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作风建设 着力改善民生
加强作风建设 着力改善民生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XXXX市属于典型林业资源型城市,70%为林业人口,经济类型和地区发展受区位、资源、体制等因素影响较大,经济社会发展对林业资源的依赖度较强,发展现状是产业结构单
一、产业层次较低、基础设施薄弱、城镇居民收入水平不高、社会事业发展滞后、民生问题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因此,XXXX市在进一步强化以民为本、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的同时,不断在改进作风中改善民生、在改善民生中改进作风,实现民生与干部作风建设相互促进、同步发展,努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坚持情为民所系,更加密切联系群众
要解决民生问题和改善民生,前提就是要关心群众、关注民生。做好民生工作,要求我们必须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传统作风,保持同群众的血肉联系,切实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政治上代表群众,情感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用真功夫对待群众的事情。要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始终把自己置身于广大人民群众之中,与群众打成一片,多做雪中送炭的工作,解决群众燃眉之急;多做宣传引导的工作,激发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多做科技传输的工作,服务群众脱贫致富,使他们切实感受到党和XXXX的关怀与温暖。
二、坚持利为民所谋,大力推进民生事业全面进步近年来,XXXX市在抓好经济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社会建设和改善民生,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执政为民的首要任务,通过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扎实推进“六个一幸福指数工程”,坚持向社会承诺为民办实事项目,并注重“平安XXXX”、“和谐XXXX”建设,认真落实XXXX政策,努力创建服务型XXXX,加强社会综合治理,为人民群众解决困难,让XXXX人民真切地感受到改革发展带来的变化,享受到改革发展带来的成果。“十一五”期间,XXXX市累计为民办实事43件,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达20.73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65.75%;城镇新增就业岗位8,849个,实现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7,161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93期,培训学员5,052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370万元;城镇登记失业率一直控制在4.25%。
——基础设施建设筑牢“爱民之基”。“十一五”期间,XXXX市累计投资3.93亿元新建公路658公里,完成了XXXX至XXX、XXXX至XXXX、XXXX至XXX等公路项目,XXX、XXX、XXX、XXX客运站建成并投入使用,XXXX通用机场成功试航。累计投资2.4亿元相继实施了世纪广场改造、市区道路改造、城市绿化美化亮化、沿街主要楼房立面改造、垃圾处理工程、污水处理工程、饮水安全工程、供热管网改造及XXXX堤防修复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供水、供 热普及率分别达到41%和46.8%,垃圾处理率达到40%。
——城镇居民增收拓宽“富民之路”。收入问题是关系到老百姓生产生活的大事。近年来,XXXX市把“增收富民”作为执政为民的首要任务,进一步拓宽增收渠道。把培育接续产业作为加快转型的关键和支撑,作为富民强市的重要途径,坚定不移地提档升级生态文化旅游和木材深加工,提质增效绿色食品产业,做大做强矿产开发。一是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旅游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旅游发展环境更加宽松,旅游接待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并荣获“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称号。“十一五”期间,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134.5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7.3亿元。二是提高木材深加工水平。XXXX板业、XXX木业、XXX板业等转制企业生产能力和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形成了以细木工板、落叶松结构用集成材、人造板、中密度板、雪条棒为主的林产工业体系,木材年综合加工能力达45万立方米,增加值年均增长20%。三是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金寒”牌北极狐、“森龙”牌水貂屡获国内外大奖,“北森”黑木耳获得国家AA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双认证,特色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不断提高,产业化格局基本形成。建设了狐貂养殖基地、食用菌种植基地、蔬菜基地等项目。“十一五”期间,累计种植食用菌6,400万袋,狐貂存栏114.3万只,蓝莓加工能力达到0.3万吨。四是矿产资源开发后劲明显增强。引进了大型国有企业山东黄金集 团,完成了黑牛王矿业股权重组收购工作,开工建设了XXX集团黑牛王矿业3,000吨选场项目,矿产资源开发向集中发展、规模发展的方向迈进,有色金属采选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
——和谐平安XXXX保障“安民之要”。“抓稳定”、“促和谐”是“第一责任”。多年来,XXXX市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的发生,高度重视XXXX、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工作。深入开展领导干部下基层、大走访、大排查、大梳理活动,坚持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避免小矛盾积成大问题、小纠纷酿成大事件。同时,始终毫不放松地抓好城镇、森林防火,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坚决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有效预防和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加强应急管理,及时妥善处理各类突发性事件,维护社会良好秩序,有力地维护了安全稳定大局。
三、坚持权为民所用,强化机关作风建设
XXXX市高度重视机关作风建设,牢固树立执政为民、求真务实的思想,以良好的精神状态,为民、务实的作风,把对上级负责和对人民群众负责有机地统一起来,按照建设责任型XXXX的要求,不断探索民生工作的新方式、新方法,始终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深入调查研究,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为群众排忧解难。同时,继续精简会议、文件,切实改进文风、会风,坚持从简办理一切事务,并针对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领域和环节,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和权力制约,力争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尤其注重加大工程建设、土地管理、矿产资源开发、社会保障等重点领域和专项资金审计监察力度,加强廉政风险防范管理;理顺和规范部门职责权限,完善部门协调配合机制,解决职能交叉、权责脱节、政出多门等问题,严肃查处行政不作为、有令不执行等影响行政执行力的行为,确保令行禁止、政令畅通,努力建设“服务型XXXX”、“人民满意型XXXX”,推动民生工作不断发展。
第二篇:加快社会建设着力改善民生
加快社会建设 着力改善民生
党的十七大作出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大部署。这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认识、新概括,反映了党和国家工作的开拓性和创造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建设取得了很大进步,社会事业有了很大发展,城乡居民的衣食住行用水平不断提高,享有的公共服务明显增强。但与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相比,社会建设还相对滞后,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卫生、居民住房、安全生产、司法和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仍然较多。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
针对新课题新矛盾新问题,我们党把社会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党的十七大报告把“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确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一个新要求,并强调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加快推进社会建设,必须以改善民生为重点。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就业是民生之本。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社会保障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幸福。社会稳定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是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认真落实改善民生的实践要求,就能不断增进人民福祉,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幸福美好。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四个关系。一是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关系。既要毫不动摇地狠抓经济建设,为改善民生、加快社会建设奠定物质基础,又要高度重视和加强社会建设,使社会建设和经济建设相协调。二是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的关系。既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不断增强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能力,又要积极引导和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和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三是全面推进与突出重点的关系。既要统筹兼顾,加快推进,又要从实际出发,有重点、分步骤地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四是增加投入和深化改革的关系。既要努力增加投入,使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又要不断深化改革,使增加的投入有效发挥作用。
第三篇: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促进社会和谐
丁守庆
所有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民生问题。是稳疆兴疆之本。
一、保障和改善民生具有重大意义
1、是科学发展的核心价值。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是以人为本。发展是手段。保障民生对落后地区意义突出。群众的要求更为迫切。
2、是社会稳定的必要条件。打造“四个认同”需要民生支持。思想教育是一个大系统,由社会福利、社会意义和社会组织等三个系统所支持。
小平:单纯的思想教育对少数人可以,对大多数人不行;短时间可以,长时间不行。
维护社会稳定需要民生保障。流动人口的服务与管理;扩展就业渠道。少数民族一次性就业率20%,全国为70%。
3、是社会和谐的直接目标。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综合思维、统筹摆布。和谐社会必须最大程度防止市场失灵、政府失灵和人力资本失灵。防止人力资本失灵,是解决不同群体电入差距,防止弱势群众被边缘化。屁股指挥脑子?
二、保障和改善民生贵在贯彻落实
1、实施富民安居工程。安居是民生之基。2020年完成牧民定居任务。对口援疆的资金用主要用在民生方面。张春贤
2、大力推进教育事业。教育是民生之始,双语教育也是民生工程。双语教育有利于增强四个认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中职教育发展。加强高等教育内涵建设。
3、积极拓展就业机会渠道。就业是民生之本,解决贫困人口问题根本还是解决就业问题。重点解决:零就业家庭群体,末就业大学毕业生,农村富裕劳动力三个群体就业问题。
4、不断完善社会保障。是民生的依托。是社会稳定的安全网、收入分配的调节器,经济波动的减震器。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完善人口政策,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对承担守边任务边民的补助制度。
5、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是贫困地区民生之路。坚持开发式扶贫。抓好连片扶贫开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业产业化经营三项扶贫重点工作。到202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不能让边远地区同志既守边又守穷。
三、保障改善民生必须夯实责任
1、转变观念、更新工作思路。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执政理念、发展思路的深刻变革。切实关注平均数字之后的民生实情----有多少人没有达到平均数字。
2、切实脚踏实地、追求务实效果。一步实际行动,胜过一打纲领。民生工作的成效既是各级党政执政理念、能力、效果的标准。也是衡量各级干部对群众是否真有感情的标准。
3、切实接受监督,注重群众认可。;实行政务公开,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把公众认可度作为衡量民生工程质量的重要标准。
第四篇: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顺应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也是加快转变经济 发展方式的时代要求。扩大国内需求,合理引导居民消费转型升级,是我国加快转
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而要扩大内需,除了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在居
民现有消费能力基础上挖掘潜力外,还必须相应提高居民收入,增强居民消费能
力。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采取提高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养老金标准、“家
电下乡”“汽车下乡”以及发放居民消费券等方式的效果证明,通过多种途径和
方式提高居民收入,是扩大内需、促进经济方式转变的必要举措。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加快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使为城乡居民提供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成为政府重要职责,做到在不同阶段提供具有不同标准的、大致均等的公共服务,包括全体公民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机会均等、结果大体相等,同时尊重社会成员的自由选择权,维护人民的民主权利。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正义,合理调整收入分配结构。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在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更加积极地支持创业的同时,努力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在强调政府在再分配中的调控作用的同时,重视政府对初次分配的调节作用,加大规范市场行为的力度,促进劳动关系和谐。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加大社会保障推进力度,进一步扩大覆盖面,逐步提高保障水平。近年来,我国社会保障发展很快,今后要进一步加大投入,使基本社会保障实现城乡全覆盖,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亿万人民。要下大力气抓好事关群众基本生活需求的工程项目,民生建设的投资无论是增长速度还是在经济建设投入中所占的比例,都应当有明显提高。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进一步加快教育事业和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上学难”“看病难”是当前的民生热点,也是民生难点。要在推进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方向的体制机制改革的同时,坚持教育、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确保政府为城乡居民提供基本的教育、医疗卫生服务,鼓励社会力量办学,鼓励社会资本以更多形式举办医疗机构。要更好地问计于民、问政于民、问需于民,依靠人民群众解决改革发展中的难题。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相信,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项保障和改善民生新举措,顺应了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必将惠及亿万群众。
第五篇: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时政热点专题
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虹口区教师进修学院李一新2008年4月
一、时政背景资料
(一)党的十七大报告第八部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1、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加快财政对教育投入。
2、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3、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创造条件让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4、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社会保障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5、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6、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社会稳定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是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调、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
(二)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今年要着力抓好九个方面的工作,其中第六方面是“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1、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一是在全国城乡普遍实行免费义务教育;二是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深化职业教育管理、办学、投入等体制改革,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三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今年中央财政用于教育的投入,将由去年的1076亿元增加到1562亿元。
2、推进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要重点抓好四件事:一是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二是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三是推进城乡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四是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保证群众基本用药和用药安全,控制药品价格上涨。今年中央财政将安排832亿元,比上年增加167亿元,支持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重点向农村和基层倾斜。
3、努力把就业这项关系民生之本的大事做好。要认真贯彻执行就业促进法和劳动合同法。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方针,加强就业和创业培训,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支持创办小型企业。
4、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关键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一是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二是提高企业职工工资水平;三是连续三年进一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四是深化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五是落实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
5、完善社保体系,让人民生活无后顾之忧。一要做好社会保险扩面和基金征缴工作;二要推进社会保险制度改革;三要采取多种方式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四要健全社会救助体系。为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今年中央财政将安排2762亿元,比上年增加458亿元。
6、抓紧建立住房保障体系。今年要采取四项措施:一要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加快廉租住房建设;二要增加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供应;三要综合运用税收、信贷、土地等手段,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增加住房有效供给,抑制不合理需求,防止房价过快上涨;四要加强市场监管,严格房地产企业市场准入和退出条件。
二、联系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知识内容
(一)政治常识
(1)着力解决民生问题,是人民当家作主国家政权的本质要求。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组织社会公共服务是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重要职能。解决民生问题,是人民政府的基本职责。协调人民内部的关系和利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国家职能,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安定与和谐,创造一个长治久安的社会环境。
(2)着力解决民生问题,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具体体现。我们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着力解决民生问题,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我们党始终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4)着力解决民生问题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社会稳定的要求。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我国的执政党。只有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利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才能得到人民的真心拥护,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才能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二)经济常识
(1)着力解决民生问题,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在于依靠自身的发展。我们要扭住发展生产力不放松,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极大地增加社会财富,为解决民生问题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2)解决民生问题,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个人收入分配秩序。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完善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缓解和遏制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要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国家要加强对收入分配的宏观调控,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
(3)着力解决民生问题,必须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公平的调节器,也是社会发展的稳定器、经济运行的减震器,对深化改革,维护稳定,解决群众后顾之忧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逐步建立健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让所有社会成员分享到改革发展的成果。
(4)着力解决民生问题,要积极发挥财政对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重要作用。财政支出要向民生倾斜,增加民生问题的投入,促进农村和社会事业的发展。
(5)着力解决民生问题,要扩大就业和再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关系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家的长治久安。要扩大就业渠道,提倡自主创业。(注:二期课改教材)
(6)着力解决民生问题,体现了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是在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生活,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注:二期课改教材)
(三)哲学常识
(1)矛盾是普遍存在的,要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着力解决民生问题,首先要发展经济,发展经济是改善生活的前提和基础,同时又要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在注重效率的同时,要更加关注社会公平。
(2)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解决民生问题,必须从各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三、命题角度和答题思路举例
(一)简答题
1、建立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有什么作用和意义?(经济常识)答题思路:略。
2、国家重视农村低保有什么作用和意义?(经济常识)
答题思路:略。
3、劳动者要正确解决择业问题,应全面考虑哪些方面? 创业者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
答题思路:略。
4、强调初次分配注重公平有什么意义?(经济常识)
答题思路:略。
5、实行廉租住房保障制度有什么意义?(经济常识)
答题思路:略。
6、提高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有什么意义?(经济常识)
答题思路:略。
7、请运用国家政权有关知识,对国家提出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社会建设目标加以简要说明。
答题思路:略。
(二)分析说明题
1、材料:城镇居民人均财政性收入占当年可支配收入的比重(财政性收入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和不动产,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等;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结合材料用经济常识有关知识说明怎样才能使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答题思路:略。
2、材料:政府采取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元筹资的办法,建
立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常识有关知识,谈谈建设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答题思路:略。
3、材料: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9次会议表决通过《就业促进法》,该法强调各级政府应当创造公平就业环境,消除就业歧视;上海市政府在就业方面推出新举措,在“上海劳动保障服务网”上开设市民评议平台,接受社会监督。请运用政治常识有关知识对材料加以分析说明。
答题思路:略。
4、材料: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请运用“政党”的有关知识分述上述材料。
答题思路:略。
5、材料:中国政府2008年将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加大对改善民生问题的投入力度。扩大就业,探索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加快面向城市低收入群体的廉租房住房建设,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请用政治常识的有关知识对材料加以分析说明。
答题思路:略。
(三)论述题
1、请运用政治常识论述党和政府解决民生问题,注重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必要性。
答题思路:略。
2、请运用政治常识论述党和政府提出要加快推进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意义。
答题思路:略。
3、请运用经济常识,论述如何才能做好“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等方面的工作。
答题思路:略。
4、请运用经济常识,论述“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的重要性。答题思路:略。
5、请运用经济常识,论述党提出的“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的重大意义。
答题思路:略。
6、请运用政治常识,论述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收入分配问题的必要性。答题思路:略。
7、请运用经济常识,论述“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的必要性。
答题思路:略。
8、请运用政治常识,论述党和政府为什么高度关注民生问题。(与1、2题相似)
答题思路: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