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洗钱和征信管理对金融稳定的重要性和中国目前金融稳定存在的问题

时间:2019-05-13 18:18: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反洗钱和征信管理对金融稳定的重要性和中国目前金融稳定存在的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反洗钱和征信管理对金融稳定的重要性和中国目前金融稳定存在的问题》。

第一篇:反洗钱和征信管理对金融稳定的重要性和中国目前金融稳定存在的问题

学习教材第五编的有关章节,结合反洗钱和征信管理论述金融稳定的重要性和中国目前存在的问题。

反洗钱和征信管理对金融稳定的重要性和中国目前金

融稳定存在的问题

一、金融稳定概述

欧洲中央银行有关金融稳定的定义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其表述为:金融稳定是指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市场基础设施运行良好,抵御各种冲击而不会降低储蓄向投资转化效率的一种状态。美国经济学家弗雷德里克·S·米什金认为,金融稳定缘于建立在稳固的基础上、能有效提供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机会而不会产生大的动荡的金融体系。

金融稳定是指一种状态,即是一个国家的整个金融体系不出现大的波动,金融作为资金媒介的功能得以有效发挥,金融业本身也能保持稳定、有序、协调发展,但并不是说任何金融机构都不会倒闭。

国际清算银行前任总经理安德鲁·克罗克特(Andrew Crockett)认为,金融稳定可包括:(1)金融体系中关键性的金融机构保持稳定,因为公众有充分信心认为这些机构能履行合同义务而无需干预或外部支持;(2)关键性的市场保持稳定,因为经济主体能以反映市场基本因素的价格进行交易,并且该价格在基本面没有变化时短期内不会大幅波动。

世界银行的研究表明,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共有93个国家先后爆发117起系统性银行危机,还有45个国家发生了51起局部性银行危机。促进金融稳定日益成为各国中央银行的核心职能。而我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金融体系面临巨大的挑战和新的风险,维护金融稳定已经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是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的保障。

二、反洗钱对金融稳定的重要性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反洗钱形势日益严峻。在我国,反洗钱不但是打击贩毒、腐败等犯罪活动的利器,而且对保障国家金融安全有着重要意义。现代金融体系已成为洗钱的主要渠道,正确处理好履行反洗钱义务与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关系,成为地方金融业面临的现实问题。金融机构努力做好新时代反洗钱工作,对充分发挥反洗钱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方面的作用是有益的。反洗钱有利于维护金融机构诚信及稳定。金融机构作为资金活动的载体,客观上容易成为洗钱活动的渠道。做好反洗钱工作对维护金融机构声誉,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征信管理队金融稳定的重要性

征信收集的企业与个人信息是金融机构有效开展业务的良好基础;通过有效的信息处理,金融机构可以进一步降低业务的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问题;征信进一步降低了公众对于金融机构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从而有利于维护公众对金融业的信心。正是这个信心与信任,才确保了金融业的稳健有效运行。例如,即使一家金融机构由于特殊原因而出现经营困难或者倒闭,由于征信所得信息,公众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看清“好银行”与“坏银行”,从而不会加入恐慌与挤兑之列。最终,金融体系不会由于一家金融机构的问题而引发系统风险甚至金融危机;征信还有利于中央银行与其他金融监管部门时刻关注获取金融业风险状况以及企业与个人信用状况,从而制定出有效的宏观经济管理对策。这在相当程度之上为金融业的有效、健康运行提供了极大的政策与制度激励,从而更好地实现金融稳定。

四、当前金融稳定面临的若干问题

(一)宏观经济环境以及存在的问题对金融稳定的潜在影响在我国,经济增长对金融稳定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投资拉动型的增长方式和经济结构调整不到位。与消费拉动型经济增长相比,投资拉动型经济增长往往伴随着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资金的急剧扩大和收缩,导致经济剧烈波动,影响金融稳定。另外,当前我国经济结构的资产分布及运行特征使金融结构出现倾斜,金融资产过多地集中于银行信贷、房地产、第二产业、国有大中型企业、中长期贷款。而负债则集中在居民储蓄、机构、行业、产业、企业、地区、期限等,结构的不对称潜伏着较大的金融风险。

(二)金融运行中的一些负面因素对金融稳定的潜在影响银行类金融机构潜在风险不容忽视。银行类金融机构资产占总金融资产的比例较高。同时,目前整个社会的资金过度集中在银行业,企业融资主要依靠银行。

(三)经济、金融制度环境中的一些问题对金融稳定的潜在影响。我国仍然存在着一些导致金融不稳定的制度缺陷、司法和执法问题。比如,至今尚没有较为清晰的金融机构破产法律制度金融监管协调法律制度有待完善,金融控股公司监管法律制度缺失,金融机构处置不良资产的法律约束乏力,金融诈骗行为的刑事责任追究不足,债务人债务追究法律制度存在缺陷。

第二篇:对维护金融稳定的几点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对维护金融稳定的几点思考

作者:陈玉芝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年第10期

[摘 要]文章探讨了我国金融稳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金融;稳定;风险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第三篇:互联网金融领域反洗钱工作存在问题及工作建议

互联网金融领域反洗钱工作存在问题及工作建议

自2012年起,互联网金融进入蓬勃发展阶段,由此衍生出的产品和交易方式等内容可谓颠覆以往人们对金融业的概念。本文拟就互联网金融领域洗钱犯罪的有关问题作初步探讨,以期对有效打击此类犯罪提供参考。

一、互联网金融概述

互联网金融是指以依托于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以及搜索引擎等互联网工具,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的一种新兴金融。

理论上任何涉及到了广义金融的互联网应用,都应该是互联网金融,包括但是不限于为第三方支付、在线理财产品的销售、信用评价审核、金融中介、金融电子商务等模式。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已经历了网上银行、第三方支付、个人贷款、企业融资等多阶段,并且越来越在融通资金、资金供需双方的匹配等方面深入传统金融业务的核心。

二、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比较

互联网金融不是互联网和金融业的简单结合,而是在实现安全、移动等网络技术水平上,被用户熟悉接受后(尤其是对电子商务的接受),自然而然为适应新的需求而产生的新模式及新业务。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精神相结合的新兴领域。

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区别不仅仅在于金融业务所采用的媒介不同,更重要的在于金融参与者深谙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精髓,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工具,使得传统金融业务

具备透明度更强、参与度更高、协作性更好、中间成本更低、操作上更便捷等一系列特征。

三、互联网金融洗钱风险凸现

互联网支付中立、便捷、经济、安全的资金划拨方式不仅减少了交易成本和风险,还较好地突破了电子商务的支付瓶颈,但是也存在隐蔽转移资金、便利任意性套现、潜在跨境支付风险、隐匿现金形式的“黑钱”处置及多功能资金等洗钱风险。

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是互联网金融监管主体缺失,现有金融监管体系尚无法完全覆盖,存在一定的监管缺位,相关业务无明确监管部门;二是互联网金融监管法律法规不健全,并且对于互联网融资平台,在资金监管、借贷双方信用管理、个人信息保护、业务范围等方面均无明确规定;三是互联网金融信用体系建设有待加强,比如第三方支付机构对用户和交易的审查不够严格,有可能为洗钱交易提供渠道。而且,互联网金融交易主体无法确认各方合法身份,会造成虚假金融产品销售,给消费者造成财产和精神损失。

对于互联网金融的未来发展,建议国家鼓励互联网金融发展,推动传统金融业和互联网行业的融合,搭建合作平台,让互联网金融迸发出更多生机活力,提升全社会金融服务效率。同时,也需要加强互联网金融规范管理。

一是明确监管主体完善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体系。包括理顺各类互联网金融模式的业务范围,并在此基础上明确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主体、监管对象和监管范围等。

二是从法律法规层面加大对互联网金融的立法力度,建议明确互联网金融交易主体的责权利、行业准入门槛、交易行为规范,修订和完善互联网金融的配套法律体系,补充制定有利于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行业法规等。

三是加快信用体系建设,加强互联网金融监测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按照“特定非”的反洗钱监管要求,将互联网金融纳入反洗钱监管。

四是加强互联网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完善相关立法,明确机构职责,强化信息披露,建立司法保护机制,切实保障消费者利益

我国应在《反洗钱法》和《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等基础上,对非金融机构互联网支付进一步健全反洗钱的惩罚和激励机制、改进内部控制制度及加强反洗钱的国际合作。

反洗钱是当今世界经济领域的一个热点和难点。简单地说,洗钱就是将从事非法活动或

犯罪所得的脏款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中转或采取其它特殊方式掩盖其非法的性质和来源,使

之合法化,从而获得巨额利润。

传统的洗钱方法主要是通过货币走私、利用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洗钱。

洗钱的过程

主要由处置、离析和融合三个阶段组成。在处置阶段,来自犯罪活动的收入改变成便于控制

而且不易被怀疑的形式;

离析阶段中,犯罪分子通过复杂的金融交易,隐瞒或掩饰犯罪收益的真实来源和真实的所有权关系,模糊犯罪收益的非法特征;融合阶段指的是将犯罪收益与合 法资金结合在一起混入经济、金融体系中去,让非法所得以合法面目出现的过程。

网络洗钱是指借助网上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提供的网络金融服务,以及利用电子付款系

统、开环型电子货币等电子支付工具进行洗钱的行为。

网络洗钱最初主要是通过银行间电子

资金划拨系统如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等专用网络来进行。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洗钱犯罪行为已发展到更高层次的互联网洗钱。互联网洗 钱的主要形式包括

:

网络银行、网络赌博、电子货币

(包括智能卡)

等。除了上述三种主要方

式以外,还有在互联网上开展的与电子商贸服务等结合在一起,利用网络作为资金运作通道的洗钱方式,如网络“空壳公司”和网络“前台公司”等。

央行近日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年报2013》中指出,互联网金融企业的业务活动经常突破现有的监管边界,进入法律上的灰色地带,甚至可能触及非法集资、非法经营等“底线”。根据国务院领导同志指示以及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小组的决定,中国人民银行牵头相关部委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与监管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将研究制定促进互联网金融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第四篇: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与金融稳定问题研讨

随着中国经济日益融入世界经济,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也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在为一国资本市场乃至宏观经济带来巨大收益的同时,也可能带来不容忽视的金融风险,因此,正确认识我国资本市场开放进程中蕴含的金融风险,了解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对金融稳定的影响,并且采取积极的防范措施尤为重要。

一、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

放的现状

(一)股票市场。根据我国目前已经安排出台的政策,股票市场的对外开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h股上市。h股上市指境内机构直接在境外上市,由于境内机构多选择在香港上市,因此业界多将在香港、东京、纽约等地的上市股票统称为h股。

2、红筹股上市。红筹股上市指境内机构通过境外机构完成上市。此种上市方式的上市地以香港市场为主,上市公司具有独特的大陆背景,业界一般将此类上市股统称为红筹股。

3、qfii制度。qfii制度指的是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境内证券市场。该制度已平稳运行多年,境外资金流入已达到89亿美元左右,对中国证券市场的成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4、qdii制度。qdii制度,即合格的境内机构投资者投资境外证券市场。从去年开始,银行系的qdii开闸,由于主要投向海外市场的货币债券基金,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不大,因此总体规模不大。从今年开始,基金系的qdii也开始运行,首个南方全球精选qdii基金募集资金40亿元美元,接下去的几个qdii基金也呈现火爆认购的场面。同时,券商系的qdii也已经列入管理层的审批范围。

5、港股直通车。今年9月份,国家外管局提出了港股直通车的制度安排,批准天津滨海新区开展境内个人直接对外证券投资业务试点,居民个人可以用自有外汇或人民币购汇直接对外证券投资,初期首选香港。

(二)债券市场。从我国已经出台的政策看,债券市场已经开放的范围包括:

1、境内机构在境外资本市场发债。这个制度在20世纪80推出,现在已日趋完善。

2、境外国际经济机构在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虽然该项制度已经提出,但未真正实施。

3、具有资格的境内银行投资境外债券市场。一段时间以来,这是我国外汇持有者在境外的主要投资项目,在境外资本市场投资交易中占据主要地位。

4、保险公司经批准后投资境外债券市场。这项投资目前规模也不大。

(三)证券机构和投资银行。目前我国有中外合资证券公司七家。

到目前为止,中金公司和中银公司已经在股票债券承销业务上初具优势,其他合资证券公司也开始加入激烈的竞争。早在1995年,我国批准成立了中外合资的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在国内证券业抗冲击和抗风险能力不足的背景下,我国对证券业实行谨慎开放政策,在外资进入资格、进入方式、参股比例、业务范围等方面进行了严格的限制。从十多年的时间来看,以中金公司为代表的合资证券公司带来了新的业务模式,如高端客户的运作模式和国际化的业务框架等,成为国内公司学习和赶超的对象。2006年,政策开始放宽国内证券公司赴海外设置分支机构。目前。除已有的中金公司、申银万国和国泰君安等公司在香港有法定分支机构外,2006年,中信证券和招商证券等公司也设立了香港分公司。

二、资本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的必然性

(一)加快经济发展步伐的要求。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在进行合理的引导下,可以吸收更多的境外资本、技术、管理经验,提高国内经济运行的速度和质量,加强资金的运作效率,增强国际竞争力,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撑。

(二)促进资本流动和优化资源配置的需要。虽然从总体上看中国资本市场存在过度积累的现象,但资源配置仍然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和行业差异以及所有制的差异。境外资本的流人有助于改善国内资源配置的结构,弥补部分地区投资缺口,提高资本的运作效率,刺激消费需求;同时国内资本的流动可以充分利用国外资源,提高资本运营效率,获取更多回报。

(三)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融入金融全球化的要求。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将国内金融机构放置到国际竞争的大环境下,才能更有效地促进以国内商业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的市场化改造。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使人民币汇率逐步反映其合理供求,充分发挥利率、汇率的资金流动导向作用,真正实现金融体系和金融运行机制的国际接轨。

(四)全球性服务业的开放趋势形成的外部压力。发达国家实现金融自由化后,一方面本国经济逐渐成熟,盈利空间变窄,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的潜在高增长蕴含着更多的业务机会。在发展中国家贸易自由化达到一定程度以后,推动全球资本实现自由流动和服务业的进一步开放成为发达国家主要要求之一。中国经济持续多年的快速增长,使中国资本市场成为最受

全球机构瞩目的市场之一。2006年包括香港市场的我国证券市场股票筹资额已经可以与英国、美国的规模相匹敌,吸引了全球投资银行业的高度关注和浓厚的兴趣。2006年以来,随着股权分置改革和股票市场的持续上涨,对境外投资者的吸引力持续增强。进一步开放中国资本市场的要求,已经或即将成为发达国家对中国施加压力的焦点之一。

三、资本市

场进一步开放蕴含的风险因素及对金融稳定的影响

虽然资本市场开放是我国经济发展,融入世界的必然趋势,但在开放过程中带来的风险也不容忽视。

(一)国际资本流动有可能对国内金融体系形成冲击。国际资本流入通过影响一国的货币供应量,进而造成通货膨胀率的变化对证券市场产生影响。通常情况下其传导机制为:国际资本流入导致经常账户或国际资本项目的顺差、外汇储备增加,进而影响到国内基础货币的供应,国内名义货币供应量因此扩张。国民收入的增加又使社会总需求上升,价格水平上升,从而给该国带来通胀压力。通货膨胀发生之初,证券价格往往会上升,但随着商品价格的全面上涨,社会矛盾加剧,政府便会采取措施,紧缩银根,导致资金流出证券市场,引起价格下跌;另一方面,持续通货膨胀导致企业成本增加,资金匮乏,上市公司盈利减少,从而导致证券市场价格下跌。国际资本流人冲击证券市场的另一通道,是造成国际收支失衡,导致利率和汇率波动。从历史上看,东南亚金融危机期间,国际资本流动对泰国、菲律宾等国资本市场形成了很大冲击,直接对这些国家的资本市场进行了打击。

(二)供求失衡形成泡沫问题。从各国实践情况看,开放后外国投资者对国内有价证券需求迅速增长,然而有价证券的供给却相对有限,其结果是导致证券价格大幅上涨。以股票市场为例,市盈率是衡量股票相对投资价值最常用的概括性指标。该比率越高,一般来说风险就越大,投资价值就越低。在墨西哥,从1988年到l993年,该比率增加了几乎5倍,而中国香港和泰国这一比率从1990年到1993年翻了一番。供求失衡造成了资产价格虚高,市场的风险逐步孕育,为资产价格的最终下跌埋下了隐患。

(三)开放资本市场加剧了证券市场收益的波动。外国投资者的参与将会加大国内证券市场价格的波动性。根据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01年的研究,在国际资本流量增加的时期,股票市场收益的绝对波动没有明显增加的迹象,而相对波动性却都增加了,特别是在国际资本流动本身波动较大的时期。新兴债券市场的收益波动性比成熟债券市场更大,这主要是由新兴债券市场信用风险变化较大和相对较低的流动性所致。我国作为新兴资本市场,目前仍然规模较小,在拥有巨额资本的国际投资者集中性的大规模投资活动作用下,很可能影响资产价格,产生较大的波动性风险,严重削弱市场的稳定性。

(四)开放资本市场后国内国外投资者相互影响的羊群效应使得资本流动不稳定。投资者的羊群效应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新开放资本市场相对于发达国家的机构投资者而言,规模较小,对于发达国家投资者来说可能只是微小的证券资产组合调整,对于新开放市场而言可能就是一笔很大的资本流量,从而造成新开放市场的波动。如果这种调整行为被国内投资者发现,则国内投资者会紧跟作出相应调整,从而使国外投资者的行为效应被叠加放大,更加大了新兴市场的波动性。另一方面,外国投资者对新开放市场市场状况的了解也不如该国国内的投资者,因此他们对各种“风吹草动”十分敏感,容易做出各种过激反应。国际投资者对于新开放市场国家短期经济走势变化的过激反应,将使不受约束的资本流动变得更加不稳定。

四、积极应对金融市场开放,确保金融稳定,防范金融风险的建议

温总理在今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讲话中制定了这样的目标:“扩大金融对外开放有利于引进国外先进金融管理经验、技术和人才,加快金融创新的步伐、提高我国金融体系运行效率和竞争力。”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的不断提高,我们在享受资本市场国际化进程为国内资本市场乃至宏观经济带来的显而易见的利益的同时,也需要充分认识到其中蕴含的潜在风险。笔者认为可采取下述措施来防范我国资本市场国际化进程中的金融风险,维护我国金融稳定与安全。

(一)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增加市场透明度。由于新兴市场信息不透明和信息不对称,常常容易造成资本市场的非理性波动。社会公众的羊群行为,主要是因为信息不透明而做出的非理性决策。因此,随着资本市场的开放,需要进一步完善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提高信息披露的广度和深度,严格监管误导或欺诈性的信息披露行为,有效地增加市场的透明度,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少海外和国内投资者的非理性投资行为。

(二)扩大市场容量,提高市场流动性。我国资本市场是一个只有短短十几年发展历史的新兴市场,无论从市场规模或者机构投资者数量及规模等方面,与成熟的资本市场都存在不小的差距。2006年12月20日沪深总市值首次突破8万亿元大关,2007年1月份突破11万亿大关,4月份突破16万亿大关,7月30日,沪深两市总市值接近20万亿,时至9月20日,两市总市值28.39万亿,流通市值8.09万亿。与2006年gdp总量210871亿元比较,目前a股市场市值已经超过gdp总量的34.61%,在全球占比为4%左右。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不小的差距,海外一家大型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资产即可达到上千亿美元。随着越来越多的国际机构投资者进入我国资本市场,由此可能导致的市场波动性风险不容忽视。因此我们需要采取积极措施扩大我国资本市场容量。除了单纯数量上的扩容,更重要的是引入大市值的蓝筹公司来增加市场流动性,从而减小波动性风险,例如近期在香港上市的大型h股纷纷回归a股市场就是一个很好的举措。

(三)实行渐近式开放,确保金融安全。与发达国家健全的市场化制度基础上的金融自由化不同,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政府直接配置的金融资源仍占很大比重。由于经济市场化与金融自由化在大部分情况下是渐进的过程,因此资本市场要纳入整个金融市场的开放的计划中,有计划、分步骤地开放,有利于降低社会成本,在渐强的国际竞争中提高本国的竞争力。从历史经验看,智利、阿根廷和乌拉圭的金融自由化采取的均是激进主义的模式。这三个国家从2o世纪7o年代初对金融体系进行自由化改革,但除智利外,改革都半途而废。主要原因是在一个缺乏市场基础和传统的经济体系中,短期内推进全面的自由化改革,经济混乱和政府监管困难所带来的成本高昂,给改革带来巨大的阻力。而韩国资本市场的开放,具有渐进式的基本特征。早在1981年,韩国政府就制定了《证券市场开放长期计划》,安排用10—15年时间分阶段开放资本市场,在实施过程中予以补充和完善,从1989年12月起允许国内非金融机构投资于海外证券并允许国内证券商更多地参与国际资本市场业务。在开放过程中,韩国证券公司为自己的国际化发展找到了合适的定位,市场定位上避免与欧美证券公司直接碰撞,首先着力开拓为西方国家所忽视的新兴市场;业务定位上,选择自己的优势业务,成功后再拓展新业务。因此,我们要积极借鉴其他发展中国家开放资本市场的经验教训,尤其是在当前人民币升值的大背景下,更应采取渐进有序的开放步骤:现阶段对外国资本应保持宽进严出,防止针对人民币升值的热钱或套利资本短时间内大量撤出,等到市场规模扩大、监管水平提高等条件成熟时,再逐步减少限制直至完全放开。

(四)大力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对冲市场风险。虽然在东南亚危机期间我国香港股市受到期货市场投机活动很大的冲击,然而金融衍生品交易本身并不必然产生风险。相反,严格监管下规范的金融衍生品如期货、期权等能够为投资者提供必不可少的风险对冲工具。他们在市场动荡时可以不用通过直接在当地或其他市场抛售股票来减小风险,而是通过金融衍生品交易来对冲风险 从而在市场下跌时减小市场卖压,起到一个减震器的作用。对于我国资本市场而言,目前的当务之急是加快推出股指期货,改变只能单边做多的市场现状,为海外及国内机构投资者提供有效的避险工具,并且在未来条件成熟时,进一步推出期权等金融衍生工具。

(五)加强分业经营下模式下的监管合作。随着市场不断开放,金融市场的混业经营发展趋势也越来越明显,首先,境内的银行、证券、基金和保险等机构之间的交融和合作日益紧密,如果相应的金融监管跟不上,可能导致巨大的金融风险;其次,在中国金融市场对外资开放后,进入中国的外资银行往往兼营商业银行、投资银行、资产管理和保险等业务,势必也会挟其互补互存的业务优势在境内开展业务。目前"一行三会"的分业监管制度,分割了本应互通统一的监管资源,已经不能与金融市场发展的节拍相呼应。因此,必须及时改进现存的分业监管模式,加强各监管部门之间的合作,完善监管体系,切实加强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之间的政策沟通与协调,对资本市场发展和创新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互通信息、充分讨论、协商解决,在鼓励金融创新的同时控制相关风险。建立对重大监管事项和跨行业、跨境监管中复杂问题磋商机制。提高监管效率,实现对证券机构及其从事的业务持续有效的监管,保证资本市场和金融业安全高效稳健运行。

第五篇:对人民银行县支行金融稳定工作的思考

对人民银行县支行金融稳定工作的思考

《中国人民银行法》赋予了人民银行维护金融稳定的重要职责,金融稳定事关政治、经济和社会稳定。巩固和维护中国金融稳定大局,对于完成我国经济发展目标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中国逐渐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国际金融的不稳定性必然会使我国受到冲击;同时由于中国金融正处于改革阶段,许多方面很不完善,因此预防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就显得特别重要。正确认识并认真履行金融稳定的职能,成为各级人民银行在经济金融工作中需要高度关注的重要问题。然而,在人民银行县支行的实际工作中,金融稳定工作如何开展,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难点

1、定位模糊。到目前,在我国的理论、实务界尚无严格的金融稳定的定义。虽然《中国人民银行法》从法律上明确了央行维护金融稳定的职能,但作为央行新的一项重要职能, 目前,总行这项工作尚在摸索阶段,虽然总行金融稳定局对分行及省会城市中心支行的金融稳定职责作出了指导性规定,但具体到县支行并没有明确的工作目标, 当前人民银行县支行对金融稳定工作的把握和理解各异,存在对金融稳定职责界定不清晰,工作随意性大的情况。

2、认识误区。限于对金融稳定的认识局限,在人民银行县支行-把支付风险作为金融不稳定的标志很普遍。然而就基层而言,农村信用社成立了省级联社,风险由省级联社承担;城市商业银行的大股东是市财政,风险由市政府承担主要部分;其他各类金融机构大多为分支机构,其支付风险有上级机构做后盾。这样一来,部分县支行认为金融稳定工作主要是上级央行的业务,县支行只要反映一些辖区经济金融情况。这些片面性的认识影响了人民银行县支行对金融稳定工作重视程度,县支行普遍没有设置贸易独立的专职金融稳定工作机构和专职人员。

3、操作性差。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法制观念不断加强,金融稳定工作同其他工作一样,只有在健全的法律法规框架内才能更好地开展,而目前,总行对这项工作尚在摸索阶段,缺少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做保障,致使基层人民银行开展金融稳定工作也没有严格的制度规范为依据,金融稳定工作涉及内容多、范围广,而主要风险考核指标界定不清,外部监测信息采集困难,造成基层支行对金融稳定具体业务操作性较差。

4、监测难点。风险监测是金融稳定工作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也是人民银行县支行在金融稳定工作方面的重点具体工作。然而,在实际监测工作中尚存在一些难点,亟待解决。主要体现在获取资料信息方面存在问题。一是监管职能的分离增加了基层央行收集资料的难度。监管职能分离后,各金融机构除必要的统计数据资料外,很少向人行报送报表和资料,人行采集金融机构的经营状况资料数据不全面,不及时,发现风险、防范风险,-维护稳定工作难以有效开展。二是人民银行县支行与地方有关部门尚未建立起有效的信息共享机制。由于影响金融稳定的因素具有广泛性,涉及经济金融的各个方面,然而中央银行的业务特点决定其与地方经济有关单位及企业部门联系少,加大了县支行获取信息的难度。三是县支行处于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最前沿,是辖区金融风险的直接监测者,但目前人民银行自上而下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金融稳定监测指标和分析体系,县支行只能凭借各自的理解对风险状况及程度粗略的进行判断、识别。这种落后的工作方式不能及时有效、科学准确的反馈风险信息,也不利于上级央行汇总分析,难以适应日益发展的金融形势的要求。

二、工作对策和建议

针对县域金融稳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予以解决,不断提高金融稳定履职能力和水平。

一、明确定位。人民银行县支行要根据上级央行的要求结合辖区实际确定工作目标和任务。当前,人民银行县支行金融稳定工作主要应定位在风险监测和分析反馈两个方面,其中风险监测应当重点放在金融机构操作风险,农村信用社法人风险以及当地支柱产业经营风险三个方面;在监测基础上的分析反馈应当以实证分析的方式突出苗头性、倾向性的风险分析。这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一是在基层金融风险往往最容易从资金方面被突破,无论是内部、外部或是内外勾结,不法分子都企图利用金融机构在内控制度上的缺陷和漏洞非法谋取资金,因此,在县域金融机构中-风险往往集中体现为由于内部控制不力所造成的操作风险。二是由于农村信用社在县域金融机构中既属于法人金融机构,又是风险防范能力相对较弱的金融机构,因此金融业风险防范的重点应是农村信用社;三是金融稳定与经济状况密切相关,因此加强对县域支柱产业的监测有利于准确评估辖区经济金融的发展态势。同时,基于县域经济的微观性,县级人民银行应积极向上级央行反映与金融稳定有关的具体经济金融现象,以实证分析为主要分析方法,为上级央行作宏观分析和评估提供素材,起到见微知著、窥豹一斑的作用。

二、提高认识。如果把全国经济金融体系比作人体的大动脉,省市级经济金融体系则是其分支,而县级经济金融体系则是处于最末端的毛细血管。虽然部分毛细血管的损伤不一定会导致主动脉出现问题,但却是机体发生问题的预兆,也是防范风险的第一道防线,如能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置,将可以防患于未然。因此,县级人民银行不应把把金融稳定工作局限在防范金融业支付风险上,而应站在央行履行宏观调控、维护金融稳定的高度明确把握金融稳定的标准,准确把握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高度重视基层金融稳定工作的意义,增强金融稳定工作力量。

三、完善法规。由于金融稳定涉及经济的各个层面,人民银行作为国务院的组成部门负责金融稳定的协调工作,必须站在整个社会经济全局开展工作,这项工作涉及整个社会的各个方面,建议制订《金融稳定法》,把维护金融稳定上升为国家意志和全体公-民意志,同时国务院及其人民银行也应跟进法规规章制度以及操作规程的建立,保证基层人民银行在宽松的法制环境下开展金融稳定工作。具体到人民银行县支行,应当在上级央行的指导下建立详细的金融稳定操作规程,形成较为规范化的工作程式。

四、强化监测。当前人民银行县支行要做好风险监测工作,一方面要注重建立高效的风险信息快速传递网络,成立以人民银行为主的横向金融稳定信息共享机制,建立包括人民银行、各金融监管部门、政府相关部门以及各银行、证券、保险机构在内的金融稳定信息网络体系,同时,要加强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充分利用外汇管理、征信管理及货币信贷管理等职能为金融稳定信息的监测提供服务。另一方面,人民银行要尽快制定金融稳定监测指标体系,使金融稳定监测工作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

下载反洗钱和征信管理对金融稳定的重要性和中国目前金融稳定存在的问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反洗钱和征信管理对金融稳定的重要性和中国目前金融稳定存在的问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