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充分发挥职能服务经济发展
发挥司法行政职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卸甲镇司法所
今年,我所将按照市局目标管理要求和镇党委政府的工作部署,依照司法行政工作职能,坚持“围绕一个中心、抓好两个结合、促进三个提高”的工作思路(即围绕社会稳定这个中心;抓好普法宣传与受教育人群职业特点相结合;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相结合。促进全民法律素质的提高;促进依法行政水平的提高;促进司法所地位、形象的提高)。09年我所重点抓好以下几点工作:
一、弘扬法治,深入推进“五五”普法工作
在法制宣传上,将普法阵地前移,积极开展法律“六进”活动(即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将普法工作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实际,广泛宣传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切实提高普法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提高全民法律素质,努力实现“三讲”(讲诚信、讲守法、讲依法诉求),逐步完善“六个一”工程(即实现每户有一本法律、法规手册,每村有一个法律顾问、每村有一块法制宣传栏,每村有一张法律图书专柜,每村有三到五人法制宣传志愿者,每季度有一个法制宣传主题)。通过理念创新、机制创新、载体创新、方式方法创新,形成全社会、广为覆盖的法制宣传氛围。
二、调防结合,警防各类矛盾激化
今年,我们将以人民调解工作作为新一轮平安卸甲建设的重点内容。中心配齐两名专职调解员,充分完善基层人民调解网络,以“调解优先”、“以调促和”为理念,不断提高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能力水平,显现调解职能,健全信息预警机制,做到“周排查、月汇总、季分析、年总结”,重点抓好企业劳动争议、征地补偿、医患、死亡赔偿等重特大纠纷、疑难纠纷、有影响纠纷的调处工作,倡导诉前调解、庭内调解、庭外和解和其他非诉讼手段来消除纷争。确保矛盾纠纷调处率98%以上,调处成功率95%以上,为全镇经济社会发展营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三、真情帮教,完善矫正、帮教管控机制
今年,我们将继续坚持“重在矫正”这个核心,强化教育矫正和帮扶解困功能,提升管理水平,落实监管责任,以高度负责的精神,把好“四关”(即接收关、管理关、帮教关、安置关),坚持“五项工作制度”(例会制度、走访制度、教育制度、谈心制度、档案制度),做到“五谈”(即谈思想找根源,使其知罪错。谈法律讲法纪,使其认罪服法。谈教训讲危害,使其迷途知返。谈家常问情况,为其排忧解难。谈未来讲前途,使其热爱生活)。对所有矫正对象和安置帮教人员做到“五清楚”(即犯罪原因清楚、家庭状况清楚、就业状况清楚、思想状况清楚、社交情况清楚)。杜绝两劳人员、矫正对象脱管、漏管、失控现象。衔接率100%,五年回归人员重新犯罪率控制在2%以下,当年回归人员重新犯罪率控制在1%以下,帮教率100%,安置率99%以上。
四、关注民生,开展法律援助工作
法律援助工作注重“三提供、三帮助”(即提供法律咨询,帮助群众知法;提供法律援助,帮助群众用法;提供法律保障,维护群众权益)。突出对三类案件的援助服务:即对弱势群体案件服务,对拖欠工资案件服务,对关系社会稳定的案件服务。
五、加强学习,提升司法人员工作能力
全所同志将紧紧围绕学习、务实、创新来提高队伍能力作风建设,增强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使全所同志形成“想干事、会干事、能干事、干实事、不出事”的浓厚氛围。
领导同志们,今年是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凡的一年,给社会和谐稳定带来一定的影响,我们司法所全体同志,将按照市局和镇党委政府工作要求,切实开展工作,认真履行职责,以良好的工作业绩迎接建国六十周年。
第二篇:充分发挥工商职能助推非公经济发展
充分发挥工商职能助推非公经济发展
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多年来,**市工商局结合当地农业经济特点,充分履行工商职能,以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的只能作用,助推农村个私经济发展,通过练好“四字经”(即:帮、站、联、引”)多种方式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群众的支持和好评。
一、主要做法
1.突出一个“帮”字。即:帮助农民和农村开展经济。针对涉农涉企业多、经营户点多面广的特点,印制了《涉农行政服务指导手册》、《农户服务卡》,把企业的登记手续要求和部门电话在局务公开栏、村务、政府政务公开栏上公布,让每一个投资者就近就能得到所需的政策服务。为让投资者得到方便快捷的服务,实施了农企联络员制度,让每一个企业、投资者都有相应的服务联络员,通过联络员及时宣传政策法规,解决投资办理证照困难,加快投资进程。
2.搞好一“站”字。即:通过在农村普遍设立的“一会两站”,在农村“两站”设立工商登记、年检等工商事务代办和联系点,方便群众办事。我们意识到边远的企业去城区一趟不易,就在重点乡镇设立了红盾维权站,由企业相对比较熟悉的乡经 1
委负责,公布各项代理事务和职责。由工商所代理登记、年检并将各种要求一一告知。今年一季度通过工商所代理年检2300余户、各项登记160户、接受消费投诉112起,极大方便边远农村群众。
3.彰显一个“联”字。即:强化村社和农户、业主和工商部门的联系。针对农村特点引导企业主致富不忘回馈社会。一方面通过强化个私协分会建设,提出了“奉献社会,构建和谐农村,打造平安**”的目标。积极主动加强有一定经济能力的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主与他们所在地的村两委负责人的沟通联系,通过他们现有的地缘、血缘、亲缘关系,采取一户企业(个体工商户)与一村挂钩结对子,或是一户联系多村,采取挂钩贫困户,投资基础设施提高村民收入。
4.强调一个“引”字。即:引导农村和农户的企业发展经济。首先,引导实施品牌兴农战略。**县的 “茉莉花茶叶”是极具发展潜力的农业产业,种植面积广。元江县局与当地政府多次沟通引导企业建立自已的茶叶营销窗口,通过精品包装,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知名度,帮助扩大了市场占有份额。其次,开展“文化下乡”活动,引导农村群众建设正确的科学消费观念,提高消费维权意识。针对农村的文化水平偏低,商品知识有限的特点。该局充分利用“12315”这一平台,集中开展食品、农资商品识假辩假、消费维权知识实物和图片宣传。将农资国
家标准、使用要求、红盾护农宣传挂图带到田间地头讲解农资知识。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较好地推动了当地农村经济发展。
二、工作成效
1.助推非公经济发展呈现亮点。2009年,全市工商系统共注册登记农村私营企业196户,注册资本21105.3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20.2%和73.5%;注册登记农村个体工商户1367户,注册资本5830.5万元,同比分别增长36.7%和51.3%。全年发展中介组织221户,中介组织从业人员645人,分别占总数的65.6%和61.5%。大力扶持下岗失业人员、复退军人、大中专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促进劳务经济发展。全年共减免工商注册登记费23.9万元,减免行政性收费35万余元,提供各类咨询2100余人次,引导和扶持下岗失业人员、复退军人、大中专毕业生270人从事个体经营,引导个体私营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城镇无业人员和进城务工农民1744人就业和再就业。
2.服务新农村建设有新举措。工商部门扶持引导规范合作社的设立及发展,走合作、服务和组织化道路,已成为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产、农经增效的重要途径,形成了“建一个组织、兴一个产业、活一方经济、富一批群众”可喜局面。比如通海县星海蔬菜合作社,以西海村为中心,辐射周边10余个自然村,900余户农民参加生产,占地达3500亩,发展蔬菜大
棚1200个,年产值达千万元,人均纯收入5700元,比本地农民人均收入高出40%。红塔区百万蛋鸡养殖合作社,拥有鸡舍396栋,养殖户106户,每户投资5万元,当年即收回成本。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在农村发展非公经济成为了当前**市经济发展一大亮点和热点,为实现**市非公经济在农村起示范作用,促进非公经济新飞跃,下一步,全市工商系统在推动非公经济发展上要做到“五个最”和“四个大”,给广大农村非公经济发展创新良好的环境和机制。
1.发展农村非公经济“四个大”。即:大解放、大投入、大担当、大发展。2010年,**市工商局要做好“百千万大走访”活动,对 100家非公企业、1000户困难个体工商户、10000名消费者进行一次大走访,加强与他们的沟通联系,了解他们的诉求,建立数据库,进行跟踪服务,为困难个体户排忧解难,支持非公企业做大做强。通过大解放,大投入,形成非公经济大发展良好氛围,实现非公经济的大发展。
2.发展农村非公经济“五个最”。即:最简、最快、最好、最新、最轻。具体措施和最大亮点包括五方面,一是“最简”,服务广大人民群众办事、办照环节最简、所需材料最简。今年,我们将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全市推行分层登记,力争对全部符合条件的工商所实行委托登记;对企业注册登记、广告许可审批等事项,能审核合一的,全部审核合一,实行“一审办结”。二是“最快”,服务广大人民群众办事、办照时最快。去年,该局以平均1.3天的时间办好一个营业执照。今年,我们承诺在材料齐全、符合法定条件的情况下,变更、注销及名称登记当场办结。做到资料齐全马上办、资料不全指导办、紧急项目加班办、特殊项目跟踪办、重大项目领导办的“五办”服务原则。三是“最好”,为人民群众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我们将制订“星级服务标准”,建立统一服务体系,在全市工商系统开展星级服务创建活动。各级工商部门要设立导办岗,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凡涉及工商管理职能的企业注册登记、商标注册、广告审批等业务工作,由导办员全程引导服务,实现群众办事“零距离”、“无障碍”。四是“最新”,要最快地学习借鉴全区、全国发展非公经济的最新经验和做法,创新工商服务监管模式,制定出台促进非公经济主体发展、提升非公经济主体竞争力措施,推动**市非公经济实现量的突破、质的飞跃。五是“最轻”,要坚持以人为本,和谐监管,对情节轻微违法行为做到处罚最轻。在全系统推行“预警告诫制”、“首违不罚”、“案件回访制”等人性化管理措施。
**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2010年4月25日
第三篇:充分发挥财政职能 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范文
充分发挥财政职能 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前郭县是吉林省唯一的蒙古族自治县,全县总人口56.7万人,有蒙古、汉、满、回、朝鲜、锡伯等19个民族 ,其中主体民族蒙古族5.04万人,占人口总数的8.9%。做好民族工作,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对维护前郭社会和谐至关重要。多年来,前郭县财政局从县情出发,积极把党和政府关于民族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到实处,把支持自治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高少数民族人口素质作为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前郭县财政部门加大支出结构调整力度,千方百计筹措资金,落实有关财税政策措施,积极主动地为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办实事、办好事,全力帮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
一、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增强民族地区财政保障能力 前郭县财政局加大力度完善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相适应的政策性转移支付制度,通过一般性财政转移支付、专项财政转移支付、民族地区转移支付,加大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增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的保障能力。
前郭县财政局专门建立民族地区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对因素法计算分配部分增加因素指标,对转移支付数额进行了 1
调整,进一步向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倾斜。2005年至2009年,下达民族乡镇转移支付资金38.94亿元。这项政策缩小了民族乡镇与其他乡镇间的财力差距,促进了民族乡镇经济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
二、增加民族专项资金扶持力度,解决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特殊困难
受历史、自然和基础条件等因素影响,前郭县西部大部分民族乡镇经济社会发展仍处于较低层次,乡镇之间、民族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十分突出,与东部沿铁路、公路、水路等发达乡镇相比差距越拉越大。解决民族乡镇的困难和问题,缩小差距,归根结底要靠发展经济。为此,前郭县财政局从实际出发,在财政政策和资金安排上对民族乡镇经济发展给予了更加有力的支持。
(一)大力支持民族地区全面发展。近年来,县财政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民族机动金、民族事务费,并逐年按一定比例增加,增强了对民族乡镇的扶持力度。
(二)积极帮助民族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民族贫困地区一直是县财政扶贫资金投入的重点区域。对全县扶贫重点村整村推进计划予以扶持,对于个别极贫困的民族聚居地区,县财政还采取特殊的综合扶贫政策,安排专项资金进行扶持,让更多的少数民族群众感受到政府的关怀,尽快实现脱贫致富。此外,近年来财政扶贫资金中的少数民族发展资金投入
逐年加大,2005年至2009年,县财政累计投入少数民族发展资金841万元,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贫困状况。
(三)进一步加快民族贫困地区水利和农村能源建设。“十五”期间,县财政加大农村能源建设资金的投入,全县具备条件乡镇的农户用上了清洁能源、卫生圈舍、卫生厕所,农村庭院卫生大为改观。“十一五”时期,农村人畜饮水安全问题作为一个重点项目纳入总体规划,县财政加大扶持力度,在规划内优先考虑民族乡镇农民的饮水安全问题。同时,对于一些零星分散没有纳入总体规划的民族地区饮水困难问题,县财政按照“查缺补漏”的原则,在安排人畜饮水专项经费时,按项目资金管理规定给予积极支持。
三、努力增加投入,支持民族地区社会事业的发展 针对我县民族乡镇社会事业发展相对落后,人口素质较低的实际,县省财政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把发展民族地区教育文化事业作为财政支持民族工作的一项根本任务来抓。
(一)支持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发展。
一是做好“三免费”教育与“两免一补”衔接工作,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推进民族教育事业发展。在2005年中央实施“两免一补”政策范围的基础上,从2006年起,根据“明确各级责任、中央地方共担、加大财政投入、提
高保障水平、分步组织实施”的基本原则,逐步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到2010年秋季学期,每学期免除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万名学生的学杂费,享受中央免费教科书学生人数达万人,民族地区也充分享受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带来的优惠政策,扩大了义务教育保障范围。
二是继续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重点向民族乡镇倾斜;对所民族中小学和蒙古族幼儿园、蒙古族实验小学和蒙古族高中、查干花蒙中等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学生给予生活补助。
三是对少数民族贫困学生和失学儿童实施救助。按照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有关要求,财政部门与有关部门共同配合,不断加大对少数民族贫困学生和失学儿童的救助力度,确保少数民族失学儿童及时复课。
(二)支持民族文化事业发展。
前郭县财政局通过增加预算安排,调整支出结构,进一步加大对民族地区文化事业发展的经费投入力度,优先安排县委、县政府确定的民族文化重点项目。一是对县民族歌舞团、民族曲艺团等公益性民族文化事业单位纳入财政全额供给预算管理。每年按预算管理规定核定单位基本支出,并分
别安排一定专项资金,用于少数民族文化事业补贴、民族文物征集抢救以及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二是继续安排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专项资金。结合国家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县财政积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工作。2006年,“乌力格尔”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曲艺项目类别;2008年,“蒙古族马头琴音乐”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名录传统音乐项目类别;2008年,“蒙古族四胡音乐”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名录传统音乐项目类别;“蒙古族民歌(郭尔罗斯蒙古族民歌)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音乐项目类别;“查干淖尔冬捕习俗”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俗项目类别。
三是继续安排广播电视“村村通”维护专项资金。结合国家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继续安排广播电视“村村通”维护补助费,确保全县广播电视“村村通”卫星地面接受站正常转播广播节目,让广大群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同时,会同县广播电视局积极向省财政争取对前郭县广播电视“村村通”维护经费的支持。
(四)积极支持民族传统体育事业发展。
为了促进前郭县民族传统体育事业发展,提高民族人口素质,前郭县每4年举办一届“那达幕”大会,县财政始终不渝地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认真贯彻县委、县政府的决定,积极筹措资金,为“那达幕”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必要的经费保障。
四、加大对民族地区医疗卫生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
“十一五”期间,前郭县实现卫生基础设施房屋、设备、人员、技术“四配套”目标,建立和实施民族地区农村贫困家庭医疗救助制度,使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逐步覆盖少数民族地区,进一步扶持民族医药事业发展。县财政按照县委、县政府部署,认真履行公共财政职能,把发展民族地区卫生事业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工作加以落实,结合全县的经济发展规划,加大民族地区卫生事业的投入。
一是加强民族地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优先安排民族地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建设项目经费,使民族地区卫生机构房屋、设备、人员等条件逐渐改善,医疗服务能力逐步提高。二是积极支持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贫困医疗救助。据统计,2009年底,全县参加合作医疗农民有万人,民族地区农民就医得到财政资金的有力支持。三是对蒙医药研究也给予资金支持,扶持民族医药的发展。
总之,前郭县财政部门将继续做好民族工作研究,努力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四篇:浅议内部审计如何充分发挥服务职能
浅议内部审计如何充分发挥服务职能
摘 要:内部审计在企业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企业的发展和提高经济效益做出了贡献。传统的以“查错防弊”为主的财务领域的内部审计,已经远不能满足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而且内部审计“服务”的特色不明显。为了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内部审计人员要树立参与服务的理念,做好内部审计工作时除要发挥内审工作的监督职能外,还要充分发挥其服务的职能。
关键字:内部 审计 服务 职能
内部审计服务职能的含义
1、内部审计应为领导决策、宏观管理服务
企业内审部门工作计划应围绕本单位的中心工作、群众反映强烈和领导最关心的问题来制定,在及时、准确、客观地提出发现的问题外,更重要的是要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审计意见和建议,为领导、管理层解决问题提供决策参考和依据,并及时纠正已经产生的问题,堵塞管理漏洞,帮助企业增加价值。
2、应为被审单位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内部审计要本着“一审、二帮、三促进”的原则开展审计工作,把为被审单位服务的思想贯穿于审计全过程,实行边审计、边帮教、边落实。发现问题只是审计工作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帮助分析查找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并督促落实整改,以规范企业经营行为,提高经济效益。比如说审计过程中发现个别单位对采购管理内控制度执行不到位的问题,如果是经办部门的理解偏差导致,应当建议定期进行培训;如果是人为失职行为导致,就应当建议管理部门加强考核并追责。
3.从广义上说,审计监督本身就是一种服务
在依法审计过程中,对查出的被审单位在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违规、违纪的经济事项,贪污受贿、以权谋私、挥霍浪费等违法犯罪案件,依照法律、法规进行严肃认真的处理,该上缴的限期上缴,该处罚的依法进行处罚。因此,审计监督的服务作用是从直接和间接两方面体现出来的,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是其主要服务形式。
4.利用工作优势,提供咨询服务
内部审计人员在收集资料、认识并评价风险的过程中,对改善经营和管理行为产生了深刻见解,这些见解可能会对机构带来诸多利益。这些有价值的信息可以以咨询、建议、书面报告或通过其他的形式呈现出来。内部审计应该利用其工作具有综合性和接触面广的独特优势,提供建议以及相关的服务活动,以增加价值并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
完善内部审计服务职能的建议
企业经营的好坏与企业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有着很密切的关系。下面就如何发挥审计服务职能提出几点建议。
1、从微观角度去查找问题,从全局、战略的角度去分析问题,更好地为领导决策服务。
内部审计是通过对企业内部单位进行常规或专项审计工作来实现其职能的。虽然在实际工作中,审计人员查的是一笔笔资金,一项项业务,一个个项目,这些都是局部问题,但审计人员不能被这些微观现象所限制,要用全局的、战略的观点去分析问题的实质及产生问题的原因。要善于从一笔笔资金流动中发现管理上存在的漏洞,通过对大量微观信息的分析,综合归纳出具有全局性、有建设性的防止问题重复发生的措施,为领导提供完善体制、改进机制方面的建议,促进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2、内部审计工作要围绕企业的中心工作来开展。
作为企业的监督与服务部门,要积极参与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来,对各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合理性进行审计;对建设项目、采购管理进行跟踪审计,并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内部审计只有围绕企业的中心工作制定明确的工作目标,运用审计所特有的技术和方法,审计工作的成效才能显现出来,最终得到领导的重视。如果企业内审工作不是通过监督以发现问题,帮助企业领导解决问题,就会脱离企业的中心工作,审计的路就会越走越窄,体现不出审计的作用与效果,结果形成审计部门不是被撤并就是形同虚设,更谈不上领导重视。
3.关注和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增强服务质量。
随着企业经营活动的多元化,经营区域的扩大化,企业内外部交易频繁且业务量大,管理活动日趋复杂。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熟悉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还要成为懂专业、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其实,很多审计人员并不是不想提供服务型的审计服务,而是因为感觉知识层次不高,知识老化,无法提供服务型的审计。这就需耍引起企业的足够的重视了,一方面要吸收一些知识水平高的年轻人才,另一方面要使现有的内部审计人员有种“我要学”的思想,只有人员的素质高了,才能提出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建议,内部审计的服务职能才能得以发挥。
4.审计关口前移,从事后审计向事前、事中审计延伸。
内部审计的目的在于协助企业管理者完善企业内部控制,防范风险,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作为熟知企业内情的内部审计人员,要责无旁贷地参与到事前决策中来,通过日常掌握的信息和审计中发现决策的不完备之处,向决策者提供准确的依据和建议,使之尽快修改完善。事前、事中审计防范比事后审计揭示、纠正问题更具有现实意义和经济价值。因此,审计工作必须向前延伸,对管理行为实施全过程监控,为企业经营者和投资者提供服务。
5.树立现代内部审计服务理念。
内部审计人员常以监督、查错的面目出现,这很容易引起被审单位和人员的对立情绪,甚至采取不合作的态度,给审计证据的收集、取得造成一定困难,不利于审计工作开展,也不利于审计意见的采纳及实施。这就要求审计人员一是耍改进审计工作方法,在开展审计工作之前与被审单位进行沟通,积极寻求他们的合作。二是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共同分析其原因以及可以采取的对策。只有把监督寓于服务之中,才能减少被审单位的对立情绪,达到既实现对财务行为进行监督,又促进被审计单位加强财务管理的目的。
现代企业面临复杂多变的环境,变幻莫测的经营风险以及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这种环境为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既带来了机遇又带来了挑战。因此,只有不断地完善和发展内部审计的服务职能,实现内部审计职能从“监督型”向“监督与服务并重型”的转变,才能应付环境变化所带来的挑战和机遇,也才能够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第五篇: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积极支持个体私营经济发展
近几年来,全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认真学习党的十五大精神,积极贯彻落实《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决定》,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对个体私营经济的支持、引导和监督管理,有力地促进了我省个体私营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一、解放思想,加快发展
1998年全省个体私营经济工作会后,全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认真学习令狐安书记和李嘉廷省长的重要讲话精神,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从我省省情出发,深刻认识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重大意义。一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深刻认识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理论的重大意义。广大工商干部充分认识到,党的十五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不仅仅是一种有益“补充”,而且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对发展个体私营经济重要意义的认识,大胆试验,积极探索,放心、放胆、放手地大力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二是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深刻认识我省“四低四高”省情。省委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分析指出,我省相当一部分地州市、县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低层次,省情表现为“四低四高”。广大工商干部认识到,这样的省情要求我们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政策更宽松,措施更有力,办法更灵活,作风更扎实,为个体私营经济快速发展营造良好氛围和宽松的环境。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着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速度,每一次解放思想,都推动了个体私营经济迈上一个新台阶。
二、积极引导。促进发展
在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实践中,全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做到了积极引导,促进发展。具体体现在“三个到位”:
(一)政策到位。1998年4月全省个体私营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决定》(云发〔199819号)下发后,我局立即开展调查研究,制定了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定》的《实施细则》,下发全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执行。《细则》共40条,从四个方面提出了支持、鼓励的政策和措施:一是充分运用登记管理职能,拓展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范围。对个体私营经济不限经营规模、方式、范围(国家明令禁止、限制经营的行业和商品除外),支持私营企业上规模、上档次、创名牌,为其发展提供方便。对下岗职工、机关分流人员、残疾人、大中专毕业生直接从事个体经营的,以及其他从事种植、养殖业、“四荒”开发的,优失办照,减免管理费3年。对边远贫困山区的个体经营,视情减免管理费3年。二是提供优质服务,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简化登记注册手续和程序,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符合条件、手续齐备的,个体工商户办照不超过3个工作日,私营企业不超过7个工作日。实行“三公开制度”,即公开办事程序,公开收费标准,公开承诺服务。三是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作用,引导个体私营经济健康发展。对个体工商户的管理实行巡察制和验照制,对私营企业的管理实行回访制和年检制。四是公正执法,廉洁自律,维护个体私营企业的合法权益。秉公执法,依法办案,严格执行《纠风八不准》。坚持实行《交费卡制度》,坚决制止“三乱”,严格执行收费项目和标准,严厉查处违法、违章收费,切实减轻个体私营企业负担。
(二)引导到位。我局多次组织考察组和调研组到省内外考察和调研,借鉴省外好的做法,结合省内的具体实际,提出了引导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思路,即找准“四个结合”,做好“五个引导”。“四个结合”,一是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改制相结合。鼓励个体私营企业与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联营、合作、合股经营,大量吸纳下岗职工从事个体私营经济,缓解就业压力;二是与发展农村经济,加速群众脱贫致富相结合。充分利用农村、山区的资源优势和劳动力优势,鼓励和扶持农民开发“四荒”,大力发展种植业、养殖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吸收消化本地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以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带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三是与培育支柱产业、优化产业结构相结合。大力鼓励群众走“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专业村、专业乡的发展道路,形成农、工、商一条龙,产、供、销配套的区域性规模经济和特色经济;四是与加快小城镇建设相结合。以开辟个体私营经济专业片区来促进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五个引导”,即引导向上规模、上档次、集约化方向发展;引导向符合产业政策、环保政策和可持续方向发展;引导向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方向发展;引导向提高产品质量,创拳头产品、名牌产品、畅销产品方向发展;引导向提高企业素质和经营管理水平方向发展。
(三)服务到位。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和个私协会要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为个体私营企业提供优质服务。一是实行“三个公开”,即办事程序公开,收费标准公开,举报电话和服务承诺电话公开,为个体私营企业办照、验照、年检和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