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水痘、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手足口病等停课标准(写写帮推荐)

时间:2019-05-13 18:43: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水痘、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手足口病等停课标准(写写帮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水痘、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手足口病等停课标准(写写帮推荐)》。

第一篇:关于水痘、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手足口病等停课标准(写写帮推荐)

关于水痘、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手足口病等

停课标准

水痘:由于水痘发病率逐年上升,疫苗接种率低,价格贵,所以发病率较高。属于其他传染病,按丙类传染病管理。7天内一个学校、幼儿园、自然村等发生10例属暴发,按突发事件处理。因为没有具体的文件要求。如果10例在一个班本版停课。如果是2个班可以单独发病者放假。

流腮:由于也属于呼吸道疾病、丙类传染病。标准同上。风疹:由于也属于呼吸道疾病、丙类传染病。标准同上 手足口病:由于全国范围内发病率高,教严重。死亡率较高。所以国家制定了手足口病的停课标准:

关于学校、托幼机构发生手足口病停课、停园的暂行规定 为有效控制我县手足口病疫情的流行蔓延,保障全县学生及婴幼儿的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版)》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县目前疫情情况,县手足口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学校、托幼机构发生手足口病停课、停园的暂行规定》,具体内容如下:

一、学校及具有教育局颁发办学许可证的托幼机构:

1、以班为单位出现1例手足口病患者,该患者停课10天且痊愈后3天方可复学。

2、一周内同一班级累计出现2例及以上病例全班停课1-2周,至该班级无新增病例后方可复课。

3、托幼机构一周内累计出现5例及以上病例停园1-2周,至该园无新增病例后方可复课。

4、学校一周内累计出现10例及以上病例或3个班级分别出现2例及以上病例时全校停课1-2周,至该校无新增病例后方可复课。

二、无教育局颁发办学许可证的托幼机构,出现1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立即停园。

三、发生一例重症病例的学校及托幼机构,全校停课、停园1-2周。

水痘疾病防控措施

1、对患儿立即进行隔离至皮疹全部结痂为止,对接触过水痘病人的孩子最好要隔离观察3周。、同时通知该村卫生室随时关注疫情的发展趋势,每天向卫生院报告一次疫情,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做好病人登记。班主任应对对每个学生入校时进行晨检发现身上有疱疹的应及时让其回家隔离治疗。

2、加强宣传教育,做到勤通风,勤晒被;讲究个人卫生,勤换衣,勤洗手,勤洗澡,增强学生防病意识、学校应对全体在校师生开展水痘防治知识宣传教育。

3、在学生放假期间,学校要对教室每天进行至少一次消毒(尤其是桌椅和凳子),消毒完毕后,应关闭门窗1小时后在打开。

4、易感者人群应急接种水痘减毒活疫苗.由于水痘疫苗价格昂贵,学生难易接受,为控制疫情,建议易感人群采取中草药预防。

5、学校在学生复课时,要随时注意学生身体状况,凡患病未痊愈学生均不得入校上课。发现可疑或苗头病人,应立即上报,以控制疫情漫延。

呼吸道传染病防控措施

1.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2.勤洗手: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鼻涕;痰液等呼吸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的病原,有可能通过手传染给健康人,因此特别强调注意手的卫生。

3.多喝水:由于秋冬季节气候干燥,人体鼻黏膜容易受损,多喝水能让鼻黏膜保持湿润,能有效抵御病毒的入侵。

4.要坚持体育锻炼和耐寒锻炼。

5.补充营养,适当增加水分和维生素的摄入。6.咳嗽、打喷嚏时捂住口鼻,防止污染空气。7.生活有规律、保证睡眠、不吸烟、少饮酒。

8.免疫预防:流行季节前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相应的预防接种,如流感、肺炎、麻疹、流脑等疫苗预防呼吸道传染病。

第二篇:手足口病预案、制度等

目录

王圈幼儿园手足口病等春夏季传染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1 王圈幼儿园手足口病等春夏季传染病防控工作小组…………2 王圈幼儿园手足口病晨、午检制度……………………………3 王圈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控消毒制度……………………………4 王圈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疫情报告制度………………………6 王圈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控预案……………………………7

王圈幼儿园园手足口病等春夏季传染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吴文娟

成员

潘春梅

董秀玉

邝玫玫

2014.2

王圈幼儿园手足口病等春夏季传染

病防控工作小组

组长

吴文娟

晨检员

潘春梅

董秀玉

邝玫玫

班级责任人 大 班 张玉芬

中一班 潘春梅 中二班

王莲 小一班

董秀玉

小二班 邝玫玫

王圈幼儿园手足口病晨、午检制度

为了进一步完善幼儿晨、午检、因病缺勤追查与登记制度,坚持每天进行晨、午检,及时全面掌握幼儿健康状况,特制订本制度。

1、负责人员:各班级班主任

2、晨、午检时间

班主任要在每天第一节课前5——10分钟完成幼儿的晨检,同时记录,当日上午10:00前报园长许丽云老师。下午2:40---3:00为各班对幼儿进行午检的时间,3点半前报园长许丽云老师。

3、晨检内容

晨检发现发热、手、足、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可能还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包括仅表现为手、足、口、臀部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的幼儿时,要立即通知其家长带领其医院诊治。当发现短时间内出现多例手足口病病例时,要及时报告县疾控中心。当在同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幼儿(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发热、皮疹等)时,应当在24小时内报告县疾控中心。

4、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记录

幼儿园对因病缺勤的幼儿,要进行病因追查和记录。对符合晨、午检标准或医院已诊断为手足口病的,要列入晨、午检病登记报告表。

2014.2

仁风 王圈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控消毒制度

在手足口病流行季节,我园安排专人或教师在培训后切实认真开展通风与预防性消毒工作,时间由各校园根据实际自行安排,但必须消毒正确有效,具体如下:

1.通风:幼儿活动室、教室和宿舍(寝室)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每日至少开窗通风二次,每次不少于15分钟;无法充分通风换气的,要通过安装换气扇、电风扇等实施机械通风。

2.空气消毒:在室内无人条件下,每天根据空间大小采用紫外线灯悬吊或移动式单管或多管直接照射消毒;有条件的可安装动态空气消毒器(臭氧除外),按产品使用说明书使用。

3.玩具消毒:玩具必须每天消毒,耐热的木制玩具,可在开水中煮沸15分钟;塑料和橡胶玩具,可在含有效氯250mg/L的消毒液中浸泡15分钟;怕湿怕烫的毛类玩具,在阳光下曝晒4小时以上;高档电动、电子玩具,可用酒精棉球擦拭孩子经常抚摸的部分。

4.毛巾消毒:专人专用,每餐清洗、消毒一次,洗后晾干曝晒。

5.被褥、床垫:每周曝晒一次,每次不少于4小时,并且个人专用;被套、枕套、枕巾每周洗一次。

6.脸盆浴盆(池)消毒:寄宿制园所儿童脸盆应个人专用,用后清洗干净,保持清洁,每周浸泡消毒一次;浴盆(池)用后清洗、消毒一次,并保持干燥。

7.洗手池消毒:每天清洗并用消毒液擦拭消毒一次;可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中浸泡、擦拭15分钟。

8.厕所:用后随时冲洗干净,并保持干燥,保持内外清洁,无积粪、尿垢,无异味;每天用漂白粉在学生(幼儿)离校时干洒,早晨在入校园前冲洗干净。不提倡使用座便式便器,如使用,每次用后要用含有效氯250mg/L的消毒液擦拭消毒。

9.门把手、楼梯扶手、床围栏、桌椅板凳台面、水龙头、便器扶手、墙面等:每天对物体表面用5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液擦拭,作用15分钟后用清水擦拭干净。

10.餐具、饮具和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使用前必须洗净、消毒,严格执行一洗二清三消毒四保洁制度。消毒方法首选煮沸、蒸汽消毒,也可采用远红外食具消毒柜或化学消毒剂浸泡。煮沸消毒餐具要完全浸没于水中,水沸腾后开始计时,保持15 分钟。100℃流通蒸汽消毒需要20分钟。化学消毒采用25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清水冲洗。

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扫厕所)时,工作人员应穿戴手套。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

王圈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疫情报告制度

1、预防手足口病疫情坚持二十四小时值班制度,发现疫情随时上报、联系。

2、落实晨检制度。坚持每天早晨、中午对各班幼儿逐人检查,发现疑似病人及时报告。

3、班主任认真落实疫情报告制度,无疫情实行零报告。认真填写《因病缺勤及病因排查记录》,每天下午4:00之前把各班幼儿情况报告园长许丽云。

4、消毒员对活动室、厕所及其他公共场所进行每天一次的消毒。

5、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工作领导小组应认真督查各班疫情预防落实情况,各班班主任为第一责任人,对落实不力,报告不及时的,追究相关责任。

6、认真做好各项记录,存档备案。

2014.2

王圈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控预案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的暴发和蔓延,保护我园幼儿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有关文件精神和相关规定,我园迅速召开园务专题会,结合本园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随后,立即行动,展开了多层面的工作,首先,召开全体教职工大会,进行专题培训,全面掌握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和措施,并进一步完善各种预警机制,同时开辟专题宣传栏,并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对家长的宣传和知识培训,为杜绝手足口病在幼儿园的出现,作好了基础性的工作。

一、提高认识,加强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手、足、口腔黏膜疱疹或破溃成溃疡为主要特征的儿童传染病。春夏季节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为此,我们要预防手足口病的发生,建立健全预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制度,成立防控“手足口病”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大力开展春季爱国卫生运动,加强传染病的预防宣传工作,成立防控“手足口病”领导组如下:组长: 吴文娟

副组长: 潘春梅

组员: 潘春梅 董秀玉 各班班长

进一步加强领导,明确目标、任务和责任,随时准备应对突发疫情,切实保障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

二、突出重点,明确职责,认真落实防控措施

1、认真组织学习和贯彻落实《传染病防治法》《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对教职工进行手足口病防控知识应急知识培训,使教职工掌握手足口病的基本常识。

2、开展宣传教育,提高群众防范意识。及时召开全园家长会,同时还利用宣传栏、家园联系台等形式,开展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向家长宣传手足口病防治知识,提高家长对于手足口病的自我防范能力。

三、加强预防措施,做好疫情报告和疫情监测工作。

1.各班严格排查幼儿,如有疑似病儿,班级老师要第一时间报告给保健老师并隔离,保健老师及时报办公室。同时引导幼儿适当锻炼身体,平衡膳食营养,增强抵抗能力。教育孩子,注意休息的同时,鼓励幼儿多饮温开水、多吃蔬菜和瓜果。膳食注意粗细搭配,保证幼儿摄入足量的、均衡的营养,增强孩子的免疫力。

2.对疑似病儿请家长带到区级以上医院就诊,并交病历到园。

3.加强幼儿园日常卫生管理,做好卫生消毒工作,及时发现和隔离患者是预防和防止流行的主要措施。要加强晨检,定期对毛巾、水杯、玩具、食具消毒

4.教育孩子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一定要洗手,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并要严格规范洗手方法。

5.教室、寝室保持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等。桌椅、床门、地面等用1:200的84消毒液擦洗,毛巾、玩具用84消毒液浸泡,水杯、餐具进消毒柜消毒。对活动室、寝室进行紫外线消毒,每天1小时以上,被褥、图书日光曝晒消毒。

6.加强晨检和午检工作。在孩子入园和孩子在园午睡的过程中,我们必须通过一摸、二看、三问、四查的方式,细致地观察每一个孩子的情绪与身体状况,做好每日晨检登记工作,发现发烧和皮疹、疱疹、口腔溃疡等可疑情况马上通知家长,及时诊断,并及时了解状态,及时上报。

7.控制集体活动,不到公共场所玩耍,避免与患儿接触,以减少感染机会。由于目前是该传染病的好发季节,建议孩子家长不要带孩子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还可以口服一些抗病毒的中草药如板兰根、大清叶、双黄连等。

四、控制措施及应急物资储备:

发生病人后应采取措施。启动应急预案。立即到医院就诊。病人及时隔离治疗,对被病人接触污染过的毛巾、水杯、玩具、食具、便器、等物品要予以消毒。对病人的鼻咽分泌物、粪便也应消毒。加强晨检,对密切接触者加强医学观察,注意观察密切接触者有无发热、皮疹等情况。减少与其他班级并班,集会或集体活动。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和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等。

发现手、足、口有疱疹及发热者,及时送到医疗机构检查治疗。如发现患儿,迅速隔离。做到早报告、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掌握疫情控制的主动权。

同时,我们将做好应急处置物资准备,对预防和消杀物品、消杀器械、防护用品等的储备及时补充完善,确保发生疫情时能够迅速、有力、有效进行处置。

五、加强纪律,严格要求

我们将要求全体教职工,坚守工作岗位,认真履行应急处置工作职责,对违纪违规的工作人员依照有关规定严肃查处。

第三篇:关于进一步加强手足口病等急性传染病

关于进一步加强手足口病等急性传染病

防治工作的通知

各科室:

今年以来,国内一些地区手足口病、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流行性感冒、麻疹等急性传染病疫情呈现多发态势,特别是在一些学校发生散在或多发疫情,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学生身体健康和正常教学秩序,影响了社会稳定。目前随着气温逐渐上升和人群流动的不断增多,呼吸道、肠道传染病疫情正处于高发季节,防控形势不客乐观,必须引起高度警觉。为贯彻落实上级卫生主管部门及相关文件精神要求,进一步加强我院手足口病等急性传染病防治工作,现就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强化疫情监测、报告和控制

各科室要认真开展手足口病、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流行性感冒、麻疹、霍乱等急性传染病疫情监测工作,随时掌握传染病就诊状况;各科室医务人员要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疫情苗头,尽早采取干预控制措施。一旦发生疑似疫情,应立即上报院医务科,并迅速采取有效措施,按照“早、小、严、实”的原则加以处置,防止疫情扩散。医院加强肠道门诊、发热门诊的归口管理与建设(肠道门诊设在急诊、发热门诊设在感染科一楼),按上级卫生主管部、]要求及时开诊,并严格执行预检分诊制度(手足口病预检分诊设在发熟门诊),认真做好传染病诊断、报告和病人救治工作。

二、加强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防治水平

医院在四月上旬组织全院医务人员开展手足口病、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流行性感冒、麻疹、霍乱等急性传染病预防、诊疗技术方案的主题业务培训,使广大医务人员掌握这些疾病的临床特征、诊断标准、治疗标准、治疗原则、防护措施和控制预案,提高其识别能力、诊断能力和救治能力,确保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各科室要在医院全员培训基础上,以科室为单元,参照医院下发的相关培训知识内容,认真组织业务知识、卫生主管部门传染病防控相关文件要求的科室业务学习,做好签到与学习记录,确保学习与贯彻落实不留死角、取得实效。

三、积极开展健康教育

各科室要通过画廊、黑板报、宣传标语、健康教育讲座等多种形式进行手足口病、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流行性感冒、麻疹、霍乱等急性传染病防治的健康教育,积极开展卫生防病知识的正面宣传,将传染病防治知识教给群众,提高群众自我防病意识和能力,特别是要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宣传教育,引导患者家属自觉落实消毒隔离和个人防护措施,避免引起群众恐慌,影响社会稳定。

四、做好应对突发疫情的应急准备

各科室要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要求,服从医院手足口病等急性传染病防治应急组织领导、管理与调度,并落实好各项防控措施,认真查找薄弱环节和隐患,并及时加以整改,保证人员、设施、装备处于良好状态,以备应急所需。同时,各科室要保持高度警惕,尤其在节假日期间,加强应急值班力量,院传染病防治领导小组成员和防治专家小组成员绿色通道电话要保证24小时通畅,随时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疫情,确保防治工作拉得出,打得响。

以上通知,希即贯彻落实。

第四篇:手足口病(范文模版)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 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包括肠道病毒71型(EV71)和A组柯萨奇病毒(CoxA)、埃可病毒(Echo)的某些血清型。EV71感染引起重症病例的比例较大。肠道病毒传染性强,易引起暴发或流行。

一、病原学

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为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的柯萨奇病毒(Coxasckie virusA)组16、4、5、7、9、10 型,B组2、5、13 型;埃可病毒(ECHO viruses)和肠道病毒71型(EV71),其中以EV71及Cox Al6型最为常见。

肠道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与传播,对乙醚、去氯胆酸盐等不敏感,75%酒精和5%来苏亦不能将其灭活,但对紫外线及干燥敏感。各种氧化剂(高锰酸钾、漂白粉等)、甲醛、碘酒都能灭活病毒。病毒在50℃可被迅速灭活,但1mol浓度二价阳离子环境可提高病毒对热灭活的抵抗力,病毒在4℃可存活1年,在-20℃可长期保存,在外环境中病毒可长期存活。

二、流行病学

手足口病发病无明显地域差别,且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冬季的发病较为少见。

(一)流行概况

手足口病是全球性传染病,世界大部分地区均有此病流行的报道。1957年新西兰首次报道该病。1958年分离出柯萨奇病毒,1959年提出手足口病命名。早期发现的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主要为Cox A16型,1969年EV71在美国被首次确认。此后EV71感染与Cox A16感染交替出现,成为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20世纪70年代中期,保加利亚、匈牙利相继暴发以中枢神经系统为主要临床特征的EV71流行,1975年保加利亚报告病例750例,其中149人致瘫,44人死亡。1994年英国发生一起由Cox A16引起的手足口病暴发,患者大多为1-4岁婴幼儿,大部分病人症状较轻。英国1963年以来的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手足口病流行的间隔期为2-3年。20世纪90年代后期,EV71开始东亚地区流行。1997年马来西亚发生了主要由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流行,4-8月共有2628人发病,4-6月有29例病人死亡。我国于1981年上海首次报道本病,此后,北京、河北、天津、福建、吉林、山东、湖北、青海和广东等10几个省份均有本病报道。1983年天津发生Cox A16引起的手足口病暴发,5-10月间发生了7 000余病例。经过2年低水平散发后,1986年再次暴发。1995年武汉病毒研究所从手足口病人中分离出EV71,1998年深圳市卫生防疫站也从手

足口病患者标本中分离出EV71。

1998年,我国台湾地区发生EV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流行,监测哨点共报告129 106例病例。当年共发生重症病人405例,死亡78例,大多为5岁以下的幼儿。重症病例的并发症包括脑炎、无菌性脑膜炎、肺水肿或肺出血、急性软瘫和心肌炎。

2000年5~8月山东省招远市小儿手足口病暴发,市人民医院接诊患儿1 698例,其中男1 025例,女673例,年龄最小5个月,最大14岁;3例合并暴发心肌炎死亡。

2006年,全国共报告手足口病13637例(男性8 460例,占62.04%;女性5177例,占37.96%),死亡6例(男性4例,女性2例)。除西藏自治区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病例报告。报告发病数居前十位的省份依次为山东(3 030例)、上海(2 883例)、北京(2 210例)、河北(1 133例)、浙江(793例)、广东(670例)、黑龙江(576例)、四川(335例)、江苏(287例)和福建(240例)。截止5月21日,2007年全国共报告手足口病5459例,死亡2例。与去年同期(2488例)相比,报告病例数上升119.41%。

手足口病流行无明显的地区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冬季的发病较为少见。该病流行期间,可发生幼儿园和托儿所集体感染和家庭聚集发病现象。

肠道病毒传染性强、隐性感染比例大、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在短时间内可造成较大范围的流行,疫情控制难度大。

(二)传染源、传播途径

粪-口/呼吸道传播是主要传播途径,人群普遍易感,但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人是肠道病毒唯一宿主,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肠道病毒主要经粪-口和/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泡疹液而感染。是否可经水或食物传播尚不明确。发病前数天,感染者咽部与粪便就可检出病毒,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

病人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其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床上用品、内衣以及医疗器具等均可造成本病传播。易感性:人对肠道病毒普遍易感,显性感染和隐性感染后均可获得特异性免疫力,持续时间尚不明确。病毒的各型间无交叉免疫。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但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三、病例定义

(一)临床诊断病例

重症病例可导致死亡,因此需要特别注意识别,准确做出诊断。

急性起病,发热,手掌或脚掌部出现斑丘疹和疱疹,臀部或膝盖也可出现皮疹。皮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的疱疹,疼痛明显。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

重症病例: 1.有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的患者,同时伴有肌阵挛,或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心肺衰竭、肺水肿等。2.手足口病流行地区的婴幼儿虽无手足口病典型表现,但有发热伴肌阵挛,或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心肺衰竭、肺水肿等。

(二)实验室诊断病例

临床诊断病例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即为实验室诊断病例。

1.病毒分离

自咽拭子或咽喉洗液、粪便或肛拭子、脑脊液或疱疹液、以及脑、肺、脾、淋巴结等组织标本中分离到肠道病毒。

2.血清学检验

病人血清中特异性IgM抗体阳性,或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IgG抗体有4倍以上的升高。

3.核酸检验

自病人血清、脑脊液、咽拭子或咽喉洗液、粪便或肛拭子、脑脊液或疱疹液以及脑、肺、脾、淋巴结等组织标本等标本中检测到病原核酸。

四、疫情报告

手足口病已被纳入丙类传染病管理,应注意法定报告的要求。

(一)自2008年5月2日起,手足口病纳入丙类传染病管理。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的有关规定,对符合上述病例定义的手足口病病例进行报告。

(二)报告内容与方法

发现手足口病患者时,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传染病报告卡》中“其他法定管理及重点监测传染病”一栏中填报该病。实行网络直报的医疗机构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未实行网络直报的医疗机构应于24小时之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报告病例分“临床诊断病例”和“实验室诊断病例”两类。如为实验室诊断病例,则应在报告卡片“备注”栏内注明肠道病毒的具体型别,如为重症病例亦应在“备注”中注明“重症”。

(三)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发生流行或暴发时,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及时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

(四)报告信息分析和反馈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对疫情报告信息进行逐级审核。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每日浏览并分析监测数据,发现异常升高或病例呈聚集性分布或出现死亡病例,应及时核实并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及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及时向下级疾控机构及医疗机构反馈疫情分析信息。

五、流行病学调查

发现手足口病报告病例数明显增多、病例呈聚集性分布、重症病例比例较大或出现死亡病例时,应组织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调查的主要目的:

一是采集相关标本,开展实验室检测,明确病原并进行分型鉴定;

二是收集临床资料,以了解不同型别肠道病毒的致病性、毒力、所致疾病临床类型及救治等;

三是阐明本次流行/暴发的传播方式及感染的危险因素等,以便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

四是评价不同防控策略和措施的有效性。

流行病学调查方案和调查表应根据调查目的不同而进行专门设计。

六、实验室检测

(一)在手足口病高发季节,各省疾控中心要组织开展对手足口病病例的实验室监测。发生本病流行的省份每周至少采集5-10例患者的标本进行检测。(标本采集和保存技术要求,标本送检单及标本检测方法见链接)。如有重症病例,应尽量对所有重症病例进行标本采集及实验室检测。如有暴发疫情应采集部分病例的标本进行病原检测。无检测能力的地区可将标本送至有条件的疾控中心实验室进行检测。采集标本时应注意收集病例的相关信息,填写

个案调查表。

(二)检测结果的报告与反馈

各省每周五将本省已完成实验室检测的病例个案调查表以及 检测结果一览表的电子版上传至中国疾控中心疾病控制及应急处理办公室和病毒病所脊灰实验室。中国疾控中心对各地上报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后,向各省疾控中心反馈。

联系方式:电话(传真)010-63025413,010-63047379,010-83163681

E-mail: cdcjkccb@163.com zhangyong75@sina.com

七、预防控制措施

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本病传染的关键。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本病传染的关键。

(一)个人预防措施

正确洗手方式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二)托幼机构及小学等集体单位的预防控制措施

1.本病流行季节,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

2.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3.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扫厕所)时,工作人员应穿戴手套。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

4.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5.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 6.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对患儿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7.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根据疫情控制需要当教育和卫生部门可决定采取托幼机构或小学放假措施。

(三)医疗机构的预防控制措施

1.疾病流行期间,医院应实行预检分诊,并专辟诊室(台)接诊疑似手足口病人,引导发热出疹患儿到专门诊室(台)就诊,候诊及就诊等区域应增加清洁消毒频次,室内清扫时应采用湿式清洁方式;

2.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每一位病人后,均应认真洗手或对双手消毒;

3.诊疗、护理病人过程中所使用的非一次性的仪器、物品等要擦拭消毒;

4.同一间病房内不应收治其他非肠道病毒感染的患儿。重症患儿应单独隔离治疗;

5.对住院患儿使用过的病床及桌椅等设施和物品必须消毒后才能继续使用;

6.患儿的呼吸道分泌物和粪便及其污染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

7.医疗机构发现手足口患者增多或肠道病毒感染相关死亡病例时,要立即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疾控机构报告。

肠道病毒(EV71)感染诊断和治疗

好医生医学教育中心

肠道病毒EV71感染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个别患者可引起脑炎、脑脊髓炎、脑膜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传染源为现症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主要通过人群消化道、呼吸道和分泌物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

一、临床表现

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或疱疹是手足口病最典型的表现。

(一)一般病例表现

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预后良好,无后遗症。

(二)重症病例表现

应注意典型临床症状,并熟悉实验室及影像学的诊断要点。

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可出现脑炎、脑脊髓炎、脑膜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

1.神经系统:精神差、嗜睡、头痛、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或瘫痪;查体可见脑膜刺激症、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危重病例可表现为频繁抽搐、昏迷、脑水肿、脑疝;

2.呼吸系统:呼吸浅促、困难,呼吸节律改变,口唇紫绀,口吐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液(痰);肺部可闻及痰鸣音或湿罗音;

3.循环系统:面色苍白,心率增快或缓慢,脉搏浅速、减弱甚至消失,四肢发凉,指(趾)发绀,血压升高或下降。

二、实验室检查

(一)末梢血白细胞

一般病例白细胞计数正常,重症病例白细胞计数可明显升高。

(二)血生化检查

部分病例可有轻度ALT、AST、CK-MB升高,重症病例血糖可升高。

(三)脑脊液检查

外观清亮,压力增高,白细胞增多(危重病例多核细胞可多于单核细胞),蛋白正常或轻度增多,糖和氯化物正常。

(四)病原学检查

特异性EV71核酸阳性或分离到EV71病毒。

(五)血清学检查

特异性EV71抗体检测阳性。

三、物理学检查

(一)胸片

可表现为双肺纹理增多,网格状、点片状、大片状阴影,部分病例以单侧为著,快速进展为双侧大片阴影。

(二)磁共振

以脑干、脊髓灰质损害为主。

(三)脑电图

部分病例可表现为弥漫性慢波,少数可出现棘(尖)慢波。

(四)心电图

无特异性改变。可见窦性心动过速或过缓,ST-T改变。

四、临床诊断

在流行季节发病,常见于学龄前儿童,婴幼儿多见。

(一)诊断依据

1.以发热、手、足、口、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为主要表现,可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2.部分病例仅表现为手、足、臀部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

熟练掌握哪些指征应留观,哪些指征应住院,并能对危重患者做出诊断。

3.重症病例可出现神经系统受累、呼吸及循环衰竭等表现,实验室检查可有末梢血白细胞增高、血糖增高及脑脊液改变,脑电图、核磁共振、胸部X线检查可有异常。

(二)确诊依据

在临床诊断基础上,EV71核酸检测阳性、分离出EV71病毒或EV71IgM抗体检测阳性,EV71IgG抗体4倍以上增高或由阴性转为阳性。

五、留观或住院指征

(一)留观指征

3岁以下婴幼儿,具备以下情况之一者需留观。乡镇卫生院如发现符合留观指征患者,应立即将其转至县级以上医疗机构。1.发热伴手、足、口腔、肛周皮疹,病程在4天以内;

2.疱疹性咽峡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高;

3.发热、精神差。

(二)住院指征

具备以下情况之一者需住院,应立即将其转至指定医疗机构。

1.精神差/嗜睡、易惊、烦躁不安;

2.肢体抖动或无力、瘫痪;

3.面色苍白、心率增快、末梢循环不良;

4.呼吸浅促或胸片提示肺水肿、肺炎。

六、小儿危重患者的早期发现

具有以下特征的患者有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危重病例,更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开展必要的辅助检查,有针对性地做好救治工作。

(一)年龄小于3岁;

(二)持续高热不退;

(三)末梢循环不良;

(四)呼吸、心率明显增快;

(五)精神差、呕吐、抽搐、肢体抖动或无力;

(六)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

(七)高血糖;

(八)高血压或低血压。

七、临床治疗

针对临床表现的四阶段进行对症治疗是基本的治疗方法,注意各阶段治疗要点。

按临床表现主要包括4个阶段的治疗。

(一)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阶段

1.一般治疗: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适当休息,清淡饮食,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

2.对症治疗:发热、呕吐、腹泻等给予相应处理。

(二)神经系统受累阶段

该阶段患者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如头痛、呕吐、精神差、易激惹、嗜睡、肢体无力、肌阵挛、抽搐或急性迟缓性麻痹等。

1.控制颅内高压:限制入量,给予甘露醇0.5~1.0g/kg/次,每4~8小时一次,20~30min静脉注射,根据病情调整给药间隔时间及剂量。必要时加用速尿;

2.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总量2g/kg,分2~5天给予;

3.酌情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参考剂量:甲基强地松龙1~2mg/(kg?d);氢化可的松3~5mg/(kg?d);地塞米松0.2~0.5mg/(kg?d),分1~2次。重症病例可给予短期大剂量冲击疗法;

4.其他对症治疗:如降温、镇静、止惊(安定、鲁米那钠、水合氯醛等);

5.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密切监护,注意严重并发症。

(三)心肺衰竭阶段

在原发病的基础上突然出现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发绀、出冷汗、心率快、吐白色或粉红色血性泡沫样痰、出现肺部罗音增多、血压明显异常、频繁的肌阵挛、惊厥和/或意识障碍加重等以及高血糖、低氧血症、胸片异常明显加重或出现肺水肿表现。

1.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

2.确保两条静脉通道的畅通,监测呼吸、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

3.呼吸功能障碍时,及时气管插管使用正压机械通气,建议小儿患者呼吸机初调参数:吸入氧浓度80%~100%,PIP20~30cmH2O,PEEP4~8cmH2O,f20~40次/分,潮气量6~8ml/kg左右。以后根据血气随时调整呼吸机参数;

4.在维持血压稳定的情况下,限制液体入量;

5.头肩抬高15-30度,保持中立位;插胃管、导尿(禁止压迫膀胱排尿);

6.药物治疗。

6.1.应用降颅压药物;

6.2.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必要时给予冲击疗法;

6.3.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

6.4.血管活性等药物的应用:根据血压、循环的变化可选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米力农等药物;酌情应用强心、利尿药物治疗;

6.5.果糖二磷酸钠或磷酸肌酸静注;

6.6.抑制胃酸分泌:可静脉应用西咪替丁、洛赛克等;

6.7.退热治疗;

6.8.监测血糖变化,必要时可皮下或静脉注射胰岛素;

6.9.惊厥时给予镇静药物治疗;

6.10.有效抗生素防治肺部细菌感染;

6.11.保护重要脏器功能。

(四)生命体征稳定期

经抢救后生命体征基本稳定,但仍有病人留有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1.做好呼吸道管理,避免并发呼吸道感染;

2.支持疗法和促进各脏器功能恢复的药物;

3.功能康复治疗或中西医结合治疗。

手足口病暨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性疾病热点知识问与答

好医生医学教育中心

一、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性疾病和手足口病是什么关系?

手足口病又名发疹性水疱口腔炎,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以手、足皮肤疱疹和口腔粘膜溃疡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 多种(型),柯萨奇病毒 A 组的 16、4、5、9、10 型,B 组的 2、5 型,以及肠道病毒 71 型均为手足口病较常见的病原体,其中以柯萨奇病毒 A16 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 71 型(EV71)最为常见。而肠道病毒 71 型感染导致的一组感染性疾病,不仅仅会引发手足口病,还包括疱疹性咽峡炎、无菌性脑膜炎、脑炎、迟缓性麻痹、肺水肿和病毒性心肌炎等多种疾病。

二、手足口病是一般预后良好的常见病,什么情况下会引起患儿的死亡?

手足口病(Hand,foot,and mouth disease, 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可引起发热和手、足、口腔等 部位的皮疹、溃疡,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一般病例预后良好,多在一周自愈。但是对于一些重症病例,尤其是肠道病毒 71 型(EV71)感染引发的重症病例,死亡率可以达到10-25%。重症病例主要有以下特点:

3岁(2岁)以下; 高热(体温38度以上),呕吐; 神经系统症状:脑炎、无菌性脑膜炎、急性迟缓性麻痹; 心肺部症状:肺水肿、肺出血。病情进展迅速,大多持续高热,可无皮疹,在发病后3-5天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严重并发症。死亡原因主要为脑水肿、脑疝,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

三、手足口病是否就是口蹄疫?

口蹄疫与手足口病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传染病,首先两种疾病的病原体截然不同。口蹄疫的病原体为口蹄疫病毒,属人畜共患病原体。另外口蹄疫病毒只引起偶蹄类动物如牛、羊、猪、鹿、骆驼等发生病患,成为人患口蹄疫的传染源。口蹄疫是通过接触病畜口腔、蹄冠部的溃疡烂瘢,经皮肤黏膜感染的;偶尔也有食用了病毒污染而又未加热(巴氏消毒)的奶感染的。所以口蹄疫只有先出现兽疫,才有可能使人患病。因此,人患口蹄疫决定于与病畜的接触,发病人群的年龄广泛,散在。

手足口病是由数种肠道病毒感染所致,各地流行中常见病原是柯萨奇病毒 A 组 16 型(即 CoxAl6)等。手足口病是由于接触病人,通过日常生活用品、食具、玩具的污染经口感染的,也可通过呼吸道传播。因此,可出现不同规模的流行。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属于人类疾病。手足口病主要是幼儿和儿童传染病,3 岁以下患儿占绝大多数。口蹄疫、手足口病虽患病部位均在口腔、手指间、足趾端,有相似之处,但症状体征各有不同。口蹄疫起病后主要表现为发热等全身中毒症状和局部疱疹损害两大特征。

手足口病大多无发热或低热,仅有呼吸道感染和口腔黏膜疱疹及手指、足部、臀部、膝部丘疹。在诊断口蹄疫时,需先有当地牲畜口蹄疫发生或流行,并有与病畜接触机会,或饮用病畜污染而未加热的奶等感染关系。

手足口病,患儿传染性明显,呈流行性传播,且临床表现有区别。口蹄疫、手足口病都可在临床基础上诊断,必要时分离病毒做出病原学确诊。

四、手足口病和SARS有何异同?

1、病源不同:非典是轮状病毒,这次是肠道病毒。

2、临床表现不一样:非典主要是发热,干咳,肺部感染。手足口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少数病例可发生脑膜炎、脑炎、心肌炎和肺炎等重症。

3、病死率不一样:非典病死率10%左右,这次不足1%。

4、病人年龄也不完全一样:非典主要是小孩和老人,这次主要是小孩。

5、传染方式也不一样:非典是飞沫、呼吸道传染,手足口病主要是肠道传染,饮食,手接触等传染。

6、严重程度不一样:这次比非典轻很多。病死率比非典要轻,传染方式也不像非典呼吸道传染那样难控制。

第五篇:诺如病毒、水痘、流行性腮腺炎、传染病、流感、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指引

附件:

1、预防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集体单位工作指引

2、水痘防治工作指南

3、流行性腮腺炎防控指引

4、学校、托幼机构流感防控工作指引

5、手足口病防治指南

6、风疹的防控知识

7、学校、托幼机构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红眼病)

预防指引

附件1 预防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集体单位工作指

一、基本情况

诺如病毒(Norovirus)是一组杯状病毒属病毒,其原型株诺瓦克病毒。由于该组病毒极易变异,此后在其他地区又相继发现并命名了多种类似病毒,统称为诺如病毒。

二、临床特点

—1— 诺如病毒发病时主要表现为恶心、发热、呕吐、腹泻等,引起的腹泻具有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涉及范围广等特点。可通过水源、食物、物品甚至空气传播。通常在社区、学校、人口密集的地方暴发。诺如病毒潜伏期多在24~48小时,最短12小时,最长为72小时。秋冬季节是感染诺如病毒的高发期,应尽量避免生食水产,诺如病毒主要是由污染的水和食品传播,而贝壳类、鱼类、蔬菜沙拉都是常见的被污染食品。

三、预防措施

(一)学校、托儿机构、敬老院、工矿企业等集体单位要加强健康宣传教育工作,提高群众的防病意识。

(二)各单位企业加强食堂环境卫生。大力开展三管(管水、管粪、管饮食及饮食加工者)一灭(灭蝇)为中心的群众性卫生运动,切断传播途径。

(三)学校、托儿机构要做好学生的健康筛查工作,家长要密切留意儿女的健康情况,发现有呕吐、腹泻等症状的学生、儿童或教职工要及早到医院治疗。

(四)学校、工矿企业等单位出现集体性呕吐、腹泻或发热等症状时,应及时报告当地卫生监督所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卫生机构。

(五)出现暴发疫情的单位按照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求实行零报告和日报告制度。当地其他幼儿园或学校加强

—2— 晨检,对出现呕吐、腹泻的病例要及时上报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并积极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调查处理。

(六)病人应隔离观察,加强治疗,防止病情加重。隔离观察期间,病人应有自己独立的饮食用具等生活用品。症状消失72小时后才可上学或上班,患者排泄物要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指导下规范化消毒处理。

(七)对已受感染的食品加工人员,应强制性采取使其暂时脱离接触食品岗位的措施。

(八)加强日常消毒落实工作,搞好环境卫生,工厂、学校宿舍和家庭居室多通风。清理患者呕吐物和粪便时要注意防护,清理病人排泄物时做好戴口罩、戴手套等防护,避免直接接触患者排泄物,处理完后要及时用清洁和消毒双手(肥皂、消毒洗手液)。建议用有效氯为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消毒受污染的地方和物品。被污染的衣物也可采用煮沸消毒的方法,清洁用具也需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

—3—

附件2

水痘的防治知识

一、基本情况

水痘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出疹性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儿童。传染性强,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水痘疱疹液和空气飞沫传播,亦可通过污染的用具传播。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多见于冬春季。

二、水痘临床特点

水痘发病较急,可有低热或中等度发热及头痛、全身不

—4— 适、乏力、食欲减退、咽痛、咳嗽等,持续1-2天即进入出疹期。皮疹数目为数个至数百个不等,皮疹数目愈多,则病情愈重。呈向心发布,先出现于躯干和四肢近端,躯干皮疹最多,发生在四肢、手掌、足底的很少。初为红斑疹,数小时后变为深红色丘疹,再经数小时发展为疱疹。周围有红晕,水疱极易破裂而溃烂。1-2天后疱疹从中心开始干枯结痂,周围皮肤红晕消失,再经数日痂皮脱落,一般不留疤痕。

三、预防措施

(一)对患病学生要隔离治疗,慎防抓破水痘,防止感染。直至脱痂才能回校上课。

(二)、学校要加强晨检和午检,注意各班情况,如有类似病例要及时报告当地医院防保科。

(三)要求学校对各班级教室用消毒剂进行室内消毒,搞好室内处环境清洁,教室要通风换气。

(四)建议学生服用中草药凉茶,增强抗病力。

(五)加强卫生知识宣传,教育患者注意个人卫生,防止感染。

(六)建议学校近期内不要进行大型集会或大型室内活动,学生不要串门,防止相互传播。

(七)建议没有发病的学生接种水痘疫苗,预防水痘的发生。

—5—

附件3

学校、托幼机构流行性腮腺炎防控指引

(一)要加强教室、宿舍、图书馆、食堂等人群聚集场所的通风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尽量不使用空调,如确要使用,应定期开窗换气。气温较低时要在课前和课间休息期间利用教室和走廊的窗户开窗换气,学生宿舍管理员每天应督促学生在起床后将宿舍窗户打开通风。

(二)要做好校园内公共设施和公共用具的清洁和消毒,搞好校园环境卫生。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不随地吐痰,打喷嚏要主动捂住口鼻,不要让飞沫溅到别人。个人生活用品要专用,不要与其他人共用或交换使用毛巾、牙刷、—6— 口杯等个人专用物品。

(三)要落实学生晨检、午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由班主任或班级卫生员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学生出勤、健康状况。以做到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早报告。一旦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学校应在第一时间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所在地街镇医院防保科(防疫组)报告,并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医院防保科的指导下,落实有关防控措施。

(四)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减少或停止大型室内集体活动,尽量避免全校范围的集会。

(五)已确诊流行性腮腺炎的学生,返家隔离治疗至症状痊愈,痊愈后方可返回学校上课。

(六)疫情班级使用消毒剂檫拭课桌椅、门窗、走廊扶手、湿拖课室和走廊地板、冲洗洗手间等公共区域,若能结合紫外线消毒,效果更佳。

(七)加强健康教育。利用墙报、校内广播、讲座、健康教育课和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进行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知识宣传教育,让学生了解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知识,提高师生防病意识,有病一定要及时就医。同时,要采取积极措施,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形式的户外运动,督促学生课间到室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增强体质。利用家长会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常见呼吸道传染

—7— 病知识和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要求,以取得家长的配合与支持。

(八)建议未发病及未接种流行性腮腺炎疫苗学生到当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镇(场)医院的防疫组或防保科接种流行性腮腺炎疫苗。

(九)密切跟踪疫情进展,有新发病例或其他情况及时联系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所在地街镇医院防保科(防疫组)。

附件4

学校、托幼机构流感防控工作指引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潜伏期短、经呼吸道飞沫传播,传播迅速,病毒易变异,人群对变异株普遍易感,易发生流行、暴发,控制难度大。为做好学校流感的防控工作,建议学校做好以下几点:

一、搞好校园环境卫生。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及时清运校内垃圾和废弃物,保持室内外环境卫生整洁。

二、加强课室、实验室、午休室、办公室和宿舍等室内

—8— 活动场所的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尽量不使用空调,如确要使用应定期开窗换气。

三、注意个人卫生。

1、勤洗手,不随地吐痰,打喷嚏要主动捂住口鼻,不要让飞沫溅到别人。

2、注意劳逸结合,保证有充足的休息和睡眠。

3、多参加户外体育运动,增强体质,提高身体抵抗力。

4、平时要根据天气的冷暖变化,勤添减衣服。

5、注意饮食营养卫生,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6、个人生活用品要专用,不要与其他人共用或交换使用毛巾、牙刷、口杯等个人专用物品。

7、尽量不到医院探视患传染病的病人。

8、患上感冒或流感时应戴口罩,与他人分餐进食。

四、学校在校园内应设置充足的洗手水龙头,配备洗手液或肥皂供师生使用。在流感流行期间,集体性活动尽量在室外进行,避免全校性的室内集会;注意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以免学生过度疲劳;劝告学生尽量不要到人群密集、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活动。

五、加强健康教育。利用墙报、校内广播、讲座、健康教育课和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进行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知识宣传教育,让学生了解流感的预防知识,提高师生防病意识。

—9—

六、落实晨检制度。校医(卫生保健教师)或班主任每天早上应逐一检查每位学生的健康状况,对有发热的学生,劝其及时就医,不得带病上学,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

七、做好疫情监控报告。各单位校医(卫生保健教师)发现流感病例以及在同一单位(同一宿舍或同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有5例以上出现流感样症状时,应迅速向镇(街)医院防疫科报告,并将有关情况及时上报教育局基础教育科,同时书面上报教育局办公室和安保科。

八、在流感流行期间要定期对校区进行消毒。学校每周末对全校各类室内场所、物体表面及空气进行1次消毒;托幼机构每天对全园(所)各类室内场所、物体表面及空气进行1次消毒,也可以定期在课室内进行熏醋消毒。

九、经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确定为流感暴发流行的学校,要按有关规定,对患病学生、教职员工进行隔离治疗,并做好校内环境和空气的消毒。

十、可根据气候和流感的流行情况煎煮中草药方剂服用,也可服用板兰根冲剂或使用防感涂鼻膏等,经济条件许可的学生可自愿到计划免疫门诊注射流感疫苗。

—10—

附件5

手足口病防治指南

一、疾病概述

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婴幼儿,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柯萨奇病毒A组的16、4、5、9、10型,B组的2、5型,以及肠道病毒71型均为手足口病较常见的病原体,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

—11—

该病的潜伏期为2~7天,传染源包括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流行期间,患者为主要传染源。患者在发病急性期可自咽部排出病毒;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溃时病毒溢出;病后数周,患者仍可自从粪便中排出病毒。

该病传播方式多样,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刷、口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亦是造成传播的原因之一。

人群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免疫力。由于不同病原型别感染后抗体缺乏交叉保护力,因此,人群可反复感染发病。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抗体,因此,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据国外文献报道,每隔2~3年在人群中可流行一次。

手足口病分布广泛,无明显的地区性;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高发。本病常呈暴发流行后散在发生;流行期间,幼儿园和托儿所易发生集体感染,家庭也亦可发生聚集发病现象。该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在短时间内可造成较大规模流行。

二、防控措施

—12—

(一)加强医疗机构感染性疾病科工作,做好传染病预检分诊和诊治。

1.根据病例临床特征,结合流行病学史,对手足口病病例进行临床诊断。

临床特征: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米粒大小,疼痛明显;手掌或脚掌部出现米粒大小疱疹,臀部或膝盖偶可受累。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疼等症状。该病为自限性疾病,多数预后良好,不留后遗症。极少数患儿可引起脑膜炎、脑炎、心肌炎、弛缓性麻痹、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

了解流行病学接触史有助于病例诊断,包括:当地幼托机构或学校有类似疫情,或病例与类似患者有接触史等。发病对象以学龄前儿童为主。

2.轻症病例以门诊对症治疗为主。对重症病例(出现神经症状或心血管症状等)应收住院,重点救治。

3.强化医院感染控制工作,避免院内交叉感染。医院要落实预诊制度,设立发热与疱疹病例专门诊室;重点加强医院产房、儿科病房的消毒,防止新生儿、婴幼儿院内感染而导致严重后果。

(二)开展疫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掌握流行动态。

1.加强对托幼机构、学校等重点地区和人群的疫情监测

—13— 和管理;深入医疗机构及时了解疫情,并鼓励医疗机构主动报告疫情。

2.注意区别手足口病与病毒性脑炎。开展病毒性脑炎等相关疾病的监测与调查,确保流行病学调查的准确性。

3.手足口病流行地区要在托幼机构及小学加强晨检工作,及时发现病例。发现患有疱疹的患儿,应立即动员家长对其进行家庭隔离治疗,直至病愈方可返校。

4.托幼机构应每日对玩具、用具等进行清洗消毒,减少间接接触传播。

5.加强食品与环境卫生监督工作,减少手足口病经食品及公共场所传播。

6.对新发病人应及时采集标本,进行病原学诊断。

(三)开展宣传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

在托幼机构、中小学、医院等场所,开展饭前便后洗手、促进房间通风等相关内容的健康教育;印刷相关宣传品,对群众进行健康知识普及,倡导建立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建议家长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出现发热、出疹等症状及时就诊,及时隔离。

(四)做好专业人员培训和考核工作。

各地应对医疗机构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人员进行手足口病防治技术培训。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依法开展对辖区内医疗机构手足口病防治工作的指导和考核。

—14—

附件6

风疹的防控知识

一、什么是风疹

风疹是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季多发。病人呼吸道的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病毒。病人咳嗽、打喷嚏时将病毒排到空气中而造成健康人感染。风疹以低热、全身皮疹为特征,常伴有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传染期为出疹前7天至出疹后5天,病程约4—6天。值得重视的是,妊娠早期妇女如感染风疹后可能会导致畸胎或先天性器官

—15— 缺陷。

二、学校综合预防措施

(一)接种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儿童要根据国家免疫规划程序及时接种麻风、麻腮风疫苗;中小学生所在的学校如发生风疹流行,推荐未患风疹的学生应急接种风疹疫苗。

(二)开展呼吸道传染病预防的科普宣传,使师生了解到传染病的特征与预防的方法。

(三)强化晨检报告制度,争取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指居家隔离或住院隔离)治疗病人,避免乱投医服药。风疹隔离时间为出疹后5天。

(四)做好因病缺勤学生的追踪统计,一周内一间学校同一个班出现有出疹或发热超过3例(包括3例)或一间学校出现超过5例(包括5例)立即报告辖区医院防疫科。

(五)教室及集体宿舍内经常通风换气,促进空气流通,勤打扫环境卫生,勤晒衣服和被褥等。

(六)对出现病例的学校应采取空气消毒措施,每天消毒1次;没有发生疫情的学校可每周1—2次预防性消毒。

(七)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后要先手。先手后用清洁的毛巾和纸擦干。不要共用毛巾。

—16—

(八)注意均衡饮食、经常运动、充足休息、减轻压力和避免吸烟,根据气候变化增减衣服,增强身体的抵抗力。也可预防服药,推荐使用疫苗接种。

(九)加强卫生宣传,避免前往空气不流畅的场所,校内减少大型集会活动,学校校际之间减少会考等集会性的学生流动。

附件7 学校、托幼机构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红眼病)预防指引

一、搞好校园环境卫生。积极开展卫生大扫除活动,尤其对桌面、门把手、电脑键盘、体育器械等有公共接触的物体表面进行彻底擦拭清理。校园内应设置充足的洗手水龙头,配备洗手液或肥皂供师生使用。

二、加强健康教育。利用墙报、校内广播、讲座、健康

—17— 教育课和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进行预防知识宣传教育,让学生了解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预防知识,教育学生要勤洗手,保持良好的个人用眼卫生习惯,避免用未洗净的手触摸眼睛,触摸眼睛后要彻底洗手;不要与别人共用毛巾、脸盆等用品,用流动水洗脸和手;不要与他人共用眼药水、眼部化妆品等可能接触眼部的用品;在疾病流行期间避免进入公共洗浴场所;出现相关症状时,应主动到医疗机构就诊。

三、建立并落实晨检制度。校医(卫生保健教师)或班主任每天早上应逐一检查每位学生的健康状况,对有眼睛红肿的学生,劝喻回家隔离治疗,不得带病上学,待所有症状消失后(一般7-10天)方可解除隔离。

四、做好门诊日志和传染病报告等传染病管理工作。校医(卫生保健教师)要了解各班学生、教职员工缺勤情况及原因,作好记录和统计。若发现学校内结膜红肿病人突然增多,应立即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五、加强对公共场所和公共课程的卫生管理。特别应加强对公共游泳池、计算机室等卫生管理,避免通过上述场所传播“红眼病”。必要时,可暂时关闭游泳池,暂停电脑课程、手工课和眼保健操。

六、开展必要的消毒工作。病人洗脸应使用独立的毛巾、脸盆,并定期对毛巾和脸盆煮沸消毒。对病人接触过的物品应75%酒精或含氯消毒液擦拭或煮沸消毒。对于发生疫情的—18— 集体单位,对可能被污染的日常用品、玩具、食具或公共场所以及校车等,应使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医务人员检治病人后可用75%酒精消毒双手及使用过的仪器、物品等。

七、疫情流行期间,尽量不要安排集体活动, 不宜采用集体滴眼药进行预防。

—19—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从化区教育局办公室

2016年3月11日印发

—20—

下载关于水痘、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手足口病等停课标准(写写帮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水痘、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手足口病等停课标准(写写帮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预防“手足口病”等传染病责任书范文合集

    为保证幼儿身体健康成长,防止幼儿传染“手足口病”等各种传染病,提高保教质量,为幼儿营造一个温馨、舒适、安全的学习环境,特制订本责任书如下: 1、思想高度重视,时刻把安全工作放......

    手足口病整改措施

    西柿林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整改方案 手足口病是目前正处于各类传染病多发期,幼儿园是幼儿集中易发群体,为确保幼儿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幼儿园有必要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负责本......

    手足口病讲话稿

    在全县手足口病防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1年5月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召开的一次事关全县儿童生命健康安全的非常重要的会议。会议的主要内容是分析手......

    手足口病方案

    西关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2年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实施方案 针对目前我国手足口病已进入高发区,多地均发生聚集性手足口病病例。为做好我中心的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根据凉卫发【20......

    手足口病讲稿

    第七章 第五节 手足口病 【目的要求】 1.熟悉手足口病的发病特点及特征。 2.熟悉手足口病的病因病机。 3.掌握手足口病的诊断要点与辨证论治。 4. 掌握手足口病的隔离、预防等......

    手足口病调查报告

    关于对马头镇炼沙村那马屯手足口病聚集性 病例的调查报告 2013年9月27日监测发现:马头镇炼沙村那马屯出现3例手足口病病例,为进一步了解发病情况,控制疫情发展,我院于28日派员与......

    手足口病文档[五篇材料]

    2013年湖南省手足口病的防治指南解读 3个附件-- 2013年版 湖南省手足口病预防控制工作方案 湖南省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医疗救治 方案 湖南省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重症病例......

    手足口病自查报告

    羊流镇“手足口病”防治工作自查报告 我镇根据上级有关指示精神,对 “手足口病”的防治工作进行了自查,自查结果如下: 1、各学校校长及时向全体师生通报了手足口病的有关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