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市集中供热管理办法

时间:2019-05-13 18:42: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晋城市集中供热管理办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晋城市集中供热管理办法》。

第一篇:晋城市集中供热管理办法

晋城市集中供热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节约能源,加强城市供热管理,积极推行城市集中供热,确保供热安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城市集中供热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均应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晋城市住房保障和城乡建设管理局是城市集中供热的行政主管部门,市发展和改革、环保、规划、国土、财政、物价、工商、质量技术监督、安全生产监督、公安等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协同供热主管部门做好城市集中供热管理工作。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城市集中供热是指利用热电联产、区域锅炉以及燃油、燃气和电锅炉等热源通过热网向若干个街区及整个城市的热用户供热。

第五条 城市集中供热属于城市重要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其设施的建设应纳入城市建设发展计划、统筹规划、配套建设、统一管理、协调发展。

第六条 城市供热要发展集中供热,鼓励集中供热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引进、开发和推广应用。

第七条 鼓励社会投资者依法建设城市集中供热设施和从事城市集中供热的生产经营活动。

第二章 规划与建设

第八条 城市集中供热规划应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城市供热主管部门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组织编制,报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由供热部门组织实施。

城市集中供热应当符合城市总体规划,根据城市发展需要合理配置热源、热网、换热站,统筹安排、分期实施。

第九条 新建、扩建、改建城市道路应当依据城市集中供热规划同时设计和敷设供热管网,其建设投资应列入道路综合投资计划。

第十条 城市供热建设资金,实行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资。城市供热设施的大修和改造应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专项资金中列支。

第十一条 城市建设要积极发展集中供热,要按规划、有计划地统一建设热源,统一敷设热网,统一建设换热站

第十二条 在集中供热管网覆盖的地区,严禁新建、改建、扩建小燃煤锅炉。城市热力管网敷设到位且具备集中供热条件的区域内,不得有分散燃煤采暖锅炉。

第十三条 城市集中供热工程的设计、施工、监理,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实行招投标制度,确定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按照国家规定采用节能环保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严禁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材料和设备。

第十四条 城市集中供热管网需要穿越单位、厂区或宅院时,相关单位或个人应当予以配合,不得阻扰,因穿越施工造成设施损坏的,建设单位应当予以修复,无法修复的依法给予补偿。

第十五条 新建建筑应当安装分户供热计量装置及室内温度调控装置,实行分户控制、分户计量。

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时,应当同步进行供热分户控制、分户计量改造。既有建筑分户控制改造、分户计量改造费用承担办法,按国家规定执行。

用户的供热计量装置及室内温度调控装置,由供热单位统一选型、招标采购和安装。

第十六条 用户建设或者改造庭院内集中供热管网设施,应当向供热单位提出书面申请后实施。第十七条 供热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组织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建设单位组织工程验收时,应当有市供热主管部门和供热单位参加。供热工程未经验收备案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

第十八条 供热工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不合格:(一)使用不合格的供热管件、材料、设备和器具的;

(二)供热管道不能保证规定压力要求或者保温方式不符合技术要求的;

(三)不符合有关技术规范标准或者审定的设计方案的;(四)其它不符合供热安全要求的事项。

第三章 供热管理

第十九条 从事城市集中供热生产经营的单位,应当按照城市供热企业资质管理规定,经供热主管部门批准,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注册登记。

各住宅小区区域锅炉房供热单位要纳入城市集中供热行业管理。

供热主管部门对各供热资质单位进行不定期监督检查,对检查不符合资质标准的,责令其限期整顿;责令限期整顿后仍不合格的企业,由供热主管部门报请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责令停止运营。

第二十条 热源单位和供热单位,供热单位与热用户应当签订供用热合同,并要严格执行合同,否则要依法承担违约责任。

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工程需要用热的,建设单位应当在工程开工前与供热单位签订并网供用热合同。

第二十一条 本市规定采暖期为当年ll月15日至次年3月15日,如遇异常气候应当提前供热或延长供热期限。

供热单位供热运行中的供热参数,热用户室内采暖温度应为 18℃±2℃,不低于16℃。

第二十二条 热源单位和供热单位应合理地控制热媒。实行规范化服务,确保供热质量和安全运行。

第二十三条 供热单位应当按照供用热合同按时、连续、保质供热。向供热单位供应水、电、燃气和热能的单位,不得擅自中断供应。

因突发性故障不能保证正常供热时,应当立即组织抢修,并通知热用户。发生重大故障,应当同时报告集中供热行政主管部门。

第二十四条 供热单位要强化职工培训工作,实行持证上岗制度。

第二十五条 供热单位应当建立社会服务承诺制度,公开服务电话,采暖期间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及时处理和回复用户反映的问题。

市供热主管部门应当对热源单位、供热单位的供热服务进行监督检查,设置用户投诉电话,及时处理用户投诉。

第二十六条 热源单位、供热单位的撤消、分立、合并、变更,应当及时向市供热主管部门备案。

第四章 用热管理

第二十七条 需要用热的用户,需根据自身的供热面积和用热负荷于当年9月30日前向供热单位申请办理热手续。

第二十八条 被纳入集中供热的用户,要与供热单位签订供用热合同,按规定缴纳有关费用。

第二十九条 用户增加、减少用热面积或过户更名,应当按规定程序到供热单位办理手续后方可用热。第三十条 使用集中供热的用户,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按计量收费的用户应在内网上安装供热计量装置及室内温度调控装置。(二)内网系统的安装、改造应符合集中供热系统的技术标准(三)按规定采取保温、保护措施。

(四)每年用热前对内网管道和设施进行清洗检修,保证设备完好。

第三十一条 违犯本办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按有关法规的规定给予批评教育、罚款、赔偿经济损失或停止供热处理,直至追究刑事责任。(一)擅自连接管网,增加散热器或私自转供热;(二)在供热设施上安装放水装置;

(三)擅自开关、调节庭院管网内的控制阀门;(四)跑、冒、滴、漏热损失严重又拒不整改;(五)擅自增加供热面积或者改变用热性质;

(六)擅自安装使用热交换器、散热器、水泵等设施或者改动供热设施;(七)毁坏和盗窃供热设施;(八)不按规定交纳热费;

(九)其它有损供热设施或影响供热的行为。

第三十二条 供热单位应当保证用户室内温度达标,但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用户室内温度不达标的除外:

(一)室内供热设施不能正常使用的;(二)擅自增加供热面积的;

(三)擅自安装使用热交换器、散热器、水泵等设施或者改动供热设施的;(四)室内装修或者其他设施严重遮挡散热器,影响供热效果的;(五)室外温度持续低于供热设计规范的;(六)排放或者取用供热系统内热水或者蒸汽的;(七)房屋围护结构和门窗等不符合保温技术规范的;

(八)二次管网、入户管线等供热设施的设计、安装不符合供热技术规范,未经供热单位验收合格或者供热设施失修影响供热质量的;

(九)其它由用户原因造成室内温度达不到规定标准或者约定温度的。

第三十三条 供热单位工作人员入户抄表、收费、测温对用户室内供热设施进行检查时,应当出示工作证件,用户应当予以配合。

第三十四条 市供热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城市供热应急预案;热源单位、供热单位应当根据有关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单位的供热应急预案.

第三十五条 热源单位、供热单位未经市供热主管部门批准,不得停业或者歇业。确需停业或者歇业的,应当在本供热期开始前5个月报请市供热主管部门批准。

第三十六条 用户要求停止用热的,应当向供热单位提出申请,办理报停手续,并按规定交纳基础热费。

供热期内,已办理了停止用热的用户确需恢复用热的,应当向供热单位提出申请,重新办理供用热手续。

第三十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申请停止用热:(一)供热采暖系统不具备分户控制条件的;

(二)影响其它用户用热或者危害室内公共设施安全运行的。

第三十八条 供热期内发生室内温度不达标或其它供热质量问题,用户可以直接告知供热单位,也可以向供热主管部门投诉。供热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将用户投诉反馈供热单位。

供热单位应当自接到用户反映或者收到供热主管部门投诉反馈后24小时内查明原因。属于热源单位或者供热单位责任的,责任单位应当及时维修,保证供热温度恢复正常;不属于热源单位、供热单位责任的,供热单位应当向用户说明情况。

第三十九条 供用热双方发生供热争议的,可以按照供用热合同协商解决,可以由市供热主管部门或者消费者协会协调,也可以依法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

第五章 设施维护

第四十条 集中供热管网及附属设施的维修和养护责任,按下列规定划分:(一)热源厂区内的供热管线及供热设施,由热源单位负责;(二)城市热网的主管网、支管网及供热设施,由供热单位负责;(三)用户庭院内的供热管线及供热设施,由用户负责。

第四十一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城市供热管网和附属设施上面堆放垃圾、杂物、不得往管网沟内排水。

距城市供热管网和附属设施周围l.5米内不得修建建筑物和临时构筑物、不得挖坑掘土、种植树木、打桩、爆破、埋设线杆电缆、构筑花池以及其它影响供热管网设施安全的行为。

第四十二条 城市供热管网及附属设施属国家所有。由用户投资敷设的巷道管网和庭院管网,供暖期内,应由供热单位统一管理,实行统一热源调配。

第四十三条 禁止损坏、移动和擅自改造集中供热的管网、井室、阀门等供热设施。特殊情况确需移动改造的,应当经供热单位同意,所需费用由申请移装单位负责。

第四十四条 建设工程开工前,建设单位应当向热源单位、供热单位查询有关供热设施的情况。影响城市供热设施安全的,建设单位或施工单位应当与供热单位商定保护措施,经供热单位同意后,由建设单位负责实施。

第四十五条 城市供热管网发生故障需要抢修时,供热单位可先施工后补办手续,有关部门应当予以配合,保证抢修及时进行。管网上面如有占、压物可以先行拆除,如属违章建筑,损失由占、压者承担。

第四十六条 用热单位必须配备专职工作人员,负责对本单位用热设施的管理、巡查和维护,杜绝跑、冒、滴、漏。

第六章 收费管理

第四十七条 城市供热实行政府定价,逐步推行基本热价和计量热价相结合的计价制度,实行用热计量收费。

市价格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合理补偿成本、促进节约用热、坚持公平负担的原则制定和调整供热价格,并按规定程序报请批准后公布执行。

第四十八条 热源厂出口热价以及供热收费标准由热源单位和供热单位向物价管理部门申报,经批准后实施。

第四十九条 为确保城市集中供热原、辅材料按时进场和储备,对集中供热热费收取实行预收管理。

每年9月1日至10月底应向供热单位缴纳下一个采暖期的热费,一次缴清确有困难的,10月底前至少缴纳下一个采暖期70%以上的热费,年末前应足额缴清。

第五十条 新入网用户、新建房屋或空闲未出售房屋,第一年热费由开发建设单位或产权单位承担。

第五十一条 城市供热实行交费用热。居民住宅热费按房屋建筑面积或使用面积(包括用热阳台)计收,非居民热费按建筑面积计收;已经安装分户用热计量装置的,实行计量收费。

使用集中供热采暖用户的热费,每供热层高3米和3米以下的,按政府批准的价格基数计收,层高每超过0.1米,加收基本热价的3%。

第五十二条 计量用户供热前按面积预交热费,采暖期结束后按规定结算。热量表出现故障不能准确计量的,按面积收取热费。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三条 违反集中供热管理有关规定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供热行政主管部门依据职权依法处理。

第五十四条 供热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和供热单位的工怍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收受贿赂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 附则

第五十五条 本办法由市人民政府负责解释。

第五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30日后施行,有效期五年,期满自行失效,各县(市)有关集中供热管理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篇:晋城市城市绿化管理办法

晋城市人民政府关于《晋城市城市绿化管理办法》的通知

2008-03-06

晋市政发〔2007〕30号

城区人民政府,市直及驻市各单位:

《晋城市城市绿化管理办法》已经市政府2007年6月29日第23次常务会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望认真遵照执行。

晋城市人民政府

二○○七年六月三十日

晋城市城市绿化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建设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根据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山西省城市绿化实施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凡在晋城市中心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园林绿化的规划、建设、保护和管理,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晋城市园林局是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城市绿化的组织、检查、指导、协调和监督管理工作。

政府有关部门依照各自职责做好城市绿化的有关工作。

第四条城市绿化应当与城市其他公共设施统一规划,统筹建设。

第五条政府鼓励单位和个人以投资、捐资、领养、认建、共建等形式,参与城市绿化建设。

第六条市、区人民政府对在城市绿化规划、建设、管理和科研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规划和建设

第七条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组织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划定绿线,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由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

第八条绿地规划应当按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要求安排绿化用地比例,合理规划布局,明确各类绿地的面积及其控制原则。

经批准纳入城市总体规划的城市绿地规划必须严格执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确需改变的,应按原审批程序取得批准,并及时补足绿化用地面积。

第九条城市绿化规划与建设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水体、植被和历史文化遗址等自然、人文条件,合理设置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和风景林地,形成统一完整的绿地系统。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有碍于城市绿化的挖石、采矿、建筑活动。

第十条工程建设项目的附属绿化工程,城市的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风景林地和干道绿化带等绿化工程的设计方案,必须经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实行绿色图章制度。

建设单位在向规划部门申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前,必须将绿化工程设计方案报市园林局审核,并取得《建设项目绿化意见书》。未取得《建设项目绿化意见书》的,规划部门不予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绿化工程设计方案经审核合格后,建设单位必须将配套绿化工程建设资金存入财政专户,实行专款专用。配套绿化工程建设资金在施工过程中按绿化工程进度返还,绿化工程验收合格后全部返还。

第十一条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的设计、施工,应当委托持有相应资质证书的单位承担。

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园林绿化工程的招投标及市场管理工作。

绿化工程竣工后,应当经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

第十二条建设单位按规划代征的城市公共绿化用地,应移交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安排绿化建设。

代征的城市公共绿化用地不得挪作他用。

第十三条建设工程项目的配套绿化工程,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

开发区建设、旧城改造区建设及其他基本建设的配套绿化工程完成期限,不得晚于主体工程完成后的第一个绿化季节。

第十四条城市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和开发住宅区项目,需要绿化的,其基本建设投资中应当包括配套的绿化建设投资。

绿化经费要纳入建设项目投资预算。城市新建单位庭院、居住小区建设项目的绿化投资

要占单位庭院、小区建设总投资的5%以上,新建道路的绿化投资要占道路建设总投资的8%以上。

绿化工程验收合格后,由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发放《绿地证》。

第十五条城市新建工程必须按城市绿地规划安排绿化用地,绿化用地标准应当按下列规定执行:

(一)新建单位庭院、居住区绿地占总用地面积比率不低于35%;

(二)城市道路主干道绿化带面积占道路用地比率不低于25%,次干道绿化带面积占道路用地比率不低于20%,景观路绿化带面积占道路用地比率不低于40%;

(三)城市内水体及铁路旁的防护林带宽度不少于30米;

(四)单位绿地率应符合以下标准:工业企业、交通枢纽、仓储、商业中心等绿地率不低于25%;产生有害气体及污染物的工厂应当根据国家标准设立不少于50米的防护林带,其绿地率不低于40%;学校、医院、休养(疗养)院(所)、机关团体、公共文化活动场所、部队等单位的绿地率不低于35%;

(五)公共绿地中绿化用地比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旧城改造地区的绿化用地面积,按照前款

(一)、(二)、(四)项规定的指标可以降低5%。

第十六条建设工程项目因特殊原因绿化用地达不到规定标准的,经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建设单位可缴纳缺建绿地补偿金。补偿金包括当年基准地价、绿地建设经费和8年养护费用,由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规划实施易地绿化。

城市缺建绿地的补偿标准,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制定。

第十七条因线路、管道建设而影响城市绿化的,建设单位应当与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协商确定保护措施。

施工中确需移植树木、占用绿地的,应当由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技术处理,建设单位应当承担所需费用。

第十八条新建、改建各种管线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地下管线的外缘,离树干外缘净距不少于1米;

(二)架设电杆、安装消防等设施,离树干外缘净距不少于3米;

(三)电力线路与树木之间的距离执行《110-500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

(四)其他新建架空线的高度以及已建成的地上地下设施未达到前项规定的,按照城市规划的要求,应当制定保护措施。

第十九条经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批准暂缓建设的用地,应当建设临时绿地。临时绿地应当设置明显的标志。

第二十条城市苗圃、草圃、花圃等生产绿地的建设,应当适应城市绿化建设的需要,其

面积占城市建成区总面积比率不低于2%。

第三章保护和管理

第二十一条城市绿地实行绿线管理。

绿线不得任意调整,因城市建设确需调整的,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征求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并按照规划审批权限报原审批机关批准。调整绿线不得减少规划绿地的总量。因调整绿线减少规划绿地的,应当落实新的规划绿地。

第二十二条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按照执法授权,确定专门人员,加大对违反本办法行为的执法力度。

第二十三条城市规划区内的公共绿地、风景林地、防护绿地、行道树及干道绿化带的绿化,除国家另有规定外,由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管理;各单位界内绿地的绿化,由该单位负责管理;居住区绿地的绿化,由产权所有者或其委托人管理,必要时由当地居民委员会牵头统一管理;城市苗圃由其经营单位管理。

各临街单位应当对单位门前的公共绿地、树木和绿化设施加以保护。

第二十四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擅自占用城市园林绿化用地。

因建设和其他特殊情况需要临时占用城市绿地的,须经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按规定办理临时用地手续,交纳临时占用绿地费,并承担植物和设施损坏费用。

建设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在规定期限内拆除绿化用地范围内的临时设施,并将占用的绿化用地清理干净,恢复原状。

第二十五条在城市的公共绿地内开设商业、服务摊点的,必须向公共绿地管理单位提出申请,经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或委托单位同意后,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在公共绿地管理单位指定的地点从事经营活动,并遵守公共绿地和工商行政管理的规定。

第二十六条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保持树木花草正常生长及绿化设施完好无损。

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技术操作规程进行城市绿化,提高植树、种草、种花的成活率、保存率和绿化管理水平。

第二十七条加强园林绿化植物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对引进或调出的苗木、花卉、种子,必须按《山西省植物检疫实施办法》的规定进行检疫。未经检疫的苗木、花卉、种子不准引进或调出。

第二十八条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对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古树名木应当进行重点保护,建立档案,设立标志。禁止砍伐、移植和损坏古树名木,特殊情况下确需移植的应当

经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后,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禁止在古树名木树冠垂直投影外沿5米范围内堆放有毒有害材料、建造建筑物、铺设管线、打桩、挖坑取土等损害古树名木的行为。

第二十九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砍伐、移植、非正常修剪城市规划区内的树木。

确需砍伐、移植和非正常修剪树木的,必须经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每砍伐一株树,必须到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指定地点补栽胸径不小于5厘米的树木10株以上,或者出资由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指定专业人员补栽。移植、非正常修剪城市树木须按有关规定补偿。

砍伐、移植、修剪城市树木的,由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的绿化专业队伍具体实施。

因救灾、抢险确需立即砍伐、移植、修剪树木的,除古树名木外,可先行处理,但应在险情排除后的10日内,到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补办有关手续。

第三十条城市树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鉴定,并通知督促树木的所有者或管理者及时砍伐处理。

(一)发生病虫害无法挽救和自然枯死的;

(二)长势极度衰弱,无观赏和保留价值,主干腐朽随时有倾倒危险的;

(三)严重倾斜妨碍交通,危害建筑物、构筑物和人身安全的。

树木砍伐处理后要及时补栽新树。

第三十一条禁止下列损害城市绿化及其设施的行为:

(一)在绿地内损坏草坪、花坛、绿篱,损坏、盗窃绿化设施;

(二)在树木上牵挂绳索、架设电线,在绿地内晾晒物品,停放车辆,放牧;

(三)在绿地或绿化带内挖坑取土、堆放物料;

(四)在绿地内搭灶生火,燃烧废物,倾倒有害物质;

(五)就树盖房、设置广告牌和标语牌;

(六)距树木一米以内堆放物料,两米以内挖沙取土;

(七)其他损害绿地有碍树木生长的行为。

第三十二条因交通或生产事故损坏城市树木、花草和园林绿化设施的,事故责任人应承担赔偿责任。

第三十三条奖励公民监督、举报损害城市绿化及其绿化设施的行为。

第四章处罚

第三十四条违反本办法擅自占用绿化用地的,由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依法予以处罚;造成损失的,应当负赔偿责任。

第三十五条违反本办法第十条规定的,由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依据《条例》规定责令停止施工,限期改正,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

第三十六条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未经同意擅自在城市公共绿地内开设商业、服务网点的,由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委托单位依据《条例》规定责令限期迁出或者拆除,并对个体经营者处以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罚款,对单位处以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对不服从公共绿地管理单位管理的商业、服务摊点,由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委托单位给予警告,可处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条例》规定取消设点申请批准文件,并可以提请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

第三十七条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九条规定的,未经批准或者未按批准的数量、树种、时间、地点移植、砍伐和非正常修剪城市树木的,由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责令停止侵害,并依法予以处罚;造成损失的,应当负赔偿责任。

第三十八条有本办法第三十一条规定行为之一的,由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依据《条例》规定责令停止侵害,依法予以处罚;造成损失的,应当负赔偿责任。

第三十九条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和城市绿地管理单位等负有管理责任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附则

第四十条本办法所称城市绿地,是指中心城市规划区内的公共绿地、道路绿地、单位附属绿地、居住区绿地、生产绿地、风景林地、防护绿地。

本办法所称城市绿化设施,包括亭、廊、花架、喷泉,假山、石桌、石凳、垃圾桶、护栏、围墙、园路、园灯、园林雕塑及其他景观建筑。

本办法所称绿线,是指中心城市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

第四十一条本办法由晋城市园林局负责解释。

第四十二条本办法自2007年8月1日起施行。《晋城市城市绿化实施办法》(晋市政办

[2003]38号)同时废止。

第三篇:晋城市公安固定资产管理办法

晋城市公安局固定资产管理办法

为加强局机关固定资产的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根据《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办法》,结合局机关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 固定资产的界定及登记范围

固定资产是指一般设备单价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价在800元以上,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价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是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均列入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包括办公桌、办公椅、空调、电脑、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照相机、摄像机、汽车、电视机、对讲机、单警装备、警械装备、刑事技术设备(技侦、网监、信通、指挥中心等技术设备)、户籍管理器材、厨房设备以及其他固定资产。对自制、上级调拨和接受捐赠的资产,都在登记范围。

第二条 固定资产的分类

1、房屋及建筑物。指局机关拥有占有权或者使用权的房屋(办公用房、业务用房、库房、职工宿舍等)、建筑物(水塔、1

围墙等)及其附属设施。

2、一般设备。指局机关用于业务工作的通用性设备。3、专用设备。指局机关根据业务工作的实际需要购置的各种具有专门性能和专门用途的设备。

4、其他固定资产。指以上各类未包含的固定资产。第三条 固定资产的管理原则

局机关固定资产的管理实行“统一领导、统一核算、归口管理、单位负责、物尽其用”的原则。

第四条 固定资产的新建、购入、调拨

1、新建房屋、建筑物,按照基本建设管理程序报批。竣工验收后,应根据其决算价值及时记入固定资产账目。

2、局属各单位根据工作需要,购置固定资产时,要事先写出固定资产申购报告,由计划装备财务处(下称“计财处”)通过招标程序安排购置,不需招标的,也要多方议标,选择最合理的价位,配合、安排购置。购置固定资产后,登记相应的固定资产总账、明细账,并及时组织验收、安装、办理有关账务报销等。

3、上级调拨或有关单位捐赠的固定资产,局属各单位要及时书面报计财处,并做相应的固定资产总账、明细账增加调整。

第五条 固定资产使用与维护

1、计财处是局机关固定资产的核算和管理部门,负责固定 2

资产的资金管理,建立固定资产账务,核算固定资产价值;负责固定资产的实物总账、明细账管理;办理局机关固定资产的采购、入库、调拨、报损、报废等审(报)批手续,并参与大宗固定资产的订货、采购、验收;负责组织清仓盘点。局属各单位是局机关固定资产的使用部门,负责本部门固定资产的保管、使用登记。局属各单位应建立相应固定资产管理登记簿,确定专人负责管理,并与计划装备财务处相互配合,做到账物相符、账务一致。

2、建立健全固定资产保管和维护制度。各占有、使用单位应落实安全防护措施,做好防潮、防尘、防锈、防蛀、防火、防盗、防爆等工作。

3、对固定资产的检修应做到及时、常态化。对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要定期监测、校验,确保精度和性能完好,防止事故发生。对房屋、建筑物应定期勘查、鉴定、修缮,确保使用安全。

4、对精密、贵重及易发安全事故的仪器设备,要制定具体操作规程,指定专人负责技术指导和安全工作,并应经常对使用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

5、购置大型精密仪器设备、以及基本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各类文件资料应及时收集、整理、归档,妥善保管。

6、机构撤并或人员调整时,由监察、督察、装财部门组织 3

有关单位进行财产清查,并办理交接手续。

7、未经批准,固定资产不准私自调换借用,更不准擅自变卖或据为已有。对丢失和损坏的,保管人或使用人要进行赔偿。

8、由计财部门牵头,监察、督察部门参加,定期或不定期地对使用的固定资产进行清仓、盘点,及时发现并解决出现的问题,确保账账相符、账物相符和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对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应及时查明原因,分清责任,按规定做出处理。

第六条 固定资产的处置

1、固定资产的处置包括报废、淘汰、调出、盘亏和捐赠等。

2、报废的固定资产是指超过使用年限、或已失去效能等原因致损,而无法修复或无修复价值的固定资产。

3、淘汰的固定资产是指已不适应工作需要、闲置的固定资产

4、对淘汰、调出、捐赠的固定资产,局所属单位要写出书面申请,由计财处审查,分管局领导审核,报局长批准后,将此类固定资产移送计财处,统一办理转移和调拨等手续;对申请待报废的固定资产,由装备财务处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技术鉴定后,按上述审批程序报批。经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审批后的固定资产出售收入,按有关规定进行管理。

5、对不属于本办法第一条所规定的各种办公用品、用具、4

生活用品、器具、材料等资产,局属各单位也要分类登记,参照本办法管理。

第七条 局审计部门负责对局机关固定资产管理进行内部审计监督。

第八条 局督察部门对局机关固定资产的保管、使用进行督查。

第九条 本办法由局计财处负责解释。

第十条 本办法从二0一0年五月一日起执行。5

第四篇:晋城市文明单位创建管理办法

晋城市文明单位创建管理办法

晋市文明委〔2011〕9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全市文明单位创建工作的指导,规范文明单位的评选表彰工作,提高评选表彰工作的质量,促进文明单位创建活动的健康发展,更好地发挥文明单位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的示范带动作用,特制定本管理规定。第二条 晋城市文明单位是由晋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效益显著、成绩突出,具有良好示范作用的单位的最高荣誉称号。第三条 文明单位的创建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培养“四有”新人、提高员工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主要任务,以推进单位内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载体,积极引导创建单位规范社会行为,增强社会责任意识,提高管理水平和文明程度。

第二章 标 准

第四条 文明单位应符合下列标准:

(一)组织领导坚强,创建工作扎实。党政领导班子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建工作目标明确,组织健全,措施落实,员工广泛参与,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形成全体员工共建共创共享的生动局面。

(二)坚持科学发展观,两个效益显著。单位各项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居于全市同行业前列,业务实绩居于全市同行业领先水平。环境污染控制指标全部达到国家标准。单位产值耗能达到全国同行业先进水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绩显著。社会形象好,群众满意率高。

(三)管理规范科学,工作秩序优良。单位内部各项安全生产制度和内务管理制度健全,工作纪律严明,治安防范措施严格,连续两年单位内部未发生重大刑事案件、治安案件和经济案件。连续两年未发生重大生产事故和公共安全事故。

(四)民主风气浓厚,人际关系和谐。单位内风清气正,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完善,党务、政(厂)务、财务公开制度落实,工会组织健全,职工利益诉求渠道畅通,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干群关系、劳资关系、人际关系融洽。

(五)净化美化环境,创优工作条件。单位生产生活环境建设良好,建筑设施规划合理,绿化美化工作达标,职工工作环境和对外服务环境洁净、大气、美观,建有图书阅览室、文化活动室和体育活动设施。志愿者服务活动经常扎实、形成机制,积极参与驻地政府部门和有关团体组织的社会公益活动,单位文体设施为驻地未成年人开放,自觉承担助学助贫助困助残等社会责任,积极为文明城市创建贡献力量。

第三章 申报和评选

第五条 晋城市文明单位申报要具备下列条件:各类党政机关、人民团体机关,各种所有制形式的企业、事业单位,凡达到晋城市文明单位创建标准,连续两届保持县、市、区级文明单位称号,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且建有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和工会组织的,可按党组织隶属关系向所在地或系统文明办申报。第六条 在申报前两年内发生下列情形之一的单位,不得参与申报:

(一)发生重大恶性案件、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的;

(二)违法经营、违规操作,严重损害国家和消费者利益的;

(三)主要领导干部违法乱纪,受到党纪政纪查处的;

(四)违反计划生育政策,受到计生部门通报警告的;

(五)发生严重污染事件,造成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的;

(六)违反国家民族、宗教政策,造成重大影响的;

(七)损害安定团结,对正常生产和工作秩序造成严重影响的;

(八)对邪教组织打击不力,员工参与邪教活动或发生法轮功人员寻衅滋事的;

(九)弄虚作假,蓄意骗取荣誉的。

第七条 晋城市文明单位的评选按照归口申报、择优推荐、社会公示、检查验收、审核评选的程序进行。

(一)归口申报。具备申报资格的单位可在评选的第二季度向所在县、市、区委的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提出申请;市直工委、国资委党委、开发区党工委所辖单位和驻市单位直接向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提出申请。

(二)择优推荐。各县、市、区文明委按照市文明办确定的推荐比例要求,择优向市文明委推荐。推荐工作在评选的八月底前结束。

(三)社会公示。各申报单位在向市文明委提交正式书面申请之后,要在单位对外窗口的主要位置,张贴市文明委统一印制的申报公示卡(为时30天),接受群众评议和监督。公示期间群众反映意见集中的单位,不得推荐。

(四)检查验收。市文明办依据《晋城市文明单位考核细则》,于每个评选的第四季度组织专人分别对推荐单位进行检查验收。

(五)审核评选。市文明办在对推荐单位进行检查验收的同时,以适当方式向文明委成员单位和市直相关主管部门征询意见。提出市级文明单位表彰建议名单,报市文明委审议。

第八条 晋城市文明单位每两年评选表彰一次。荣誉保留期为两年。欲获得下届文明单位荣誉称号需重新参加申报。连续两届保持市级文明单位称号的单位,可申报市级文明单位标兵和省级文明单位称号。

第四章 表彰奖励

第九条 市文明委全委会审议批准受表彰的晋城市文明单位名单,由市文明委召开全市精神文明建设总结表彰大会,正式命名表彰,颁发奖牌和证书。第十条 获得“晋城市文明单位标兵”、“晋城市文明单位”荣誉称号的单位,在命名当年对单位职工进行物质奖励,“晋城市文明单位标兵”奖金最高不超过单位职工一个半月的平均工资总额,“晋城市文明单位”奖金最高不超过单位职工一个月的平均工资总额。在命名后的第二年,经市文明办检查考核,由文明委发文确认后,可进行与命名当年同等的奖励。奖金由发放单位自行解决。

第五章 创建管理

第十一条 晋城市文明单位届期内实行动态管理。按照谁推荐谁负责的原则,由各县、市、区委文明办每年进行一次复查。对于工作停滞不前的单位,给予必要的批评警告并限期整改;对于工作严重滑坡、出现重大问题的单位,要查明情况,提出撤销荣誉称号的建议。

第十二条 撤销晋城市文明单位荣誉称号由市文明委决定。被撤销称号的单位,不得参加下一届评选。第十三条 晋城市文明单位如变更单位名称、变动隶属关系,应及时向各县、市、区文明委和市文明办通报备案。单位如遇重组、撤销、分设、合并,其荣誉称号自行终止。

第十四条 晋城市文明单位的牌匾应悬挂于单位显眼位置。各单位一般只悬挂最高一级命名授予的奖牌。对于届中被撤销荣誉称号的单位,由推荐部门负责收回“晋城市文明单位”牌匾。

第六章 附 则

第十五条 本办法由市文明委负责组织实施。第十六条 本办法由市文明办负责解释。

第十七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实行,2007年颁发的《晋城市文明和谐单位创建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晋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

二○一一年三月三十日

第五篇:晋城市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

晋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晋城市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的通知

晋市政办〔2008〕87号

晋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晋城市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及驻市各有关单位:

《晋城市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晋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〇〇八年八月二十日

晋城市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改进和规范经济适用住房制度,保障我市城市低收入家庭的基本住房需求,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根据《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建住房〔2007〕258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经济适用住房,是指政府提供政策优惠,限定套型面积和销售价格,按照合理标准建设,面向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供应,具有保障性质的政策性住房。

本办法所称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是指城市和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范围内,家庭收入、住房状况等符合市、县人民政府规定条件的家庭。

第三条 市建设局负责对全市经济适用住房工作的指导、管理和监督。县(市、区)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工作。市、县(市、区)发展改革、财政、国土资源、规划、民政、物价、统计、国税、地税、监察、人行等部门根据职责分工,负责经济适用住房有关工作。

城市和县人民政府所在地各街道办事处或镇人民政府、居委会或村委会应指定专人,负责本辖区居民申请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受理、初审及申请材料上报工作。

第四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在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发展规划和计划中,明确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规模、项目布局和用地安排等内容,并纳入本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住房建设规划,及时向社会公布。

第二章 优惠政策

第五条 经济适用住房建设享受以下优惠和支持政策:

(一)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用地以行政划拨方式供应。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用地纳入当地土地供应计划,不低于居住用地供应总量的20%,且在申报用地指标时单独列出,确保优先供应。

(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项目一律免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经营服务性收费,征得相关企业同意后,可按下限减半计收。

(三)经济适用住房项目外基础设施建设费用,由政府负担。

(四)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单位可以以在建项目作抵押向商业银行申请住房开发货款。

第六条 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的个人向商业银行申请贷款,除符合《个人住房贷款管理办法》规定外,还应当出具市、县建设主管部门准予购房的核准通知。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可提取个人住房公积金和优先办理住房公积金贷款。

第七条 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和供应要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各项税费优惠政策。

第三章 住房建设管理

第八条 经济适用住房建设采取政府集中统建和商品房开发项目配建两种方式。

第九条 政府集中统建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用地实行行政划拨,建设主管部门直接组织建设。商品房开发项目配建经济适用住房,由发展改革、规划、国土资源、建设、物价等主管部门在区域适宜的商品住房项目中,确定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比例。在项目出让条件中,明确配套建设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总面积、单套建筑面积、套数、套型比例、建设标准、建设工期、质量要求、供应价格以及建成后移交、物业管理等事项。

第十条 商品房开发项目配建经济适用住房实行合同管理制度,开发建设单位要与建设主管部门签订建设项目合同书。在项目达到预售条件后,将房源情况(包括地点、户型、面积、套数、房号等)报当地建设主管部门,由建设主管部门统一向符合条件的申购家庭开具《购房通知》,开发建设单位见《购房通知》预售。第十一条 经济适用住房套型建筑面积应控制在国家规定标准之内。

第十二条 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单位对其建设的经济适用住房工程质量负最终责任,向买受人出具《住宅质量保证书》、《住宅使用说明书》。

第十三条 物价部门要加强价格管理和成本监管。经济适用住房销售价格实行明码标价,不得在标价之外收取任何未予标明的费用,要严格按物价部门核定的价格销售。

第四章 申请与审

第十四条 申请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的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应符合以下条件:

(一)具有当地城镇户籍,申请人需取得当地城镇户籍时间满1年。

(二)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当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审核时统计部门尚未公布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按照其公布的前一数据确定)。家庭资产低于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规定的资产标准。

(三)家庭人均住房面积低于15平方米;夫妻离异满3年的单亲家庭;年满35周岁的独身者。

(四)市、县(市)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条件。

凡符合上述条件的政府引进人才,烈军属,符合当地安置条件的军转人员,一、二级重度残疾人,腾退承租当地政府直管公有住房或廉租住房的可优先申购经济适用住房。

第十五条 经济适用住房供应对象的家庭可支配收入标准,由当地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商品住房价格、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居住水平和家庭人口结构等因素确定,实行动态管理,每年向社会公布一次。

第十六条 家庭可支配收入是指家庭成员的全部收入总和。包括:

(一)扣除交纳所得税和社会保障支出后的工薪收入;

(二)住房公积金单位交存部分;

(三)经营性收入;

(四)出租或变卖家庭资产获得的收入;

(五)接受继承、赠予的收入,利息收入、有价证券分红及交易收入,彩票中奖收入等;

(六)法定赡养人、扶养人或抚养人给付的赡养费、扶养费、抚养费;

(七)各种经济补偿费;

(八)其他应计入的收入。

第十七条 家庭可支配收入按上一年的实际发生数核定,以单位或居委会(村委会)核定盖章为准。

(一)家庭成员属行政、事业单位职工的,由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单位劳资部门核定,加盖单位公章。

(二)家庭成员属企业职工的,由所在单位核定,加盖单位公章。

(三)家庭成员属灵活就业人员的,由户籍所在地居委会(村委会)审核确认,并加盖公章。经常居住地与户籍地不一致的,由居住地居委会(村委会)确认后,提供给户籍所在地居委会(村委会)。

税务、劳动保障、工商、民政、工会、公安等部门应配合做好核定收入的相关工作。

第十八条 家庭住房是指全部家庭成员名下承租的公有住房和拥有的私有住房。申请家庭现有两处或两处以上住房的,住房面积应合并计算。

申购家庭现住房面积的计算以《房屋所有权证》记载的面积为准,没有《房屋所有权证》的需经专业测绘机构测量核准住房面积。

申购家庭在发布申报通知之日前三年内不得有处置私有住房行为。

第十九条 申请人应如实申报家庭资产,包括实物资产和货币资产(包括有价证券、存款、借出款及其他债权、储蓄性保险本金、投资本金等),由审核机构调查评估确定。家庭资产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不得申购经济适用住房。

第二十条 申请经济适用住房的家庭须提供以下材料:

(一)《晋城市居民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申请审核表》;

(二)家庭成员的居民身份证、居民户口簿原件及复印件,夫妻双方户口不在一起的,须提供结婚证原件及复印件或民政部门出具的婚姻证明,由街道办事处或镇人民政府校对无误后退还原件,复印件由收件人签字盖章;

(三)家庭住房情况证明。经常居住地与户籍所在地不一致的,要求两地居委会(村委会)均出具证明;夫妻双方有工作单位的还需提供单位住房证明;

(四)家庭成员收入证明;

(五)符合本办法优先购买经济适用住房条件的申请人,还应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六)其他证明材料。

第二十一条 经济适用住房资格申请采取街道办事处或镇人民政府,市、县(市、区)人民政府逐级审核并公示的方式认定。

(一)申请:申请人在申报公告发布之日起10日内持本人身份证、家庭户口簿到户口所在地街道办事处或镇人民政府领取《晋城市居民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申请审核表》。申请人如实填写后,向户口所在地街道办事处或镇人民政府提出申请。

申请人应随表提供本办法第二十条所述材料。

(二)初审:街道办事处或镇人民政府在30个工作日内对申报家庭进行核查,对符合条件的申请家庭张榜公示7天,人户分离家庭在户口所在地和实际居住地同时进行公示,无异议或异议不成立的,签署审核意见,报市、县(市、区)建设主管部门。

街道办事处或镇人民政府应通过审核材料、邻里访问以及信函索证等方式对申请家庭的收入和住房状况等情况进行核实。

(三)复审、公示和建档:市、县(市、区)建设主管部门会同民政部门对上报的申请家庭材料在15个工作日内进行复核,符合条件的在新闻媒体公示15天,公示无异议或异议不成立的,建立住房需求档案。

对不符合经济适用住房购买条件的,审核部门应书面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二十二条 经济适用住房实行分类排序轮候方式供应(符合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优先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的家庭不参与分类轮候)。按照家庭收入水平、申请人年龄、住房困难程度、家庭成员数量和申请顺序等因素进行分类,公开摇号排序轮候。

分类排序及摇号方案由建设主管部门确定,并向社会公示。

第二十三条 摇号工作由建设主管部门组织实施,在监察部门、公证部门、申购人代表和新闻媒体监督下进行。

第二十四条 摇号确定的申请家庭统一发放《晋城市购买经济适用住房核准通知书》(以下简称《核准通知书》),列入选房范围,并向社会公告。未列入选房范围的家庭,下年需重新进行资格审查,仍符合条件的家庭在排序轮候时优先。

第二十五条 选房家庭根据公布的房源,凭《核准通知书》按顺序在规定时间内选择适当住房,签订购房合同,办理付款等有关手续。

第二十六条 符合条件的家庭只能按照规定的标准购买一套经济适用住房。

第二十七条 经济适用住房采取三种供应方式。一是有购买能力的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按物价部门核定的价格购买经济适用住房。二是供应“产权共有型”经济适用住房,让购买力不足的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通过部分购买、部分租赁方式享受保障。三是供应“租赁型”经济适用住房,让无力购买的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通过租赁方式享受保障。

“产权共有型”经济适用住房购买产权比例及供应对象标准,由建设主管部门会同民政部门确定;“租赁型”经济适用住房供应对象为低保家庭。住房供应数量不超过当年供应经济适用住房总量的1%,申请家庭数量超过供应数量时,通过摇号方式确定。此类房屋建设费用由政府先行垫支,申请家庭按合同约定付清款项后,再将资金回笼。

第二十八条 居民个人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后,应当按照规定办理权属登记,房屋、土地登记部门在办理权属登记时,应当分别注明经济适用住房、划拨土地。

第五章 退出机制

第二十九条 市、县(市、区)建设主管部门要建立规范的经济适用住房供应对象家庭档案,定期检查其家庭收入、住房变化情况,对不符合条件的,取消其资格。

第三十条 列入选房范围的家庭,如未参加当期选房或选房后放弃购买,其《核准通知书》作废。

第三十一条 经济适用住房购买未满5年不得直接上市交易。满5年后上市交易转让,必须按照届时同地段普通商品住房与经济适用住房差价的50%向政府交纳土地收益等相关价款。也可向政府交纳规定价款后取得完全产权。

第三十二条 已购经济适用住房存在以下情形的,应当由政府回购:

(一)购买其它住房,原经济适用住房由政府按规定及合同约定回购。

(二)购买经济适用住房未满5年,因特殊原因确需转让经济适用住房的,由政府回购。回购价格由人民政府按照原价格并结合折旧和物价水平等因素确定。上述规定应当在经济适用住房购买合同中予以载明,并明确相关违约责任。

第三十三条 政府回购的经济适用住房由建设主管部门负责管理,继续出售给符合经济适用住房购买条件的家庭。收购资金由当地政府先行垫支,售后回笼资金。

第六章 单位集资合作建房

第三十四条 单位集资合作建房是经济适用住房的组成部分,其建设标准、优惠政策、供应对象、产权关系等均按照经济适用住房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单位集资合作建房应纳入当地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计划和用地计划管理。

第三十五条 距离城区较远的独立工矿企业和住房困难户较多的企业,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住房建设规划的前提下,经市、县政府批准,可以利用单位自用土地进行集资合作建房。建筑面积和套数依据持有《核准通知书》的数量确定。任何单位不得利用新征用土地或新购买土地集资合作建房。各级国家机关一律不得搞单位集资合作建房。第三十六条 单位集资合作建房在满足本单位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购买后,房源仍有少量剩余的,由市、县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统一组织向符合经济适用住房购房条件的家庭出售。第三十七条 单位集资合作建房由当地建设主管部门初审,报当地人民政府批准后,方可组织建设。市区范围内的单位集资合作建房,由市建设局负责审核,报市人民政府批准。第三十八条 向职工收取的单位集资合作建房款项实行专款管理、专项使用,并接受当地财政、建设主管部门的监督。单位集资合作建房原则上不收取管理费用,不得有利润。

第七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九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加强对已购经济适用住房的后续管理。建设主管部门要定期对已购经济适用住房家庭的居住人员、房屋的使用等情况进行监管,发现购房人转让、出租、交换、抵押等行为的及时纠正,情节严重的,按合同约定收回。

第四十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经济适用住房建设、交易中违纪违法行为的查处。

(一)擅自改变经济适用住房或集资合作建房用地性质的,由国土资源部门按有关规定处罚。

(二)擅自提高经济适用住房或集资合作建房销售价格等价格违法行为的,由物价部门依法进行处罚。

(三)未取得资格的家庭购买经济适用住房或参加集资合作建房的,其所购买或集资建设的住房由建设主管部门限期按原价格并考虑折旧等因素作价收购;不能收购的,由建设主管部门责成其补缴经济适用住房或单位集资合作建房与同地段同类普通商品住房价格差,并对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依法予以处罚。

第四十一条 对弄虚作假、隐瞒家庭收入和住房条件,骗购经济适用住房或单位集资合作建房的个人,由市、县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限期按原价格并考虑折旧等因素作价收回所购住房,并依法和有关规定追究责任。对出具虚假证明的,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第四十二条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管理过程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法依纪追究责任;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四十三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

第八章 附 则

第四十四条 本办法实施后,尚未销售的经济适用住房,执行本办法有关准入和退出管理、价格管理、监督管理等规定;已销售的经济适用住房仍按原有关规定执行。此前已审批但尚未开工的经济适用住房项目,不符合本办法规定内容的事项,应按本办第四十五条 本办法自2008年9月1日起实施。2005年12月12日发布的《晋城市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晋市政办〔2005〕144号)同时废止。

法做相应调整。

下载晋城市集中供热管理办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晋城市集中供热管理办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晋城市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管理办法

    晋城市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进一步提高职工购建房能力, 改善居住条件,根据国务院《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中国人民银行《个人住房贷款管理办......

    晋城市创业小额担保贷款管理办法

    晋城市创业小额担保贷款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做好创业小额担保贷款(以下简称: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加快我市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步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

    集中采购管理办法

    **公司郑万铁路**标项目经理部物资 设备部集中采购管理办法 一、为全面落实集团公司物资集中采购、供应的管理要求,实现强化物资采购管理,保障物资供应,降低采购成本,提升***项......

    数据集中管理办法

    数据集中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适应信息化条件下**数据集中管理与应用的需要,提高**数据管理水平,促进**数据资源的深入利用,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数据是指单位......

    热费收缴管理办法

    热费收缴管理办法 为进一步加强热费收缴管理,规范收费员行为和热费收缴流程,提高热费收缴率,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 收费员要坚决秉承“维护企业形象、文明礼貌收缴、保证公司......

    关于晋城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晋城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作风整顿月简报(第33期) 2010年4月16日高平质监局召开民主生活会深入自查揭摆问题 4 月 15 日,高平市质监局召开了作风整顿民主生活会,对照整顿重点和目标......

    资金集中支付管理办法

    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资金集中支付管理办法(实行)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国家电网公司资金集约化管理要求,进一步加强公司本部资金集约调配能力,强化预算控制,......

    办公用品集中采购管理办法

    办公用品集中采购管理办法 为加强企业专业化,规范化管理,保证日常办公需求,控制费用支出,公司决定对所属各部门的办公用品实行集中采购,分级管理的管理办法。 一.集中采购和分级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