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务犯罪案件侦查取证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19-05-13 18:35: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职务犯罪案件侦查取证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职务犯罪案件侦查取证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一篇:职务犯罪案件侦查取证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职务犯罪案件侦查取证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学习xx县人民检察院 x勇

职务犯罪案件能否成功起诉和审判,取决于案件侦查收集固定的证据及证据的证明力。侦查人员如何围绕犯罪构成全面客观依法收集和固定证据,确保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并努力提高证据的证明力,是摆在侦查人员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

在司法实践中,常常会遇到因为证据上的原因,导致一些案件在检察机关诉不出,在法院判不了,不得不作撤案或不诉处理的情况。究其原因,是因为侦查人员在取证中出了问题。本人结合自身侦查实践及案件质量检查、公诉、审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归纳起来,侦查取证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证据收集方面

(一)不按犯罪构成要件收集和固定证据

犯罪构成要件是侦查取证的指南。不同的案件,其犯罪构成要件虽有不同,但总体上是一致的,那就是犯罪的主体、客体、主观、客观四个方面。我们的侦查人员往往容易忽视的是对主体和主观方面证据的收集,而这恰恰是案件定性量刑最至关重要的东西。

主体身份不同,所涉嫌的罪名不一样。比如,同样是受贿,一个是国家工作人员,一个是企业人员,由于主体身份的不同,其涉嫌犯罪的罪名也不一样,一个构成受贿

犯罪,一个则可能是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犯罪。同样是企业人员受贿,一个是国有公司人员,一个是非国有公司人员,他们所涉嫌犯罪的罪名也不一样。再如破坏乡镇换届选举和破坏村(居)委选举,前者可能构成破坏选举罪,而后者则不构成犯罪。

主观故意不明,直接影响案件定性。在一些渎职失职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往往把自己的渎职失职行为说成是工作中的失误;在一些索贿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将自己向他人索贿说成是向对方借钱,如果我们的取证工作稍有不慎,就会出现罪与非罪的争议。

(二)不按证据的关联性收集和固定证据

一些侦查人员在取证中,不认真分析证据的关联性,不管与案件有关或无关,都一古脑儿取回来。结果案卷装了厚厚的几大册,有用的证据找不到几个。将办案中收集证据变成了码材料。

(三)证据收集不及时、不全面、不客观

能否在第一时间全面、及时、客观收集和固定相关证据,是决定案件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职务犯罪案件主体身份的特殊性、社会关系的复杂性和应对侦查的对抗性,就要求侦查人员在第一时间内收集固定好相关证据。这是因为:一是随着案件的侦查,一些证据可能会被转移、隐匿、毁灭或灭失;二是相关知情人员可能会串供订立攻守同盟;三是能及时掌握新线索,发现新情况,为案件深挖和扩大战果奠定基础。如在侦查贪污贿赂案件时,侦查人

员就应在第一时间收集固定赃款的来源和去向,这对日后定罪量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对证据间的矛盾未能合理排除

对职务犯罪案件的起诉和审判,在证据上要求达到确实、充分的标准,证据间要形成完整的链条,不允许存在矛盾。但少数侦查人员在取证中,往往容易忽视案件中的小矛盾。比如贿赂案件中关于行、受贿的时间、地点、情节等,个别侦查人员认为只要金额是吻合的,其他都无关紧要。但很多时候,恰恰是这无关紧要的小矛盾,导致案件在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上的困难,甚至可能满盘皆输。

在取证理念方面

(一)重言词证据 轻物证书证收集

少数侦查人员在案件侦查中仍停留在由供到证的办案模式上,过分相信或倚重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的供述或辩解,通过言证来发现线索和收集其他证据,对案件相关的物证、书证的收集不够重视或不及时收集。殊不知,因言词证据的可变性、不稳定性,致使依靠言词证据定案,往往具有较大的风险性。犯罪嫌疑人一旦翻供或证人改变证言,整个案件将可能发生巨大逆转。特别是修订后的刑诉法规定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需批准、不受监听,明确了律师的会见、调查取证等执业权利,使律师获取有关案件信息更为及时、更为全面;犯罪嫌疑人、证人翻供、翻证的情况时有发生,没有足够的物证、书证对案件事实加以固定和印证,这对进一步突破

案件、侦查取证、指控犯罪增加了难度。

(二)重有罪证据 轻无罪或罪轻证据收集

全面、准确、客观收集证据是每个侦查人员必备的证据意识。但在实践中,少数侦查人员往往注重犯罪嫌疑人有罪证据的收集,而忽视犯罪嫌疑人罪轻或无罪证据的收集。犯罪嫌疑人在犯罪中的作用、地位,有无检举他人犯罪并积极查证核实,有无主动交代侦查人员尚未掌握的其他犯罪事实,这些犯罪事实是不是犯罪嫌疑人所为等影响案件定罪量刑的这些情节,都要收集相关的证据加以证实,这既是对犯罪嫌疑人合法权益的保护,也体现了司法的公平正义。

(三)对犯罪嫌疑人无罪、罪轻辩解重视不够

在办案中,当犯罪嫌疑人作出无罪或罪轻的辩解时,侦查人员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个人态度不老实、在狡辩。无数冤假错案的发生,往往就是侦查人员对犯罪嫌疑人的无罪辩解不重视造成的。法律规定,侦查人员在讯问犯罪嫌疑人时,应当首先讯问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犯罪行为,让他陈述有罪的情节或无罪的辩解。对于犯罪嫌疑人的无罪或罪轻的辩解,侦查人员应当及时查证核实,以免日后犯罪嫌疑人或其辩护律师在法庭上提出,让公诉人措手不及。

在取证规范方面

在办案中,由于取证程序不规范致大量瑕疵证据出现。证据除了要具备客观真实性外,还必须合法。也就是说证据必须要依法获取。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取证的主

体要合法,二是取证的程序或手段要合法。在司法实践中,少数侦查人员往往忽视取证的规范性。比如取证的人员,按规定侦查人员不得少于二人,一人取证的情况存在;取证的地点在茶楼、酒店或其他场所,却又不说明原因或情况;搜查时没有见证人在场或见证人签字;提取的物证、书证没有注明来源或加盖印章(骑缝章)、录音、录相等视听资料与笔录不同步等,这些证据尽管是客观真实的,但却是有瑕疵的,在法庭上会遭到律师的质疑,很可能被作为非法证据予以排除。如果这些证据对定罪量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旦作为非法证据被排除,则全案功亏一篑。

在办案细节方面

细节决定成败。在办案中,一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往往会导致案件煮成“夹生饭”或满盘皆输。办案人员容易忽视或不注重的一些细节问题,主要表现在对犯罪嫌疑人的讯问、询问中:一是、记录不准确。我们的少数书记员在记录犯罪嫌疑人、证人的供述或证词时,不尽可能记录犯罪嫌疑人、证人的原话,而是对他们的陈述进行归纳总结,将他们说的几句话的意思揉合成一句话,甚至很长的一句话,也不进行断句,读起来生硬拗口。这样的笔录在法庭上容易被当事人否认或被律师质疑。二是、抄袭或复制笔录。在对同一犯罪嫌疑人、证人多次讯问、询问中,有的办案人员为达到供述、陈述的一致性,照抄犯罪嫌疑人、证人以前的笔录或复制、粘贴以前的笔录,出现

了前后供述、陈述的完全相同,其结果是适得其反,更容易被律师或法庭质疑。三是、讯问、询问关键问题不到位。一些办案人员在讯问或询问中,往往忽视对当事人主观故意的进一步明确,对其主观故意一句话带过,在以后的法庭审判中成为控辩双方争议的焦点。如在对行、受贿案当事人的讯问、询问中,双方都承认收钱、送钱的事实,但为什么收钱、送钱则不进一步讯问、询问;又如在一起索贿案中索贿人将向他人索贿说成是向别人“搓”点钱来用,而“搓”在当地方言中是“借”的意思。办案人员对此未进一步讯问,后在庭审中被律师抓住这一点作无罪辩护,法庭支持了律师的观点。四是、对形成的笔录不认真审阅。在办案中,我们发现一些笔录上没有侦查人员签名或只一名侦查员签名,讯问有开始时间没有结束时间等,有的犯罪嫌疑人在笔录上签上“有错”或“不一致”等词语。其实这都是犯罪嫌疑人玩的小把戏,先写“无错”、“一致”,后将“无”字叉掉加个“有”字,或在“一致”前加个很小的“不”字,为其日后在法庭上翻供打下伏笔。这些虽是一些细小的问题,但因证据要件上的不规范会成为瑕疵证据,甚至会被作为非法证据予以排除。同时也说明了办案人员工作粗心大意,对形成的笔录未进行最后审阅。

职务犯罪案件侦查取证中出现的上述问题,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办案人员证据意识不强。用证据和事实说话是职务犯罪案件侦查的第一要务;二是审查判断

证据的能力不强。认为审查判断证据是公诉部门的事情,对案件侦查需要收集哪些证据,这些证据的证明力如何,证据之间有无矛盾,在如何补强证据和排除证据间的矛盾上欠功夫;三是规范取证意识不强。取证中不严格遵守法定程序和执法规范的现象依然存在;四是办案责任心不强。办案中粗心大意,对侦查取证中的一些细节不注重或忽视,致证据瑕疵,证明力降低。

要提高职务犯罪案件检控成功率,就要强化证据意识,实现三大转变。

其一、在证据的标准上,由客观证据标准向法定证据标准转变。客观证据标准以证据的客观真实为首要判断标准,而法定证据标准则以证据法定为原则。所谓法定证据,有三层含义:一是证据的形式法定,二是取证的主体法定,三是取证的程序法定。在办案中,侦查人员比较注重证据的客观性,而往往忽视证据的法定性。取证主体不适格、取证程序不规范,尽管证据的内容是真实的,但不符合证据的外在形式,或不是按法定程序或手段获取的,则证据本身存在瑕疵,其证明力将大打折扣。如果该证据被作为非法证据予以排除,就没有任何证明力可言。

其二、在证据证明的要求上,从客观真实向法律真实转变。应该说,客观真实是最高的真实,也是诉讼的理想。但是,客观真实就是现存的真实,而案件并非现存,而是已经过去了的现实。要求对已经过去的案件事实的调查和证明达到像现存真实那样的真实,显然是不现实的,是无法达到的。我们虽然不能把案件事实原原本本还原,但我们却可以通过收集相关证据,用这些证据来证据案件事实,使之得到法律的确认。尽管通过证据认定的事实可能与客观事实之间存在一定差异,甚至差异很大,我们也认为是真实的,是法律上的真实。相反,有些时候,我们内心也确认某些事实是客观真实的,但是却没有相应的证据,也只能当作是不存在的事实或不真实的事实。坚持法律真实的证明标准,在我国的民事诉讼中已有明确的规定。2002年最高法院公布的《证据规定》第63条规定了民事诉讼法律真实的证明要求:“人民法院应当以证据能够证明的案件事实为依据依法作出判决。”法律真实的证明要求更符合人的认识规律,也便于法官裁判,这一证明要求在刑事诉讼中也得到普遍认可和运用。

其三、在侦查理念上,从以侦查为中心向以审判为中心转变。在传统的侦查模式中,对案件的查处以侦查为中心,运用一系列侦查手段和强制措施,讯问询问、搜查扣押、查封冻结,获取口供证词,调取物证书证,迅速将案件侦查终结后移送审查起诉。至于案件能不能诉的出,法院能不能判的了,则不太关心。对公诉部门在案件审查中提出的完善证据、补充侦查意见,在心理上往往存在抵触情绪,认为公诉部门是故意挑刺。

事实上,案件查处的结果,是以法院的最终判决为标准。案件诉不出,法院判不了,是案件的质量问题,归根结底,还是侦查取证出了问题。证据不充分、证据证明力

不强、证据不符合法定要求等,都是侦查取证中常见的问题。如果我们在取证一开始,就站在公诉人或法官的角度去看问题,特别是要站在律师的角度去审视我们获取的证据,能否在法庭上经过质证最终被法庭所确认。按照这样的思路和要求去审查判断证据,那么取证中存在的问题就会尽可能避免,案件也会顺利得以审判。

第二篇:职务犯罪案件侦查讯问的三阶段

职务犯罪案件侦查讯问的三阶段

在职务犯罪案件侦查中,犯罪嫌疑人不仅有一定的权力和社会地位,而且文化素养比较高,社会经验也比较丰富,甚至有的犯罪嫌疑人自恃位高权重和具有强有力的关系网,在讯问时,存有强烈的对抗和侥幸的心理,这一切都决定了讯问在侦查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也决定了讯问犯罪嫌疑人对检察机关查明案件事实、侦破案件、了解案情全貌及作案细节以及形成确实充分的证据体系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大家知道,讯问是一种面对面的较量,讯问的一切活动都要围绕犯罪嫌疑人而进行,为此侦查人员应做好讯问的准备工作,讯问的交锋工作及讯问中犯罪嫌疑人的交待工作,从而达到侦查人员的目的。

一、讯问的准备工作

(一)侦查人员在讯问前应做好的准备

1、对讯问对象的个人资料,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社会经历、个人性格爱好、家庭关系、人缘、工作环境、作案原因、涉嫌罪名等,这一切都对侦查人员在讯问时寻找其薄弱点有很大的帮助。

2、现有的证据情况。侦查人员应在掌握案情、吃准案情、分析全部案情的基础上,要分析清楚所掌握了的哪些证据,其中又有什么能够互相印证,什么尚不能印证,存在哪些需要通过讯问才能得到解决的问题。

(二)在接触犯罪嫌疑人后正式讯问前的观察和闲谈的讯问准备阶段

1、侦查人员与讯问对象的见面初期,侦查人员应认真观察:包括犯罪嫌疑人的走姿、坐姿、神情是否自然、气色的好坏、穿着、携带物品的种类(如手机的种类和档次,香烟的品牌等),还应观察犯罪嫌疑人的言辞是激烈还是对抗,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是夸夸其谈还是沉默不语。

2、通过上述的观察,侦查人员应结合已掌握的信息,与犯罪嫌疑人进行拉家常式的闲谈,内容应包括其个人简历、学习经历、工作经历、个人爱好等,这样可以逐步控制犯罪嫌疑人的情绪和情感,消除其对立抵触情绪,并可和其达到一定程度上的沟通,使其对侦查人员产生认同和信任感。

(三)应注意讯问地点的安排和布置 讯问室应注意安静,不要人来人往受外界的干扰,刑诉法虽然规定既可以在犯罪嫌疑人的住处或其它指定地方进行讯问,也可以在检察院讯问室进行,但从便利于讯问而言,在实际中,应尽量在检察院的讯问室进行,这样做的好处可让犯罪嫌疑人离开熟悉的环境而见不到熟悉的面孔,促使基在谈话时的顾虑也就少了,同时也会让其产生一种无助的感觉,那么讯问时与侦查人员合作的愿望也就会强一些。

(四)侦查人员在讯问前应仪表要庄重,神情应严肃活泼而不疲惫,精神注意力时刻能做到高度集中。

二、讯问的交锋阶段 经过上面的准备之后,侦查人员和犯罪嫌疑人交谈时,应逐步引导其进入供述案件事实的阶段,这样就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与犯罪嫌疑人的斗智斗勇。

一般而言,当刚进入实质讯问案情时,犯罪嫌疑人会出现狡辩、否认、谎供等具体表现,而且会采取软拖、硬拉、欺骗等手段进行对抗,或避重就轻地交待部分罪行,这样侦查人员应采取:

1、减轻犯罪嫌疑人的畏罪心理,加重其内心的焦虑感,产生畏罪心理的原因主要有两条:一是由于犯罪嫌疑人不懂法或对自己在案件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握不住,导致其对自己行为的严重性和可能受到的处罚认识不清,有些本不重要的问题,在其看来就可能大得不得了。二是所涉罪行确实十分严重。因此,对于前一条侦查人员应通过直接阐明法律的具体规定,分析案情及其在案件中的作用和可能会受到的处罚来予以消除,对于后者应使用一些技巧。由于严重与否是个相对概念,因此再严重的罪行,也有轻的一面,死刑很重,但如能缓期执行,就变轻了,这就要求侦查人员应用好辩证法,多谈轻的一面,少谈重的一面,以造成其心理感觉上的误差。如笔者所查处的某卫生院院长和出纳涉嫌贪污一案,出纳段某由于不知道自己在涉嫌贪污中处的地位而害怕会受到很重的处罚而拒绝把自己所保管的小金库的账簿,后经过侦查人员为他解释他的作用和将会受到的处罚,他把自己所保管的账簿交出来了,为案件的侦破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在交锋阶段,侦查人员应该向犯罪嫌疑人摆事实,讲道理,说明利害关系。当其认识到只有与侦查人员合作才能获得最轻处罚时,他自然会进行交待,还可通过嫌疑人因自己的犯罪行为给家人造成牵连本来就会有的一种负疚感,如果侦查人员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其抵抗心理会降低,到一定程度他会为家人免受煎熬而牺牲自己的。如笔者所办理的某局副局长肖某涉嫌受贿一案,开始他拒绝交待自己涉嫌的受贿事实,怕交待了会给在某事业单位上班的妻子和还在上小学的孩子带来负面影响,后经过侦查人员耐心地向他说明如果不交待事实被检察院关押的话影响更加坏,如果认真讲清楚了能够取保的话相对来说影响就小多了,后肖某把自己涉嫌受贿的事实向侦查人员如实交待了。

3、侦查人员在讯问中应该礼貌对待嫌疑人,给其以适当的关心和同情,侦查人员只有能站在嫌疑人的立场上与之谈话,在讯问中对其成功的地方,应加以褒扬和肯定,建立个人之间的感情。

4、侦查人员也可采取出示证据引而不发的方式,可出示少量的证据以引起对方的思考,让其感觉到其罪行已经暴露,同时侦查人员必须具有顽强的意志和耐心,决不能此时由于犯罪嫌疑人和其相对抗,而减弱成功讯问的信心。当然运用证据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出示证据的时机要适宜。在讯问中侦查人员选择怎样的时机应参考以下几点:①侦查人员就某个事实出示了少量证据,但其认为检察机关尚未掌握确实充分的证据,只要其不交待就不能查清案件事实,这样侦查人员可态度严肃地再出示少量证据,做到点到为止即可。②犯罪嫌疑人在侦查人员进行政策法律教育后,态度有所松动,但对如实供述仍有顾忌时,侦查人员可再出示少量证据。③犯罪嫌疑人已开始供述但中间出现不实或态度反复时,也可再出示少量证据。(2)出示的证据要具有真实性。当侦查人员在做犯罪嫌疑人思想工作,其出现动摇时,侦查人员应要出示经过甄别的具有真实性的证据,这样可打消其侥幸心理,也不会削弱其对侦查人员的信认和认同。(3)出示证据还应掌握少量高质的原则就是侦查人员应尽可能用少量的证据获取高质量的供述。具体方法在实体践有:分解证据的方法,如行受贿案件:“某时、某人在某地用某东西送钱给某人”这一证据可分解为:“某时”、“某人”、“某地”、“某东西”、“某

人”五个部分,而侦查人员在运用证据时,可表达为“某时某人干了什么?”“某时某人在某地干了什么?”“某时某地你做过什么?”“你在某地见过某东西?”这样,侦查人员对所掌握的证据只需轻轻一提,就会其他以为侦查人员已经全部掌握了事实,有利于迫使其交待问题。如笔者在查处某药商行贿一案是,就是把他在某大街超市旁送3000元钱给某卫生院院长的事实分解提问,后该药商以为侦查人员已经全部掌握了事实,如实把自己在业务过程中向卫生院院长行贿的事实交待了。

三、讯问犯罪嫌疑人交待阶段 经过侦查人员的政策攻心和出示证据等工作,犯罪嫌疑人在认识到自己的唯一出路是认罪伏法,如实供述自己的案情事实,但此时其畏罪心理和侥幸心理依法存留,其就有可能能少供就少供。侦查人员这个时候除非必要应多听少说,让犯罪嫌疑人多说话,让其感觉到侦查人员是其倾诉的对象而不是办案人员,这样做的好处既可以表示我们对他的尊重,也可以让侦查人员发现供述中的矛盾之处,适时再进行思想政策教育,虽然其有可能会以沉默来对抗,但为减轻内心的焦虑迟早会再向侦查人员讲起案情,虽然里面也会不乏诺言与狡辩,但同样也会再次留下漏洞,侦查人员此时应多立足于与其“对话”而不要与之搞心理或感情的对抗,可以适当向其喝杯水,抽支烟,让他喘口气。同时侦查人员自己也应自己调整,为取得讯问的全面胜利做好准备,这可以恢复犯罪嫌疑人的回忆能力和准备性,而且同时侦查人员应制作详细的讯问笔录,在做笔录时,要坚持全面细致的原则,应通过由于犯罪嫌疑人在讯问过程中处于孤立无援的特殊境况,对外界和同伙不清楚,也不清楚我们对案件查到何种程度,在做笔录时应以详尽充分

达到公诉时的证据标准进行,侦查人员也应有深挖案件同案犯扩大战果及发现新的犯罪线索的意识。

上述讯问的三个阶段是一个有机联合的辩证的整体,侦查人员的自身素质和证据质量及执法环境与犯罪嫌疑人的个人素质、社会阅历可能会影响讯问的进展,但侦查人员在掌握上述一些基本办法后,因人因事而异,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在每次讯问的12小时内达到讯问的目的,就达到了侦查人员讯问的效果。

江西省永新县人民检察院 陈宗斌

通联:***

第三篇:从卢氏县发生职务犯罪案件看存在问题及防范对策.

从卢氏县发生职务犯罪案件看存在问题

及防范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卢氏县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但是一些腐败分子受拜金主义影响,贪污受贿的胃口越来越大。严重腐蚀了国家肌体的的灵魂,破坏了党风和社会风气,人们对此深恶痛绝。从该县一九九七年以来暴露出的问题可以看出,其发案手法的翻新令人深思,只有认真分析其特点,并采取积极的措施,加强职务犯罪的防范,才能遏制经济犯罪案件的发生,以确保党和人民的利益。

一、近年来卢氏县发生经济案件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1、犯罪标的越来越大,造成损失巨大。1996以前,发生挪用个案最多数额不超过五万元,且案发以后也能被追缴;1997年以后犯罪标的明显增大,其中卢氏县信用社联合社磨口乡上店分社主任吕某挪用20万元,截至执行劳改时还有8万元未追回,县农业银行文峪营业所主任丹某挪用公款40万元,1999年查处县城建委员领导班子集体私分公款近70万元,职务之高,标的之大,创建院以来卢氏县检察院办案最高记录。

2、金融部门大要案居高不下。卢氏县检察院近年来立案侦查贪污、贿赂案件中其中金融系统案件呈现上升趋势。除以上吕某、丹某外,还查处横涧营业所主任耿某挪用扶贫专项资金案,范里乡南苏村信用社主任陈某挪用公款案,以及今年查处的县农行职工靳某贪污案。特别是金融系统贪贿挪用公款案件的涉案标的呈现上升趋势。如1998年查处卢氏县建行保卫科长韩某监守自盗3万元大案,以及五里川信用社古木窑分站负责人王某挪用资金100万元案件,这些事实说明该县金融部门仍是大要案发生的主要部位。

3、乡镇七站八所案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高检院在1995年将县属局机关和乡镇政府的七站八所作为打击重点之一,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1997年后仍有发展趋势,特别是近年来因七站八所工作人员职务犯罪所导致的重大侵农事件时有发生,严重败坏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对这类案件的查处彰显了检察机关惩治腐败的决心和信心。如1997年查处朱阳关镇矿管站站长张某挪用案以及该镇计生站站长祝某和主管副镇长刘某合伙贪污案件;1998年查处狮子坪派出所原副所长蔡某受贿、玩忽职守、非法拘禁案件在河南省乃至全国都产生了影响;1999年卢氏县检察院又查处官道口大岭烟站站长郭某伙同六名职工集体贪污七万余元大案以及2003年查处的卢氏县烟草专卖局局长、烟草公司经理王留军案件所牵连的两任烟叶科科长等窝案都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

4、“穷庙富方丈”案件反映强烈。近几年,亏损倒闭企业在该县表现突出,县地毯厂、土产公司、工业品集团公司、制线厂等国有企业虽然已破产,但职工反映这些企业领导经济问题比较强烈。如1997年立案查处原工业品集团公司总经理陈某贪污案件和1998年查处县制线厂厂长赵某挪用近20万元公款案件就说明了这一问题。

5、农村经济案件仍是该县发生案件的主要部位。1997年初,卢氏县检察院查处城郊乡东营村百名群众联合上访的原支书马某,时任该村支书赵某伙同村长文书侵吞移民款万元大案,之后又查处五里川镇五里川村村三组组长杨某侵吞公款万元大案,以及1999年又查处的东营村村长刘某侵吞移民款案件,都足以说明农村经济案件仍是该县发生案件的主要部位。

6、移民开发环节和经济问题仍然严重。从1998年起,该县范里、城郊两乡镇属国家移民区,土地淹没赔偿,移民搬迁,修建公路、学校建设等方面,国家拔款移民村上百万元资金,随之引发侵占、挪用案件不少。赵某、马某、陈某等都是趁移民大发横财,走上犯罪道路。但一些移民工作人员没有从中吸取教训,仍以身试法,其中1998年移民办迁安股投长吴某私刻印件、伪造凭证、贪污搬迁赔偿款被立案查处,移民办辖设移民家俱厂会计周某挪用公款被绳之以法。

7、烟草公司系统的经济案件反映强烈。我县烟草单位,发展十几年连创国家之冠,农民从中得到很大实惠,也缓解了卢氏县财政紧张问题,但近几年来,百姓反映最强烈的是烟站部分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压称压价,烟农向其行贿或拉关系才能得到公平价钱,对些,群众呼声很高,反映强烈但是调查取证难度较大,烟农考虑自己切身利益不愿作证,检察机关仅查处大岭烟站郭某7人集体贪污一案就是一例。

二、导致上述发生的原因。

1、有章不循,管理混乱,罪犯趁机作案。

(1)金融部门表现个别区域为单人营业,空白凭证乱飞、公章乱拿、章程制度成了虚设。

(2)行政村表现为出纳、会计形同虚设,财物均由村长、支书大权控制。

(3)七站八所犯罪原因是出纳、会计一人挑,人人都有

罚款权,预算外收费权失去监控。

2、制度不健全,制约机制失控。

3、用人不当,养虎遗患。一些发案单位及上级要选拔人

才时,存在严重失职,使一些品行不良有劣迹的人混入领导岗位,他们如鱼得水,疯狂作案。

4、利益熏心,是导致犯罪的主要原因。

三、预防对策和措施。

1、对依法惩处的罪犯,要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形式予以曝光,起到法制宣传和震慑作用。

2、开展个案预防,加强网络预防,防患于未然。我们对个别单位发生的案件及系统内发生共性案件,一方面发检察建议整改,另一方面跟踪服务,深入发案单位,帮助其建章立制,堵塞漏洞,严禁出纳、会计、负责人一人挑。并与县人民银行协商成立“卢氏县惩治、预防金融犯罪工作中心”。

3、对金融部门,我们定期不定期以卢氏县惩治、预防金融犯罪工作中心名义如开会议,通报案情,分析金融系统犯罪特点,讲解法律。一是把增强防范意识强化风险危机感纳入工作考评,由于金融部门不仅是犯罪本身侵袭重要行业,而且是糖衣炮弹腐蚀的重要对象,要深入持久树立防范意识,建立各项强硬措施,形成一处发案,层层负责任心,使每一个在岗人员严守职责,相互监督,同进加强瞒案不报,拖延报案,以政代法,以退代罚事件的查处;二是加强监督稽核,保证制度的落实。我们针对陈某、丹某挪用案和韩某监守自守案件发案存在原因,我们建议联社、农行和建行,严格执行盘算库制度;三是完善分管制度(印章、密押、凭证分人管理)、双人制度(双人管库,双人开库,双人守库、双人押钞),对长期在一块工作,形成师徒关系、恋爱关系,亲朋关系,产生盲目信任麻痹大意的,要求其推行岗位轮换制度,把全面和专项检查相结合,查余额和逐笔校对稽核方法结合起来,从中以现问题,达到监督的最佳效果,减少犯罪的发生。

4、建议发案用人单位,严把选拔命关。一个单位管理的好坏,效益如何,主要取决于该单位的领导,这个道理不容置变,所以我们针对要换领导的发案单位,结合案情建议主管单位,严格按照邓小平同志要求,把真正符合政治素质高,知识化、专业化、年青化,具有事业心的人提拔到领导岗位上来。

5、针对村组干部存在经济问题,一是建议公安机关严肃查处;二是加强这一方面宣传教育,对不构成犯罪建议有关单位做党政处理;三是通过农经部门规范农村财务制度。

针对烟草行业犯罪突出问题。我们在预防时分五步进行,一是组织烟草系统主要干部职工,以郭某等六人合伙贪污七万元案件,开会以案释法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二是建议烟草公司将违法犯罪行为纳入目标管理,与提拔、评先、各种奖励挂钩;三是要求烟草公司对各烟站财务管理改变以前的报帐制,各种凭证存入公司档案,防止事后无据可查,减少犯罪可乘之机;四是对烟农发放专用物资、各项补贴,由烟农公司组织纪检、财务人员深入基层监督的检查,防止烟站人员加价、贪污、挪用等发生;利用收烟季节,在烟站张贴告示,告知烟农哪些是贪污、受贿、行贿行为以及压级价投诉方式,注明受案单位地址和电话号码以及对举报有功人员奖励措施。

总之,通过打击和预防,近一年来,金融系统发案较低,成效明显,与我们开展个案预防和县人行开展网络预防,以成立卢氏县惩治、预防金融犯罪工作中心开展惩治、预防金融犯罪工作中心开展的工作分不开,今后我们要工作中不断总结预防经验,努力开展预防工作,把我县经济犯罪减少为最低限度。

卢氏县人民检察院

第四篇:浅析职务消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职务消费是指国家机关公务员和参照管理人员在公务活动中发生的职务消费,包括用车、通讯、应酬、必要的物质工作条件等等。这些费用出于履行公务的需要,由财政预算给予安排,是理所当然的,没有正常的职务消费,公务活动就没有了经济基础,就无法正常开展。

我县是一个国定贫困县,每年依赖大量的上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平衡财政收支,维

系庞大的行政开支,多年来依然不改的是“吃饭”财政。但是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伴随而来的是各级行政、事业单位迅猛增长的职务消费,其增长速度与我县的经济增长和财力增长不相适应,大大超出了我县目前财力所能承受的幅度,现行的这种超标消费,甚至违规职务消费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既是群众反映强烈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当前党风廉政建设中的一个难点问题。

一、职务消费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超标消费,甚至违规的职务消费。购车、招待、礼品,是职务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单位不论大小,主要领导要配专车,其他领导要有机动车,购买装饰豪华的小轿车;二是公款招待演变成公款大吃大喝,公款旅游,吃要山珍海味,玩要尽兴有特色;三是来客要送礼,外出办事要带礼,个人走关系也得公家送礼。

(二)公务消费不透明、不规范,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职务消费的腐败根源是政府官员支配公共权力“私有化”的结果。只要能与权力沾上边的,个人消费也可以由公家“买单”。有的单位车辆维修费用居高不下;有的单位假借汽车配件、轮胎经常更换为由,开张发票就报销,使一些灰色职务消费合法化;在一些部门和单位大量存在着超标准或变相报销手机话费等。

(三)超标消费、违规的职务消费,演变成官员谋取福利的“灰箱”。不同地区和部门公务员实际收入差异过大,而各部门获取的各种利益补偿相差悬殊,领导干部的相当一部分支出转化为职务消费,而很多部门利用行政收费项目取得资金,一些单位的下属实体也在给这些部门上缴收益则是职务消费的重要资金来源。

二、超标消费、违规的职务消费存在问题的成因

(一)社会大环境的因素。改革开放,使我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是一些不正之风也随之蔓延开来,而且愈演愈烈。从一些部门和单位发生的案件中不难看出,犯错误或犯罪的起源正是从超标消费、违规的职务消费发端,究其原因发人深省。如在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任人唯贤少了点,任人唯亲、任人唯钱多了点;不跑不送,原地不动,又跑又送,提拔使用。在社会不正之风的影响下,有的领导以钱铺路找关系,力求升迁,钱从何来,自己的工资除养家糊口之外所剩无几,只有从公款中开支。又如吃喝风,现在有的单位是有客来吃,没客来也吃;工作加班吃,休息日也吃。作为领导干部,总不能不食人间烟火,不能“世人皆浊、而我独醒”,不少人是随大流,加入了各种不正之风的行列,对不正当职务消费乐此不疲。

(二)个人原因。一些人走向领导岗位后,以工作忙为由不加强学习,致使思想滑坡,不能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不能正确对待个人利益。他们置群众的利益于不顾,在很多群众还没有解决温饱的情况下,毅然利用手中的权力,千方百计想办法买超标轿车,搞豪华装饰,吃生猛海鲜,用高档烟酒等,贪图享受。

(三)体制制度还不够健全。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时期,对领导干部的约束还存在制度不健全,有章不循,管理不严,监督不到位的问题。虽然有党内监督,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但在制度上还不配套、不完善;在监督的实践上,上级机关监督不到位,同级机关监督不了,内部监督走形式,社会监督难于落实。这样,一些领导干部就有可乘之机,乐享其成。

(四)财政改革不到位,给职务消费留下了可乘空间。近几年来,财政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从预算外资金“收支两条线”管理到会计集中核算再到实行部门预算和国库集中支付等,这一系列改革有效地控制了单位的公用支出,在一定程度上制止了不合理职务消费,但是由于改革不到位或者改革还没有完成等原因,职务消费中存在的问题还相当严重,如预算外资金“收支两条线”管理,目前大部分地方实行的是预算调控办法,即对不同单位预算外资金实行征缴调节基金的调控,而绝大部分资金都返还给单位以弥补单位公用经费,这部分资金的使用就由单位领导掌握,实际也就成为职务消费的重要来源。由于部门预算还处于试点阶段,国库集中收付还没有全面推行,都给职务消费的不合理性留下了可乘空间。同时,各单位还存在脱离财政监督的隐性职务消费。一些单位利用灰色收入设立“小金库”,以应对日益增加的职务消费开支;一些单位和部门则存在将预算外资金违规挪用或改变用途开支公务接待费用的现象;一些单位和部门则存在把一部分国有非经营性资产用于出租、改变用途等,获取收益而直接用于公务接待费用开支。

三、解决职务消费存

在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思想教育,不断提高自律意识。首先要进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牢记“两个务必”,发扬党的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树立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其次,要努力创造积极健康的文化氛围,利用各种宣传教育手段进行先进典型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艰苦奋斗革命传统教育。

(二)从实际出发,制定职务消费的标准。职务消费需要一个标准,通过制定职务消费标准,以严密的、可操作性强的制度规范来堵住职务消费的“黑洞”,并在科学地界定公务职务消费的基础上,明确各项具体的消费数额、条件、范围、程序等,是治理职务消费腐败必须跨过的门槛。

(三)加大职务消费的监督力度,在防范上下功夫。一是加强对领导班子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要把经济责任审计作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监督的手段,对领导干部行使事权、财权进行监督审计,并且把审计关口前移,变离任审计为主为任期内审计为主。在条件成熟时推行财务下管一级制度,实行财务费用集体会签,完善会计委派、集中政府采购等源头治理措施。

(四)建立职务消费的报告和通报制度,并实施严肃的追究制。应将职务消费情况向有关会议和有关部门报告,政务公开办事机构应将职务消费情况在公开栏公开,使职务消费处于比较透明的状态,树立“阳光消费”观念,接受考核和监督。上级有关部门要将下级职务消费的情况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通报。职务消费的问题一经查实,决不姑息迁就,该退赔的退赔,该处分的处分,涉及经济犯罪的,则绳之以刑。

(五)建立起一整套科学的管理制度。一要推行部门预算,统筹预算内外收入,细化支出项目。二要全面推行国库集中收付,成立独立的监督机构,实行行政、事业单位的一切收支全代理,将职务消费纳入日常监督管理,从源头上控制超标、违规的职务消费发生。三要将职务消费纳入到政府采购的范畴,实行定点接待、定点消费,在单位预算的职务消费指标内,由国库收付中心代为结算。四要将行政事业单位所拥有的国有资产,实行全面集中管理,由专门机构行使经营管理职权,切断私设“小金库”的资金来源。五要加强和完善政府集中办事大厅管理机构,独立行使收费权,将所有行政审批项目收费纳入预算管理,切断同职能单位的联系,确保在源头上管住“钱”,防止截流、破堤。

第五篇:浅析职务消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职务消费是指国家机关公务员和参照管理人员在公务活动中发生的职务消费,包括用车、通讯、应酬、必要的物质工作条件等等。这些费用出于履行公务的需要,由财政预算给予安排,是理所当然的,没有正常的职务消费,公务活动就没有了经济基础,就无法正常开展。我县是一个国定贫困县,每年依赖大量的上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平衡财政收支,维系庞大的行政开支,多年来依然不改的是“吃饭”财政。但是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伴随而来的是各级行政、事业单位迅猛增长的职务消费,其增长速度与我县的经济增长和财力增长不相适应,大大超出了我县目前财力所能承受的幅度,现行的这种超标消费,甚至违规职务消费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既是群众反映强烈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当前党风廉政建设中的一个难点问题。

一、职务消费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超标消费,甚至违规的职务消费。购车、招待、礼品,是职务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单位不论大小,主要领导要配专车,其他领导要有机动车,购买装饰豪华的小轿车;二是公款招待演变成公款大吃大喝,公款旅游,吃要山珍海味,玩要尽兴有特色;三是来客要送礼,外出办事要带礼,个人走关系也得公家送礼。

(二)公务消费不透明、不规范,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职务消费的腐败根源是政府官员支配公共权力“私有化”的结果。只要能与权力沾上边的,个人消费也可以由公家“买单”。有的单位车辆维修费用居高不下;有的单位假借汽车配件、轮胎经常更换为由,开张发票就报销,使一些灰色职务消费合法化;在一些部门和单位大量存在着超标准或变相报销手机话费等。

(三)超标消费、违规的职务消费,演变成官员谋取福利的“灰箱”。不同地区和部门公务员实际收入差异过大,而各部门获取的各种利益补偿相差悬殊,领导干部的相当一部分支出转化为职务消费,而很多部门利用行政收费项目取得资金,一些单位的下属实体也在给这些部门上缴收益则是职务消费的重要资金来源。

二、超标消费、违规的职务消费存在问题的成因

(一)社会大环境的因素。改革开放,使我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是一些不正之风也随之蔓延开来,而且愈演愈烈。从一些部门和单位发生的案件中不难看出,犯错误或犯罪的起源正是从超标消费、违规的职务消费发端,究其原因发人深省。如在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任人唯贤少了点,任人唯亲、任人唯钱多了点;不跑不送,原地不动,又跑又送,提拔使用。在社会不正之风的影响下,有的领导以钱铺路找关系,力求升迁,钱从何来,自己的工资除养家糊口之外所剩无几,只有从公款中开支。又如吃喝风,现在有的单位是有客来吃,没客来也吃;工作加班吃,休息日也吃。作为领导干部,总不能不食人间烟火,不能“世人皆浊、而我独醒”,不少人是随大流,加入了各种不正之风的行列,对不正当职务消费乐此不疲。

(二)个人原因。一些人走向领导岗位后,以工作忙为由不加强学习,致使思想滑坡,不能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不能正确对待个人利益。他们置群众的利益于不顾,在很多群众还没有解决温饱的情况下,毅然利用手中的权力,千方百计想办法买超标轿车,搞豪华装饰,吃生猛海鲜,用高档烟酒等,贪图享受。

(三)体制制度还不够健全。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时期,对领导干部的约束还存在制度不健全,有章不循,管理不严,监督不到位的问题。虽然有党内监督,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但在制度上还不配套、不完善;在监督的实践上,上级机关监督不到位,同级机关监督不了,内部监督走形式,社会监督难于落实。这样,一些领导干部就有可乘之机,乐享其成。

(四)财政改革不到位,给职务消费留下了可乘空间。近几年来,财政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从预算外资金“收支两条线”管理到会计集中核算再到实行部门预算和国库集中支付等,这一系列改革有效地控制了单位的公用支出,在一定程度上制止了不合理职务消费,但是由于改革不到位或者改革还没有完成等原因,职务消费中存在的问题还相当严重,如预算外资金“收支两条线”管理,目前大部分地方实行的是预算调控办法,即对不同单位预算外资金实行征缴调节基金的调控,而绝大部分资金都返还给单位以弥补单位公用经费,这部分资金的使用就由单位领导掌握,实际也就成为职务消费的重要来源。由于部门预算还处于试点阶段,国库集中收付还没有全面推行,都给职务消费的不合理性留下了可乘空间。同时,各单位还存在脱离财政监督的隐性职务消费。一些单位利用灰色收入设立“小金库”,以应对日益增加的职务消费开支;一些单位和部门则存在将预算外资金违规挪用或改变用途开支公务接待费用的现象;一些单位和部门则存在把一部分国有非经营性资产用于出租、改变用途等,获取收益而直接用于公务接待费用开支。

下载职务犯罪案件侦查取证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职务犯罪案件侦查取证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当前职务消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治理对策

    当前职务消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治理对策 一、当前我国职务消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 消费规模急剧膨胀,财政不堪重负。目前我国有关职务消费年总规模的各种统计数据不一,没有一......

    浅谈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五篇范文)

    多年来,全国检察机关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在实际检察工作中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深入探讨、实施预防职务犯罪对策,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对预防、减少、遏制职务犯罪起到了积极......

    试论公务员职务消费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目 录 一、目前公务员职务消费存在的问题 ................................................ 1 (一)消费总量过大,增速过快 ....................................................

    检察机关办理职务犯罪案件中初查权相关问题的初探

    检察机关办理职务犯罪案件中 初查权相关问题的初探 呼兰区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 王海鹏 初查作为检察机关查办职务犯罪工作中,客观存在的必经阶段,由于刑事诉讼法没有关......

    城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城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问题一:城市规划建设滞后。城市形象的塑造,关键是规划,如何使规划思路和群体建筑风格,适应城市建设管理和发展需要,应该是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当务之急......

    土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本站推荐)

    土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生产用地管理无序 1、耕地管理不规范。一是侵占耕地。农民建房,建窑厂、猪厂、果园、坟墓,乱挖鱼塘,乱建水库,退耕还林占用耕......

    国有企业绩效考核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国有企业绩效考核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以北京市热力集团为例 一、绩效考核相关理论 (一)绩效考核的含义 绩效考核又称为绩效评估,是指考评主体针对企业中的每个员工所承担职务职......

    关于依法行政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必要前提和实现基础,离开了依法行政,依法治国便成了一个空壳。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的法制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依法行政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