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实践与幼儿园艺术教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时间:2019-05-13 18:13: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信息技术实践与幼儿园艺术教学有效整合的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信息技术实践与幼儿园艺术教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第一篇:信息技术实践与幼儿园艺术教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信息技术实践与幼儿园艺术教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信息技术是指随着科学的发展带来的一种互联网技术,目前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综合为一体,形成一种能传递信息的技术,人们重视信息技术的先进性,并把它应用到教学领域中。幼儿园中的艺术教学是指幼儿教师通过引导幼儿学习艺术让幼儿提高综合的艺术素质,艺术教学是幼儿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的幼儿园艺术教学受到环境的限制,幼儿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幼儿有时难以通过传统的教学方法受到更多的艺术培养,信息技术给艺术教学带来许多便利,幼儿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拓宽艺术教学的方法,让幼儿有机会走进艺术殿堂。现以信息技术与幼儿园艺术教学整合的途径说明信息技术在幼儿园艺术教学中起到的作用。

一、多媒体技术让幼儿看到更多的艺术作品

传统的幼儿园艺术教学中,幼儿教师虽然想开阔幼儿的视野,却苦于没有办法得到足够的素材。因此教师只能给予有限的图片让幼儿欣赏,或者带幼儿在附近欣赏艺术作品。狭隘的视野让许多幼儿得不到更多的艺术欣赏。多媒体技术则通过声光、图片把一座艺术宝库放到幼儿面前。比如有一部著名的纪录片叫《故宫的至宝》,它记录着大量故宫平时不展出的艺术珍宝,幼儿通过观看纪录片能看到我国珍贵的青铜制品、玉制品、陶瓷器、书画和书法等艺术作品。美妙的艺术作品加绝妙的讲解使幼儿大开眼界,幼儿通过观看这部纪录片能对我国的艺术作品有较系统的了解。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大量的图片被共享到网络上,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让幼儿随时随地能欣赏到需要了解的图片。比如欧美的著名的美术作品《蒙娜丽莎的微笑》《菊花》等作品;中国古代的《富春山居图》《清明上河图》等,这些图片能让幼儿得到初步的审美培养。使用信息技术,幼儿还可以看到大量珍贵的书法作品,如怀素的《自述帖》、王羲之《兰亭序》的各种临摹作品等。幼儿还可以使用信息技术对我国的传统工艺美术进行了解。比如中国的木偶技术、剪纸技术、泥塑技术、雕刻技术等。这些资源或者过于稀少,平时幼儿很难看到,或者已经濒临失传,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很难看到,信息技术却能将该类技术展现到幼儿眼前。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幼儿能有机会接触大量的艺术作品,其审美品位就会逐渐提高,综合艺术素养也会得到提高。

二、软件技术让幼儿得到更多的美术技巧

传统的幼儿园艺术教学通常是让幼儿使用蜡笔作画、水彩笔作画等,这些作画方式需要花费大量的成本,同时它们的色彩受到限制。由于过去没有先进的技术,教师即使知道艺术培养受到限制却也没有良策。信息技术的发展打破传统的局限。软件作画目前已经成为一种独立的作画方式,现在得到很大的发展,平面设计、立体设计更成为目前重要的美术创作形式之一。使用软件作画能节约成本,幼儿只要轻移鼠标就能无纸作画。幼儿教师可以利用软件技术对幼儿进行美术训练。幼儿由于肢体还未发育成熟,幼儿教师要针对不同幼儿年龄段的特点让幼儿使用适合的软件。比如年龄比较幼小的幼儿还不能灵活应用鼠标,他们也不会复杂的作画方式,幼儿教师可以让幼儿使用涂鸦板的方式。这种作画方式简单易学,幼儿容易上手、容易操作。年龄较大的幼儿则可以教授他们简单的Photoshop技术,幼儿发现这款软件的强大功能,会更加喜欢作画。

三、网络技术让幼儿遇到更多的交流机会

幼儿创作大量艺术作品以后,希望能得到更多的关注。传统的艺术教学方法是将幼儿的作品放到班级中给同伴欣赏、放到家庭中给亲人欣赏,有些出色的作品幼儿园会推荐到省里或市里。然而总体来说,这些交流的途径太狭窄。同时这些交流方式具有短暂性的特点,有时幼儿辛苦创作一幅作品被人品评一次以后就无人欣赏。信息技术打破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幼儿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把自己创作的作品放在网络上给更多人欣赏。比如幼儿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把创作的陶艺作品、泥塑作品、其他美术作品等用数码相机拍摄下来,以网络的方式给人欣赏。幼儿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创建自己的博客,幼儿把这些艺术作品放到博客上,给陌生人品评;可以引导幼儿把该类美术作品放到论坛上,让论坛的同好共同品评;可以将美术作品放到微博上,微博具有传播信息快的特点,它能让幼儿的作品最大限度被人品评和传播。使用网络的方式,幼儿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建立一个美术库,让幼儿把美术库分类为自己喜欢的作品、自己创作的作品、自己同伴的作品等。这些美术库记录幼儿成长的历程,记录着幼儿不断成长的历史。同时应用美术库的方式能让更多人了解到幼儿的审美风格,幼儿可以用信息技术的方法与他人共同探讨美术问题。

四、总结

幼儿园传统的艺术教学方法具有成本高、资源少、交流范围窄的特点,虽然幼儿教师尽最大的可能改变现状,然而始终有自己的局限。信息技术打破以上的局限,幼儿教师能突破过去的界限,用新的方式培养幼儿的艺术素养,幼儿通过信息技术能开阔自己的视野、培养新的美术技巧、和更多人交流美术作品。通过引进信息技术对幼儿的美术素养进行培养,幼儿的艺术综合素质能得到提高。

第二篇:有效教学的策略性研究与实践

《有效教学的策略性研究与实践》结题报告

2010年11月14日 18:32:13 来源:肥东县赵亮初级中学【字体:大 中 小】

《有效教学的策略性研究与实践》

结题报告

【内容摘要】

赵亮中学目前正以高昂的斗志,开拓进取的精神,向“高质量、有特色、现代化”的新目标迈进。但是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和优化,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未能深入把握学生认知特点与规律,课堂教学低效甚至无效。经过认真思考和反复研究,我们明确了需要抓住课堂教学这一核心环节,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逐步转变和改善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及教育教学行为,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生、学校的全面发展,为此,我校确立了“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这一研究课题。在实践与研究中,我们以分析课堂教学行为为研究基础,教师在围绕学生发展精心设计的基础上,充分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根据已定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形成具有效率意义的教学策略。在研究的过程中,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改善了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了教师的研究能力,改善了学校的管理水平,提高了学校的教育效益,促进了学校的快速发展。【关键词】 有效教学 策略 效果 【正文】

研究本课题的意义

教学改革始终是教育改革永恒的主题,是历次课程改革的关键。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这是新课程下教学改革的核心理念。经过这些新的理念的洗礼,使我们明白了教学方式需要变革,教学方法需要调整与创新,需要进行自主、探究、合作的实践研究,以凸显出教学过程的主动性、互动性、深层性和创新性,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此学习和认识的基础上,我们着手对学校传统的课堂教学行为进行了调查、分析和反思。通过新课程理念的学习与认识,及其对学校传统的课堂教学行为的调查和分析,我们找出了存在的问题,且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反思,找出了存在的原因,为我们提出并最终确立课题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是新课程改革的浪潮推动着我们去学习与认识、分析和反思,是浪潮的潮声召唤着我们寻找有效的方式和载体去落实和实践新一轮教学改革。为此,我们确立了“有效教学的策略性研究与实践”这一研究课题。

课题研究的过程

一、对课题相关概念的学习和认识

什么是有效教学?我们认为,有效教学是指一段时间教学以后,以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作为教学有否效益的唯一指标,用以衡量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是否得当的教学。有效教学既是一种理念,又是一种策略。首先它是一种理念,是指:①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②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③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良化。④有效教学要求教师具备一种反思意识。其次它是一种策略,是指有效教学必须讲求教学策略,不讲求教学策略的教学是低效或无效的。有效教学要求教师掌握有关策略性的知识和技能。

二、制定研究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提高教师整合课程资源的能力,创造性地用好、用活教材的能力。

(2)通过课题研究,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进一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3)通过课题研究,构建可操作的教学过程性评价体系,努力使评估目标从“单一”转向“多元”,从“重教”转向“重学”,从“形式”转向“效果”;努力使评估手段客观、准确、科学,真正成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

三、明确研究内容

————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提升课堂教学效益

————加强学法指导、优化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完善教学评价机制,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四、确立研究原则

(1)关注学生原则。课堂教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强化自主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角,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参与者。

(2)关注发展原则。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基础知识和基本学力、个性与品德、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注重学生“大智慧”的发展;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

(3)关注过程原则。关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全过程,特别要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五、制定研究进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8年9月——2008年2月)

1、课题的酝酿、选题、设计和论证

2、成立课题研究的领导小组、专家指导小组和研究小组

3、研究课题的培训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08年3月——2009年2月)

1、课题研究的前期调查和分析

2、分阶段进行各学科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与实践

第三阶段(总结、结题阶段)(2009年3月——2009年4月)总结和回顾实验情况,对实验资料进行全面整理。在总结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研究报告,提出结题申请,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评审鉴定。

课题研究的成果

一、确立了“一课三备二反思”的有效备课模式

在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中,我们践行探索“一课三备二反思”有效备课方法,即:第一次备课(“闭门造车”,强调教师个人研读文本,加深对课程资源的理解)——第二次备课(“东张西望”,强调兼收并蓄,吸纳别人的研究智慧)——第一次上课(“敞开你的课堂”,敢于暴露问题)——反思总结进行第三次备课(分析成败原因,集思广益,形成成熟的教学设计)——第二次上课(解决问题,展示研究成果,追求精品)——再反思(全过程的反思,再提高)

二、形成了一些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一)、语文教研组在研究与试验的过程中形成了:“自读自悟,整体感知-----交流收获,质疑问难-----围绕重点,精读探究------回归整体,深化提高------适当拓展,学用结合”课堂教学模式。第一环节 :自读自悟,整体感知 本环节要引导学生充分地阅读课文(保证读的时间和读的质量),从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到读连贯——能读出不同句子的不同语气,体现这样一个读书过程,从而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边读边想,画出不明白的地方,整理读书中产生的问题,及时写出读书的感受和体会。当学生有了读书的感受和体会,产生了疑难问题,教师要引导他们随时与周围同学进行交流、展开讨论。其间,教师还要适时进行字音订正,强化生字学习,采取多种形式了解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第二环节:交流收获,质疑问难

学生在自读自悟的过程中获得了一些知识、体会,同时也会产生一些不能解决的问题。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以互动交流的形式让学生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互动交流可以是师生间的交流,也可以是生生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分小组再提出问题,教师筛选、归纳几个重点问题。低中年级可以就需要理解的重点词、句、段,中高年级可以围绕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词句表达的作用,揣摩最基本的表达方法,以及多数同学共同感兴趣的问题,根据大家提出的“疑”或“惑”,展开合作学习。通过合作学习,集思广益,把学习内容引深、拓宽,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实现高效的学习。

第三环节:围绕重点,精读探究

此环节充分重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重视课堂生成,提倡精讲多读。在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时,教师应根据重点选择部分段落或语句,特别是那些能突出表现课文主要内容和作者思想感情的重点词句,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实现情有所感,理有所悟。教师可适当地作些启发性提示,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教师可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让他们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观察事物、看挂图投影、演示、表演等,有所侧重地理解一些重点词句,中高年级的学生引导他们对重点词句进行揣摩、推敲,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用。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可以谈谈自己的收获:可以是读懂了那些词句;可以是哪一处写得好,为什么;可以是这句应这样读,那句该那样读。在交流的过程中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相关句段。这样就避免了把情感体验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使理解、交流、有感情地朗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感悟课文中的思想和情感,同时体会语言的规律,感受语言的魅力。

第四环节:回归整体,深化提高

不管是以自然段或者意义段为单位进行阅读反馈,还是以关键词或重点句贯穿阅读反馈全程,从读通阶段的“整体”过渡到读懂阶段的“部分”,是符合阅读教学规律的,但最后还应回到整体,通过完整地诵读,将读懂的各个部分联系起来,融会贯通,进一步“入境悟情”,增强阅读效果。第五环节:适当拓展,学用结合 ①通过诵读——丰富学生记忆 ②通过摘抄——练就学生慧眼

③通过讲、演——使学生内化课文语言 ④通过迁移——使学生运用书面语言

(二)、形成了“课前质疑——提出疑问——引导探索——操练验证——测验评价”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学校数学教研组紧紧围绕研究目标——采用有效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一次次的假设、研究、讨论、求证过程中,我们初步探索出一个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即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指导学生课前预习,把自己学会的和不懂的问题记录下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质疑,再让学生围绕质疑,进行合作探究活动。然后在学生初步得出结论的同时,教师再让学生自主求证,得出结论。最后,教师对学生学习作出评价,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自我矫正。由此我们得出了“课前质疑——提出疑问——引导探索——操练验证——测验评价”的课堂教学模式。根据不同的课型,教师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活动方式去参与教学,潜移默化地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学生全员、全过程参与了教学过程,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培养和锻炼了一批教师,缩短教师的成长周期

通过课题研究,教师的专业素质不断提升,涌现出许多优秀教师。一年来,教师撰写了大量优秀教学论文和案例,编制了《有效教学论文集》和《有效教学案例集》.在县级以上学术交流会上交流论文多篇,在县级教育刊物上公开发表文章多篇。

思考与反思

一、课堂教学行为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综合体,我们不可能,也不必要求每个教师都熟练的掌握每一种教学策略,而有些技能并非依靠培养或培训能获得的,而是取决于教师本人的课堂经验与人格素养。教师是一个群体,在个性与共性上如何体现与结合好课堂有效教学策略,设计自己个性化的教学,创造独特的教学风格将是我们下一步要研究的问题。

二、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一个普遍的问题,那就是,教师更关注教学的实施策略。行为是为目标服务的,什么样的目标决定用什么样的行为,而选择教学行为的依据主要有教学的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准备程度等,那么怎样从学生的角度来进行教学的准备呢是我们正在思考的问题。【结束语】

回首课题的研究历程,赵亮中学在以校长为首的全体行政的高度重视下,在全体主研人员的辛勤努力下,教育科研不再是一片空白,在这块天地里有了自己撒下的汗水、成长的足迹,为学校今后在教育科研工作的道路上迈开更大的步伐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论有效教学策略的设计》 吴文胜//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1)

2、《有效教学策略探索》陈理宣//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版),2002(6)

3、《有效教学与低效教学的课堂行为差异研究》/王曦//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9)

4、《成功的课堂教学来自于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罗雅萍//湖州师范学院报,2002(4)

第三篇:“信息技术与艺术课程有效整合”课题研究开题报告(模版)

“信息技术与艺术课程有效整合”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一、研究问题

(一)研究背景

人类已经进入21世纪,我们的任务是建设面向21世纪的教育。信息技术对未来教育的影响不可估量,是今后几年教育发展的主旋律,并已正式列入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目标。陈至立前部长提出:推广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制高点”。对此,我校领导和全体教师已取得一致认识,我们将继续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教学方式的根本性变革,为培养新世纪的人才做出贡献。

在今天,以数字化技术与网络技术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对教育产生重要的作用。“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的发展。”作为一种基本的教育策略,确立了信息技术对于学习方式更新、转换,乃至整个教育的创新、发展的基础地位和战略意义。因此,新型艺术学习方式的生成、发展,也必将在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中求取契合于自己的那份可能。我们认为,就目前形势看,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教育应用,已经为新型艺术学习方式的生成展开,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开出了无限广阔的想象空间与建构可能。

(二)研究理论

美国AECT(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为教育技术确立的新定义为:“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与评价的理论和实践。”它带给教育的不仅是教学手段方法的变革,而是包括教育观念与教学模式在内的一场历史性变革,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逐步推行,传统的授受式美术教学模式的局限性日益突现出来,现代教育技术确实给美术欣赏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这种融声音、图像、文字、动画、信息于一体的教学技术,弥补了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有许多教学重点、难点迎刃而解。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学会应用多媒体工具、相关设备和技术资源来支持其他课程的学习,能够与他人协作或独立解决与课程相关的问题,完成各种任务。”

(三)研究意义

1、信息资源的扩展及相关平台的建构,已经生成且仍在生成数倍于昨天的图式信息,学习材料的增多无疑带来了形象感知方面的极大便利。例如,依靠图本教材和一两幅教学挂图来完成欣赏、评述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诉诸于学习者的乃是无限多样的感受空间与思想可能。

2、艺术较之科学,在学习方式上更加注重个性化;而选择的自由则是个性在学习中确立与体现的一个根本性的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艺术学习所特有的形象感知、加工与描述过程的顺利实现,提供了多层次、多角度、多种载体的学习材料,从而全面支持了个性化艺术学习方式的开出,为艺术学习提供了更大的自由度和越来越贴近其本体要求的发展可能。

3、长期以来,学校教育条件下的艺术学习饱受师资问题的捆扰。随着艺术教育的发展,一些问题已经得到基本解决;但从大的方面看,因为艺术学习在内容领域上涉及面更广,且专业性较强,使其学习活动的展开较容易受到来自教师经验、主观喜好等方面条件的制约;从而使新型艺术学习方式的独立性和主动性难于得到保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信息工具的广泛运用,使得学习者有条件超越来自教师经验、主观喜好等方面的条件制约,直面更为广阔的形象世界,支撑其独立与主动的艺术学习。并可通过通讯工具,实现资源共享和远程学习,突破人力资源分布不均而导致的艺术学习可能性方面的某种局限。

(四)研究目标

1、积极开信息课程资源,充分利用网络获得新的艺术教育资源,开发新的教学方法,并开展学生之间、学校之间、省市之间和国际之间的学生作品,教师教学成果等方面的交流。

2、用计算机和网络艺术教学,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设计、制作出生动的艺术作品;鼓励学生利用国际互联网资源,检索丰富的艺术信息,开阔视野,展示他们的艺术作品,进行交流。

3、一览国内外成功的课改经验;倾听专家们的学术观点;分享各实验区在使用新教材过程中的研究成果;并可独辟蹊境,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也可以尽情畅谈在新教材使用过程中的所思所想,提出不解之惑。

(五)研究原则

1、层次性原则:强调针对不同的教育对像,确立不同的创新教育目标,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和要求。因为在同一个教学班中存在各种层次的学生,所以在设计教学时要考虑到全体学生。对于不同程度的学生确立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使得全体学生都能通过学习有所收益。

2、主动性原则: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其观察能力,注重维持其好奇心,使学生在学习中自主地探求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改变传统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从而建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

3、个别化教学和协作学习相结合的原则:个别化教学对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进行因人而异的指导无疑是有好处的,但只强调个别化是不够的,在学习高级认知能力的场合(例如对疑难问题求解或是要求对复杂问题进行分析、综合、评价的场合),采用协作(Collaboration)式教学策略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而更能奏效。而且协作学习对合作精神的培养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也是最有利于培养21世纪新型人材的教学策略之一。所以在课程整合中,应该考虑把个别化教学与协作学习相结合,使学习收到最好的效益。

4、注重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原则:强调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营造宽松的教育环境,给予相应的特殊政策,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江泽民同志指出:“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无论在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业人才方面,还是在提高创新能力和提供知识、技术的创新成果方面,教育都具有独特的重要意义。”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艺术教育的过程,是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也是学生的创造过程。在学生完成一件作品、利用计算机进行学习的过程中,都需要学生开动脑筋、大胆想象,自己动手。开展以信息技术为辅助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极好的途径。在对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教育时,一定要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研究内容

(一)建设资源平台,提供整合环境。

在校园网建设过程中,资源库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如果说硬件是高速公路、软件是汽车,那么资源就是货物。资源库是为教师和学生服务的,它不仅是教师教学的后备,更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园地。我校在校园网建成后,正在努力向现代化信息化管理推进,努力争取在今后几年全面形成管理现代化。作为资源库建设项目,是实现这个目标的基础。在校领导的关心、指导下,我校采取计算机教师参与,艺术教师负重任的措施进行资源库建设。

1、组建“芳草艺苑”资源库建设小组。根据艺术教师对计算机掌握程度,成立以蔡卫东老师为组长的资源库建设小组,仇晓波老师和艺术老师为组员。小组成立后我们做了下面几项工作:(1)人员分工。让艺术学科老师尽量能发挥其作用,计算机老师在技术上给予支撑。(2)人员培训。我们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和双休日对小组成员进行相关知识培训,目的是让这些老师了解建库过程,其实也是培训他们使用建库王,让教师知道如何使用个人资料库。(3)管理员工作。管理员在人员培训前把分组、菜单设置、系统设置处理好。并把上传到学校网站内的资料及时进行整理。

2、做好启用前的准备。“芳草艺苑”的第一级菜单6个,第二级菜单有24个菜单项,因此规划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不能随便规划几个,等到不够用了再来进行增添。小组成员对规划结构进行讨论,把修改次数尽量降到最低,减少工作量。我们把一级菜单为“关于我们”、“作品发表”、“在线教程”、“自由论坛”、“相关链接”、再增加“个人空间”。让每位艺术教师都拥有自己的一个空间,可以建立个人档案(包括教案、课件、发表论文……),每位教师可以收藏一些课件,并把自己认为是好的课件通知管理员,由管理员把课件上传到学校服务器,达到最大程度共享,又不浪费硬盘空间。教师用户名、密码和权限的设置工作,我校是这样处理的,每位教师都有浏览的权限,只有资源库建设小组的成员才有权对其负责的项目进行上传和删除。

3、文件的上传工作。要求每位资源库建设小组的成员要把课件先打包,最好是打成自解压的文件包,还要求把相关课的内容分成图片、音效(不是通用音效)、影片(包括Flash)、源课件(把与课件无关的内容移到相关的文件夹),这样就不会重复。对上传的课件,除原课件外,我们一律采取优中选优的原则进行上传。

(二)信息技术在艺术课堂教学中的案例应用研究。

利用信息技术教育的优势,使之与艺术教学的整合,能更好地达到艺术教学的根本目的,即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艺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艺术欣赏和评述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艺术活动的乐趣,并获得对艺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艺术语言的基本表达方式和方法,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艺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艺术的实践能力,提高艺术修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不断地完善人格。

1、利用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欣赏与表现”的艺术学习活动。“欣赏与表现是艺术学习的基础,十分强调自由表现和大胆创造。在初中年级尤其注重感受、体验和游戏等灵活的教学形式。使看看、画画、做做、玩玩融为一体。在教学时,利用互联网、校园网,收集有关的艺术课题的信息资源,制作色彩纷呈的教学软件,开展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

2、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设计意识,使学生学会按美的规律去设计生活。

3、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着重培养学生艺术欣赏的最基本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欣赏和评述能力。

4、结合信息技术教育,在艺术教学中,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综合性的提出是艺术课程改革突破的重点和难点,体现了艺术教学真正实施素质教育,综合性既是融艺术和学习领域为一体,也是艺术教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结合。

(三)插上科学的翅膀——艺术的第二课堂。

按照课程论的观点:学校的课程可分为学科课程、活动课程、隐性课程,正确看待三种课程,认清三种课程的关系是我们进行课程整合的基础。艺术的学科课程、活动课程、隐性课程的整合,就是着眼于它们的联系和发展。那么,艺术的活动课程和隐性课程就是除了学科之外的第二课堂。

1、艺术活动课程是学校依据现有的条件根据学生的认识特点开展课程,是“为指导学生主要获得直接经验和及时信息而设计的一系列以教育性交往为中介的学生主体性活动项目及方法。”形式主要有:学校所设的艺术活动课程、艺术兴趣小组、艺术课外辅导等。艺术活动课程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获得知识和技能的途径之一,也是促进学生心理发展的途径之一。它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兴趣特长,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我校所开设的“艺术课程和信息技术的整合”教育活动课程有:个人网页制作、神奇小画家、网络音乐欣赏与评论、让画动起来、碧波艺报、网络美术馆等。

2、艺术隐性课程是学校的艺术教育的硬环境和软环境有意或无意地传递给学生的非公开性教育经验,它有着不可替代性,它是“不教之教”,它是学校的无形资产。信息软环境主要是指:全校教师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学生在信息处理方面的作为以及与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相适应的各项活动。它是学校学科课程的延伸和补充。我校所具备的艺术课程信息软环境的隐性课程有:多媒体网络教室、多媒体音像资料室、各班的网站、个人的主页、学生的美术作品、学生自己设计的各类小报以及各类获奖证书等。

(四)尽显艺术的狂想——创新的数字艺术课。

有数字艺术素养的人才将是21世纪优秀人才的标志之一。信息技术课程只有与传统课程结合才能显示出它的强大优势和生命力,数字艺术课程就是信息技术课程与传统课程结合的产物之一,代表着信息技术课程的前沿。数字艺术泛指使用各种数字、信息技术制作的各种形式的有独立审美价值的艺术作品,以具有交互性和使用网络媒体为基本特征。数字艺术的表现形式包括:虚拟现实、网络艺术、多媒体、电子游戏、电脑动画、卡通漫画、影视广告、网络游戏、数字设计、数字插画、CG静帧、数字特效、DV、数字影像以及数字音乐等。在中学教育中开设数字课程,从小培养学生的数字艺术素养,提高学生对数字艺术的兴趣,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有助于与世界先进教育同步,并为我国培养数字艺术创作人才奠定基础。

1、《电脑平面设计》主要目标:了解电脑平面设计的基础知识,初步掌握电脑平面设计的思路和方法,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与同学协作或独立制作出有一定审美价值的电脑平面设计作品。主要授课内容:电脑平面设计技巧和方法。主流设计软件:Adobe Photoshop等。

2、《电脑动画》主要目标:了解电脑动画的基础知识,初步掌握电脑动画的制作原理和步骤,在老师指导下,与同学协作或独立创作出有一定创意和欣赏价值的电脑动画作品。主要内容:电脑绘画、网页动画创作、卡通动画创作等。主流设计软件:Macromedia Flash等。

3、《电子报刊》主要目标:了解电子报刊的基础知识和电子报刊的主流风格和设计思路,初步掌握电子报刊创作的技巧,能在老师的指导下,与同学协作或独立创作出有教高审美价值的电子报刊作品。主要授课内容:主题电子报刊的制作技巧和方法——将图形、图像、文字、声音等整合到电子报刊中。主流设计软件:Macromedia Word等。

4、《网页设计》主要目标:了解网页的基础知识和网页的主流风格,初步掌握网页制作技能,能在老师的指导下,与同学协作或独立创作出有一定审美价值和实用性的电子网页作品。主要授课内容:网页设计技巧和方法。主流设计软件:Macromedia Dream weaver等。

(五)信息技术在艺术教学中的价值与趋向调查研究。

1、试论艺术课程与信息技术课程的整合优势。(1)优化信息资源;(2)培养创造能力;(3)突破技能的限制;(4)易于突破教学重点、难点;(5)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2、艺术学科与信息技术如何进行课程整合。

(1)对信息技术与艺术学科进行课程整合的探索,尝试将艺术课和计算机课两节连在一起上;(2)电脑美术图像处理与多媒体制作软件的分类和比较,找准信息技术与艺术学科课程整合的结合点。

3、艺术课程与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的内涵。(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

(2)计算机辅助教学与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

①从计算机辅助教学到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基于实践的反思; ②计算机辅助教学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异同。

4、艺术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中的注意点。

(1)信息技术的教学是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进行的,设置合理的艺术学习任务是提高艺术学习的关键;(2)在整个教学中,教师要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多媒体课件只是教学的辅助工具,是促进教学优化发展的手段;

(3)教师应在深入钻研教材,设计课件环节上多花工夫和时间,不可图轻松,简单地下载别人的课件去组织教学,充当课件播放员;

(4)计算机在艺术等学科教学中,只是帮助教师教,学生学的辅助作用;

(5)影视、音乐、图片的选择一定不能脱离教学目的和艺术教学的中心任务,一定要进行充分再编辑和设计,以服务于教学任务。

三、研究方法

本课题采用行动研究法,即边学习、边实践、边总结。试行信息技术与艺术课程整合的“老师与学生同行”教改实验的研究方法。

四、课题研究的步骤

(一)准备阶段:

1、学习理论,选题立项,设计方案;

2、成立小组,具体分工;

3、调查研究,确立子课题;

4、进一步完善方案的可实施性。

(二)实施阶段:

1、具体实施课题方案,收集整理分析研究材料;

2、加强阶段交流,协调工作,分阶段总结成果。

(三)总结阶段:

1、材料汇总,撰写论文和结题报告;

2、整理教师和学生的作品,上传学校网站;

3、请有关人员评估课题研究成果。

五、课题研究的制度

1、学习制度:艺术老师积极参加各类信息技术培训,做好认真学习的准备;计算机老师在人员培训和实施过程中给予帮助与技术支撑。

2、研究制度:在实施课程研究过程中,小组成员做到认真、细致、全面、深入开展调研工作。

3、管理制度:做好“芳草艺苑”的网站建设工作,使之成为课题实施的交互平台;做好资料的收集建档工作。

六、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

组长:蔡卫东 组员:谢有兵 朱丽平

第四篇:2013年会艺术实践与研究

给智障孩子插上艺术的翅膀

-------我校艺术课程的实践与研究

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把艺术等同于“无所事事”、“游手好闲”,以致忽略了它的教育功能和价值,使“艺术”一词贬值。甚至有人认为智障儿童连自己的生活都不能自理还学什么艺术,开设这样的课程根本没有多大意义,还浪费了学校资源。其实这种观念是错误的。现代教育理念不断地发展和更新,我们必须以一种全新的眼光去看待当今教育。智残儿童的重要缺陷部位是大脑受损。在特殊教育的发展过程中,我们越来越认识到智残儿童大脑机能的开发在康复与补偿中的位置。早在七十年代,美国的特殊教育工作者就曾针对脑功能障碍的孩子,采用音乐治疗矫正其身心缺陷,并取得良好的效果。由此证明,艺术教育的熏陶,是促进智残儿童全面发展的最佳途径之一。手工制作,唱游,艺术休闲等是培智艺术课程的常见课程,是培养弱智儿童综合能力的学科,对于弱智儿童身心素质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近几年来,我校以《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为依据,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有计划渗透艺术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

趣, 使智障生在艺术教育的百花园中愉快地获取知识和技能,在艺术课程实践中做了一些有意义的探索与研究.一、引进民间刻纸 丰富手工课堂

徐州民间刻纸历史悠久,流传甚广。它具有风格秀丽,形象生动,质朴大方,题材广泛,装饰性和想象力强的特色。既有南方刻纸细密秀丽善装饰的特点,又有北方浑厚粗犷的造型,在中国刻纸中独树一帜,深受人们的喜爱。三年前,学校开始将它编入手工课程。

刻纸入门容易,普通的窗花,正常学生几天就可以学会,而智障学生接受能力慢,动手能力差,学校开始就在一部分动手能力较强的同学中尝试教学。刚开始学生连刀刃刀背都分不清,学在刻纸的过程中,手也不能控制刻刀旋转,用刀锋横着划纸,而不是刻纸,往往很难达到刻纸的要求。老师 一方面利用多媒体给学生一遍遍地演示,通过多媒体放大刀的结构,刀法的运用,以及刀在运行中的微妙变化,使学生看得非常清楚。众所周知,手工作品本身是三维立体的,而媒体课件只是平面的,学生不能全面地观察到各个步骤。因此,在教师运用课件展示操作步骤的同时,老师身体力行边示范边讲解.使信息技术与示范讲解相辅相成,教与学融为一体.更具体、更亲切、更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

再加上老师细心耐心的指导,学生大多能掌握刻纸的基本方法。有能力较强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还能模仿“名家”作品,可以完成了几十幅作品。

几年来,我校的刻纸教学,最大受益者是学生。在整个手工课程的实践过程中,经过专业教师系统的训练,在学与练的过程中学生的感知、思维活动与肢体协调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使学生的动手与动脑能力得到提高,并从中受到审美及思想品德教育,起到纠正和补偿弱智儿童身心缺陷的积极作用,使智残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不断增强。同时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得到了发展,学习更有信心了,更有劲头了,家长也由轻视转变为赞同。经过几年的努力探索,刻纸教学初见成效。2012年,六名学生精心设计的作品在江苏省残疾人书画暨工艺品展览获优秀奖,其中刘龙的《中国龙》荣获一等奖。

为了让更多的社会人士了解智障儿童,认识他们的价值,学校每年都开展义卖活动,并与矿大、师大的大学生们进行互动活动。义卖的大多数作品都是学生们在手工课堂中亲手制作的作品,通过向外界的多种展示,让学生自己义卖自己的作品,树立自信心和荣誉感,同时也使他们积累了一些生活经验,体验了社会活动,增强了一定程度的文化艺术感。

二、优化唱游课堂 表演精彩人生

培智学校在对智障学生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过程中,唱游课作为一门艺术类学科在教学中具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以其独特的艺术美,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美化学生的行为,同时它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唱游课教学,我校教师打破了传统音乐学科的单一性,采取音乐游戏、律动、歌表演、集体舞、节奏乐等综合性音乐艺术手段,寓音乐教育于游戏之中,让他们能唱,能跳,能玩,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会了合作,学会了合群,让班级同学的感情更融洽。同时运用电脑等多媒体辅助唱游教学,融图、文、声、像、动画、游戏、VCD等于一体,将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官全面调动起来,从多方面使教学更具趣味性、直观性,既优化了唱游课堂教学,又提高了教学效率,极大地提高学生感知音乐、理解音乐的能力,达到了全体参与音乐活动和在音乐游戏中学会音乐知识的目的。

为了满足部分爱好音乐并且有音乐潜能的学生,拓展他们的音乐技能与技艺,提升他们的艺术水平,我校还成立了一个个唱游兴趣小组,通过老师们的指导和训练,学生从不会到会,从模仿到创新,到最终能够表演并获得观众的赞赏。2007年5月教育年会中,我校承办了一台文艺演出,所有演员都来自我校的学生,他们质朴而真诚的表演受到了各位嘉宾的高度赞赏;07年鼓楼中秋节教师团拜会,《感恩的心》

打动了在场所有观众的心。09区助残日以及“六一”汇演,我校学生的精彩表演留给群众深刻而难忘的印象。

三、设置艺术休闲 体味多彩生活

在新的课程设置方案实施后,在课程设置方案中,我校不仅通过一常规性艺术课程来满足智障儿童的审美需求,起到纠正和补偿弱智儿童身心缺陷的积极作用,使智残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不断增强,最大限度地开发他们的潜能;同时,还通过艺术休闲等选择性课程来满足学生的个别化需求,促进他们多方面综合能力的发展。在艺术休闲课堂中,儿童不仅习得了丰富的知识,娱乐了生活;陶冶了情操,挖掘了潜能;掌握了能力,有益了身心;还培养了良好的心态与生活索质,让智障儿童在艺术的课堂中学习感受科学、文明、道德、休闲,有益于儿童自身的健康,培养性情、愉悦精神。

我校的艺术休闲课堂主要开设有康复、家政、朗诵等多门课程。每门课程安排有一或两位老师负责教学,根据儿童的兴趣、爱好、特长,选择适合儿童身心全面发展课程进行教学。在组织学生进行艺术休闲活动时,教师充分考虑到智障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以及课程是否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等,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内容,制定教学计划和方案进行活动设计。如康复课堂中的内容有丝网花制作、石膏制作、十字绣、缝制等。家政课堂中的洗菜、做饭、糕点制作等一系列的特色教学内容,不仅使课堂内容丰富多彩,也让儿童

在快乐的动手中掌握了一项生活技能。朗诵课堂中有诗歌朗诵,经典阅读,2013年9月,在徐州市中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竞赛中,由我校八年级学生表演的《三字经》诵读,震撼了全场,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有益的艺术活动,不仅有益于身体健康,还能养成积极、良好、文明的生活素质。特殊教育的主要目的也是挖掘智障儿童的潜能、培养他们学会做人、学会生活.我校全体教职员工期待并努力让智残孩子在有限的天地间,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用自己的心灵感悟世界,用自己的幻想打造世界,用自己的双手创造更美丽的世界。

第五篇:初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评价研究

初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评价研究

作者:朱斌作者单位:上海市奉贤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属实验中学邮编:201400 【摘要】

信息技术课程中的评价,要强调对教学的激励、诊断和促进作用,弱化评价的选拔与甄别功能,减轻评价对教师及学生的心理负担。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状况的同时,也要利用评价结果反思和改善自己教学过程。“关注学生发展,促进学生发展”是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评价新理念。在这个理念下,初中信息技术如何实施有效教学评价,促进学生能力培养,应该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学过程有效教学评价【正文】

信息技术课程在中学开展了十多年了,从新兴阶段进入了成长阶段。信息技术课程设置的标准,内容也随着课程改革起着变化。原课程名称为计算机也换为信息技术课程,但自从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开始到现在,对于信息技术课程评价也一直在探索,从而信息技术课程评价方法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富有多样性与创新性。

一、信息技术学科特性分析

(一)、初中信息教学内容广泛与专业性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所涉及的教学内容十分广泛,既包含了当前社会广泛应用的各种大众化信息的具体操作,又涉及人文意义上的信息处理方法与技术,例如文字处理,电子表格,网络浏览获取、加工、管理与表达信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从某一方面自发的深入学习。

(二)、学生基础认知水平差异和个性化

信息技术的学习是个性化、多渠道、许多学生在自己家里就可以学习信息技术。因此在信息技术课程开设时,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差别通常十分明显。有的学生有很好的操作计算机的能力,有的同学则基本没有接触过信息技术。

(三)、信息技术教学环境的多样化与开放性

计算机网络正在愈来愈广泛地进入学校和家庭,因此让学习者获得更加有效的学习工具和更加多样化地信息资源。信息教师必须要充分利用多样化和开放性的资源环境,选择和创造不同的教学方式,达到学生信息素养的逐步提升。

二、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概述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所谓教学评价就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广泛而系统的收集有关教学效果的信息,并依据这些信息,对学生的绩效和教师的教学绩效做出价值判断,并以此为依据,调整、修改、优化教学过程的一种活动。

(一)、信息技术教学评价原则

1、强化评价对教学激励的作用 信息技术课程中的评价,要强调评价对教学的激励、诊断和促进作用,弱化评价的选拔和甄别功能。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同时也要利用教学评价结果反思和改善自己的教学过程,发挥评价与教学相互促进作用,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实际操作过程,分析学生的典型信息技术作品,全面考察学生信息技术操作的熟练程度和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 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标准的确定和选用,要在保证达到最低教学要求的基础上,允许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展示自己的想象力与技术水平。不同起点的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取得的进步都应该得到认可,还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作品的不同设计思路和不同设计风格,对一个问题的解决有着不同的解决方案,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

3、教学评价应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 教师既要注意保持和发挥在信息技术评价中的主导作用,同时也要将参与学习活动的各方面人有机的整合起来参与评价,特别要通过让学生的参与评价,引导学生进行自

作者简介:朱斌 1983年5月出生于上海市奉贤区柘林镇,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取得理学学士学位。现在任教于上海市奉贤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属实验中学,中学二级职称。研究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与评价,论文属于研究报告。

我反思和关注他人,组织学生进行自评,组内互评或小组间互评,以评价促进学习,在互评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二)、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基本要求

“关注学生发展、促进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倡导的评价新理念,在这一理念指导下,信息技术教学评价应符合评价功能立体化、标准多维化、主体多元化、方法多样化、内容全面化等这些要求。

三、有效实施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价

(一)、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评价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对学生进行评价是确保学生信息技术学习获得理想绩效的有效办法。

在信息技术活动开展前,对学生进行前置评价;在信息技术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在教学活动之后对学生进行终结性评价。

1、前置性评价

所谓前置性评价就是在教学活动展开之前,为了判断学生的前期准备情况而进行的评价。前置性评价通常可以使用访谈、问卷等形式。

有效性研究:前置性评价解决的三个方面是: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参加预定学习活动所需的知识与技能、学生在多大程度上已经达到了学习目标、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习惯来采用何种教学方式来适合他们。

2、过程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就是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进行的评价活动。它主要有形成性评价、作品评价、电子档案评价等形式。(1)、形成性评价

所谓形成性评价,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的评价,是基于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反思而做出的发展性评价。

有效性研究:形成性评价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形成性评价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成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2)、表现性评价

表现性评价(performance assessment)是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兴起的一种评价方式。它是在学生学习完一定的知识后,通过让学生完成某一实际任务来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包括表现性任务和对表现的评价。它的评价方式有别于传统的纸笔测验评价,是对学生能力行为进行直接的评价。

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表现自我观点的能力,比如,文字表格处理,多媒体演示文稿、图形图像处理、网页制作等都适合采用表现性评价。

有效性研究:表现性评价对信息技术教学有很大的促进。○

1、有助于测查高级思维能力。○

2、有助于测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3)、学生学习行为评价

学习行为评价要求实时记录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各种行为,包括学习习惯、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表现等。

有效性研究:学习行为评价有效解决了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的个别差异带来的评价问题,只要有学习行为的评价,层次较差的同学在行为表现上突出,同样有很好的评价,这样激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端正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学习态度。(4)、作品评价

作品评价是着眼于学生完成的作品,侧重评价作品的设计、创意、技术水平。

有效性研究:作品评价针对的是信息技术技能掌握能力,对于作品的评价很好的整合了信息技术教学中以任务驱动为主线的教学方式。作品评价很直观,很有效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掌握情况,有很好的作用。(5)、电子档案袋评价

电子档案袋评价,是一种用代表性事实来反映学生情况的质的评价方法。了更好地发挥电子档案袋在评价过程中的作用,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目的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多元化原则、自主反馈原则、全面性原则、个体性原则、激励性原则。

有效性研究: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采用电子档案袋评价,能真实地记录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的成长足迹,督促学生经常自我评价,反思学习方法,培养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和自信心,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

3、终结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是对一个学段、一个学科教学的教育质量的评价,其目的是对学生阶段性学习的质量做出结论性评价,评价的目的是给学生下结论或者分等。

信息技术与其他科目不同,在终结性评价上,上机操作测试是必不可少的部分。信息技术课程的终结性评价主要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笔试加上上机测试,第二种是计算机支持的信息技术考试。

有效性研究:终结性评价:是检测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发展程度的重要途径,也是反映教学效果,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表之一。如期末考试,结业考试等。

(二)、信息技术中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

1、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原理

课堂教学评价是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运用科学的方法和相应手段,对课堂教学活动的诸因素及发展变化所进行的价值判断。(1)、课堂教学评价的标准

在教学实践中一般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基本维度来评价教师授课质量。从这三个相互关联的方面评价教学质量,可以比较全面的反映教学状况,也比较简单明确。因而可以把“目标—过程—效果”三维评价标准作为教师授课质量评价的一般指标。

(2)、课堂教学评价的方法和方式 课堂教学评价的方法多种多样,比较常用的有量表评价法、分析法、调查法等。

1量表评价法。这是一种定量评价。它的基本程序是:先编排专门的评价表,确定评价指标、权重、评分标准;再在听课的基础上进行评定;最后进行数据处理,汇总所有评价表,运用一定的统计方法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出每个评价对象的总得分或等级。

2分析法。这是一种通过对教师教学工作的有关方面进行定性分析而评定其质量优劣的方法。一般没有专门的评价指标和评等标准,主要取决于评价人员的学识和经验。评价结果以定性描述为主。

3调查法。主要有问卷或座谈两种方式。调查法适合专门了解某个教师长时间的教学情况,一般在专门鉴定某教师综合教学水平的管理性评价中运用。

在评价方式方面,没有哪种评价方式绝对优异的,都有各自适用的范围。只有将多种评价方式结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作用,才能从不同侧面达到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同时也才有利于增加课堂教学评价的准确性。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价必须伴随于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之中。总之,选择适当的评价方式对于信息技术教学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新形式的评价方式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这样的评价是与教学过程并行的同等重要的过程,它不是完成某种任务,而是一种持续的过程;这样的评价旨在发展,是为学生服务的;这样的评价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建构个体发展。最终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学会分享与合作、信息素养的养成和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

【参考文献】

[1]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中小学信息科技标准(试用稿)》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4 [2]教育部文件《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教基[2002]26

[3] 祝智庭、李文昊 《新编信息技术教学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9月1日 [4] 雷体南 《信息技术教学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3月

Junior high schoo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vailably

instructional evaluation research

Author:Zhu BinAttached Middle School Of Feng Xian Teacher’s institute

Code Postal:201400

【Abstract】

The evaluation in the information technique course, emphasize for encouraging teaching, diagnosis and promote function, weakening selection and Zhen of evaluation don't function, lighten evaluation's mental burden for the teacher and the student.The teacher also wants to make use of an evaluation to introspect and improve his/her own teaching process as a result while understanding the student's study and development condition.The student who pay attention to a student development, promote student development is a new course to initiate evaluates a new principle.Under this principle, junior high school information technique how carry out an effective teaching evaluation, promote student ability development, should be the problem that needssolutionurgently.【Keywor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process The effective teaching evaluate

下载信息技术实践与幼儿园艺术教学有效整合的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信息技术实践与幼儿园艺术教学有效整合的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议论文有效教学的研究与实践(5篇范文)

    龙源期刊网 http://.cn 议论文有效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作者:魏加尧 来源:《职业·中旬》2013年第09期 摘 要:对议论文教学给予高度重视,这既是教学的需要,更是提升高职学生人文素质......

    教学资源的建构与有效教学实践的研究的

    教学资源的建构与有效教学实践的研究的 心得体会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保证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随着人们对新课程观的理解,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学校和教......

    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 促进教学效率与质量提高的研究” 开题报告 建湖县沿河镇中心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随着现代科学迅猛发展和社会形式变化,知识经济初见端......

    信息技术与农村小学教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信息技术与农村小学教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课题设计论证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一)现实背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化已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

    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的研究

    《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的研究》08总结与09计划 2009-01-12 14:58:08.0 田乃明 提供 访问量:958人 2008工作课题工作总结 08年,我校继续进行省“十一五”课题实验......

    浅谈信息技术与幼儿园艺术课程整合

    浅谈信息技术与幼儿园艺术课程整合 摘要:信息技术与幼儿园艺术教学的有机整合,优化了教学内容、教学情境及教学过程,让幼儿在可视、可听的艺术情境中感受、理解、表现、鉴赏、......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践研究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践研究》研修反思 一、在英语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新英语课程标准》提出要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英语课......

    《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学习心得

    《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学习心得当我们对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时,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好的心得体会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