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进一步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和组织工作满意度实施
通知
琅办字„2012‟24号
关于印发《进一步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和组织工作满意度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街道党工委,区委各部委,区直各单位党组(党委),琅琊经济开发区工委:
经区委同意,现将《进一步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和组织工作满意度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中共琅琊区委办公室
2012年4月24日
进一步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和组织工作
满意度工作实施方案
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组织工作,提高我区选人用人公信度和组织工作满意度,根据市委办公室《关于印发<进一步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和组织工作满意度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滁办字„2012‟30号)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满意度
1、进一步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完善区委管理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操作规程,制定相关专项制度,完善干部初始提名工作,明确选拔任用的民主推荐、考察、讨论决定、任职等工作程序和操作办法,进一步规范区管干部选拔任用工作。
2、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严格执行干部考察有关规定,把坚持标准与履行程序结合起来,突出考察干部的德和绩,制定出台加强干部德的考察实施办法,考准考实干部的德,树立以德为先的导向;多方位深入了解干部的绩,探索试行实绩公示,把实绩作为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
3、推行区管干部任用工作信息公开。在严格遵守组织工作纪律的前提下,坚持“能公开尽量公开的原则”,把选人用人的政策和标准、程序和方法告知群众,增强干部工作群众知晓度。进一步完善区管干部任前公示内容,在琅琊先锋网等媒体进行公示,并在公示中增加公示对象的照片、简— 2 — 历及工作实绩等内容。及时在琅琊先锋网等媒体上发布干部任免动态。
4、健全完善领导班子状况定期分析机制。坚持对区管领导班子特别是街道和重点部门领导班子状况进行定期分析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调配建议,不断优化班子功能结构,选优配强领导班子。
5、积极探索拓宽干部队伍“出口”。出台调整不胜任现职科级领导干部实施办法,推动干部“能上能下”,积极探索领导干部“退出”的多种方式,盘活岗位资源,激发干部活力。
6、面向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对几大指挥部办公室进行调研,听取指挥部办公室和抽调人员对组织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规范对抽调人员的日常管理、教育培训和选拔使用,建立健全干部到重点工作一线锻炼、从重点工作一线成长的工作链。围绕“让干得好的出得来”,健全完善竞争性选拔的范围、方式、程序等,提高竞争性选拔工作质量。根据市委组织部统一安排,参加市县联动,面向全省公开选拔一批科级干部。
7、加大年轻干部、女干部、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力度。有计划地安排缺乏基层工作经历的区直单位优秀干部到街道和开发区挂(任)职。针对反映突出的优秀年轻干部、女
— 3 — 干部、党外干部储备不足的现实问题,加大对全区年轻干部、女干部、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力度。
8、坚持完善街道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绩效考核制度。进一步完善考核评价和结果运用办法,加强日常考核,注重把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绩效考核与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有机结合起来,根据考核结果兑现奖惩,树立导向。
9、提高干部教育培训实效。利用党校、专题讲座、“干部在线学习的平台”和江浙沪等地优质培训资源,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开展案例式、体验式、研究式教学,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提高防止和纠正用人上不正之风工作满意度
10、开展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工作政策法规集中教育活动。6月底前,以深入贯彻落实干部选拔任用四项监督制度为重点,在全区广大干部中开展一次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工作政策法规集中教育活动。5月中旬前邀请市委组织部宣讲组到我区进行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工作等政策法规宣讲。
11、继续做好干部选拔任用“一报告两评议”工作。统计分析2011年度全区各管理股级干部较多单位干部选拔任用“一报告两评议”结果,向各单位党组(党委)反馈。认— 4 — 真开展2012年度我区各管理股级干部较多单位干部选拔任用 “一报告两评议” 工作。
12、开展领导干部“带病提拔”专项检查。着力查找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查实的违规用人问题,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试行)》有关规定,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对典型案例进行通报。
13、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日常监督检查。结合科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工作,对全区各单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进行检查。根据日常举报受理、干部任职备案、“一报告两评议”等情况,对有关单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进行日常监督。
14、开展重点问题整治。结合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工作政策法规集中教育活动,开展整治跑官要官问题政策规定宣传和警示教育。通过纪检监察机关处分决定书、检察机关起诉书、审判机关判决书等渠道,收集买官卖官问题信息,建立买官卖官人员“特别监督档案”。充分运用组织处理手段,及时做好涉案人员处理工作,切实防止“带病提拔”、“带病使用”、“带病上岗”。运用地方领导班子换届中治理拉票贿选的有效做法,加强对日常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拉票问题的治理。
15、加大违规用人问题查处力度。坚持和完善干部监督举报专用电话值守制度,聘请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员,进一步拓宽群众反映问题渠道。完善举报查核工作责任制度,严肃追究违规违纪用人行为,及时通报典型案例,切实发挥查处的惩戒功能。
16、认真做好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事项报告的审核工作。认真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事项报告办法(试行)》,严格审核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报告事项,切实把好选人用人关口,并针对审核中发现的问题,督促相关单位认真整改。
17、加强对领导干部日常管理监督。落实从严管理干部要求,加大对领导干部函询、诫勉谈话力度,充分发挥日常举报、经济责任审计的监督作用,着力解决领导干部队伍中存在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督促改进工作作风,树立良好形象。
18、继续抓好严肃换届纪律工作。市人大政府政协换届工作启动前,按照省、市委组织部要求,组织我区相关人员深入学习严肃换届纪律要求,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的换届环境。
三、推进“三基”建设和人才强区工作,提高组织工作— 6 —
第二篇:黑龙江依安进一步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黑龙江依安进一步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近年来,我县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严格执行《干部任用条例》,健全和完善相关制度及配套措施,在干部选任环节上不断探索创新,充分扩大民主参与渠道,全面落实群众“四权”,坚持阳光操作,加强对干部选任工作的全程监督,构建了比较完备的干部监督制度体系,营造了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环境,有效防止了选人用人不正之风,树立了凭发展、看实绩、重公论的选人用人导向,群众满意度大幅度提升,提高了选人用人的公信度。
一、强化《条例》学习,增强监督意识,严格执行选任制度
1、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开展《条例》学习。我们高度重视《条例》的学习宣传工作,把《条例》列为县委中心组必学内容。特别是新一届县委班子组成后,我们更是注重在县级领导和组工人员中开展《条例》和干部选拔任用有关文件法规的学习。县委中心组自2004年以来分七次组织对《严格按照〈干部任用条例〉和有关规定选拔任用干部》读本进行了专题辅导。目前,在县级干部中我们做到了《条例》读本、学习辅导材料和市委组织部印发的《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流程图》人手一份,使县级领导干部人人了解《条例》,增强了县级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执行《条例》的自觉性。同时,把学习贯彻《条例》活动在面上扩展。通过下发文件、办培训班等形式对基层党委主要领导、组织人事干部进行《条例》的业务培训,并利用舆论工具广泛宣传《条例》知识,通过强化宣传学习教育,切实增强了党政领导干部主动监督、接受监督的自觉性,提高了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监督的意识。
2、规范程序,严格按照干部任用工作制度进行操作。为了在工作中更加有效的贯彻执行《条例》,我们着眼于解决干部工作中的随意性问题,对干部选拔任用的15项制度、规定进行了重新规范修订,建立健全了干部选任责任追究制、任前公示制、试用期制、廉政教育谈话制等规章制度,并严格按照制度要求操作执行。同时在干部选任过程中,严格执行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制度,以及“一报告两评议”等干部选任监督制度,通过规范和完善各种干部任用监督制度和规定,明确了我县干部选拔任用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主要标准和工作导向,在程序上就受理干部配备意见、提出考察方案、组织民主推荐、实绩考察、酝酿协商、讨论决定、履行任职手续等工作步骤都做出了具体规范,从而构成了比较完整配套的干部选任和监督制度体系,为选人用人提供了制度保证。
3、把好关口,严格执行职数标准调整配备领导干部。在每次干部调整酝酿之前,我们及时把上级有关领导干部职数、职级配备的标准和要求提供给县委主要领导,并严格按照编制部门确定的领导职数和上级组织人事部门核定的非领导职数配备要求提出干部调整建议,做到了参谋在前,建议到位,认真把关,确保干部调整不超职级、不超职数。同时,我们严格执行齐组通字[2005]23号文件要求,对干部调整前遇到的十种情况及时向市委组织部进行报批。
二、创新工作机制,强化全程监督,公平公正选任干部
1、注重工作实绩,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针对以往公选干部不同程度地存在“平时干的好,不如一次考的好;台下三年功不如台上十分钟”的问题,我们将干部选拔过程全程科学量化,实行干部工作业绩单独评定,把选拔总成绩按工作业绩30分、公开测评50分和组织考察20分确定。在对业绩评定上,细化出10项内容,并分别设定不同的分值和评分标准,并根据不同的领导职位调整相应的业绩评定项目,使之素质能力与职位要求更加对应。通过在公开选拔中增加业绩评定内容,使干部的“一贯表现”成为决定能否选拔任用的基础因素,只要业绩好、公选的基础分就高,“业绩积累和公开选拔”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较好地形成了一种“注重平时学习、业绩积累和争先创优”的导向。
2、坚持阳光操作,保证公开选拔公正公平。为增强公选各个环节的透明度和群众参与的深度,我们一是实行“十公开”,扩大群众对干部选任工作的知情权。即:选拔职位公开、选拔方式公开、选拔程序公开、任职资格条件公开、业绩评定标准公开、业绩评定成绩公开、民主测评成绩公开、考察标准公开、拟任用人选公开和选拔任用结果公开。二是建立综合评委库,保证面试测评的公正性。针对以往评委选择的局限性和容易产生倾向性的实际,通过建立综合评委库和临时选定的方法,做到了公平公正和阳光透明。综合评委库由五个层面150人组成,每次测评的综合评委都在测评前随机抽签确定并立即封闭。对评委实行动态管理,根据不同职位、确定不同层次的评委群,对有的职位临时增加评委群或外聘评委,让参选人员无法摸清评委的变化,使想拉票者找不到目标,抓不住规律。如在公选学校校长时,既有所在学校教职员工做评委,又有教育方面的专家、县综合评委和学生家长等方面评委组成,测评前两小时分类抽签确定并封闭,有效预防了“拉票”、“串联”的现象。三是健全监督机制,扩大监督范围。将干部任用工作的每一过程完全置于广泛监督之下,从资格审查到业绩评定、封闭命题、公开测评和组织考察中都聘请纪检部门人员全程进行监督,对公开测评现场进行全程录像,并从干部监督员中聘请社会群众代表和党外人士代表进行现场监督,确保了整个选拔环节的公平公正。
3、严密每个环节,提高干部选任的科学化水平。既把握关键环节,也不疏漏任何细节。一是严把参选人员素质关。把保证参选人员素质的关口前移,参加公选干部首先应是后备干部,后备干部在确定上必须是经民主推荐和组织考核后,参加统一培训并笔试成绩及格。笔试两年考一次,一次管两年。考试成绩不合格的人员已不再列为后备干部进行培养。二是业绩表现实行多级评审。工作业绩严格依据干部档案记载和各种佐证材料进行审核评定。每名参选人员首先对照业绩评分表自行打分;然后所在单位党组织审核评分;最后由县委评审组审定并公示。三是测评打分实名密封进行。在公开测评评分表上设计密封线,将评分人姓名填写在密封线之内,密封装订,密封统计,发现有显失公平的将与评委本人查验核对,这样既打消了评委怕泄漏所评分数的顾虑,又强化了对评委准确打分的约束。四是竞职演讲与公开答题有机结合。评委既可以通过竞职演讲了解掌握参选人员的经历阅历等基本情况和工作设想,也可以通过现场答题对其应变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决策判断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等做出准确判断。五是采取分别去掉最高最低分的核分办法。为防止评委存在倾向性打分,对各个层次的评委分别去掉10%(四舍五入)的最高分和最低分,然后计算出平均分作为公开测评的最后成绩。
4、充分扩大民主,实现人岗匹配的最佳统一。把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和群众意愿作为选任干部的主要依据。一是考察成绩依据民意确定。我们将组织考察成绩由民主测评优秀率、民主定向推荐率、谈话推荐率、考察组排序四方面确定。对同一职位的人选由同一考察组进行考察,确保标准一致、口径统一。考察组根据民主测评推荐、个别谈话、实绩分析、调查认证等考察情况,依据群众意见对同一职位考察人选进行排序打分,有效避免了考试代考察。二是充分扩大考察层面。对于确定的差额考察人选,既在本单位全体职工和基层单位中进行测评推荐考察,又在其服务对象和所在社区居民代表中进行测评推荐考察,同时征求执法执纪部门意见,扩大了考察范围,更加体现了民意,避免了考察失真失实问题。三是遵循人岗相适原则择优任用。依据综合排名情况、干部能力特长、群众意愿和岗位需要,综合分析,择优提出最适合人选,通过充分酝酿,常委会差额票决确定。在过去的81个职位选拔中共对3个职位根据入围人选的素质特点和职位要求,将排名第二、但定向推荐票第一的同志确定为最佳适合人选,相应进行了任用,较好地实现了干部品行、学识能力、任职岗位和群众意愿呼声的最佳匹配,组织意图、群众意见和干部意愿的最佳统一。
为了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更好的接受群众监督,我们在去年开展了群众对干部选任机制满意度的测评,在测评中,认为推行新的干部选任机制好的占91%,较好的占6.8%,认为真正把德才兼备、业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选拔上来的占97.2%,干部选任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评价。
三、拓宽监督渠道,健全监督体系,干部选任公信度全面提升
我们把建立健全多维监督机制作为防止偏差、发现问题、堵塞漏洞的关键措施,进一步拓宽监督渠道,健全群众参与监督机制,多方位构建监督网络,有效解决了以往干部监督工作信息渠道不畅、力量不足等问题,形成了一套多维立体的干部监督工作体系。
一是聘请干部监督员,强化日常监督。从执法执纪部门、离退休干部和基层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聘请了53名政治素质好、公道正派、坚持原则、熟悉干部工作方针政策的同志担任干部监督员,县委领导每半年通过例会听取他们的情况反映,及时了解各级领导干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工作实绩、工作作风及遵纪守法等方面的情况,了解社会各方面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反映。
二是设立举报箱和公开监督电话,确保信息畅通。向社会公开了干部监督电话和部长电子信箱,与县纪委联合建立了有奖举报制度,对举报事项经查证属实和对立案查处科级党员领导干部违法违纪行为提供线索,并使之受到党纪政纪处分的,给与举报人一定的物质奖励。
三是多方协作,强化与执纪执法部门的合力监督。把监督的关口前移,充分发挥相关部门的超前监督和同步监督作用。每半年与执纪执法机关召开一次座谈会,通过座谈、沟通信息,掌握各种情况,加强协作。纪检、监察等执纪执法机关每季度向县委组织部通报一次违纪干部情况,我们在考察干部时发现有违纪线索的,也及时转交纪检、监察机关查办,有效杜绝了查用脱节问题。同时,强化经济责任监督,对各乡镇和县直各单位第一经济责任人定期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并对经济责任人调整变动时,严格进行了离任审计,做到先离任并经审计无问题后再履行任职手续,规范了干部从政行为。
几年来,我们始终把《干部任用条例》做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遵循的首要准则,严格执行干部任用规章制度,不断健全和完善干部监督体系,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行了重德才、重业绩、重公论、重表现的干部选拔任用新方式,对选拔任用干部进行全程监督,有效提高了干部监督工作水平,选人用人公信度得到了全面提高。
第三篇:四项监督制度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和群众满意度
学习贯彻“四项监督制度”
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和群众满意度
中央颁布的干部选拔任用“四项监督制度”,共同
构成了事前报告、事后评议、离任检查、违规失责追究的完整干部监督体系,把干部选任的重要方面、关键环节都纳入了监督范围,为进一步提高干部选任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组织部门作为负责干部选拔任用的党委重要职能部门,对“四项监督制度”要系统地学习好、广泛地宣传好、坚定地执行好,切实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和群众满意度。
学习与贯彻相结合,确立选人用人“风向标”
学习贯彻“四项监督制度”,组织部门要带头学习,做好表率,对“四项监督制度”仔细研读、深入领会、熟练掌握。要当好“四项监督制度”的宣传者,积极宣传讲解“四项监督制度”的重大意义和主要内容,增强干部群众对“四项监督制度”知晓的广度和深度。同时,要在深化认识中强化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以对“四项监督制度”贯彻落实的坚定态度创造良好的舆论导向,树立良好的选人用人风气。一要进 1
行集中学习宣传。XX县委组织部开展了集中学习月活动,在县委党校举办组织人事干部培训班,通过专家讲学、领导领学、小组研学等方式对“四项监督制度”内容进行学习。各单位也通过中心组学习、民主生活会讨论、学习测试等方式加强对文件的学习领会。同时,利用电视台、电台、内部刊物和党建组工网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报道、交流各单位的主要做法和成效,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二要狠抓制度贯彻落实。始终把落实广大党员干部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贯穿于干部的民主推荐、考核评价和任职考察等各个环节。加强与纪检监察部门的沟通协作,做好任前查核,切实做到有疑必查,查必有果。对确有问题的干部,坚决不予任用。坚持民主集中制,充分保证用人决策前的酝酿及决策中的民主,酝酿中存在分岐的人选不予上会,会议讨论中有不同意见的,暂缓决策。三要牢固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在选人用人上坚持“三重”:重素质。注重选拔那些政治坚定、清正廉洁、贯彻上级党委重大决策态度坚决、大局意识强、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干部。重实绩。坚持凭党性看干部、凭实绩用干部,注重在抓大项目、解决重大突发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干部,切实把“干净、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选拔到重要领导岗位上来。重公论。充分尊重民意,注重群众公论,切实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上来。以此牢固树立坚定信念、注重品行、科学发展、崇尚实干、重视基层、鼓励创新、群众公认的选人用人导向。
规范与创新相结合,筑牢选人用人“防火墙”
制度是否真正得以贯彻落实取决于实践效果,是
否具有长效的生命力关键在于不断求实创新。组织部门要在执行制度的过程中坚决按照政策法规办事,做到程序合理,执行规范。要不断完善干部考核考察评价方式,健全系统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努力形成规范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体系,营造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和群众满意度。一方面要在执行程序中抓规范。在坚持《干部任用条例》和《有关事项报告办法》等法规文件的原则下,制定翔实的干部选任工作程序和流程图,严格按照民主推荐、组织考察、酝酿沟通、集体讨论决定、任前公示、任期监督、离任检查等规定步骤和环节选任干部,真正做到坚持原则不动摇、执行标准不走样、履行程序不变通、遵守纪律不放松。另一方面要在规范基础上抓创新。积极探索规范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制度,进
一步扩大干部选任工作的民主,特别是提名环节的民主。对一些专业性较强的重要岗位干部探索实行差额推荐、考察、酝酿、票决,将最优秀的人才放在最合适的位置。同时在实行会议推荐领导干部和后备干部的基础上,实行座谈署名推荐领导干部和后备干部制度。
巩固与拓展相结合,强化选人用人“监督链”
“四项监督制度”对干部选任工作中出现的用人上不正之风等问题的责任主体和追究程序、方式等情况都作了具体的要求。组织部门在落实“四项监督制度”的过程中,既是执行者又是被监督者,必须要摆正位置、准确定位。要切实加强自我监督,每次调整干部都要严格按照“四项监督制度”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切实做到有章必循、有法必依。要严把干部选人用人关口,强化监督检查,提升政策法规的执行水平。在执行制度过程中,要坚持原则,实事求是,敢于反映真实情况,敢于坚持正确意见,敢于同不正之风作斗争。近年来,XX县委组织部在执行干部选任监督政策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并推行了“XXX”干部选任监督机制,通过监督关口前移、监督范围外移、监督重心下移和公开干部民主推荐、工作实绩、现实表现等,坚持预防性监督与遏制性监督相结合,对全方位扩大
干部选任工作的监督起到了积极作用。在以后的工作中,要以贯彻落实“四项监督制度”为契机,继续深化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进一步加大对违规违纪用人行为的查处力度,坚决防止和纠正用人上不正之风,为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和群众满意度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第四篇: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浅谈
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浅谈
选贤任能是古来有之的治国之道,也是当今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标准。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树立注重品行的导向,注重选拔政治坚定、原则性强、清正廉洁、道德高尚、情趣健康的干部。”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主要从“科学标准、完善机制”两个基本来考虑。
一、符合实际选人用人,转变观念
1、事实求是,根据实际情况选人用人
在社会生活工作中,无论是任何企业和单位,都有工作环境和工作岗位的差异,这样就有了岗位差异和工作环境的差异,我们一定要根据实际,从自身根本情况出发,不能盲目的按部就班,这样,工作体系就全乱套了。选人用人必须跳出不合时宜的条条框框,打破论资排辈的陈规旧矩,不拘一格地选人用人,大胆起用年轻有为的优秀人才; 选人的方法遵守“三个严格”原则,即严格标准、严格程序、严格把关,做到“坚持原则不动摇,执行标准不走样,履行程序不变通,遵守纪律不放松”;选出来的人要有公信度,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群众公认。选人要依据“注重品行,科学发展,崇尚实干,注重基层,鼓励创新,群众公认”六个导向去选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人;要用好的作风的人,去选作风好的人。去选的人,要做到“对己清正、对人公正,对内严格、对外平等”,确保党性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
2、制定科学选人用人标准,建立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体系
十七大报告在关于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首次提出:“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提拔干部,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选人用人必须纠正“轻德”、“轻才”两种倾向,用“靠得住”、“有本事”两把尺子来衡量干部。看一个干部是否“靠得住”、“有本事”,就要看他是否真正能够做到“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建设”。要选用那些敢于发展、善于发展、实现发展的人,敢于改革、善于改革,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人,绝不能用那种抱残守缺、墨守成规、不思进取、安于现状的人;要选用那些具有远见卓识和宏观发展视野的人,绝不能用那种片面追求政绩、一心只想个人升迁、对仕途患得患失、在经济发展目标、举措上目光短浅的人;要选用那些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并且有本事带领群众致富的人,绝不能用那种专打个人小算盘、投机钻营、跑官要官的人;要选用那些作风扎实、埋头苦干、实事求是、真抓实干的人,绝不能用那种搞形式主义、摆花架子、花拳绣腿、弄虚作假、欺名盗世,习惯于在领导面前邀功请赏的人;要选用那些勇于正视问题,遇到困难往前站,关键时刻带头上,敢于并善于化解矛盾的人,而不能用那种出现问题“踢皮球”,遇到矛盾绕道走,麻烦事情往上推,关键时刻向后躲的人。
3、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借用经济学的术语,这实际上是要求在干部选拔人用中坚持“德”准入制度。准入,指对拟进入市场的商品进行前期审核,符合要求才批准进入制度。德准入,是指在干部选拔任用中,将德的考察作为基础前提和先决条件,只有符合德的标准,才能进入干部选拔任用的视野。由于德的非物质性,对德进行评价并非易事。应当坚持“四一三”机制。“四”即把握“四个是否标准”:是否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是否确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是否真抓实干、敢于负责、锐意进取;是否作风正派、清正廉洁、情趣健康。“一”即健全“一个考核小组”,即在纪委、组织部门建立考核小组,共同实施对干部“德”的评价。“三”即全面听取“三方评价”,在对干部德的评价过程中,首先应当听取群众对干部的评价,注重公信度;其次应当听取干部自我评价,注重个人意向;最后,组织上根据日常考核,对干部应当有一个基本评价。二、一个好的工作体系必须要有完善的机制来保证它本身的正常运行
1、要建立健全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考核评价体系,结合工作实际,突出科学发展政绩,合理确定评价范围、内容和权重,使考核评价机制科学、规范和操作性强,做到组织选人有依据、干部努力有方向、群众监督有标准。要改进考核考察办法,以平时考核、考核为基础,以换届考察、任职考察为重点,把“两考核”与“两考察”有机结合起来,统筹安排,相互补充,相互印证,增强考核方式的完整性和考核结果的准确性。要建立健全干部平时考核制度,加强对干部的经常性考核,把落实重大决策部署、统筹使用重大资金、谋划实施重大投资项目作为检验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实战场所,把推进重点工程建设、完成重大工作任务、处理重大突发事件作为识别干部的必考科目,在工作一线同步考察领导干部的事业心、责任心和执行力,应对困难局面和处理复杂问题能力。要强化考核结果的科学运用,对关键岗位干部实行重点配备、重点培养、重点教育和监督,真正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上来,从而引导广大干部把心思凝聚到干事创业上,把精力用到推进发展上,把功夫下到狠抓落实上。
2、规范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制度,重点规范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提名行为。坚持权责统一,规范提名程序,明确提名责任,防止实际存在的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认真组织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合理划定参与人员范围,科学运用结果。采取多种渠道拓宽党政干部选拔来源,健全干部考察制度,落实领导干部任用延伸考察办法,健全促进科学发展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以平时考核、考核为基础,以换届考察、任职前考察为重点,注重从履职、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关键时刻表现、对待个人名利等方面考察干部,综合运用民意调查、个别谈话、实地分析、实地考察等方法,全面了解干部的现实表现。
3、严肃纪律,加强检查,严格惩戒。首先,要加强对贯彻执行干部选拔任用政策法规情况的监督检查,在本级党委自查自纠的基础上,上级组织部门定期进行综合性调研检查,及时发现、纠正、解决问题,避免出现大的问题。其次,要进一步加大违规违纪用人问题查核力度,对线索清晰、有实质性内容的问题,必须组织力量,一查到底,对违规用人行为,应及时予以纠正,所作出的干部任免决定一律无效。对反映跑官要官、买官卖官、封官许愿、拉票贿选、突击提拔干部等问题,要立项调查,严肃处理,坚决整治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同时,要切实加强用人失察失误责任追究,建立和实行用人失察失误责任追究制度。
要建立健全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考核评价体系,结合工作实际,突出科学发展政绩,合理确定评价范围、内容和权重,使考核评价机制科学、规范和操作性强,做到组织选人有依据、干部努力有方向、群众监督有标准。
用人之道,就是一个选人、用人、爱护人、培养人的过程。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需要营造一种良好的选人用人风气,风气好了,风气正了,选人用人就能得到社会的认可,群众的信任。只要我们转变观念、更新标准、完善机制,为人才培养提供温润土壤,就会拥有一支充满活力、敢打硬仗、善打硬仗的革命化、年轻化、专业化、知识化的干部队伍。班子互爱、互敬、互勉、互慰、互让、互谅、互助、互学,逐渐磨合,优势互补,相互激发,才能实现工作高效,携手共进,齐心协力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篇章。
第五篇: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征文
浅谈如何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万事人为本,国以人兴,政以才治,千秋大业在用人。毛泽东曾经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因此,有计划的培养大批新干部,就是我们的重要任务。”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上,尊重人才、重用人才、求贤若渴的典型事例比比皆是,不计其数。从朱熹的“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到龚自珍的“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从刘邦重用“初汉三杰”打天下到刘备三顾茅庐诚请诸葛亮促成天下三分;还有李世民依靠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等营造大唐盛世,以及被后人广为传颂的“得人才者得天下”的千古名言,都充分说明了要成就一番事业,选准选好人才是最为关键的要素!可以说,选人用人事关事业兴衰、民心向背、干部成长,乃至国家前途、民族未来。十七届四中全会就明确指出:领导干部如何选人用人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当前,我们的国家正处在建设的关键阶段,迫切需要一支高素质、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的干部人才队伍。因而,培养选拔大批能够担当重任的合格的领导人才,已成为一项十分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同时,十七大报告也明确提出:“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选拔干部,提高选2-
公信度,就必须用人唯贤,任用品德好、工作能力强的干部。唐太宗说过一句话:“用得正人,为善者皆劝;误用恶人,不善者竞进”。任用品行端正的好人,那些做好事的人都会受到激励;错误地任用为非作歹的人,那些做坏事的人就争着往上爬。实践证明,用好一个干部,就在广大干部群众面前树立了一面旗帜,就会激励一批干部奋发向上;用错一名干部,就会伤害干部群众的感情,挫伤一批干部的积极性。因此,要用人唯贤,不用人唯亲;要用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人,不用浮夸漂浮、弄虚作假的人;要用开拓创新、奋发有为的人,不用因循守旧、碌碌无为的人;要用清正廉洁、勤政为民的人,不用贪图名利、自私自利的人;要用埋头奉献、不事张扬的人,不用上窜下跳、搞歪门邪道的人;要多看一眼那些长期在条件艰苦、工作艰难地方工作的干部;要多加留意那些不图虚名、踏实干事的干部,不能亏待那些埋头苦干、注重为长远发展打基础的干部,真正形成凭实绩论英雄、凭德才用干部的正确用人导向。
监督是关键,就是要把严格监督贯穿于选人用人过程的始终。选拔干部的过程需要我们引入监督机制、强化监督,做到公平公正,真正把德才兼备的干部选拔出来。同样,在干部的任用过程中,也少不了监督。我们把真正德才兼备的干部选拔出来了,并不是说就可以一劳永逸、高枕无忧了。因为事物总是在变化发展着的,人也一样,尤其是在这物欲横流、到处充满诱惑的今天。我们只有在干部的任用过程中,-3-
不断加强对其的监督和 “免疫教育”,才能保证我们的干部在任用以后不偏离正确的航向和轨道。同时,监督的过程也是巩固选拔干部工作成果的过程。只有监督好了,我们在选拔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公信度,才能在选拔之后得以延续、持久!党的十七大把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作为党的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明确要求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过程监督。四项监督制度的出台,把干部选拔任用的全过程,置于前后、左右、上下全方位的视角下进行监督,使选人用人监督更具有针对性、操作性和实效性,为我们科学公正选用干部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一方面,我们要进一步强化对选人用人程序的监督,确保干部选拔任用整个过程、特别是关键环节公开公正、规范运行。另一方面,我们又要健全干部监督机制。认真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切实提高领导干部按章依规办事的自觉性,强化对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经常性督促检查,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任期制、辞职和罢免制度,充分运用降职、免职等手段加大对不称职和不胜任现职干部的处置力度,疏通干部“下”的渠道,确保贤者上,庸者下。坚持预防、监督、惩处并举,切实把严格监督贯穿于选人用人工作的始终。
2011年7月2日-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