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议会计内部控制与监督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浅议会计内部控制与监督
浅议会计内部控制与监督
[摘要]:无论是从建章立制,还是到具体实施,无论是从软件建设,还是从硬件上配备,更多的主动权是在我们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手中,只要我们真正尽到最大的努力,会计内部监督和内部控制做到位了,无疑会对我国的经济秩序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最终对保证会计作息质量、改善会计的外部执业环境、维护和促进我们会计职能得以更充分的发挥。
[关键词]:会计 内部 控制 监督
会计的内部监督和内部控制的现状令人堪忧,主要在于会计的内部监督和内部控制不健全和弱化,不仅会导致对外所发生的经济业务得不到正确控制,资产债务虚增或流失,而且可能会造成会计人员产生舞弊行为,造成人为操纵经济业务的性质,更不用说对外提供的会计信息能是真实的反映。一个单位经营的好坏,除了要有适销对路的产品,便是与单位财务管理的好坏直接相关。良好的财务管理,必须要有健全并有效运作的会计内部监督和内部控制作保证。
会计内部监督和内部控制的现状如何,体现的是我们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工作作风和职业道德如何,体现的是我们会计工作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如何;体现的是一个企业、一个单位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如何;体现的是我们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如何。因此,加强会计内部监督和内部控制,是继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尤其是国企改革几近尾声,多种经济形式并存形势下已不容回避的一个现实需要解决的问题。
1会计内部控制的含义及内容
会计内部监督和内部控制,首先,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会计内部控制是在一个单位的会计内部,为保护单位财产安全和完整,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提高工作效率,防止会计工作失误和舞弊行为的产生,保证会计工作目标的实现,而对会计内部工作进行组织、制度考核和调节的总称。具体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信息和沟通、监督。可见,会计内部控制是一个宏观上的概念,包括了文字化的制度和具体实施的控制活动,当然,控制活动应以控制制度为依据,有了科学健全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用制度来约束会计人员的会计行为,保证会计人员依法取得、确认会计资料,保证会计资料处理的科学性、合理性、有效性,也才能保证会计输出结果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所以,进行会计内部控制,应首先制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
制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应以不违反《会计法》和《会计制度》以及财政部等五部委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等相关法律 规为前提,必须结合本单位的实际生产经营情况,将会计基础规范化和保证本单位实现近期或远期的经营目标,细化到会计工作的每一笔会计业务处理过程上,具有明确的内部控制要求和可操作性。比如,为防止会计人员在处理会计业务中出现贪污或挪用公款等行为,在现金收款业务中,要有收款通知单和收款收据,出纳见收款通知单收款并在收款单上签字,同时,会计必须对付款单位开具收款收据,由交款人在收款收据上签字,“两单”的会计联同时作为此笔收款记账凭证的附件,主管会计在审核此笔凭证时,必须审核业务是否按以上要求办理。月终,会计必须将本月开具的收款收据进行汇总,交主管会计与本月收款账务审核无误后签字存档,当然,收款收据必须在印制时连续编号,作废的收款收据必须粘贴在存根联后。否则,可能出现收入不入账或少入账,会计和出纳人员出现共同舞弊行为的可能。
所以,我们在制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时,对每笔业务都应充分地评估各操作环节上可能出现的风险,尤其在单位会计人员紧缺的情况下,作为制度的制定者和会计工作的管理者更应当给予充分的注意。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在实行过程中,还应根据新业务、新经济事项的出现而适时发现的控制弱点,及时地纠正、补充和完善。另外,在会计内部实行内部经济责任制,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自我评估,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充分发挥日常和业务全过程的控制作用,完善内部约束和奖励机制,明确会计工作相关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工作规程和纪律要求,按章办事,减少人为因素,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与此同时,应加大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审查力度,规范会计行为,从治理会计环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境,建章立制入手,新建单位没有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不予审批,原有的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者,年末绩效考核时一票否决。
2会计内部监督和内部控制需要高素质的会计人才队伍
高素质的会计人才队伍,是会计内部监督和内部控制得以加强的坚强后盾。会计监督是通过会计核算过程来体现,而会计人员是会计政策、会计方法的执行者,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会计业务的处理和输出结果,因此,会计人员必须具备以下素质:第一,较强的法制观念,在国家会计法律体系下工作,真正履行会计人员的职责。第二,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道德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调节人们职业活动中各种伦理道德关系的手段和新行为准则,而会计职业道德简单地说就是会计职业成员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在本质上体现会计职业成员之间及各成员和当事人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一个规范的经济社会里,有良好的信誉,遵守公共道德,是经济发展对会计工作提出的迫切要求,也是会计职业本身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障。第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较强的综合能力。会计人员素质高低是提高会计工作质量的坚实基础,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提高会计人员专业知识、技能,强化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使之成为制度。第四,较高的风险管理能力。尤其处在知识经济时代,新经济、新业务的出现,要求会计人员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面对复杂的经济事项,在保持职业的谨慎性和规范性的同时,从整体的角度,用科学的分析方法、明晰的理解力和准确的判断力,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思路。
在现实工作中,会计人员可能由于多种原因并不具备以上素质,但在当今人才流动常态化,竞争上岗,优胜劣汰已普遍选择,所以我们会计人员应在紧张的工作之余,不断为自己充电,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无论是从长远利益还是眼前利益,对自己、对社会都是不容忽视的。
3会计内部监督和内部控制需要会计电算化手段
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内部监督和内部控制也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实行会计电算化后,会计对经济业务的处理速度明显加快,数据的内容得以空前的扩展,数据的加工、整理和传递及时,这对及时发现会计内部业务处理的失误或舞弊行为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实行会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计电算化后,会计人员就会从原始的手工劳动解脱出来,将主要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会计的监督和控制上,将我们的会计工作做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详细和完整,这将极大地促进会计内部监督和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
没有相应的时间和精力,谈会计监督和会计控制,意义就不言而喻了。
4发挥主观能动性,克服外部环境对会计内部监督和内部控制的制约作用
当然会计内部监督和内部控制,也需要外部环境的支持。各单位尤其应根据2008年5月财政部等五部委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和2010年4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等18项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通称为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建立健全适合本单位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并切实实施,以建立促进企业内部监督和内部控制的经营环境。如果没有健全的法律法规提供法律保障,无论是单位会计还是单位经营者,权责不分,谁都有责任,可谁都可以不负责任,谁都可以随心所欲;如果没有较完善的社会监督体系,没有一个较完善的会计管理体制,就无法从组织机构和人员管理上保证会计监督;如果企业法人的素质低下,违规经营,不追求长远的经济利益,只注重短期的经济利益,那么,企业的信誉、社会的经济秩序以及会计的信息质量就很难得到保障;尤其,社会对会计工作是否认识充分、是否肯定和支持,财务人员的地位、待遇、权威以及应有的尊重等等严重制约着会计内部监督和内部控制的运行质量。
5加强会计内部监督和内部控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综上所述,要充分发挥会计在当今社会经济中的作用,确保会计质量的合法性、真实性和价值性,无论是加强会计的外部执业环境,还是加强会计的内部执业环境,加强会计内部监督和内部控制,都是相辅相衬的,片面地强调任何一方面的建设,都是错误的。从我们的实际工作出发,加强会计内部监督和内部控制,是我们会计人为自身打造的会计内部的执业环境,无论是从建章立制,还是到具体实施,无论是从软件建设,还是从硬件上配备,更多的主动权是在我们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手中,只要我们真正尽到了我们最大的努力,会计内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部监督和内部控制做到位了,无疑会对我国的经济秩序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最终对保证会计作息质量、改善会计的外部执业环境、维护和促进我们会计职能得以更充分的发挥。
参考文献:
[1]张翠华.农发行会计内部控制监督框架构建初探[J].当代经理人(下旬刊),2006,(03).[2]柴艳丽.完善会计内控工作是防范会计风险的有效措施[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S1).[3]许宏丽.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其完善对策[J].新选择,2006,(07).------------最新【精品】范文
第二篇:内部控制监督与审计
内部控制监督与审计
一、内控监督的主体
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机构主要包括三大主体:
1.审计委员会
企业中内部控制监督的第一大主体是企业董事会所属的审计委员会。
2.内部审计机构
企业中内部控制监督的第二大主体是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其是一种常设状态,即企业是否有审计部或审计科。例如,有些企业没有审计组,但有稽查组;有些食品饮料公司有市场监察部,实际上也承担了一部分审计功能。
3.外部监督机构
企业中内部控制监督的第三大主体是企业外部的监督机构,实际履行内部控制监督职责的其他有关机构应当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要求和企业授权,企业外部的很多监督机构,如会计事务所等,肩负着外审功能。
除了上述三大主体外,企业中的上级主管人员也是内控监督的主体,称为自控的主体,如企业中的上级管理层监督下级员工。
二、内部审计的定义与目的1.内部审计的定义
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它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
企业中的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的一个独立机构,其中的“独立”成分决定了内部审计的效果和质量,也决定了审计的目标。
内部审计在不同的位置所扮演的角色也不同,如果内部审计在财务部下面,其职能是帮助财务总监或者财务经理实现财务监控目标;如果内部审计在总经理部门,其职能是帮助总经理实现监控目标;如果内部审计在董事会、审计委员会上面,其职能是帮助决策层实现监控目标。所以,内部审计机构放在哪个部门并没有对错之分,也没有固定的模式,需要根据企业的现状执行内部审计。
2.内部审计的目的内部审计的目的主要包括:
评估各项活动的效果和效率
内部审计通过检查、评估组织内部的各项活动,评估其效果和效率,并判断其是否符合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流程。
进行原因分析,提供咨询建议
进行原因分析,并提供咨询建议是对内审的新层次要求。一般来说,审计人员做到一定程度会成为出色的管理人员。
现代企业对于审计人员不是要求专才突出,而是要求成为复合型人才。因为专才看问题有些偏颇,容易只从一个层面、一个维度看问题。例如,财务人员如果只把自己定位于做报表、算账,那么未来的职业发展会非常有压力,需要从传统的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也就是要加强控制,加强决策知识,加强预警。
此外,员工在审计部工作,可以知道企业的业务流程,容易制定出相应的管控措施,并把企业风险降到最低;在审计部工作,可以知道部门与部门、流程与流程之间的衔接关系。所以,企业要加强内审部门的人才培养非常关键,实际上来讲,优秀的内部审计人员就是一位优秀的咨询师。
三、内部审计存在的原因
内部审计存在的原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上市公司规模的日益扩大
随着上市公司规模的日益扩大,企业必须借助其他人员达到监控目的。很多情况下,企业失控的原因是企业发展太快,但缺乏监督,如果企业只有职能部门而没有监督部门,那么企业的漏洞会很快显现,所以随着企业规模的日益扩大,需要进行内部审计。
2.机构和其业务的日益复杂
随着企业机构和业务的日益复杂,企业的形态也会发生改变,面临很多挑战: 第一,小批量,交期短;
第二,业务形态的复杂度上升,不知道政策执行在市场的反馈度。
3.协助管理层更有效履行其责任
因为审计部门的存在,管理层在做决策的时候会更加谨慎。审计人员的职责是审计人,当某个人出现问题时,审计员会一直盯住这个人,直到存在的问题有所改善。
审计的类型包括初次审计、二次审计和终审计。
4.提高企业运作效率并增强其活动的附加值
审计的过程也是业务流程调整的过程,能够把企业中不合理的部分审计出来,进而完善制度。
通常而言,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会经过以下阶段:
解决制度是否存在的问题
制度体系的建立不能追求完美,首先要解决有没有的问题,也就是有制度比没有制度好,有制度至少能够让管理层知道哪些业务环节存在问题,并让员工有制度可依。
解决制度是否合理的问题
审计部门通过直接查询业务形态或者沟通,可以发现审计问题,并告诉相关人员哪些流程合理,哪些流程不合理,并提出改进建议和专业判断,从而形成管理改善审计报告。
审计的价值不仅是对成本部门而言,好的审计体系还可以为企业营造健康、廉政的气场环境。企业审计有效资源时,会涉及众多审计人员,所以要保证审计人员够多并且审计得够细,因为审计和人才培养是目的。
四、内部审计人员的标准
审计人员如果选择不当,会严重影响审计效果。
一般来说,内部审计人员要具备以下标准:
1.精通业务知识
审计人员必须精通业务知识,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审计业务流程有很多方面,审计人员要关注自己的审计范围。例如,当审计人员做财务审计时,需要熟悉企业的财务制度流程,否则只会增加审计成本。
2.人品正直
审计人员一定要人品正直,做到公平公正。从一定程度上,审计就是挖掘企业的痛苦,所以审计人员要讲真话,不能只讲好话和假话。通用电气的前CEO杰克·韦尔奇曾说:“审计就是吹毛求疵,鸡蛋里面挑骨头,如果没有这种精神就不能健全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
通常而言,审计周期越长,企业本身会越来越规范,但是世界上再优秀的企业也会存在问题。
3.文笔好
审计人员的文笔功底要好,撰写的企业的审计报告和财务分析报告需要抓住核心思想,客观、公正,并实事求是地写出发现的问题。
管理人员需要加强文笔功底,写文章和报告要有中心思想,通常一个好的分析报告需要具备以下三个方面:
呈现事实
审计的第一阶段是呈现事实,指出企业存在的问题。
解释变化
审计的第二阶段是解释发生的变化,指出企业中的问题是向好的方向发展还是向坏的方向发展,并分析到位、列出要点。
调适未来
审计的第三阶段是调适未来,列出改善措施和建议方案。通过前面两步的调查分析和信息收集以及评估整理,审计人员需要给出最终的解决建议,不能把这个责任推给老板。
五、内部审计的角色
内部审计在企业中主要扮演以下角色:
1.企业内部活动的监督者
审计人员主要是做监督工作,与企业中的财务部门一样,在企业中很少受其他部门的欢迎,所以做监督工作需要具有魄力和胆识,如果发现问题就要当面指出与企业制度流程不相符的地方。
2.防错纠弊的检察员
审计人员是防错纠弊的检察员,需要检查公司员工是否违反公司制度、是否徇私舞弊、是否犯错误。好的审计人员必须具有怀疑精神,把握风险,思维方式要既怀疑又保守。在企业中,可以通过岗位轮换的方式消除审计人员和财务人员的弊病,既让这类员工得到业务培养,又让他们不感觉工作枯燥乏味。
3.经营绩效的审计
审计人员要监控企业的运营绩效,企业中具有绩效审计,当财务部门将销售部门的销售提成计算出来后,需要经过审计部门审计,保证计算的质量。此外,审计部门还要审计企业实现的利润是否真实有效等企业经营绩效方面的内容。
4.协助外部的审计人员
企业内部审计人员要协助外部审计人员做好审计工作,内部审计人员要起到衔接外部审
计的作用,将审计报告、审计底稿等拿给外部审计人员审计,有时能够简化外部审计的流程,减少外部审计的工作量。
5.风险管理的咨询
审计人员要能够做到发现企业未来的风险和陷阱,知道企业中业务流程的风险点、风险信息和发生概率,以及对企业产生的影响。做好审计工作为企业创造的价值不可估量,所以,企业的管理部门需要与内部审计部门保持高度的协调,让沟通更顺畅。
如果企业审计部门发现了问题,但无法得到及时反馈或者反馈后无法得到及时执行,会给企业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例如,在对某销售企业的审计中发现,业务员结款回来之后,没有人员进行后续跟踪,有可能导致业务员挪用货款。所以,企业应该设置追踪程序,如果业务员没有收到货款,那么财务部门要看到单据;如果业务员收到货款,那么财务部门要看到钱,防止业务员有意或无意地不上交货款。很多企业曾发生业务员携款潜逃事件,为了避免类似事件,并且为防止企业不改进,审计部门需要提醒企业注意,需要审计、再审计,直到企业的问题改善。
此外,在审计报告后面部分,会有后续跟踪事项,要记录好跟踪内容。
六、内部审计的基本流程
内部审计的基本流程包括:选择审计对象、制订审计计划、审计准备、审计实施、形成审计结论和建议、审计报告、后续跟进。
1.选择审计对象
内部审计的第一步是选择审计对象。
审计对象的分类
审计对象可以按照分子公司选择,也可以按照审计的业务事项选择,例如应收账款审计、存货审计、固定资产审计等。所以,审计的对象可以按照被审计单位来做,也可以按照审计的项目来做,需要根据企业自身性质决定。
审计分类
审计分为两类:常规性审计、临时性审计(或称为突击审计),究竟采用哪一类审计需要提前做好计划。
常规性审计。一般而言,常规性审计的效果不太好,很多企业规定每年进行两次常规性审计,第一次在年中,第二次在年末。这些时候,被审计对象的相关人员通常已将工作准备妥当,提前将工作做到位,这样审计人员不容易发现问题所在,起不到监督审查的作用。
临时性审计。临时性审计的效果非常好,建议企业搞突击检查,审计人员可以悄无声息地到达目的地,并且不与高层碰面,这样才有可能发现真实的问题。
2.制订审计计划
在进行审计前,企业需要制定审计计划,确定实施步骤,将审计人员进行分工。只有计划越周全,审计效果才会越好。
3.审计准备
审计人员准备审计中需要用到的表格、提纲等。
4.审计实施
内部审计的审计实施,是到现场进行审计实施。
现场的审计方法多种多样,如盘点法、抽查法、反弹法等,具体采用哪种方法需要结合具体的审计事项做规定。
5.形成审计结论和建议
根据审计情况或结论,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善建议。
6.编写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分为常规性审计报告和专项审计报告。
专项审计报告包括应收账款、库存商品、固定资产、招待费用和差旅费用等改善审计报告,每一个项目都可以做一个专项的审计报告。
7.后续跟进
根据被审计对象是否执行审计建议、是否改善业务流程、是否将工作做到位等,企业需要进行后续跟踪。如果内部审计做得好,则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实施和间接完善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三篇:《内部控制监督与审计》网络学院
学习导航
通过学习本课程,你将能够: ● 学会进行内部控制监督与审计; ● 了解内部控制监督的主体;
● 明白内部审计的定义、目的及存在的原因; ● 知道内部审计的各种角色; ● 掌握内部审计的基本流程。
内部控制监督与审计
一、内控监督的主体
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机构主要包括三大主体:
1.审计委员会
企业中内部控制监督的第一大主体是企业董事会所属的审计委员会。
2.内部审计机构
企业中内部控制监督的第二大主体是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其是一种常设状态,即企业是否有审计部或审计科。例如,有些企业没有审计组,但有稽查组;有些食品饮料公司有市场监察部,实际上也承担了一部分审计功能。
3.外部监督机构
企业中内部控制监督的第三大主体是企业外部的监督机构,实际履行内部控制监督职责的其他有关机构应当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要求和企业授权,企业外部的很多监督机构,如会计事务所等,肩负着外审功能。
除了上述三大主体外,企业中的上级主管人员也是内控监督的主体,称为自控的主体,如企业中的上级管理层监督下级员工。
二、内部审计的定义与目的
1.内部审计的定义
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它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企业中的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的一个独立机构,其中的“独立”成分决定了内部审计的效果和质量,也决定了审计的目标。
内部审计在不同的位置所扮演的角色也不同,如果内部审计在财务部下面,其职能是帮助财务总监或者财务经理实现财务监控目标;如果内部审计在总经理部门,其职能是帮助总经理实现监控目标;如果内部审计在董事会、审计委员会上面,其职能是帮助决策层实现监控目标。所以,内部审计机构放在哪个部门并没有对错之分,也没有固定的模式,需要根据企业的现状执行内部审计。
2.内部审计的目的
内部审计的目的主要包括:
评估各项活动的效果和效率
内部审计通过检查、评估组织内部的各项活动,评估其效果和效率,并判断其是否符合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流程。
进行原因分析,提供咨询建议
进行原因分析,并提供咨询建议是对内审的新层次要求。一般来说,审计人员做到一定程度会成为出色的管理人员。
现代企业对于审计人员不是要求专才突出,而是要求成为复合型人才。因为专才看问题有些偏颇,容易只从一个层面、一个维度看问题。例如,财务人员如果只把自己定位于做报表、算账,那么未来的职业发展会非常有压力,需要从传统的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也就是要加强控制,加强决策知识,加强预警。
此外,员工在审计部工作,可以知道企业的业务流程,容易制定出相应的管控措施,并把企业风险降到最低;在审计部工作,可以知道部门与部门、流程与流程之间的衔接关系。所以,企业要加强内审部门的人才培养非常关键,实际上来讲,优秀的内部审计人员就是一位优秀的咨询师。
三、内部审计存在的原因
内部审计存在的原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上市公司规模的日益扩大
随着上市公司规模的日益扩大,企业必须借助其他人员达到监控目的。很多情况下,企业失控的原因是企业发展太快,但缺乏监督,如果企业只有职能部门而没有监督部门,那么企业的漏洞会很快显现,所以随着企业规模的日益扩大,需要进行内部审计。
2.机构和其业务的日益复杂
随着企业机构和业务的日益复杂,企业的形态也会发生改变,面临很多挑战: 第一,小批量,交期短; 第二,业务形态的复杂度上升,不知道政策执行在市场的反馈度。
3.协助管理层更有效履行其责任
因为审计部门的存在,管理层在做决策的时候会更加谨慎。审计人员的职责是审计人,当某个人出现问题时,审计员会一直盯住这个人,直到存在的问题有所改善。
审计的类型包括初次审计、二次审计和终审计。
要点提示
审计的类型包括: ①初次审计; ②二次审计; ③终审计。
4.提高企业运作效率并增强其活动的附加值
审计的过程也是业务流程调整的过程,能够把企业中不合理的部分审计出来,进而完善制度。
通常而言,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会经过以下阶段:
解决制度是否存在的问题
制度体系的建立不能追求完美,首先要解决有没有的问题,也就是有制度比没有制度好,有制度至少能够让管理层知道哪些业务环节存在问题,并让员工有制度可依。
解决制度是否合理的问题
审计部门通过直接查询业务形态或者沟通,可以发现审计问题,并告诉相关人员哪些流程合理,哪些流程不合理,并提出改进建议和专业判断,从而形成管理改善审计报告。
审计的价值不仅是对成本部门而言,好的审计体系还可以为企业营造健康、廉政的气场环境。企业审计有效资源时,会涉及众多审计人员,所以要保证审计人员够多并且审计得够细,因为审计和人才培养是目的。
四、内部审计人员的标准
审计人员如果选择不当,会严重影响审计效果。一般来说,内部审计人员要具备以下标准:
1.精通业务知识 审计人员必须精通业务知识,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审计业务流程有很多方面,审计人员要关注自己的审计范围。例如,当审计人员做财务审计时,需要熟悉企业的财务制度流程,否则只会增加审计成本。
2.人品正直
审计人员一定要人品正直,做到公平公正。从一定程度上,审计就是挖掘企业的痛苦,所以审计人员要讲真话,不能只讲好话和假话。通用电气的前CEO杰克·韦尔奇曾说:“审计就是吹毛求疵,鸡蛋里面挑骨头,如果没有这种精神就不能健全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
通常而言,审计周期越长,企业本身会越来越规范,但是世界上再优秀的企业也会存在问题。
3.文笔好
审计人员的文笔功底要好,撰写的企业的审计报告和财务分析报告需要抓住核心思想,客观、公正,并实事求是地写出发现的问题。
管理人员需要加强文笔功底,写文章和报告要有中心思想,通常一个好的分析报告需要具备以下三个方面:
呈现事实
审计的第一阶段是呈现事实,指出企业存在的问题。
解释变化
审计的第二阶段是解释发生的变化,指出企业中的问题是向好的方向发展还是向坏的方向发展,并分析到位、列出要点。
调适未来
审计的第三阶段是调适未来,列出改善措施和建议方案。通过前面两步的调查分析和信息收集以及评估整理,审计人员需要给出最终的解决建议,不能把这个责任推给老板。
五、内部审计的角色
内部审计在企业中主要扮演以下角色:
1.企业内部活动的监督者
审计人员主要是做监督工作,与企业中的财务部门一样,在企业中很少受其他部门的欢迎,所以做监督工作需要具有魄力和胆识,如果发现问题就要当面指出与企业制度流程不相符的地方。
2.防错纠弊的检察员
审计人员是防错纠弊的检察员,需要检查公司员工是否违反公司制度、是否徇私舞弊、是否犯错误。好的审计人员必须具有怀疑精神,把握风险,思维方式要既怀疑又保守。在企业中,可以通过岗位轮换的方式消除审计人员和财务人员的弊病,既让这类员工得到业务培养,又让他们不感觉工作枯燥乏味。3.经营绩效的审计
审计人员要监控企业的运营绩效,企业中具有绩效审计,当财务部门将销售部门的销售提成计算出来后,需要经过审计部门审计,保证计算的质量。此外,审计部门还要审计企业实现的利润是否真实有效等企业经营绩效方面的内容。
4.协助外部的审计人员
企业内部审计人员要协助外部审计人员做好审计工作,内部审计人员要起到衔接外部审计的作用,将审计报告、审计底稿等拿给外部审计人员审计,有时能够简化外部审计的流程,减少外部审计的工作量。
5.风险管理的咨询
审计人员要能够做到发现企业未来的风险和陷阱,知道企业中业务流程的风险点、风险信息和发生概率,以及对企业产生的影响。做好审计工作为企业创造的价值不可估量,所以,企业的管理部门需要与内部审计部门保持高度的协调,让沟通更顺畅。
如果企业审计部门发现了问题,但无法得到及时反馈或者反馈后无法得到及时执行,会给企业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例如,在对某销售企业的审计中发现,业务员结款回来之后,没有人员进行后续跟踪,有可能导致业务员挪用货款。所以,企业应该设置追踪程序,如果业务员没有收到货款,那么财务部门要看到单据;如果业务员收到货款,那么财务部门要看到钱,防止业务员有意或无意地不上交货款。很多企业曾发生业务员携款潜逃事件,为了避免类似事件,并且为防止企业不改进,审计部门需要提醒企业注意,需要审计、再审计,直到企业的问题改善。
此外,在审计报告后面部分,会有后续跟踪事项,要记录好跟踪内容。
六、内部审计的基本流程
内部审计的基本流程包括:选择审计对象、制订审计计划、审计准备、审计实施、形成审计结论和建议、审计报告、后续跟进。
1.选择审计对象
内部审计的第一步是选择审计对象。
审计对象的分类
审计对象可以按照分子公司选择,也可以按照审计的业务事项选择,例如应收账款审计、存货审计、固定资产审计等。所以,审计的对象可以按照被审计单位来做,也可以按照审计的项目来做,需要根据企业自身性质决定。
审计分类
审计分为两类:常规性审计、临时性审计(或称为突击审计),究竟采用哪一类审计需要提前做好计划。常规性审计。一般而言,常规性审计的效果不太好,很多企业规定每年进行两次常规性审计,第一次在年中,第二次在年末。这些时候,被审计对象的相关人员通常已将工作准备妥当,提前将工作做到位,这样审计人员不容易发现问题所在,起不到监督审查的作用。
临时性审计。临时性审计的效果非常好,建议企业搞突击检查,审计人员可以悄无声息地到达目的地,并且不与高层碰面,这样才有可能发现真实的问题。
2.制订审计计划
在进行审计前,企业需要制定审计计划,确定实施步骤,将审计人员进行分工。只有计划越周全,审计效果才会越好。
3.审计准备
审计人员准备审计中需要用到的表格、提纲等。
4.审计实施
内部审计的审计实施,是到现场进行审计实施。
现场的审计方法多种多样,如盘点法、抽查法、反弹法等,具体采用哪种方法需要结合具体的审计事项做规定。
5.形成审计结论和建议
根据审计情况或结论,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善建议。
6.编写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分为常规性审计报告和专项审计报告。
专项审计报告包括应收账款、库存商品、固定资产、招待费用和差旅费用等改善审计报告,每一个项目都可以做一个专项的审计报告。
7.后续跟进
根据被审计对象是否执行审计建议、是否改善业务流程、是否将工作做到位等,企业需要进行后续跟踪。如果内部审计做得好,则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实施和间接完善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四篇:XX内部控制监督与评价
单位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制度范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单位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促进单位内部控制不断完善并有效实施,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有关规章制度,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内部控制评价,是指单位对内部控制建立和执行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形成评价结论,并出具评价报告的过程。
第三条
内控评价工作由内部控制监督评价工作组负责组织。单位认为必要时,可以委托具备资质的第三方中介机构实施内部控制初步评价。
第四条 内部控制评价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全面性。
评价应当关注内部控制的建立是否覆盖单位及所属单位所有的经济活动、经济活动的全过程、所有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各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和相关工作任务。(二)重要性。
评价应当以风险为导向,突出重点,关注影响控制目标的高风险领域、重要业务部门、重大业务事项、关键控制环节和风险点。(三)客观性。
评价应当准确揭示单位主要经济活动、重大业务的风险状况,如实反映内部控制设计的健全性与执行的有效性。(四)适应性。
评价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单位的实际情况,并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单位经济活动的调整和管理要求的提高,不断修订和完善。第五条 单位成立由分管领导担任组长的内部控制评价监督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单位内部控制实施情况开展内部评价与监督,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制度。
其主要职责:
(一)审批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计划、方案;
(二)组织成立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组;
(三)审批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及整改方案;
(四)其他与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管理有关的工作。
第六条 内部控制监督评价工作组负责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组织、协调与指导,主要职责:
(一)组织拟定内部控制评价相关制度;
(二)组织编制内部控制评价工作方案;
(三)组织实施内部控制评价工作;
(四)监督内部控制缺陷整改落实情况;
(五)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相关工作。
第七条 单位相关部门是内部控制体系运行的执行机构,在内部控制监督评价工作组的组织下开展内部控制评价工作,主要职责:
(一)根据监督评价工作方案和相关业务内部控制评价标准,开展本单位内部控制自查、自评工作;
(二)根据业务内部控制自查结果梳理内部控制缺陷;
(三)参与单位内部控制评价缺陷的认定;
(四)针对内部控制中存在的缺陷制定整改计划;
(五)落实整改计划,并及时向领导报送整改情况报告;
(六)其他和本单位内部控制及其评价相关的工作。
第二章
内部控制评价监督内容
第八条 内部控制评价包括单位层面内部控制评价和业务层面内部控制评价。评价时可以同时进行,也可以分阶段进行。
第九条 单位层面内部控制评价侧重对单位控制环境的评价,应全面考虑单位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的全过程,关注主要经济活动及其可能产生的重大风险。
重点内容包括:发展规划、组织架构、运行机制、关键岗位与人员、会计与信息系统等方面的内部管理情况。
第十条 业务层面内部控制评价侧重对单位经济活动业务层面控制的评价。
重点内容包括:预决算管理、资产管理、债务管理、收入管理、支出管理、合同管理、采购管理、工程项目管理、财政专项项目管理、经济活动信息化管理等方面的内部管理情况。
第三章
内部控制评价监督程序及方法
第十一条 评价工作分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汇总评价结果、编制评价报告阶段,报告反馈和跟踪阶段。
(一)准备阶段
1.制定评价监督工作方案。
内部控制监督评价工作组或第三方中介机构根据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分析单位管理过程中的高风险领域和重要业务事项,确定评价方法,拟定评价工作方案,经领导小组批准后实施。
评价监督工作方案应当明确评价范围、工作任务、人员组织、进度安排和费用预算等相关内容。评价工作方案既可以全面评价为主,也可以根据需要采用重点评价。
2.组成内部控制监督评价工作组。
内部控制监督评价工作组在领导小组领导下,承担内部控制评价监督具体工作。
内部控制监督评价工作组成员由纪委、监察处、审计处工作人员组成,组成人员应具备独立性、相关业务胜任能力和职业道德素养,注重吸收熟悉单位内部相关部门情况、参与日常监控的负责人或业务骨干。内部控制监督评价工作组成员对本部门的内控评价工作应当实行回避。
单位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委托社会中介机构进行初步评价。纪检、监察、审计部门在中介机构初步评价的基础上结合单位自身特点进行最终评价。内部控制评价初步工作由社会中介机构承担的,相关费用按照国家规定执行。
(二)实施阶段
1.了解被评价业务基本情况。充分沟通相关文化和发展战略、组织架构及职责、领导层成员构成及分工等基本情况。
2.确定检查评价范围和重点。内部控制监督评价工作组根据掌握的情况进一步确定评价范围、评价重点和抽样数量,并结合评价人员的专业背景进行合理分工。
3.开展现场检查测试。内部控制监督评价工作组根据评价人员分工,综合运用各种评价方法对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进行现场检查测试,按要求填写工作底稿、记录相关测试结果,并对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进行初步认定。
(三)汇总评价结果、编制评价报告阶段
1.实施阶段结束后,内部控制监督评价工作组就发现的相关问题编写单独的评价工作底稿,并进行交叉复核签字,由内部控制监督评价工作组组长审核签字确认后征求被评价单位意见,被评价单位在规定时间(10个工作日)内予以反馈,超过时间不反馈意见的视为无意见。
2.内部控制监督评价工作组组长在相关评价工作底稿的基础上编写评价报告初稿,提交纪检、监察、审计部门主要负责人审定后,报领导小组审批,出具正式评价报告。
(四)报告反馈和跟踪阶段
内部控制监督评价报告提交领导小组组长,并报送相关业务管理部门。
对于内部控制评价中认定的内部控制缺陷,要求责任单位及时整改,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组要跟踪其整改落实情况;对因内部控制缺陷给单位造成损失或负面影响的,单位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第十二条 内部控制评价方法主要包括:在对被评价单位进行现场调查的基础上,综合运用个别访谈、实地观察、证据检查、重新执行、穿行测试等方法,充分收集被评价单位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是否有效的材料。
第十三条 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应当形成工作底稿,详细记录执行评价工作的内容,包括评价要素、评价标准、评价和测试方法、主要风险点、采取的控制措施、有关证据资料以及认定结果等。
第十四条 内部控制评价完成后,应将被评价单位的评价资料整理后,并按顺序装订归档。内部控制评价的有关文件资料、工作底稿、证明材料等应当妥善保管,及时归档。
第四章
评价结果及其应用
第十五条 内部控制评价纳入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内容与干部考核体系,将评价结果与考核挂钩。
第十六条 对外部监督部门审计检查中发现的内部控制风险和提出的整改意见建议,相关单位要积极进行整改落实。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七条 本办法自办公会议讨论通过之日起施行,由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五篇:会计内部控制毕业论文
会计内部控制毕业论文
内部控制作为一种先进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在现代经济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论述了企业内部控制的内涵,并针对现阶段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为适应生产经营管理需要而产生的,是现代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建立并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深化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内部控制既要遵循传统内部控制的原则,又要研究新的内部控制理论和方法。
一、企业内部控制的内涵
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管理活动中的一种自我调整和制约的手段,从其形成至完善,大体经历了“内部牵制的采用一制约机制的建立一控制体系的形成”三个阶段。内部控制的职能不仅包括企业管理者用来授权与指挥进行购货,销售,生产等经营活动的各种方式方法,也包括核算,审核、分析各种信息资料及报告的程序与步骤,还包括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综合计划、控制和评价而制定和设置的各项规章制度。因此,内部控制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只要存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就需要有相应的内部控制。
企业制定内部控制制度的目的,在于保证其经济活动的正常进行,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与有效运用,提高经济核算的正确性与可靠性,推动与考核企业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程度,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目前,我国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和理论相对滞后,使研究企业内部控制的理论与实务成了最紧迫的课题之一。
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我国企业也不断发展壮大,但相当一部分企业由于管理制度不健全,机构设置不合理、人员素质较低等原因导致内部控制薄弱,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一千瓶颈因素。
1、企业内部控制意识薄弱
由于内部控制不能直接产生经济价值,间接效益也需要较长的周期才能看出而且需要多设置人员岗位。需要制定大量的规章制度,需要增加办事环节和程序,因而多数企业把精力主要放在生产和营销上,有人认为,加强内部控制,束缚了自己的手脚,会影响办事效率;更有甚者认为,搞内部控制就是对自己人的不信任,容易制造内部矛盾等等。
2、员工整体素质比较低下
一方面,我国很多企业中缺乏知识全面、素质高的会计人才,一般本科会计毕业生的就业选择首选是发达城市的大企业,其次是各大院校,行政事业单位,真正流向中小企业的会计人才数量就非常有限,另一方面,会计人员无证上岗现象严重,有些企业根本不符合《会计法》中关于会计人员从业资格管理的规定,只能聘请无会计证的人员从事会计工作。
3、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比如,内部岗位责任制不健全,内部授权不充分,职责划分不明确,财务控制的功能无法充分发挥,还有一些企业内部控制的程序不合理,控制重点不明确,管理漏洞比较大,内部控制作用不能有效地发挥。
4、内部控制电算化程度不高
随着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会计电算化作为一种新型的会计核算和管理方式得到了迅猛发展,许多企业在建立电算化会计系统后,会计业务处理程序和工作组织发生了很大变化,给企业内部控制带来了许多前所未有的变革,也使得会计内部控制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但是,内部控制电算化也使会计信息在处理过程中连续出现错误的风险加大。会计人员重复出现同一错误或几个人同时出错的可能性极小,而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只要某一环节处理出错。将会引起其他环节的一系列错误,尤其是当软件程序出现了错误或被恶意篡改时,系统将错误处理所有的会计业务,后果十分严重。
三、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原则
1、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
可靠的会计信息必须具备真实性、可验证性,时效性和客观公正性。会计信息是决策者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因此,会计信息最基本的质量特征就是决策有用性,会计信息的质量关系到决策者的决策及其后果,具有影响决策的能力,这就要求会计信息必须真实有用。
2、会计制度设计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
设计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必须以国家和地方政府颁布的财经法规为依据,内容上应与《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协调一致。
3、会计制度设计要便于加强监督
注重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从理论上来讲,一项完整的经济业务,如果是经过两个以上的有相互制约环节对其进行监督和核查,其发生错弊现象的几率就很低。
4、及时修正并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应根据情况的变化和出现的问题(如电算化管理)对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做出及时修正,及时建立新的内部控制制度。
四、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措施
1、增加企业经营者对会计内部控制的认识 这是有效实施会计内部控制的前提。企业经营者要充分认识到会计内部控制在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防范欺诈和舞弊行为以及实现企业经济目标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以积极的态度,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会计内部控制建设,同时,要带头执行内部会计控制,为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实施提供保证,确保有关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支持会计人员的工作,保证会计及相关人员依法行使职权。
2、不断完善内部会计控制机制
为保证内部会计控制实施的有效性,应注意完善内部会计控制机制,即必须遵守职责明确、相互牵制、相互监督的原则以及企业内控制度的要求。首先,制度建设要突破传统观念,应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以风险防范、控制和提高效率为目标,谨慎性原则是会计王作中应坚持的基本原则之一,但谨慎不等于保守,不等于固步自封,而是要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与业务部门密切配合,从有利于业务发展,风险防范和提高效率的角度出发,敢于打破旧有的条条框框,使内控制度成为促进企业全面发展的动力之一,而不应成为发展的阻力。其次。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考评体系。内部制度的运行如果没有考核考评、奖励与惩罚,就无法保证该项制度推行和运行,因而只有对内控制度体系的各组织之间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比较,客观公正地给予考核评价,奖励或惩罚。才能激励和鞭策与推行内控制度的有关部门及员工尽职尽责地做好内部控制工作。
3、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
这是有效实施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保证,会计人员在内部控制中具有双重身份,起着关键作用。一方面,单位内部的各项控制措施要通过会计人员的日常工作得以贯彻;另一方面,会计人员承担着监督经营者及其他参与经营活动人员执行会计控制规范的责任,会计人员作用发挥的如何,关系到内部控制制度实施的成败。通过建立良好的人力资源政策来培养企业的员工,提高企业员王的素质,对更好地贯彻执行内部控制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为了使会计监督落实到位,应该在会计人员管理体制上进行改革。比如,实行会计人员上级委派制度,对于充分发挥会计监督职能就是非常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