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秦皇岛市绿色建筑管理办法》的通知

时间:2019-05-14 12:20: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秦皇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秦皇岛市绿色建筑管理办法》的通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秦皇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秦皇岛市绿色建筑管理办法》的通知》。

第一篇:秦皇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秦皇岛市绿色建筑管理办法》的通知

秦皇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秦皇岛市绿色建筑管理办法》的通知

秦皇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秦皇岛市绿色建筑管理办法》的通知 秦政〔2013〕109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开发区、北戴河新区管委,市政府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 《秦皇岛市绿色建筑管理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2013年7月30日 秦皇岛市绿色建筑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大力推进我市绿色建筑发展,加强绿色建筑管理,促进城乡建设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3〕1号)以及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财建〔2012〕167号)等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绿色建筑,是指满足《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全市行政区域内新建绿色建筑的建设和管理工作。新建建筑(不包括临时建筑)应按绿色建筑的标准进行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所属范围内建筑工程的项目单位、规划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运营管理单位、检测单位以及从事绿色建筑的咨询、审查、评价的第三方机构等,均应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 市推进绿色建筑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市绿色建筑推进工作的组织领导。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法组织编制本市绿色建筑设计导则、施工导则和验收规范;负责绿色建筑的日常管理工作和组织绿色建筑专家委员会参与相关工作。各县、区(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北戴河新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绿色建筑的监督管理和实施工作。市(县、区,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北戴河新区)发展和改革、财政、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城乡规划、城市管理、水务、房产管理等相关部门,根据职责分工依法做好绿色建筑项目立项、土地出让、规划、环评、用水、运营等审批和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 全市行政区域内新建建筑项目分期按照绿色建筑一星级及以上标准进行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自2013年8月1日起,尚未进行施工图联审的政府投资类项目(政府办公建筑、学校、医院、博物馆、体育馆、科技馆、图书馆、影剧院等)、保障性住房、北戴河新区新建建筑,以及城市区内尚未出具规划设计条件的单体2万平方米以上大型公共建筑(商场、写字楼、机场、车站、宾馆、饭店等)、10万平方米以上住宅小区,必须按照绿色建筑一星级及以上标准进行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鼓励已经完成施工图联审的项目,由建设单位交由设计单位按照绿色建筑星级标准进行优化设计。2013年底,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面积占全市绿色建筑总面积的比例达到20%以上。2014年,城市区内所有履行基本建设程序的新建建筑按照绿色建筑一星级及以上标准进行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其中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面积占全市绿色建筑总面积的比例达到25%以上。2015年,全市行政区域内所有履行基本建设程序的新建建筑按照绿色建筑一星级及以上标准进行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其中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面积占全市绿色建筑总面积的比例达到30%以上。

第六条 绿色建筑坚持因地制宜、经济适用的原则,充分考虑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资源禀赋、气候条件、建筑特点,合理制定地区绿色建筑规划和技术路线,建立健全地区绿色建筑标准体系,实施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第七条 绿色建筑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建科〔2007〕205号)、《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GB/T50460,河北省地方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13(J)/T113、《绿色建筑技术标准》DB13(J)/T132 以及建筑节能有关技术标准进行建设。

第八条 从事绿色建筑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运营管理、检测单位以及其他相关的第三方等,应具有相应的资质、能力和信誉。

第九条 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建立从业单位资质、能力的信誉监督和管理信息平台,记录信用情况,并向社会公布。第十条 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绿色建筑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培训,培养绿色建筑规划、设计、施工、监理、运营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加大绿色建筑的宣传力度,发布国家、省、市绿色建筑的政策、规范和标准等信息。

第二章

立项与土地出让

第十一条 项目单位提交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或申请报告、备案申请表等相关项目文件,应增加绿色建筑的相关内容:

(一)对实行审批制的政府投资项目,在《项目建议书》中技术方案章节中应明确提出绿色建筑建设目标和初步技术方案,在投资估算章节中应明确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在效益分析章节中增加绿色建筑效益分析;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应设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专篇,确定项目拟达到的绿色建筑建设标准,对拟采用的有关绿色技术进行可行性分析,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专篇的编制与评审应满足《秦皇岛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专篇编制指南与评审要点》的要求。

(二)对实行核准制的企业投资项目,在《项目申请报告》节能方案分析章节中增加绿色建筑方案分析简述,主要包括绿色建筑建设目标、初步技术方案、效益分析。

(三)对实行备案制的企业投资项目,在《项目备案申请表》资源综合利用措施中增补绿色建筑简要阐述,主要包括绿色建筑建设目标及简要技术方案和效益分析。

第十二条 市(县、区,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北戴河新区)发展和改革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绿色建筑项目可行性研究及立项阶段的审批。

第十三条 项目建设单位提交的环评报告中应包括:建筑场地选址基本地质条件、是否存在危险源和污染源、土壤氡浓度检测、场地建设过程中环境保护、住区环境噪声等内容。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项目环评报告进行审批。第十四条 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规划设计条件中应明确项目拟达到的绿色建筑建设目标和相关要求,并将绿色建筑建设目标及相关要求纳入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公告中进行公示。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与土地使用者签订的《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书》中应把规划设计条件中的绿色建筑建设目标及相关要求作为主要条款。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书中的绿色建筑建设目标及相关要求应满足《秦皇岛市土地出让绿色控制指标确定指引》的要求。

第十五条 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校核建设用地规划中绿色建筑建设目标和相关要求。对于房地产开发项目,项目单位应在《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申请书》中增加项目绿色建筑建设目标;对于企业投资和政府投资项目,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在《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或规划条件通知书中载明绿色建筑建设目标及相关要求。

用地规划阶段,绿色建筑建设目标及相关要求应满足《秦皇岛市建设用地规划绿色建筑控制指标确定指引》的要求。

第三章

规划设计

第十六条 市(县、区,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北戴河新区)发展和改革行政主管部门和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对政府投资项目设计文本中绿色建筑建设目标、初步技术方案及预期效益等内容进行审查,并出具审查意见。

第十七条 项目单位在方案设计招标文件、委托设计合同中,应载明绿色建筑建设目标和设计要求。投标单位提供的方案设计应包括绿色建筑技术方案专篇。绿色建筑技术方案应作为项目单位评标的必要条件。

绿色建筑技术方案专篇的编制与评审应满足《秦皇岛市绿色建筑方案设计招标文件绿色技术要求编制指南与评审要点》的要求。

第十八条 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应包括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专篇,设计单位应对项目满足绿色建筑建设目标情况进行自评估。

第十九条 设计单位提供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应满足绿色建筑设计要求,施工图审查机构应对项目施工图设计文件中绿色建筑设计进行审查,并出具明确的审查意见。在施工图联审阶段,组织专家进行绿色建筑专项审查,审查意见书应明确列出绿色建筑审查结论。审查不合格的,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不予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予办理《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

绿色建筑设计与审查应满足《秦皇岛市绿色建筑设计要求和审查指南》的要求。

第二十条 项目单位应当在完成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批后,向市、省或国家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

申报一星级、二星级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的项目,由市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初审后报省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评审,通过评审的,由省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国家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公示,并颁发绿色建筑设计标识证书;申报三星级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的项目,报经市、省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把关后上报国家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评审。

第四章

建设施工

第二十一条 项目单位应加强对绿色建筑施工的管理,在招标文件和相关合同中明确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建筑工程材料供应等单位关于绿色施工的责任。对施工组织设计及方案、施工准备、建筑工程材料采购、施工过程、竣工验收等,进行协调和监督。

第二十二条 项目单位或招标代理机构编制的施工招标文件应当明确绿色施工要求,并提供相关资料,施工单位应当在投标文件中编制绿色施工技术措施,并将绿色施工技术措施的增量成本费用在投标报价中单列。项目单位应将绿色施工技术措施作为技术标评审条件,绿色施工方案评审分值在技术标中的权重应当不小于 20%。

第二十三条 施工单位应当在工程开工前根据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编制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施工方案专篇,确定绿色施工控制流程和绿色施工技术,并报监理单位审批后,方可实施。

绿色施工方案专篇编制内容,应参考《秦皇岛市绿色施工技术导则和评价方法》。

第二十四条 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通过施工图设计审查的设计文件和绿色施工方案进行施工,不得对已通过施工图设计审查的绿色建筑相关内容进行修改,确需修改的,应当按照原审批程序重新办理审批手续。工程建设所使用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应符合设计文件及现行绿色建筑标准、规范的要求。施工单位应接受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并应建立完整的绿色施工档案。

第二十五条 监理单位应依据绿色建筑标准、工程设计文件以及《秦皇岛市绿色施工监理指引》,对施工单位制定的绿色施工方案进行审查,负责对绿色施工全过程进行监督。未经检验合格或不符合绿色建筑设计要求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监理单位应禁止在建筑工程中安装和使用。第二十六条 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按相关法律法规及《秦皇岛市绿色建筑设计要求和审查指南》、《秦皇岛市绿色施工技术导则和评价方法》以及《秦皇岛市绿色施工监理指引》等相关文件的要求负责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第二十七条 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应组织绿色建筑专项验收并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备案。绿色建筑专项验收应符合《秦皇岛市建筑工程绿色建筑竣工验收要点》。

第五章

运营管理

第二十八条 项目单位在绿色建筑工程投入使用一年后向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报绿色建筑评价标识。

申报一星级、二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项目,由市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初审后报省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评审,通过评审的,由省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国家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公示,并颁发绿色建筑标识证书;申报三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项目,报经市、省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把关后上报国家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评审。第二十九条 物业管理公司应按照绿色建筑相关标准的要求进行运营管理,市房产管理部门负责监督。

第三十条 物业管理公司应按规定对项目资源消耗量实时分项计量监测,保留建筑运营过程中的有关数据信息和文件,监控数据应定期报送市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专门管理机构。

第六章

激励措施

第三十一条 市财政部门统筹安排绿色建筑专项资金,重点用于绿色建筑发展研究、宣传培训、技术与产品的研发。第三十二条 获得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项目,项目竣工验收后,建设单位可向市财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市级奖励。2013年奖励标准为:二星级绿色建筑20 元/平方米(建筑面积,下同),三星级绿色建筑40 元/平方米。以后年度的奖励标准将根据技术进步、成本变化等情况进行调整。

第三十三条 项目投入使用一年后,获得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项目,建设单位可向市财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国家级奖励。2013年奖励标准为:二星级绿色建筑45 元/平方米,三星级绿色建筑80 元/平方米。以后年度的奖励标准将根据技术进步、成本变化等情况进行调整。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参照《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第三十五条规定,追究直接责任单位和相关工作人员行政失职、渎职等相关责任:

(一)对不符合绿色建筑标准的建筑项目予以立项的;

(二)对规划设计方案、施工图文件不符合绿色建筑标准的项目,颁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的;

(三)对不符合绿色建筑标准的项目予以竣工验收备案的;

(四)其他不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的行为。

第三十五条 建设单位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六十四条的规定,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尚可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的影响的,限期改正,处建设工程造价5%以上10%以下的罚款;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影响的,限期拆除,不能拆除的,没收实物或者违法收入,可以并处建设工程造价10%以下的罚款。第三十六条 施工单位未按照施工图设计文件进行施工的,依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六十四条的规定,责令改正,处工程合同价款2%以上4%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或者吊销资质证书。第三十七条 工程监理单位弄虚作假、降低工程质量的,依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六十七条的规定,责令改正,处5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罚款,降低资质等级或者吊销资质证书。

第三十八条 项目单位未按绿色建筑目标实施建设的,不得通过绿色建筑专项验收,不予出具竣工验收合格的报告。

第八章

附则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自2013年8月1日起施行。

第二篇:秦皇岛市绿色建筑管理办法

秦皇岛市绿色建筑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大力推进我市绿色建筑发展,加强绿色建筑管理,促进城乡建设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3〕1号)以及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财建〔2012〕167号)等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绿色建筑,是指满足《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全市行政区域内新建绿色建筑的建设和管理工作。新建建筑(不包括临时建筑)应按绿色建筑的标准进行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所属范围内建筑工程的项目单位、规划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运营管理单位、检测单位以及从事绿色建筑的咨询、审查、评价的第三方机构等,均应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 市推进绿色建筑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市绿色建筑推进工作的组织领导。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法组织编制本市绿色建筑设计导则、施工导则和验收规范;负责绿色建筑的日常管理工作和组织绿色建筑专家委员会参与相关工作。各县、区(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北戴河新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绿色建筑的监督管理和实施工作。市(县、区,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北戴河新区)发展和改革、财政、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城乡规划、城市管理、水务、房产管理等相关部门,根据职责分工依法做好绿色建筑项目立项、土地出让、规划、环评、用水、运营等审批和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 全市行政区域内新建建筑项目分期按照绿色建筑一星级及以上标准进行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自2013年8月1日起,尚未进行施工图联审的政府投资类项目(政府办公建筑、学校、医院、博物馆、体育馆、科技馆、图书馆、影剧院等)、保障性住房、北戴河新区新建建筑,以及城市区内尚未出具规划设计条件的单体2万平方米以上大型公共建筑(商场、写字楼、机场、车站、宾馆、饭店等)、10万平方米以上住宅小区,必须按照绿色建筑一星级及以上标准进行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鼓励已经完成施工图联审的项目,由建设单位交由设计单位按照绿色建筑星级标准进行优化设计。2013年底,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面积占全市绿色建筑总面积的比例达到20%以上。2014年,城市区内所有履行基本建设程序的新建建筑按照绿色建筑一星级及以上标准进行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其中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面积占全市绿色建筑总面积的比例达到25%以上。2015年,全市行政区域内所有履行基本建设程序的新建建筑按照绿色建筑一星级及以上标准进行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其中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面积占全市绿色建筑总面积的比例达到30%以上。

第六条 绿色建筑坚持因地制宜、经济适用的原则,充分考虑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资源禀赋、气候条件、建筑特点,合理制定地区绿色建筑规划和技术路线,建立健全地区绿色建筑标准体系,实施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第七条 绿色建筑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建科〔2007〕205号)、《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GB/T50460,河北省地方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13(J)/T113、《绿色建筑技术标准》DB13(J)/T132 以及建筑节能有关技术标准进行建设。

第八条 从事绿色建筑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运营管理、检测单位以及其他相关的第三方等,应具有相应的资质、能力和信誉。

第九条 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建立从业单位资质、能力和信誉的监督和管理信息平台,记录信用情况,并向社会公布。

第十条 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绿色建筑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培训,培养绿色建筑规划、设计、施工、监理、运营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加大绿色建筑的宣传力度,发布国家、省、市绿色建筑的政策、规范和标准等信息。

第二章 立项与土地出让

第十一条 项目单位提交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或申请报告、备案申请表等相关项目文件,应增加绿色建筑的相关内容:

(一)对实行审批制的政府投资项目,在《项目建议书》中技术方案章节中应明确提出绿色建筑建设目标和初步技术方案,在投资估算章节中应明确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在效益分析章节中增加绿色建筑效益分析;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应设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专篇,确定项目拟达到的绿色建筑建设标准,对拟采用的有关绿色技术进行可行性分析,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专篇的编制与评审应满足《秦皇岛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专篇编制指南与评审要点》的要求。

(二)对实行核准制的企业投资项目,在《项目申请报告》节能方案分析章节中增加绿色建筑方案分析简述,主要包括绿色建筑建设目标、初步技术方案、效益分析。

(三)对实行备案制的企业投资项目,在《项目备案申请表》资源综合利用措施中增补绿色建筑简要阐述,主要包括绿色建筑建设目标及简要技术方案和效益分析。

第十二条 市(县、区,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北戴河新区)发展和改革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绿色建筑项目可行性研究及立项阶段的审批。

第十三条 项目建设单位提交的环评报告中应包括:建筑场地选址基本地质条件、是否存在危险源和污染源、土壤氡浓度检测、场地建设过程中环境保护、住区环境噪声等内容。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项目环评报告进行审批。

第十四条 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规划设计条件中应明确项目拟达到的绿色建筑建设目标和相关要求,并将绿色建筑建设目标及相关要求纳入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公告中进行公示。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与土地使用者签订的《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书》中应把规划设计条件中的绿色建筑建设目标及相关要求作为主要条款。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书中的绿色建筑建设目标及相关要求应满足《秦皇岛市土地出让绿色控制指标确定指引》的要求。

第十五条 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校核建设用地规划中绿色建筑建设目标和相关要求。对于房地产开发项目,项目单位应在《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申请书》中增加项目绿色建筑建设目标;对于企业投资和政府投资项目,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在《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或规划条件通知书中载明绿色建筑建设目标及相关要求。

用地规划阶段,绿色建筑建设目标及相关要求应满足《秦皇岛市建设用地规划绿色建筑控制指标确定指引》的要求。

第三章 规划设计

第十六条 市(县、区,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北戴河新区)发展和改革行政主管部门和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对政府投资项目设计文本中绿色建筑建设目标、初步技术方案及预期效益等内容进行审查,并出具审查意见。

第十七条 项目单位在方案设计招标文件、委托设计合同中,应载明绿色建筑建设目标和设计要求。投标单位提供的方案设计应包括绿色建筑技术方案专篇。绿色建筑技术方案应作为项目单位评标的必要条件。

绿色建筑技术方案专篇的编制与评审应满足《秦皇岛市绿色建筑方案设计招标文件绿色技术要求编制指南与评审要点》的要求。

第十八条 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应包括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专篇,设计单位应对项目满足绿色建筑建设目标情况进行自评估。

第十九条 设计单位提供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应满足绿色建筑设计要求,施工图审查机构应对项目施工图设计文件中绿色建筑设计进行审查,并出具明确的审查意见。在施工图联审阶段,组织专家进行绿色建筑专项审查,审查意见书应明确列出绿色建筑审查结论。审查不合格的,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不予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予办理《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

绿色建筑设计与审查应满足《秦皇岛市绿色建筑设计要求和审查指南》的要求。

第二十条 项目单位应当在完成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批后,向市、省或国家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

申报一星级、二星级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的项目,由市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初审后报省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评审,通过评审的,由省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国家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公示,并颁发绿色建筑设计标识证书;申报三星级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的项目,报经市、省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把关后上报国家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评审。

第四章 建设施工

第二十一条 项目单位应加强对绿色建筑施工的管理,在招标文件和相关合同中明确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建筑工程材料供应等单位关于绿色施工的责任。对施工组织设计及方案、施工准备、建筑工程材料采购、施工过程、竣工验收等,进行协调和监督。

第二十二条 项目单位或招标代理机构编制的施工招标文件应当明确绿色施工要求,并提供相关资料,施工单位应当在投标文件中编制绿色施工技术措施,并将绿色施工技术措施的增量成本费用在投标报价中单列。项目单位应将绿色施工技术措施作为技术标评审条件,绿色施工方案评审分值在技术标中的权重应当不小于 20%。

第二十三条 施工单位应当在工程开工前根据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编制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施工方案专篇,确定绿色施工控制流程和绿色施工技术,并报监理单位审批后,方可实施。

绿色施工方案专篇编制内容,应参考《秦皇岛市绿色施工技术导则和评价方法》。

第二十四条 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通过施工图设计审查的设计文件和绿色施工方案进行施工,不得对已通过施工图设计审查的绿色建筑相关内容进行修改,确需修改的,应当按照原审批程序重新办理审批手续。工程建设所使用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应符合设计文件及现行绿色建筑标准、规范的要求。施工单位应接受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并应建立完整的绿色施工档案。

第二十五条 监理单位应依据绿色建筑标准、工程设计文件以及《秦皇岛市绿色施工监理指引》,对施工单位制定的绿色施工方案进行审查,负责对绿色施工全过程进行监督。未经检验合格或不符合绿色建筑设计要求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监理单位应禁止在建筑工程中安装和使用。

第二十六条 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按相关法律法规及《秦皇岛市绿色建筑设计要求和审查指南》、《秦皇岛市绿色施工技术导则和评价方法》以及《秦皇岛市绿色施工监理指引》等相关文件的要求负责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

第二十七条 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应组织绿色建筑专项验收并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备案。绿色建筑专项验收应符合《秦皇岛市建筑工程绿色建筑竣工验收要点》。

第五章 运营管理

第二十八条 项目单位在绿色建筑工程投入使用一年后向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报绿色建筑评价标识。

申报一星级、二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项目,由市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初审后报省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评审,通过评审的,由省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国家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公示,并颁发绿色建筑标识证书;申报三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项目,报经市、省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把关后上报国家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评审。

第二十九条 物业管理公司应按照绿色建筑相关标准的要求进行运营管理,市房产管理部门负责监督。

第三十条 物业管理公司应按规定对项目资源消耗量实时分项计量监测,保留建筑运营过程中的有关数据信息和文件,监控数据应定期报送市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专门管理机构。第六章 激励措施

第三十一条 市财政部门统筹安排绿色建筑专项资金,重点用于绿色建筑发展研究、宣传培训、技术与产品的研发。

第三十二条 获得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项目,项目竣工验收后,建设单位可向市财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市级奖励。2013年奖励标准为:二星级绿色建筑20 元/平方米(建筑面积,下同),三星级绿色建筑40 元/平方米。以后的奖励标准将根据技术进步、成本变化等情况进行调整。

第三十三条 项目投入使用一年后,获得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项目,建设单位可向市财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国家级奖励。2013年奖励标准为:二星级绿色建筑45 元/平方米,三星级绿色建筑80 元/平方米。以后的奖励标准将根据技术进步、成本变化等情况进行调整。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参照《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第三十五条规定,追究直接责任单位和相关工作人员行政失职、渎职等相关责任:

(一)对不符合绿色建筑标准的建筑项目予以立项的;

(二)对规划设计方案、施工图文件不符合绿色建筑标准的项目,颁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的;

(三)对不符合绿色建筑标准的项目予以竣工验收备案的;

(四)其他不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的行为。

第三十五条 建设单位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六十四条的规定,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尚可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的影响的,限期改正,处建设工程造价5%以上10%以下的罚款;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影响的,限期拆除,不能拆除的,没收实物或者违法收入,可以并处建设工程造价10%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六条 施工单位未按照施工图设计文件进行施工的,依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六十四条的规定,责令改正,处工程合同价款2%以上4%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或者吊销资质证书。

第三十七条 工程监理单位弄虚作假、降低工程质量的,依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六十七条的规定,责令改正,处5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罚款,降低资质等级或者吊销资质证书。

第三十八条 项目单位未按绿色建筑目标实施建设的,不得通过绿色建筑专项验收,不予出具竣工验收合格的报告。

第八章 附则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自2013年8月1日起施行。

第三篇:秦皇岛市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管理办法[定稿]

秦皇岛市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管理办法(试行)

河北秦皇岛

2013-07-02

第一条 为加强城市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管理,改善城市市容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河北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实施办法》和《秦皇岛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城市区,各县城关镇,开发区及旅游景区内建筑垃圾、工程渣土的排放、运输、中转、回填、消纳、利用的管理。本办法所称建筑垃圾、工程渣土,是指建设、施工单位或个人在新建、改建、扩建、铺设或拆迁、修缮及居民装饰房屋过程中所产生的余泥、余渣、泥浆及其它废弃物。

第三条 市城市管理局是全市建筑垃圾、工程渣土在排放、运输、中转、回填、消纳、利用过程中实施监督、管理的主管部门。

具体职责是:(一)贯彻执行国家、省、市对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管理的政策和法规,制定全市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管理制度及办法。(二)负责培育、规范建筑垃圾、工程渣土运输和处置市场,负责对承办运输、处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资质审批。(三)负责监督、检查、指导各县、区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管理工作。

第四条 各县、区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建筑垃圾、工程渣土监督和管理工作。主要职责是:(一)贯彻执行上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定建筑垃圾、工程渣土处置规划和计划。(二)审核建设工程建筑垃圾、工程渣土处置计划,核发建筑垃圾、工程渣土处置证(以下简称处置证),审核批准渣土运输单位。(三)监督建筑垃圾、工程渣土的处置。(四)统一安排建筑垃圾、工程渣土的回填和资源综合利用。(五)管理建筑垃圾、工程渣土储运消纳场。

第五条 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管理工作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职能部门监督与社会监督相结合的原则,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对违反本办法的行为进行举报。

第六条 建筑垃圾、工程渣土处置实行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和谁产生、谁负责的原则。产生建筑垃圾、工程渣土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本办法有关规定承担处置责任。各县、区人民政府应采取措施,鼓励建筑垃圾、工程渣土的资源利用,采取回填、堆山造景、废渣制砖等方式,实行建筑垃圾、工程渣土资源化、减量化。

第七条 建筑垃圾、工程渣土处置设施由县、区人民政府根据城市建设和管理的需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多渠道筹集资金建设,并将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消纳、处置、综合利用等设施的设置列入城区发展规划。

第八条 建筑垃圾、工程渣土排放处置审批纳入城市规划并联审批程序。产生建筑垃圾、工程渣土的建设、施工单位,应在申办建设工程审批手续同时,持相关资料向辖区建筑垃圾、渣土管理部门申报建筑垃圾、工程渣土排放处置计划,建筑垃圾、渣土管理部门在接到申报文件后在规定时限内核发处置证,并签订市容环境卫生责任书。对不予核发处置证的,应书面告知。

第九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建筑垃圾、工程渣土混入生活垃圾,不得将危险废物混入建筑垃圾、工程渣土,不得擅自设立弃置场受纳建筑垃圾。

第十条 建筑垃圾、工程渣土储运消纳场不得受纳工业垃圾、生活垃圾和有毒有害垃圾。

第十一条 居民应当将装饰装修房屋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工程渣土与生活垃圾分别收集,并堆放到指定地点。

第十二条 各类施工工地应按要求设置围栏,物料应堆放整齐,保持工地和周围环境整洁。

第十三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占用道路堆放建筑垃圾、工程渣土。第十四条 施工单位在工程竣工后,应当由县、区环境卫生主管部门先期验收。否则,规划、建设部门不予综合验收。

第十五条 施工单位不得将建筑垃圾、工程渣土交给未经核准从事建筑垃圾运输的单位、个人运输。

第十六条 从事建筑垃圾、工程渣土运输单位,应具备承运建筑垃圾、工程渣土任务相适应的条件,所属车辆必须安装密闭装置并经审核合格后方可按规定办理有关排放手续。

第十七条 建设、施工单位或者建筑垃圾运输单位申请城市建筑垃圾、工程渣土处置核准,需具备以下条件:(一)提交书面申请(包括建筑垃圾、工程渣土运输的时间、路线和处置地点名称、施工单位与运输单位签订的合同,建筑垃圾、工程渣土消纳场的土地用途证明);(二)有消纳场的场地平面图、进场路线图、具有相应的摊铺、碾压、除尘、照明等机械和设备,有排水、消防等设施,有健全的环境卫生和安全管理制度并得到有效执行;(三)具有建筑垃圾、工程渣土分类处置的方案和对废混凝土、金属、木材等回收利用的方案;(四)具有合法的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车辆行驶证;(五)具有健全的运输车辆运营、安全、质量、保养、行政管理制度并得到有效执行;(六)运输车辆具备全密闭运输机械装置或密闭苫盖装置、安装行驶及装卸记录仪和相应的建筑垃圾、工程渣土分类运输设备。

第十八条 建筑垃圾、工程渣土运输处置作业,应当遵循市容环境卫生作业规范和质量标准。市容环境卫生管理部门对建筑垃圾、工程渣土运输、处置的质量进行监督检查。运输建筑垃圾、工程渣土的车辆应有防撒落、飘扬、滴漏的措施,实行密闭加盖,施工中产生的泥浆和其它浑浊废弃物外运处置,应用专用车辆运输。

第十九条 运输车辆的行驶路线和时间,由建筑垃圾、工程渣土管理部门会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确定。车辆运输应按规定的运输路线和时间运行,运输途中不得乱倒。

第二十条 建设或施工单位应持建筑垃圾、工程渣土管理部门核发的处置证向经审核批准经营的运输单位办理建筑垃圾、工程渣土托运手续;运输单位和个人(含自有车辆的单位)不得承运未经主管部门核准处置的建筑垃圾、工程渣土。机动车辆运输建筑垃圾、工程渣土,应随车携带处置证,接受渣土管理部门的检查。处置证不准超期使用、不准租借、转让、涂改、伪造。

第二十一条 各类建筑工程、规划开发用地需要回填建筑垃圾、工程渣土的,有关单位应向县、区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由县、区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管理部门统一安排调度。

第二十二条 各类建筑垃圾、工程渣土消纳场的设置,应符合城市规划和市容环卫、环保等有关规定。设置建筑垃圾、工程渣土消纳场的单位,应符合城市建筑垃圾处置、核准条件,并经市城市管理局核准后方可运营。建筑垃圾、工程渣土储运消纳场应有完备的排水设施和道路,应配备必要的机械设备和照明、防污染等设施。储运消纳场不得受纳有毒有害垃圾和生活垃圾,保持环境整洁。入场的建筑垃圾、工程渣土,应分类堆放。第二十三条 建筑垃圾、工程渣土的运输、处置实行收费制度。运输、处置费收费标准,暂按下列标准收取:(一)建筑垃圾堆放处置服务费,每吨1元。(二)建筑垃圾清运服务费,每吨公里3元。

第二十四条 建筑垃圾、工程渣土运输、处置的收费标准,每两年调整一次。其调整方案由市城市管理局会同市物价管理部门制定,报市政府批准执行,并报省级价格、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收费属经营服务性收费,其制定、调整收费标准实行价格听证会制度。

第二十五条 县、区市容环境卫生主管部门核发城市建筑垃圾、工程渣土处置核准文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其上级行政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纠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核发城市建筑垃圾、工程渣土处置核准文件或者超越法定职权核发城市建筑垃圾、工程渣土处置核准文件的;(二)对符合条件的申请人不予核发城市建筑垃圾、工程渣土处置核准文件或者不在法定期限内核发城市建筑垃圾、工程渣土处置核准文件的。

第二十六条 县、区市容环境卫生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循私舞弊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二十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区市容环境卫生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处以罚款:(一)将建筑垃圾、工程渣土混入生活垃圾的;(二)将危险废物混入建筑垃圾、工程渣土的;(三)擅自设立弃置场受纳建筑垃圾、工程渣土的;单位有前款第一项、第二项行为之一的,处3000元以下罚款;有前款第三项行为的,处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个人有前款第一项、第二项行为之一的,处200元以下罚款;有前款第三项行为的,处30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八条 建筑垃圾、工程渣土储运消纳场受纳工业垃圾、生活垃圾和有毒有害垃圾的,由县、区市容环境卫生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处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九条 施工单位未及时清运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工程渣土,造成环境污染的,由县、区市容环境卫生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施工单位将建筑垃圾、工程渣土交给未经核准从事建筑垃圾、工程渣土运输的单位或个人处置的,由县、区市容环境卫生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条 处置建筑垃圾、工程渣土的单位在运输建筑垃圾、工程渣土过程中沿途丢弃、遗撒建筑垃圾的,出入工地的运输车辆拖泥带水上路造成污染的,由县、区市容环境卫生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一条 涂改、倒卖、出租、出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城市建筑垃圾、工程渣土处置核准文件的,由县、区市容环境卫生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处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区市容环境卫生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对施工单位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对建设单位、运输建筑垃圾的单位处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一)未经核准擅自处置建筑垃圾、工程渣土的;(二)处置超出核准范围的建筑垃圾、工程渣土的。

第三十三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随意倾倒、抛撒或者堆放建筑垃圾、工程渣土的,由县、区市容环境卫生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并对单位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200元以下罚款。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由市城市管理局负责解释。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秦皇岛市城市供热管理办法

秦皇岛市城市供热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城市供热的建设与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国家建设部《城市集中供热当前产业政策》、《城市区域锅炉供热管理办法》、《城市燃气和集中供热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城市集中供热当前产业政策实施办法》和《河北省城市建设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的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各城市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县城区范围内的各类型的供热设施建设,供热生产、经营与管理。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城市供热包括:

(一)热电联产、区域锅炉集中供热;

(二)各类燃煤、燃油、燃气及电力锅炉为热源的联片供热、分散型供热;

(三)热交换制冷、空调、生活及经营性热水、蒸汽供应等。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供热单位,是指自己生产或使用外单位的蒸汽、热水从事供热经营及为本单位、职工供热的单位。

第五条 本办法所称热用户是指消耗热能的单位或个人。

第六条 凡在本市从事供热规划、设计、建设、施工、监理;从事供热生产、经营;从事供热专用设备、附件、材料的生产、经营单位或个人均应遵守本办法。

第七条 市城市建设管理局是城市集中供热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指导、协调集中供热工作。市人民政府供热办公室是城市供热的管理部门,负责城市供热规划;供热项目建设的审批与管理;新装、增容锅炉的审批;供热行业、产业及资质管理工作。

第八条 各级城建、规划、环保、劳动、房产、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积极配合、协调搞好城市供热建设与管理工作。

第二章 供热设施审批建设与管理

第九条 城市供热管理部门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发展的需要编制城市供热规划,经批准后组织实施。

第十条 供热工程建设项目、规划、建设方案、施工设计必须经市供热管理部门审定,城市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方可建设,具有供热专业资质的方可承接与资质相应的设计与施工。凡未经供热管理部门审查、批准的供热项目,相关的职能部门不予办理有关的审批手续。

第十一条 新建、扩建、改建各类建筑物须采暖的应纳入集中供热,集中供热规划区域内不准新建、扩建、改建燃煤锅炉,暂无法接入集中供热热网的,由市供热管理部门统筹安排临时供热。

第十二条 对应纳入集中供热热网的工程项目,经市供热管理部门审定,由用户向供热单位办理入网手续及有关事宜,并严格按规定交纳入网建设费。

超出集中供热范围的供热项目建设应符合城市供热规划,由项目建设单位向市供热管理部门申报。

第十三条 新装、增容、更新改造各类燃煤、燃油、燃气、电力锅炉经市供热管理部门审批后,应履行土地规划、环保、安全监察、节能、消防等审批手续。严格限制4.2MW以下锅炉的建设。

凡属下列情形之一的供热项目不予批准:

(一)不符合城市供热规划的;

(二)规划、设计与国家、省、市有关文件规定不符的;

(三)选用的供热专用设备、材料未经审查批准或不符合规定要求的;

第十四条 集中供热入网建设费标准、向受益单位集资标准,由市供热管理部门提出方案,经市物价部门审核报市政府批准后实施。任何单位、部门不准擅自制定标准收取建设费。对热网用户申请拆除、恢复室内采暖设施,供热单位只收取工本费,不准重复收取入网费。

第十五条 锅炉及供热系统的设计、施工、建设必须达到功能齐全、技术先进合理,符合国家的节能、环保、安全规定、规范及使用要求。

(一)选用的专用设备、材料必须是性能可靠的省以上优质产品;

(二)热网设计应采用地下直埋敷设,必须符合国家颁布的有关技术规程、标准的要求,应配置检测、调节与控制部件,确保热网的节能。城市街区原有架空管线应逐步改为直埋敷设。

第十六条 新建住宅其室内采暖设施必须实行分户供暖的循环方式,入户前必须配置锁闭装 置,并逐步实现以表计量。

第十七条 热网等隐蔽工程要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质量标准和规程进行施工,有关部门应履行现场监检、验收程序。

第十八条 供热工程竣工后,市供热管理部门会同质检等部门共同参加验收,对验收合格的经安全监察等部门办理投运使用证方可投入使用,并及时完善竣工资料、图纸,并向有关部门办理移交、归档;对验收不合格的,质检等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第三章 行业管理

第十九条 供热管理部门按国家、省有关规定对用于工业生产的蒸汽锅炉实施登记、备案管理,不列入资质管理范围,对非工业生产的各类型供热实施行业管理。凡具备各类锅炉热源或从事供热生产、经营的单位均为供热行业管理范围,应向市供热管理部门登记备案。

第二十条 凡属下列情形之一的单位应向市供热管理部门申请办理《城市集中供热企业资质证书》:

(一)具备锅炉及其它热源并从事供热生产、经营活动的;

(二)原有容量为1.4MW(兆瓦)以上锅炉热源,为本单位内部自用自管的;

(三)不具备热源,有经营供热、收费行为的。

第二十一条 取得《城市集中供热企业资质证书》的供热生产、经营单位须向工商部门办理营业执照,方可从事供热生产、经营。

第二十二条 市供热管理部门的稽查人员对供热单位及用户实施执法检查时须出示《行政执法证》,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妨碍执行公务。

第二十三条 集中供热设施属城市公用设施,属于国有资产,供热单位应按规定提取设施折旧费,确保资产的保值、增值及更新设备所需资金。

第四章 供热及用热管理

第二十四条 供热单位要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用户室内采暖温度标准(18℃±2℃不低于16℃),科学的组织生产运行,确保安全生产和正常供热,要设定用户室温检测点,定期检测,确保平均用户室温合格率不低于98%。

第二十五条 热电联网集中供热和其它各类型的供热设施要按产权归属,负责各自的维修、调试、大修、更新改造。

第二十六条 新建、扩建、改建及原有住宅楼等建筑物并入集中供热热网前,由市供热管理部门按国家有关标准对其设备、设施组织检验、验收。

(一)对自行维修、改造后的管网、室内采暖设施须经一个采暖期试运行,合格后可办理移交管理。

(二)对设计不合理,设备、材料质量不符合规定标准的由入网单位进行改造或更换。

(三)对不具备管理、维修能力的用户,可委托集中供热单位或其它符合资质的单位进行有偿代管代修其供热设施。

第二十七条 供热单位与热用户应按合同法的规定签订供热合同,明确各自的责任和义务,依法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

第二十八条 热用户应按规定标准缴纳热费。

(一)对缴费确有困难的热用户经申请、批准后可拆除部分室内采暖设施,供热单位不承诺室内温度标准。

(二)对不缴纳热费和欠费的用户,供热单位视情节有权采取措施停止供热,直至通过法律程序追缴热费,也可通过司法机关协助拆除室内供热设施。

(三)热用户中途变更时,应到供热单位办理用户变更过户手续并缴清热费。无供热单位手续,房产部门不予办理房产交易、过户手续。

(四)用户室温达不到国家规定标准的,经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检测、核实,属供热单位责任的应在3日内负责处理、达标,因特殊原因暂无法处理的,供热单位应向用户签发手续并应酌情退费或减免热费。

(五)新建建筑物极其供热设施因设计、质量等原因导致用户室温达不到国家标准的全部责任由建设单位负责。

(六)因用户私自改变房屋结构、改动室内采暖设施、对供热设施进行装璜所造成室温(包括相邻用户)达不到标准的,由其承担一切责任,则热用户仍按标准缴纳热费。

第二十九条 供热单位应定期对用户进行巡检,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用户对供热中出现的问题应及时向供热单位反映,供热单位对用户反映的问题应及时予以处理。

第三十条 严禁在供热管网、阀门井上方各一米范围内进行建筑,不得往管网沟、井内排放污水杂物,在附近确需埋设其它管道和地下设施时,应事先书面通知供热单位派人看护,不得擅自更动或危及供热管网及附属设施安全。

第三十一条 未经供热单位批准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准私自接网用热,不准擅自启用、停用、更改、更换或增、减原有供热设施和设备,严禁私自改变原供热设施的使用性质和运行方式,严禁取、放热媒(热网软化水等)。

第三十二条 供热单位维修管网及其它供热设施时凡有碍施工的一切障碍物必须拆除或迁移,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准以任何借口阻碍、影响施工。有关部门或用户应予以支持配合。

第五章 热费收缴管理

第三十三条 供热单位应按照市物价部门公布的价格核收热费,未经市物价部门批准,任何单位不准擅自提高热费标准或超标准收缴热费。

第三十四条 热费计费标准

(一)采暖面积以房屋建筑竣工图为准,凡有采暖设施的房间、(贯通间)以图标轴线各减半壁墙厚度的实际间距计算采暖面积。

(二)房屋高度以3米为限,超过3米部分按比例累计增加热费(即每增高30公分,另增加10%热费)。

(三)供热期为每年的11月5日至次年的4月5日,热费采取全采暖期连续计算的办法。

(四)热费预收缴期为每年8月1日至11月4日,对一次性缴清热费的给予5%的价格优惠;11月5日至次年4月5日为热费收缴期,超过热费收缴期缴费的按日加收5‰的滞纳金。

第三十五条 热费收缴办法

(一)市、区财政拨款的行政、事业单位及职工的热费由财政部门核准后,从行政事业经费中直接扣缴拨付供热单位。

(二)市、区房管部门管理的直管住房,各企(事)业单位自管住房、托管住房、房改房(包括出售公有住房、按房改政策接轨的集资建房和单位自建的经济适用住房),旧城改造中共有产权房的热费均由房屋用户(即房屋使用权人、房屋所用权人)所在单位负责缴纳,其单位无缴费能力的由其家庭成员另一方负责缴纳。用户个人负担部分由单位代扣代缴。

(三)各企、事业单位的职工按每户只享受一套住房热费补贴(补贴标准按其住房改革规定享有的建筑面积75%计算采暖面积),超过标准部分由个人负担。

(四)子女继承父母住房、夫妻离异、丧偶、下岗再就业人员原缴费单位无缴费义务的均由用户(现居住人)所在单位负责全额缴纳热费。

(五)因企业破产原缴费人无工作单位的由用户另一方所在单位负责缴费,双方均无工作单位的、用户单位为外省、市或异地安置的其热费由用户负责全额缴纳。

(六)对新建、扩建、改建住宅楼等建筑物,在保修期内供热的,建设单位与供热单位应履行设施验收程序,未办理验收、移交手续前由建设单位负责向用户收缴热费;对未售出和无法办理用户移交的房屋,热费由建设单位负责向供热单位统一结算(分户供暖的除外)。

第三十六条 基建、工业、商业、服务业和生产经营等属非标准供热的,在供热单位服务项目和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可安装热计量表按计量收费。

第三十七条 因供热单位的责任造成连续停供超过48小时以上,停供期间热费应退还用户。

第六章 罚 则

第三十八条 凡未经批准擅自新装、增容、改造、更新各类锅炉的,不准投入使用,并处以罚款。

第三十九条 凡未经批准擅自设立的供热经营单位,除责令其停止供热经营外,并处以罚款。

第四十条 凡未按审批要求设计、建设或擅自使用不合格供热设备、材料的除责令限期整改外,并对责任单位处以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一条 凡违反供热企业资质管理规定的,按建设部有关规定处以罚款。

第四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条、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第二款、第十六条、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八条第四款、第三十条、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三条、第三十七条规定的,处以罚款,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应赔偿全部损失,构成犯罪的由司法部门依法处理。

第四十三条 被处罚的当事人对处罚决定不服的,可在收到处罚决定书60日内,向做出处罚决定的上级主管部门或同级政府申请复议,也可向法院提起诉讼,既不申请复议和诉讼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做出行政处罚决定的部门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四十四条 城市供热行政主管部门、管理部门、供热单位及工作人员要自觉遵守本办法的规定,对玩忽职守、滥用职权、营私舞弊等责任者可视情节由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七章 附则

第四十五条 县城以外的建制镇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四十六条 有关锅炉及压力容器的设计安装、使用、修理、改造及事故处理,应按国家、省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四十七条 本办法由市城市建设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四十八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原秦政〔1993〕第172号《秦皇岛市城市集中供热管理办法》和秦政办〔1997〕第91号《秦皇岛市供热收费管理办法(试行)》同时废止。

第五篇:秦皇岛市青年文明号管理办法

关于下发《秦皇岛市青年文明号管理办

法》的通知

各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组委会成员单位,各团县(区)委,团工委,市直各企事业单位团委:

团市委于2001年颁布了《秦皇岛市青年文明号管理办法》(秦团字[2001]9号),自2001年9月6日起施行。该办法的颁布实施对规范我市的青年文明号的创建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经过七年多的实践,原办法已不能完全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为此,青年文明号组委会办公室在上级青年文明号管理办法的修订意见和开展专题研究的基础上,对原“办法”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秦皇岛市青年文明号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经过市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组委会各成员单位及相关单位的修改和讨论现已定稿,现将修订后的《秦皇岛市青年文明号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单位、各行业自身实际,加以贯彻执行。

附件:《秦皇岛市青年文明号管理办法》

秦皇岛市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组委会

二○○八年九月十一日 秦皇岛市青年文明号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深入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促进青年文明号活动深入持久、健康发展,进一步动员引导广大青年树立科学发展观,立足本职工作,弘扬时代文明,在全面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市的伟大实践中成长成才,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青年文明号是指以青年为主体,在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过程中创建并经过活动组织管理部门认定的体现高度职业文明,创建一流业绩的青年集体(班、组、队、部、室)、青年岗位(岗、台、车、船、所、店)和青年工程。

第三条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是促进青年成长成才、建功立业的有效形式,是以倡导职业文明为核心,以行业管理规范为标准,以科学管理为手段,以岗位建设、岗位创优为重点,以先进典型为导向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第四条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旨在引导青年增强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业精神,树立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内容的职业道德和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观,展示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贡献力量。

第五条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是坚持以职业文明为主线,以基层现代化管理为规范,以基层单位青年集体创建为主要途径,形成创建、考核、评价、表彰的完整机制。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要在秦皇岛市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组委会(以下简称组委会)的统一领导下,坚持内容与形式统一、继承和创新相结合的原则,紧密结合实际,开展独具特色、富有成效的创建活动。

第二章组织机构

第六条团市委联合文明办、财政局、人事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相关单位及各行业(系统)创建单位联合成立秦皇岛市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组委会,负责对各县区、工委、企事业单位及各行业(单位)开展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进行统一协调管理,组织指导,制定有关政策,督促检查落实。组委会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申报、检查、审核和命名表彰工作。

第七条各县区、工委、企事业单位及各行业(单位)应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负责制定本区域、本行业、本系统以及本单位的青年文明号管理办法,颁布考评标准,进行检查督促,保证创建活动的顺利开展。

第八条开展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的集体及所在单位要成立活动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明确分管领导、主要负责人和办事机构。要根据行业、岗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创建目标和创建标准,营造良好的创建气氛。

第三章基本条件

第九条集体总人数一般要求为3人以上(含3人),35周岁以下青年人数不低于集体总人数的50%,原则上负责人中至少有一位年龄不超过35周岁(特别情况可适当放宽)。

第十条全体成员政治立场坚定,能够自觉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执行党和国家的政策,自觉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及本行业(系统)、本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服务规范。

第十一条全体成员能够弘扬文明新风,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同时能够努力学习业务,钻研技术,掌握做好本职工作必需的知识和技能,有相当数量的青年成为本行业(系统)的行家里手。

第十二条在工作中表现高度的职业文明水平,取得突出成绩,创造了较高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人才效益。

第十三条围绕本单位的中心工作开展了富有实效的创建活动,有明确的创建规划、细化的创建标准、醒目的创建标识、有形的创建载体。

第十四条重视和发挥青年的作用,共青团的工作扎实有效。

第十五条在创建过程中积极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服务和谐社会构建,树立青年文明号服务社会、回馈社会的良好形象。

第十六条环境整洁优美,文明生产经营,优质服务,经济和社会效益在本行业、系统中居于领先地位,争创活动成效显著,得到了本单位党政领导的肯定,受到周围群众或服务对象赞誉,社会评价良好。

第四章申报评选

第十七条青年文明号创建采取由团组织自下而上,逐级申报、考核、推荐的办法进行;没有团组织的外资、民营企业或团组织隶属关系不在秦的驻秦单位可以直接向市青年文明号领导小组办公室联系申报。评选过程要具有连贯性,获得下一级别一年以上的青年集体,才可申报上一级别的青年文明号。

第十八条各级团组织和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协调、密切配合,严把质量关,被推荐的青年集体要事迹突出,真正具有先进性和代表性。

第十九条创建青年文明号实行预申报制。评选程序是:随时争创──4月申报(推荐)──考核认定──公示──10月命名表彰。

第二十条市级青年文明号评选分为二个部分。第一部分:行业创建的集体,由各行业系统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领导小组负责具体制定各行业(系统)的考核标准和评选办法。每年年初,由行业主管部门会同组委会办公室,根据其活动开展情况,研究确定本各行业(系统)市级青年文明号的评选名额,并统一向组委会申报,由组委会办公室联合行业创建领导小组共同考核,合格集体由组委会集中命名表彰。

1、已归属行业联合创建的集体,原则上只参加全市行业(系统)青年文明号评选。属于行业管理,但团组织关系又隶属县(区)管理的单位,申报市级青年文明号,必须征求县(区)团组织意见。

2、已归属行业联合创建的集体,申报国家级、省级青年文明号必须征求市组委会意见,被命名以后,由集体所在单位团组织报送表彰决定到市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组委会办公室备案。

第二部分:非行业创建的集体,由各团县(区)委、团工委、直属单位团组织向组委会申报,经检查合格后,由组委会命名表彰。

第二十一条各团县(区)委、局(公司)团委在本区域、本单位开展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可以命名县(区)、局(公司)级青年文明号。

第二十二条创建青年文明号实行负责人培训制度。新申报青年文明号集体负责人必须参加组委会组织的青年文明号负责人培训并获得资格证书;重新申报的青年文明号集体负责人,将由组委会分批组织培训,青年文明号集体负责人变更后,号长必须参加青年文明号负责人培训并获得资格证书。

第二十三条青年文明号评选实行公示制度。自行公示。青年文明号申报单位必须自申报之日起至授牌之日止,在工作场所醒目位置悬挂“争创青年文明号”标牌或条幅,公布青年文明号的创建情况和组委会办公室(包括团组织和主管部门)的监督电话。集中公示。组委会办公室通过在秦皇岛市青年文明号网(http://www.qhdcy.net/qnwm)及新闻媒体上集中公布青年文明号申报单位名单,公开接受社会评议。

第二十四条国家级、省级青年文明号的推荐申报由各行业主管部门同市组委会办公室协商初步意见,确定重点培养联系的省级、市级青年文明号。根据创建情况,经组委会办公室和行业部门确定后上报。

第二十五条“秦皇岛市十大青年文明号标杆”和“秦皇岛市十佳青年文明号号长”每两年评选一次。由组委会专门召开评审会议,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当场产生。当选“秦皇岛市十大青年文明号标杆”的集体,优先申报省级青年文明号。

第五章考核标准

第二十六条考核。组委会将每年组织各团县(区)委、团工委、企事业单位团委及各行业(单位)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成员单位对市级青年文明号集体进行联查,并以此作为青年文明号认定的依据。

第二十七条考核方式。非行业创建的市级以上青年文明号集体(含市级),由组委会办公室抽调团县(区)委、直属单位团委和青年文明号成员单位人员组织检查考核;各行业市级以上青年文明号集体,由行业创建活动领导小组会同组委会办公室组织检查考核;检查考核组可吸收青年文明号监督员、新闻单位、群众代表等参与,采取明查暗访等方式进行。检查组的每个成员都要按照《秦皇岛市青年文明号考核标准》,对被检查单位逐项打分,将每个人所打的分值相加平均,得出该单位的综合考核得分,在此基础上,排定位次。对国家级和省级青年文明号,也进行量化打分考核,并作为复核的依据。

第二十八条考核办法。《秦皇岛市青年文明号考核标准》为百分考核制,80分为达标分。根据基层单位的得分和排位情况,分别予以考核处理。各行业制定的《青年文明号考核标准》可相应参照执行。

1、硬淘汰。对在检查中,证实存在《标准》所规定的“一票否决”项目和考核分值低于60分的市级青年文明号集体,予以硬淘汰。按照主管权限,由检查组或行业部门向组委会提出报告,经同意后,取消其市级青年文明号称号,摘掉牌匾,通报全市。

2、末位淘汰。对在检查中,分值高于60分、不足80分,但列本县区、本行业倒数第一的市级青年文明号集体,予以末位淘汰。按照主管权限,由检查组或行业部门向组委会提出报告,经同意后,取消其市级青年文明号称号,摘掉牌匾,通报全市。

3、黄牌警告。对在检查中,考核分值低于80分的市级青年文明号集体,予以黄牌警告,限期一年进行整改,并由组委会发出通报。次检查达标的,取消黄牌警告;检查仍不达标的,按照主管权限,由检查组或行业部门向组委会提出报告,经同意后,取消其市级青年文明号称号,摘掉牌匾,通报全市。

4、自动摘牌。青年文明号集体由于35周岁青年职工比例不足50%,或领导班子成员均大于35周岁(科研、医疗等科技含量高的不超过40周岁),单位合并、撤消等自然原因,不符合青年文明号基本条件时,按照主管权限,由各团县(区)委、直属团委或行业部门向组委会提出申请,予以摘牌,并视情况由组委会颁发纪念证书。

5、重新认定。青年文明号评选具有连贯性,经考核达标的市级青年文明号集体,由组委会重新认定;经考核达标的省级青年文明号,直接申报参加省级青年文明号重新复核。

第六章监督管理

第二十九条青年文明号实行档案管理制度,各县区、各单位、各行业对市级青年文明号集体的创建、申报、考核、命名、奖励等基本情况都要建立档案,要实现管理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各申报集体对创建活动情况都要详细记录备案。

第三十条青年文明号实行动态管理制度,不搞终身制,实行考核。市级青年文明号每年10月都要向组委会重新申报,经考核确定,对不符合条件、未达标的予以摘牌。

第三十一条青年文明号实行挂牌制度。凡获得相应级别的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的集体,要在岗位现场醒目位置悬挂相应级别的青年文明号牌匾,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要坚持上岗佩带由组委会办公室监制的“青年文明号为您服务”字样的胸牌;要发放青年文明号服务卡,明确服务内容,兑现服务承诺。

第三十二条青年文明号实行社会公开监督制度。组委会组建青年文明号监督员队伍,聘请特约监督员,引入动态化、社会化管理手段,建立广泛的社会监督网络。青年文明号集体,特别是窗口行业,要设置青年文明号监督台,公开各种办事制度、服务承诺,公布单位成员的基本资料(姓名、职务、岗位责任)上墙,接受社会监督。

第三十三条青年文明号实行信息报送制。青年文明号集体、青年文明号创建单位,每季度都要报送创建和活动信息,反映创建情况,汇报活动成果,组委会办公室将汇总有关信息在秦皇岛市青年文明号网站、青年文明号简报上登载下发,以便各创建单位横向交流、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信息报送情况,将作为考核重要依据。

第三十四条组委会每年对市级以上青年文明号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对于不符合标准的给予摘牌处理并予以通报。组委会将采取统一安排、随机抽查、日常监督等方式监察,对查出问题的单位结合其行业主管部门的意见严肃处理,并在新闻媒体上予以曝光。每年的7、8月定为“秦皇岛市青年文明号管理月”。第三十五条省级青年文明号由团市委会同行业部门共同复查、考核,对考核一次不合格的出示黄牌,限期整改,到期不达标的,取消重新申报资格并给予通报。

第三十六条市级青年文明号因自然条件不符合青年文明号有关规定的,则自动撤销市级青年文明号称号,由组委会为该集体颁发纪念证书。

第三十七条青年文明号集体创建不符合第三章基本条件和第五章考核标准条款的,由组委会办公室提出黄牌警告,凡发生下列否决因素之一者,经核实,取消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并摘牌:

1、本集体中有严重违法、违纪事件发生,造成不良社会影响。

2、在日常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工作中发生重大责任事故。

3、凡被舆论曝光,群众反映强烈,经调查情况属实的。

4、窗口或服务行业没有推行青年文明号服务卡,实行承诺服务,或没有严格兑现承诺服务内容,造成社会强烈反映的。

第三十八条撤销秦皇岛市青年文明号牌匾,要经组委会审核批准,由青年文明号集体所在地团组织或行业主管部门共同操作实施。

第七章表彰奖励

第三十九条各行业主管部门和创建的基层单位对市级青年文明号集体和个人,要实行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相结合的办法。要大张旗鼓宣传青年文明号的先进经验和典型事迹,积极营造创建活动的良好氛围;同时要认真落实激励措施,将工资、奖金、住房、上学深造、晋级晋职等方面纳入本单位的奖励序列,并给予一定数额的物质奖励。

第四十条青年文明号集体所在单位申请评选文明单位(系统)给予酌情加分。

第四十一条各单位要把各级青年文明号集体负责人作为优秀青年干部和管理者加以重点培养,提供学习和锻炼提高的机会。

第四十二条新评市级青年文明号集体成员给予一次性奖励,原则上按不低于月平均基本工资的标准执行。奖金应由青年文明号集体上级主管部门拔付,也可以由上级主管部门给政策,青年文明号集体在部门经费中开支。

第四十三条连续两年在检查中排名第一的市级青年文明号集体,可直接纳入秦皇岛市“十大青年文明号标杆”候选单位序列。该集体的负责同志可直接列为秦皇岛市“十大青年文明号号长”的候选人。

第八章附则

第四十四条青年文明号由各级团组织或各级青年文明号领导机构命名,其它任何单位、部门不能自行授予青年文明号牌匾。

第四十五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本办法的修改、变更、解释权属于组委会办公室(团市委青工青农部)。

下载秦皇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秦皇岛市绿色建筑管理办法》的通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秦皇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秦皇岛市绿色建筑管理办法》的通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