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卫生部要求严打违法医疗广告
卫生部要求严打违法医疗广告
(本文浏览次数: 54)卫生部要求严打违法医疗广告
中新网2月20日电 据中国卫生部消息,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近日通知要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积极配合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深入开展虚假违法医疗广告专项整治,进一步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管,严厉打击虚假违法医疗广告行为。
通知强调,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要完善措施,充实力量,进一步加强对辖区内医疗广告发布情况的监测;并密切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等部门的协调与沟通,完善虚假违法医疗广告案件移送制度和程序。对监测中发现涉嫌虚假违法的医疗广告应在3日内以书面形式移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对同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做出的处理结果应在7日内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要坚决做到发现一起,移送一起,处理一起,公布一起,决不姑息纵容。
同时,加大规范医疗机构医疗广告行为的力度。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向当地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重申医疗广告的有关规定,特别是关于暂停发布尖锐湿疣、梅毒、淋病、软下疳等性病;牛皮癣(银屑病);艾滋病;癌症(恶性肿瘤);癫痫;乙型肝炎;白癜风;红斑狼疮等医疗广告的规定。
对医疗广告内容涉嫌违反《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要依法进行严肃处理,处理结果应于7日内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通知还要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通过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和“医院管理年”活动,清理整顿医疗服务市场,鼓励和引导医疗机构加强管理,诚信执业,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依法执业水平,以质量和信誉吸引患者,推动医疗机构健康、持续发展。
2005年,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高度重视,充分发挥部门职能,将打击虚假违法医疗广告与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和“医院管理年”活动结合起来,会同有关部门加强专项整治工作,遏制了虚假违法医疗广告的蔓延势头,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来源:中国新闻网
第二篇:常见医疗广告违法类型探析
常见医疗广告违法类型探析
医疗广告,是指利用各种媒介或者形式直接或间接介绍医疗机构或医疗服务的广告。医疗广告广泛出现于电视频道、广播电台、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上。其受众庞大,影响深远,所以其一直被列为广告监测的重点对象之一。然而,目前医疗广告违法数量明显上升,违法种类复杂,甚至许多医疗广告发布打破了传统模式,徘徊在违法的边缘,使广告违法判定工作难以为之准确定性。本文拟根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和卫生部联合制定的《医疗广告管理办法》,结合日常广告监测工作实践,从分析医疗广告的发布形式和宣传内容两方面着手,探讨常见的医疗广告违法类型。根据医疗广告不同的违法表现,可分为形式违法类、内容违法类、共同违法类和叠加违法类。以下分别探讨之。
一、形式违法类医疗广告
形式违法类医疗广告是指根据《医疗广告管理办法》的要求,广告主或者媒介未按照一定的形式要件来发布医疗广告,构成违法。形式违法只是就其发布的形式而言的,就其发布的内容来讲并不违法。这种医疗广告的违法形式一般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其一是要件缺失型。这种医疗广告在发布时往往表现为缺少必要的形式要件。《医疗广告管理办法》第三条规定:“医疗机构发布医疗广告,应当在发布前申请医疗广告审查。未取得《医疗广告审查证明》,不得发布医疗广告。”第十四条规定:“发布医疗广告应当标注医疗机构第一名称和《医疗广告审查证明》文号。”实践中,根据这两条规定,假如某医疗机构在发布广告时未同时发布其 1 《医疗广告审查证明》文号(广播类医疗广告除外),则该广告涉嫌未取得《医疗广告审查证明》文号,或者该机构的医疗广告未审核通过,涉嫌违法。这属于典型的要件缺失型违法医疗广告。其二是要件超出型。即是广告主或者媒介超出必要的形式要件发布医疗广告。这种违法行为可以简单理解为广告发布的形式超过了规章的规定。《医疗广告管理办法》第七条规定医疗广告的表现形式不得含有以下情形:第六款规定:“利用患者、卫生技术人员、医学教育科研机构及人员以及其他社会社团、组织的名义、形象作证明的”;第七款规定:“使用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名义的”。实践中,根据该规定,假如某医疗机构在发布医疗广告时利用了患者、卫生技术人员、医学教育科研机构及人员以及其他社会社团、组织的名义、形象作证明,或者使用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名义,只要出现了这种形式来做广告宣传,且不论其内容违法与否,从形式上均能判定其涉嫌违法。
二、内容违法类医疗广告
内容违法类医疗广告是指在发布医疗广告时,形式上并未违反有关法律规定,而内容上却未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宣传。这种违法广告的发布形式是完全合法的,而其广告内容超出了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或者广告的内容不符合有关规定。这种医疗广告的违法形式也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其一是宣传内容超出许可,即内容超出了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来进行宣传。《医疗广告管理办法》第六条规定:“医疗广告内容仅限于以下项目:医疗机构第一名称;医疗机构地址;所有制形式;医疗机构类别;诊疗 2 科目;床位数;接诊时间;联系电话。前六项发布的内容必须与卫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核发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或其副本载明的内容一致。”根据该规定,只要超出了上述八项内容所规定的范围,不论内容是否合法,都不符合该规定。假使某医疗机构的广告宣传中有:“到目前为止,我院已接诊了上千名的患者”,实践中,这样的广告内容很常见,这句话也没有违法,然而却属于超出了以上八项所规定的内容,故有违法之嫌。其二是宣传内容不合规定。《医疗广告管理办法》第七条第一、二、三款规定:医疗广告不得涉及医疗技术、诊疗方法、疾病名称、药物;不得含有保证治愈或者隐含保证治愈;不得宣传治愈率、有效率等诊疗效果。这种违法内容也很常见的。实践中,只要医疗广告内容涉及宣传疗法、疗效、病名和药物的,不论是明显宣传还是隐含暗示,都涉嫌违法。
三、共同违法类医疗广告
共同违法类医疗广告也是就医疗广告的发布形式和内容来讨论的,即是指某个医疗广告在其发布时,无论形式上,内容上都同时具有违法表现。兼备了前面一、二两部分所论述的情形,属于典型的形式和内容共同违法型。其法律依据不用赘述,在此举监测实践中一例以说明。如北京某甲状腺医学研究院1499秒(健康大家谈)栏目广告,该广告宣称该机构使用“四维靶向疗法”,在广告发布中又利用“贵阳任先生、潍坊魏女士、绍兴王女士„”等多位患者讲述亲身体验来做疗效证明。很明显,前者涉及宣传诊疗方法,属典型的内容违法。后者涉及使用利用患者名义、形象作证明,属典型的形式违法。这种形式和内容同时违法的医疗广告往往表现为时间较长、形式多样、内容庞杂的大广告,其违法程度也较为严重。
四、叠加违法类医疗广告
叠加违法类医疗广告较为特殊,也较难理解。其表现为:就广告所采取的形式而言,其发布形式并不违法;就广告所宣传的内容而言,其宣传内容也不违法。但是,当该广告发布时所采用的形式和所宣传的内容结合在一起时,就构成了违法,属于典型的叠加型违法。其依据在于《医疗广告管理办法》第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禁止利用新闻形式、医疗资讯服务类专题节(栏)目发布或变相发布医疗广告。”第二款规定:“有关医疗机构的人物专访、专题报道等宣传内容,可以出现医疗机构名称,但不得出现有关医疗机构的地址、联系方式等医疗广告内容;不得在同一媒介的同一时间段或者版面发布该医疗机构的广告。”
实践中,首先,只要一个医疗机构取得有关发布医疗广告的资格,就可以以《医疗广告管理办法》规定的广告形式和宣传内容发布广告,对机构进行宣传,这是法规所允许的,并不违法。其次,从新闻报道的形式上来看,法规并未限制对医疗机构或者人物的进行新闻报道。也即是只要不以广告宣传为目的,对医疗机构或者人物的新闻报道是允许的。故假如对某医疗机构或者人物做一个专家讲座、医学探秘、企业寻访、主持人和嘉宾互动栏目等的新闻报道,其所宣传的内容即使涉及了《医疗广告管理办法》第七条第一、二、三款之规定内容,只要不发布或者变相发布广告,这种新闻报道形式并不涉嫌违法。那么如何正确“理解发布和变相发布广告”是判定叠加违法类医疗广告的关键。其实,该条第二款之规定是十分明确的,即是在对医疗机构或者人物进行新闻报道 4 或者专题采访时,不得出现有关医疗机构的地址、联系方式等医疗广告内容,或者不得在同一媒介的同一时间段或者版面发布该医疗机构的广告。根据第十六条第二款的规定,如果某医疗机构针对某种疾病举办了一个专家讲座,讲座中只出现了该医疗机构的名称,则未涉嫌违法;假使该讲座中出现了该医疗机构的地址、联系方式等属于医疗广告的内容,或者在讲座进行的任何时段插播了有关该医疗机构的广告,即可理解为该讲座的举办是为该机构打广告服务的,故涉嫌违法。这就属于典型的叠加违法类医疗广告。目前,很多业内人士对这种违法类型容易产生误解,造成了大量的医疗广告借助专家讲座、医学探秘、企业寻访、主持人和嘉宾互动栏目、养生讲堂等形式做大做广告宣传,已成为了医疗广告典型违法的重灾区。
综上所述,根据《医疗广告管理办法》来分析医疗广告的四种违法类型,认清它们的各种违法表现形式,对广告监测工作,尤其是医疗广告违法案件的判定工作意义重大。介于笔者认识的局限,以上探析之观点较为浅陋,恳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为谢。
第三篇:关于在全县开展整治虚假违法医疗广告
关于在全县开展整治虚假违法医疗广告
专项行动的实施方案
为切实维护广大群众的合法权益,规范医疗广告行为,加强对发布医疗广告的医疗机构的监管力度,查处违法违规行为,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医疗广告市场秩序,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活动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医疗广告管理办法》。
二、活动主题
净化医疗广告环境,保障医疗质量安全。
三、活动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加强医疗广告监督管理,严厉打击各种发布虚假、违法医疗广告的行为。通过集中整治,在全县遏制虚假、违法医疗广告蔓延势头,净化医疗广告环境。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各项医疗广告监管制度,建立医疗广告规范化、制度化的长效监管机制。
四、活动重点
针对县内主要电视、广播频道,公开出版发行的报刊,户外广告中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的医疗广告,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非法涉性、低俗不良虚假违法医疗广告,重点检查以下广告:
1.未取得有效《医疗广告审查证明》的。
2.医疗广告的表现形式含有以下情形:
(1)涉及医疗技术、诊疗方法、疾病名称、药物的;
(2)保证治愈或者隐含保证治愈的;
(3)宣传治愈率、有效率等治疗效果的;
(4)淫秽、迷信、荒诞的;
(5)利用患者、卫生技术人员、医学教育科研机构及人员以及其他社会团体、组织的名义、形象作证明的。
3.以健康资讯节目(栏)名义和新闻报道形式发布或变相发布医疗广告。
4.不标注《医疗广告审查证明》文号的。
5.存在其它违反《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医疗广告管理办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行为。
五、活动步骤
专项行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自查自纠阶段(2011年10月15日-10月20日)由县卫生局会同宣传、工商等部门下发活动方案,利用各种形式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宣传专项整治行动的目的和意义,动员各有关医疗机构自查自纠。
(二)集中整治阶段(2011年10月21日-10月31日)对全县相关媒体上发布的医疗广告进行检查,专项整治行动各相关部门收集非法医疗广告证据,各部门设立举报热线,接受群众投诉。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集中处理。
(三)延伸整治阶段(2011年11月1日-11月30日)在巩固上一阶段成果的基础上,将整治范围向户外广告、公交广告、互联网广告延伸。建立医疗广告监管长效机制。
六、查处措施
(一)卫生局对发布违法违规医疗广告的医疗机构,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给予告诫、警告,责令限期改正,撤销《医疗广告审查证明》、停业整顿、吊销诊疗科目,或者吊销《医
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等处罚。有关情况记入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录,将作为暂缓医疗机构校验的重要依据。
(二)工商局对多次发布虚假违法医疗广告、屡罚屡犯的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在依法处罚的同时,暂停其广告发布业务,直至取消广告发布资格。并建议有关部门追究媒体单位主管领导和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三)宣传部门要把广告内容作为新闻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会同新闻媒体主管部门按规定追究发布虚假违法医疗广告的媒体相关媒体、有关领导和工作人员的责任。
七、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统一认识。各部门要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高度,充分认识此次整顿虚假违法广告专项行动工作的重要性,主管领导要亲自抓,按照职责分工,突出整顿工作的重点,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广告主、重点媒体的监管,务使整顿工作抓出成果,取得实效。
(二)大力宣传,加强教育。新闻媒体要及时宣传报道活动的情况,通过对典型违法案件的曝光,发挥警示和震慑作用,形成良好的社会监督和舆论氛围。
(三)密切协作,相互配合。各部门加强协调配合,切实履行职责,做到信息畅通。
2011年10月11日
第四篇:广播电视台关于整治违法医疗广告工作总结
**县广播电视台关于整治违法医疗广告工作总结自全省开展整治违法医疗广告以来,我台立即召开班子会和全体会进行传达部署,要求各单位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认真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整改。确保取得实效,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认真落实宣传管理责任制。严格执行三级审查和重播重审制度,任务到岗,责任到人,认真细致把好每一道关口,坚决杜绝安全隐患,进一步完善突发事件宣传报道工作应急预案,妥善做好突发事件广播电视台应急宣传报道工作。
二、加强广播电视节目监管。规范电视剧播出管理。明确专人对播出节目进行收听收看,逐一审核剧目播出手续,对手续不全节目一律封存,坚决清理。
三、严格广播电视广告管理。重点对含有涉性内容药品、保健品广告进行了整治,游动字幕;“挂角”广告全面进行整治和规范。我们研究决定,今后要长期不懈,力求实效。从源头抓起,在播出从严把关,确保不出现任何问题。
第五篇:浅谈农村地区违法医疗广告的整治
浅谈农村地区违法医疗广告的整治
2013-10-15 09:33 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提高,一些民营医疗机构和商家纷纷把目光投向了农村这个待开发的市场。
这一过程中,各类虚假违法医疗广告也纷至沓来。这些广告或是使用绝对化用语夸大疗效,或是利用专家、患者的名义虚假宣传,也有部分未经审批或超出审批范围擅自发布。这些违法广告大量充斥市场,致使消费投诉日渐增多,社会危害性逐渐凸显。对此,工商部门应切实加大对农村医疗广告的监管力度,莫让农村成为医疗广告监管的死角。
一、农村医疗广告乱象的主要表现形式
户外广告牌随处可见。在公路沿线、场镇周边、人员集聚的乡(镇)等地的房屋墙面、道路建筑、电线杆、门店外随处可见各种写有特色专科、祖传秘方之类字样的医疗广告,这些广告的内容往往粗俗不堪。
印刷品广告四处“留影”。一些不法商家利用印刷品广告成本低、效益高的特点,雇用社会闲散人员,“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四处散发、张贴小广告。
产品类宣传乘虚而入。一些民营医疗机构或是打着免费义诊、送医下乡、科普宣传等旗号,或是利用患者、医学科研机构的名义进行宣传。这些违法的医疗广告极易对消费者身心造成伤害,使其经济上蒙受重大损失。
上述农村医疗广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民营医疗机构在未取得《医疗广告审查证明》的情况下,擅自发布医疗广告;在《医疗广告审查证明》一年的有效期到期后,未重新提出审查申请,但仍然继续发布医疗广告;未严格按照《医疗广告审查证明》核准的广告成品样件内容与媒体类别发布医疗广告;在发布的医疗广告中,出现《广告法》、《医疗广告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所规定的禁止性内容。
二、农村医疗广告乱象的成因
经济利益驱使。农村医疗资源匮乏,医疗水平较低,加之农村消费者相对鉴别能力较低,容易出现病急乱投医的现象,所以农村自然而然地成为民营医疗机构的主要目标市场。一些民营医疗机构为了能够在短期内产生较大效益,收回投资成本,不惜投重金在宣传上,甚至不择手段发布虚假违法医疗广告。同时,一些广告制作、发布单位为了完成经济指标,想方设法拉广告,不严格查验相关医疗广告审查证明文件,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虚假违法医疗广告的滋生。
监管责任缺失。目前,我国对医疗广告的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包括卫生、工商、广电、城管等。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职责,没有形成医疗广告综合治理的长效监管机制。多头管理很容易造成责权分离、互相推诿,导致监管不力。
处罚力度有限。按照《医疗广告管理办法》,对法律法规没有规定的,工商机关应当对负有责任的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予以警告或者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相比医疗广告带来的收益,这些处罚显然不足以对违法者形成震慑力。
行业自律不严。我国的广告业发展较晚,广告行业自律的水平也不是很高,自我约束能力不强。尽管有各种自律规条,但执行并不理想,对广告市场主体的约束力不强。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和广告发布者有时不惜自降格调,仅仅满足于无害的道德“底线”,失范行为的出现也就在所难免。
三、整治农村违法医疗广告的对策
第一,查办案件与日常监管相结合,进一步加大工商部门的执法力度。工商机关要从集中力量查办一批农村虚假违法医疗广告案件入手,对农村地区违法医疗广告始终保持高压态势;进一步强化对民营医疗机构广告发布行为的监管,从源头上治理虚假违法医疗广告,对屡次发布虚假违法医疗广告的行为依法从重查处。同时,工商机关要加大对农村地区医疗广告的监测力度,增加对农村地区医疗广告的日常巡查频率,将巡查责任严格落实到人,一旦发现违法广告的苗头立即予以制止;充分发挥在各村委会、居委会设立的红盾维权联络点和联络员的作用,加强对违法医疗广告的监督,扫除日常监管的盲点。
第二,协调配合与信用分类相结合,进一步形成农村医疗广告整治的合力。工商部门必须积极加强与卫生、城管、新闻出版等部门的信息沟通和协调配合,共同对农村地区的违法医疗广告进行联合整治;通过建立民营医疗机构信用档案和农村地区违法医疗广告案例公示、公告等制度,完善对医疗广告市场的信用监管体系,逐步实现对农村地区医疗广告规范化、制度化的长效监管。
第三,行政处罚与行政指导相结合,进一步引导医疗广告行业的自律。工商部门除了对民营医疗机构加强监管外,还必须对广告的设计、制作单位以及广告媒体加强监管,注重通过行政指导的方式使整个医疗广告行业实现自律。工商部门要强化对医疗广告的设计、制作和代理行为的规范与监管,督促医疗广告经营者自觉查验《医疗广告审查证明》,拒绝设计、制作和代理虚假违法医疗广告。对设计、制作和代理虚假违法医疗广告的广告经营者,如情节轻微或者未造成影响的,给予行政指导或者警告。如情节严重的,则必须严厉查处,直至清除出广告市场。此外,工商部门还要强化对广告媒体单位的监管,构筑防范虚假违法医疗广告的最后一道防线。
第四,广泛宣传与引导教育相结合,进一步增强农村消费者的维权意识。一般而言,农村消费者的消费知识相对匮乏,且维权意识较弱。工商机关要积极采取多种形式向农村消费者大力宣传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尤其是在医疗知识方面的宣传。要以科普的方法、贴近生活的事例向农民宣传、讲解,增强农民对虚假违法医疗广告的识别能力和防范意识。同时,工商部门在开展集中整治活动时,应通过传媒及时向社会发布违法医疗广告警示,集中曝光一批典型的、性质恶劣的违法医疗广告,扩大影响和教育面,增强消费者的举报意识和维权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