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贷风险预警监测制度
XX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预警监测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提高XX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工作水平,增强对信贷风险的自我防范,自我控制和自我化解能力,促进我社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办法》、人民银行有关法律法规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风险评价和预警指标体系》,建立XX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预警监测制度。
第二条 信贷风险是金融部门的传统风险和主要风险,其预警和防范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金融部门业务的稳健经营。信贷风险预警是客户经理、贷后管理员通过有效手段,对借款客户进行系统性、连续性监测,及早发现和识别风险来源、风险范围、风险程度和风险走势,发现相应的风险警示信号,XX农村信用社及时采取措施防范化解风险的一种贷后管理行为。
第三条 建立信贷风险预警监测制度系统指标体系与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风险评价和预警指标》及人民银行的要求一致。根据XX农村信用社经营需要和预警监测实际需要或行业管理规定,增加必要的监测指标。
第四条 信贷风险预警监测应当贯彻及时性原则:按月对本单位、本系统信贷风险情况进行监测、分析和评价,并及时向上级联社、当地银监部门、人民银行报告风险状况和风险处置措施。
第二章 监测指标
第五条 总量监测:对信贷资金来源和运用总量、不良贷款总额、存贷比率、不良贷款比率、不良贷款变动率等总量指标进行监测、趋势分析和预测预警,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其中 :
(一)存贷比率=各项贷款余额/各项存款余额*100%,一般以不超过75%为标准值,借入支农再贷款的各支行可将支农再贷款纳入资金来源计算存贷比率。根据存贷比率的大小及变化,判断是否存在盲目扩张信贷规模使潜在信贷风险增大的现象。
(二)不良贷款比率=不良贷款余额/全部贷款余额*100%,一般以不超过15%为标准值。对于超过标准值的,需对不良贷款变动作重点关注;对于不良贷款比率有上升趋势的,需提出信贷风险预警。
(三)不良贷款变动率=期末不良贷款余额/期初不良贷款余额,一般以1为标准值,超过1则说明不良贷款绝对额上升。对于不良贷款变动率大于1且有上升趋势的,需提出信贷风险预警,并分析其原因、提出整改措施。
第六条 结构监测:对信贷资金来源和运用的期限结构、行业结构,以及中长期贷款比率、贷款行业投向比例等结构指标进行监测分析和预测预警,重点关注资金来源和运用的期限结构搭配是否合理、行业投向是否合理,是否存在信贷集中“垒大户”等可能引发未来潜在信贷风险的现象。
(一)期限结构。主要是关注活期存款、定期存款与短期贷款、中长期贷款、票据融资的资产负债结构匹配问题,对于期限结构失衡的,需提出信贷风险预警。其中:
中长期贷款比率=余期一年以上的贷款/余期一年以上的定期存款*100%,一般以不超过120%为标准值。
(二)行业结构。主要是关注房地产贷款、个人消费贷款,钢铁、水泥、纺织等重点行业贷款的比重和资产质量,对于行业集中度高、比重大、资产质量下降的,需提出信贷风险预警。其中:
贷款行业投向比例=对某行业贷款额/全部贷款额*100%,一
般以不超过15%为宜。对于行业投向比例过大的,需重点关注资产质量的变化情况,及时进行信贷风险预警。
第七条 利率监测:对贷款欠息率、利息回收率等指标以及贷款最高利率和最低利率进行监测,关注信贷资产的价格和信贷业务收益情况。其中:
(一)贷款欠息率=本期应收未收利息/本期应计利息收入*100%,一般以不超过20%为标准值。若超过标准值,表明信贷业务收益存在风险,需提出信贷风险预警。
(二)利息回收率=(本期利息收入-本期表内应收利息变化额)/(本期利息收入+表外应收利息变化额)*100%,一般以100%为标准值。若低于100%,说明利息的回收存在一定的风险,对于利息回收率较低的,需提出信贷风险预警。
第八条 风险预警信号
(一)贷户财务状况风险预警信号:
1、信用等级、贷款形态由正常转为不良贷款;
2、不能按要求提供当期或充足的财务信息,或提供虚假财务信息;
3、利润、销售、利润率、现金流量的持续下降,存货积压,对外部融资的过度依赖(流动比率明显降低,资产负债率增加较快);
4、存货周转率放慢或存货增多;
5、速动比率下降;
6、负债率升高;
7、为了维持盈利或保留现金储备,经常推迟或延迟支付有关费用;
8、应收账款增加趋势;
9、企业为了保存现金而采用拖欠等不正常手段,因而无法 正确反映应付款,或其他应付债务;
10、采用其他不正常行为影响现金流动量;
11、企业毛利率下降;
12、审计部门及会计师事所对企业的账簿和财务记录不断进行检查;
13、企业欠税。
(二)行业风险预警信号:
1、行业整体衰退或属于新兴行业;
2、出现重大技术改革,影响行业产品和生产技术的改变;
3、政府对行业有严格的限制;
4、经济环境变化,如经济萧条或出现金融危机,对行业发展发生影响;
5、不能适应市场或顾客需求变化;
(三)生产经营风险预警信号:
1、持有一大笔定单,如果不能如期履约可能引起重大损失;
2、产品较为单一;
3、对一些客户或供应商过份信赖;
4、对存货、生产和销售的控制能力下降;
5、在供应链中的地位关系发生变化,如供应商不再供货;
6、企业地点发生了不利的变化;
7、购货商减少采购;
8、收购其他企业或开设新的销售网点,对销售和经营有明显影响;
9、出售变卖主要的生产经营性固定资产;
10、厂房和设备未得到很好的维护;
11、建设项目的可行性存在偏差,或计划执行出现较大的调整,如基建项目的建设工期延长,或处于停缓状态,或概预算调整;
12、借款人的产品质量或服务水平下降;
13、受到台风、火灾等自然或社会灾难影响。
(四)管理风险预警信号:
1、借款人组织形式发生变化,如进行了租赁、承包、联营、并购和重组等;
2、管理层对环境和行业的变化反应较为迟缓;
3、高级管理层之间出现严重的争论分歧;
4、最高管理者独裁,听不进不同意见或者周围都是说好话的人;
5、管理层品德低下,缺乏修养;
6、高级管理层或董事会变动频繁;
7、管理层的核心人员突然死亡、生病或辞职,没有相应的继承者;
8、中层管理层较为薄弱,企业人员更新过快或人员不足;
9、管理层对企业的发展战略性眼光和计划,没有实施或无法实施;
10、管理层缺乏足够的行业管理经验和管理能力,如有的只有业务特长而没有专业特长;
11、管理层经营思想变化,表现为极端的冒进或保守;
12、理事会和高级管理人员以利润为中心,并且不顾长期利益而使财务混乱,影响收益质量;
13、借款人的主要股东、关联企业或母子公司发生了重大的不利变化;
14、借款人遇到纠纷和法律问题,如受到税务工商等部门的处理,主要管理人员受到涉及处罚问题;
15、借款人还款意愿较差,与本社不合作;
16、管理层的态度突然发生了变化;
17、借款人提供虚假的财务信息和报表资料;
18、借款人突然更换注册会计师或结算银行;
19、外部机构对借款人的评级进行调整;
20、借款人违反与其他银行或债权人的协议,不能偿还其债务;
21、借款人以不正常途径或不合理条件从其他银行取得贷款;
22、借款人向其他银行的借款被拒绝;
23、借款人的存款余额和结算量不断下降;
24、接到许多银行的资信咨询和调查;
25、借款人延期支付本金和利息;
26、借款人不能提供本社所要求的信息资料;
27、借款人拒绝与注册会计师、评估师接触;
28、借款人提出再融资或重组贷款。
(五)银行信贷管理风险预警信号:
1、违反规定发放贷款;
2、对关系人发放信用贷款,或贷款条件优于其他借款人;
3、借款人采用欺骗手段骗取贷款,或用贷款牟取非法收入;
4、借款人未按规定用途使用贷款;
5、偿付来源与贷款目的不一致;
6、违反XX农村信用社信贷政策和程序发放贷款;
7、贷款合同存在法律性的问题;
8、信贷档案不全,重要文件遗失对偿还贷款有实质性的影响;
9、本社对贷款缺乏有效监督,不了解贷款的实际使用情况和还款来源;
10、贷款抵押价值下降或本社对抵押品失去控制;
11、本社无法与借款人进行正常的联络;
12、本社不能取得财务报表等信息资料;
13、到期贷款不能按期偿还或贷款不断增加,没有压缩;
14、贷款需要重组或已经被重组;
15、本社已通过法律诉讼的贷款。
(六)保证担保预警信号:
1、不履行或消极履行保证责任记录;
2、对外提供担保管理不严,显得随意;
3、有未经授权而对外提供保证的历史;
4、与借款人之间有互保协议,或与借款人之间存在连环担保关系;
5、保证人因为与借款人之间存在债权债务关系而被迫提供担保,如保证人欠借款人贷款,或其为贷款人提供借款担保并非出自本意;
6、保证人与借款人之间存在母子公司等股本关联关系,当本社要求保证人履行保证责任时可能造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
7、保证人具有特殊地位和背景,本社要求其履行保证责任时可能会遇到较大阻力;
8、保证人对外承担债务保证责任的未清偿余额较大,已超出其承受能力;
9、保证人的财务实力较弱,对外商业信誉较差;
10、保证人所在行业的发展前景较差,或者保证人不具备对外提供担保的资格或没有经过充分授权等。
(七)抵押担保预警信号:
1、担保的所有权出现争议;
2、担保品的流动性变差;
3、担保品的变现价值下降;
4、担保品的折扣率上升;
5、担保品的评估与账面价值偏离较大;
6、担保品的占有与控制程度下滑;
7、担保品的保险、登记便利性和成熟性较差;
8、选择荒地、荒滩的土地使用权、项目或在建工程、机器设备等作为担保品;
9、对办公楼、商品住宅、土地使用权的价值风险估计不足,抵押率普遍较高。
10、担保品过于集中为某一类物品,或某类担保品过于集中在某地区域,这会给本社处理担保带来一定的困难。
第三章 监测要求
第九条 各支行要高度重视信贷风险的预警监测工作,密切关注信贷资金在不同行业、不同企业间的动态变化和风险状况,尤其要关注房地产、消费信贷、以及国家宏观调控限制行业的信贷投入,加强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不断促进信贷业务健康发展。第十条 贯彻好“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方针。及时为有市场、有效益、有利于增加就业的企业提供流动资金贷款,控制好中长期贷款,着力优化信贷资金结构。
第十一条 对出现风险预警的客户,贷后管理员和各分行行长应在2日内报告,XX农村信用社贷审会接到风险预警报告的5个工作日内采取措施处理。
(一)召开贷审会,研究应对措施;
(二)下达决策措施意见书;
(三)督促下级监督客户限期改正;
(四)加强账户监控,收回到期贷款,做好未到期贷款的提前催收准备工作;
(五)关注担保物,监控担保物是否能转移,隐匿损坏或损失;
(六)关注借款合同诉讼时效;
(七)停止发放新的贷款。
第十二条 对提示风险预警的客户三个月内或预计三个月内不能消除的,要及时上报专题汇报材料,报原审批机关研究制订风险化解措施,由联社负责实施。
第十三条 认真填报信贷风险预警监测指标体系表和报告,对于信贷业务经营中发现的各类风险,要建立不定期的风险预警和报告制度,正确评估和预警所存在的信贷业务风险,分析风险形成的条件原因,并提出相关改进措施。同时,要根据不断变化着的信贷经营情况,从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角度出发,对目前所初步建立的信贷风险预警监测体系提出有益的改进意见,促进信贷预警监测体系的不断完善。
第十四条 本办法由XX农村信用社负责修订、解释。第十五条 本制度自发文之日起施行。
第二篇:XXXX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信贷风险预警监测制度
XXXX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信贷风险预警监测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提高XXXX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XX农村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工作水平,增强对信贷风险的自我防范,自我控制和自我化解能力,促进XX农村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办法》、人民银行有关法律法规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风险评价和预警指标体系》,建立XX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预警监测制度。
第二条 信贷风险是金融部门的传统风险和主要风险,其预警和防范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金融部门业务的稳健经营。信贷风险预警是客户经理、贷后管理员通过有效手段,对借款客户进行系统性、连续性监测,及早发现和识别风险来源、风险范围、风险程度和风险走势,发现相应的风险警示信号,XX农村商业银行及时采取措施防范化解风险的一种贷后管理行为。
第三条
建立信贷风险预警监测制度系统指标体系与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风险评价和预警指标》及人民银行的要求一致。根据XX农村商业银行经营需要和预警监测实际需要或行业管理规定,增加必要的监测指标。
第四条 信贷风险预警监测应当贯彻及时性原则:按月对本单位、本系统信贷风险情况进行监测、分析和评价,并及时向上级联社、当地银监部门、人民银行报告风险状况和风险处置措施。
第二章 监测指标
第五条
总量监测:对信贷资金来源和运用总量、不良贷款总额、存贷比率、不良贷款比率、不良贷款变动率等总量指标进行监测、趋势分析和预测预警,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其中 :
(一)存贷比率=各项贷款余额/各项存款余额*100%,一般以不超过75%为标准值,借入支农再贷款的各支行可将支农再贷款纳入资金来源计算存贷比率。根据存贷比率的大小及变化,判断是否存在盲目扩张信贷规模使潜在信贷风险增大的现象。
(二)不良贷款比率=不良贷款余额/全部贷款余额*100%,一般以不超过15%为标准值。对于超过标准值的,需对不良贷款变动作重点关注;对于不良贷款比率有上升趋势的,需提出信贷风险预警。
(三)不良贷款变动率=期末不良贷款余额/期初不良贷款余额,一般以1为标准值,超过1则说明不良贷款绝对额上升。对于不良贷款变动率大于1且有上升趋势的,需提出信贷风险预警,并分析其原因、提出整改措施。
第六条 结构监测:对信贷资金来源和运用的期限结构、行业结构,以及中长期贷款比率、贷款行业投向比例等结构指标进行监测分析和预测预警,重点关注资金来源和运用的期限结构搭配是否合理、行业投向是否合理,是否存在信贷集中“垒大户”等可能引发未来潜在信贷风险的现象。
(一)期限结构。主要是关注活期存款、定期存款与短期贷款、中长期贷款、票据融资的资产负债结构匹配问题,对于期限结构失衡的,需提出信贷风险预警。其中:
中长期贷款比率=余期一年以上的贷款/余期一年以上的定期存款*100%,一般以不超过120%为标准值。
(二)行业结构。主要是关注房地产贷款、个人消费贷款,钢铁、水泥、纺织等重点行业贷款的比重和资产质量,对于行业集中度高、比重大、资产质量下降的,需提出信贷风险预警。其中:
贷款行业投向比例=对某行业贷款额/全部贷款额*100%,一般以不超过15%为宜。对于行业投向比例过大的,需重点关注资产质量的变化情况,及时进行信贷风险预警。
第七条 利率监测:对贷款欠息率、利息回收率等指标以及贷款最高利率和最低利率进行监测,关注信贷资产的价格和信贷业务收益情况。其中:
(一)贷款欠息率=本期应收未收利息/本期应计利息收入*100%,一般以不超过20%为标准值。若超过标准值,表明信贷业务收益存在风险,需提出信贷风险预警。
(二)利息回收率=(本期利息收入-本期表内应收利息变化额)/(本期利息收入+表外应收利息变化额)*100%,一般以100%为标准值。若低于100%,说明利息的回收存在一定的风险,对于利息回收率较低的,需提出信贷风险预警。
第八条 风险预警信号
(一)贷户财务状况风险预警信号:
1、信用等级、贷款形态由正常转为不良贷款;
2、不能按要求提供当期或充足的财务信息,或提供虚假财务信息;
3、利润、销售、利润率、现金流量的持续下降,存货积压,对外部融资的过度依赖(流动比率明显降低,资产负债率增加较快);
4、存货周转率放慢或存货增多;
5、速动比率下降;
6、负债率升高;
7、为了维持盈利或保留现金储备,经常推迟或延迟支付有关费用;
8、应收账款增加趋势;
9、企业为了保存现金而采用拖欠等不正常手段,因而无法正确反映应付款,或其他应付债务;
10、采用其他不正常行为影响现金流动量;
11、企业毛利率下降;
12、审计部门及会计师事所对企业的账簿和财务记录不断进行检查;
13、企业欠税。
(二)行业风险预警信号:
1、行业整体衰退或属于新兴行业;
2、出现重大技术改革,影响行业产品和生产技术的改变;
3、政府对行业有严格的限制;
4、经济环境变化,如经济萧条或出现金融危机,对行业发展发生影响;
5、不能适应市场或顾客需求变化;
(三)生产经营风险预警信号:
1、持有一大笔定单,如果不能如期履约可能引起重大损失;
2、产品较为单一;
3、对一些客户或供应商过份信赖;
4、对存货、生产和销售的控制能力下降;
5、在供应链中的地位关系发生变化,如供应商不再供货;
6、企业地点发生了不利的变化;
7、购货商减少采购;
8、收购其他企业或开设新的销售网点,对销售和经营有明显影响;
9、出售变卖主要的生产经营性固定资产;
10、厂房和设备未得到很好的维护;
11、建设项目的可行性存在偏差,或计划执行出现较大的调整,如基建项目的建设工期延长,或处于停缓状态,或概预算调整;
12、借款人的产品质量或服务水平下降;
13、受到台风、火灾等自然或社会灾难影响。
(四)管理风险预警信号:
1、借款人组织形式发生变化,如进行了租赁、承包、联营、并购和重组等;
2、管理层对环境和行业的变化反应较为迟缓;
3、高级管理层之间出现严重的争论分歧;
4、最高管理者独裁,听不进不同意见或者周围都是说好话的人;
5、管理层品德低下,缺乏修养;
6、高级管理层或董事会变动频繁;
7、管理层的核心人员突然死亡、生病或辞职,没有相应的继承者;
8、中层管理层较为薄弱,企业人员更新过快或人员不足;
9、管理层对企业的发展战略性眼光和计划,没有实施或无法实施;
10、管理层缺乏足够的行业管理经验和管理能力,如有的只有业务特长而没有专业特长;
11、管理层经营思想变化,表现为极端的冒进或保守;
12、董事会和高级管理人员以利润为中心,并且不顾长期利益而使财务混乱,影响收益质量;
13、借款人的主要股东、关联企业或母子公司发生了重大的不利变化;
14、借款人遇到纠纷和法律问题,如受到税务工商等部门的处理,主要管理人员受到涉及处罚问题;
15、借款人还款意愿较差,与XX农村商业银行不合作;
16、管理层对XX农村商业银行的态度突然发生了变化;
17、借款人提供虚假的财务信息和报表资料;
18、借款人突然更换注册会计师或结算银行;
19、外部机构对借款人的评级进行调整;
20、借款人违反与其他银行或债权人的协议,不能偿还其债务;
21、借款人以不正常途径或不合理条件从其他银行取得贷款;
22、借款人向其他银行的借款被拒绝;
23、借款人的存款余额和结算量不断下降;
24、接到许多银行的资信咨询和调查;
25、借款人延期支付本金和利息;
26、借款人不能提供XX农村商业银行所要求的信息资料;
27、借款人拒绝与注册会计师、评估师接触;
28、借款人提出再融资或重组贷款。
(五)银行信贷管理风险预警信号:
1、违反规定发放贷款;
2、对关系人发放信用贷款,或贷款条件优于其他借款人;
3、借款人采用欺骗手段骗取贷款,或用贷款牟取非法收入;
4、借款人未按规定用途使用贷款;
5、偿付来源与贷款目的不一致;
6、违反XX农村商业银行信贷政策和程序发放贷款;
7、贷款合同存在法律性的问题;
8、信贷档案不全,重要文件遗失对偿还贷款有实质性的影响;
9、XX农村商业银行对贷款缺乏有效监督,不了解贷款的实际使用情况和还款来源;
10、贷款抵押价值下降或XX农村商业银行对抵押品失去控制;
11、XX农村商业银行无法与借款人进行正常的联络;
12、XX农村商业银行不能取得财务报表等信息资料;
13、到期贷款不能按期偿还或贷款不断增加,没有压缩;
14、贷款需要重组或已经被重组;
15、XX农村商业银行已通过法律诉讼的贷款。
(六)保证担保预警信号:
1、不履行或消极履行保证责任记录;
2、对外提供担保管理不严,显得随意;
3、有未经授权而对外提供保证的历史;
4、与借款人之间有互保协议,或与借款人之间存在连环担保关系;
5、保证人因为与借款人之间存在债权债务关系而被迫提供担保,如保证人欠借款人贷款,或其为贷款人提供借款担保并非出自本意;
6、保证人与借款人之间存在母子公司等股本关联关系,当XX农村商业银行要求保证人履行保证责任时可能造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
7、保证人具有特殊地位和背景,XX农村商业银行要求其履行保证责任时可能会遇到较大阻力;
8、保证人对外承担债务保证责任的未清偿余额较大,已超出其承受能力;
9、保证人的财务实力较弱,对外商业信誉较差;
10、保证人所在行业的发展前景较差,或者保证人不具备对外提供担保的资格或没有经过充分授权等。
(七)抵押担保预警信号:
1、担保的所有权出现争议;
2、担保品的流动性变差;
3、担保品的变现价值下降;
4、担保品的折扣率上升;
5、担保品的评估与账面价值偏离较大;
6、担保品的占有与控制程度下滑;
7、担保品的保险、登记便利性和成熟性较差;
8、选择荒地、荒滩的土地使用权、项目或在建工程、机器设备等作为担保品;
9、对办公楼、商品住宅、土地使用权的价值风险估计不足,抵押率普遍较高。
10、担保品过于集中为某一类物品,或某类担保品过于集中在某地区域,这会给XX农村商业银行处理担保带来一定的困难。
第三章 监测要求
第九条 各支行要高度重视信贷风险的预警监测工作,密切关注信贷资金在不同行业、不同企业间的动态变化和风险状况,尤其要关注房地产、消费信贷、以及国家宏观调控限制行业的信贷投入,加强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不断促进信贷业务健康发展。
第十条 贯彻好“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方针。及时为有市场、有效益、有利于增加就业的企业提供流动资金贷款,控制好中长期贷款,着力优化信贷资金结构。
第十一条 对出现风险预警的客户,贷后管理员和各分行行长应在2日内报告,XX农村商业银行贷审会接到风险预警报告的5个工作日内采取措施处理。
(一)召开贷审会,研究应对措施;
(二)下达决策措施意见书;
(三)督促下级监督客户限期改正;
(四)加强账户监控,收回到期贷款,做好未到期贷款的提前催收准备工作;
(五)关注担保物,监控担保物是否能转移,隐匿损坏或损失;
(六)关注借款合同诉讼时效;
(七)停止发放新的贷款。
第十二条
对提示风险预警的客户三个月内或预计三个月内不能消除的,要及时填写《风险预警信号处理表》(见附件1)、《风险预警信号提示函》(见附件2)和专题汇报材料,报原审批机关研究制订风险化解措施,由XX农村商业银行负责实施。
第十三条 认真填报信贷风险预警监测指标体系表(见附件3)和报告,对于信贷业务经营中发现的各类风险,要建立不定期的风险预警和报告制度,正确评估和预警所存在的信贷业务风险,分析风险形成的条件原因,并提出相关改进措施。同时,要根据不断变化着的信贷经营情况,从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角度出发,对目前所初步建立的信贷风险预警监测体系提出有益的改进意见,促进信贷预警监测体系的不断完善。
第十四条 本办法由XX农村商业银行负责修订、解释。第十五条 本制度自发文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预警及报告制度
ⅩⅩ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预警及报告制度
ⅩⅩ商银(ⅩⅩ)83号
为加强风险管理工作,及时、真实地反应和了解全行信贷资产的动态风险状况,提高ⅩⅩ农村商业银行(以下简称本行)对信贷风险的反应速度和化解能力,为本行有效控制和处臵信贷风险提供决策依据,特制订本报告制度。
一、风险预警的含义
风险预警是指通过贷款三查收集的资料信息,及时预测和发现各类贷款潜在的风险,分析风险因素,提出处理方案并实施。
二、风险预警应遵循的原则
1、全面覆盖原则。各行(部)在实施“信贷风险预警及报告”制度时,应覆盖全部的公司贷款业务和自然人贷款业务及各类个私消费贷款。
2、实事求是原则。各行(部)信贷工作人员既要客观、公证地评价借款人,还要实事求是地分析和反映借款人的潜在风险及已经暴露的风险,决不能为了个人利益和局部利益而隐瞒风险,知情不报,甚至欺上瞒下,违规操作。
3、及时通报原则。各行(部)在实际信贷工作中,如果发生了对本行贷款安全回收有重大不利影响的突发事件,应立即在第一时间通报支行行长、总行领导和风险管理部门。
三、风险预警的要求
1、快速反应。由于宏观调控、政策调整、市场竞争、原材料涨价、企业融资困难等因素,借款人的生产经营状况在不断发生变化,银行信贷资产也将面临各种风险,信贷人员要加强贷款三查与分析研究,密切关注各种潜在的风险隐患,及时发现并正确判断风险,快速反应,采取果断措施,保全信贷资产,将各种风险降到最低限度。
2、逐步前移。防范风险决不是要等到借款人出了问题再采取措施进行处臵,而是要把风险防范逐步前移,善于在贷款各环节的日常管理工作中捕捉信息,掌握第一手资料,从中分析出潜在的风险,及时预警,及时采取措施加于防范。
3、落实责任。责任信贷员是风险预警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当借款人出现风险后,责任信贷员要及时将信息反馈给相关领导和部门。
四、风险预警的重点内容
(一)当借款人发生下列情况时(包括但不限于),责任信贷员必须在第一时间内向基层支行行长汇报,如果基层支行行长在三天内无任何答复或反馈意见,责任信贷员应直接向总行风险管理部预警,并上报书面报告。情况紧急时责任信贷员先用电话向支行行长、总行领导和风险管理部口头汇报,三天内补报书面报告。
1、借款人组织形式发生变化,如进行租赁、分立、承包、联营、并购、重组等;
2、借款人经营活动发生显著变化,处于停产、半停产或经营停止状态;
3、股份制企业主要股东或主要负责人发生变动。企业经营层或股东之间发生重大意见分岐或闹不团结,且依靠自身难以解决,给企业经营管理带来严重影响的;
4、企业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法人代表或主要股东(包括自然人的借款人)或高级管理人员被拘审、“双规”、监视拘留、逮捕的;意外死亡的;已确认失踪、或连续5天以上无法正常联系的;
5、借款人擅自改变贷款用途,尤其是挪用贷款炒作股票或房地产,给贷款偿还带来严重影响的;
6、借款人没有正当理由拒绝提供财务报表、业务信息及抵押担保有关信息的,或拒绝信贷工作人员调查及不配合调查的;
7、宏观经济、市场、行业等外部环境的变化,对借款人经营产生严重不利影响,并将影响借款人的偿债能力的;
8、发生银行承兑汇票垫款或其它垫款的;
9、借款人承接出口业务或大额订单,未能按照合同约定按时保质保量发货,可能承担重大违约责任的;
10、借款人遭受自然灾害或不可抗力侵害,损失严重,或损失虽小,但短期内无法恢复正常生产的;
11、借款人抵(质)押、保证担保情况发生明显恶化的。①抵(质)押物严重损坏、缺损或流失的;抵(质)押品价值大幅度下降的;抵(质)押物被非法变卖的;抵(质)押物被人民法院依法查封的;抵(质)押无效的情况等;②保证人的生产经营、财务状况明显恶化、保证能力严重不足的(经总行批准的除外);
12、借款人通过不正当手段骗取贷款的、无正当理由拒不还款、恶意逃废金融债权的。保证人无正当理由拒不履行担保责任的;
13、借款人或保证人发生重大涉案诉讼的;
14、对贷款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的其他突发情况。
当借款人发生上述情况之一时,该借款人的授信即视为问题授信。在预警风险未消除前,按照问题授信进行管理。(参见《ⅩⅩ农村商业银行授信及授信尽职实施细则》
(二)当借款人发生下列情况时,责任信贷员和基层支行必须在次月的5日前将所辖贷款企业发生的风险情况汇总,以支行为单位写出书面预警报告上报总行风险管理部。情况紧急时可随时单独上报。
1、企业法人对外的股本权益性投资超过其净资产50%的;
2、营业执照、法人代码证、税务登记证未按规定正常年鉴;
3、企业管理层主要成员(包括自然人的借款人)违法经营或经常参与赌博、嫖娼,夫妻感情及家庭出现严重问题的;
4、借款人拖欠利息超过90天的;
5、借款人贷款到期后经常发生借新还旧(经总行批准的除外)、借款还款或已发生贷款逾期的;
6、由于市场因素及自身原因,借款人生产经营状况逐渐萎缩、恶化或产销利逐步下降及出现非正常亏损的;或借款人各项财务指标明显变差,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和净现金流量呈逐步下降趋势,甚至出现非正常流出的;
7、借款人项目建设与预定计划发生重大偏差或未获得有效批准手续的。项目建设资金未按预定计划得到落实的;
8、其他银行对借款人的贷款实施连续压缩措施减少贷款的,或借款人已被其他银行列入退出名单的;
9、借款人在本行的存款持续下跌至不正常水平,货款归行率明显减少,银企关系逐步恶化;
10、借款人开始变卖用于生产的设备和原辅材料,可能导致停产歇业的;
11、借款人设备利用率很低,开台率严重不足,可能引起大额亏损的;
12、借款人虽然生产经营正常,资产利润率较高,但净资产一直未有增加,贷款数额多年未有下降,明显存在经常性抽资行为(包括由于年终分红后引起流动资金不足)的;
(13)借款人明显存在偷漏税情况或经税务部门检查确实存在偷漏税的;
14、借款人发生对贷款偿还足以带来不利影响的其他情况。上述风险预警的内容适用于客户经理承包类贷款、银行承兑汇票、打包贷款、信用证、保函等业务。
当借款人发生上述情况之一时,该借款人即列入观察名单(风险状况进一步加大时划入问题授信),在预警风险未消除前,按照列入观察名单的授信进行管理。(参见《ⅩⅩ农村商业银行授信及授信尽职实施细则》)
(三)兼管贷款的风险预警。兼管贷款(包括五级分类中的次级类和可疑类贷款)及抵债资产,客观上讲已经存在较大的风险,各支行(部)必须密切关注其风险的变化情况,防止风险进一步扩大。当兼管类贷款和抵债资产发生下列情况时,兼管责任人和基层支行应当及时预警,并在三天内上报书面报告。
(1)借款人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进一步恶化,将使贷款遭受更大损失的;
(2)借款人自行歇业或被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的;(3)抵押物被变卖或抵押物严重缺损的。保证单位生产经营情况明显恶化,担保能力明显变低的;
(4)借款人企业发生解散、兼并、重组或整体出租、出售等情形的;
(5)抵债资产严重缺损。租金未按约定收回时间超过90天的;(6)其他严重影响贷款安全的情形。
五、风险预警报告(书面报告)的内容
(一)单个借款人风险预警报告力求能充分说明问题,内容包括:
1、借款人的基本情况,包括基本构成、生产经营、财务及相关情况;
2、出现风险的详细情况,包括风险成因、目前事态、风险后果
3、支行对此已采取的措施;
4、贷款情况及抵押担保情况;(包括贷款期限、贷款四级、五级分类形态、抵押物明细、保证人保证能力分析等)
5、支行下一步工作对策设想,需要总行帮助协调的事项;
6、需要说明的其他问题。
(二)汇总风险预警报告(书面报告)力求简单明了。内容包括:借款人名称、贷款数额、抵押担保情况、简要生产经营情况、发生的风险、已造成或可能带来的不利后果、拟采取的措施等。
六、风险预警的工作要求和措施
(1)加强领导,认真实施。做好风险预警,防范信贷风险是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的重要措施,各支行(部)及全体信贷工作人员要高度重视风险预警工作。支行行长要经常督促信贷人员认真做好贷款“三查”工作,及时掌握借款人生产经营的动态情况,检查分析银行贷款面临的各种风险,及时预警,确保此项工作切实落实。
(2)实事求是,如实反映。宏观调控的滞后效应目前正在逐步显现,银行信贷资产已进入了风险高发期,这一点必须引起各支行(部)信贷人员的足够重视。要密切关注宏观经济的走势、借款人企业的产品结构和生产经营状况,实事求是地分析银行贷款已经存在的风险和潜在的风险,如实反映,如实预警。总行重申,坚决反对各支行(部)及其信贷人员为了本单位局部利益和个人利益,隐藏风险,有问题不报,弄虚作假,贻误防范和处臵信贷风险的最佳时机,如有发现,总行将严肃查处。对于发生的每笔风险预警,责任信贷员必须逐笔报风险管理部备案。对于发生的风险,如有备案记录,总行对责任信贷员按实际情况来认定是否尽职,是否免除相关责任。
(3)落实“三查”,及时预警。要想风险预警取得实效,关键在于认真做好贷款“三查”工作,将风险防范逐步前移。信贷工作人员要真正做到贷前调查要实,贷时审查要严,贷后检查要勤。总行要求,借款人无论是新增贷款,还是存量贷款周转,信贷员在调查报告中都必须对借款人的风险情况进行提示,严禁弄虚作假。凡是发现借款人存在上述重大风险情况的,各支行(部)和责任信贷员要在第一时间内进行预警,并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保障信贷资产安全
(4)执行措施,及时反馈。对于发生的风险预警,总行风险管理部将会及时介入调查,提出处臵意见,各基层支行(部)应认真落实总行提出的处臵意见,及时将落实情况书面反馈给风险管理部。对于发生风险预警的授信,何时进入观察名单,何时进入问题授信,必须要由总行风险管理部统一扎口,任何基层无权再界定分类。问题授信内授信的发放必须逐笔报总行贷审会审批。
(5)明确责任,加强考核。总行明确,责任信贷员是单个借款人风险预警的第一责任人,客户总经理是汇总风险预警的责任人(汇总预警的内容由责任信贷员提供),支行行长是本支行风险预警的第一责任人。总行风险管理部具体负责风险预警工作的组织和实施,信贷考核及客户经理考核以帐面反映的数据和形态为准,风险预警的情况在考核时仅作为参考:对风险预警及时、采取措施有力、防范与化解风险有效的信贷员,可在将来贷款损失率考核时作为减轻信贷员责任或免除责任的依据;对风险预警不及时、弄虚作假、隐藏风险、贻误时机,或虽已上报但未按计划措施落实的信贷员,可在将来贷款损失率考核时作为加重处罚的依据;对工作不负责任,连续多次发生有问题不报、有风险不预警的信贷员,由贷审会决定是否调离信贷岗位。具体考核将参照《ⅩⅩ农村商业银行授信及授信尽职实施细则》和《ⅩⅩ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责制度》执行。
本制度由ⅩⅩ农村商业银行负责制订、解释和修改。本制度从颁布之日起执行。
第四篇:小额贷款公司信贷风险预警及报告制度
XX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 信贷风险预警及报告制度
为加强风险管理工作,及时、真实地反映和了解信贷资产的动态风险状况,提高XX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对信贷风险的反应速度和化解能力,为本公司有效控制和处臵信贷风险提供决策依据,特制订本报告制度。
一、风险预警的含义
风险预警是指通过贷款三查收集的资料信息,及时预测和发现各类贷款潜在的风险,分析风险因素,提出处理方案并实施。
二、风险预警应遵循的原则
1、全面覆盖原则。各业务部门在实施“信贷风险预警及报告”制度时,应覆盖公司全部的中小企业贷款业务和自然人贷款业务。
2、实事求是原则。各业务部门及信贷管理人员既要客观、公正地评价借款人,还要实事求是的分析和反映借款人的潜在风险及已经暴露的风险,绝不能为了个人利益和局部利益而隐瞒风险,知情不报,甚至欺上瞒下,违规操作。
3、及时通报原则。各业务部门在实际信贷工作中,如果发生了对本公司贷款安全回收有重大不利影响的突发事件,应立即在第一时间通报公司董事长、经理、股东和风险管理部门。
三、风险预警的要求
1、快速反应。由于宏观调控、政策调整、市场竞争、原材料涨价、企业融资困难等因素,借款人的生产经营状况在不断发生变化,公司信贷资产也将面临各种风险,信贷人员要加强贷款三查与分析研究,密切关注各种潜在的风险隐患,及时发现并正确判断风险,快速反应,采取果断措施,保全信贷资产,将各种风险降到最低限度。
2、逐步前移。防范风险绝不是要等到借款人出了问题再采取措施进行处臵,而是要把风险防范逐步前移,善于在贷款各环节的日常管理工作中捕捉信息,掌握第一手资料,从中分析出潜在的风险,及时预警,及时采取措施加以防范。
3、落实责任。信贷员是风险预警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当借款人出现风险后,信贷员要及时将信息反馈给相关领导和部门。
四、风险预警的重点内容
(一)、当借款人发生下列情况时(包括但不限于),信贷员必须在第一时间内向本部门领导汇报,如果本部门领导在一天内无任何答复或反馈意见,信贷员可直接向公司风险管理部预警,并上报书面报告。情况紧急时信贷员先用电话向公司董事长、经理、股东和风险管理部口头汇报,三天内补报书面报告。〈1〉、借款人组织形式发生变化,如进行租赁、分立、承包、联营、并购、重组等;
〈2〉、借款人经营活动发生显著变化,处于停产、半停产或经营停止状态;
〈3〉、股份制企业主要股东或主要负责人发生变动。企业经营层或股东之间发生重大意见分歧或闹不团结,且依靠自身难以解决,给企业经营管理带来严重影响的;
〈4〉、企业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法人代表或主要股东(包括自然人的借款人)或高级管理人员被拘审、“双规”、监视拘留、逮捕的;意外死亡的;已确认失踪、或连续5天以上无法正常联系的;
〈5〉、借款人擅自改变贷款用途,尤其是挪用贷款炒股票或房地产,给贷款偿还带来严重影响的;
〈6〉、借款人没有正当理由拒绝提供财务报表、业务信息及抵押担保有关信息的,或拒绝信贷工作人员调查及不配合调查的;
〈7〉、宏观经济、市场、行业等外部环境的变化,对借款人经营产生严重不利影响,并将影响借款人的偿债能力的; 〈8〉、发生银行承兑汇票垫款或其它垫款的;
〈9〉、借款人承接出口业务或大额订单,未能按照合同约定按时保质保量发货,可能承担重大违约责任的;
〈10〉、借款人遭受自然灾害或不可抗力侵害,损失严重,或损失虽小,但短期内无法恢复正常生产的;
〈11〉、借款人抵(质)押、保证担保情况发生明显恶化的。①抵(质)押物严重损坏、缺损或流失的;抵(质)押品价值大幅度下降的;抵(质)押物被非法变卖的;抵(质)押物被人民
法院依法查封的;抵(质)押无效的情况等;②保证人的生产经营、财务状况明显恶化、保证能力严重不足的;
〈12〉、借款人通过不正当手段骗取贷款的、无正当理由拒不还款、恶意逃废金融债权的。保证人无正当理由拒不履行担保责任的;
〈13〉、借款人或保证人发生重大涉案诉讼的; 〈14〉、借款人连续三个付款期或在合同期内累计六个付款期未按时偿还贷款本息的;
〈15〉、对贷款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的其他突发情况。当借款人发生上述情况之一时,个人类贷款应向借款人和保证人宣布借款提前到期可通过直接从借款人账户扣划或诉讼行使权利维护债权。
(二)、当借款人发生下列情况时,各信贷员必须在次月的5日前将所管的贷款企业发生的风险情况汇总,写出书面预警报告上报公司风险管理部。情况紧急时可随时单独上报。〈1〉、企业法人对外的股本权益性投资超过其净资产50%的;
〈2〉、营业执照、法人代码证、税务登记证未按规定正常年检;
〈3〉、企业管理层主要成员(包括自然人的借款人)违法经营或经常参与黄、赌、毒,或夫妻感情及家庭出现严重问题的; 〈4〉、借款人贷款到期后经常发生借新还旧(经公司批准的
除外)、借款还款或已发生贷款逾期的;
〈5〉、由于市场因素及自身原因,借款人生产经营状况逐渐萎缩、恶化或产销利逐步下降及出现非正常亏损的;或借款人各项财务指标明显变差,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和净现金流量呈逐步下降趋势,甚至出现非正常流出的;
〈6〉、借款人项目建设与预定计划发生重大偏差或未获得有效批准手续的。项目建设资金未按预定计划得到落实的;
〈7〉、借款人开始变卖用于生产的设备和原辅材料,可能导致停产歇业的;
〈8〉、借款人设备利用率很低,开台率严重不足,可能引起大额亏损的;
〈9〉、借款人虽然生产经营正常,资产利润率较高,但净资产一直未有增加,贷款数额多年未有下降,明显存在经常性抽资行为(包括由于年终分红后引起流动资金不足)的; 〈10〉、借款人明显存在偷漏税情况或经税务部门检查确实存在偷漏税的;
〈11〉、借款人发生对贷款偿还足以带来不利影响的其他情况。
上述风险预警的内容适用我公司现有各类贷款等业务。
五、风险预警报告(书面报告)的内容
(一)、单个借款人风险预警报告力求能充分说明问题,内容包括:
1、借款人的基本情况,包括基本构成、生产经营、财务及相关情况;
2、出现风险的详细情况,包括风险成因、目前事态、风险后果;
3、信贷员对此已采取的措施;
4、贷款情况及抵押担保情况;(包括贷款期限、五级分类形态、抵押物明细、保证人保证能力分析等)
5、信贷员下一步工作对策设想,需要公司帮助协调的事项;
6、需要说明的其他问题。
(二)、汇总风险预警报告(书面报告)力求简单明了。内容包括:借款人名称、贷款数额、抵押担保情况、简要生产经营情况、发生的风险、已造成或可能带来的不利后果、拟采取的措施等。
六、风险预警的工作要求和措施
〈1〉、加强领导,认真实施。做好风险预警,防范信贷风险是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的重要措施,各部门要高度重视风险预警工作。公司总经理要经常督促信贷人员认真做好贷款“三查”工作,及时掌握借款人生产经营的动态情况,检查分析公司贷款面临的各种风险,及时预警,确保此项工作切实落实。
〈2〉、实事求是,如实反映。金融危机的传导效应目前正在逐步显现,信贷资产已进入了风险高发期,这一点必须引起信贷管理人员的足够重视。要密切关注宏观经济的走势、借款人企业 的产品结构和生产经营状况,实事求是地分析信贷资产已经存在的风险和潜在的风险,如实反映,如实预警。公司重申,坚决反对各部门为了本单位局部利益和个人利益,隐藏风险,有问题不报,弄虚作假,贻误防范和处臵信贷风险的最佳时机,如有发现,公司将严肃查处。对于发生的每笔风险预警,信贷员必须逐笔报风险管理部备案。对于发生的风险,如有备案记录,公司将按实际情况来认定各部门领导、信贷员是否尽职,是否免除相关责任。
〈3〉、落实“三查”,及时预警。要想风险预警取得实效,关键在于认真做好贷款“三查”工作,将风险防范逐步前移。信贷工作人员要真正做到贷前调查要实,贷时审查要严,贷后检查要勤。公司要求,信贷员在调查报告中都必须对借款人的风险情况进行提示,严禁弄虚作假。凡是贷后检查发现借款人存在上述重大风险情况的,公司风险管理部门要在第一时间内进行预警,并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保障信贷资产安全。
〈4〉、执行措施,及时反馈。对于发生的风险预警,公司风险管理部将会及时介入调查,提出处臵意见,各业务部门领导、信贷员应认真落实公司提出的处臵意见,及时将落实情况书面反馈给风险管理部。
〈5〉、明确责任,加强考核。公司明确,信贷员是单个借款人风险预警的第一责任人,公司业务发展部部长是汇总风险预警的责任人(汇总预警的内容由信贷员提供),公司经理是公司风险预警的第一责任人。风险管理部具体负责风险预警工作的组织
和实施,对风险预警不及时、弄虚作假、隐藏风险、贻误时机,或虽已上报但未按计划措施落实的各业务部门领导、信贷员,风险管理部门向股东建议,取消对各部门的授权,并采取相应经济处罚。对工作不负责任,连续多次发生有问题不报、有风险不预警的各部门领导、信贷员,公司将解除劳动关系。
本制度由抚顺市信达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制订、解释和修改。
本制度从颁布之日起执行。
第五篇:药品动态监测和预警制度
药品动态监测和超常预警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我院药品临床应用监测,提高医疗质量,遏制医疗服务过程中乱开药、开高档药、开大处方等不正之风,遏制药品回扣,降低群众医药费用负担,规范药品使用,特制定我院药品使用动态监测和超常预警制度。
一、工作原则
建立健全药品使用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工作制度,有计划、有重点、连续性的进行监测,掌握药品使用动态,分析药品使用合理性,查找用药中的异常现象,建立药品动态用量发布渠道和超常预警公示渠道,做好监测和超常预警公示记录。
二、动态监测对象:
本院内使用的所有药品均为动态监测对象,其中抗菌药物、新特药及中成药为重点动态监测对象。
三、药剂科负责每月对使用数量、总金额排名前10位的药品(重点是抗菌药物,溶媒及电解质类药物不在统计范围之内)和单品种使用金额波动幅度大于30%的药品进行排序统计,重点实施监控。按科室、医生进行综合分析,上报药事部及纪检监察部门。
四、药事部负责根据药品用量动态,对超常用药现象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整改建议,提交医院药事委员会讨论,并在科主任会议上进行反馈。
五、根据每月药品使用动态监测结果与分析情况,具体措施如下:
1、预警:对近两个月内用量及使用金额排名前三名、对院内个别科室异常使用情况被列入预警、监控的药品,医院将在药事委员会上提出口头预警并密切监测,对药品供应商予以警示。
2、限量采购:对连续3个月药品使用量增长幅度过大、临床又必须使用的品种,经药事委员会讨论,报分管院领导批准,限制该品种的采购量
3、暂停使用:
(1)对药品用量连续3个月使用排名前3位的针剂(抗菌药物另计)、抗菌药物前3名、口服药品(包括中成药)前3名的药品,经药事委员会讨论,报分管院长批准,报纪检监察部门备案后,予以暂停使用;
(2)对有投诉举报的药品,在调查期间暂停使用;
(3)药事管理委员会对前10名的药品中连续3个月出现超常增长、有可疑促销行为的品种,经报分管院长批准及纪检监察部门备案后,对药品供应商给予严重警告,并暂停使用;
4、停用:对有违规行为的一经发现,立即停用该药品,库存药品一律退货。对违规行为及时上报院纪检监察部门,由院纪检监察部门根据有关规定处理。
5、处方监控:
药剂科以抽查的方式,对单张处方金额大于500元的“大处方”、普通门诊处方用量超过7天和慢性病处方超过一个月用量的处方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并进行院内公开点评,对于开具违规处方的医生根据我院处方点评制度进行处罚。
6、对特殊病人需申请采购目录外药品,临床科室必须写明预计需使用的数量,报分管院领导批准后药剂科只能按临床申请该病人需要用量采购,药剂科不得扩大采购用量用于其它病人。
六、不合理用药的评价结果与医师和科室的绩效考核挂钩。
1、对发现超常使用药品的相关科室或医师首先由院纪检监察部门进行警示谈话;
2、对不合理用药比例(抽查病历中该医师用药不合理病历数与抽查病历数之比)排在前10名的医师,经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批准后,在科主任会议上进行内部通报并以书面形式通知本人;
3、对用药明显不合理或不合理比例较高的医务人员,必要时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方面予以缓评一年、低聘。有关医师对评价结果有异议时,可向院药事管理委员会申请复议。进行复议时须抽取该医师近三个月的全部病历进行检查。
七、各种途径发现的违规行为,由院纪检监察部门对涉及相关药品的临床科室和医务人员予以警示,并与绩效考核挂钩;对以上问题严重者由院纪检监察部门根据有关规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