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90-宣城市实施民生工程工作
宣城市实施民生工程工作
简 报
第五十三期
市民生工程协调小组办公室编 二O一一年十二月十四日
要 目
各地创新举措提升城镇居民医保受益面
宣城市积极探索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管护新路子
宁国在全省率先建立自然增长机制 大幅提高低保、五保及敬老院建设补助标准
泾县榔桥镇“四着力”强化民生工程后续管护
各地创新举措提升城镇居民医保受益面 截止10月28日,宣城全市参保人数达407765人,完成省下达35万人任务的116.5%。该市连续4年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待遇进行调整,逐步提高参保待遇。在各县市区广泛深入宣传、组织和发动的基础上,居民参保的积极性更高,比去年新增15372人参保,政策受益面进一步扩大。宣州区医保中心与区民政局加强结算网络合作联系,自6月份起建立“一站式”结算管理服务平台,使低保等困难群体医疗救助实现医院和医保中心即时结算。郎溪县一是政策执行到位。上年度基本结余仅8.45万元,不到全年基金收入的1%。二是工作部署到位。县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部署协调,规定低收入家庭、重残和低保“三无”人员个人保费全部由政府代为缴纳。三是督查指导到位。县政府领导多次带队深入基层,了解参保进度。四是规范管理到位。绩溪县一是强化预算管理,确保收支平衡。二是强化建章立制,防范基金风险。三是强化环节管理,确保基金零风险。该县健全医疗费用内外部审核监督机制,建立医疗费用审核、核算、拨付岗位内部自控、互控、监控“三道防线”。
宣城市积极探索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管护新路子 宣城市日前出台《关于加强村级公益设施管护的意见》进一步明确项目管护范围、管护主体、管护标准、管护资金来源及监管等。要求县级财政每年切块安排或单独安排管护资金,市级财政根据民生工程考核结果,通过以奖代补方式补助。鼓励以“市场取向,社会化运作”模式,实行“以钱养事”、购买服务等方式,探索村级公益设施管护新办法。郎溪县通过以奖代补形式,按照农业人口人均1元标准安排管护资金,同时要求乡镇每年度安排一定比例专项管护资金。宁国市安排30万元管护费用,按照每个村民0.5元、每个行政村区域面积每平方公里60元标准,补助养护人员。宣州区文昌、沈村等乡镇结合实际出台管护办法,对管护承包人进行百分制综合考核,并对排名前三名和后三名管护承包人分别按80、60、40元/公里进行奖惩。市本级财政安排50万元资金,对各地一事一议项目管护以奖代补。
宁国在全省率先建立自然增长机制 大幅提高低保、五保及敬老院建设补助标准 2008年起,宁国市在全省率先建立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城乡居民低保标准随居民收入和群众生活水平提高而提高,低
第二篇:民生工程实施情况自查报告
残联民生工程实施情况自查报告
年前三季度的残疾人工作在上级残联和乡党委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年初的目标任务要求,切实履行职责,各项工作稳步推进。现将全年前三季度工作目标任务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项目进展情况
1、为贫困白内障患者减免复明手术费用工作
今年我乡实施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复明手术成功,完成手术1例,回访一切正常。
2、二、资金执行情况
为确保资金及时到位,市残联积极与市财政局协调,落实“三项”民生工程经费。目前市级相关经费正在落实中。县(区)为肢体残疾人安装或更换假肢配套经费已全部到位。
为确保资金安全,市残联积极配合市财政局做好了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管理工作。市残联和市财政局的相关人员多次下基层了解、查看资金使用情况,防止贪污、截留、挤占、挪用扶贫资金行为发生,确保了资金安全。
三、主要做法
(一)领导重视,责任明确
市残联将“三项”民生工程纳入市残联党组和理事会重要议事日程。由市残联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落实,在市卫生局等相关部门的大力协作下,全市残联系统干部职工齐心协力,在保证完成全面工作的同时,将工作重心放在“三项”民生工程工作之上。
于年初印发了《攀枝花市残疾人联合会关于下达2010年县(区)残联主要业务工作目标任务的通知》(攀残联〔2010〕35号)和《攀枝花市残疾人康复办公室关于印发〈2010年攀枝花市残疾人康复工作要点〉的通知》(攀康办〔2010〕1号),市残联与市卫生局联合印发了《关于2010年实施“百万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有关事宜的通知》(攀残联〔2010〕25号),将“三项”民生工程目标任务分解到各县(区)。
(二)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三项”民生工程知晓率 为提高“三项”民生工程的知晓率,全市残联系统通过新闻媒体、村(社)宣传栏和入户宣传等方式向广大群众,特别是贫困残疾同胞宣传“三项”民生工程优惠政策,让优惠政策深入人心。
(三)加强协作,抓好落实 1.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工作 ⑴严格按标准确定改造对象
在民政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市残联与各县(区)残联及所属乡镇一道,严格按照标准,认真做好改造对象确定工作。今年改造对象重点仍然安排在边远乡镇、二半山区以上的贫困残疾人。
审批过程中,狠抓了公示环节,使改造对象确定工作透明化,避免了弄虚作假。各乡镇、村社通过切实有效的方式向广大群众公示拟确定的改造对象名单,并畅通了听取意见和建议的渠道,让群众参与、监督对象确定工作,切实保障了贫困残疾人权益。
⑵协助改造对象完成前期准备工作
由市残联牵头,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指导改造对象选址、设计改造方案等,为改造户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目前350户改造对象的前期准备工作已基本完成。
⑶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工程按进度推进
为确保工程按时完成,市残联和有关部门通过召开会议、听取汇报、实地检查等方式督促工程按进度推进。各县(区)残联也及时向市残联报告工程进展情况和存在问题,确保了工程进度。上半年,市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李维忠带领市残联、市财政局等部门有关人员,在县(区)残联负责人的陪同下,先后多次深入全市5个县(区)的10多个乡镇、村社,实地查看危房改造情况,督促他们保质、保量、按进度完成改造任务。
2.为肢体残疾人安装或更换假肢工作 ⑴认真比对,确定假肢装配单位
假肢装配工作是今年新增民生工程项目,也是一项十分精细的工作。为了让贫困肢体残疾人享受到质优、价廉的假肢装配服务,市残联经过广泛调研、细心比对,确定技术力量雄厚、信誉高、售后服务好的省残疾人服务中心、省假肢装配厂作为假肢装配单位。
⑵认真进行假肢安装筛查和取型工作 市残联积极联系假肢装配单位,派技术人员先后两次深入到全市三区两县,为贫困肢残人就近进行假肢安装筛查、确定安装方案和“一对一”取型。
⑶积极争取,扩大惠及面
通过前期筛查、取型,初步确定假肢安装或更换对象86人、95具,超出目标任务45具。为确保每一个有假肢装配需求、又符合装配条件的贫困肢体残疾人都能得到假肢安装或更换服务,使他们早日实现“行走”梦,市残联积极向省残联汇报、争取,得到省残联充分肯定和积极支持,使今年我市符合条件的下肢截肢贫困残疾人全部都能装配上假肢。
⑷假肢试穿工作陆续开展
组织假肢装配对象按计划、分批次赴成都进行假肢试穿、调试和装配后的康复训练。第一批装配对象(米易县:24人、25具;东区:1人,1具)已圆满完成假肢安装或更换,顺利返攀;第二批装配对象(仁和区:19人、19具;盐边县:13人、13具)已于6月28日离攀,目前已在成都完成了假肢试穿、调试,正在进行安装后的康复训练;第三批装配对象(东区:17人、22具;西区:12人、15具)将于7月5日动身赴成都接受假肢安装或更换服务。届时,全市为肢体残疾人安装或更换假肢目标任务将提前超额完成。
3.为贫困白内障患者减免复明手术费用工作 ⑴与卫生部门密切协作,确定手术定点医院
按照既方便患者就近就医,又确保手术质量的原则,与卫生部门共同确定了手术定点医院和手术技术支援医院。承担手术技术支援医院任务的市中心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也分别承担了东区和盐边县的复明手术任务。
⑵认真组织开展手术对象筛查工作
为了让每一个贫困白内障患者都能得到复明救治,市残联早在今年初就对做好2010年贫困白内障手术对象筛查工作进行了统一部署。各县(区)行动迅速,在近十年来白内障患者逐年减少,历史积淀患者基本得到复明,免费复明工作力度不断加大的情况下,为确保今年民生工程任务的圆满完成,仁和区、盐边县、东区等县(区)残联组成以残联工作人员、定点医院眼科医护人员为主的筛查工作组,深入乡镇(街道)广泛宣传,筛查登记患者,乡镇(街道)、村(社区)深入每家每户广泛宣传动员,确保了筛查工作深入、扎实、细致,做到了历史积淀病人不积压,当年新发病人当年能得到复明救治,基本做到市民白内障患者治疗无障碍。
⑶认真做好病员输送工作
各县(区)残联、乡镇(街道)残联按手术计划派专人及时、安全地输送本行政区范围内的手术对象入院;手术对象出院后,又平安地护送他们返家。术后做好了每一位受术者的入户随访登记工作。
⑷手术工作顺利推进
各定点医院认真落实手术操作规程,精心组织手术,确保手术质量,选派精兵强将负责手术工作,做到手术高质、安全、有效。同时,为确保手术万无一失,市残联在术前为每一位手术对象购买手术安全保险。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工作建议
(一)受今年旱情影响,仁和区有12户农村贫困残疾人户由于缺水,而无法开工进行危房改造。同时,其它县(区)拟修建土墙房屋的改造对象,只有等待雨季基本结束,才能开工修建。
(二)由于我市不余遗力地深入开展白内障复明工程,近几年又将贫困患者复明手术纳入政府“民生工程”,加大力度实施,目前我市历史积淀的白内障患者基本得到复明治疗,象我市这样一个只有110余万人的城市,每年新发病人仅100例左右,若要再每年实施200例免费手术。
第三篇:2015民生工程实施情况汇报材料
2015民生工程实施情况汇报材料
民生工程实施情况汇报材料
县目督办:
根据县目督发〔2015〕2号《关于下达2015民生工程目标的通知》,下达民生行动农机目标任务,我局在2015年的农机工作中,创新思路,真抓实干,认真落实各项工作目标任务,现将1-9月民生行动实施情况汇报如下。
一、项目进展情况
(一)、机耕道建设
截止9月,已完成新修机耕道4条12公里,硬化机耕道道4条8.4公里。具体情况如下:
新修机耕道4条12公里
1、某某乡太一村11、12组机耕道3公里;
2、某某乡太二村13组机耕道4公里;
3、某某乡断七村3、5组机耕道3公里;
4、某某乡石机村12组-民丰组2公里。
硬化机耕路4条8.4公里
1、某某乡共有村小堰组机耕道1公里;
2、某某乡民全村机耕道3公里;
3、某某乡王家1组机耕道2.4公里;
4、某某乡虎成村机耕道2公里。
(二)、农机培训
我们以农机购置补贴项目为载体,通过开农机作业现场会,科技宣传、机手集中培训等形式,大力开展农机技术培训。以农机技术学校为主体,开展拖拉机驾驶员培训、电工、电焊工、农村修理工等培训。截止9月29日,已完成各类农机培训800人次,对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提高农民工技能起到积促进作用。
(三)农田水利建设
新增提水能力3.4万方,新增有效灌溉面积0.09万亩。
二、存在问题
今年的农村机耕道建设在省市都缺少项目支持,建设资金的来源主要是县农田水利基建资金。县财政拨付给农机上的农田水利基建资金要兼顾全县40处农村电力提灌站和机耕道建设,由于资金分散,投入不足,建设的质量及标准就只能因地制宜,造成一些机耕道的宽度不够,路面砼的标号不够等问题。
三、工作建议
加大对项目工作的支持力度,以项目带动民生行动,高标准实施民生工程的机耕道建设。加大农民在农机技能培训的投入,特别是近年来微型耕整机的推广普及,全县已有各类耕整机400余台,同时联合收割机的拥有量在逐年增加,这就迫切需要对农民进行农机具维修、操作等培训,以保证农机具的安全、正常使用。建议县财政把农民的农机技能培训纳入预算。
第四篇:民生工程实施情况汇报材料
民生工程实施情况汇报材料县目督办:根据县目督发〔2009〕2号《关于下达2009民生工程目标的通知》,下达民生行动农机目标任务,我局在2009年的农机工作中,创新思路,真抓实干,认真落实各项工作目标任务,现将1-9月民生行动实施情况汇报如下。
一、项目进展情况
(一)、机耕道建设截止9月,已完成新修机耕道4条12公里,硬化机耕道道4条8.4公里。具体情况如下:新修机耕道4条12公里
1、某某乡太一村11、12组机耕道3公里;
2、某某乡太二村13组机耕道4公里;
3、某某乡断七村3、5组机耕道3公里;
4、某某乡石机村12组-民丰组2公里。硬化机耕路4条8.4公里
1、某某乡共有村小堰组机耕道1公里;
2、某某乡民全村机耕道3公里;
3、某某乡王家1组机耕道2.4公里;
4、某某乡虎成村机耕道2公里。
(二)、农机培训我们以农机购置补贴项目为载体,通过开农机作业现场会,科技宣传、机手集中培训等形式,大力开展农机技术培训。以农机技术学校为主体,开展拖拉机驾驶员培训、电工、电焊工、农村修理工等培训。截止9月29日,已完成各类农机培训800人次,对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提高农民工技能起到积促进作用。(三)农田水利建设新增提水能力3.4万方,新增有效灌溉面积0.09万亩。
二、存在问题今年的农村机耕道建设在省市都缺少项目支持,建设资金的来源主要是县农田水利基建资金。县财政拨付给农机上的农田水利基建资金要兼顾全县40处农村电力提灌站和机耕道建设,由于资金分散,投入不足,建设的质量及标准就只能因地制宜,造成一些机耕道的宽度不够,路面砼的标号不够等问题。
三、工作建议加大对项目工作的支持力度,以项目带动民生行动,高标准实施民生工程的机耕道建设。加大农民在农机技能培训的投入,特别是近年来微型耕整机的推广普及,全县已有各类耕整机400余台,同时联合收割机的拥有量在逐年增加,这就迫切需要对农民进行农机具维修、操作等培训,以保证农机具的安全、正常使用。建议县财政把农民的农机技能培训纳入预算。
第五篇:实施民生工程 幸福你我他
实施民生工程 幸福你我他
民生问题是什么?
百分之九十九的人回答大概都会是“那就是人民的生活呗!” 当然上面的答案完全正确,民生的确是人民的生活,孙爷爷指出:民生是“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
民生工程不是遥不可及的口号,而是身边随手可触的温暖。一条马路、千元补助款,这种帮扶不是挂在嘴边的,而是实实在在让很多人看到了实惠。就拿我们大圩镇的学校来说吧!以前的旧学校,教学楼十分狭窄,光线昏暗,又不美观;有时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如今,同学们搬进了新学校,教学楼十分宽敞,房子也不漏水了,电脑室、音乐室、舞蹈室、多媒体教室,一应俱全。校园进行了绿化建设,种着人见人爱的桂花树、四季常青的柏树。那方方正正的大草坪绿草如茵。塑胶操场上,一个个崭新的乒乓球台,一副副新颖的篮球架,一件件锻炼器材显得格外引人注目,极大的丰富了老师和学生的校园生活。近年来,民生工程又留守儿童建起了“留守儿童之家”,为留守儿童提供了方便。学校图书室为同学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开阔了视野。
当然“民生工程”这一好政策,不仅仅在学校中,大圩镇晓星村的陈某原来是一位早点摊师傅,2006年12月不幸右臂折断,经过断肢再接手术后虽然可以勉强活动,但因为神经受伤无法长时间劳作。他的妻子也因患病无法正常工作,儿子还在读初中,一家人的生活很是拮据。去年秋天,乡镇为陈先生办理了残疾人证,今年他第一次领到1000元的就业扶持金。不仅是陈某,还有许许多多的需要帮助的人,他们感受到“民生工程”的温暖,开始了新生活。
如今在我们家中因为“民生工程”也有许多变化,人们通过辛勤地劳动,生活水平提高了,精神面貌改变了。从前,下雨天泥泞的道路,阻碍着我们出行的脚步,现在一条条村村通的水泥路,又宽阔又平坦,曲曲折折的延伸着,像一条卧龙盘在大地上,方便了我们出行;从前,居住的房屋大多是矮小拥挤的,现在人们有钱了,家家都住进了宽敞明亮的小区里。人们不但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又开始向小康迈进了。在改革开放前,中国80%的人居住在农村,如今,已将近一半的农民住进了城市,我们中国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民生工程让和谐社会的画卷慢慢展开,润泽江淮的雨露继续播洒。“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我们正在阔步前行。
大圩司法所洪雨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