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跨国绿地投资的风险管理2(模版)
关于海外绿地投资的认识和思考
Understanding and consideration about overseas greenfield investment)
刘小梅
Liu Xiaomei(宝钢集团有限公司规划发展部)
(Planning & Development Dept., Baosteel Group Corporation)【内容摘要】 海外绿地投资是跨国企业获得海外实物资产的传统而重要的方式。本文概括介绍海外绿地投资的特点,建立投资目的国别和地区总体判断选择方法,提出项目选择和决策评价的基本要素及项目全生命周期风险管理思路,进而提示海外绿地投资应予重点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海外绿地投资 投资目的国判断选择 项目选择和决策评估 风险管理
企业成长过程中,当其有足够的经济和策略支持的时候,为了获得最大利润,势必会制定国际战略,寻求国际扩张。国际扩张不外乎四种方式:进出口、商业联盟、收购和绿地投资。企业需结合自身的情况,平衡风险与商业预期收益,选择其中一种或几种方式的组合。鉴于前三种方式的固有局限,海外绿地投资是企业在国际直接投资中获得海外实物资产的传统而重要的方式。本文拟概括介绍海外绿地投资的特点,建立投资目的国别和地区总体判断选择方法,提出项目选择和决策评价的基本要素及项目全生命周期风险管理思路,进而提示海外绿地投资应予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海外绿地投资概述
绿地投资又称创建投资,它是指投资主体在东道国境内依照东道国的法律设置的部分或全部资产所有权归外国投资者所有的企业。绿地投资会直接导致东道国生产能力、产出和就业的增长。
一般来说,海外绿地投资方式对投资者的益处主要有三:一是投资者具有选择符合其全球战略目标的生产规模和投资区位的主动权;二是投资者在较大程度上把握风险,掌握项目策划各个方面的主动性,例如,母公司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对利润分配和营销策略进行内部调整;三是创建新的企业相对并购而言,不易受东道国法律和政策上的限制。因为新建企业总是增加生产资本存量,可为当地带来很多就业机会,并增加税收。
然而,海外绿地投资方式也存在诸多不利于投资者之处。一是需要大量的筹建工作,因而建设周期长,速度慢、缺乏灵活性,对投资者的资金实力、经营经验等有较高要求,不利于跨国企业的快速发展;二是绿地投资过程当中,跨国企业完全承担其风险,不确定性较大;三是企业创建后,跨国企业需要在投资目的国自已开拓目标市场,且常常面临管理方式与投资目的国惯例不相适应,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匮乏等问题。综上,对投资者而言,海外绿地投资在投资规模、区位、运营模式等方面具有主动权,同时也存在建设周期较长、退出灵活性不足、投资和运营风险大等诸多缺点,投资者选择投资目的地如何趋利避害,最大限度地发挥有利条件,化解不利因素,事关项目成败。
二、海外绿地投资目的国判断选择的方法
勿庸置疑,对外投资项目既要符合我国对外投资国别产业导向政策,又要符合投资目的国外商投资准入政策和相关法规。此外,除了需防范一般境内新建项目存在的共性问题外,特别要分析并识别有异于境内投资、针对投资目的国的特定问题。因此,明智选择投资目的国,需以全面了解并掌握充分信息为基础,特别要了解潜在投资目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和地理等方面的环境【1】并分析其与本国的异同。
(一)外来者相对劣势成本
海外投资必然会遭遇与国内不同的投资与经营环境,投资者作为外来者会产生相对国内的额外劣势成本。投资目的国选择必须以外来者额外劣势成本最小,项目相对于境内同类项目具有优势且能达到预期效益指标为原则。
外来者相对劣势成本主要由以下因素引起:一是文化因素:适应不同国家的社会规范会产生额外成本,如语言、历史、宗教、种族等;二是经济因素:适应不同国家的经济环境会产生额外成本,如人口、支柱产业、富裕程度、市场供需、原辅料和能源供应保障、基础设施条件,财政货币和税收、外商投资、行业准入、土地规划环保、基本建设和国际贸易等方面政策法规等;三是政治因素:适应不同国家的政治氛围和监管机制会产生额外成本,如东道国政局稳定性、政策法律变化、战争等。政治风险一般不易预测,一旦出现往往损失很大;四是地理因素:跨越时间和距离会产生额外成本,如自然环境、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
(二)投资目的国别和地区的选择方法
投资者根据全球产品市场选择潜在投资国时,为高效率低成本地对其投资环境全面系统客观的综合判断比较,利用现有最新分析报告等信息资源可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果。世界经济论坛《全球竞争力报【2】告》每年用科学统计方法,对全球各国进行竞争力综合研究评价,列出各国的关键指数、发展阶段,并对各国就基本条件、效率提升要素以及创新和成熟度要素等三个方面共12个维度111个指标进行分析排名,进而综合评价列出各国在全球的竞争力排名。此外,该报告筛选出融资渠道、通货膨胀、政策不稳定、劳动力受教育程度欠缺、基础设施供应不足、外汇管制、税收政策、国内劳动力职业道德差、腐败、税率、政府机构低效、政府不稳定、劳动法规限制、犯罪和偷窃、公共健康差等15个对经营企业问题最大的因素,根据全球范围内各类规模的企业主管问卷调查结果,从大到小进行排列。
根据该报告,重点梳理潜在投资目的国位列50名后的指标,关注在该国经营企业问题最大的因素中得票比例共计占80%以上的因素,对照具体项目进行对比分析,结合潜在投资目的国与投资国在经济、地理、外交等方面的关系及产品目标市场等情况,即可总体判断并初步选定投资目的国。
投资目的国选定后,具体地区的选择宜研究各国工商协会等机构每年发布的地方竞争力指标报告,了解各地竞争力相关指标(基础设施条件、政策透明性、劳动力素质和培训、公司开办程序时间和费用、地方法规、商业配套支持服务、土地易得性、市场加盟、非正式收费等)【3】排名情况及历年变化趋势,结合产品目标市场和项目情况,作出总体判断后实地考察并选址。
三、海外绿地投资项目选择和决策评价要素
海外绿地投资项目选择和决策评价要以减少不确定性、确保资本保值增值为原则,基本要素如下:
(一)与母公司的协同。要符合企业战略方向,选择与企业现有业务相关度高,且已具备建设和运营经验及相关技术的业务,充分利用母公司在市场营销、技术、品牌、知识产权、管理等无形资产和软实力方面的资源,发挥与母公司的协同效应。
(二)市场潜力。要对拟投资项目目标市场进行深入的市场调研,包括消费者(用户)偏好和消费习惯、产品供需平衡、竞争对手、原辅料条件、物流成本、上下游产业景气度等,确定产品方案、拟占市场份额及所需时间、后续项目的可能性等。
(三)项目规模。宜由小到大,如市场前景好,可采取一次规划,分步建设,有利于熟悉环境,摸索经验,降低初期投资风险。
(四)合理选址。为争取较优惠的投资条件,选址宜采取宜多方案比选策略。选址调研必须深入细致,现场考察了解地貌、地质、地理、面积、交通、气候、物流费用、公辅设施及接口、生活配套条件、劳动力可得性、其它类似项目建设经验教训、周边地区现状和规划情况等;并获取土地性质、优惠政策、规划法规和要求、环保法规和标准、安全要求、建设条件、交地流程、交地时间、地价等信息。
(五)财务收益。关键关注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资金可流动性。具体指标:投资净现值、所需资金规模、对母公司现金流的影响、偿债期、达到盈亏平衡的时间、所得税、资本利得税及投资目的国对资金流出的管制等。
四、海外绿地投资项目的风险管理思路
就项目风险而言,其责任的普遍性和不清晰导致很少得到足够集中的关注。而且,所有风险事件都不是独立的,风险对项目的影响结果可能高度依赖于一系列相互关联的事件。再者,一系列风险事件能够而且确实经常跨越传统职能的责任界面,由于不同职能间往往难以协同和快速响应,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然而,识别项目风险及后续处理的责任归根到底在于项目投资方。为成功实现项目范围、质量、时间和成本目标,投资方必须管理好风险。为系统地处理在项目中遇到的各种风险,较实用的风险识别方法是按主要来源(而不是影响)分类项目风险,这将便于更有效地管理。
以下按相对可控性从低到高的趋势,根据风险源将风险分为外部不可预知,外部可预知但不确定,内部非技术的,技术的,以及法律的这五大类【4】,以供投资者在项目前期调研过程中对照,识别主要风险因素并分析其影响程度,以期尽可能预见到项目生命周期中的问题和挑战,进而有针对性地精心策划规避、转移、接受、拒绝等风险对策,提高风险应对能力,将项目整个生命周期中的不确定因素的负面影响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
(一)外部、不可预知(不可控)风险
1、法规方面,即预料不到的政府干预: 原料供应,环境问题,设计标准,生产标准,项目选址,产品或服务的销售或出口,定价,特殊要求。
2、自然危害,即由以下自然因素所致的结果 地理位置,暴风雨,洪水,地震。
3、假设事件,即阴谋事件引起的破坏和损失
4、间接影响,即项目引起的环境和社会的结果
5、完工,即由以下原因导致不能完成项目: 由于其它方原因配套基础设施不落实,由于破产或破产管理期引起的设计、施工或供应合同问题,不能为项目的结束提供财务支持,项目概念或配置不当,政治**,缺乏最终验收等。
(二)外部可预知但不可控风险
以下变化是可预知的,但变化范围和方向是不确定的。
1、市场风险: 原料可得性,原料成本,需求(包括顾客和用户拒绝),国家的经济状况,竞争,在市场上的最终价值,买方达成购买协议的意愿。
2、营运风险(即项目完工后): 维护需要,对用途的适用性,安全性。
3、环境影响
4、社会影响
5、汇率变化
6、通货膨胀
7、税制
(三)内部的、非技术的但通常可控的
1、管理方面,即由于以下原因引起的问题: 不诚实或缺乏廉正,不胜任,不适当,失控,各目标不相容,高级职员变更,组织结构不合适或缺失,缺乏合适的制度和程序,计划不充分,进度不切合实际,缺乏协同,项目管理不适当
2、进度问题,即由于以下原因造成的延迟或拖期: 由于上述管理问题造成的延迟,报批报审,劳动力短缺,劳动力效率低下,劳动力停工,材料短缺,延迟交货,未预见的现场条件,出资人/用户变更项目范围,事故或破坏,开工、移交或投运问题,缺乏准入。
3、成本问题,即由于以下原因引起的超支: 任何以上列出的进度延迟,不适当的采购策略,报酬谈判,管理层和/或劳动力缺乏经验,对各部分如何协同缺乏理解,承包人索赔,预算低估,任何前面列出的外部因素。
4、现金流 紧缩,中断,无力偿还债务。
5、缺乏潜力,即无利益和利润
(四)技术的且通常可控的风险
1、技术变化 致使项目零部件过时,零部件供应停止,竞争者进入致使项目过时、无竞争力或不可接受,由于新技术所引起的复杂性。
2、运行情况 质量,生产率,可靠性。
3、项目技术特定的风险 在创建新实体或新产品方面,在运营或营销新实体或新产品方面。
4、设计 不充分的数据,设计人员经验不足,设计不适当,功能规格的细节、精度和适用性,在项目过程中变更的可能性,设计对实施的方法
5、项目规模和复杂性
(五)法律风险(通常可控),由于以下原因引起的问题:
1、许可证
2、专利权
3、合同方面,即由于误译、误解、不合适的承包策略/合同类型、合同失败引起的问题
4、外部诉讼
5、内部诉讼
6、不可抗力
五、海外绿地投资应予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企业海外投资,要制定以增强企业竞争实力和环境适应性为目的的国际战略,确定目标,选择实现路径,优化组合海外投资方式,帮助公司通过多种方法以增加收入和降低成本。
(二)海外绿地投资目的地选择对项目的成功至关重要,《全球竞争力报告》和地方竞争力指数提供了各国和地方投资环境的全面综合的分析,对投资者认真权衡考虑潜在目的地的商业潜力和风险,具有现实指导意义。一般来说,在海外投资的初期阶段,宜采取的策略:在投资国别方面,选择政治、经济、地理、法律等环境与本国较接近的国家,以期缩短适应期并降低外来者额外成本劣势;在投资规模方面,选择规模适中的项目,或采取“一次规划、分步实施”,有利于控制项目风险;在投资业务方面,选择公司中已具备科研能力、品牌号召力等无形资产的业务,以利轻松跨越国家的边界,而且公司不用负担在投资目的国重新建立这些无形资产的费用。
(三)海外绿地投资项目风险管理特别要重视异于国内投资项目的风险,即由于投资环境差异引起的额外劣势成本风险。外部风险源的识别管理,可参考《全球竞争力报告》调查列出的在投资目的国经营企业问题最大的因素,及该国12个维度共111个详细指数的排名,特别关注该国列在50名后的因素,并根据项目实际综合分析,按风险源分类并梳理出发生可能性大且对项目影响大的因素,作为重点风险源策划对策,是项目成功的必要保障。
(四)海外投资者需要调整策略以适应不同市场来增加收入,同时,它们也需要运用其国际广度来获得规模经济效益。如何通过公司策略制定、公司国际化架构设计、海外公司组织结构设计、产品和服务定位、价值链创建等把本土化和国际化很好地结合起来,是海外投资者需基于项目而超越项目谋求解决的问题。【参考文献】
[1] 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中国驻外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 [2]《The Global Competitiveness Report 2010-2011》,2010 World Economic Forum;
[3] 《the Provincial Competitiveness Index 2010》 ,the Vietnam Chamber of Commerce and Industry and the USAID-funded Vietnam Competitiveness Initiative;
[4] Project and Program Risk Management: a Guide to Managing Project Risks and Opportunities, R.Max Wideman, ISBN 1-880410-00-1(10 Volume Set)感谢:
在本文撰写过程中,得到了宝钢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审查总监宋飞的指导和支持,在此特表示衷心的感谢。
第二篇:老挝投资风险管理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各国的贸易往来日趋紧密,与老挝等邻国的贸易往来尤为密切,我国企业在老挝的投资项目越来越多,因此企业对如何防范老挝项目投资的风险愈发重视。面对老挝复杂的投资环境,我国企业需要更好的把控风险,将风险损失控制到最低,尽可能的避免风险损失的出现。
二、老挝投资的主要风险
(1)政治风险。虽然中挝为传统友好政治关系国家且老挝制定了一系列诸如低廉的土地租赁、减免税收等优惠的投资政策,但在其进行项目投资仍然存在着潜在的政治风险。其一,老挝政府机构臃肿且职能部门之间配合度低,导致其工作效率低;其二,贪污腐败现象猖獗,没有一个相关政府职能部门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其
三、老挝政府针对外国投资企业所设置的“窗口”式便捷服务实施效果不理想,使急于获得各种许可证、办理易腐货物的进口与通关的外商投资者,不得已采取寻租行为。
(2)经济风险。一方面,受地理及人口限制,老挝的市场规模非常小,市场容量相对较低,这就势必造成进入老挝市场的企业竞争会非常激烈。另一方面,老挝劳动力文化素质低,且政府又限制劳务引进,外来务工门槛高,这就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和用工风险。
(3)法律风险。老挝现行的法律法规十分不健全,目前针对境外投资的相关法律更是不完备,相关的法律法规之间都会出现相互矛盾的现象,这使企业如果在老挝遇到相关法律问题时,都难以运用其法律得到合理的解决,这就给企业带来了诸多潜在的法律风险问题。此外,老挝民族主义思想严重,法律侧重对本国企业的保护,忽视了投资者的权益。
(4)投资环境风险。一方面,作为内陆国家的老挝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水域只有湄公河,运输条件及其有限,无法满足外商投资者的需要;另一方面,老挝的电力设施非常有限,主要是电力工程所需的电缆和耗材全部依赖进口,国内没有相应的原材料生产企业,目前老挝仍有78%的可开发电力资源暂时处于停滞状态,导致很多项目无法实施。
三、老挝投资风险防范
(1)政府层面的风险防范。一方面,建立健全对外投资法律法规保障体制。完善的法律制度是我国企业对外投资最基本的风险保障,我国应在《境外投资管理办法》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并完善包括老挝在内的境外投资的法律法规,从审查、税收、管理等多方面协调东道主与本国企业的利益与关系,促进我国包括对老挝在内的境外投资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建立境外投资信息平台。在境外投资的准备和实施过程中,信息的搜集和处理是有效防范投资风险的重要手段。境外投资需要考虑诸如税收政策、土地政策、人力资源等多方面因素,单独的外资企业很难全面、真实的完成调研,因此通过政府机构建立包括老挝在内的境外投资信息平台为对外投资企业提供了有力的信息保障。
(2)实行海外企业本土化战略。首先,项目产品要适应老挝消费者的使用习惯和诉求,企业可与老挝当地企业进行合作,既要体现以我为主又要考虑对方的属地影响,做好长期投资的战略决策。其次,以国内外派专业团队为基础,大力挖掘培训和使用老挝的已有专业人才和数量技工,既减少劳动力使用成本,也能够融合与老挝当地政府和人民的关系。再次,融入当地社区和市政,在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适度投资兴建民生设施,帮扶济困,能在老挝人民当中产生良好的认可度,也为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3)充实企业相关组织架构。其一,风控决策机构:该机构主要是对老挝投资的总体风险进行把握,从项目境外投资的必要性、经济可行性、老挝政治经济环境的许可性、项目产品的适销性等方面对老挝直接投资进行全面有效地评估和审查,确保项目能始终在健康安全的轨道上运营。其二,风控执行机构:该机构主要是在决策层就老挝项目投资确定投资方向和规模后,具体的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风险进行评估、跟踪、识别、预警、提出干预措施,已现实的或者潜在的风险能够得到及时的防范和化解。其三,风险控制的监督:该机构既要及时对已有风控部门的风控行为进行有效的更高层次的指导,也要对风控执行机构的风控行为进行监督和评估,以便上级机构能更好地对决策进行修正和调整。
第三篇:简论新阶段跨国公司财务风险管理论文
财务风险管理是风险管理的一个分支,是一种特殊的管理功能。它是指经营主体对其理财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度量和分析评价,并适时采取及时有效的方法进行防范和控制,以经济合理可行的方法进行处理,以保障理财活动安全正常开展,保证其经济利益免受损失的管理过程。财务风险的实质就是企业财务成果的风险和财务状况的风险,是企业未来财务收益不可能实现的概率。相应的,财务风险管理的实质,就是在财务风险和财务收益之间进行权衡,以便能做出科学的财务决策,将财务风险控制在企业所能承受的限度之内,努力提高企业的收益,从而增加企业的价值。
一、新阶段我国跨国公司财务管理的外汇风险
1.外汇风险的定义和分类。
跨国公司财务管理中的外汇风险是指因汇率变动,公司以外币计价的资产和负债、收入和支出的价值量增加或减少,从而发生损失或收益的不确定性。在进行财务管理及经营的全过程中贯穿着国际资本的流动,跨国公司不可避免地会在国际范围内收付大量外汇或拥有以外币表示的债权债务。一旦汇率发生变动,将会给公司运用外汇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
跨国公司财务管理的外汇风险主要有以下三大类:
(1)交易外汇风险。交易外汇风险是指企业对外投资及经营中以确定的外汇进行交易,在交易与价格结算期间内,因汇率发生变动影响企业收入或支出金额的可能性。交易风险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己经列入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应付款项目。
(2)会计风险。会计风险是由于汇率变动使企业的资产价值在进行会计结算时可能发生的损益。按照现行的会计准则,企业的外币资产、负债、收益和支出等,均需转换成本国货币来表示。境内母公司在每一个会计期末需将境外投资子公司的财务报表合并成汇总报表,在将子公司报表以东道国货币计价的会计科目折算成母国货币的过程中,由于汇率变动有可能给境外企业带来损失。由于外汇市场的汇率频繁波动,使会计账目中的本币数也会发生相应变动,给企业带来损失或收益。
(3)经济外汇风险。经济外汇风险是指由于汇率变动引起境外投资企业的经营环境发生变化,导致业务现金流量可能发生变动而产生的经济损益的风险。
2.外汇风险的防范控制和管理措施有以下几点:
(1)管理策略。跨国公司可以通过建立外汇市场情报系统,及时掌握外汇汇率现状和预测汇率变化,在此基础上结合公司具体投资行为做好预测工作。
(2)生产策略。公司应选择生产要素成本较低的地域并通过灵活的采购政策,以抵制汇率变动带来的风险,获得生产上的相对成本优势。同时加强研发力度来提高产品差异化程度,维持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减少外汇风险影响。
(3)市场策略。跨国公司可以通过调整产品定价、促销以及多元化等市场策略来规避外汇风险。
二、新阶段我国跨国公司财务管理的管理风险
1.管理风险的定义和分类。
(1)组织风险。企业在财务管理中面临与本国截然不同的经营环境,内部组织机制与外部环境变化的冲突再所难免。无论企业由于惰性而保持原来的组织结构,还是为了适应新的竞争环境而变革,都必然充满风险。这种风险的表现形式随着企业对外投资成长阶段的不同而变化,依次表现为领导权风险、自主权风险、控制权风险、组织作风风险和企业再造风险
(2)财务管理风险。企业对外投资不仅包括实业投资,也包括金融投资,在此过程中企业财务管理所涉及的内容复杂,包括资金的来源管理、资金的运用、境外筹资管理等各个方面,加上企业会计制度与东道国制度或是国际惯例的差异,使得企业财务管理的风险也相当复杂。
(3)人力资源风险。企业的人力资源投资是企业海外投资的重要形式之一。投资的内容主要包括员工招聘投资、培训投资、福利和社会保障投资、劳动力配置投资等多个环节。与企业物质投资风险不同的是,人力资源风险不仅来源于市场,更主要来自于主观因素。
2.管理风险的防范控制和管理。
(1)管理制度风险防范。第一,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改进财务管理资产管理方式;第二,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强化国内母公司对境外投资企业的控制;第三,加强企业的外部监督和约束,降低资产经营风险。
(2)财务风险防范和管理策略。第一,建立财务风险的审查制度,确定海外投资财务风险管理目标;第二,依据风险的类型,选择适当的资本结构,强化资金流动的管理;第三,强化资金融通的管理;第四,选择多个投资方案的组合,利用国际上比较先进的财务方法防范风险。
(3)人力资源风险与文化风险的防范。第一,重视跨文化理解与沟通;第二,创建共同的经营理念与企业文化;第三,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第四,利用外部资源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
三、新阶段我国跨国公司财务管理的经营风险
1.经营风险的定义和分类。
(1)宏观经济风险。宏观经济风险是指由于东道国宏观经济运行失调,发生不景气变动,出现如通货膨胀、债务危机、经济衰退等现象,从而给外国投资者带来经济损失。东道国经济政策的稳定性同时也反应其政治风险的大小。
(2)微观经济风险。即商业风险,是指由于境外投资企业微观经营环境如市场、价格、汇率等因素的变化给企业投资造成损失的可能。微观经济风险与东道国经济或产业的竞争程度和企业对市场信息的掌握与应变紧密相关。主要有市场风险、汇率风险、信用风险、价格风险等等。
(3)企业运营风险。企业运营风险是指海外投资企业自身由于对海外投资项目的选择、论证以及在市场开拓和决策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出现偏差而引发的运营风险。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第一,市场进入风险。由于国际营销环境的错综复杂,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以及国家间文化的差异,任何境外投资企业不可能完全适应市场的要求。因此,如何选定目标市场,以何种模式进入目标市场,这一过程必然充满风险。第二,产品风险。是指企业产品在开发过程和其后的商业化过程中因受产品的各个层次因素和与产品相关的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引起的产品价值波动的不确定性。
2.经营风险的防范控制和管理。
(1)系统分析财务管理的经营环境。由于我国跨国公司普遍缺乏财务管理的经验,因此在财务管理的时候首先一定要重视项目投资前的可行性分析,必须做到对海外市场的经营环境的全面分析和评估。评估重点在于对企业在东道国经营影响重大的经济政策、制度的稳定性,公共管理和服务体系的质量,社会环境,法律体系,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等各方面因素。其次应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先选择东道国大型竞争对手不太重视的产品市场,以优异的质量和合理的价格打开市场,条件成熟后,进一步进入主导产品市场。在区域策略上,先选择竟争对手势力薄弱的周边市场,积累经验和实力,然后向核心市场发展。
(2)培养公司全球业务活动的整合能力。我国跨国公司财务管理的产业主要集中在贸易、资源开发和制造业等全球性产业,这在客观上需要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对生产、经营和管理进行有效的协调,以获得全球竞争效率,降低经营风险。通过对企业全球资源的整合,可以更好的利用国际机会,通过利用海外子公司与国内母公司的整体优势和有效协调增强应对风险和危机的综合能力。
(3)建立全球学习能力。跨国公司为保持在海外市场可持续的发展能力,应对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和危机,必须形成自己的全球学习能力。我国跨国公司经营管理者必须以一种不断质疑、挑战、激励和创新的态度,促使企业整体积极面对市场的变化,保持企业在激烈竞争的环境里的忧患意识和替觉意识。
3.技术风险的定义和分类。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国际市场上竞争各方由于技术水平的差异,从而产生竞争优势的高低。技术水平低的国家或地区会出现由于缺乏技术而产生的风险。这种风险是竞争中各方在创造和使用技术后产生的不平衡风险。其实质是由于各国的社会、经济、技术等综合因素的作用,导致企业技术研发、取得和运用活动中的失败、中止、延期从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1)产品开发风险。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需要根据东道国市场需求的特点,开发相应的产品。而新产品的开发是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的,无论是自行开发还是合作,是购买还是引进关键技术,都是高风险的项目。特别是当对外直接投资企业规模普遍较小,技术研发能力不足,产品开发风险很大。
(2)技术保护风险。技术是一个企业的生命,但由于受到东道国或第三国相关企业、组织和个人非法的侵害,境外投资企业的有形和无形资产会遭受巨大损失。在对外直接投资活动中,技术保护主要通过实施知识产权保护来进行。但如果知识产权保护措施不力,企业就会面临技术外泄的巨大风险。同时企业专有技术是无法通过法律形式保护的,因为其技术内容和诀窍处于机密状态,不能让其他经营机构知晓。但企业在技术管理上的漏洞往往会被利用,竞争对手会利用对方企业少数人的疏忽大意或功利心理,采取各种办法达到窃取技术机密的目的。
(3)技术引进风险。技术产品存在无形损耗,因此先进技术也只能在一定时间内才能发挥效用。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引进技术的风险主要包括:企业一哄而上,重复引进:对引进的技术项目不加论证,导致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技术开发后,应用效果并不明显;引进的技术作价过高而且成熟度低:技术合同落入专利保护期或专利循环等不利于企业的境地;使用许可技术生产的产品受到返销限制,造成企业法律上的侵权。
(4)技术壁垒风险。技术壁垒风险是指一国或地区以维护国家及地区安全、保障人类健康和安全、保护环境等为由而采取的一些强制性或自愿性的技术措施。技术措施越来越多的被用作贸易和投资的保护手段来限制国外商品和投资对本国产业的冲击,技术壁垒己成为实施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的高级形式,已经成为各国企业对外投资不可忽视的重要风险之一。
4.技术风险的防范控制和管理。
(1)重视技术研发、转移、保护等方面的论证和咨询。对外直接投资总是伴随技术的输出,从而涉及到专利、专有技术、品牌等无形资产的保护。因此,在技术外移之前,应该组织工程技术人员、法律专家、财务专家、投资专家等对投资项目中的技术方案进行先进性、合理性和实用性的可行性论证,充分估计技术实施后的问题和困难,对结果进行预测。
(2)健全技术开发和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规范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行为,防止其操作失误造成的风险和损失。特别是对人员接触机密技术、携带资料出入、样品送检、技术交流、技术档案借阅、技术机密和商业机密的管理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提高技术研发的关键科研人员的待遇,防止人才流失带来的技术流失。
(3)加强投资项目的技术保险。对于风险较小、无法投保的技术项目,对我投资的公司需要根据自身的投资赢利水平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建立保险基金以补偿可能发生的损失。对风险较大的技术项目,则需要去东道国或母国保险公司投保。同时,为降低境外技术风险程度,还可以选择资信好的东道国企业进行联合技术研发,选择合适的合作方式,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部分转移技术风险。
(4)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技术壁垒的风险。首先加快产品和技术的国际标准化进程,不断提高企业的生产素质和质量,产品按国际标准生产,考虑以国际先进技术标准作为企业技术创新的方向,并积极参与国际上行业标准化体系建设的工作。其次,加强与国内和国外技术咨询机构的联系,及时了解东道国技术壁垒的信息。
参考文献:
[1]薛媛媛:论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及其选择[J].技术经济, 2003,(02)
[2]江志斌 刘 浩 浅谈我国跨国公司的经营管理[J].特区经济, 2005,(02)
[3]翟胜宝 郑 洁:跨国公司财务战略管理探析[J].技术经济, 2005,(02)
第四篇:风险资金投资管理协议书
甲方:__________ 身份证号码: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 身份证号码:____________________
经甲、乙方友好协商,甲方自愿将资金________万注入_________期货经纪有限公司的甲方帐户(资金帐户号___________)委托乙方全权管理。
委托管理细则如下:
一.委托管理期限: 从______年___月___日至______年___月___日。
二.甲乙双方应遵循以下条款进行利益分配
1.甲方帐户资金,在委托期内与乙方每月进行结算,增值部分当月进行利益分配。2.甲方帐户资金增值部分,在委托期内达到或超过本金的____%,乙方可随时封盘,将其增值部分进行利益分配。
3.甲方欲在中途追加资金,应经由甲乙双方协商,并签订补充协议。
三.甲方资金在委托期间亏损如超过本金的____%,甲方有权单方面终止本议但乙方不负责亏损金额的赔偿。
四.在乙方管理甲方帐户期间,双方遵循以下细则:
1.甲、乙双方共同拥有甲方帐户密码,甲方可以对帐户进行随时监督。
2.甲方不得对乙方的理财交易行为做干涉,且未经乙方同意,不得对甲方帐户进行交易操作。
3.非第三款原因,甲、乙双方中途欲单方面终止本协议,须事先与对方协议并经由对方同意,方可终止协议。
4.在理财协议执行过程中,甲方未经乙方同意,不得单方面划转甲方帐户资金或提取现金。
5.在出金时甲乙双方同意后,甲方应先把增值部分的______注入乙方指定的资金帐号。
6.签于期货投资的风险性,对理财过程中所发生的非系统性风险导致的亏损乙方不承担责任。
五.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本协议自双方签字起执行。
甲方代表人(签字):_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
甲方住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代表人(签字):_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
乙方住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协议签定日期 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第五篇:国有企业投资风险管理研究
国有企业投资风险管理研究
摘要:国有企业的投资着眼于预期的收益,因而不可避免地承担着相应未来的风险。本文简要分析了国有企业投资风险的成因、识别方法以及投资风险控制方法,希望国有企业通过加强对投资风险的管理,从而实现投资的最大收益,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
关键词:国有企业;投资风险管理;国有资产
考核国有企业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率。而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是靠国有企业的投资活动来实现的。国有企业的投资活动又具有一定的投资风险,即在投资过程中发生经济损失或投资完成后不能带来预期收益的可能性。
就目前来说,由于受全球性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影响,整个世界的经济形势都不容乐观,国有企业要想取得投资收益,实现国有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保证国有企业投资经济活动的连续性、稳定性、高效性和安全性,国有企业必须首先搞清楚投资风险的成因,尽量规避投资风险,建立起完善的、有效的国有企业投资风险管理机制。
一、投资风险形成的原因
(一)投资风险的形成原因
国有企业要正确有效地对投资风险进行管理,就必须对投资风险的成因有明确的认识。这样才能对投资风险进行识别和控制。投资风险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直接投资过程的非科学性。
直接投资风险产生的原因是:
(1)投资的产业结构存在风险。投资分散化现象严重,有限的资本被投往过多的行业,无法形成规模效益;投资结构不适应市场需要,许多产品已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导致大量产品积压;
(2)投资决策风险。在进行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时,对投资方案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或者所依据的经济信息失真、滞后,违反科学决策程序,造成投资的巨大浪费;
(3)投资执行风险。在投资过程中,因不了解市场行情,或者由于资金不能及时到位、物资供应不及时、缺乏严格管理等,造成投资项目不能按原计划完成所形成的风险;
(4)投资后经营过程中的风险。这主要是由不能形成预期的生产能力或市场对产品的需求发生变化以及成本、生产技术和通货膨胀等不确定因素造成的。
2、直接投资与金融投资相互影响。直接投资是金融投资的利润源,直接投资的效率、效果直接决定了金融投资的效率、效果。在直接投资运作过程中,受经营者能力和外部市场环境的影响,国有企业的信用能力、盈利能力以及技术革新进度等将面临不确定性的风险。这一系列不确定性会迅速波及金融投资领域,造成金融投资中金融商品价格的波动,从而带来巨大的投资风险,影响金融投资“经济杠杆”作用的发挥。同时,金融投资又加大了国有企业直接投资风险,导致国有企业风险管理成本上升。
二、国有企业投资风险的有效控制方法
风险控制是指通过降低损失的频率或者减少损失的程度,来减少期望损失成本的各种行为。通常把主要是为了影响损失频率的行为称之为损失防止手段,而把主要是为了影响损失程度的行为称之为损失降低手段。风险控制的基本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风险回避
风险回避指事先预料风险产生的可能性程度,判断导致其发生的条件和因素,在投资活动中尽可能地避免风险或改变投资流向。这是风险控制的最有效的手段。
(二)风险抑制
风险抑制指采取各种措施减少风险发生概率及经济损失的程度。这是投资者在掌握投资风险的情况下,力图维持原有投资决策,实施风险对抗的积极措施。
(三)风险自留
风险自留是指对一些无法避免和转移的风险采取现实的态度,在不影响投资者大局利益的前提下降低风险承担下来。这是一种积极的风险控制手段,投资者在明确风险的情况下,修改自己的行为方式,努力将风险损失降低到最小。
(四)风险转移
只有对投资风险进行合理控制后,才能对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建立一系列的风险管理机制,保证投资实现最大的预期收益。所谓建立健全国有企业投资风险管理机制就是把风险机制引入到国有企业经营中去,让决策者在市场经济多变的环境中承担风险责任,行使对投资风险的权力,得到风险决策的收益,同时承担风险产生的危害。建立健全国有企业投资风险管理机制的主要步骤有:
1.明确风险承担者的责任。要使投资风险承担者也即风险权力的行使者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必须从法律、经济、行政上明确其职责,迫使他们认真筹划,居安思危,不断改善投资管理。
2.确保风险承担者享受风险报酬。风险补偿是风险承担者所承受的精神上、心理上沉重压力的物质补偿。这是对其时刻面临变幻莫测的市场、投资方案是否最佳、投资能否收回、如何获得最大盈利等种种心理压力,并且做出了大量实际工作的一种补偿也可称之为奖励。
3.确立风险承担者应有的地位。按照权责利对等的要求,必须给予国有企业独立自主的投资决策权,政府主管部门不能干涉国有企业的投资决策权,这是建立国有企业投资风险管理机制的基本前提。而在我国现行体制下,政府部门对国有企业管得过多、过严,使国有企业缺乏投资决策的自主权,也就难以发挥其能动性,建立有效的投资风险管理机制。因此,必须对目前的国有企业制度进行改革,使政企分开,使国有企业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的经济组织。
总之,在国有企业投资的风险管理过程中,我们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现有的方法和经验,但同时我们必须看到我国特有的国情,以及在特殊体制下国有企业经营方式的差别。因此,我国国有企业不能完全照搬发达国家的理论方法,而是必须要建立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国有企业投资风险管理机制,提高投资的有效性,降低投资风险,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
参考文献
[1]李文莉.浅谈国有企业投资风险管理[J].金融信息参考,2007.
[2]张年胜.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及预警系统[D].华中科技大学,2004.
[3]杨志勇.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1.
[4]李中华.中小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与投资风险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08.
[5]张青.我国中小国有企业投资风险管理对策研究[J].环渤海经济瞭望,2008.
[6]张世敏.国有企业投资风险管理与和谐社会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