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规范市国资委系统国有企业劳务派遣用工的指导意见

时间:2019-05-13 18:42: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市国资委系统国有企业劳务派遣用工的指导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进一步规范市国资委系统国有企业劳务派遣用工的指导意见》。

第一篇:关于进一步规范市国资委系统国有企业劳务派遣用工的指导意见

市国资委印发关于规范市国资委系统国有企业劳务派遣用工指导意见

沪国资委综合[2011]191号

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市国资委系统国有企业劳务派遣用工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各有关企业集团:

根据市委、市政府领导的指示精神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总工会、市企业联合会/市企业家协会、市工商业联合会等部门联合制定的《关于规范本市劳务派遣用工的指导意见》要求,市国资委制定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市国资委系统国有企业劳务派遣用工的指导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行业、企业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附:《关于进一步规范市国资委系统国有企业劳务派遣用工的指导意见》

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局

二〇一一年五月三十日

关于进一步规范市国资委系统国有企业劳务派遣用工的指导意见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市国资委系统按照《关于规范本市劳务派遣用工的指导意见》精神,维护劳务派遣员工的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发挥好国有企业引领示范作用,现就规范市国资委系统国有企业(以下简称企业)劳务派遣用工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深刻认识规范劳务派遣用工对于企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意义

劳务派遣员工是企业重要的人力资源,是企业生产力、创造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打造一支稳定忠诚、具有高素质和高技能的核心员工队伍,对于企业实现更好更快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应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摒弃“换人增效”的错误理念,致力于通过创新和转型,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积极主动地将劳务派遣用工问题纳入人力资源战略统筹规划,用科学的用工制度,促进企业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

二、结合实际合理确定“三性”岗位

企业要按照《劳动合同法》规定,结合行业实际和企业、岗位特点,通过集体协商方式,合理确定临时性、辅助性、替代性岗位范围,明确要求管理岗位和关键技术岗位应以使用劳动合同制员工为主,逐步减少非“三性”岗位使用劳务派遣比例,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三、施行规范统一的薪酬分配体系

企业要建立统一规范的内部薪酬分配制度,将劳务派遣员工与劳动合同制员工(以下合称企业员工)纳入同一薪酬管理与业绩考核体系,破除工资分配中的“二元”结构,按照企业的特点,综合考虑岗位、资历、学历、技能和绩效等因素,建立企业员工正常工资调整机制,并纳入集体协商的范围。

企业要重视改善劳务派遣员工的福利待遇,有条件的要将其纳入集体协商的内容。结合行业和企业特点,积极创造条件,采取有效措施,逐步提高水平。在劳动保护方面,要以人为本,一视同仁,为企业员工提供同等的、充分的保障。

企业要按照国家和本市统一的社会保障政策,按时足额支付劳务费用,督促劳务派遣公司依法缴纳劳务派遣员工的各项社会保险费用,做到应保尽保。

四、建立劳务派遣员工身份转换机制

企业要制定吸纳劳务派遣员工转为劳动合同制员工的制度,明确标准,畅通渠道,将符合企业用人要求的优秀高技能劳务派遣员工,有计划地转为劳动合同制员工,并予以正常的晋职、晋级,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进一步增强他们对用工单位的归属感,提高企业凝聚力。企业集团应将有关制度与计划报主管部门备案。

五、加强党工团组织建设,完善民主管理机制

企业要督促劳务派遣公司建立健全党工团组织,通过多种形式,共同组织开展教育活动,加强对入党、入团积极分子培养与吸收,积极发挥他们的先锋模范和带头作用。

企业要积极吸纳劳务派遣员工参加本单位工会组织,参与民主管理,维护合法权益。对已加入劳务派遣公司工会的劳务派遣员工,企业工会应积极协助劳务派遣公司工会做好会籍管理、工会活动和权益维护工作。

企业要认真贯彻《上海市职工代表大会条例》,在加强劳务派遣公司职工代表大会建设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吸纳劳务派遣员工参加本单位职工代表大会的具体办法。企业未吸纳劳务派遣员工为职工代表的,职工代表大会应当有劳务派遣员工列席参加。要积极帮助劳务派遣员工解决“三最”利益问题,教育引导他们依法理性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六、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劳务派遣员工的素质

企业要将劳务派遣员工的培训工作纳入企业员工教育培训体系,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岗同训。要结合岗位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律规章、企业文化、安全生产、产品质量、操作技能、职业病防范等岗位培训,提高劳务派遣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要通过高师带教、技能竞赛和新技术学习交流,使劳务派遣员工不断更新技术知识,提高技术水平,提升技能等级。要鼓励和支持劳务派遣员工通过各类专业技能培训,取得相关政府部门考核颁发的职业技能证书,帮助他们不断提升技能水平,开拓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对有专业技能持证上岗要求的岗位,要确保通过考核取得相关证书后方可上岗,并按规定进行资质复审。

七、建立优胜劣汰机制,提高劳务派遣公司履行义务能力

企业要通过市场竞标,选择资质过硬、信誉良好、实力较强、管理规范的劳务派遣公司,通过签订派遣协议,规范企业与劳务派遣公司的权利与义务。要建立定期考核评审制度,对不认真履行协议、管理不规范的劳务派遣公司,要依法终止派遣协议,及时予以清退。通过建立优胜劣汰机制,逐步减少劳务派遣公司数量,提高劳务派遣公司的规范化、专业化水平。

企业要督促劳务派遣公司加强对劳务派遣员工在生活健康、遵纪守法、安全稳定等方面的教育、管理与服务,提供必要的经济与物质条件,增强责任和风险防范意识,提高履行义务能力。

企业要与劳务派遣公司建立紧密的联系协调机制,经常督促检查劳务派遣公司与劳务派遣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支付劳动报酬、缴纳社会保险费用等情况,对管理中发现、发生的问题要及时沟通,协调解决,督促劳务派遣公司认真履行相关义务。

八、加强对劳务派遣工作管理,提高指导与服务水平

企业要认真执行法律法规政策,接受政府部门监管与检查,接受行业规范与指导,加强自律,不断规范劳务派遣用工管理。要按照有关规定,实行对劳务派遣用工情况的动态监管。

企业集团要经常对系统内劳务派遣用工情况开展检查指导,加强对劳务派遣工作管理,不断提高指导、管理与服务水平。

第二篇: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市国资委系统国有企业劳务派遣用工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市国资委系统国有企业劳务派遣

用工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沪国资委综合[2011]191号)

各有关企业集团:

根据市委、市政府领导的指示精神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总工会、市企业联合会/市企业家协会、市工商业联合会等部门联合制定的《关于规范本市劳务派遣用工的指导意见》要求,市国资委制定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市国资委系统国有企业劳务派遣用工的指导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行业、企业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附:《关于进一步规范市国资委系统国有企业劳务派遣用工的指导意见》

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局

二〇一一年五月三十日

关于进一步规范市国资委系统国有企业劳务派遣用工的指导意见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市国资委系统按照《关于规范本市劳务派遣用工的指导意见》精神,维护劳务派遣员工的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发挥好国有企业引领示范作用,现就规范市国资委系统国有企业(以下简称企业)劳务派遣用工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深刻认识规范劳务派遣用工对于企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意义

劳务派遣员工是企业重要的人力资源,是企业生产力、创造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打造一支稳定忠诚、具有高素质和高技能的核心员工队伍,对于企业实现更好更快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应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摒弃“换人增效”的错误理念,致力于通过创新和转型,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积极主动地将劳务派遣用工问题纳入人力资源战略统筹规划,用科学的用工制度,促进企业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

二、结合实际合理确定“三性”岗位

企业要按照《劳动合同法》规定,结合行业实际和企业、岗位特点,通过集体协商方式,合理确定临时性、辅助性、替代性岗位范围,明确要求管理岗位和关键技术岗位应以使用劳动合同制员工为主,逐步减少非“三性”岗位使用劳务派遣比例,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三、施行规范统一的薪酬分配体系

企业要建立统一规范的内部薪酬分配制度,将劳务派遣员工与劳动合同制员工(以下合称企业员工)纳入同一薪酬管理与业绩考核体系,破除工资分配中的“二元”结构,按照企业的特点,综合考虑岗位、资历、学历、技能和绩效等因素,建立企业员工正常工资调整机制,并纳入集体协商的范围。

企业要重视改善劳务派遣员工的福利待遇,有条件的要将其纳入集体协商的内容。结合行业和企业特点,积极创造条件,采取有效措施,逐步提高水平。在劳动保护方面,要以人为本,一视同仁,为企业员工提供同等的、充分的保障。

企业要按照国家和本市统一的社会保障政策,按时足额支付劳务费用,督促劳务派遣公司依法缴纳劳务派遣员工的各项社会保险费用,做到应保尽保。

四、建立劳务派遣员工身份转换机制

企业要制定吸纳劳务派遣员工转为劳动合同制员工的制度,明确标准,畅通渠道,将符合企业用人要求的优秀高技能劳务派遣员工,有计划地转为劳动合同制员工,并予以正常的晋职、晋级,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进一步增强他们对用工单位的归属感,提高企业凝聚力。企业集团应将有关制度与计划报主管部门备案。

五、加强党工团组织建设,完善民主管理机制

企业要督促劳务派遣公司建立健全党工团组织,通过多种形式,共同组织开展教育活动,加强对入党、入团积极分子培养与吸收,积极发挥他们的先锋模范和带头作用。

企业要积极吸纳劳务派遣员工参加本单位工会组织,参与民主管理,维护合法权益。对已加入劳务派遣公司工会的劳务派遣员工,企业工会应积极协助劳务派遣公司工会做好会籍管理、工会活动和权益维护工作。

企业要认真贯彻《上海市职工代表大会条例》,在加强劳务派遣公司职工代表大会建设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吸纳劳务派遣员工参加本单位职工代表大会的具体办法。企业未吸纳劳务派遣员工为职工代表的,职工代表大会应当有劳务派遣员工列席参加。要积极帮助劳务派遣员工解决“三最”利益问题,教育引导他们依法理性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六、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劳务派遣员工的素质

企业要将劳务派遣员工的培训工作纳入企业员工教育培训体系,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岗同训。要结合岗位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律规章、企业文化、安全生产、产品质量、操作技能、职业病防范等岗位培训,提高劳务派遣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要通过高师带教、技能竞赛和新技术学习交流,使劳务派遣员工不断更新技术知识,提高技术水平,提升技能等级。要鼓励和支持劳务派遣员工通过各类专业技能培训,取得相关政府部门考核颁发的职业技能证书,帮助他们不断提升技能水平,开拓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对有专业技能持证上岗要求的岗位,要确保通过考核取得相关证书后方可上岗,并按规定进行资质复审。

七、建立优胜劣汰机制,提高劳务派遣公司履行义务能力

企业要通过市场竞标,选择资质过硬、信誉良好、实力较强、管理规范的劳务派遣公司,通过签订派遣协议,规范企业与劳务派遣公司的权利与义务。要建立定期考核评审制度,对不认真履行协议、管理不规范的劳务派遣公司,要依法终止派遣协议,及时予以清退。通过建立优胜劣汰机制,逐步减少劳务派遣公司数量,提高劳务派遣公司的规范化、专业化水平。

企业要督促劳务派遣公司加强对劳务派遣员工在生活健康、遵纪守法、安全稳定等方面的教育、管理与服务,提供必要的经济与物质条件,增强责任和风险防范意识,提高履行义务能力。

企业要与劳务派遣公司建立紧密的联系协调机制,经常督促检查劳务派遣公司与劳务派遣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支付劳动报酬、缴纳社会保险费用等情况,对管理中发现、发生的问题要及时沟通,协调解决,督促劳务派遣公司认真履行相关义务。

八、加强对劳务派遣工作管理,提高指导与服务水平

企业要认真执行法律法规政策,接受政府部门监管与检查,接受行业规范与指导,加强自律,不断规范劳务派遣用工管理。要按照有关规定,实行对劳务派遣用工情况的动态监管。

企业集团要经常对系统内劳务派遣用工情况开展检查指导,加强对劳务派遣工作管理,不断提高指导、管理与服务水平。

第三篇:关于规范本市劳务派遣用工的指导意见doc

关于规范本市劳务派遣用工的指导意见

沪人社关发(2011)34号

各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总工会,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工商业联合会(企业代表组织),各企业集团公司及其工会组织:

为促进本市劳务派遣市场的健康发展,维护劳务派遣员工的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现就规范本市劳务派遣用工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充分认识依法规范劳务派遣用工对于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的重要意义

劳务派遣用工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化配置人力资源、适用《劳动合同法》特别规定的补充用工形式,对于保持市场的灵活度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本市劳务派遣市场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局部影响了劳动关系和谐与社会稳定,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当前,上海正处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依法规范劳务派遣用工,事关广大劳务派遣员工的切身利益,事关整个职工队伍的团结,事关本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事关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局。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工会和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工商业联合会等企业代表组织要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充分认识在新形势下依法规范劳务派遣用工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妥善处理劳务派遣领域的突出问题。市国资系统要发挥率先示范作用,总结国有企业规范使用劳务派遣的成功经验,在国资系统内予以推广,引领其他企业依法规范劳务派遣用工。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要切实加强劳动用工管理,根据相关主管部门的要求,有效推进规范劳务派遣用工的工作。要通过社会各方共同努力,实现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与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统一,进一步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二、准确把握原则,突出工作重点,积极稳妥推进规范措施

规范劳务派遣用工,要准确把握原则、突出工作重点,积极稳妥地推进各项规范措施,控制派遣规模,逐步降低比例。

一要准确把握规范工作的指导原则。通过深入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准确把握“四个坚持”的指导原则,在现行法律框架内积极研究实施规范工作措施,确保规范工作取得实效。一是坚持依法调整,二是坚持市场调节和行政调节相结合,三是坚持促进经济健康发展与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相统一,四是坚持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二要突出当前规范劳务派遣的三个工作重点。要把社会关注度较高的临时性、辅助性、替代性岗位(以下简称“三性”岗位)问题、同工同酬问题、劳务派遣员工参与民主管理问题作为当前规范的三个工作重点,明确要求,落实任务,逐步规范,切实加以解决。

三要柔性过渡,积极稳妥推进规范措施。当前,本市劳务派遣市场存在的一些问题,有些是历史性遗留问题,有些是改革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为妥善解决这些问题,要区别情况予以分类指导、分步推进、稳妥实施,要柔性引导、创新方法、依法规范,促进劳动关系整体和谐。

三、充分发挥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作用,落实工作任务

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工会和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工商业联合会等企业代表组织要认真组织力量,明确职责分工,采取有效措施,形成工作合力,充分发挥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在规范劳务派遣工作中的积极作用,把规范劳务派遣作为当前劳动关系领域的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共同推动劳务派遣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

各级协调劳动关系三方组织在全面推进集体协商机制建设的过程中,要围绕工作重点,积极指导使用劳务派遣的行业、企业通过集体协商方式,合理确定本行业、本企业适合劳务派遣的“三性”岗位范围,引导用工单位合理使用劳务派遣,逐步减少非“三性”岗位使用劳务派遣,形成优秀劳务派遣员工转为用工单位劳动合同制员工的机制。要积极推动劳务派遣员工参与用工单位的集体协商,将劳务派遣员工的工资收入纳入用工单位工资集体协商范围,建立劳务派遣员工正常工资调整机制,实行内部统一的薪酬分配制度,落实同工同酬。有条件的用工单位要将劳务派遣员工的福利待遇纳入集体协商内容,逐步改善劳务派遣员工的福利待遇。

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要加强对规范劳务派遣工作的组织领导。一要主动加强与工会组织、企业代表组织等相关部门、单位的沟通联系和协调配合,确保落实各项工作任务。二要夯实劳务派遣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准确掌握本地区劳务派遣的主要情况,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结合地区实际情况积极研究规范的工作措施。三要进一步完善劳务派遣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加强监管队伍建设,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促进劳务派遣市场依法规范发展。

各级工会组织要以推动“两个普遍”(依法推动企业普遍建立工会组织,依法推动企业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为契机,进一步加大派遣机构和用工单位的工会组建力度,通过劳务派遣员工参与用工单位民主管理,形成劳务派遣员工的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和权益维护机制。一要倡导用工单位积极吸纳劳务派遣员工参加本单位工会。对于已经加入派遣机构工会的劳务派遣员工,用工单位工会应积极协助派遣机构工会做好会籍管理、工会活动和权益维护工作。二要认真贯彻《上海市职工代表大会条例》,在加强派遣机构职工代表大会建设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用工单位吸纳劳务派遣员工参加本单位职工代表大会的具体办法。用工单位未吸纳劳务派遣员工为职工代表的,职工代表大会应当有劳务派遣员工列席参加。三要积极帮助劳务派遣员工解决“三最”利益问题,教育引导劳务派遣员工依法理性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各级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工商业联合会等企业代表组织要积极督促引导使用劳务派遣的用工单位逐步规范用工行为。一要督促用工单位规范内部工资分配制度,强化人力资源市场定价机制的作用,对劳务派遣员工和劳动合同制员工实行统一的薪酬分配制度,破除内部工资分配上的“二元”结构,落实劳务派遣员工同工同酬的权利。二要引导用工单位改善劳动条件和生活福利设施,加强对劳务派遣员工的关心,营造良好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三要引导用工单位拓宽劳务派遣员工的职业发展空间,建立劳务派遣员工转为劳动合同制员工的机制,充分调动广大劳务派遣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进一步增强劳务派遣员工对用工单位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四、进一步完善劳务派遣管理制度,加大市场监管力度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劳务派遣管理制度,切实落实相关工作措施,加强对劳务派遣市场的监管。

一要加强劳务派遣市场管理制度建设。首先要完善劳务派遣机构备案和定期检查制度,开展劳务派遣业务的派遣机构要及时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备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对派遣机构的经营活动进行定期检查。其次要建立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管理制度,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促进派遣机构规范化经营。

二要建立劳务派遣用工管理信息系统。依托管理信息系统,对劳务派遣机构的经营行为进行重点管理,包括机构初始登记备案、业务情况、报告等内容;实现使用劳务派遣用工单位的管理信息互通,在用工备案、劳动监察和劳动仲裁的管理系统中增加劳务派遣内容。管理信息系统要实现实时更新、动态跟踪、全面覆盖的功能,提高管理的实效性和有效性。

三要加大对劳务派遣用工市场的监管力度。按照市区分工、属地管理的原则,市、区(县)两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要依托网络化、网格化工作机制,加强对劳务派遣的日常监管,切实落实劳务派遣的具体管理措施。进一步加强劳务派遣监管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劳动监察协管员在网格化工作机制中的积极作用,主动服务、指导派遣机构和用工单位,督促其规范经营、规范用工,及时发现和化解矛盾。

四要做好对劳务派遣的监察执法和争议调处工作。各级劳动监察部门要畅通举报投诉渠道,及时高效地处理劳务派遣员工的举报投诉案件,对派遣机构和用工单位的不规范用工行为,责令其限期改正;对严重的用工违法行为,及时予以查处。各级劳动争议调解仲裁部门要加强劳动争议调解和仲裁工作,对涉及劳务派遣员工的劳动争议案件,做到及时立案、快速审理、依法结案,切实维护劳动争议双方当事人特别是劳务派遣员工的合法权益。

五、提升行业自律,促进劳务派遣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行业自律是促进劳务派遣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手段,行业协会是行业自律的重要建设者和推动者,因此,要着眼于促进统一人力资源派遣市场建设,积极推进行业协会的建设工作,全面覆盖劳务派遣机构,逐步在行业准则、服务标准、经营规范、监督管理以及市场退出等方面形成市场调节机制,促使劳务派遣行业自觉提升自律程度。

一要明确行业协会的职能,积极动员组织派遣机构参加行业协会,扩大行业协会在派遣机构中的覆盖面,提高行业协会在行业内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二要推动形成行业市场标准。行业协会要根据行业自身特点,研究制定行业服务标准,引导派遣机构规范经营。

三要推荐规范的劳务派遣协议文本。行业协会要制订劳务派遣协议示范文本,明确约定派遣机构和用工单位的责任划分,保障劳务派遣员工的合法权益。

四要建立行业从业人员培训考核制度,进一步提升派遣机构专职管理人员在人力资源管理和劳动关系处理方面的专业化水平。

五要形成行业优胜劣汰机制。行业协会要督促会员单位遵守法律法规、行业标准规范,探索行业谴责和通报制度,公开公示经营规范的派遣机构,形成市场的优胜劣汰机制,维护劳务派遣市场的公平竞争,促进劳务派遣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上海市总工会

上海市企业联合会/上海市企业家协会

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

二○一一年五月二十六日

第四篇:政协提案—规范劳务派遣用工

规范劳务派遣用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区用人单位的用工方式呈现多元化及复杂化,劳务派遣作为一种新的劳务用工形式,它对于缓解社会就业压力、满足企业灵活用工的需求、降低人工成本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近年来,我区劳务派遣工的数量大幅增长,从业行业不断扩大,就业岗位覆盖面广,在充分发挥就业补充辅助作用的同时,一些企业日益呈现劳务派遣用工普遍化、主业工种主体化的趋势,一定程度存在同工不同酬,社会保险福利待遇低,工资增长难,民主权利无法实现等诸多难题,甚至有的劳务派遣是用工单位招工后再把工人挂靠到劳务派遣公司,劳务派遣工权益难保障,成为“弱势群体”中的“弱势人群”,“劳务派遣已经完全变味了”,亟待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以破解。

一、存在的问题

1、存在着侵害劳务派遣工合法权益的现象。一是劳务派遣工和与其他职工不能实现同工同酬。据调查,劳务派遣工的工资收入多数在1000-2000元之间。相同或相似的工作岗位劳务派遣工与正式工收入差距较大;二是社会保障水平较低。一些劳务派遣公司为了节省开支,往往只为劳务派遣工办理工伤保险。即便参加了其他险种,也存在缴费基数低的问题。三是民主权利实现状况较差。由于被认为不是用工单位的正式职工,众多的被派遣劳动者本应享有的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参加工会组织等民主权利都难以实现。四是劳动保护与职业安全条件较差。劳务派遣工往往在企业从事脏、重、累的工作,与正式工的劳动条件和工作环境存在较大差距。同时,某些用工单位的劳务派遣工未能与正式工享受相同的休息休假权益。

2、劳务派遣用工呈现扩大化的趋势。《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劳务派遣一般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工作岗位上实施。但在劳务派遣市场上超出“三性”范围使用劳务派遣工的现象十分突出。有的企业在主营业务上广泛使用劳务派遣工,有的企业劳务派遣工的工作年限远远超过2年,劳务派遣工的临时性被长期固定性所替代。

3、加剧了用工单位与职工的矛盾,影响社会稳定。一是滋生劳资纠纷。劳务派遣工劳动关系和工作岗位分别属于劳务派遣公司和用工单位,实质上是一种“雇佣”与“使用”相分离的劳动力经营模式。劳务派遣工在劳动过程中发生事故与纠纷,用工单位与派遣单位往往相互推卸责任,无法保障劳务派遣工的合法权益。二是影响企业长远发展。由于劳务派遣工在与正式工的对比中觉得自己是企业里的“二等公民”,这种心态将导致他们与企业“貌合神离”,影响对企业的忠诚度,流动性强,不利于企业的转型升级。一旦劳务派遣工的不安、不满情绪累积,极易形成新的不稳定因素。

二、建议

1、明确监管职责,加强规范管理。劳动执法应严格执行相关劳进一步加强对劳务派遣单位和用人单位的执法监察,严格按照《劳动合同法》关于临时性、辅助性和替代性的岗位规定限制劳务派遣用工岗位范围,不能使劳务派遣成为用工主渠道。健全完善劳务派遣公司资质审查制度、劳动合同备案制度,建立健全劳务派遣公司退出机制和违规信息披露机制,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加大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对不符合要求、违法经营的,联合相关部门依法予以取缔。

2、进一步规范劳务派遣企业的市场准入条件,严格实行经营许可审批。建立劳动风险保障金制度,以保证劳务派遣企业能够独立承担法律责任,履行法律义务。建立和完善劳务派遣备案制度,要求派遣机构将其签订劳动合同、工资发放和社会保险缴费等情况,定期填写报表报告劳动行政管理部门。建议把是否组建工会组织作为劳务派遣企业审核的一项审核标准。劳动行政管理部门要按照市场准入条件,对现有的劳务派遣企业进行全面的清理审查,实行分类监管,扶持一批、整改一批和淘汰一批,有的放矢地扶持一批公益性劳务派遣组织,实行税收或社会保险等方面优惠政策。

3、坚持同工同酬,落实相关待遇。新修订的《劳动合同法》规定:“被派遣劳动者享有与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用工单位应当按照同工同酬原则,对被派遣劳动者与本单位同类岗位的劳动者实行相同的劳动报酬分配办法。用工单位无同类岗位劳动者的,参照用工单位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确定。”人社部门要切实规范用人单位与派遣单位签订的派遣协议和派遣单位与派遣员工签订的劳动合同,将被派遣劳动者同工同酬原则纳入到企业或行业集体协商之中,形成三方约定,有效解决劳务派遣工的同工同酬问题,坚决杜绝工资上同岗不同薪,社保上同薪不同基数,福利上同单位不同待遇。

第五篇:国有企业论文劳务派遣论文用工形式论文

国有企业论文劳务派遣论文用工形式论文国有企业论文劳务派遣论文用工形式论文

国有企业劳务派遣用工的研究与思考

摘要:近年来,劳务派遣用工形式得到了广泛关注,2008年1月1日起实施的《劳动合同法》也对劳务派遣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劳务派遣在发挥自身诸多优势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传统用工模式下所不曾遇到的新问题。文章首先阐述劳务派遣的基本概念,然后结合国有企业劳务派遣用工实际,剖析现状,找出问题,分析原因,最后研究劳务派遣管理对策。

关键词:国有企业;劳务派遣;用工形式

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成熟及用工制度改革的深度推进,我国劳动力市场主体的自主地位日益确立,劳务派遣作为灵活用工形式的代表,已被越来越多的组织所采用,但是相关的配套政策和制度还亟待规范。劳务派遣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又是由何种因素造成的,能否采取措施减少或避免这类问题的发生,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劳务派遣的优势,这些都是本文即将研究的内容。

一、劳务派遣的相关概念及相关法律规定

(一)概念解析

劳务派遣,又称劳动力派遣、劳动力租赁,是指由劳务派遣单位(法律意义上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将劳动者派往用工单位(实际上的用人单位)从事约定工作,用工单位支付费用的一种特殊用工形式。它的本质特征是劳动力的雇佣和使用相分离。

在传统的劳动关系中,用人单位与用工单位是一个单位,即重合的,而在劳务派遣关系中,用人单位与用工单位是两个单位。

(二)三方法律关系

劳务派遣用工形式涉及到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之间、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之间、用工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之间三方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三方主体之间一般应同时存在着三个合同(协议),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构成劳动关系,用工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构成劳务关系,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构成民事关系。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区别如图1所示:

(三)我国劳务派遣的相关法律规定

现阶段,劳务派遣相关的规定分布在各类法律、法规中,主要是《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等制度中有关于劳务派遣单位从业资格及经营范围、劳务派遣员工权益保障、劳动合同最低期限、劳务派遣实施岗位、劳务派遣员工参加组织工会的规定。

二、国有企业劳务派遣用工现状分析

(一)国有企业劳务派遣用工现状介绍

目前,国有企业中劳务派遣员工数量已占相当大的比例。企业为了弥补单位自身管理能力方面的不足,降低用工的成本负担,提高业务运营工作效率等而更多地使用劳务派遣。劳务派遣工一般在临时性、辅助性、替代性的岗位上任职。

(二)国有企业劳务派遣用工存在的问题

相对其他用工形式而言,国有企业劳务派遣这一用工形式具有降低用工成本、转移法律风险、获得专业服务的优势。但是,劳务派遣用工形式在为劳动者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的同时,也给劳动者带来不利:一方面劳动者的就业稳定性和就业质量下降;另一方面,用工单位的所谓的“用工自主权”可能被滥用,成为企业逃避法律责任的借口。

通过分析国有企业劳务派遣用工现状来看,主要存在如下问题:一是企业规章制度不健全,劳务派遣用工缺乏计划随意性大;二是劳务派遣员工素质有待提高;三是劳务派遣员工进出途径不畅;四是劳务派遣员工归属感不强,劳务派遣员工企业认同感不足,员工队伍建设受阻,员工离职管理不够;五是社会保险保障不足,劳务派遣工多数反映政府规定的“五险一金”难到位;六是三方主体行为不规范,劳务派遣单位存在混业经营问题,行业机构不规范,雇主责任不明确,用工单位对派遣规模和派遣岗位缺乏规范,借机规避社会责任,存在逆向派遣和差别待遇问题。

(三)对国有企业劳务派遣用工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深入分析国有企业劳务派遣用工存在的问题,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原因。

从宏观层面上讲,主要是:一是劳动力市场供求的严重失衡;二是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和保障水平都十分有限;三是法律体系的不健全,由于法律的不完善和劳务派遣超越现有法律的快速发展,以及法律执行效果的滞后性,劳务纠纷仍然不

断出现,许多案件由于法律条款的模糊性和缺乏,在实际运作中仍是无法可依、无章可循。

从微观层面来讲:企业供给和需求信息的不对称,用工单位和派遣单位的营利性导致劳务派遣用工出现一系列问题。

就用工单位而言,首先用工单位忽视法制,机制不健全;其次培训欠缺,学习不到位;再次身份歧视,同工不同酬。

三、主要对策研究

(一)建立健全企业各项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具有约束劳动者和企业行为、保障劳动者和企业权利的双重意义,尽管劳务派遣员工与用工单位不存在劳动关系,但是劳务派遣员工需要遵守用工单位的规章制度得到了法律的确认,也是企业进行管理的必然要求。《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从法律的高度对劳务派遣员工遵守用工单位的规章制度提供了支持。实践中,在劳务派遣单位与劳务派遣员工签订的劳动合同中,应明确劳务派遣员工必须遵守用工单位的规章制度的条款,以预防劳动争议的发生。因此,应保证规章制度的合法性和可执行性,签订劳务派遣用工各类相关协议,完善人力资源管理相关配套制度。

(二)加强劳务派遣工的管理

加强劳务派遣员工的管理主要是通过科学合理预测,确保用工规划执

行,尝试弹性用工,探索多样用工方式。弹性用工一般有四种形式,即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用工形式、非全日制用工、劳

务派遣用工和外包服务,企业可根据发展要求,有重点地选择适合的弹性用工形式,实现企业的用工弹性。

(三)提高劳务派遣工的素质

用工单位,一是要积极参与劳务派遣员工的招聘工作;二是要重视培训开发,通过塑造良好的培训文化,提供完备的培训保障,开展细致的需求分析,选择适时的效果评估,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而提高整体职业技能素质。

(四)用工单位应妥善处理与劳务派遣工的关系

用工单位要营造积极氛围,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保证劳务派遣员工的政治权利,允许组织和参加工会,重视劳务派遣员工的队伍建设,塑造和谐的企业文化,做好劳务派遣员工的劳动保护,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创造劳务派遣员工的精神归宿。加强对劳务派遣的劳动保障监察,通过积极推进工资集体协商等措施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来维护劳务派遣工的经济权益。

(五)实现同工同酬

用工单位可以将合理使用劳务派遣工所节省的成本用来支付派遣单位的服务费用,这种安排在理论上是合理的,现实的可操作性也是存在的。用工单位是劳务派遣的最大受益者,因为采用劳务派遣这种用工形式可以使用工单位事务性工作大减,人力资源成本更低,也使得用工单位的用人机制更加灵活,而用工单位不仅可以合理地规避劳动纠纷,还可以较为轻易地与自己青睐的劳动者签约。因而,可通过采取以下措施来促使实现同工同酬:

第一,通过提高立法层级,对同工同酬“范围”做出统一明确的规范。“同工”是指从事相同或者相似的工作、付出相同或者基本相同的劳动、得到相同或者基本相同劳动成绩,而“同酬”则是指包括基本工资、加班加点工资、特殊工资、奖金、津补贴等在内的工资相同,做出如此明确的界定,是保护劳务派遣工同工同酬权的基础。

第二,明确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各自的义务及责任。对于实现劳务派遣工同工同酬而言,派遣单位是第一性义务主体,用工单位是第二性义务主体,因此明确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各自的义务,除了立法对两者权利义务直接规定以外,主要应通过对劳务派遣协议内容的强制性调整来实现。第三,加强劳务保障行政部门的行政监管。在市场经济刚刚确立尚有待进一步完善的我国,行政机关在保护劳务派遣工的同工同酬权方面更应该发挥其优势作用。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该对劳务派遣工是否得到同工同酬的待遇进行更加主动、有效的监管。

第四,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改革,最基本的前提是认识的问题、观念的问题。市场经济的本质是利益激励机制,是通过每个人对利益的追求来推动社会进步的,给予劳动者同工同酬待遇不仅是基于法律的规定,还因为如此可以更好地激励劳动者的积极性,进而提高企业的效益。这种认识对于实现劳务派遣下同工同酬,具有积极意义。

(六)加强对劳务派遣单位的管理

通过提高劳务派遣单位资质认证门槛,加强劳务派遣单位行为规范标准,加大劳务派遣单位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来规范对劳务派遣单位的管理。

(七)加大社会保障体系实施的力度

社会保障体系是人才由“单位人”转化为“社会人”最基本的制度保障,2011年7月1日起实施的《社会保险法》中规定了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的转移接续制度——“个人跨统筹地区就业的,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随本人转移,缴费年限累计计算;个人跨统筹地区就业的,其基本医疗保险关系随本人转移,缴费年限累计计算;职工跨统筹地区就业的,其失业保险关系随本人转移,缴费年限累计计算。”该项规定为保障劳务派遣工的合法权益奠定了有利的法律基础,今后应加大执行力度,为劳务派遣提供社会基础。

四、总结

劳务派遣在我国的出现乃至发展是一种必然的趋势,既具有其产生、发展的合理性,又是积极作用与负面影响并存的。通过规范劳务派遣三方法律主体的行为,来完善劳务派遣的落实。一方面,国有企业承担着维护社会稳定的非经济目标,应以相关法律的实施为契机,适时修订完善内部制度,适应法律的要求和内部管理的需求,激发员工主观能动性以创造更大价值;另一方面,相关部门应不断健全完善劳务派遣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督管理,促使它对于解决我国就业问题的能力越来越明显。

参考文献:

1、张丽宾.对劳务派遣发展现状的研究[j].中国劳动,2005(6).2、蔡昉,都阳,王美艳.中国劳动力市场转型与发育[m].商务印刷馆,2005.3、杨林叶.浅析劳务派遣对企业用工的影响[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7(18).

下载关于进一步规范市国资委系统国有企业劳务派遣用工的指导意见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进一步规范市国资委系统国有企业劳务派遣用工的指导意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