场,没有雕塑,没有标志性的建筑,最大程度上节约土地占用,充分体现“够用、适用”原则。

为了给企业结构升级和企业集群化发展提供相对充分的土地资源条件,开发区坚持优胜劣汰、优化土地资源配置。通过调整功能的回购、动迁回购、拍卖回购、协议回购、违约回购、到期回购等多种方式进行土地回购,用于支持优势企业的发展。如2003年,我们倒贴资金动迁了5家企业,“原地挖金”,支持富士施乐就地扩产建设新厂,其复印机生产能力从02年的6万台跃升至07年的30万台,极大的放大了土地原来的产出效益。至2007年底,开发区累计回购厂房约26.7万平方米,累计回购土地82.4万平方米,占可利用土地的34%。

开发区还向区内企业大力宣传上海市规划部门发布的《上海市对郊区工业用地的规划》,并在市、区规划、土地、环保和建设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努力帮助企业寻求发展空间,在不增加土地利用面积的情况下扩大生产规模。在为西门子、ABB、可口可乐、圣戈班和强生等企业的服务中都帮助他们用足容积率和覆盖率指标,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创造更高的效益。有数据显示,这一举措可以再提高土地利用面积10个百分点。

2、招商:精心策划,发展集群

多年来,闵行开发区始终把招商选资和调整结构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把集约用地与产业结构调整进行有机结合,从创建初期的自然集中,到快速发展时期的产业集聚,再发展到现阶段的企业集群,闵行开发区走出了一条独特的产业结构优化之路。

在此过程中,首先是对闵行开发区的产业进行明确定位。闵行开发区原来是对三个产业齐头并进发展,最近几年有意识的进行了主动调整,开发区已形成了以轨道交通、电站设备为代表的机电产业(三菱、圣戈班、西门子、ABB、GE、阿尔斯通、英格索兰)为主;以血制品、常用药品为代表的医药医疗产业(施贵宝、强生、莱士);和以食品、饮料为代表的轻工产业(可口可乐、百事可乐)为辅的产业格局。其次,积极引进世界500强企业和跨国公司进驻开发区。现在开发区正常生产的近百家企业中,曾经和现在是世界500强企业投资的项目就占企业总数的40%以上。

第三是以开发区内的优势企业为龙头,推进其企业集群化发展。以世界500强企业为龙头,现在已经形成了三菱、强生、西门子、ABB、圣戈班、富士施乐、YKK、GE、轨道交通等14个企业集群。所谓企业集群,就是同一企业在开发区投资2个、3个、4个、5个乃至6个企业,这种趋势在开发区近几年的发展中特别明显。比如,美国强生公司在开发区投资建立了强生(中国)、上海强生、强生制药、强生医疗、强生研发等5家企业;法国圣戈班公司在开发区投资建立了圣戈班塑料、圣戈班玻璃、圣戈班韩格拉斯、圣戈班磨料、圣戈班研发等6家企业;德国西门子公司在开发区投资建立了西门子(中国)、西门子高压开关、西门子中压开关等3家企业。

目前,14个企业集群和核心企业的企业数仅占开发区总量的1/3,销售收入、税收、利润却占开发区总量的80%以上,其中税收近开发区总量的90%。

企业集群不仅有利于开发区的效益提升,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切实的好处,降低了他们的运营成本。随着区内企业集群和核心企业不断发展,研发中心和培训中心纷纷设立。富士施乐的培训中心,圣戈班和强生公司研发中心,西门子的展示中心已经建成,亨斯曼的研发中心也将建成投入使用,进一步提升开发区的研究实力和发展后劲。

3、服务:精益求精,不断提升

根据先进制造业发展的趋势,结合开发区的实际,在完善基础性、行政性服务的同时,开发区更加重视生产性、生活性的服务,通过合理布局、市场机制,推动公共服务、生活配套服务系统进一步优化,开发区的软硬环境持续改善。投资3亿元建立了轻轨的三个区间,两个车站;投资5000万元建设了40万平方米的生态公园,其中8万平方米的水生园,向市民免费开放。开发区还顺利通过了ISO14000和ISO9000认证,获得“上海市质量与环境双优园区”的称号。我们从建区一开始就注重环保的同时,从06年起更加注重企业的节能、降耗和减排工作,积极引导开发区企业节能降耗,加强环境保护,各项指标都远低于上海市平均水平。

同时,开发区管理办公室,开发区外商投资服务中心、开发区管理办党工委、开发区工会等管理服务运作模式,对开发区两个文明建设同步发展、协调推进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我们把加强和改善服务理念贯穿到开发区建设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中去,把软环境建设放在突出的位置,推出了“需求”服务,培育形成“亲商、近商、便商、利商”的文化,做到“无事不插手、好事不伸手、有事不撒手、难事伸援手”,实现了“政策有限服务补、硬件不足软件补”,发挥了开发区管理办公室的作用,推进建立服务管理的长效机制,完善了投资项目的系列服务和项目建设中的全方位服务。

我们还与开发区所有企业签订了《加强综合治理、构建和谐园区公约》,做到联防群防。通过落实综治措施,会同公安机关,对开发区实施全天候巡查。高度重视化解矛盾工作,针对劳资矛盾、环境污染以及其他不稳定因素等问题,配合市区两级政府和江川街道、马桥镇以及开发区公安机关积极工作,有效化解了矛盾,减少了纠纷,确保了生产秩序和一方平安,促进了和谐园区的建设。

三、对开发区发展的几点思考

对于外资企业来说,2008年将是形势变化颇为剧烈,政策出台最为密集,挑战较为严峻的一年。影响较大的因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两税合一。从1月1日起外资企业优惠逐渐取消和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等将对企业产生重要深远的影响,国家级开发区政策优势不复存在。

二是物权法出台。有关拆迁补偿、建设用地使用权等规定对开发区的开发进度及土地性质都带来一定影响。

三是更加严格的土地政策,工业用地招拍挂,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征收土地使用税等影响不可忽视。年初,国务院下发了《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另外,闵行开发区土地资源匮乏与企业扩大的用地需求之间存在很大的矛盾,可能造成项目资源流失。

四是汇率变化。人民币持续、快速升值对开发区部分产品附加值低,出口利润空间小的企业产生巨大压力。

五是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国家最近两年对出口退税的调整幅度逐渐增大,取消和降低了2000多项商品出口退税率,对开发区出口企业影响巨大。

六是《劳动合同法》的出台。今年《劳动合同法》正式施行,更加强调对企业员工的保护,一方面加大了企业的用工成本,另一方面也可能引发开发区的稳定问题。

七是有关环保和节能降耗的要求越来越高,直接影响开发区招商选资和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对企业的取舍。

八是知识产权保护状况。保护不力则会对外资企业的战略布局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引进带来负面影响。九是上海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上海二、三产业并重的局面在一段时间不会发生重大改变,但中央更要求上海大力发展服务业,为全国服务,而对上海的第二产业发展更要求提高、升级和调整结构。十是建设和谐开发区的要求。国家级开发区负有率先建设成和谐开发区的责任。

面对形势变化和开发区的情况,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市委九届三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我们设想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1、持续优化闵行开发区的投资环境。在国家宏观政策持续调整和闵行园区政策优势日趋淡化的形势下,更要加强同政府的沟通交流,积极应对政策变化和对企业的影响,帮助开发区内的企业争取得到各级政府的支持,深入了解各个层面优惠政策的情况,积极帮助园区企业争取优惠政策,增强开发区凝聚力。要继续完善开发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努力发挥刚挂牌成立的知识产权投诉分中心的作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进一步完善开发区安全生产、综合治理等方面的服务,为企业创造良好环境。

2、继续扶优汰劣,调整产业结构,进一步提高集约利用土地的水平。要继续抓好项目、资源的双储备,抓好项目的启动和建设,尤其要服务好在近期开工或有可能在近期开工的十几个项目,使其尽快开工,尽好建设,尽早出效益。要加强分析,交叉对比产出、能耗、景气度等各方面的数据,大力扶持优势企业,积极主动地淘汰劣势企业,诊断对企业应该采取扶持或淘汰的具体措施,结合闵行园区的产业结构升级,进一步实施“腾笼换鸟”。抓住贯彻最近公布的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的机遇,采取一企一策的办法,进一步提高土地使用效益。做好闵行园区土地控制性详规的修订工作,实现关键性指标的突破。

3、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减排和环保工作。加强政策宣传、引导和支持力度,在对开发区30户重点用能企业跟踪基础上进行所有企业的月度数据统计,每季度做好分析研究,督促其节能。严把项目审批关,提高建设项目准入门坎,做到增产不增污或增产减污。加强环境监察,确保污染防治设施正常运行,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引导企业治污投入到位、措施到位、责任到位。探索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开展建设节能、节水工业园区专项行动,交流节能降耗的经验,确保完成开发区节能、降耗、减排任务。

4、不断提升服务企业的意识和水平。进一步提高服务意识,转变服务理念,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坚持和提升“四手”的服务理念,走访企业要经常化并形成制度,做到公司领导每年至少一次走访到户。公司业务部门要增强有针对性的随时走访,建立与企业联系的长效机制,及时掌握企业发展的动向,并做到快速反应。尤其是要进一步开展对重点和优势企业的月度数据分析,加强与这些企业高层的沟通,做好对他们的服务工作。

点评:加强工业园区建设,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现代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推进产业向园区集中,充分利用园区的专业力量、品牌优势、人才资源,形成有竞争力和集聚效应的产业链、产业集群,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同时,探索建立为工业园区提供有效服务和实现联动合作的机制,推进区域经济融合发展。这是闵行今后几年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上海闵行联合发展有限公司20多年的发展历程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下载关于加快我省开发区建设步伐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加快我省开发区建设步伐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7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

    亮点7 加快城镇化进程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 大力发展小城镇,提高农村城市化水平,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是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推动农村经济乃至国民......

    关于出台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

    关于加快北留镇小城镇建设步伐的议案 自1997年以来,我县北留镇先后被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有关部委列为全国第二批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全国小城镇财税综合改革试点镇、全......

    加快全面小康村建设步伐

    加快全面小康村建设步伐 加快全面小康村建设步伐 同志们: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宏伟目标,市委、市政府为实现这一目标,在年初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专门提出了......

    关于加快华中地区苗木基地建设步伐的战略思考

    关于加快华中地区苗木基地建设步伐的战略思考调研员曹军苗木花卉产业是一项高效产业,朝阳产业,她在我区的农业结构调整中异军突起,出现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在经过林果、蔬菜等种......

    关于加快华中地区苗木基地建设步伐的战略思考(范文)

    关于加快华中地区苗木基地建设步伐的战略思考调研员曹军苗木花卉产业是一项高效产业,朝阳产业,她在我区的农业结构调整中异军突起,出现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在经过林果、蔬菜等种......

    做大做强新材料产业加快我省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做大做强新材料产业加快我省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我们搞了三天的新材料产业调研,实地考察了十几家新材料研究开发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加工企业。现召开有专家、学者参加的座谈......

    加快教育改革步伐(精选)

    加快教育改革步伐,不断提高课堂效率 最近我有幸参加了高邮教委在我校举办的年青教师优秀课竞赛活动,听了10多位年青教师的公开课,感触很大,有的老师在教学中,喜欢把每一个内容讲......

    关于开发区建设的几点思考

    通过学习党的十八大,全县领导会议精神,结合本单位实际,本人就园区发展谈谈个人想法:园区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县域经济的发展,县财政70%以上的税收来自工业园,如何打好承接产业转移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