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重庆市委组织部关于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实施意见
重庆市委组织部关于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实施意见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进一步扩大干部工作民主,完善选人用人机制,提升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群众满意度,结合我市实际,现就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坚持制度创新,围绕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目标,建立健全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选人用人导向机制、工作机制、监督机制和群众满意度评价反馈机制,不断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水平,切实增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公开度和透明度,大力提高各级党委(党组)及组织人事部门选人用人的公信度。
(二)总体目标
通过五年持续不断的努力,实现选人用人公信度“两年两提高,五年大提升”的目标。“两年两提高”,即用两年时间建制度、打基础、立规范,实现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满意度”和“防治用人不正之风工作满意度”有明显提高,至2009年底,使群众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达到80%以上,且满意率大于不满意率。“五年大提升”,即再通过三年时间进行完善、巩固和提高,形成完备的干部选拔任用和监督制度体系及科学的工作机制,并得到全面贯彻,选人用人的良好风气进一步树立,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满意度”和“防治用人不正之风工作满意度”大幅度提升,至2012年底,群众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达到90%以上。
二、主要任务和工作措施
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重点围绕建立健全选人用人导向机制、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机制、防治用人不正之风监督机制、群众满意度评价反馈机制四大任务,采取如下措施:
(一)建立健全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选人用人导向机制
进一步健全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制定完善《区县(自治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办法》及《市级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办法(试行)》,引导领导干部牢固树立和自觉实践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坚持又好又快地推进发展,坚持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的事,坚持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进一步形成科学的干部考核评价和选拔任用导向机制,坚持凭科学发展的实绩用干部,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选拔任用干部的公认程度。
1.完善考核内容。充实完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内容指标。突出科学发展,既注重考核发展速度,又注重考核发展质量、资源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和创新能力的提高、统筹城乡的推进;突出关注民生,既注重考核发展绩效,又注重考核保障和改善民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突出廉政建设,既注重全面评价干部的思想作风、能力素质和工作实绩,又注重考核干部的廉洁自律、公众形象,保证考核内容体系完备、重点突出。
2.改进考核方法。坚持扩大考核工作中的民主,完善民主测评和民意调查的程序方法,扩大参与考核群众的范围,加大群众评价的权重。坚持分类分序列实施考核,根据区县(自治县)和市级部门领导班子的不同要求和特点,分别完善考核方式;根据区县(自治县)的不同发展水平、功能定位和区位条件,分类设置考核指标;根据主要领导与其他干部所担负的不同职责,分序列确定考核内容,提高考核的科学性、针对性。
3.发挥导向作用。把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评优评先、表彰奖励以及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更加关注恪尽职守、着力推进又好又快发展的干部,更加关注在条件艰苦、工作困难的地方加快发展、干出实绩的干部,更加关注不图虚名、埋头苦干、注重为长远发展打基础的干部,使干部考核评价与选拔任用紧密结合,进一步形成选人用人的正确导向,引导和促进广大干部自觉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要求,创造经得起历史、群众和实践检验的政绩。
(二)建立健全体现“三公”、“三意”、“三匹配”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机制
在坚持贯彻公务员法、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实施纲要、干部任用条例、党内监督条例、干部培训条例及其配套法规性文件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建立健全“公开、公平、公正相统一,组织意图、群众意见、个人意愿相结合,干部品行、才能、资历与任职岗位相匹配”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机制,进一步扩大民主,切实增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透明度、公信度。
1.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相统一。一是规范干部提名制度。完善组织提名、个人推荐、干部自荐相结合的办法,将民主推荐结果作为干部提名的重
拔人选考察对象的民主测评参加人员范围,调整扩大为参加民主推荐的范围;个别提拔时,对党政班子人选考察对象,应增开区县(自治县)党委全委扩大会议进行民主测评。民意调查的范围扩大到过去曾经工作过的单位及服务对象的部分干部群众。同时,改进投票组织方法,民主推荐和民主测评原则上都应实行集中布置、分散填票、定点回收、专人统计,使参与的干部群众都能真实表达自己的意愿,提高投票结果的客观性和可信度。三是注重听取干部本人意愿。区县(自治县)换届时,在二次会议投票推荐中增加被推荐人选表态演讲环节;个别提拔时,党政班子人选考察对象应在增开的区县(自治县)党委全委扩大会上进行表态演讲。通过表态演讲,表达任职意向、任职理由及履职打算,以加深干部群众的了解,并形成公开竞争的氛围。在干部考察中增加听取干部本人意愿环节,以更深入了解干部本人意见,尊重干部合理意愿。四是完善党委(党组)集体讨论决定干部任免办法。全面推行区县(自治县)党委常委会和市级部门党组(党委)干部任用票决制度。在讨论干部任免时,应首先听取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意调查、任前考察、年度考核和干部本人意愿的情况报告,使组织意图、群众意见、个人意愿有机结合。
3.坚持干部品行、才能、资历与任职岗位相匹配。一是探索研究制定区县(自治县)党政班子和市级党政部门领导岗位“职责说明”,界定各类领导岗位的主要职责、任职必要条件和履职要求。二是探索建立任职岗位适应性评价制度。在干部考察中,就考察人选的品行、才能、资历等情况,对照领导岗位“职责说明”进行综合分析,将适应程度作为任用的重要依据;结合领导干部年度考核试行干部岗位适应性评价,对不适应岗位要求的及时予以调整,进一步完善能上能下、人岗相宜的用人机制。
(三)建立健全有效预防、及时发现、严肃纠正用人不正之风的监督机制
按照惩防并举、综合治理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措施,确保用人不正之风得到有效防范和坚决整治,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
1.强化教育防范。一是各级党委(党组)及组织人事部门每年定期开展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和法规纪律专题学习,结合学习开展自查自纠,针对自查的问题进行整改。学习和整改情况报告上级组织部门。二是以各级党委(党组)班子成员和组织人事干部为重点,定期举办干部选拔任用政策法规和干部人事纪律教育专题培训班,分期分批开展轮训。三是新进组织人事部门干部的岗前培训,把干部选拔任用政策法规和干部人事纪律作为重要内容,至少保证8个学时。四是把干部选拔任用政策法规和纪律规定纳入各级干部培训的重要内容,领导干部任职资格考试中,干部工作法规和纪律知识内容不少于考试内容的15%。五是定期向干部群众宣传公务员法、干部任用条例等选人用人政策法规知识,为干部群众参与和监督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奠定基础。
2.实行全程监督。一是建立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程记实制度,以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程序为主线,坚持对选拔任用工作的基本情况、各个环节做好全程记载,并存档备查。二是建立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程序监督办法,针对选拔任用工作的关键程序,对每一个环节责任到人、领导把关、及时纠偏。三是
(四)建立健全干部工作群众满意度评价反馈机制
制定实施《重庆市选人用人公信度测评办法(试行)》,健全群众满意度评价体系,及时准确地掌握选人用人的公信度,并有针对性地改进和完善工作措施。
1.科学设置测评指标体系。按照《干部任用条例》规定的原则、程序和纪律,以及选拔任用的干部所具备的素质、能力,科学设置群众满意度测评指标,对区县(自治县)和市级部门(人民团体)组织开展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满意度测评和防治用人不正之风工作满意度测评。被测评单位群众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之和达到80%,且满意率大于不满意率的,为群众满意单位;群众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之和达到70%、低于80%,且满意率大于不满意率的,为群众基本满意单位;未达到以上比例要求,经调查了解,用人不正之风较为严重的,则为群众不满意单位。
2.扩大参与测评群众范围。保证参与满意度测评人员的广泛性、代表性,既组织各级领导干部参与,又吸纳各方面群众代表参与。其中,对区县(自治县)开展测评,各方面群众代表(包括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机关一般干部和各领域各行业群众代表)不低于参评总人数的50%;对市级部门开展测评,处级非领导职务及其以下干部群众代表不低于参评总人数的40%。
3.加大测评结果运用力度。一是根据测评结果综合分析全市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存在的问题,深入查找根源,完善制度措施。二是根据综合分析结果,向被测评单位反馈意见,肯定成绩,指出差距,帮助整改。特别是对测评中被确认为群众不满意的单位,应针对存在的问题,责令限期整改。如有违规
日常工作,加强对各地、各部门的督促指导,及时总结推广工作中探索出的好经验好做法,抓好典型示范带动。同时对群众满意度偏低、在选人用人上存在不正之风的地区和部门,要进行重点督查,帮助整改,确保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工作整体推进、平衡发展、取得实效。
本意见由市委组织部负责解释。各区县(自治县)、市级各部门应根据实际制定具体办法。
第二篇: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浅谈
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浅谈
选贤任能是古来有之的治国之道,也是当今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标准。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树立注重品行的导向,注重选拔政治坚定、原则性强、清正廉洁、道德高尚、情趣健康的干部。”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主要从“科学标准、完善机制”两个基本来考虑。
一、符合实际选人用人,转变观念
1、事实求是,根据实际情况选人用人
在社会生活工作中,无论是任何企业和单位,都有工作环境和工作岗位的差异,这样就有了岗位差异和工作环境的差异,我们一定要根据实际,从自身根本情况出发,不能盲目的按部就班,这样,工作体系就全乱套了。选人用人必须跳出不合时宜的条条框框,打破论资排辈的陈规旧矩,不拘一格地选人用人,大胆起用年轻有为的优秀人才; 选人的方法遵守“三个严格”原则,即严格标准、严格程序、严格把关,做到“坚持原则不动摇,执行标准不走样,履行程序不变通,遵守纪律不放松”;选出来的人要有公信度,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群众公认。选人要依据“注重品行,科学发展,崇尚实干,注重基层,鼓励创新,群众公认”六个导向去选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人;要用好的作风的人,去选作风好的人。去选的人,要做到“对己清正、对人公正,对内严格、对外平等”,确保党性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
2、制定科学选人用人标准,建立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体系
十七大报告在关于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首次提出:“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提拔干部,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选人用人必须纠正“轻德”、“轻才”两种倾向,用“靠得住”、“有本事”两把尺子来衡量干部。看一个干部是否“靠得住”、“有本事”,就要看他是否真正能够做到“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建设”。要选用那些敢于发展、善于发展、实现发展的人,敢于改革、善于改革,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人,绝不能用那种抱残守缺、墨守成规、不思进取、安于现状的人;要选用那些具有远见卓识和宏观发展视野的人,绝不能用那种片面追求政绩、一心只想个人升迁、对仕途患得患失、在经济发展目标、举措上目光短浅的人;要选用那些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并且有本事带领群众致富的人,绝不能用那种专打个人小算盘、投机钻营、跑官要官的人;要选用那些作风扎实、埋头苦干、实事求是、真抓实干的人,绝不能用那种搞形式主义、摆花架子、花拳绣腿、弄虚作假、欺名盗世,习惯于在领导面前邀功请赏的人;要选用那些勇于正视问题,遇到困难往前站,关键时刻带头上,敢于并善于化解矛盾的人,而不能用那种出现问题“踢皮球”,遇到矛盾绕道走,麻烦事情往上推,关键时刻向后躲的人。
3、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借用经济学的术语,这实际上是要求在干部选拔人用中坚持“德”准入制度。准入,指对拟进入市场的商品进行前期审核,符合要求才批准进入制度。德准入,是指在干部选拔任用中,将德的考察作为基础前提和先决条件,只有符合德的标准,才能进入干部选拔任用的视野。由于德的非物质性,对德进行评价并非易事。应当坚持“四一三”机制。“四”即把握“四个是否标准”:是否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是否确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是否真抓实干、敢于负责、锐意进取;是否作风正派、清正廉洁、情趣健康。“一”即健全“一个考核小组”,即在纪委、组织部门建立考核小组,共同实施对干部“德”的评价。“三”即全面听取“三方评价”,在对干部德的评价过程中,首先应当听取群众对干部的评价,注重公信度;其次应当听取干部自我评价,注重个人意向;最后,组织上根据日常考核,对干部应当有一个基本评价。二、一个好的工作体系必须要有完善的机制来保证它本身的正常运行
1、要建立健全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考核评价体系,结合工作实际,突出科学发展政绩,合理确定评价范围、内容和权重,使考核评价机制科学、规范和操作性强,做到组织选人有依据、干部努力有方向、群众监督有标准。要改进考核考察办法,以平时考核、考核为基础,以换届考察、任职考察为重点,把“两考核”与“两考察”有机结合起来,统筹安排,相互补充,相互印证,增强考核方式的完整性和考核结果的准确性。要建立健全干部平时考核制度,加强对干部的经常性考核,把落实重大决策部署、统筹使用重大资金、谋划实施重大投资项目作为检验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实战场所,把推进重点工程建设、完成重大工作任务、处理重大突发事件作为识别干部的必考科目,在工作一线同步考察领导干部的事业心、责任心和执行力,应对困难局面和处理复杂问题能力。要强化考核结果的科学运用,对关键岗位干部实行重点配备、重点培养、重点教育和监督,真正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上来,从而引导广大干部把心思凝聚到干事创业上,把精力用到推进发展上,把功夫下到狠抓落实上。
2、规范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制度,重点规范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提名行为。坚持权责统一,规范提名程序,明确提名责任,防止实际存在的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认真组织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合理划定参与人员范围,科学运用结果。采取多种渠道拓宽党政干部选拔来源,健全干部考察制度,落实领导干部任用延伸考察办法,健全促进科学发展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以平时考核、考核为基础,以换届考察、任职前考察为重点,注重从履职、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关键时刻表现、对待个人名利等方面考察干部,综合运用民意调查、个别谈话、实地分析、实地考察等方法,全面了解干部的现实表现。
3、严肃纪律,加强检查,严格惩戒。首先,要加强对贯彻执行干部选拔任用政策法规情况的监督检查,在本级党委自查自纠的基础上,上级组织部门定期进行综合性调研检查,及时发现、纠正、解决问题,避免出现大的问题。其次,要进一步加大违规违纪用人问题查核力度,对线索清晰、有实质性内容的问题,必须组织力量,一查到底,对违规用人行为,应及时予以纠正,所作出的干部任免决定一律无效。对反映跑官要官、买官卖官、封官许愿、拉票贿选、突击提拔干部等问题,要立项调查,严肃处理,坚决整治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同时,要切实加强用人失察失误责任追究,建立和实行用人失察失误责任追究制度。
要建立健全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考核评价体系,结合工作实际,突出科学发展政绩,合理确定评价范围、内容和权重,使考核评价机制科学、规范和操作性强,做到组织选人有依据、干部努力有方向、群众监督有标准。
用人之道,就是一个选人、用人、爱护人、培养人的过程。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需要营造一种良好的选人用人风气,风气好了,风气正了,选人用人就能得到社会的认可,群众的信任。只要我们转变观念、更新标准、完善机制,为人才培养提供温润土壤,就会拥有一支充满活力、敢打硬仗、善打硬仗的革命化、年轻化、专业化、知识化的干部队伍。班子互爱、互敬、互勉、互慰、互让、互谅、互助、互学,逐渐磨合,优势互补,相互激发,才能实现工作高效,携手共进,齐心协力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篇章。
第三篇: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
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
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对于提高选人用人质量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选拔干部,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第一次提出了“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命题,对于我们贯彻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在干部工作中坚持群众路线,扩大干部工作民主,增强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的科学性和真实性,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置于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的监督之下,解决“带病提拔”等问题,提高选人用人质量和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功,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古人说:“成功立事非委贤莫可,改制规模非任能莫济。”省委书记卫留成同志谈到本届省委主要做好的三件事之一就是培训干部,建设一支能够担当海南改革发展重任的干部队伍。省委明确要求,以抓好干部的培养、选拔和正确使用为重点,真正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人,把那些想干事、会干事、能干成事而又能共事、不出事的优秀人才放到合适的领导岗位上。从某种意义来说,干部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海南发展的未来。
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是群众公认原则的本质要求和具体实践。公信度是公众认同、群众信任的程度,反映群众观点,也是衡量工作尺度。选人用人公信度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个人,另一方面是组织。这是对人选和选人的双重要求,要把具体的人选素质要求和组织上选人用人的要求统一起来。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这个问题,尤其是十六大以来,以扩大干部工作民主为基本方向,不断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组织制度创新。党的十三大修订党章,实行差额选举制度,此后差额比例特别是差额考察和差额选举比例不断扩大,参加民主推荐的人员范 围也适当扩大。这是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重要举措。
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也是完善党内民主制度的重要内容,是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的重要途径。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在本质和方向上相一致,扩大党内民主和扩大人民民主,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是由党的性质、任务和地位所决定的。党作为执政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通过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把党的主张变为人民的意愿、国家的意志,达到这样的目的,必然要求完善党内民主,扩大人民民主。
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必须考察实绩是否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以科学发展观引导正确政绩观,用正确政绩观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所在。要把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当前和长远、显绩和潜绩辩证统一起来,引导树立正确政绩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所在。要从人民的根本利益来考察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状况,看发展是否为了人民、造福人民、依靠人民。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方法论。要从遵循客观规律和科学规律、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对子孙后代和长远发展负责等来考察发展是不是科学发展。要把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际成效,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根本标准。
用什么人,不用什么人,怎样用人,这是向社会树立一面什么样的用人旗帜。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就要站在完成党执政兴国任务的高度,就德才论干部,以公认选干部,凭实绩用干部,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就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形成干部选拔任用科学机制,从制度建设上保证选人用人客观公正公平。
第四篇: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征文
浅谈如何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万事人为本,国以人兴,政以才治,千秋大业在用人。毛泽东曾经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因此,有计划的培养大批新干部,就是我们的重要任务。”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上,尊重人才、重用人才、求贤若渴的典型事例比比皆是,不计其数。从朱熹的“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到龚自珍的“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从刘邦重用“初汉三杰”打天下到刘备三顾茅庐诚请诸葛亮促成天下三分;还有李世民依靠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等营造大唐盛世,以及被后人广为传颂的“得人才者得天下”的千古名言,都充分说明了要成就一番事业,选准选好人才是最为关键的要素!可以说,选人用人事关事业兴衰、民心向背、干部成长,乃至国家前途、民族未来。十七届四中全会就明确指出:领导干部如何选人用人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当前,我们的国家正处在建设的关键阶段,迫切需要一支高素质、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的干部人才队伍。因而,培养选拔大批能够担当重任的合格的领导人才,已成为一项十分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同时,十七大报告也明确提出:“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选拔干部,提高选2-
公信度,就必须用人唯贤,任用品德好、工作能力强的干部。唐太宗说过一句话:“用得正人,为善者皆劝;误用恶人,不善者竞进”。任用品行端正的好人,那些做好事的人都会受到激励;错误地任用为非作歹的人,那些做坏事的人就争着往上爬。实践证明,用好一个干部,就在广大干部群众面前树立了一面旗帜,就会激励一批干部奋发向上;用错一名干部,就会伤害干部群众的感情,挫伤一批干部的积极性。因此,要用人唯贤,不用人唯亲;要用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人,不用浮夸漂浮、弄虚作假的人;要用开拓创新、奋发有为的人,不用因循守旧、碌碌无为的人;要用清正廉洁、勤政为民的人,不用贪图名利、自私自利的人;要用埋头奉献、不事张扬的人,不用上窜下跳、搞歪门邪道的人;要多看一眼那些长期在条件艰苦、工作艰难地方工作的干部;要多加留意那些不图虚名、踏实干事的干部,不能亏待那些埋头苦干、注重为长远发展打基础的干部,真正形成凭实绩论英雄、凭德才用干部的正确用人导向。
监督是关键,就是要把严格监督贯穿于选人用人过程的始终。选拔干部的过程需要我们引入监督机制、强化监督,做到公平公正,真正把德才兼备的干部选拔出来。同样,在干部的任用过程中,也少不了监督。我们把真正德才兼备的干部选拔出来了,并不是说就可以一劳永逸、高枕无忧了。因为事物总是在变化发展着的,人也一样,尤其是在这物欲横流、到处充满诱惑的今天。我们只有在干部的任用过程中,-3-
不断加强对其的监督和 “免疫教育”,才能保证我们的干部在任用以后不偏离正确的航向和轨道。同时,监督的过程也是巩固选拔干部工作成果的过程。只有监督好了,我们在选拔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公信度,才能在选拔之后得以延续、持久!党的十七大把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作为党的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明确要求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过程监督。四项监督制度的出台,把干部选拔任用的全过程,置于前后、左右、上下全方位的视角下进行监督,使选人用人监督更具有针对性、操作性和实效性,为我们科学公正选用干部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一方面,我们要进一步强化对选人用人程序的监督,确保干部选拔任用整个过程、特别是关键环节公开公正、规范运行。另一方面,我们又要健全干部监督机制。认真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切实提高领导干部按章依规办事的自觉性,强化对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经常性督促检查,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任期制、辞职和罢免制度,充分运用降职、免职等手段加大对不称职和不胜任现职干部的处置力度,疏通干部“下”的渠道,确保贤者上,庸者下。坚持预防、监督、惩处并举,切实把严格监督贯穿于选人用人工作的始终。
2011年7月2日-4-
第五篇:中共循化县委关于进一步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实施意见
中共循化县委
关于进一步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实施意见
各乡镇党委、县委各部门,县直机关各单位党组、党委、总支、支部: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中组部干部监督工作座谈会精神,深入整治用人上的不正之风,进一步提高干部选拔任用、监督管理、干部评价工作的整体水平和选人用人公信度,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营造我县干部奋发有为、积极向上、良性竞争、推动发展的良好环境,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循化县科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程序》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四项监督制度”,结合我县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目标要求
按照党的十七大和省地委关于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部署要求,紧密联系循化县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实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坚持注重实绩、群众公认的用人导向,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方针。围绕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建立健全干部考核评价机制、选拔任用工作机制和干部选任监督机制,力争通过五年时间的努力,进一步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使《条例》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政策法规得到全面贯彻落实,实现选人用人公信度“两年强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大提高”的目标,即:用两年时间建立完善制度,夯实基础,实现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满意度有明显提高,从现在起到2012年10月,使群众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达到85%以上,且满意率大于基本满意率;到2013年,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各项规章制度,形成完备的干部选拔任用和监督制度体系及科学的工作机制,使群众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达到90%以上;到2015年,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水平大幅度提高,使群众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达到95%以上。
二、主要措施
围绕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建立健全干部教育培训机制、考核评价机制、选拔任用工作机制、选拔任用监督机制,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建立健全干部教育培训及宣传机制,营造良好的选人用人工作氛围。
1、组织人事部门每年要确定一批重点调研课题,采取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实地了解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调查研究,及时掌握群众对选人用人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组织部门每年要对《条例》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相关政策法规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一次全面自查,认真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存在的一般性问题要及时进行整改,对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突出现象,要有针对性地开展调查研究,寻找和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对总结出的好做法、好经 2 验要逐步定格为长期执行的一项制度,并做好宣传推广工作。
2、纪检、组织、宣传部门要结合各类干部培训,开展经常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坚持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政策法规及中央和各省市通报的违规用人典型案例作为主要内容,纳入党政领导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使《条例》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政策法规植根于党员干部的思想深处,提高全县各级党员干部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程序和政策法规的知晓率,增强执行政策法规的自觉性,自觉抵制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3、县委中心组要将《条例》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政策法规作为理论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每年至少组织两次以上的专题学习。县委常委会在每次讨论研究干部任免前,先对《条例》及相关政策法规进行一次学习。各乡镇和机关党委、党组、支部每年也要组织党员干部集中学习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政策法规至少两次以上。
4、在干部任前谈话时,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干部工作政策法规和执行组织人事纪律作为一项必谈内容,对被谈干部进行重点交代,并提出具体要求。
5、要充分利用循化电视台、循化政府网、党建网等媒体及纪检、组织、宣传等部门的信息窗口,大力宣传《条例》、“四项监督制度”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相关政策法规,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和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工作中的好做法、好 3 经验及取得的突出成效及时进行宣传报道,努力在全县营造健康良好的选人用人工作氛围。
(二)建立健全干部实绩考核评价机制,努力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
1、科学设臵考核指标。要结合科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进一步补充完善《循化县科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办法(试行)》,要按照鼓励创新,宽容失误的原则,不断完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指标,既要有共同指标,又要有个性指标;既要注重考核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又要注重考核党的建设指标;既要考核“显绩”,又要看“潜绩”;既要看发展速度,又要看发展质量,要注重把反映干部的宗旨意识、工作作风、关注民生、解决群众利益问题等情况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以此形成科学的干部考核评价和选拔任用导向机制,提高人民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公认度。
2、切实改进考核方法。坚持扩大考核工作中的民主,完善民主测评的程序方法,扩大参与考核的群众范围。根据党委部门和政府部门、有经济指标单位和无经济指标单位、乡镇和省地驻县单位领导班子的不同特点,完善考核方式;根据领导干部所担负的不同职责,分序列确定考核内容,提高考核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用性。
3、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把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评先选优、表彰奖励及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大胆使用那些眼界宽、思路广、胸襟阔,创新、创业、创优 4 精神强,工作作风实,群众反映好的干部;更加关注那些甘于为长远发展打基础、乐于为群众办实事、善于推进又好又快发展的干部;及时调整那些得过且过、作风漂浮、缺乏干劲的干部,使考核评价与选拔任用紧密结合,努力形成选人用人的正确导向。
(三)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机制,进一步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程序。
1、健全后备干部选拔管理制度。加大优秀年轻后备干部培养选拔力度,注重在基层一线和35岁左右的优秀年轻干部中选拔后备干部,并拓宽选人范围,重点选拔一批30岁以下的优秀年轻后备干部。注意掌握好后备干部的结构比例,适当加大年轻妇女干部、党外干部比例。在后备干部的管理上重点掌握好三个环节:一是实行后备干部动态管理机制。后备干部的选拔主要是采取公开提名、到所在单位开展民主推荐与组织审查相结合的方式产生初步人选。初步人选产生后,副科级后备干部由县委组织部部务会议研究确定,正科级后备干部由县委书记议事会研究确定,原则上每年开展一次后备干部选拔调整工作。二是要以适当方式公开后备干部的基本信息,接受群众监督,对不合格干部要及时淘汰。三是加强对后备干部的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工作,组织部和县委党校每年要组织举办一到两期中青年后备干部培训班,并逐步加大后备干部的“外培”和“上下挂职”力度,促其快速成长。四是规范股站级干部选任程序,使防范用人不正之风关口前移。
2、实行提前公示领导职位空缺制度。县委每次动议干部前,要通过党政机关公开栏、循化电视台,对空缺的科级领导干部职位、任职条件、资格条件、推荐范围等内容向群众公开,扩大党员群众对空缺职位的知情面。
3、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制度。一是逐步完善组织推荐、个人推荐、干部自我推荐相结合的干部初始提名制度,鼓励多渠道推荐干部。二是规范提名形式和程序。根据干部选拔任用的不同情形确定提名形式、程序和公开范围。实行领导干部署名提名制度。三是合理界定提名责任。明确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组织人事部门及其他推荐人的责任,坚持权责一致原则,严格提名责任追究,探索建立领导干部个人提名责任制。四是建立干部提名全程记实、提名情况在领导班子公开制度。
4、坚持和完善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制度。根据不同的岗位要求,合理确定任职条件和资格条件以及参加推荐的范围。考察对象一般从民主推荐得票较多的人选中产生,但对民主推荐结果也要进行综合性分析,既要尊重多数人的意见,又不简单地以票取人。对单位民主推荐票数分散、考察对象难以确定或拟作为破格提拔考察对象,但票数达不到要求的,可进行民主测评,根据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的综合结果确定考察对象。原则上在民主推荐得票前3名、民主测评获赞成票2/3以上的人员中确定。同时,对因工作敢闯敢干而得票不靠前,但工作成效突出的人员,也可以作为考察对 6 象人选。为提高民主推荐的公开度和透明度,对单位民主推荐得票前3名的人员名单,可按姓氏笔画适度进行公示。
5、坚持和完善差额选拔任用干部制度。逐步扩大实行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差额酝酿的选任干部范围。对科级领导干部考察对象人选,依据民主推荐的结果,原则上实行差额考察,对重要岗位领导干部考察对象人选,要适当扩大差额比例,并坚持实行考察预告制。认真贯彻落实党管干部原则,不断完善集体讨论决定干部任免办法,在讨论干部任免时,要坚持听取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差额考察、考核、干部本人意愿和征求相关单位意见的情况说明。创新县委常委会表决干部任用办法,试行重要领导职务拟任人选差额票决制和全委会对重要领导职务人选票决办法,力争在2015年前全面推行县委常委会成员对任免科级干部无记名票决的办法。
6、坚持和完善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制和试用期制度。坚持和完善党政科级领导干部职务任期制。领导干部在同一职位上只能连续任职两个任期、担任同一层次领导职务累计不能超过10年。建立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强化任期考核。认真落实任职试用期制。对新提任的非选举产生的科级领导干部,实行为期1年的试用期制,并加强试用期考核工作。试用期满,经组织考核,并经干部群众民主测评,优秀称职率不低于80%的,予以办理正式任职手续;对考核不合格的,免去试任职务,安排到与试任前职务相应的岗位工作;在试用期间工作上出现重大失误或犯有严重错误的,则 7 提前结束试用期,并按有关规定予以办理。对选举产生的领导干部,由县委组织部进行跟踪考察,了解其履职情况。
7、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力度。从2010年起,每年组织1次乡科级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工作,并逐步加大公开选拔干部比例。严格执行机关内部竞争上岗规定,在内设机构领导职位空缺及机构调整时,必须通过竞争方式产生人选。
8、加大干部交流力度,增强干部队伍活力。制定并完善党政机关科级干部交流办法,大力推进领导干部跨乡镇、跨行业交流力度,把调整的重点放在经济发展快与慢的乡镇之间、业务部门与综合部门之间、县直部门与乡镇之间,逐年加大交流力度,同时加强政法部门与其他党政部门之间的干部交流工作。乡镇和部门班子调整中,在遵循大稳定小调整原则的前提下,把部分在地处边远、条件相对艰苦乡镇工作10年以上的科级干部交流进县直机关或县城附近的乡镇工作。完善党政机关中层干部轮岗交流办法,推动机关内部管理人、财、物和执纪执法等岗位干部定期轮岗。
9、控制干部调整幅度,保持干部队伍稳定。除换届调整外,县委每年动议干部不超过4批(次),每批(次)调整干部人数不得高于全县同职级干部总数的10%。因干部离职、调离、退休等原因造成岗位空缺,又急需配备的,按照相对集中的原则,进行小范围调整。
(四)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的用人环境。
1、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全过程的监督。坚持并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程记实制度,以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程序为 主线,坚持对选拔任用工作的基本情况、各个环节做好全程记载,并存档备查。把好干部选拔任用的每一环节,做到责任到人、领导把关、及时纠偏,对本级管理的科级干部的任用,不符合《条例》规定的不上会;对下属单位报来的股级干部的任用,不符合《条例》规定的不审批。一般不越级提拔干部,对因特殊情况需要破格、越级提拔或因犯错误降免职干部重新启用担任科级干部的,必须向地委组织部请示,经同意后方可任用。
2、建立干部监督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信息沟通制度。认真落实中组部《干部监督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实施意见》,进一步完善联席会议制度,每半年走访一次执纪执法、审计、效能监察、信访等相关部门,了解掌握现任干部的遵章守纪和工作效能情况。每年听取一次县级分管联系领导就所分管、联系的部门、乡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履职情况的信息反馈。组织、纪检部门要进一步补充和完善受理群众信访举报工作办法,畅通来信来访,通过公示举报电话、设立举报信箱、聘请干部工作监督员等措施,拓宽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渠道。审计部门坚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加大届中审计力度,突出审计重点,将具有资金分配权、使用财政资金、群众反映问题多的单位作为重点,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在干部监督工作中的作用。干部监督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要采取召开会议、个别听取意见等方式,定期或不定期就深入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进一步提高选人用人公信 9 度等问题,交流信息、沟通情况、研究对策,形成干部监督的合力。
3、坚持干部任前公示制度和廉政考察制度。继续坚持和完善干部任前公示制度。要逐步扩大公示范围,尝试在循化电视台和循化政府网上向社会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对公示中反映的问题,县委组织部进行分类整理,登记建档,并区别不同情况进行调查处理;对反映的重大问题,由组织部会同有关部门调查核实;对所反映问题线索不清楚的,责成公示对象作出书面说明,再视情况调查核实;调查中发现有重大违纪违法线索的,视情节移交纪检监察机关或司法部门查处。县委根据调查核实结果,视情况作出任用、暂缓任用或不予任用的决定。实行干部提拔廉政考察制度,采取干部自查、民主测评、谈话考察、征求意见、综合评价等步骤和方式,对干部廉政情况进行考察和测评。对拟提拔为正科级干部的满意率一般应在80%以上,拟提拔为副科级干部的满意率须在70%以上。
4、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一报告两评议”制度。县委常委会每年向全委会报告工作时,要把本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作为一项专题内容,并在上一级组织部的监督下,在全委会委员中对本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进行民主评议、对本级党委新提拔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进行民主测评。评议结果要及时上报地委组织部。
5、建立干部选拔任用责任追究制度。认真贯彻省委组织部《关于进一步落实深入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工作有关任 10 务的通知》的要求,结合“四项监督制度”的学习贯彻,坚决进行查处和纠正“跑官要官”、“买官卖官”、“跑风漏气”、“拉票贿选”、“带病提拔”、“带病上岗”及“突击提拔调整干部”等不良现象和行为。建立用人失察失误责任追究制度,因失察失误导致干部“带病提拔”的,对选拔任用过程进行倒查,根据问题出现的环节,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对因考察意见出现隐瞒或歪曲事实真相导致用人失误的,追究考察人的责任。
三、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一是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人事部门要充分认识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以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从提高自身公信力、树立良好的执政形象的高度,采取有力措施,深入整治用人上的不正之风,着力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二是成立以县委书记任组长、组织部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县委深入整治用人不正之风,进一步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委组织部,组织部长任办公室主任。三是各有关单位和各级领导干部要从讲学习、讲政治、讲纪律的高度,认真学习贯彻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政策法规,努力配合组织人事部门选好选准干部。四是县委每年组织召开一次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分析会,认真分析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情况,研究和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县委组织部要认真抓好选人用人公信度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
(二)加强宣传,注重引导。组织人事部门要结合大规模干部教育培训,将《条例》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政策法规及相关纪律规定纳入干部培训的重要内容。通过《循化组工通讯》、循化电视台、循化党建网等窗口,定期向干部群众宣传《条例》、“四项监督制度”等干部人事制度和法规知识,宣传干部选拔任用的程序、做法和成效,宣传政绩突出干部的先进事迹。同时,加强对干部群众的教育引导,使他们客观公正地评价干部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
(三)强化督查,推进落实。县委组织部、目标考核办、县委政府督查室要结合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年终考核及日常考核,及时了解掌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工作实绩及群众反映。要对各单位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条例》情况进行定期不定期检查,对学习宣传不到位和违反规定的,要加强指导,及时纠正,确保全县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工作整体推进、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