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晋城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4年2月28日在晋城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市长 刘润民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3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在中共晋城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的有力监督和市政协的大力支持下,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和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围绕“一争三快两率先”总战略,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为抓手,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生产总值完成1031.8亿元,同比增长9.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37.7亿元,增长27.9%;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94.6亿元,增长14.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97.1亿元,增长14%;外贸出口总额完成2.6亿美元,增长5.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3250元,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9026元,增长12.3%。市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基本实现。
——政策调控作用明显,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市政府及时出台保煤保价10条措施、助推实体经济12条意见、加快园区建设8项办法、推动中小微企业发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了全市经济平稳运行。煤炭行业增加值增长13.9%,非煤行业增加值增长7.3%。其中,电力行业增长1.7%,煤层气行业增长18.3%,煤化工行业增长3.6%,装备制造业增长13.9%,旅游总收入增长30%。民营经济增加值完成662.5亿元,增长17.2%。银行业贷存比达51.1%,同比提高了3.9个百分点,规模外融投资达366.4亿元,增长124.8%。62个工业转型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12.3亿元。总投资194亿元的34个重点商贸物流项目正在加快建设。
——项目建设步伐加快,招商引资势头强劲。扎实开展“项目推进年”活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37.7亿元,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完成59.4亿元,增长1.1倍;第二产业投资完成391.4亿元,增长7.7%;第三产业投资完成386.9亿元,增长47%。全年签约招商引资项目286个,资金到位606.7亿元。当年签约、当年落地项目超过1/3;非资源类占比达85%,10亿元以上项目超过75%。“六位一体”年度目标全部超额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连续两年居全省第一。继续加强与长三角、环渤海等经济发达地区的联系。与中海油、中国恒天集团、南非卡卡杜市等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组团参加了第八届中博会、农博会等大型展会。举办了第二届中国(晋城)太行山国际文化旅游节。晋城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出口监管仓库、保税仓库顺利通过海关验收。
——改革力度不断加大,综改建设初见成效。制定2013-2015年转型综改《实施方案》和2013年《行动计划》。全面展开巴公扩权强镇、西北片区改造等10个综改试点。启动国家低碳城市创建工作,出台“飞地经济”行动计划,制定《气化晋城实施方案》。积极“竞逐中原”,与郑州铁路局、济源市、焦作市签署了合作协议,与中原经济区10市开通了旅游直通车。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在全市行政机关推行了服务承诺、首问责任、限时办结三项制度和建设项目联合办理、重点项目审批“绿色通道”、行政审批首席代表制三个办法。对巴公综改试点、西北片区改造下放了涉及9个部门的57项审批权限。组建煤炭和煤层气工业管理局,下发《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意见》,成功申报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创建市、智慧城市试点市和新能源汽车示范城市。
——城乡统筹扎实推进,生态环境治理成效明显。中心城市投资近百亿元,启动了包括17条城市道路的41项城建重点工程。新增集中供热面积140万平方米,新增市区煤层气用户1.17万户。西北片区实施整体改造,兰花片区、金村片区、北石店片区和金匠工业园区等加快建设。大县城、中心镇和美丽乡村统筹推进。河西镇、町店镇被命名为省级园林城镇。周村、天井关村等17个村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11个镇村新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农村新增清洁能源用户3万户。节水型社会试点市建设通过国家水利部验收。新增造林绿化面积15.13万亩,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国家森林城市创建目标。实施污染减排项目58个,对六大重点耗能行业进行能效对标,6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幅削减。丹河人工湿地建成投运。
——“三农”工作全面加强,农民收入稳定提高。落实强农惠农资金32.4亿元。全力开展“一抗两保”,实现了粮食生产受灾之年仍获丰收,全年粮食总产达18.1亿斤。生猪出栏达165.4万头,位居全省第一。新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30家,200亩以上的设施农业园区达到97家。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108个。加快“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和新农村连片示范区建设,实施了街道亮化、移民搬迁、危房改造和农村清洁工程,启动“百企千村”产业扶贫工作。扎实开展干部下乡住村帮扶活动,解决实际问题3930项,村容村貌和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
——民生事业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持续改善。民生支出增长25%,占到全市公共财政支出的83%。太原科技大学晋城校区正式招生,圆了全市人民多年的大学梦。新改扩建幼儿园53所,免除城市义务教育教科书费惠及学生6.71万人。表彰“晋城专家”和“晋城名师”,提高乡村医生工作待遇。连续七届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城镇新增就业岗位4.23 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53 %以内。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实现“九连增”。城乡居民殡葬惠民政策全面实施,市社会福利院新楼投入使用。新开工各类保障性住房17908套。继续开展公益演出、周末大剧场、特色文化村镇、农村电视数字化升级改造等文化低保工程。省定五件实事和市定10件实事全部完成。统计、地震、气象、人防、治超、民族宗教、妇女儿童、人口计生、档案史志、外事侨务、老龄、残疾人、红十字、慈善救助等社会事业,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社会治理不断加强,发展大局和谐稳定。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和民主法治建设。大力加强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努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支持人民政协履行职能,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各361件。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扎实开展“六五”普法和政风行风建设。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市级一般性支出压缩23%,“三公”经费下降14.2%。深入严打整治,强化信访和社会矛盾排查调处工作,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民意测评中连续两年名列全省第一,连续五届二十年荣获全国综治工作优秀市,三次捧得“长安杯”。全民国防教育更加深入,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质量不断提升。安全生产总体平稳,全年各类事故死亡人数下降3.4%,工矿商贸企业首次实现3人以上较大事故零发生。
各位代表,在主导产业煤炭形势发生巨大变化、我市结构性矛盾更加凸显的情况下,取得这些成绩来之不易,超过了我们的预期。这是我们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一系列方针政策的结果,是中共晋城市委统揽全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有效监督、全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辛勤工作、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驻市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所有关心、支持晋城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同时,我们清醒地看到:产业结构单一,新兴产业成长不快,经济发展质量效益不高,转型升级任重道远;市场需求不旺,煤炭量价双跌,经济运行下行压力增大;体制性、机制性改革创新不够,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和活力不足;科技驱动、资本市场、生态环境、社会治理、民生事业、财政增收和安全生产等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
我们还清醒地看到:一些政府机关和工作部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有的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工作不细不实不到位;有的遇事推诿扯皮,缺乏担当意识,有利的事情争着干,没利的事情“踢皮球”;有的对上级交办的任务找客观原因顶着不办,对群众要办的事情找各种理由拖着不办;有的求稳怕乱,回避矛盾,不敢担当,不愿负责,甘当“太平官”等等。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加以整改和解决。
二、2014年工作安排
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的关键之年。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的总基调、“一争三快两率先”的总战略、“只争朝夕、一抓到底”的总要求,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方面,统筹推进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城乡生态化,更加突出改革红利和市场活力,更加突出产业转型和创新驱动,更加突出民生改善和环境优化,更加突出政府职能和干部作风转变,促进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今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左右,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以上。城镇新增就业岗位2.5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3.5%,万元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3.7%。市区 pM2.5下降4%。
实现上述目标,要重点做好八方面工作:
(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推动转型跨越的强大动力。要在中央、省顶层设计的大框架下,聚焦改革重点,推动改革实践,以改革的领先实现发展的率先。
开展“转型综改攻坚年”活动。认真落实好省定各项综改任务,解放思想、先行先试、立说立行,全力推进我市三年综改实施方案和2014年行动计划。以巴公扩权强镇、西北片区改造、金村低碳示范区为重点的“1+9”综改试点要先行一步,扎实推进,力求取得突破性成果。低碳城市、飞地经济、气化晋城、城乡统筹、竞逐中原等综改的重大事项要细化目标,强化措施,落实责任,确保取得实质性进展。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改革预算管理制度,整合规范各种专项转移支付,盘活存量资金,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深化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优化国有资产经营能力。加快金融改革,鼓励各类金融创新,做实做强融资平台,城区、泽州、阳城农村信用社完成改制。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完成市县政府机构改革。按照责权利相统一、建设管理相分离的原则,推进城市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按照全省“一核一圈三群”的总布局和综改要求,积极稳妥科学地启动区域规划调整。
努力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和质量。坚持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并举,对外开放与对内搞活并重,市场、企业、政府互动,大中小微企业同行的思路,深化同重点地区、重点企业全方位合作对接。围绕全市产业优势和定位,充分发挥骨干企业和商会的作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更加开放的理念,在更大空间、更高层面上优化配置资源,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效率。加快高平和阳城“飞地经济”建设。特别要加快与中原经济区的深度融合,在产业转移、交通体系、商贸旅游等方面全方位开放、多层次协作,力争把我市建设成为中原地区人流、物流、信息流的聚集区。积极推进晋城海关、商检和综合保税区建设,为扩大开放提供保障。
各位代表,晋城是在改革开放大潮中诞生和成长起来的新兴城市,当前正处于转型升级的重要历史节点。不深化改革,不扩大开放,不转型升级,就没有出路,就没有前途。我们只有凝聚正能量,搞好大合唱,坚持全面改革不动摇,坚持先行先试不懈怠,坚持转型跨越不松劲,才能继续谱写出晋城转型跨越的新篇章!
(二)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晋城是以煤炭为主导产业的资源型城市。打造晋城经济的升级版,必须紧紧扭住产业转型的牛鼻子。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就是以煤为基、多元发展,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就是通过创新驱动,激活生产要素,提高质量效益;转型升级的中心任务,就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通过产业集聚集群,提升晋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继续做好煤炭这篇大文章。晋城是典型的煤炭经济。今年的煤炭形势要比去年更加严峻。要密切关注市场变化,底线思维,趋利避害,加强监测和调控,着力在盘活存量、提升质量、防范风险上下功夫,着力在安全、生产、建设、营销等各个环节上下功夫,努力保障煤炭经济平稳健康运行,巩固好经济的基本面。重点抓好里必、沟底、玉溪、东大、龙湾等现代化骨干煤矿建设,加快整合矿井建设进度,形成有效产能1575万吨/年。全年煤炭产量同比增加500万吨以上。大力发展煤商贸、煤物流、煤机装备、煤金融、煤环保等特色关联产业,构建我市煤炭产业新体系。
加快国家综合能源基地建设。充分发挥我市煤炭、煤层气比较优势,着力构建“煤、电、气、化”综合能源基地,创造晋城经济新的竞争优势。抓住低热值煤发电项目省核准机遇,力争胡底低热值煤发电项目通过核准,争取高平煤电气化一体化项目早日开工,启动国投热电厂二期项目。鼓励煤电、煤化联盟,推进煤电一体化、煤气一体化产业链,提高低热值高硫煤就地转化率,实现从煤炭一个优势向煤电气化综合优势转变。围绕沁水煤层气总部基地建设目标,加快晋城煤层气集输总站、国家煤层气重点实验室、煤层气交易中心、煤层气装备制造和煤层气综合利用等重点项目建设。
打造晋城工业经济升级版。依托传统产业基础,做好转型升级规划,突出重点,分业施策,明确各类产业发展的方向和路径。下决心重组整合铸造、化工、丝麻产业,通过兼并重组、技术创新、全产业链条模式和循环经济等措施,做强龙头企业,做大特色产业,形成产业集群。化工产业,加快新型气化技术攻关和示范项目建设,以煤基新材料、煤基新能源为方向,开发精细化、差异化的高端化工产品,实现由化肥单打到肥化并举,再到现代精细化工产业链条和循环经济迈进。重点抓好晋煤华昱高硫煤洁净利用化电热一体化项目、天泽乙二醇和兰花钠米碳酸钙、己内酰胺等重点项目。装备制造业,加快泽州铸造园区建设,重组泽州、高平铸造企业,形成铸造—机加工—装备制造产业链条。重点抓好福川精密铸件、清慧新型材料高端结构件铸造、金鼎煤机、富士康、力宇燃气动力装备、中道能源新能源动力汽车等先进装备制造项目,推动晋城铸造向晋城制造、晋城创造飞跃。围绕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形成紧密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力争无烟煤、高硫煤深加工转化项目进入国家级或省级重大科技攻关行列,争抢晋城煤化产业新的制高点。大力引进各类领军人才特别是创新团队,用最大的决心、最优的服务、最好的环境吸引支持高层次人才来晋城投资创业。坚决破除观念性、体制性和环境性障碍,认真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和措施,打破“玻璃门”、“弹簧门”,全力推动民营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快速发展。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推进联通云计算、微软外包基地项目落地,以龙头项目带动发展新的产业形态。加快会展中心、上海国际汽车城、兰花国际物流园等项目建设。以陵川县为重点,整合做强南太行旅游资源,叫响“太行山”旅游品牌。保护性修缮程颢书院,启动炎帝陵和沁河古堡群修复开发,彰显晋城历史记忆和文化内涵。积极发展电子商务、研发设计、家政服务、育幼养老、医疗保健等新兴服务业。
切实加大投资力度。按照全省“项目见效年”要求,今年要确保固定资产投资1047亿元和重点工程投资872亿元的年度目标,确保各县(市、区)、开发区都要有50亿元至100亿元的招商引资大项目、好项目。实现两个“确保”,一要抓好园区“五规合一”。加快北留周村煤电化工业园、金匠先进装备制造工业园、高平新能源科技创新园、泽州铸造产业工业园、阳城陶瓷产业工业园等的基础设施建设,真正把园区建成产业集聚、企业集群的主要载体。市里建立专项资金,以奖代补,竞争性支持各县(市、区)园区建设。二要创新金融模式,激发资本市场,学会用别人的钱办自己的事。整合煤炭等各类优质资源,做大做强市县两级融资平台,做优做活各类工程投融资机制,真正做到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市场化,为招商引资、基础建设、产业发展、公共服务提供支持。加快投资增速,要发挥好高平、泽州、沁水、阳城、开发区等重点县域和晋煤、兰花、晋能、天泽、富士康等骨干企业的带动作用,发挥好高沁、阳济高速公路和晋阳一级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拉动作用。要成立专门机构,切实抓紧推进铁路、机场建设的前期工作。
(三)切实改善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是晋城的优势和品牌,必须全力护好这张牌,打好这张牌。要以建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为目标,以建设“气化晋城”、“绿化晋城”、“净化晋城”为重点,加快美丽晋城建设。
“气化晋城”。落实《气化晋城实施方案》,加快推进煤层气高压集输系统建设,争取用两年时间实现6个县(市、区)、重点工业用户、重点旅游区、重点乡镇等四个“全覆盖”,实现主城区100%、工业园区100%、县城90%、乡镇和主要村庄80%的气化率目标。
“绿化晋城”。坚持生态产业衔接,城乡一体统筹,一、三产业互动的原则,按照整体规划、多方投入、生态优先、绿道串行的思路,力争用五年的时间,建设集产业、生态、交通、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美丽乡村、文化传承等为一体的396平方公里的环城森林公园。主要包括白马寺山至丹河、龙王山至丹河两条生态廊道和城东丹河东岸、城西玉屏山、城北巴公莒山、城西南晋普山、城东南桑坪等环城森林公园。改造提升赵树理公园、玉龙潭公园。新建白水河公园、龙湾公园、北石店公园、城市西入口绿化、水陆院庙会文化广场和五处街头绿地。完成国省营造林8万亩,植树600万株,中幼林抚育3万亩。
“净化晋城”。打好“十组拳”,开展改善环境质量攻坚行动。两年内关停城市规划区域内的古书院、王台铺、天安广利、北岩等煤矿。年内完成中石化油库、一化搬迁。实施煤改气、油改气等综合治理,逐步取缔城市燃煤锅炉,淘汰黄标车。启动沁河、丹河生态修复工程,开工建设沁河端氏—润城段、丹河高平城区段、泽州金村段生态治理工程。加快金匠、北石店、重点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和阳城、沁水污水处理厂提标步伐。加快市区西河上游、花园头河、白水河治理改造步伐,逐步打造城市生态景观。
狠抓电力、钢铁、化工、水泥等重点行业节能减排和化解产能过剩。严格执行环评、能评制度,加大对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和项目的监管力度。抓住我市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创建市、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市和新能源汽车示范城市的机遇,完善循环经济发展机制,推行“碳评价”制度,积极开发和使用绿色清洁能源,全面推进经济社会的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各位代表,“有了温饱更要环保”,“有了小康更要健康”。我们要以对人民负责、对未来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用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来改善环境质量,努力使人民群众呼吸上清新的空气、喝上清洁的水、吃上安全的食品、享受上舒适的环境!
(四)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
认真贯彻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人为本、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的基本原则,切实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和水平。
加大中心城市建设力度。以花园城市、智慧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为目标,三年投入200亿元,山水园林路统筹推进,迎接建市30周年。按照“拓展、改造、提质”的总体思路,加快西北片区和兰花片区改造速度,三年见成效,五年大变样,实现城市品质总体提升。以“一园两环、三纵三横”为重点,建设城市主框架。“一园”就是396平方公里的环城森林公园;“两环”就是207国道和陵沁线连接构成的内环和两路改线外移后连接形成的外环两条快速通道;“三纵三横”就是市区的纵道泽州路、文博路、景西路,横道书院街(太岳街)、凤台街、白水街。开工建设书院街、景西南路、白水街西段和207国道改线、陵沁线改线等主城区道路重点工程,逐步打通市区“断头路”,实现“大循环”。开工建设金凤路、金石路、畅安路南段、太岳街东段等道路,打通主城区和片区连接线,实现六区联动。出台相关政策,加快城中村改造,全力打造花园头河、丹河公园等城市新地标。
抓好大县城和产业片区建设。在加快城镇化建设中,要突出大县城主阵地和产业片区的主战场作用。大县城建设要以扩大规模、增强实力、完善功能、体现特色为基本路径,积极引导生产要素、优势资源向大县城集中,力求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土地利用、产业发展、融资渠道上先行先试、破解难题,增强县城对县域经济的带动作用和吸纳集聚人口的能力。以产业为支撑,以园区为载体,修路治水栽树,兴业聚人扩镇,集中打造巴公、马村、嘉峰、北留-周村、南村、米山等各具特点的产业片区,推动农民就地城镇化。泽州县要抓住机遇,集中全力,扎实推进城乡统筹金村低碳示范区建设。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坚持建管并重,标本兼治,提高城市管理能力和执法水平。加强城市规划的实施管理,维护城市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严格查处违法建设。加大市容环境整治力度,重点整治市区乱停乱放、乱搭乱建、乱摆摊点、占道经营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要认真落实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实施意见,改善城市交通环境。引导和培养广大市民爱我晋城、热爱家园的城市意识。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五)进一步做好“三农”工作
认真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坚持把“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强化农业、惠及农村、富裕农民。
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继续实施以农村气化、环境整治、生态绿化、污水处理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清洁工程,以中心镇为重点,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推动农民生产生活方式转变。统筹农村危房改造、采煤沉陷区治理、移民搬迁、扶贫开发、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建设,集中力量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增加山水底色、人文气息、现代色彩,加快美丽乡村建设。
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以“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为切入点,打造畜牧、蚕桑、蔬菜、干鲜果、小杂粮、中药材、食用菌、苗木花卉等特色农业优势产业,努力形成晋城工厂化食用菌,高平、泽州生猪,阳城、沁水蚕桑,陵川中药材,沁水苗木花卉,丹河、沁河流域设施蔬菜的具有晋城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集聚基地。
努力增加农民收入。认真落实粮食补贴、良种补贴、农资价格综合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鼓励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坚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围绕农民增收加快农村土地流转,今年要出台具体实施办法,做活土地流转,确保转得出、用得好、补偿合理。
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井”字型大水网建设,重点抓好郭壁供水改扩建、下河泉北留供水续建、杜河提水、任庄水库、磨河水库、张峰水库阳城供水、张峰水库泽州供水、张峰水库高平供水东延、市区河道清淤等10项水利工程,提高水资源高效配置和安全保障。加大土地开发,加强耕地保护。
加大扶贫力度。创新扶贫开发模式,提高扶贫开发效果。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增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依托产业确保贫困户脱贫致富,集中晋煤、兰花、晋能、天泽等骨干企业重点支持陵川县产业扶贫。
第二篇:2011山西晋城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1山西晋城市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晋城新闻网 2011年04月16日 11:44
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4月9日在晋城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八次会议上
代市长 王清宪
4月9日,在市五届人大八次会议上,代市长王清宪作政府工作报告。记者 李剑锋 摄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0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团结依靠全市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全面提高经济增长的速度、质量和效益,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平稳较快发展。全年生产总值完成730.5亿元,同比增长13.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435.7亿元,增长19.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32.5亿元,增长22.2%;财政总收入完成153.2亿元,增长12.6%;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5.5亿元,增长15.4%;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5.3亿美元,增长1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91.1亿元,增长18.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7353元,增长14.5%;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5899元,增长12.2%。市五届人大七次会议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和“十一五”规划的主要目标全面完成。
一年来,我们重点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结构调整扎实推进。一是开工建设了一批重大项目。153项重点工程完成投资313.7亿元,占目标的164%。100项工业转型项目有60项建成投产、33项开工建设;20项重点工业项目有12项建成投产、6项开工建设。二是基本完成了煤炭资源整合重组任务。协议签订率完成100%,换证率99.2%,接管到位率100%,资金补偿到位率83%。三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煤炭产业着力提升煤炭开采的规模化、机械化、信息化水平,新规划了玉溪、东大等一批大型现代化矿井,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电力产业稳步发展,国投热电一期工程完成,晋煤能源、华能阳城煤矸石电厂加快推进,阳城500千伏输变电工程竣工运行。煤化工产业在形成351万吨大颗粒尿素、111万吨甲醇、10万吨二甲醚、10万吨合成油的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发展重点转向现代煤化工。装备制造业重点发展精密铸造、煤机成套设备、防爆设备和汽车零部件等产品,朝着精密化、标准化、规模化方向发展。“一区六园”已见雏形,产业集聚程度提高。四是精心培育新兴产业。煤层气产业初步构建了抽采、液化、发电、管输、工业、民用等方面的开发利用体系,形成了年抽采30亿立方米的能力。高新技术产业加快推进,富士康科技工业园A区项目启动实施,高平唐一锂离子电池项目开工建设,支持乐百利特LED、路宝铝轮毂等产品做大做强。新材料、生物制药、电子信息等产业发展壮大。五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凤展国际广场、豪德光彩贸易广场、兰花国际物流园区、国贸中心、白马寺接待中心等一批服务业项目正在兴建,一批知名品牌入驻晋城。浦发、兴业、招商等商业银行在晋城设立分支机构。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旅游产品营销力度,成功举办了“旅游文化月”活动。全年接待旅游人数增长19.5%,旅游总收入增长20%。
——着力强化“三农”工作,农村经济稳步发展。粮食总产量首次突破18亿斤大关,创历史新高。畜牧业生产稳定增长,生猪存、出栏分别增长11.8%和14.6%。蚕桑、果品、蔬菜、小杂粮、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力度加大,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农村“五个全覆盖”任务提前完成。13.8万农户用上了沼气和秸秆气可再生能源,13个乡镇、78个村用上了煤层气。强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攻坚,150个贫困村的扶贫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全力推进特色城镇化,城乡建设成效显著。阳翼和西北环城高速公路竣工通车,高平至陵川高速公路具备通车条件。10项城市建设重点工程竣工完成。市区新增管道煤层气用户1.54万户,累计达到9.98万户。煤层气综合利用工程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和“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召开了全市特色城镇化建设沁水、高平现场会,7个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片区有序推进。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8.4%,较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
——加强节能减排和环保工作,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工程”,大力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推进化工行业废水超低排放技术改造,丹河人工湿地一期工程发挥效益,二期工程开工建设。6个县(市、区)环境空气质量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市区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到354天,荣获第六届中华宝钢城镇环境类优秀奖。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十一五”约束性指标全面完成。实施了十大林业生态重点工程,启动了环城高速公路绿化,完成造林面积15万亩。
——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招商引资力度加大。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扎实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文化、医药卫生、投融资体制改革。组团参加了国内重要展会,成功举办了“世界新兴产业合作论坛”和“晋城产业项目香港合作推介会”,实际利用外来资金139亿元。积极开展对外友好交往,启动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大楼建设。进一步创优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中小企业活力进一步增强。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科技、教育、人口计生、卫生、文化、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国家创业型城市试点工作顺利推进,社会保障覆盖面和标准继续提高,为民办的16件实事全部兑现。安全生产保持了总体平稳的良好态势,事故起数、死亡人数、煤炭百万吨死亡率大幅低于省控目标。创新社会管理机制,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强化信访和社会矛盾排查调处工作,“平安晋城”建设成效显著。坚持依法行政,着力打造“阳光”政府,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意见。全年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46件、政协提案251件。民族宗教、妇女儿童、档案史志、外事侨务、文物保护、人防、气象、统计、地震、老龄、残疾人、红十字、慈善救助等社会事业都取得了新进展和新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来之不易。这是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一系列方针政策的结果,是中共晋城市委统揽全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大力支持、有效监督的结果,是全市人民辛勤工作、共同努力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驻市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晋城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经济增长过度依赖煤炭的状况没有根本性改变,支柱产业多元化的格局远未形成。支撑“十二五”发展的大项目、新项目不多,转型跨越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环境容量约束增大,节能减排形势严峻。社会就业矛盾突出,城乡居民增收困难。部分干部群众安于现状,加快转型跨越发展的紧迫感不强。站在又一个五年规划的新起点,我们必须只争朝夕,锐意进取,决不能使结构调整这个永恒的主题变成永远的难题,决不能把转型发展这个紧迫的课题当作遥远的话题,扑下身子,真抓实干,下决心走出一条符合晋城实际的宽广的科学发展之路。
二、2011年工作安排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起步年,是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开辟转型跨越发展新局面的基础年,我们还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意义更加深远,责任更加重大。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在中共晋城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推进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为统揽,以当好全省以煤为基、多元发展先行区示范区为目标,大力推进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扩大对外对内开放,加快推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和民生进一步改善,在实现转型跨越发展上迈出坚实的步伐。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财政总收入、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新增城镇就业岗位2.38万个。
约束性指标是:万元GDP综合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下降3.5%、3.7%,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4.4%;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分别下降2.36%、2%,氮氧化物、氨氮排放量分别下降2.19%、1.83%,烟尘、粉尘排放量分别下降2%。
实现上述目标,做好政府工作,必须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推动工作的行动指南,自觉地用科学发展的理念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必须正视经济增长过度依赖煤炭这一现状,切实增强转型发展的现实紧迫感和历史责任感,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实现支柱产业多元化;必须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山西省资源型经济转型综改试验区和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战略机遇,用更加开阔的视野、在更大的空间中挖掘晋城的优势,谋划晋城的发展;必须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不断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把激活内力与借助外力结合起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撑;必须坚持工业化、城镇化、生态化一同推进,城乡一体化一同推进,市域经济与县域经济一同推进,拓展区域统筹协调发展的新境界;必须把改善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人民群众得到的实惠程度、对政府工作的满意程度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程度同步提高。
今年,要重点抓好以下八方面工作:
(一)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着力增创经济发展新优势。
加快传统产业新型化。煤炭产业要深入推进煤炭资源整合煤矿兼并重组,提高煤炭洗选率和加工转化率,实现煤炭行业的高效、绿色、安全发展。加快68个整合改造项目的建设进度,年内完成高平前和、泽州坤达等13座矿井的联合试运转或竣工投产,新增有效产能1000万吨;推动煤炭行业积极发展煤炭物流、煤机装备制造等相关产业,不断提高非煤产业比重,加快培育现代煤炭企业集团。电力产业要运用先进的节能环保技术进行新型化改造,重点抓好晋煤能源公司2×13.5万千瓦煤矸石发电的投产,积极推进高平煤电一体化、华能阳城电厂等项目的前期工作。同时,要超前谋划电网规划,加快电网建设步伐。今年完成阳城北500千伏输电站工程,建设泽州东、沁水郑庄、阳城凤城220千伏增容和城区北石店、泽州水东等9项110千伏增容改造工程,实施城乡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化工产业,要加大力度调整化肥企业的产品方向,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鼓励推动化肥企业与煤炭企业的重组整合,抓好兰花科创30万吨硝基复合肥、7万吨己二酸、5万吨三聚氰胺项目。
推进新兴产业规模化。在煤层气产业方面,要进一步加大勘探力度,摸清资源的储量、分布特点,开展促进产业发展的高层论证与政策研究,争取国家对煤层气产业发展的新政策。加强与煤层气开发企业的合作,携手推动煤层气开发利用的规模化、产业化。加大对煤层气产业的规划,拓宽煤层气应用领域,提高煤层气就地转化率、液化率。加快兰花煤层气田的开发。启动实施城乡居民生活用气全覆盖工程,打造全国煤层气之都,为“气化山西”做贡献。在现代煤化工产业方面,要加快推进晋煤集团煤化工循环经济园区年产2×60万吨烯烃、100万吨清洁燃料项目和兰花集团年产6万吨聚甲醛项目建设。推进兰花集团与中石化合作180万吨甲醇60万吨烯烃、国投180万吨甲醇60万吨烯烃项目的前期工作。在新能源产业方面,要大力扶持锂离子电池、太阳能光伏等产业,推进唐一锂离子动力电池、中道能源锂离子电池、融高太阳能光伏电池、兰花单晶硅多晶硅及电池组件、硕阳光电太阳能单晶硅项目建设。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要积极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制药、节能环保等产业,重点抓好富士康A区、晋煤乐百利特大功率LED芯片及节能灯具、裕丰碳酸钙新材料等项目建设。特别要把富士康A区建设作为一个转型发展的战略性项目,坚定不移地推进。在冶铸和装备制造业方面,要加快整合重组、上档升级、延伸拓展,促进产业向集群化方向发展。着力抓好金鼎煤机、清慧汽车配件、天巨重工、路宝铝轮毂二期、兰花汉斯瓦斯抑爆二期等项目。特别是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推动铸管件、汽车配件、煤机制造三个行业的发展。在轻纺工业方面,要整合丝麻产业资源要素,抓好绿洲大麻二期、佶利尔异地改扩建工程和蚕桑、丝麻基地建设,做大企业规模,做强产品品牌。全力支持兰花集团进一步做大做强,使其成为具有更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现代煤炭与煤化工企业集团。
增强园区产业集聚功能。园区是项目建设的载体,是招商引资的平台。要加快推进晋城经济技术开发区、高平煤电化工业园、泽州巴公装备制造工业园、北留周村煤电化工业园、南村新兴产业工业园、阳城芹池现代煤化工工业园和沁水新能源产业工业园的建设。要根据区域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和产业方向,搞好园区规划建设。提高引进项目的质量,充分发挥集聚效应,加快企业向园区集中,项目向园区布局,产业在园区提升,政策向园区倾斜、人才向园区流动,构建“设施齐全、功能配套、布局合理、特色突显、资源共享、产业循环、服务优质、生态良好”的工业园区。
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加大旅游景区建设和产品营销的力度,注重文化与旅游的互动融合,打造沁河古堡、太行云顶、城郊休闲、蟒河山水、历山生态、丹河文化六大龙头景区,丰富山水休闲度假、历史文化体验、红色旅游、农家乐休闲、工业旅游五类产品,建立集散、购物、会展、演艺、接待五大配套服务体系,构建全市旅游“精品线路”。加快豪德、兰花、晋运等几个大型物流园区和配送中心的建设,发展金融保险、现代物流、信息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打造煤层气开发企业区域总部基地。兴建一批大型购物中心、星级酒店、品牌服饰专卖店等,推动传统服务业的上档升级,充分发挥生活性服务业在扩大消费中的重要作用,打造山西东南部乃至中原城市圈具有较强辐射力的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生态旅游文化中心和休闲娱乐度假中心。
抓好项目建设工作。必须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转型跨越的第一抓手,统筹推进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重大项目建设。重点抓好169项重点工程、100项工业转型项目和30项重点工业项目、100项重点新建技改项目、50项自主研发项目和500项创业项目建设。要促进金融与产业间的结合,加强金融手段的应用,推进金融行业参与全市各类重大项目的前期论证,加强政府对银企关系的协调,建立重点企业对银行的资金需求直报制度,真正形成“政府搭台,企业唱戏,金融弹琴”的项目共推机制。要建立项目建设的创意策划储备机制,设立“三个一同推进、创意策划晋城”奖励基金,鼓励调动更多、更大范围的社会力量,聘请国内外一流的产业策划团队,谋划晋城、设计晋城、发展晋城。
各位代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既要以煤为基,更要多元发展。要以登高望远的境界,以“功成不必在我、但愿庇荫后人”的历史责任感、使命感,勇于担当,奋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二)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动“三农”工作迈上新台阶。
进一步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在认真落实好国家、省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基础上,建立完善我市财政支农的政策体系,进一步加大各级财政对“三农”的投入。着力巩固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阶段性成果,健全可持续发展的机制体制。充分发挥政策调控作用,引导民间资金投向现代农业,实现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认真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大力发展民生水利,抓好新水源工程建设,建设小型水库31座,除险加固重点小型水库11座,新建和改造末级渠系300公里。完成中低产田改造10万亩。加强农机化新技术推广,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严格保护耕地,确保基本农田不减少,稳定粮食生产。积极引进推广国内外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抓好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园和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做强做大做优畜牧、蚕桑、小杂粮、中药材、丝麻、蔬菜等特色产业。启动实施“一村一品”百村示范、百村推进工程,培育扶持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县。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的模式,提升农产品深加工的规模和水平。整合我市名优农产品牌,立足打造“晋城·中国南太行”绿色、有机地理农产品牌与国内外知名连锁超市的对接,提升我市农产品的市场影响力。
千方百计确保农民收入大幅增长。整合农业、教育、劳动等部门资源,加大农民培训和转移就业力度,严格执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促进农民工资性收入大幅增长;全力组织实施农业农村工作十大重点工程,加大对设施蔬菜、“513”龙头企业、标准化养殖、干鲜果经济林建设的投入力度,建立扶持农民多种经营、自主创业的体制机制,促进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快速增长;稳步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切实加强农村资金、资产、资源管理,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促进农民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持续增加。多措并举,确保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达到12%以上,力争有大的突破,为“十二五”农民收入翻番奠定坚实基础。
扎实推进扶贫攻坚和新农村建设。加大陵川、沁水两县片区扶贫开发规划、扶贫项目推进力度。市财政扶贫资金提高到2500万元。抓好130个省级重点推进村的新农村建设。要在完善提升原有“五个全覆盖”工程的基础上,启动实施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农村街巷硬化、便民连锁商店、农村文化体育场所新的“五个全覆盖”工程,力争在全省提前一年完成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两个全覆盖。
各位代表,做好“三农”工作,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我们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摆在突出的位置,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使广大农民群众得到的实惠更多、更快、更好!
(三)加快推进特色城镇化建设,拓展城乡统筹发展新境界。
工业化需要城镇化来承载,现代化需要城镇化来表现。要把城镇化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抓手,作为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支撑,加快建设步伐,确保今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50.2%。
进一步完善城乡规划体系,强化规划的引领力。按照全省“一核一圈三群”的城镇化战略和我市“六区联动、组团发展”的城市空间布局,实现中心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进一步完善各类专项规划。研究制定全市城镇化推进实施方案和相关政策措施,编制“一城两翼”城镇组群发展规划和沁河古村镇保护与发展规划,配合做好晋东南城镇群规划纲要编制工作。各县(市、区)要相应做好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中心村镇规划修编、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和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大纲编制等工作。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在城镇化建设中充分体现“方便、温馨、开放、现代”的城市形态和文化格调。
继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镇的通达性、功能性。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为目标,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增强城市的吸纳力、影响力和承载力。在公路交通方面,建成高陵高速公路陵川至省界段,加快推进高沁高速公路建设,完成阳城至济源、安泽至郑庄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加快建设晋城至高平、晋城至阳城、环城高速至晋济高速连接线等三条一级公路。完成市汽车客运东站建设工程,开工建设苗匠、北石店公交场站和高平、阳城二级汽车客运站。在铁路建设方面,协助做好太焦高速铁路前期工作,争取晋城至焦作城际高铁早日开工。继续推进嘉南铁路建设。在城市建设方面,推进畅安路、兰花北路、凤城南路、金村大道、红星东街和红星西街延伸段6条城市道路工程建设,启动陵沁线改线及主城区到金村区的东西向主干道建设前期工作,促进北石店、南村、金村新区的发展。完善城市热网工程。提升北石店区城市化水平,加快20个城中村改造步伐。继续扩大民用煤层气覆盖面,四个县城覆盖率要达到50%以上,新增用户3万户。
加快推进特色城镇化建设,实现中心城市、县城、城镇、新农村的互促互动。深入实施“中心城市、县城、小城镇、新农村”四位一体发展战略,提高城镇建设的质量和水平。中心城市要以扩容提质为重点,改旧城、保古建、建新区,提升建设水平、管理层次和文明程度,增强综合承载和辐射带动能力。县城要加快实施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建设,大力推进集中供热、园林绿化、污水处理、燃气、道路、供水工程建设,不断完善县城的城市功能。中心镇要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以城镇化助推工业化,全面提高小城镇集聚能力,形成各自的产业特色、文化特色、景观特色,建设一批经济强镇、商贸重镇、旅游要镇、历史名镇和园林新镇。重点抓好沁河沿线、丹河沿线、环城高速周边的城乡一体化示范片区建设。研究制定城乡一体化考核试行标准,总结经验、抓好典型,带动全市城镇化建设。
创新加快城镇化进程的体制机制。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以多种途径放宽城镇户籍限制,让符合条件的农业人口有序变为市民、融入城镇。完善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农民工与城镇产业工人劳动待遇平等化和社会保障全覆盖,农民工子女城市就学与城镇居民子女同等待遇。
(四)加大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力度,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新水平。
狠抓节能减排工作。突出抓好工业领域节能,继续淘汰落后产能,运用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装备水平,加强新上项目能评工作,实施重点节能项目50项。大力推进建筑、交通运输等领域的节能工作。强化全民节能意识,积极倡导绿色消费。强力推进污染减排,严格“两高一资”项目的环境准入标准,大力推进规划环评,构建全方位的污染防控体系,四个县级污水处理厂实现稳定正常运行。
加大环保整治力度。持续推进“蓝天碧水工程”,全面加大区域环境综合整治,推动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提升,县(市、区)环境空气质量继续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加大对沁河的保护力度,完成丹河人工湿地二期工程,丹河、沁河出境断面达到功能类别要求,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保障乡镇、农村饮用水安全。整体推进农村环境保护,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加强生态林业建设。大力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坚持“节约型、多功能、园林式”的绿化理念。围绕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抓好城市生态园林绿化,完成新植物园、泽州公园二期改造工程,开工建设龙湾公园,改造提升赵树理公园。继续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加快推进造林绿化、森林资源管护和林业产业开发。全年完成荒山造林15万亩、通道绿化122公里、巩固建设10个名优干果经济林乡镇、新建100个林业生态村、新建5万亩干果经济林基地。要在全社会倡导“树木树人”、“树木敬人”的风尚,建立各种各样的团体纪念林、家庭纪念林和社会公益林,真正使植树成为家庭的自觉,成为社会的情怀!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要以国家级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城市建设为契机,大力发展清洁生产、节能技术和节能环保服务、环保装备、环保产品,使循环经济成为基本经济形态、产业发展模式和新的竞争优势。按照“多联产、全循环、抓高端”的思路,规划、建设、改造各类工业园区,全面推进支柱产业特别是传统支柱产业的循环化发展,延伸资源循环产业链,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实现发展效益最大化。
各位代表,蔚蓝的天空、秀丽的山川、葱茏的森林、园林的城市,是晋城市的品牌,是晋城人的自豪。珍视生态,就是珍视我们的生命;爱护生态,就是爱护我们的子孙;建设生态,就是建设我们的家园。在加快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中,我们一定要加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把一个更加良好的生态环境留给子孙后代!
(五)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增添经济社会发展新活力。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新要求,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扩大对外对内开放,用市场的力量把劳动、知识、资本、资源、管理等生产要素配置得更加优化,让经济社会发展内在活力释放得更加充分。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国有和集体企业改革改制,完善企业内部法人治理结构,鼓励企业进行战略重组整合。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支持企业直接融资,积极培育上市公司。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全面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五项任务的落实。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通过改革,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和动力源泉。
扩大对外开放力度。要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营造开放氛围,让开放成为我们的思维方式,让开放成为我们的工作方法。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立重点项目领导负责制、县级政府目标责任制、部门的服务承诺制和项目策划、项目储备、对外联络、招商目的地跟踪、责任主体考核奖惩机制,设立招商引资中介人才库和项目建设学习制度。要创新招商引资方式,重点推进区域性定向招商、产业性专业招商、龙头企业带动集群化招商等模式,吸引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重点民营企业和高层次人才来投资兴业。积极参加大型展会和贸易洽谈活动,重点做好第六届中博会、渝洽会、投洽会的参展工作。举办好“中国·晋城太行山国际旅游文化节”,组织好赴上海、韩国的招商引资活动。加强与中央和省属大企业的合作,支持他们在晋城投资发展。特别要大力支持晋煤集团、煤运集团在晋城的多元发展,充分发挥他们在加快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加强对外交流合作,促进与周边城市间互动发展,以煤为基、立足山西,多元发展、融入中原。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是推动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力量、活跃力量。要进一步完善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充分利用我市民间资本充裕的优势,大力支持、鼓励、引导民间资本向非煤产业转移、参与国有企业的改制重组,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公益事业。要强化服务,帮助民营企业拓宽融资渠道,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完善中小企业管理培训、质量检验、信息服务等社会化服务体系。引导和支持民营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鼓励民营企业与行业龙头企业间的合作发展,培养出我们自己在国内同行业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上半年召开全市发展壮大民营经济推进大会,在全社会营造创业光荣的氛围,尊重民营企业家的劳动价值,尊重民营企业家的社会贡献。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为目标,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重点围绕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等核心技术进行科技攻关。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多层次、多形式的科技协作。抓好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新兴产业创业型领军人才、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的培养、引进和开发,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智力支撑。
积极抓好“十二五”规划编制完善和“转型综改试验区”相关工作。要放宽视野,精心谋划,科学论证,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十二五”规划编制任务。做好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相关工作,抢抓政策机遇,抓紧制定并落实好各项实施方案,先行先试,大胆探索,力争在一些领域有突破性进展。
(六)立足保障改善民生,促进各项社会事业新发展。
更加注重扩大社会就业。坚持把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围绕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重点抓好创业孵化基地建设。采取免费培训、减免税费、提供小额贷款等措施,大力扶持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做好高校毕业生、零就业家庭、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工作。完成城镇新增就业2.38万人,创业带动就业800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83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5500人,困难人员就业1400人。
更加注重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扩大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工伤、失业保险参保范围。逐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城乡低保和五保供养标准。完善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完善各类救助制度。抓好经济适用房、公租房、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贯彻落实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稳定住房价格,推动房地产业健康发展,让城乡居民住得更宽敞、更明亮、更舒适。
更加注重优先发展教育。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山西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优化提升教育资源布局。扎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大教育投入,确保义务教育经费、“两免一补”和职业教育补助资金等落实到位,将农村中小学校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分别由500元、300元提高到600元、400元。启动学前教育普及工程,抓好普通高中教育、民办教育、继续教育和特殊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强化技能培训,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使高技术人才成为我市产业竞争新优势、新品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抓好中小学校舍安全改造新建和设施配备工程。加快晋城学院建设和市中等专业学校的搬迁扩建工程,新建凤城中学、汇仟小学,启动秀水苑学校前期工作。
更加注重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完成497个村级卫生室达标验收,在所有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全面提升全市医疗卫生服务管理水平。加大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力度,完成创卫技术评估。全面启动晋城大医院项目的前期工作,建设一座设施一流、功能齐全、医技精湛,能够满足群众需求、辐射周边地区的现代化综合性医院。进一步稳定低生育水平,做好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各项工作,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积极落实各项配套资金,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尽早开工晋城大剧院建设,加快推进市美术馆、图书馆、档案馆“三馆合一”工程。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传承。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协调发展。
各位代表,民生就是人民的生存,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民生就是人民的生命。我们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孜孜以求,把更多的财力、物力投向民生,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殷实、更加体面、更有尊严、更加幸福!
(七)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开创和谐社会新局面。
积极推进依法治市进程,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依法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积极支持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认真办理人大代表的建议、批评、意见和政协提案。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完善基层民主自治和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扩大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和厂务公开的范围和内容,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启动“六五”普法教育,加强和改进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作,提高法治晋城建设水平。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深入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提高全社会的现代文明素养。积极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的示范作用。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大城市形象的展示推介力度,提升晋城在全国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完善社会管理机制,健全社区服务和管理网络,重视发挥群众组织、社会组织在社区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畅通群众诉求渠道,积极化解社会矛盾。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完善应急管理机制,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对重点人群、重点区域和重点组织的管理。推进“天网工程”和“平安社区”建设,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增强群众安全感。进一步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加强监管执法,提高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落实好民族宗教政策。加强统计、外事、侨务、对台、档案、史志、气象、地震、老龄、残疾人、红十字、慈善救助等工作。发展人民防空事业。继续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做好双拥工作,积极促进军民融合式发展。
强化安全生产工作。进一步树立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安全是发展的保障的理念。把做好安全生产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重大政治责任。进一步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加快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和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建设。进一步落实各级政府的安全监管责任,完善安全生产监管、应急救援、科技支撑三大体系。深入开展各行业各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突出抓好煤矿、非煤矿山、道路交通、危险化学品、特种设备、易燃易爆物品、森林防火和公共场所的安全管理。严格安全目标责任考核和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把安全生产各项指标严格控制在省定指标以内,确保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八)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服务转型跨越发展新本领。
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我们的权力来自人民,我们的天职是为人民服务。面对转型跨越发展的艰巨任务,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重矛盾,面对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政府各级公务人员必须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切实做到在其位、谋其政、干其事、不误事、能成事、不出事。
加强学习,提高履职能力。要把学习作为一种工作态度和工作方式。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也要坚持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提高分析问题、把握全局的能力和战略决策的水平。要注重国家政策的学习,提高掌握政策、运用政策、用足政策、用活政策的水平;注重社会管理知识、领导方法、领导艺术的学习,提高解决社会复杂矛盾的水平;注重现代科技知识、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研判国际国内科技和产业发展最新动态的水平;特别要加强操作性市场经济知识的学习,提高运用市场的思路和办法、解决改革发展难题的水平。
依法行政,规范行政行为。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增强服务意识,减少审批事项、简化审批手续,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行使权力,提高行政效能。完善科学决策机制,健全重大行政决策听取意见、咨询论证、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和实施情况后评价制度。健全预防和化解行政争议机制,加强行政复议工作。
转变作风,狠抓工作落实。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围绕今年以及“十二五”工作重点,深入基层了解一手情况。各级领导既要当好战略家、设计师,又要当好战术家、工程师。克服只在指标思路上谋划工作,只在会议文件上落实任务的飘浮作风。要健全完善领导分工负责制、岗位责任制、奖惩考核制、首办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行政不作为和过错责任追究等制度。强化各项重点工作落实的量化考核和监督监察,切实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有考核、有奖惩。
严格监督,做到廉洁从政。推进惩治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强化政府公务人员的廉洁自律意识。加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完善政府重大投资项目公示制和责任追究制。加强对土地管理、工程建设、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的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开支,切实把有限的资金更多地用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上。
在做好以上各项工作的同时,今年我们还要着力为人民群众办好以下10件实事:一是为100所农村中小学校配备体艺器材,为100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增添卫生安全设施。二是再扶持贫困村220个,移民搬迁2000人。三是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13000套。四是建设设施蔬菜10000亩,使我市淡季蔬菜自给率提高到40%。五是市区新增公交车40台,新开公交线路3条。六是改造提升市级粮油配送中心和100家放心连锁店。七是建设新型农户储粮仓20000个。八是为城市社区配发康复训练器材,对农村200名贫困残疾人实施康复救助。九是硬化市区20条背街小巷路面。十是新发展100家星级“农家乐”。
各位代表,我们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迈上新的发展征程。让我们在中共晋城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扎实的工作,全力推进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真正把晋城建设成为“方便、温馨、开放、现代”的宜居之城、活力之城、幸福之城!
第三篇:【山西省晋城市六次党代会: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8月26日在晋城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市长 王清宪
一、过去五年政府工作回顾............................................3 五年来,我们致力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3 五年来,我们致力于加强“三农”工作,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4 五年来,我们致力于完善基础设施,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升。............4 五年来,我们致力于推进改革开放,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5 五年来,我们致力于发展民生事业,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5 五年来,我们致力于加强社会管理,和谐稳定局面进一步发展。..........5
二、“十二五”时期的主要目标和任务...................................7
(一)突出转型,推进以煤为基、多元发展先行区和示范区建设,努力实现经济结构优化调整的重大突破。........................................8
积极推进资源类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夯实跨越发展的基础。............8 着力培育非资源类优势产业,选准转型发展的突破点。................9 切实抓好项目的策划和储备工作,拓展转型发展的空间。.............10 以园区建设为载体,打造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平台。...................10
(二)突出增收,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新农村建设。.................10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10 加强水利设施建设。.............................................11 改善农业基础条件。.............................................11 扎实推进扶贫攻坚和新农村建设。.................................11 确保农民收入翻番。.............................................12
(三)突出统筹,推进特色城镇化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12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12 扎实推进特色城镇化建设。.......................................13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1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13
(四)突出生态,推进“两型”社会建设,促进绿色繁荣。.............14 大力推进节能降耗。.............................................14 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14 切实加强生态建设。.............................................15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15
(五)突出创新,推进改革开放,增强发展活力和动力。...............15 加大改革力度。.................................................15 扩大对外开放。.................................................16 加快发展民营经济。.............................................16
(六)突出民生,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着力增进人民福祉。.................................................................16 改善民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初衷和归宿。.16 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17 加快发展医疗卫生事业。.........................................17 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17 扩大社会就业。.................................................18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18 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18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18
三、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为“十二五”发展提供有力保障.............19 一要以开阔的视野谋划发展。.......................................19 二要以专业的品质做好工作。.......................................19 三要以完善的制度强化责任。.......................................20 四要以过硬的作风推进落实。.......................................20 五要以严格的自律树立形象。.......................................20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连同《晋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政府工作回顾
“十一五”时期是全市人民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阔步前进的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环境和异常严峻的发展形势,在中共晋城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及战略部署,认真执行市人民代表大会决议决定,攻坚克难,开拓创新,顺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目标任务。全市生产总值由“十五”末的320亿元增加到730.5亿元,年均增长12.8%;财政总收入由“十五”末的61.7亿元增加到153.2亿元,年均增长20%;一般预算收入由“十五”末的20亿元增加到55.5亿元,年均增长22.2%。高平、泽州、阳城、沁水财政总收入均突破20亿元;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十五”末的8911元增加到17353元,年均增长14.3%;农民人均纯收入由“十五”末的3593元增加到5899 元,年均增长10.4%;“十一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447亿元,是“十五”时期的3.2 倍。全省“十一五”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评结果表明,我市发展水平全省第二,发展指数全省第一。
五年来,我们致力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基本完成,地方煤矿由“十五”末的608座压减到129座,年产能规模由8188万吨增加到11230万吨,居全省第一。工业园区集聚效应开始显现,电力、煤化工、冶炼铸造、煤层气产业稳步发展,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高新技术等新兴产业方兴未艾,呈现规模化、集群化发展态势。商贸物流、金融信 3 息、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快速成长。节能减排等约束性指标全面完成。
五年来,我们致力于加强“三农”工作,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在全面免除农业税的基础上,支农资金逐年增加,种粮补贴标准逐步提高。基本农田保持动态平衡,粮食生产连续五年获得丰收。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畜牧、蚕桑、果品、蔬菜、小杂粮、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成效明显。农村集体林权制度、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全面推行。全面完成“五个全覆盖”工程,强力推进扶贫攻坚,农村面貌发生显著变化。“四供八库”新水源工程初步建成。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13.8万农户用上了沼气和秸秆气,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全国循环农业示范市”。
五年来,我们致力于完善基础设施,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新修编了城市总体规划并加快推进实施,城市框架拉大,建成区面积由39.77平方公里扩展到51.74平方公里。晋济、阳翼和西北环城高速公路建成通车、高平至陵川高速公路基本完工、高平至沁水高速完成前期工作。实施了66项城建重点工程,大幅度提升了城市的承载力、辐射力和带动力。启动了20个城中村改造和北石店片区城市化改造工程。城市集中供热率、管道燃气率、集中供水率、生活污水处理率、中水回用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等大幅提高,城市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功能更加齐备,品位不断提升。加快特色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设,城镇产业集聚、人口吸纳能力显著增强,全市城镇化率达到51.04%,较“十五”末提高9.75个百分点。环境保护工作成效显著,丹河人工湿地一期工程竣工完成,市区二级以上天数由2005年的258天增加到354天,六个县(市、区)空气质量全部达到国家二级标准,荣获全国第六届“中华宝钢城镇环境优秀奖”。两河治理工程、东南出入口景观绿化和煤层气综合利用工程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大力实施造林绿化工程,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9.2%,主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5.8%,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城市”。
五年来,我们致力于推进改革开放,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稳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扎实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内部人事、用工、分配制度改革,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启动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三次赴香港、深圳招商引资,积极参加世博会、中博会、能博会等重大活动,设立了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办事机构,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入驻晋城。民营经济快速发展,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骨干力量。
五年来,我们致力于发展民生事业,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着力推进科技创新,保持了“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荣誉。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实行“两免一补”,城市义务教育阶段杂费全部免除。投资13亿元全面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改造工程,改造面积118.4万平方米。加快构筑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明显加强,基层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健全。体育事业长足发展,全民健身活动蔚然成风。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4%。覆盖城乡的住房、医疗、低保、养老等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口和计划生育、妇女儿童、统计、气象、档案、外事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就。
五年来,我们致力于加强社会管理,和谐稳定局面进一步发展。积极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活动,社会整体文明程度不断提高。深入推进民主法制建设,“五五”普法教育全面完成。民族宗教工作进一步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取得新成效,进入全国双拥模范城市行列。大力推进“平安晋城”建设,“六级六步”大调解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保持了总体平稳的良好态势。坚持依法行政,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监督。五年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618件、政协提案1545件。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行政效率明显提高。积极推进政务公开,设立市长热线,推行新闻发言人制度,建立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机制,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晋城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社会事业发展最好、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五年的砥砺奋进,开创了全市改革发展稳定的崭新局面,奠定了率先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坚实基础。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辛勤耕耘在各条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各界人士,向中央和省驻晋单位干部职工、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晋城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五年的工作实践,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市情的认识,提升了我们在复杂环境中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为“十二五”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这就是: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处理好转型与跨越的关系;必须坚持以深化改革为动力,激发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活力;必须坚持以扩大开放为突破口,在更大的空间中谋划晋城、设计晋城、发展晋城;必须坚持以统筹发展为根本方法,同步推动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必须坚持以富民强市为出发点,让发展成果最大程度地惠及全市人民。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发展还存在不小的差距:经济增长还没有摆脱对煤炭的过度依赖,一煤独大的产业结构并没有实质性改变,非煤产业比重小、层次低,远没有形成规模化发展的格局;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压力不断增大,传统产业发展空间越来越小;固定资产投资严重不足,大项目、新项目极其匮乏;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还有较大差距;干事创业的社会氛围不够浓厚,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慵懒心态普遍存在;部分干部能力不足、作风漂浮、不敢担当、无所作为,不能适应转型跨越发展的迫切要求。我们必须直面问题,正视不足,攻坚克难,奋发进取,扑下身子,埋头苦干,调动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把晋城经济社会不断推向科学发展的新高度!
二、“十二五”时期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十二五”时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推进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十二五”的晋城充满了希望,“十二五”的晋城充满了危机。
从全国看,区域经济之间正在呈现出扁平化的发展趋势,在新的发展时点上,东、中、西部将在越来越多的方面站在同一个发展平台,为我们提供了跨越发展的有利契机。从我省看,国家实施促进中部崛起战略和山西省获准设立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我们拓展了先行先试、加快发展的探索空间。从我市看,多年来持续发展奠定的基础,为我们积蓄了赶超发展的争先力量。
同时也要看到,全国、全省各地抢抓机遇的意识、争先发展的势头,给我们广大干部群众的状态、作风,素质、能力,提出了现实的挑战。开放的思维与自觉不够,已成为制约我们转型跨越的最大障碍。对“十二五”煤炭市场可能出现的波动估计不足,将构成我们经济社会发展潜在的最大威胁。千挑战,万挑战,最大的挑战是自我挑战。或者在机遇中崛起,或者在挑战中掉队。站在又一个五年规划的新起点,我们必须坚定信心,振作精神,只争朝夕,奋发有为,切实增强转型的危机感、切实增强跨越的使命感,奋力开创晋城科学发展新局面!
“十二五”期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前五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以建设转型综改试验区为契机,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推进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特色城镇化、城乡生态化,突出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建设、突出现代服务业发展、突出中心城市带动,不断增强产业集聚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和城乡统筹发展能力,建设全省以煤为基、多元发展的先行区和示范区,努力把晋城建成山西乃至中部地区最具发展活力,最有竞争实力,最富人 7 文魅力,“方便、温馨、开放、现代”的宜居之城、活力之城、幸福之城。
主要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以上,到2015年,确保实现经济总量翻番,达到1500亿元以上;财政总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5%,到2015年确保实现总量翻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5%左右。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五年下降16%,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控制在省下达指标内,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五年下降17%,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十二五”时期,我们要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着力推进六个方面工作。
(一)突出转型,推进以煤为基、多元发展先行区和示范区建设,努力实现经济结构优化调整的重大突破。
要按照以煤为基、多元发展的思路,改造提升资源类传统产业,着力培育非资源类新兴产业,努力实现经济结构优化调整的重大突破。
积极推进资源类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夯实跨越发展的基础。煤炭产业是我市最重要的支柱产业,在未来相当一个时期,都将是我们的发展优势和发展基础。要深化重组整合,推进高标准矿井建设,构建安全、高效、节约、环保的现代煤炭产业体系。“十二五”期末综合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85%,综合掘进机械化程度达到75%以上。鼓励帮扶煤炭企业集团做大做强,助推晋煤集团发展成为亿吨规模的大型综合煤炭企业,支持晋城煤炭运销公司、兰花集团、阳泰集团、科兴集团等成为年产超千万吨的大型煤炭企业。抓好玉溪、东大等大型骨干矿井的建设工作。煤层气产业,要借助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有利时机,与中央和省驻市企业合作,共同争取国家政策支持,推进规模化、商业化开发。到2015年,全市地面年抽采能力达到60亿立方米,年液化能力达到9亿立方米,管输能力达到 40亿立方米,城乡煤层气普及率达到60%,矿井抽排瓦斯利用率达到70%以上,把我市建成全国最大的煤层气抽采、集输和利用基地。煤化工产业,要积极推进化肥企业与煤炭企业的上下游重组整合,延伸发展精细化工产品和烯烃衍生产品,建设全国重要的现代煤化工基地。电力产业,要全力推进沁水电厂、郑庄电厂、晋城—江苏±5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建设。鼓励发展热电联供项目,重点抓好阳城晋煤煤矸石热电、国投晋城热电厂二期等项目建设。积极鼓励高瓦斯矿井建设瓦斯发电站。2015年,全市电力总装机达到800万千瓦,其中瓦斯发电达到60万千瓦。
着力培育非资源类优势产业,选准转型发展的突破点。高新技术产业,要重点培育发展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抓好富士康A区和金匠新区项目建设,打造世界精密制造基地。充分发挥富士康项目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相关产业的引进配套;积极发展LED、高性能陶瓷等新材料产品,推进锂离子动力电池、太阳能光伏电池、单晶硅多晶硅及电池组件等项目建设,“十二五”期末,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要达到12%以上。装备制造业,要加快煤机制造资源整合,集中优势,优化布局,加强与大企业的联合,重点发展瓦斯抑爆设备、高端液压支架、短臂采煤机等采煤装备系列产品;汽车零部件和机械配套件要形成以通用性和大批量生产为特征的专业化配套产业体系,提高产品科技含量;进一步做大做强冶金和铸造产业,加快冶金产业集约化发展,努力形成铸造产业集群。商贸物流业,要充分发挥我们的区位和环境优势,打造中原区域的购物首选地。引进国际国内知名的商贸企业落户晋城,积极发展商品零售批发业,建设区域性大型家具、建材市场和太行国际商品批发城。2015年,全市物流业增加值在第三产业和GDP中的比重提高到30%和12%。文化旅游业,要发展现代文化旅游业态,整合文化旅游资源,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促进文化旅游产业与旅游地产开发互动发展,以商贸物流带动文化旅游大发展。培育沁河古堡、太行云顶、城郊休闲、蟒河山水、历山生态、丹河文化六个配套成型的龙头“景区”,建立旅游集散、购物、会展、演艺、接待五大要素中心。实施广告推广、节庆烘托、网络营销等策略,加大文化旅游产品的营销力 度,扩大市场覆盖面。积极开发工农业旅游项目,开发乡村旅游,丰富旅游产品,鼓励环境友好型、生态协调型休闲度假项目的发展。
切实抓好项目的策划和储备工作,拓展转型发展的空间。要以超常之举大上项目、快上项目,上大项目、上好项目。建立项目建设的创意策划储备机制,设立“创意策划晋城”奖励基金,建立专家咨询制度,聘请国内外一流的产业策划团队,在更大的范围谋划晋城、设计晋城、发展晋城。要围绕对接富士康策划项目,围绕对接上海策划项目,围绕对接华润集团策划项目,围绕对接国家、省驻市大企业策划项目,围绕发挥自身产业优势策划项目。市、县两级发改、经信、农业、商务等部门要落实项目策划责任制,围绕自身业务,创意策划大项目,形成策划一批、储备一批、落地一批的项目推进机制。
以园区建设为载体,打造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平台。加强对园区建设的组织领导,理顺园区建设的体制机制,落实园区建设用地的规划和指标,规范园区建设模式,明确园区主导产业定位和招商引资方向,改造提升园区基础设施,完善和创新园区配套服务政策。要提高入园项目投资密度,集约利用土地。大力引导同类企业向园区集聚,横向配套,纵向延伸,循环发展。创新集群化招商模式,实行以企招企、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要加强园区主导产业与该产业的行业协会、龙头企业、科研机构的联系沟通,跟踪研究园区主导产业的行业动态。
(二)突出增收,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新农村建设。
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切实转变农业、农村发展方式,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县域工业化,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加快推进畜牧、蚕桑、蔬菜、中药材、干鲜果、小杂粮六大特色农业发展。制定实施“一村一品、一县一业”推进规划,以工程项目为抓手,集聚多种生产要素,建设特色种植和养殖板块。加快发展畜牧业,全市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力争达到50%。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鼓励龙头企业完善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更多农民参与产业化经营。扶持各类新型农业合作组织发展,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建成农民专业合作社2300个以上。加快建立以公益性服务体系为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体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的服务模式,推进农业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发展。
加强水利设施建设。要新建一批蓄、引、提工程,扎实推进固县河供水、杜河调水、小水库加固等水利工程建设。加强丹河、沁河两大河流的河道治理和生态景观化打造。“十二五”末,建立起以张峰水库供水工程为龙头、覆盖全市城乡的稳定可靠、结构合理、配置高效的“井”字型大水网,使全市年供水能力从4.87亿立方米增加到6.97亿立方米,满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用水需求。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涵养地下水源,确保地下水位止降回升。推进水务管理体制改革,实行水务管理一体化。
改善农业基础条件。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大力开展土地综合整治,确保全市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大中低产田和农田节水改造工程。继续完善和推进农村新能源建设,大力发展循环农业,建设巩固一批循环农业示范园区。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力争到2015年,在全市经济发达地区率先实现农业机械化。大力发展气象事业,不断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扎实推进扶贫攻坚和新农村建设。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加大政策支持、资金投入和结对帮扶力度,突出片区开发、移民搬迁、产业扶贫、整村推进和劳动力转移培训,切实推进扶贫纵深化。实施新的农村“五个全覆盖”工程,2011年完成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农村文化体育活动场所三个全覆盖,比省要求提前一年。大力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快农村供排水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引导和支持农民建设富有地方特色的适用宜居住房。因地制宜发展沼气、秸秆气、煤层气、小水电等新型洁净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和生活环境。
确保农民收入翻番。这是“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再造一个新晋城的核心指标。要全面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坚持就地转移、异地输出和返乡创业并举,技能培训、就业服务和政策扶持并重,加大力度推进农民就业创业。引导农民优化种养结构,提高生产经营水平和效益。继续实行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鼓励农民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确保农民分享流转收益。拓宽租金、股金、红利等财产性收入增长渠道。要建立倒推倒逼机制,对农民收入构成的四个要素逐级逐项分解、条块结合、分工负责、严格考核,确保“十二五”末农民人均纯收入位居全省各市前列。
(三)突出统筹,推进特色城镇化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深入实施中心城市、县城、小城镇、新农村“四位一体”的特色城镇化战略,形成规模等级有序、空间布局合理、功能优势互补、整体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加快中心城市区际道路建设,构筑“两环四射六横七纵”的城市路网,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建成晋城至高平、晋城至阳城两条一级公路和主城区至北石店、金村、南村快速通道。要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环保模范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四个县城均达到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加快沁河流域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设。要加强与中原城市群的交流和融入,积极参与晋东南城镇群建设。按照“六区联动、组团发展”的城市总体空间布局,抓好主城区、北石店、金村、南村、巴公和高都六个功能区建设。
加大中心城市建设力度。紧紧围绕“方便、温馨、开放、现代”的城市定位,加快城市配套工程建设。重点是统筹考虑供水、排水、供气、通讯等,搞好地下管网建设和改造。要加强水系建设,大幅度增加城市水域面积,让人们走近水、亲近水、感受水。把水系建设与城市生态景观的提升、城市功能的完善、新片区的改造、新产业的 12 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城市宜居水平。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步伐,促进城市建设协调发展。
扎实推进特色城镇化建设。重点推进沁河流域、丹河流域、环城高速周边等片区的特色城镇化建设。特别要依托资源、产业和生态优势,建设沁河流域工业化、城镇化、生态化一同推进样板区。按照全省“百镇建设工程”的要求,抓好14个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镇建设。2015年,全市城镇化水平达到57%以上,位居全省前列。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根据全市产业布局,依托现有产业基础,突出特色、错位发展,优势互补、差异竞争,以集群化的理念培育壮大一到两个非煤主导产业。开发区要围绕与富士康产品配套,纵向延伸链条,发展电子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依托金鼎煤机,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城区要依托区位、交通和自然环境优势,努力建设山西南部和中原城市群重要的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泽州县要依托铸造业的传统和规模优势,打造全国有重要影响的铸造业集散地。大力发展汽车和机械配件产业集群。高平市要以锂离子动力电池、太阳能光伏产品为基础,集群化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阳城县要重点发展建筑陶瓷和蚕桑产业,打造“北方的佛山”、建设“北方地区茧丝一体化生产强县”。陵川县要发挥生态和旅游资源优势,全力打造中原地区最有影响力的休闲旅游健康度假中心。沁水县要依托水资源优势,推进苗木花卉产业发展,建成华北地区最大的苗木花卉基地。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快太原至郑州客运专线(晋城至焦作段)、嘉南铁路、大宁铁路专用线扩建、北留周村工业园区铁路专用线、晋煤集团矿区西区集煤站和亿欣铁路专用线建设。建成高平至陵川、高平至沁水、阳城至济源、阳城至安泽高速公路,完成阳城至垣曲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建成晋高、晋阳、环城高速至高沁高速连接线、环城高速至晋济高速连接线等一级公路。电网建设,要建成晋城、阳城北和晋城东三座500千伏站,优化和加强220千伏电网,完善和改造110千伏和35千伏电网,加快老旧设备改造,提高供电可靠性。
各位代表,“十二五”时期,我们提出要建设山西乃至中部地区最具发展活力,最有竞争实力,最富人文魅力,“方便、温馨、开放、现代”的宜居之城、活力之城、幸福之城,这是未来的目标,更是我们今天的脚步。“方便”,就是要让城市为人服务,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要服务市民的需求,让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处处感到便捷便利、称心如意。“温馨”,就是一种和谐、安全、亲和的文化氛围,带给人以发自心底的认同感、家园感和归属感。“开放”,既是经济社会的内在品质,又是城市中的人兼容并蓄的包容心态和进取向外的精神风貌。“现代”,是一个城市的整体文化品位与格调,意味着效率、节奏、活力、秩序。方便、温馨的城市就是一个宜居的城市,开放、现代的城市就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只有既宜居又有活力的城市,才是一个幸福的城市。让我们用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共同创造这样一个美丽和谐、生机勃勃的家园!
(四)突出生态,推进“两型”社会建设,促进绿色繁荣。要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大力推进节能降耗。综合运用经济、法律、管理、技术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强力推进工业、建筑、公共机构和交通等领域的节能降耗。完善节能监测和考核体系,重点加强对耗能大户的监控。加强节能评估和节能审查,禁止新上高耗能项目。依法关闭淘汰能耗高、污染重的落后产能。
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强化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全面提升环境执法水平和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严格控制新建“两高一资”项目。进一步加大全市电力、冶铸、建材、化工行业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减排力度。全面实施大气污染联席防控机制,加强烟尘、粉尘排放总量控制,建立以减少机动车排放为重点的城市氮氧化物防治体系。全力抓好水污染治理,加大对煤炭、化工、纺织等行业的废水治理力度,加快实施市、县污水处理升级改造工程,完善污水收集管网,提高中水回用率。确保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等6项主要污染物排放 完成省定控制目标。全面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积极实施一批重大生态建设工程,努力实现农村人居环境的根本好转。
切实加强生态建设。推进以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固沙为主的山上治本工程和以通道绿化、交通沿线荒山绿化、城市绿化、厂矿企业绿化、村庄绿化和城郊森林公园建设为主的身边增绿工程。着力抓好人口集中地区的造林绿化工作,让城乡居民都能直接享受到生态建设的成果。要积极开展绿色家庭、绿色社区、绿色城市等系列活动,倡导生态发展、绿色生产、绿色生活、绿色消费等低碳生产生活方式。重点抓好“一带、两河、三山、五环、十园、千村”重点区域的绿化。加强丹河、沁河、芦苇河、获泽河、西小河沿线生态修复。“十二五”期间,力争全市森林覆盖率每年增加1个百分点,到2015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4%以上。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国家级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城市建设为契机,加快循环经济标准化体系建设。重点在生产、流通和消费三个领域,在产业内循环、产业间循环、废物再生利用、区域间循环四个层面大力推进循环经济。要发展清洁生产、节能技术和节能环保服务、环保装备、环保产品,使循环经济成为基本经济形态、产业发展模式和新的竞争优势。全面推进传统产业循环化发展,延伸资源循环产业链,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五)突出创新,推进改革开放,增强发展活力和动力。改革开放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十二五”时期,要加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把招商引资摆在事关全局的位置,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
加大改革力度。推进行政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积极稳妥推进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改组和改造。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深化集体企业改革,积极发展新型集体经济,加强集体资产的监管和运营。深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积极发展各类 中小金融机构。要创新投资模式,引进专业性的资本经营团队,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和现代金融工具,整合盘活民间资金,推动民营中小企业发展壮大。加大培育后备上市资源力度,鼓励企业采取多种方式上市,尤其是中小板和创业板。
扩大对外开放。要进一步强化开放意识,让开放成为我们的思维方式,让开放成为我们的工作方法。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坚持以资源换市场、技术、资金、项目。完善招商引资政策,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扩大招商引资规模,提高利用外来投资质量。要重点实施好“对接上海,融入中原”战略。积极开展与以上海为核心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的交流合作,通过高层对接、部门对接、企业对接、中介对接,使上海成为我们招商引资的一块熟地;要紧紧抓住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机遇,推进与中原经济区的务实合作,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充分发挥友好城市和各类中介组织的作用,坚持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相结合,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吸引更多的国内外人才、引进更多的先进技术服务晋城发展。加大城市形象推广宣传力度,提高我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塑造良好的对外形象。
加快发展民营经济。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拓宽民间资本投资的领域和范围,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社会事业、金融服务业、文化产业等领域。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扶持重点民营企业发展,培育一批销售收入在50亿元以上的企业。鼓励全民创业,在全社会营造尊重民营企业家劳动价值、尊重民营经济社会价值的浓厚氛围。充分发挥工商联、侨联、对台办等机构的作用,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六)突出民生,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着力增进人民福祉。
改善民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初衷和归宿。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十二五”期间,我们应该也有能力拿出更多的财力物力,在改善民生、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 福指数方面迈出更大的步伐,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多地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要进一步加大投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义务教育逐步向两头延伸,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率先普及学前到高中阶段的15年基础教育。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增加公办幼儿园数量,鼓励社会力量办园。高水平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和市域义务教育初步均衡,着力解决主城区中小学班容量过大的问题。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高、中等职业教育,为我市产业发展提供高素质后备劳动力。加快晋城学院建设进度,结合我市产业需求,合理设置专业,为我市产业升级培育高层次的科研、管理人才。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消化、吸收、应用先进实用技术的能力。围绕优势主导产业发展,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新建一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切实加强人才工作。
加快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健全公共卫生服务网络,推进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资源共享、协调互动。积极预防重大传染病,提高突发重大卫生事件处置能力。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初步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加快推进晋城大医院建设,切实提高我市医疗服务水平。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医疗机构。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全面推进“健康晋城”建设。推广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切实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市级标志性文化设施,加快大剧院、网球中心,档案馆、图书馆、美术馆、群众艺术馆、科技馆建设,提升博物馆、体育馆、文体宫服务群众的能力。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繁荣文艺精品创作。积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力争到“十二五”末,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70亿元,年均增长37%左右,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5%。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积极发展体育事业。扩大社会就业。要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加大对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进一步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完善收入分配政策,逐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初步建立起劳动关系双方自主协商、政府依法调解和监察的劳动关系调整新机制,保持劳动关系的和谐。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完善社会保险制度。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完善实施城镇职工和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健全基本医疗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全市加快推进“社会保障一卡通”工程。构建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大力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和慈善事业。建立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立足保障基本需求、推动合理消费,加快构建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给和管理,改善房地产市场调控。
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定期报告和通报工作,办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完善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和厂务公开,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积极推进“六五”普法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质。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加快构建源头治理、动态协调和应急管理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的社会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社区建设和社会组织建设。完善公共决策的社会公示制度、公众听证制度和专家咨询论证制度,扩大公众参与程度。加强“法治晋城”建设,整合强化“六级六步”大调解和信访工作,开展平安社区单位创建工作,努力维护社会稳定。强化安全发展理念,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突出抓好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促进安全生产形势由明显好转向根本好转转变。健全社会应急管理体系,不断提高 防范和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突发事件的能力。推进国防动员建设和军民融合式发展。大力发展老龄、关心下一代、红十字和社会慈善事业,进一步做好妇女儿童、统计、档案、外事、气象、防震减灾等工作。
各位代表,上述六方面的工作,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晋城发展的战略要求,承载着全市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共同愿望。我们坚信,经过五年的不懈奋斗,一个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产业结构显著改善、城市功能显著提升、城乡居民幸福指数显著提高的新晋城,一定会矗立在这块充满活力和希望的土地上!
三、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为“十二五”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全面完成“十二五”的各项任务,实现再建一个新晋城的目标,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公仆意识和责任意识,着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执行力和公信力,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一要以开阔的视野谋划发展。境界决定格局,格局决定结局。要学习新知识,开拓新境界,增强开放的自信,提高开放的素质,在更大的空间、更高的层次、更广的范围内谋划晋城。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也要坚持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提高履职能力和决策水平。要注重国家政策的学习,提高掌握政策、运用政策、用足政策、用活政策的水平;注重社会管理知识、领导方法、领导艺术的学习,提高解决社会复杂矛盾的水平;注重现代科技知识、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研判国际国内科技和产业发展最新动态的水平;特别要加强操作性市场经济知识的学习,提高运用市场的思路和办法解决改革发展难题的水平。
二要以专业的品质做好工作。要大力提倡创造性、创新性、创意性工作,用创新的方法破解难题,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益,使每一项工 作都具有专业化品质和一流水准。要解放思想,敢闯敢干,敢于担当。要加强顶层设计,对重要事项都要聘请国内外一流专家进行专业化论证。不仅要做好眼前的工作,而且要考虑长远的、基础性的工作;不仅要把好事做好,而且要把好事做大;不仅要让百姓今天称赞,更要让百姓明天敬重。
三要以完善的制度强化责任。责任是对所负使命的忠诚和信守,也是对人生义务的承接与担当。要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要精简审批事项、减少审批环节、下放审批权限。健全完善各类工作责任制。加强行政监督,严格责任追究。建立行政监察、政府督查、舆论监督“三位一体”的督查落实机制,严格考核,赏罚分明。
四要以过硬的作风推进落实。各级领导既要当好战略家、设计师,又要当好战术家、工程师。克服只在指标思路上谋划工作,只在会议文件上落实任务的漂浮作风。要对事业充满热情,对人民充满深情,对工作充满激情,提高干部队伍的公信力、执行力、战斗力。要认真调查研究,深入一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比激情看干劲,比创新看方法,比作风看落实,比一流看成绩。棘手的事尽自己最大努力,出手的事体现自己最高水平。推进重点工作要坚持“三只看三不听”,即只看效果、只看数据、只看发展;不听过程、不听原因、不听解释。
五要以严格的自律树立形象。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不断提高预防腐败的能力和水平。加强对中央、省、市重大决策部署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改革发展措施全面落实。深入推进专项治理工作,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贯彻《廉政准则》及其《实施办法》,全面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加强对土地管理、工程建设、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的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坚决制止奢侈浪费,把更多的精力用到为民谋利上,把更多的财力投到民生改善上。
各位代表,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起步之年。在4月份召开的市五届人大八次会议上,对今年的工作已进行了安排部署。目前,各项工作正在积极有序推进。全市经济社会继续保持了速度较快、效益提高、质量向好的发展态势。我们将再接再厉,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扎实的工作,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努力实现“十二五”发展的精彩开局。
各位代表,新的航程已经开启,新的任务光荣艰巨。让我们在中共晋城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继往开来,改革创新,求真务实,团结奋进,为实现“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把晋城建设成为山西乃至中部地区最具发展活力,最有竞争实力,最富人文魅力,“方便、温馨、开放、现代”的宜居之城、活力之城、幸福之城而努力奋斗!
第四篇:关于晋城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晋城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作风整顿月简报
(第33期)
2010年4月16日
高平质监局召开民主生活会深入自查揭摆问题月 15 日,高平市质监局召开了作风整顿民主生活会,对照整顿重点和目标任务进行自查自纠,局班子领导和中层干部深入查找自身在作风纪律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王智麟局长以“十重十轻”十大方面对存在问题进行梳理和总结,对作风整顿活动提出明确要求。
在民主生活会上,参会人员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事业观等方面对各自存在问题进行剖析。具体主要表现在,整治理论学习不够,工作作风不够扎实,组织纪律观念不够强,工作缺少创新意识,贯彻落实和应用工作机制方面
不到位,对任务艰巨责任大困难大的工作有厌战情绪,领导干部存在老好人思想,对自己分管或者机关存在的问题不敢大胆去管等等,大家纷纷表示,以纪律作风整顿为良好契机,对存在问题深入剖析,认真整改,以作风整顿推动各项工作开展。
王智麟局长对前一阶段作风整顿活动进行总结,并从十大方面找出全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是重完成任务,轻素质提高。存在满足于完成工作任务,不重视自身素质提高,不注重抓工作质量。虽然完成任务,但在工作计划,工作方法,工作质量方面抓的不够。二是重和气团结,轻视坚持原则。对不良现象不敢理直气壮去管,不敢反映,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单位健康发展。三是重部门主动,轻协调联动。习惯于单打独斗,跳单管舞硬拼,而缺少和有关职能部门协同作战的习惯。四是重经济利益,轻尽职尽力。存在只考虑自身利益,工作没尽到责任的现象。五是重工作结果,轻过程细节。六是重案件执行,轻处罚教育,执法工作后处理和社会效果重视不够。七是重照搬照抄,轻主动创新。包括在工作方法和纪律监督检查方面。八是重就事论事,轻机制应用。机制应用没有形成惯性。不能用机制很好地规范工作,使机制成为严监管的利器。九是重执法检查,轻宏观管理。缺少对如何提高地方质量整体水平进行全盘考虑。十是重工作安排,轻贯彻落实。
王智麟局长指出,这次作风整顿活动时间短,任务重,要完成规定动作,务求取得实效。他要求把存在的问题逐条进行落实,深入整改。通过作风整顿活动的开展,使高平局跟上市局党组的工作部署,强化队伍素质,圆满完成“落实机制严监管,筹建中心谋发展”,为推动地方经济建设平稳较快发展再做新贡献。
第五篇:晋城市党政正职
晋城市党政正职“五个不直接分管”和
“末位表态”工作制度
为有效加强对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对分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工作制度,形成“正职监管,副职分管,集体领导,民主决策”的权力约束机制,从制度上、机制上加强对各级领导班子特别是主要负责人的监督,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全市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实行党政正职“五个不直接分管”和“末位表态”工作制度。
一、各级各单位党政正职不直接具体分管以下五项工作:
1、不直接分管干部人事工作;
2、不直接分管财政财务工作;
3、不直接分管物资采购工作;
4、不直接分管行政执法工作;
5、不直接分管工程项目建设。
二、由各级各单位党政正职提名,经集体研究确定具体分管干部人事、财政财务、物资采购、行政执法、工程项目建设工作的副职,各县(市、区)、乡(镇)报上一级纪委、组织部门备案,市直各单位报市纪委、组织部门备案,县(市、区)直单位报县(市、区)纪委、组织部门备案。分工确定后,除干部人事变动和职务调整外,一般一年内不得调整,党政正职不得首先表态或个人定调,须经每位班子成员逐一先行发表意见和看法、阐明依据和理由、表达明确观点后,由党政正职最后在综合各方面情况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态度和意见,然后依据少数服从多数的组织原则,以票决方式做出决策或决定。党委(党组)研究决定重要干部人事任免实行无记名投票表决,讨论决定其他“三重一大”事项时,实行记名投票表决。对“三重一大”事项决策过程要据实记录,班子成员特别是党政正职的表态意见要详细记录。紧急突发事件未经集体研究先行处置的,党政正职事后应及时向班子成员通报,并有书面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