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网络舆情分析师培训大纲
附件1
网络舆情分析师培训大纲
一、教学目标
(一)、讲授网络舆情相关知识,使学员了解熟悉当前网络舆情发展背景、规律整理出有价值的舆情信息,以专业视角对其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和科学的研判。
(二)、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在网络信息监测和分析工具的支持下,为各级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以及个人提供互联网信息的监测、分析和咨询服务。
(三)、经过培训,使学员具备参加全国职业资格统一考试取得CETTIC职业培训合格证书的知识水平。
二、教学重点
(一)、舆情产业分析
(二)舆情专业知识和相关理论
(三)、舆情分析和研判方法
(四)、舆情危机处理与应对
(五)、在线舆论引导实操
三、授课主要内容及学时安排
(一)、授课主要内容
根据《如何应对网络舆情?——网络舆情分析师手册》,授课主要内容包括网络舆情基础知识、网络舆情分析师能力和在线舆论引导实操三部分。
(二)、学时安排
教学总学时40课时。其中,培训授课28课时,在线舆论引导实操4课时,实地观摩4课时,考试4课时。
培训授课能容及课时分配如下: 1.《舆情产业分析》 2课时 2.《新媒介素养》
2课时 3.《舆情分析和研判方法》
8课时 4.《舆情危机处理与应对》
8课时 5.《网络舆论生态分析》
4课时 6.《舆情理论分析》
4课时
四、课程大纲
一、《舆情理论分析》
课程说明: 本课程主要讲授舆情的基本概念,舆情、舆论和民意的异同;舆情的构成要素、舆情主体、本体和客体;网络舆情的演变规律及发展阶段;网络舆情与网络行为;网络舆情与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与群体性事件;网络谣言产生条件、传播规律及防治;政府网络舆情危机及危机中不同主体的行为;与舆情相关的传播学、心理学相关理论。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舆情基本理论和舆情传播规律,能够运用理论分析、解决现实中的舆情问题。
授课方法:本课程运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课程内容:
第一章:网络舆情概述
本章主要讲授,舆情、舆论、民意、网络舆情的概念和特点,网络舆情的研究方法与路径,舆情的基本构成要素分析。第二章:网络舆情演变过程及发展阶段
网络舆论的生成发酵机制基本规律、网络舆情发展的五个阶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第三章:政府网络舆情危机
第四章:畸变形态的舆情——谣言(流言)
二、《新媒介素养》
课程说明
媒介素养教学是舆情分析师的基础课程,是从传统媒体编辑、编译到新媒体舆情分析与舆情研判的重要理论基础课程。
新媒体媒介素养课程将会系统介绍国内外新兴媒介和舆论传播形式的发展态势,国际新媒体传播动态,新媒体工具以及互联网业界前瞻,解析新媒体在当前社会舆论中的角色和影响,讲述新媒介工具的使用方法和管理技能。
授课方式才用课堂教学方式,针对互联网热点事件作为切入点引入新媒体传播现象,深度解析现今媒介形式的发展历史以及发展方向,为舆情监测的传播提供工具基础。课堂还会加入互动通过新媒体的现场实践,尤其是手机等新媒体的现场实践让学员在课堂中体会新媒体带来的传播优势和舆情特性。
授课特点在于新媒体媒介素养与网络舆情的结合,课堂中着重解决三个网络舆情的前瞻性课题:
1,传统媒体掌握话语霸权的传媒时代,新媒体的发展需要有哪样的传播突破才能翻阅传统媒体的“藩篱”?
2,网络舆情借助新媒体呈现何种的传播特性? 3,从网络舆情分析师如何转变为到“微信运营达人”?
课堂求解三个问题,为网络舆情学习的基础性知识,为后期舆情应对、产业研究以及舆情研判方法做好新媒体内容铺垫。课程内容
第一章:新媒体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本章主要讲授新媒体的传播学概念和基本定义组成,通过对新媒体理性的认识和概念规划认识新媒体。
第二章:新媒体与网络舆情
本章主要介绍在互联网web1.0时期到新媒体时代网络舆情的发展以及在此演变过程中舆情概念的提出和发展 第三章:新媒体内容管理
本章将会通过政策法规角度来系统学习新媒体发展过程中国内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政策信息,厘清新媒体的编辑规范。第四章:新媒体受众研究
本章着重讲述新媒体的受众群体研究,通过对用户的需求分析和传播特性分析展现新媒体舆情如何围绕“人”而作。第五章:传统媒体的变革
本章作为新媒体传播形态的导入,主要通过学员对现有媒体的认识逐渐转化到新媒体化的思维,意识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舆情区别。第六章:主流新媒体研究
本章通过课堂教学推动学生主动了解新媒体,理性看待新媒体的发展,了解新媒体产品的现在和未来。
第七章:网络舆情的新媒体思维
本章作为收尾将会在理论高度和传播学概念中给学员一个全新的网络舆情认识。为研判、分析、应对网络舆情铺垫新媒体理论认识
三、《舆情分析和研判方法》
课程说明:
《舆情分析与研判方法》课程是舆情学科的实务部分。本课程开设的主要目的,是以提升舆情分析师六大基本技能为直接目的,培养和提升舆情分析师的网络信息挖掘能力、概括剖析能力、抽样统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舆情走势预测能力和舆情对策研究能力,使舆情工作能及时准确地反映社情民意,帮助有关部门及时准确地研判舆情走向,帮助政府及早发现和解决问题。本课程通过理论传授、案例讲解和实战演练等三种主要授课形式,按照舆情信息工作的流程,向广大学员传授包括网络舆情信息源、选题标准、搜索工具、抽样分析模型、舆情研判方法、舆情应对指标、舆情分析师职业素养、舆情工作机制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课程内容:
第一章 网络舆情信息源
该章主要内容是网络舆情信息源,互联网言论和载体是网络舆情分析的基础和起点。网络舆情分析师应该熟悉网络言论和网民群体聚集特征。网络舆情监测主要信息源不仅包括传统新闻报道、评论和各种网络新闻形式。第二章 网络舆情选题
网络舆情选题是舆情监测机构对于准备实施监测的舆情主题或题目的一种设想和构思。选题一般由监测范围、关键词、服务对象(含读者)以及舆情报告规格等构成。第三章 网络舆情抽样
舆情抽样的方法是通过舆情抽样工具,抓取不同背景和来源的言论媒介上的第一手样本数据。舆情抽样标准一般分为内涵性标准、外延性标准和数量性标准。第四章 网络舆情分析
舆情分析是一项高难度的统计、研究与编辑工作。“三结合”是舆情分析的基本工作模式。即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人工分析与软件应用相结合,舆情分析师基础工作与专家委员会舆情研判相结合。第五章 网络舆情研判
网络舆情宏观研判主要涉及对舆情事件的波及范围、事件性质和严重程度进行初步的总体性研判。
第六章 网络舆情工作体系
2007年,国内网络舆情监测与研究机构开始大量出现。网络舆情工作是新兴的行业,网络舆情的工作体系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2008年初,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根据舆情工作特点,逐步建立舆情职业定位和舆情人才培养与管理机制。
四、《舆情事件处置与应对》 课程说明:
《舆情危机处置与应对》是一门关于方法论的课程,重点介绍、讲解舆情事件的处置技巧和方法。课程内容集中收集整理了近些年来典型的、最新的、有价值的舆论危机事件和舆情处置案例。运用专业的舆情知识对案例进行深入的剖析和研究,概括舆情事件的社会背景和舆论生态,厘清事件发展和舆情衍变的脉络,判断舆情处置的成败得失,从中总结出规律性、系统性的经验和教训。案例分析是本课程的主要授课方式,一方面能够保持课程内容和讲课方式的趣味性,激发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能够以鲜活,立体的分析方式让学员了解舆情事件的发展、演变规律,最终熟练掌握各类危机事件的处置技巧和手段,具备基本的舆情危机处置能力。
课程内容:
第一章:舆情处置的理念
本章重点介绍舆论危机处置和应对的基本理念,向学员传授正确的危机处理原则,从思想和观念层次,矫正舆情事件的处置方向,从根源上减少走向误区的几率,提高危机处置的效率和效果。
第二章:舆情事件的结构
本章内容主要分析舆情事件的类型和结构,向学员阐述不同舆情事件的内在特点,找出舆情应对和处理的重心和节点。第三章:舆情应对方法及案例分析
五、《网络舆论生态分析》
课程说明:
本课程向学员介绍我国网络舆论发展的最新趋势和演变规律,通过分析当前社会网民的基本生存状态和表达方式,了解网民的心理状态和言论特点,让学员对整体的舆论形势和环境有宏观的了解,为应对突发舆情事件打下思想基础。教学方面,拟采取舆情案例和舆情理论紧密结合的授课方法,以达到使学员从感性到理性、从个别到一般的认识升华之目的。课程内容: 第一章:“大众麦克风时代”
该章的主要内容,简述我国网络舆论发展的最新趋势,网络人群的各自表现。引出“两个舆论场原理”以及我们对当前我国舆情生成的原因第一个论点。第二章:舆论生态背后的社会机理
该章的主要内容,简述官方调查数字和网络经典案例,剖析普通网民生存状态及心理特点,推出我们对当前我国舆情生成的原因第二个论点。第三章:网络舆论的特点和发展态势
该章的主要内容,简述网络舆论的几个特点,并且详细分析网络上的几个代表性案例,重点分析由于微博的出现,对于政府部门及其官员言行的影响,由此推出我们对当前我国舆情生成的原因第三个论点。六《舆情产业分析》 课程说明:
本课程主要介绍舆情产业的发轫背景、发展历程,研究舆情产业的构成要素和当前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和预测舆情产业的前景和趋势。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力图实现学员对舆情产业的发展环境、发展模式有所了解,理解舆情分析工作的对象和目的,掌握舆情分析的目标价值,深刻把握舆情工作的构成要素,增强对舆情分析师职业的认知和认同感。
课程通过现场课堂教学,结合中央政策、社会背景和案例解析,从横向和纵向、中央和地方、常规性和突发性、政府和企业等角度,全面分析回顾舆情产业兴起、发展的背景。通过分析舆情监测理论的发展历程,结合大量的案例实证分析,厘清舆情产业发展脉络,预测产业发展趋势。通过本课程,将实现以下目标:
1.回顾和分析舆情产业发展历程,分析其作为朝阳产业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2.研判舆情产业发展趋势,分析为何当前舆情工作已成为政府和企业的标配。3.通过舆情分析工作构成要素的分析和介绍,增强舆情分析师的自我职业认同。课程内容:
第一章:舆情产业的概念界定
第二章:舆情产业的目标客户和服务对象 第三章:舆情产业发展模式和现状 第四章:舆情分析师 附件2
网络舆情分析师考试样卷
一、选择题(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1.王石婚变后,谁火了?()
A.潘石屹 B.田朴珺 C.长江商学院 D.张欣 2.方舟子被谁赶出了新浪微博?()
A.韩寒 B.不加V C.孙海峰 D.罗永浩 3.目前,我国各类微博网站中,综合影响力最大的是()A.新浪微博 B.腾讯微博 C.搜狐微博 D.人民微博
4.在微博上一直曝光并鉴定陕西“表哥”杨达才手表的知名网友是()A.花总丢了金箍棒 B.五岳散人 C.十年砍柴 D.李承鹏
5.在微博上参与发起“微博打拐”和“免费午餐”公益活动的著名网友是()A.十年砍柴 B.姚晨 C.邓飞 D.赵普
6.在湖南永州“唐慧被劳教”事件中,下面哪个报纸的法人微博发挥了最主要的舆论引导作用()
A.解放日报 B.人民日报 C.新京报 D.楚天都市报 7.以下选项那一项是当前被最广泛采用的危机公关手段。()A.正面广告 B.删帖 C.发软文 D.积极回应
8.通过对媒介传播内容的改变,左右和影响民众讨论内容的传播学理论是()A.塔西佗陷阱 B.议程设置 C.渗透理论 D.马太效应
9.下列哪个事件最后被证明涉嫌遭到网络水军的攻击、诽谤。()A.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 B.陕西“表哥”事件 C.霸王洗发水“致癌”事件 D.肯德基“速生鸡”事件 10.以下哪一个群体属于网络舆论中的新“黑五类”。()A.城管 B.农民工 C.银行职员 D.二奶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多项内容的答错一半以上整题不得分,答对一半以上得1分)
1.被劳教的村官是_____________;被劳教的母亲是___________。2.就异地高考问题单挑上海人的女生是__________。3.被小秘书秒杀的国外领事馆微博是_____________。
4.网络言论倾向分析主要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类。5.舆情分析师在分析舆情事件的时候要做到“三定”,暨______、________、________。6.网络舆情研判分为三个内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舆情事件基本的发展周期分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个阶段。
8.当前舆情研究和服务领域的四类基本主体单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突发性公共事件主要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类型。
10.当前,我国社会的舆情事件,体现了复杂的社会关系博弈,这些博弈关系最终可以归纳为六大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判断题(判断题目内容对错,每题0.5分,共5分)1.微博粉丝越多,影响力越大。()2.删帖不能有效解决舆论危机。()
3.微博可以成为当前官民沟通的重要桥梁和纽带。()4.沉默是金,因此沉默应对是处理负面舆情的最佳方式()
5.分析师在对舆情事件进行分析时,要尽力消除个人感情好恶的影响。()6.任何类型的舆情分析报告必须包含图表内容。()7.对于自己微博上出现的批评性言论,可以随时删除。()8.网络意见领袖的观点和态度都是理性、公正、客观的。()9.卖萌的风格是政务微博运营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10.网络舆论是现实问题的折射,现实问题的妥善处理有利于舆论危机的化解。()
四、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5分)1.屌丝
2.***
3.神马
五、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简单阐述“黄金四小时”的概念和内涵。
2.网评员队伍建设的原则。
六、舆情案例分析
本题内容分为A、B两种类型,A类为政务舆情案例分析,B类为企业舆情案例分析。每类题型包含两道题目,每道题15分,共30分。考生可根据自己身职业属性从A、B中选择其中一个题型解答。答题要求:(1)需要对事件处置举措的是非成败进行明确定性。(2)运用舆情知识对事件处理的性质进行论证。(3)提出明确的舆情应对建议。A.政务舆情案例分析
1.东莞某村委会公布女性避孕方式
3月13日,媒体曝光东莞某村委会公布村民避孕方式,公布内容除了当事人姓名外还包括配偶的姓名、详细的家庭住址、身份证号码、子女数以及节育措施等项目。有村民认为此种做法涉嫌侵犯个人隐私。当地计生部门回应称公布是为了监督工作的需要,但未来将规范公布内容。
2.茶陵县人民医院120索要天价费用
3月中旬,湖南茶陵县人民医院120急救车向患者家属索要天价费用,拖延致病人死亡的事件在网络上曝光,并被媒体广泛报道。医患双方各执一词,患者家属谴责医院违规收费,见死不救。医院则指责患者家属使用暴力,动手打人。目前警方已经介入调查。
B.企业舆情案例分析
1.聚美优品深陷售假“罗生门”
3月初,由乐蜂和聚美优品掀起的化妆品促销大战刚刚落幕。近日,关于网购化妆品掺假的新闻就闹得沸沸扬扬。先是中消协透露去年网购化妆品售假问题严重;接着一位自称“聚美优品前员工”的网友又在天涯社区爆料称,聚美优品的大牌化妆品出自广东某山寨专业地,假货比例高达90%;同时,丽人丽妆CEO黄韬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网上销售的化妆品80%都是假货。”一时间,网购化妆品成了众矢之的。面对假货质疑,聚美优品掌门人宣布,联合巴黎欧莱雅、资生堂等40多家全球知名品牌和渠道商代表共同签署中国化妆品店商真品联盟自律倡议书,并提出“五个坚决”。尽管如此,舆论对于聚美优品的质疑依旧没有减少,导致聚美优品营业额骤减。
2.宜家频陷食品安全**
在宜家大卖场,通常排队最长的并不是家居厅,而是餐厅和瑞典食品屋,前者主要提供炒饭、烤三文鱼等中西式快餐,后者除了提供瑞典食品外,还提供宜家牌小食品。根据宜家公司统计,宜家餐厅的每日消费人次大约是商场的1.5倍。尤其是瑞典肉丸被称为世界性的畅销食品,并被认为是宜家特色之一。但这款小小的肉丸在带给宜家巨大人流量和人气的同时,因陷入食品安全问题,也给宜家引以为傲的餐饮服务业务带来损害,使其陷入“马肉**”。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就在宜家全情投入应对“马肉**”之时,其又被曝有食品大肠杆菌超标。
第二篇:网络舆情分析师
网络舆情分析师
网络舆情分析师是指为企业、政府或个人提供专业网络舆情分析、预测舆情走势、提供网络舆情处理意见的专业网络舆情管理人才。网络舆情分析师需要懂得掌握网 络舆情理论及工作体系,有效应用网络监测软件和分析工具,对网络舆情进行有效监测、监控、管理、分析应对和进行有效的舆情管理服务工作。201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为了近一步充实和完善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岗位技能水平考试科目体系,面向网络舆情的从业人员,开展基于网络舆情相关 能力的水平等级考核和培训工作并对“网络舆情分析师”进行培训、考核认证等工作。2013年9月5日,网络舆情师纳入官方培训。新兴职业
网络舆情分析师,是现代社会一种崭新的职业,他们活跃在许多党政机关、企业以及专业学术机构中。他们每天浏览成百上千个网页,对突发公共事件和热门话题如数家珍,熟知网络流行语和热门段子,迅速把握热点,准确分析舆情,预测舆情走势,有效化解危机。[1-2] 迅速发展
国内网络舆情监测与研究机构在2008年开始大量出现,舆情分析师也开始大规模走进公众的视野,成为朝阳职业。截至2011年5月26日,在百度中输入关键词“舆情监测”,相关网页高达153万多条。含有“舆情分析师”的网页也多达70多万条,“舆情分析师 招聘”网页42万条,由此可见,中国舆情分析市场已经大行其道。
第三篇:网络舆情分析师官方培训
网络舆情分析师官方培训
2013年9月5日,人社部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与人民网联合启动网络舆情分析师职业培训计划。今后,这门新兴职业的从业人员将有官方证书,“持证上岗”。“主要替领导干部看网”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副秘书长单学刚说,网络舆情涉及各行各业,甚至是明星、名人等个人,但对此需求最大的还是各级党政机关和企业的领导。单学刚说,网络舆情分析师主要搜集汇总网络舆情,为领导了解网络信息、加强把握民意提供参考依据,起到辅助作用。[4] 培训合格可获证书
人社部中国就业促进会素质就业办副主任吴凯表示,网络舆情分析师纳入人社部“CETTIC”职业培训序列,这类职业 培训是围绕新职业、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选择职业培训项目。参加培训并考试合格者可以获得人社部颁发的人社部CETTIC证书——《网络舆情分析师职 业培训合格证》。[5]
吴凯介绍,持“网络舆情分析师”职业培训证书可以作为从事此行业的凭证。但是作为“CETTIC”证书,还未具有强制性效果,并非只有持此证者才能从事舆情分析行业。[6] 报名培训未设置门槛
单学刚介绍,网络舆情分析师并未设置入门的门槛,党政机关的工作人员、从事舆情收集工作的专业人员、媒体从业者或者有志于今后从事该职业的个人,都有资格报名。[7] 网络舆情分析师培训,共设置8门培训课程,共计36课时的学习时间。加上考试时间,整个培训周期5-6天即可完成。每期培训结束都会伴随一次考试,包括笔试和上机操作环节。
第四篇:充电:浙江网络舆情分析师培训
网络舆情分析师培训
见习记者 劳骏晶
说到网络舆情分析,可不是欺骗网民,不是引诱舆论,也不应该藏在网络的暗面。这并非象我们想的那样简单,网络舆情从分析到管理,是一门有着坚实理论背景,又紧跟发展需求的专业技能。它有相对应的证书,称之为技能水平证书。网络舆情分析正在走向阳光化的过程中。而这个过程最依赖的自然是人才。
正是为了培养网络舆情分析从业人员,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网络舆情研究中心设立了“全国网络舆情技能水平考试项目”,相应的培训班也在全国铺开,浙江的第一期网络舆情分析师培训班在3月10日已经顺利结束,来自浙江本地、上海和安徽的40名学员已经完成培训考核。第二期第三期也将如期而至,与网络打交道的职场人士们,有了这么一个全新的充电方向。
参与者的远见
郑华(化名)在杭城一家公司做品牌管理,身为部门经理的她,就参与了本次网络舆情分析师培训,这也是工作职责的要求。她告诉记者,自己的工作就是帮助公司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向社会推送公司正能量。随着网络成为口碑维护的“主战场”,网络舆情分析和管理的知识渐渐成为了非常重要的技能。
网络中放大、歪曲的情况太多,郑华曾经束手无策。这些事件也使她和公司看到了参与培训的必要性。她告诉记者,在公司转型时,竞争对手通过群发器,在大大小小的论坛上定点发送各种污蔑的帖子,让郑华和她的部门无从应对。最严重一次,郑华说,公司本着开放的态度请产生纠纷的客户当面谈谈。结果三句话不和,客户直接自己躺在了地上,口口声声说公司出手打人。事后,这个客户把自己臆想出来的“遭遇”贴在了博客上,说的绘声绘色。一时间网络上的反响特别大,甚至有其他不明真相的客户找上门来指责自己,相关领导部门也涉足调查。郑华特别委屈,“当时明明是他臆造的,但是网上的声音一边倒,我们都无处说理去,总不能找人家家长吧。”
放到现在,接受完培训的郑华回想起来有了对策,“一方面我们要积极澄清,另一方面可以请第三方出来说话,比如园区保安等人。”
企业需要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网络中复杂的舆情更需要一个客观的态度和专业的思维。有过相关工作经验的郑华在培训中心当然获益更多,她告诉记者,自己就是来接受系统理论知道的。网络舆情分析走向阳光化,对国家、政府部门很必要,对企业来说更是应该走在前面。
在培训过程中,她也找到了自己进一步加强的方向,要更加了解网络、了解企业,更要学会表达方式。
据NPST浙江运营中心任主任介绍,除了企业外,参与培训的还有从事与网络有直接接触的职场人士,包括媒体从业人员、政府的宣传工作人员、高校学工团委干部,以及舆情监控软件企业、网络it行业技术员们。
培训后还安排了技能水平考试,通过的学员将获得工信部颁发的网络舆情分析师技能水平证书。
思维训练的头脑风暴
大三学生小马也参与了本次培训。她参与培训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希望能够在纷繁的网络言论中看出点名堂。如今微信那么火,热点事件一出,各种评论、多方意见以及种种解读都会充斥着朋友圈。面对这些事件,小马很好奇自己到底应该持怎样一种态度。
三天的培训下来,小马虽不敢说自己有了一套全新的思路,但她告诉记者,面对热点事件,自己更加愿意发表意见了,当然也会比以往深入很多,初步树立了舆情思维。这次培训让她印象最深的就是,想认清舆情,首先自己必须要客观,任何判断都不应该基于个人感情。
站在客观的角度上,小马学着看新闻看评论的时候,多多考虑多方的立场,去思考争论里面的逻辑关系,或许一团乱麻的舆情在她面前就能变得明朗许多。即便自己不会从事相关的工作,如果自己能够在网络中拥有一个清醒的心态,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地方,到也是一件不错的事情。
小马思维的转变正式培训的重要环节,全国网络舆情技能水平考试项目管理中心常务主任龙金科介绍,本次培训着重培养的思维包括了一度很火爆的互联网思维,这并非仅限于通常说的涉及产业发展的思路,而更多的是关注和把握网络用户之间的关系,了解用户与用户之间的冲突和博弈。
当然,宣传的思维也是必不可少的,舆情分析不仅需要收集网络舆情数据作为信息支撑。正如同时还要作出应对,这就涉及到了怎么样进行句式、观点、立场的表达,以及行为表达等等。
参加培训的小林在另一个方向看到了创业的商机,他在讨论环节提出要创办网络舆情服务公司,给深陷网络舆情苦恼的单位和个人提供专业服务。当即有同班学员提出“你如何让我们放心让你来处置我们的负面影响?”,“你的服务是否物有所值?”等待疑问,培训老师则循循善诱,让学员们在讨论中感受问题,增加思维半径。
实际案例助你深入思考
记者在培训中看到,老师用了大量的案例进行讲解,还会加上场景模拟,解释某个事件为什么会红,帮助学员从案例中识破网络行为“艺术”,掌握背后的逻辑。小马告诉记者,老师就会用马航事件作为案例进行讨论,让她学着去理解多方的立场和互相之间的逻辑关系。
了解事件热点和背后的舆情产生逻辑是第一步,更进一步解析和应对。为了让学员更好地掌握网络舆情的研判,龙金科在讲课中还会模拟场景,让学员置身于案例中,寻找好的应对之法。
培训中,龙金科用到了冀中星首都机场爆炸案的例子,他让学员假设自己是公安厅的舆情分析员,分别来自北京市、广东省和山东省,思考自己应该站在什么立场上进行舆情分析和应对。学员讨论后,龙金科解释,三个省市的舆情分析管理重点是不同的,北京应该更着重于还原第一现场,来自广东的分析员则应该更多地考虑首都机场安保存在的漏洞,配合北京公安进行追查。而涉及到冀中星上访的山东省,则应该把关注点放在信访工作的漏洞上,尽快发出反思的声音和弥补的方案。
实操教学提供工作思路
随着政府部门自上而下开始落地建立网络舆情分析的工作体系,很多政府相关的工作人员也参与到了培训中来。
李先生则是以成为舆情工作者为目标而参与培训的。他目前在一个政府机关负责网站管理工作。很显然,政府从上到下都已经开始意识到舆情分析管理的重要性,李先生又是离网络最近的,他当然早早意识到了这项技能的前景。
李先生告诉记者,网络舆情分析可没听起来这么玄乎,从信息的搜集到最后制定应对方案,都有严格的知识内容。作为政府机关的工作人员,李先生很愿意做这份工作,能作为网民与政府领导之间的桥梁,搜集、评判网络舆情,及时与领导沟通,最终商议出一套应对方案并付诸行动。
如何相印开展自己的工作,其中的原则并不难理解,李先生说,如果了解到舆情反映的问题是合乎事实、真实存在的,就需要积极推出解决方案。如果舆情指向的是一个莫须有的问题,就需要针对舆情管理给出应对,用最合适的立场和表达进行澄清。
李先生参与培训是瞄准了那些实打实的技能。在让学员从理论上认识舆情特点的同时,培训更强调实操性,提供了一整套的工作思路。龙金科解释说,网络舆情分析是建立在大数据基础上的产业服务内容,最终还是用来支撑实际工作的,并非停留在争论层面,而是要落体提供解决办法并付诸行动的。
这要培养的能力,就包括了进入操作系统,采集信息,分类整理数据,然后在思维层面对这些评论进行分析研判,最后提出一整套应对措施。
培训中也展示了这套能够采集和整理网络舆情信息的大数据操作平台,由于两会工作需要,操作平台暂时没有向学员开放,本次培训也就没有安排学员正式进入平台进行操作。但NPST浙江运营中心任主任告诉记者,以后的培训将安排学员们实操网络舆情采集分析操作软件,给培训学员一个理性的实战体验。
NPST浙江运营中心和浙江警官职业学院开展合作培训,合作共建的网络舆情分析实验室具备时下最先进的舆情软件和网络环境。在培训师资上,工信部情报所、省公安厅网监教授级高工、传媒院校网络舆情方向博士以及司法舆情专家赫然在列,也在侧面印证了工信部NPST舆考的“权威、专业、高效、前瞻”的培训理念。
在国家层面成立“网安小组”习总任组长的大背景下,网络舆情分析师出道不久,但肯定会快步走入我们的网络生活,他们不是来控制和监督,而是给我们提供服务。
第五篇:网络舆情分析师职业前景分析
网络舆情分析师“一专多能”成朝阳产业
每天浏览成百上千个网页,对突发公共事件和热门话题如数家珍,熟知网络流行语和热门段子,迅速把握热点,准确分析舆情,预测舆情走势,有效化解危机。这是一个网络舆情分析师的普通一天。
网络舆情监测和分析,在中国还是一项崭新的业务。2007年山西黑砖窑;事件后,不断涌现的网络舆论热点,在改变着中国社会舆论格局的同时,也催生了舆情分析师这一崭新的职业,他们活跃在许多党政机关、企业以及专业学术机构中。
据上海交大专家在《2010中国危机管理报告》披露,2010年影响较大的危机舆情事件,网络首发比例67%,33%在事发当 天曝光。不少地方党委宣传部、地方政府应急办和一些大中型企业均建立了舆情研判机制和磋商制度,传统的新闻宣传工作者同时转型为舆情监测和危机管理的专业 人士。
朝阳职业
据了解,国内网络舆情监测与研究机构在2008年开始大量出现,舆情分析 师也开始大规模走进公众的视野,成为朝阳职业。截至2011年5月26日,在百度中输入关键词舆情监测,相关网页高达153万多条。含有舆情分析师的网页 也多达70多万条,舆情分析师招聘网页42万条,由此可见,我国舆情分析市场已经大行其道。
如果说网络舆论是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温度计和晴雨表,那么舆情分析师就是气象员和预报员。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秘书长祝华新说。
在这家国内最早从事舆论监测业务、声名鹊起的专业机构,根据具体工作对象或专门领域进行网络舆情的监测、分析和研判,参与策划、撰写舆情报告,是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舆情分析师的主要日常工作。
过去,许多政府机关和企业习惯于依靠战役式、被动式的临时工作小组应对舆情危机。现在,越来越多的政府和企业部门开始设立专门的舆情部门或邀请专业舆情分析师加入应对危机团体。
据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工作人员介绍,由于舆情业务增长,监测室持续扩大舆情分析师编制。
在祝华新看来,一位资深舆情分析师的养成绝非一朝一夕的事,舆情监测入门虽然容易,但需要把握政府和企业发展的脉搏,了解他们在社会转型期的痛点和痒处,精确研判网络舆论的发生、发酵和消解的拐点,及时提供应对建议,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足够的判断力。
一边是汹涌的网络舆论大潮,一边是熟悉网络舆情和危机应对专业人才的缺乏,舆情分析师成为政府和企业争相引进和培养的香饽饽就不难理解了。在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几位舆情分析师正在内网研讨醉驾入刑舆情报告。主任舆情分析师刘鹏飞介绍说,醉驾入刑是近期网络热点,最高法、公安部、全国人大和最高检都先后表态,媒体和网友出现争议,仅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就有近18万条帖子,需要多人监测。
监测室里,分析师们分别通过百度等公网搜索工具,以及人民网自行研发的舆情监测平台,反复设置不同的关键词,收集和抽样媒体评论和网友言论,在EXCEL中归类和制作图表,重要言论还收藏在批注和WORD文档中。
舆情分析遵循三结合工作模式,即定性与定量、软件与人工、分析师与专家会商结合。刘鹏飞说,网络言论的挖掘收集、概括剖析、抽样统计、报告写作、走势预测是舆情分析师的五大基础技能。新闻传播学、社会学、统计学、公共管理学知识最常用。
结论必须建立在充分确凿的数据基础上,因此舆情分析师必须熟悉网络舆情抽样、统计、分析工具和模型,对社会心理、刻板印象与网络语言文化有长期观察研究。刘鹏飞展示了《舆情分析师手册》的一些基本要求。
舆 情分析师可以说是一专多能的杂家,反应快,不僵化,点子多。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副秘书长单学刚如是总结。而在特定的政府部门和企业工作的舆情分析师,就像一 位量身聘请的私人保健医生。他们针对具体舆情热点望闻问切,根据舆情发展的不同时期,在事件处置和舆论引导两个方面开出处方。如何给舆论漩涡中的政府和企业消炎止痛,如何帮助他们在长效机制上治病除根、强身健体,这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就显得格外重要。
在舆情分析师这个新职业群体中,虽然不乏搜索引擎专家、网络调查专家、统计高手、图表专家等高技术人才,不过,分析师们所需要的不仅仅是技术。舆情监测软件和平台提高了效率,但人工分析仍是重点。人民网舆情监测室主任分析师庞胡瑞说:舆情分析是脑力活,更像体力活,加班加点每天浏览成百上千条网页犹如家常便饭。
此外,舆情分析师还是紧跟新媒体发展的观察家和时尚的体验群体。我们通常被要求比一般人更熟悉网络新工具和即时通讯领域,更熟练地 使用各种新媒体平台和软件。庞胡瑞说,只有这样,才能够始终处于信息时代发展的前沿,对舆论发展的格局和走向有更精准的把握和预测。
独立的第三方
互联网日益成为多元价值观的表达空间,各方利益的博弈场。这种情况下,舆情分析师能否提供独立客观的分析报告?
单学刚认为:舆情分析师作为独立的第三方,树立稳定的价值观至关重
要。目前看来,网络舆情监测主要还是通过行业自律来进行规范的。
坚持理性和建设性是基本的职业准则。听不听和用不用是一回事,但说不说和准不准确则是舆情分析师的职责所在。
网络世界鱼龙混杂,这就为舆情分析师的工作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如何对未经验证的网络言论保持清醒的头脑?如何在面对社会强势和弱势 群体之间的冲突时保持平衡?如何排除各种主观因素的干扰?如何避免被某些网民的刻板印象和标签所左右?分析师们必须在实践的基础上谨慎探索、独立判断。据介绍,每到季度末舆情会商的时候,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的会议室就成了辩论会现场。舆情分析师们针对地方舆情应对能力排行榜,在辩论 中不断提出新的问题,讨论评估研判结论。不同观点的碰撞已经成为舆情分析师们工作的极大乐趣,坚持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团队协作已经成为工作惯例。
实际上,第三方身份也为分析师的工作带来了必要的便利。第三方这个身份可以让我们更方便地接触官员、专家、媒体人士和网络意见领 袖、论坛版主等各个群体,这对于了解各方观点进而做出客观平衡的结论很必要。人民网《舆情分析师手册》中这样写道:资深的舆情分析师,基本都是具有广泛而 相对稳定人际关系的网络社会活动家。
一、网络舆情分析师
1.网络舆情分析师是什么。
网络舆情分析师是指专职从事互联网信息监测、舆情态势分析、舆论环境研究、网络危机处置等工作内容,为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内外企业和个人等各类社会对象提供舆情监测、危机预警、公关咨询等服务的高级职业人才。网 络舆情分析师务必拥有优秀的职业素养和出色的工作能力,他们需要牢牢掌握多门学科知识,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熟练使用专业的舆情监测工具和统计分析软 件,在纷繁芜杂的海量网络信息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甄别整理出有价值的舆情信息,以专业视角对其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和科学的研判。同 时,健康的心理素质和端正的职业态度也是一名合格的网络舆情分析师不可或缺的职业素养。在工作时,网络舆情分析师应当秉持全面、客观、中立的职业态度,摒 除自身情感喜好的影响和外界利益的诱导,始终站在独立第三方的立场,在法律规定和社会道德范畴内,向社会,向服务对象提供真实、可信、有价值的舆情分析和 建议。简而言之,提供“阳光建议”是网络舆情分析师与网络水军、黑公关公司的本质区别。
2.网络舆情分析师的职业背景和意义。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我国社会已经走进“大众麦克风”时代。越来越多的民众开始学会通过网络平台传达信息、交流思想、表达诉求,使用论坛、博 客、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工具维护自身利益。在网络上,已经形成了一个由无数网民构成的网络舆论场,网络舆论场的诞生和发展逐渐瓦解、破坏了多年来传统媒体 占主导地位的旧舆论格局。舆论格局的剧烈蜕变给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社会组织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在新媒体占主导地位的舆论环境下,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必须学会通过互联网,迅速准确的洞悉民意,体察民情,了解民众的心理走向和期望,以
便及时调整社会管理政策和企业经营模式,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
但 是,因为互联网在中国发展的历史尚短,网络技术又处于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的发展状态,政府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等非专业舆情研究机构,在此方面缺乏必要的人才 贮备、知识积累和技术准备。当前,很多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和业务骨干都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年龄较大,思想保守,认识陈旧,网络素养偏 低,很难在变幻莫测的,鱼龙混杂的网络舆论场中,提取有价值的舆情信息。
网络舆情分析师作为受过特定专业训练,熟知网络舆论发展规律的人群,其职责就是运用自身的知识,使用专业的工具,按照特定的要求和标准,帮助政府、企业等社会对象监测舆情信息,分析舆情态势,处置舆论危机,修复破损声誉,提升网络素养。
3.网络舆情分析师的职业发展前景。
目前,网络舆情分析师在我国的就业岗位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领域:
一 是政府机构的宣传部门、网络管理部门和信息部门。近年来,网络舆论对政府机构的影响越来越大,传统的宣传方式和话语体系功效甚微。政府在社会管理方面的职 能和方法亟待改进和创新,而网络问政则顺理成章地成为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举措之一。政府机构目前在互联网管理、官民沟通和网络舆论分析、引导方面缺乏必要 的人才储备和知识积累,急需大量的网络舆情分析师类型的人才。
二是企业的对外宣传、营销推广、品牌管理和媒体关系维护部门。在传 统舆论格局下,企业在宣传推广和品牌管理方面只需做好传统媒体的正面宣传、广告投放和具体活动等即可收获良好的效果。面对舆论危机的时候也只要做好传统媒 体的公关,便能消灾解难。但是,在当前的网络舆论环境下,企业将通过互联网越过媒体层面,直面消费大众。因此,企业里面传统的宣传和公关人才已经不能满足 直面公众的舆论关系需求,大量引进在网络舆论研究方面拥有较深造诣的网络舆情分析师迫在眉睫。
三是专业的舆情研究机构。除了政府 和企业等单位之外,网络舆情分析师最重要的就业方向就是专业的舆情研究机构和开展舆情服务的公关公司。随着网络舆论的迅猛发展,社会各界对舆情分析和服务 的需求越来越大。自给自足的舆情工作队伍仅能满足低层次的工作需求,更专业、更高端的舆情服务还是需要由专业的舆情研究机构来提供。因此,社会对舆情服务 不断增长和扩大的需求与舆情人才供应不足的矛盾就成为舆情研究和分析领域的主要矛盾。目前,舆情研究和服务机构已经呈现遍地开花趋势,除了早期的专业舆情 研究机构之外,众多媒体、高校、公关公司、技术公司等也都纷纷涌入舆情领域,行业的迅猛发展势必会带来大量的人才需求和就业机会。专业、高端的网络舆情分 析师已经成为业界的稀缺资源。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基础上,在社会强劲需求的依托下,网络舆情分析师已经成为21世纪的朝阳职业。只要互联网存在,网络舆情分析师就会一直成为社会上必不可少的稀缺人才资源。
二、《网络舆情分析师职业培训合格证》
1.《网络舆情分析师职业培训合格证》是什么?
《网络舆情分析师职业培训合格证》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认证,委托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负责能力培训、颁发的网络舆情研究和服务人才职业资质证书。该证
书是我国网络舆情分析师的从业资格标志和工作能力证明。
2.《网络舆情分析师职业培训合格证》有什么价值?
(1)国家最高认证,最权威机构培训
国家法律规定,我国所有行业的职业资格证书必须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一印制、管理、颁发。也就是说,只有经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认证的职业资格证书 才具备国家认证的身份。其他相关机构颁发的所谓的“职业资格证书”,未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一认证管理的,不具备职业资格证的性质,不具备国家认证的 身份,不具有权威性和参考性,不能作为从业证明使用。《网络舆情分析师职业培训合格证》则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认证、颁发的,网络舆情研究和服务行业从业资格证明。同时,证书的培训和颁发工作由目前业界最权威的舆情研究机构——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承担。因此,该证书不管是在国家认 证的身份方面还是在能力培训方面,都属于业界标杆。
(2)业内唯一职业资格证明
目前,舆情行业的快速发 展引起了众多机构的关注和垂涎,很多此前从未涉足舆情研究的机构在没有任何知识积累和从业经验的前提下,纷纷变身为舆情研究机构,开展舆情培训工作,牟取 经济利益。这就导致各类舆情培训遍地开花,培训质量参差不齐,职业资格证书真伪难辨的情况。种种乱象甚至给不法之徒提供了非法获利的机会,也扰乱了正常的 市场秩序,给对舆情行业的声誉造成了巨大损害,也给向往网络舆情分析师职业的人造成了巨大困惑和损失。为了整治行业乱象,规范市场秩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 障部认证,颁发《网络舆情分析师职业培训合格证》,该证书自颁发之日起,将作为网络舆情分析师的唯一职业资格证明。其他任何机构所举办的舆情培训所颁发的 同类名称的证书不具备法律效力,不被国家认可。
(3)网络舆情工作从业必备条件
就业准入制度是指根据《劳动法》和《职业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对从事特定职业(工种)的劳动者,必须经过培训,并取得了职业资格证书后,方可就业上岗的制 度。因为网络舆情研究和服务是一个新诞生的行业,迄今为止,我国尚未建立起完善的人才培养制度和体系。不管是在大学还是各类研究机构,长久以来一直没有对 口的教学科目和培训平台。因此,目前从事网络舆情工作的人,都是自发状态,缺乏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工作能力参差不齐,服务质量也高低有别。更严重的是,很 多网络水军和其他非法从业人员冒充网络舆情分析师的身份,打着向社会各界提供舆情服务的幌子,牟取非法利益,破坏了行业声誉结合市场秩序。《网络舆情分析师职业培训合格证》出台后,国家将加强舆情研究和服务行业的管理,该证书将成为网络舆 情分析师必备的职业资格证明和工作准入门槛,将作为政府机关、企事业招聘舆情工作人才必不可少的参考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