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充分发挥司法所职能__提升人民调解公信力
充分发挥司法所职能
提升人民调解公信力
“基层司法所是司法行政工作的基层窗口和前沿阵地,是基层党委政府和职能部门依法治理、服务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高度重视司法所的基础工作建设,充分发挥司法所的职能作用是新形势下维护社会稳定的前提。”深圳市宝安区司法局局长林锡宏如是说。司法所作为最基层的司法行政部门,肩负着人民调解、普法依法治理、刑释解教人员安臵帮教、社区矫正等一系列工作,是基层政府的延伸部门之一,也是维护地方稳定和安宁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他们踏遍山岗为群众排忧解难、化解纷争;他们走遍田野为村民带去法律知识,提高村民维权意识;他们真心对待每一位刑释解教人员,用真情换回他们重新生活的信心;他们真诚的关心感化社区矫正人员,用爱心去融化他们冰封的心……
司法所在基层不断的发挥着他的作用,而且近年来随着国家两所一庭建设的不断推进和发展,基层司法所的地位被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得到了进一步的重视和发展,在司法所建设和人员配臵以及经费保障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由于历史因素以及乡镇司法工作的特殊性,以及“两所一庭”建设过程中司法所建设的相对滞后性等问题使得司法所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职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以及司法所就是在人们群众中的公信 力不够。
由于我国基层司法行政部门起步晚,发展比较缓慢,在“两所一庭”的发展过程中相对滞后,司法所在人员配臵以及工作机制等方面还不够完善,导致其职能并未得到充分发挥,而作为其重要职能之一的人民调解工作在很多时候也得不到当地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认可,使得有些司法所在发展的过程中处于一种无奈和尴尬的境地。
2010年8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以143票赞成、2票反对、7票弃权的表决结果,高票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这是第一部全面规范人民调解的法律,对人民调解工作的基本原则,人民调解组织、人民调解员、调解程序、经费保障、调解协议以及效力等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这部法律凝结着广大人民调解工作者的期盼,为人民调解工作的开展开辟了新的篇章。同时这部法律的出台也为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强而有力的法律依据,也进一步稳固了人民调解在社会中的地位在人民群众中的公信力。
这一年来,因工作需要我从桃坪司法所调至下长司法所,但是司法所工作始终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和县局工作部署,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充分发挥司法行政队伍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化解矛盾纠纷、服务基层群众、服务经济发展、为党委 政府分忧、为有关部门减压、为人民群众解难的巨大作用,也得到了县局和当地党委政府的肯定和人民群众的认可,自己也学到了不少知识,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在基层司法行政活动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司法所职能,提升人民调解公信力,使基层党委政府和当地人民群众充分了解、信服和接受司法所,才能真正发挥司法所的基本职能,为当地党委政府分忧解难,为群众化解纠纷。
第一,分清形势,构筑人民调解工作维护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第一方面就是要紧抓调解组织网络建设,规范乡、村、组三级调解组织,做到全方位、多层次的抓调解工作。第二方面就是要建立以综治办为龙头、司法所、派出所、法庭、民政、国土、信访、计划生育等部门参加的调解委员会。进一步加强部门联系,完善联动调解机制。第三就是加强矛盾排查力度 ,把矛盾直接遏制在源头状态, 努力做到各种社会矛盾纠纷“抓早、抓小、抓苗头”、防激化。基本做到“一般矛盾纠纷不出村 ,重大矛盾纠纷不出乡 ”,把各类矛盾纠纷解决在当地 ,解决在萌芽状态。充分发挥调解员和信息员的作用 ,使矛盾纠纷做到早发现、早预 防、早调解 ,防止矛盾激化 ,避免集体上访。使调解工作真正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第二,加强对当地民风民俗的了解和掌握,合理合法讲政策、于情于理解纷争。很多时候一些纠纷调解工作并不因为你学识多高、法律知识多丰富、调解手段多高超就能迅速解决。他需要我们深入基层和群众中去,想群众之所想,了解群众之所需。加强对当地民风民俗的了解和学习,从群众的角度去思考,将一些矛盾纠纷用群众能接受的方式去化解。
第三,调解员要加强对自身能力和知识的学习,在合理合法和尊重民风民俗的前提下创新调解方式,拓宽调解思路。要因地制宜,把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和行政调解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强调解的合法性和权威性,体现说理性和灵活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大调解的功效,确保当地的社会政治稳定。作为一名基层调解员,首先要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和社会经验,其次要多深入农村,了解当地的民风民俗,并且多层次、多角度的运用各种调解方式来解决纠纷。如果我们把调解工作比作是部机器的话,那么法律知识和社会经验就是组成机器的配件,而民风民俗润滑油来带动这部机器运转。第四,扎根基层,服务当地党委政府分忧解难,为群众化解纠纷,为他们办实事、办好事,让当地党委政府了解司法所职能,支持司法所工作,让群众接受司法所,相信司法所。司法所作为司法行政部门最基层的派出机构,实行上级司法部门和地方党委政府双向管理,旨在为基层党委政府分忧解难。人民调解作为司法所的重要职能之一,我们要充分发挥人民调解职能,减轻了地方党委政府综治维稳和信访压力,也让基层群众矛盾得以化解,安心生产。司法所要做到真正为当地党委政府办实事、办好事,为他们排忧解难。协助他们解决一些重大疑难纠纷,让政府进一步接受司法所,支持司法所工作。通过解决一些重大疑难纠纷,让基层群众了解司法所,信任司法所,拥护司法所。
第五,加强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力度,提升人民调解大局环境。通过开展法律宣传活动、送法下乡活动、日常法律咨询活动进一步提升辖区内群众法律意识和法律水平。为更好的促进人民调解工作的开展提供条件。
“基层司法所是一座维护地方稳定的立交桥,上通党委政府、下达百姓群众、横牵公检法、纵连百姓心”,这是基层党委政府领导常说的一句话,这句话不仅是对司法所工作的肯定,更高度概括了司法所的职能和在党委政府、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地位,也进一步说明了司法所在推进民主法治建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只有把基层司法所的作用发挥出来了,当地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才会接受司法所,相信司法所,司法所的公信力才会得以提升,才会更好的为基层政府和群众服务,才会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实可靠的阵地和服务平台。
第二篇:司法所人民调解
构建“三位一体”人民调解工作体系
全力打造维护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
今年以来,书院司法所在曲阜市司法局,书院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创新方式,突出成效,全面落实人民调解“515”建设,充分发挥司法行政工作在“平安书院”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认真组织开展好矛盾纠纷集中排查调处专项活动,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切实起到第一道防线的。
一、主要做法
(一)加强基层司法所建设,大力化解矛盾纠纷。规范化建设工作开展以来,按照上级的统一要求,先后争取司法所建设资金10多万元,对现有司法所办公场所进行统一标准化建设。悬挂全国统一的司法行政标识,配齐各项办公设备,司法所办公用房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全面新建和改建,司法所办公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今年年初,市司法局为我所配备了空调、电脑和数码相机等办公用品,实现了办公全面自动化。2011年1月,我所被济宁市司法局授予济宁市示范司法所、被曲阜市司法局授予2010司法行政工作目标考核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为配合村支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的顺利进行,司法所坚持从健全组织领导入手,分别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确保选举期间的社会稳定。今年以来,共排查调处矛盾纠纷案件18件,调处18件,其中重大矛盾纠纷2件,防止群体事件和群体上访2件20余人次,防止民间纠纷引起自杀1起1人。
(二)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长效网络机制
狠抓组织建设,健全调解网络。为把人民调解工作真正落到实处,1
街道办事处建立起多层次的调解组织结构,健全了调解网络,一是成立了有党工委办事处书记为主任、主任为副主任的“大调解”协调中心,由分管领导兼任中心办公室主任,明确综治维稳工作中心和司法所人员为协调中心人员,各村居落实了一名兼职调解人员,并将一批有调解工作经验,工作责任心强、热心为群众办事和热爱调解工作的同志吸收到调解队伍中来,充实了基层调解队伍力量。二是加强自身建设,提高社区工作水平,充分利用法制学校等载体,采取集中授课、以会代训等多种形式组织社区干部及居民举办调解人员培训班,对调解人员进行集中培训。使广大调解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每名村居调解员都配备了工作日志本、会议记录本和来电、来访登记表。同时,建立了调解办理制度,认真接待群众的来信来访来电。通过各项措施的制定和实施,规范了社区工作行为,调动了社区干部的积极性,提升了社区整体工作水平,为开展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加强人民调解网络建设,构筑“大调解”工作格局。按照上级“五有六统一”标准化调委会和“大调解”工作要求,大力加强基层调委会的组织建设。今年4月底,在村支两委换届选举结束后,由各村选举产生了新的调解委员会,将名单进行了汇总上报。目前,街道32个村居全部建立了调委会,现有调解人员106人,街道调委会1个,医患纠纷调委会1个,年内培训调解人员110人次。
(三)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运行机制
1、预防机制。一是坚持信息预防。各村居从抓早、抓小、抓快着手,及时把握信息,解决问题,消灭隐患,防止形成矛盾纠纷。二是坚持普遍预防,采取普法宣传,举案说法等多种形式,增强广大群众守法意识和明辨是非的能力,从源头上减少纠纷的发生。三是采取“四超前”措施,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即围绕党工委、办事处的中心工
作超前介入,排查工作建在预防前,预防工作建在调解前,调解工作走在激化前。
2、排查机制。对辖区内突出的矛盾纠纷,采取定时、定人、定点定责的办法,开展“拉网式”专项排查调处,做到不漏村居、村居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各级调处组织对排查发现的各类矛盾隐患,按性质和轻重缓急进行梳理分类,具体计入档案。
3、调处机制。坚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贯通,左右协调,依托基层,多方参与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新机制。实行分级调处制,搞好归口调处,小纠纷由信息员或居民小组长调处;一般矛盾纠纷由村居调委会依法调处;疑难纠纷由街道调处中心及时调处。
4、督查机制。一是领导督查,分管领导负责对本辖区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进行督查,定期听取汇报,研究解决问题。二是跟踪督查,对于落实到具体部门调处的矛盾纠纷,各级调处组织实行全程督查,按时通报调处工作进展情况,杜绝有调无果、有头无尾的现象。三是会议督查,各村居每季度、街道每半年召开一次矛盾纠纷调处领导小组成员会议,通报情况,讲评工作,部署任务。
5、回访机制。坚持回访预防,对于调处的重大矛盾纠纷由本级调解组织指定专人包案,定期回访,督促履行协议,防止纠纷出现反复,酿成新的事端。
6、报告机制。各村居包村干部每周一、四向街道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一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情况,排查表上有包村干部签字,排查没有发现问题的,也要记录在案,实行“零报告”制度。对那些可能引发重大治安问题和群体性事件的矛盾纠纷,及时介入调解,同时从发现之日起2日内向街道矛盾纠纷调处中心报告。
7、培训机制。定期对调解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每季度1次,提升
队伍素质,提高调解水平。
(四)把握有利时机,及时化解矛盾
为将“预防为主、调处结合”工作方针落到实处,街道办事处及时处理好村居矛盾纠纷的排查工作,抓住要害部位、关键环节、主要矛盾,切实把工作做实、做细,不留死角死面。通过排查做到三个“心中有数”,即对过去排查出来未解决的矛盾纠纷心中有数;对本次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及时解决情况心中有数;对可能影响本单位、管区稳定的重大复杂疑难纠纷心中有数。在排调中,做到早发现、早控制、快调处,把矛盾纠纷及时消灭在基层,防止和避免排查不及时,调处不及时导致矛盾激化或诱发新问题,严控信访案件的发生和矛盾激化。
强化矛盾纠纷化解、稳控,加大矛盾纠纷化解力度和强化稳控工作,做到关口前移。在禁烧、孔子文化节、国庆节等重大节日期间要求各村居坚持做到日排查化解日稳控制度,在第一时间排查矛盾苗头、落实化解稳控措施,每周研判共性苗头隐患,预测发展态势,制定应对措施。
在调解村民矛盾时,我们摸索出了一些经验,通常调解邻里纠纷分三个步骤:一是听,在矛盾冲突后当事人双方各说各的理,各执一词,只强调自身的利益,争执不下。这是不妨让他们都说出来出出气。二是劝,首先要掌握时机,双方都在气头上时,不能劝,要耐心等待消气、理智后进行劝说,同时顺着各自的想法提出假设,推论出坏的结果;然后进行换位思考,从对方的角度分析,劝说双方各退一步;最后从影响彼此关系的角度阐述其利害关系。三是调,依照法律和人情进行调解,梳理矛盾,分清责任,解决实际问题,彻底化解矛盾。
(五)把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相结合,最大发挥调解功能。一是充分发挥司法所、村居调解员的作用,及时化解辖区内的社会矛
盾纠纷,尽量做到“小事不出村居、大事不出街道”。二是加强与法院和政府行政部门的衔接,把三大调解有机结合起来,增大调解成功率。
二、当前调处矛盾纠纷中碰到的突出问题及今后对策
(一)当前调处矛盾纠纷工作中碰到的突出问题
1、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发展不平衡
个别单位的负责人对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熟悉不足,重视不够,行动迟缓。
2、人民调解的基层基础工作还比较薄弱。
目前街道的调处组织中仍有相当部分尚未达到规范化标准,无法达到规范化调委会要求的最低标准,严重制约了调解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对今后调处矛盾纠纷的对策和建议
1、科学建立农村矛盾纠纷摸排预警机制
针对当前农村社区矛盾纠纷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我们必须建立一套科学的摸排预警机制。如何开展矛盾纠纷的摸排工作,要坚持两个原则。一是群众性原则。我们必须广泛发动群众,充分发挥各部门的作用,开展摸排预防工作。二是早发现原则。任何矛盾纠纷都有一个发生、发展、爆发的过程,加入我们能够及早发现、及时采取措施,就能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确保社会的稳定。
2、加强对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的协调指导。
要认真履行调解工作职责,切实加强对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的协调指导,落实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情况周报告、排查调处数据月报、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月工作例会“三个一”工作机制,及时把握辖区内矛盾纠纷动态,及时研究矛盾纠纷的新情况、新特点、新规律,切实当好党工委、办事处预防化解矛盾纠纷的参谋助手。要通过督促抓好
预防、排查、调处、信息报送、定期分析、信息报送、应急处置、挂牌督办、联调、督导检查、保障等十项机制的落实,进一步加大预防、化解矛盾纠纷工作的指导协调督促力度,切实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多种化解手段并用、三大调解良性互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调解”工作格局。
3、加大教育力度,维护居民合法权益。
加强对居民的政策法制教育,扩大普法的广度,大力推广村务公开,增强透明度,动员广大村民积极参与村务治理,使干部和群众之间互相理解、互相信任、互相支持,减少干群间的纠纷。同时,引导群众积极向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加强文化道德和修养,做到遇事冷静对待,互相谦让,正确处理,减少各类矛盾纠纷的发生。
第三篇:司法所职能
发挥司法所职能浅谈
我是2011年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司法局工作的,10月份被分在了富滩司法所,在富滩司法所这一年中,我以一个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的身份进入到我不太熟悉的公务员队伍中,在领导的关心和同事的帮助下,从一个毫无社会工作经验的学生转变成为一个能够担当一面的司法助理员,现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如何发挥司法所在乡镇工作中的作用。
一、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工作第一道防线的作用 吴爱英部长在岳阳调研人民调解工作时强调,切实发挥人民调解工作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第一道防线”作用,努力将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人民调解在化解民间矛盾纠纷具有独特优势,对维护社会稳定发展具有很大作用。
首先要夯实人民调解队伍建设,同时发挥自身所长,针对性的提高调解能力。健全镇村二级人民调解网络,村调委会由村主任、治保主任、妇代会主任兼职调解员。如富滩镇司法所建立健全了包含镇人民调解委员会的16个调委会,人员进行调整充实。经调整后,1个镇级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成员6人,15个村级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成员51人。调委会成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人民调解的质量,故每年按期有针对性地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法律知识、调解技巧等方面的培训,如今年就婚姻方面的法律进行了专题培训,通过培训进一步增强了人民调解员的业务素质,提高他们法律政策水平和调解工作技能,为人民调解工作的健康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进作用。
其次要努力预防化解社会矛盾纠纷,认真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不断提高调解质量和调解成功率。在日常的生活中,会因为种种原因发生矛盾纠纷,这些矛盾和问题能否得到及时地解决,直接影响着当地社会和谐稳定和各项事业的顺利发展。今年截止目前共调解矛盾纠纷11件,其中家庭纠纷1件,邻里纠纷7件,宅基地纠纷1件,其他纠纷2件。调处率100%,调处成功10件,调处成功率90%。如今年2月07日,富滩镇施家边村和作埠村有两个村民小组的村民因做房子的地基线问题发生了肢体冲突。在接到派出所民警通知后,立即结伴赶往现场了解当时的情况,避免了更大的冲突发生。待双方情绪稳定后,在充分掌握事情原委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分析,开展调解工作,经多次调处,最终使纠纷双方握手言和,达成调解协议,圆满地化解了矛盾纠纷,保障了村民之间和睦相处的良好氛围。
要整合内部资源,发挥综合优势,实行联动联调,专兼职结合,保证人民调解工作的顺利开展。派出所、综治办作为乡镇街道处理人民矛盾的工作机构,每个村(居)委会也设有调解委员会,在平常的工作中时常与之保持信息的流畅,相互协作,如群众出现矛盾纠纷,要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进行调解,这样才能事半功倍,有效的处理好各种纠纷。
二、重视安置帮教和社区矫正工作的现实意义 组织开展好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和社区矫正工作,既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目标之一,也是司法所的一项重要职能。通过发挥安置帮教和社区矫正的归正、防范、预后功能,对刑释解教和矫正人员开展教育、帮助和妥善安置,能够有效地防止其重新违法犯罪,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社会帮教工作的的目标就是努力营造一个温暖宽松的社会环境使帮教对象回归社会后增强自身的信心勇气和能力,在就业学习社会救济等不受歧视,实现就业有门路,生活有着落。
首先按照建立适应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安置帮教和社区矫正工作体系的要求,按照“一比二十“的严格要求,把镇政府机关驻村干部、村小组组长和村委会干部大纳入社会工作者和社会志愿者队伍,切实做好安置帮教和社区服刑人员监管、教育和帮扶工作。按照“一人一卷、定期帮扶、重点教育、追踪管理”的工作要求,当他们到司法所报到时,对他们就行法律宣传,了解他们的内心想法,同时为每个人员建立档案,通过问话全面了解矫正对象的个人和家庭基本信息并记录在档,定期对他们就行回访,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通过工作者和志愿者的情感教育,减少回归人员的心理压力,增强他们回报社会的创业动力,坚定他们回归社会的信心。
其次加强社区服刑人员监管,防止脱管失控现象发生。对刚回来的社区矫正人员,向其当面宣读有关社区矫正的法律政策,让他们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同时进行思想政治、公德等教育,组织义务劳动等手段,帮助服刑人员重塑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矫正其恶习。严格按照“严管、宽管”政策要求,严格实施请销假、报告、汇报、奖惩制度,要求他们每月进行思想汇报一次,并定期向司法所汇报自己近期实际情况,同时按照考核鉴定表对矫正人员的表现情况进行月度和季度打分,对于表现好的进行表扬鼓励,对于表现不好的进行批评,通过这种奖惩措施增加他们的自我改造意识。
加强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防止重新违法犯罪。建立和完善监管改造与安置帮教“无缝对接”,服刑在教人员刑释解教时由司法所组织村委会干部将其接回,与公安派出所分工负责,分类建立帮教制度,落实管控帮教措施,以免刑释解教人员直接流入社会,成为社会管理盲区。对刑事解教人员进行归档管理,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并详细记录在档,并每月按时发放生活补助金。同时按期对帮教对象进行回访,了解其思想动态和生活状态,让其感受政府对他的温暖和关爱。
三、创新方法,加强普法和法宣工作的力度 普法和法宣工作是司法所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主动协调镇政府各职能部门,做好经常性和阶段性普法和法宣工作是我们的责任。意识对行为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只有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这样才能使群众权益受到损害时保持清醒的头脑,通过合法的途径解决纠纷,以防止违反法律的事情发生。
一是与镇政府相互协作,结合“3.15”、“12.4”等重要时间节点在人群密集的街道广泛开展社会治安、婚姻家庭、义务教育、土地管理等与群众自身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教育,提高了群众的法律素质,使其知法、守法,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如在村干部换届选举开始前,通过黑板报、宣传橱窗、悬挂横幅、标语等形式,以《村民委员会选举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为重点内容,广泛宣传村“两委”换届选举有关法律、政策等规定,让群众了解自己的权利,增强了选民的法律意识。
二是充分利用各类宣传阵地、平台和时机,营造浓厚氛围。每年在法治宣传日都会发放600余份宣传单,让群众熟悉并了解法律法规,提高法律意识。适时举办法制讲座,普法培训等活动,进一步提高普法宣传效果。根据街道和村委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公示栏,把法律宣传知识等法制宣传内容加入其中,同时把法律咨询热线电话和法律援助的联系方式发到各村委,加大法制宣传教育的日常渗透力度。充分利用各种宣传的时机,当群众出现纠纷进入调解的过程中,适时进行入户宣传,让群众有意识的能够防患于未来。
四、发挥法律援助基石作用,让困难群众能够获得尊严 法律援助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要深化法律援助便民服务,集中精力解民忧、惠民生,发挥法律援助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的职能作用。
一要推进政务公开,将法律援助范围、条件、受援人权利义务、办案流程、服务措施、监督电话等事项在司法所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实事求是,最大范围的使需要帮助的人能够沐浴在法律援助的阳光下。
二通过发放年画,法律援助宣传单加大法律援助相关制度的宣传力度,扩大法律援助相关知识的知晓度,让更多人都了解法律援助的具体范围、条件和程序。同时在各村委会办公大楼设立了村级法律援助联络点,有效的利用村干部的力量参与到法律援助工作中,通过他们对群众的宣传,让群众能第一时间想到并申请到法律援助,为广大农民提供高质量的法律服务。
三为提高诉讼代理和非诉讼法律事务的办案质量,保证法律公正,增强群众对法律公正的公信度。司法所会为申请法律援助的群众联系好专业的律师,为困难群众解决了无力承担高额律师费的困难。开展法律援助工作目的就是为了避免群众诉讼难,难诉讼的问题,也是为了适应困难群众实际需要,方便当事人获得法律援助,降低维权成本。
五、妥善处理司法工作与镇政府中心工作的关系 司法局的派出机构,同时也是乡镇(街道)管理本辖区司法行政工作的一个职能部门。在日常的工作中,要以司法行政工作为中心,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的同时针对镇政府领导安排的工作,要及时按质完成.如今年富滩镇举行的村委换届工作,在镇领导的安排下,直接参与了整个过程,从选民登记、选民投票、选票统计和成员公示,得到了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基层司法所是司法行政机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服务群众的基层单位,是直接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的服务平台,在推动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维护公平正义、化解矛盾纠纷、实现社会和谐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要在区司法局和乡镇的关心和支持下,不断创新和拓展司法行政工作领域,努力发挥司法行政各项职能和第一道防线作用,充分发挥司法所、法律服务站、调解委员会等基层组织的职能作用和优势,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第四篇:司法所职能
司法所职能
基层司法行政工作主要由基层司法所来完成。司法所的工作人员称司法助理员。司法所是区县司法局职能系统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所履行的各项职能是区县司法局职能在乡镇(街道)的延伸,是承担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管理司法行政工作的职能部门,与公安派出所、人民法庭构成我国乡镇(街道)一级政法体系,共同担负着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使命。
司法所的主要职能和业务范围包括:
1、协助基层政府开展依法治理工作和行政执法检查、监督工作;
2、指导管理人民调解工作,参与重大疑难民间纠纷调解工作;
3、指导管理基层法律服务工作;
4、代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处理民间纠纷;
5、组织开展普法宣传和法制教育工作;
6、组织开展对刑满释放和解除劳动教养人员的过渡性安置和帮助工作;
7、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8、开展社区矫正工作;
9、完成上级司法行政机关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的其他有关工作。
第五篇:司法所主要职能
社区司法所主要职能
1、组织开展普法宣传和法制教育工作。
2、协助社区办开展依法治理工作和行政执法检查、监督工作。
3、协助社区办处理社会矛盾纠纷,代表社区办处理民间纠纷。
4、指导治理人民调解工作,指导调解中心工作,参与调解重大疑难复杂民间纠纷。
5、指导治理社区法律服务工作,开展“12348”法律服务工作。
6、组织开展对刑满释放和解除劳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和社区矫正工作
7、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8、完成上级司法行政机关和社区办党工委、社区办交办的其它工作。
社区司法所长的工作职责
1、指导治理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
2、抓好调解中心日常工作。认真组织开展民间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参与调解疑难纠纷,接受、处理有关人民调解工作的来信、来访。
3、调查研究本辖区内发生纠纷的原因、特点和规律,提出预防纠纷的办法,代表社区办处理民间纠纷。
4、组织开展普法宣传和法制教育工作.
5、及时了解并向上级报告群众对现行法律、法规和司法行政工作的意见和要求。
6、协助社区办开展依法治理工作和行政执法检查、监督工作,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7、指导治理基层法律服务工作。
8、组织开展对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治理、教育和社区矫正工作。社区司法行政干警行为规范
1、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扎实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努力学习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3、热爱司法行政工作,献身司法行政事业,胸怀全局,奋发进取,团结同志,爱岗敬业;
4、忠于职守,依法行政,严格按照规定的职责权限和工作程序履行职责;
5、解放思想,求真务实,理论联系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6、工作认真负责,办事雷厉风行,讲求工作方法,提高办事效率;
7、遵守保密法规和保密制度,严守国家机密和工作秘密;
8、注重仪表仪容,执行公务举止端庄,仪表整洁,语言文明;
9、模范遵守宪法、法律和党规党纪,认真执行规章制度,自觉克服和抵制各种不良行为和习惯;
10、清正廉洁,秉公办事,不拘私情,不以权谋私、贪赃枉法。社区司法所工作制度
1、认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纪守法,实事求是,公正廉明,作风正派,办事公道,热爱本职工作。
2、紧紧围绕社区办党工委、社区办中心工作,服从领导,服从指挥,处事有方,敢打硬仗。
3、按照市司法局下达的工作任务,制订责任目标,做好本职工作,争创一流业绩。
4、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尽快解决。
5、提高工作效率,坚守工作岗位,工作时间不准下棋、打扑克。
6、建立请示报告制度,凡是重大问题,要事前请示,事后报告。工作中碰到可能激化的矛盾纠纷,要及时向有关领导请示报告,并采取必要措施,严防矛盾激化和“民转刑”案件的发生。社区司法所学习制度
1、每周五下午为政治业务学习时间。
2、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传达学习上级有关文件及会议精神。
3、坚持集体学习与自我学习相结合,做好学习笔记,巩固学习效果。
4、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学用结合。社区司法所工作纪律
1、不得限制当事人的诉讼权利。
2、不得对当事人施行或变相施行处罚。
3、不得请吃受礼,徇私舞弊。
4、不得私立章法和利用职权打击报复。
5、不得泄露当事人的隐私。社区司法所档案管理制度
1、司法所每年一月底前,要按照档案治理要求完成上的文件资料,专业文书的归档立卷工作。
2、司法所要配齐档案设备,认真治理各类档案,做到存放有序、检索齐全、使用方便。
3、档案治理要规范。外人借阅、抄录档案有关资料,必须经所长同意,并进行登记,不准随意在档案资料上涂改、勾划。
4、档案要有专人负责管理。平时做好文字材料的收集、整理、鉴定、装订、保管等工作。
5、要做好档案的防火、防盗、防蛀、防潮工作,确保档案资料的完好无损。人民调解工作制度
一、调解工作的原则
1、平等自愿原则。
2、合法合理原则。
3、尊重当事人诉讼权利原则。
二、调解工作的纪律调解人员在工作中必须做到:不得徇私舞弊;不得对当事人压制、打击报复;不得侮辱、处罚当事人;不得泄露当事人的隐私;不得吃请受礼。
三、调解工作职业道德要求调解人员履行职务,应当坚持原则,爱岗敬业,热情服务,诚实信用,举止文明,廉洁自律,注重学习,不断提高法律、道德素质和调解技能。
四、调解的程序
1、纠纷的受理。
2、调解前的准备。
3、实施调解。
4、促成当事人和解并达成调解协议。
5、调解结束。安置帮教和社区矫正工作制度
一、安置帮教工作业务范围
1、对服刑在教人员回归社会前的思想教育和技能培训。
2、释解人员的预放衔接工作。
3、引导、扶助释解人员就业或解决生活出路问题。
4、对有重新犯罪倾向的人员进行教育,落实预防措施。
二、安置帮教工作原则
1、坚持政府为主导,社会为主体,实行综合治理的原则。
2、突出重点原则。重点对象一是没有生活出路的释解人员,二是有重新犯罪倾向的人员,三是未成年释解人员。
3、市场化安置就业的原则。
4、相互协调,密切配合的原则。
三、安置帮教工作制度
1、责任制。
2、例会制度。
3、登记建档制度。
4、衔接制度。
5、重点人管理制度。
6、协调配合制度。
7、培训学习制度。
8、考核检查制度。
9、信息通报制度。
10、统计制度。
11、撤帮制度。
四、安置帮教工作方针
1、向前延伸:帮教组织、社会单位和亲属等走进看出所、监狱、劳教所,与管教干警共同做好服刑在教人员的教育改造工作。
2、向外延伸:服刑在教人员释解时做好衔接工作,将其按时接回,由有关部门予以帮教和安置。
3、向后延伸:释解人员回归社会后的5年或3年内,有计划有目的的对他们进行继续教育。
五、安置帮教工作纪律
1、不得泄漏释解人员个人隐私。
2、不得歧视释解人员。
3、不得吃请受礼。
4、不得侮辱释解人员的人格。
5、不得处罚释解人员。
6、不得凭个人意志和个人感情办事。
六、社区矫正工作原则
1、开拓创新原则。
2、依法规范原则。
3、密切协作原则。
4、公开监督原则。
七、社区矫正适用范围
1、被判处管制的;
2、被宣告缓刑的;
3、被裁定假释的;
4、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服刑的;
5、被暂予监外外执行的。
八、社区矫正主要任务
1、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加强对社区矫正对象的监督和管理。
2、安排矫正对象的学习、教育活动。
3、组织矫正对象参加社会公益劳动。
4、对矫正对象进行心理矫正。法制宣传和依法治理工作制度
1、普及宪法和法律、法规基本知识,教育广大公民依法行使公民权利,履行公民义务,增强公民遵守法律、维护社会公益和自身合法权益的的自觉性。
2、增强国家机关特别是领导人员的法律意识,不断提高执法水平,保证国家法律、法规正确实施,保障依法治理工作顺利进行。
3、增强社区居委员会成员依法办事的自觉性,促进基层依法治理。
4、推动各行各业经营、管理人员学习,掌握有关的法律、法规,依法经营、依法管理。
5、加强青少年的法制宣传教育,培养具有法制观念的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