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财政是我国整个财政体系的基础

时间:2019-05-13 17:34: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乡镇财政是我国整个财政体系的基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乡镇财政是我国整个财政体系的基础》。

第一篇:乡镇财政是我国整个财政体系的基础

乡镇财政是我国整个财政体系的基础,直接面对广大乡村和农民群众,在巩固基层政权,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推进城乡一体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农村税费改革特别是取消农业税后,乡镇财政的综合服务、会计核算和资金监管职能日益加强,其工作任务和运行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面对新的形势,厅党组决定由苏新泉副厅长牵头,省综改办抽调市县综改办同志和高校教师组成联合调研组,深入全省30多个县区对乡镇财政体制、职能定位、资金监管和机构队伍建设等进行了重点调研,了解掌握了全省乡镇财政运行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完善乡镇财政体制、充实乡镇财政职能的政策建议和保障措施,力争经过三年的努力,初步建立起“职责明晰、机构统一、管理规范、监督有力、运转高效”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增强基层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更好发挥乡镇财政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一、当前全省乡镇财政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以乡镇体制变化和农村税费改革为标志,我省乡镇财政经历了建立期(1949—1983年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发展期(1983—2000年农村税费改革前)和转型期(农村税费改革以来—至今)三个阶段。虽然乡镇财政在不同的阶段工作侧重点不同,但都保证了乡镇组织的正常运转,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农村税费改革后,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加速推进,各级财政用于支持“三农”的资金规模越来越大,农村公共服务的内容越来越多,直接面向农村的转移支付资金及各种财政补贴的具体落实和管理责任多数由乡镇财政所承担,工作任务量较税改前更为繁重,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更为突出。

(一)乡镇财政体制运行情况。2005年全省取消农业税后,乡镇财政自主收入规模大幅下降、支出范围明显缩小,特别是不少乡镇的经济基础薄弱、财政供养人员较多、债务负担过重、管理水平低下等问题日渐显现,严重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基层政权稳定。为适应这种新变化,根据财政部的要求,省政府决定从2006年起,全省除少数经济较发达、财政收支规模大并具有一定管理水平的乡镇外,其余乡镇全面推行“乡财乡用县监管”管理方式。其核心是在保持乡镇预算管理权、资金所有权和使用权、财务审批权不变的情况下,实行县乡“预算共编、账户统设、资金统调、集中收付、采购统办、票据统管”,由县级财政部门直接管理并监督乡镇财政收支。目前,全省107个县区都已全部实行了“乡财乡用县监管”,有50多个县实现了县乡联网,有些地方已初步做到了县乡资金网上申请、网上审批、网上拨款。从几年的运行情况看,“乡财乡用县监管”的实施,加强了县对乡镇财政收支的监管力度,确保了基层政权的正常运转,规范了乡镇收支行为,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促进了控制新债、消化旧债长效机制的建立,实现了乡镇财政职能的转变,乡镇财政服务、核算、监督职能得到进一步强化。市、县财政部门普遍反映,“乡财乡用县监管”管理方式的大方向是正确的,是符合陕西实际的。但我们在调研中也发现,现行的统收统支乡镇财政体制和“乡财乡用县监管”模式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一是预算共编在不少地方变成了预算代编、预算代理,乡镇成为一个县级预算部门,失去了预算编制的法律地位。二是乡镇三权不变中仅落实了财务审批权不变,预算管理权、资金所有权和使用权上移到县财政,乡镇政府缺乏自主权。三是统收统支财政体制调动了县级财政理财积极性,部分乡镇政府对培植财源、组织收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四是一些经济发达镇缺乏统筹城乡发展的财力基础。农村税费改革后,绝大多数乡镇政府无主体收入来源,乡镇财政自身可支配财力有限,基层政权运转基本上完全靠县以上财政供给,在统筹城乡一体化和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进程中,经济发达镇没有足够的自主财力作支撑,也桎梏了乡镇政府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据调查,延安市乡镇财政收入占县级财政收入的比例由税改前的19%下降到税改后的4%。2009年,全市乡镇财政收入仅为2.9亿元,而且主要集中在少数乡镇。一些重点镇和扩权强镇的镇财政收入高、财力好,但由于受县乡体制的制约,乡镇收入被县级集中,影响了县域城镇化建设。如岐山县蔡家坡镇2009年全镇财政收入2718万元,财政支出180万元,仅占收入的7%。

(二)乡镇财政职能转变情况。随着农村改革发展特别是乡镇政府职能的转变,乡镇财政职能发生了三个“转变”,即由收支管理型向支出管理型转变,由预算管理型向核算管理型转变,由维持保障型向服务发展型转变。与过去相比,乡镇财政一些原有的职能严重弱化,一些则明显增强,具体呈现为三强三弱:

──发放各类惠农政策资金的职责不断强化。随着国家惠农支农政策的全面实施,对农村的转移支付资金和各类补贴越来越多。这些资金的发放涉及面广,种类繁多,政策性和时效性强。以商洛市为例,惠农补贴的发放形式由最初进村入户发放现金到现在实行“一折通”发放,资金项目由初始的10多项增加到现在的40多项,资金数量由开始的2.3 亿元增加到6.5亿元,全市得到惠农补贴的农户达54万多户。随着改革的深入,乡镇财政所发放国家惠农政策资金的职责将不断强化。

──会计核算职能日益增强。实施“乡财乡用县监管”后,许多乡镇都成立了农村财务服务中心,与财政所合署办公,由财政所人员担任会计,负责乡镇预算单位经费管理和村级资金管理以及转移支付资金、新农村建设方面的专项资金管理,全权代理乡村账务,集中时间对外办公,定期进行账务公开,通过代管方式发挥监督作用。咸阳、宝鸡、商洛、渭南等市的乡镇直属部门财务已全部纳入财政所管理,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全省大多数县区推行了“村财村用乡代管”,对村级组织运转资金和村集体资金实行代理记账。

──支出管理职能明显加强。随着公共财政体制的逐步完善和城乡统筹政策措施的落实,通过乡镇财政下达的新农村建设、救灾、涉农补贴等资金逐年增加,乡镇财政承担的基础管理和资金兑付工作量明显加大,支出管理职能越来越强。同时,乡镇财政还担负着对村级资金的监管任务。

──组织收入职能明显减弱。具体表现为:一是税源大幅减少。取消农业税后,多数地方乡镇财政固定税收收入大幅减少,仅剩下契税和耕地占用税两个税种,且税源有限。二是非税收入产生的可用财力少。乡镇非税收入中,社会抚养费占较大比重,有的占到80%左右。而乡镇要足额征收社会抚养费需依靠村级组织的协助,要支付一定的费用或奖励,扣除征收成本后乡镇剩余很少。三是组织协调难度大。由于乡镇税务所按片设臵,征管人员少,加之税务人员经费实行垂直管理,增加了乡镇财政所的协调难度。四是乡镇组织财政收入的积极性减小。实行“乡财乡用县监管”后,乡镇政府的调控能力削弱,一般都是“有多少钱办多少事”,涵养和培植财源的积极性不高。──预算管理职能严重削弱。实行“乡财乡用县监管”后,县财政统揽了乡镇干部职工工资发放、组织财政收入、代为编制预算、专项资金项目储备申报和分配下达等业务,乡镇财政只承担财政供养人员管理、工资申报、公用经费、补助资金的报账核算和涉农专项资金的兑现落实等具体业务,收支管理工作单纯、业务局限性强、范围狭窄,缺乏统筹调控余地。以商洛市为例,目前各县普遍将所辖各乡镇政府分别作为独立的预算单位,除洛南县将公用和专项经费直接预算到乡镇各单位外,其余县区只预算到乡镇,再由乡镇分解到各单位。乡镇财政实际上等于县财政的一个预算单位,成为县财政的报账单位和“出纳员”。

──财政监督职能相对薄弱。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强有力的惩戒手段和相应的监管能力,乡镇财政对非财政渠道下达的涉农资金监管难,对非税收入的征收监管难,对乡村的资产监管难,对报账单位的资金使用监管难,乡镇财政所对报账单位开支的真实性无法掌握,仅能审查票据是否违规而已,对专项资金发生转移用途、截留挪用和使用不规范时,乡镇财政“看得见、管不着”。

这些情况表明,必须紧密跟踪乡镇财政职能变化,瞄准乡镇财政职能定位,该加强的加强,该明确的明确,不断提高乡镇财政的履职能力。

(三)乡镇财政机构和队伍建设情况。经过多年的努力,全省已拥有一支较稳定的乡镇财政机构和基层财政干部队伍。据统计,截止2009年底,全省共有乡镇财政所1745个,其中:属于行政机构的1509个,占86.5%;属于事业机构的236个,占13.5%。乡镇财政所的管理体制大体分为县财政垂直管理、乡镇直接管理和县、乡双重管理三种模式。全省实有乡镇财政工作人员9828人,占全省财政队伍总人数的37%。按编制性质分,行政编制实有6945人,占71%;事业编制实有2488人,占25%;以工代干271人,占3%;集体人员124人,占1%。按年龄结构分,30岁以下的1698人,占17%;31-40岁的3762人,占38%;41-50岁的3171人,占32%;51-60岁的1227人,占13%。按学历状况分,本科以上学历的1316人,占13%;大专学历的4045人,占41%;中专学历的3000人,占30%;高中以下学历的1497人,占15%。在乡镇财政机构和队伍建设方面的主要问题:一是缺乏对乡镇财政的工作指导。我省省、市两级财政部门没有专门的乡镇财政管理机构,县级财政部门大多是由预算、综改等科室负责业务部署和工作指导,极少数县财政局成立了乡财科。总体上看,乡镇一级(对上挂县,对下挂村)监管什么和如何监管,财政工作如何开展,缺乏上级财政明确的指导和支持。二是人员编制不足,队伍不稳定。一些地方在乡镇机构改革中,将乡镇财政所由行政改为事业,减少了财政所人员编制。许多乡镇财政所人员编制不足,与实际担负的工作任务不匹配。有的地方乡镇财政所只有2—3人,甚至还有不少1人所。不少地方乡镇财政干部中,行政、事业、聘用人员并存,长期混编混岗,身份模糊,人心不稳。三是业务培训机会少,整体素质亟待提高。乡镇财政干部年龄偏大、学历偏低,全省41-60岁的乡镇财政干部4398名,占总人数的45 %;中专以下学历的4497名,占45%。这些人大多都是在财政所成立时进入的农税人员,知识结构单

一、老化,又得不到财政政策和业务知识等正规培训,有些还不会使用计算机,形成基层财政干部年龄老化、素质不高的局面。

(四)乡镇财政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从总体上看,全省乡镇财政办公用房条件较差,工作经费紧张,信息化建设进程较慢,“双基”建设相对滞后。据统计,全省1745个乡镇财政所中,有独立办公用房的795个,与乡镇政府机关合署办公的808个,租赁房屋办公的40个,无办公场所的102个。同时,信息化、网络化办公没有全面普及,目前实行电算化的1193个,仍有552个财政所实行手工记账。据铜川市调查,多数财政所办公用房属于砖木结构且房龄在30年以上,多年来从未维修,许多成了危房,不能满足正常工作的需要。有的财政所7个工作人员挤在一间办公室,有的至今还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购买的民房里办公,有的甚至还租用民房办公。办公桌椅、电脑设备大都多年没有更换,一些边远山区根本没有配备现代化办公设施。全省绝大多数乡镇财政所没有公务用车,乡镇财政所干部下乡骑摩托车,有的还得自己掏钱加油。

二、加强乡镇财政建设的政策建议

基于实际调查和分析,我们认为,要按照《陕西省加快县域城镇化发展纲要》和即将进行的乡镇机构改革的要求,从政策层面上出台加强乡镇财政建设的意见,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乡镇财政体制,充实强化乡镇财政职能,规范乡镇财政机构设臵,为乡镇财政更好履行职能创造良好条件。

(一)抓紧出台加强乡镇财政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在乡镇财政的发展时期,财政部曾于1985年4月和1991年12月发布了《乡镇财政管理办法》,对乡镇财政的性质、职责、任务、收支范围、管理体制等作出明确规定。近10年来再没有制定有关乡镇财政管理的制度文件。建议中央财政结合乡镇机构改革,抓紧出台加强乡镇财政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对新形势下乡镇财政的重要性、职能定位、机构设臵、人员配备、干部培训、硬件建设等提出较为系统的指导意见,有关工作要与乡镇机构其他各项改革同步推进,力争经过三年的努力,在2012年初步建立起“职责明晰、机构统一、管理规范、监督有力、运转高效”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增强基层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服务。

(二)进一步完善县乡财政体制。财政体制是确定各级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的根本制度,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在新一轮乡镇机构改革和撤并乡镇任务完成之后,在合理划分县乡事权和财权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乡镇经济发展水平、税源基础、财政困难程度等因素,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县乡财政体制,区分不同类型,实行不同的乡镇财政体制。

根据我省实际情况,初步考虑县对乡镇财政体制可采取以下三种模式。

模式一:分税制。

1、基本内容是分级管理、支出定责、收入分享、责权统一。分级管理----县与乡镇财政收支实行分级管理,可设立财政分局。支出定责----合理划分县与乡镇财政支出责任,分级负担,各负其责。明确界定县与乡镇政府的支出责任,行政管理费分别由各本级负担,县派出机构经费由县财政负责;根据有关政策要求,乡镇教师工资、公共卫生、计划生育、社会保障、乡道路建设等支出以县财政为主;乡镇财政自行安排经济发展、城镇建设、社区服务支出,并按规定分担乡镇卫生、文化及其他事业发展支出等。收入分享----收入划分着眼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促进小城镇建设和乡镇政府职能转变。乡镇财政收入分为固定收入、共享收入和上级返还收入。具体如何划分收入由县级政府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来确定。责权统一----在合理划分县与乡镇收支范围基础上,合理调整县与乡镇财力分配关系,按照财力与支出责任相统一的原则,确保各级政府有相对稳定的财力来保证其职能的顺利实现。

2、适用范围是经济比较发达,财政收入规模大,乡镇自有财力较强,除满足乡镇正常经费开支和社会事业基本支出外,有一定数量的资金可用于自身经济发展、城镇建设,有较强的城镇化发展潜力,通过自主发展和自我积累,能够成长为对周边区域具有较强吸附和辐射带动作用的乡镇。如神木县大柳塔镇、岐山县蔡家坡镇、南郑县大河坎镇、延川县永坪镇等可实行此种模式。

模式二:统收统支加激励体制。

1、基本内容是收支统管、核定收支、超收奖励、节支留用。收支统管----县级政府作为县乡财政主体,对适用范围内的乡镇财政收支实行统一管理,乡镇作为县财政的预算单位,主要负责收入征收和乡镇财务管理;乡镇财政收入由国税、地税、财政部门负责按属地原则组织征收,集中上缴县金库,不再设立乡镇金库;乡镇开支由县财政统一审核,统一拨付。核定收支----县财政对乡镇收支进行分户核算;乡镇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离退休人员的个人经费支出,由县财政根据标准核定,直接拨付,在适用范围内实行统一政策;乡镇机关和公益事业单位运转经费支出,由县财政按规定标准核定,包干使用;乡镇计划生育、公共卫生、乡村道路、村级组织运转和社会保障性支出,由县财政根据政策规定统一核定;农业生产、农田水利等经济社会发展支出,根据有关政策,由县财政视财力情况统筹安排,列入财政预算,努力实现各乡镇间大致均等的社会服务水平。超收奖励----县财政根据乡镇经济发展实际,以2008—2010年三年平均收入数来核定乡镇收入基数,一定三年不变,对其辖区内组织的收入超过核定基数的乡镇,超收全留,用于乡镇增加公用经费或事业发展支出,以调动乡镇政府发展经济和协调组织收入的积极性。节支留用----对乡镇核定支出后,乡镇通过培植财源、优化结构、厉行节约节省下来的财力留给乡镇自主支配使用。

2、适用范围是经济发展水平和非农产业聚集度较高,有主体税源,通过努力短期内能够成为区域经济发展中心,财政收入有一定规模,可用财力除满足乡镇正常经费、社会事业基本支出外还略有结余,可用于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的乡镇。如按照《陕西省加快县域城镇化发展纲要》确定的重点镇可实行此种模式。

模式三:统收统支体制。

1、基本内容是收支统管、账户统设、资金统调、集中收付,乡镇作为县财政的一级预算单位,其财政收入和基本支出由县级财政部门直接管理和安排,保证工资和正常运转经费支出需要,强化县级财政对乡镇财政的指导和监管。

2、适用范围是经济发展水平低,没有主体税源,财政收入规模小,可用财力满足不了乡镇正常经费、社会事业基本支出的乡镇。全省绝大多数乡镇都适用此种模式。

随着城乡一体化和县域经济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重点镇的数量将逐步增加,统收统支加激励体制就可逐渐过渡到分税制财政体制。鉴于我省各地乡镇数量众多、具体情况千差万别,可以县为单位,根据各乡镇实际情况,分别确定三种模式的具体适用范围,全省不搞“一刀切”。但不论实行哪种模式,都必须从有利于乡镇政权建设和乡镇经济、社会发展出发,坚持与统筹城乡发展、城镇化建设结合起来,与撤并乡镇和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结合起来,与兼顾县乡利益、调动县乡两个积极性结合起来,坚持事权与财力相匹配的原则。

(三)充实和完善乡镇财政职能。乡镇财政是国家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乡镇财政职能是县级财政职能的延伸,是乡镇政府职能的具体体现。其职能定位要结合乡镇政府的职能转变,围绕促进经济发展、加强社会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来展开,着重从规范的资金监督权、高效的会计集中核算、满意的公共服务和适度的预算管理权等方面予以细化。具体有以下六个方面:

1、资金监管职能。管理乡镇范围内提供公共产品所支出的各类财政性资金和其他公益事业资金;逐步把乡村取得的集体经济收入纳入监管范围;监督管理项目资金,参与政府投资项目的论证、实施和绩效评估工作;办理政府集中采购和财政资金的集中支付工作。

2、会计核算职能。组织开展乡镇财政、事业单位及其他相关组织的会计核算和档案工作。负责“村财村用乡代管”审核记账工作。

3、公共服务职能。负责涉农补贴资金发放和相关管理工作,做好综合协调和公共服务工作,不断提高乡镇范围内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建设事业全面发展。

4、预算编制职能。参与或负责乡镇财政预(决)算编制、管理与执行,加强预算监督,保证乡镇政权和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转。

5、资产与债权债务管理职能。管理乡镇单位国有资产,对资产购臵、登记、处臵进行管理。对乡镇及村级债权债务实施监督管理,采取多种方式化解乡村债务,杜绝产生新的债务。

6、协调组织收入职能。涵养税源,协调组织辖区内的税收收入,负责乡镇有关规费、政府性基金、租金等非税收入的征收管理,做好契税和耕地占用税征收管理业务的移交和善后工作。上述六项职能,具体到不同地区的不同乡镇,可能侧重点不同,特别在实行统收统支体制的乡镇,其预算编制、组织收入职能可能就比较弱。建议省政府尽快明确将乡镇财政所负责征收契税和耕地占用税的职责,交由地税部门负责,以便于税务部门统筹安排税收任务,加强税源调查和征管。要以县为单位,结合本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乡镇政府的职能转变来具体界定,因地制宜、区别对待的确定乡镇财政的工作任务。

从我省实际情况看,乡镇财政所承担的主要工作任务是:在上级财政部门指导下,负责所在乡镇政府预(决)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调整、乡镇预算内外资金收支管理、国库集中支付等工作;负责乡镇政府预算单位财务核算与监督;负责乡镇组织实施的各类专项资金管理;负责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筹集与管理工作;负责村级资金专户存储、核拨和监督管理;负责乡镇政府债权债务清理工作;负责乡镇国有资产管理;负责各项农民补贴核定兑付;协助税务部门做好本行政区域内有关税收和非税收入的征收管理工作。

(四)规范乡镇财政机构设臵。一要明确乡镇财政机构的性质。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陕办字„2005‟51号)中,明确乡镇机构改革时保留财政所,人员为乡镇机关行政编制。建议各地按照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开展乡镇机构改革的指导意见》(陕办发„2010‟10号),在新一轮乡镇机构改革中,继续保留财政所,人员性质明确为公务员,并在乡镇财政所加挂农村财务服务中心牌子,副科级建制,实行一套人马、两个牌子,以更好发挥乡镇财政为民服务的作用。二要确定乡镇财政所的编制。结合乡镇财政工作量大幅度增加的现实,应按照乡镇人口、地域和业务规模等因素,合理确定人员编制,建议以县为单位按每乡镇平均5人核定编制总数,由县按乡镇规模再分类确定,但乡镇财政所最少不少于3人。建立规范的乡镇财政人员准入机制,在招考公务员时,应充分考虑基层财政干部的现状,为乡镇财政所招录一部分会计和计算机类的专业人才,严格执行财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保证财政干部队伍的稳定性。三要统一机构管理模式。实行分税制的乡镇可设立乡镇财政分局,其余乡镇财政所均作为县财政局的派出机构,实行垂直管理,财政所人、财、物由县财政局归口管理,财政所长由县财政局提名,组织部门考核任命,代表县财政管理乡镇财政工作,同时根据工作需要,完成乡镇政府安排的工作任务。

三、加强乡镇财政管理的保障措施

(一)明确乡镇财政指导管理机构。要在财政部门内部明确一个处室具体负责对乡镇财政的归口管理和指导。据我们了解,目前全国已有19个省(区、市)财政厅(局)组建了专门的基层财政管理处(局)负责乡镇财政管理工作,其中黑龙江、浙江、广西、重庆、贵州、甘肃、青海、宁夏等10个省份在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加挂农村基层财政管理局的牌子。我省铜川市从2006年起将原县(区)农业税收管理局改为农村财务管理局,同时将原农村税费改革办公室更名为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负责乡镇财政的管理工作。大荔、太白、彬县、旬邑、蓝田等县已经明确把对乡镇财政的管理和指导工作交由县综改办负责。我们认为,要贯彻落实谢旭人部长关于“乡镇财政机构建设、职能定位、资金监管、工作指导由国务院农村综改办负责;乡镇财政预算、体制问题由预算司负责”的批示精神,对乡镇财政管理的有关问题尽快予以明确。

(二)加大投入力度,改善乡镇财政所履职条件。要加大投入力度,重点解决乡镇财政所办公用房不足、交通工具缺乏、办公设备老化等问题,为乡镇财政干部创造必需的工作环境。从铜川、商洛等市情况看,标准化乡镇财政所建设要达到:宿办分离、三室一厅、柜台式办公。所长办公室、档案室、会议室面积为20平方米左右,综合服务大厅面积在30平方米以上。从建设投入来看,新建一个财政所需40万元,扩建一个财政所需30万元,更新修缮一个财政所需10万元。另外,乡镇财政所需配备必要的办公设备和公务用车。建议将乡镇财政所的建设投入纳入财政预算,实行“中省财政补助、市县加大投入”的办法,逐步实施,分三年完成财政所规范化建设改造任务。同时,要将乡镇财政所的工作经费纳入县财政局的部门预算,实行集中支付、集中核算。

(三)着眼提高素质,加强乡镇财政干部队伍建设。按照创先争优和外树形象、内强素质的要求,把全省近万名乡镇财政干部锻造成服务群众的联络员、资金安全的督查员、财务核算的监管员。一要建立健全乡镇财政干部激励机制。明确乡镇财政干部的交流方式,不但要在县乡财政间建立人员交流的有效机制,而且应把乡镇财政干部的提拔任用纳入县级组织人事部门的大盘子,建立能上能下、能出能进、合理流动的乡镇财政干部队伍。提高乡镇财政干部经济待遇,把乡镇财政干部纳入乡镇干部岗位津贴的发放范围。二要建立乡镇财政干部培训机制。围绕财政中心工作,以财政业务培训、岗位培训、更新知识培训和骨干人才培训为重点,制定培训计划,落实培训经费和师资力量,分期分批对乡镇财政干部进行轮训,形成省级培训师资、市级培训骨干、县级培训基层干部的培训格局,力争用三年时间对全省乡镇财政干部全面轮训一遍。三要建立基层财政所“评优创先”机制。结合正在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重点围绕硬件设施建设、软件环境创造、人员整体素质等方面开展评选“人民满意基层财政所”和“优秀乡镇财政干部”活动,省财政厅每三年开展一次,市级每两年开展一次,县区每年开展一次,通过典型带动、示范引路、整体推进,加快乡镇财政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步伐。

(四)规范管理行为,加强乡镇财政制度建设。不断创新服务机制,总结推广洛南、凤翔等县的经验,对乡镇财政所的办公、人员等资源进行整合,建立乡镇财政综合服务大厅,实行“一厅式办公,级次式审核,柜组式作业,一条龙服务,规范化管理”的运作模式,对惠民政策咨询、财政补贴农民资金发放等服务事项实行“一个窗口管理、一站式办结”,努力为群众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服务,拓展财政服务经济的空间。把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要求落实到基层,按照现行的财政法规和制度,乡镇财政所要制定预算管理、资金管理、资产管理、办理流程、公示公开、服务承诺、首问负责、限时办结、责任追究等规章制度,使工作有章可循,做到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以标准化的流程设计各项财政业务的管理。

第二篇:理概念是整个物理学知识体系的基础

理概念是整个物理学知识体系的基础,如果把物理这门学科比作高楼大厦,那么物理概念就是构成这座大厦的基石,因此物理概念成为物理教学的核心。李政道在回答怎样才能学好物理这一问题时就曾强调:学习物理的首要问题是要弄清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物理概念的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认知程度,进而影响到学生整体知识网络的构建与拓展,可以说学好物理概念是学好物理的关键。中学物理教学实践表明物理概念是物理中既不易“教”也不易“学”的内容,为此本文对中学物理概念现状进行分析并对物理概念提出一些建议。

中学物理概念的现状:

中学物理教学历来都十分重视物理概念的教学,但由于教学理念的不同造成物理概念教学着重点各有不同,用新的教学理念和现代教学论来审视传统概念教学,我们会发现有许多成功和不足之处。

传统概念教学的成功之处: 传统的概念教学着重从物理概念的文本出发,着力从三个方面讲解和剖析物理概念:一讲清物理概念的内涵,即它们的物理内容和物理意义;二强调物理概念的外延,即它们的适用条件和范围;三理清有关概念的联系和相近概念的区别。这样的教学严谨扎实,有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学习人类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积累的大量知识(以书本为载体的间接经验),形成学生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技巧,进而运用知识。

传统概念教学存在的不足:对概念形成过程的教学重视不够

一、应由“重知识”向“重过程”转变

1.重视概念的引入过程,使认识产生飞跃

2.充分还原稀释,使学生发现、体验概念的形成过程

3.适当引入物理学史,让学生感知物理学的文化内涵

二、“预成性”向“生成性”转变

三、注重师生交流,关注异质反馈

物理概念的教学要注重物理概念形成过程的教学,尽量接近科学家们在其研究过程中形成的概念,以使学生从中领会物理学家的实际创造过程和他们所运用的研究方法,在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

物理概念是反映物理现象和过程的本质属性的思维方式, 是物理事实的抽象。它不仅是物理知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基本元素, 而且也是构成物理规律和公式的理论基础。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 就是要不断地形成物理概念, 如果概念模糊, 就不可能真正掌握物理基础知识。在中学物理教学中, 概念教学既是重点, 也是难点。物理概念的教学始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处在中心地位, 物理概念的形成是一个由具体到抽象, 再由抽象到具体的十分复杂的认知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的认知能力将得到充分发展, 但是不少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都会感觉到物理难学, 所以探索物理概念教学方法是物理教学的永恒的主题。初中物理中的概念多为物理学中最基本的概念, 而这些概念一般是从大量的物理现象中总结出来的。但是由于初中生抽象思维能力不强, 要独立地形成正确的物理概念有些困难, 这时教师就要积极地为学生的学习设计一些合适的学习支架, 以方便学生构建科学的物理概念。设计一些合适的学习支架, 如问题支架、实验支架、图片支架、多媒体支架等让学生感觉到用以往已有的知识概念无法解释新的物理现象时, 学生们就会急于了解新的知识, 体会到形成新的物理概念的意义, 这样就可以使学生进入到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 为新知识的学习创造良好的前提。如在速度概念形成的教学过程中, 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支架:(1)一般来说, 兔子和乌龟谁跑得快?(2)在“龟兔赛跑 ” 的故事中, 我们能不能说还是兔子跑得快吗? 接着引出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和用运动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来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为速度概念的形成作了铺垫。在物理概念的教学中, 就要使学生明确为什么要引入这个概念? 没有这个概念行不行? 这个概念是用来解决什么问题的? 只有让学生明确了这个概念引入的目的, 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生有一定的对知识的需求和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下, 教师要利用各种适宜的方法, 如实验探究、理论、推导等, 向学生阐明概念的形成过程, 搭建新旧知识间的桥梁和纽带。如在压强概念的教学过程中就可以通过力的作用效果---形变来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通过砖块对海绵产生不同形变的实验支架, 来引导学生探究(l)压力相同时,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2)受力面积相同时,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 并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当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都不相同时该如何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呢?从而引出压强的概念。这样学生对压强概念的形成就有了一个清晰的过程。在物理知识学习过程中, 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 , 这不仅会为他们正确理解、灵活运用物理概念打下扎实的基础, 而且经历了这样的学习过程, 可以对物理知识有新的感悟, 印象深刻, 记忆牢固, 学习效果较好。物理教学中常听到教师抱怨, 学生只会死记硬背, 遇到实际问题一筹莫展, 物理知识系统性不强等, 其根源都在于物理概念教学时没有让学生充分地体验物理概念获得的全过程。同时, 物理概念的形成一般都蕴含有一定的物理科学思维方法, 在阐述它们的形成过程中, 学生也将学会一定的思维方法, 如密度、压强等概念教学中渗透的控制变量法、比值定义法; 匀速直线运动、磁感应线、光线等概念教学中渗透的理想模型法; 重心、串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等概念教学中渗透的等效替代法等等, 这些对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能力大有帮助。所以让学生清晰而且准确地了解概念的形成过程, 是概念教学的重要途径。物理学中概念的陈述语言十分精炼和准确, 概括程度非常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 向学生呈现物理概念时, 不但要准确, 而且对一些关键字词应加以突出, 并给于适当的说明, 以便引起学生足够的注意和正确理解时应与其他类似的或易混淆的概念进行对比, 建立类比联系。实践证明, 一个物理概念在形成的过程中, 教师讲得准确、生动、形象, 学生易于接受, 并且能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其中特别重要的是准确性, 当学生第一次接受某一个新的物理概念时, 教师如果讲解得模糊不清, 这将会影响他对概念的理解、记忆和应用。如密度、功率和速度等概念的定义中要解释 “单位” 的含义; 在讲述压力的概念时要注意与重力概念的区别、以及蒸发和沸腾的区别等等通过加以比较可以方便学生的学习。这样学生在理解物理概念时就不致于产生概念间的混淆, 并且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建立起物理概念的多方面联系。另外, 一个物理概念的定义的表述不仅要具有科学性、准确性而且还要有简明性。教师应用最简明扼要的文字表达完整的物理概念, 如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短短的几个字就说明了力的本质。“力是作用。” 力是什么作用呢 ? 由“物体对物体的” 几个字揭示出力的本性。有人认为有两个“物体” 不是重复吗?这里两个物体, 说明了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 至少要有两个物 体才能产生力的作用。物理概念是从直观的感性认识经过抽象上升到理性认识而形成的。直观性是相对于抽象性而言的, 人的认识来源于人的感觉, 来源于人的感觉器官对外界的直接反映。直觉能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 教师把学生的感性认识与抽象的理性认识联系起来, 建立桥梁, 就能激发学生对物理概念的学习兴趣, 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 帮助学生把握住概念的基本属性。因此只给学生一个准确的文字表述还不够, 还应给学生一些比较直观的物理现象, 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概念和具体的现象联系起来, 建立物理模型, 这也是呈现概念的不可缺少的方面。教学有法, 教无定法。教学物理概念, 不能只用一种方法。教学物理概念的方法很多:

1、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引人新概念如在引入“力” 的概念时, 学生对力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有了自己的亲身体验。手提重物, 会感觉到肌肉紧张, 由此教师抽象出力的本质, 引入力的概念。可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引入概念可以使学生对概念体会深刻, 易于理解。

2、用演示实验引入概念 通过演示实验提出问题引入课题, 在讲授新课时, 教师可让学生观察演示实验中呈现的与新课有关的物理现象, 并由此思考一些问题, 以引入新课。这一方法也使学生带着清晰的感知和解决问题的欲望进入新的学习情境。如在建立“功” 的概念教学中, 教师让学生观察一组物体做功的演示: 用手推水平桌面上的小车, 使小车在手的推力作用下移动一段距离; 用手托起一个重物 , 使重物在托力的作用下上升一段高度; 用手拉斜面上的物体, 使其沿斜面移动一段距离。这样, 学生很快理解了“功” 的含义。

3、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引入新概念如从讨论密度问题入手, 引出浮力的概念。密度是物质制特性之一, 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密度; 相同的物质不论体积、形状如何, 其密度是相同的。而相同的物质放在不同液体中所处的位置却不同, 有的悬浮, 有的漂浮, 有的下沉, 学生便会想到物体在液体中受的浮力不同, 那么浮力是否与液体的密度有关?由此可以引入新的概念, 这样容易使学生了解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 而且比较轻松、自然。

4、通过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引入概念从生活走向物理, 物理学科的特点就是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在日常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物理学知识, 在教学中根据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出学生 既熟悉但又暂时无法解释的物理情景, 引起师生心理上的共鸣, 促进情感的交流。如在引入“惯性” 概念时, 利用多媒体软件展示引导学生观察乘坐汽车的过程中, 当汽车刹车、加速、拐弯时所发生的现象, 通过分析引人“惯性” 概念, 学生易于接受。通过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引入课题, 列举出学生可能亲身体验到的生活中的问题来说明物理现象, 能增加学生的兴趣 , 帮助他们做出最快的反应和正确的判断。5、用类比法引人概念如在引入“ 电压” 概念之前, 先讲清楚水流与水压的关系, 再通过类比的方法, 引入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从而引入“电压” 概念。又如“功率” 的概念可与“速度 ” 概念进行类比。用类比法引人概念形象生动、学生易于理解。6、通过问题引入概念如在引入“密度” 概念时, 可以先提出问题: “有人说铁比木头重, 这句话对吗?” 让学生讨论, 有的学生说铁比木头重, 还举出一些例子说明; 有的说不一定, 但又讲不出道理; 有的则无法确定。老师在学生争论的基础上, 归纳出密度不仅跟构成这种物体的物质有关, 还跟其体积有关。指出: 体积相同的铁比木头重。然后引入“密度” 概念。通过问题可以引起学生充分地讨论和争辩, 活跃了课堂气氛, 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7、通过物理故事引入概念如在引入“大气压强” 的概念时, 可给学生先介绍马德堡半球实验的故事。又如在引入“磁体” 的概念时, 可讲述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 的故事。通过物理故事,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深对概念的认识。物理概念的引入过程, 既能引起昕课学生的注意, 明确概念学习的目的; 又能激发兴趣, 诱发学生学习动机; 另一方面还能起到承前启后, 建立知识联系的作用。但引入新概念的方法多种多样, 要根据具体情况, 采用最恰当的引入方法, 才能产生较好的效果。物理概念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能运用所学的物理概念来解决具体问题。因此, 概念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物理概念来分析、解决有关的物理问题。在对物理概念应用的过程中不仅将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转变, 而且使新知识与已有的其它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在概念的应用中, 又能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形成自然记忆, 还可以借此促进学生思维的积极发展, 及时暴露概念学习中的问题, 有利于对概念的进一步理解。这一阶段的教与学的方法主要有教师的例题讲解、学生的巩固练习、应用知识进行实验设计、实验验证等, 此时要强调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教师对题型设计要有典型性, 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 对较难的习题要进行适当的分解, 以降低习题的难度,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教师也可以通过变式训练的方法进行教学, 同时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解题的技巧, 让学生领悟到应用物理知识的要点, 又要使学生练习的内容与学生所熟悉的现象相联系, 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之, 物理概念教学是一门科学, 又是一门艺术在物理概念教学中, 只有不断创新、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才能提高概念教学的水平

第三篇:核心价值观是整个价值体系中最基础

新时期边防军人核心价值观的确立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2008年一次重要会议上提出,要围绕强化官兵精神支柱,大力培育:“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胡锦涛曾明确指出,军人核心价值观对军人思想道德和行为方式起着主导作用。我军作为一支无产阶级性质的新型人民军队,从创建之初就确立了体现我军性质和宗旨的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这是我军战斗力的重要源泉,是我们必须十分珍视的政治优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我军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着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方面,是发展先进军事文化的现实需要,是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必须作为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基础工程抓紧抓好,使我军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得到传承和发扬,为官兵全面发展和履行使命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新时期边防军人必须懂得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七大报告曾明确指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此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乃至整个民族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创造力,进而形成我们的“精神家园”。建设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已经成为“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的共同思想基础”的重要任务。

1、核心价值观的概念。所谓核心价值观,就是指人们的内在精神体现和生存之本,是思想观念最本质,最核心的部分,它不仅决定着人们行为的目标和方向,也是一个人、一个集团乃至国家和民族长期秉承的一整套根本原则。核心价值观是无形的,并且不具有强制力,但它从深层次稳定而又恒久地影响着个体或群体的思想观念与价值取向。

2、军人核心价值观。军人核心价值观,是指军人对自身存在意义、价值追求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决定着军人行为的目标和方向。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属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价值观的基本范畴,是军人价值体系中最基础、最稳定、最本质的部分,反映着军队的精神旗帜和生命之魂,对军人思想道德和行为方式起着主导作用。

3、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如果从核心价值观后思想渊源来认识,最早可以追溯至我军建军之初,红军时期我军就已经拥有了今天所讲的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元素。换言之,胡主席概括地“五个方面”的内容,皆丰富地存在于军人的价值观念系统,存在于部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之中。军人核心价值观决定着军队的凝聚力、战斗力。拿破仑曾经讲过:“世界上有两种力量,一种是精神,一种是利剑,从长久看,精神总能征服利剑。”由此可见,有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就有什么样报战争观、什么样的牺牲奉献观。岳飞率领的“岳家军”,正因为始终把“精忠报国”铭刻心头,坚定奉行为国效命疆场的价值追求,才在战场上英勇杀敌,威震敌胆,使金军发出了“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感叹。相反,萨达姆的精锐之师“共和国卫队”却因认不清战争意义、不知为何而战,在伊拉克战争中留下了千古笑柄。因此说,军人核心价值观是凝聚军心、鼓舞士气的战斗旗帜,是战胜强敌、嬴得胜利的精神支柱。有了它,一支军队就能团结一心,就会战无不胜;缺少它,一支军队就是一盘散沙,就会一触即溃。重视革命军人价值观培养历来是部队的传统和优势。著名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雷锋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和抗震救灾精神等,都是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正是靠着这种价值追求,我军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战胜了一个又一个敌人,不断从小到大,由弱变强,从胜利走向胜利。实践证明,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是部队建设与发展的力量源泉,是我们必须十分珍视的政治优势。

深刻把握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

“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既是我军优良传统的,也是时代进步精神的结晶;既体现了我军的鲜明特色,也借鉴了社会先进文明成果包括外军核心价值观中的有益成份,是一个结构严谨、系统深刻的科学体系。全面理解、深刻把握其基本内涵、精神实质,必须把握以下几点:

1、忠诚于党是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根本要求。听党指挥、对党忠诚,是党和人民对全军官兵的最高政治要求,也是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灵魂与基石。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金星闪耀在军旗上,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人民军队党缔造,成长壮大党培养”,这首被大家广为传唱的《听党指挥歌》,生动诠释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这一不变的军魂,抒发了我军对党的无比忠诚和听党指挥的坚定信念。我军作为党缔造和领导的人民军队,从建军之日起,就始终处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回顾80多年的光辉历程,我军之所以在各种恶劣环境和艰苦条件下坚如磐石、永不溃散,在历次革命战争中不畏强敌、英勇善战、无往不胜,在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和各种新的挑战与考验面前始终保持正确方向、充满生机活力,根本原因就在于有党的英明正确领导。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永远是我军生命之所系,传统之根本。忠诚于党不是一句空洞的政治口号,必须落实到学习工作实践中,贯彻于官兵成长进步的全过程。必须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决策指示,自觉站在党的原则立场上想问题、办事情,始终做到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困难面前不讲条件,任务面前永挑重担,用优异的成绩为党旗、军旗添光彩。

2、热爱人民——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本质特征

我军是人民的军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军的唯一宗旨。“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服务人

民情最真,为了人民敢献身”等,早已内化为我军的基本道德准则,升华为官兵的崇高价值追求。只有发自内心地热爱人民、全心全意地服务人民,才能永葆我军的性质、宗旨和本色,无愧于人民子弟兵的光荣称号。我军是党领导下的新型人民军队,官兵来自于人民,紧紧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为人民的利益而结合、而战斗的。南昌起义时我们就鲜明地提出,“实行土地革命,废除苛捐杂税,维护工农利益”;古田会议决议规定,“红军必须树立为人民打仗、为人民建立革命政权的无产阶级思想”;党的七大进一步明确,“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就是这个军队的唯一的宗旨。”我军的名称也很能说明问题,秋收起义部队叫作“中国工农革命军”,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后称作“中国工农红军”,解放战争以后统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我军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称谓尽管各不相同,但都始终坚持以人民来命名,体现了我军鲜明的阶级属性。可以讲,世界上没有哪一支军队,能像我军这样与人民群众水乳交融、血肉相连、生死与共。正因为如此,才赢得了亿万人民的衷心爱戴和全力支持,形成了夺取胜利最深厚、最伟大的力量源泉。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军面临的形势、肩负的任务与过去有了很大不同,但无论形势如何发展、任务如何变化,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会变,为了人民利益甘愿牺牲奉献的价值追求不能变。

3、报效国家——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目标指向

报效国家是军人共同的价值追求,也是军人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从古至今军人都把保家卫国作为神圣责任和崇高追求。三国时诸葛亮

要求军队特别是将帅要“以身殉国,壹意而已”,宋朝时张预主张军人“要被甲枕戈而卧,思以报国”,近代孙中山提出“军人者,以救国救民为目的,有救国救民之责任”,等等。每当国家危难之时,军人总是冲锋在前,拼杀疆场,不惜流血牺牲,捍卫国家利益。汉有卫青、霍去病抗击外敌、出生入死、国而忘家,宋有岳飞、杨家将精忠报国、满门忠烈,明清时期有戚继光、郑成功荡平外寇、名扬华夏。今有保家卫国的抗日战争、抗美援朝、对越自卫还击战等,都有力的说明了我军始终是国家利益的忠实捍卫者和维护者,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为捍卫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甘于牺牲奉献。

4、献身使命——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最高境界

军人的光荣,来自肩负使命的神圣;军人的价值,来自献身使命的壮举。翻开我军历史,“使命在身,万死不辞”的英雄壮举数不胜数,“矢志不渝,不辱使命”的模范篇章比比皆是,无数革命先辈和英模人物正是有了忠诚使命献身使命不辱使命的崇高追求,才始终保持了坚贞不渝的革命气节,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创造出不朽的光辉业绩。古人讲:“兵不娴习,不可以当敌。”军人要想在战争中笑傲沙场、不辱使命,必须着力培养爱军精武的品格,练好武艺,搞好武备。否则上了战场必然会付出血的代价,甚至成为国家的罪人。同样边防官兵要切实肩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就必须深化爱民固边战略,全力维护沿边沿海地区的安全稳定。

5、崇尚荣誉——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道德基础

荣誉,作为贡献的象征和功绩的标志,一直被人们所赞美,更为军人所崇尚。正是出于对荣誉的向往和珍重,革命军人才崇尚正气、崇拜英雄,鄙视和憎恶贪生怕死、投敌叛国等损害国格人格的苟且行为,始终贞守革命气节,保持高昂斗志,书写辉煌篇章。所谓军人荣

誉,则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指军人履行义务后得到社会的公认和褒奖,另一方面是指军人履行义务后在个人心理上产生的光荣感、自爱心和上进心。需要指出的是,革命军人的荣誉不同于西方国家军人追求的个人名利、地位和功绩,而是以集体主义为基础,以服务人民为核心,以履行使命、无私奉献为前提,强调个人荣誉与集体荣誉相统一、牺牲奉献与不计回报相统一。以汶川抗震救灾为例,广大救灾官兵闻令而动,火速驰援灾区,不怕牺牲、连续奋战,为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区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作出了突出贡献,人民由衷地称赞我军官兵为“新时期最可爱的人”,并打出“解放军好”、“关键时候还靠人民子弟兵”等标语横幅,这就是祖国和人民给予我们的最大荣誉。荣誉是奋进的动力。每个立志在军营建功立业、实现抱负的同志,都应当积极争取荣誉。同时也应当看到,赢得荣誉并非轻而易举,需要履行义务、付出努力、作出贡献,但这也并不意味着荣誉是高不可攀的。惊天动地的伟大事业,可以建立功勋、获取荣誉;普通平凡的工作岗位,同样可以创造荣誉、赢得荣誉。如长白边防派出所的郑舵、四道沟边防派出所的杨春明等。

新时期边防军人必须认真践行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

军人核心价值观对军人思想道德和行为起着主导作用,对军队战斗力的强弱具有重要影响。当前,准确掌握践行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向我边防军人提出的必然要求,更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必须紧密结合边防部队实际切实抓紧抓好。

确立当代中国军人的核心价值观必须满足六个基本要素。政治性。军队是上层建筑的范畴,维护的是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我军与西方国家的军队相比较,一个突出特点是对政治素质要求更高,一直是将自己定位为“党的军队、人民的军队、社会主义国家的军队”,明确规定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由此所决定,在确立核心价值观时一

定要把党的政治理念反映进来,惟此才能保证不偏离正确的政治方向。

崇高性。由于核心价值观属于主流社会倡导的精神世界最根本的范畴,同时军队的职业特征决定了其使命的履行必须是甘于付出鲜血和生命,因此,没有崇高的奉献与自我牺牲精神,仅仅遵循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与利益最大化原则,将无以获得坚强的精神支撑。因此,要保证确立的核心价值观足以支撑这种牺牲,就必须把崇高的精神因子注入到核心价值观中来。

时代性。核心价值观调整和解决的是单个人或集团最本质、最持久的精神内核,这就决定了确立核心价值观不应拘泥于时期性目标和任务,而应着眼于军队的根本职能和本质特征。尽管如此,要保证我军确立的核心价值观具有现实性并发挥作用,显然需要着眼一定时期内执政党赋予的使命任务,即要将一个时期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反映到核心价值观中来。

功用性。我军是党绝对领导下的,为实现政治任务服务的武装集团,我们不可能还有超出国家和民族利益之外的独立任务,这支军队唯有坚持其功用性,定位于功用性,服从于功用性,才能自觉抵制“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等错误思潮的影响,始终坚持人民军队的性质、本色和作风。

民族性。每个民族都存在着特有的文化传统与精神积淀。一种核心价值观的确立,必须建立于本民族的文化传统之上。这一点相对于文化传承久远,精神积淀深厚的民族来说更重要、更突出。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有一种道德品质十分突出地存在着,这就是义,是杀身成仁,是为国忘我忘家。因此,涌动在民族血液中的优秀文化因子与精神特质,应当在当代军人的核心价值观中反映出来。

普遍性。在整个人类文化中最富特点的一脉即为军事文化,而军事文化并不独享于单一民族,尽管民族间存在差异。可以肯定,所有军队对勇气和牺牲等精神要素的需求都很高。所以,构建我军的核心价值观,同样需要吸取世界军队建设史上积淀下来的能够为我所用的优秀精神因子。

基于上述分析,当代中国军人确立的核心价值观应当是:使命、忠诚、纪律、牺牲。使命与忠诚解决的是身份定位,纪律和牺牲解决的是如何实现这种定位。进一步区分,使命是核心,忠诚是前提,纪律是条件,牺牲是要求。

使命。使命意识是我军与西方国家军队的重要区别所在。西方国家多不从政治的角度赋予军队任务,从政治意义上延伸出来的“使命观”,只能属于我军这样一支党绝对领导下的执行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而我军长期以来坚持的就是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目标为目标,并用实践证明了它的真理性。这就决定着使命意识必须是核心价值的重要内容。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军的职能任务在内涵外延上都发生了变化,即努力做到“三个提供、一个发挥”。但我军的性质没有变,使命意识必然也不能变。广大官兵只有确立起使命观,内在的精神诉求和精神动力才会持久不断地产生出来。

忠诚。任何国家都强调军队的忠诚,甚至把忠诚与否作为鉴别一支军队及其成员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职业素质和道德标准。但忠诚于谁和如何实践这种忠诚,在不同的军队差异很大。西方国家的军队所讲的忠诚,虽然其核心是忠于国家,但在要求上更多地表现于职业道德的范畴,为了保证实现这种忠诚,甚至把宗教精神灌注其中。我们所讲的忠诚,则是一个政治内涵更加丰富,涉及内容更加广泛的概念,比如我们长期以来所强调的是“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国家,忠于社会主义。”尤其值得重视的是这种忠诚并不仅仅表现为概念的调整,而是基于我军的成长历史、国家的政治制度、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途径诸因素之上。

纪律。纪律是军队的生命,是战斗力生成的重要保证,历数古今中外的军队发展史,无不把建立和执行铁的纪律作为建军的重要原则。将纪律作为核心价值观的构成要素,除了是军队建设基本规律的要求,也有着独特的政治内涵。早在红军时期,毛泽东就亲自制定了后来发展为我军优良传统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应当认识到,制定什么样的纪律,并不仅仅表现为集团的行为规范,还反映着集团的政治理念,因为向谁执行纪律,纪律维护的是哪个集团的利益,纪律要达成什么样的政治目的,在不同军队有着不同的反映。我军的每一个成员,只有把纪律作为核心价值观来看待、来遵循,严格地用纪律约束自己,才能保证我军的政治品质与努力方向,才能做到军令如山、令行禁止、一往无前,并在纪律束约下敢于和乐于作出牺牲。

牺牲。相对于各个社会阶层和集团,军人的牺牲是无条件的和最为彻底的。比如,每一个社会阶层的人在面对死亡时,是否奋不顾身,更多的是道义上的倡导,而非法规和纪律的强制,军人却不同,只要是国家和人民利益的需要,只要军令下达,明知面对的是死亡,仍然要勇于扑向死亡。军人的牺牲范围广泛,要求明确,不能回避,只能承担。这方面与西方军队也有着显著的不同。西方军队也需要战场上的牺牲,但由于社会把军队和军人视作职业,因而也就不必付出法律之外的牺牲。简言之,任何国家的主流精神和核心价值观都强调崇高,而能够造就崇高的必须有牺牲,但把牺牲当作一个集团的灵魂,惟中国军队,是自我牺牲精神成就了我军的辉煌。

第四篇:社区是整个社会的基础1

社区是整个社会的基础,是联系党、政府和群众的纽带。社区工作的开展,对整个社会的发展有着直接重大的影响。作为社区工作者,面对的是众多的居民,接触的是居民大大小小最琐碎的事,我们的工作更有意义,也更重要。

转眼到社区工作一年多了,在这段时间,无论是在待人接物上,还是在处理紧急事件突发事件上,恒茂华城社区的前辈们做出了好的榜样,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影响着我。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认识在改变,我的感受在加深,我的工作能力也在增强。我越来越清楚地看到社区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做好社区工作的不容易。在这一年多的时间,我对社区工作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学到了不少知识,做到了真正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地扎根于基层为群众服好务。那么在新时期新形式下,我们怎样做好社区工作,怎样才能给居民带来便利,让群众更满意呢?

首先,我们应该把自己的位置摆正,我们只是为群众服务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员,所以我们对待每一位来办事的居民都应该热情地接待,耐心地讲解,要有奉献精神,真诚、耐心地对待每一个人,每一件事。要把居民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他们生气了,我们不能不耐烦,要耐心、仔细地向他们讲解,直到他们明白为止,满意为止。即使是一件小事也要及时地去处理,要时刻把他们放在心上。

其次,要多下小区,深入群众,关心他们的方方面面,随时了解社区每一位居民的生活情况,及时为他们排忧解难。要多和居民交流,正确的引导他们的思想,关心他们的点点滴滴。

人民是国家的根本,就业和社会保障则是人民生存的根本,社会保障制度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息息相关,也是人民群众最为关注的。只有人民的生活有了保障,社会才会和谐稳定的发展。就业、社会保障、和谐劳动关系事关人民群众的“三最”问题。在这方面,xx在报告明确提出要实现“社会就业更加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的目标。在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中,劳动保障系统作为政府民生工作的职能部门,任务更加艰巨,责任也更为重大。而我作为直接和百姓接触,传达政府政策的最基层工作者也感到自己身上的责任也越来越重。

现在我国的劳动保障体系框架基本完成,社会保险的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但是,目前的劳动行业还存在很多不完善的问题,例如,很多群众会反映说我们的劳动政策宣传力度不够,没有实现真正的公开,一般只有在居民办理相关业务时,我们办理人员才会告知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于很多工作的办理还是存在不足。为了给群众解决更多的民生问题,为政府开展的各项工作赢得更多的掌声,我觉得应该进一步完善政策法规,同时加强监督保险政策的落实情况,加大对社会劳动保障力度。

作为一名社区劳动保障工作者,我更要坚定政治信念,明确服务宗旨,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服从组织的安排,重视理论学习,积极对待身边的每一件事,不断的加强自身的学习,加强自身素质,提高工作能力和办事效率,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应对工作中的每一件事。只有不断的学习,正确贯彻党的政策和方针,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忠实地做好本职工作,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人民。我们还应该虚心向周围的同志学习,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不断完善自身。在工作上,我积极加强与办公室工作人员互相协作,虚心请教,更有利于工作的顺利完成。

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地剖析自己,在实际的工作中找到自己的不足,通过不断地学习和积累,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我坚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伴随着社区共同成长。

\

从2009年9月底我进入康宁社区工作到现在,已经有3个月的时间了,在进社区工作的这段时间里,我对社区以及社区工作的认识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从我对政策的了解,对工作方法的掌握,以及工作目标的树立,在一次次思想蜕变的过程中渐渐成熟起来,心得体会经常有写,但是却一直也写不完写不尽,总有很多感悟,在从事和完成每项工作时都会有感悟与收获,哪怕只是些烦琐的小事,都让我得到历练。

众所周知,社区是整个社会的基础,是联系党、政府和群众的纽带,社区工作的开展,对整个社会的发展有着直接重大的影响。而作为社区工作者,面对的是众多居民,接触的是居民大大小小最琐碎的事,通过一年的工作我发现,在社区工作者看来琐碎的小事,对居民来说也许就是迫切要处理的、棘手的难事,为居民处理好每一件琐碎的小事,急事,难事,是社区工作者的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做好政策的上传下达,也因此而使我们的工作更有意义,更重要。

在这三个月的工作时间中我体会到作为一名大学生社区工作者应该做到以下几点:首先,作为一名大学生社区工作者本身要对党的政策、方针进行理论系统化的学习,并且认真贯彻执行,把党的好政策及时向居民群众传达,积极利用社区黑板报,社区宣传栏等宣传阵地,并经常开展走访入户等活动,深入群众,关心他们的方方面面,了解社区每一位居民的情况,并及时为他们排忧解难,同时让居民群众随时能了解到党的新政策。

其次,作为一名大学生社区工作者要把自己的位置摆正,我们只是为人民服务的普通一员,对待来办事的居民群众要热情接待,耐心的讲解,要有耐心,把居民的事当做自己的事来办,如果他们对政策不理解,没听明白,我们要耐心仔细的反复为他们讲解,直到居民群众明白为止,满意为止。面对居民群众的问题和困难,要及时解决,提高为民服务的效率,哪怕只是一件小事,也不能怠慢,时刻把居民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

最后,作为一名大学生社区工作者,我们更要明确一切工作都要以群众利益为根本出发点的工作目标和服务宗旨,从点点滴滴严格要求自己,从小事大事上积极锻炼自己,树立良好的大学生社区工作者形象,加强自身素质,通过不断的学习,正确的贯彻党的政策和方针,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忠实地做好本职工作,同时虚心向老社区工作者学习,加强团队合作精神,这样才能更加优化社区资源,才能更好的服务于人民。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对社区以及社区工作的认识在改变,感受在加深,工作经验慢慢得到积累,工作能力渐渐增强,我越来越清楚的看到、体会到社区工作的重要性以及社区工作的不容易,通过三个月的锻炼,社区领导和工作者都给了我很多帮助和关怀,使我学到了不少知识,并且树立了真正踏实的扎根基层为居民群众服务的工作目标。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通过不懈的努力更加充实自己完善自己,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积累,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我坚信,在未来的岁月中,我会伴随着社区共同成长

\

从进入社区工作到现在,已经有半年的时间了,在进社区工作的这半年时间里,领导和同事们给了我很大的帮助,我对社区以及社区工作的认识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从我对政策的了解,对工作方法的掌握,以及工作目标的树立,在一次次思想蜕变的过程中渐渐成熟起来,在从事和完成每项工作时都会有感悟与收获,哪怕只是些烦琐的小事,都让我得到历练。

许多前辈说社区是最能锻炼人的地方,的确,在这短短的半年中我学到了大学四年中所学不到的东西。学校里所学到的都是专业性很强的知识,而在社区学到的东西则更具实用性,更贴近生活。作为社区工作者,接触的是群众大大小小最琐碎的事,为群众处理好每一件琐碎的小事,急事,难事,是社区工作者的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从点点滴滴严格要求自己,从小事大事上积极锻炼自己,加强自身素质;虚心学习领导和同事们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办事方式,及时进行总结,并通过不断的实践来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通过半年的工作,我认识到作为一名社区工作者要把自己的位置摆正。我们的工作是为群众服务,我们的一切工作都应当以群众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对待来办事的群众要热情接待,耐心的讲解,把居民的事当做自己的事来办,直到居民群众满意为止。面对群众的问题和困难,要及时解决,提高为民服务的效率,哪怕只是一件小事,也不能怠慢,时刻把居民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另外,我们还应当加强对党的政策、方针的学习,在“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工作中经常会碰到有群众对某些政策不了解、不理解,若不能及时向其进行解释肯能会引起群众的误解与不满。因此,在平时的网格化工作中要把党的好政策及时向居民群众传达,让群众随时能了解到党的新政策。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对社区以及社区工作的认识在改变,感受在加深,工作经验慢慢得到积累,工作能力渐渐增强。通过半年的锻炼,领导和同事们都给了我很多帮助和关怀,使我学到了不少知识,并且树立了真正踏实的扎根基层为群众服务的工作目标。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通过不懈的努力更加充实自己完善自己,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积累,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

自我到芙蓉里西社区工作已有三个月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我看到了很多、听到了很多、也学到了很多,工作上自己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自身的业务水平和业务知识有了很大的提高;适应和胜任本职工作能力有了长足进步;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趋向扎实有效。细心的回味和总结出以下几点心得:

一、坚持认真学习分管的业务知识,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因为接触社区工作的时间不长,对其中的一些工作缺乏理性的认识,以前只是觉得社区工作就是经常到辖区内的住户家转转,宣传宣传国家政策就行了。而一旦深入进来才发现,这项工作其实就是国家政府部门工作的一部分,是国家公务员工作的延伸。基于以上认识,在工作生活中,坚持把学习放在首位,向老同志学,学习他们的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学习他们的丰富的工作经验、熟练的业务知识;向书本学,业务知识、规章制度常记常背,国家政策多看熟看,政治思想紧跟中央,努力做群众的领跑者。

二、认真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不断积累工作经验。紧要的事情紧急办,重要的事情重点办,上级的事情定时办,群众的事情热心办,一般的事情插空办,所有的事情计划办。从而促使自己较好地完成了各项任务。

三、认真接待和走访辖区住户,了解和掌握翔实资料,努力做好为民、便民、利民工作。在进社区之前,知道社区干部免不了要走进住千家万户,了解群众疾苦,宣传国家政策,统计住户家庭状况,而因为住户大多是白天上班,晚上在家,走访需要晚上进行。说实话,我对这项工作很打憷,但要从事社区工作这就是一项最基本的工作,我努力克服打憷心里,积极开展的“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合百家亲”活动。在入户中有时也会遇到居民冷言冷语,甚至拒之门外的,当时心理面真的很难受,真想转身就走,可接下来再敲开居民的门,看着他们温馨的笑脸、真诚招呼的语言,心里暖洋洋的。暗自下定决心,用自己的真心、诚心、热心换取在对我们工作有抵触心理居民的理解之心。平时当有群众来访,坚持热脸相迎,热情接待,热心解答,热心帮助,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把为民、便民、利民的事当成大事,努力做好工作。

在工作上也会遇到一些问题:一是,学习不够深入,偏重于学习政治思想和社区的相关政策,在对许多法律法规政策的学习上不够深入。在走访中面对群众提出的一些法律问题,知之甚少,无法给出有益于群众的解答。二是工作上还不够积极主动,偏重于完成任务,对高标准的心里准备不足,过得去的思想还总是在头脑中作怪。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将坚持政治业务学习,特别是政治理论、业务知识和法律知识并重,让自己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主动汲取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力争做好份内职责,做好为民服务。

\

作为市委组织部的选调生,自2009年参加工作至今已是一年时间了,一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不过是一朵小小的浪花,然而在人生的征程上我却度过了一段宝贵的时光,经历了一个难忘的过程,一年来,在市领导、组织部门的重视关怀、悉心教导下;在单位领导的言传身教、精心培养下;在同事的支持帮助、密切配合下,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提高了思想认识,提高了工作能力,也得到了领导、同事和群众的认可,现将这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思想成熟、精明能干、为人诚实。

有极强的系统管理能力。

能够独立工作、思想成熟、应变能力强。

需要有能力及适应力强的人。

个性稳重、具高度责任感。

能够在不同文化和工作人员的背景下出色地工作。

反应快、有进取心的应聘者。

有雄心壮志。

积极主动、独立工作能力强,并有良好的交际技能。

愿意在压力下工作,并具领导素质。

应聘者须勇于挑重担。

思想成熟、上进心强,并具极丰富的人际关系技巧。

开朗成熟。

有获得成功的坚定决心。

有极强的领导艺术。

能够同他人一道很好地工作。

上进心强又可靠者,并且身体健康、性格开朗。

有创业能力,并能独立地从业。

有很高的领导艺术和很强的集体精神。

工作很有条理,办事效率高。

肯学习进取。

有良好的表达能力。

有积极、灵活的头脑。

善于同各种人员打交道。

有积极的工作态度,愿意和能够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勤奋地工作。年轻、聪明、精力充沛,并有很强的事业心。

有良好的人员管理和交际能力。能在集体中发挥带头作用。能够在高压力下和时间限制下进行工作。

举止优雅、个人性格好。

有良好的管理艺术和组织能力。

主要必备素质是吃苦耐劳精神好、学习能力优、事业心强和身体棒。具有良好而广泛的社会关系。

思想活跃、有首创和革新精神尤佳。

有较强的分析能力。

第五篇:各地财政大力加强乡镇财政建设

中国服装:女式牛仔裤(http:///)为你提供

各地财政大力加强乡镇财政建设

2011年8月23日 来源:相关省(区、市)财政厅(局)办公室编者按:加强乡镇财政管理,关系到各项民生政策的贯彻落实,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近年来,各地财政部门积极加强基层财政建设,强化乡镇财政监管职责,确保各项财政政策在基层得到有效落实。

福建:细化监管要求建立有效机制

一是积极推进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细化乡镇财政资金监管要求,规定乡镇财政资金监管范围及资金上报程序。完善信息通达机制,同时,加强乡镇财政监管能力建设。

二是建立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直接联系点制度。设立8个省级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直接联系点,并制定联系点工作规则,加强对联系点的支持指导。

三是完善乡镇财政资金抽查巡查制度。考虑到乡镇财政资金大部分都是涉农资金,出台强化财政支农惠农资金监管工作的意见,在部分市县开展监管试点,并建立对涉农资金的抽查巡查制度。

四是加强乡镇财政机构职能建设。加强乡镇财政基础管理,创新乡镇财政体制机制,积极协调解决乡镇财政机构编制问题,建立对乡镇财政的培训机制。

吉林双辽:确保基础信息真实准确完整

为切实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更好地发挥乡镇财政职能作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吉林双辽市财政局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了《双辽市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实施办法》、《双辽市乡镇财政资金监管三项制度》和《双辽市乡财工作考评办法及考评细则》,就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管内容、方式、手段和工作考核等做了进一步明确,采取了四项举措加强了对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管。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财政局成立了由分管乡财工作局长任组长,各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街也相应成立了由一把手挂帅的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领导小组,并把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实施办法、三项制度及岗位职责等规章制度制板上墙,充分引起大家对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的重视。

二是扩大监管范围。按照“乡财县管”的原则,将所有财政性资金纳入监管范围,在资金使用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实施监管。

三是加大项目资金监管力度。乡镇财政所对项目申报、工程实施、工程监理、竣工验收、资金报账等各个环节实行全程监管,把握项目资金监管的关键环节,对工程项目做到及时公开公示、及时验收决算,并就项目运行效果不定期向市财政局及相关主管部门报告。

四是加大涉农资金监管力度。明确补助资金监管工作重点,及时公开公示补助政策和补助对象,自觉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各项补助资金全部通过“一卡通”发放,切实将补助资金落实到农户。扎实做好补助信息的基础管理工作,以电脑为平台建立各项补助的分类台帐,及时对变更信

息进行补充、更新,确保基础信息真实、准确、完整。

新疆库尔勒市:事前、事中和事后全面实施监管

为切实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更好地发挥乡镇财政职能作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库尔勒市财政局根据《自治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实施办法》的精神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就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管内容、方式、手段等做了进一步明确,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对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管。

一、加强财政预算资金监管。加强财政资金监管领导,将所有财政性资金纳入监管范围,在资金使用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实施监管。实行综合预算管理,对乡镇负责征收的财政收入,按照规定及时、足额缴入国库,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全面清理预算外收入。

二、加强项目资金监管。加大对纳入镇财政预算管理的项目资金监管力度,从项目申报、工程实施、工程监理、竣工验收、资金报账等各个环节实行全程监管,把握项目资金监管的关键环节,做好项目公示,对工程项目做到及时验收决算,并就项目运行效果定期或不定期向市财政局及相关主管部门报告,同时做好项目建设资金台账的基础管理工作。

三、加强涉农资金的监管。明确涉农资金监管工作重点,自觉、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对各项涉农资金要做到及时公开、公示补助政策和补助对象,各项惠农资金全部通过“一卡通”发放,切实将补助资金落实到户。

安徽六安市金寨县:抓基础 带基层 促强化 提水平

今年,金寨县财政局按照抓基础、带基层的要求,倾力支持乡镇财政

建设,帮助乡镇提高财政财务监督水平,促进了乡镇财政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

一是强化预算资金监管。实行县乡预算共编,将乡镇人员支出预算核实到人;建立动态乡镇财政供给人员信息库,实行工资县级打卡发放,严格预算拨款、追加程序,对大宗购买行政府采购;由县财政监督检查局牵头,对乡镇财政财务预算的编制、执行、公开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将乡镇财政资金管理纳入考核,根据情况给予奖惩,调动乡镇科学理财积极性。

二是强化工程资金监管。对项目的立项政策和条件、真实可行、工程预算等把关,提高项目的科学性;通过有效途径,及时对项目名称、批复、资金、地点等重要信息进行公开公示;定期或不定期深入项目建设现场,对工程质量、工程进度等进行监督;乡镇财政所参与竣工决算验收,并将验收情况上报相关单位。

三是强化惠民资金监管。定期不定期对补助对象进行核查、更新,实行补助对象信息动态管理;严格财政补贴资金管理和发放规程,对惠民政策落实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设立举报箱,建立群众举报奖励制度,聘请社会中介机构对补助对象和资金发放进行核实,提高惠民资金监管水平。

四是强化村级资金监管。依托乡镇政务服务大厅,设立“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并按照要求,进一步规范收支票据管理,严禁白条抵支;成立村级财务监督委员会,监督村级资金审核审批;加大村级财务、报账程序、财务公开等工作的检查,定期向村民或村民代表大会公开财务情况,接受

村民咨询和监督。

四川梓潼县:建章立制强化指导 制定计划明确要求

一是建章立制。根据《财政部关于切实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财预字[2010]33号)和《四川省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实施意见》精神,县财政局及时制订并下发了《梓潼县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管主体、范围及监管内容。

二是加强指导。为加强财政局与乡镇财政所的直接联系,便于对乡镇财政工作的支持和指导,县财政局制定了业务股室联系乡镇的制度,要求各业务股室对联系乡镇财政所的监管工作定期不定期地进行巡查,督促乡镇尽职履责,确保各类财政资金安全有效使用。

三是明确要求。各乡镇财政所年初要制定乡镇财政资金监督检查计划。每季末将监督检查实施情况报县财政局备案,对检查出的问题要及时整改。县财政局将把对各乡镇财政资金管理工作的考核结果作为县对乡镇转移支付和其他补助的依据。

云南罗平县大水井乡:让农民充分享受民生财政实惠

为进一步发挥乡镇财政职能作用,认真落实好中央各项支农惠农财政政策,切实让农民得到实惠,罗平县大水井乡财政所工作人员采取四项措施强化惠农资金监管。

一是主动宣传惠农政策。对中央下达的各项惠农补贴资金及时公开各项补贴政策、信息,确保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并按照相关政策要求把初步核实的补贴对象、补贴依据、补贴标准、补贴金额、联系电话等信息通过

村务公开栏进行公示,加强社会监督。

二是积极做好惠农资金兑付工作。对群众有反映的错误信息、遗漏信息及时进行补充和更新,积极为群众服务,确保补贴信息无误,资金兑现客观准确。

三是及时发放惠农资金。对核实无误的补贴对象及时办理补贴发放,2011年共发放补贴资金310.47万元。覆盖补贴面积3.1万亩,惠及全乡5994户农户。

四是做好惠农资金监管。对下达全乡的各类项目资金实行跟踪问效、全程监管,资金使用范围延伸到哪里,监管工作就跟踪到哪里,并对资金使用情况、项目实施情况及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进行公示,加强社会监督。

下载乡镇财政是我国整个财政体系的基础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乡镇财政是我国整个财政体系的基础.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乡镇财政论文:我国乡镇财政体制研究[模版]

    乡镇财政论文:我国乡镇财政体制研究【中文摘要】乡镇财政是我国现行财政体制中最基层的一级财政,是国家财政的基石,是乡镇政府履行各项社会政治经济职能的财力基础。多年以来......

    我国财政体制改革

    课程名称论文题目授课教师姓名学号系别日期成绩我国财政体制改革摘要:综观我国近十年来的财政体制改革脉络,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的改革进程:第一阶段是1994年实施的分税制财政......

    前言 出纳工作是整个会计核算工作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

    前言 出纳工作是整个会计核算工作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会计监督的重要关卡。出纳员担负着现金、票据和有价证券的保管职责,同时办理各种款项的收付和银行结算业务。他的......

    探讨我国税法体系

    提纲1、我国税法体系是由税法法律、税法法规、税收规章共同构成的的整体。 2、税法体系指不同税收法律规范相互联系构成的统一整体。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了一个适合我国国情......

    我国税收体系

    我国税收体系(税收分配) 增值税(不含进口环节由海关代理):中央政府分享 75%,地方政府分享25%; 营业税:铁道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总公司集中缴 纳的部分归中央政府,其余归地方政府;......

    我国信用担保体系是“一体两翼三层”

    我国信用担保体系是“一体两翼三层” (一) 制定有利于担保机构持续稳定发展的法律法规。一是结合当前情况和今后发展趋势,修改完善《担保法》,使其进一步适应发展的需要。二是......

    点评整个课堂是真实的[推荐]

    整个课堂是真实的,课堂上有学生真心地倾诉、有孩子们天真的回答,毫无掩饰,每个孩子内心深处的烦恼都得到较完全地暴露。整体教学凸显着学生认知和情感上的转变,教学时效性强。利......

    我国的监督体系

    我国的监督体系 在历年的高考试题中,有关我国监督体系的考题时常出现,有些考生对此不太了解,甚至教师也存在疑惑。比如: 1、(2010年宁夏文综17题)《中共中央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