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公共住房政策-陈杰
中国公共住房政策
陈杰
中国在1978年由邓小平直接发起的住房制度改革,历经20年的曲折探索,终于在1998年完成了从福利分房制度到商品住房制度的根本性转变。住房不再由政府无偿分配后,因为有利可图,投资热情被空前激发,住房供应不再成为中国城市的老大难题,如1978年之前我国城镇年均住宅竣工面积仅有0.18亿平方米,1978-1987年间年均为1.3亿平方米,1988-1998年间年均为2.9亿平方米,1999年-2009年中则达到6.13亿平方米(含非商品住宅),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这10年间光由开发商提供的商品住宅就累计达到3900万套,解决了1亿多人的居住问题。住房总体上不再短缺,2009年底城镇住宅存量面积达到131亿平方米,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超过28平方米,是1978年的4.2倍。
然而住房成为商品化后,也随之带来一系列问题。作为一个新兴的市场,住宅价格难以抑制的持续高涨,远远高于同期收入增幅。自1998年之后,中国城市房价收入比居高不下,始终在10以上(90平方米商品住宅总价与城镇家庭年可支配收入的比值),中低收入家庭对商品住宅的承受能力更加脆弱。事实上,中国政府在90年代的房改当中就意识到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是不能完全用市场来解决,也采取了多种办法去力图缓解这部分人群的住房困难。然而由于中国政府对经济增长的需求非常强烈,把住宅房地产看作一个产业和经济增长来源的考量往往压过实现“居者有其屋”的社会民生政策诉求,住房保障在大多数时间是被忽视或远排在经济发展政策之后。
尽管这样,中国还是初步建立起一套覆盖一定城镇居民范围公共住房政策体系。中国公共住房政策总体上可以分为三个组成部分:
一、经济适用房;
二、廉租房;
三、公共租赁房。
一、经济适用房
1991年国务院在《关于继续积极稳妥地进行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通知》中提出要“大力发展经济实用的商品房,优先解决无房户和住房困难户的住房问题”,是第一次在政府文件中出现跟经济适用房相似的字眼,也确立下了日后经济适用房的基本内涵。到了1994年,由建设部、国务院房改领导小组、财政部联合发布的《城镇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管理办法》提出,要“建立以中低收入家庭为对象,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经济适用住房供应体系”。该《办法》要求,经济适用房的价格按建设成本确定,以微利价出售,只售不租。其成本价由7项因素(征地拆迁费、勘察设计费、配套费、建安费、管理费、贷款利息、5%以内的利润)构成。出售经济适用房实行政府指导价,其售价由市、县人民政府根据以上几项因素综合确定,并定期公布。这些要求成了日后建设经济适用房的基本原则。但当时开发商还没兴起,经济适用房基本都由政府行政部门出资和组织建设[1]。
1998年7月标志性房改文件(《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国发[1998]23号文)中提出“建立和完善以经济适用房为主的住房供应体系”,但这个“供应主体”除了个别地区热情很高,绝大多数地方从来就没有实现过。
2003年8月《国务院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国发[2003]18号文)中,经济适用房由“住房供应主体”改为“具有保障性质的政策性商品住房”,而“住房供应主体”被商品房所替代。这个改变被认为是中国住房制度最终迈入市场化阶段的标志。此文出台后,各地经济适用房供应量开始止步不前,甚至连年递减。即使有限的经济适用房,由于把政策性住房和商品住房混淆在一起,[2]界限模糊,实践中各地方各行其是,实际很难有保障作用。
多年混乱后,2007年5月,在中国住房保障制度建设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24号文)再度强调经济适用房的作用,并明确规定,“经济适用住房供应对象为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并提出经济适用房购买者只拥有有限产权,这相对划清了经济适用房与商品房之间的界限。[3]
纵观1999-2008年,中国累计销售经济适用房3.5亿平方米,占同期商品化住宅比例为7.82%,但总体上无论自身销售面积还是占商品住宅的比重都呈逐年下降趋势。
经济适用房目前在中国还存在很多争论。焦点之一在于,经济适用房制度的重心到底是放在“保障性”——定向供应困难对象的福利品,还是“经济性”——低价微利的商品,仍然没有得到很明确的解决。住房保障需要经济廉价的住房,但廉价住房不代表就是保障性住房,尤其是因限价而“人为廉价”的住房很容易成为寻租腐败和投机暴利的温床,有关经济适用房分配中的丑闻近年来屡见报端。可惜政策实施者往往只关注经济性,因为容易测度和表象化,却忽视了是否真正达到住房保障的本来目标——是否把住房给了最需要的人。此外,经济适用房很多时候也不“经济”。对经济适用房的定价没有统一标准,交给各个城市负责,不少地方的经济适用房的价格不比商品住宅低多少,甚至一些地方在本世纪早期还略高。笔者的研究发现,经济适用房的价格对大多数中低收入家庭仍是沉重负担。
2008年后,不少省市如河北、辽宁、山东、云南昆明等地已经先后宣布停建经济适用房,把住房保障的重点转向廉租房、公共租赁房或货币化补贴形式。
二、廉租房
廉租房是是专门面对城市特困家庭的住房保障措施。与经济适用房相比,廉租房只租不售,房源来源多样化,往往是老公房为主,在实际运作中还分为实物配租和租金补贴两种形式,很多时候只收象征性租金。以廉租房实行情况较好的上海为例,截至2009年底,上海廉租房的受益家庭累计达6.6万户,其中2009年新增1.9万户,政策覆盖面从“低保”住房困难家庭逐步扩展到“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目前准入线是人均月收入960元和财产低于12万元。实物配租情况下,所资助承租家庭支付市场租金的5-10%,其余由政府补贴给出租人。但目前上海实物配租仅占12%,政府宣称在两三年内提高至25%。
从全国层面来说,1999年4月建设部就颁布了《城镇廉租住房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70号),2003年12月再次出台《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管理办法》(建设部令120号)来取代前者,2006年5月国务院37号文中更要求各个城市都要在2006年年底前建立廉租房制度,并确定廉租住房建设规模,落实廉租住房资金筹措渠道,特别提出各城市政府要将土地出让净收益的一定比例用于廉租住房建设,各级财政也要加大支持力度。2007年中共十七大报告写入了“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加快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 2007年5月国务院24号文更把廉租房制度上升为中国住房保障体系的核心地位。
但廉租房的福利性特点,决定了其开发与运作面临诸多困难,尤其资金和土地一直没有落实机制,发展十分缓慢。1999年至2006年全国廉租住房新开工量累计仅为7.8万套左右,累计投入资金仅为70.8亿。这个局面直到最近几年才有所改观。2007年,全国安排廉租住房资金77亿元,超过历年累计安排资金的总和。根据住建部等2009年颁布的《2009年-2011年廉租住房保障规划》,三年内全国应新建廉租住房518万套、新增发放租赁补贴191万户。而截止至2009年11月,通过新建、购置廉租住房等多种方式,共筹集廉租住房273万套左右。租赁住房补贴户数达到292万户,其中2009年新开工廉租房158万套,新增租赁补贴80万户。实物配租比例由2006年的14.1%提高至48.3%。
注1:2007年1-11月数据。
注2:2009年1-11月数据。
注3:2009年中央财政用于各地廉租住房建设资金投入计划是330亿元,实际尚完成数目不得知。但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保障性住房建设专题调研组报告,2009年上半年廉租房完成投资310亿元,新增住房租赁补贴53万户。截至2009年8月,全国开工廉租住房建设项目126万套,完成投资400亿元,全国新增租赁补贴户数154万户;煤矿棚户区改造已开工10万户,林区棚户区改造已开工15.7万户,农垦危旧房改造已开工16.2万户,农村危房改造已开工49.4万户,游牧民定居工程已开工7.5万户。
三、公共租赁房
公共租赁房相说来还是新生事物,但近年来发展迅速。深圳率先在2007年就开始为外来人口尝试公共租赁房,此后北京、天津、常州、青岛、厦门、广州等都出台了公共租赁房建设方案与管理办法,重庆更是在近期大张旗鼓地声称要打造以公共租赁房为核心的住房保障体系,有关部门宣布,未来若干年,重庆市将建设公租房4000万平方米,从今年起的三年内每年建设1000万平方米,今后视社会需求再建1000万平方米或更多面积的公租房。上海迟至今年6月上旬才开始对公共租赁房方案进行公开征求意见,9月才公布正式的实施意见。但上海之前已经通过人才公寓、职工宿舍等形式积累了相关经验。
国家层面来说,对公共租赁房给以积极支持。2010年国务院工作报告中就提出了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由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门联合制定的《关于加快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指导意见》于2010年6月12日正式对外发布。根据《指导意见》,公共租赁住房供应对象主要是城市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将新就业职工和有稳定职业并在城市居住一定年限的外来务工人员纳入供应范围。《指导意见》强调,新建公共租赁住房主要满足基本居住需求,成套建设的公共租赁住房,单套建筑面积要控制在60平方米以下,原则上只租不售。
然而各地对公共租赁房的具体操作模式还是有诸多不同的理解。如上海的公共租赁房并不强调收入准入线和只面对中低收入家庭,提出引入社会资本和社会化运营的思路;重庆的公共租赁房则强调保障性和政府主导,同时考虑先租后售。
四、落实与最新发展:
2009年10月28日,全国人大财经委主任委员石秀诗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做的关于部分重大公共投资项目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中提到:“2009年国家下达的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全国共需投入1676亿元。其中,中央投入493亿元占29.4%;地方配套1183亿元占70.6%。” “(该年)截至8月底,保障性住房建设完成投资394.9亿元,完成率为23.6%。”一个案例可以说明这个问题:如国家下达给中部地区的廉租房补贴资金为每平方米300元,而东北建房实际造价为1500元/平方米,国家补贴只占1/5,加上省财政补贴200元/平方米,能达到500元/平方米,其余均需各地政府自筹。[7]
根据2009年中央财政支出决算表,2009年中央财政安排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补助资金达550.56亿元,为上年的302.7%。根据2009年全国财政支出决算表,2009年全国财政用于保障性住房的支出为725.97亿元,为上年的313.3%。这意味着,地方财政投入仅175.41元,地方政府投入积极性不高,是导致保障性住房建设总体上不能到达预期目标的主要原因。
2009年,林区棚户区改造已开工15.7万套,占计划的100%。垦区危旧房改造已开工20.9万套,占计划的81%。煤矿棚户区改造已完成投资220.8亿元,占计划的60.5%。农村危房改造试点项目已开工76.9万户,占计划的93%。游牧民定居工程开工9.1万户,占计划的99%。
2010年1月7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国发[2010]4号)提到:力争到2012年末,基本解决1540万户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
2010年3月,温家宝做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在“(六)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进步”中提到:“继续大规模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中央财政拟安排保障性住房专项补助资金632亿元,比上年增加81亿元。建设保障性住房300万套,各类棚户区改造住房280万套。”
2010年3月25日,财政部发布《2010年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预算表》:住房保障支出预算数为616亿元,比2009年执行数增加91.87亿元,增长17.5%。
2010年6月11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六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做好住房保障规划编制的通知》(建保[2010]91号)中提出,“力争到2012年末,基本解决1540万户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力争到“十二五”期末,人均住房建筑面积13平方米以下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基本得到保障。” 随即,住建部向媒体通报,2009年全国建成廉租住房以及经济适用住房、改造棚户区住房和农村危房共400余万套,2010年计划建设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700万套(包含农村危房改造120万套),其中包括公共租赁住房37万套。
2010年7月19日,住建部部长姜伟新在2010年中国市长论坛表示,今年这580万套的任务一定要完成。
2010年9月21日,国土部、住建部联合发文《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用地和建设管理调控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151号)提出,再次提出要确保保障性、政策性住房用地不低于住房用地供应总量70%,并探索以划拨和出让方式加大公共租赁住房供地建房,同时还引人注目地提出,“(公租房)逐步与廉租住房并轨、简化并实施租赁住房分类保障的途径”。
五、小结
从以上介绍来看,中国的公共住房政策体系虽然初步有一个框架,但总体上还处于较低的发展阶段,覆盖范围较低,层次不够丰富,对目标群体的认识和保障水平的确定也都还存在问题。而且方式较为单一,且主要都是从供给角度的解决思路,虽然在廉租房制度中也有针对需求方的租赁补贴,但比重较小,这与国际上公共住房政策从供给转向需求的潮流不尽吻合。另外还没有建立起相应的公共住房金融体系,长期的融资来源没有确定,这将严重抑制公共住房政策的可持续发展。虽然住房公积金有这方面潜力,但还需加以大规模的改造。中国仍处于经济转轨时期,兼具持续高速城市化的背景,住房保障面临的情况十分复杂,再考虑到中国地区差别大,中国公共住房政策仍然任重道远。
作者为复旦大学住房政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
[1]1995年兴起但到1998年中止的安居工程与日后的经济适用房很类似。
[2]建设部2004年5月《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定义为“政府提供政策优惠,限定建设标准、供应对象和销售价格,具有保障性质的政策性商品住房”。
[3]在国发[2007]24号文影响下,2007年11月建设部等7部委重新颁布《经济适用房管理办法》,把经济适用住房重新定义为,“政府提供政策优惠,限定套型面积和销售价格,按照合理标准建设,面向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供应,具有保障性质的政策性住房”。
[6]据国土资源部公报,2009年中国土地出让金收入为1.27万亿元,当年支出1.23万亿元。其中,用于廉租住房支出为187.1亿元,仅占全年土地出让总支出的1.5%。2009年中央财政用于各地廉租住房建设的总资金投入宣传达到330亿元。
[7] “中央财政给保障房建设注入强心剂”经济参考报,2009-12-18。
第二篇:公共租赁住房政策宣传
公共租赁住房政策宣传
一、申请对象
凡年满18周岁,在主城区工作的本市无住房或家庭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低于13平方米的住房困难家庭,大中专院校及职校毕业后就业人员及进城务工、外地来主城区工作的无住房人员,均可申请公共租赁住房。
二、申请材料
公租房申请表、本人和共同申请人身份证明(主城区户籍人员提供身份证、户口簿,非主城区户籍人员提供身份证、居住证)、婚姻证明(已婚人员提供),共同申请人有单位的提供收入和住房分配证明。同时,按照所属人员类别提供下列相关证明。
1.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人员:单位出具的工作收入和住房分配证明,劳动合同或公积金证明或社保证明三者选其一。
2.灵活就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提供现居住所在地居委会出具的就业收入证明。
3.个体工商户:个体工商户提供营业执照和税收缴纳证明。
4.主城区退休人员:养老待遇领取证明或原工作单位出具的退休证明,住房分配证明。
5.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在编工作人员:单位出具的工作收入和住房分配证明,住房公积金或社保证明。
社会保险费包括:重庆范围内缴纳的城镇、城乡养老保险,在主城区缴纳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
三、申请户型
申请人根据共同申请人数可作如下申请:1人申请单间配套,2人可申请一室一厅,3人(家庭成员只有父女或母子2人的,可按3人)可申请两室一厅,4人及以上可申请三室一厅。
四、申请房源
目前,接受申请的房源有民心佳园、康庄美地、康居西城、两江名居、民安华福和城南家园。民心佳园位于北部新区鸳鸯民心路555号,康庄美地位于北部新区大竹林金通大道
500号、502号,康居西城位于沙坪坝区西永康城路2号、4号,两江名居位于北碚区蔡家镇,民安华福位于九龙坡区华岩片区福茄路,城南家园位于南岸区城南中一路2、4、5、7号、中二路1、2、4号和城南西路2号。
五、公租房的特点
1.规划合理。公租房小区主要布局在主城区一、二环线之间新规划的21个聚居区中,有相对成熟的产业支撑。
2.交通方便。每个公租房小区均处在轨道交通的站点附近,公交路线充足并适当设置公交转运站场,保证小区居民方便出行。
3.配套完善。超市、农贸市场等生活服务设施配套,设有社区医院、幼儿园、小学、文化、体育、社区管理、警务等公共服务机构和公共活动场地,水、电、气、电视、网络、通讯配套齐备。
4.环境宜居。由一级物业企业提供一级标准的服务。通过比选确定有实力、高水平的设计单位,精心设计公租房楼宇立面、小区景观和活动场所,有门禁系统、周界防范报警系统等八大智能化系统,成为标准化的现代居住小区。小区容积率控制在3.5-4.0之间,绿化率35%左右,与周围普通商品房楼盘大体相当。
5.户型合理。户型在30-80平方米,60平方米以下的占总量的85%以上,分为单间配套、一室一厅、两室一厅和三室一厅,厨房、厕所等功能齐全,能满足不同类型人群和家庭的基本居住需求。
6.租售并举。在租赁5年期满后,符合条件的承租人可以按以综合造价为基准确定的价格购买。购买后可以继承、抵押,不得出租、转让、赠予等市场交易。因特殊原因需转让的,由政府以购房价加利息回购,再作为公租房流转使用。
六、公租房的交房标准
目前,已开工建设的公租房交房标准为:1.水、电、气表安装到户;2.统一安装入户防盗门;
3.客厅及卧室地面采用玻化砖,墙面、天棚刷乳胶漆。厨房、卫生间地面、墙面均采用防滑地砖、墙砖,天棚采用塑钢扣板;
4.卫生间安装吸顶灯、换气扇、蹲便器、成品立柱盆,厨房安装吸顶灯、抽油烟机、成品橱柜、淘菜单盆。承租人只需自己配上家具、电器等即可直接入住。
七、申请地点
2011年2月12日开始正式接受申请,除原公布的30个申请点外,新增沙区西永和南岸茶园申请点,共32个点接受申请(节假日除外):
第三篇:公共租赁住房申请政策指南
公共租赁住房申请政策指南 【第一部分 保障对象及申请条件】
一、保障对象及申请条件
(一)城镇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申请公共租赁住房需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1、申请时已取得江北区非农业常住户口;单身申请的需年满28周岁。
2、申请前12个月家庭人均收入低于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经评估,1至2人户3至4人户、5人以上户家庭财产总额不得超过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5倍、20倍、25倍。
3、在海曙、江东、江北、鄞州、镇海、北仑、宁波国家高新区、东钱湖旅游度假区、大榭开发区(以下简称市区,下同)行政区域范围内无房或拥有的自有住房、承租公有住房(含单位自管房、军产房、宗教产房,下同)的建筑面积低于户36平方米或人均18平方米。
符合申请条件的家庭,已经列入城市房屋征收(拆迁)范围的,应按征收(拆迁)规定办理,征收(拆迁)安置前不再受理申请,征收(拆迁)安置后若符合申请条件的可按规定申请。
(二)引进人才申请公共租赁住房需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1、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或中级及以上职称或技师及以上职业资格。
2、已与注册登记在本区用人单位签订劳动(聘用)合同,且申请前6个月连续在本市缴纳社会养老保险费或住房公积金。
3、申请人及其配偶、未婚子女在市区内无房。申请人及其配偶的直系亲属在市区内无住房资助能力;住房资助能力是指申请人的父母、子女或申请人配偶的父母在市区拥有二套及以上住房。
4、申请时在市区没有享受其他住房保障政策。
(三)外来务工人员申请公共租赁住房需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1、外来务工人员须是与注册登记在本区的用人单位签订劳动(聘用)合同非宁波市户籍的无房外来务工人员。并需具备下列条件:
(1)持证年限:申请时持有浙江省《临时居住证》满3年或《浙江省居住证》,且证件有效的;
(2)工作年限:在本区现用人单位工作满3年,且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或取得本区工商营业执照3年以上(附税务部门3年以上完税证明);
(3)年龄条件:年龄在男55周岁、女50周岁以下;
(4)信用记录:无违反国家及宁波市计划生育政策规定、无违法生育记录,女性持有当《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无治安管理处罚以上违法犯罪记录及其他方面的不良行为记录;
(5)按《江北区外来务工人员申请公共租赁住房积分评价标准》(以下简称《评价标准》)计算得分不低于规定分值,具体分值在申请公告时明确。
2、申请人及其配偶、未婚子女在市区内无房。
3、申请时在市区没有享受其他住房保障政策。
【第二部分 申请登记及需提供的】
一、申请公共租赁住房相关信息
公共租赁住房的申请实行集中受理。具体的申请时间、受理点及联系方式和相关房源信息、租金标准,将在申请前公告明确。
二、申请公共租赁住房需提供的材料:(复印件提供A4纸规格)
(一)城镇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
1、申请人及家庭成员户口簿(户籍证明)和身份证,因服兵役和到外地就学等原因户籍未在本市的应提供派出所出具的证明。
2、现住房情况资料证明:
(1)承租公房的,提供公房租赁合同;如已参加房改还未领取房屋所有权证的,应提供房改售房审批表;
(2)1983年12月17日之前已实际承租私房的,提供所有权证明和租赁协议(证明)
(3)自住私房的,提供所有权证;
(4)居住落政私房、代管产房的,提供私房租赁合同和当地房管部门的证明;
(5)房屋征收(拆迁)的,提供征收(拆迁)安置协议和附件(复印件需盖征收单位公章);
(6)申请人及家庭成员身份证上记载的地址和户籍地址与现住房地址不一致的,需提供对应地址的房屋情况证明,包括户口迁出地住房情况证明;
(7)住房转让的,应提供房产转让合同或契税证等相关证明;
(8)申请人和家庭成员工作单位在鄞州、镇海、北仑、宁波国家高新区、东钱湖旅游度假区、大榭开发区的,还需提供单位所在地房改办(住房保障部门)出具的未享受福利性住房政策的证明;
(9)其他住房情况证明(批地建房或居住集体宿舍证明等)。
3、申请人及家庭成员申请前12个月收入证明。有工作单位的由工作单位出具收入证明,离退休的由市、区社保部门或原工作单位出具收入证明,无工作单位的由户籍所在地街道办事处或镇人民政府出具证明,最低收入家庭需提供《宁波市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或《宁波市城区社会扶助证》或《特困职工证》。
4、申请家庭财产状况相关凭证。
5、婚姻状况证件或证明:
(1)结婚的提供结婚证,离婚的提供离婚证和离婚协议书或法院判决书或调解书;
(2)单身的提供未婚证明或未再婚证明。
6、属于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一至六级残疾军人或其配偶、区级及以上劳动模范、主要劳动力为重度残疾家庭等需提供相关证件或相应证明材料。
7、《宁波市江北区公共租赁住房申请审批表》(以下简称《申请审批表》)。
8、其他需要提供的资料。
(二)引进人才
1、申请人(家庭)需提供个人(家庭)无房证明或签署无房承诺书。
2、申请人及其配偶的直系亲属分别提供市区内只有一套住房的现住房情况资料证明,无房的提供个人(家庭)无房证明或签署无房承诺书。现住房情况资料证明参照本细则城镇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第2点中“现住房情况资料证明”所列相关资料。
3、《申请审批表》。
4、申请人、配偶及其父母、子女身份证、户口簿、婚姻状况证明等。
5、申请人学历证书或职称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
6、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
7、申请前6个月连续缴纳社会保险或住房公积金证明。
8、其他需要提供的资料。
(三)外来务工人员
1、申请人及其家庭成员身份证、户口薄、婚姻状况证明等。
2、由区公安机关核发的有效期内浙江省《临时居住证》满3年或《浙江省居住证》。
3、在本区现用人单位工作满3年的劳动(聘用)合同和申请时在聘的劳动合同。
4、申请人(家庭)需提供个人(家庭)无房证明或签署无房承诺书;家庭成员工作单位在鄞州、镇海、北仑、宁波国家高新区、东钱湖旅游度假区、大榭开发区的,还需提供单位所在地房改办(住房保障部门)出具的未享受福利性住房政策的证明。
5、《评价标准》中涉及积分项目的相关证件、证书或文件等。
6、女性持当户籍所在地乡镇(街道)出具的《流动人口婚育证明》。
7、《申请审批表》。
8、签署本人无治安管理处罚以上违法犯罪记录及其他方面的不良行为记录等材料。
9、其他需要提供的资料。
【第三部分 申请及审核程序】
【第四部分 住房配租】
一、配租标准
公共租赁住房建筑面积与申请人保障面积相对应,一人和二人户以单间或一室户型为主,三人及三人以上户以二室户型为主。二代单亲异性家庭或二代家庭都是成年人的可配租二室户型。按上述建筑面积标准配租住房后,住房建筑面积户不足36平方米或人均建筑面积不足18平方米的,不再另行享受住房租金补贴。
二、配租轮候
1、取得《准租证》的准租家庭统一由区住房保障中心分类别以公开摇号或抽签方式配房,签发《宁波市江北区公共租赁住房定位通知书》,准租家庭应在规定时间内与产权人或委托的运营单位签订《宁波市×××公共租赁住房租赁合同》,办理入住手续。
2、申请人(家庭)放弃或退出公共租赁住房后房屋空置的,由区住房保障中心根据当批房源情况,组织轮候家庭配房。其中城镇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和外来务工人员根据评分高低轮候递补,若出现同分数通过公开摇号或抽签确定,引进人才按顺序号次序递补。区住建局应会同有关部门对轮候家庭进行资格复核,符合条件的按顺序获得配租资格,不符合条件的取消轮候资格。
3、公共租赁住房申请实行项目轮候制。轮候资格有效期一般为3年。公共租赁住房申请对象按对象、房源套型分别轮候。
轮候期间,若轮候家庭申请公共租赁住房时的条件发生变化,应及时报告区住房保障中心,不符合申请条件的则取消轮候资格;若享受其他保障性住房政策,轮候资格自动作废;轮候家庭具结放弃轮候,方可申请其他项目的公共租赁住房。
【第五部分 租金标准】
一、租金标准
公共租赁住房租金实行政府定价,按项目所在区域同类住房市场租金(以下简称“租金标准”)60%-80%的比例确定。具体项目公共租赁住房租金标准和市场租金标准由市物价局会同市住建委、市财政局逐个测算公布,每两年调整一次。
二、租金补贴
对于《宁波市公共租赁住房管理暂行办法》(甬政办发【2010】219号)(以下简称《办法》)规定的城镇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实行租金补贴政策,先付后补。享受租金补贴的承租面积应扣除自有房屋(含承租公有住房)的面积,具体按《关于公布公共租赁住房租金标准及承租家庭租金补贴标准的通知》(甬建发【2012】176号)文件规定给予租金补贴:
1、符合《宁波市市区廉租住房管理办法》(甬政发【2007】89号,下同)及相关政策规定的实物配租家庭放弃享受廉租住房,选择承租公共租赁住房的,按承租面积租金的85%发放租金补贴。
2、符合《宁波市市区廉租住房管理办法》及相关政策规定的租金补贴家庭放弃享受廉租住房,选择承租公共租赁住房的,按承租面积租金的50%发放租金补贴。
3、除以上家庭外,《办法》规定的其他城镇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按承租面积的租金的15%发放租金补贴。
4、对于《办法》规定的引进人才和外来务工人员承租公共租赁住房不再给予租金补贴。
【第六部分 政策解读】
一、什么是公共租赁住房?
公共租赁住房是指政府提供政策支持,由政府、企业以及其他社会力量根据城市规划批准投资建设或筹集,限定建设标准和低于市场水平的租赁价格,面向符合条件的城镇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引进人才以及外来务工人员等群体出租的保障性住房。
二、我区首批计划推出的公共租赁住房房源基本信息
我区首批计划推出的公共租赁住房分为市级房源和区级房源,共1132套。其中市级房源位于洪塘的“和塘雅苑”小区,户型包括40平方米一室户和60平方米二室户2种:区级房源位于庄桥应家“应嘉丽园”经济适用房小区内,户型均为42平方米左右的一室户。
三、公租房和廉租房有什么区别?
一是申请对象不同。廉租住房的申请对象仅限于本市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而公租房的申请对象还包括了引进人才和优秀外来务工人员。
二是收入限制标准不同。申请廉租住房的收入限制标准为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0%,申请公租房的收入限制标准为低于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100%,对引进人才和优秀外来务工人员的收入不做限制。
三是交纳的租金不同。符合廉租房实物配租家庭配租住房月租金标准为直管公房租金标准的20%或48%。公租房的租金标准按照同类地段、同等品质房屋市场租金的60%-80%,并实行动态调整。
四、申请人家庭人口、住房及建筑面积如何认定?
1、城镇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其家庭人口、住房及建筑面积的认定参照市、区廉租住房相关规定执行;收入、财产认定按市、区相关规定执行。
2、引进人才和外来务工人员在市区内的自有住房五年内转让的,参照市、区廉租住房相关规定应当计算在内。
五、符合哪些条件时,在申请公共租赁住房时给予优先保障?
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家庭,在申请公共租赁住房时可给予优先保障:
1、申请人及其家庭成员被授予区级以上见义勇为称号的,可直接配租。
2、对利用住房公积金贷款支持公共租赁住房建设项目,在申请公共租赁住房时正在缴存住房公积金的申请家庭或个人,在同等条件或同等分数下给予优先保障。
3、对国有土地房屋征收住宅用房的被征收人征收补偿后或按《宁波市市区城市房屋拆迁补偿安置若干规定》(甬政发【2008】94号)文件公布实施之日起领取房屋拆迁许可证的建设项目中被拆迁人拆迁补偿后,符合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条件的申请家庭或个人,在同等分数下可给予优先保障。
上述第2、3类情况同等优先,若出现房源不够情况,采用摇号或者抽签确定。
六、取得配租资格放弃承租公租房的如何处理?
已签订租赁合同后放弃租房或已取得配租资格但放弃配租达到2次的,2年内不得再次申请公共租赁住房。
七、公共租赁住房租赁期限是多久?租赁期限届满后,如何继续签订租赁合同?
公共租赁住房租赁实行合同管理,租赁合同期限一般为3年。租赁合同期满,承租人应即退出公共租赁住房;需要续租的,应在租赁合同期满3个月前提出申请,经审核符合条件的,重新签订租赁合同,并对原承租住房享有优先权。
八、拖欠公共租赁住房租金及相关费用的应如何处理?
承租人应按时交纳租金,拖欠租金的从逾期之日起每日按应付租金的万分之五支付违约金,最高不超过应付租金的1倍。对承租人拖欠租金和其他费用的,可按租赁合同约定通报其所在单位或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从其工资收入或住房公积金账户中直接划扣。
九、租赁期内,承租家庭人口,收入,财产,住房,工作等情况发生变化的承租人应办理哪些手续?
承租期内,承租家庭的人口、收入、财产、住房、工作等情况发生变化,应当自发生变化之日起30日内主动向原受理单位申报。承租期间,除结婚、新出生等自然增加者除外,不得增加共同居住人员。
承租人在承租期限内死亡或离异的,经审核符合条件的共同申请人可按原租赁合同继续承租,但需确定新的承租人,变更租赁合同,租赁期限按原有合同的剩余时间计算。
十、公共租赁住房年审制度如何实施?
公共租赁住房实行年审制度。年审工作由区住建局会同各相关部门共同实施。承租人需在规定时间内向原受理点或单位如实申报家庭户籍、人口、收入、财产、住房、工作等情况,填写《江北区公共租赁住房审核表》。原受理点或单位提出初审意见后,由区
住建局会同区民政局、区人力社保局、区外来务工办、各街道办事处(慈城镇人民政府)等部门对其申报情况进行审核。符合条件的,可以继续承租;保障标准发生变化的及时进行变更并调整租金补贴;不符合条件的,应终止合同并退出已租住的公共租赁住房。未按规定申报的,视为放弃租赁住房,合同终止。
十一、承租人的哪些行为出租人可以解除租赁合同?
承租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解除租赁合同,收回其所承租的公共租赁住房,并按市场租金标准补缴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的租金,计入信用档案,承租人及家庭成员自退回公共租赁住房之日起5年内不得再次申请公共租赁住房:
1、转借、转租或者擅自调换所承租公共租赁住房的。
2、改变所承租公共租赁住房用途的。
3、破坏或者擅自装修所承租公共租赁住房,拒不恢复原状的。
4、在公共租赁住房内从事违法活动的。
5、无正当理由连续6个月以上闲置公共租赁住房的。
十二、哪些行为属于骗租公共租赁住房?出现骗租行为的应如何处理?
弄虚作假,隐瞒家庭收入、人口和住房情况,骗租公共租赁住房的,除解除租赁合同退出住房外,还应退回政府租金补贴,按市场租金标准补缴承租期内租金。骗租行为计入信用档案,承租人及家庭成员5年内不得再次申请公共租赁住房。
十三、引进人才和外来务工人员的申请单位有哪些行为的,该单位两年内不得再次申请公共租赁住房?
1、弄虚作假,隐瞒申请家庭收入、财产、人口和住房情况骗租公共租赁住房。
2、隐瞒承租家庭人口和住房变动情况,未按规定时间进行变更登记。
3、承租家庭拖欠租金和其他费用,申请单位不配合区住房保障中心划扣。
十四、承租人在租赁合同期满或终止后,不符合租住条件但暂时无法退房的应如何处理?
承租人在租赁合同期满或终止后,不符合租住条件但暂时无法退房的,可以给予最长6 个月的过渡期。过渡期内按市场租金标准计收租金,过渡期从解除租赁合同之日起开始计算。过渡期满拒不退出住房的,按同区域市场租金标准的1.5倍计收租金,并对其不良信用予以记录存档,必要时由公共租赁住房的所有权人或其委托的运营单位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搬迁。承租人在超期居住期间不得申请其他住房保障。
十五、对申请对象如何评分?由哪些分值组成?(一)城镇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
城镇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申请公共租赁住房评分标准由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和附加分组成,具体如下:
1、按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评分
(1)无房户,计60分;
(2)6平方米以下,计28分;
(3)6平方米以上、8平方米以下,计24分;
(4)8平方米以上、10平方米以下,计20分;
(5)10平方米以上、12平方米以下,计14分;
(6)12平方米以上、14平方米以下,计10分;
(7)14平方米以上、16平方米以下,计6分;
(8)16平方米以上、18平方米以下,计2分; 上述所称“以下”不含本数,“以上”含本数。
2、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家庭每户加10分,如同时符合两项及以上的不能重复加分:
(1)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一至六级残疾军人或其配偶;
(2)区级及以上劳动模范;
(3)主要劳动力为重度残疾的;
(4)取得区民政部门签发的《宁波市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或《宁波市城区社会扶助证》或市总工会核发的《特困职工证》的家庭。
【第七部分 其他说明】
一、本办理指南只作为江北区公共租赁住房申请办理的相关说明,不作为政策依据。
二、本办理指南若与国家、省、市、区公共租赁住房相关政策不一致,以相关政策为准。
三、江北区住房保障中心咨询电话:87676961
第四篇:重庆公共租赁住房政策解读
公共租赁住房政策解读
一、申请对象
凡年满18周岁,在主城区工作的本市无住房或家庭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低于13平方米的住房困难家庭,大中专院校及职校毕业后就业人员及进城务工、外地来主城区工作的无住房人员,均可申请公共租赁住房。
二、申请材料
公租房申请表、本人和共同申请人身份证明(属非主城区的另须提供居住证(在哪开?父母的怎么开?))、婚姻证明(已婚人员提供),共同申请人有单位的提供收入和住房分配证明(退休的怎么开?)。同时,按照所属人员类别提供下列相关证明。
1.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人员:单位出具的工作收入和住房分配证明(怎么开?学校没分配住房),劳动合同或公积金证明或社保证明三者选其一。(退休的父母是否也需要开这些证明?)
2.灵活就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提供现居住所在地居委会出具的就业收入证明。
3.个体工商户:个体工商户提供营业执照和税收缴纳证明。
4.主城区退休人员:养老待遇领取证明或原工作单位出具的退休证明,住房分配证明。
5.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在编工作人员:单位出具的工作收入和住房分配证明,住房公积金或社保证明。
社会保险费包括:重庆范围内缴纳的城镇、城乡养老保险,在主城区缴纳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
三、申请户型
申请人根据共同申请人数可作如下申请:1人申请单间配套,2人可申请一室一厅,3人可(家庭成员只有父女或母子2人的,可按3人)申请两室一厅,4人及以上可申请三室一厅。
四、申请房源
目前,接受申请的房源有民心佳园、康庄美地、康居西城、两江名居和民安华福。民心佳园位于北部新区鸳鸯民心路555号,康庄美地位于北部新区大竹林金通大道500号、502号,康居西城位于沙坪坝区西永康城路2号、4号,两江名居位于北碚区蔡家镇,民安华福位于九龙坡区华岩片区福茄路。
五、公租房的特点
1.规划合理。公租房小区主要布局在主城区一、二环线之间新规划的21个聚居区中,有相对成熟的产业支撑。
2.交通方便。每个公租房小区均处在轨道交通的站点附近,公交路线充足并适当设置公交转运站场,保证小区居民方便出行。3.配套完善。超市、农贸市场等生活服务设施配套,设有社区医院、幼儿园、小学、文化、体育、社区管理、警务等公共服务机构和公共活动场地,水、电、气、电视、网络、通讯配套齐备。4.环境宜居。由一级物业企业提供一级标准的服务。通过比选确定有实力、高水平的设计单位,精心设计公租房楼宇立面、小区景观和活动场所,有门禁系统、周界防范报警系统等八大智能化系统,成为标准化的现代居住小区。小区容积率控制在3.5-4.0之间,绿化率35%左右,与周围普通商品房楼盘大体相当。
5.户型合理。户型在30-80平方米,60平方米以下的占总量的85%以上,分为单间配套、一室一厅、两室一厅和三室一厅,厨房、厕所等功能齐全,能满足不同类型人群和家庭的基本居住需求。6.租售并举。在租赁5年期满后,符合条件的承租人可以按以综合造价为基准确定的价格购买。购买后可以继承、抵押,不得出租、转让、赠予等市场交易。因特殊原因需转让的,由政府以购房价加利息回购,再作为公租房流转使用。
六、公租房的交房标准
目前,已开工建设的公租房交房标准为:1.水、电、气表安装到户;2.统一安装入户防盗门;
3.客厅及卧室地面采用玻化砖,墙面、天棚刷乳胶漆。厨房、卫生间地面、墙面均采用防滑地砖、墙砖,天棚采用塑钢扣板;4.卫生间安装吸顶灯、换气扇、蹲便器、成品立柱盆,厨房安装吸顶灯、抽油烟机、成品橱柜、淘菜单盆。承租人只需自己配上家具、电器等即可直接入住。
七、申请地点
2011年2月12日开始正式接受申请,除原公布的30个申请点外,新增沙区西永申请点,共31个点接受申请(节假日除外):
第五篇:陈杰出纳员自查报告
出纳员自查报告
自进入荆门市邮政储蓄银行工作以来,我能自觉地遵守单位各项规章制度,工作勤勤恳恳,认真完成本职工作。能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探索,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作为一线职工,我能充分认识到自己岗位职责的重要性,在工作中保持自律,能认真遵守各项安全保卫制度和内控制度。
通过学习《分行自查工作报告会》的会议精神和通知要求,结合本人的实际工作和岗位职责,对本人入行工作以来进行一次全面的自查,针对岗位职责和安全保卫及各项内控制度,我也意识到在工作中还存在着不足和有待改进的地方,现将自查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1、思想觉悟不够高。以为自己工作这么多年了,产生了麻痹大意的思想,对平常工作细节不够重视,有时对工作和上级交给的任务存在应付了事和懒散的想法。理论学习不够,认为出纳工作也用不着学什么大理论,反正就数钞票,人人都会,没什么可以学习和创新的,也就懒得去学了。
2、业务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文明优质服务水平还可以增强。工作效率不够高,对一些零破残币的挑捡整理工作不够认真,新旧或完整与破残币挑捡速度不够快,对点钞和鉴别货币技术还有待提高。对一些换零整币的网点有时态度不是很好。
3、由于客观上的原因,我行现金的流量比较大,有时怕麻烦,没有及时上缴超限额的现金,造成库存现金超限额。调入时也是多调一些现金做库存,造成了资金占用。
4、安全防范意识不够强,警惕性不够高。有时库房门因为还要进出,怕麻烦没有及时上锁和旋转密码盘;有时没有及时做到各项登记簿和及时办理移交手续,以为都是同事,应该相互信任;特别是我行的下乡任务比较平凡,在网点收款时只求速度,对现金盘点不够仔细而导致账目不符,缺乏耐心、细心。
以上是我在这次学习文件和精神后,对照自己的工作实际和岗位职责,查找自己工作中存在的缺点与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本人将严格执行我行的各项规章制度,吸取教训,有针对性地改进自己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断完善自我,踏踏实实工作,热忱服务,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陈
杰
2012年3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