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努力创造公平竞争环境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努力创造公平竞争环境
国家工商总局党组
《 人民日报 》(2014年09月23日 12 版)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站在时代和全局的高度,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对全面深化改革提出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科学回答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我们进一步推进改革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提出了路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深入学习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深化改革统领全局,加快转变职能,努力创造公平竞争环境。
深刻领会讲话精神,正确把握改革方向
习近平同志指出,改革开放到了一个新的重要关头。我们在改革开放上决不能有丝毫动摇,改革开放的旗帜必须继续高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方向必须牢牢坚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深刻领会习近平同志重要论述的精神实质,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以推进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和实行统一的市场监管为重点,以提高市场监管能力现代化水平为目标,依法有序推进各项改革,为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具体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正确处理放开与管好的关系,在深化工商行政管理改革中,进一步简政放权、转变职能,做到不代替、不干预本应由市场机制调节、社会自我管理、企业自主经营的事务,真正放权给市场、企业和社会。同时,把该管的事坚决管住管好,切实把监管的重点放在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可能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危害的领域和问题上。
坚持依法有序。习近平同志强调,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进一步增强法治意识,正确处理依法行政与推进改革的关系,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当前和今后,凡在工商系统推出重大改革,都要先推动立法修法,再制定配套规章,确保改革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要搞好改革的制度设计,认真总结改革经验,精心绘制改革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保障改革有序推进、取得实效。
坚持不断提高市场监管能力现代化水平。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工商行政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市场监管能力现代化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更新监管理念、创新监管机制、改进监管手段,坚持以信息公示和信用监管为主线,以维护竞争秩序和保护消费者权益为着力点,高度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从依靠传统行政监管手段向注重运用市场主体信用监管手段转变,从侧重规范主体资格向主要规范主体行为转变,从单一部门、单一地区监管执法向跨部门、跨地区协同监管与综合执法转变,从政府包揽向社会共治转变,不断提高市场监管能力现代化水平。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善于观大势、谋大事,站在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全面深化改革全局来思考和研究问题。工商行政管理的基本职责是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根本目的是优化营商环境、维护公平竞争。必须立足本职、着眼大局,正确把握推进改革与服务大局的关系,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各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紧紧围绕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等中心工作深化工商行政管理改革,通过改革达到更好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目的。
坚定不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扎实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
习近平同志指出,强化改革责任担当,看准了的事情,就要拿出政治勇气来,坚定不移干。党中央、国务院作出改革工商登记制度的决策部署后,工商总局将其作为全局性的重大改革,作为简政放权、转变职能的“先手棋”,作为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重大举措,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举全系统之力,依法有序推进改革,取得了明显阶段性成效。
扎实推进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今年2月国务院印发《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后,工商总局坚持立法先行、依法改革,积极配合全国人大修改公司法,配合国务院修订10部行政法规,总局自身也修订了7个部门规章,制定了4个规范性文件和2个技术标准,保障改革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加大宣传力度,持续深入进行政策宣传解读,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加强调研督导,积极总结地方经验,认真督促各地强化落实;完善监管配套措施,保障改革有序推进,维护正常市场秩序。各地采取优化流程、完善制度、加强一线力量等保障措施,确保改革措施“落地生根”。
取消企业年检制度,积极推进年报公示制度。8月7日,国务院公布了《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将于10月1日施行。工商总局在发文取消企业年检的基础上,适应企业年检制度改年报公示制度的需要,及时制定经营异常名录管理暂行办法、企业公示信息抽查暂行办法、个体工商户年度报告暂行办法、农民专业合作社年度报告公示暂行办法、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信息公示暂行规定5个配套规章,制定2个规范性文件和5个信息化标准,为实施企业年检制度改年报公示制度和加强信用监管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支撑。同时,加强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建设,为搞好信息公示、强化信用监管搭建平台。
稳步推进“先证后照”改“先照后证”改革。工商总局积极配合中央编办,先后梳理确定第一批31项(另有5项需经全国人大修改相关法律后实施)、第二批90项工商登记前置改后置审批项目,国务院已审议通过并分别于8月12日、8月19日公布。工商总局及时发文要求各地工商系统积极会同有关部门,自9月1日起抓好第一批31项工商登记前置改后置审批项目的落实,推动“先证后照”改“先照后证”落到实处,进一步减少登记环节、降低准入门槛、方便投资创业。
加快推进市场监管体系建设。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大力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放宽市场准入条件的同时,坚持“宽进”与“严管”相结合,注重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积极探索建立健全与改革相适应的市场监管制度。创新市场监管方式,改实施多年的市场巡查为随机抽查和重点检查。改进和加强竞争执法,加大反垄断案件查处力度。强化网络交易市场监管,推进广告监管机制创新,加大商标专用权保护力度,提高了市场监管水平。近年来,全国市场秩序总体平稳,市场监管区域性风险和系统性风险得到有效防范。
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的稳步实施,降低了准入门槛,激发了市场活力,释放了改革红利。市场主体数量明显增长。今年3至8月,全国新登记市场主体659.59万户,同比增长15.75%;注册资本(金)10.79万亿元,同比增长66.70%。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改革对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的促进作用明显,新增企业中第三产业增速明显高于其他产业。对促进就业贡献显著。截至8月底,全国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实有2.37亿人,比去年底增加1848.05万人。个体经营和私营企业成为吸纳新增就业的主渠道。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步伐加快,大大缩短了申请人办事时间,节约了企业办事成本;降低了企业设立的资金成本,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推动了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企业认缴注册资本趋向理性,诚信意识不断增强。
坚持以讲话精神为指引,努力开创工商行政管理改革发展新局面
习近平同志指出,要从老百姓最期盼的领域改起,推出一些立竿见影的改革,让老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工商行政管理涉及市场准入、竞争执法、消费维权等诸多领域,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深化工商行政管理改革,应当坚持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协调推进。
深入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着力营造宽松平等的准入环境。年内再提出一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改后置审批项目清单,进一步减少登记环节。积极协调省级人民政府出台市场主体住所管理规定,进一步简化住所登记手续。加快推行工商注册全程电子化登记管理和电子营业执照,努力实现以电子营业执照为支撑的网上申请、受理、审核、发照和公示。完善市场退出机制,简化和完善企业注销流程,年内启动对个体工商户、未开业企业以及无债权债务企业实行简易注销程序试点工作。加快实施企业年度报告公示制度。加强对小微企业的跟踪服务,积极做好新设立小微企业的扶持工作。
积极实施市场监管制度改革,着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的若干意见》,努力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着力构建信用监管机制,严格落实企业信息公示、经营异常名录、严重违法企业名单等制度,强化信息公示、信息共享、信息约束,实现“让失信者寸步难行、让守信者路路畅通”的目标。强化政府部门协同监管,完善以随机抽查为重点的日常监督检查制度,促进宽进与严管无缝对接;加强执法联动,探索统一执法模式,形成协同监管合力;深入推进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规范案件移送程序、标准。积极推行社会共治,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对企业的组织、协调、规范、引导功能,促进行业自律;进一步拓展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对市场监管的参与度,努力提高市场监管社会化水平。依托大数据强化监管,充分发挥大数据在市场监管、经济形势分析和预测等方面的作用。不断加大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力度,消除市场分割和行政壁垒。更加重视竞争政策的作用,促进市场主体充分、公平、有序竞争。
扎实开展消费维权工作改革,着力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消费是经济增长的基础动力,稳定和扩大消费,能够有效促进经济增长。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以贯彻实施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为契机,深入推进消费维权工作改革。进一步更新维权理念,加强对新型消费领域和消费方式的研究,努力提高消费维权工作现代化水平。强化重点领域消费维权,着力解决社会普遍关注、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
第二篇: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是新一届中央政府开局要办的“第一件大事”。在2013年行至中叶,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取得了新进展。7月22日,中国政府网再次发布权威消息,日前国务院发布通知,再次取消和下放50项行政审批项目。其中,期刊变更登记地审批、广播电视传输网络公司股权性融资审批、铁路工程及设备报废审批等被取消。这是新一届政府成立以来第四次削减行政审批。
简政放权既是转变政府职能的突破口,又是释放改革红利的一记重拳。我们认为,政府需要转变职能“下马服务”,就是要“从过去坐等审批转向主动加强为企业为基层服务。”
事实上,今年以来,新一届政府简政放权一直在加速。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新一届中央政府明确提出,在本届政府任期内,国务院部门实施的行政审批事项要减少三分之一以上。上半年,在李克强5月13日主持的国务院机构职能转变动员电视电话会议和6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分别宣布取消和下发了133项和32项行政审批。
放权的目的在于更好地服务,而服务则要求各级政府部门和广大干部要善于“下马”干实事。7月8日至10日,李克强总理到广西调研经济谈到简政放权时说,“纸上谈兵不如下马服务,要从过去坐等审批转向主动加强为企业为基层服务。”他进一步分析指出:这样可以促进投资的合理增长,提高经济运行效率,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中央政府会继续简政放权,各地也要放开更多领域和更多经营活动审批。同时要注重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当然,转变政府职能,不仅要取消和下放权力,还要创新和改善政府管理。改革贵在行动,重在落实。
在当前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同时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的情况下,政府加速“简政放权”,推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于稳定当前经济增长是积极激活市场内生动力的一记重拳。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企业是结构调整的主体,市场是结构调整的重要动力。从新一届政府4次削减行政审批来看,减少审批、转变职能就是放更多的权给市场,放更多的权给企业,以便有利于增加企业的自主权,有利于增强企业的活力,调动更多的社会资本,从而发挥稳增长的作用。
第三篇: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关于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建议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是中央的要求和形势发展的需要。如何加快我市服务型政府建设,既是市委、市政府积极探索和实践的重要问题,也是人大代表应该关注和深入思考的重大课题。
近年来,我市对创建服务型政府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也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效。但同时应当看到,在服务型政府建设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1)、公共服务的施政理念尚未真正形成。一些部门和工作人员为民、便民、利民的宗旨树得不牢,服务意识不强,服务质量不高。(2)、重管理轻服务的问题普遍存在。有的认为管理就是审批,服务就是收费,执法就是罚款。(3)、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偏低。公务员队伍的现有素质与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存在不少差距。
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对策建议:
建设服务型政府,必须以社会和公众需求为导向,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强化市场监督职能,建立和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秩序。
要加快有关市场规范的政策法规建设。采取法律手段打破行业垄断,防止企业利用行业垄断,损害消费者利益。
二、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高政府工作效率。
对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要予以公示,规范操作,公开透明,简化程序,大幅度缩短行政审批时间。规范收费事项,减轻企业负担。实行收费公示制度。所有依法保留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应在媒体上公告,增加透明度。
三、坚持以法行政,提高政府行政水平。
规范行政机关的行政执法行为。各级行政机关在其行政管理活动中,不得任意设定行政处罚或行政限制行为。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公平对待各类市场主体。继续完善行政执法的工作标准、规范、程序和相应的责任制度,减少行政执法人员执法的随意性。
四、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
建设服务型政府,提高政府服务水平,关键在于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素质。建立以公共服务为取向的政府业绩评价体系和公务员评价标准,完善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完善行政问责制度,奖优罚劣。
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是一项长期、复杂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的长期探索和努力。只要我们牢记为民宗旨,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学习创新,勇于探索实践,持之以恒地抓下去,我市的服务型政府建设一定会取得明显成效。
第四篇: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思想汇报
尊敬的党支部: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诸多问题都与政府职能和管理方式密切相关。政府职能不转变,其他方面的改革就难以推动。政府是改革的组织者、推动者,也是改革的对象,必须对自身进行改革。如果政府安于现状不想改、畏首畏尾不敢改、左右观望等待改,自身就会成为改革的障碍。去年本届政府开门办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加快转变职能,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这实质是政府的自我革命。今后要继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理顺政府和市场、政府和社会、中央和地方的关系,逐步建立各级政府的权力清单制度,推动政府全面正确地履行职能,建设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
第一,继续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本届政府已经承诺,任期内把行政审批事项减少1/3以上,要确保完成。首先要把取消的文章做足、做到位,最大限度地放权给市场。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要进行全面清理,该取消的一律取消;确需保留的,要依法调整为行政许可,今后不再搞非行政许可审批。要全面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由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将注册资本由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由企业年检制度改为年报公示制度,努力为企业经营和公民投资创业提供便利。
第二,保留的审批事项一律向社会公开。政务公开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助推器,是约束审批行为的紧箍咒。各部门还在实施的审批事项,要尽快公布目录清单。除此之外,一律不得实施行政审批,更不得设立新的审批事项。这实际上是向负面清单管理方式转变。政府以清单方式明确列出禁止和限制的范围,清单之外,“法无禁止即可为”,企业只要按法定程序注册登记,即可开展投资和经营活动。
第三,加强和改进监管。简政放权,绝不是一放了之,必须在放权的同时加强市场监管。要进一步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完善监管体系的具体措施。地方政府在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过程中,要把加强监管作为重中之重,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管网络和科学有效的监管机制。现在往往是平时监管不及时、不到位,一出问题就搞“突击”,搞“大检查”,结果是雨过地皮湿,监管一定要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要抓紧建立科学的抽查制度、责任追溯制度、经营异常名录和黑名单制度,对违法违规者,要严厉惩处,以儆效尤。
汇报人:xiexiebang
2014.08.23
第五篇:加快政府转变政府职能,优化发展环境调研报告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调研报告
现代经济就是环境经济,环境已成为经济发展的第一要素和吸引投资的核心竞争力,集中代表一个地镇的对外形象和发展潜力。
一、青同镇经济发展环境现状和问题
良好的环境是加快发展、奋力崛起的重要保障和强劲动力。近年来,青同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解放思想,抢抓机遇,争先创优,真抓实干,实现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回顾总结这些年的工作经验,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我们始终坚持并不断推进经济发展环境建设。产业的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大大优化了经济发展的硬环境;政务“阳光行动”的扎实开展,便民服务措施的出台和落实,机关效能监察力度的不断加大,干部作风建设的持续好转,大大优化了经济发展的软环境,全镇上下形成了“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的良好氛围,良好的环境助推了经济社会的持续稳步发展。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取得的成效还只是初步的和阶段性的,对照经济发展的要求,对照镇党委、镇政府的要求,对照人民群众的愿望,还有一定的差距,某些方面差距还较大。这些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有些部门服务意识差,服务不到位。从总体上看,近年来部门服务意识、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都有所提高,但还有些部门存在服务意识差、办事效率低的现象。
二是有些部门政务不够公开,办事效率低下。实施“阳光政务”取得了初步成效,群众比较满意,但还存在不少的问题。有些部门政务公开的内容还不科学,存在“三多三少”现象,即事务性、程序性、结论性公开的多,办事过程、决策过程公开的少;事后公开的多,事前、事中公开的少;对外服务事项公开的多,对内接受监督公开的少。
三是有些部门作风不实,影响了机关形象。近年来,镇党委、镇政府加大了机关效能监督力度,对上班纪律、会议纪律、机关作风经常开展明察暗访,对违反机关效能的行为进行了及时通报。但机关作风不实的问题仍较突出,主要表现在:有些部门领导和干部的群众观念淡薄,服务意识不强,工作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工作不深、不细、不实;有些部门工作拖拉等现象时有发生。
上述这些问题尽管发生在少数部门和干部身上,但影响很坏。如果放任不管,势必影响到开明、开放的形象,势必阻碍和损害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态势。对此,我们务必保持清醒的头脑,认清形势,找准问题,对症下药,克服环境不优、作风不良、效率不高的问题,创造一流环境,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二、治理对策及措施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标本兼治、长抓不懈,工作力度要再加大,创优范围要再延伸,整改措施要再创新,着力解决影响改革和发展的突出问题,着力解决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让所有创业者“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为镇域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注入强大动力。
第一,开展机关形象测评和问卷调查工作。着眼于解决“中梗阻” 问题,要把形象测评工作延伸至执法服务单位的科室以及乡镇的站所,对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执法水平、办事效率等指标进行综合评议,对群众满意的给予表彰,对群众负面反映强烈的实行黄牌警告和全镇通报,通过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增强机关干部的宗旨意识和服务意识。
第二,以推进政务公开为抓手,进一步促进“阳光政务”的开展。要把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事项,除涉及国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护的机密外,均要在政务公开栏内进行公开。要加大政务公开工作力度,着力在公开的深度、广度上做文章,重在决策过程、事前和事中的公开。让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乡镇、村也要完善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工作,采取点题公开、动态公开等形式,确保公开落到实处,取得成效。镇纪委要组织人员对各单位的政务公开情况、站所集中办公情况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直接纳入机关效能建设,先进的予以通报表彰,落后的给予批评曝光,以推动“阳光政务”持续深入开展。
第三,以提高工作效率为目的,进一步促进机关作风好转。要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和机关效能建设工作纳入重点工作目标管理考评,各部门要制定相应的干部绩效考评方案,将绩效考评落实到岗、到人,认真执行机关效能建设“四项要求”促进机关干部转变工作作风,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充分发挥效能督查、通报批评的警示作用,切实纠正机关工作作风、纪律、态度、效率存在的“四难”、“四气”、“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要畅通投诉举报渠道。通过设立投诉信箱、电话和电子投诉信箱,确保各类投诉渠道的畅通。
第四,以创新机制为保证,着力健全优化环境长效机制。要全面加强优化环境机制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岗位责任制、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和失职追究制等各项规章制度。要结合单位实际,积极推行机制制度创新,制定出针对性强、操作性强、执行力强的机关效能制度,把规范管理贯穿于干部作风建设的全过程,使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有据可查、有章可循。同时,要切实抓好制度的落实,强化制度的刚性,真正做到以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建立健全优化环境长效机制,努力形成科学完善、规范合理、运转高效的工作机制。
第五,加强领导,形成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强劲合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是一项非常紧迫而又需要长抓不懈的工作。要达到预期目的,关键是要狠抓落实。抓而不紧等
于没抓,抓而不实等于乱抓,抓而无效等于白抓。抓好经济发展环境工作,必须形成上下互动、步调一致的工作格局,真正做到领导到位、配合到位、督查到位、奖惩到位。一要加强领导,明确责任。要切实把优化发展环境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一把手”工程,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亲自主持谋划、亲自安排部署、亲自督查落实;分管领导要具体抓、抓具体,及时协调解决突出问题;其他领导既要抓好分管业务工作,又要同心协力抓好环境建设。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优化发展环境的工作责任制,层层分解责任,力求目标具体、任务明确、责任到人、便于操作,并严格考核、严肃追究,切实管好自己的人、看好自己的门、办好自己的事。
二要强化协调,形成合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必须建立党委统一领导,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形成集中治理的强大合力。要主动找准位臵,认真履行职责,坚决克服本位主义思想,自觉做到小道理服从大道理,部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大局利益。部门之间既要明确责任、各司其职,又要相互支持、主动配合。凡是有利于优化发展环境的事情,就要自觉执行、主动落实,不讲条件、不计得失,一切为发展让路,一切围绕发展,一个目标一条心,一个声音一股劲,唱响优化环境的“大合唱”。
三要转变作风,真抓实干。优化发展环境涉及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必须常抓不懈,始终坚持把工作往深里做、往实里做。要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大力弘扬实事求是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深入基层,了解实情,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解决优化环境的重大问题上,放在解决群众和企业反映的突出问题上,放在建立健全长效治理机制上,切实把优化发展环境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四要严格制度,严明奖惩。要围绕群众和企业反映强烈的问题,制定有效措施,作出具体承诺,不求全但求切中要害,不求多但求实在管用,并确保承诺兑现。纪检要开展定期督促检查,对各类投诉要有诉必查、有查必果,特别是因作风粗暴、故意刁难、推诿扯皮以及不作为、乱作为等影响环境问题,经群众举报并查实后,要从严处理,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