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云南省绿色学校管理办法》的通知
云南省环境保护厅
文件
云南省教育厅
云环发„2009‟15 号
关于印发《云南省绿色学校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州、市环保局、教育局:
根据七彩云南保护行动和三生教育的精神,进一步规范我省绿色学校创建工作,加强对绿色学校的管理及我省绿色学校创建工作的实际情况,经省环保厅、省教育厅专家、领导对2003年12月印发的《云南省绿色学校管理办法》(暂行)进行了修订完善。现将修订后的《云南省绿色学校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
1、云南省绿色学校管理办法
2、云南省绿色学校档案管理办法(暂行)
3、云南省绿色学校评选标准
4、云南省绿色学校创建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云南省环境保护厅 云南省教育厅
二〇〇九年一月二十二日
主题词:环保 绿色学校 管理办法 通知 抄报:环境保护部
教育部
抄送:七彩云南保护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云南省绿色学校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 2009年1月22日印
附件1:
云南省绿色学校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规范全省绿色学校的创建和管理,弘扬环境文化,倡导生态文明,帮助师生形成正确的生命、生存、生活观,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培养良好的环境行为习惯,根据《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的精神,结合我省实施“七彩云南保护行动”和“三生教育”的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绿色学校,是指在实现其基本教育功能的基础上,以可持续发展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工作中纳入有益于环境的管理和教学措施,持续不断的改进,并充分利用校内外一切有利条件,全面提高师生环境素养,依照本办法命名的各级各类学校(园)。
第三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绿色学校(园)的创建和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 县级以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把绿色学校(园)的创建和评定工作列为学校年终考核的一项内容。
第五条 绿色学校(园)评选活动在省教育和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共同设立的省绿色学校创建领导小组领导下进行。
省绿色学校创建领导小组在省环保宣教中心设办公室,具体负责下列工作:
(一)指导、协调全省中小学、幼儿园开展创建绿色学校的
活动;
(二)负责省级绿色学校的初审、命名和表彰工作;
(三)对学校领导和有关教师进行环境教育相关培训;
(四)对省级绿色学校进行检查;
(五)向国家推荐国家表彰的绿色学校创建活动先进学校、优秀组织单位、先进个人和优秀教师侯选者。
第六条 州(市)、县(区)级教育和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共同设立相应的绿色学校创建领导机构,具体工作机构设在环保局,教育局应予积极配合。领导机构主要负责指导、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绿色学校的创建工作。
州、市级绿色学校的创建领导机构,负责本级绿色学校(园)的评定、命名和省级绿色学校的申报推荐工作。
县(区)级绿色学校创建领导机构,负责州市级绿色学校的申报推荐工作。
第七条 绿色学校的评选按照学校自愿申报、全面参与的原则进行。鼓励学校结合当地实际开展绿色学校创建活动。
第八条 绿色学校的命名分省级和州市级两级,每两年命名一次(原则上第二年)。县级绿色学校的命名由各地视具体情况而定。
第九条 申请命名省级绿色学校,应当具备下列条件:获得州、市级绿色学校、文明学校称号1年以上;已获省级文明学校称号的,限期2年内创建省级绿色学校;已获省级绿色学校称号 的,限期2年内创建省级文明学校;尚未获得省级文明、绿色学校称号的应积极创造条件,并在相应的年限内分别创建省级绿色学校或省级文明学校。
学校开展了丰富的环境教育活动,效果突出且档案资料齐全完整;学校领导和骨干教师参加过主管部门有关绿色学校知识的培训;州市级绿色学校创建领导机构测评分达90分以上。若学校的创建工作较为突出,虽然还不是州市级绿色学校,可由州市绿色学校创建领导小组破格推荐直接申报省级绿色学校。省级绿色学校创建领导机构对破格推荐的学校必须进行现场检查。
第十条 申请命名州(市)级绿色学校,应当具备下列条件:无环境违法记录;学校开展创建绿色学校活动两年以上;学校领导和骨干教师参加过主管部门有关绿色学校的培训;县(区)级绿色学校创建领导机构测评分达80分以上。
第十一条 申请命名省级绿色学校的州市级绿色学校,应当向州市级绿色学校领导机构提出书面申请并附送相关材料,由州市级绿色学校创建领导机构测评同意后统一向省绿色学校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申报。
申请命名州(市)级绿色学校的学校,参照前款规定的程序申报。
第十二条 省级绿色学校的评选,依照《云南省中小学绿色学校评选标准》进行。
省级绿色学校,由省绿色学校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查看
材料、现场考察后,提出初步审核意见,报领导小组评审确定。
州(市)级绿色学校的评审确定,参照前款的规定执行。
第十三条 绿色学校的命名分别由省级、州市级的教育和环保行政主管部门联合发文公布,并颁发奖牌和证书。
第十四条 受国家和省级表彰的绿色学校应当每学期将本校开展绿色学校环境教育,落实七彩云南保护行动和三生教育,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学校的情况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省绿色学校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汇报,同时抄报属地州市县绿色学校创建领导机构。省级、州市级绿色学校创建领导机构根据实际情况对各级绿色学校进行抽查、检查。
第十五条 绿色学校应当以《云南省绿色学校档案管理办法》(暂行)为依据加强绿色学校的档案管理。
第十六条 获绿色学校命名的学校可以对组织创建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师生给予表彰奖励。
第十七条 省绿色学校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对省级绿色学校的年度抽查,县级以上绿色学校创建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对本地绿色学校的监督检查。
对成绩突出的,予以表彰奖励;对不再符合条件的,责令限期整改,逾期无明显改进的,由原命名机构取消绿色学校资格,收回证书和奖牌,并向社会公布。
第十八条 绿色学校有效期为4年,有效期满可以申请确认延续。
申请确认延续绿色学校,应当在有效期届满前90日内。向原命名机构提出书面申请。逾期不申请的,视为自动放弃绿色学校称号,命名机构向社会公示后将取消其绿色学校称号,收回证书和奖牌。
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解释权归云南省绿色学校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
附件2:
云南省绿色学校档案管理办法(暂行)
为规范全省绿色学校创建过程的资料积累和档案管理,推动全省绿色学校环境教育的深入开展和可持续性发展,结合《云南省绿色学校评选标准》和国家表彰绿色学校的相关要求,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一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绿色学校的档案管理。
第二条 已命名的绿色学校或正在创建的各级中、小学校(含中等职业学校、幼儿园)应按此办法整理档案,作为验收、检查时的重要依据。
第三条 基本要求:
1、绿色学校的档案资料主要依照《云南省绿色学校评选标准》建立相应的档案。主要分为:组织管理、教育过程、环境建设与管理、教育效果、特色等五大类。
2、档案资料应分门别类收集、合理立卷、单独存放、便于查找。且档案中应有文件分类目录及总目录。其中的照片资料应一目了然、具有代表性。
3、档案内容应完整,原始资料如证书、发票、照片等可复印(制)存档。
4、学校应明确一名相对稳定的专(兼)职管理人员,负责资
料的收集、归档和管理。若人员变更时应有相关的交接手续,以确保档案管理的延续性。
5、为确保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各创建学校要采用统一的档案资料夹,按年度成册。
第四条 主要内容
(一)组织管理
1、有创建绿色学校的决定、学校开展创建绿色学校工作的领导小组成立文件、人员组成及职责分工,定期研究部署学校环境教育工作的会议记录(或纪要)。
2、有环境教育年度工作计划、年底工作总结,每项计划与完成情况要一一对应。绿色学校和环境教育工作也可单列计划、单独总结,也可并入学校年度工作计划、总结。
3、有用于绿色学校创建工作的财务报告。
4、有学校开展垃圾分类收集的相关规定或办法,应有实验室废弃物处理的规章制度。
5、有学校关于卫生健康的规章制度,食堂卫生管理的规章制度,食堂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达标排放或自身污染控制情况的报告等。
(二)教育过程
1、有学校领导和骨干教师参加省、州市级环境教育和绿色学校方面的培训证书(或复印件)。
2、有开展全校性的多学科渗透环境教育的总体规划、工作要
求(含评估要求)及落实情况的报告。
3、有各学科教师渗透环境教育内容的教案(可把主要渗透点进行重点标注、复印存档)。
4、有《中小学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大纲》、《绿色学校创建指南》专题学习和落实情况的报告。
5、有环境教育的校本教材,须附教学大纲和教材样本,并说明使用情况的报告。
6、有环保竞赛活动资料(包括活动通知、方案、小结、部分获奖作品的目录及其复印件等)。
7、有结合少先队、团队和班会的活动,且有组织开展环境教育活动的计划、实施方案、活动小结及相关图片或音像资料。
8、有学校环保小组的活动计划和详细记录(包括活动主题、开展时间、活动范围、负责人、参与人数和效果说明)。
9、有学校开展环境教育科研和科技活动的过程记录,主要包括实施计划、方案及其总结报告。
(三)环境建设与管理
1、有校园绿化百分比、树木种类及挂牌情况,近几年的绿化投入及效果并附相关照片资料。
2、有节水、节电、节能情况统计(列表记录每月水、电、能源使用量),并附分析说明报告和相关发票的复印件。
3、有开展资源节约、回收活动的记录,所获资金用于环境教育的相关证明。
4、有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情况报告。
5、有市级以上绿色学校主管部门人员访问记录(说明何时、何人、何目的来学校检查、指导和评估“绿色学校”工作,并附相关照片资料)。
(四)教育效果
1、有含有一定比例环保内容的各科试卷。
2、有各类社会环境的调查问卷及情况统计。
3、有配备环保类图书、音像资料的目录及借阅记录。
4、有利用宣传栏、广播站定期开展环境宣传教育的资料。
5、有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促进辖区环境质量改善和环境问题解决情况,环保建议被有关部门采纳情况。
6、有开展家庭环保教育的计划、记录、小结等。
7、有开展面向社会的环境监督活动的计划、记录、小结。
8、有组织学生参与省级以上环境教育活动的情况及获奖情况;应有教师环境教育教案、课件、论文等发表及获奖情况;应有学生环保文章发表及获奖情况。
9、有关于本校创建绿色学校方面的新闻报道资料(报刊、杂志留原件,网上报道可打印网页、注明网址,音频、视频报道可备份存档)。
(五)特色
创建工作中的新思路、新做法、新经验可用文字和声像资料形式存于档案中,验收时作为加分依据。
第五条 本办法于2009年1月1日起开始实行。其解释权归云南省绿色学校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
附件3:
云南省绿色学校评选标准
一、组织管理 24分 1.领导重视(5分)
(1)有绿色学校创建和环境教育领导机构健全且职责分工 明确(1分)
(2)领导机构定期研究、部署绿色学校创建和环境教育工作(1分)
(3)学校年度工作计划中有绿色学校创建和环境教育的计划或规划及相应的总结(1分)
(4)有绿色学校创建和环境教育工作的专项经费保障记录(2分)
2.制度建设(4分)
(1)有开展垃圾分类收集的相关规定或办法(1分)(2)有实验室废弃物处理的规章制度(1分)(3)有食堂卫生管理规章制度(1分)(4)有卫生健康的规章制度(1分)3.档案资料(15分)
有绿色学校创建的相关档案,内容完整,且有专人负责收集、整理和归档(15分)
二、教育过程 26分 1.课堂渗透(14分)
学科教学、领域教学中有机渗透环保内容(14分)2.专题教育(6分)
(1)开设环境教育系列讲座,每学期不少于两次,并在“三生”教育中融入环境教育的内容(2分)
(2)课外实践活动中有环保专题内容(2分)
(3)学校内有专门的环保活动小组,有计划、措施及正常的活动(2分)
3.宣传活动(6分)
利用植树节、地球日、世界环境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等环保节日,在校内、社会上有宣传教育活动(6分)4.教育培训(2分)
学校领导和骨干教师积极参加环境教育或绿色学校的相关培训(2分)
三、环境建设与管理 18分 1.校园绿化美化(2分)
可绿化地均得到绿化,校园环境优美,规划布局合理(2分)2.环境卫生状况(6分)
校园干净,课堂整洁,厕所干净,无臭味,饭堂、厨房符合卫生条件(6分)
3.污染控制(6分)
学校自身产生的污染能得到有效控制,自觉节约、回收资源(6分)
4.宣传氛围(4分)
(1)在学校宣传栏或橱窗、阅览室、广播室和家校联系园中定期制作专门的环境宣传内容(2分)
(2)在校园内有长期性、固定性的环境教育宣传标语(2分)
四、环境教育效果 32分 1.教育教研成果(4分)
学校定期组织开展环境教育方面的学习、研究(4分)2.教育教学成果(16分)
学校及教师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环境保护公益活动,并结合本校自身条件开展有特色环境教育活动(16分)3.社会实践效果(6分)
学校组织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使本辖区环境问题有所解决,学校周围环境清洁优美(6分)4.意识与行为(6分)
学生在学校内不乱丢、乱倒、乱吐、乱画、高声喧哗、不破坏绿地(6分)
五、特色(附加分)20分
学校在创建过程中的新思路、新做法、新经验及学校各自创建特色等。
附件4:
云南省绿色学校创建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长:任治忠(省环保厅副厅长)
罗嘉福(省教育厅副厅长)
成员:袁锡武(省环保厅法规宣教处处长)
董一凡(省教育厅体卫艺处处长)
李科美(省环保厅人事处处长)
杨 丽(省教育厅师范处处长)
候 鼎(省环保厅规财处处长)
王永全(省教育厅高教处处长)
程建京(省环保厅监察室主任)
杨必俊(省教育厅基教处处长)
杨国良(省教育厅处德育处长)
程伟平(省环保宣教中心主任)办公室主任:程伟平(兼)
办公室组成人员:邱 伟(省环保厅法规宣教处调研员)
郑劲松(省环保宣教中心副主任)办公室地址:昆明市西园南路25号云南省环保宣教中心 联络人:厉 云 Email:liyun4160641@126.com 邮 编:650034 电话:0871-4107495 15
第二篇:创建云南省绿色学校总结
创绿色学校 建和谐校园
——大姚县新街中学创建云南省绿色学校总结
一、学校简介
大姚县新街中学是我县规模最大的农村初级中学,办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大姚县重点打造的云南省千所示范学校之一。学校占地面积103亩,建筑面积9438平方米,运动场地1600多平方米,有蚕桑基地9.7亩,蔬菜基地5.6亩。现有22个教学班,学生1016人,教职工71人,专任教师64人,其中高职教师4人,中职教师28人,初职教师32人,党员21人,教师学历全部合格,学校实验室、图书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现代远程教育室装备齐全。学校领导班子是一支政治素质高,管理能力强,勤政廉洁、无私奉献、团结干事、求真务实、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领导班子。学校硬件建设到位,设施配套齐全,机构设置、人员配置合理。教师队伍政治思想觉悟高,综合素质强,教学基本功扎实,爱岗敬业,乐于奉献。
光阴荏苒,回顾三十多年的建校史,各种荣誉、奖牌记录着学校的光辉历程。在“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求实奉献”的精神传承下,我校师生用自己的双手使荒山变宝,校舍变颜,校园变美,成为当地播种文明的摇篮。1980年,学校承办过楚雄州中学生足球运动会;1982年学校被评为云南省“绿化校园甲级学校”;1997年认定为“云南省一级三等初级中学”;同年被列为楚雄州基础教育工作会现场参观点,2000年评定为“云南省文明学校”;2001年举办过大姚县初中史、地、生教师课堂教学讲赛,同年评为楚雄州“绿色学校”;2003年1月,学校接 受了原云南省教育厅厅长杨崇龙等省、州、县领导的检查指导,并在我校召开了“大姚县教育工作汇报会”;同年,学校被楚雄州政府表彰为“两基”工作先进单位;楚雄州“体育工作”先进单位;2004年学校被评为楚雄州“优秀家长学校”;2007年被云南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评估为“优秀学校”;2008年被楚雄州教育局评定为楚雄州勤工俭学生产实践示范学校;2009年5月,学校被州评定为“延安精神”先进学校;2011年获“大姚县先进党支部”;2012年3月学校评定为“大姚县平安学校”。
二、绿色学校创建过程及成果
我校环境教育自2001年始,学校将环境改造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内容,开始了逐年坚持投资改造,特别是近五年来,学校的自然环境、教育环境、文化环境品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近几年来,我校在创建绿色学校的工作中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加强领导,完善组织。
我校领导非常重视环境教育,坚持落实《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精神,自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创建绿色学校工作领导组,从人力、物力、财力几方面给予环境教育以保障,有力地推动了学校发展。环境教育领导组下设四个工作组:宣传组、资料组、协调组、后勤组。明确分工,强化责任,优化措施。同时,学校还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把“绿色学校”评估标准印发至各科室、各年级组。每学期学校工作计划中都有开展环境教育的具体要求,“绿色环保”教育主题也列入德育导师制、团总支工作计划之中,师生通过认真学习,明白创建绿色学校的重大意义,明确了各项指标的具体要求,并以极 大的热情投入到创建绿色学校这一活动中。
2、努力创设一流校园环境。
近年来,以创建省级文明学校为契机,把创建“绿色学校”有机结合起来,整体规划,以净化、美化、绿化为原则,对校园布局重新进行设计,对校园局部设施进行了有效合理改造。使校园基本建设与绿化建设上新的台阶,使环境教育真正纳入到学校各项工作,把环境教育引向纵深。我们对旧教学楼进行了维修,增修了新的草坪、新的绿化带。学校让每一个景点、每一块墙壁都能为环境教育发挥作用,画廊、专栏、生物角、通过天天见面、时时提醒,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同时,我们还加大了校园绿化的力度,校园绿化面积达6000多平方米,校园绿化覆盖较广。现在,我校校园布局合理,教学区、运动区相互之间基本没有干扰。学校每日的卫生检查和严格的通报制度,让美丽的校园保持洁净。校园整洁漂亮,为育人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3、注重学科教育渗透。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在各科教学中,我校教师结合各学科教学,使环境教育同课堂教学有机结合。第一,我们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环境教育教师队伍。积极参加省州创建绿色学校环境教育的培训,建设骨干教师队伍,把环境教育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之中。其次,我们要求语文、数学、英语、生物、地理、美术等学科,把环境问题与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各专业知识的同时,对环境科学的基本原理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使教师成为我校环境教育的主力军。现在,全校已形成了多学科、多角度地渗透环境教育,人人 参与环境教育的良好局面,同学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也明显增强。第三,我们把日常班级管理定为渗透环境教育的有效渠道。规定每学期组织一次以环境教育为主题的班队会课。在班队会课中老师开设小型的专题讲座,如节约用水,保护野生动物,减少白色污染等专题,同时还组织学生进行环境知识竞赛、辩论及社区环保行动,通过专题知识的学习和活动的开展有效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自发的环保行动。
4、开展多形式的环保教育,丰富环境教育活动
加强对学生的环境教育,我们不仅要求学生切实掌握各科教材中有关环境保护的知识内容,同时组织学生积极参与面向社会的环境监督和宣传教育活动,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环境教育活动,促进环境教育的深入开展。
(1)把环保教育与“三生教育”相结合。根据三生教育中“生命、生存、生活”的基本理念,在学生心目贯穿环保对人类生存生活的重要作用。
(2)开展“走出去——请进来”系列活动。我校组织后勤组的绿化管理人员到兄弟学校进行参观学习,邀请环保专家来校为学生开展环境知识讲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开展“美化校园环境”的日常活动。学校把规范学生文明行为,进行环境教育纳入学生日常教育管理中,把环境教育制度化、经常化。在学生中开展的“让花草与我们一块成长”、国旗下的讲话、主题班会课、主题板报、读书活动、绘制环保宣传画、征集环保宣传语、观看宣传片、社会调查、劳动实践、“拥抱大自然”的实践活动、“我 爱绿色校园”、征集 “温馨的环保提示用语”等活动;让环保意识在每个人心里扎根。等多种形式,增强学生关注环境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自觉维护生态平衡的现代意识,提高学生自主参与环保的积极性。
(4)组织学生环保教育课外活动小组,开展“垃圾回收、变废为宝”的活动。学生在社会实践老师的带领下,种植小组、护绿小队坚持长年开展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如开展“白色污染调查”、“水的污染调查”等调查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历的学习过程中快速成长。在班主任、学生会组织下开展“垃圾回收、变废为宝”活动,既增加了班费,又学到了一定的环保知识。
(5)家校联袂,结合家庭、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环保体验活动,让低碳生活、节能减排等环保行为走进乡村。充分利用家长会和家长沟通,宣传环保理念和作用,让学生懂得环保,进而参与环保。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用行动去改变周围的环境。将环境教育辐射到家庭、社区。学校开展“我与绿色同行”的活动,让每一个学生与家长一起行动,不浪费水电,节约粮食,对家庭垃圾进行分类投放等,将环境教育辐射到家庭、社区,真正将绿色行动落实到每一个人的每一个行动之中。
5、创建学校特色文化,构筑新的绿色平台。
(1)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改革的深入,在新课程的实施中,建立健全学校绿色管理机制,并把环保教育与学校“三文明”考核和“八星评比”相结合,让绿色、环保、低碳根植于学生、班级的管理中,使学生从思想、道德行为上认识环保的重要性。(2)关注学生终身发展。师生、家长、社区形成了和谐的交流氛围:爱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位家长,上好每一节课,办好每一件事。从而在学校、家庭、社区中,在教师、家长、学生之间营造相互善待,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氛围。为了及时沟通学生学习、生活情况。学校还在校园网上设立了校长信箱、论坛,方便教师与学生及其家长的沟通联系,学校和家长之间的关系改善了。
(3)让爱学习、爱读书成为新街中学的文化特色。学校充分利用学生阅览室,开展课外阅读。同时各班还建立了班级图书角,并发动家长和学生一起读书。通过固定的阅读时间与流动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并指导学生阅读,适时反馈、交流、汇报心得,提高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和质量,也逐步养成学生阅读的习惯。
(4)把勤工俭学融入环保教育中。在学生劳动、种植蔬菜的过程中,贯穿什么是绿色生态,什么是绿色健康?使学生在吃出健康的同时,懂得绿色生态的重要性。
三、存在的问题与今后的思考 存在问题:
1、对环境教育理论学习和研究不够。
2、对教师环境教育的校本培训有待加强。
3、在环境教育与活动过程中资料的积累还有待加强。改进措施:
1、加强师资配备和校本培训。
2、结合学科教研开展环境教育有效途径的方法研究和探索。
3、出台鼓励教师学习环境教育理论、撰写研究论文的学校制度,激发教师的钻研热情。
4、促进教师、学生创新,积极探索环境教育的新途径。争创省绿色学校,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还有很多的不足需要改进,我们深深地知道,“创建云南省绿色学校”,只是一种手段、形式,而不是目的,我们所做的工作还很不够,还要不断提高,我们一定把创建“云南省绿色学校”作为一个新的起点,在今后的环保教育工作中我们将在现有的基础上,深挖潜力,进一步拓展环境教育和科技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探索实践,让“创绿”活动更富有时代感和生命力。
大姚县新街中学
2012年6月
第三篇:云南省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管理办法
云南省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民办职业培训学校(以下简称民办培训学校)办学行为,维护举办者和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促进我省民办培训学校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民办培训学校是指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举办以实施职业技能为主的职业资格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的民办职业培训机构。
第三条 民办培训学校的设臵要适应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市场的需求,有利于职业教育培训资源的合理布局和优化配臵。
第四条 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应加强对区域内民办培训学校的指导、服务和管理工作,鼓励和促进民办职业培训事业发展。民办培训学校应自觉接受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的管理和监督。
第二章 职责与审批程序
第五条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负责全省民办培训学校的综合管理和监督、检查。负责制定全省民办培训学校的发展规划和办学标准,定期发布职业资格培训的职业(工种)范围,组织开展评估和评优表彰,指导民办培训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工
作。
州、市、县(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民办培训学校的指导、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 民办培训学校由县以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按照分级管理原则进行审批。
(一)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负责举办初级、中级职业技能水平的民办培训学校的审批;
(二)县(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对民办培训学校的审批权限,由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规定;
(三)申请举办高级及其以上职业技能等级的民办培训学校,由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初审推荐,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核准;
(四)中央驻滇和省属单位设立民办培训学校的,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审批。
(五)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批准设立的民办培训学校,应抄送上一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和同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并向社会公告。
第七条 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应按照国家和省关于行政审批的有关规定,认真办理民办培训学校审批事项。具体程序:
(一)受理:举办者向相应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
提交申办材料。行政部门核实材料齐备后,应及时受理并出具受理凭证。
(二)评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组织有关专家或委托中介组织,对举办者申办材料、办学条件等组织审核、考察和论证,对办学可行性进行评审,并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提出评审意见。
(三)审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依据专家组咨询意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自受理之日起3个月内以书面形式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
第八条 审批机关对批准设立的民办培训学校颁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一印制的《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办学许可证有效期5年。
民办培训学校持办学许可证按有关规定到相应登记机关申请登记,并向有关部门申请办理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银行开户等相关手续。
第九条 办学许可证正本应放臵在民办培训学校的主要办公场所显著位臵,副本在审批机关监督、检查和办理相关手续及开展社会活动时使用。办学许可证遗失的,应登报声明并持声明向核发许可证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申请补办。
第三章 民办培训学校的设立、变更、终止
第十条 民办培训学校的设立,应当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并符合本行政区域民办培训学校宏观规划。具体办学条件应符合《云南省民办职业培训学校设臵标准》(附件2)及相应的职业(工种)设臵标准。申请举办民办培训学校的社会组织,应具有法人资格;个人申请举办民办培训学校的,要具有政治权利和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职业技能鉴定机构不得举办与其所实施鉴定项目相关的民办职业技能培训。
第十一条 民办培训学校的名称应当符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民办培训学校名称统一使用“所在行政区域+冠名+职业培训学校,冠名不得使用专用名词。民办培训学校只能使用一个名称,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不得与已登记的其他学校名称相同或相近,学校的外文名称应与中文名称一致。
第十二条 申请设立民办培训学校应提交下列材料:
(一)《云南省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申办报告》(格式要求见附件3)2份;
(二)拟办民办培训学校的章程。内容包括:学校名称、校址;办学宗旨、办学规模、职业(工种)设臵、培训层次和形式;学校资产的数额、来源、性质等;董事会、理事会或者其它形式决策机构的产生方式、人员构成、任期、议事规则等;法定代表人、负责人产生和罢免程序;组织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教师管理制度、学籍管理制度、学员考核鉴定制度、安全管理制度等;出资人是否要求取得合理回报;学校自行终止的事由;章程
修改程序及其它必须由章程规定的事项;
(三)社会组织办学应出具举办者的法人资格证明及复印件。公民个人申请办学应提交申请人居民身份证及复印件;
(四)拟办民办培训学校董事会、理事会或者其他形式决策机构人员、拟任校长、财会人员、职工的身份、学历、资格证书等证明材料的复印件;
(五)拟聘理论教师、实习指导教师的身份、学历、资格证明材料的复印件;
(六)拟办民办培训学校的资产及经费来源的证明文件。具有资质的验资机构出具的验资报告,其中以货币资金以外的方式出资的,还应提交具有评估资质的机构出具的评估报告;
(七)适合用作办公、培训和实习场地证明。自有场地的民办培训学校,提交场地产权证明,租借场地的提交具有法律效力的租借契约及场地产权证明;
(八)满足教学和实操培训需要的主要设施、设备的清单。第十三条 民办培训学校在设立时不得使用以下房屋作为校舍:
(一)临时性简易建筑;
(二)危房、居民住宅;
(三)其他院校的教学用房;
(四)其他不适于教学活动的房屋。
第十四条 民办培训学校的设立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的规定,分筹设和正式设立两个阶段。达到设臵标准的,可以直接申请正式设立学校;正在建设的,可以先申请筹设,待建设完成且达到设臵标准后,可申请正式设立学校。民办培训学校筹设期不超过三年。批准筹设的民办培训学校在筹建期间,不允许招生。
第十五条 民办培训学校变更举办者或法定代表人,须由举办者提出,在进行财务清算后,报行政审批机关批准。
第十六条 民办培训学校名称、地址、校长、办学点增减、类别等变更,应向行政审批机关提出书面申请,经批准后进行变更。
第十七条 民办培训学校申请增加培训职业(工种)或提高培训层次的,应提出书面申请,报相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批准。申请高级(三级)及以上职业资格培训层次的,应在原申办的中级(四级)职业(工种)开展培训满2年后,向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经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初审后,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核准。
第十八条 民办培训学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申请终止或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予以撤销:
(一)民办培训学校董事会或举办者自行要求终止的;
(二)领取《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后,一年内不能正常开展职业培训或者因故中断正常职业培训一年以上的;
(三)办学条件或质量下降,经整改后仍达不到办学基本要
求的;
(四)无故不接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管理和监督检查的;
(五)有违法违纪行为,并造成恶劣影响的。
第十九条 民办培训学校申请终止须报审批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核准,办理注销手续,交回办学许可证正副本及印章。
第四章 学校管理与教学组织
第二十条 民办培训学校应当设立学校理事会、董事会或者其他形式的决策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学校内部的各项管理制度,依法履行职责。
第二十一条 民办培训学校应当依法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履行安全管理责任,做好校内安全管理工作。
第二十二条 民办培训学校应当按照国家和省里有关规定建立健全资金和财产管理制度。民办培训学校的举办者应当按时、足额履行出资义务,不得抽逃出资,不得挪用办学经费。
第二十三条 民办培训学校应按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的要求,建立健全统计报表制度。
第二十四条 民办培训学校应当建立教师培训管理制度,制定教师培训计划,定期组织教师进行思想教育、理论学习、业务培训和教学研究,并建立教师培训档案。
第二十五条 民办培训学校应在《办学许可证》规定的层次、范围、形式、对象及办学地点开展培训。不得将办学资格承包、出租、出借或者以其他形式转让给其他组织或个人。
第二十六条 民办培训学校跨县(区)以上行政区域办学,办学期6个月以内的,应经原办学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出具办学情况证明,并经拟办学所在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批准,方可办学;6个月以上的,应按照新设立民办培训学校的有关要求,重新报办学所在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审批。
第二十七条 民办培训学校开展职业资格培训的,应当按照相应职业(工种)的国家职业标准,审核学员培训资格后开展培训,并为培训合格学员提供职业技能鉴定服务。经鉴定合格者,由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按有关程序核发相应职业资格证书。
第二十八条 民办培训学校开展职业资格培训使用的教学计划、大纲和教材应符合相应职业(工种)的国家职业标准要求。国家和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没有统一规范的,由培训学校自行制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经过专家论证后,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备案后组织实施。
第二十九条 民办培训学校应建立学员注册登记和学籍管理制度,并与学员签订培训协议,建立学员培训档案,将学员培训内容、参加鉴定时间、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推荐就业等情况记入
学员培训档案。
第三十条 民办培训学校应依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根据办学成本确定收费项目和标准,并报同级价格主管部门和审批行政机关备案后,方可向培训者收取费用。收费项目和标准应在学校显著位臵进行公示。民办培训学校应制定学费退费办法,报相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备案。
第三十一条 民办培训学校发布招生简章和广告应当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并报相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备案。备案内容应包括:办学许可证编号、名称、地址、电话、广告内容、刊登媒体、广告批准号、广告刊登时间等。招生简章和广告应当真实、准确。民办培训学校开展的招生、教学等活动,应当与招生简章和广告的承诺一致。
第五章 管理和监督
第三十二条 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应建立区域内民办培训学校信息公示制度。信息公示的内容包括学校办学计划、招生简章等情况。
第三十三条 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要对民办培训学校建立年检评估制度。年检评估的内容包括遵守国家和省有关职业培训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情况;各项管理制度的建设及执行情况;管理者、教师情况;办学场所及设备、设施情况;办学规模和形式;培训教材的使用、教学质量、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及台帐建立情况;收费及财务管理情况;社会信誉及群众反映情
况等。
年检评估合格的,予以年检登记;年检不合格或无故不参加年检的,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提出限期整改意见,逾期不改的,按国家有关规定予以处罚。审批机关对年检结果应予以公告。
第三十四条 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建立和完善民办培训学校诚信等级评定制度,按要求组织开展民办培训学校诚信等级评定工作。诚信等级分为诚信达标学校、诚信良好学校、诚信优秀学校三个等级。
第三十五条 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要结合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对区域内民办培训学校的培训职业(工种)、级别,依据以下原则实行动态管理:
(一)职业(工种)的分类和名称应按照《国家职业分类大典》规定进行规范;
(二)民办培训学校应根据实际办学情况,申请调整培训职业(工种)目录和级别:
(三)民办培训学校一年内不开展培训的职业(工种),或办学条件下降、培训质量差,经限期整改仍不具备条件的职业(工种)应予撤销。
第三十六条 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应加强对区域内民办培训学校的内部管理和办学情况的指导、检查和监督,并逐步建立民办培训学校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和网络,并将具体
处理结果向社会公布
(一)对未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批准,从事职业资格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的组织和个人,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会同有关行政部门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查处取缔。
(二)教学条件明显不能满足教学要求,教育教学质量低下,未及时采取措施的,限期改正或撤销办学资格。
(三)对提交虚假证明文件或者采取其他欺诈手段隐瞒主要事项骗取办学许可证,擅自分立、合并民办培训学校的,擅自改变民办培训学校名称、层次、类别和举办者的,伪造、变造、买卖、出租、出借办学许可证的,发布虚假招生简章、广告的,审批机关应责令限期整改或撤销办学资格。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六章 扶持与奖励
第三十七条 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定期组织对民办培训学校校长、理论教师和生产实习指导教师的培训,并组织民办培训学校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民办培训学校教师可以按照国家和本省的有关规定,申请参加技工学校教师系列的职称评审工作。
第三十八条 民办培训学校可以依法以捐赠者的姓名、名称命名培训学校的校舍或者其他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捐赠者对民办培训学校发展做出特殊贡献的,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按照国家规定的条件批准,可以以捐赠者的姓名或者名
称作为培训学校校名。
第三十九条 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建立对民办培训学校的奖励制度,对为本地区职业技能培训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个人和学校,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四十条 对管理规范、教学质量好、社会信誉高的民办培训学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应优先支持其承担失业人员、农村劳动力等培训任务,并按照有关政策享受经费补贴。
第七章 附则
第四十一条
境外组织、个人在本省区域内举办民办培训学校或合作办学的,不适用本管理办法。
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自2011年1月1日起实行。本办法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负责解释。原《云南省职业培训机构管理办法》(云劳社﹝2003﹞44号)同时废止。
附:
1.云南省民办职业培训学校设立申报表 2.云南省民办职业培训学校设臵标准 3.云南省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申办报告
附件2
云南省民办职业培训学校设置标准
一、基本办学规模不低于200人。
二、应有与办学规模相适应的培训场所,租用的场所租赁期不少于3年。有办公用房;理论教学实训场地应达到300平方米以上,有良好的照明、通风条件、符合环保、劳保、安全、消防、卫生等有关规定及相关工种(专业)的安全规程。招收住宿学生的,其食宿场所也应符合环保、安全、消防、卫生等有关规定。
三、具有满足教学和技能训练需要的教学、实训、实验设施和设备,有相应的实训工位。
四、配备专职校长。校长应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及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或三级以上国家职业资格,有2年以上职业教育培训工作经历,熟悉职业培训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
五、具备与办学规模相适应的专职教学管理人员。专职教学管理人员应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及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或三级以上国家职业资格,有2年以上职业教育培训工作经历,熟悉职业培训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配备从事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相关人员。财务管理人员应具有财会人员资格证书。
六、具备与办学规模相适应、结构合理的专兼职教师队伍,专职教师一般不少于教师总数的1/4。每个培训专业(职业、工种)至少配备2名以上理论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理论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均应具有与其教学岗位相应的教师上岗资格。实习指
导教师必须持有与批准培训专业(工种)相一致、与培训层次相对应的专业技术职称或高于培训层次的职业资格证书。
七、应具有与培训专业(职业、工种)相对应的教学(培训)计划、大纲和教材。职业资格培训的教学(培训)计划、大纲和教材应符合国家职业标准。
八、具备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包括办学章程,教学管理、教师管理、学员管理、财务及卫生安全管理、设备管理等各项制度。
九、举办者应有稳定、可靠的经费来源,固定资产应达到20万元以上,注册资金10万元以上。
十、本标准为云南省设臵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的基本要求。各地应以本标准为依据,对照与培训专业(职业、工种)相对应的国家职业标准具体要求,结合实际情况执行。
十一、本标准所指的职业培训学校不包括技工学校(含高级技工学校),设立民办技工学校应参照技工学校设臵标准执行。
附件3:
云南省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申办报告
(格 式)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根据《云南省民办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申请人或申请组织名称)拟申请设立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的民办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办学宗旨:
二、培养目标:
三、办学规模:
四、举办者概况:
1.拟办学校名称:云南省***州、市(县、区)***职业技能培训学校
2.拟定办学地址、邮编、联系电话:
3.拟定法定代表人:
身份证号码:
4.拟聘任校长:
身份证号码:
5.举办者: ******人或******单位名称
6.主管部门:(无上级主管部门的不填)
五、办学形式:全日制、半日制、业余。
六、拟办职业(工种)及培训层次:职业(工种)按照国家职业标准名称填写,层次按照国家职业资格五、四、三、二、一填写。
七、招生对象:
八、现有办学条件:针对拟开设的职业(工种)、培训层次、办学规模等情况,就已具备的办学软、硬件条件进行总体描述。
九、内部管理体制:主要指学校成立董事会、理事会或者其他形式决策机构的组织构架,职权分配
十、办学经费筹措与管理使用:突出学校实行独立财务会计制度,开设银行帐户并实行独立核算。
申请单位(人):
****年**月**日
第四篇:云南省省级绿色学校自评报告
云南省楚雄州大姚县新街中学
省级绿色学校自评报告
一、学校概况
大姚县新街中学是我县规模最大的农村初级中学,办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大姚县重点打造的云南省千所示范学校之一。学校占地面积103亩,建筑面积10005平方米,运动场地1600多平方米,有蚕桑基地9.7亩,蔬菜基地5.6亩。现有20个教学班,学生978人,教职工71人,专任教师61人,其中高职教师6人,中职教师28人,初职教师32人,党员25人,教师学历全部合格,学校实验室、图书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现代远程教育室装备齐全。学校领导班子是一支政治素质高,管理能力强,勤政廉洁、无私奉献、团结干事、求真务实、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领导班子。学校硬件建设到位,设施配套齐全,机构设置、人员配置合理。教师队伍政治思想觉悟高,综合素质强,教学基本功扎实,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光阴荏苒,回顾三十多年的建校史,各种荣誉、奖牌记录着学校的光辉历程。在“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求实奉献”的精神传承下,我校师生用自己的双手使荒山变宝,校舍变颜,校园变美,成为当地播种文明的摇篮。1980年,学校承办过楚雄州中学生足球运动会;1982年学校被评为云南省“绿化校园甲级学校”;1997年认定为“云南省一级三等初级中学”;同年被列为楚雄州基础教育工作会现场参观点,2000年评定为“云南省文明学校”,“楚雄州绿色学校”;2001年举办过大姚县初中史、地、生教师课堂教学讲赛,同年评为楚雄州“绿色学校”;2003年1月,学校接受了原云南省教育厅厅长杨崇龙等省、州、县领导的检查指导,并在我校召开了“大姚县教育工作汇报会”;同年,学校被楚雄州政府表彰为“两基”工作先进单位;楚雄州“体育工作”先进单位;2004年学校被评为楚雄州“优秀家长学校”;2007年被云南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评估为“优秀学校”;2008年被楚雄州教育局评定为楚雄州勤工俭学生产实践示范学校;2009年5月,学校被州评定为“延安精神”先进学校;2011年获“大姚县先进党支部”;2012年3月学校评定为“大姚县平安学校”
二、创建“绿色学校”的一些基本做法
(一)统一思想,进一步提高对创建“绿色学校”活动的认识。一直以来,我校始终将绿色学校的创建作为提高办学品位、拓展并深化素质教育内涵的重要环节。并紧紧围绕“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一核心,本着“尊重人和完善人”的宗旨,把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绿色低碳的原则、指导思想落实到学校各项活动中去,融入到学校环境教育的全过程,将知识、实践和责任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明确创建目标,建立科学的管理机构。
明确“以环境教育为依托,倡导绿色管理和绿色教育,带动学校素质教育水平的整体提高,培养素质全面的学生”作为办学理念,将环境教育纳入教育教学计划中。在实施过程中,学校成立了由校长负责,教务处、政教处、团支部、各年级组、后勤组负责人组成的领导小组。并把环境教育的具体活动落实到人,责任到人,教务处把好学科渗透关,一线教师负责在学科中实施,其他相关部门负责绿色活动的执行与指导,生物学教师负责环保知识与绿色知识讲座,后勤组负责校园环境建设与管理。采取多层次、多角度,抓结合、促渗透的措施,全方位地推进环境教育。结合新课程的实施,让“绿色”走进课堂,走近每一个学生。
实施环境教育的关键是教师,基本途径在课堂。因此,我校结合自身实际从以下三方面狠抓落实。
1、强化教师的环境意识,注重提高教师的环境教育能力。首先,定期对教师进行环境知识讲座,利用网络了解新的环境教育信息。其次,通过课堂教学和教育科研,提高课堂环境教育的效果。再次,在学校教育、教学评价体系中,增加了“环境教育必须有机地渗透在学科教学中”这一指标,保证了环境教育的持久进行。几年来,我校教师的环境教育意识与能力不断增强。
2、充分挖掘课程内涵,有机渗透环境教育。学校坚持全面加特色的办学目标,有计划地实施了“渗透式”环境教育模式的实践和研究。教师能够按照教材或课程标准中有关环境教育的内容组织教育,教师对环境教育的兴趣越来越浓;与环境教育密切的自然学科、社会学科,其环境教育开展得更好;语文学科随着课外阅读的延伸,“人与自然”“人与环境”为主题的文学作品、科学小品已逐渐成为阅读主流。在重视“渗透式教学”的同时,着重采用“案例式教学”。通过案例讲座、案例讨论、主题班会和学校比较完善的现代教育技术设备以及其他教育媒体,全方位地开展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对大自然的复杂性、多样性的认识,培养他们对环境问题进行调研、分析、决策的初步能力,为学生营造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时间,建立能展示其才能的平台。
3、探索“绿色活动”综合实践课程,并使之与“三生教育”相结合。结合新课程的实施,我校已逐步构建起具有自身特色的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艺术”、“人与健康”、“人与创造”等为主的课程内容。通过活动与交往,让学生不仅得到真实的情感体验,而且促使学生为保护和改善环境做出有效的行动。同时结合“三生教育”,让学生明白环保与人类的生存、生活息息相关。
4、积极与家长达成共识,家校联袂,让低碳经济、节能减排环保等环保行为走进乡村。利用每学期两次的家长会,积极与家长沟通,并大力在其中间宣传环境保护教育,是环保理念根植于家长心中,让环保行为真正走进农村。
(四)实施具有本校特色的“德育导师制”、“三文明量化考核”、“八星评比”、“绿色德育”,提高创建活动和学校德育的实效性。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不仅表现在现代的环境理论与时尚的口号里,更重要的是将可持续发展的知识技能,体现在学生的世界观、环境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中。
“德育导师制”是我校推出的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新理念。旨在促使“绿色学校”特色的形成、学校德育的内容和途径等方面有所丰富、有所创新,为学生创设多彩的“绿色平台”,使每一个学生在“绿色活动”、“绿色课堂”、“绿色实践”中接受“绿色”的体验,陶冶美的情操,在和谐中发展。使学校环境教育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三文明量化考核”是我校对文明学生、文明宿舍、文明班级设施考核的一个依据,是我校德育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为了让广大师生树立环保意识,我校把各班的环境保护、垃圾回收、环保征文、环保宣传作为考核的一部分,从而大大地加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八星评比”是我校在学生中开展的一项知荣辱、促进步的德育活动,为了让学生懂得环保的意义,在八星中,就特意制定了“爱护环境卫生星”和“劳动卫生积极星”,让学生从行动上自觉环保。
1、牢固树立“绿色理念”,构建“绿色德育”网络。“绿色德育”,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生态环境教育,而是融合了自然、人文、民主、和谐等思想的一种现代绿色德育观。学校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成为“绿色德育”的辅导员,成为“绿色种子”的传播者,成为“绿色校园”的耕耘者。学校已初步建立起“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领导——教师——学生”层层互动的“绿色德育”网络。
2、营造“绿色文化”氛围,创设“绿色德育”情境。在硬件环境建设过程中,学校运用审美化、整体化的观点进行校园环境的同步改造和不断优化,使校园环境的教育性、艺术性、科学性和愉悦性能最大程度的体现。同时,学校还充分利用校园之声广播站长期进行宣传,并利用“校园文化建设”与“班级文化建设”相结合等活动,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同时强化“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创造”的舆论导向,努力为每一个学生营造优良的校园文化环境、人际环境和心理环境。
3、丰富“绿色体验”,强化“绿色德育”实践。我们坚持以“学生为本”体现“为了环境的教育,在环境中教育”的思想,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实践中来。同时还把每月的27日作为学校的“爱校环境卫生日”让学生每月进行一次全校性的环境教育活动,比如:到新街街上进行卫生大扫除,清除学校周边的白色垃圾;“世界环境日”纪念活动;举办元旦、五四环保画展;观看环境教育警示片;举办环境教育讲座等。
4、细化“绿色评价”,突显“绿色德育”效果。在学校管理中,把“绿色体验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坚持“人文、自然、和谐、民主”的要求,大胆创新,制订了既有科学性又有激励性的绿色评价指标,切实转变传统的德育观、评价观,进一步规范“教育常用语”、“学生评价用语”、“推广使用普通话和礼貌用语”,建立“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在各种评比活动中,突出团队精神,营造和谐集体,让每一个学生在团结、进取、宽松、和谐的环境中健康快乐地学习生活。
(五)探索把“绿色理念”渗透到学校管理。
逐步形成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学校建设共识。对学校软硬环境,包括人、环境、财物、信息在内的教育资源,进行科学管理、合理配置;动员学生、教师、家长、参与并监督管理和决策的过程,形成愉悦、和谐、民主的教育环境。扎扎实实地开展创建省级绿色学校的活动。共同营造起更加优美的学习生活环境。
三、对照《标准》自评说明
根据省教育厅、环保局有关文件,对照云南省绿色学校评选标准和我校绿色学校的创建实际,自查自评如下:
(一)组织管理(24分),自评分24分
1、领导重视(5分),自评分5分
我校设有环境教育领导组,由校长亲自担任组长,由分管环境教育的政教主任担任副组长,再由分管各年级的年级组长和各班主任及健康教育课、生物课、地方课、体育课等科任教师担任组员,层层抓,层层落实,抓好抓实环境教育工作。学校在学年初制定学校工作计划时,在计划中明确规定环境教育的实施方案、措施及要求,在学期末和学年末进行工作总结,总结一学期或一年来学校环境建设和环境教育的成效,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进行及时改进,对不能及时改进的纳入下一学期或下一学年学校工作计划以待改进,学校每学年把环境教育专项经费列入学校经费预算内资金,使环境教育经费有保障。
2、制度建设(4分),自评分4分
学校用可持续性发展思想制定专门的环境教育工作计划或规划,在校园绿化美化上每两年要提升一个档次,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并在礼仪教育活动中养成守纪、文明、讲究卫生,不乱丢垃圾,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大小便等,并将其列入各科室、各年级组、团总支工作计划。在校学生会卫生部设立卫生监督岗,由各班团支部轮流值日,监督全校卫生遵守情况并做好记录,每周进行评比公布。同时,学校政教处每月组织校绿色工作组对各班所管属的绿美化区域作定期检查和评比,并及时公布,对检查不过关的班级督促其限期整改。学生会工作做到学期初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
3、档案资料(15分),自评分15分
学校有开展环境教育的文件、计划、总结、书报刊、获奖证书、活动资料等较为齐全,有专人负责分类收集、整理和归档。
(二)教育过程(26分),自评分25分
1、课堂渗透(14分),自评分14分
学校要求语文、数学、思想品德、生物、地理等八大学科与地方、音乐、美术、社会、科学、劳动等学科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思想渗透和进行环保实践活动。例如:在生物课上,针对环境污染,让学生测试学校中心花园水池里的水质污染程度,让学生动手清除水池内的污染物,教育学生不要乱丢垃圾,爱护环境,增强环保意识,另外在每周的大扫除、劳动课上,各班组织学生清扫教室,公共区域等环境卫生,通过劳动既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热爱劳动,讲究卫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2、专题教育(6分),自评分5分
学校依据学校工作计划,创建绿色学校实施方案,结合自身实际,每学期开设环境教育系列讲座两次以上,学科活动有专题环保活动,学校团总支组织专题活动小组到街上,到学校周边等地方清除塑料袋和各种废弃物,进行环保教育活动;利用每周六离校前的晨会,向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并让其回家向家长宣传;另外还对即将毕业的九年级学生进行爱校教育,倡导每个学生为母校做一“一”活动,即:每个学生为母校做一件环保方面的好事或为母校捐献一株花的活动,美化校园环境。
3、宣传活动(6分),自评分6分
学校在每年的植树节,地球日、世界环境日、国际生物多样日等节日到来之际,利用黑板报,橱窗、课外活动课等进行宣传教育活动,使学生充分认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世界只有一个地球”、“地球是我家,我们要爱护它。”、“什么是低碳环保?”等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
4、教育培训(2分),自评分2分 学校领导和骨干教师积极参加环境教育,参加绿色学校的相关培训。
(三)环境建设与管理(18分),自评分17分
1、校园绿化美化(2分),自评分2分
多年来学校一直在利用有限的经费进行校园绿化美化建设,先后在宿舍区与教学区之间,建造圆形水池、小花园、读书长廊、假山、绿化带等,在各幢教学楼周围修建了花台,栽种常青树和樱花,以及在运动场周围建造亭子、花台、草坪等绿化带,绿化面积较之以前有所扩大,能绿化的都进行了绿化,校园环境优美,规划布局合理。
2、环境卫生状况(6分),自评分5分
目前,学校除每周进行彻底性的卫生大扫除外,每天各班都要派值日生轮流打扫卫生,课间再由各班轮流派一名学生进行保洁工作,校园干净整洁,教室窗明几净,每天都进行数次冲洗的厕所干净无臭味,垃圾桶内的垃圾及时清除,从不滞留。
3、污染控制(6分),自评分6分
污染控制主要是通过规章制度教育师生禁止乱倒垃圾、乱放养家畜,大开音响,使学校自身产生的污染能得到有效控制。教育学生节约用水,投资改造排水沟,收集废水作为浇灌用水。教育学生回收有用垃圾,分类卖给回收站,所的费用在用来开展环保教育活动。
4、宣传氛围(4分),自评分4分
学校能充分利用黑板报、橱窗、图书室、广播室、电脑网络教室以及绿化带内的固定性的标语进行宣传,定期或不定期的开展环境教育的学习研究。
四、环境教育效果(32分),自评分30分
1、教育教研成果(4分),自评分4分
学校由教科室组织开展环境方面的学习、研究,由政教处负责组织绿化美化工作的具体实施。
2、教育教学成果(16分),自评分15分
学校积极组织师生参加各类环境保护征文、书画展等活动,并获奖。每学期坚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环境保护公益活动,并结合我校自身条件开展有特色的环境教育活动。
3、社会实践效果(6分),自评分6分
每年学校都要组织开展到街道打扫卫生,清除墙壁上乱粘贴、乱画的小广告、宣传单,为街道清除废弃物品等社会公益实践活动,使街道、校园周边的卫生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增强了环保意识。
4、意识、行为(6分),自评分5分
学校经过多年不断教育、治理整顿后,师生都已养成一种高度热爱校园、爱护校园的环境意识,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全校教职工时时处处以身作则,甘为人师、教书育人;学生不吸烟、不乱丢、乱倒、乱吐、乱涂画,不高声喧哗,不采摘花果,不破坏绿化,自行节约,回收废旧资源。
以上合计满分100分,自评打分24+25+17+30=96分
(五)特色(附加分20分),自评分15分
多年来,我们一直在结合学校自身的实际,努力地开展多种形式的绿色教育,逐步形成了一些有新街中学特色的做法:(1)将关爱生命的精髓引进教育指导思想,构筑渗透型的绿色教学模式。
学校绿色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课堂教学。新课程改革中课堂教改的核心在于改善教学过程,而创建“绿色学校”目的,则应体现关爱生命的精髓,不仅是实现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共处,更是为了使人与人和谐共进并不断促进人自身的协调发展。
近年来,学校在召开教研组长会议时,都给各教研组明确提出了绿色教育渗透的要求。不少教研组都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挖掘绿色教育的观点,在教学检测中包含绿色教育内容,并充分利用现行教材中相关内容对学生进行绿色教育渗透。
(2)开展创建“绿色办公室”和“绿色班级”活动。为更大程度上调动学校师生参与到创绿工作中来,近两年来,我们在教师和学生中分别开展了创建“绿色办公室”和“绿色班级”活动,制定了详细的评估标准,并将评估结果纳入到对处室、年级组和班主任的工作考核中。通过创建“双绿”活动,使他们真正感受到保护身边环境、建设和谐校园带来的良好效果。
(3)重视养成教育,不断净化学校环境。
从2005年起,学校校工会、政教处、校团总支在全校师生中发出了倡议,开展了“五个一”环保节能活动(即种一棵树,栽一盆花,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张纸)、“五不”习惯养成活动(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纸屑,不攀折花木,不刻划桌凳,不污染环境),通过活动,强化了广大师生爱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4)开展心理辅导与心理咨询,净化学生心灵,促进内心和谐。我校充分探索实践德育导师制,对不同年级学生在不断阶段都分别开展德育导师制,实行心理辅导和个别咨询,通过辅导和咨询,净化学生心灵,促进内心和谐,带动行为举止的文明,促进其家庭的文明。
(5)积极组织绿色教育实践,开展多种形式社会活动。(附加分自评15分)
通过自评,我校自评总分96分,已达到“省级绿色学校”的条件,请上级领导部门给予检查验收。
大姚县新街中学
第五篇:云南省司法所管理办法
潞城市司法所管理办法(试行)
为切实加强对司法所的管理,充分发挥司法所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中的作用,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两所一庭”建设的精神、司法部《关于创建规范化司法所工作的意见》(司发通〔2004〕27号)、《司法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司法所建设的意见》(司发〔2006〕10号)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司法所建设工作的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司法所建设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司法所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司法所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抓基层、打基础,坚持建设、管理、工作并重,全面加强司法所各项工作,努力提高司法所干部队伍综合素质,提高司法所管理水平,提高司法所业务能力,充分发挥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及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开放和谐潞城中的作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积极的贡献。
第二条 司法所管理工作的目标是:司法所组织机构进一步健全,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队伍素质明显提高,基础
专业学历或相当学历。司法所长一般应从司法所工作人员或县级司法局机关干部中选拔,所长的任免、调动,须征求乡镇(办事处)党委、政府的意见,由司法局会同组织部门考察,按干管权限办理;其他工作人员的任免、选调、录用,严格按照文件规定办理。
第八条 凡有3名以上党员的司法所应当建立党支部,健全党的组织生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司法所工作人员党组织、团组织关系由乡镇(办事处)负责管理。
第九条 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实行司法所和法律服务所“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管理体制,但人员应明确分工,严格区分行政职能和服务职能,禁止以司法所名义开展有偿法律服务或以法律服务所名义行使行政职权。
第三章 行政业务管理
第十条 司法所主要履行下列职能:
(一)指导管理人民调解工作,组织开展经常性的矛盾纠纷排查,参与调解疑难、复杂民间纠纷;
(二)承担社区矫正日常工作,组织开展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管理、教育和帮助;
(三)指导管理基层法律服务工作,组织开展法律援助工作;
4、组织制定并监督执行所内管理制度,带头执行上级有关规定,维护所内团结,加强管理教育,充分发挥司法所的整体功能;
5、主持召开所务会议,研究司法所建设、管理、工作中的有关问题,讨论重大疑难矛盾纠纷的调解方案等;
6、负责向司法局和镇(办事处)党委、政府请示、报告工作和反映重要情况。
副所长在所长的领导下开展工作,根据所长的授权和分工,负责承办和处理相关工作。
(二)司法所工作人员职责
司法所工作人员向所长负责,主要履行下列职责:
1、认真学习政治,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提高政治业务素质和法律水平;
2、服从所长的工作安排,爱岗敬业,恪尽职守,注重质量,讲求效率,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3、团结协作,主动配合本所其他同志的工作;
4、根据司法所的九项职能,针对本地社会热点难点问题,适时向所长提出工作建议或意见;
5、完成所长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工作纪律
1、司法所工作人员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必须服从司法局和乡镇(办事处)人
6挂牌使用宋体字和国务院颁布的简化汉字,正面白底黑字,自上而下排列。
(三)司法所办公楼内应悬挂下列方形铜牌: XX县(市、区)XX乡镇(街道)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XX乡镇(街道)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站; XX县(市、区)法律援助中心XX乡镇(街道)法律援助工作站。
(四)根据国务院有关规定,司法所的印章为圆形,直径4㎝,中央为五角星,所名与挂牌一致,自左而右环形,印章使用宋体字和国务院颁布的简化汉字,民族乡按有关规定办理。
其他挂牌和印章,可参照司法所的挂牌和印章执行。印章应由专人妥善保管,并明确保管责任和使用规定。
第十七条 司法所应悬挂本辖区司法行政工作示意图、司法所工作人员职责图文、法律服务所和调委会联系图文等,有关公开办事的制度应上墙明示。
(一)司法所办公室应上墙以下内容:
司法所主要承担的9项职能(见本《办法》第10条)、司法所工作人员图文(像片、姓名、职务等)、职责及业务公开公示制度等。
(二)调解室应上墙以下内容:
第五章 财务经费管理
第二十一条 州市、县(区、市)司法局应会同同级财政部门,根据中央和省有关规定,结合本地实际,认真研究制定司法所的经费保障标准,将人民调解、安置帮教、社区矫正、法律援助、普法依法治理等专项业务经费和司法所公用经费、人员经费,列入县级财政预算,经费由县级司法局向司法所核拨。
第二十二条 司法所的业务培训、表彰经费等由各级司法行政机关争取同级财政解决。
第二十三条 司法所的基础设施建设、办公设备的购置等所需资金,按有关规定分别由上级和县乡共同分担。
第二十四条 司法所的财务工作应遵守国家有关法规和财经纪律,自觉接受县级财政、审计等部门的检查和监督。
县级司法局应加强对司法所财务的管理和监督,建立定期检查制度。对违反规定的,应及时纠正,情节严重的,要根据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第六章 规章制度管理
第二十五条 培训制度。州市、县(区、市)司法局要建立对司法所人员定期培训机制,州市司法局主要负责培训司法所长,县级司法局主要负责培训司法所工作人员。司法
01112
(四)定期或不定期对矫正对象进行查访,避免矫正对象脱管、漏管情况发生;
(五)热情周到,耐心细致,语言文明,依法办事,不徇私情,不压制、推诿、拖延,不得收受当事人的礼品、礼金或接受吃请。
第三十三条 法律援助工作管理制度
(一)负责接待和处理人民群众涉及法律援助的来信、来访;
(二)受理法律援助事项的申请、登记,并进行初步审查;
(三)对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报县级法律援助中心审查;对不属于法律援助范围的,向当事人说明理由并告知有权处理的部门或移送有关部门处理;
(四)组织办理属于本所职责范围的法律援助案件工作;
(五)接待群众要热情周到,耐心细致,语言文明,依法办事,不徇私情,不压制、推诿、拖延,不得收受当事人的礼品、礼金或接受吃请。
第三十四条 档案管理制度
(一)司法所应指定具有文书档案工作经验的同志负责档案管理工作;
(二)上级下发的文件和司法所拟制的重要文件、材料、业务报表及承办的人民调解协议、法律事务(含法律服务案件和法律援助案件)、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的重要资料等重要文件资料,均应认真登记,公文处理完毕后,应及时立卷归档;
(三)卷宗的装订,要加封面封底,并填写卷内目录,统一编归档号;
(四)社区矫正、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档案,按有关业务要求立卷归档并注重保密;
(五)做好档案的借阅、使用和回收登记工作,确保档案的完整、清洁和安全;
(六)自觉接受县级司法局和档案管理部门的业务监督和指导。
第三十五条 业务公开公示制度。司法所应根据上级有关规定,将司法所的职能、办事程序和结果向社会公示,便于接受群众监督和社会监督,保障司法所日常工作的规范、有序、高效运作。
第三十六条 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司法所要严格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法、正确履行职责,如因行政行为侵害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应依法依纪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三十七条 廉政勤政制度
5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