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青海省关于印发三位一体实施方案的通知

时间:2019-05-13 18:21: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6年青海省关于印发三位一体实施方案的通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6年青海省关于印发三位一体实施方案的通知》。

第一篇:2016年青海省关于印发三位一体实施方案的通知

关于印发青海省“三位一体”新型结核病防治

服务体系实施方案的通知

青卫疾控〔2016〕26 号

青海省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青海省“三位一体”新型结核病防治服务

体系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市、自治州卫生计生委,各项目单位:

现将《青海省“三位一体”新型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实施方 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青海省“三位一体”新型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我省结核病防治工作,积极推行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协调配合的“三位一体”新型结核病防治管理模式,全面提高全省结核病防治服务能力,根据《结核病防治管理办法》和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进一步加强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通知》(国卫疾控发〔2016〕 39号)的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

适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需要,利用现有医疗卫生资源,全面加强医防合作。进一步规范结核病患者诊疗和管理工作,减轻患者医疗负担,提高结核病人医疗服务质量。明确“三位一体”新型防治服务体系中各机构的工作职责,规范与结核病防治相关的工作内容,通过有效实施新型防治服务模式进一步加强结核病防控工作,降低发病率,提高治愈率,保护人民群众健康,保障我省结核病防治规划目标的如期实现。

二、指导原则

(一)因地制宜,根据实际认真实施新型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

(二)加强卫生行政部门领导,明确部门间职责,共同做好结核病防治工作。

(三)以患者为中心,全面落实国家结核病免费政策。

(四)充分利用重大专项资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医保资金、增加投入多渠道筹资,保证开展结核病防治服务的经费。

(五)各市州及县区要设立结核病和耐多药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卫生行政部门、县(区)疾控中心和定点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共同协作开展区域内结核病防治规划工作。

三、主要任务及目标

(一)建立新型结核病防治工作机制

1.指定省第四人民医院为省级结核病定点医院,负责市县级定点医院转诊的疑难、危重、复治、耐药、合并症及多脏器结核病患的诊治及技术指导和咨询工作。

2.每个市州至少设立一家市州级结核病定点医院,做好疑难、危重结核病和耐药结核病患者的诊断和治疗。

3.每个县(区)至少指定一家公立综合医院为县级结核病诊疗定点医院,负责结核病患者门诊治疗,有条件的要设立专区开设病房,收治一般结核病患者的住院治疗。

4.所有市(州)、县(区)定点医院都建立符合要求的结核病实验室。

5.市(州)县(区)结核病定点医院按照国家要求,规范化开展结核病诊疗服务,做好患者信息资料的登记、报告、录入、上报。

6.省、市(州)县(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结核病规划管理相关工作;加强结核病实验室建设,做好对同级定点医院结核病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工作。县(区)级疾控机构结核病实验室要协助定点医院开展痰培养工作;市(州)级疾控机构结核病实验室要协助开展痰培养和药敏试验。

7.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机构负责对本地肺结核患者的治疗访视管理、转诊、结核病疑似者的追踪推荐、开展患者的登记、管理、督促患者及时随访检查,负责当地群众结核病防治政策,基本预防知识的健康教育宣传。乡镇级负责对村医(社区医生)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培训。

8、各类各级非结核病诊疗定点医疗机构(含当地综合医疗机构、乡镇和村卫生院、室,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行业医疗机构、私立医疗机构等)开展结核病疑似者和患者的转诊及登记报告工作,不得截留诊治结核病人。

(二)工作指标

1.肺结核患者登记管理率95%以上。2.新涂阳肺结核病人治愈率达到85%以上。

3.以市(州)为单位医疗机构肺结核病人报告率达到95%,转诊率85%以上。

4.以市(州)为单位非结防机构报告疑似结核病人追踪率85%以上。

5.全省报告的肺结核患者及疑似肺结核患者总体到位率90%以上。

6.全省涂阳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筛查率95%以上。

7.全省跨区域流动的肺结核患者的信息反馈率达到90%,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的成功治疗率达到80%。

8.以县为单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结核病的筛查率达到90%,在结核病患者中艾滋病筛查率达到70%。

9.80%以上的县级结核病实验室开展痰培养工作,100%的市(州)级结核病实验室开展药敏试验工作。

10.以市(州)为单位开展耐多药肺结核诊治工作覆盖率达到50%,耐多药肺结核可疑者筛查率达到95%。

11.全民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知晓率达到85%。

12.定点医疗机构可疑肺结核病人痰检率≥95%;随访肺结核病人2月末痰检率≥95%。

13.市(州)级实验室采用双盲法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痰涂片进行复检,每年4次,及时向定点医疗机构实验室反馈复检结果。

14.对定点医院结核菌实验室的室间质量评估(EQA)覆盖率达100%。

15.结核病疑似者及患者信息结核病专报网络报告及时率100%、完整率100%、准确率100%。

16.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患者规范管理率90%。

(三)考核评价指标 1.登记报告与转诊服务

(1)不掌握辖区内肺结核病患者及疑似者基本情况本项不得分。(2)当地居民及常驻人口中结核病患者和疑似病例转诊率达90%,登记报告率达100%,转诊到位率达90%。各指标每降低1个百分点扣1分,不足一个百分点按一个百分点计算,扣完为止。

2.患者管理

(1)未开展对结核病患者督促服药及随访管理和不良反应的观察工作本项不得分。

(2)对结核病患者按时开展督促服药及随访管理和不良反应的观察率达70%。每降低1个百分点扣1分,不足一个百分点按一个百分点计算,扣完为止。

3.追踪管理

(1)未开展对结核病患者及疑似者追踪管理工作本项不得分。(2)辖区内转诊不到位和中断治疗及随访不及时的患者及疑似者追踪率达到100%,追踪到位率达到85%,总体到位率达到85%。各指标每降低1个百分点扣1分,不足一个百分点按一个百分点计算,扣完为止。

4.疾病筛查(1)未开展对辖区内肺结核病患者密切接触者到常住地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进行筛查工作本项不得分。

(2)辖区内90%以上的密切接触者到常住地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进行筛查。每降低1个百分点扣0.5分,不足一个百分点按一个百分点计算,扣完为止。

5.居民防治信息知晓率

辖区内全民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知晓率达到85%。每降低1个百分点扣0.5分,不足一个百分点按一个百分点计算,扣完为止。

四、职责分工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对肺结核病诊断、治疗、管理、报告等,要按照《传染病防治法》、《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2008版)》、《肺结核门诊诊疗规范》、《肺结核临床路径》、《耐药结核病化学治疗指南(2010年)》、《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痰涂片镜检室间质量保证手册》等规定进行。

(一)卫生计生行政部门

1.负责制定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方案、相关配套制度及检查考核方案。

2.成立新型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领导小组和技术小组,负责本地区新型结核病防治管理模式运行机制的领导、协调和实施。

3.将结核病防治纳入新农合保障体系,制订结核病医保政策(包括门诊医保政策)并给予经费支持。

4.将结核病防治工作纳入医疗机构等级评审,监督各级医疗机构严格执行结核病有关诊疗规范、诊断标准等技术规范。

5.将肺结核检查纳入职业健康检查、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入学体检等健康检查。

6.开展专项督导,督促县、乡、村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落实结核病防治工作政策和措施,对工作情况进行季度通报并纳入年终考核。7.将结核病防治工作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

8.负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央转移支付结核病项目、地方结核病专项资金等结核病防治经费的落实和监管。

9.将结核病防治工作纳入医院效能考核。

(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1.协助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开展辖区内结核病防治规划的管理工作,制定辖区内年度结核病防治工作计划。

2.在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下,负责转型工作的组织管理、实施及协调工作。

3.负责制订工作实施方案,并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4.组织开展结核病疫情监测和处置工作。

5.对同级和下级定点医院结核病实验室进行质量控制。6.开展辖区内各有关单位工作人员结核病防治专业培训,提供防治技术指导。

7.开展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工作。

8.在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负责开展对实施地区和单位的督导检查、评价、年度考核工作。

9.协助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年度工作任务指标,为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提供各相关单位目标管理考核的相关数据资料。

10.及时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工作进展情况,定期撰写、上报工作总结。

11.建立、健全本地结防工作制度:建立各机构间信息传递工作流程;定期与定点医院进行信息沟通;健全非定点医疗机构的报告转诊工作机制;规范其他综合医疗机构的报告转诊工作;建立结防机构的追踪流程,规范县、乡村疑似患者追踪工作,保证病人的免费治疗和数据登记、网络报告。

12.充分利用数据资料,定期对本地区的结防工作进行分析评价。13.负责本地区药品需求计划制定,根据定点医院需求为其提供免费的抗结核药品。

14.负责将定点医院诊治的肺结核患者的信息传递给其居住地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落实社区对病人的追踪与随访治疗管理。

15.负责落实对网络报告但未及时到定点医院就诊的肺结核患者或疑似肺结核患者进行追踪。

16.负责区域内结核病防治经费的管理。

(三)定点医疗机构

1.省级定点医院(省第四人民医院)

做好市县级定点医院转送疑难、危重、复治、耐药、合并症及多脏器结核病患的诊治,同时做好技术指导和咨询工作,并负责把出院后的病人转介到当地的定点医院,告知其相关诊疗方案,督促落实后续治疗;协助省卫生计生委参与制订全省结核病防治规划、诊疗技术规范、考核标准、结核病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方案及调查与处置工作;协助制订全省结核病农合医保政策;组织成立全省结核病防治领域专家组,为结核病防治工作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开展全省结核病从业人员业务培训及防治的国内外合作和交流。

2.市(州)级定点医院

根据我省耐多药结核病疫情和实际工作需求,确定为耐多药诊治定点医院的需要设置病区和实验室,建立相关管理制度,配备足够的专业人员和设备。严格按照结核病诊疗规范和临床路径收治需要住院的一般和耐药结核病患者,并负责把出院后的病人协调当地疾控中心下转到当地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告知相关诊疗方案,督促落实后续治疗;定期由质控科(预防保健科)组织对相关科室进行督查;做好发现患者的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专报)信息录入工作;对结核患者及其家属在治疗前进行结核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定期与疾控中心沟通,及时将结核病患者信息传递给辖区市疾控中心,做好继续进行治疗管理的对接。

3.县(区)级定点医院

(1)建立、完善工作制度、工作机制:制定结核病诊断治疗工作制度,明确各相关部门(结核门诊、结核病房、药房、检验科、放射科、预防保健科等)工作职责:建立院内结核病发现、登记、报告及转诊工作流程、工作机制,规范肺结核病人(门诊、住院)的报告、转诊工作;建立确诊肺结核患者管理工作机制,规范患者用药、治疗管理工作;建立院内结防工作考核奖惩制度,定期由预防保健科(或其他指定科室)组织对相关科室检查,并将检查结果进行院内通报。

(2)定点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诊疗科目应增加结核病科并设立结核病门诊,按照国家政策对可疑肺结核症状者免费拍摄X线胸片和痰涂片结核菌检查,以及治疗期间的随访检查,至少免费提供3次随访期间的痰涂片检查和治疗结束时的1次胸片检查。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时应及时处理,随时调整治疗方案。需住院治疗的重症结核患者安排住院治疗或转诊至上级定点医院救治。

肺结核患者的诊疗按照原卫生部制定的肺结核门诊诊疗规范、肺结核临床路径、耐药肺结核临床路径等操作规范进行。

(3)负责开展涂阳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检查工作。(4)建立结核病药房(药品柜),为患者提供免费的抗结核药品,按照《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免费抗结核药品管理手册》要求管理药品,填写与药品管理相关的各类报表,保证药品的不间断供应。

(5)设立肺结核病房,收治需要住院的肺结核患者。(6)按照国家统一的标准化疗方案及药品为患者提供免费的抗结核治疗,并负责治疗前对患者进行告知(如讲清病情、服药方法、药物不良反应及应对方法等)。

(7)落实感染控制措施,防止机构内医源性传播和交叉感染。(8)指定专人负责结核病报告、登记和相关信息录入工作:按照《中国结核病规划指南》的要求建立“三本”(《初诊患者登记本》、《结核病患者登记本》、《痰涂片检查登记本》)及确诊肺结核患者《病案记录》,负责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专报)信息录入和更新工作;并完成工作报表。

(9)并及时将新发现的肺结核患者的信息反馈给乡村级结核病督导员进行服药督导管理。

(10)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结核病知识健康教育宣传。(11)定期与疾控机构沟通,及时将需要追踪患者或中断治疗患者信息传递给辖区疾控机构。

(12)对于门诊及住院的结核病患者的诊疗费用,按照新农合及城镇医疗保障相关文件给予报销,执行国家、地方政府、医疗保障和项目等规定的相关免费、激励政策。

(13)接受上级相关部门、当地疾控中心的督导检查和培训工作。(14)建立严格的工作机制,将肺结核患者诊断、转诊、报告、治疗的实施情况作为科室绩效考核内容之一,保证无院内疫情的漏报和转诊丢失。

(四)非定点医疗机构

1.确定专门的部门和人员负责结核病疫情报告、患者的转诊工作,建立院内肺结核患者报告、转诊工作机制。

2.门诊或病房医生发现具有肺结核可疑症状的患者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的时限要求填写疫情报告卡,并填写三联转诊单,将患者转诊至定点医疗机构接受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3.预防保健科(或其他指定科室)每日收集各相关科室的疫情报告卡,并进行网络直报。定期将转诊单(结防机构联)寄送至当地定点医疗机构。

4.开展对医护人员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和宣传工作; 5.对患者和家属开展结核病健康教育。

6.原则上不得截留和收治结核病患者,发现或疑似结核病患者,及时将患者转诊至定点医院接受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五)基层卫生机构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转诊肺结核疑似者,协助追踪转诊未到位和中断治疗的肺结核患者并进行登记报告,根据定点医疗机构制定的治疗方案,对本地肺结核患者的服药治疗进行督导管理。

1.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规划》要求完成职责内的各项工作。

(2)负责村医(社区医生)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培训。(3)对辖区村级(社区)结核病人的治疗管理情况进行定期督导、检查并登记。

(4)转诊:将本院(中心)发现的肺结核可疑症状者或疑似肺结核病人转诊到当地结核病定点医院接受诊断治疗并登记报告。

(5)追踪:将各村(社区)转诊未到位的肺结核患者和中断治疗的病人通报给村医和社区医生,对村医和社区医生追踪后仍未到位的病人进行追踪并登记报告。

(6)反馈:将各村(社区)完成疗程病人的治疗转归情况反馈给当地定点医疗机构。

(7)对定点医院确诊反馈的肺结核病患者提供定期的督导访视、规范服药等,观察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并及时报告。

(8)对公众进行结核病防治策略,以及基本预防知识的健康教育。

2.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

(1)发现有可疑结核病症状者,转介到定点医院就诊并登记。(2)督促病人按时到定点医院复查、取药、留送合格的痰标本。(3)负责对定点医院确诊反馈的本村(社区)结核病人的面视下督导治疗管理,督导病人按时按量服药,及时将病人治疗过程中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报告给当地定点医疗机构。

(4)做好病人的治疗记录。

(5)病人完成全程治疗后,应将《肺结核病人治疗记录卡》上交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归档备查。

(6)对本村(社区)转诊未到位和中断治疗的病人进行追踪,将追踪仍未到位的病人上报给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7)对公众进行结核病基本防治知识和核心信息的健康教育宣传。

(六)卫生监督部门

依法对辖区内医疗卫生单位医疗执业资格、医务人员执业资格、结核病疫情报告、诊疗工作、疫情控制、消毒隔离措施以及医疗废物处置等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五、定点医疗机构具备条件

(一)基本设施要求

定点医疗机构要设立结核门诊和痰检实验室,痰检实验室可以由医院的实验室进行管理。X光室、预防保健科、药品管理等相关科室(部门)必须满足开展结核病诊治工作基本条件。

1.结核门诊

结核病门诊须按照传染病诊室的要求设置,应有诊疗室和处置室,配备有医用观片灯、台式计算机、疫情信息专用电话、宽带网络接入设备、消毒设备。

2.实验室

有“达到生物安全标准.可以开展结核菌涂片的镜检和培养”的用房,实验室应分区(痰涂片染色区域和读片镜检区域),布局应符合生物安全二级(BLS-2)防护的要求:(1)实验室墙壁、天花板的地板应易清洁、不渗液,并耐化学品和消毒剂的腐蚀,地面应防滑;

(2)实验操作台面应耐热、防水,耐消毒剂、酸、碱和有机溶剂的腐蚀;

(3)实验室内应保证操作时的照明,避免不必要的反光和闪光;(4)实验室应设置洗手池、洗眼器或喷淋设备;

(5)实验室中的器具和实验台应坚固耐用,在实验台、生物安全操作柜和其他设备之间及下面,应留有足够空间,以便于清洁;

(6)实验室中可开启的窗户应安装纱窗;(7)实验室应有适当的消毒设备;

(8)在实验室门口应设挂衣装置,个人便装与实验室工作服分开放置。

注:实验室应装备开展痰检所需要的仪器和设备:包括冰箱.恒温培养箱.生物安全操作柜.双目显微镜.离心机.电子天平.培养机凝固器.涡旋震荡器.酸度测定仪.移液器.磁力搅拌器(注:如外购培养基则不需要相应的制备设备)

3.X光室

X光室有符合国家对X线防护要求的X光机用房,配备X光机(500MA以上)、X线防护设备、洗片机、观片灯等。

4.预防保健科(或其他指定管理科室)

预防保健科基本设备包括多媒体投影仪、数码照相机、传真机、台式计算机、打印机、疫情信息专用电话.宽带网络接入设备等。

5.药房(库)

药房应有免费抗结核药品存放柜(架),并药品存放应有防潮架、防鼠板及防盗设备,配备台式计算机、打印机。

(二)人员配置基本要求

1.结核病门诊至少具有结核病相关执业资格和经验的医生2名、护士1名,负责接诊、肺结核病人诊断、治疗(管理)、报告和登记等工作。

2.实验室1-2名专(兼)职检验人员,负责结核菌涂片镜检和结核杆菌痰培养工作。

3.X光室至少有1-2名专(兼)职人员,负责X光摄片和撰写诊断报告工作。

4.预防保健科(其他指定管理科室)有1-2名专(兼)职人员,承担本院结核病疫情报告、内部转诊的核查、管理、协调等工作。

5.药房(库)有1-2名专(兼)职人员,承担免费抗结核药物的接收、登记、入库与发放工作。

(三)感染控制要求

1.定点医疗机构应设立结核病感染控制组织管理机构。2.结核病门诊应自成一区,设单独出入口,或在医院门诊区以外的地方单独建立。门诊应保证良好采光、通风,并配有排风.消毒装置。

3.不同类型的住院肺结核患者(传染性肺结核患者.不同阶段的肺结核患者.疑似肺结核应分病区(病房)安置。

4.实验室设施、设备和材料均应在符合生物安全二级(BSL-2)的要求。

5.医务人员在接触传染性肺结核患者时,特别是接触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以及进行一些高风险操作如做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气管插管.吸呼吸道分泌物处理.实验室操作等均需要佩戴医用防护口罩(如N95口罩)。

6.肺结核患者至少要配戴普通外科口罩。

7.医疗废弃物处理应按照《医疗废弃物管理条例》执行。

(四)经费管理

1.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要设立结核病防治经费专帐,及时记录经费收支情况。

2.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定期对结核病防治经费进行内部审计。3.基层医疗机构按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要求完成各自职责和补助经费。

六、督导

各市、自治州卫生计生委应对建立“三位一体”新型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的县(区)开展专项督导和评价工作,确保各级各类结核病防治机构积极履行职责,保证结核病防治工作的质量。

(一)督导频度

各级督导工作应按照《指南》中规定的频度进行,也可根据新型防治体系的实际运转情况酌情增减。各级在实施规划督导的过程中,要将“三位一体”工作内容作为重要的督导内容之一。

(二)督导对象和内容 1.对卫生行政部门的督导

(1)本地区医疗卫生机构与结核病防治机构合作开展结核病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与协调情况。

(2)卫生行政部门下发定点医疗机构的相关事宜文件情况,包括组织制定本地区开展定点医疗机构工作实施计划。

(3)医疗机构与结防机构合作开展结核病防治工作机制建立情况。

(4)定期组织召开小组例会情况,包括讨论解决结核病防治工作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障碍。

(5)监督肺结核患者发现、转诊和追踪工作的落实情况,将该工作纳入目标考核内容实施情况。

2.对疾控机构的督导

(1)在卫生行政部门安排下,定期对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进行监督检查、年度考核情况。(2)为定点医疗机构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情况。(3)与定点医疗机构的沟通合作机制情况(4)对定点医疗机构结核病防治经费拨付情况。3.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督导

(1)定点医疗机构院内肺结核患者发现、登记、报告及院内转诊工作开展情况。

(2)定点医疗机构各相关科室(结核门诊、结核病房、药房、检验科、放射科等)免费诊断与免费药物发放等治疗服务提供情况。

(3)专项经费接收和使用情况。4.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督导

(1)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村医(社区医生)的培训、督导、反馈和乡村医生结核病患者的登记、转诊、追踪工作。

(2)对定点医院确诊反馈的肺结核病患者提供定期的督导访视、规范服药、观察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并及时报告,督促及时随访查痰和判愈。

(3)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

(三)督导程序和方式 1.督导前准备

制定年度督导计划,在现场督导前收集相关资料,了解被督导单位在新型防治服务体系下相关工作职责的落实情况,确定重点督导内容和地区,召开督导准备会。

2.现场督导

听取工作进展报告,核查相关文件和资料,了解相关政策的制定.制度的建立情况,现场调查相应的疾控机构.定点和非定点医疗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等,督导访问患者,了解服务体系运转和各项制度的落实情况。

3.分析总结与反馈 根据督导调查所见和收集的信息进行总结,分析发现的问题,与当地相关人员一起就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并及时向有关部门进行反馈。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卫生计生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结核病防治工作重要性和长期性的认识,本着对人民群众健康高度负责的态度,加强对我省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转型运转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以主管局长任组长、定点医院主管院长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管主任为主要成员的结核病防治工作协调小组,负责新型服务模式工作的组织协调工作。定期召开结核病防治工作协调会,通报病人发现、治疗管理、追踪等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协调解决遇到的困难和发现的问题,并制定相应措施。市(州)、县卫生行政部门要将年度肺结核患者考核指标分配到定点医疗机构,并签定目标管理责任书,确保定点医院切实落实结核病防治工作。

(二)明确职责,加强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建设

各级卫生计生部门要加强结核病三级防治网络建设,逐步构建定点医疗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分工明确、协调配合的防治服务体系。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负责肺结核患者疫情报告,定点医疗机构负责对肺结核患者进行诊断、治疗、登记和报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转诊、追踪、肺结核患者的治疗管理。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结核病防治规划、技术方案制定、疫情监测处置、实验室质量控制、技术指导、宣传教育、绩效评估等工作。

(三)保障经费投入,有效整合资源

各级卫生计生部门要积极争取财政支持,进一步完善“政府投入为主、分级负责、多渠道筹资”的经费投入机制,将结核病防治经费纳入政府的财政预算。逐步增加投入,保障患者发现、治疗管理、疫情监测、培训、督导、宣传教育等防治措施的落实。结合我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政策,认真贯彻《青海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办法(2011版)》,《青海省城乡居民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障办法(试行)》,完善保障政策,进一步减轻患者负担。完善对基层医务人员发现和管理患者的激励机制。加大对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建设的投入,对定点医疗机构承担的结核病防治任务进行合理补偿,保证其高质量完成结核病诊疗任务。

(四)加强医防合作

定点医院和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加强沟通和合作,建立定点医院和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定期沟通协调制度。定点医院要严格按照卫生部办公厅印发的《肺结核门诊诊疗规范》、《肺结核临床路径》、《耐药结核病化学治疗指南(2010年版)》的要求,规范开展诊疗服务。

(五)加强评估考核

市(州)、县卫生计生委(局)定期组织开展对辖区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定点医疗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落实结核病防治工作实施情况监督与考核,将考核结果纳入医疗机构年度考核内容。市(州)、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对结核病防治日常工作的督导,定期对定点医疗机构、非定点医疗机构、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对结核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通报,并将督导报告及时上报市(州)、县卫计委(局)和市(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八、工作要求

(一)各市(州)、县(区)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大对新型结核病防治管理模式推进工作的考核力度,每年组织一次综合考核,考核结果与各单位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相挂钩,成绩优秀者予以通报表彰,未达标者予以限期整改。对定点医院工作开展不合格的单位,在医疗机构评审中取消资格,同时取消合作医疗定点报销单位资格。

(二)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定点医院工作的领导,指导并协调做好结核病诊治工作从疾控机构向定点医院的过渡工作。要加强沟通和协调,建立完善医防合作运行机制,至少每季度组织召开一次例会,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省、市(州)、县疾控中心负责日常督导考核,县(区)级对定点医院每月1次,市州级每季度1次,省级每半年1次,督导报告及时上报同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并通报。

(三)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将结核病诊疗纳入当地医疗质量控制工作体系,定期组织有关专家对本辖区结核病诊疗质量进行评估,开展对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处方点评、抗结核药品使用、辅助用药等跟踪监控制度,进一步规范医务人员诊疗行为,并将评估结果作为医院评价的重要依据。

(四)各市(州)、县(区)要将结核病防治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保障宣传、培训、管理、疫情处置及定点医院开展结核病诊治工作所需经费。同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落实结核病防治人员的各项防疫补贴及有关津贴。

(五)各级定点医院不得为了经济利益,扩大检查和治疗范围,应落实相应的免费诊治服务,减轻患者的负担。要建立内部转诊制度,预防保健科要统一协调患者的转诊工作,避免患者自行离开医院。对于放弃或中止治疗的患者,定点医院要及时将患者信息反馈当地疾控中心进行追踪。医院对从事结核病防治工作的医务人员要给予分配政策的倾斜,每年对从事结核病防治工作的医务人员进行健康体检。

(六)各地要进一步加强对重点人群和重点地区的结核病防控工作,做好学校结核病疫情的监测,强化早发现早处置,提高学校结核病信息报告、诊断治疗和管理的及时性和规范性,加强对学校开展结核病防治知识培训和健康教育的技术支持。继续做好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进行结核病筛查,对结核病患者提供艾滋病病毒检测。强化属地管理,做好流动人口结核病患者的诊断、报告、转诊追踪、信息登记和治疗、随访管理等工作。对跨区域治疗的患者,转出地应及时将患者诊疗信息提供给转入地,做好信息衔接。加强流动人口聚集场所的宣传教育,提高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控意识和能力。

(七)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协调当地医保部门,争取将结核病人门诊和住院治疗纳入当地医疗保险政策,进一步提高报销比例。将贫困结核病患者纳入民政医疗救助范围,减轻患者负担。

第二篇:关于印发青海省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青海省加强乡村医生队伍

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青政办〔2011〕210号

西宁市、各自治州人民政府,海东行署,省政府各委、办、厅、局:

《青海省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实施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一一年八月三十日

青海省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实施方案

(二〇一一年八月)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1〕31号)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青发〔2011〕9号)精神,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明确乡村医生职责,改善村卫生室基础设施条件,实现全省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全覆盖;将村卫生室全部纳入基本药物制度范围和新农合门诊统筹实施范围;完善乡村医生补偿和养老政策,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健全乡村医生培养培训制度,规范执业行为,强化管理指导,提高乡村医生服务能力和水平,为农牧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二、职责标准

(一)乡村医生职责。为农牧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在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乡镇卫生院的指导下,按照服务标准和规范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协助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落实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按规定及时报告传染病疫情和中毒事件,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使用适宜药物、适宜技术和中藏(蒙)医药方法为农牧区居民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一般诊治,将超出诊治能力的患者及时转诊到乡镇卫生院及县级医疗机构;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新农合医疗保障服务;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填写上报医疗卫生服务统计报表,保管农牧民健康档案等卫生信息资料。

(二)规划设置。村卫生室可以由乡村医生联办、个体举办,或者由政府、集体或单位举办,经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后设立。原则上每个行政村设置1所村卫生室。村卫生室经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后设置,应设置在人口居住集中、交通便利、就医方便的地方,并尽量与村委会等村级公共活动场所建设在同一地点。

(三)建设标准。村卫生室业务用房面积每所40—60平方米,达到诊断室、药房、治疗室、防保室四室分开,规模较大的应将诊断室、药房、治疗室、防保室和观察室五室分开。基本诊疗设备按标准由各级政府同步配齐,药品周转金由县级财政按照每村卫生室3000元的标准安排。

(四)人员配置标准。在村卫生室执业的乡村医生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考核确定,原则上每千人应有1名乡村医生,配备2名以上的村卫生室,原则上应有1名女乡村医生。乡村医生以县为单位实行实名制管理。确保2011年底前每个行政村都有1所村卫生室,每个村卫生室都有乡村医生。

三、主要任务

(一)加强乡村医生和村卫生室管理。

严格乡村医生执业资格。乡村医生必须具有乡村医生执业证书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书,并在卫生行政部门注册并获得相关执业许可。在村卫生室从事护理等其他服务的人员也应具备相应的合法执业资格。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和《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加强准入管理。新进入村卫生室从事预防、保健和医疗服务的人员原则上应当具备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资格。人员不具备执业条件的地区按执业注册有关规定,招聘中专以上医学院校毕业生到村卫生室执业,必须及时按程序进行执业注册。严禁不具备资格人员非法行医。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定,每两年开展1次乡村医生执业考核,考核结果作为乡村医生继续执业的依据。

加强县级卫生部门对村卫生室的管理。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将乡村医生和村卫生室纳入管理范围,对其服务行为和药品器械使用等进行监管。建立健全符合村卫生室功能定位的规章制度和业务技术流程,组织乡村医生培训。科学划分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职能分工,合理分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量,加强绩效考核。考核结果在所在行政村公示,并作为财政补助经费核算和对在村卫生室执业的乡村医生进行动态调整的依据。

加强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的业务指导和管理。积极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建立既分工负责、又紧密联系的管理机制。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委托乡镇卫生院对乡村医生和村卫生室进行技术指导、业务和药品器械供应管理以及绩效考核。在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统一组织下对乡村医生及村卫生室的服务质量和数量进行考核。

提高村卫生室信息化水平。将村卫生室纳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和管理范围,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对其服务行为、药品器械供应使用等进行管理,提高乡村医生及村卫生室的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建立统一规范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逐步实行村卫生室统一的电子票据和处方笺。2011年底完成村级综合信息平台建设任务。

(二)将村卫生室纳入相关制度实施范围。

村卫生室全面实行基本药物制度。从2011年起,全省村卫生室全面实行基本药物制度,配备国家基本药物(含省级增补品种,下同),并实行零差率销售,覆盖率达到100%。在村卫生室执业的乡村医生要全部使用基本药物,基本药物由村卫生室提出计划,报送乡镇卫生院,实行统一招标采购配送。

村卫生室纳入新农合门诊统筹实施范围。各统筹地区新农合经办机构将村卫生室全部纳入新农合门诊定点医疗机构管理范围,全面实行门诊医药费用垫付直报制度,支付比例不低于在乡镇卫生院就医的支付比例。鼓励地方结合推进新农合门诊统筹,同步开展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探索按人头支付、总额预付等多种支付方式,利用支付政策引导乡村医生和村卫生室转变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乡村医生承担的新农合医疗保障服务,一般诊疗费每人次收费标准8元,参合农牧民门诊就医按人次收费,其中7元从新农合门诊统筹基金中支付,1元由个人承担,门诊购药不另收费。具体操作程序由各新农合统筹地区制定。要加强对新农合支付村卫生室诊疗和药品费用的监管,防止虚开单据,虚报骗取、套取新农合资金。

(三)完善乡村医生补偿和养老政策。

健全多渠道补偿政策。各地要严格执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工作方案的通知》(青政办〔2011〕113号),从2011年起,乡村医生补助每人每年至少达到8000元,同时按每村卫生室1000元的标准给予水、电、暖补贴,对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或中专以上学历的乡村医生,再增加1000元的补助。乡村医生补助经费由省级财政承担70%,州、县两级财政承担30%。乡村医生承担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按承担的任务量足额给予补助并适当倾斜,鼓励村医自种自采自制中藏药及应用中藏药适宜技术等渠道增加收入。县级卫生、财政、价格等部门要加强对乡村医生和村卫生室补助经费使用的监管,督促其规范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公开医疗服务和药品收费项目及价格,做到服务有记录、收费有单据、收入有账目、支出有凭证。

积极解决乡村医生的养老问题。各地要结合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以下简称新农保)的推进,对符合新农保待遇领取条件的乡村医生发放养老金。各地政府可以采取补助等多种形式,妥善解决好老年乡村医生的保障和生活困难问题。具体办法由当地政府结合实际制定。

(四)健全乡村医生培养培训制度。

加强乡村医生培训。根据《青海省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青发改社会〔2010〕1681号),加快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对到村卫生室工作的医学院校大中专毕业生,优先纳入规范化培训。采取集中培训、临床进修、对口帮扶、全科医学教育等多种方式,通过举办在岗乡村医生短期培训、组织在岗乡村医生轮流到乡镇卫生院或县级医疗机构进修、选派县级医院或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到村卫生室带教帮扶、依托卫生信息网络开展乡村医生实用技能在线培训等,不断提高乡村医生业务素质,大力推广农牧区适宜卫生技术在基层的广泛、规范、合理应用。各级财政解决专项经费,对乡村医生每年免费培训不少于两次,累计培训时间不少于两周。

加强乡村医生后备力量建设。建立村医补充和退出机制,村医年满60周岁离职,因村医补充困难、名老中藏(蒙)医确需延长服务年限的,需经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但延长服务年限不得超过5年。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摸清并动态掌握本行政区域内乡村医生执业情况,着眼长远,编制乡村医生队伍建设规划,建立乡村医生后备人才库,制定优惠政策,吸引获得执业医师资格的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中适合担任乡村医生的人员、城乡医疗卫生机构退休医生、乡镇卫生院派驻到村卫生室工作的人员到村卫生室工作。各地要结合探索建立全科医生团队和推进签约服务模式,积极做好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的衔接。

四、工作安排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州(市、地)、县政府要高度重视乡村医生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将乡村医生队伍建设作为医改的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相关配套政策,确保顺利实施。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强化协作配合,加大督促指导力度,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推进。

(二)明确工作职责。各州(市、地)、县政府是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实施主体,要确保各项任务落实,细化实施方案,将完善乡村医生补偿和养老政策以及村卫生室建设等方面所需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并及时拨付到位,全力推进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省级发展改革部门完善政策,统筹协调,积极推进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工作;省级财政部门要通过转移支付加大资金投入,确保乡村医生队伍建设资金的落实;省级卫生部门要做好乡村医生队伍建设规划,加强乡村医生的准入、培训、考核、监督管理,健全相关规章制度,提高乡村医生的卫生服务能力;省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研究解决乡村医生养老保障,利用新农合制度加强医药费用监管;省级教育、民政等相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主动承担任务,加强协同配合。

(三)制定工作方案。在本方案出台30日内,各地区要结合本地实际,进一步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和工作任务,报省医改办、卫生厅、财政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备案。

(四)加强舆论宣传。乡村医生是植根广大农牧区的卫生工作者,为维护农牧区居民健康方面发挥着难以替代的作用,是维护发挥“网底”功能的主力军,要通过宣传,充分认识乡村医生的重要性,更好的推进乡村医生队伍的建设,为建设乡村医生队伍营造良好的社会和舆论氛围。

第三篇:三位一体实施方案范文

织金县妇幼保健站

推进廉政风险预警、防范、监督 “三位一体”机制建设的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关于推进权力运行廉政风险预警、防范、监督“三位一体”机制建设的实施意见》(毕地党办发„2011‟3号)、地区纪委、地区监察局《关于印发推进权力运行廉政风险预警、防范、监督“三位一体”机制建设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毕地纪[2011]28号及县委办、政府办《关于推进权力运行廉政风险预警、防范、监督“三位一体”机制建设的实施意见》(织党办发[2011]2号文件精神,努力推进全县廉政风险预警、防范、监督“三位一体”机制建设,不断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原则

(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这条主基调,通过规范公共权力运行,提升工作效能,服务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二)科学评估、注重预防。坚持风险排查的准确性,力求查准、查全、查深,定级准确;坚持教育、制度、监督的同步性,制度完善,措施落实。

(三)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坚持与时俱进、注重特色,积极探索有利于降低廉政风险、加强从源头预防腐败的改革措施。

(四)分类指导、循序渐进。结合实际,区别不同岗位、不同人员的特点,坚持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积极稳妥、有序推进。

二、主要任务

紧密结合各科室实际,全面排查岗位职责业务流程、制度机制和外部环境等方面可能引发廉政风险的问题,通过评估风险等级、梳理权力清单、规范权力运行、建立预警系统、完善相关制度等手段,建立以岗位为点、以程序为线、以制度为面得系统化、标准化、程序化的廉政风险防控体系。

(一)建立权力廉政风险预警机制

1.认真查找廉政风险点。以权力运行过程为主线,以人员岗位和制度机制为重点,围绕人、财、物等重点环节对各科室干部职工的职责、法定权限和工作流程进行认真梳理,编制详细、规范的权力运行流程图,通过自己找、群众点、领导评和集体议等方式,组织干部群众找准找全每一项权力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决策风险、个人风险、用人风险、失职风险等。具体要围绕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查找:

(1)掌控权力,可能利用其为他人带来直接或间接、近期或远期的不当利益和好处,从中谋求私利的领导干部、股室及工作岗位;

(2)权力运行需要公开、需要民主决策;

(3)没有直接拥有人、财、物的支配权,但可借助工作中的权力和机会谋取私利的工作岗位。

2.科学确定廉政风险等级。对查找出的各类廉政风险点,要依据廉政风险点的发生频率、权力行使的重要性和危害程度进行廉政风险评估,按照风险大小,由高到低划分为A、B、C三个等级。对潜在廉政风险大,发生问题危害重的,划为A级风险点;对潜在廉政风险较大,发生问题危害较重的,划为B级风险点;对潜在廉政风险较小,发生问题危害较轻的,划为C级风险点。逐一登记,归类汇总,形成《权力廉政风险等级目录》,并根据形势变化和权力项目的增减,对廉政风险进行动态管理,及时调整风险等级。

3.廉政风险管理

(1)等级公示。要将评定出的廉政风险等级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2)分级管理。实行廉政风险分级管理和负责制度,A级廉政风险,由单位主要领导负责;B级廉政风险由单位分管领导负责;C级廉政风险,由科室负责人直接管理和负责。同时建立廉政风险双向承诺制度,即:科室向领导班子承诺做到每项权力规范运行,领导班子成员承诺按“一岗双责”要求加强监督和管理。

4.廉政风险预警方式

(1)发出廉政风险预警提醒。根据廉政风险情况,采取不同形式,发出廉政风险预警提醒,对可能发生问题的倾向性行为进行警示和预防。预警级别分为绿色、黄色、红色三个级别。尚未转变为风险的,亮绿牌;出现风险苗头的,亮黄牌;出现风险的,亮红牌。(2)下发廉政风险预警通知书。针对廉政风险发生的问题,下发《廉政风险预警通知书》予以告知,要求当事人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有力措施限期整改。

(二)建立权力廉政风险防范机制

各科室要针对权力运行各个环节存在的风险点,绘制风险防范流程图,制作岗位风险警示牌,制定岗位风险防范措施,实现“风险定到岗、制度建到岗、责任落到人”。根据权力等级分别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对低等级廉政风险,采取保廉承诺、警示教育、风险提示、廉政谈话、函询质询等多种形式,提高单位和个人的自律和防范意识。对中、高等级廉政风险,除采取以上措施外,建立和实行重要股室、重点岗位干部选用交流、公开承诺、岗位责任、首问首办负责、限时办结、考核评议、廉政档案等制度。落实防范措施,廉政风险点在决策环节的,着眼权力制衡,用健全的民主决策制度进行防范;在执行环节的,着眼权力公开、权力分解;属于自由裁量权过大的,细化裁量标准,规范实施程序;属于监督不力的,完善公开程序,适时动态公开;属于制度缺失或不完善的,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并抓好落实。

(三)建立权力廉政风险监督机制

1.加强决策监督

(1)科学、合理界定结合各自实际的事项范围,健全完善议事规则,并建立落实“三重一大”事项决策机制。决策机制一般应包括决策酝酿、集体决策、执行决策等三个程序。决策酝酿时,应加强对事前的调查研究、专家论证、技术咨询、决策评估、公示;集体决策时,领导班子成员要对议题明确表示态度,表决意见和理由等情况要形成会议记录;执行决策程序,领导班子成员个人不得擅自改变集体决策。领导班子决策“三重一大”事项,要自觉、主动接受纪检监察机关及局纪检组的监督

(2)主要领导干部对落实“三重一大”事项制度负总责,领导班子成员要带头严格执行有关规定,对不按规定程序操作的,必须及时纠正。未经集体研究,个人擅自作主的,按照规定进行批评教育、行政问责;如果出现严重失误或造成重大损失、恶劣影响、引发严重社会矛盾的,严肃追究党政纪责任。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违法要追究。

(3)将落实“三重一大”事项制度的情况,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的内容。

2.加强财务监督

(1)加强对“小金库”的检查和治理,杜绝私设“小金库”行为发生。

(2)对反映财务管理中违规违纪问题的信访举报,要依照职能和职责分工及时认真进行核查。

3.加强基层民主监督

全面推行并深化党务、政务公开,积极探索和创新公开方式,搭建公开平台,找准公开载体。不断加大民主监督力度和规范权力运行机制。

4.加强社会监督

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网络和社会各界的监督作用,形成对权力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格局。

四、组织实施

开展权力运行廉政风险预警、防范、监督“三位一体”机制建设工作,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启动阶段(2011年4月)广泛宣传权力运行廉政风险预警、防范、监督“三位一体”机制建设工作的主要精神和基本内容,让广大党员干部熟悉工作内容,明确工作要求,重点掌握查找风险点的原则和方法。制定开展权力运行廉政风险预警、防范、监督“三位一体”机制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召开宣传动员大会,安排部署相关工作。

(二)执行阶段(2011年5月至10月)

结合工作实际,突出领导岗位、中层岗位、重要岗位三个层次,逐一排查廉政风险点,采取自己找、群众点、互相查、领导评和集体议等方法找出廉政风险点,利用举报投诉、财务审计、执法检查、行风评议、干部考察、问卷调查等专用监督渠道和手段搜集廉政风险点。将风险点登记汇总,并根据各风险点风险程度不同,从高到低划分三个等级,区别对待,分级管理,经组织严格审核把关后,在一定范围内公示。

(三)考核阶段(2011年11月)

通过定期自查、阶段性检查抽查等方式进行考核。各科室每季度进行一次自查小结,每半年进行一次自查总结,并形成自查报告上报。在自查的基础上,结合年底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和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以及干部考核“双考双评双挂钩”考核等对廉政风险预警、防范、监督“三位一体”机制建设情况进行考评。考核等次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档次。对考核等次优秀的单位和个人,予以通报表彰,对考核等次不合格的单位和个人,书面下达整改通知,督促健全制度机制,完善措施,抓好落实,并进行再次评估考核。对经再次评估考核仍不合格的,要对相关领导干部和有关人员进行责任追究。

(四)修正阶段(2011年12月)

总结权力运行廉政风险预警、防范、监督“三位一体”机制建设工作经验,修正完善廉政风险预警、防范、监督措施。建立权力运行廉政风险预警、防范、监督长效机制,基本形成内部管理有制度、岗位操作有标准、出现问题能修正、事后考核有依据的风险预警、防范、监督体系。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成立织金县妇幼保健站廉政风险预警、防范、监督“三位一体”机制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主要领导负总责任,主管领导具体抓,纪检监察相关协调推进,各科室共同参与,多方联动、上下协调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周密部署安排,制度工作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强化监督检查。每位班子成员要按 “一岗双责”,带头查找廉政风险点,带头制定和落实防控措施,严格按照分层监控负责制要求,切实抓好管辖范围内的廉政风险预警、防范、监督工作。纪检督察机关要发挥好组织协调和督促指导作用,及时上报信息。

(二)突出重点,统筹兼顾。要按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要求,确定重点部门、重要领域和重要环节,着力解决本单位涉及民生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难点、热点等问题,把权力运行廉政风险预警、防范、监督“三位一体”机制建设融入到中心工作和业务工作的全过程。

(三)优化评估,及时查纠。要加强对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质量、效果的评估考核,把廉政风险预警、防范、监督机制建设纳入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考核、工作目标以及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和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考核范畴,全面系统的检查考核廉政风险防控各项措施的落实情况。同时,要加强调查研究,开展岗位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理论研讨,定期分析预警、防范、监督机制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及时查查找和发现新的风险点,不断优化防控措施,积极创新思路和方法,形成较为完备的廉政风险预警防范工作领导机制、运行机制、督查机制、考核机制,确保廉政风险预警、防范、监督“三位一体”机制稳步推进。

第四篇:青海省卫生厅关于印发(推荐)

青海省卫生厅关于印发《青海省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项目管理规定》的通知

来源:农卫处|日期:2011年07月26日|点击次数:

字体大小:大 中小

打印页面次

关闭页面加入收藏

西宁市、海东地区、各自治州卫生局,厅直各医院,有关行业、系统、民营、部队和武警医院:

实施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工作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农村卫生服务水平,促进城乡卫生协调发展,维护农牧民健康的一项重要举措。为进一步加强组织管理,根据卫生部《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项目管理办法》(卫办农卫发〔2009〕113号)、《中共青海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青发〔2011〕9号)精神,我厅制定了《青海省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项目管理规定》,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一一年七月二十五日

青海省卫生厅关于二级以上医疗机构 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项目的管理规定(试行)

为组织实施好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项目,加强项目管理,提高对口支援成效,特作如下规定。

一、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对口支援工作纳入支援医院和受援乡镇卫生院目标管理责任制。州(县)卫生行政部门、对口支援医院和受援乡镇卫生院主要负责同志为第一责任人,考核评估结果计入单位及领导班子考核。

二、强化绩效考核。对口支援医院应将支援工作纳入医务人员岗位绩效考核,作为评优、晋职、聘用的重要依据。原则上二级以上医院医务人员在晋升职称前必须到基层工作一年以上。同等条件下,具有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经历的医务人员优先聘用。

三、注重支援成效。各支援医院应按项目规定足额选派支援人员,并以业务骨干为主,其中至少有1名中级以上职称人员。所选专业根据受援卫生院需求确定,以医疗为主,兼顾护理、医技、管理等方面。

支援工作以驻点开展支援为主要形式,同时应免费接受受援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进修学习。支援医院要针对受援卫生院的实际和当地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帮助受援卫生院着力建设特色和重点科室,培养业务骨干,提高其能力水平。

四、保证支援时间。各支援医院每年选派专业人员时应征求受援乡镇卫生院意见,并报受援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同意后驻点开展支援工作。在确保支援工作持续性和稳定性的前提下,支援人员可定期分批轮换,原则上每批连续工作时间不得少于六个月。

五、加强督导考核。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建立对口支援工作绩效考核制度,定期对支援情况进行督查,并建立以支援人员到位、考勤、工作量和群众满意度为主的督导考核记录。原则上县级考核每季度1次,州(地、市)级考核每半年1次,省卫生厅随机抽查考核。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根据考核结果,积极协调有关部门,按规定及时兑现支援人员艰苦边远地区津贴、青海津贴和生活补助。

六、严明组织纪律。对拒绝参加对口支援工作或未按要求完成对口支援任务的医疗机构,按照管理权限,由其主管卫生行政部门通报批评,考核扣减相应分值,不得参加医院等级复核和评审。因受援方原因未能完成对口支援任务的,由主管卫生行政部门责令受援卫生院限期整改,情节严重的追究受援卫生院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无正当理由拒不参加对口支援工作,或未按要求完成对口支援任务的医务人员,查实后停发支援期间艰苦边远津贴、青海津贴和生活补助,由所在医院给予低聘职称、三年内不得评优、晋职等处理。其中医务人员为医师的,医师定期考核结果判定为不合格。

受援乡镇卫生院负责派驻支援人员的日常管理,并在其支援工作结束时出具书面考核意见,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统一反馈派出单位人事部门,由派出单位纳入其个人档案,作为考核、职称晋升和聘用的依据。

七、认真总结评估。支援任务完成后,支援双方要认真总结对口支援工作,及时发现不足,强化措施,进一步提高对口支援效能。州(县)卫生行政部门要按照年初签订的对口支援协议,进行逐项考核评估,及时兑现各项补助经费,向支援医院反馈工作情况,并将工作总结报我厅农卫处。

第五篇:结核病三位一体实施方案

夷陵区“三位一体”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夷陵区结核病防治领导小组关于印发<结核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为指导,以明确职责,完善机制为重点,精心组织部署,强化协同配合,加快构建疾控机构负责规划协调、医疗机构负责初筛转诊、定点医院负责确诊收治、乡镇和村级医疗机构负责患者管理的“三位一体”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

二、建设内容

(一)完善职能,明确职责

1.区疾控中心:负责结核病防治规划的拟定和结核病防治工作计划的制定,并具体组织实施;负责结核病防治项目管理工作,对全区肺结核患者发现、治疗、疫情报告、转诊和病人管理工作进行技术指导、督导检查和评价;负责结核病疫情监测、流行病学调查、结核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调查与处理工作,及时收集、核对、上报、分析和反馈结核病防治信息;负责结核病实验室技术人员培训,实施与推广国家结核病实验室诊断标准和操作规程,做好分枝杆菌的涂片、分离培养工作,对定点医院及乡镇查痰点工作和生物安全进行检查和指导;负责结防人员培训计划的制定,组织开展医疗机构及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关业务人员技术培训;负责组织开展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负责制定全区抗结核药品和设备的需求计划,设立药品和设备账目,专人管理,及时供应和调剂药品;负责按照工作计划需要编制结核病防治经费预算报区卫生局审批,为区卫生局提供经费划拨建议和计划。

2.夷陵医院(定点医院):负责按照《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2008)》要求做好肺结核患者的发现、登记、报告、诊断、治疗和结核病痰检实验室检查工作,落实疑似肺结核患者/肺结核患者的免费检查和肺结核患者的免费治疗等国家结核病防治政策,协助区疾控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好肺结核患者的治疗管理;负责结核病疫情信息资料的收集和管理,协助区疾控中心开展结核病疫情监测、规划信息管理和信息上报等工作;负责疑似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发现、诊断和标本采集送检工作;负责建立相关门诊、放射、住院、检验、药品等管理制度,做好结核病防治工作环节的质量控制;负责院内收治的结核病患者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协助完成上级下达的结核病防治工作任务和指标。

3.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辖区内所有肺结核患者治疗管理工作,对辖区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结核病防治工作进行定期督导和检查,设立查痰点的单位开展痰涂片检查工作;负责本单位及所辖区域内的结核病防治有关信息的收集和疫情报告工作;负责辖区内肺结核可疑症状者的推荐工作,对肺结核或疑似肺结核患者进行追踪,并做好相关记录;负责对辖区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医务人员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培训;负责结核病健康教育资料的发放,组织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

4.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负责对本村(社区)肺结核患者的治疗进行督导管理,观察病情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做好详细记录,督促患者按时复查、取药,按期留送合格的痰标本;负责推荐本村(社区)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到结核病定点医院就诊,协助开展肺结核或疑似肺结核患者的追踪,并做好相关记录;负责对实施督导化疗的患者家庭成员或志愿者进行培训和技术指导,向患者和社区居民宣传结核病防治知识。

5.其他医疗机构:负责院内初诊发现的肺结核或疑似肺结核患者的报告和转诊工作,组织开展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活动。

(二)完善机制,健全制度

1.区疾控中心:推行DOTS策略,以乡镇/社区为单位,DOTS覆盖率保持在100%;开展日常督导,对结核病定点医院和其他医疗机构的督导每月不少于1次,对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督导每季度不少于1次;加强结核病信息管理,定期开展结核病疫情分析,跨区域流动的肺结核患者的信息反馈率达到90%以上,结核病防治工作报表及时准确率达100%;落实患者的治疗管理,开展患者追踪,肺结核患者系统管理率达到95%以上,追踪到位率达到85%以上,非结防机构报告的肺结核和疑似肺结核患者总体到位率达到90%以上;组织开展医疗机构结核病防治专业人员培训,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结核病防治人员培训率达到100%;组织开展结核病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公众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85%以上;加强抗结核药品的管理,避免药品浪费;按照全球基金结核病项目要求,做好全球基金结核病项目的组织和实施。

2.夷陵医院:做好病人发现工作,新涂阳病人发现率达到70%以上;以《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2008)》为操作标准,做好病人接诊、登记、报告、诊断、涂阳患者接触者筛查、治疗等工作,做到初诊患者、肺结核患者、放射、实验室等相关登记本规范齐全、病人登记信息完整、报告及时准确、病历等医疗文书规范,病人报告率100%,涂阳患者密切接触者筛查率达到85%以上,新涂阳患者治愈率达到85%以上;落实国家结核病防治政策,对初诊疑似患者实行1次免费痰涂片和1次免费X线胸片检查;纳入项目管理患者治疗期间免费痰涂片和免费疗末X线胸片检查,实行国家统一方案的免费抗结核治疗,免费标准化疗的患者达到90%以上;严格执行肺结核患者的入院标准,合理控制患者的医疗费用,一般门诊肺结核病患者月平均自费费用控制在150元以内;门诊和出院肺结核患者纳入项目管理率和传染性肺结核患者住院隔离治疗率达95%以上;门诊和住院医师要做好就诊结核病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宣教工作,包括免费政策、治疗费用、治疗前后咨询、签订患者知情同意书等,做好医患沟通,避免医患矛盾的发生;按照国家结核病实验室诊断标准和操作规程,疑似肺结核病患者、确诊患者2、5、6(复治病人8)月末,痰分枝杆菌的涂片镜检率达90%以上;按照《中国全球基金结核病项目耐多药肺结核防治项目实施方案》要求,疑似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送检率达100%;做好免费抗结核药物的管理,免费药品处方、发放记录规范齐全,免费药品无过期、霉变、破损和人为损坏现象。

3.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落实肺结核患者的管理,对接受治疗的肺结核患者强化期内每月至少访视1次,继续期内每2月访视1次,全程不少于4次,督促患者按时服药、复查,并做好访视和治疗管理记录,患者规范管理率达到95%以上;荐肺结核疑似症状者到结核病定点医院就诊,对未及时到定点医院就诊的疑似肺结核/肺结核患者、中断治疗的患者进行追踪,并做好追踪记录,患者追踪率达到100%,追踪到位率达到95%以上:对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肺结核防治工作进行人员培训、督导检查和技术指导,结核病防治人员培训率达100%,对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每月1次督导,每年至少开展1次综合考核;开展社区结核病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社区居民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85%以上;设立查痰点的单位做好痰涂片检查工作,为疑似患者免费提供痰涂片检查,疑似患者登记、报告和检查等记录完整规范。

4.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对本村(社区)肺结核患者治疗进行督导管理,督促患者按时服药、定期复查和取药,指导患者复查时留送合格的痰标本,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并做好详细记录,“肺结核患者治疗记录卡”填写规范率100%;发现疑似肺结核/肺结核患者及时推荐或转诊到夷陵医院,协助当地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肺结核或疑似肺结核患者的追踪;对实施督导化疗的患者家庭成员或志愿者进行培训、指导,每2周对患者进行1次访视;向患者和社区居民宣传结核病防治知识。

5.其他医疗机构:做好肺结核或疑似肺结核患者的登记、报告、转诊工作,患者信息报告及时准确,病人报告率、转诊率达到100%;认真开展转诊前的健康宣教工作,转诊到位率达85%以上;协助区疾控中心收集结核病患者相关信息,配合区疾控中心开展结核病患者的追踪工作;在医院内部开展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活动,宣传普及结核病防治知识,提高患者和医务人员的结核病防治意识。

三、工作措施

(一)切实搞好职能移交。

1.搞好职能移交。夷陵医院承担肺结核病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工作,对符合结核病防治规划相关条件的结核病患者实行项目管理;区疾控中心不再承担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工作,负责对夷陵医院纳入项目管理的患者进行督导管理,定期向夷陵医院提供项目药品。

2.搞好物资移交。正在接受治疗和管理的结核病患者的病历资料;免费抗结核和护肝药品;痰盒、痰检试剂;库存登记表格、痰检单、免费药品处方、病历等项目印刷品。

3.把握移交步骤。

(1)准备阶段10月1-31日:夷陵医院成立项目管理办室,落实1-2名工作人员和办公室、资料室、免费药品药房等办公用房,配备办公桌椅、电脑、打印机、电话等办公用品,制定相关工作制度、人员职责及工作流程;区疾控中心负责为夷陵医院项目管理办公室开通结核病专报网络及调试,做好在管病人的告知、社会告示及相关解释工作;夷陵医院、区疾控中心、区合管共同制定肺结核病人门诊费用报销程序。

(2)试运行阶段(11月1-30日):区疾控中心将所有应移交资料、物资移交给夷陵医院项目管理办公室,夷陵医院按照相关要求开展工作,区疾控中心派相关业务人员到夷陵医院协助工作开展。

(3)正式移交(12月1日):自2011年12月1日起,“三位一体”结核病防治服务进入常态化运行。

(二)切实落实经费保障

1.积极争取中央财政结核病控制项目经费、省财政结核病控制项目经费、全球基金结核病防治项目经费,积极争取地方配套经费。

2.结核病防治经费由疾控中心按照国家结核病防治经费测算标准统一编制结核病防治经费需求预算。

3.区疾控中心按照工作开展情况向区卫生局提供结核病防治经费划拨计划和建议,报区卫生局审批后统一划拨。

4.各单位对结核病防治经费实行专账管理,并按照项目实施计划和项目活动进度使用。

5.将肺结核病治疗纳入新农合慢病管理,参合肺结核病患者完成疗程后,按规定标准报销医疗费用。

(三)加强考核评估

1.区疾控中心负责日常工作的督导考核,对承担结核病防治工作的各单位每季度进行一次督导检查,并将督导报告及时上报区卫生局,区卫生局将根据督导考核情况核发防治经费,并对工作情况定期进行通报。

2.区卫生局将考核结果纳入各单位综合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结合日常督导情况进行综合评分,并根据考核情况予以奖惩兑现。

下载2016年青海省关于印发三位一体实施方案的通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6年青海省关于印发三位一体实施方案的通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党风廉政“三位一体”机制实施方案

    威宁自治县商务与投资促进(招商)局 关于党风廉政风险预警防范监督 “三位一体”机制建设的实施方案 局所属各部门: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纪委六次全会精神,切......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青海省省级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实施细则的通知

    【发布单位】82702 【发布文号】青政[2000]111号 【发布日期】2000-12-28 【生效日期】2001-01-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青海省人民......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青海省国家建设统一征地暂行办法》的通知

    【发布单位】82702 【发布文号】青政[1995]24号 【发布日期】1995-05-02 【生效日期】1995-05-02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青海省人民......

    关于印发《廉政准则》实施方案的通知

    石信联党„2011‟2号 中共石门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委员会 关于印发《关于开展〈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 从政若干准则〉贯彻执行情况专项检查的实施方案》的 通 知 各信......

    (最新)关于印发《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案的通知》

    孝义市金晖煤焦有限公司 安全精细化管理实施办法 为进一步提高企业精细化管理水平,根据孝金晖字2013(92)号文件《关于全面推行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安排意见》,2014年将确定为“管理......

    关于印发加强班组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为加强班组建设,强化企业基础管理,根据省、市公司有关要求,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长葛市电力公司加强班组建设实施方案》(多经企业班组建设参照本方案自行制定),现予以印发,请认真贯......

    关于印发员工福利住房实施方案的通知

    关于印发员工福利住房实施方案的通知各公司﹑部室: 公司成立以来,始终秉承 “同船共渡百年航,与时俱进奔小康”的企业奋斗目标,抢抓鄂尔多斯经济大发展、大跨越的良好机遇,通过全体......

    关于印发水稻保险实施方案的通知

    万安县政策性水稻保险工作实施方案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三农”工作的有关精神,进一步做好我县政策性水稻保险工作,帮助广大农户规避化解自然风险,增强农业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