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出租舞弊的情形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出租舞弊的情形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出租舞弊的情形
随着财政管理体制的改革,行政事业单位相继进入会计核算中心后,资金、资产在管理上出现了脱节,少数行政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管理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管理意识淡薄、制度不严,致使有些固定资产出租收入不入帐、资产被无偿占用、丢失、毁损等,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产权关系不清、财产账实不符等问题。各级政府、各监督检查部门要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出租的监督管理,警防出租舞弊造成危害。
一、固定资产出租舞弊表现形式
一是私设“小金库”。有些单位对部分闲置的办公设备、车辆、机械、办公房等设施进行出租,经管人员隐暪出租收入,将出租固定资产的收入私自设立“小金库”。二是挪用固定资产。一方面有些单位对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以为不是本单位购入的,就将其转移给别的单位使用,由别的单位转租,坐庄分成收入。另一方面经管人员利用职权便利将闲置的固定资产出租给关系户使用,不办理任何手续,出租收入不入账。
三是通过操纵固定资产盘点掩盖固定资产账实不符。在大多数情况下,固定资产存在舞弊,其账面数与实际数是不一致的,为了应付审计或检查,单位往往通过操纵固定资产盘点来掩盖账实不符。四是将固定资产出租收入既不上缴财政专户又不作为单位其他收入,而是先挂单位暂存款,然后将一部分支出直接通过暂存款科目列支,使单位收支不真实。
五是用租金抵顶在承租方购买的商品或招待费开支。
二、固定资产出租舞弊的原因
一是补充经费不足和职工福利。有些单位因行政办公经费紧,业务接待费开支困难,直接在“小金库”中列支;有的单位为职工多发福利,将出租固定资产收入设立账外,直接分配给职工作为福利费。二是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相当一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只重视固定资产的购置工作,而忽略了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这些单位缺乏规范的资产购置、保管和使用制度,在管理上无章可循,资产的领用、保管也无健全的台账或记录,没有进行固定资产的定期清查盘点工作,为固定资产出租舞弊提供了空隙。
三是监督失控。有些单位出租部分办公用房,收入不全部进账,直接抵顶了账外的单位招待费、福利费支出,财务部门对本单位租赁收入的应收数、已收数、欠收数,均无完整的台账或记录,对固定资产的租赁监督形同虚设,会计监督失控。同时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出租没有实施严格的报批或审批手续,造成有的单位收入不入账等现象,致使资产管理部门的监督失控。四是经营管理不透明、不公开,造成出租价格不合理,使少数人捞好处,致使出租收入严重流失。五是少数单位领导政策法律意识淡薄,使用上存在随意性。
三、固定资产出租舞弊造成的危害
一是资产流失。国有资产出租收入转移或进入账外,造成单位内部的不公平,从而引发单位内部其他问题。
二是滋生腐败。账外账、“小金库”易引起一个单位或部门及个别人的腐败行为。
三是国家税收流失。固定资产出租收入不入账,漏缴了房产税、营业税等,从而造成国家税收流失。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出租舞弊的情形
四、对固定资产出租舞弊的审计对策
一是充分关注是否存在舞弊的动机。在分析是否存在固定资产舞弊时,审计人员应重视分析性复核的应用,通过与以前年度进行对比分析,往往能够有效地发现固定资产舞弊的迹象。
二是对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测试。完善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在得到良好执行的情况下,可以准确提供关于固定资产的数量、型号、金额等一系列数据。因此,在了解单位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上,对固定资产的购置、保管、使用等环节进行测试是很必要的。如果发现单位未能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或已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却未能得到有效执行,作为审计人员对此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三是加强对固定资产的清查盘点。首先应了解历年来该单位固定资产的清查盘点情况,以前年度账实不符的固定资产、长期未用的固定资产、毁损报废的固定资产、调账频繁的固定资产应列为清查的重点。清查盘点前应制定一个全面、细致的盘点计划并进行必要的人员、物资准备。盘点时审计人员不仅要注意固定资产的数量,而且要注意固定资产的存放地点、使用部门等相关因素。盘点清查应根据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和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确定,并根据实地盘点和抽查情况决定是否扩大抽查面或对某些资产进行重新盘点。四是注意审查合同签定的有效时间,同时注意审查收款票据及承租方的票据是否一致,有无开头大尾小票或不开票等。
五、防止固定资产出租舞弊的措施
一是严格审批制度。资产管理部门要对固定资产出租进行严格的管理,凡是行政事业单位的房屋出租,必须有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审批,由主管部门操作。
二是坚持公开操作。固定资产出租要规定出租期限,要采取公开拍租的形式,不得协议出租,防止暗箱操作。
三是规范收入管理。要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的管理要求,不得私设“小金库”,也不得转入单位食堂、工会等,变相脱离上级部门的监管。
四是加强执法检查和监督力度。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监督检查部门要把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真实完整和保值增值作为监督的重点,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强化内部管理,完善内控制度,建立健全自我约束机制。
五是建立责任追究制。对不按程序报批、暗箱操作,收入不纳入财政管理,不执行收支两条线等行为,要追究单位主管领导、分管领导和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并将资产管理作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考核的重要内容。
第二篇: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精选)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
(1)固定资产确认的价值标准
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的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价值标准为: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价值在800元以上。单位价值虽然不足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资产,应当作为固定资产核算。
需要注意的是,与企业相比,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的标准及分类有其特殊性。
(2)固定资产的分类
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一般分为六类:房屋和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其他固定资产等。
(3)应设置的科目为:“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
(4)主要账务处理:
除了融资租入固定资产之外,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账面余额与固定基金的账面余额应当是一致的。
①购置:
借:专用基金—修购基金/事业支出/专款支出等
贷:银行存款
同时
借:固定资产
贷:固定基金
②接受捐赠:
借:固定资产
贷:固定基金
③融资租入:
借:固定资产
贷:其他应付款
支付租金时:
借:经营支出
贷:固定基金
同时
借:其他应付款
贷:银行存款
④固定资产清查:盘盈的固定资产按重置完全价值增加固定资产,同时增加固定基金;盘亏的固定资产按固定资产原价,冲减固定资产,同时冲减固定基金。
⑤固定资产的处置:在冲减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的同时,对取得的残料变价收入,应计入专用基金(修购基金),对于发生的清理费用,应冲减专用基金(修购基金)。
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
第三篇: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办法
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根据财政部《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中央行政事业单位(以下简称各部门)。
第三条
各部门固定资产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合理配备并节约、有效使用固定资产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益,保障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第四条
各部门固定资产的管理和使用应坚持统一政策、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责任到人、物尽其用的原则。
第五条
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以下简称国管局)负责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界定、请产核资等项工作,负责制定固定资产的配备及使用标准,对纳入政府采购范围的固定资产进行统一购置;负责、闲置资产的调剂,对各部门的由定资产管理进行指导和监督;各部门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负责本部门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并对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经济实体占用的固定资产实行监督管理。
第六条
各部门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应设有专人承担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并对所管资产的安全完整负有责任。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应相对稳定,工作调动时必须办清交接手续。
第七条
各部门必须对专用设备的管理和操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建立健全专用设备的操作、维修、保养、检验等管理制度;技术复杂、精密度高的专用设备的操作人员,应在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第二章
固定资产的范围、分类与计价
第八条
符合下列标准的列为固定资产:
(一)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
(二)单位价值虽不足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按固定资产管理。
第九条
固定资产分为六类:房屋及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其它固定资产。
(一)房屋及建筑物。指房屋、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房屋包括办公用房、生产经营用房、仓库、职工生活用房、食堂用房、锅炉房等;建筑物包括道路、围墙、水塔、雕塑等;附属设施包括房屋、建筑物内的电梯、通讯线路、输电线路、水气管道等。
(二)专用设备。指各种具有专门性能和专门用途的设备,包括各种仪器和机械设备、医疗器械、文体事业单位的文体设备等。
(三)一般设备。指办公和事务用的通用性设备、交通工具、通讯工具、家具等。
(四)文物和陈列品。指古玩、字画、纪念品、装饰品、展品、藏品等。
(五)图书。指图书馆(室)、阅览室的图书、资料等。
(六)其它固定资产。指未能包括在上述各项内的固定资产。第十条
固定资产的计价:
(一)购入、调入的固定资产,按实际支付的买价、调拨价以及运杂费、保险费;安装费、车辆购置附加费等记账;
(二)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按建造过程中实际发生的全部支出记账;
(三)在原有固定资产基础上改建、扩建的固定资产;按改建、扩建发生的支出,减去改建、扩建过程。中发生的变价收入后的净增加值,增记固定资产账;
(四)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按照同类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或者有关凭证记账,接受捐赠固定资产时发生的相关费用应计入固定资产价值;
(五)无偿调入固定资产,不能查明原值的,按照估价入账;
(六)盘盈的固定资产,按照重置完全价值入账;
(七)已投入使用,但尚未办理移交手续的固定资产,可先按估价入账,待确定实际价值后,再进行调整;
(八)用外币进口的设备,按当时的汇率折合成人民币金额,加上国外部分的运费及其它费用(外币应折合成人民币金额),再加上支付的关税、海关手续费等计价入账;
(九)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按租赁协议确定的设备价款、运杂费、安装费等记账;
(十)购置固定资产过程中发生的差旅费,不计入固定资产价值。第十一条
固定资产不实行折旧,按原值入账。
第十二条
已经入账的固定资产除发生下列情况外,不得任意变动固定资产账面价值:根据国家规定对固定资产进行重新估价的;增加补充设备或改良装置的;将固定资产部分拆除的;根据实际价值调整原来暂估价值的;发现原来记录固定资产价值有误的。
第十三条
固定资产的价值变动,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负责办理,并及时通知财务部门,对固定资产有关账目作相应调整。具体账务处理,按《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规定执行。
第三章
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
第十四条
购置固定资产应分清资金渠道,属于基本建设范围的(单台设备和单项工程在五万元以上的),由基本建设投资解决,不属于基本建设投资范围的由行政经费、事业经费或其它经费解决。属于专项控制商品,必须按规定报主管部门批准后才能购置。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应对本部门占有、使用的由不同资金渠道形成的固定资产进行统一管理。
第十五条
购入、调入和自制、自建完工交付使用增加的固定资产,应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统一验收,属于技术设备的还应会同技术部门验收。验收合格后,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据发票、固定资产调拨单或基建项目交付使用验收单据等凭证,填制固定资产增加通知单,办理有关入库、财务报销和使用单位 领用等手续。
第十六条
接受捐赠或盘盈的固定资产,应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办理接收和交接,并据固定资产交接单、发票或固定资产盘盈盘亏报告单等凭证,填制固定资产增加通知单,办理有关入库、财务报销和使用单位领用手续。
第十七条
调出、变卖减少或盘亏的固定资产,按《中央国家机关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的权限范围报批,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持国管局或本部门的国有资产处置意见、固定资产盘盈盘亏报告单等凭证,填制固定资产减少通知单,办理有关调出或注销手续。
第十八条
正常报废的固定资产,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会同技术部门进行技术鉴定,据鉴定意见及上级部门的国有资产处置意见等,填制固定资产减少通知单—,办理有关注销手续。
第十九条
非正常损失减少的固定资产,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会同技术部门进行技术鉴定后,对非正常损失要查明原因,追究责任;据鉴定意见、对非正常损失责任人的处理意见及上级部门国有资产处置意见等,填制固定资产减少通知单,办理有关注销手续。
第四章
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 第二十条
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是指在日常行政工作或业务活动中对所需及占用的国有资产实施不间断的管理及核算,包括从编制固定资产预算、计划采购、验收入库、登记入账、领用发出到维修保养、处置等各个环节的实物管理和财务核算。
第二十一条
在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中,财务部门负责按固定资产的价值分类核算,审核固定资产预算并对固定资产管理进行监督检查;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负责固定资产的预算编制、计划采购、验收入库、登记保管、领用发出、维修保养、调拨处置等具体管理,并负责分类进行实物量核算,根据各部门的实际情况,某些日常管理工作也可委托资产占用单位承担;技术部门参与专用设备的维修保养和技术鉴定;使用部门负责合理、有效使用和日常维护管理,杜绝浪费。
第二十二条
固定资产预算及购置计划既要从实际需要出发又要注意节约,要根据各类资产的配备情况及使用标准合理配置,充分利用现有固定资产,防止积压浪费。对按规定实行统一采购的固定资产,要提供详细的使用目的并写明详尽的功能等要求。
第二十三条
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必须完善固定资产账卡、领用、处置、清查盘点等日常管理制度。使用部门须指定专人负责办理本部门固定资产和其它物品的领用、保管、清点等工作。
第二十四条
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对验收入库及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须建立《固定资产卡片》并记入《固定资产明细账》,按物登卡、凭卡记账;已入库存的固定资产,要按照各类资产的使用说明和存放要求进行保管,填写保管单并定期检查,库存固定资产未经管理人员同意,任何人不准领用或调换;处置固定资产须填写《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申请单》或《固定资产调拨单》,据单入账;使用部门领用固定资产须填写《固定资产领用单》,经主管领导同意后,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凭单填写固定资产使用记录卡并记入《固定资产卡片》。不经批准,任何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占用固定资产。如需借用固定资产,须经主管领导同意后,办理借用手续。
第二十五条
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对配备给个人使用的固定资产或物品,要建立领用交还制度,并督促使用人爱护所用资产。工作人员工作调动时,应在其办理所用资产交还手续后,方可办理调动手续。
第二十六条
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和使用部门应每半年对账一次,使账实、账卡、账账保持一致。每年对本部门的固定资产进行一次全面清查盘点,查明固定资产的实有数与账面结存数是否相符,固定资产的保管、使用、维修等情况是否正常。对清查盘点中发现的问题,应查明原因,说明情况,编制有关固定资产盘盈盘亏表,按管理权限报经国管局或本部门主管领导批准后,调整固定资产账目。
第二十七条
各部门发生国有资产产权变动、财务和账务异常、资产损失和资金挂账严重或挂靠单位脱钩等情况,按国家规定必须进行清产核资的,应由本部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报国管局确定。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八条
不符合固定资产标准的各种办公用品、用具、生活用品、器具、材料等资产,也要分类登记,参照本办法管理。
第二十九条
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和机关后勤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条
凡违反本办法的,按《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处理。第三十一条
各部门应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固定资产管理的实施办法,并送国管局备案。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由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负责解释。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实行。1987年7月31日印发的《中央国家机关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国管财字〔1987〕第169号)同时废止。
第四篇: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办法
国管财字[2000]13号
颁布时间:2000-2-16发文单位: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根据财政部《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中央行政事业单位(以下简称各部门)。
第三条 各部门固定资产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合理配备并节约、有效使用固定资产,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益,保障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第四条 各部门固定资产的管理和使用应坚持统一政策、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责任到人、物尽其用的原则。
第五条 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以下简称国管局)负责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界定、清产核资等项工作,负责制定固定资产的配备及使用标准,对纳入政策采购范围的固定资产进行统一购置;负责闲置资产的调剂,对各部门的固定资产管理进行指导和监督;各部门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负责本部门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并对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经济实体占用的固定资产实行监督管理。
第六条 各部门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应设有专人承担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并对所管资产的安全完整负有责任。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应相对稳定,工作调动时必须办清交接手续。
第七条 各部门必须对专用设备的管理和操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建立健全专用设备的操作、维修、保养、检验等管理制度;技术复杂、精密度高的专用设备的操作人员,应在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第二章 固定资产的范围、分类与计价
第八条 符合下列标准的列为固定资产:
(一)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并在使用
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
(二)单位价值虽不足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按固定资产管理。
第九条 固定资产分为六类:房屋及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其它固定资
产。
(一)房屋及建筑物。指房屋、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房屋包括办公用房、生产经营用房、仓库、职工生产用房、食堂用房、锅炉房等;建筑物包括道路、围墙、水塔、雕塑等;附属设施包括房屋、建筑物
内的电梯、通讯线路、输电线路、水气管道等。
(二)专用设备。指各种具体专门性能和专门用途的设备,包括各种仪器和机械设备、医疗器械、文
体事业单位的文体设备等。
(三)一般设备。指办公和事务用的通用性设备、交通工具、通讯工具、家具等。
(四)文物和陈列品。指古玩、字画、纪念品、装饰品、展品、藏品等。
(五)图书。指图书馆(室)、阅览室的图书、资料等。
(六)其它固定资产。指未能包括在上述各项内的固定资产。
第十条 固定资产的计价:
(一)购入、调入的固定资产,按实际支付的买价、调拨价以及运杂费、保险费、安装费、车辆购置
附加费等记账;
(二)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按建造过程中实际发生的全部支出记账;
(三)在原有固定资产基础上改建、扩建的固定资产,按改建、扩建发生的支出,减去改建、扩建过程中发生的变价收入后的净增加值,增记固定资产账;
(四)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按照同类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或者有关凭证记账,接受捐赠固定资产时
发生的相关费用应计入固定资产价值;
(五)无偿调入固定资产,不能查明原值的,按照估价入账;
(六)盘盈的固定资产,按照重置完全价值入账;
(七)已投入使用,但尚未办理移交手续的固定资产,可先按估价入账,待确定实际价值后,再进行
调整;
(八)用外币进口的设备,按当时的汇率折合成人民币金额,加上国外部分的运费及其它费用(外币应折合成人民币金额),再加上支付的关税、海关手续费等计价入账;
(九)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按租赁协议确定的设备价款、运杂费、安装费等记账;
(十)购置固定资产过程中发生的差旅费,不计入固定资产价值。
第十一条 固定资产不实行折旧,按原值入账。
第十二条 已经入账的固定资产除发生下列情况外,不得任意变动固定资产账面价值:
根据国家规定对固定资产进行重新估价的;增加补充设备或改良装置的;将固定资产一部分拆除的;根据实际价值调整原来暂估价值的;发现原来记录固定资产价值有误的。
第十三条 固定资产的价值变动,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负责办理,并及时通知财务部门,对固定资产有关账目作相应调整。具体账务处理,按《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规定执行。
第三章 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
第十四条 购置固定资产应分清资金渠道,属于基本建设范围的(单台设备和单项工程在五万元以上的),由基本建设投资解决,不属于基本建设投资范围的由行政经费、事业经费或其它经费解决。属于专项控制商品,必须按规定报主管部门批准后才能购置。
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应对本部门占有、使用的由不同资金渠道形成的固定资产进行统一管理。
第十五条 购入、调入和自制、自建完工交付使用增加的固定资产,应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统一验收,属于技术设备的还应会同技术部门验收。验收合格后,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据发票、固定资产调拨单或基建项目交付使用验收单据等凭证,填制固定资产增加通知单,办理有关入库、财务报销和使用单位领用等
手续。
第十六条 接受捐赠或盘盈的固定资产,应由国家资产管理部门办理接收和交接,并据固定资产交接单、发票或固定资产盘盈盘亏报告单等凭证,填制固定资产增加通知单,办理有关入库、财务报销和使用单位
领用手续。
第十七条 调出、变卖减少或盘亏的固定资产,按《中央国家机关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的权限范围报批,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持国管局或本部门的国有资产处置意见、固定资产盘盈盘亏报告单等凭证,填制固定资产减少通知单,办理有关调出或注销手续。
第十八条 正常报废的固定资产,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会同技术部门进行技术鉴定,据鉴定意见及上级部门的国有资产处置意见等,填制固定资产减少通知单,办理有关注销手续。
第十九条 非正常损失减少的固定资产,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会同技术部门进行技术鉴定后,对非正常损失要查明原因,追究责任;据鉴定意见、对非正常损失责任人的处理意见及上级部门国有资产处置意见等,填制固定资产减少通知单,办理有关注销手续。
第四章 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
第二十条 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是指在日常行政工作或业务活动中对所需及占用的国有资产实施不间断的管理及核算,包括从编制固定资产预算、计划采购、验收入库、登记入账、领用发出到维修保养、处
置等各个环节的实物管理和财务核算。
第二十一条 在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中,财务部门负责按固定资产的价值分类核算,审核固定资产预算并对固定资产管理进行监督检查;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负责固定资产的预算编制、计划采购、验收入库、登记保管、领用发出、维修保养、调拨处置等具体管理,并负责分类进行实物量核算,根据各部门的实际情况,某些日常管理工作也可委托资产占用单位承担;技术部门参与专用设备的维修保养和技术鉴定;使用部门负责合理、有效使用和日常维护管理,杜绝浪费。
第二十二条 固定资产预算及购置计划既要从实际需要出发又要注意节约,要根据各类资产的配备情况及使用标准合理配置,充分利用现有固定资产,防止积压浪费。对按规定实行统一采购的固定资产,要提
供详细的使用目的并写明详尽的功能等要求。
第二十三条 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必须完善固定资产账卡、领用、处置、清查盘点等日常管理制度。使用部门须指定专人负责办理本部门固定资产和其它物品的领用、保管、清点等工作。
第二十四条 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对验收入库及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须建立《固定资产卡片》并记入《固定资产明细账》,按物登卡、凭卡记账;已入库存的固定资产,要按照各类资产的使用说明和存放要求进行保管,填写保管单位并定期检查,库存固定资产未经管理人员同意,任何人不准领用或调换;处置固定资产须填写《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申请单》或《固定资产调拨单》,据单入账;使用部门领用固定资产须填写《固定资产领用单》,经主管领导同意后,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凭单填写固定资产使用记录卡并记入《固定资产卡片》。不经批准,任何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占用固定资产。如需借用固定资产,须
经主管领导同意后,办理借用手续。
第二十五条 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对配备给个人使用的固定资产或物品,要建立领用交还制度,并督促使用人爱护所用资产。工作人员工作调动时,应在其办理所用资产交还手续后,方可办理调动手续。
第二十六条 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和使用部门应每半年对账一次,使账实、账卡、账账保持一致。每年对本部门的固定资产进行一次全面清查盘点,查明固定资产的实有数与账面结存数是否相符,固定资产的保管、使用、维修等情况是否正常。对清查盘点中发现的问题,应查明原因,说明情况,编制有关固定资产盘盈盘亏表,按管理权限报经国管局或本部门主管领导批准后,调整固定资产账目。
第二十七条 各部门发生国有资产产权变动、财务和账务异常、资产损失和资金挂账严重或挂靠单位脱钩等情况,按国家规定必须进行清产核资的,应由本部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报国管局确定。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八条 不符合固定资产标准的各种办公用品、用具、生活用品、器具、材料等资产,也要分类登
记,参照本办法管理。
第二十九条 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和机关后勤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条 凡违反本办法的,按《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三十一条 各部门应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固定资产管理的实施办法,并送国管局备案。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由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实行。1987年7月31日印发的《中央国家机关固定资产管理办法》
(国管财字[1987]第169号)同时废止。
第五篇: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不容忽视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不容忽视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各行政事业单位根据现行工作需要添置了大量的办公设备、电子产品及专用设备等资产,单位固定资产总额不断扩大。但有些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薄弱,存在着机制不健全、管理混乱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在以往的审计工作中经常会发现,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固定资产未入账。这是审计中最常见的问题,有些单位对已采购使用的设备不入账,接受捐赠、调拨的资产无手续等情况。
二、未登记固定资产明细账,而且有些部门未定期对资产进行清理、盘点,导致资产账实不符。
三、对固定资产的范围、分类、计价不够明确。有些单位将一些未纳入固定资产范围的物资当作固定资产进行登记管理,虚增资产总额。
四、资产调拨手续不完善、不合规。有些部门给下级部门、单位调拨资产没有按照程序进行,未经政府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审核。
五、固定资产的处置不合理。报废、转出的固定资产未进行及时核减,部分单位将闲置不用的固定资产擅自处理,未办理任何资产核减手续,导致财务人员无法调整账务。六、一些基建项目竣工且已经交付使用,基建形成的固定资产长期挂在建工程,未按照固定资产管理办法转做固定资产。
七、有些单位利用项目资金违规操作,购置车辆、设备等资产,放置帐外,未纳入单位帐内统一核算,存在资产流失的情况。
综上所述,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之所以会存在上述种种问题,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历史上长期粗放式管理形成的遗留问题积淀,还有一部分源于现有体制的不完善,问题诸多不容忽视。针对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应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做到“权责分工明确,管理高效有序,过程公开透明,监督检查到位”。
为优化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各单位应提高认识,完善资产管理机制,并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牢固树立依法管理国有资产的意识。
一是要增强对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严格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实行分级管理的原则。财务人员分类建立固定资产总账,记录固定资产情况;办公室建立分类明细和固定资产登记卡,并同时建立资产使用登记卡,标明财产编号,且定期对资产进行清理、盘点。二是对外单位赠与的固定资产,财务人员要督促经办人员,按照规范取得手续,并及时入账;对上级主管部门赠送的固定资产按固定资产合法正规的收据入账。如原价无法查得,按照估价金额,以资产增置手续办理入账。三是对基建形成的固定资产,应先按账面价值转作固定资产,待审计决算后,据实调账。四是对报废、损毁的固定资产,单位应及时填写报废、报损申请单,经逐级领导审批后,由本单位以书面文件形式,上报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审批核销。五是财政部门应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相关政策,加强管理及监督,确保固定资产真实、完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