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项重大政策(5篇范文)

时间:2019-05-13 17:17: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5项重大政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5项重大政策》。

第一篇:15项重大政策

二季度以来15项重大政策密集出台 李克强强调抓落实

2014年06月08日19:45 人民网 评论中大奖(0人参与)收藏本文

人民网北京6月7日电(杨曦)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陆续推出多项旨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政策措施。近期的政策包括扩大小微企业减税力度,在基础设施等领域推出80个项目对社会资本开放,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助力稳外贸等等。李克强总理周五在经济形势座谈会上的表态,各部门、政府必须切实落实各项政策。

随着稳增长措施加码,中国经济暖意初显。近期公布的多项5月份经济数据一扫前4月的“冷意”,作为反映经济走势先行指数的制造业PMI、非制造业PMI以及汇丰中国制造业PMI均出现了较大幅度回升。

专家指出,一系列政策的密集出台,有利于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和惠民生,未来应继续通过改革释放红利,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增强经济的内生动力。

二季度以来15项重大政策密集出台稳增长

4月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扩大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实施范围,部署进一步发挥开发性金融对棚户区改造的支持作用,确定深化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铁路建设的政策措施。

4月1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分析研究一季度经济形势,部署落实2014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任务,确定金融服务“三农”发展的措施,决定延续并完善支持和促进创业就业的税收政策。

4月22日,国务院发布《关于金融服务“三农”发展的若干意见》,强调要从三个方面增强资本市场支持“三农”的能力,进一步健全农村金融体系,降低整体融资成本。

4月2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进一步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的政策措施,决定在基础设施等领域推出一批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的项目。

4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下调县域农村商业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下调县域农村合作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4月30日,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支持外贸稳定增长和优化结构有关工作,确定进一步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

4月30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通知,明确从2014年6月1日起将电信业纳入营改增试点范围,这将进一步完善增值税抵扣链条,增加下游企业进项税抵扣,让更多的企业享受改革红利。

5月7日,国务院印发《贯彻实施质量发展纲要2014年行动计划》,将大力推动提质增效升级,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5月9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这被称为“新国九条”,旨在更好发挥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促进创新创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5月14日,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生产性服务业重点和薄弱环节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5月15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以激发市场活力、提振外贸企业信心、促进进出口平稳增长。该文件被称为稳外贸“国16条”。

5月16日,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联合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同业业务的通知》,以引导资金更多流向实体经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高金融体系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

5月2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成倍扩大中央财政新兴产业创投引导资金规模,加快设立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完善市场化运行长效机制,实现引导资金有效回收和滚动使用,破解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5月3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进一步减少和规范涉企收费、减轻企业负担,部署落实和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决定对国务院已出台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开展全面督查。

6月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进一步简政放权措施促进创业就业,部署石化产业科学布局和安全环保集约发展。

李克强总理强调政策落实到位 痛批“尸位素餐”

据中国政府网报道,5月30日的国务院常务会上,李克强总理使用的高频词是“抓落实”。

李克强说,去年以来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市场反应是好的,但确实存在落实不到位等现象,使得一些好政策没能取得预期效果。国务院开会“议”了事,“决”了策,但如果没有“行”,就没有“效”。他强调,下一步国务院开展全面督查时,既要解决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也要解决政策落实的“最先一公里”。各部门、各级政府要尽职尽责,奋发有为,切实使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我在基层调研时注意到,有些地方确实出现了‘为官不为’的现象,一些政府官员抱着‘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甚至‘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的态度,敷衍了事。”李克强加重语气说,“说的难听点儿,这不就是尸位素餐吗?这样的庸政、懒政同样是腐败,是对国家和人民的极大不负责!”

专家预计二季度经济企稳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表示,一方面,中国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另一方面,一直在进行定向结构性微调,涉及三农、小微企业财税金融方面政策正在落实,未来预期预调微调会更加频繁,而随着经济稳定性的增强,预计二季度经济增速不会低于一季度。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指出,3月份以来,政府持续出台稳增长政策,预计未来仍将有政策出台。随着政策落实,经济活力会有一定的起色,经济需求将会稳定,下半年经济不会一路下滑,经济走稳的可能性将是大概率情形。

民生证券分析报告也认为,在定向宽松式的稳增长政策和外需转暖的带动下,未来经济总需求仍有望保持企稳态势,因此,二季度经济无需过度悲观,预计二季度经济增速与一季度基本持平。

第二篇:重大政策落实情况总结

玉龙县民政局对2011年重大政策落实情况

自检自查报告

2011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民政局的精心指导帮助下,我县民政工作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以及省市民政工作会议和市县两会精神,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观活动,积极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充分发挥民政在构建和谐玉龙的重要基础作用,结合玉龙县民政工作的实际和今年的主要任务,按照“讲大局、惠民生、促改革、重管理、强服务”的民政基本工作思路,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切实履行、扎实工作、锐意创新,民政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根据玉龙县纪委《关于对2011年重大政策落实情况进行自检自查的通知》(玉纪发﹝2011﹞18号)文件精神,现将涉及民政领域的保障和改善民生政策落实情况自检自查如下:

一、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项政策落实情况

(一)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迈出新步伐,民生保障水平明显提高

1、城乡低保制度逐步完善,社会救助覆盖面不断扩大,救助标准不断提高,切实保障了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全县现有城市低保对象2029户4394人,共发放资金675.68万元,月人均115元,低保覆盖面占全县非农人口的29%; 保障农村低保对象13500人,发放资金1451.7万元,月人均70元,低保覆盖面占全县农业人口6.9%,基本实现社会化发放。全县享受农村五保2162户2162人,发放资金246.38万元,月人均80元;60年代精减退职职工132人,发放资金20.9万元,今年对困难群体给予救助,共支出农村医疗救助补助资金399万元;城市医疗救助金43.6万元,共442.6万元;下拨各乡镇农村临时救助补助资金219万元。完成了民政信息系统录入工作及深度贫困人口和农村藏族人口调查统计工作。全面启动医疗“一站式”服务模式。

2、救灾救济高效有序。今年,全县范围内灾情频繁,从年初的雪灾到年中的旱灾直至进入雨季后的山体滑坡、泥石流、洪涝灾及多次严重的冰雹灾等自然灾害不断发生,尤其是东部四乡本身身处环境恶劣,一处多灾,是十年九旱的地方,今年雨季降雨就少加之进入八月以来,几乎滴雨未下,至使东部四乡造成较为严重的旱情,农田灌溉用水及人畜饮水面临较大困难,很多农作物提前枯萎,甚至棵粒无收。据统计灾害造成全县直接经济损失4813.41万元,其中农业经济损失4469.91万元,农作物受灾面积5011.2公顷,成灾面积2733.6公顷,绝收面积1033.2公顷。受灾人口71400人次,缺粮人口27110人,饮水困难群众6068人。针对一年恶劣的气候特点和突发的各种自然灾害,我局真正做到了灾情发生后在第一时间内,掌握灾情并把灾情信息传递给上 级和相关部门。一是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灾情信息畅通;二是争取救灾资金215万元,其中190万元购买粮食513吨分配到各乡镇作为冬春灾民口粮和因旱受灾群众口粮,救助人口31000人次;10万元购臵了救灾物资储备;15万元用于冬令期间困难群众生活补助和伤病救济已分配给各乡镇救助人口1400人次,确保灾区的社会稳定。三是配合玉龙县水电开发项目,向九河移民点发放救济大米122400斤,被褥96套,救助708人次。极大的改善了移民的生产生活,稳定了民心、促进了发展,对玉龙县水电事业的开发利用起到了促进作用。四是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今冬明春灾民需救助情况的调查,通过调查行成了《玉龙县各类受灾人员冬春生活急需救助情评估报告》;五是对全县23所贫困山区完小的3000名贫困学生发放了3000套御寒服,使贫困山区的小学生能够过上一个温暖祥和的冬天,促使他们安心学习天天向上。六是结合“防灾减灾日”的活动,配合相关部门联合开展了“三小”活动;七是积极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共有98个单位5562人参加活动,筹集资金228562.6元。八是完成村级救灾应急预案建设,真正做到救灾应急预案三级联动制度。

(二)双拥优抚安臵工作水平有了新的提高,重点保障对象合法权益全面落实

一是积极开展春节期间对优抚对象及驻玉部队的慰问,认真落实各项优抚政策,共发放慰问金38万元;还慰问了部份健在的入朝志愿军老战士及各类优抚对象31户,慰问金额15500元,慰问品27床棉被,充分体现党和政府与驻玉部队的鱼水之情和对优抚对象的关心。二是认真落实了优抚对象军队退役人员的各项政策措施。全年共发放各类优抚对象定期抚恤金人数为1283人,发放金额为4614994元;发放义务兵优待金183户共656238元。完善了医疗保险制度,对在乡重点优抚对象和在乡无固定收入的50岁以上退伍军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保费由民政局代缴,共代缴1724人保险金额51720元。并补助精神病退役人员住院费及死亡后一次性补助金48000元,所有重点优抚对象都已纳入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可以在医院一次性得到医疗救助。补报参战人员16人、2个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的定期定量补助及新审批因公九级伤残军人1人,因公十级伤残军人1人,转移抚恤关系1人,补办残疾军人证明1人。三是完成了全县76人的退役士兵和转业士官的接收工作并确定符合安臵条件的退役士兵和转业士官23人,(其中三级士官5人、城镇退役士兵18人),及时下达了安臵计划,并将18个安臵岗位向社会公示,通过择优选岗考试最终安臵了18名退役人员,其余5人作自谋职业安臵,已兑现自谋职业补偿金35.364万元,并将45名符合条件的农村退役士兵推荐到金安桥电站工作。四是对全县60岁以上农村籍退役士兵,做了一次全面的调查工作,为了做到不重、不漏、不错,召开专题会议,精心安排,认真细致的完成了统计、填表、查档等一系列工作,于10月11日顺利完成上报、审核工作,全县现有2011年年满60岁农村籍退役人员708人(从今年8月起可享受定补),2012年年满60岁农村籍退役人员101人(从明年1月起享受定补),并将所有档案全部归档。

(三)社会事务服务水平有了新提高

1、大力宣传《丽江市殡葬管理条例》,在清明节期间组织相关人员对全县16个乡镇进行殡葬改革宣传工作,共发放宣传单2000多份,粘贴标语135条努力使殡葬改革政策家喻户晓;为提升我县殡葬服务能力,派专人到省民政厅参加云南省殡葬服务标准化培训。监督各乡镇依法进行婚姻登记,发放126名散居孤儿2010生活保障金,送4名孤儿到市儿童福利院接受集中供养;帮扶17名困难家庭疝气儿童康复手术并给予手术期间生活补助300元/人;组织开展“义肢助残”活动,救助8名贫困家庭肢体残疾人员安装假肢;依法按程序办理2名社会弃婴的收养手续;积极联系上级部门为2名困难家庭儿童(唇腭裂患者)进行康复手术。

2、为加强救助管理站规范化建设,维护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合法权益。适时出台了《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城市街头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和流浪乞讨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实施意见》。对因自身无力解决住宿,无亲友投靠,又不享受城市低保或者农村五保供养,正在城市乞讨度日的人员进行救助,共救助42人(其中男33人、女9人、精神病人1人、吸毒人员1人)。在救助过程中都做到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救助管理,未发生在站内突发急病送医院治疗和站内死亡现象。对每一个求助人员都一一提供返乡车票和路途生活开支,有一部份特殊救助人员还亲自护送回家,不轻视“三无”人员,做到合理合法,为净化城市环境作出了贡献。

3、老龄事业有了新发展。落实相关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的要求,研究部署了今后一个时期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目标,社会养老服务体系逐步完成。建设完成投资1000多万元的玉龙县社会福利中心工程,已完成部分五保老年人入住工作。围绕落实“六个老有”,狠抓了养老保障服务体系和法律维权服务体系建设,扎实开展老年人生活救助、法律援助,妥善处理老年信访问题,及时办理老年人优待证,按时发放8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保健金及百岁老人长寿补贴金,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共办理老年人优待证775个。共发放80-99周岁高龄老人4375人及7位百岁老人的长寿补助保障资金180.63万多元,认真做好2012年年满80周岁以上及百岁老年人的调查摸底工作。认真做好助老工作,为巨甸镇、石鼓镇、白沙乡、大具乡、龙蟠乡等安排了老年活动场所建设(修缮)经费76.9万元;为鲁甸乡、黎明乡等贫困山区老年会安排2.85万元的活动经费。

(四)加大县委部署重点工作落实力度

1、和谐社区建设落实情况

《和谐社区建设实施方案》文件中规定的每个社区每年不低于50000元的工作经费及省级补助培训费已落实到位;全县城乡社区专职人员已按照玉党发﹝2008﹞26号文件精神,已全部给予办理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险;城市社区服务站的建设已完成科研报告、批文、建设土地等工程前期所有工作,已争取到文华社区建设资金15万元及漾江社区活动场所建设资金80万元(江东集团扶持);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正在实施;社区公共服务准入制度已落实。

2、低保扩面2000名指标的落实情况

已积极向上争取到1500名农村低保扩面指标,目前还在进一步争取更多名额指标。

二、存在的问题

1、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应保尽保要求差距太大。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于2007年1月起实行,至目前市级安排我县农村低保对象指标只有13500人,而玉龙县绝对贫困人口有6.78万人,要实现农村特困户应保尽保,任务十分艰巨。农村低保保障资金按省市县三级财政分级负担原则,县级财政应负担保障标准的25%,而玉龙县财政十分困难,这一实际情况也是农村特困户应保尽保面临的又一难题。

2、玉龙县大部分属河谷山区,各种自然灾害发生频繁,而我县因财政困难,县级很难安排更多的救灾资金以解决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所需,更无救灾物资储备仓库,救灾救济任务重;我县救助管理站无硬件设施(包括救助管理场地、救助流动车辆、救助人员食宿条件等),目前虽政府已划拨3亩建设用地,但因无建设资金及救助车辆不仅满足不了求助人员的要求,更不符合上级部门对救助管理工作的要求。

3、基层民政工作力量还很薄弱。特别是乡镇民政助理员身兼数职,工作任务繁重且更换频繁,尽快建立乡镇民政所已是形势所需。

4、和谐社区建设中每个社区每年工作人员教育培训经费5000元中市县两级承担的经费未到位和因玉龙县城建设及社区工作实际情况我县还未具备配备协管员的条件,所以和谐社区建设困难重重。

三、整改措施

我们将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省委九次党代会、市委第三次党代会、县委十二次党代会会议精神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建和谐社会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全面发挥民政“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积极作用,着力解决民生,维护民利,落实民权,努力推进我县民政事业跨越式发展。

一是加强防灾、救灾、灾害应急工作。完善县、乡(镇)、村三级重特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体系建设,加大救灾物资储 备,提高救灾应急水平,妥善安排好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加强防灾减灾宣传,提高防大灾抗大灾意识;加强汛期值班,认真搞好查灾、核灾、报灾和灾害救济工作;妥善安排灾民、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认真做好灾后民房恢复重建工作。

二是进一步完善城乡救助工作。扩大社会救助范围,实施分类施保措施,认真调研并建立低保进出长效机制;严格审批制度,搞好复查,强化动态管理。力争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方式100%覆盖全县;提高我县城乡低保标准及农村五保标准,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同步。

三是着力推进拥军优抚安臵政策的落实。认真贯彻执行《军人抚恤优待条例》,落实各项优抚政策。做好退役士兵的安臵工作,创造条件,加大扶持,积极推进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切实做好涉军维稳工作,为复员退伍军人排忧解难,为党委、政府分忧。全力营造双拥工作的有利氛围和环境,进一步融洽军政军民关系。

四是着力推进社会福利事业蓬勃发展。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孤儿保障制度。加强福彩销售工作,增加福彩收入。加快县社会福利中心附属工程建设,积极争取上级对福利项目资金支持,进一步福利事业项目的申报和储备工作。

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民政局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十日

第三篇:重大隐患项的防范措施

重大隐患项目档案及其防范措施

1、总则

1.1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制定本重大隐患及其防范措施。

1.2公司成立重大隐患及其防范措施编制领导小组。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xxx 成员:xxx 职责:

识别重点部位及关健装置重大隐患,制定防范措施,负责各自部门岗位隐患排查整改纠正;教育培训演练。

1.3重大隐患释义,是指存在于各生产活动中的,有可能导致重大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等。

2、排查、控制及整改

2.1各部门按照各自的管理责任,在策划与实施阶段,均应进行安全生产风险性分析,排查、确定生产过程可能发生的重大隐患,制定防范措施。

直接组织实施各部门对重大隐患排查,频次每周应不少于一次。2.2各部门应采用科学、合理的重大隐患辨识方法,确认重大隐患。并要开展重大隐患安全评价,建立重大隐患排查整改工作档案。

重大隐患安全评价,应形成书面报告,主要内容应包括:隐患类别,隐患等级,影响范围及严重强度,隐患整改措施及效果等。2.3重大隐患排查纳入定期安全检查范畴,由各部门组织实施。重大隐患整改要做到防范措施、责任、人员、资金和时间“五落实”。2.4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各部门组织进行重大隐患排查与整改,公司进行监督、检查。

3、奖励与处罚

3.1对于在重大隐患排查整改工作中成绩突出,避免重大及以上事故发生的部门或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3.2对事故隐患排查不力、隐瞒不报、未采取防范措施或监控、整改不认真,导致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对公司信誉造成重大影响的责任人,将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第四篇:民办教育政策的重大转折

民办教育政策的重大转折

文章来源: 中国网时间: 2012-12-20打印|纠错|发表评论|官方微博

柴纯青

2010年7月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把民办教育放在重要地位,明确提出“民办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强调“各级政府要把发展民办教育作为重要工作职责”,大力支持民办教育的发展,支持民办学校在办学体制机制和育人模式上的创新。此后,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浙江成为民办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区。

一 民办教育的发展状况

(一)民办教育发展的基本统计

相比于前几年,2011年的民办教育发展形势总体平稳。

2007~2010年民办教育机构在校生数比例分布 2007~2010年,民办幼儿园的数量不断增加,在园儿童也在不断增长,占全国幼儿园总量和在园儿童总量的比例也同步增长,这是一个比较正常的状态。民办普通高中的机构数量、在校学生的数量均呈下降趋势,占全国总量的比例也同步下降。这与我国高中适龄人口数量的变化趋势相吻合。

但是,在民办小学和初中的机构数减少的情况下,在校学生数量却持续上升。也就是说,民办普通小学和普通初中的校均规模扩大了。普通小学校均规模由2007年的774人,增加到2009年的915人;普通初中校均规模由2007年的921人,增加到2009年的1002人。其原因有两种可能:一是经过多年竞争、调整,目前能生存下来的都是基础较好、办学能力强、有较好品牌形象的学校,它们有可能接收了倒闭民办学校的生源。二是各省市调整学校布局,推进撤点并校的政策,导致学生上学远、交通费用上升等问题。很多学生选择就近的民办学校上学,寄宿制民办学校也得以发挥优势,招收到更多的学生。

(二)民办教育新政策的制定

2010年5月,国务院出台《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13号),其中第十五条提出了对民办教育政策的新期待:“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发展教育和社会培训事业。支持民间资本兴办高等学校、中小学校、幼儿园、职业教育等各类教育和社会培训机构。修改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落实对民办学校的人才鼓励政策和公共财政资助政策,加快制定和完善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金融、产权和社保等政策,研究建立民办学校的退出机制。”

2011年,教育部确定的工作要点中,民办教育的任务是“制定《关于进一步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深入推进办学体制改革。研究制定支持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创新民办教育发展体制机制。清理并纠正各类歧视民办教育政策,改善民办教育发展环境。做好独立学院过渡期工作,推动独立学院规范办学。”教育部民办教育专题工作小组很早就启动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的起草工作,并研究制定《民办教育分规划》。2010年底,上述两个文件已经形成了“征求意见稿”。但是,这一任务在2011年并没有完成。

2011年8月28日,温家宝总理在河北省张北县农村教师大会上发表讲话,提出支持农村民办教育发展的要求,进一步表明了中央政府对民办教育的基本态度。这不仅可以增加农村教育资源供给,减轻政府压力,也有利于引入竞争机制,促进办学质量提高。目前,我国农村民办教育发展尤为滞后,存在一些体制性障碍。从世界各国实践来看,办教育不可能是政府大包大揽。像在农村学前教育、高中教育、中等职业教育等领域,民办教育其实是大有可为的,甚至有自身优势。各级政府要为城乡民办教育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宽松环境,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使民办教育在设立、招生、证书发放、财政补助、办学自主权等方面的权益得到保障,使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在法律和政策面前一视同仁,形成公办、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新局面。民办教育也应该是教育家办学,真正致力于教育事业,不能以营利为目的。

(三)民办高校首次获得研究生招生资格

《教育规划纲要》第十四章第43条规定:“对具备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条件的民办学校,按规定程序予以审批。”作为贯彻《教育规划纲要》的一个实际行动,2011年10月中旬,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北京城市学院、河北传媒学院、西京学院、黑龙江东方学院5所民办高校通过教育部审批,成为首批获得研究生招生资格的民办高校。张灵:《5所民办高校正式获得研究生招生资格》,2011年10月17日《京华时报》。其中,北京城市学院获得2012年社会工作专业硕士项目,属于教育部启动的“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试点项目。首批研究生将于2012年9月入学。

早在2001年8月,经教育部审批并公布了73所具有颁发本、专科文凭资格的普通民办高校名单,并纳入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计划。十年来,这一名单不断增加,到2011年为105所,约占除独立学院外的其他民办普通高校总数的1/3。此次允许部分民办高校招收研究生,进一步提升了民办高校学历培养层次,打破了过去只有公办教育机构招收研究生的垄断局面,具有独特的意义。

(四)民办高校的招生困境近年来,由于高考学生数量下降,出国留学生的比例不断提高,同时,在高中毕业生中,放弃高考、放弃考试、放弃报到的“三放弃”现象逐渐显现,对高校招生产生了重大影响,非学历的民办高等教育机构、办学缺乏特色的普通民办高校、公办的高职高专将最先受到冲击。

以民办非学历高等教育为例。自2004年6月教育部《关于取消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的通知》规定“自2005年起,所有进行文凭考试试点的民办高等教育机构,一律终止招收文凭考试学生”以来,民办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的数量和学生人数呈持续下降趋势。2005年,民办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1077所,各类注册学生109.15万人。但到2009年,民办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812所,比2005年减少265所;各类注册学生85.22万人,比2005年减少23.93万人。与此同时,公办高校的平均录取比例还在继续上升,京津沪等经济发达城市的公办高校录取本地学生的比例较高,也挤压着民办高校的发展空间。高校出现生源不足的情况首先冲击民办高等教育机构。

以山东为例,山东高考应考人数已经连续3年下降,到2011年共减少近20万人。伴随着学生人数的减少以及部分公办高校提前自主招生,民办高校的招生困难重重,最受打击的就是专科层次的民办学校。2011年高考录取,民办高校的招生竞争激烈。但生源的质量却并不乐观。生源质量不好,自然对学校办学质量及社会声誉带来影响,可能引起恶性循环,使很多民办学校将陷入绝境。2009年,仅招到8名学生的重庆北软教育集团软件工程学院申请破产,已经成为民办高校破产的先例。而有关报道说,山东省教育厅一位负责人表示,“预计到2013年,全省高中毕业生只有40万人,将远远不能满足招生计划要求”,因此,民办高校生源危机将会越来越严重,需要民办高校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与此同时,民办教育发展还受到假证书之困扰。2011年5月,教育部中国教育信息网发布“民办高校(机构)自行颁发证书调查报告”,称有21所民办高校涉及虚假“学业证书”。北京、上海和广州等经济较发达地区制造和销售民办高校或高等教育机构自行颁发的“学业证书”现象较为严重。网络成为出售民办高校或教育机构“学业证书”的主渠道。一般认为,这与民办高校的“短视”相关,投入不足,“以生养生”,恶性竞争生源等行为造成了今日的困境。

《教育规划纲要》背景下,如何认识民办高校的地位,是首先应当解决的基本观念问题。民办教育最重要的就是提供多元选择的可能性,从而成为推进教育改革的力量。因此,民办高校的生源危机并不意味着其历史使命的终结,恰恰提醒民办高校应尽早改变发展方式,焕发新的生机。有学者认为,一方面要建立起以自主招生为基础的高校招生体系,打破计划招生下批次录取对高职高专、民办高校的不平等;另一方面,要让学校拥有更多的办学自主权,主动提高自身办学质量。

二 民办教育改革的新探索

(一)各地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行动

在《教育规划纲要》颁布一周年之际,民主党派和地方人大就“完善制度环境、促进民办教育发展”对民办教育进行了密集的专题调研。

2011年1月6日,天津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通过《天津市民办教育促进条例》。作为在《教育规划纲要》颁布之后出台的地方性法规,它比2005~2007年密集出台的各省民办教育地方性法规有某种“后发优势”。该《条例》第四条提出了“加大对捐资举办的民办学校和出资人不要求取得合理回报的民办学校的支持力度”;第三十五和三十七条确定对捐资举办的民办学校和出资人不要求取得合理回报的民办学校在土地政策、税收和其他优惠政策上享受与公办学校同等的待遇。基于对民办学校进行这种划分来制定政策,体现了《教育规划纲要》探索分类管理的基本精神。

近年来,云南发展民办教育的种种举措引起了众多的关注。2011年8月,云南省举行《民办教育机构审批管理办法(草案)》听证会,听取来自教育行政部门、民办教育机构以及法律界的听证代表就该《办法》的制定提出了意见和建议。我国目前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采用听证会的方式较为稀少,云南的这一做法无疑具有制度创新的意义。

2011年5月23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了《关于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意见》(桂政办发〔2011〕84号),要求各级政府“在观念、体制、政策、方法上不断创新,积极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文件提出的发展目标,是要求“到2015年,各类民办教育在校生比例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其中,民办高等教育在校生占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的比例达到25%以上,高中阶段民办教育在校生占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的比例达到30%以上,民办学前教育在园幼儿占学前教育在园幼儿的比例达到50%以上”。普通高中在校生的比例比全国2009年的水平要高出3倍多。为此,文件提出,“凡是法律允许的都大力引进,积极扶持;凡是国家政策没有明令禁止的,都大胆尝试。”“支持民办学校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和外国政府贷款发展教育事业。”对民办学校学生的资助、教师的养老保险、民办高中学校的招生等,都将与公办学校一致。

部分地市级也有很多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政策行动。

2011年1月《毕节地区行政公署关于加快民办教育发展的决定》出炉,其创新之处是对教师退休待遇的安排与很多地方的做法不一样,其中规定:“举办学历教育(含幼儿园)的民办学校教师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享受同类公办教师退休待遇:①任教的民办学校须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②民办学校自行招聘报教育行政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查同意备案,并建立了人事档案,逐年考核合格的教师;③在区内民办学校任教连续达到20年、累计达到25年及以上;④按规定交齐社会保险的;⑤未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并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经审查批准享受退休待遇的民办学校教师,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按规定审定退休费。”这将非常有助于民办学校稳定教师队伍(尤其是骨干教师),有助于提高民办学校的教育质量。

2011年2月24日,洛阳市政府通过的《洛阳市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专项资金的用途。其导向就是按投资规模和班额规模对民办学校进行奖励,鼓励扩大规模。可见,在中西部地区,民办教育的首要任务还是要扩大教育规模,弥补公办教育总量的不足。

(二)浙江、上海等地民办教育改革的试点工作

浙江承担了国家民办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的任务,具体落实到温州、宁波两市及安吉、德清两县,“希望浙江在教育类型、办学体制、办学模式、师资建设等方面取得突破,为全国的民办教育发展改革提供镜鉴”。

2011年7月,宁波市研究制订《宁波市民办学校分类管理试点实施方案》,确定了试点改革的总目标是建立两类学校不同的政策扶持和规范体系,在大力支持非营利性民办学校的同时,也要为营利性民办学校创造必要的发展空间。该《方案》的内容包括民办学校分类管理涉及的审批登记、学校产权、教师待遇、税费优惠、财政资助、财务管理、收费政策、退出机制、法人治理、捐赠激励10方面。其中对部分难点问题提出了探索性的处理办法。

温州市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了两大试点目标:在政府层面以体制和机制创新为重点,健全教育公共政策,优化发展环境,吸引社会力量投资办学;在学校层面以质量和管理创新为重点,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优质教育资源。2011年9月下旬,温州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实施国家民办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推出了十项新政,包括对民办学校按营利与非营利进行法人分类登记,建立合理回报制度,明晰民办学校产权的归属、使用、收益、处分等方面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等。11月13日,新华网报道了温州市率先在全国实施民办教育综合改革的新闻。

温州政策的亮点主要是,第一,明确区分了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学校的性质,并分别规定了各自的登记、管理办法及配套政策;第二,探索组建由国资引导、民资参与的教育担保公司方式的融资体制;第三,制度规定,凡取得相应教师任职资格、参加人事代理并从事相应教育教学工作的民办学校教师,均按公办学校教师标准参加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并享受与公办学校教师同等的退休工资。

上海将试点工作集中在完善民办学校财务、会计和资产管理制度上,确定将分两个阶段完成试点工作:首先探索制定充分体现教育机构、民间非营利组织共性和民办学校特性的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和资产管理的相关规定及配套管理措施,随后制定公共财政资助的方向和导向,并确定将民办学校的资金资产管理水平作为公共资助的条件和资助效果评估的内容,使公共财政资助的效益最大化,推进民办学校的健康稳定发展。

2011年初,深圳市出台了《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并研究制定《深圳市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位补贴办法》,研究制定“民办学校教师长期从教津贴机制”,开展了完善“民办学校教师社保政策”的相关研究。但在分类管理方面尚没有具体的进展。

(三)各省市《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对发展民办教育的新思路 国家《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后,各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本省的《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各省《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在发展民办教育的思路和选择点上各有侧重。

1.探索民办教育的分类管理

绝大部分省份都将《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积极探索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分类管理”写进了本省的《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只是口气有所不同,有的省份去掉了“积极”二字,而新疆的《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则直接提出“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对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实施分类管理”。吉林省进一步提出“探索民办学校纳入民办事业单位进行分类、登记和管理的途径”;辽宁省要求“在税收、用地、公共事业收费等方面保障非营利性民办学校享有与同类公办学校同等的优惠政策”;贵州省提出分类管理上要“创建有利于采用民办公助、公办托管、国有民办、教育股份、公私合作等形式发展民办教育的管理机制”。

而广东和福建没有提及探索分类管理制度,但以“捐资举办和出资人不要求回报的民办学校,享有与公办学校同等的税收、用地及其他优惠政策”的规定,表明探索的可能性。黑龙江、青海、山东、西藏没有将这一探索列入地方版的《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

重庆明确表示,将“建立民办学校合理回报机制,允许出资人从办学结余中取得合理回报”。这一规定似乎回到了《民办教育促进法》的立法本意。当重庆允许出资人获得合理回报同时又探索分类管理制度时,可能会在举办者的现状与未来明确的分类管理制度体系间创造一个适合中国国情的过渡方法,从而推动某种制度创新。

2.政府支持民办教育发展的措施 江西省提出探索“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向“事业单位法人”转变的有效途径,支持县(市、区)将民办职业学校、民办中小学、民办幼儿园教师纳入县域教师管理。

云南省要求“明确和落实民办学校、民办事业单位的法律地位和属性”,提出“建立公办学校教师到民办学校支教任教制度”,突破了过去“鼓励”之类的政策措辞。《宁波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提出,符合一定条件的民办学校专任教师可参加事业单位职工医疗保险。云南省并且确定“民办学校收费按培养成本,由学校自主确定标准,实行‘备案制’”,是一个重大的制度突破。

在民办教育发展基金的问题上,湖南省明确各级政府设立的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要“随财政收入的增长逐年增加”。上海和四川则要“建立由政府、社会、学校各方共同参与的民办教育发展基金”,上海的基金用于“加大对非营利性民办教育机构的奖励资助力度”,而四川则主要用于“对贫困地区、教育资源稀缺地区的民办学校给予政策支持和经费奖励”。

辽宁、青海、四川、重庆等鼓励“以政府购买教育服务的方式”,促进民办教育发展。

3.创新民办教育的投融资体制

贵州和云南提出“推动教育投融资机制改革,建立引资办教和银校合作机制”,贵州甚至要“吸引国内外资本向贵州教育领域聚集”。黑龙江省、重庆市、江西省提出鼓励金融机构向民办学校“投放灵活多样的信用贷款”。而浙江根据本省的经济特点,提出“设计有效载体,拓展融资渠道,鼓励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出资、捐资,共同投资,扩大学校资本金,实现集约办学”。

三 讨论和反思

(一)关于民办教育实行分类管理的讨论

2011年,是我国民办教育政策具体转向的重要年份。《教育规划纲要》中提出了“开展对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分类管理试点”的任务,如何完成这一任务,建立营利性学校与非营利性学校的分类标准,并进行分类管理,就成为各地民办教育新政必须直面的一个敏感而重大的焦点问题。

这一政策所引起的反应,与2004年《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颁布后的情况十分相似。《民办教育促进法》第五十一条规定,所有民办学校都可以取得合理回报。然而,《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第三十八条将民办学校区分成“捐资举办的民办学校”、“出资人不要求合理回报的民办学校”和“出资人要求取得合理回报的民办学校”,并规定上述第一、二类学校的税收及其他优惠政策与公办学校相同,第三类学校的税收优惠政策将另行制定,但一直没有制定。正是这一变故,引起了民办学校长达七年的政策恐慌。其直接后果是,很多举办者对民办学校实施分类管理持本能的反对态度。

因此,对民办教育分类管理的探索,需要解决三个问题。

1.分类管理的标准问题

就现实情况来看,投资办学并要求营利的举办者居多,他们对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学校的概念并没有足够的理解。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要对“要求取得合理回报的民办学校”在分类管理体系中的地位及未来的前途作出回答。

有观点认为,如果以《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中“民间非营利组织”的特征来界定非营利性学校的话,那对“要求合理回报的民办学校”来说是一场灾难。因此,根据实践的需要,主张将非营利性民办学校的界定标准明确为:①不以营利为宗旨;②举办者不享有办学结余资产的所有权;③终止时,归还举办者投入后的剩余资产用于发展教育。这样,是否取得合理回报将不影响这些学校归入非营利性学校。

有观点对此表示了支持:对要求合理回报的学校来说,可能在政策上被区别对待,生存将成问题。如果他们选择不要合理回报,那他们从“过程利益”到“终极资产”都将失去,这又不符合他们办学的原始动机,将为民办学校的发展带来障碍。

王善迈的观点,办学结余或营利、举办者的初始投入和追加投入所形成的学校固定资产、学校办学终止时的剩余资产是否归举办者所有,是对民办学校进行分类的标准。更有甚者,提出以“是否追求合理回报”(是否营利)作为唯一标准。

各种观点的冲突表明,分类管理的理论准备不足,理论与实践之间、政策制定者与民办学校之间,甚至中央与地方之间的观点也不尽一致,这一重要的观念不解决,不利于我国民办教育的长远发展,不符合《教育规划纲要》的政策预期。

2.顶层政策设计的前瞻性与地方解决现实问题的灵活性

《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没有直接用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来对民办学校进行分类。它表明了一种政策期待,即大力鼓励非营利性学校的发展,特别鼓励捐资办学,而并不鼓励“要求取得合理回报的民办学校”的发展。部分省市的《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也秉承了这一思路,强调给予捐资办学和不要求合理回报的办学行为一些优惠政策。

然而,现实状况与这一政策设计之间是矛盾的。该如何解决呢?我们认为,顶层政策设计是面向未来的,即可能是瞄准营利性学校与非营利性学校这样一个分类方向的过渡性政策。解决现实的矛盾,可以通过给各省市赋权,尤其是给试点地区赋予明确的权力,让他们因地制宜地制定政策,给“要求取得合理回报的民办学校”以多种选择,既能保护他们的利益和办学的积极性,又能推动及早完成这种过渡,为其他地方提供制度范本。

3.如何引导更多的捐资办学问题

实行这一政策的核心,是尽快完善非营利性学校的配套政策。

从《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出台至今,教育部的态度就是支持捐资办学,但基于捐资假定而制定的政策,造成了政策操作与学校层面的矛盾。既然分类管理势在必行,那么我们就不能再重复过去的弯路,急需明确政策,给办学者以清晰的政策预期,让他们往政策期望的方向前进。

除了我们通常讨论的非营利性学校应当获得公共财政资助等制度外,一个重要的约束要素是捐资办学者为什么要将钱捐赠去办学。这不是一个纯粹道德提升的问题,而是制度引导的问题。

有观点认为,国外私立学校的举办者用原本应该在今后缴纳给国家来办公共事业的应税额来举办学校,因此,当然不会向学校要求产权和利润。但我们国家不一样,举办者已经交过税,他们是用私人的钱来办学,因此,不仅要求学校管理权,还要求获得产权。王善迈从经济学的角度也证明了这个观点的正确性。他认为,两类学校都可获得经济回报,营利性学校经济回报的形式是办学节余和投资形成的固定资产的剩余归于投资者和举办者所有;而非营利性学校的经济回报,则是根据国家对公益事业捐赠的优惠政策,其投入在缴纳所得税前按一定比例扣除的额度。

(二)如何转变民办教育的发展方式 民办教育如何实现内涵发展和品质提升,一直是大家共同关注的话题。这不仅符合民办教育本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更是教育改革大形势对民办教育提出的要求。目前,很多民办教育机构都在关注品牌的建设问题,这正是转变发展方式的自觉表现。

从目前的情况看,国家民办教育政策应当致力于实现两个基本的政策目标:第一,推动完善民办教育制度,为建立基本制度创造条件,通过解放生产关系,进而促进教育生产力的大发展。如分类管理制度的探索就是如此。第二,推动民办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型,走内涵和品质发展的道路,提高教育公共服务的水平,实现民办教育的长远、健康发展,推动我国多元、竞争、优质的现代教育体系的形成。

近年来,搞特色学校建设,成为我国中小学比较热衷的一种实现内涵发展的途径。《教育规划纲要》对民办教育走特色办学的道路提出了明确的方向:“支持民办学校创新体制机制和育人模式,提高质量,办出特色,办好一批高水平民办学校。”这需要在地方政府的政策中细化,给民办学校以足够的体制机制和育人模式创新的空间,释放民办教育体制优势所具有的活力,促成一批真正有内涵、有品质的现代民办学校出现,那将对我国教育改革具有无与伦比的价值。

第二种途径,是很多民办学校正在广泛推动的课堂变革。2011年10月,21世纪教育研究院联合多家机构在北京举办了以“新课堂、新教育”为主题的高峰论坛。一批民办学校的课堂改革案例,吸引了众多校长和学者的关注。这种以民办学校自觉改革为主要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变课堂为“学堂”、从偏重教学规律转变到偏重学习规律等要素为核心的课堂改革,正在重塑我们的教育生活。随着课堂变革的逐步深入,增加改革权力的要求将会凸显:如果说课堂改革是改变“如何学”的问题,那么,“学什么”以及其他进一步的改革命题将会随之而生,这必然加速推动我国教育的现代化发展。另外,关系到民办教育发展方式转变的一个更加深层的问题,是如何在民办教育领域重塑教育家精神的问题。我们知道,中国“学在民间”的传统,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教育大家。我们或许可以预测,国家顶层政策倡导的“教育家办学”,在有着体制空间的民办教育领域,可能更容易实现。

在新的分类管理等政策逐步完善的背景下,民办学校的权利保障将更加清晰,办学的不确定性等也将慢慢消除,这样,出资者和办校者也将会把更多的精力用在教育教学改进和对学生的服务上。因此,转变民办教育的发展方式必须要有配套政策保障改革空间,也需要民办学校自身有教育改革的信念与行动能力。惟其如此,民办教育才能在“重要增长点”和“重要力量”上有真正的担当。

摘自《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2)》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第五篇:(项目部)重大危险源防范措施

(项目部)重大危险源防范措施

一、危险源辩识

(一)、建筑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的辩识

运用现代安全管理理论,结合工程施工实际,辨识建设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和实施防治工作,是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生产法》和国务院《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完善和提高施工安全管理水平,建立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预警、防范机制,实施施工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的重要内容。现就建设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强调“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安全管理方针,开展建设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辨识与防治。

1、建筑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由于建造施工活动,可能导致施工现场及周围社区人员伤亡、财产物质损坏、环境破坏等意外的潜在不安全因素。

2、施工安全事故:施工活动中发生坍塌、坠落、触电(击)、物体打击、火灾、爆炸、中毒等意外,造成现场人员或居民伤亡或财产损失、环境污染意外;其危害程度按照建设部有关重大事故管理规定划分。

3、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辨识:危险源既存在于施工活动场所,也存在于可能影响到施工场所周围社区。其形成原因,包括施工前期的勘察设计不符合的结果和施工过程的各种不符合的活动、物质条件(人、物、环、管)。安全管理首先要求我们采用科学的和规范的方法对其进行识别,只有充分辨识危险源的存在,找出其原因,才能有效监控事故(危害)的发生。

4、项目施工安全管理:对项目施工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采取一定的防范控制措施,尽可能的保护劳动者和居民安全健康,防止公共公众利益、财产损失,推进安全施工的管理活动。

(二)、建筑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依据

根据国务院《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相关规定和参照《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的有关原理,进行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是加强施工安全生产管理,预防重大事故发生的基础性的、迫在眉睫的工作。

(三)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的主要类型及成因

1、重大危险源的分类

建筑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初步可分为:施工场所重大危险源、施工场所及周围地段重大危险源两类,其意外危害发生后,造成人员死亡或重伤或重大物质损失。

2、施工场所重大危险源

局限于存在施工过程现场的活动;主要与施工分部、分项(工序)工程,施工装置(设施、机械)及物质有关。对于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组织来看,一个施工项目是一个重大危险源;对企业项目安全管理来看,一个施工项目过程包含若干个危险源。

2.1存在于分部、分项(工序)工程施工、施工装置运行过程和物质的重大危险源:

(1)脚手架(包括落地架等)、模板和支撑、起重机械装拆、物料提升机、基坑(槽)施工,交叉作业,局部结构工程或临时建筑(工棚、围墙等)失稳,造成坍塌、倒塌意外;

(2)高度大于2m的作业面(包括高空、洞口、临边作业),因安全防护设施不符合或无防护设施、人员未配系防护绳(带)等造成人员踏空、滑倒、失稳等意外;

(3)焊接、金属切割、冲击钻孔(凿岩)等施工及各种施工电器设备的安全保护(如:漏电、绝缘、接地保护、一机一闸)不符合,造成人员触电、局部火灾等意外;

(4)工程材料、构件及设备的堆放与搬(吊)运等发生高空坠落、堆放散落、撞击人员等意外;

2.2 室内涂料(油漆)及粘贴等因通风排气不畅造成人员窒息或气体中毒重大危险源。2.3 施工用易燃易爆化学物品临时存放或使用不符合、防护不到位,造成火灾或人员中毒意外。施工场所及周围地段重大危险源

存在于施工过程现场可能危害周围杜区的活动,主要与工程项目所在社区地址、工程类型、工序、施工装置及物质有关。对于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组织,从可能危害社区的重要角度来看,一个施工项目应当确定为一个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和监控。

3.1 高度大于2m的临空(街)作业面,因无安全防护设施或不符合,造成外脚手架、滑模失稳等坠落物体(件)打击人员等意外。

4、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的主要危害

对于建筑施工中的固有危险分析,建筑施工风险来源可归纳为:高处作业、地基条件、环境因素、设备条件与成品材料、其它物质等六方面。建筑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的危害(事故)形成主要有以下类型:坍塌、倒塌、高处坠落、火灾、爆炸等。

(四)、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的防治

(1)编制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

(2)所有管理、操作重大危险源的人员必须培训、教育合格,取证后方能上岗。

(3)项目部对重大危险源进行日常巡检。

(4)对重大危险源必须配备消防水和足够数量的灭火器材。

(5)重大危险源现场必须有明显的安全标志和安全警示牌。

(6)重大危险现场必须保持通畅的安全通道。

(7)在重大危险源设立良好的防雷接地装置和排水设施。

(8)对重大危险源要经常保持现场的整洁、清洁、文明。

二、本项目每项危险源的实施情况

(一)、脚手架工程

1、脚手架实施时间:2016年月12日

2、施工流程:

(1)、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搭设的施工流程:

搭设前准备→按建筑物平面曲线形式放样→铺垫木→按立杆间距排放

底座竖立杆→扣件连接大横杆→连接小横杆→铺脚手板→绑扎栏杆→绑扎剪刀撑→绑扎封顶杆→绑扎护身缆→立挂安全网→检查、验收、挂牌→交付使用。(2)、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拆除的施工流程: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的拆除无论是单排脚手架还是双排脚手架,拆除顺序与搭设顺序相反,就是先搭的后拆除,后搭的先拆除。

设拆除警戒区域→拆除安全网→安全护栏→脚手板→剪刀撑→大横杆→小横杆→扫地大小横杆→竖立杆→清理现场

3、安全防护措施

1、高处坠落和物体打击事故的预防控制措施

(1)易发生高处坠落和物体打击事故的环节:临边、洞口防护不严;高处作业物料堆放不平稳;架上嘻戏、打闹、向下抛掷料;不使用劳保用品,酒后上岗,不遵守劳动纪律;脚手架工末按安全操作规程操作,龙门、井架吊篮乘人。

(2)预防措施

①凡在距地2m以上,有可能发生坠落的楼板边、阳台边、屋面边、基坑边、基槽边、电梯井口、预留洞口、通道口、基坑口等高处作业时,都必须设置有效可靠的防护设施,防止高处坠落和物体打击。

②施工现场使用的龙门架,必须制定安装和拆除施工方案,严格遵守安装和拆除顺序,配备齐全有效限位装置。在运行前,要对超高限位、制动装置、断绳保险等安全设施进行检查验收,经确认合格有效,方可使用。

③脚手架外侧边缘用密目式安全网封闭。搭设脚手架必须编制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操作层的跳板必须满铺,并设置踢脚板和防护栏杆。在搭设脚手架前,须向工人作较为详细的交底。

④模板工程的支撑系统,必须进行设计计算,并制定有针对性的施工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

2、脚手架坍塌事故的预防控制措施

(1)因地基沉降引起的脚手架局部变形:在双排架横向截面上架设八字戗或剪刀撑,隔一排立杆架设一组,直至变形区外排。八字戗或剪刀撑下脚必须设在坚实、可靠的地基上。

(2)脚手架卸荷、拉接体系局部产生破坏:

要立即按原方案制定的卸荷、拉接方法将其恢复,并对已经产生变形的部位及杆件进行纠正。如纠正脚手架向外张的变形,先按每个开间设一个5t倒链,与结构绷紧,松开刚性拉接点,各点同时向内收紧倒链,至变形被纠正,做好刚性拉接,并将各卸荷点钢丝绳收紧,使其受力均匀,最后放开倒链。

(二)、基坑工程

1、基坑工程实施时间:2014年5月

2、施工流程:

(1)、基坑开挖施工流程: 测量放线→开挖 → 修坡 →

整平→ 留足预留土层等。

当用人工挖土,基坑挖好后不能立即进行下道工序时,应预留15-30cm一层土不挖,待下道工序开始再挖至设计标高.(2)、土方工程易发生土方坍塌事故的环节

土方施工采用挖空底脚的方法挖土;积土、料具、机械设备堆放离坑、槽小于设计规定;坑槽开挖设置安全边坡不符合安全要求;基坑未设专项支护设施、不设上下通道,人员上下坑槽采踏边坡;料具堆放过于集中,荷载过大;模板支撑系统末经设计计算;基坑施工未设置有效排水等。

3、防护措施

(1)严禁采用挖空底脚的方法进行土方施工。

(2)基础工程施工前要制定有针对性的施工方案,按照土质的情况设置安全边坡或固壁支撑。对于挖出的泥土,要按规定放置,不得随意沿围墙或临时建筑堆放。

(3)施工中严格控制建筑材料、模板、施工机械、机具或其他物料在楼层或屋面的堆放数量和重量,以避免产生过大的集中荷载,造成楼板或屋面断裂。

(4)基坑施工要设置有效排水措施,雨天要防止地表水冲刷土壁边坡,造成土方坍塌。

(三)建筑起重机械装拆

1、建筑起重机械安装时间:2016年12月

2、施工流程:起重机设备安装流程

按施工组织设计现场定位→基础及安装方案的编制→地基处理及基础制作、验收→安装单位资质及人员资格审查→安全技术交底→安监站备案→安装→调试及试验→自检→备案取证→交付使用

3、起重机械拆除作业安全注意事项及防护措施:(1)、起重机拆除人员要求:

1、拆除作业人员必须取得相关部门的安拆资质,持证上岗。

2、拆除技术负责人在拆除前必须对现场参加拆除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保存相关记录。

3、拆除作业人员应遵守安全技术操作规程,高空作业必须戴好安全帽、系牢安全带、穿防滑鞋,不要穿过于宽松的衣服。(2)拆除单位要求

1、拆除单位必须具备有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相应的建筑工地起重机械安装工程专业承包资质和安全生产许可证,并按规定承揽相应的业务。

2、拆除单位应当与使用单位签订拆除安全协议,且向总包单位备案。在拆除过程中应当服从使用单位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管理,遵守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要求,落实有关安全防护措施,并对拆除作业的安全负责。(3)、起重机拆除作业要求:

1、拆除现场应设置警戒区,并做出安全标识,且设专人负责监护。

2、对作业人员进行分工并进行安全技术交底,确定指挥人员,划定安全警戒区域并设安全人员在场监护,排除作业障碍。

3、对所拆起重机的各机构、各部位、重要部位螺栓、卷扬机构和钢丝绳、电气设备、线路等进行检查,使隐患排除于拆除作业之前。

4、应根据出厂说明书的拆装要求进行。

5、在拆装作业过程中,当遇天气剧变、突然停电、机械故障等意外情况,短时间不能继续作业时,必须使已拆除的部位达到稳定状态并固定牢靠,经检查确认无隐患后,方可停止作业。

6、做好设备退场交接手续,并保存记录。

(4)易发生事故的环节

起重机械拆除作业过程中易发生高空坠落、物体打击等事故,应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防止发生重大事故。(5)、预防控制措施

(1)参与装拆的人员必须熟悉电梯的性能结构特点,并能熟练地操作,能熟练地排除故障,受过专门培训。

(2)装拆场地应清理干净,并用标志杆等围起来禁止非工作人员入内。

(3)防止装拆地点上方掉落物体,必要时应加安全网。

(4)装拆过程中,必须由专人负责,统一指挥。

(5)井架吊笼内不得乘人。

(6)如果有人在导轨架上或附墙架上工作时,绝对不允许开动机械,当吊笼升起时严禁进入底笼内。

(7)吊笼上的所有零部件,必须放置平稳,不得露出安全栏外。

(8)装拆作业人员应按空中作业的安全要求,包括必须戴安全帽,系安全带,穿防滑鞋等,不要穿过开宽松的衣服,应穿工作服,以免被卷入运动部件中,发生安全事故。

(9)吊笼起动前,先进行全面检查,消除所有不安全隐患。

(10)安装运行时,按额定装载重量装载,不允许超载运行。

(11)雪天或风速超过12m/s的恶劣天气不能进行安装作业。

(12)装拆过程出现技术故障时,须在解决该问题后,方能进行下一步装拆。

(四)高处作业及交叉作业

1、大概作业时间:2016年12月

2、施工流程:对作业人员进行教育、交底

查 →

对施工现场进行检 做好警戒、防护

3、施工防护措施:

建筑施工中的高处作业主要包括临边、洞口、攀登、悬空、交叉等五种基本类型,这些类型的高处作业是高处作业伤亡事故可能发生的主要地点。

(一)、高处作业的安全控制措施

(1)高空作业场所边缘及孔洞设栏杆或盖板。

(2)脚手架搭设符合规程要求并经常检查维修,作业前先检查稳定性。(3)高空作业人员应衣着轻便,穿软底鞋。

(4)患有精神病、癫痫病、高血压、心脏病及酒后、精神不振者严禁从事高空作业。

(5)高空作业地点必须有安全通道,通道不得堆放过多物件,垃圾和废料及时清理运走。

(6)距地面1.5米及1.5米以上高处作业必须系好安全带,将安全带挂在上方牢固可靠处,高度不低于腰部。

(7)遇有六级以上大风及恶劣天气时应停止高空作业。

(8)轻型或简易结构屋面上作业,应铺木板分散应力以免踩蹋屋面。(9)严禁人随吊物一起上落,吊物未放稳时不得攀爬。(10)高空行走、攀爬时严禁手持物件。

(11)垂直作业时,必须使用差速保护器和垂直自锁保险绳。(12)及时清理脚手架上的工件和零散物品。

(二)进行交叉作业的安全控制措施

(1)支模、砌墙、粉刷等各工种,在交叉作业中,不得在同一垂直方向上下同时操作。下层作业的位置必须处于依上层高度确定的可能坠落范围半径之外。不符合此条件,中间应设安全防护层。

(2)拆除脚手架与模板时,下方不得有其他操作人员。

(3)拆下的模板,脚手架等部件,临时堆放处离楼层边缘应不小于1M。堆放高度不得超过1M。楼梯口、通道口、脚手架边缘等处,严禁堆放卸下物件。(4)结构施工至二层起,凡人员进出的通道口(包括井架、施工电梯的进出口)均应搭设安全防护棚。高层建筑高度超过24m的层次上交叉作业,应设双层防护设施。

(5)由于上方施工可能坠落物体,以及处于起重机把杆回转范围之内的通道,其受影响的范围内,必须搭设顶部能防止穿透的双层防护廊或防护棚。

(三)、高空落物的原因分析与安全防范措施

1、高空落物原因分析:

(1)、起重机械超重或误操作造成机械损坏、倾倒、吊件坠落。

(2)、各种起重机具(钢丝绳、卸卡等)因承载力不够而被拉断或折断导致落物。

(3)、用于承重的平台承载力不够而使物件坠落。(4)、起吊过程吊物上零星物件没有绑扎或清理而坠落。

(5)、高空作业时拉电源线或皮管时将零星物件拖带坠落或行走时将物件碰落。(6)、在高空持物行走或传递物品时失手将物件跌落。(7)、在高处切割物件材料时无防坠落措施。(8)、向下抛掷物件。

2、、防止高空落物伤人安全控制措施

(1)、对于重要、大件吊装必须制定详细吊装施工技术措施与安全措施,并有专人负责,统一指挥,配置专职安监人员。(2)、非专业起重工不得从事起吊作业。

(3)、各个承重临时平台要进行专门设计并核算其承载力,焊接时由专业焊工施焊并经检查合格后才允许使用。

(4)、起吊前对吊物上杂物及小件物品清理或绑扎。

(5)、从事高空作业时必须佩工具袋,大件工具要绑上保险绳。

(6)、加强高空作业场所及脚手架上小件物品清理、存放管理,做好物件防坠措施。

(7)、上下传递物件时要用绳传递,不得上下抛掷,传递小型工件、工具时使用工具袋。

(8)、尽量避免交叉作业,拆架或起重作业时,作业区域设警戒区,严禁无关

人员进入。

(9)、切割物件材料时应有防坠落措施。(10)、起吊零散物品时要用专用吊具进行起吊。三﹑建立重大危险源防范措施实施领导小组: 组织机构

长:万程川

副组长:刘美良

员:彭吉红、彭反香、王伟、魏巍、喻国洪、肖亮

下载15项重大政策(5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15项重大政策(5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项目部重大疫情工作方案五篇范文

    - 1 -南城二期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方案 一、成立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 为防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扩散和蔓延,根据宜宾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重大危险源监控及管理制度(项目部)

    重大危险源监控及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全面贯彻《安全生产法》,认真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检......

    项目部重大安全事故报告制度

    重大安全事故报告制度重大安全事故管理,是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必须遵循“四不放过”原则,为此制定以下重大安全事故报告制度: 1、发生事故,项目部立......

    国家重大妇幼卫生服务项目政策解读

    国家重大妇幼卫生服务项目政策解读 保障妇女儿童健康,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为推进医改的不断深入,国家启动了重大妇幼卫生项目。我国相继开展了妇女免费增补叶酸预防......

    2015年上半年国家重大政策解读

    2015年上半年国家重大政策解读 2015年上半年迄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共主持召开20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围绕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要求,对各项工作做出部署,出台......

    县基本公共卫生和重大妇幼卫生服务项

    寒亭区基本公共卫生和重大妇幼卫生服务项 目工作情况汇报 区卫生局 尊敬的局长、书记、各位领导: 下午好!在全市半年工作会议刚刚结束、全市卫生系统紧抓快干的关键时期,我们......

    项目部重大安全事故处理应急预案

    项目部重大安全事故处理应急预案为预防和控制潜在的事故,或紧急情况作出应急准备,最大限度地减少可能发生的伤害,根据公司《重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的要求,联系我项目部的实......

    教育部重大课题结项材料装订顺序

    教育部哲社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结项材料装订成册的顺序 一、封面:统一使用“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终结报告书”的封面。(封面用白色的布纹纸) 二、书脊:项目编号、项目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