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充分发挥税收职能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充分发挥税收职能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近年来,冠县在大招商、大发展的带动下,经济发展不断加速。税收来源于经济,经济决定税收,税收与经济紧密相关,从全县税源上来看,存在税收总量依然偏小,税源结构较差,支柱行业大部分属于耗能较高的夕阳产业等问题,但是随着县域经济发展,税收也面临着巨大的发展空间,抓住了发展机遇,税收无论是总量还是质量均会有大的提升空间。
县国税局通过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充分认识到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并结合随县经济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先后制定措施,力争利用税收职能,促进全县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国税部门作为重要的经济职能部门,在“保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重要作用。
一、加快和促进经济发展是税务部门一项重要职责和任务
(一)促进经济发展是税务部门职能。税收是国家的经济命脉,是政府宏观调控经济的重要杠杆,其在奠定国家经济基础,保障政治稳定,维护社会和谐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国税部门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能部门,不仅担负着为国聚财的重任,还必须要把税收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让经济发展成果通过税收载体惠及广大人民。
(二)经济增长有利于税收增长。税收来源于经济,经济决定税收,税收与经济是相互依存。特别是当前经济危机复苏的进程并不平衡,我们在经济工作面对的困难和问题还很多,这就更加需要充分发挥政府调控经济,扩大投资,促进内需的手段,必须有坚强的财政实力为后盾和保障,这就需要税务部门确保税收收入稳定,更需要税务部门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促进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
二、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措施(一)首先,要大力组织税收收入,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国税部门要牢固树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税收经济观,坚定不移地服从服务于经济发展大局,正确处理好国家、地方与企业三者之间的关系,切实做好组织收入工作,为政府提供财力保障。为做好今年的税收工作,我局上半年积极采取了“三个规范”的征管措施:一是规范了汽车销售行业管理。今年4月份,我局组织开展了汽车经销企业的专项纳税评估工作,成立了专项评估小组,依托预警评估系统,制定评估模板,逐户核实汽车销售企业经营状况。截至目前,共评估纳税人6户,补缴税款8.98万元,该行业税负率由原来的0.27%提高至目前0.46%,高于全市0.41%平均水平。二是规范交通运输行业管理。针对“营改增”后交通运输企业税负偏低的现象,我局参照市局制定的《交通运输业货运行业管理模版》,对我县税负率异常的交通运输企业进行全面评估核查,逐户分析企业车辆运营能力、专用发票开票量和燃油、维修成本等情况,取得了明显成效。通过该项活动共评估纳税人39户,增加入库税款259万元。三是规范企业自查管理。为提高企业依法纳税意识,查找自身存在的财务问题,我局近期召开了一次企业自查动员会,要求企业对照自查内容深刻剖析自身存在问题,实事求是的填写企业自查表,同时稽查局组织业务骨干深入企业做好自查辅导工作,帮助纳税人查找问题,分析问题,确保自查工作取得实效。截至5月底,23户自查企业全部上交企业自查表,其中14户企业自查发现问题,补交税款41.3万元。“三个规范”措施的实施,为我局完成上半年税收计划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下半年,我局将继续积极采取“四个抓好”堵漏增收措施,确保今年组织收入工作稳步推进。一是抓好交通设施制造行业“以电控税”专项评估。将该行业按照生产规模及耗电情况划分为大、中、小三类,对每类企业进行抽样调查,采集相应数据,测算相应规模企业应达到的税负及税额,建立起简易纳税评估模型,然后对号入座,评估每户企业应纳税款及缴纳情况。二是抓好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下半年,我局将充分运用数据分析平台发布的预警信息开展汇缴检查,并以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为抓手,开展行业税负和税收贡献率分析,确保企业所得税足额入库。三是抓好重点税源企业专项检查。近期,我局将在全县范围内选取年缴纳增值税额80万以上或所得税200万以上、税负率较低、两年以上未接受税务稽查的企业,作为此次专项检查的重点。组织稽查骨干力量成立检查小组,根据被查企业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搜集资料信息,做好案头分析,制定检查预案,确保检查实效,目前该项工作正在筹备之中。四是抓好打击虚开发票违法行为专项整治活动。按照“查案必查票、查账必查票、查税必查票”的原则,下半年,我局将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一次打击虚开发票违法行为专项整治活动。结合我县实际制订了具体的实施方案,选择风险较大的轴承加工、纺织、煤炭、农产品加工等行业,作为专项整治重点。为确保行动的顺利开展,我们将把这次活动作为一把手工程,成立由我任组长的专项整治活动领导小组,深入细致的开展专项检查,同时要求税务稽查人员做到依法检查,程序规范,证据确凿,数据准确,为我县营造一个良好的税收法治环境。
(二)全面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促进县域经济全面增长。一是重点落实增值税转型政策,促进投资扩大。落实后好增值税转型政策是结构性减税政策的重中之重,通过实施消费型增值税,鼓励企业投资的积极性,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强劲增长。降低一般纳税人认定标准和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让税收政策藏民富惠于民提高民间资本投资。该项政策实施以来,我局为全县企业办理固定资产抵扣超过10元,极大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二是全面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促消费增长。拉动内需要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实行增值税转型和降低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减轻纳税人税收负担,执行储蓄存款利息个个人所得税暂免征收政策,直接增加了居民可支配收入,提高了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三是积极落实出口退税优惠政策,促外向型经济发展。加大对出口退税审批进度,以现有的农副产品加工出口行业为依托,依法支持出口企业做大做强,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全面支持县域经济的外向型经济发展。四是综合运用和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目前我县农业比重高,工业不发达,三产业发展滞后。尤其是工业,主要是依靠原有的纺织业、轴承、护栏板制造等行业,这些行业基本都属劳动密集型产业,能耗高,产业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产业链条短。我们要通过综合运用高新技术企业所税税惠政策,鼓励企业开展高新技术认定,增强企业发展后劲,树立导向作用,引导一些占地资源少,科学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的企业和项目快速发展;通过鼓励资源综合利用税收政策,扩大资源税征收范围,提高部分矿产资源的增值税税率,增加高能耗行业的生产成本,限制引导其合理发展;通过落实涉农税收优惠政策,积极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落实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进一步扩大社会就业,增加居民收入,保障和改善民生。
(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一是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抓好工业园区建设。加强工业园区建设是实现招商引资突破的有效载体,建立工业园区是招商引资的重要平台,通过集中精力抓好工业园区的招商引资工作,以重点园区的突破,带动全社会外引内联的快速发展。加大大项目的招商引资力度,完善提高现有工业园区服务功能,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经济技术开发区,努力实现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着力抓好软环境的建设,完善政策配套,解决投资者的后顾之忧。我局还专门为招商引资企业开通“一单通”服务,确保招商企业能够尽快办理完全部税务手续。二是立足资源优势,壮大农副产品产业。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围绕优质的农产品资源,以吸引内外有实力的企业投入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三是转变招商引资观念,做好协调服务。强化招商引资队伍建设,注重“外出招商”、“中介招商”、“全民招商”,加强招商服务理念。作为行政部门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以主人翁的意识,发动资源优势,广泛利用人脉资源,选择,合理,积极,限制。强化重商、亲商、安商、富商观念,树立诚信意识,积极为投资商做好协调服务。营造宽松、和谐、友好、诚信的投资创业氛围。
(四)加大税收服务力度,创造优良经济发展环境。我局将按照“两个减负”、“两个一律”的要求,优化简化办税程序,切实减轻纳税人负担;通过创新税收宣传方式,充分利用新闻媒体、门户网站等常规平台,引导纳税人学法、懂法、守法,不断提高对税法遵从度。通过税收服务创造优良经济发展软环境,一方面留住老企业,同时随着服务质量提高,环境改善,筑巢引凤,吸引外来资金,促进经济发展。
第二篇:充分发挥财政职能 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范文
充分发挥财政职能 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前郭县是吉林省唯一的蒙古族自治县,全县总人口56.7万人,有蒙古、汉、满、回、朝鲜、锡伯等19个民族 ,其中主体民族蒙古族5.04万人,占人口总数的8.9%。做好民族工作,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对维护前郭社会和谐至关重要。多年来,前郭县财政局从县情出发,积极把党和政府关于民族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到实处,把支持自治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高少数民族人口素质作为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前郭县财政部门加大支出结构调整力度,千方百计筹措资金,落实有关财税政策措施,积极主动地为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办实事、办好事,全力帮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
一、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增强民族地区财政保障能力 前郭县财政局加大力度完善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相适应的政策性转移支付制度,通过一般性财政转移支付、专项财政转移支付、民族地区转移支付,加大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增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的保障能力。
前郭县财政局专门建立民族地区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对因素法计算分配部分增加因素指标,对转移支付数额进行了 1
调整,进一步向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倾斜。2005年至2009年,下达民族乡镇转移支付资金38.94亿元。这项政策缩小了民族乡镇与其他乡镇间的财力差距,促进了民族乡镇经济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
二、增加民族专项资金扶持力度,解决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特殊困难
受历史、自然和基础条件等因素影响,前郭县西部大部分民族乡镇经济社会发展仍处于较低层次,乡镇之间、民族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十分突出,与东部沿铁路、公路、水路等发达乡镇相比差距越拉越大。解决民族乡镇的困难和问题,缩小差距,归根结底要靠发展经济。为此,前郭县财政局从实际出发,在财政政策和资金安排上对民族乡镇经济发展给予了更加有力的支持。
(一)大力支持民族地区全面发展。近年来,县财政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民族机动金、民族事务费,并逐年按一定比例增加,增强了对民族乡镇的扶持力度。
(二)积极帮助民族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民族贫困地区一直是县财政扶贫资金投入的重点区域。对全县扶贫重点村整村推进计划予以扶持,对于个别极贫困的民族聚居地区,县财政还采取特殊的综合扶贫政策,安排专项资金进行扶持,让更多的少数民族群众感受到政府的关怀,尽快实现脱贫致富。此外,近年来财政扶贫资金中的少数民族发展资金投入
逐年加大,2005年至2009年,县财政累计投入少数民族发展资金841万元,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贫困状况。
(三)进一步加快民族贫困地区水利和农村能源建设。“十五”期间,县财政加大农村能源建设资金的投入,全县具备条件乡镇的农户用上了清洁能源、卫生圈舍、卫生厕所,农村庭院卫生大为改观。“十一五”时期,农村人畜饮水安全问题作为一个重点项目纳入总体规划,县财政加大扶持力度,在规划内优先考虑民族乡镇农民的饮水安全问题。同时,对于一些零星分散没有纳入总体规划的民族地区饮水困难问题,县财政按照“查缺补漏”的原则,在安排人畜饮水专项经费时,按项目资金管理规定给予积极支持。
三、努力增加投入,支持民族地区社会事业的发展 针对我县民族乡镇社会事业发展相对落后,人口素质较低的实际,县省财政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把发展民族地区教育文化事业作为财政支持民族工作的一项根本任务来抓。
(一)支持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发展。
一是做好“三免费”教育与“两免一补”衔接工作,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推进民族教育事业发展。在2005年中央实施“两免一补”政策范围的基础上,从2006年起,根据“明确各级责任、中央地方共担、加大财政投入、提
高保障水平、分步组织实施”的基本原则,逐步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到2010年秋季学期,每学期免除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万名学生的学杂费,享受中央免费教科书学生人数达万人,民族地区也充分享受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带来的优惠政策,扩大了义务教育保障范围。
二是继续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重点向民族乡镇倾斜;对所民族中小学和蒙古族幼儿园、蒙古族实验小学和蒙古族高中、查干花蒙中等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学生给予生活补助。
三是对少数民族贫困学生和失学儿童实施救助。按照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有关要求,财政部门与有关部门共同配合,不断加大对少数民族贫困学生和失学儿童的救助力度,确保少数民族失学儿童及时复课。
(二)支持民族文化事业发展。
前郭县财政局通过增加预算安排,调整支出结构,进一步加大对民族地区文化事业发展的经费投入力度,优先安排县委、县政府确定的民族文化重点项目。一是对县民族歌舞团、民族曲艺团等公益性民族文化事业单位纳入财政全额供给预算管理。每年按预算管理规定核定单位基本支出,并分
别安排一定专项资金,用于少数民族文化事业补贴、民族文物征集抢救以及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二是继续安排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专项资金。结合国家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县财政积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工作。2006年,“乌力格尔”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曲艺项目类别;2008年,“蒙古族马头琴音乐”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名录传统音乐项目类别;2008年,“蒙古族四胡音乐”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名录传统音乐项目类别;“蒙古族民歌(郭尔罗斯蒙古族民歌)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音乐项目类别;“查干淖尔冬捕习俗”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俗项目类别。
三是继续安排广播电视“村村通”维护专项资金。结合国家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继续安排广播电视“村村通”维护补助费,确保全县广播电视“村村通”卫星地面接受站正常转播广播节目,让广大群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同时,会同县广播电视局积极向省财政争取对前郭县广播电视“村村通”维护经费的支持。
(四)积极支持民族传统体育事业发展。
为了促进前郭县民族传统体育事业发展,提高民族人口素质,前郭县每4年举办一届“那达幕”大会,县财政始终不渝地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认真贯彻县委、县政府的决定,积极筹措资金,为“那达幕”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必要的经费保障。
四、加大对民族地区医疗卫生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
“十一五”期间,前郭县实现卫生基础设施房屋、设备、人员、技术“四配套”目标,建立和实施民族地区农村贫困家庭医疗救助制度,使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逐步覆盖少数民族地区,进一步扶持民族医药事业发展。县财政按照县委、县政府部署,认真履行公共财政职能,把发展民族地区卫生事业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工作加以落实,结合全县的经济发展规划,加大民族地区卫生事业的投入。
一是加强民族地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优先安排民族地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建设项目经费,使民族地区卫生机构房屋、设备、人员等条件逐渐改善,医疗服务能力逐步提高。二是积极支持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贫困医疗救助。据统计,2009年底,全县参加合作医疗农民有万人,民族地区农民就医得到财政资金的有力支持。三是对蒙医药研究也给予资金支持,扶持民族医药的发展。
总之,前郭县财政部门将继续做好民族工作研究,努力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三篇:充分发挥职能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计统
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党组书记、局长王忠军
新随县成立以来,面临着经济基础结构差,底子薄,农村人口多等现状,同时也迎来了新城区正式投建,开发园区加速发展,国家宏观投资政策倾斜等难得的发展机遇。税收来源于经济,经济决定税收,税收与经济紧密相关,从全县税源上来看,由经济现状带来了税收总量偏小,经济税源缺乏,税源结构较差等税收问题,但是随着县域经济发展,税收也面临着巨大的发展空间,抓住了发展机遇,税收无论是总量还是质量均会有大的提升空间。
县局成立后,党组一班人高度重视发挥税收职能,促进经济发展工作。我们通过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充分认识到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并结合随县经济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先后制定了服务经济“二十条”,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实施方案,作风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力争利用税收职能,促进全县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国税部门作为重要的经济职能部门,在“保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重要作用。
一、县域经济现状决定必须加快发展。新随县成立于2010年5月。现有地域面积,人口98.14万。从县域经济发展状况看,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经济总量“小”。2009年全县地区总产值77.11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970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12亿元,外贸出口4548万元,分别居全省第33位、80
位、19位、20位,在全省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二是人均经济指标“低”。从人均指标来看,2009年全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0012元,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9年全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13295元,我县与全国相比差之甚远。三是发展速度“慢”。2009年全国GDP增长8.7%,我县是8.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四是经济结构“差”。从经济结构上看,2009年我县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35亿元,第二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6.81亿元,第三产业完成15.3亿元,分别占GDP的45.41%、34.77%、19.82%,而2009年全国第一产业比重为10.7%;第二产业增加值为比重为47.5%;第三产业比重为41.8%,可见我县工业化水平程度比较低,第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产业结构不合理。上述数据比较客观反映和评价了我县经济发展的现状,可以说我县属于中部地区典型的“不发达、欠发展”的地域。当今社会,发加快经济发展速度,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共识,不发展,就要落后,加快经济发展,迫在眉睫。
二、加快和促进经济发展是税务部门一项重要职责和任务。
1、促进经济发展是税务部门职能。税收是国家的经济命脉,是政府宏观调控经济的重要杠杆,其在奠定国家经济基础,保障政治稳定,维护社会和谐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税务部门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能部门,不仅担负着为国聚财的重任,还必须要把税收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让经济发展成果通过税收载体惠及广大人民。
2、经济增长有利于税收增长。税收来源于经
济,经济决定税收,税收与经济是相互依存。特别是当前经济危机复苏的进程并不平衡,我们在经济工作面对的困难和问题还很多,这就更加需要充分发挥政府调控经济,扩大投资,促进内需的手段,必须有坚强的财政实力为后盾和保障,这就需要税务部门确保税收收入稳定,更需要税务部门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促进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
三、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措施。
(一)首先,要大力组织税收收入,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国税部门要牢固树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税收经济观,坚定不移地服从服务于经济发展大局,正确处理好国家、地方与企业三者之间的关系,切实做好组织收入工作,为政府提供财力保障。要注重从经济结构、产业发展、政策调整等多个角度,研究探讨经济增长与税收增长的关系,把握经济增长和税收增长规律,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充分发挥好税收反映和监督经济运行的职能作用,促进税收与县域经济的协调增长。同时,要积极开展全县税源管理调查工作,认真查找税收征管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加强税源管理,既要抓“大”,又不能放“小”。加强税收评估和税务稽查,堵塞管理漏洞,把经济发展的成果充分及时地体现到税收收入上来,实现应收尽收,推动全县经济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全面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促进县域经济全面增长。
1、重点落实增值税转型政策,促进投资扩大。落实后好增值税
转型政策是结构性减税政策的重中之重,通过实施消费型增值税,鼓励企业投资的积极性,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强劲增长。降低一般纳税人认定标准和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让税收政策藏民富惠于民提高民间资本投资。
2、全面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促消费增长。拉动内需要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实行增值税转型和降低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减轻纳税人税收负担,执行储蓄存款利息个个人所得税暂免征收政策,直接增加了居民可支配收入,提高了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
3、积极落实出口退税优惠政策,促外向型经济发展。加大对出口退税审批进度,以现有的农副产品加工出口行业为依托,依法支持出口企业做大做强,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全面支持县域经济的外向型经济发展。
4、综合运用和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目前我县农业比重高,工业不发达,三产业发展滞后。尤其是工业,主要是依靠原有的纺织业、农副产品加工业、汽车配件、矿产开采、塑编制造等行业,这些行业基本都属劳动密集型产业,能耗高,产业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产业链条短。我们要通过综合运用高新技术企业所税税惠政策,鼓励企业开展高新技术认定,增强企业发展后劲,树立导向作用,引导一些占地资源少,科学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的企业和项目快速发展;通过鼓励资源综合利用税收政策,扩大资源税征收范围,提高部分矿产资源的增值税税率,增加高能耗行业的生产成本,限制引导其合理发展;通过落实涉农税收优惠政策,积极支持农民
专业合作社发展,落实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进一步扩大社会就业,增加居民收入,保障和改善民生。
(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1、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抓好工业园区建设。加强工业园区建设是实现招商引资突破的有效载体,建立工业园区是招商引资的重要平台,通过集中精力抓好工业园区的招商引资工作,以重点园区的突破,带动全社会外引内联的快速发展。加大大项目的招商引资力度,完善提高现有工业园区服务功能,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经济技术开发区,努力实现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着力抓好软环境的建设,完善政策配套,解决投资者的后顾之忧。
2、立足资源优势,壮大农副产品产业。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围绕优质的香菇、木耳、茶叶、油桃、等农产品资源,以吸引内外有实力的企业投入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
3、转变招商引资观念,做好协调服务。强化招商引资队伍建设,注重“外出招商”、“中介招商”、“全民招商”,加强招商服务理念。作为行政部门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以主人翁的意识,来招商引资充分利用县域域特点,充分利用现有的园区基础和产业基础,以随县新县城的选址新建和随县开发区的一期工程为契机和切入点,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基础。发动资源优势,广泛利用人脉资源,选择,合理,积极,限制。强化重商、亲商、安商、富商观念,树立诚信意识,积极为投资商做好协调服务。营造宽松、和谐、友好、诚信的投资创业氛围。
(四)加大税收服务力度,创造优良经济发展环境。我局将按照“两个减负”、“两个一律”的要求,优化简化办税程序,切实减轻纳税人负担;通过加大“一窗通办”、“同城通办”“送票下乡“等服务措施推行力度,为纳税人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通过创新税收宣传方式,充分利用新闻媒体、门户网站等常规平台,又结合随县实际,创新利用随县村级文化站和农家书屋,试点建立10个税法宣传基地,扩大宣传覆盖面,引导纳税人学法、懂法、守法,不断提高对税法遵从度。通过税收服务创造优良经济发展软环境,一方面留住老企业,同时随着服务质量提高,环境改善,筑巢引凤,吸引外来资金,促进经济发展。
第四篇:充分发挥职能服务经济发展
发挥司法行政职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卸甲镇司法所
今年,我所将按照市局目标管理要求和镇党委政府的工作部署,依照司法行政工作职能,坚持“围绕一个中心、抓好两个结合、促进三个提高”的工作思路(即围绕社会稳定这个中心;抓好普法宣传与受教育人群职业特点相结合;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相结合。促进全民法律素质的提高;促进依法行政水平的提高;促进司法所地位、形象的提高)。09年我所重点抓好以下几点工作:
一、弘扬法治,深入推进“五五”普法工作
在法制宣传上,将普法阵地前移,积极开展法律“六进”活动(即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将普法工作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实际,广泛宣传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切实提高普法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提高全民法律素质,努力实现“三讲”(讲诚信、讲守法、讲依法诉求),逐步完善“六个一”工程(即实现每户有一本法律、法规手册,每村有一个法律顾问、每村有一块法制宣传栏,每村有一张法律图书专柜,每村有三到五人法制宣传志愿者,每季度有一个法制宣传主题)。通过理念创新、机制创新、载体创新、方式方法创新,形成全社会、广为覆盖的法制宣传氛围。
二、调防结合,警防各类矛盾激化
今年,我们将以人民调解工作作为新一轮平安卸甲建设的重点内容。中心配齐两名专职调解员,充分完善基层人民调解网络,以“调解优先”、“以调促和”为理念,不断提高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能力水平,显现调解职能,健全信息预警机制,做到“周排查、月汇总、季分析、年总结”,重点抓好企业劳动争议、征地补偿、医患、死亡赔偿等重特大纠纷、疑难纠纷、有影响纠纷的调处工作,倡导诉前调解、庭内调解、庭外和解和其他非诉讼手段来消除纷争。确保矛盾纠纷调处率98%以上,调处成功率95%以上,为全镇经济社会发展营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三、真情帮教,完善矫正、帮教管控机制
今年,我们将继续坚持“重在矫正”这个核心,强化教育矫正和帮扶解困功能,提升管理水平,落实监管责任,以高度负责的精神,把好“四关”(即接收关、管理关、帮教关、安置关),坚持“五项工作制度”(例会制度、走访制度、教育制度、谈心制度、档案制度),做到“五谈”(即谈思想找根源,使其知罪错。谈法律讲法纪,使其认罪服法。谈教训讲危害,使其迷途知返。谈家常问情况,为其排忧解难。谈未来讲前途,使其热爱生活)。对所有矫正对象和安置帮教人员做到“五清楚”(即犯罪原因清楚、家庭状况清楚、就业状况清楚、思想状况清楚、社交情况清楚)。杜绝两劳人员、矫正对象脱管、漏管、失控现象。衔接率100%,五年回归人员重新犯罪率控制在2%以下,当年回归人员重新犯罪率控制在1%以下,帮教率100%,安置率99%以上。
四、关注民生,开展法律援助工作
法律援助工作注重“三提供、三帮助”(即提供法律咨询,帮助群众知法;提供法律援助,帮助群众用法;提供法律保障,维护群众权益)。突出对三类案件的援助服务:即对弱势群体案件服务,对拖欠工资案件服务,对关系社会稳定的案件服务。
五、加强学习,提升司法人员工作能力
全所同志将紧紧围绕学习、务实、创新来提高队伍能力作风建设,增强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使全所同志形成“想干事、会干事、能干事、干实事、不出事”的浓厚氛围。
领导同志们,今年是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凡的一年,给社会和谐稳定带来一定的影响,我们司法所全体同志,将按照市局和镇党委政府工作要求,切实开展工作,认真履行职责,以良好的工作业绩迎接建国六十周年。
第五篇:浅析如何促进镇域经济发展
**镇位于**市东郊,隶属于**市,是沿江大开发的后花园,镇域面积56平方公里,人口近6万人。**镇地理位置优越,南连宁通高速、沿江高速和**港,北接328国道、江海高速、宁启铁路和即将开工兴建的“苏中机场”,西傍京沪高速,233省道(安大公路)贯穿全镇。近几年来,处于沿江经济板块的**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
提出的沿江开发战略,按照“融入沿江、错位发展、三区联动、三年倍增、跻身前
八、强镇强村”的总体工作要求,围绕打造沿江开发配套区这一目标,着力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方式,镇域经济发展迅速,2007年实现经济总量30.5亿元,财政收入433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359元。工业已形成“轻工纺织、车船配件、机械冶金、精细化工”四大支柱产业,高效农业蔬菜园区是全省知名、**一流的农业园区。
发展镇域经济不仅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载体。下面就以**镇为例,就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从国土资源工作领域出发,发挥国土资源部门优势,探索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为推动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全力保障,提出如下建议:
一、提供规划保障。
要科学修编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过程中,一是要因地制宜,突出镇域特点。具体到**镇,应当突出**沿江开发配套区的功能定位。二是要注重衔接。注意与城镇体系规划、镇村布局规划协调和衔接。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合理编制村庄建设规划。三是加强引导。引导拟建项目在建设用地规划区中选址,确保项目用地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四是拓宽空间。对未列入土地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项目用地,只要其选址未占用基本农田的,积极协调予以办理。在规划控制指标不突破的前提下,更加灵活地采取业务技术措施,拓宽工业用地的政策空间。
二、提供资源保障。
作为沿江开发的经济腹地,**充分发挥区域优势、自然资源优势、劳动力资源优势,积极参与沿江区域分工。作为农业大镇,一是要加强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强化对基本农田的保护,有效落实各项保护措施,提高耕地质量和农业生产能力。二是开展以田、林、路、水、村为重点的综合整治,认真实施土地复垦开发整理项目,实行规范化管理,市场化运作,进一步提高耕地质量,逐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力,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三是充分利用二次调查成果,结合清理闲置土地、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清查临时用地、建设用地跟踪管理等进行调查摸底,形成翔实、准确、现势性较强的第一手土地利用基础数据,做到心中有底,为保护资源、强化土地管理、科学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提供更加扎实可靠的技术支撑。
三、提供用地保障。
**作为沿江开发的配套区,吸引和承接沿江大企业、大项目配套产业。在打造汽车配件、船舶配件、机械化工基地的过程中,要审时度势,明确挖潜增量、提高用地门坎的思路,积极形成控增量、用存量的倒逼机制,做足“点供”“盘活”“置换”“挂钩”文章,破解用地难题,全力保障重点用地项目,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促进土地利用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用地规模较大的项目,力促一次规划,按项目实施进度,分期供地;对资金雄厚、技术先进的进区企业,进行因势利导,鼓励增资扩股,尽量不扩大用地规模;对公建配套设施及基础设施,采取统一规划,集中配套建设;禁止规划控制区内农户自拆自建,实行农民公寓统建,集中安置。
四、提供资金保障。
**是革命老区,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国土部门要积极通过土地运作,以土地为媒,搭建融资平台,运用土地这根杠杆,全力撬动区域经济,使之实现跨越式发展。一是全力推进工业用地招拍挂。根据国家及省、市有关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文件规定,结合园区建设的工业项目实际情况,及时商定拟上市挂牌工业用地的产业定位、投资规模和规划要点等,严格执行用地最低价标准,全力推动工业用地招拍挂工作。二是适度加大经营性土地上市力度。随着沿江开发步伐加快,**区域优势凸显,中心镇的集聚效益日益明显,经营性用地指标适度向沿江地区倾斜,加大经营性土地上市力度。三是有序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流转。遵循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在权属合法、界址清楚,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的前提下,允许村庄、集镇、建制镇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依法转让、出租、作价入股和抵押(房地产开发项目除外),其土地收益主要留在所在镇、村优先用于农民集中居住区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的建设。
镇位于**市东郊,隶属于**市,是沿江大开发的后花园,镇域面积56平方公里,人口近6万人。**镇地理位置优越,南连宁通高速、沿江高速和**港,北接328国道、江海高速、宁启铁路和即将开工兴建的“苏中机场”,西傍京沪高速,233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