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时间:2019-05-13 18:19: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第一篇:关于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建设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是我县一项重要战略目标。为切实推进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县人大常委会决定进行专题审议。根据工作安排,今年3月至4月,我们组织调查组,进行了专题调研,先后听取了县农业局、林业局等相关部门的工作情况;深入20个乡镇(街道)走访座谈;实地考察了部分重点基地、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和农产品市场,了解和听取了各方面情况、意见和建议。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政府及相关部门紧紧围绕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这一战略目标,在推进产业发展、加强质量安全管理、增强支持保障能力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基地建设氛围逐渐形成。自县十二届党代会第一次会议提出建设浙江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目标后,县政府高度重视,及时成立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组织调研、考察、研讨,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明确目标定位;委托编制了《仙居县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规划》,加强规划指导,制订年度发展计划;先后出台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扶持政策及土地、林地流转等有关政策。相关部门认真落实工作措施,加强指导服务,切实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有效推进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进程。社会各界更加关注和投入农业开发,新生力量逐渐成为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主体,掀起一轮社会资本投资农业的高潮。同时,媒体积极互动,加大宣传力度,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的知名度不断提高,形成了较为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农业发展基础逐步加强。一是基地规模逐步扩大,档次提高,特色亮点较为鲜明。已发展农、林、牧、渔等规模基地30万亩,建成各类农产品标准化基地36个,涌现了一批富有亮点的特色基地。如横溪八都洋绿色稻米基地、白塔千亩生态种养殖基地、官路大北地溪绿色蔬菜专供基地、上张高山蔬菜基地以及一批杨梅重点基地、重点村等,取得明显成效。重视产业互动,杨梅加工业有了长足发展,农旅结合,休闲观光园区建设,杨梅节、油菜花节产生了明显社会效应。二是生产经营组织得到发展壮大。有各类农业龙头企业5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34家,形成了一批农村特色产业带头人。三是农产品市场建设进一步推进。建立绿色农产品专卖市场并开始向杭州等大中城市辐射,取得较好社会效应,得到各级领导肯定;实施城关中心菜场及主要集镇农贸市场改造;建设了部分杨梅等主要农产品产地市场;探索市场准入和质量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四是标准化和品牌建设不断推进。编制了《仙居县农业标准体系表》,制作了仙居杨梅、仙居鸡等主要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组织开展各类农产品产地认定和质量认证,已认定全国无公害农产品基地33个、面积16万亩,绿色认证20个、有机认证15个,绿色和有机食品基地7万亩;35家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通过QS认证;有30多家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条形码生产。重视品牌建设,已注册农产品商标141件,其中中国驰名商标2件,省、市级著名商标8件,省、市级名牌10个,54个农产品获省农博会金奖;仙居杨梅在注册原产地证明商标后,又通过了欧美等13个国家国际商标注册,并被列为浙江省农产品十大创牌先锋;仙居鸡获得原产地地理标志范围保护。

(三)支持保障力度进一步加大。一是加大了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落实上级强农惠农政策,积极向上争取农业项目资金,制订出台了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相关扶持政策,财政资金对生产性扶持力度加大,重点更加突出。二是建立了土地流转机制。制订政策鼓励和促进土地、林地的合理流转,2008年,全县新增土地、林地流转3万亩。三是农技服务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落实农技推广责任制,开展 “三位一体”新型农业公共服务体系试点,成为全省的典型;有效解决农技人员的基本待遇问题;实施种子种苗工程,引进各类农作物新品种,推广农作物良种;实施实用技术工程,推广水稻强化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等各类先进实用技术;探索实施生态种养殖,推广农牧结合等新型农作模式,推广使用杀虫灯、黄板诱杀和生物农药;加强农业信息服务,定期收集和发布农产品信息;实施农民素质培训工程,去年共培训农民1万多人次。四是质量安全监管得到加强。完成了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加强了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实施农产品产地编码试点;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建立县农产品检测中心,正在申报计量认证;在农业龙头企业、绿色农产品专卖市场、城关中心菜场等建立定性检测室,在重点基地开展检测试点工作;配备农产品检测车,对中心菜场及集镇农贸市场入市农产品进行定性检测和定期抽检。开展农业专项执法,组织“绿剑”执法行动、“红盾护农”、杨梅质量安全监管综合执法等活动,重点对种子、农药、肥料、兽药、饲料添加剂及主要农产品质量等进行检查,查处各种违规销售和使用药物的行为。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这几年我县的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可以说是开了个好局,但总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任务非常艰巨,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很多,具体表现在:

(一)思想认识上还有一定差距。有关方面对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还没有足够的认识,少数地方没有真正把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摆上重要位臵,思路和定位不够清晰,重点不够突出,办法措施不多。部分生产经营主体建设绿色农产品基地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还不高,存在等靠要思想,主体意识、责任意识、质量安全意识还有待进一步增强,全社会重视关心和支持生产基地建设的氛围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产业化总体水平较低。一是农业产业结构和布局还不够合理,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水平较低。传统农业格局仍占主导地位,自给自足的千家万户经营方式没有根本改变,农业的弱质现状和生产的低、小、散局面仍然存在,集约化程度不高,难以形成规模效应。除杨梅外,其他产品规模普遍偏小,产品优势不明显,商品化率较低,产品供应期短而集中,供应能力弱,难以适应市场需求。如中心菜场日均供应蔬菜40吨左右,其中80%以上依靠外地调入。农产品加工业落后,产业链不长,绝大部分停留在种养殖这一低端环节,附加值不高,竞争力不强。二是市场体系尚不健全。全县没有综合性农产品批发市场,绿色农产品专卖市场功能还不完善,中心菜场及集镇农贸市场交易方式和质量监管条件落后,产地市场缺乏统一规划且设施简陋。三是组织化程度不高。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真正意义上的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不大,辐射带动能力较弱;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重建轻管的现象,多数合作社的内部机制不健全、运行不规范、管理不到位;营销网络不健全,实力不强,难以有效组织我县农产品外销;务农队伍老化、弱化严重,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

(三)质量安全问题仍然存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还不健全,多数农产品还没有统一的质量标准,有的质量标准没有得到严格执行。农产品检测体系还不完善,检测中心尚未通过计量认证,一些检测设施设备较为落后,难以有效开展质量检测,农产品市场准入机制尚未真正建立,难以实现农产品优质优价,质量追溯机制尚未真正实行。农产品品牌缺少严格管理和精心呵护,受利益驱使,存在品质不过硬、冒牌杂牌、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缺斤少两等问题。生产上使用违禁农药、激素、添加剂现象仍时有发生,导致部分农产品农残超标,滥施化肥现象普遍存在,致使一些优势农产品品质开始退化。局部地方工业污染、非法冶炼及农业面源污染等,影响产地环境保护。

(四)支持保障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一是资金投入仍显不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涉及面广,资金需求量大,经费投入难以满足实际需要,一些项目扶持资金未能及时足额到位;社会资本投入范围还不广,总量还不大;信贷支农受担保等因素制约较多,实际操作较难。二是土地制约明显。农村土地、林地分散经营,客观上制约了集中流转,不利于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存在传统经营无效益、集约经营无资源的两难境地。同时,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地市场建设、基地设施建设等急需生产性用地得不到有效解决。三是农业基础设施仍显落后。道路、水利等设施不完备,有的设施老化失修;大棚等设施农业总量不大;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劳动生产率不高。四是农技服务能力还不强。农技服务网络不健全,村级农技队伍几乎名存实亡,乡镇、街道农技队伍人员缺额、年龄老化、知识退化、作用弱化,县级农技队伍也存在力量不足和知识更新等问题,满足不了现代农业发展的科技需求。五是执法监管保障有待进一步加强。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涉及多个执法部门,关系到农产品质量安全、投入品监管、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等系列问题,管理体制需进一步理顺,管理合力需进一步增强。

三、几点建议

建设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是符合仙居实际的产业选择,是顺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战略安排,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历史任务,要走的路很长,要克服和解决的问题很多,当前重点是:

(一)统一思想,切实增强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充分认识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把其作为建设现代农业,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村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来抓,切实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健全机制,抓好落实。加强宣传引导,充分调动各生产经营主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切实增强主体意识、责任意识和质量安全意识,努力形成加快推进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着力提高产业化水平。一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农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深入实施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规划,进一步优化农、林、牧、渔等产业布局,明确重点产业导向,重点培育林特、粮食、蔬菜、畜牧、淡水渔业等各大产业,合理布局各类农产品生产基地,构建特色农产品产业带。着力壮大产业规模,建设一批上规模农产品基地和现代示范园区。努力培育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和新型农业业态,注重农牧结合型、生态产业型、集约发展型生产模式,充分发挥资源环境优势,实现产业良性互动。以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使更多农产品实现加工增值,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增强产业竞争力。注重农业与旅游业结合,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拓展农业的休闲观光体验功能。二要加强市场体系建设。要研究尽快建设县级农产品批发市场,提升绿色农产品专卖市场功能,完善中心菜场及集镇农贸市场的设施配套,合理布局农产品产地市场,注重开拓以周边城市为主的国内外市场,努力构建较为完善的农产品市场体系。重视建设农产品网上交易平台,注重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等新型交易方式,提高农产品流通交易能力。切实提高农产品商品化率,增强本地农产品满足社会需求的能力,有效控制外地农产品调入规模。三要加强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培育。注重培育产业农民队伍,有效解决农业就业队伍接续、提高这一现实问题,鼓励大中专毕业生投身农业事业。加强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健全内部管理机制,规范运行秩序,努力培育示范性合作社。积极扶持和培育一批生产规模大、带动范围广、竞争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加强营销组织建设,努力发展和壮大营销队伍,构建营销网络,增强营销能力。加强各生产经营主体从业人员的实用技术和农业生产技能培训,提高农产品生产经营水平。

(三)高度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一要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及时制订和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努力扩大质量标准覆盖范围,制定各类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加大农产品标准的实施力度,重点做好标准化生产示范,引导和推进全县标准化生产进程;建立完善质量标准可追溯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二要重视品牌建设。加强对农产品品牌的管理和保护,严厉打击在生产经营环节中各类毁坏品牌信誉和形象的行为;加强品牌整合,培育农产品名牌,提升产品质量。研究解决农产品市场准入问题,为绿色农产品实现优质优价创造条件。三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高度重视县农产品检测中心建设,争取尽快通过计量认证,确保正常运行;努力改善中心菜场及集镇农贸市场的检测条件;支持生产经营单位的检测点建设。坚持深入开展集中执法行动及各类专项整治,依法打击各种危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行为;重点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加强对农药、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肥料等投入品监督检查,严防违规使用。加强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积极开展检疫、防疫工作。着力构建农资信用体系,规范农资经营管理,增强农资经营者服务观念和守法意识。加强产地环境保护,防止工业“三废”、非法冶炼等对农产品产地造成污染。

(四)切实加强支持保障。一要加大政策和资金保障力度。努力争取上级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加强资金整合,突出扶持重点,做到及时兑现,切实提高资金使用的绩效;不断拓宽农业融资渠道,积极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加大信贷支农力度,研究解决贷款担保难等实际问题,满足涉农贷款需求;努力解决农业保险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有效缓解农业经营风险。二要加快推进土地林地流转。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户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稳步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跟进土地流转后续管理工作,重视土地流转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好低丘缓坡资源。研究破解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地市场、重点基地设施建设等急需用地问题,妥善处理农业生产性用地与耕地保护的关系。三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加大设施农业发展力度,改善农业生产条件,鼓励和支持引进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四要加强农技服务能力建设。要深化农技推广责任制度,加快构建“三位一体”新型农业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加强优良品种的引进推广,进一步推广生物物理防治、统防统治、测土配方施肥等先进适用技术,严防滥用化肥导致土地地力及农产品品质退化,积极发展农牧渔结合型生态种养殖农作模式。重视农技队伍建设,健全农技推广服务网络,重点村、重点基地要培养农技员,研究解决乡镇、街道农技队伍的人员结构、知识更新、作用发挥等实际问题,县级农技部门要切实加强农技推广指导、农业信息传播,着力研究破解生产经营中的一些技术问题。五要切实增强执法保障能力。要研究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协调机制和责任机制,整合管理资源,形成管理合力。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完善执法手段,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监管能力和水平,切实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二○○九年四月

第二篇:绿色农产品 问卷调查及调查报告

济南市绿色农产品消费行为调查报告

山东财经

目录

一:基本情况介绍

二:调查对象分析

三:对济南市农产品购买状况和对农产品现状的感受

四:对绿色农产品态度和绿色农产的认识

五:对绿色农产品态度和绿色农产的认识

六:影响绿色农产品的消费的原因

七:推广绿色农产品知识的途径和发展绿色农产品市场的方法

八:从调查结果来看,可以看出以下几个问题

九:营销建议

十:附录:调查问卷

十一:参考书目

9 9 10 11

一:基本情况介绍

调查目的:了解济南市绿色农产品目前的消费状况,预测绿色农产品的发展前景。本文从绿色农产品本身,消费者对绿色农产品的认识,以及社会上对绿色农产品的评价等方面综合分析绿色农产品在未来的发展状况。

调查对象:济南市市民

调查方式:现场发放问卷调查

调查地点:泉城广场

此调查主要针对目前济南市市民对绿色农产品的认识,购买现状,问题意见,以及对绿色农产品的期望等方面进行分析。得出绿色农产品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状况。对绿色农产品的发展做出建议和指导。发放问卷86份,有效问卷80份。

二:调查对象分析。

图一,被调查者性别 图二,被调查者年龄段 图三,被调查人群学历层次

从调查结果来看,本次调查对象绝大多数为高中以上学历,占到92%,其中60%为大学以上学历(图三),这就决定了调查结果偏向于反映知识层次较高的人对绿色农产品的认识和需求。

图四,被调查者家庭收入状况

同时,67%的被调查者家庭收入3000元以上(图四),这说明中高层收入居民对农产品安全较关注。4 三:对济南市农产品购买状况和对农产品现状的感受。

图五,被调查者农产品购买地点调查

从购买状况来看,有48%的人选择农贸市场购买绿色农产品,38%的人选择超市购买农产品,13%的人选择农产品专卖店购买,只有关1%的人选择在路边小摊购买(图五)。这说明绝大多数人都不再选择路边小摊这种安全保障最差的地方购买农产品。

图六,被调查者对农产品安全态度

从市民对农产品安全感受状况来看,有84%的人对济南市农产品的安全现状感到担忧,只有关16%的人对农产品安全状况表示不在意和不担忧,这说明农产品安全现状已经到了一个另人堪忧的地步。绿色农产品有着巨大的发展前景。5 四:对绿色农产品态度和绿色农产的认识。

图七,被调查者是否优先购买绿色农产品

图八,消费者购买农产品时消费者是否会注意农产品标志

调查结果显示,有32%的人多数会选择优先购买绿色农产品,有44%的人会偶尔优先购买绿色农产品,24%的人则对是否优先购买绿色农产品不在意(图七)。这说明绿色农产品虽然有了一定的市场地位(图八),但是由于人们对其认识不足,还有相当多的人不会多数情况下优先购买绿色农产品。

图九,消费者对绿色农产品认识

调查还发现有74%认为绿色农产品具有安全健康的功能(图九),所以绿色农产品应重点着力于满足这一功能。如果不向消费者展示出绿色农产品这一功能,消费者将不会考虑购买。

五:绿色农产品的消费状况和产品的要求。

图十,绿色农产品的消费情况

从调查结果来看,绿色农产品消费状况占到总消费水平50%以上的只有9%,占到30%—50%的有30%(图十),都是较小部分,其余的人绿色农产品消费状况则在总消费状况中占有较小比重。

图十一,影响消费者对绿色农产品购买的主要因素

同时绝大多数人把质量和品牌看成影响购买绿色农产品的重要因素,分别占到49%和32%(图十一)。这说明目前农产品的消费状况还仅仅局限于小部分人群。要扩大绿色农产品的消费,就要大力宣传绿色农产品的安全作用,同时树立品牌意识,这样才能使更多的消费者选择购买绿色农产品。

六:影响绿色农产品的消费的原因。

质量,这是影响绿色农产品消费的首要因素,绝大多数消费者认为绿色农产品的质量应该比一般农产品有更多的保障(图十一)。是他们购买时重点考虑的因素。

图十二,消费者对农产品价格的接受程度

价格要求,在满足绿色农产品质量的前提下,绝大多数的消费者都希望绿色农产品的价格能保持在比一般农产品高50%的范围以内(图十二)。

图十三,购买农产品时消费者是否会注意绿色农产品标志

品牌。良好的有信誉的品牌,也是影响消费者购买绿色农产品的重要因素(图十三)。8

图十四,影响消费者选择购买场所原因

购买场所,大多数消费者会优先选择近便的场所购买农产品(图十四),所以绿色农产品也应广设销售点,方便广大消费者,满足他们的需求。

七:推广绿色农产品知识的途径和发展绿色农产品市场的方法。

图十五,消费者对绿色农产品的了解渠道

调查结果表明,电视网络,报纸杂志,亲朋推荐都是推广绿色农产品知识的重要途径,占到了85%的比重(图十五),所以要对以上途径加以利用,大力宣传绿色农产品知识。9

图十六,消费者对促进农产品发展的建议

同时,多数消费者还认为要加快绿色农产品的发展,市场监管,政策支持,技术创新与进步以及消费观念的普及都是重要因素(图十六),对这些因素加以综合利用,一定会使农产品得到快速而健康的发展。

八:从调查结果来看,可以看出以下几个问题。

1绝大多数的消费者已经对农产品的现状感到担忧,人们对安全健康的绿色农产品有迫切的需求。

2绿色农产品已经有一定的市场基础,但市场占有率并不高,这主要是由于人们的认识水平不足以及绿色农产品价格过高造成的。

3要发展绿色农产品市场,就要大力普及绿色农产品知识。

九:营销建议

1、针对济南市市民收入水平普遍较低的现实,价格因素是影响消费者购买绿色农产品的一个敏感因素,因此厂商需要考虑济南市民对绿色农产品价格的接受水平,合理定价。

2、济南市民对市场上一般农产品的安全性普遍表示担忧,说明济南市民对绿色农产品存在的潜在需求很大,厂商可针对消费者的这一心理,突出绿色农产品的“安全健康”优势,开展积极的营销活动。

3、品牌是影响消费者购买的一个因素之一,但不是最重要因素,市民更关注的是产品的质量,反映出一种理性的消费态度,这就要求厂商要严把质量关,切实满足消费者的这一需求,同时,可根据自身实力来考虑是否实施品牌战略。

4、绿色农产品是市民的日产生活消费,消费场所的选择是影响购买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农贸市场以及超市是绿色农产品销售的良好场所。

5、绿色农产品在济南的消费中还只是很小一部分,要促进其发展还需要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政府给予大力的政策支持、以及严格监管,同时加大技术创新力度,降低绿色农产品价格,提高其质量,使消费者真正放心,最后要做好绿色消费观念的普及工作。10

十:附录:调查问卷

济南市绿色农产品消费行为调查问卷

您好:我们是来自山东经济学院的大学生,正在做关于绿色农产品的市场调查,为了了解消费者对现今绿色农产品市场的态度与期望,我们设计了这份问卷。您的参与和配合对我们来说很重要,您的问卷没有对错之分,只表明您的观点和态度,希望您能准确填写相关信息。

感谢您的支持!

1、您的性别?()A 男

B 女

2、您的年龄阶段?

()

A 25岁以下

B25—34 C 35—44 D 45岁以上

3、您的学历层次?()

A 初中及以下

B高中

C大学

D研究生及以上

4、您的家庭月收入状况?()

A1000以下 B1000—3000 C3000—5000 D 5000—10000 E 10000以上

5、您的家庭经常在哪里购买农产品?()A 超市B农贸市场C 蔬菜专营店 D 路边小摊 您对现在市场上的农产品安全状况担心吗?()A担心 B不在意 C不担心

7、在日常购买中,您是否会优先购买绿色农产品?()A多数会 B偶尔会 C无所谓

8、在您的印象中绿色农产品与普通农产品的最大区别?()A 更健康安全B 更环保C更营养D没什么区别

9、您日常食品消费中绿色农产品的消费比例达到多少?()A 10%以下 B 10%—30% C 30%—50% D 50%以上

10、影响您购买绿色农产品的最主要因素?()A 质量 B品牌价格C购买场所D其他

11、购买农产品时,您会注意包装上的绿色农产品认证的标志吗?()A会 B 不会

12、您认为绿色农产品的价格比普通农产品价格高多少,您比较容易接受?()A 50%以下 B 50%—100% C 100%—200% D200%以上

13、您是通过什么渠道了解绿色农产品信息的?(可多选)()A电视网络 B报纸杂志C 亲朋推荐D现场观察 E 其他

14、购买时,您在意绿色农产品的品牌吗?

A 在意

B不在意

15、影响您选择购买场所的最重要理由?()A 质量有保证

B价格合理

C方便省时 D品种多样

16、您认为如何更好的促进绿色农产品的发展?()

A 加强市场监管 B 加大政策支持C加快技术创新与改造D普及绿色消费观念

再次对您的支持与配合表示感谢!祝您合家欢乐,幸福安康!11

八:参考资料

《市场调查与预测》

叶明海 于磊 胡志莹 编著

《消费者心理与行为》 江林

主编

《市场营销》 吴建安

主编

感谢五组全体成员的不懈努力,感谢王晓辉老师的热心指导!

第三篇:建设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的汇报

关于我省农业有关情况的汇报

(2011年5月15日)

根据全国人大农业政策调研组的调研要求和省人大农经委有关通知精神,现将我省加强中低产田改造,扶持优势农产品产业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中低产田改造是农业的一项重要任务,《国家农业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规定,中低产田改造项目是农业的一类重要项目。农业部每年安排我省中央财政投资2.4亿元,其中65%的资金用于中低产田改造,加上地方配套和省级专项用于中低产田改造的资金,全省每年用于中低产田改造的财政资金约4亿元。多年来,我省农业工作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基本目标,着力加强中低产田改造,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生态建设,建设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着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综合效益,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主要成效

(一)改善了农业基本生产条件,提高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农业以“治水、改田、造林”为主要内容,通过综合运用工程、生物和技术措施,发展节水农业,进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完善田间工程配套,达到了土地方整化、道路砂石化、排灌系统化、1 渠道硬质化、农田林网化的要求,农业的物质装备水平和土地产出率明显提高,项目区农业基本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我省农业生产条件较为薄弱的里下河地区、高沙土地区、重点地区的大片中低产田基本变成了旱能灌、涝能排、田成方、林成行、渠相通、路相连的高产稳产农田,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农业改造的中低产田成为我省重要的粮棉油生产基地。全省农业累计投资95.2亿元,其中财政投资58亿元,改造中低产田3000万亩,植树造林190万亩,新增粮食综合生产能力86.8亿斤。据省农调局对我省2008-2010年项目实施情况调查,三年中项目区新增有效灌溉面积80万亩,增加除涝面积55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75万亩,改善除涝面积130万亩,项目区农田有效灌溉率由73.4%提高到81.8%,提高了8.4个百分点。项目所涉及的村内67.2%的耕地得以改造,土壤改良率为35.4%。粮食平均亩产水平提高92.3公斤,增长31.9%,而没有实施农业开发的对照村粮食亩产水平只增加4.7公斤,仅增长1.3%。

(二)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经营 在实施中低产田改造时注重把区域布局、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品种结构调整有机结合起来,把农业结构调整与发展粮食优势产业结合起来,与培育区域特色农业结合起来。同时注意培重项目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完善优势农产品产业发展的产业 2 链,积极构建“优势区域、优势基地、优势产业、优势品牌”配套发展的新格局,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近年来,我省农业加快优势农产品的区域化、专业化、标准化建设步伐,重点培育和扶持优质粮、优质油、优质蔬菜、经济林果、花卉苗木、畜禽养殖和水产业等优势产业。2010年以来,立项实施省级重点示范项目300多个,带动了全省农业优势特色产业的快速发展。蔬菜、花卉等成为部分地区农业的支柱产业,其中,蔬菜已成为全省第一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2010万亩,比2009年增长12%。全省农业区域特色逐步形成,大部分县初步显现出“一县一业”格局,如在重点东部优质稻区、湖周边优质稻区、河优质稻区和宁镇丘陵优质稻区建设了一批标准化、无公害生产基地和稻米及其副产品加工基地。在重点西部、沿海、城郊和重点加工贸易等四大蔬菜区建设了一批无公害、出口创汇型的特色蔬菜基地、种苗繁育基地和蔬菜出口创汇基地。在通泰扬等地扶持发展双低油菜,在睢宁等地扶持发展专用小麦等等。

(三)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

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始终是我省农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选项立项过程中把安排多少农民就业,带动多少基地面积,收购加工多少农产品,是否与农民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是否对农民实行保护价收购作为首要评审标准。据省农调局统计,全省农业开发项目新增总产值72亿元、增加值31亿元,新增利税13.5亿元,新增农村劳动力就业30.4万人,带动项目区农户90万户。据对22个多种经营项目初步调查,平均每个项目直接使729个农户从中受益,农业开发每百元投资增加农业产值146元,增加种植业产值74元,新增农业产值占全省增加量的13.5%。累计投入农业资金2400万元,改造中低产田2.4万亩,开发水面资源1.5万亩,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全镇新增农业总产值6000多万元,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3150元提高到3929元,综合实力排名由开发前倒数第三位上升到前三位。

(四)保护了农业生态环境,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以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生态”农业为目标,大力推广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实施绿色通道、绿色屏障、绿色家园“三绿”工程,加快实施清洁家园、清洁河道、清洁村庄“三清”工程,保护了农业生态环境,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面貌,增强了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据统计,农业项目区秸秆还田率由开发前的32%提高到40%,项目区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0.3个百分点,农田林网覆盖率由开发前的30.5%提高到89.7%,森林覆盖率达到15%左右。这对防止丘陵山区的水土流失,培肥高沙土地力,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滩涂湿地资源,促进区域性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发挥了重要作用。农业为全省耕地资源的动态平衡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主要做法

近年来,农业在改造中低产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扶持优势农产品产业发展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这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农业部的正确指导,得益于项目区干群真抓实干,也得益于项目与资金的规范管理和正确的开发思路,始终做到“五个坚持”。

(一)坚持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我省人多地少,自然灾害频繁,农业生产条件尚未从根本上得以改善。根据1998年全省农业后备资源调查,全省有中低产田3400万亩,低产田、实心田500万亩。为了改善项目区农业基本生产条件,提高项目区农田旱涝保收的能力,多年来,我省农业一直坚持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突出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改善农业基本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一是集中投入,建设基础设施。将60%以上的农业开发土地整理项目资金用于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十多年来,农业累计建设防渗渠超过10000公里,建设泵站3000多座,机电井1500多眼,机耕路11400公里。二是集中连片,规模开发。为了保证项目区建一片,成一片,受益一片,在项目区安排上,坚持按照灌区、流域来统一规划,连片治理。每年每个县土地整理项目安排1-2个项目,1个项目涉及乡镇不超过3个,且必须集中连片。三是整合各类项目,形成投资合力。为避 5 免开发资金“天女散花”,形不成规模,农业开发紧紧围绕当地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积极整合国家农业项目,以及农业开发项目用于项目区农产品生产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初步统计,“十一五”以来,平均每年农业开发投入农业基础设施的资金达到3亿元。

(二)坚持将中低产田改造与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有机结合起来。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农业不能就中低产田改造而改造,应该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为重要目标。在中低产田改造中,坚持按照省政府优势农产品产业化发展规划,将中低产田改造与建设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相结合。一是突出主导产业。近年来省政府确定全省重点发展16个优势农产品产业,按照分工农业牵头负责优质稻米和特色蔬菜产业的发展。水稻是我省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全省常年种植面积达3000万亩,蔬菜是全省种植面积最大的经济作物。稻米和蔬菜产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全省粮食生产的安全,关系到农民增收。为了切实做好这项工作,我们组织专家编制了两个产业发展的实施计划,并决定在全省建立10优质稻米和6个特色蔬菜产业化发展综合示范区,以点带面,全面推进优质稻米和特色蔬菜产业的发展。对重点县进行重点扶持、重点投入,按照区域优势,积极培育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2011年全省农业土地整理项目结合中低产田改造,投入优质稻米生产基地产业方面资金1.2亿元左 6 右,其中财政资金约9000万元。二是拓宽中低产田改造的建设内容。在中低产田改造项目的具体建设内容安排上,坚持按照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的需要来安排投资,缺什么补什么。把农村道路、生态环境建设列入农业投入范围,对农产品生产基地检测、无公害、绿色食品农产品申报费用、农机具、苗圃建设等适当补助。三是按照龙头企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建设农产品生产基地。为切实提高中低产田改造的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在项目选项规划中,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结构调整和促进农民增收中的带动作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听取龙头企业的意见,按照龙头企业生产发展的需要,改造中低产田和建设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实践证明,凡是有龙头企业实行签约保护价收购的项目区,中低产田改造的效益就高于一般的项目区,项目区农民增收情况就明显高于非项目区。

(三)坚持以农业主产区为重点,加大对经济薄弱地区农业开发投入。我省是全国的农业主产区,特别是重点地区更是全国的粮食主产区域,但其经济基础薄弱,农田基础设施条件普遍较差,农民自身对农业投入也比较少。为加快这些地区的农田基础设施改造,在实际资金安排上,农业实行了政策倾斜,进行重点投入。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农业开发坚持重点,将50%以上的开发资金投向重点地区。据统计,农业投入重点地区的资金达19.7亿元,占全省的50%。2011年预计将安排重点地区农业 7 财政资金约3亿元,占全省的51%以上。根据全省区域经济发展情况,对重点、重点、重点地区的省级配套资金比例也实行了差别配套政策,重点、重点省级配套30%和50%,而对重点地区省级配套坚持拿大头,按70%进行配套,2011年配套比例提高到80%。这样,重点地区每个县只要出10-15元,就可以争取到市以上财政资金约185元。

(四)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努力提高开发的科技含量。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多年来,农业注重加强科技投入,坚持依靠科技搞开发。一是加大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和对农民培训的力度。每年农业安排10%左右的资金用于项目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近年来,农业开发在项目区大力推广优质小麦、优质粳稻、双低油菜、抗虫棉等新品种90多个,重点示范、推广节水灌溉、科学施肥、种子包衣、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先进适用技术近70项。每年农业项目组织5万人次左右的培训,在夏收和秋收季节集中组织举办两期送科技下乡活动。组织专家、教授进行农业标准化、信息化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可持续发展等专题讲座,赠送优质良种和有关农业技术杂志,深受项目区农民群众的欢迎。二是加大与科技依托单位的协作。紧密依托省内外农业科研、教学单位和推广部门。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参与我省农业科技依托单位有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省农科院等十多个科研教学单位,参与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科技人员约258 8 人,其中中高级职称人员184人。各地制订优惠政策,鼓励科研单位和科技人员创办领办科技实体,鼓励和吸引科研单位和科技人员直接实施农业开发项目,通过技术入股拉进人才,引进成果带进人才,兴办领办科技型企业留住人才,真正形成利益共同体,把开发项目建成技术含量高、机制灵活的新型农业企业。在经济林果科技示范园区,由省农科院园艺所以技术投入持股51%,当地政府以前期土方工程投入持股19%,以土地、资本、技术为纽带,通过股份合作制,使科研单位与项目建设单位真正形成了利益均享、风险共担的新机制,实现了科技依托质的飞跃。三是打造示范载体,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2010年以来,在原来农业开发项目区的基础上,聚集各类科技项目,建设高科技和现代化的示范园区。全省初步形成了重点地区以现代化、外向型为特征,重点地区以产业化、高科技为特征,重点地区以高标准和新品种、新技术展示为特征的不同类型的科技示范园区。在园区运作和管理上,对园区和园区内项目都实行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产业化经营,使科技示范园区成为机制创新、体制创新、技术创新的典型,成为成果转化与农民培训教育的基地,成为农业开发的综合性样板科技示范园区,示范推广粮、棉、油、瓜、果、菜等优质作物新品种20多个,示范推广新技术30多项,其中引种、筛选的“优麦3号”小麦品种,达到国标二级优质小麦要求,可以替代进口专用小麦生产优质面包和高级面点,每年粮食部门 9 和加工企业以高于普通小麦15%的价格收购,仅此一项技术,每亩地就多增收50多元。

(五)坚持科学规范管理,努力提高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建设水平。我省认真执行项目立项、评估、申报、审批、施工、验收、管护等一整套规范的管理制度,坚持科学管理,不断创新管理机制,努力提高项目实施水平。一是加强项目选项评估工作,提高项目前期工作质量。坚持择优建设项目库,所有立项的项目都从项目库中选择,防止临时找项目、随意选项目的现象发生。在具体项目立项中,坚持公开选项、择优立项。为保证项目立项的科学性,对项目评估论证办法进行了改革,所有项目委托有资质的咨询评估机构进行评估论证,发挥专家决策的作用,大大提高了项目选项立项的科学性、准确性。二是严格项目计划管理。项目一经批复,即按照批复和设计要求组织实施,计划的批复实行县对乡审批到单项工程,“定实施地点、定工程规格、定工程投资、定资金性质、定完成时间”。项目完成后,做到名称不改,规模不减,位置不变,标准不降。三是积极推行工程招标投标和工程监理。在试点的基础上制订了一套规范的招投标工作规程,通过招投标,降低了工程成本,加快了建设进度。在中低产田项目实施中,通过聘请有资质或有能力的单位对工程建设进行全过程监督,有效提高项目建设的监管水平,保证了项目工程质量。四是严格实行县级财政报帐制。县级开发、财政对照项目工程建 10 设计划,对项目工程完成情况审查合格后,由项目单位统一到县财政报帐,所有项目资金的使用和管理,严格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实行专帐核算、专人管理、专款专用。

三、有关建议

多年来农业坚持以中低产田改造为重点,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也面临着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农业开发投资标准相对偏低,资金投入规模有限,难以满足中低产田改造的实际需要;在加大农村税费改革的新形势下,在中低产田改造项目中,农民筹资投劳工作难度加大,落实困难。因此,我们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农业投入规模

根据初步统计,目前我省耕地7300万亩,其中中低产田约2010多万亩,其中低产田400多万亩,这些耕地主要分布在重点等经济薄弱地区,由于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差,农民增收困难,急需中低产田改造。由于90年代初期项目投入标准低,部分改造的农田标准仍然达不到高产稳产的要求,需要进一步提高标准。目前每亩中低产田改造财政投资标准为300元,这与建设高标准农田的投资需要相比仍然有较大差距。但目前国家农业开发安排我省农业中央财政投资规模仅约2亿多元,加上地方财政配套资金2亿多元,按照65%的资金用于中低产田改造,每年只能改造中低产田100万亩,按此进度全省中低产田改造一遍需20年,这与保证粮食安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经济薄弱 地区农民增收的目标和要求相差较远。因此,我们恳请中央进一步加大对我省农业投入力度,加大中低产田改造规模,加快项目区农田基础设施改造步伐,努力提高我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二)降低农民投工投劳比例

根据国家农业项目与资金管理有关规定,农业土地整理项目需要农民筹资投劳,其比例不低于中央投资的0.7,据此测算,我省每改造一亩中低产田需要农民投资或以劳折资约105元,按照我省税改办出台的农民投工价格,则每亩投工投劳需要12.5个工日。农村实行税费改革后,取消了“两工”,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委员会在本村范围内兴办生产或公益事业,必须通过“一事一议”向农民筹集资金和劳务,并实行上限控制,向农民筹劳每个劳动力全年不得超过5-8个工日,以村为单位筹资总额人均不超过20元。一事一议筹集的资金,主要用于村内农田水利建设、修建村级道路、农村改水、血防等集体生产公益事业的诸多方面,不可能全部用于农业,农业规定的投资投劳比例远高于一事一议的上限。根据我省实情,我们建议今后土地整理项目要降低或取消农民的自筹和以劳折资,项目区的沟渠土方全部由农业财政投资承担。

第四篇:安徽滁州市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情况研究分析

安徽滁州市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情况研究分析

滁州市是安徽省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常年粮食产量占全省七分之一以上,粮食购销量占全省四分之一以上,畜牧、水产等产量也在全省占重要位置。近年来,滁州以“百亿粮仓、千亿产业”为目标,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型经济茁壮成长,成为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的重要力量。预计今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将达400亿元左右,在冲刺千亿产业上迈出有力步伐。

强龙头。内部培育与外部引进双管齐下,不断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队伍。永言水产、凯源粮油、凤宝粮油先后晋级国家级龙头企业,全市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43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121家。大力开展农业招商引资,总投资21亿元的银鹭食品、总投资10亿元的盼盼食品、总投资2.5亿美元的美国嘉吉和正大、雨润、雅客、今麦郎、德清源、蜡笔小新等近30家国内外知名农产品加工企业纷纷落户滁州。

壮龙身。依托主导产业,大力推动重点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打造各具特色的龙型经济。粮油加工上,以凯源、凤宝等为龙头,凤阳已形成全省最大的面粉加工产业集群。畜禽加工上,福润肉制品、申龙食品、正大生猪产业链三大项目年生猪屠宰能力达400万头;嘉吉肉鸡产业链的肉鸡养殖加工能力超过1亿只,德清源项目蛋鸡养殖能力300万只以上,全椒温氏年可养殖和加工肉鸡3000万只、生猪65万头。森工产业上,以扬子、亚欧、好地、肯帝亚等17家企业为龙头,强化木地板产量居全国地级市前列。“十二五”期间,滁州还将大力培育绿色食品、水产品、乳制品、苗木花卉、蔬菜加工等产业,形成群龙共舞的局面。

培龙尾。一方面,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生产主体。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2131个,带动农户30多万人,居全省前列。积极推动土地流转,为农业规模经营创造条件。文章由098.com提供。全市土地流转面积达116万亩,规模种植大户发展到3222户,其中千亩以上的89户,规模养殖比重稳步提高到70%以上。另一方面,大力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打造科技含量高、示范效应强的高水平农业生产基地。小岗村等8个示范区总面积超过百万亩,全椒县被列为全省农业物联网试点县和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县。

抓基地。围绕八大主导产业,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标准化管理,一体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的发展思路,进一步完善发展规划,着力抓好增量调整,重点加强农产品基地建设,初步形成了优质稻米、优质小麦、双低油菜、玉米、花生、棉花、畜产品、水产品、奶制品、茶菊10大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全市共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742万亩,其中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建基地406万亩。

提品牌。通过政策扶持、组织参加农产品展示展销会、实施农产品进超市工程等措施在全国各地大力宣传推介我市的名优农产品,目前已拥有中国名牌农产品2个,省名牌农产品40个,累计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82个,认证无公害农产品285个;有63家企业168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标志有效使用权;有5家企业22个产品获得有机食品标志有效使用权。

建园区。去年刚开展农业产业化示范园区建设,就成功申报和创建了一家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市开发区食品产业园以相当的规模,厚实的潜力,普惠的政策和坚实的管理,成功晋级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园区。实现了全市零的突破。该园区采取主动出击、产业招商和领导拜访、高位推进相结合的招商方式,紧盯国内外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和食品制造加工的知名企业,取得了明显成效和丰硕成果。

一年来,园区先后引进食品生产和农产品深加工企业4家,分别为投资21亿元的银鹭集团八宝粥、果蔬罐头、饮料项目,投资10.6亿元的养元蛋白饮品项目,投资1.5亿元的铭果园食品馅料项目和投资3亿元的澳福记烘焙食品项目。文章由098.com提供。其中银鹭集团和养元饮品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两家企业均获得“中国名牌”和“中国驰名商标”荣誉称号。

截至目前,滁州开发区食品产业园已有食品项目23个,其中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有4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家,拥有“中国名牌”或“中国驰名商标”称号企业6家,总投资约100亿元。食品原料、包装等配套项目12个,投资总额近20亿元,2011年农产品加工产值61.5亿元。

滁州在主抓开发区食品产业园建设同时,还在各县市区抓了8个示范园区建设,目前已初具规模:凤阳县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重点发展小麦、甜叶菊加工;定远县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重点发展粮油加工;明光市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重点发展水产品、甜叶菊等特色农产品加工;全椒县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重点发展畜禽、奶业加工;来安县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重点发展蔬菜加工;南谯区农贸食品城。重点发展粮油、畜牧、滁菊加工及农产品批发;天长市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重点发展粮油加工;琅琊区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重点发展林特产品加工。

造集群。全市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在建立加工,扩大生产的同时,充分发挥产业集聚优势,形成了全市优势产业集群:一是以凤阳县凤宝粮油食品有限公司等二十几家面粉加工企业为龙头的,全省最大的面粉加工产业集群;二是以志成牧业、达诺乳业、滁州温氏为代表的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三是以定远凯源集团、天长天鑫米业、来安金弘安米业为龙头的大米加工产业集群;四是以明光永言水产集团为代表的渔业产业集群;五是以滁州润海甜叶菊高科有限公司、凤阳县小岗村永丰甜叶菊高科有限公司为代表的甜叶菊产业集群;六是以安徽菊泰滁菊草本科技有限公司、滁州市滁菊研究所为代表的菊花产业集群。七是以滁州润林木业有限公司、滁州三源木业有限公司、安徽扬子地板股份有限公司、安徽肯帝亚皖华人造板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林产业集群;八是以来安县舜山镇林桥村、南谯区乌衣镇黄圩村、汪郢村为代表的苗木花卉产业集群。

目前全市正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451”转型倍增工程。到2015年,实现农业产业化“12345”目标:即争取1家重点龙头企业上市,培育2个年产值超30亿元的龙头企业,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3个,创建4个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农产品加工产值达500亿元。

第五篇:绿色原料生产基地汇报材料

xxx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xx)生产基地

汇报材料

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工作,是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是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为了抓好此项工作的落实,我市根据农业部和自治区、地区两级党委、政府相关文件精神的要求,重点规划、建设了一批区域特色明显、经营条件良好、标准化生产体系健全、市场竞争优势强的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现将创建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x位于祖国西北边陲,是塔城地委、行署所在地,总面积4356.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xxx万亩,草场面积xxx万亩,林地面积xxx万亩。为山前倾斜平原地带,地形北高南低,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属温带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年均气温5.9℃,无霜期xxx天,年日照xxx小时,年降水量xxx毫米。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和丰实的水土光热资源造就了xxx得天独厚的大农业资源,发展农业生产特别是绿色农产品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全市辖x乡x镇x场,xxx个行政村,总人口xxx万人,有汉、哈、回、维吾尔、达斡尔、俄罗斯等xxx个民族组成。xxx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农牧结合的农业大市,境内水土、光热等自然资源丰富,是xxx地区乃至北疆片区粮油、蔬菜、林果等生产供应基地。全市农业人口xxx万人,占总人口的xxx %;机耕作业面达到xxx %,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xxx %。全市每年种植小麦xxx万亩左右,种植玉米xxx万亩左右,总产量达到xxx万吨。近年来,xxx委、政府狠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品牌农业,已获xx加工企业有 家,xx有限公司生产的“xx牌” 个产品、xxx有限公司生产的 个产品获得中国绿色食品中心认证。

2015年,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xxx万亩,其中,小麦xxx万亩,平均单产xxx公斤;玉米xxx万亩,平均单产xxx公斤;全年粮食总产量xxx万吨。全市牲畜存栏达xxx万头(只),年内牲畜出栏数xxx万头(只)。全年肉类总产量xxx万吨,奶产量xxx万吨。

二、绿色食品原料基地申报情况

1、xxx绿色食品原料(小麦)标准化生产基地。在xxx、xxx、xxx、xxx、xxx、xxx区x个乡镇场的xx个村创建xx万亩小麦生产基地,平均单产xxx公斤,总产xxx万吨以上。小麦品种主要以新冬18、41号和新春33、37、41等品种,均为硬质小麦品种,品质好、质量优。同时我市境内小麦病虫害发生轻,无检疫性病虫草害发生。

2、xxx绿色食品原料(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在xxx、xxx、xxx、xxx、xxx、xxx 个乡镇的x个村创建xx万亩玉米生产基地,平均单产xxx公斤,预计总产xxx万吨。种植玉米品种主要以ks9384、kws3376、新玉64号等品种,由于xxx地处塔额盆地,昼夜温差大,气候凉爽,种植玉米几乎不发生病虫害。

三、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创建实效。市委、政府高度重视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工作。为切实加强领导,促进我市绿色食品发展,市政府成立了以政府副市长xxx同志为组长,农业、发改、财政和各乡镇场等十五个相关单位领导为成 员的xxx创建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并以政府办公室文件下发各有关单位,文件明确了领导小组工作职责,对创建工作实行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部署。确保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监督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办公地点设在市农业局。下发一系列文件,明确各自的职责。各有关乡镇均确定专人负责绿色食品基地建设工作,各村委会也明确了责任人和技术人员形成了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强化宣传培训,营造良好工作氛围。为使基地的广大农民充分认识到绿色食品生产的意义,确保基地生产的小麦符合绿色食品加工原料的要求。通过在基地设置宣传标识牌,利用标语、广播等各种媒体,多形式、多渠道地宣传有关知识,做到电视有影、广播有声、报刊有文、墙上有画、网上有消息,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同时广泛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方面的有关政策、法规、标准、技术和科学消费观,增强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经营和消费者的质量安全意识,正确引导消费。结合科技之冬和科技三下乡活动,有组织有计划地集中培训,增强基地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减少使用生产投入品,减轻环境污染,确保农业生态环境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三)加大环境管理,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一是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在基地周围增加绿色植被,改善生产条件;二是为保证基地生态环境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要求,市环保部门加强对基地的水、土、气的监测与管理,严禁在基地范围内建设污染企业,保证基地水质、土壤、大气不被工业“三废”污染,为绿色食品生产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三是防止农业面源污染。严禁使用违禁农业投入品,不得超量使用允许使用的肥料、农药等;四是杜绝在生产基地乱抛、乱扔农药包装物的现象,对未施用完的农药应妥善处理。

(四)强化生产管理,不断完善创建基地的管理水平。绿色食品基地按照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制定的有关操作规程,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生产农事操作事项。一是在基地醒目位置设立绿色食品标志牌,标注基地名称、批准单位、建设单位、建设时间,明确行政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绘制基地位置和生产地块分布平面图,并对基地生产地块统一编号,以便于管理。二是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在我市以实施多年,全市土壤养分测定面积xxx万亩;土壤养分状况已基本掌握,按照生产绿色食品要求,出具施肥指导卡,正确引导农民按照指导卡施肥指标进行施肥,有的放失,降低了化肥生产成本;特别是引导农民在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稳氮、控磷、补钾和增施中微量元素肥料,农作物产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三是做好田间管理档案,填写记录表。特别是对农药、肥料及生产调节剂的使用情况做如实记录,并实行签名负责制。目前,我市已完成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实验室建设,正在积极申报实验室“双认证”工作,并在乡镇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建立农产品安全检验检测化验室,配备了农残快速检测设备和相关配套设备,每个监管站配备2名技术人员负责生产安全的监督、检查和抽样检测等工作。每年可快速检测xxx个样品;建立内部监督制度,对标准落实、投入品使用进行动态监督。以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对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实施全过程监管,并有效改善和提高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水平。坚持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进行病虫草害防治工作。病虫害发生前期以预防为主,黄牌、频扑式杀虫灯等诱杀为主;初期以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进行点片调治;中期以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进行防治,农药交替使用;并且严格控制农药使用数量和间隔时间。四是基地接受各级农产品质 量管理机构的监督管理,保证其产品达到绿色食品生产质量标准。

(五)增强部门协作,加强农业投入品管理。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工商、技术监督部门,加大市场管理力度,规范市场经营行为,严肃查处证照不全或违规经营国家禁用农药、肥料的违法行为。特别是对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乡镇进行重点检查。制定了投入品管理制度,对绿色食品生产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通过控制农产品生产过程,确保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农资投入品的安全性。一是按照绿色食品生产要求,基地所用种子、农药、化肥统一购买,统一发放使用,严禁私自购买。基地良种全部由统一招标确定的种子公司供种;严格控制农药的使用量和安全间隔期,限制使用各种遗传工程微生物制剂。二是基地所用肥料禁止使用硝态氮肥和城市、工业垃圾等有害肥料。生产过程严格按照基地的生产技术规程执行,严格控制化肥的使用量和安全间隔期,不使用未处理的农家肥。

(六)加强基地管理,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进程。根据绿色食品生产标准,基地办公室制定统一管理措施,生产过程严格按照标准执行。一是制定了《xxx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管理办法》及《绿色食品小麦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绿色食品玉米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农户在基地技术指导员的指导下,严格按照生产技术规程进行规范操作。目前,我市已编印《xxx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实用手册》5000册,分配到各创建基地。二是加强技术培训与指导。首先,对全市农业技术人员进行了xx标准化栽培技术、测土配方施肥、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培训。其次,抽调农技人员深入农村,积极做好技术服务,广泛开展送 科技、送良种下乡等活动,及时为基地农民现场解决机耕机播、配方施肥、拌种、适期适量播种等技术问题。

(七)积极引导企业参与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绿色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参与。目前,我市从事小麦加工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2家,企业积极创建绿色食品原料(小麦)生产基地,创建面积xxx万亩;从事玉米加工的龙头企业2家,创建绿色食品原料(玉米)生产基地面积xxx万亩。龙头企业以获得绿色食品标准的农产品为经营的主打产品,一头连基地农户,一头连市场,能有效地解决生产与流通、分散农户与大市场的连接问题,带动我市优质xx的发展。

四、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是由于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尚处于创建阶段,广大农户对开展此项工作的意义及其作用认识还不够深刻,生产经营行为还比较被动,自觉遵守绿色食品原料生产技术标准的意识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是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工作涉及面较广,内容多、技术要求较高、管理严格规范,需要大量的资金及技术手段做保障,但限于我市经济并不十分发达,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十分有限,检验检测设备等必备生产条件建设投入相对滞后,无法满足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的正常需要。

三是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内容较多,涉及面广,需要农业、卫生、工商、质量技术监督、环境监测等各方面加以协调配合。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

一是进一步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大力普及绿色食品知识,深入扎实的开展“绿色食品生产”进农户活动,努力提高全社会对 绿色食品生产的认识水平。二是继续建立健全各项生产管理制度、投入品监管制度,建立长效监管机制,落实基地各生产单元专职监管人员,探索“基地+农户”规范管理的有效形式,强化合同约束力,确保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工作顺利进行。三是进一步加强业务知识培训,狠抓档案记录、整理,建档工作,规范管理,有效监管。四是努力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大力扶持产业龙头,积极推行订单生产。五是努力调动企业进行绿色食品生产的积极性,及时抓好绿色食品认证申报工作。

我市绿色食品原料基地申报工作在自治区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的指导下,按照地区有关文件的精神以及全市各单位、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已达到了预期目标。今后,我们将以这次申报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为契机,按照各位专家提出的整改意见和建议,进一步抓好抓实创建绿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工作,全力打造我市绿色农产品品牌,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xxx人民政府

下载关于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产品出口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建议书

    农产品出口生产基地建设项目 项目建议书 第一章 总论 一、项目提要 1、项目名称 农产品出口生产基地建设 2、建设性质新建 3、项目建设单位:xxxxxxxxxxxxxxxx公司法人代......

    建设绿色校园调查报告

    建设绿色校园调查报告 一、何为绿色校园? “绿色校园”是指在实现其基本教育功能的基础上,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在学校全面的日常管理工作中纳入有益于环境的管理措施,并持续......

    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状况调查报告

    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状况调查报告一、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现状、存在的问题:我县是国家贫困县,长期以来,由于受全县经济发展的制约和地域条件的限制,我县农产品市场一直是沿......

    农产品调查报告

    农产品调查报告 农产品调查报告1 一. 白云农批市场简介1.自1992年立项以来,广州市白云山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一直本着“永久性、设施全、功能多、标准高”的原则进行硬件设施及......

    安徽滁州市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情况研究分析(共五则)

    安徽滁州市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情况研究分析滁州市是安徽省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常年粮食产量占全省七分之一以上,粮食购销量占全省四分之一以上,畜牧、水产等产量也在全省占重......

    关于我国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调研报告

    关于我国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的调研报告 ——以甜叶菊之乡济宁为例 1研究背景 2009年以来,我国部分农产品价格出现了较大幅度上涨,有粳米、玉米等主要农产品,也有蔬菜、大蒜、绿......

    无公害、绿色农产品标准化建设指导意见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市农产品质量建设工作水平,满足广大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 2005年市政府将继续加大对无公害、绿色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的扶持力......

    关于我县农产品标准化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法库县农业检测中心 关于我县农产品标准化建设情况的 调 查 报 告 农产品标准化就是按照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的一系列标准要求生产农产品的全过程。法库是农业大县,农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