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推进民政标准化工作的意见

时间:2019-05-13 17:49: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加快推进民政标准化工作的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加快推进民政标准化工作的意见》。

第一篇:关于加快推进民政标准化工作的意见

【发布单位】民政部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2015-12-24 【生效日期】2015-12-2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民政部

关于加快推进民政标准化工作的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质量技术监督局,各计划单列市民政局、质量技术监督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政局、质量技术监督局,民政部各司(局)、全国老龄办、直属单位、部管社团:

民政标准化是民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形势下民政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技术支撑。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有关决策部署和国务院《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和《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精神,加快推进民政标准化工作,全面提升民政管理服务科学化水平,保障民政服务对象合法权益,提出意见如下。

一、加快推进民政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民政标准化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民政部先后制定了《关于在民政范围内推进管理标准化建设的方案》和《全国民政标准化“十二五”发展规划》,启动了两批次民政系统标准化试点,确定试点地区和试点单位两百余家,每年组织开展民政系统标准化专题培训,收到较好效果。目前,已制定、发布、实施民政各业务领域国家和行业标准163项,地方标准152项,康复辅具领域等同采用国际标准41项,保证了民政产品质量,规范了民政管理服务,提升了民政工作水平,维护了民政服务对象合法权益,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和民政服务对象的肯定。但与党中央、国务院对标准化工作的要求和民政事业发展的需求相比,民政标准化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与一些部门相比总体上还处于落后状态。主要问题是:标准化意识总体不强,部分领导干部标准化工作理念淡薄、能力素养有待提升,标准化知识普及宣传不够;部分业务领域标准体系不健全,标准数量较少,特别是保障民政服务对象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的强制性标准较少,个别业务领域标准存在空白;有的标准文本质量不高,操作性不强;部分标准老化,与实践发展明显脱节;标准实施监督检查的工作机制尚未健全,贯彻实施力度较弱;标准化工作保障激励机制尚未完全建立。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标准化工作的推进和民政事业的发展。

标准化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具有基础性、战略性作用,是提升民政工作能力的重要手段。加强民政标准化工作,有利于推动民政工作依法行政,增强民政法规政策的可操作性,实现民政事务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有利于推进民政系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依据标准开展管理和服务;有利于促进民政领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增强民政领域公共服务的透明度,提高基本民生保障工作水平。因此,要切实提高认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加快推进民政标准化工作,确保民政各项工作全流程有规可依、有矩可循,促进民政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加快推进民政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依法行政、简政放权和优化服务,以深化民政标准化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以加快民政标准制定修订和贯彻实施为主线,以健全经费投入机制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保障,以科技创新促进标准水平提升,着力增强民政标准化工作实效,不断提升民政工作效能和服务质量,切实保障民政服务对象合法权益,为民政事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制度保障。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创新。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工作改革精神,围绕快速增加民政标准有效供给,深入改革民政标准化管理机制,建立多元共治的标准化工作机制和协调配套的新型民政标准体系。

坚持突出重点。围绕基本民生保障、社会治理创新及养老服务、社会救助等民政业务,加快研究制定修订民政急需、社会急用的重点标准和关键技术标准,优先制定公益性强的民政标准。

坚持协同合作。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参与民政标准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部本级与地方民政部门、政府与社会和市场良性互动,共同推进民政标准化建设的新格局。

坚持科学专业。遵循标准化工作基本规律,强化标准化与科技互动支撑,以民政科技创新促进标准水平提升,增加标准的科技含量;加强标准化知识培训,着力打造一支既懂民政业务、又懂标准化工作的复合型人才队伍,不断提升民政标准化工作水平。

坚持务求实效。围绕标准的贯彻实施,提高标准文本质量,增强标准的可操作性,建立标准实施监督和评估反馈机制,推进管理标准化建设试点示范与成果推广,确保标准化工作取得实效。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建成覆盖民政所有业务领域、结构合理、科学实用、协调配套的新型民政标准体系;完成民政业务领域支架性标准和急需标准的制定,管理服务类标准的比例进一步加大;标准宣贯实施和监督评估机制基本健全,培育一批管理科学、服务规范、群众满意的民政标准化示范机构;民政领域团体标准数量实现突破,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在全国范围内建立3-5家民政标准化培训基地,进一步提升民政系统干部职工标准化意识和素养,不断壮大标准化人才队伍,充分发挥标准化技术支撑作用。

三、加快推进民政标准化工作的重点任务

(一)编制“十三五”规划。结合《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民政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和民政工作实际,编制《民政标准化“十三五”发展规划》和养老服务、康复辅具等专项业务标准化规划,对“十三五”时期民政标准化工作进行整体规划和系统设计,确定民政标准化发展布局、重点任务、优先次序和相关保障措施。认真梳理民政各业务领域标准现状和需求,构建科学合理、层次分明、全面配套、功能完备的标准体系。各地民政部门要加强与质监等相关部门合作,编制本地区民政标准制定修订计划,明确地方标准研制任务。

(二)加快重点领域标准研制

——加快养老服务领域标准制定修订,重点研制养老服务基础通用、服务质量、服务保障和养老机构管理标准。

——加快社会救助领域标准制定修订,重点研制救助服务、收入核对和特困人员供养机构管理等标准。——加快康复辅具领域标准制定修订,重点研制康复辅具基础标准、管理标准、服务标准和产品标准。

——加快社区、社会组织和专业社会工作领域的标准制定修订,重点研制促进“三社联动”的各类管理服务标准。

——加快防灾减灾救灾领域标准制定修订,重点研制灾害监测与预警、减灾救灾物资与装备、灾害风险管理、灾害损失评估、社区减灾、社会力量参与救灾评估、灾害救助等标准。

——加快区划地名领域标准制定修订,重点研制行政区划图编制、行政区划代码、地名命名、地名标志、地名文化和地名信息化等标准。

——加快专项社会事务领域标准制定修订,重点研制殡葬技术、管理与服务,未成年人保护、收养评估、婚姻登记管理服务和救助管理等标准。

——加快优抚安置、儿童福利、慈善事业、福利彩票、志愿服务和民政信息化等领域基础通用标准、管理服务标准和产品标准的制定修订。

——加快民政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制定修订,推动民政基础设施建设规范化。

(三)加强标准复审和清理。及时开展标准复审,对标龄超过一定年限、不适应实际工作需要的标准予以废止或进行修订,尽快解决标准老化问题。清理精简强制性标准,对不再适用的予以废止,不宜强制的转化为推荐性标准;优化完善推荐性标准,合理界定推荐性标准的层级和制定范围,重点制定基础通用、与强制性国家标准配套的标准,推动向政府职责范围内的公益类标准过渡。

(四)推动标准有效实施。在制定政策和履行职能时,积极引用标准和有效使用标准,运用行业准入条件、生产许可、合格评定、行政执法、监督抽查等手段,促进民政标准贯彻实施。建立标准实施监督机制,强制性标准实施以行政管理、执法检查和强制性认证等形式进行监督,推荐性标准实施以标准符合性检测、监督抽查和自愿性认证等形式进行监督。出台标准实施效果评估办法,依据评估结果对标准进行修订,增强标准的可操作性和适用性。

(五)开展标准化示范创建。民政部、国家标准委在民政行业开展服务业标准化、全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示范,将试点示范单位制定的具有普遍适用性标准优先转化为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引导和鼓励工作基础较好、积极性高的地区和企业(机构)进行标准化综合试点,开展民政企事业单位、社区管理服务机构和社会组织标准化单项试点。推进民政标准化试点示范创建工作,总结提炼成功做法,推广先进管理经验,充分发挥示范单位的辐射带动作用。

(六)推进民政范围认证认可与质量检测。深化民政范围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加大民政范围公共安全质量认可。依托国家康复辅具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民政部环境监测中心站、民政部殡葬设备用品质量检测中心及相关专业机构,健全民政质量监督网络体系,推进基层民政设施设备和服务环境质量检测。推动建立其他民政领域认证认可制度与质量检测机构。

(七)加强标准化专业技术组织建设。在民政各业务领域成立标准化技术组织,在已有殡葬、康复辅具等8个标准化技术组织的基础上,加快组建养老服务、儿童福利、残障人服务、福利彩票、慈善事业领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逐步形成覆盖民政各业务领域的标准化专业技术组织体系。各地民政部门要加强与当地质监等相关部门协调合作,成立本地区民政标准化专业技术组织。鼓励民政标准化专业技术组织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稳步提高国际标准采标率,支持民政标准走出去,转化为国际标准,提升民政标准国际化水平。

(八)探索团体标准试点。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鼓励社会团体开展团体标准试点,自主制定发布团体标准,供社会自愿采用。支持民政领域有条件的社会团体响应民政事业发展对标准的需求,制定具有竞争力、能填补现有民政标准空白的团体标准。

(九)促进标准与科技融合。鼓励民政系统科研单位承担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开展基础公益、产业共性技术和方法标准研制,以科技创新促进标准水平提升。在民政科技项目中进一步强化标准的导向作用,将形成的相关技术和管理标准列入科研项目的重要考核指标。畅通民政科技项目产出标准的渠道,建立健全民政科技项目研制标准快速工作程序,推进科技研发、标准研制和产业发展一体化。

四、加快推进民政标准化工作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标准化工作组织领导。各级民政部门要成立标准化工作领导机构,明确标准化归口管理部门职责,配备标准化专兼职工作人员。各级民政标准化工作领导机构要研究解决标准化工作发展规划、标准体系建设、专业技术组织组建等重大事项,制定加快推进本地标准化工作的政策措施,形成领导重视、统一部署、定期检查、及时通报的工作机制。标准化工作归口管理部门要统筹协调、检查指导、考核评估,凝聚各方力量,牵头推进民政标准化工作。各业务部门要按照管业务必须管标准的原则,研究建立所管领域标准体系,指导所管领域标准化专业技术组织工作,加快推进业务领域标准制定修订和贯彻实施。上级民政部门对下级民政部门工作进行绩效考核时,要将标准化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考核指标,并适当加大考核权重。

(二)创新标准化工作体制机制。建立标准制定修订竞争机制,通过招投标、定向委托、主动认领等多种竞争性方式加快民政标准,特别是民政强制性标准的制定修订。探索一项标准任务多途径委托的工作方式,优中选优,确保标准文本质量。建立标准快速审批机制,利用信息化等手段,优化标准立项和审批程序,缩短标准制定修订周期。建立标准文本信息共享机制,及时公开批准立项和发布信息,避免标准立项、制定过程中的交叉重复,逐步实现民政范围各类标准文本快速检索查阅。完善标准化专业技术组织激励和约束机制,鼓励现有标准化专业技术组织根据业务开展细分需要,成立若干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健全多主体参与标准化工作机制,充分调动各级民政部门、企事业单位和有关社会组织、中介机构参与民政标准化建设的积极性,支持企事业单位制定企业(机构)标准或参与地方以上标准制定修订工作。

(三)设立标准化工作专项经费。加大对民政标准化工作的投入,部本级和地方民政部门要设立标准化工作专项资金,从福利彩票公益金中列支部分资金,用于支持社会福利及相关公益事业领域的标准化工作。各地民政部门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积极协调财政部门,将标准化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鼓励社会力量自筹经费参与民政标准研制,探索建立多元投入的标准化经费保障机制。

(四)加大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将标准化培训纳入民政人才能力建设重要内容,采取专题培训、课题研究、经验交流等多种方式,分业务领域和人员层次开展标准化培训。建立领导干部带头学标准、用标准制度,把标准化理论知识、业务领域的支架性标准文本列入各级民政部门党组(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内容。各业务部门在开展相关培训时要安排一定的标准化培训内容,原则上不低于培训总课时的5%。加强民政标准化专家队伍建设,建立民政标准化专家信息库。进一步充实民政部标准化专家委员会成员,凝聚一批熟悉民政业务的标准化专家,发挥专家咨询与技术指导作用。依托标准化科研机构、民政院校对民政干部职工实施标准化知识培训,培养一支民政标准化复合型人才队伍。建立激励机制,对标准化工作突出的个人和组织予以表彰奖励,根据工作表现和成果贡献情况予以记功或嘉奖,特别突出的可以推荐国家级表彰。

(五)加强标准化研究和宣传工作。鼓励各级民政部门结合工作实际,采取多种方式开展标准化理论研究,各业务部门发布的年度部级课题数量,标准化方面的研究内容原则上不低于10%。加强标准化宣传工作,采取组织新闻媒体报道、召开会议、举办讲座、编印宣传手册等形式,普及标准化知识,强化标准化理念。选择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制作相关标准宣贯材料,提高各级民政服务机构贯彻标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及时出版已发布的民政行业标准,推动标准的宣贯实施。

(六)支持地方民政部门和基层单位发挥创新作用。充分发挥基层和一线工作人员的积极作用,鼓励将有关工作经验总结提练成标准,形成一种“我写我用、我用我写”的标准化工作方式。支持各级民政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在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情况下,制定具有竞争力的地方标准、企业(机构)标准和团体标准。对一些行业急需、发布实施一段时间后反应良好、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地方标准、企业(机构)标准和团体标准,可以转化上升为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并对标准主要起草单位给予补贴奖励。

民政部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15年12月24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加快推进企业上市工作意见

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企业上市工作的意见

各乡、镇人民政府,市经济开发区、城南经济新区、菱塘光电科技园管委会,市各有关委、办、局(公司),市各直属单位:

为加快推进我市企业上市工作,引导和鼓励更多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转型升级、快速发展、做大做强,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快推进企业上市工作的总体思路和工作目标

1、总体思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全市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和重点工作,完善企业上市工作制度建设,营造良好的企业融资与资本市场发展环境;完善上市后备企业培育机制,不断提高上市后备企业的数量和质量;健全上市工作服务体系,引导企业抢抓资本市场发展机遇,通过上市融资,在更高起点和平台上实现跨越式发展。

2、工作目标。2011年到2015年,全市力争新增上市企业5家,着力打造一批竞争力强、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上市企业。

二、加快推进企业上市工作的主要措施

3、完善上市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健全企业上市联席会议和联络员制度,完善企业上市服务体系。市金融办牵头负责对全市企业上市工作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和指导服务,各相关部门依据自身职能承担企业上市各项具体工作的对口联络和协调服务。

4、强化上市工作目标考核。把企业上市工作列入经济发展工作目标考核体系,强化工作责任。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融资并投资本地项目的视同招商引资指标参与考核。

5、加强上市工作宣传培训。有针对性地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专题培训,提高企业的认识水平和业务水平;组织参观学习,增加企业家的感性认识,树立企业家上市的决心、信心和恒心,促进企业积极主动上市。各有关媒体要注重资本市场动态及有关工作的宣传报导,为企业上市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6、完善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按照“推荐一批、改制一批、储备一批”要求,全市动态保持15-20家上市后备企业、5家重点拟上市企业。重点培育和引导三类企业加快上市步伐,将其及时纳入上市后备资源库:一是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方向、主营业务突出、产品市场占有率高、经营业绩优良的规模型企业、名牌企业;二是产品技术含量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拥有自主开发核心技术能力、发展潜力大的新经济模式、高新技术企业;三是产权清晰、经营活力强、具有高成长性的民营中小企业。

7、建立上市后备企业备案制度。对上市后备企业采取企业申报、乡镇(园区)和相关部门初审举荐、市金融办审核的办法择优遴选。上市后备企业要在市金融办进行备案,建立联系人制度,及时向市金融办报告上市进展情况。市金融办、发改委要定期进行跟踪培育和重点帮扶上市后备企业,不定期召开上市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的例会,交流情况,协调指导企业上市工作,推进企业上市工作进程。

8、全面拓宽上市范围。要积极引导创新型工业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现代服务业企业进入资本市场。支持企业因企制宜,选择合理的上市途径,坚持境内上市与境外上市并举,推动符合条件的优势企业尽快上市。要发挥境内资本市场融资主渠道作用,坚持中小板、创业板上市并重。加强企业境外上市的指导,帮助企业熟悉上市地的市场法律环境和市场规则,引导具备条件的企业到境外市场上市融资。

9、促进企业上市后再融资。广泛运用各种融资工具,创新融资方式,通过配股、增发、发行公司债券等方式,扩大再融资规模。要以企业上市为平台,通过整合和重组,集中优质资源,带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10、建立上市工作“绿色通道”。对企业在改制、上市过程中涉及的各项手续和证明,开辟上市“绿色通道”,确定专人负责,特事特办,形成快速、便捷的服务机制,提高企业改制、辅导和发行上市的效率和成功率。

11、全力做好沟通服务。市金融办要积极与上级部门和单位沟通联系,及时掌握资本市场的最新政策导向。各相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企业的指导,为处于不同阶段的上市后备 企业提供分类服务,对确定的重点上市后备企业要组织专门班子、指定专人进行跟踪、培育和贴近服务,协助其解决上市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12、发挥中介机构作用。筛选一批资质好、诚信度高、经验丰富、执业能力强的证券、会计、法律等中介机构,促进企业与中介机构的有效沟通,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建立资源共享的企业上市服务平台,减少企业上市风险,降低企业上市成本。建立市政府上市顾问制度,及时为我市上市后备企业“诊断把脉”、做好尽职调查,并提出上市建议和整改方向。

三、加快推进企业上市工作的主要政策

13、上市后备企业在规范重组过程中,涉及办理房产证、土地证、商标、供水、供气、供电及通信变更等各项地方性规费,市房管、国土、规划、建设、工商、供水、供电、电信等有关部门原则上只收工本费,尽快办理;因历史原因未办理产权证并无争议的,依法补齐权证并列入企业资产,收费项目一律按规定的最低标准征收;涉及资产变更、过户产生的契税等税收(不含营业税),实行先征收后,地方留成部分由同级财政给予补贴。

14、上市后备企业整体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或调整会计记录产生的净资产增值,先依法补交企业所得税后,地方留成部分由同级财政给予50%的补帖;企业成功上市后,由 同级财政再给予50%的补贴。企业因上市需要,对之前所应补缴的增值税和所得税,属地方留成部分的,由同级财政给予50%的补贴;企业上市后,同级财政再给予50%的补贴;补缴数额较大的,实行一事一议。上市后备企业进入上市辅导期后,以前一会计所得税实缴数为基数,加上一定的增长额(以本全市工业企业所得税平均增幅计算),当年缴纳所得税超出部分由同级财政给予地方留成部分的补贴。辅导期满后,由于企业自身原因,5年内仍未上市的,市政府取消补贴。

15、上市后备企业在上市过程中涉及将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转增股本以及股权转让而需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实行先征收后,由同级财政按地方留成部分全额补助给相关利益人。

16、上市后备企业在辖区内投资新建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市发改、国土、规划、建设、环保等部门优先办理立项预审、转报或核准手续、优先安排土地使用指标,优先保证水、电、油、运、气等生产要素。对上市后备企业在股份制改造过程中,原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土地以出让(或租赁)方式处置的,土地出让金(租金)按不低于最低价标准核定。土地出让金一次性缴纳有困难的,在首付不低于40%的前提下,允许在一年内分期付清,特殊情况,经市政府同意,可在两年内分期付清。

17、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安排的各类专项资金,优先用于 上市后备企业的重点项目。对上市后备企业,在申报国家及省、扬州市各专项扶持资金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对于有指标限制的扶持资金,优先满足上市后备企业。积极支持上市后备企业申报为高新技术企业,并帮助申报设立省级、国家级工程中心或技术中心。

18、鼓励上市后备企业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各有关部门要为引进的人才提供方便和服务,要在落户、人事关系挂靠、子女就学就业、住房安置等方面提供优质方便服务,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人才引进相关政策规定。

19、加大信贷倾斜和融资支持。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对上市后备企业给予倾斜支持,优先安排贷款,信贷增量优先保证进入辅导期的股份公司的资金需求。协调担保机构优先为上市后备企业提供贷款担保。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推荐和引导创业投资、股权投资等基金重点投向上市后备企业。积极协助上市后备企业通过金融租赁、股权转让、发行债券等方式改善财务结构。

20、加大对企业上市财政资金的支持和奖励。对拟在国内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上市的上市后备企业,按照上市筹备过程中确定保荐机构、完成改制、辅导验收、正式申报4个环节分别享受20万元、20万元、30万元、30万元的补贴,实际补贴额度不超过企业在该阶段实际发生的费用支出。

21、拟在境内“新三板”挂牌的企业如果经过确定保荐 机构、完成改制阶段,可参照境内上市企业享受上述前两个环节的补贴内容;完成挂牌的,可参照辅导验收阶段给予一次性补贴30万元;成功升板后,可参照正式申报阶段给予一次性补贴30万元,实际补贴额度不超过企业在该阶段实际发生的费用支出。

22、以上20、21条涉及的上市过程补贴,均不含扬州市级财政给予的补贴。

23、企业在境内外成功上市且募集资金用于本地项目投资的,由市政府按照实际募集资金额给予一定奖励。奖励扶持标准为:对募集资金额(扣除成本)在4亿元以内的,一次性奖励100万元,对募集资金额(扣除成本)在4亿元(含)以上的,一次性奖励150万元。

24、我市企业在异地“买壳”上市,将上市公司注册地迁回我市,并且投资项目在我市的,视同改制上市,享受同等奖励政策。上市公司实现再融资且募集资金用于本地项目投资的,比照新上市企业,享受同等奖励政策。

25、企业上市补贴和奖励申报程序。企业依据上市所处阶段,提出书面申请,提交相关证明文件和材料,经市金融办会同财政局审核,报市政府同意后,由市财政局拨付。

26、企业上市过程中遇到的其他政策性问题和涉及到的特殊问题,可以采取“一事一议”、“一企一策”的办法研究解决。

27、每上市一家企业,市政府给予市上市工作机构10 万元奖励。

28、申请上市补贴和奖励及其他优惠政策的企业,应当据实报送有关材料,对于编制虚假材料骗取政策优惠、上市补贴和奖励的企业,将追回资金,并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法律责任。

以上各项扶持政策及奖励仅限于总部及注册地在我市的上市后备企业和上市公司。市政府此前颁布的优惠政策如与本文件有冲突的,以本文件为准。国家、省和扬州市出台的企业上市优惠政策本意见没有涵盖的,同时享受。本意见出台后,《市政府关于促进企业上市工作的政策意见》(邮政发[2006]68号)、《市政府关于鼓励和促进企业上市融资工作的意见》(邮政发[2008]50号)同时废止。本意见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第三篇:全市民政工作意见

全市民政工作意见

为切实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努力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能力,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强化民政自身建设,实现民政事业又好又快科学发展。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进一步强化“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理念,加快建设“

制度更加健全、机制更加完善、管理更加高效、服务更加优良”的现代民政新格局,突出重点,攻破难点,做优亮点,继续巩固和提升**民政在全省领先地位,切实推进全市民政事业又好又快科学发展,为加快向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迈进作出民政贡献。

二、总体思路

攻坚克难抓突破,同心戮力创一流。

三、主要任务

全市各民政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确立的“领跑沿海、融入上海、包容四海”的战略定位,围绕“攻坚克难抓突破,同心戮力创一流”的总体思路,重点推进“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加强社区社会服务与管理”两件实事,着力抓好“低保精细化管理、社会救助体系、双拥优抚安置、惠民殡葬、福彩慈善事业、‘中国长寿之乡’创建、信息平台建设、民政文化弘扬”等八个方面工作,继续巩固和提升启东民政在全省领先地位,切实推进全市民政事业又好又快科学发展。

(一)扎实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组织开展“社会养老体系建设年”活动,适时召开全市社会养老服务工作会议,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全力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信息服务为辅助”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一是科学编制养老服务发展规划。配合有关部门和乡镇将社会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城市总体规划、集镇和村庄规划之中。二是探索建设“农村老年关爱之家”。在搞好有关镇乡先行试点的基础上,加以全面推进,确保年内10%的农村社区兴建“老年关爱之家”。三是扶持发展民办养老机构。建立养老服务业准入机制,修订出台民办养老机构管理办法和扶持政策,到年底,全市民办养老机构床位要有一定增长,各类养老床位达到6200张。四是启动扩建市老年公寓。计划建成集医疗、养护、康复、护理、娱乐、老年活动中心于一体的社会福利中心。五是实现居家养老服务多样化。建立三级社区养老服务信息网络,开发呼叫服务系统和急救服务网络项目,试点建设南北街道社区助餐点和日托所。到2012年底,确保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覆盖率达到85%。六是启动国家级机构养老服务标准化试点。结合启东实际,建立领导机构,协调相关部门,提出实施方案,细化标准内容,组织考核评估,形成“启东标准”范本,确保年底前拿出项目编制初稿。

(二)创新和加强社区社会服务与管理。一是全面推行社区“五位一体”服务管理新体制。全市城乡社区都要建立社区工作站(综合服务平台),实行“一站式”服务,做到“四个统一”,即统一服务标识、统一服务流程、统一建档规范、统一考评机制。到年底,“一委一居一监一站一办”覆盖率达100%。二是实施社区网格化管理。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合理设置社区网格,明确网格功能定位,认真选聘社区联络员,明确工作职责,科学编制工作手册,开展业务培训,制订出台管理考核办法,推行“一格多能、一格多员、一员多用”的新型管理模式。6月底前初步形成网格化管理模式框架,年底前形成村(居)社区—网格—小组(楼道)—民情联络员的管理服务体系。三是加大省级城乡和谐社区创建力度。以和谐社区创建活动为载体,支持引导村(居)民依法开展自治活动。2014年,力争165个城乡社区达到省级城乡和谐社区标准,为达到基本现代化建设标准打好基础。四是加强社工队伍建设。落实市《关于加强社区社会工作者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建立健全社区社工制度体系,初步形成结构合理的持证社工队伍。

(三)深化城乡低保精细化管理。以《市城乡低收入家庭认定管理办法》为依据,规范评定标准,严格认定程序和监督管理,实施低保精细化管理;修订完善《启东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办法》,落实城乡低保自然增长机制和物价上涨补贴制度;优化分类施保方案,加强基层调查、民主评议和公示公开的精细化管理,实现低保救助能力和工作质量同步提高,确保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强化部门协调能力,探索建立城乡居民经济状况核对机制,组建多部门协作联动的居民收入比对系统,为低收入家庭认定工作提供保障,进一步夯实救助基础。

(四)继续健全社会救助体系。继续落实孤儿基本生活保障、农村五保供养自然增长机制;以标准化试点为契机,强化目标管理,优化考核机制,全面规范和提升敬中心老院管理水平。完善医疗救助制度,调整救助病种、救助对象,提高救助比例和年封顶线。健全救灾减灾机制,强化救灾减灾理念,开展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不断培育国家级和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同时,积极探索建立自然灾害居民房屋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基金机制,修订完善《

第四篇:全市民政工作意见

全市民政工作意见

为切实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努力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能力,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强化民政自身建设,实现民政事业又好又快科学发展。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进一步强化“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理念,加快建设“制度更加健全、机制更加完善、管理更加高效、服务更加优良”的现代民政新格局,突出重点,攻破难点,做优亮点,继续巩固和提升**民政在全省领先地位,切实推进全市民政事业又好又快科学发展,为加快向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迈进作出民政贡献。

二、总体思路

攻坚克难抓突破,同心戮力创一流。

三、主要任务

全市各民政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确立的“领跑沿海、融入上海、包容四海”的战略定位,围绕“攻坚克难抓突破,同心戮力创一流”的总体思路,重点推进“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加强社区社会服务与管理”两件实事,着力抓好“低保精细化管理、社会救助体系、双拥优抚安置、惠民殡葬、福彩慈善事业、‘中国长寿之乡’创建、信息平台建设、民政文化弘扬”等八个方面工作,继续巩固和提升启东民政在全省领先地位,切实推进全市民政事业又好又快科学发展。

(一)扎实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组织开展“社会养老体系建设年”活动,适时召开全市社会养老服务工作会议,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全力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信息服务为辅助”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一是科学编制养老服务发展规划。配合有关部门和乡镇将社会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城市总体规划、集镇和村庄规划之中。二是探索建设“农村老年关爱之家”。在搞好有关镇乡先行试点的基础上,加以全面推进,确保年内10%的农村社区兴建“老年关爱之家”。三是扶持发展民办养老机构。建立养老服务业准入机制,修订出台民办养老机构管理办法和扶持政策,到年底,全市民办养老机构床位要有一定增长,各类养老床位达到6200张。四是启动扩建市老年公寓。计划建成集医疗、养护、康复、护理、娱乐、老年活动中心于一体的社会福利中心。五是实现居家养老服务多样化。建立三级社区养老服务信息网络,开发呼叫服务系统和急救服务网络项目,试点建设南北街道社区助餐点和日托所。到2012年底,确保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覆盖率达到85%。六是启动国家级机构养老服务标准化试点。结合启东实际,建立领导机构,协调相关部门,提出实施方案,细化标准内容,组织考核评估,形成“启东标准”范本,确保年底前拿出项目编制初稿。

(二)创新和加强社区社会服务与管理。一是全面推行社区“五位一体”服务管理新体制。全市城乡社区都要建立社区工作站(综合服务平台),实行“一站式”服务,做到“四个统一”,即统一服务标识、统一服务流程、统一建档规范、统一考评机制。到年底,“一委一居一监一站一办”覆盖率达100%。二是实施社区网格化管理。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合理设置社区网格,明确网格功能定位,认真选聘社区联络员,明确工作职责,科学编制工作手册,开展业务培训,制订出台管理考核办法,推行“一格多能、一格多员、一员多用”的新型管理模式。6月底前初步形成网格化管理模式框架,年底前形成村(居)社区-网格-小组(楼道)-民情联络员的管理服务体系。三是加大省级城乡和谐社区创建力度。以和谐社区创建活动为载体,支持引导村(居)民依法开展自治活动。2014年,力争165个城乡社区达到省级城乡和谐社区标准,为达到基本现代化建设标准打好基础。四是加强社工队伍建设。落实市《关于加强社区社会工作者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建立健全社区社工制度体系,初步形成结构合理的持证社工队伍。

(三)深化城乡低保精细化管理。以《市城乡低收入家庭认定管理办法》为依据,规范评定标准,严格认定程序和监督管理,实施低保精细化管理;修订完善《启东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办法》,落实城乡低保自然增长机制和物价上涨补贴制度;优化分类施保方案,加强基层调查、民主评议和公示公开的精细化管理,实现低保救助能力和工作质量同步提高,确保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强化部门协调能力,探索建立城乡居民经济状况核对机制,组建多部门协作联动的居民收入比对系统,为低收入家庭认定工作提供保障,进一步夯实救助基础。

(四)继续健全社会救助体系。继续落实孤儿基本生活保障、农村五保供养自然增长机制;以标准化试点为契机,强化目标管理,优化考核机制,全面规范和提升敬中心老院管理水平。完善医疗救助制度,调整救助病种、救助对象,提高救助比例和年封顶线。健全救灾减灾机制,强化救灾减灾理念,开展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不断培育国家级和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同时,积极探索建立自然灾害居民房屋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基金机制,修订完善《市临时生活困难救助管理办法》,继续做好农村危旧房改造工作。创新社会救助管理手段,发挥联席会议作用,统筹整合政府和社会救助资源,完善“一口上下”社会救助机制,实现公平施救和救助政策效应最大化。落实城乡一户多残、依老养残等特殊困难残疾人员生活补贴等救助新政,让更多困难群众受益于社会救助保障。

(五)加强双拥优抚安置维稳工作。贯彻落实《退役士兵安置条例》,建立新型退役士兵安置工作机制,确保退役士兵城乡一体化安置补偿金标准达到75%。继续落实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自然增长机制,保障重点优抚对象的基本生活。深入开展“关爱老功臣”系列活动,依托中心敬老院设立“光荣院”,积极探索建立老复员军人、伤残军人短期疗养制度,让孤老重点优抚对象安享晚年。做实退役士兵免费技能培训,力争培训率、推介就业率均达100%。做好驻启部队现役军人职业技能培训、子女入学入托等工作。广泛开展双拥创建和结对共建活动,及时落实给部分烈士子女发放定期生活补助政策,建立三级军人服务中心(站组),帮助现役军人家庭解困;落实军休人员保障标准,不断提升军休服务水平。加强优抚数据和资金的规范化、信息化、精细化管理。

(六)深化殡葬改革,落实全民惠民政策。要继续深化墓葬专项整治,到年底全面实现散葬墓迁入公共墓地,实现“公墓改造园林化、坟头迁移集中化、骨灰安葬统一化、墓区管理规范化”的目标。要积极实施《市殡葬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完善殡葬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抓好殡葬监管工作,全面推行惠民殡葬补贴政策。要开展全国殡葬改革示范单位和等级殡仪馆创建活动,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适时修订和完善《启东市殡葬管理办法》,加强对公墓、丧葬服务、殡仪活动等管理。2012年是全民惠民殡葬新政实施第一年,各地要加大宣传力度,让这一惠民政策家喻户晓。

(七)不断壮大福彩慈善事业。继续开展慈善救助,加大公益宣传力度,增强透明度和公信力,提高影响力和覆盖面。更加严格按照章程运作,规范各项工作流程,确保救助的公开、公平、公正,创新工作举措,努力做大慈善基金的盘子。到年底,确保筹集慈善基金1200万元。募捐办要以电脑票销售为基础、“刮刮乐”、“中福在线”销售为增长点、“快3”销售为龙头,尽早重新开通“中福在线”,进一步拓展宣传渠道,加大站点改造、业务培训力度,优化福彩销售环境,提升营销业务能力;科学、合理增加网点,加大绩差站点整治力度,修订完善奖惩办法,促进“快3”与“刮刮乐”的平衡发展。确保全年福彩销量1.2亿元,力争1.3亿元,实现筹集福彩公益金超1000万元的目标,为全市社会福利养老事业发展,构建和谐城市而积聚更多的财力。

(八)积极创建“中国长寿之乡”。中国长寿之乡是一张无形资产和独特的名片,它是一个地方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发展水平的综合标志,对于打造**生态宜居城市形象定位,弘扬尊老敬老优良传统,提升启东对外形象,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启东,具有十分重要深远的意义。因此,要全力以赴抓好创建工作,把创建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做到任务落实到单位、责任落实到人,形成事事有人管、件件有人抓,一级抓一级、层层落实的创建局面。要周密部署。对照评审标准和要求,认真做好宣传发动、指标摸底和采集、编制申报等工作,并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创建活动。要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对创建工作抓出突出成效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对工作不力,影响创建工作进展的单位和责任人进行通报批评,确保年内创建成功。

(九)全面试行“数字民政”信息平台。推行民政全业务信息管理,打造启东“数字民政”,是启东民政工作的又一亮点。因此,各地要不断加强对现有数据库的补充、更新和完善,在试运行中及时查找发现问题,切实提高平台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和运行质量,确保实现“全业务、全流程、全需求、全关联”和“一级(民政)开发、四级(局、镇乡、村居、直属单位)运用”的信息平台开发设计理念。与此同时,要加强全员培训,全方位推进民政全业务网上运行,确保下半年实现民政业务信息平台的常态化运行,在南通乃至全省率先走出“数字民政”新路子,以信息化服务水平的提升有效提高民政工作效率。

(十)建设弘扬民政文化。民政工作源远流长,民政文化博大精深。民政文化不仅具有文化的共同特征,还具有独特的地域性、历史性、社会性。几乎每一项民政业务都与民政文化建设直接交融,如扶危济困的慈善文化、孝亲敬老的老龄文化、和谐共享的社区文化、鱼水情深的双拥文化、移风易俗的婚姻殡葬文化、传承历史的地名文化、彰显公益的福彩文化等等。各地要结合今年的“两大实事”和“八项工作”,不断挖掘、提炼和弘扬民政文化建设,有重点地挖掘整理启东地名文化、长寿文化、社区文化,提炼升华“亲民为民、情暖万民”为核心的启东民政服务文化,努力建设新型民政文化体系,加大民政文化宣传力度,切实把民政文化软实力转化为推动民政大发展的硬实力。

第五篇:推进农业标准化 加快垦区农产品

推进农业现代化 加快垦区农产品

质量追溯体系建设的若干思考

——以建三江管理局为例

(鸭绿河农场那木斯来)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我国城市居民的食物消费总体上已经进入小康阶段,农村居民食物消费总体上也已迈过温饱,进入小康社会阶段;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城乡居民的食物消费必将进入一个新的结构升级时期。也就是说,伴随着农村居民的食物消费进入小康阶段,城市居民的食物消费从小康阶段向富裕阶段转化,我国食品的供求方式也将随之发生重大的变化,食品的增长方式将从过去单一追求数量的增长转变为追求食品质量与数量同步增长,特别是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长期以来国内外重大食品安全事件频频爆光,疯牛病、口蹄疫、禽流感等疾病相继爆发和传播,二口恶英、苏丹红、红心鸭蛋、上海多宝鱼、三聚氰胺奶粉、瘦肉精、染色馒头等食品安全事件屡次频发,不仅严重伤害了消费者的身心健康和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和信心,而且更严重制约着食品产业的持续发展,甚至影响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当前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源大多出在源头,即食品种子环节和养殖环节的质量安全控制缺失,集中表现在生产链、各环节不规范行为。

针对上述问题,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是垦区乃至全国农业生产和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中的重点关注的问题,当前垦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提高迫在眉睫,特别是通过探索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实现农产品生产环境有监测、操作有规程、生产有记录、产品有检验、上市有标识的全程

标准化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科技含量,实现农产品生产到餐桌质量可追溯,为垦区建设国家安全食品生产基地提供有力的保障。同时,消费者消费结构的显著变化使得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以及质量可追溯无公害食品等优质农产品的发展具有更广阔的市场增长空间和消费趋势。在这种形势下,探索建立一种符合与居民消费需求和农业产业化进程相适应的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

一、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的内涵及可行性

1、农产品可追溯系统就是在农产品供应的整个过程中对产品的各种相关信息进行记录存储的质量保障系统,其目的是在出现产品质量问题时,能够快速有效地查询到出问题的原料或加工环节,必要时进行产品召回,实施有针对性的惩罚措施,由此来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实质是对农产品实现“数字化”和“身份证”管理,即对农产品生产全过程建立数据库,将产地环境、生产记录、检测结果、销售流向等关键环节运用电子信息技术进行记录,从而形成“生产者一消费者一监管部门”的可溯数据链,消费者能对所购农产品各环节的信息及时了解,政府监管部门能对农产品进行质量监管、安全预警和统计分析,对发现的问题也可追溯根源。按照从生产地到销售地每一个环节可相互追查的原则,建立农产品生产、经营记录档案登记制度,记录生产者以及基地环境、农业投入品的使用、田间管理、加工、包装等信息。只有建立可追溯系统,才能做到产品各个关键点可控,才能保证产品质量。有了可追溯系统,才能发现影响经营的根源,才能追查生产环节的质量信息,并予以迅速纠正。

2、农产品供给应附有真实可靠的质量信息,满足终端消费者对消费品的质量和内容标志认知权的需要。由于农产品的绿色品质具有信任品特征,因此为了让消费者认知农产品的绿色品质,需要匹配严格的质量认证制度等信息现实手段把农产品的绿色品质真实地显示和传递给消费者。

3、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有利于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和质量的有效措施。

4、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有利于促进现代化农业建设,增强产品竞争力,维护社会稳定乃至提高企业公信力。

二、建三江管理局推行农业标准化现状

实施农业标准化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抓手,是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条件。多年来,黑龙江农垦建三江管理局加强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将其放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统筹考虑,通过农业标准化的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效益明显提高。一是农业标准化建设全面展开。二是农产品生产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和疫病防治体系基本形成。在全国第一个实现“农场群”整体绿色农产品追溯,在全国农区第一个通过国际质量管理体系ISO9000和国际环境管理体系ISO14000双体系认证,把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推进到位。按照农业部和总局提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总体要求,利用我局资源、生态、规模、产业、科技、组织等优势,建立一套与国内国际接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制度和保障体系,构建产品有标准、生产有规程、质量有追溯、市场有监测、企业有诚信的运行机制,加快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及相关产业发展。一是坚持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标准化。在总局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管局、农场将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生产纳入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完善农产品服务到位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二是坚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标准化。增加检

测手段,提高检测能力。以总局内建的部级食品质检机构为依托,以龙头企业和基地农场自检检测为基础,建立管局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防检疫体系和覆盖生产基地与消费市场的监测网络,通过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建立管局农产品质量监测和农业生产资料监控系统,现已争取中央财政拨款378万元,管局又配套投入上千万元建设“检测中心”和“展示中心”,外网和装修现已完毕。三是农业品牌认证步伐加快。把农产品认证工作与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以认证推进生产技术标准化的实施。全局认证有机绿色和无公害面积分别为40万亩、370万亩和1000万亩,在全国农业系统第一家完成了ISO9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0国际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在垦区率先进行了GAP良好农业认证。四是坚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标准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格局初步建立。农业标准化工作建立了统一管理、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创建了生产可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跟踪、责任可追究的质量追溯体系。旨在通过建立健全农业生产信息化管理体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全程质量可追溯,从而最终达到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水平和监管能力的目的。

三、对推进农业标准化,加快垦区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总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推进产业升级、加快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大力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加快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支撑体系,牢固树立“高效、生态、品牌”的发展理念,深入实施“优势农产品竞争力提档升级”,不断创新机制,完善制度,强化监管,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

竞争力。

1、在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过程中,切实提高粮食主产区政府抓粮、农民种粮的积极性。通过合理的价格调节、种粮补贴和技术指导等措施和手段带动和强化质量追溯体系的建设,提高质量追溯体系运行质量,从源头上有效杜绝农产品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实现农产品最终消费者“吃得安全,吃得舒心”。

2、大力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教育,加强对源头生产者质量安全教育与技术培训,提高食品安全意识,促使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实施,从整体上带动农产品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

3、加快推进农产品种植环节规模化、一体化生产,减少种植环节获取信息的成本,提高质量追溯体系的绩效。通过合理有效的政策和形式,将众多而分散的种植户联合起来,降低追溯系统获取种植环节质量安全信息的难度,有效实现对种植户生产过程的监管。

4、以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为核心,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化体系建设力度,实现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从实质上全面提升。

5、农产品经营连锁化。农产品连锁经营是现代农产品供应链的主要标志之一,开展连锁经营首先要积极培育农产品连锁经营主体,可结合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情况培育连锁经营主体。依托农业龙头企业上联市场、下联生产基地和农户,以此形成“企业+基地+农户”共同参与,共同承担风险的产业链条,保证农产品从种植到销售全程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质量安全。

下载关于加快推进民政标准化工作的意见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加快推进民政标准化工作的意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质量标准化工作意见

    河南神火兴隆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文件 豫神兴字[2012]14号 泉店煤矿2012年安全质量标准化 工作意见 公司各单位: 为夯实我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基础,提高质量标准化管理水平,全面推......

    2010年民政工作意见(全文5篇)

    桥头镇永顺村 2010年民政工作意见2010年我村民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始终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民政为民的核心理......

    加快发展旅游业工作意见

    旅游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朝阳产业”,我县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加快发展旅游业工作意见。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大做强旅游产业,推动我县经......

    加快发展旅游业工作意见

    旅游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朝阳产业”,我县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大做强旅游产业,推动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特提......

    标准化推进情况

    中铁七局武汉动车段项目部 铁路建设标准化管理工作推进情况汇报 武汉铁路局动车组检修基地建设指挥部: 中铁七局武汉公司动车段项目部,根据铁路局标准化管理细则要求,根据施工......

    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富川脐橙产业发展的工作意见

    富川瑶族自治县脐橙产业领导小组 关于富川脐橙产业“十二五”规划的实施方案 富川脐橙是广西最大的脐橙生产基地,处于农业部划定赣南-湘南-桂北柑桔优势产业带中心地段,是华南地......

    推进生猪标准化建设加快畜牧业发展步伐

    推进生猪标准化建设加快畜牧业发展步伐宝泉岭分局共青农场2008年10月18日共青农场立足自身优势,紧紧依托北大荒肉业龙头企业,把生猪产业作为农场畜牧业发展和职工增收的重要途......

    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工作意见

    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工作意见为实施“产业兴镇”发展战略,全面落实区委、区政府提出的推进工业化的要求,进一步加快全镇工业经济发展步伐,努力实现我镇经济跨越式发展。现将我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