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于二级财务管理模式的高校内部财务监管研究
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杨 茜
【摘 要】分析目前高校内部财务监管的主要难点,提出高校应建立一种适应二级财务管理模式的财务监管新理念、新手段、新体系,同时优化内部财务监管环境,建立健全高校内部控制制度,提高财务部门的财务监管水平,完善内部审计监督机制。【关键词】高校 二级财务管理模式内部财务监管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0C-0102-03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大多建立了与市场接轨的办学体制,规模的扩大、办学方式的灵活、经费来源的多元化使得“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财务管理模式成为多数大规模高校的最佳选择。伴随着二级财务管理的实施,二级学院的财务自主权明显增大,而高校内部财务监管却明显滞后,存在预算超支、隐匿收入、公款私存、资金使用低效益等问题,违规和贪污舞弊的风险日益增加。同时,社会对高校如何使用庞大的教育经费、资金使用效益如何等问题关注度日益提高。探索适合二级财务管理体制的高校内部财务监管途径,提高内部财务监控水平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一、二级财务管理体制下财务监管的难点
二级财务管理是指在学校统一领导的基础上,按照事权与财权相对应的原则,对校内各二级单位进行分级管理。学校核定二级单位的经费总额指标,二级单位对学校下达的预算经费能自主进行安排和使用,学校主要负责对二级单位的经费使用进行财务监督和绩效考评。在这种模式下,高校的财务监管困难重重,一是许多经济业务由学院直接开展,在空间和时间上形成了学校财务监管的真空;二是二级单位和学校形成了两个相互博弈的利益团体,从主观上有逃离学校监管的动机,学校的财务监管的触角很难深入到二级单位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三是高校在原来“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下形成了既定的财务监管模式,面对新的二级管理模式,新的监管理念并未形成、新的监管体系尚未建立、新的监管手段和方法还未形成系统。
二、目前高校内部财务监管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财务监管意识不强 《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规定:“高等学校财务工作实行校(院)长负责制”。目前国家审计部门加强了对高校领导的经济责任的任中审计,加强了对校一级财务活动的监管。但对于二级学院的领导来说,法律和财务制度并没有明确其法律责任,加上并不是财务出身,二级单位的领导大多法律意识不强,财务收支管理意识单薄,经济活动随意性大,不严格遵守有关财务规章制度,甚至有意识地逃避和抵触财务监管,使得高校内部财务监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重重受阻。
(二)经济责任制建设不完善,责权利不明确
实行二级财务管理后,财权下放为二级单位提供了较大的财务自由空间,但是相应的责任并没有明确和落实,造成二级单位的负责人责权不对等、职能部门责任分解不清,权利重复交叉,从而对资金运作和资源配置不计后果盲目决策。而财务监管人员在开展财务监督的时候,即使发现问题也无法可依,无从问责,使校内财务监督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大大受挫。
(三)高校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从2014年1月1日开始实施,目前各高校的内部控制普遍达不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要求。高校长期以来在原来的政府管控和拨款体制下发展,受传统理财观念的影响,内部控制长期处于被忽视和缺失的状态,内部控制文化尚未形成。主要表现在:
1.内部控制范围不全面。有些学校只有针对学校一级的内部控制规范,二级学院的内部控制缺位;有些学校只对财政资金和专项资金进行监控,而预算外资金,特别是不纳入财政专户管理的资金却处于失控状态。
2.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如单位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监督不相互分离,没有建立健全重大事项领导班子集体决策的机制,对于基建项目、校企合作等没有经过集体研究、专家论证或技术咨询等。特别是在二级学院内部,甚至没有任何的内部控制制度。3.对内部控制关键岗位人员重视不够。如预算业务管理、收支业务管理、政府采购业务管理、建设项目管理等经济活动关键岗位人员没有建立轮岗制度和不重视道德教育。
4.高校内部控制更新速度太慢,不适应新形势。高校与市场的接轨使得高校的经济业务日益复杂化,对于这些新业务学校未能及时出台相应的内部控制机制,给违法犯罪带来可乘之机。
(四)财务部门开展财务监督的力度不够 1.预算管理不科学、不严格。一是没有进行全面预算管理,对二级单位的资金没有科学预测,部分收入未纳入预算,容易造成资金体外循环;二是在预算执行上比较随意,没有把预算当作学校内部法令来执行;三是对二级院系的预算执行情况缺乏考核和评价,使得学校对二级学院的财务监督显得苍白无力。
2.对二级学院的财务人员培训不到位。高校二级院系的财务人员一般没有受过专门的财务培训,对于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理解有限,财务管理水平低。而高校财务处由于忙于日常事务的处理,通常疏忽了对这些二级学院财务人员的法律意识的培养、业务技能的培训,极易出现“坐收坐支”、私设“小金库”、违规使用票据、乱收费等违规情况。
3.对二级学院的财务检查没有形成机制。校级财务处对二级学院财务监管还是主要停留在核算层面,对于二级学院的财务规章制度是否健全、经济活动是否违规、资金使用是否合理等监督检查的职能却重视不足,使得二级学院的违规经济行为未能得到及时纠正。
(五)内部审计部门没有真正发挥审计和监督的职能
大多高校的内审部门并没有真正发挥审计和监督的职能。一是由于部分高校领导对内部审计的误解和不重视导致内部审计的地位和权威性不够,难以开展工作。二是由于内审部门大多是在党委领导下工作的,独立性受限,出于领导的压力和自身利益的考虑,要监管党政领导的经济行为可操作性较低。三是高校内部审计发展起步晚,目前主要局限于对预决算和财务收支的审计,对高校整体经济效益、财务风险等审计开展较少。
三、加强高校内部财务监管的对策
(一)优化内部财务监管环境
高校内部财务监管环境包括领导层的财务监管理念、学校的治理结构、内部机构设置、内部财务监管文化等,是在高校内部形成的一种财务监管的整体氛围,影响着全校教职工的法制观念、风险意识和财务监管理念。首先,优化内部财务监管环境要从提高高校领导层的财务监管意识入手。高校领导不能单纯强调财务服务功能,要赋予财务部门、内审部门在财务监管方面的权威性,多开展财务管理、财务预测、效益分析、过程控制、监督检查。其次,要通过健全校院两级经济责任制,明确责、权、利。根据二级财务管理的需要,与时俱进地对财务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和创新。财务制度必须能清楚地界定各级部门及其负责人的权利和职责范围,要在各担其责的基础上实施领导干部问责制,严格履行“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对决策失误导致重大经济损失的、违法违纪行为予以追究,并与干部考核、晋升、职称评定挂钩,从而树立财务制度的权威性,形成财务监管的良好的内部环境。
(二)建立健全高校内部控制制度
高校内部控制制度的应该借鉴COSO报告中的五要素框架,即控制环境、风险评估、内控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应着眼于以下方面来构建:及时有效地防范高校经济运行过程中的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提高行为者的经济自律性,优化资本结构和资源配置,保证资产安全完整。总的来说,要遵循相互牵制原则和授权控制原则。相互牵制原则使任何一项经济业务的都不能由单独一人或一个部门处理完成,必须和其他人员或部门形成相互牵制和制约;上下级之间的工作必须各有顾虑,上级受下级的牵制、下级受上级的监督,谁都不能任意妄为,不能出现约束黑洞。授权控制原则是要明确各级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职、办事有标准、工作有检查。
在二级财务管理体制下,高校不仅要建立校一级的内部控制制度,还要监督二级院系建立不违反财经法规和学校统一规定的院级内部控制制度,报学校批准备案后执行。
(三)提高财务部门的财务监管水平
1.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是提高财务监管水平的重要手段。全面预算管理要求学校所有的收入和支出都必须纳入预算编制范围,所有收入一律上交学校财务,不得隐瞒、坐支、截留、挪用。在二级管理模式下,高校的预算包括校级预算和院系预算两个层次,二级学院在编制下年度经费预算时必须经过细致科学的分析,综合考虑职工数量、学生数量、科研业务量、社会服务业务量等细化因素,详细测算教学业务费、学生活动经费、科研业务经费、公用经费等各项支出。预算一经批准就应作为校内财经法规来执行,不得随意突破和更改。校级财务部门应大力推行预算预警系统,利用信息化手段对二级院系的预算资金使用进行实时控制,除了总量控制外还要进行动态监督,随时纠正偏差确保资金使用按预算执行,符合学校整体战略安排。
2.开展对二级学院财务活动的定期检查。学校要明确校级财务处和内审部门对学校整体财务活动的监管地位,把对二级学院的财务检查作为常态化的工作来开展,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通报并根据检查结果严格进行奖惩,与各学院下年度的预算资金量挂钩,体现财务监督的严肃性。对二级学院的检查主要包括:一是对是否依法组织收入的检查,包括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是否符合物价部门批准的文件规定,是否有擅自提高标准或扩大收费范围的情况;是否有自行收费、隐瞒收入的行为;由二级学院先收费的项目是否全额上交学校,是否有截留等。二是对票据管理的检查,是否全部开具学校正规票据,从财务处领用的票据是否有丢失。三是对支出的检查。对支出的范围、大小、方式进行合法性、合理性分析,对支出的效益进行指标分析,检查专项资金是否专款专用,是否有挪用和挤占专项资金的行为等。
3.加强财务监管队伍、二级财务人员队伍素质建设。(1)提高财务监管人员的监管意识。财务人员必须从专注于事后核算的角色转变为站在一定高度,从保障学校经济活动合规合法、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维护资产完整的角度去审视整个学校的资金运动。这就要求财务人员既要具备会计理论(下转第181页)(上接第103页)知识,还要有财务管理能力、法制意识、全局意识、效益意识,同时要对学校各类经济活动具体情况有一定的了解。高校可以从关键岗位的财务人员培训开始,逐步推行到其他财务人员。(2)加强对财务监管人员监管能力、技术培训。在高校内外部环境不断发生变化的当前,制度的制定总赶不上新问题出现的步伐。制度的不完美和滞后的特性必然要求人为监管作为补充。在监管者与被监管者的对弈过程中,监管者的监管能力和技术的高低是能否防范和发现违规行为的关键。高校应该特别注意利用现代的信息化技术手段,打破人为监管中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最大可能地实现对经济业务的全面和实时掌控和监督。(3)加强对二级财务人员的法律法规宣传和警示教育。不是财务专业出身的二级财务人员,对财经法律法规没有进行过正规和系统的学习,法律意识相对较弱。二级财务人员作为院系财务活动的直接经办人员,其财务法律意识的培养至关重要,加强对二级财务人员的法律意识宣传和警示教育是未雨绸缪的部署之一。
(四)完善高校内部审计监督机制
内部审计监督是高校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和财务监督要互为补充、紧密结合。高校的内部审计应从事后的审计检查和问责转变为一种风险管控和预警。完善的内部审计应做到:一是评估学校内部控制制度和管理制度;二是评价高校经济管理活动及相应经济责任;三是促进提高教育资金使用效益。根据这个定位,内部审计的内容不能局限于财务收支,而要更加重视对高校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评价和管理,还要对资金使用效益进行评估,对财务风险和内部控制风险进行预警。同时,考虑到内部审计部门和人员独立性问题尚未很好地解决,还可和外部审计相结合,如可以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内部控制和专项资金进行审计,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参考文献】
[1]胡方年.新时期高校财务监管问题研究[J].教育会计研究,2012(12)[2]刘艳华.高校内部财务监督体制研究[J].财会通讯,2011(2)
[3]杨茜.高职院校二级财务管理有效模式研究[J].高教论坛,2014(4)【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课题(2013ZCW034)【作者简介】杨 茜(1982-),女,重庆人,硕士,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财务处会计师,讲师,经济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第二篇:高校财务
在高校财务信息公开的相关内容中,只有兼顾到向社会公开的重要内容以及高校内部的实时内容,才能真正的使得信息得以公开和展示,提高工作的透明度和效率。详细一点来说,在向社会公开的信息中,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历史财务信息:主要包括以往财务报表、财务相关指标、基建财务报表等内容;
财务收支项目和标准公告:针对学校最新的财务动态向公众展示这方面的内容,做到信息的及时客观;
预测财务与相关信息:包括高校未来的师生规模、固定资产投资规划等内容;
重大的财务活动信息公告:涵盖高校进行数额巨大的融资、债务偿还、投资等对高校财务状况产生重大影响的经济事项都可成为重大的财务活动,对这一方面的信息进行公开可以起到监督和促进管理工作的作用。
在高校内部实时财务信息方面,要注意下面几个方向的内容公开:
共同性财务信息,指的是高校信息使用者普遍关注或者在教学科研工作中经常涉及的财务内容,对这些信息需要按照月度或者季度进行及时的披露和公开;
差别性财务信息,是依据高校内部信息使用者对信息需求方式、时间、层次等方面的不同而提供的具有个性化的差别财务信息,在该信息进行公开并且满足他们的特定信息需求的基础上进行不断地的改良和完善,才能使得信息的功效真正起到作用。总而言之,高校在进行财务信息公开工作的进程中,要根据学校财务的发展现状以及学校实现长足发展的必需条件等做一定程度的补充和完善,并且进行适时的创新和提升,使得财务信息公开的举措发挥它真正的独有成效,为高校各项工作的顺利进展提供良好的典范。
第三篇:高校财务风险问题研究
高校财务风险问题研究
2011-10-2 16:22:28来源:本站整理作者:佚名 【大 中 小】 查看评论
高校财务风险问题研究
摘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并最终都表现在财务方面。作为风险管理核心组成部分的财务风险管理也伴随着风险管理全球性运动的兴起而备受世界各国理论界和实务界的重视。在现代高校的财务管理中,一定要了解风险的来源和特征,采取适当的控制和防范措施,最大限度减少高校财务风险。本文首先阐述了高校财务风险的概念、其次财务风
险各方面分析了高校财务风险的成因,最后提出了高校财务风险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财务风险;财务管理;风险管理;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以及政府对外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防范与控制财务风险不再仅仅是高校生产与发展的基础, 其在机关事业单位的投资、财务管理过程中的作用也日益显著。因此,在机关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过程中, 更应重视财务风险防范及预警体系的建立。
一、财务风险的定义
在财务界,关于财务风险,有两种主流观点:
(一)财务风险是高校及政府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因而造成蒙受损失的机会和可能。财务活动的组织和管理过程中的某一方面和某个环节的问题,都可能促使这种风险转变为损失,导致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的降低。
(二)财务风险是用货币资金偿还到期债务的不确定性。这种观点认为财务风险与负债经营有关,财务风险是因偿还到期债务而引起的,没有债务,高校经营的资本金靠投资者投入,则不存在财务
风险。
二、财务风险的成因
(一)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客观性认识不足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着财务风险。在现实工作中,特别是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风险意识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高校作为一个经济社会活动的载体,以获取利润为目的,追求投入产出最大化是高校的一条基本行为准则, 就会违背了高校经营效率的这个根本,高校身处于市场竞争风险之中,充满了危险性,而高校的财务风险是: 确保高校在运作过程与保证目标之间找到平衡。高校的财务风险防范是体现在保障高校先生存,才能发展这个基本道理。只有在获利保障的前提下,才能保
证目标的实现。
(二)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决策失误
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又一重要原因, 避免财务决策失误的前提是财务决策科学化。目前,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或主观决策现象,由此而导致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
风险。
(三)内部会计控制薄弱引发财务风险
控制环境是
第四篇:论如何加强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管理
论如何加强高职院校财务内部控制管理
作 者:张弢、邱茜
作者单位:三明职业技术学院
摘 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职院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体制也开展了深层次改革。高职院校办学自主权不断扩大,经费渠道也由单一的“收支两条线”财政拨款形式向多元化多渠道筹资、融资形式转变。与此同时,高职院校的经费支出形式也发生了变化,各专项支出的多样化、复杂化趋势使得高职院校财务管理风险不断增大。因此,高职院校应当对其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制度进行规范。本文对我国高职院校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方面所存在的缺陷方面进行探讨,并对规范高职院校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提出了一些建议性意见,以提高高职院校财务内部控制管理水平。
主题词:高职院校 内部控制 管理制度
How to improve Financial Internal Control Management Syste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China'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ontinue to expand the scale,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eaching system also carried out a deep-seated reform Funding channels from a single “revenue and expenditure two lines” in the form of financial allocation to the diversification of multi-channel financing, financing changes in the form.At the same time, the form of expenditure of vocational colleges has also changed, the diversification of the special expenditure, the trend of complexity makes the financial manage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creased risk.Therefor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standardize their financial internal control management system.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efects in the management system of financial internal control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system of financial internal control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o as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financial internal control manage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Keyword: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Financial Internal Control、Management System
一、当前我国高职院校财务内部控制总体情况及缺陷
高职院财务内部控制是为了保障高职教育事业活动健康有效运行,维护国有资产的完整性,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真实性和可靠性而制定的一系列计划、程序、措施,并予以规范化调节控制的制度。一个组织内部监督的执行,所依仗的就是内部控制。高职院校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经济单元,在面对变化多端、错综复杂的文化、政治、经济等内外环境因素的情况下,各高职院校已将如何建设健全符合自身生存、发展需求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常言道:“无控则乱。失控则弱,得控则强。”然而目前我国高职院校财务内部控制的现状却存在以下几点缺陷和不足。
(一)、对内控认识不足,不够重视,没有树立正确的内控意识: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式已经发生巨大变化,而一些高职院校的运营管理模式却没有与当前经济形式相接轨,依然运用较为传统化管理模式,没有根据新形势树立正确的财务内控意识。
我国的绝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已经设立了财务内控的相关部门,并制定了相应的内部控制规范措施,但是其对于内部控制的认识不够,仅仅将内部控制作为制度的制定和法规的执行,没有意识到内部控制体系的管理与院校综合发展战略息息相关。同时部分高职院校对于内部控制的执行并不到位,缺乏内部控制的流程管理和监督机制的执行,出现了很多不规范执行和操作,这也使得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感下降,进行业务流程的办理过于形式,长此以往下去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便形同虚设,并没有达到内部控制的预期效果。
很多高职院校在财务内部控制管理上使用统一集权化财务控制管理制度,缺少主动性、能动性。并认为只要控制把握好资金的流动情况就能高效圆满的完成工作,并没有对财务预算管理进行高度关注,进行财务预算开支的时候对于一些财务支出较为随意,没有按照预算执行。
(二)、财务内部控制范围存在局限性、综合管理较为落后:
某些高职院校采取财务内部二级管理控制的形式,致使其财务内控范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高职院校财务部门主要的工作是对其内部日常经济活动进行核算管理和监督控制,是学校的一级财务管理部门,学校的各个下属部门的财务工作则安排专职人员进行详细分管,各个部门自成体系。在日常活动中,很多活动项目不仅仅由一个部门进行管理,而是由多个部门共同运作,此时就会出现重复核算以及活动责权分配不明确等现象,这就严重影响高职院校财务部门的内部有效控制。
— 1 — 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各个部门之间相对隔离,虽然很多高职院校制定了关于预算管理、费用监督、项目管理等制度,但是对于综合管理缺乏认识和实践,导致综合管理水平不高。比如院校进行资金控制监管时对于不同部门的责任分配很可能会有重复重合的情况,使得管理标准、执行标准模糊,流程不规范,甚至是出现以权谋私的情况,严重阻碍了院校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
(三)、监督体系不完善、缺少系统的风险评估体系、人员不够专业:
高职院校内部监察部门主要负责内部专项资金使用管理、财务核算控制及领导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监督以及控制工作。由于我国高职院校监督体系不够完善,审计部门在我国高职院校内部主要是以辅助机构的形式存在,形式主义较强,难以进行事前监督、预防和事中控制、管理,不能对一些违规违法行为进行及时纠错、纠正,严重缺乏独立性。同时,我国高职院校内部审计主要是进行财政经费审计,无法对其他专项资金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
某些高职院校为了争办一流院校往往采用加强科研投入、提高自身硬件水平、扩大招生规模等形式来提高、升级学校的综合实力。这样就需要大量的资金,然而通过各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获取贷款则是高职院校获取资金的最快捷、最有效形式。但很多高职院校没有建立系统的风险评估体系,忽视了贷款项目规模和自身的偿债能力,没有做好事前预算、事中控制及事后决算等综合管理工作。这样一来,就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财务部门正常运转,使学校背负着巨额本息、严重负债经营。
由于内控体系涉及到院校建设的各个方面,因此内部控制的相关执行人员必须要有全局观念,可以进行系统性、有效性的分析。但是目前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内部控制工作人员都是在学校内部相关专业的教职员工中调动产生的,往往都是一些较有丰富教学经验的相关专业老师,他们往往缺少专业实践和对于内控和风险防范并没有进行系统性的专业学习,使得他们在进行内部控制工作时缺乏操作性,降低执行效果。
二、规范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建议措施
(一)、提高内控重视程度、建立健全财务预算管理体系
要提升高职院校内控的成效就要提高对于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提升全体教职员工对于内控意识的认识程度。首先,高职院校领导要密切关注当前新形势的变化,结合院校实际的发展情况制定具有可执行性的内部控制措施,必须在思想上提高相关工作人员对于内控的重视程度,更新转变旧理念,使得相关工作人员明晰内部控制不仅仅是监察审计部门和财务部门的事情,更是全体教职员工不可推卸的责任,可以利用高职院校的各种媒体和网络平
— 2 — 台对内控进行传播和宣传。其次,要制定内部控制相关的奖罚措施,鼓励优秀员工,激发全体人员对于内控执行的积极性,真正投入到内部控制建设中。
要想规范高职院校财务内部的控制管理制度,建立健全预算管理体系是非常重要的。预算管理不仅能够将高职院校经济活动情况以数字化的形式表现出来,而且还能够通过一定的方式实现有效的资源合理管理配置,使各项专项资金能够得到更好的使用,提高院校的办学效益、办学水平。高职院校可以综合平衡校级收支情况,将专项资金、校级课题以及院系活动情况等收支进行统筹预算管理。在财务内部统一管理的基础上实现对资金的集中预算、集中管理,撤销各个部门的分管权,使下属部门仅拥有资金的使用权,并对下属部门使用资金进行有效监督。与此同时,高职院校应当建立一套专门的财务信息化管理网络系统,真实地对各个院系、部门的财务核算情况进行反映和监督,以加强各个部门、院系之间的沟通交流。
(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完善高职院校的监督制度
高职院校的内控制度不仅是要结合院校自身实际教育教学发展情况而制定,而且应该要与时俱进,有明确的侧重点,对于不同的部门和不同的岗位分开进行有效控制,以形成不同的岗位之间相互制衡和相互监督。首先,必须明确审批流程和审批范围,尽量覆盖到院校发展经营的所有各项活动,加强对于审批的控制,减少并杜绝滥用职权等违规现象的发生。其次,加强对于预算的控制,要尽量使部门各项预算更加精细化,不能随意变动、更改各项预算数据和指标,将预算的份额按指标进行划分,对于预算超出所规定的指标的现象不予通过,明确预算管理人员的执行范围,不得将数据进行后台操作和修改。再次,加强高职院校的国有资产管理控制,院校所拥有的资源和资产一直都有发生违规侵占、浪费和挪用的现象,应该把此作为高职院校财务内部控制的主要任务之一,要建立健全资产采购、使用和保管相分离的制度体系,进行互相监督,明确资产使用流程,未经授权使用的人员一律不得私自挪用资产,同时要做好资产使用记录,保证现有资产与账面资产的一致性,保证账实相符。
提高高职院校财务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高职院校内部审计部门能否发挥应有的作用直接决定了高职院校对于自身的财务管理规避风险是否具有掌控性,而内审部门的独立性则是保证内部审计工作能否正常开展的有效前提,因此必须要提高高职院校内审部门的独立性,做到内审工作的公平性、公正性和公开性。高职院校应该设置有学校高层领导直接垂直管理的内部审计机构,这样既能提高全体教职员工对于内审工作的重视程度同时,也能提高高职院校内审部门的相对独立性,更好的发挥高职院校内审部门的监督控制作用。
将高职院校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双管齐下、有效结合,高职院校的审计工作不仅仅是院校内部的审计,同时也应该进行有效的外部审计工作。高职院校应该重视定期的外部审计,设立专门与外部审计机构组织相联系的工作小组,提高监督管理的质量。
(三)建立有效的风险评估体系、加大对于内部控制专业知识的培训力度
由于高职院校所面临的风险因素越来越多,因此能够及时发现风险和制定相关的预控措施非常重要,这减小了风险逐渐累积从而形成危机的可能性,因此,高职院校应该结合自身的发展状况和风险承受力来建立风险评估体系,对于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定性分析和量化,评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所造成的损失。
在高职院校中,内部控制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直接影响到内控工作的执行效果和内控质量,因此院校相关领导应该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同时也应适时引进更加专业的资深人士,为院校的内部控制提供咨询建议服务,提高内控的整体效果。
(四)畅通高职院校内部的信息沟通渠道、加强高职院校的内外部监督机制
在高职院校内部控制的信息渠道建设上,关键是要确保实现信息在纵向以及横向沟通的及时畅通。在具体的落实上,首先应该加强高职院校内部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完善高职院校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将高职院校有骨感的财务管理、教学科研、师资队伍以及学生教育等管理工作统一纳入到信息管理凭条会中,实现各类信息的快速收集。其次,高职院校的内部控制管理部门应该强化对各类信息数据的分析能力,及时通过各项信息资源的整合分析,发现高职院校在内部控制管理中所存在的各项问题,进而有针对性的制定改进调整措施,完善内部控制管理系统。
保障高职院校内部控制管理措施得到有效贯彻落实,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完善监督体系的设计运行。在内部监督方面,高职院校应该重点提高内部审计部门的地位层次,以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同时不断的拓宽内部审计工作的范围,加强对高职院校财务收支、重大筹资投资、负责人经济责任的审计管理,并依靠全过程动态审计模式,防范各类风险问题。在外部的审计监督管理方面,高职院校在自身的管理过程中,应该注重主动的借助各类中介机构,尤其是会计事务所等对高职院校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情况以及实际运行效果进行检查评价,进而及时的总结在内部控制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及问题,并协助高职院校及时的制定整改建议,真正起到规范高职院校内部管理,防范控制风险的作用。实现高职院校自身的长远可持续发展,不断提升高职院校的自身管理水平,确保在高等院校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实施的环境下,实现高职院校的健康稳定发展。
结 束 语
高职院校内部会计控制是财务管理与控制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是与实践联系相当紧密的管理手段,必须高度重视内部会计控制建设问题,强化内部会计控制,根据经济业务和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系统,建立健全符合高职院校发展实际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使之保障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事业蓬勃发展。
第五篇: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现状及其对策
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现状及其对策
摘要:由于高校财务内部控制体系不够完善,导致高校内部管理出现诸多问题。因此,实行财务预算控制、货币资金控制、授权审批制、资产控制、筹资控制、审计监督与评价等措施,有利于加强高校财务内部控制,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水平。
主题词:高等学校;内部控制;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8-0011-02
高校财务内部控制,是指高校管理者通过财务预算管理、内部审计、财务分析等控制措施,提高管理综合效率。其核心是通过内部会计控制来实现。加强高校财务内部控制,有利于高校提供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改善经营和管理,有利于维护高校资产安全与完整,避免和降低各种风险,有利于高校提高竞争力和促进发展。因此,分析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现状,加强财务内部控制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一、财务内部控制现状
目前,一些高校尚未认识到内部财务控制的重要性。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尚不够完善。财务内部控制范围,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从而削弱了内部控制的监管作用,导致高校内部管理出现诸多问题。
1.制度不健全,缺乏合理性。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或未能得到有效贯彻执行;经费预算内容不全面、项目不精细、准确度不高、针对性不强;重视预算内而不重视预算外资金收支管理;经费支出管理制度和审批规定不科学、欠合理,不能有效控制资金浪费行为。
2.财务预算执行约束不力而欠规范性。财务部门只重视学校统筹经费管理,对二级学院自主经费支出监督不力;控制财务收支得力而审批往来账款不严;日常经费审核手续齐全而专项经费使用不规范;事业完成进度和预算资金使用分配比例不当;预算资金使用过程的透明度不高;预算资金使用过程的刚性约束不力,使资金使用效益不高。
3.财务分析不全面,重点不突出。经费预算执行跟踪分析评价质量不高。分析收入支出数据资料较多,而资金筹措、重点投资、办学成本核算等财务指标分析较少;财务分析方法与技术手段较落后;预算执行评价不能准确、全面反映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影响学校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4.资产管理缺乏科学性,利用率不高。资产管理管理制度未能严格执行,权责分配和职责分工不明确;货币资金控制和使用效益不高;固定资产管理计划性不强,重复购置,设备利用率低,浪费学校有限资金。
5.内外审计职能发挥不够,监督不力。审计工作手段,审计工作职责,审计的监督、参谋与服务效能有待创新发展;第三方的审计权威和社会监督作用有待加强;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的检查监督作用不够,削弱了内部控制的权威作用。
6.资金筹措与运用计划性不强,效益不高。一些高校在资金筹措和使用过程中,风险意识不强而盲目贷款;投资项目管理不慎,项目效益低或无效益;不注重资金使用管理,财务状况恶化,债务包袱沉重,影响学校的生存与发展。
二、主要对策
加强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先要得到高校领导重视,要进行科学合理设计,要有配套保障机制,完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加强财务经费的预算控制和资金、资产的控制,加强审计监督等,不断优化财务内部控制体系。
1.完善财务预算控制。
①预算编制控制。预算控制是财务内部控制主要手段。因此应建立完善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预算编制应遵循“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的基本原则。收入预算要做到积极稳妥,支出预算要做到“统筹兼顾、勤俭节约”,经费安排要正确处理好职工利益与学校建设发展的关系。
②预算支出控制。预算经费支出审批上,严格执行预算规定项目、标准和额度,遵守经费支出管理规定。预算执行过程中,原则上不予调整,确因工作需要进行经费追加,应按程序先申请报批后安排使用,从而保证经费预算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③预算经费使用考核分析与信息反馈。预算执行到一定阶段(月、季、半年)时,应比较实际执行数与预算控制数,要适时通知各院系、机关处(室)预算经费执行情况。临近预算界限时,要提出预算执行警示信号,达到预算限额可暂停财务报账。认真分析突破预算原因,定期报告各阶段预算执行情况,为学校奖励节约、处罚浪费、提高财务决策科学性提供依据。
④完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列举了大量财务指标,各高校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用相应财务分析指标,确立相应预算执行情况分析指标,准确全面分析财务活动情况,揭示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改进财务管理。
2.实行货币资金控制。按财务岗位相互牵制的规定,确保会计和出纳等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明确岗位职责及权限,保证现金使用安全。科学规范现金收付存业务、银行结算业务办理的操作流程。严格支付审批、支付单据审核、支付复核、支付账目的登记手续。定期核对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管理好财务票据与印鉴,杜绝财务管理漏洞。
3.落实财务管理授权审批控制。内部会计控制必须确定授权审批的程序,保证权力的分配与责任界定相配合,既要设计出合理的授权审批控制措施,又要保证授权活动的贯彻实施[1]。明确审批人对资金业务授权批准方式、权限、程序和责任以及相关控制措施,真正落实资金支出管理责任制,极大地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可以说,授权审批制是从单位高层管理入手加强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途径。合理的授权审批体系,可以为单位创造一个既简约又相互监督的良好工作环境,可以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经营成本和决策风险[2]。
4.加强实物资产控制。高校主要实物资产是存货和固定资产。其控制重点是购入、使用和处理。应制定实物资产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合理分工,强化管理。财务部门、采购部门、资产管理部门、资产领用部门等,参与资产采购预算、采购过程、验收入库,领用过程控制管理,保证实物资产的安全与完整。
5.科学规范筹资控制。高校虽拥有充分理财自主权,而是否筹资和筹资多少,仍要科学策划和严格控制,进行计划审批和合理安排。要根据实际科学合理确定筹资的规模、时机和期限,合理筹措和科学调度,降低融资成本,拓宽学校财源,增强偿债能力,把握债务可控度,防范财务风险。
6.发挥审计监督与评价作用。充分发挥财政部门、审计机关或社会中介机构的权威和监督作用,加强对单位内部审计与外部监督紧密结合,形成合力,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在单位内部审计中的监督评价作用[3]。适应高校的发展,内部审计的范围应扩大到决策、教科研、经营管理、人力资源等各个领域。对高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检查、监督和评价,重点分析、评价学校的经营和管理,找出内部控制的软肋,提出合理化改进建议,保障财务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
三、结语
财务内部控制管理,是高校内部管理的综合系统。《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健全及有效实施负责”。高校负责人应切实重视和加强财务内部控制管理,高校应增强紧迫感,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积极推进财务内部控制工作,正确处理财务内部控制与管理目标、管理控制、信息化建设的关系,挖掘高校内部潜力,从而真正达到增加综合效益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军辉.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方法与实务[M].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08.5.[2]孟杏花.浅谈企业内部控制中的授权审批制[J].经济师,2013,(4):266―267.[3]黄跃军.关于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思考[J].现代审计与技术,2013,(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