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吉林国土资源信息化
吉林省国土资源信息化
“十三五”规划
2017年10月
目录
一、“十二五”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3
(一)“十二五”信息化发展现状........................................................................3
(二)“十二五”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5
二、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6
(一)指导思想........................................................................................................6
(二)基本原则........................................................................................................6
三、发展目标......................................................................................................7
四、主要任务......................................................................................................9
(一)建立完善国土资源大数据体系,安全有序的开展大数据管理与应用....9
(二)深入拓展国土资源电子政务的管理与应用,构建“互联网+国土资源政务服务”体系。......................................................................................................12
(三)不断完善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实现不动产登记业务全程网上运行..........................................................................................................................15
(四)建立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体系,提升地质灾害防御与应急能力..................................................................................................................................16
(五)加快推进全省国土资源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和信息化运维体系建设..................................................................................................17
五、保障措施.....................................................................................................19
(一)加强组织领导,协调推进..........................................................................19
(二)执行统一标准,统筹规划..........................................................................19
(三)完善机制建设,强化应用..........................................................................20
(四)保障资金到位,计划实施..........................................................................20
(五)加强人才培养,提升水平..........................................................................20
(六)实施创新驱动,开放合作..........................................................................21 为贯彻落实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国土资源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的通知》(国土资发[2016]141号)、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吉政办发[2017]21号)以及《吉林省国土资源“十三五”规划》,深入推进吉林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进一步转变国土资源管理方式,提升国土资源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结合吉林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发展实际,编制本规划。
一、“十二五”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一)“十二五”信息化发展现状
“十二五”是吉林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发展重要的时期,按照“少投入、重应用、重实效”的路子,充分依靠信息技术进步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成果,以信息化规范和创新国土资源管理为目标,充分利用已有的信息化基础设施与应用成果,完善现有的国土资源业务网、各级数据中心和业务应用系统,补齐信息化建设的短板,以三级网络互联互通的国土资源“一张图”、电子政务平台和综合监管平台为基础,实现了核心审批业务的网上审批、网上监管、网上交易和网上服务,管理决策的科学化水平有了很大提升。以“一张图”为统领夯实工作基础。省级国土资源“一张图”核心数据库包括了基础地理数据、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地质环境等四个方面的21类,83层数据,本底数据库数据量已达1.5TB,省级“一张图”系统2012年12月份上线运行,已在省厅业务处室、厅直属事业单位以及有条件的市州和县市级国土资源局实现常态化应用;部分城市市级国土资源“一张图”系统也已经建成,并在日常管理中实现了动态更新和应用。省级制订了《吉林省国土资源数据管理办法》,基本实现了全省国土资源基础数据的集中统一管理,并落实逐级汇交制度,基础数据更新汇交态势良好,初步形成了数据汇交应用的良好局面。
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管理效能。在省、市、县三级国土资源业务网络100%覆盖的基础上,全面推行网上办公、网上审批和网上交易,基本实现行政办公、行政审批和市场交易的网上运行。省级电子政务各应用系统全部上线运行,实现了厅本级的重要行政审批各项业务的全覆盖和全流程网上运行,实行了远程申报,通过与“一张图”系统的集成,行政审批基本实现了“以图管地、以图管矿、以图防灾”的管理要求。有的市级国土资源局在本级完成了覆盖全业务、全流程的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并将信息系统建设延伸到县(市)国土资源局的重要行政审批业务。发挥信息化支撑作用提升保障能力。加强对土地和矿产资源的精细化管理,提高国土资源调查评价能力,初步实现资源数据库资料来源的精准化、更新的常态化,基本摸清资源底数。在三级覆盖业务专网的互联互通基础上,有条件的地区已将业务网络向乡(镇)国土资源所延伸,实现上下协同一体的联网、实时办公,提升基层国土资源科学化管理能力。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确保网络安全。“十二五”末期,根据国家和省有关信息安全方面的要求,已按等级保护三级标准要求,完成了省级数据中心改造工作暨等级保护整改工作。在全省不动产登记业务系统建设中,统筹规划,提前设计,将网络安全纳入全省统一规划,切实保障业务网安全稳定运行。部分地市也已经开展了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
(二)“十二五”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张图”数据库内容有待丰富。对比其他省份,我省的“一张图”数据种类相较发达省份还有差距,数据库还有继续发展丰富的空间。
综合监管平台应用有待提高。在综合监管平台应用方面,监管内容覆盖面不足,监管信息不够全面,数据挖掘深度不够,还未达到部里要求的业务关联印证。信息化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还很严重。受地区经济水平、社会环境以及管理意识等因素的影响,省、市、县三级信息化建设程度不平衡,总体来看,省级和部分地市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较高,县级信息建设水平更是参差不齐,主要存在信息化建设投入资金不足,缺乏专业技术人员、信息化建设程度重视不够、系统建设及应用规范性差等问题。
信息公开和信息共享有待加强。面向社会服务的国土资源公共信息服务平台需要进一步加强建设和发挥作用,国土资源公共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尚需进一步形成规模。部门间信息共享机制不够完善,没有形成统一的建设平台、数据标准,跨部门的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应用滞后。
二、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以信息化驱动国土资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为主线,创新驱动,深入整合和全面应用,提升国土资源业务应用、监测监管、公共服务三个方面的能力,为保护资源、节约利用、服务为民三方面协调发展不断提高国土资源信息化的技术支撑和保障能力。
(二)基本原则 创新引领,纵深发展。以信息技术创新为引领,通过信息技术创新推动国土资源管理水平向纵深发展,推行国土资源管理和服务的新理念、新方式、新应用,坚持技术与管理并重,进而不断推动国土资源事业的新发展。
上下贯通,统筹兼顾。突破省、市、县、乡(镇)四级网络管理中出现的中、梗、阻的障碍,合理规划完善格式统一、标准规范的四级广域网络链接系统,构建全省“一盘棋”的网络布局,实现业务协同和数据共享,发挥整体效益,走集约、高效、快捷的信息化高速道路。
加强监管,优质服务。为实现国土资源管理模式的新转变,加强监管,简政放权,提供优质信息化技术服务。
安全共享,高效保障。面向社会安全有序开放国土资源数据,并深入推行国土资源纵向及横向的交互及共享。与此同时,要正确地处理好信息共享开放与安全保障两者的关系,在信息开放共享的同时,保障网络安全稳定。
三、发展目标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信息化是引领创新管理与高效服务的先导力量。到2020年,全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日趋优化;国土资源大数据资源体系基本建立;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省、市、县各级网络化协同管理体系全面形成;网络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升。
建立国土资源大数据体系。按照国家及省政府对于大数据管理的要求,结合《吉林省国土资源数据管理办法》汇交吉林省各类已有的国土资源数据,并且将其纳入国土资源遥感监测“一张图”数据管理系统进行管理,确保入库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根据政务公开的有关要求,设计研发对政府各部门、社会公众的不同的数据产品,初步实现全数据共享交换。
拓展电子政务管理和网络监管。发挥“制度加科技”的手段,围绕国土资源“一张图”管理,采用现代科技信息技术手段,扩大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平台和完善综合监管平台的各项监管指标设定,同时加强市、县级的综合监管信息采集与监测,进行全省各级行政审批等管理信息系统与其监管系统的数据对接,加强监管平台的风险预警和管控能力,提升综合监管平台系统的监管水平,实现全方位决策支持。以全面规范和创新管理为主线,通过科学合理的制度化、流程化改造,对权力运行过程进行规范和细化,充分发挥“制度加科技”手段的重要作用,实现全业务网上运行。完善不动产登记平台建设。完善全省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完成全省的不动产登记数据的实时接收与接入,实现全省不动产信息的实时共享、实时更新,并与部平台有效衔接,提供便捷、高效的查询系统,维护公众不动产权益。
建立地灾预警预报体系。建立地灾监测预警系统,通过对监测点的监测数据远程采集,结合专业地质灾害监测设备和数据分析技术,形成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的立体解决方案。依托统一指挥平台,实现与相关部门的信息共享。
提升网络安全体系建设。在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和应用服务等各环节都要消除安全隐患和漏洞,保证数据安全、系统安全和应用安全。按照国土资源部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关于国土资源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组织开展全省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完成网络系统的等级保护与测评。
四、主要任务
(一)建立完善国土资源大数据体系,安全有序的开展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建立全面、翔实、准确的国土空间数据资源体系。形成覆盖全省、包含地上地下、更新及时的空间基础地理、高分 辨率遥感影像、土地利用现状、矿产资源现状、地理国情普查、基础地质、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等空间基础数据集;建立以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市扩展边界、国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矿产资源规划、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等管控性规划为主要内容的空间规划数据集;建立与空间开发管理和利用相关的不动产登记、土地审批、土地供应、矿业权审批等空间管理数据集。省、市、县三级国土资源部门系统、全面的梳理已有各类国土资源数据,摸清数据资源家底,完成数据资源目录。通过数据监测监管备案等管理机制,实时更新完善国土资源调查、评价、监测和规划等重大专项工作成果数据及履职过程中形成的管理数据,完成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转换,确保国土资源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建立国土资源数据共享系统。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依据共享与开放管理办法,制定国土资源政务数据共享目录指南。省级制定数据共享系统的开发与使用的标准与规范,建立健全共享与开放前的数据安全保密审查机制,妥善处理数据共享与保密的关系。建立国土资源数据共享与开放机制,纵向上通过数据交换接口实现与国土资源部、市和县三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数据共享与交换,实现对土地“批、供、用、补、查”、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利用、地质灾害防治等管理 数据的交换;横向上通过构建全省统一的国土资源数据共享系统,实现与测绘、发改、环保、住建、交通、水利、农业、林业等部门的数据共享和应用服务,基本形成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在系统内部和政府部门间充分共享的局面。
推进土地调查与评价信息化。结合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土地资源遥感监测、权籍调查和拟开展的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等工作,综合应用航天航空遥感、全球定位、地理信息系统、“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技术、人工智能和PDA等现代信息技术,面向土地调查监测的全流程,构建多层级多维度的土地调查监测信息化技术体系,有效提升土地调查监测的现代化水平。全面梳理土地调查监测数据成果及其他数据成果,构建土地调查监测数据评价分析系统,研发可定制的多源数据融合、监督分类和智能化评估等业务模型和工具库,支撑开展全省国土空间承载状况评估与预警、国土空间演变与生态效应监测评估、规划实施动态监测评估等工作,提升全省对国土资源的监管能力。
深度挖掘航天航空遥感影像数据在国土管理领域的应用。通过建立影像获取、处理、需求机制,综合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系统及遥感影像处理系统技术,实现对影像数据、相关要素地理空间及相应属性特征数据的处理应用、海量存储、查询和统计、汇总等管理。以当前国土资源行业 内业务需求为基础,向其他有需求相关行业扩展,以遥感影像和相关矢量数据为基础,适度开展遥感信息比对,积极推广航天航空遥感影像数据在国土管理领域的应用服务,并深度挖掘数据成果,提升技术应用成效。
培育国土资源大数据应用的市场化机制。加强公众版信息产品制作与服务,面向经济发展和社会公众的应用需求,进行标准化、普适化产品制作,形成多样化的各类公众版信息产品,满足政府各部门、社会团体以及广大公众对国土资源信息的需求。
(二)深入拓展国土资源电子政务的管理与应用,构建“互联网+国土资源政务服务”体系。
建立省级国土空间基础信息管理与服务平台。建立涵盖省国土资源厅、测绘地信局和各相关直属事业单位,并与省政府相关部门联通的管理服务平台,按照信息安全的相关要求,建立互联互通的网络运行环境和管理机制,为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提供辅助服务,为省行政审批提供项目落地的合规性审查,实现对省国土空间的全方位动态监测,提高政府空间分析和管理决策水平。
完善国土资源 “一张图”和综合监管平台。完善以国土资源 “一张图”为核心的数据库建设,升级省级“一张 图”数据管理平台,深化“一张图”综合监管平台的应用,结合国土资源大数据体系应用,建立省、市、县级监管数据库,形成省、市、县三级联动、协同高效、多方参与的国土资源监管运行体系。
梳理整合电子政务平台。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平台上运行的各个系统,多是从单项业务系统开始的,不同系统遵循的开发方式以及开发规范各有不同,系统之间存在很多孤立性、重复性及共用功能,后期的维护成本高。需要对电子政务各系统进行梳理、分析、整合,主要进行界面集成、数据集成和功能集成等,实现电子政务平台的健康化发展。
加强国土资源开发利用全程监管。不断扩展和完善国土资源综合监管范围,实现对国土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全程全面监管。充分应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本农田划定、耕地质量等别监测、土地开发整理与占补平衡、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及遥感监测影像成果等开展监测监管工作,协助建设耕地数量、质量、生态管护为一体的技术体系,完善土地供应及供后开发利用监测监管机制。利用综合监管平台动态更新各类业务数据的变更态势,实现国土资源开发利用全过程的实时监管和动态监测。建立监管平台常态化的运行机制。推进综合监管平台的常态化、制度化运行,实现国土资源监管平台全业务网上运行,建立综合监管平台数据采集、数据汇交、实时更新、监管指标、远程协助、动态监测及应急指挥等平台管理和应用的相关制度,保证省、市、县三级国土资源各类监管业务信息的实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通过监管平台的应用全方位支持管理与决策,形成网络化监管运行机制。
建立国土资源政府信息公开管理制度。完善政府信息网上公开责任制,强化国土资源门户网站信息内容建设,明确国土资源门户网站公开发布的信息内容,通过网站向社会提供国土资源数据服务。推动与国土资源管理相关的法治宣传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共享,扩大法治宣传教育的覆盖面。
建立基于互联网的国土资源政务服务。依托国土资源门户网站,开发面向社会公众服务的国土资源政务服务,开展信息脱敏等技术应用研究,建立网上办事大厅,设计开发互联网咨询、查询、预约申请、在线办理、进度查询、网上缴费等一站式管理功能,为公众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便捷有效服务,提升公众服务水平。建立完善的国土资源违法线索网上举报系统,形成行政监管与群众监督的合力,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提高政府感知、群众期盼和服务公众需求的能力。充分应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依托国土资源门户网站、微 信、微博等智能终端,推进移动办公、移动执法、新媒体宣传建设,使国土资源管理与移动互联网深度融合,把公众关心的问题第一时间推送到互联网,为公众提供方便快捷、公平普惠、优质高效的国土资源政务服务。
(三)不断完善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实现不动产登记业务全程网上运行
完善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完善并扩展省、市、县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统筹推进省、市、县三级不动产登记信息化建设,推进市、县级不动产登记业务的网上运行,提高不动产登记信息实时汇集和综合分析能力,加快推进市、县级不动产登记信息接入国家、省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实现国家、省、市、县四级不动产登记信息的实时共享。
完成不动产登记数据清理与整合建库。加快对分散保存的土地、房屋、林地、草原等领域存量登记资料的清理和信息补录,按照不动产登记数据库标准、不动产登记数据整合建库技术规范等行业标准和规范,清理和整合不动产登记数据,建立以宗地为基础,以不动产单元为基本单位的不动产登记数据库,确保不动产登记信息一数一源、不重不漏、图数一致、数据规范及信息完整,为不动产登记信息基础平台运行提供数据支撑。建立不动产登记数据管理机制。加强数据质量控制管理,不断完善数据更新管理机制,提高不动产登记信息的数据质量,确保不动产登记信息的准确性、权威性。利用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通过程序运行过程中的数据安全控制及人工检查审核的方法,确保不动产登记信息完整有效。建立以不动产登记簿为核心的关键信息审核机制,建立不动产登记数据库安全容灾备份机制,确保不动产登记电子数据的安全使用。
推进不动产登记信息共享和查询服务。建立不动产登记信息共享系统,实现不动产登记信息与住建、农业、林业等审批、交易信息的协同共享,以及与公安、民政、财政、税务、工商、金融、审计、统计等部门的信息互通共享。严格落实不动产登记资料依法查询制度,依托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为权利人、利害关系人提供便捷的不动产登记资料依法查询服务,保护群众合法权益。
(四)建立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体系,提升地质灾害防御与应急能力
建设地质环境数据中心。利用多年来积累的地质环境信息数据开展地质灾害、地下水、矿山地质环境、地质遗迹等专业数据库的集成和整合,建立省级地质环境数据中心。在数据中心基础上,加强对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业务系统建设, 构建统一的数据存储、管理、应用和服务平台,实现地质环境数据的一体化存储、管理和服务。
整合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信息数据库。整合地质环境脆弱区、地质灾害频发区以及重点监测区的调查和监测数据,建成包括地质灾害、地下水、矿山地质环境、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地质遗迹等调查监测信息在内的一系列多比例尺数据库。加强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地质灾害险情巡查、群测群防、地质灾害速报、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等信息的动态采集和实时汇集。
建立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及应急支撑系统。在地质灾害防治信息库的基础上,构建省、市、县和现场联动的地质灾害远程会商系统,完善网络化、智能化、可视化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技术体系,实现地质灾害信息的快速汇集、处理、会商决策。依托全国统一的地质灾害应急指挥平台、应急通信平台,提升对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快速响应、信息报送、调度指挥的能力。结合各级政府应急指挥信息平台,实现与环保、气象、水利等相关部门的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有效提升地质环境保护与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和社会服务的能力。
(五)加快推进全省国土资源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和信息化运维体系建设 构建适应要求的云构架基础设施。依托省政府内网、国土资源业务网、电子政务外网等政府云资源,建立省级国土资源云应用构架,为各级国土资源部门提供计算、存储、网络、安全等基础资源服务,实现与吉林省电子政务“一张网”共享服务与交换。
推动和完善四级国土资源网络互联互通。完善国土资源业务网,加强省、市、县三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网络连接,有条件地区向乡镇国土所延伸。
加强国土资源数据安全。加强国土资源数据安全防护,应用国产密码,逐步开展数据加密传输和存储系统建设;充分利用部重庆数据备份中心,开展国土资源数据的异地备份工作,扩建省厅异地备份中心,扩充省级容灾备份能力,为全省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提供数据备份条件。
全面开展国土资源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梳理已建、在建和新建的网络系统,按要求做好网络系统的定级备案、建设整改、等级测评和监督检查工作。网络系统的建设要与信息安全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
加强国土资源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防护。梳理国土资源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开展国土资源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 防护,增强国土资源网络安全防御能力。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要求,建设网络安全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系统,强化安全服务,实现对各种系统、设备、安全产品的集中管理和监控,通过应急演练和应急响应,提高全方位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和应急处置能力。推进信息化建设中国产化软硬件产品的应用,支持重要信息系统使用国产自主可控产品,使安全产品和防护手段真正发挥作用。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协调推进
逐级建立自上而下的层次清晰、责任明确、分工具体的信息化组织管理体系,特别对经济欠发达市、县的信息化建设进行重点地扶持、督导和检查,切实增强加快信息化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信息化建设工作同其它业务工作同等对待、同步推进、同步实施,坚持把业务需求与信息化支撑作用统一起来,协调联动,合力推进。
(二)执行统一标准,统筹规划
建立健全全省统一的平台建设标准、数据管理办法、网络建设架构,统一数据产品描述标准、生产规范以及产品质量标准等,制定全省信息化年度统一的工作要点,并以文件 形式下发,逐级下达操作性强、具体明确的工作目标,统一思想、统一标准、统筹规划,树立全省“一盘棋”的思想。
(三)完善机制建设,强化应用
建立信息化建设及应用的长效机制。一是制订信息化建设与应用考核制度。按照年度信息化工作要点逐项考核,强化年度常规工作不走样、创新工作有突破等项内容的考核;二是采取省级下达文件的形式,强制推行现行电子政务系统的应用、网络构建形式及项目的设立等工作,强化网上报件、网上审批、网上办公、网上服务、远程申报等服务系统的应用,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化的效能。
(四)保障资金到位,计划实施
将信息化经费分为日常运维经费及专项建设资金两个方面,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和固定资产投资计划,保障定期运维及项目专项建设稳定的信息化资金投入。
(五)加强人才培养,提升水平
利用我省高校力量强大优势,建立我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培训培养基地,建立信息化人员的定期培训制度,鼓励引入紧缺人才,培养有技术、懂业务、会管理、能协调的复合型人才,完善人才激励、培养制度,实现由感情留人向待遇留人的方式转变。
(六)实施创新驱动,开放合作
不断深化信息技术在我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中的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让创新推动信息化建设不断地向纵深发展,加强以“国土资源云”、“遥感技术”为核心的新一代等信息技术应用与推广;加强信息化国内外交流工作,加强省级区域信息化合作与交流,促进省内各市县的互动合作,加强省内与省外的信息化工作交流,充分发挥信息化建设的区域特色、优势,建立开放有序、合作共赢的信息化建设新格局。
第二篇:07 吉林国土资源经验谈
抓住契机 全面开展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建设
吉林省国土资源厅
2007年11月
2007年是国土资源信息化事业红红火火,蓬勃发展的一年。随着全国金土工程一期建设的全面启动,目前金土工程的建设成就正在逐步显现。吉林省也就着“金土工程”这个大抓手,紧紧抓住金土工程建设的契机,全面开展我省的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建设。下面,将我省的情况介绍如下:
一、金土工程建设情况汇报
(一)项目立项状况
根据国土资源部的要求,我省开展了金土工程的立项工作。目前,我省的金土工程立项分为省级和试点城市(吉林市)两个层面。其中:
1、省级项目立项
考虑到我省的财政管理、技术水平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程度,经多次讨论,确定我省省级金土工程建设周期为三年,充分利用金土工程的契机,全面开展省级电子政务建设。厅党组对实施金土工程非常重视,厅领导亲自协调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信息产业厅等管理部门,并多次向主管省长汇报,解决了我省省级金土工程立项过程中的关键问题。目前,我省省级金土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经通过了省发改委组织的评估工作,最终确定吉林省省级金土工程建设项目总资金为7980万元,近期将通过省发改委审批。
2、吉林市项目立项
吉林市接到开展金土工程的通知后,吉林市局领导非常重视,在今年年初专门召开了吉林市信息化工作部署会,将实施金土工程作为各级国土资源部门的一项目标责任制内容。会后,局领导亲自向市长汇报,协调相关部门,在市级财政非常紧张的情况下,争取到了项目建设资金600万元,目前资金已经到位。
(二)项目实施状况
1、明确机构 落实责任
我厅对金土工程一期建设非常重视,省厅成立了金土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和金土办,其中:金土办是在厅信息化领导小组领导下的金土工程建设期内的常设机构,与省厅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合署办公,办公室设在省厅信息中心,采取主任办公会集体负责制。金土工程办公室内设一个委员会和四个工作小组,分别是专家咨询委员会、项目综合管理组、应用系统组、网络安全组和数据组,并配备了专门的人员。
吉林市建立了市、县(市)两级金土工程领导小组,各单位一把手任组长;市、县两级分别成立了金土工程办公室。全地区的金土工程建设工作由市局金土工程办公室统一组织领导。同时,为了保证金土工程的顺利实施,吉林市局在人员编制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全局统
1筹考虑,经过多方协调,通过社会公开招聘的办法,公开招聘了3名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充实了金土工程技术人员力量。
2、急用先行,开展业务系统建设
吉林省省级金土工程业务应用系统2007的工作任务主要完成国家金土工程一期建设的要求的任务,包括:建设用地审批、建设用地预审、矿业权审批、土地开发整理管理、土地利用规划计划管理、土地供应管理、矿产资源储量管理、矿业权年检与收费管理、矿山开发利用统计数据库管理、矿产资源规划管理、矿业权数据库管理、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等业务应用系统。其中,建设用地审批、建设用地预审、土地开发整理管理、土地利用规划计划管理、矿业权管理等应用系统在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平台上进行定制部署。目前,已完成了建设用地审批、建设用地预审、矿业权审批、土地开发整理管理、土地利用规划计划管理、矿产资源储量登记管理、矿业权年检与收费管理、矿山开发利用统计数据库管理、矿产资源规划管理、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等大部分业务应用系统的前期业务需求分析,计划年底前完成业务系统的开发部署。
吉林市2003年开始结合城区地籍调查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利用SuperMap作为数据管理平台,利用基于.NET架构的电子政务基础平台进行业务系统的开发,形成了吉林市国土资源信息化的主体技术框架。2004年开始运行的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此系统采用数据大集中的管理模式,利用专网支撑市局、城区各分局、永吉县国土局及政府政务办公大厅等业务用户。在此技术框架下,目前正在进行建设用地审批系统、建设用地预审管理系统、土地供应系统等金土工程一期建设的建设任务。
3、综合协调,夯实数据基础
根据国土资源部的统一部署,数据库建设整合需要建设整合省级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农用地分等数据库、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数据库、1:50万矿产资源储量数据库、1:50万矿产资源规划数据库等省级金土工程要求的基础数据库和建设整合建设用地项目数据库、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数据库、耕地储备数据库、矿业权数据库等省级金土工程要求的业务数据库,同时还要完成吉林市和松原市两个试点单位的各级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基本农田、农用地分等数据库、农用地定级与估价数据库、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数据库等。
在数据库建设整合过程中,根据吉林省实际情况,通过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领导小组办公室、吉林省第二次土地调查办公室(原吉林省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办公室)等多方协调,最终确定金土工程的数据库整合和建设的内容,其中:2007年本着全国一盘棋的指导思想完成国家要求的建设和整合任务。
4、统筹分析,开展数据中心建设
根据国土资源部对省级和试点城市数据中心提出的配置要求,同时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和吉林省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管理系统的要求,统筹分析后,设计吉林省省厅以及试点城市的数据中心,配置相应的服务器、存储系统,购置并部署数据中心必备的软件环境。省级数据中心硬件建设方面已完成服务器的部署设计、存储备份方式的设计,目前正开展硬件产品调研,按照方案对相关产品进行系统配置。吉林市数据中心的相应软硬件设备由省厅配发和自筹两部分组成,自筹部分软硬件环境已经采购到位,近期将安装集成。
5、充分利用已有资源开展网络建设
根据国家金土工程的要求,我省金土工程的网络建设内容包括:完善省级及试点城市国
土资源管理部门局域网建设,搭建连接国土资源部、吉林省国土资源厅、试点城市及所辖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广域网,初步实现各类国土资源数据的网上传输与交换,为数据中心、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基础平台、业务系统和门户等多种业务应用提供网络承载平台。
根据国务院和吉林省政府有关加强网络资源利用的有关文件精神,考虑到建设投资、运行维护、安全管理等多个方面,最终确定:对于省厅、试点城市以及所辖县市的局域网,按照电子政务安全指南等有关网络安全的管理要求进行改造;我省国土资源广域网建设依托吉林省政府专网平台搭建,利用vpn技术和ca认证等手段,保障省内国土资源业务应用安全;同时,利用网闸等隔离交换设备实现与国土资源骨干网的联接。
6、完善制度,保障安全
根据国家的部署和吉林省省级金土工程建设方案的要求,在安全系统建设方面,第一,加强安全管理,建立规范的安全制度,明确责任,并加强对安全管理人员的思想、业务教育,树立全员的安全意识,完善安全制度和措施;第二,进行内外网物理隔离,建立防火墙、入侵检测、防病毒控制、统一的安全管理平台等,及时掌握网络安全状况,对系统安全事件及时做出响应和处理,保证网络安全;第三,建立WEB信息防篡改系统、非法拨号监控系统、过滤控制系统、反垃圾邮件系统、病毒防御系统等,保证应用安全;第四,采用基于证书的身份认证机制,为各级国土资源管理业务应用系统提供安全服务,确保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和不可否认性,保证信息传输和应用安全;第五,开展异地数据备份中心建设,保证数据安全。
二、存在的问题
(1)由于吉林省省级金土工程建设项目目前还没完全完成审批程序,影响了资金到位,致使应用系统建设、软硬件设备采购等需要公开招标的工程建设内容进度滞后,有可能会影响到应用系统的建设和部署以及数据交换系统的部署集成。
(2)由于吉林市局要进行办公楼搬迁,影响了网络接入工作的开展。
三、近期工作安排
(1)省厅积极协调,争取项目建设资金尽快到位,做好项目招投标所需的技术准备。同时,利用已有信息化项目专项资金,采取拿来主义的做法,马上着手建设用地审批、建设用地预审以及矿业权管理等的业务系统的部署,并于2007年年底前完成与国土资源部和试点城市的应用系统集成。
(2)考虑到吉林市国土资源局办公楼搬迁的特殊情况,市局的网络连接工作待迁入办公新址后进行,先期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在年底前所属完成各县(市)国土资源局的网络连接工作。同时,尽快开展建设用地预审、建设用地审批和土地供应系统的试运行工作,做好国家进行应用系统集成的准备工作。
(3)对于目前已经完成的数据整合工作成果,根据基础数据库部署方案,对基础数据库进行整合入库数据;同时,探索。
四、几点体会
(一)抓住机遇,全面开展
我们省国土资源信息化起步较早,但近年来推进缓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资金的问题。
金土工程,对于我省国土资源信息化来讲,是一个大的机遇,是一个“大抓手”。我厅领导充分利用开展实施金土工程的契机,多方协调,详细预算,广辟资金渠道,筹措资金全面开展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建设,推进信息化进程。
(二)从实际出发,注重应用实效
金土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我省的金土工程工期为三年。为了解决金土工程的应用实效,本着总体规划、急用先行的原则,从我省的国土资源管理实际出发,从国家金土工程建设的实际需要出发,确定我省金土工程的进度目标,合理的支配建设资金,做到开发一个,应用一个,以点带面。
(三)统筹协调,避免重复投入
在金土工程的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与其他项目或工程的衔接和协调,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投入和资金浪费。比如:在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中,充分考虑到与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吉林省第二次土地调查等工作的衔接,能够利用最新成果的,坚持用最新成果;在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的建设中,考虑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工作时限,为了为建设用地预审和建设用地审批等提供基础数据支撑,确定2007年-2008还要开展1997-2010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
(四)加强队伍建设和技术积累,保证建设成果的可持续利用
金土工程建设成果移交后,为保证建设成果的可持续利用,需要加强队伍建设和技术积累。近两年来,我厅信息中心每年吸纳两名地理信息系统相关的研究生,还陆续招聘了四名本计算机本科生以及十名数据生产和管理人员,现在已经形成很好的人才梯队,能够在人力和技术方面对建设成果的可持续利用提供支持。
第三篇:浅谈县级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2006)
浅谈县级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
(阜宁县国土资源局 赵锦联 224400)
为加快推进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化的步伐,促进国土资源工作的高效管理、科学决策、依法行政和政务公开,国土资源部在2004年提出了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建设的目标和主要内容,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工程已成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部分。我省大部分县级国土资源局已经着手信息化建设,我想就盐城市七个县(区)来谈谈县级国土资源系统的信息化建设。
一、盐城市各县(区)国土资源局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情况
1、计算机网络建设情况:
2004年,盐城市国土资源局组织各县进行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建设的统一招标,中标单位是公安部第三研究所/上海辰星安全系统工程有限公司。这次的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主要是进行布线系统设计、网络系统设计、数据中心服务器设计、OA及邮件服务系统平台设计。整个国土资源网络架构的建设目标是通过交换机和防火墙系统,将信息中心内服务器、PC终端设备连接起来,并与相关政务网相连,同时,提供整个系统的防火墙安全设计。整个网络系统结构、选型、应用遵循先进性、安全性、成熟性、可用性、可管理性、开放性、互联性、灵活性设计原则,满足信息共享的需要。从政府机关网络安全角度考虑,建立两套独立的网络即国土资源内网和政务外网。目前,阜宁、射阳、盐都已经完成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的建设并投入使用,滨海、响水、大丰、东台、建湖几个县正在建设中,各县的进度也不一样,滨海、响水、大丰、东台目前基本接近尾声,但还没有通过系统的总体验收,建湖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建设才开始。
2、政务外网建设情况:
通过国土资源的门户网站,一是可以提高管理与服务的公开性、透明度,使群众获取信息更简便、更方便;二是促进了办事效率的提高,增强政府与企业与民众的亲和力,提高国土系统的对外形象;三是为政府内部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提供了技术手段,这对提升国土系统整体的运作管理水平,扩大对外宣传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目前,阜宁、东台、响水、盐都已经建了国土资源网,射阳、滨海、建湖正在筹备网站的建设。
二、县级国土资源局信息化建设当前缺乏的一些必备条件
1、缺乏计算机专业的高级人才。这是县级国土系统目前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单位现有人员对计算机缺乏认识,操作起来有一定的困难,计算机专业人才很缺乏。目前,盐城市各县在技术人才方面也是参次不齐,有的县国土资源局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人才,这对于刚刚建立起的计算机网络来说,管理和维护将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阜宁县国土资源局2003年至今共招聘了三名本科毕业的计算机专业人员,其他县目前都已经招聘了计算机专业方面的人才,但人员太少,大部分的县只有一个计算机专业人才,有的还兼职其他科室的工作。我认为计算机专业人才在整个国土资源系统的信息化建设中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他能够保证国土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健康而有序的发展。
2、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有所差异。
2.1由于各县经济发展情况不同,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资也不相同,盐城市七个县虽说做的都是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建设,但投入的资金额上不一样的。盐城市首批进行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建设的是阜宁、射阳、盐都,项目投资金额是120万多元,接下来是响水、滨海、大丰、东台、建湖各县进行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建设,其中大丰、东台、建湖项目投资金额是120万多元,响水、滨海由于局里资金紧张项目投入金额是110万多元。因此响水、滨海在整个网络系统集成建设的数据中心服务器设计中少了基于SAN架构的存储设计。
2.2各县在计算机设备配置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阜宁、射阳、东台、盐都四个县局
已经达到局机关工作人员人手一台电脑,每个科室配置了激光打印机,信息中心还配备了摄像机、数码照相机等设备。阜宁县国土资源局给乡镇所也配置上了电脑和打印机,阜宁县在04年投资建设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建设的基础上,05年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又投资了20万多元。响水、滨海、建湖三县情况稍差一些,计算机配置比较少一些,对于特别重要岗位配置了电脑,这对于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建设的要求就存在着一定的距离。
3、县级工作人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要提高。目前,我们国土系统的好多工作都是通过计算机来完成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的基本维护、一些常用的应用软件的使用都必须得掌握。县级国土资源局的工作人员平均文化水平都偏低,对于计算机这个科技含量比较高的缺乏了解,县级国土资源局要加强工作人员的计算机培训工作。阜宁县国土资源局在信息中心成立之后,首先就将培训工作纳入工作计划当中,05年在局机关组织了为期一个月的计算机基本知识和计算机基本操作培训,并且培训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局机关人员基本掌握了一些常用应用软件的使用方法。其他县目前还没有将此项工作纳入工作计划中。工作人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信息化建设也更好的开展,也是为我省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发展打下一个硬件基础。
4、机构设置方面。目前,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均将信息化建设工程列入重点事项,但对此项工作的具体管理、组织和落实,大部分地区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特别是县级国土系统缺乏针对性的管理机构。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科技含量高、任务量大,没有针对性的机构进行日常管理,即使硬件设备到位,也很难充分开展信息化工作。目前,盐城市各县(区)除了盐都区国土资源局没有成立信息中心,其他各县都成立了信息中心,而且有专人负责信息化工作,保证了信息化工作的正常运转。
三、对县级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一点建议
1、加强经验交流。国土资源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资金投入量比较大,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来管理和维护。应该加强各地区信息化建设经验的交流,学习其他兄弟单位的信息化建设中的一些好的做法,不断完善本单位的信息化建设。
2、加强培训。县级国土资源系统计算机操作水平普遍偏低,从事国土工作的人员不会使用计算机,在今后的工作将会被淘汰。加强工作人员的计算机培训是必须的,而且培训一定要正规化,制度化,要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不同层次的计算机培训。
3、加强信息化管理。对涉密的计算机,禁止上Internet网;非工作人员不得操作计算机;定时对杀毒软件进行升级;对计算机的一些正确使用和基本维护等各项信息化工作制定出管理制度。制定制度的目是让工作人员正确使用网络中的计算机,更好地维护网络设备,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树立政府机关良好形象。
4、加强信息化管理工作人员的培养。目前,县级国土资源系统的信息化管理人员比较缺乏,除了招聘高校毕业的大学生之外,还应该加强本单位现有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信息化建设重点在管理和维护,而计算机的更新速度是很快的,加强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水平的培养是有必要的。
目前,县级国土资源系统的信息化建设都处于初级阶段,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工程在全国已被列为国土资源管理“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工程。这就更有利县级国土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和发展,主要领导也越来越重视本单位的信息化建设,这些条件都县级电子政务发展打下坚实的硬件基础。我省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也将会在县级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中再上一个台阶。
第四篇:国土资源信息化
国土资源信息化“十二五”规划出台
记者17日从国土资源部获悉,《国土资源信息化“十二五”规划》正式印发,将努力构建覆盖全国的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一体的“智慧国土”。在具体应用方面,包括积极推进国产遥感卫星数据规模化应用,以及积极推进物联网在国土资源领域实时动态监测中的应用等。
《规划》提出,以依托四级网络互联互通的国土资源遥感监测“一张图”、电子政务平台、综合监管平台和共享服务平台为基础,努力构建覆盖全国的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一体的“智慧国土”;全面实现网上办公、网上审批、网上监管、网上交易和网上服务,促进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增强全程监管能力,提高管理决策的科学化水平,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
《规划》提出国土资源信息化“十二五”主要目标是,基本实现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常态化调查监测,促进国土资源信息的实时汇集和动态更新。构建四级联动的网上管理运行体系,促进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
记者注意到,《规划》在具体应用方面也有清晰描述。包括积极推进国产遥感卫星数据规模化应用。开展陆海观测业务卫星数据处理和应用关键技术研究,以及在土地、地质、矿产、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等领域的推广应用,不断提高国产遥感卫星数据在国土资源行业的规模化、业务化应用水平,逐步形成以国产遥感卫星数据源为主的数据保障体系。
第五篇: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
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
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本质上是一场管理思想、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的变革,要实现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化,必须将全体人员思想统一信息化管理的平台上来,只有树立新的管理理念、应用新的技术手段,改革工作方式,提高管理效能,降低工作成本,规范管理行为,才能适应新的工作要求。
一、搞好国土资源数据库建设,奠定电子政务运行基础。
数据库建设是电子政务运行的基础,为实现主要的国土资源业务的网上审批,逐步完成相关数据库建设,在现已建成土地利用数据库的基础上,做好城镇地籍数据库和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的评审工作,争取早日投入使用。同时结合市局要求重点开展基础地理数据库、基本农田数据库、存量土地数据库、土地储备数据库、耕地储备数据库、基准地价数据库、土地市场数据库、土地执法监察数据库、矿业权数据库、矿产资源执法监察数据库等数据库的建设与整合工作,上述数据库建成后汇交局信息中心统一管理。
二、搞好网络安全建设,确保信息不泄露。
(一)内网信息系统安全改造部署示意图如下:
1)实现县局内网出口边界防护,实现相应的访问控制策略;
2)实现内网中各安全区域间的逻辑隔离及安全区域间的访问控制,实现相应的访问控制策略;
3)实现对内网的网络攻击防范,能对边界内的安全事件进行监控,检测攻击行为并能及时发现系统内非授权使用情况,并为事后追查提供依据;
4)实现对内网信息系统的统一安全管理监控和告警;
5)实现县局内网边界的病毒防护,对进出防病毒网关数据的病毒查杀、木马查杀、抵御漏洞、防邮件垃圾和实现内容过滤的安全防护;实现对蠕虫的安全保护;
6)对内网系统网络架构进行调整和改造,升级部分位置交换设备。
(二)此次外网信息系统安全改造部署示意图如下:
1)实现县局外网出口边界安全防护,实现相应的访问控制策略;
2)实现对县局外网的网络攻击防范,能对边界内的安全事件进行监控,检测攻击行为并能及时发现系统内非授权使用情况,并为事后追查提供依据;
3)实现对门户网站的主页的保护,防止网站系统主页被非法篡改;
4)实现县局外网边界的病毒防护,对进出防病毒网关数据的病毒查杀、木马查杀、抵御漏洞、防邮件垃圾和实现内容过滤的安全防护;实现对蠕虫的安全保护。
三、加快应用系统建设,实现信息化管理。
网络应用系统是电子政务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要切实依托国土资源信息服务体系,加快推进政务信息公开。推进全县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工作要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指导原则,结合市局相关要求做好与上级的专网连接,搞好“金土工程”一期开发的建设用地预审管理系统、建设用地审批管理系统、矿业权审批管理系统、公文流转管理系统4个业务管理系统的运行,确保与市局联网传输。
四、搞好门户网站建设,促进政务公开。
按照公开、透明、及时、规范的要求,编制国土资源政务信息公开目录,建立国土资源信息公开与发布制度。通过门户网站向社会公布涉及本县的国土资源规划、国土资源政策法规和相关办事程序;及时发布建设用地审批结果、土地供应状况、土地登记信息、矿业权登记信息、违法案件查处情况、地质灾害预警信息及工作动态等,对外公布土地招拍挂信息、矿权流转等交易服务,以及国土资源违法、违纪网上举报与电子信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