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0年全省统计工作要点
2010年全省统计工作要点
2010年全省统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国家统计局的工作部署,着力提高统计能力、统计数据质量、统计公信力,全面优化统计服务,深入推进统计制度方法改革,不断加强统计建设,努力开创统计工作新局面,为“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江苏”作出新贡献。
一、紧紧围绕统计数据质量,着力开展各项统计调查
1、全面做好年定报工作。以“明确任务、健全制度、周密部署、加强指导、严格把关”为要求,认真贯彻江苏省2009年统计年报和2010年定期统计报表制度,全面做好各项年定报工作,高质量完成国家统计局和省委、省政府布置的各项统计调查任务,确保统计数据准确客观地反映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水平。
2、重点抓好人口普查工作。坚持科学普查、依法普查,把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作为全年统计工作的重中之重抓紧抓好。扎实做好人口普查前期的计划拟定、机构组建、人员选调、经费落实、宣传动员、工作试点、区划绘图与地址编码、业务培训、资料收集、调查摸底、数据处理准备、物资筹措等各项工作,为普查登记做好各项准备;认真组织实施登记与复查、质量抽查以及普查数据审核、编码、录入、汇总、上报等工作,确保普查数据真实、可靠;切实做好普查数据处理的各项准备工作,确保普查取得圆满成功。
3、认真开展R&D资源清查工作。按照“统一方案、分头实施”的组织领导方式,加强与发展改革、科技、教育、国防科工等部门的沟通协作,扎实开展R&D资源清查登记阶段各项工作,严格做好清查数据的采集、录入、处理和汇总工作,并积极通过事后质量抽查和综合分析评估的方式提高清查数据质量,及时发布R&D资源清查主要数据,积极组织清查资料的开发应用。
4、努力做好经济普查后续工作。编印《江苏省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汇编》,向社会公布经济普查主要结果;切实搞好经济普查资料的综合利用,形成一批时效强、篇幅短、重点突出的专题分析成果和内容全面、分析深入、剖析透彻的课题研究成果;积极做好名录库维护更新工作,使全省基本单位名录库更全面、更准确、更加方便使用,为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开展抽样调查等提供基础保障。依据普查资料对GDP等历史数据进行修订。
5、继续加强服务业和能源统计工作。进一步推进服务业统计由系统内向全行业转变,推动省级部门服务业统计尤其是重点行业、重点部门向省辖市延伸;进一步加强对现代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等热点问题研究;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省级部门服务业统计考核机制,并研究和建立省辖市服务业统计工作考核办法。继续加大能源统计整体能力建设力度,全面组织实施GDP能耗“三体系”方案,客观反映我省能源消费情况,加大能源经济的预警监测工作力度,为全省节能工作提供优质的统计服务。
6、切实完善数据质量控制体系。以加强数据的趋势性、匹配性、结构性、支撑性为抓手,依法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及时核实修正各种高估或低估的数据,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涵盖统计设计和数据采集、审核、传输、处理、管理、评估、发布全过程的数据质量控制体系,使统计部门对各项重要统计数据能说得清、说得透、说得准,确保数据质量能经得起检验、经得起质疑。
二、始终立足科学发展大局,着力实施各项统计监测
7、加强经济预警动态监测。继续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及时收集上报各项反映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动态和趋势的统计数据资料;在坚持统计科学性的前提下,努力提高经济预警监测分析报告的质量,既归纳数据反映的经济运行特点,又透视数据所反映的经济发展规律,既反映数据变化的总量状况,又透析导致数据变化的构成因素,既反馈经济的过去走势,也重视预测经济的未来趋势,及时全面地向省委省政府提供经济决策的相关咨询建议。
8、加强科学发展评价考核。认真做好2009年度全省及各地科学发展进程评价考核工作;建立科学发展评价考核工作目标责任制,加强部门间的协作配合,完善资料收集工作,保证原始考核评价指标数据的统计质量,确保民意调查顺利进行,切实维护考核的科学性、严肃性和权威性,更好地发挥评价考核体系在推动江苏科学发展进程中的导向、激励和约束作用。
9、加强全面小康建设监测。按照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要求,严格执行全面小康报表制度,实现统计数据采集、审核、加工、管理和公布全流程的规范化、制度化,保证各项全面小康指标数据质量;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规范全面小康进程监测及达标认定工作程序的意见》,进一步规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监测及达标认定工作;按照《关于进一步规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宣传工作的通知》要求,正确把握小康创建宣传的方式方法,切实维护小康建设群众满意度调查的严肃性;认真做好 2010年全面小康达标省辖市、县(市、区)的调研指导,及时进行监测并发布全省及省辖市、县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监测报告。
10、加强其他各项监测工作。认真做好社会发展评价、文化产业监测、生态省建设监测、节能减排监测等各项重要考核监测工作。
11、加强社情民意调查工作。高质量完成全面小康建设百姓认可度和科学发展成果群众满意度调查;积极围绕领导、群众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开展新农村建设百姓认知度、百姓个人生活感受、政务公开满意度、百姓眼中的诚信江苏、居民消费倾向等调查工作,探索建立相关主观评价指标体系;努力拓宽合作渠道,完成各类公益性委托调查,发挥民意调查在政绩考核中的独特作用;积极推动市县民意调查的开展,支持各地建立民调机构和CATI系统,出台《江苏省统计系统社情民意调查热线12340管理规定》,为各地使用12340热线创造条件。
三、不断提升统计研究分析能力,着力打造统计服务精品
12、创新统计分析方法。进一步完善经济形势分析,开展多形式、多主题的经济形势座谈活动,认真分析和反映数据背后隐藏的各种情况,并深入剖析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进一步创新统计分析方法,提高时效性分析,突出“快”;注重趋势性分析,突出“准”,关注匹配性分析,突出“衡”;重视结构性分析,突出“稳”;改进可比性分析,突出“新”,并始终以主题鲜明、结构清晰、分析透彻、观点新颖、文字简明为要求,切实打造一批统计分析精品,更好地服务于领导和有关部门决策与指导工作的需要。
13、加大信息报送力度。在提供及时准确的进度性统计信息产品的同时,拓宽信息内容涵盖范围,积极围绕各级领导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加强调研,及时搜集鲜活的第一手资料,以科学的方法、准确的数据、生动的事例来撰写信息内容、提升信息质量,及时报送的有深度、有见地、能发挥作用的信息产品,力争信息工作继续走在地方各部门和全国各省市的前列。
14、扩大统计宣传影响。加强统计工作的宣传,使社会公众全面了解统计调查的方法、数据生产的过程,从而理解统计部门、支持统计工作、配合统计调查。加强对统计数据的解读,使社会公众能全面了解统计数据本身所具备的趋势性、匹配性、结构性和支撑性,提高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可信度和公信力。加强经济形势的研读,使社会公众能正确了解数据背后蕴含的经济含义。及时编辑《统计年鉴》等各类统计出版物,积极改善统计信息咨询服务的条件、质量和水平,使统计成果更大范围地惠及社会公众。
四、深入推进统计体制机制改革,着力提升统计发展能力
15、进一步推进以市县为总体的抽样调查体系。以省地方统计调查局为省统计局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健全统计制度方法做好科学发展评价工作的实施办法》的责任主体,具体负责建立以市县为总体的抽样调查工作体系,直接向市县统计局部署、检查有关工作。以各省辖市、县(市、区)统计局为具体承担《实施办法》所要求的抽样调查任务的责任主体,根据省地方统计调查局的统一部署,逐级抓好《实施办法》的贯彻落实,严格执行市县主要农产品产量抽样调查制度、市县畜牧业抽样调查制度、市县农村住户抽样调查制度、市县城镇住户抽样调查制度、省辖市部分服务业行业抽样调查制度、限额以下批零住餐业月度抽样调查工作,以及以市为总体规下工业抽样调查制度,并加强对调查对象贯彻执行统计制度和统计标准的检查和督促工作。完成农产品产量、农村住户、城镇住户调查样本轮换工作。
16、进一步深化统计制度方法改革。根据国家统一核算地区生产总值的方案,改进地区生产总值审核与评估办法,统一地区分行业增加值核算方法。做好国家企业“一套表”在江苏的试点工作。积极推进贸易统计改革,改革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核心的贸易统计调查体系,加快建立以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销售额(营业额)等为主的行业统计调查体系;严格执行新的城乡划分标准和限额以上贸易企业全面报表统计范围,按照规定调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范围,将全面报表统计范围扩大到统计上达到规模标准的个体户。建立重点商品购销存统计制度,进一步规范和完善限额以下单位和个体户抽样调查。积极做好投资当月统计在我省的试点。
17、开展环比统计的试点和研究。针对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以累计统计和同比统计为基础方法的各专业统计数据不能灵敏反映经济发展短期走势的问题,建立主要统计指标环比制度,为各级政府经济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工业、贸易、投资等专业和GDP核算要在国家统计局的指导下,积极开展当期统计和环比统计的试点、研究,尽快建立具备可操作性的制度和方法。
18、加快建立新兴产业统计制度。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新能源、新医药、新材料、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传感网等六大产业实现更大突破的指示精神,研究建立并实施《新兴产业统计报制度》,及时全面地反映全省新兴产业发展的速度、规模和结构,更好地把握新兴产业发展进程。要加强研究,进一步明晰六大新兴产业的内涵和外延,进一步完善新兴产业统计的途径和制度方法,不断提高数据质量。
19、进一步加强部门统计工作。积极协助有关部门在机构改革过程中整合统计资源、健全统计机构、完善相关统计制度和统计办法,做到在机构改革中部门统计力量不减弱、统计工作不间断、统计质量不下降。同时,以部门服务业统计联席会议制度为重要平台,不断建立起规范的部门统计调查项目管理制度和部门间统计信息交流共享机制,切实提高部门统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五、全面推进各项统计建设,着力强化统计发展保障
20、全面加强统计法制建设。全面贯彻落实新《统计法》,把弘扬依法统计、推进依法治统作为一项全局性、基础性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精心谋划,周密部署、强势推进。以宣传和贯彻新《统计法》及《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为主线,深化“法制工作全局化、全局工作法治化”理念,着力抓好《统计法》进各级党校、行政学院主体班次工作;结合人口普查和统计中心工作,强化法制宣传,再掀普法宣传热潮;认真做好统计“五五普法”考核验收及普法先进评选表彰活动,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和社会公众的依法统计、配合统计、支持统计意识。结合全国统计执法大检查活动,进一步强化统计巡查、统计督查、统计监审“三位一体”执法检查体系建设,加大统计执法检查力度,严肃查处统计违法违纪行为。继续推行统计法律事务告知及统计数据质量自查自纠制度。强化统计法制队伍建设,努力建立专门的统计执法机构。进一步加强法制培训,强化督促检查和考核评比,不断提高统计执法水平。
21、切实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对各地《省统计局2009年年报和2010年定报制度》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督促,提高基层贯彻统计制度方法的执行力,保证统计制度方法的科学性和统一性;认真贯彻实施《国家统计局<县级统计机构统计工作规范>和<县级统计机构考核评比办法>》,建立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工作检查制度;认真做好乡镇统计机构建设经验的推广工作,发挥先进乡镇的导向和示范作用;加强对企事业单位统计原始记录和统计台帐的规范化工作,夯实调查对象的统计业务基础,保证源头数据质量;加强对基层统计人员的培训和业务指导,切实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素质和水平。
22、快速推进统计信息化建设。按照全省信息化建设规划要求,在年内全面完成全省县乡两级联网工作;着手开展全省统计信息化“十二五”规划的前期准备工作,确保全省统计信息化建设持续协调发展;建立健全市县两级统计信息化建设的领导协调机构,加强统计信息化岗位业务和管理培训,不断提高其管理和服务的水平;认真做好“企业一套表”试点软件的测试工作,为下一步正式运行积累经验;加快全省网上直报系统的应用推广,努力减轻基层负担,提高统计调查的质量和效率;继续推进全省各级数据库建设,强化统计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开发利用,开发面向社会公众的统计数据查询发布系统和统计数据无线查询系统,提升统计服务水平;加强统计信息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确保网络安全。
23、着力加强统计科研和学会工作。高质量完成《统计科学与实践》相关版面组稿工作;全面做好《江苏统计》编辑工作,增设人口普查、R&D资源清查等相关专栏,新推人口普查增刊,继续办好地区特刊;开展全省第11届统计科研优秀成果奖评选工作;积极开展各项专题研讨活动和各专业委员会活动;努力搭建与高校的合作交流平台,积极创建统计科研基地;举办华东六省一市统计学会联席会议暨统计科学讨论会。
24、努力推进统计资料管理工作。按照新修订的《统计法》的有关要求,进一步落实和履行统计资料管理的职能;进一步完善统计资料管理办法,并制定与之配套的各项内部管理规章制度;着力整合统计信息资源,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广泛传播统计信息,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好的统计信息服务。
六、高度重视统计队伍建设,着力开创统计发展新局面
25、切实营造统计学习教育良好氛围。开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专题学习讨论和党员箴言征集活动”,大力推进学习型机关和学习型机关党组织建设,规范和完善党员干部教育管理办法,继续组织开展多层次、多主题、多形式的干部培训和学习教育,积极探索学习型机关和学习型机关党组织建设的方法途径。认真做好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和统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评审工作。
26、切实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工作。按照中纪委五次全会、省纪委六次全会的部署,发挥职能作用,努力做好对推动科学发展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的统计服务与监督;认真学习贯彻《廉政准则》,加强廉洁从政教育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落实和完善人、财、物、数和行政执法等权力运行制约机制,努力推进统计调查、报告、监督权运行制约机制的建立,切实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加快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着力提升制度执行力,努力构建具有江苏统计特色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依纪受理信访举报,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加强领导、明确责任,齐抓共管,确保年度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工作的全面落实。
27、切实加强机关作风和统计行风建设。突出抓好各级统计部门的机关作风建设,加大对统计部门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作风方面突出问题的整顿和监督检查力度,努力缓解和解决基层、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坚持“管行业必须管行风”,建立健全全省统计行风建设的领导体制和管理机制,切实加强对全省行风建设的领导与监督。充分发挥各级统计部门党的组织和法制、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在作风、行风建设中的职能作用,抓党风促政风带行风,有效改进基层和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切实提升全省统计系统工作效率和群众满意程度。
第二篇:统计工作要点
统计工作要点
**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关键一年,是 “十二五”规划实施的关键年,局队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市第**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市委“狠抓落实,大干快上”的工作总基调,以双强争先为主题,进一步强业务、强服务、强效能,力推四个转型,改革创新、锐意进
取、充分履职,全面夯实统计基层基础,提升统计数据质量,奋力实现统计工作应统尽统目标。
一、围绕应统尽统目标
着力推进统计项目化管理,在强基础、强能力、强投入、工业强市建设、小城市推进、农村统计信息化推广、个转企成果显化、访邻居找差距等方面分别成立项目组,有针对性的作专项推进,发挥统计人员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履职,实现统计工作应统尽统;深入实施统计数据挖潜工作,配合做好投资项目进展跟踪监测、个转企工程、分离发展服务业、规上限上企业培育等工作,从挖存量、增增量、保增长等方面下功夫,千方百计挖掘潜力,确保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应统尽统。
二、突出双强争先主题
1、强基础。建立十大创新机制,进一步增强统计工作基础。建立统计中心星级评价机制,从规范化、制度化入手,制定标准,分步推进,促使全市统计中心都能达到星级创建要求,同时按照省政府文件要求,设立小城市培育试点镇的统计分局,配足、配强统计力量;建立全行业统计协调机制,强化政府统计部门与行业主管部门的联系;建立GDP关联部门联动机制,及时了解和掌握与GDP核算相关指标,正确研判季度经济形势;设计应统未统信息反馈机制,收集基层应统未统信息,及时将问题显化;建立项目化推进机制,由科室长牵头,围绕中心工作作专项推进;试行统计数据质量联审辅导机制,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建立统计执法联动机制,加强专业人员与法制科联系,通过统计巡查、稽查形成常态化的统计执法工作模式;建立专业互助提升机制,形成一个互学互帮的工作氛围,提升干部队伍素质;健全个性化服务长效机制,提供短息交流、专报汇报等“短、快、优”的服务方式;实施网格化管理机制,健全“条块结合、以块为主、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统计调查网格,努力实现全覆盖、无盲区的统计调查网络模式。
2、强能力。着力提升统计设计能力,加大对统计制度、统计需求的研究,充分利用统计资源,在国家和省统一的统计制度、统计标准与统计方法下,善于唱“地方戏”,体现统计科学化水平的个性化统计设计能力;着力提升数据处理能力,运用统计理论、知识和方法,采用计算机技术,对采集到的统计数据进行审核、加工和整理,进一步增强统计数据采集处理、统计数据整理分析能力;着力提升数据解读能力,利用统计数据解读,介绍统计知识与方法,使全社会逐渐理解和支持统计工作;着力提升业务拓展能力,将统计AB岗拓展到统计ABC岗,让能力强的专业人员在多个岗位练兵;以打造一支勤政、廉政、能政“三合一”统计队伍为目标,树立“无为即是错、无功便是过”的导向,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大力改进工作作风,全面提升凝聚力、执行力和整合力。
三、强化三个提升
1、提升业务水平。强化以GDP核算为龙头的数据质量评估机制,召开好季度中心主任和主要专业数据质量评估会议,组织实施好农业、工业、服务业以及人口、社会、科技等领域各项常规统计调查,全面推广劳动工资电子台账程序,新增按职业类型分组指标,推进劳动工资统计改革,做好投入产出调查和各项社情民意调查工作;认真做好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的各项工作,建立工作机构、制定方案、加强宣传、强化培训、清查摸底,为正式普查登记奠定基础;全面开展城乡住户调查一体化改革工作,加强对镇、村两级辅助调查员的业务指导和培训,认真执行调查方案,确保调查工作统一规范,居民收支数据真实可靠;以机关制度建设常态化为标准,积极探索统计电子档案管理标准化体系和无纸化办公模式,完善统计信息内外网,进一步实现传递方式网络化和统计工作现代化。
2、提升数据质量。以数据质量联审制度为载体,把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作为统计工作的首要任务,将数据异常的企业作为评估对象,采取市镇两级联审的形式,力争在各专业中全面铺开,以督促企业规范统计;以统计信用建设为抓手,加大基层统计单位规范化建设,通过原始记录、统计台账等工作,提高基层统计单位的整体数据质量;以“企业一套表”改革为契机,积极拓展实施范围,建立联动机制,加强同各专业、各职能部门的协调配合,做到网报由“双轨”向“并轨”的顺利转换,为“企业一套表”提供技术支撑;继续加强统计业务培训,抓好“六五”普法工作,加大统计执法检查力度,对数据异常的企业开展统计查询,坚决查处统计违法违纪行为,提高统计工作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为数据质量的提升提供保障。
3、提
升统计服务。突出服务重点,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有针对性的组织统计比较分析,加大对经济发展趋势的预警和监测,为市委、市政府及时提供统计产品;创新服务理念,有针对性加强文化产业、现代服务业、科技进步、现代化进程等统计监测,及时组织开展相关评价工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统计保障;扩大服务范围,切实发挥
统计部门社情民意调查的作用,积极开展民生、民意、社会满意度和党委、政府部门绩效等调查监测;提高服务效率,围绕全市“个转企”工程,按照100%登记的要求,加强全市“个转企”企业的统计服务工作;优化服务方式,及时更新统计信息,精心设计编印各种月度、的统计资料,满足社会公众了解经济社会发展、关注和实现自身利益的需要,积极做好统计信息的主动公开工作。
四、力推四个转型
1、从出数为主向分析监测转型。跳出埋头数海搞报表的圈子,腾出更多时间开展各类调研,跳出就数字本身看数字的圈子,透过数字看发展,跳出提供事后统计信息的圈子,向提供事后统计信息与预警统计信息相结合转变,加强统计信息分析、统计专报、统计课题的撰写,不断推出统计新产品与精品;在做好常规网络数据收集工作基础上,有重点地选择周边地区,对关键指标进行分析,强化比较数据的应用;优化拓展统计产品,密切监测经济运行状况,深度解读统计数据隐含的经济运行趋势,准确反映出经济运行的亮点和运行中出现的问题。
2、从做统计向管统计转变。加强统筹管理能力,学会善于组织协调、依法管理,整合统计资源,提高统计效能;加强统计调查项目审批许可,建立健全统计调查项目管理制度,依法管理统计调查项目,积极做好调查项目业务指导工作,严格审批要求,严防重复统计、交叉统计;完善部门数据交换机制,加深与工商、税务、编委、民政等单位登记部门的数据交换机制,实时对接登记信息;加强全行业管理部门的统计力量,对具有全行业管理职能的部门,应达到“五有”标准,即有一名分管领导、有一个责任处(科)室、有一张健全的组织网络、有一支统计专业队伍、有一套全行业统计制度。
3、从条线管理向网格化管理转变。深入推动统计网格化管理模式,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点的要求,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将统计工作细分到各个责任主体;建立GDP关联部门季度例会制度,及时了解和掌握相关财政、金融、保险、通信业务、税务等指标;加强工业园区和产业集聚区等平台统计力量,督导“5+2”平台设置统计职能部门,配备必要的统计人员;加强村(社区)统计力量,明确统计人员岗位职责,探索在城乡住户调查等大量抽样调查村(社区)配备统计协管员,保证各项抽样调查的数据质量。
4、从经济统计向经济社会统计并重转变。围绕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体”总布局,进一步拓展统计范围,反映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反映和监测目标完成的进展情况,贯彻落实文化产业统计,加强人才统计,做好科技统计和社会发展评价,推进“十二五”妇女儿童监测;及时跟踪监测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落实情况,探索加强专业市场统计方法路径,主动组织工业强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化、城乡统筹发展等的评价监测工作。
第三篇:2011统计工作要点
2011年双塔区人口和计划生育
统计工作要点
2011年全区计划统计工作要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和省、市《实施意见》精神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全局工作大局,突出重点,创新工作思路,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加大检查抽查力度,促进统计工作质量的全面提高。区人口计生局将组织开展针对统计数据准确率、生育手续办理审批及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和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工作的专项检查。在工作中严肃政策,严格标准,严密程序;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二、进一步规范人口计生统计基础工作。根据市人口计生委的安排部署,在全区开展“阳光统计”行动和“人口计生统计数据质量信得过”活动。
按照省人口计生委制定的条件标准开展争创“人口计生统计数据质量信得过乡(镇)街活动”。
三、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提高管理与决策水平。巩固人口信息化建设的成效。完善《辽宁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各级人口计生主要业务功能的开发应用;实施人口个案信息动态更新,做好信息变更;建好用好全员人口个案信息数据库。1
全员人口信息数据变更率达到100%以上,综合统计准确率达到100%以上。
探索人口计生网上咨询、网上服务、网上审批。
推动全员人口信息与相关部门人口信息对等交流共享。结合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和《辽宁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内容,组织开展人口数据分析、人口发展论证等研讨活动。
四、继续实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和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加强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直通车发放工作管理。强化监督力度,查找问题认真整改,防患未然。
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奖励扶助对象资格确认准确无误,资金发放及时到户。
六、进一步做好生育手续办理审批工作。要经常开展相关质量抽查,严密程序,堵塞漏洞,不超过办理时限,确保生育手续办理准确无误、便民利民。
七、开展多种形式的统计业务培训。重点培训村(社区)和计生中心户统计人员,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
双塔区计生局
二〇一一年三月二十一日
第四篇:2012年统计工作要点
2012年统计工作要点
一、推进四大工程建设,顺应统计改革环境(朱杰、法
制教育科)
1、四大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相互关系、具体要求;
2、区、镇统计系统的工作任务;
3、“三上”单位的基本要求,必备条件;
4、区、镇统计服务的工作重点、时点、工作要求(机构、职责的改革创新)
5、部门统计及协调联动的具体要求。
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覆行统计职能(梅局、办)
1、围绕区委、区政府(哪些)中心、大局。(经济社会发展、科学发展观、考核评价体系、小康进程评价体系、基本现代化评价体系、二个收入倍增计划、五年翻二番目标任务、市、区、镇考核体系);
2、统计职能:
①如何做到统全统足、统准统实、应统尽统;
②如何利用我们收集第一手资料,强化分析研究,提出高质量的建设意见(数量、质量、区、镇二级);
③如何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挖掘数据的背后的规律,推进高港的更好更快地发展;
★如何确保数据的质量,规范企业上报的路径、资料的完备、机表的一致性、数据的支撑性、上报的及时性。
三、创新统计管理模式,再铸先进统计辉煌(梅局、办)
1、学习执行国家、省、市统计工作的规章规则;
2、制定和完善区、镇的机关规则,以制度来强化引领、督查考核;
①区统计局工作规则;
②区统计局统计资料审核、管理和发布的暂行办法; ③区统计局统计数据质量责任制与责任追究制度; ④区统计局正常工作管理制度(上下班、请销假、就餐、车辆物资的管理、用车、财物管理等制度);
⑤高港区镇街统计站考核办法;
⑥各科室工作人员职责
3、建立完善制度,要保证可操作性,要与政治上的进步、职级的晋升、工资报酬挂钩,做到奖罚分明,罚得服气,奖得高兴。
四、加大基础建设力度,提升示范企业比重(孔华、工业科)
1、实施企业规范化建设的目的、标准和条件。(原文件是否需要修改)
2、企业规范化工作的布置、培训、统计、检查、考核、验收的部署、实施的主体和责任。
3、示范企业、优秀企业的奖励项目及标准。
4、如何确保数据的质量规范企业上报的路径,资料的完备、机表的一致性、数据的支撑性、上报的及时性。
五、统计调查严肃认真,统全统准质量第一(杨菊萍、农调、服务业)
1、各项统计调查工作的内容、要求是否符合省、市的方法制度;
2、各种数据制度是否均具备支撑性、匹配性和完整性;
3、如何做到及时性;
4、今年要完善的统计调查项目是哪几项?
5、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如何抓好前期准备工作。
六、推进统计文化建设,奋力开拓统计工作新局面(李局、党支部)
1、文化建设的目标、目的、要求;
2、文化建设的内容、项目;
3、文化建设的体制、机制;
4、文化建设的成果。(勤廉示范岗建设、人民满意机关、效能建设先进单位)
问:什么是四大工程建设?
答:2010年全国统计工作会议上,国家统计局提出了四大工程建设目标。所谓四大工程建设:一是要建设真实完整、及时更新的统一的基本单位名录库;二是要建立统一规范、方便填报的企业统计报表制度;三是要建设功能完善、统一兼容的数据采集处理软件系统;四是要建设安全畅通、便捷高效的联网直报系统。
问:四大工程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四大工程是一个有机整体,既有各自的目标和工作侧重点,相互之间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基本单位名录库是基础,企业一套表制度是核心,统一的数据采集处理软件系统是平台,联网直报系统是手段。简言之,四大工程就是统一的基本单位名录库中的法定调查单位,按照企业一套表制度规定的调查内容,采用统一的数据采集处理软件,将原始数据通过互联网直接报送全国统一的数据中心,实现各级统计机构在线同步接收、审核和共享原始数据,确保数据的真实准确、完整及时。
第五篇:2011年全县统计工作要点
2011年全县统计工作要点
2011年,全县统计工作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市统计工作会议的部署,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统计工作全局,以“素质提升年”活动为抓手, 全面提升统计队伍素质,不断巩固基层基础建设和统计法制建设成效,依法保证统计数据质量,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四大工程”(基本单位名录库、企业一套表制度、数据采集处理系统和联网直报系统);巩固完善地方抽样调查体系和“三区”(城市新区、产业集聚区、专业园区)统计体系。围绕建设“特色经济县,生态宜居县”两大目标,做好统计监测优质服务,为我县“十二五”规划实施开好局,为落实招商引资、城镇化建设、安全稳定和新农村建设四项重点工作作出积极贡献。
一、高质量完成各项统计调查任务
1、全面完成常规统计调查任务。认真开展工业统计、固定资产统计、产业集聚区、国民经济核算、服务业统计、能源统计、贸易外经统计、农业统计等各项专业统计工作,按照国家、省、市、县的要求,把各项常规统计调查任务落到实处。
2、继续做好人口普查工作。切实做好人口普查数据的查询、汇总、上报等工作。及时发布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搞好人
口普查资料的开发利用,确保全面、准确地完成各项普查任务。
3、积极开展专项调查。紧紧围绕党委政府关心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积极开展科技创新、农业生产、城乡居民生活、市场价格波动等专项调查,满足各级领导决策需要。进一步做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小康社会建设进程监测工作。
二、着力提升统计服务水平
1、搞好统计监测。要根据“十二五”规划、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招商引资和安全稳定等确定的主要目标和重大部署,积极开展统计监测和社情民意调查,为推进“十二五”规划实施和全县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2、深入开展专题分析。要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劳动就业、物价形势、住房等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分析研究,提高时效性,强化针对性,努力为县委、政府提供对比性强、参考价值高的统计分析资料和信息,服务科学决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3、做好面向社会各界的统计信息服务。充分发挥各种媒体的作用,及时发布经济社会统计信息,解读统计数据,普及统计知识,介绍统计工作;继续加强对社会各界统计信息咨询服务工作,积极推进统计公开透明,更好地服务社会,惠及公众。
三、不懈深化统计基础建设
1、加强统计基础建设。以县乡联网直报为抓手,建立稳
定长效的工作机制。在全县推行网上直报,实现统计工作网络化,进一步推进县级统计基础建设,完成全县统计信息工程扩建工程。
2、加强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工作,进一步提高在岗统计人员持有统计从业资格证书的比例。继续开展统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不断提高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3、进一步抓好《统计法》的宣传贯彻。加强统计法制队伍建设,全力推行依法行政工作,加大统计违法案件查处力度,通报和曝光统计违法案件。
4、做好固定资产投资新开工项目入库申请工作。县乡统计机构要尽快做好必要的器具准备,满足工作需要。
四、稳步推进统计制度改革
1、加强基本单位名录库建设和管理。按照《全国基本单位名录库建设和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建立全县统一、完整,专业分工协作、县乡两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信息资料共享的基本单位名录库。坚持“先有库,后有数,先有库,后报表”原则,全面做好“三上”单位名录库和各专业名录库比对确认及临时代码清理工作。做好名录库核查工作,提高基本单位名录库质量,以较高质量迎接国家、省组织的名录库巡查。
2、逐步实施“企业一套表”。根据省、市统计局的安排,按照“统一设计、统一标准”的原则,以工业、能源为先导,其他有关专业分步跟进,2011年内在“三上”企业和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全面实施企业一套表,并逐步拓展一套表应用领域。
3、完善数据采集处理系统。按照市局的统一部署,从今年开始,数据采集系统将由原来分散的专业自成体系的数据采集处理系统,逐步过渡到以统一名录库为基础、以“企业一套表”制度为核心的统计数据采集处理系统,各乡镇(街道办事处)要加强力量,及早适应这一变化。
4、积极推进联网直报。着力推进企业联网直报系统建设和推广应用工作。在实现“三上”企业和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一套表的基础上,联网直报率要达到80%以上,2012年达100%。继续巩固乡级联网直报,保持网通率。积极推进手机记账方法,加强业务培训,确保城镇住户调查准确、便捷。
5、认真做好“三区”(城市新区、产业集聚区、专业园区)和进度统计,摸清基本情况,针对薄弱环节,加强基础工作,准确收集考核数据。严格按照产业集聚区考核办法,做好产业集聚区统计监测工作。
6、巩固完善地方抽样调查体系。切实做好城镇住户基本情况调查、农村住户、农产量调查新网点的启用工作,全力做好调查数据的评估和衔接。
五、切实加强思想作风建设
1、强化统计队伍建设。按照市统计局提出的“素质提升年”活动实施方案,结合我县工作实际和统计工作的新特点、新变化,全面提高统计干部的文化水平,努力打造高素质统计干部队伍。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统计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
2、加强统计文化建设,真正把统计文化融入统计改革和建设中。营造全员学习的浓厚氛围,积极创建学习型机关、充实广大职工精神文化生活,努力构建和谐统计机关。
3、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认真贯彻《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和《廉政准则》,落实好“一岗双责”制度。加强行风建设,严格落实行风建设工作责任制,加强对行风建设的监督,把行风建设贯穿于统计工作的始终。
4、切实改进工作作风。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实际、深入基层,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真正把心思用到研究问题、谋划发展、推动工作上;大兴艰苦奋斗之风,严格执行中央有关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