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大全5篇]

时间:2019-05-13 17:00: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怎样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怎样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第一篇:怎样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事业单位是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领域公益服务,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社会组织,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目前,全国共有各类事业单位126万个,分布在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各个领域;职工人数约3100万,退休人员900多万,总数超过4000万人,其中不少是专家、学者等高素质、高层次人才。长期以来,事业单位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作出了巨大贡献。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各级政府积极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科技、卫生、文化等行业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取得明显成效。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机制创新迈出积极步伐,事业单位提供的公益服务总量逐步扩大,布局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出现了一批社会力量兴办的公益服务单位。但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事业单位改革总体上依然滞后,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问题仍然突出,公益服务与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较大差距。表现在:公益服务总量不足,供给方式比较单一,资源配置不合理,质量和效率不高;一些事业单位功能定位不清,政事不分、事企不分、管办不分,运转机制不灵活;国家对公益服务的支持政策还不够完善,监督管理薄弱。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公益事业的健康发展,迫切需要根据不同类型事业单位的特点,通过分类推进改革加以解决。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举措,是提高事业单位服务水平、加快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

在总结各地试点经验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中央2010年拟下发一个文件,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主要思路是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和管办分离的要求,以促进公益事业发展为目的,以科学分类为基础,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核心,总体设计、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先行试点、稳步推进,进一步增强事业单位活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和经济社会发展对公益服务的需求。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建立起功能明确、运行高效、治理完善、监管有力的事业单位管理

体制和运行机制,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公益服务新格局,形成基本服务优先、供给水平适度、布局结构合理、服务公平公正的中国特色公益服务体系。

改革的主要任务:

一是在对现有事业单位清理规范的基础上,按照社会功能,将事业单位划分为主要从事公益服务、主要承担行政职能和主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三个类别。主要承担行政职能的,逐步转为行政机构或将其行政职能划归行政机构;主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逐步改制为企业;只有主要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继续保留在事业单位序列,但要强化公益属性,改革管理体制、运行机制。

二是实行政事分开,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理顺政府与事业单位的关系。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要推进管办分离,逐步取消与行业管理部门的行政隶属关系。落实事业单位法人自主权,探索多种形式的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

三是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以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转换用人机制,搞活用人制度,建立起权责清晰、分类科学、机制灵活、监管有力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

四是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符合事业单位特点、体现岗位绩效和分级分类管理的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

五是推进以养老保险为重点的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完善事业单位参加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政策。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养老保险费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单位缴费纳入社会统筹基金,个人缴费全部记入个人账户。基金单独建账,实行省级统筹。在参加基本养老保

险的基础上,建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职业年金制度,费用由单位和个人缴纳。做好改革前后退休人员养老保障待遇水平的合理衔接。

六是构建公益服务新格局,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公益事业。放宽准入领域,推进公平准入,鼓励社会力量进入法律法规未禁止的公益事业领域。推动社会事业领域相关产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服务需求。

七是完善支持公益事业发展的财政政策。完善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加快形成统一规范透明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促进不同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革和完善财政支持公益事业方式,按照国家政策和“以事定费”原则,对不同类型事业单位实行不同的财政支持办法。有的给予全额经费保障,有的给予一定经费补助,有的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给予支持。

事业单位改革涉及面广、情况复杂,一定要在做好整体规划、充分试点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推进,确保通过改革使公益服务得到改善,社会事业得到加强,社会保持基本稳定

第二篇: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深化人事、收入分配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促进事业单位科学发展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 王晓初

2012年05月03日08:18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人事制度、收入分配制度和养老保险制度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牵头负责。深化这三项改革,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发[2011]5号)文件精神,保证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顺利实施的必然要求。

一、以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逐步建立符合事业单位特点的人事管理制度

2000年中央下发《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以来,以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取得了积极进展。聘用制度初步建立,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全面推开,公开招聘制度不断扩大,逐步改变了按照党政机关办法管理事业单位人员的做法,淡化了身份,强化了岗位,优化了结构,增强了活力,调动了广大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促进了社会事业发展和基本公共服务。

新形势下,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要根据事业单位分类实行不同的人事管理制度。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转为行政机构的,实行公务员制度;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转为企业的,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从事公益服务事业单位,实行以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积极探索完善不同类型公益类事业单位在聘用合同、岗位设置、公开招聘、竞聘上岗等方面的不同管理办法。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发展社会事业的需要,坚持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方向,全面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创新管理体制,转换用人机制,整合人才资源,凝聚优秀人才,充分调动事业单位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促进社会公益事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人才保障。

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目标任务是:按照中央关于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总体要求,以转换用人机制和搞活用人制度为核心,以健全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形成权责清晰、分类科学、机制灵活、监管有力,符合事业单位特点和人才成长规律的人事管理制度,实现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转变,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到2015年,全面建立聘用制度,完善岗位管理制度,普遍推行公开招聘制度和竞聘上岗制度,建立健全考核奖惩制度。到2020年,形成健全的管理体制、完善的用人机制和完备的政策法规体系。

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重在机制建设。一是合同用人机制。全面推行聘用合同制度,把聘用合同作为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基本依据,通过聘用合同规范单位和工作人员的人事关系,建立起以合同管理为基础的用人机制。二是公平竞争机制。全面实施岗位管理制度,国家确定事业单位通用的岗位类别和等级,事业单位按照有关规定自主确定岗位,自主聘用人员,实现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新进人员全面实行公开招聘制度,内部人员选拔聘用大力推行竞聘上岗制度。三是绩效评价机制。建立健全以聘用合同和岗位职责为依据、以工作绩效为重点内容、以服务对象满意度为基础的考核办法。建立符合事业单位特点的奖惩制度。四是人员退出机制。规范解除、终止聘用合同的条件、程序和经济补偿方面的规定,研究建立与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相适应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制度。五是权益保障机制。健全人事争议处理机制,公平公正、及时有效地处理人事争议,维护单位和工作人员双方的合法权益。探索调解的有效方式,加强事业单位人事争议仲裁工作,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申诉办法。六是监督管理机制。加大对事业单位贯彻落实人事政策法规的监督检查力度,建立制度化、经常化的执法监督检查机制,严肃查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违法违规案件。健全民主管理制度,发挥社会舆论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制定以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为核心的政策法规体系,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规范化、法制化。

二、以全面实施绩效工资为重点,逐步实现事业单位收入分配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从2006年7月起改革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建立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工资结构由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四部分组成,其中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为基本工资。由于事业单位种类多,情况复杂,分类等相关改革还在逐步推进中,在改革步骤上采取分步实施、逐步到位的办法,先进行基本工资制度改革,绩效工资等政策逐步到位。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以来,基本工资入轨平稳运行,结合清理规范津贴实施绩效工资正在稳步推进。深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要根据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总体要求,健全符合事业单位特点、体现岗位绩效和分级分类管理的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逐步建立起机制健全、关系合理、调控有力、秩序规范的管理运行体系,促进事业单位发展和体制机制创新,逐步实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的总体考虑是,将实施绩效工资与规范津贴补贴结合起来,逐步形成完善的绩效工资分配激励机制,搞活单位内部分配。一是合理确定绩效工资总量和水平。二是规范绩效工资的分配,形成有效的分配激励机制。三是统筹考虑离退休人员,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四是加强财务管理,严肃分配纪律。

另外,要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一是完善高层次人才分配激励机制。主要是继续实行政府特殊津贴制度、采取一次性奖励以及实行协议工资等灵活多样的分配形式和分配办法,实现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二是对事业单位主要领导逐步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在进一步完善考核制度的基础上,由主管部门依据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和贡献以及风险等因素,确定事业单位主要领导的分配办法和收入水平。三是进一步加强工资分配管理。完善事业单位收入中可用于工作人员收入分配的资金管理政策,制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兼职兼薪管理办法,加强工资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大对违反政策行为的查处力度。

三、以建立健全养老保险制度为重点,积极构建事业单位社会保障体系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障制度建设。1955年,事业单位建立了与国有企业大体相同的退休制度,长期以来,退休制度对保障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2008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国发[2008]10号),决定在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5个省市先期开展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2010年颁布的社会保险法,将事业单位及其职工纳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覆盖范围。这次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又下发了《事业单位职业年金试行办法》作为配套文件。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总体思路是:按照权利与义务相对应、公平与效率相结合、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及各方面的承受能力相适应的原则,逐步建立起独立于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管理服务社会化的养老保险体系。改革的一个基本原则是确保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待遇水平不降低,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制度、中人逐步过渡”的原则,妥善处理好改革前后退休人员待遇水平的平稳衔接。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主要有六个方面内容。一是养老保险费用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单位

缴费和个人缴费分别计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二是实行与缴费相联系的待遇计发办法。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待遇水平与缴费年限、缴费水平和退休年龄更紧密挂钩。三是实行省级统筹。可以增强基金调剂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并明确省、市、县各级政府的责任。中央所属事业单位按属地原则参加养老保险。四是加强基金管理。为确保基金安全,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单独建账,纳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五是建立职业年金制度。目前,《事业单位职业年金试行办法》已经印发,需要由各试点地区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探索,积累经验。六是退休人员逐步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实行社会化发放,创造条件逐步实行退休人员与原单位相分离,提高社会化管理服务水平。

下一步,结合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研究养老保险制度顶层设计,着力研究解决养老保险与工资制度的关联、多层次保障体系、待遇水平与企业同类人员的平衡关系、过渡期设置及平滑衔接等问题,同时推动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在全社会形成基础制度统一、公平的取向,给各类群体积极正确的预期。

第三篇: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2012

如何理解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重大意义

通过改革,理顺政府与事业单位之间的关系,把政府不该管、管不好的微观事务交给事业单位,进一步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把更多的精力和资源投到公益事业发展上,加强对公益事业的政策引导、总体规划和有效监管,同时明确事业单位的功能定位,强化公益属性,更好地实现政府的公共服务目标。

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答: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公益事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公益服务需求。改革不是简单地减人、减机构、甩包袱,更不是把事业单位搞小变弱。检验这项改革成败的标准,就是要看它是否有利于调动事业单位各类专门人才和广大职工的积极性,是否有利于公益事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否有利于事业单位服务功能的充分发挥和社会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改革的核心要求是创新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强化其公益属性,激发生机活力,促进公益事业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公益服务。

对不宜建立法人治理结构的事业单位,继续完善现行管理模式

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即面向社会 提供公益服务和 为机关行使职能 提供支持保障的事业单位,改革后,只有这类单位 继续保留在事业单位序列。根据职责任务、服务对象和资源配置方式等情况,将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细分为两类。

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即承担义务教育、基础性科研、公共文化、公共卫生及基层的基本医疗服务等基本公益服务,不能或不宜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事业单位。这类单位 不得从事经营活动,其宗旨、业务范围和服务规范由国家确定。

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在制定和完善相关编制标准的前提下,逐步实行机构编制备案制,建立并规范备案程序。可先在中央部门所属高等院校、公立医院进行备案制试点,并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加快制定相关事业单位人员编制标准,明确核定编制数额、编制结构以及领导职数的主要依据和指标体系。

各省(区、市)直属事业单位的分类,由直属事业单位提出初步意见,省级机构编制部门商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提出审核意见,按规定程序报批;

省(区、市)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的分类,由相关主管部门提出初步意见,机构编制部门商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提出审核意见,按规定程序报批。省级以下直属和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的分类工作,由省级机构编制部门组织协调,分级实施。

从事公益服务事业单位细分后,对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继续实行 机构、编制 审批制,完善管理制度,简化审批程序,切实管住管好。

调整事业单位类型和机构编制,做到有减有增。优化资源配置,按照科学布局、高效便民的要求,打破条块分割和行政区划界限,推进结构调整、资源共享,合理设置事业单位。面向

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原则上由地方管理,中央保留少量承担全局性、战略性、示范性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 应当进行法人登记。指导事业单位 制定章程并依法核准,加强对事业单位履行章程情况的监管。改革和完善事业单位 报告制度,建立相关信息公开制度。按照方便事业单位和节约效能原则,推进网上登记管理。

要明确事业单位 决策层的决策地位,把行政主管部门对事业单位的具体管理职责交给决策层,进一步激发事业单位活力。要吸收事业单位 外部人员 参加决策层,扩大参与事业单位决策和监督的人员范围,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的行为,确保公益目标的实现。

对公益一类事业单位,财政根据正常业务需要提供相应经费保障

对改革后仍保留在事业单位序列的事业单位,各级财政部门 要切实履行 财政管理职能,在继续深化部门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和“收支两条线”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强化预算约束,规范收支管理,加强财务监督检查。

对不同类型的事业单位实行不同的工资管理办法

健全事业单位工资水平正常调整机制。国家根据经济发展、财政状况、企业相当人员工资水平和物价变化等因素,相应调整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水平,实现工资水平调整的制度化、规范化。进一步加强统筹,使机关 事业单位工资水平保持 合理关系。优化工资收入结构,逐步提高基本工资所占比重。

事业单位职业年金试行办法

第一条 为建立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提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后的生活水平,增强事业单位的吸引力,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根据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特制

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职业年金,是指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在依法参加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后 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及其编制内工

作人员。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八条 职业年金 所需费用由单位和工作人员个人共同负担。单位缴纳职业年金费用的比例 最高不超过本单位上缴费工资基数的8%。职业年金单位缴费的列支渠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个人缴费比例 不超过上本人缴费工资基数的4%。

职业年金单位缴费工资基数为单位工作人员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之和,个人缴费工资基数为工作人员本人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之和。

第九条 职业年金基金由下列各项组成:

(一)单位缴费;

(二)个人缴费;

(三)职业年金基金投资运营收益。

第十条 职业年金基金实行完全积累,采用个人账户方式管理。

职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应当遵循谨慎、分散风险的原则,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行专业化管理。职业年金基金的投资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第十一条 单位缴费应当按照职业年金方案规定比例计算的数额 计入职业年金个人账户,当期计入的最高额一般不得超过本单位工作人员平均分配额的3倍;工作人员个人缴费额计入本人职业年金个人账户。

职业年金基金投资运营收益,按净收益额计入职业年金个人账户。

第十二条 工作人员变动工作单位时,职业年金个人账户资金可以随同转移

按照政事分开、管办分离的要求,对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积极探索管办分离的有效实现形式。落实事业单位法人自主权,保证其依法决策、独立自主开展活动并承担责

任,充分发挥事业单位的积极性。

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要逐步取消行政级别,新设立的一律不予明确行政级别,其领导班子和相关人员的管理及待遇,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篇:怎样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怎样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与改革规划纲要》精神,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落实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更新教育理念、创新管理模式、强力推进课程改革,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从而更有效地促进教学的改进,特制定本方案,特定于宜昌市举办“和美课堂”宜昌市首届小学数学名师高效教学“同课异构”教学形式观摩研讨会,望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组织相关教师参加学习。现具体通知如下:

一、组织机构

(一)组织机构: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素质教育研究所

(二)实施机构:和美经典教育科技中心 中基德研(北京)科学发展研究院

(三)学术支持:《中国教师》杂志社

二、活动特色

主题亮点一 :“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全国课赛经典课例再现,名师新课、经典课例面授、解读及报告分析。

主题亮点二 :新颖、清晰、明了的课程教学形式,“同课异构”通过对教材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设计,充分体现“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打开教学思路,彰显教育教学个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主题亮点三 :把握课堂动向,剖析课堂教学手段。现场评课、辩课、互动交流即时探究,提升课堂教学手段。主题亮点四 :明确细致的课程安排体系,对系列教学全方位展示,阅读课、习作课等名师专项课例。

主题亮点五 :携手经典课例,浸润和美课堂。充分展示名师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激情的课堂氛围,创造个性品质得到和美发展的课堂手段。

三、活动时间

(一)数学名师 “同课异构”观摩会:5月22日-24日(22日全天报到)

(二)报到地点:报到及会议行程路线见具体报到通知

四、参会对象

小学数学教研员;小学校长、副校长及小学数学优秀教师等。

五、专家名师简介(排名不分前后)

吴正宪 著名特级教师,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小数室主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第二届全国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专家委员会数学工作委员会委员、国家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委员、全国小学数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贲友林 著名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课标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编写组成员,“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青年教师新秀”;

强震球 江阴市实验小学教导处副主任,市优秀青年教师,学科带头人。在全国第八届深化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观摩交流会上获得一等奖第一名。多篇教学论文、教学设计在《小学数学教育》、《小学数学教师》、《江西教育》、《福建教育》、《江苏教育研究与评论》等核心期刊发表;

顾志能 著名特级教师,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师用书》编写、培训专家组成员,曾获“浙江省特级教师”、“国家课程实验优秀教师”、课堂教学曾获全国课赛一等奖;

周卫东 著名特级教师,现任南京市长江路小学党支部书记,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南京师范大学客座教授。应邀在全国20多个省市执教示范、观摩课近300节,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论文近300篇。

第五篇:怎样推进中学课程改革

怎样推进中学课程改革?

课改以来,老师们的教育理念在发生变化,教育教学评价在发生变化,老师教的行为在变化,学生学的方式也在变化„„ 在当下的中国基础教育界,人人都在研究新课改,人人都在关注新课改,人人都在参与新课改。,应该怎样推进农村中小学课程改革?

一、、树立新的课题教学理念,推行实施有效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是实现课程教学改革目标;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上好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最关键的一环。

1、要积极构建“自学为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内容的课题教学模式,例如: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导练结合,当堂达标”的教学模式,杜郎口的三三六课堂教学模式。

2、有效课堂教学体现“分层”、“异步”即让优生吃得饱,又让差生吃得了。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兴趣,关注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3、有效课堂的教师应与学生加强沟通,互相促进,共同发展,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有效课堂教学要做到以下几点:

1、教学目标明确具体,教学目标贯穿教学活动始终。教学活动始终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各个教学环节,各项活动都仅仅围绕着既定的教学目标,完成目标规定的教学任务

2、教学内容正确全面,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思想性和系统性 ①对概念、定义、定理、公式的表达,创新所做的论证,引述的事实,教师的语言表达都要准确无误,知识层次清楚,并及时纠正学生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差错

②坚持育人为本,强化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学习策略教育。要充分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把思想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之中,实现教书育人的和谐统一。

③理清知识的内在联系,提炼教学内容精要,把零散的知识点纳入科学的知

识结构之中,使学生掌握系统化的知识。

④课堂结构科学合理,教学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体现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练为主线,教与学的关系处置得当,教学思路清晰,着力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把握关键点,找准能力点,课堂密度适中,教学环节过渡自然。

⑤教学方法要灵活得当

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符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实际,能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引导学生有效地学习,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⑥在问题设计上,注重典型性,避免随意性,注重迁移性,避免孤立性,实现从知识到能力的过度。

紧扣教材,步步推进,设问解题,释疑解难,迁移延伸,逐次深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即方便教师备课,又有利学生学习。

7、教学手段先进实用

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以增大课堂教学容量,增强直观性,改善视听效果,提高教学效率,掌握并善于使用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电脑、网络、电视、录音机,积极自制简易教具,研究开发教学课件。

二、在推行有效课堂教学改革方面,要体现六个转变: ①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关注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②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状况,关注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

③改变重理智控制,轻情感沟通,关注师生情感和谐融洽和沟通

④改变过于“划一”“克隆式”的教育,关注学生个性品质的培养和塑造。⑤改变过于强调考试评价的甄别与选拔作用,关注学生的发展性评价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⑥改变过于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关注师生民主、平等、合作教学关系。

三、有效课堂教学改革要抓好以下几点:

①在有效课堂教学上,处理好三个基本关系:即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师的教要落实到学生的学,教师的教要服务于学生的学。

②在有效课堂评价上,要突出学生为主,做到五看:一看学生的参与状态,二看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三看学生参与的时间,四看学生参与的方法,五看学生参与的品质。

③要把有效课堂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学习能力上,教学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让学生学会,更重要是让学生会学,教师教学的生根之策就在于让自己的教法能转化为学生的学法。

④“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要作为指导教师教学的指导思想。我对学生说:“如果你想飞翔,我们就做你的翅膀;如果你想攀登,我们就做你的阶梯;如果你想揽月,我们就来为你导航;如果你想要一片枫叶,我们就给你一片森林;如果你要一颗星星,我们就给你一个银河······”这就是我们教师的超值服务,这就是我对家长的承诺。

⑤全体教师要做到重教学、议教学、抓教学、重质量、议质量、抓质量,因为质量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

四、构筑起稳固的教研合作平台

在学校内部,要以新教材和校本课程的开发利用为切入口,借助教研活动、教研理论报刊、远程教育信息工具等载体,在教师之间进行密切合作。如果我们用更高的目光审视这次课改的全景,我们会领悟到,课程改革呼唤跨学科、跨学校、跨地区乃至跨国界的课程开发的对话与大协作,即努力构建一个硕大的教研合作平台,有校内教师间的协作,有中小学之间、中小学与大学以及科研院所之间的协作,甚至有国际同行之间的协作,从而形成课程改革实验合作研究的共同体和大网络,以此来支撑起世界“一流课程,一流教育”的创造。

五、提高教育质量必须深化评价体系改革

提高教育质量必须深化评价体系改革,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包括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为充分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必须在严格常规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教师的评价激励机制。终结性评价——考试是学生质量评价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其他评价形式和手段不能取代的独特之处。但是这种评价缺乏科学性和全面性,它只反映学习结果,忽视学习过程,应试教育下终结性评价的负导向和负激励已被发挥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形成性评价则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为学生成长发展服务,这些特点明显体现了 3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对照教育的终极目的,思考教改的变化,审视当前的考试升学制度,考察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的特点,在实践中把两种评价方式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评价功能,使它更好地服务于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是我们切合实际的选择。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教师与学生的成长,让教育真正回归它的本质!

总之,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它需要政府、社会、家长、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关心和支持,更需要学校领导、老师、学生等共同长期不懈地努力。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改是方向,改是趋势,早改早好,晚改晚好,大改大好,不改不好。一句话,谁先勇敢的站出来,谁就先把握先机,战无不胜!

下载怎样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大全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怎样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大全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工作总结

    **县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工作总结 一年来,我县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编办的精心指导下,严格按照省、市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精神,协力推进,狠......

    人民日报评论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深化改革的重大战略部署 —— 一论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本报评论员 《 人民日报 》( 2012年04月17日01 版) 有科学的顶层设计,才有合理的改革路径;有明确的系统谋划,才有扎实的......

    事业单位改革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方案办法之探讨建议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方案办法之探讨建议: 《内容提要: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借事业单位改革之机,尽早决策,出台具体方案和政策,拿出魄力来继全国国......

    事业单位改革[范文大全]

    瞭望:内地事业单位改革时间表确定 涉及4000万人 未来5年,将是事业单位改革最为艰苦的攻坚阶段,剥离、重塑的阵痛在所难免,真正的考验到来了 从党的十四大提出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

    事业单位改革范文大全

    在清理规范基础上,按照社会功能将现有事业单位划分为三个类别。对承担行政职能的,逐步将其行政职能划归行政机构或转为行政机构;对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逐步将其转为企业;对从事公......

    事业单位改革2012

    1、 分类改革继续推进 按照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意见,我国将对现有事业单位进行清理规范,对未按规定设立或原承担特定任务已完成的,予以撤销;对布局结构不合理、设置过于分散......

    事业单位改革

    事业单位概述 事业单位(Institutional Organization),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

    事业单位改革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问题 我国的事业单位以及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是在新中国成立后,随着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而形成的。事业单位被视为计划经济体制的最后堡垒,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