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文化体制的历史演变及基本经验(定稿)

时间:2019-05-13 18:41: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文化体制的历史演变及基本经验(定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文化体制的历史演变及基本经验(定稿)》。

第一篇: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文化体制的历史演变及基本经验(定稿)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

文化体制的历史演变及基本经验

郭榛树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科文教研部

江苏

南京

210001)

[摘 要]在经济基础、政治体制等多种因素作用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的文化体制经历了从新民主主义文化体制到社会主义文化体制的曲折发展和转型创新,而未来文化体制改革的方向、速度和力度将取决于文化的政治化、产业化和自主化之间的平衡。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文化体制;历史演变;改革走向

1921年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步步地建立、调整和完善新的文化体制,有力推动了新民主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的进步,促进了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今年,适逢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对党领导建立的文化体制进行历史考察,厘清其发展轨迹,揭示其内在规律,对于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决定和影响文化体制的若干因素

(一)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指出:“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1]宣传文化是上层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然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的。当然,这只是在归根结蒂的意义上讲的,我们决不能将一定的宣传文化体制与经济基础简单地对应起来。比如说,建设时期的宣传文化体制离经济基础可能要近一点,而革命时期的宣传文化体制离当时的经济基础可能就要远一些。还有,虽然一种宣传文化体制在新建时与经济基础的关联可能并不是很直接,但如果从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段来看,只有适应经济基础和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宣传文化体制,才能维持和发展。否则,这种宣传文化体制迟早要退出历史舞台。

(二)政治体制。马克思主义不仅强调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且认为上层建筑各个组成部分也是相互作用的。如毛泽东在分析文化与经济的关系的同时,也揭示了文化与政治的关系。他说:“一定的文化(当做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而经济是基础,政治则是经济的集中的表现。”[2]上层建筑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文化属于思想上层建筑,政治体制属于政治上层建筑,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一方面,文化作为一种思想上层建筑可以为政治体制的建立和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思想指导,但另一方面,文化作为一种思想上层建筑也需要一定的政治体制做保障,必须反映一定政治体制的要求。当然,这里所说的政治体制是广义的,它既包括革命时期的战争体制,也包括建设时期的政治体制。在革 1 命时期,宣传文化体制必须与当时的战争体制相适应;而在建设年代,宣传文化体制则必须与当今的政治体制相适应。否则,宣传文化体制就无法发挥作用,整个上层建筑乃至整个社会系统都无法正常运行。

(三)外部影响。早在160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就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3]1918年,列宁也曾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公式:“苏维埃政权+普鲁士铁路管理制度+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等等等等++=总和=社会主义。”[4]社会主义文化体制的建设同样必须吸取人类历史上创造的一切成果。如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是在以苏联为首的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开展革命的,特别是新中国成立时我们没有任何社会主义建设经验,苏联模式包括苏联的文化体制就很自然地成了我们最直接的学习借鉴对象。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我们与西方的文化交流范围越来越广,程度越来越深,西方文化体制建设的一些成果逐步为我们所吸纳,对我国文化管理体制改革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四)传统文化。马克思曾经指出:“人民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5]恩格斯也曾说过:“历史思想家„„在每一科学领域中都有一定的材料,这些材料是从以前的各代人的思维中独立形成的,并且在这些世代相继的人们的头脑中经历了自己的独立的发展道路。”[6]这就是说,文化具有很强的历史继承性。因此,我们不管是文化内容的选择,还是文化体制的选择,都不能不考虑传统文化的影响。比如说,如果没有传统的民本思想、社会本位,以及大同思想等,那么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价值观,以及社会主义学说在中国的传播和接受可能要困难得多。再比如说,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一元化,虽然主要取决于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需要,但与中国传统社会思想一元化模式的影响也是分不开的。

(五)路径依赖。路径依赖是指人类社会中的技术演进或制度变迁均有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即一旦进入某一路径(无论是“好”还是“坏”)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这一理论的广泛传播主要归功于道格拉斯·诺思。诺思通过对西方近代经济史的考察,发现经济生活存在着报酬递增和自我强化的机制,它就类似于物理世界中的惯性。由于这一机制的作用,人们一旦选择某一制度路径,它的既定方向会在以后的发展中得到自我强化,并导致人们对它产生一种“依赖”。路径依赖虽然是从经济史中总结出来的一条原理,但也适用于政治和文化制度的变迁。在文化领域,同样地,“人们过去作出的选择决定了他们现在可能的选择”。[7]例如,在报业管理体制的改革中,体制外的改革(如晚报、广告等)已经走得很远,但党报的编辑、发行及其管理等基本上没有多大变化。再如,现在很多地方都已经将文化局、广电局和新闻出版局整合成文广新局,但不少并没有能够产生1+1  2的功能,它们还各自按原来的方式在运行。这些都是“路径依赖”的典型表现,它们或多或少地会影响文化体制改革的进行。

二、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文化体制的历史沿革

(一)新民主主义文化体制的初建与发展(1921-1949年)

从党的一大到六大,是新民主主义宣传教育体制初创时期。党在初创时期就十分重视宣传工作。党的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就有关于“宣传”的专门规定,党的一大不仅选举了领导机构——中央局,而且在中央局下设置了专司宣传的部门——宣传部。建党之后,党内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显得十分迫切,为“研究并实行团体以内之政治上的主义上的教育工作以及团体以外之宣传鼓动”,[8]于1923年10月颁布了《宣传教育委员会组织法》,成立了宣传教育委员会;1924年5月又通过了《党内组织及宣传教育问题决议案》。这种调整的目的是将党外宣传与党内教育有机统一起来。

从党的六大到延安整风,是新民主主义宣传文化体制建设时期。在对敌斗争中,中国共产党逐渐认识到了文化艺术的重要性。党的六大通过的《宣传工作的目前任务》明确指出:“宣传之另一种方式就是我党同志参加各种科学文学及新剧团体”,[9]并于1928年10月提出:要设立“一普通的文化机关以指导和批判全国的思想和文艺”。根据这一要求,党的六届二中全会决定成立直属中宣部领导的文化工作委员会(简称“文委”)。1930年3月,在“文委”的直接领导和支持下,成立了“左联”,此后又相继成立了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等一系列文化团体。为了加强对这些文化团体的统一领导,1930年10月“文委”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左翼文化总同盟”。这意味着我党的宣传职能已经从原来的宣传教育扩展到社会文化领域。

延安整风时期,是新民主主义宣传文化体制基本形成时期。随着新民主主义文化理论的升华,宣传工作实践的推进,以及革命形势的发展,在延安整风时期,我党对宣传文化体制进行了一次大的调整,即在中央政治局与书记处之下,设立宣传委员会与组织委员会。其中,宣传委员会由毛泽东等4人组成,毛泽东亲任书记。宣传委员会的职能是统一管理中央宣传部、解放日报社(包括新华社、广播电台)、中央文委、出版局的工作。这一调整突出了宣传文化工作的重要地位,明确了各宣传文化管理机构的分工协作关系,同时也体现了宣传文化领导体制的高度集中性。这一体制由于体系完备,效率很高,因而成了新中国文化体制的基础。

(二)社会主义文化体制的确立与变异(1949-1976年)

从新中国成立至1957年,是社会主义宣传文化体制初探和确立时期。新中国成立后,党取得了执政权,开始通过政府来管理和发展文化。一是成立了政府文化管理机构。如在中央成立了政务院文教委员会,下设文化部、教育部、卫生部、科学院、新闻总署和出版总署,在地方上也成立了相应的文化管理机构,主要承担具体文化行政管理工作。二是建立起系统的文化事业。重要的文教机构,如大中小学、新闻出版单位、文化团体、科研机构等都逐步实现了国有化,这些机构的文化人也相应地实现了“单位化”。文化事业的日益国家化,并不意味着党的宣传领导权的削弱,因为党的宣传部门虽然原则上不应干预具体的文化行政工作,但通过文化机构所设党委或党组,可以牢牢掌握社会主义文化的领导权。

从1957年至1966年,是社会主义宣传文化体制日益集中化时期。1957年,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毛泽东提出,地方党委的第一书记 “必须把民主党派(政治界),教育界,新闻界,科技界,文艺界,卫生界,工商界的政治改造工作和思想改造工作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10]为了落实这一指示精神,中共中央决定从中央机关抽调一批干部到文教战线工作,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党委也依照执行。与此同时,中央有关部门和地方党委还接管了 3 一批民主党派的报纸,如《大公报》、《光明日报》等。到1958年,根据“大政方针和具体部署,都是一元化,党政不分”的精神,在宣传文化系统,新设的中央文教小组与国务院文教办公室相对应,中宣部则主管文化、科学、教育、卫生、新闻和出版等部门。地方上也依此进行调整。1963年成立“中央文化革命五人小组”以领导各种文化批判运动,1964年中宣部成立检查工作组进驻文化部、文联各协会进行检查和整风改组。这样,通过一系列组织措施和其他措施,党对宣传文化工作掌握了全方位的直接控制权。

1966年至1976年,是社会主义宣传文化体制遭受严重破坏时期。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中共中央成立了中央文化革命小组。此小组不同于原来的“中央文化革命五人小组”,它是“无产阶级文化革命的权力机构”。在“文革”中,中宣部被视为“阎王殿”,文化部也属于“应砸烂”的部门,作协和文联受到巨大冲击而均陷于瘫痪,隶属于文化部、作协和文联的许多文艺团体和文化机构也被解散。中央文化革命小组其下所设的几个主要职能机构,如文艺组、理论组、宣传组等,不仅夺取了各文化管理机构的很多权力,而且直接控制了文化生产,如图书出版、戏剧演出和电影拍摄,等等,原有宣传文化体制遭到严重破坏,文化管理机构和文化单位大多无法正常运行。

(三)社会主义文化体制的拨乱反正与转型创新(1976年以来)

1976年至1979年,是社会主义文化体制拨乱反正时期。“四人帮”被粉碎10天后,中央政治局决定临时成立中央“宣传口”。1977年10月31日,中共中央决定正式恢复中宣部,临时“宣传口”停止运行。1978年12月25日胡耀邦被任命为中宣部部长后,对中宣部的原有机构进行微调,中宣部的工作开始走上正轨。1977年12月6日,中央任命黄镇为中宣部副部长兼文化部部长,启动了文化部的改组工作。1978年5月27日,文联全国委员会第三次扩大会议召开,正式宣布文联、作协和《文艺报》恢复工作。1979年11月,第四次文代会召开,文联、作协,以及其他文化团体,都选举产生了新的领导班子。文化体制的拨乱反正为以后的转型创新创造了良好的前提。

1979年至2003年,是社会主义文化体制改革逐步展开时期。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从农村扩展到城市,社会主义宣传文化体制改革也开始启动。从《人民日报》等8家中央级报纸主动要求“事业单位,企业管理”,到主流媒体普遍实行“事业化管理、企业化经营”的机制;从推行以承包经营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到建立健全激励竞争机制,努力增强文化机构的生机和活力;从深化每一个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单位的内部改革,到组建广电集团和出版集团,优化资源配置,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从开展“以文补文”,推行“双轨制”,到完善文化经济政策,逐步建立文化单位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保障机制;从承认文化市场的合法存在,到大力支持培育文化市场,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从建立健全文化管理机构,到转变职能,依法行政,加强和改进对文化事业的宏观管理„„文化体制改革一步步展开。

2003年至今,是社会主义文化体制改革全面推进时期。2003年起,文化体制改革同时向两个维度(广度和深度)大力拓展,从而跨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在宣传体制上,为适应社会分层化、信息网络化与社会思想多元化的需要,构建了大宣传格局、新闻发言人制度,以及新媒体管理机制、社会舆情监测机制等。在文化体制改革上,2003年开始局部试点,2005年出台《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经过七八年的努力,绝大多数国有文化事业单位成功“转企”,非公有资本成为文化建设投资的主体力量;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 4 务体系初步建立,文化产业成为新一轮区域竞争的制高点;文化管理初步实现了从“办”向“管”、从管微观向管宏观、从以行政管理为主向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技术等手段管理为主的转变。

三、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文化体制建设的基本经验

(一)准确把握文化的政治化,充分发挥文化的政治合法化功能

社会主义文化体制改革,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文化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政治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这是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一个重要推论。在过去,由于片面强调文化与政治的联系,特别是片面强调文化的政治属性,结果严重制约了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甚至导致了“文化大革命”这种全局性的错误。有鉴于此,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党摒弃了“文艺从属于政治”、“文艺为政治服务”的口号,强调“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不是发号施令,不是要求文学艺术从属于临时的、具体的、直接的政治任务”。[11] 但是,我们也决不能因此而否定文化的政治功能。在现代社会,特别是当代中国,文化可以从多方面发挥其政治合法性功能。一是执政党的思想统一功能,这对于一切严密型政党尤其重要,因为组织的统一必须以思想的统一为前提。二是政治教育功能,以先进性而获取执政地位的政党,往往怀着强烈的不进则退的忧患意识和唤醒民众的责任意识,需要用先进文化武装自己的队伍和广大人民群众。三是社会凝聚和动员功能,后发现代化国家为了追赶早发现代化国家,往往需要借助文化等手段来凝聚和动员一切力量,积极投身现代化建设。四是综合国力竞争功能。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可以通过先进政治制度的吸引力、文化价值特别是核心价值的感召力等释放出无形影响力,也就是所说的文化软实力,已经构成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因为此,在当代中国,文化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的政治化必然是不可或缺的。

由于文化的政治功能主要是通过理论武装、学校教育和媒体传播等途径来实现的。因此,文化体制不管怎么改革,“党校姓党”、党领导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党管媒体和舆论等原则和体制是不可动摇的。但由于市场化、全球化、网络化的冲击,传统的理论武装手段、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媒体管理体制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因而亟需进行改革。如干部培训教育,可开辟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高校等多种渠道,既有所分工,又形成竞争,以进一步提高干部培训质量。再如学校政治思想政治教育,可通过充实辅导员队伍,改革教材内容和方法,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再如新闻出版,可着力打造党报党刊、广播电视的新闻频道、人民出版社、政府网站,等等,以增强主流舆论的引导力。还有,党和政府还要通过“五个一工程”、文明创建活动、道德模范评选等各种各样的途径和方式,引领社会主义文化方向。

(二)积极推进文化的产业化,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与政治关系的逐渐理顺,人们发现文化具有双重属性,一是它的意识形态性,另一就是它的产业性。狭义上的文化本是观念形态的成果,但观念形态的成果要为其他人所分享,大多需要借助一定的物质载体,如图书、报刊、广播、电视、电影、网络等,由此就形成了一种特殊的产品,即包含一定思想内容的文化产品。这种产品与其他普通商品有一定的共性,即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可以通过市场交换获取经济利益,实现再生产或扩大再生产。这就使得文化完全可以被“商 5 品化”甚至“产业化”。

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人们还发现,文化产业还具有其他产业所没有的许多优势:第一,它是“朝阳”产业。在我国,文化产业无疑是一种新兴产业,而且是由技术突破创新带动企业的产业。随着广大人民群众物质生活需求得到较好的满足,其文化需求必将大规模地释放出来,因此文化产品的市场前景将十分广阔。第二,它是“双效”产业。文化产业是“内容”产业,物质投入相对较小,由于“内容”的注入可以使其获得较高的附加值,从而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同时,正由于文化产品是“内容为王”,所以它具有其他产品所没有的信息、教育和娱乐等功能,从而可以带来一定的社会效益。第三,它是“绿色”产业。与生产制造领域中的大部分产业相比,文化产业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消耗低、污染小,具有鲜明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特征,更符合科学发展和转型发展的要求。正因为此,“十二五”规划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这一目标的提出,对文化体制改革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在今后的文化体制改革中,就必须合理区分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大力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的转企改制,同时加大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必须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做大做优做强一批文化产业发展主体,形成富有活力的优势文化产业集群;必须建立促进文化与科技相融合的机制,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文化产业,大力发展新兴文化产业,提高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必须加快构建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丰富文化产品市场,培育文化人才、信息、技术、资本等要素市场,开拓文化消费市场,打开文化产业发展的广阔空间;必须建立健全促进文化产业的政策支持体系,鼓励社会资本的投入,鼓励文化内容的创新,鼓励更多的文化产品走出国门。

(三)充分尊重文化的自主化,努力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文化的政治化,主要是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所必需。文化的产业化,除了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外,对文化自身的发展也不无裨益。第一,文化的产业化,可以消解和冲破强加在文化身上的许多不应有的禁锢,促进文化比较自由地发展;第二,文化的产业化,将市场机制引入到文化生产领域,可以有效刺激文化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第三,文化的产业化,需要开拓文化消费市场,满足大众的文化消费需求,从而有利于文化的大众化。总之,文化的产业化,有利于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但是,文化并不是经济、政治的附属物。在一个社会大系统中,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等子系统密不可分,但又具有相对独立性。这种相对独立性,从外在来看,一般表现为文化自身的历史继承性,文化与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以及文化对经济和政治巨大的反作用,等等;而从内在来看,这种相对独立性应当表现为文化的发展有自己独特的规律,文化的发展有自己独特的价值目标,而不能与经济、政治亦步亦趋,不能以经济、政治价值为自身的价值。虽然囿于目前的经济社会条件,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还不得不依附于政治、经济,但从长远来看,从人类社会发展的未来趋势来看,文化的自主性将会越来越强,文化的主体性将会越来越强,文化自身的特性和价值将越来越突出。美国学者丹尼尔·贝尔曾经指出,文化领域的特征应当是“自我表现和自我满足”。而马克思恩格斯早就提出了比其深刻多的思想,即文化的最终价值应当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在文化建设上,90年的风雨历程积累了一条十分重要的经验,即一定要按照文化自身 6 的特点和规律来领导和建设文化。而其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文化体制改革一定要有利于文化的自主发展。一是更加尊重公民的文化权利和自由。正如邓小平所说:“文艺这种复杂的精神劳动,非常需要文艺家发挥个人的创造精神。写什么和怎样写,只能由文艺家在艺术实践中去探索和逐步求得解决。在这方面,不要横加干涉。”[12]二是更加强调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前提下,不仅要承认多样化思潮的客观存在,而且要加强与各种社会思潮的交流与交融,大力促进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三是更加强调文化管理的法治化。这样更有利于增强文化创造和文化生产的自主性,避免文化管理的人治化模式给文化创造和文化生产带来的不合理的政治风险和道德风险。四是更加强调文化的社会效益。特别是能够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文化生产,即使没有太大的经济效益,也应得到政府和社会的鼓励和支持。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2-33.[2]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63-664.[3][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76、585.[4]列宁全集:第3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520.[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27.[7][美]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4.1.[8]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文献选编(1915-1937)[Z].北京:学习出版社,1996.555.[9]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4册(1928)[Z].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419.[10]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0册[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492.[11][12]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13.联系地址:南京市白下路257号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科文教研部 手机:*** 邮箱:gzs2166@sina.com

第二篇: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及其基本经验.doc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及其基本经验

今天的党课,我主要讲五个方面的内容

一、中国共产党诞生的背景和条件

(一)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背景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背景是如何呢,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国家,这个大家都知道,又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国家,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曾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长期走在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中华文明长期以其发达的世界上唯一没有断裂的文明著称于世,这是中华民族非常辉煌的历史。

但是由于腐朽的封建专制统治者,也就是清朝晚期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皇帝统治那个时期,当时的中国无法应对世界千年未有之变局和世界千年未有之强敌,从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起,中国就逐渐成为一个受到列强欺辱,国家积贫积弱,人民饥寒交迫,面临亡国灭种威胁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

这样一个国家由于积贫积弱,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大的侵华战争就有六次,比如说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中日战争等六次大规模的战争,还有日本侵略台湾,英国两次侵略西藏,日俄战争也在我们的辽东半岛进行,这些资本帝国主义发动的战争对中国的掠夺应该说是无法计算的,仅是战争赔款就达到十几亿两白银,割走了150

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在中国设立了很多租界,既有公共租界又有专管租界,在中国夺取了种种特权。

我们有这样一个材料,从1842年清朝政府和英国签定《南京条约》开始到1949年的108年左右的时间内,包括英国、法国、美国、俄国、德国、葡萄牙、荷兰、西班牙、比利时等等,一共2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中国签订了750多个不平等条约。同志们可能也都知道,1900年的8月14日,八国联军的火枪厉炮攻破了北京城的大门,中华民族是带着被外敌攻占首都被迫签定屈辱的《辛丑条约》这样一个深重耻辱跨入20世纪的。

面对这样一个国家这样一个局面,中华民族应该说并没有屈服,他们在不停的反抗,怎么样实现富国强国这样一个目标,我们中国人从来没有停止艰辛的探索和英勇的抗争,“林渭红原”,以林则徐、渭源这样的清朝政府的官员和知识分子他们为代表的人当时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治夷”,为实现中国的富强他们提出这样的主张。还有一些地方官员,就是清朝政府的地方官员,像左宗棠,像曾国藩、李鸿章还有张之洞这些人也要开始搞洋务运动,也是要学习西方先进的工业、先进的技术,这个由于没有成功,甲午战争中国被日本打败了。

先进的中国人又考虑改革中国的制度,进行改良运动,这个代表人物是康有为、梁启超和谭嗣同,但是这个改革,改良也失败了,谭嗣同被杀头了,梁启超、康有为也跑到国外去了。随后,先进的中国人还在寻找怎么样实现中国富强、2

民族振兴这样一个目标,还是寻找这样一条道路,这个主要的代表就是孙中山、黄兴、宋教仁这些人,他们主张实行共和,向西方学习建立共和国,推翻专制的君主统治,但是这个可以说前赴后继,付出了流血,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但是虽然推翻了清朝专制政权,但是辛亥革命的成果被袁世凯为代表的旧的官僚给窃取了,所以这次革命应该说也没有达到目的。

整个这个过程毛泽东做了总结,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毛泽东做了总结,他说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派遣留学生之多达到了惊人的程度,很奇怪,为什么先生老是请这些学生呢,这是毛泽东的一段话,这一段话就说明了当时我们中国共产党成立前,从1840年到1921年,这80年左右的时间里中国人为了实现富国强兵这样一个理想而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这些斗争虽然每次都有一定的进步作用,但是没有实现这样一个目的。这样一个国家,这样一种局面,说明我们中国当时面临的历史主题就是怎么样才能实现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在这个基础上又怎么样能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这就给中国人提出了两个大的任务,一个大的任务就是要完成民族和民主革命,也就是说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专制在中国的统治,第二个任务就是进行全面的现代化建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

为了实现这两大任务,中国的各种政治力量,有农民的努力、有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努力、也有民主革命派的努力、资产阶级的努力,这些努力都没有成功,这样一种背景下就 3

需要在中国有一种新的政治力量,新的阶级,新的理论来完成中国当时这样两个历史任务,也就是民族民主革命和全面现代化建设,这个就需要中国人,先进的中国人把世界上先进的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这个政治力量在辛亥革命没有取得成功的情况下实际上逐步在酝酿,也就是说需要一个新的政治力量,我们也可以说需要一个新的政党来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富国强兵、民族振兴这样一个伟大的历史任务。在这个时候可以说产生这样一种阶级,形成这样一种力量的条件也在逐步的具备。

(二)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条件

1、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时代条件(1)俄国十月革命

首先我们先看一下重要的历史条件,从历史时代这一方面的条件来看,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取得了胜利,那么列宁领导的俄国革命取得胜利给世界人民树立了一个榜样,与此同时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也诞生了,共产国际的诞生、苏俄革命取得胜利在世界上就形成了一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潮流,各个国家都仿照苏联建立共产党,比如说从1919年共产国际建立前后在欧洲,法国共产党、西班牙共产党、希腊共产党等等都诞生了。在亚洲,印度共产党,印度尼西亚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日本共产党,都是在这个大背景下诞生的。

(2)五四运动

历史时代还有一个重大的条件,那就是中国爆发了1919 4

年的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政策,是一次爱国救亡的运动,这个运动开始是由青年学生来发动的,知识分子、青年学生发动的,随后中国的工人阶级挺身而出举行大罢工,商人举行罢市,这一次五四运动应该说取得了成功,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说出现了一批在国内有影响的精神,可以叫做精神领袖,比如说像李大钊、像陈独秀,因为毛泽东把陈独秀叫做五四运动的“总司令”,还有一大批青年人在五四运动中经受了洗礼,他们在这个前后认清了帝国主义的本质,也逐渐的明确了要走什么路。五四运动应该说是和十月革命这两个潮流在汇合当中,在相撞当中,中国这些先进人士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他们决定要学俄国人,学列宁,要建立共产党,这是历史时代条件在逐渐的形成,十月革命胜利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也形成了一个高潮。

2、中国共产党诞生的物质条件

但是光有这个条件还是不够的,还要有本身的条件,本身的条件呢,共产党这种政治力量,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这个国家必须要有先进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也就是说你要有工人阶级,中国的工人阶级,特别是1919年以后工人阶级也逐步的走向了历史舞台,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工人阶级人数虽然少,才几百万人,但是他们是受压迫最深,他们受的苦最重,在当时的中国是处于最底层,所以他们的革命性是比较强的,这是第二个条件,物质条件。

3、中国共产党的诞生需要一批掌握马克思主义、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

第三个条件就是必须要有一批能够掌握马克思主义、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这应该说是桥梁。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结合起来需要一个桥梁,需要一个纽带,当时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陈独秀、李大钊,还有像毛泽东,还有像恽代英,还有李达、李汉俊,这些人就起到这样一个作用,这也是共产党成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

4.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思想准备

还有一个条件就是思想准备,从新文化以来各种思潮涌入中国,中国人经过反复的对比,切身的体验,有影响的先进人士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和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这也是共产党产生的条件。

所以我们说中国从1840年以来的历史状况,中国人民所受的苦难,中国人民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做出的流血牺牲让中国的先进人士逐渐的觉醒、逐渐的觉悟,他们选择了一条新的道路来实现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那么这条道路就是社会主义的道路,就是苏联人走的道路,这是这样一个情况。

走这条道路那就要成立共产党,所以共产党是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逐渐形成的,条件逐渐成熟的。这个我们也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在这个背景下成立,它既要担负起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神圣的双重的任务,一个任务就是要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实现民族的独立、国家的独立,一个就是要 6

推翻本国的反动统治实现人民的解放,正是有时代的要求、条件又具备,中国共产党可以说也就呼之欲出,也就应运而生。

我们讲党的成立就要给同志们把中国共产党近90年的历史做一个全面的介绍,做一个全面的介绍我们想为了介绍的清楚一点,想把将近90年的时间分大约“三个30年”给同志们介绍一下,首先我们要给同志们介绍一下充满艰辛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个时间大致是1919年到1949年,这大约是30年的时间,也就从1921年来划时段的,但是我们从1919年给同志们讲。第二个是时期可以讲做第二个历史篇章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时期,这个是从1949年到1978年,大约30年的时间,29年,大约30年的时间。然后给同志们介绍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新时期,这个时间是从1978年到现在30多年了,我们也大约算为30年,三个30年。

二、充满艰辛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我们先介绍第一个时期,三大历史篇章的第一大篇章,叫充满艰辛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个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或者说它为了什么而流血而奋斗而付出重大的代价呢,他们是为了建立独立统一民主富强的新中国而奋斗,中国共产党成立是28年,实际上是从191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就开始了,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了,那个时候实际上就开始了。

(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第一个历史篇章我们可以给它分成若干个段落给同志们 7

讲,首先是讲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我们刚才说了是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潮流和中国国内五四爱国救亡运动潮流的汇合中产生的,这是一个大背景,但是这样一个背景也需要有人来做这方面的工作,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提到两个人,这两个人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我们分创始人和主要创始人,主要创始人就是陈独秀和李大钊,李大钊和陈独秀原来也不主张搞暴力革命来推翻反动统治,但是他们在现实的实践中,对中国近代历史的深入分析中,种种失败教育了他们必须要走社会主义道路,必须要走革命的道路,甚至是暴力革命的道路才能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马克思主义传到中国,他们两个人也起到了非常重大的作用,特别是李大钊,他是在中国最早开始完整的、全面的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人。那么陈独秀在这方面也做出了大的贡献,但开始是李大钊。

陈独秀是通过什么情况来转变了他原来的认识呢,坚定的相信通过走俄国人的道路才能实现国家富强、人民解放,也是他切身的体验。五四运动期间,陈独秀是五四爱国救亡运动实际上的领导人,他由于开展运动被反动军警抓到监狱里面去了,抓到监狱一段时间里,那一两个月,两三个月的时间里他进行了反复的思考,他原来是主张,大家都知道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和科学,陈独秀是主张科学救国、教育救国,把他抓到监狱里面去之后他进行了反复的思考,他说教育救国、科学救国不但救不了国,还把他自己救到监狱里面去了,所以他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更加坚定了走俄国人道 8

路的决心,出狱当时通过蔡元培当时北京大学校长,还有胡适、李大钊,社会各界人士的努力才把他从监狱里救出来了,出来之后他和李大钊就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商量,后来两个人相约建党,陈独秀在北京受到了反动军警的控制、监视,不能自由活动,李大钊就在北京负责建设党,陈独秀就到南方,到上海去建党,也就是当时传颂一时的“南陈北李相约建党”,那么共产党就是在他们两个人的大量工作下建立的。

两个人做了这样的准备,陈独秀1920年8月份就在上海建立了共产党的早期组织,他和李大钊通信,征求李大钊的意见,说党叫什么名,李大钊给他回信说就叫中国共产党,所以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最早是在上海诞生的。随后,在1920年的秋天,李大钊在北京也建立了共产党的组织,在这样一个基础上李大钊和陈独秀分别联系他们的学生还有受他们影响的一些当时的社会团体的负责人,比如说像联系毛泽东,联系董必武,联系广州的谭平山,李大钊联系天津的,联系山东的一些年轻的同志、先进分子建立了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之前已经有了党的早期组织,有七八个党的早期组织,在国外的留学生里,法国的留学生里还有日本的留学生里也有当时党的早期小组织,人数很少。

在这样一个情况下,在苏联共产党,特别是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中国共产党就准备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上海召开的,实际这个是当时的法租界望志路106号,这个106号实际上是我们中国共产党第一次 9

代表大会的代表李汉俊哥哥李书城的家,把他们家作为我们第一次代表大会的会址,参加这次代表大会的代表有毛泽东,有何叔衡,有董必武,还有陈潭秋,这个是湖南和湖北的代表,山东代表是王俊美和等邓恩明,上海的代表是李达和李汉俊,北京的代表是张国焘和刘仁军,北京的代表是他们两个人,广东的代表是陈风格,日本留学生的代表是周福海,另外还有一个代表叫高慧珍,他是属于陈独秀指派的代表,共产国际来了两个人,一个是马林,一个是里克尔斯基。

会议在这里面我们要说一下,是1921年7月23日召开的,这里面应该说也有一个故事,党的生日大家知道是1921年的7月1日,为什么没有把开代表大会的7月23日作为党的生日,而把7月1日作为党的生日,这个是由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处于当时白色恐怖之中,共产党的中央当时在上海,多次遭到迫害,也就是说我们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的所有文件,中文的文件基本上都找不到了,这是当时这样一个情况,那么找不到这些文件,第一次开会的时间当时就找不到确切的日期了,等到中国共产党中央到延安以后,当时的环境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要庆祝自己成立多少周年,要搞纪念活动,这个时候就问当时在延安仅有的两个参加会议的代表,一个是毛泽东,一个是董必武,他们两个人由于隔的年头太长了,因为是二十几年了,也记不住是7月的到底哪一天开的会,后来两个人商量说就以7月的首日,7月1日作为党的生日,等以后能找到材料以后再说。那么后来这个时间搞清楚是新中国成立以后,1956年 10

中国共产党和苏联共产党那个时候关系比较好,苏联共产党就把共产国际的档案移交给中国共产党一部分,在它移交这些档案里可以知道中国共产党是1921年7月23日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虽然搞清楚了,但是后来大家把七一作为党的生日已经约定俗成了,所以也就没有改,没有改的必要,这样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就是1921年7月1日,把这个作为党诞生的纪念日。

开这个会应该说虽然在中途受到了一些暗探和巡捕的干扰,但是会议改变了开会的地址,到浙江嘉兴的南湖一个游船上开了闭幕会,但总的来讲这次会议还是成功了,虽然受到了干扰但还是成功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可以说是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件,在中国的历史上第一次有了代表社会最底层的工人劳苦大众的政党,这个政党的诞生也标志着中国的历史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尽管当时第一次代表大会就13个人,加上两个国际代表15个人,全国的党员也就50几个人,就是这么一个当时看起来非常小的组织却在中国历史上干出了最不平凡的事情,搞了一件天翻地覆的大事,这50多人到现在已经发展到7千多万党员,而且在中国长期执政,在世界上来讲这么长期执政的政党也不多,共产党成立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这是我们讲的共产党的成立。

(二)工业大革命时期

下面,我们给同志们讲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进行大革命运动。大革命运动在党史上一般我们叫为国民革命时期,现在我们就给同志们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第二个小的 11

历史阶段,就是工业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成立是把它定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就要代表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当时工人阶级是受剥削、受压迫最重的中国社会阶层,那么就要改变工人当时所处的状况,所以中国共产党刚刚成立就领导了100多次工人罢工,称为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

在1922年,1923年这段时间领导了这些工人罢工影响非常大,有一些罢工取得了成功,改善了工人的生产、生活的条件,比如说毛泽东、刘少奇还有李立三领导的安源路况工人的罢工,由于政策和策略比较得当,取得了成功,但是绝大多数的罢工遭到了反动派,也就是反动政府、反动军阀的残酷镇压,特别是京汉铁路大罢工,当时罢工总工会的领导人林祥谦,还有为工人说话,为工人服务的共产党员也是律师司洋,这些人都被反动派残酷的杀害了,林祥谦被砍头了。还有比如说在开滦,在唐山一带还有其他一带的罢工,在广州的罢工都遭到了反动军警,甚至遭到了国外反动军队的残酷镇压。

领导工人运动的实践告诉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一个道理,在中国搞革命非常不容易,因为反动势力特别强大,工人阶级的力量相对弱小,而且这个国家当时没有民主可言,那么怎么样才能取得革命的成功、革命的胜利,幼年的中国共产党经过总结经验,最后决定了和国民党进行合作,因为在中国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当时还是革命的力量,在这样一种认识下也可以说共产国际也同意,中国共产党就开始与国民党 12

进行合作,1923年开党的三大这方面取得了一致,1924年1月和国民党一起召开了国民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个代表大会是在广州召开的,国民党当时孙中山起到主导作用,这个应该说还是开的比较成功,国共合作确实推动了国民党的发展,不久就统一了广东,随后又开始进行北伐,国共时期的北伐也取得了胜利,中国共产党原为骨干的叶挺独立团可以说是一路北上,很多关键的战斗,特别残酷的战斗都取得了胜利,可以说把吴佩孚打的落花流水,一直打到武汉,这是当时北伐战争的情况。还有几路军分别占领了江西、占领了江浙,在上海,在周恩来、陈独秀还有一批同志的领导下,上海工人武装起义,上海应该说当时也被北伐军所占领了,但是在这个时候蒋介石背叛了革命搞了“4.12”政变,汪精卫在“7.15”也进行了背叛革命,这样中国共产党人就被当时的蒋介石、汪精卫为代表的反动势力打在血泊中,当时情况非常非常严峻。可以说大革命应该说是失败了。

失败了以后反动军阀对中国共产党人展开了残酷的屠杀,当时有5万多共产党人,经过这一次革命的失败只剩下了1万多人,很多人都是在这次国民党背叛革命的过程中被杀害了,比如说像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李大钊就是在这个时候被反动军阀杀害了,还有一批非常优秀的党的早期革命家,甚至是我们党的常委,中央的常委,像蔡和森啊,还有一批党的委员像陈延年,向警予啊,赵世炎啊等等,这些非常优秀的党的早期领导人,早期的理论家都是在这个过程中被杀害了,可以说这个时候是革命的一个关键的时候,那么 13

在这个关键的时期,也就是说在革命受到蒋介石、汪精卫血腥镇压的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没有屈服,没有放弃革命,他们仍然肩负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像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张太雷、叶挺、刘伯承这些代表的共产党人,以他们为代表还有一批共产党人,他们奋起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镇压,组织武装起义,开展土地革命斗争,又把革命重新的发动起来,当时非常不容易,这个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实际当时我们上面说到的这些党内代表,像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张太雷、叶挺,这些人在国民党里面应该说用现在的话来讲都是高官,毛泽东是国民党中央的宣传部长,代理宣传部长,周恩来是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后来又是国民党一军的政治部主任,应该说都是非常有影响的人物,但是为了革命他们放弃了高官厚禄,他们为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工人阶级根本利益而宁可去流血牺牲也要为实现人民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民族的独立而英勇奋斗,这是当时的情况,在危急关头还有一批人更值得我们尊敬,原来不是共产党员,而在这个时候要求加入共产党,冒着抛头颅,冒着被杀头的危险要加入共产党,这些代表人物有贺龙,有彭德怀,有叶剑英,还有徐特立,徐特立当时已经是一个老人了,有六七十岁了,大概五十多岁的老人了,仍然要加入中国共产党,应该说这些人更值得我们尊敬,另外也值得我们深思。这个是国民大革命时期,我就给同志们讲这些,革命应该说是失败了,国民大革命失败了。

(三)土地革命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还有一段历史,第三段就是进行土地革命战争,这个时期一般是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到抗日战争爆发1937年7月份,这段时间在党的历史上叫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们说艰辛啊,不容易啊,这个时期应该说也是非常不容易的。这个时期我们中国共产党发动了一系列的起义,这个起义也可以说大大小小的起义也是一百多次,这些起义绝大多数应该说都失败了,成功的有几处,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当时井冈山根据地和江西根据地是那个时候比较成功的范例,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当时中央的命令也是要占领大城市,要打长沙,但是起义的初期进展的并不顺利,这样长沙敌人就有了非常充分的准备,如果这个时候再带着部队去打长沙的话,打大城市的话可能就要失败,失败的可能性非常大的,毛泽东作为战略家他果断的决策不打长沙了,而把部队带到了敌人统治薄弱的地区,就是井冈山地区,进行三湾改编啊,建立农村政权,农村根据地,在这个过程中吸聚力量反对敌人的进剿、汇剿和围剿,并且根据地逐渐的壮大,也可以说在这个时期里面毛泽东为代表的包括朱德,包括其他的同志共同努力找到了一条中国革命能够取得胜利的正确道路,也就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理。

但是毛泽东这种政权的思想和主张呢并没有得到当时中央的认可,中央不但不认可毛泽东指出的正确道路而且还排挤他,打击他,剥夺了他指挥红军的指挥权,比如把红军总政委给拿掉了,不让他到红军前线去指挥红军打仗,因为这 15

方面他是军事家、战略家,这方面是他的特长,不让他去指挥了,结果由于当时的党内王明博古再加上共产国际李德的瞎指挥就葬送了我们这样一个比较好的局面,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了,没有办法被迫进行长征,那么在长征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在长征经过的遵义,也就是贵州北部的重镇,在遵义市召开了中央政治局的扩大会议,在这个扩大会议上,实际上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遵义会议可以说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也挽救了中国共产党,由于遵义会议毛泽东的主张,毛泽东的见解能够起到主要的作用,那么在长征的过程中我们中国共产党又战胜了张国焘的分裂路线,随后到陕北又巩固了陕北的根据地。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说是我们中国当时历史发生急剧变化的时候,也是各种矛盾转化的时期,也就是说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由阶级斗争转为民族斗争,也就是说中国人民和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已经成为中国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抓住了这个主要矛盾进行了自己路线、战略、策略的一种转变,积极的开展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工作,可以说把当时在陕北的,在西北地区的张学良的部队、杨虎城的部队在抗日这样一个大目标下实现了停战,实现了统一战线。蒋介石当时他没有认清这个形势,仍然采取攘外必先安内的这样一个主张,这样就使我们国家仍然处于内战,无法抵抗外敌入侵这样一个状况,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张学良、杨虎城采取果断措施,对蒋介石实行了兵谏,把蒋介石抓住了,中国共产党从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努力工作实现 16

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国共的第二次合作就开始了。这个应该说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为我们民族做的又一个贡献,实现了全国停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抗日,这个局面的形成中国共产党做了贡献。

(四)全面抗日战争时期

下面,我们再给同志们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第四个问题,全面的进行抗日战争。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进行了合作,当时国共形成了共同抗日的局面,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中国共产党在敌后进行抗战,国民党我们要承认他们在初期抗战的过程中比较积极,广大的国民党官兵也为我们民族流血牺牲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这个在历史上我们要给予肯定。但是由于国民党统帅部,也就是蒋介石在战略上、在战术上、指挥上应该说都存在着问题,开始抗战并不顺利,打的比较辛苦,大片的国土沦陷,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国共合作,红军进行改编,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部队改编成八路军和新四军,开赴抗日前线。首先中央军委毛泽东,八路军总部朱德、彭德怀命令115师打一仗,而且要首战必胜,这个就是著名的平型关战斗,平型关战斗应该说取得了胜利,鼓舞了全国抗日军民的士气。随后这种仗应该说我们又打了几次,比如说129部队打的,120师打的,开始打了几次比较好的仗,鼓舞了全国的士气。随后我们八路军和新四军就进入到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扩大八路军、新四军。在1940年进行了百团大战,沉重的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同时也把抗战这样一个任务,抗击60%左右日军的任务,和抗击90%以上伪军的 17

任务担到了共产党的身上,担到了八路军、新四军的头上,非常的辛苦,但是经过多年的努力,在国际反法西斯力量包括苏联,包括美国他们的帮助下,在全国军民长期艰苦的努力下,抗日战争终于迎来了胜利,这里面我们也可以看到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确实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这是第三个时期。

(五)解放战争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还有第四个时期,这第四个时期就是解放战争的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开始,我们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准备和平建国的,也提出了党当时进入了和平民主的新的阶段,那么蒋介石当时由于没有准备好和共产党进行战斗,另外也是在国际各种力量的影响下,他也摆出了和谈的姿态,邀请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到重庆去谈判,那么毛泽东就带领周恩来、带领中国共产党王若飞等等这些同志到重庆去和国民党进行谈判,通过长期艰苦的谈判,经过两个月左右的谈判,签定了“双十协定”实现国内的和平,国共继续合作,共同建设国家。

但是国民党蒋介石他可以说还是想自己一个党来统治中国,对别的党他还是不希望来共同的建立一个联合国政府来领导中国的建设,他首先破坏了停战协定,也破坏了“双十协定”,向解放区共产党占领的地方大举进攻,开始是全面进攻,然后是重点进攻,并且占领了当时中共中央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总部所在地延安,这样中国共产党被迫进行自卫还击,进行一年多的防御,从1947年就进入了局部反攻,18

派刘邓大军进入大别山,局部反攻就开始了,随后整个解放战争处于这样一种焦灼状态,打的非常激烈。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毛泽东、中国共产党、中央军委采取了正确的战略策略,局面逐渐的对中国共产党,对人民解放军,对人民有利,这些正确的政策很多,由于时间的关系不过多讲,因为马上进入了决战,决战阶段三大决战,主要是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在取得胜利的背景下为了减少人民的痛苦,实现国内的和平。

当时中国共产党提出要国民党进行谈判,国民党和共产党在1949年4月份谈判了15天,但是后来蒋介石、李宗仁他们拒绝在谈判协议上签字,没有办法,毛泽东和朱德命令人民解放军4月21日向全国进军,随后我们整个的人民解放战争就取得了胜利,4月21日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几天时间就占领了国民党当时的首都南京,然后就向全国进军,我们可以说解放战争的胜利就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就取得胜利了。

整个民主革命时期的历史我们大致和同志们说一下,这个历史我们大致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从1840年以来当时中国的状况到1949年基本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基本结论,就是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完成了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任务,实现了百年来中国无数仁人志士为之前赴后继的理想,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自由和人民解放,这是这样一个基本的结论。这个结论实际上我们说的更直接一点,实际上 19

就是这样一句话,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我们要讲的第一个历史篇章。

三、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时期

下面我们开始讲第二个历史篇章,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时期,这个时期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中国共产党召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这个时间是1949年到1978年,这一段时间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主要是领导全国人民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和建设社会主义国家。

(一)建立新中国

1949年9月份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民主党派和各界人士召开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这个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参加的人数是各方面的代表,一共有11个民主党派,中国共产党,另外还有解放军代表、妇联代表、工会代表、共青团代表,还有邀请了70多位重要的人士包括宋庆龄等等,参加第一次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总共是510人正式代表,另外还有70多位候补代表,还有75位各界的人士,可以说代表了全国各阶级、各阶层、各界的人士,这次会议召开的非常成功,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共同纲领,也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当时的中央人民政府的组成人员,还通过了当时中华革命党的国旗,代国歌等等,这些建国的一些重大的事项都是在这个会议上解决的,可以说这次会议胜利的召开和胜利的结束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随后在7月1日举行了开国大典,那么在开国大典上毛 20

泽东向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也就是说新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具有非常重大的历史意义,这个重大的历史意义首先是体现在在中国的历史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另外,也在这样一个古老的中国建立了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这个共和国的政治制度是人民民主专政,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和民主区域自治制度,这是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和它的基本政治制度。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中国共产党又做了哪些工作呢? 1.恢复国民经济

首先是恢复国民经济,我们中国的国民经济近现代以来,特别是1840年以来一直没有搞好,那么在国民党时期经济应该说已经崩溃了,一个很重要的标志就是整个国家的经济已经遭到了彻底的破坏,人民的生活非常困苦,失业的人员绝大多数都失业了,没有工作干,而且当时我们国民党统治时期中国的通货膨胀率也创造了世界的记录,它的钞票大到上亿,买东西要成捆成捆的带钞票去买,所以整个国民经济是非常糟糕的,那么这种糟糕的国民经济又伴随着当时长年的战争,国家的自然灾害等等,伴随着这样的情况使国民经济就更加的困难。

当时失业的人口几百万,灾民几千万,一共才5亿左右的人口,大家从这里就可以看到当时的困难有多大,所以当时国民党是不相信共产党能搞好经济的,它甚至说共产党搞 21

不好,它还要反攻大陆的,美国人也不相信中国共产党能够搞好中国的经济,他在1949年发的白皮书里面也强调了这样的一个认识,当时刚刚解放的地区一些工商界人士也认为共产党搞不好经济,所以当时没有人认为中国共产党能够搞好中国的国民经济,正是在这样一个情况下经过了三年的努力,我们中国共产党把中国的国民经济恢复了,而且它的各种产值都超过了国民党统治时期的最高的年份,52年,我们已经达到这样的水平,也可以说基本上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详细的情况我们不能说,但是有一句话我们要说,就是中国共产党用了仅仅三年的时间完成了国民党几十年甚至历届政府,从1840年以来到1949年,一百多年来没有完成的任务,中国共产党三年时间就完成了,这是一个奇迹,也是中国共产党建国后的一个辉煌的业绩。

2.进行土地改革

做了这样一件事情之后,与此同时还进行了土地改革运动,这个土地改革主要是在新解放区进行的,新解放区进行这种土地改革涉及到几亿农民,这几亿农民通过土地改革获得了土地,可以说这个意义非常重大,它一方面为我们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同时在政治上也有非常重大的影响,正因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进行土地改革,中国广大的农民大概有3亿多,4亿多的农民就拥护共产党,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新政府,所以为我们当时恢复国民经济,为我们的抗美援朝,为我们的各项工作都奠定了一个政治方面的基础,这一点当时蒋介石也认识到了,他认为中国共产党进 22

行土地改革赢得了4亿农民心,得人心者得天下,他没有在大陆上进行土地改革,所以他丢掉了农民,这样可以说丢掉了农民,丢掉了人心,与他丢掉政权是有直接关系的。所以他到台湾之后他也进行土地改革,这是后话,但是说他已经晚了,虽然晚了,但是对台湾经济的发展还是起了很大的作用,这是进行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意义我们也可以用一句话说,也就是说中国历史上广大农民一千多年的理想,比如说历届农民起义,从陈胜吴广开始都提出了“等贵贱、均田地”这样的主张,但是都实现不了,几千年的主张实现不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三年就实现了,所以当时农民拥护共产党,拥护新中国,这样一种热情为我们新中国政权的巩固奠定了基础。

3.抗美援朝战争

这个时期还进行了抗美援朝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应该说是美国强加到中国头上的一场战争,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朝鲜战争爆发的第二天美国当时的总统杜鲁门就宣布美国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美国的第四航空大队进入中国的台湾,公开的阻挠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而且在国际公海上对中国的船只进行非法的搜查,在中国的边境进行轰炸,那么这样一种严峻的挑衅行动,对中国发出这样严峻的挑战,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共产党敢不敢应战,这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对我们的民族尊严都是一种严峻的考验,严峻的挑战。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在毛泽东的主持下多次开会,最后还是做出了抗美援朝的决定决策,虽然 23

当时有人不同意,但是经过做工作,中央政治局还是做出了决策要进行抗美援朝。

这场战争打的非常艰苦,我们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把美国16国的军队从鸭绿江边一直打回三八线,可以说取得了战略性的胜利,那么这场胜利应该说意义是非常重大的,虽然我们付出了代价,但这个意义还是非常重大的,我们可以想一想,50年前,1950年抗美援朝,抗美援朝的50年前是1900年,1900年是美国等八个国家的八国联军占领我们中国的首都北京,50年后当帝国主义向中国进行挑战的时候,也就是说以美国为首的16个国家已经打到中国的边境了,我们中国为了维护中国的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我们可以打出国门到朝鲜把美国打回三八线,这个50年,半个世纪的变化应该说是天翻地覆的变化,那么这场胜利正像彭德怀,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司令和政委,他在回国之后的一次讲话中所说的,抗美援朝的胜利表明帝国主义再像过去那样架几尊大炮就可以让中国割地赔款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所以这场抗美援朝的战争沉重的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为我们中国的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4.社会改造

这个时期新中国建立初期我们中国共产党又带领人民进行了社会改造的工作,加强经济建设的同时又加强民生建设,改善人民生活条件,比如说像医疗卫生、健康、治疗传染病等等方方面面的工作,还有救济灾民,方方面面的工作当时做的都是非常好的,也可以说赢得了民心,应该说我们 24

在建国初期取得了各个方面的胜利,建国初期可以讲新中国建立处理百废待兴,好多工作都要同时去做,也可以说是几套锣鼓一起敲,但是我们中国共产党当时各方面的工作都做的非常出色,创造了无数的奇迹。这个时期是大致上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第二个历史篇章中的第一段,就是建立新中国这样一个阶段。

(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那么第二个阶段大致是从1953年到1966年,第二个时期主要是从53年到56年,这个时期主要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首先这个时候在1952年,我们国民经济恢复之后,抗美援朝也基本上战线稳定在三八线了,环境有利于我们开展大规模的现代化建设。

所以从1952年开始我们就制定了“一五计划”,从1951年就开始实现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是我们中国进行现代化建设非常重要的打基础的阶段,这个基础应该说打的很好,初步的建立了我们国家的工业体系,当然这个“一五计划”得到了苏联的真诚帮助,我们中国人民当时广大的工人农民忘我工作、积极奉献,也为“一五计划”的胜利做出了非常突出的贡献。

随后,从1953年开始实行过渡时期总路线我们也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1955年社会主义改造进入高潮,那么到56年基本上实现了农业和手工业还有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那么这个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就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本建立了。

那么在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这个过程中,在1954年我们中国又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大,也就是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第一届会议,那么第一届全国人大有这样几项重要的工作,这个对新中国的历史也是非常重要的。就是它通过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宪法,我们国家的根本大法这个时候就产生了,诞生了,这一次会议可以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也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们中国已经开始实施了,也就是说我们中国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的主要方面在这个时候都已经建立起来了,一个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制度,一个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个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还有民主区域自治制度这个时候就确立了,这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已经在中国确立起来了,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第二个历史篇章中的第二个问题。

(三)十年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第三个问题是进行十年社会主义建设,这个主要是从1956年到1966年,这段时间是我们国家发展或者说党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比较复杂的阶段,也就是说既有成就又有错误,但成就应该说还是主要的,这个时期有这样几件事情,我们要给同志们点一下。

1.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一个就是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个是从1956年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开始,那个时候我们中国基本社会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已经建立了,那么中国怎么样建设 26

社会主义,这是一个非常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对这个进行了探索,以《论十大关系》为探索的开始,毛泽东发表了《论十大关系》在这里讲到我们要借鉴苏联的经验,要走自己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同时我们要在经济建设上处理好国家、集体、个人、农业、工业、轻工业、国防工业、经济建设还有沿海和内地多方面的经济关系,在这个过程中也对社会主义的政治方面怎么样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解决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都提出了一些科学的见解,也可以说初步探索取得了初步的成功,初步的成效,但是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出现了哪些问题呢?两个比较大的问题。一个问题就是反右派斗争扩大化。这个应该说是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出现的一个失误,那么这个失误我们怎么认识呢,反右派斗争应该说是应该的,是对的,这一点邓小平也强调,历史学家也强调,但是必须要注意扩大化是错误的,这个怎么理解呢,就是反右派斗争是对的,有多少右派就反多少右派,在法制基础上去解决,但是你不要扩大化,不要无限的扩大,当时扩大化是比较严重的,这个应该说是一个失误。

第二个比较大的失误就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这两个失误可以说一个是生产力发展上的急于求成,一个是生产关系上的急于求成。这两个“急于求成”就导致了严重的困难,造成了我们国家当时经济,人民生活也严重困难,甚至出现了非正常死亡这样的情况。这也是一个极大的教训,27

也告诉我们今后在我们这样一个大国的发展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农业,一定要按规律办事,经济发展规律办事,绝不能违反经济发展规律去人为的做一些不能做到的事情,也就是说不能超越阶段,这个是我们在十年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第二个失误。

2.经济发展全面调整

随后,我们中国共产党吸取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错误,对国民经济,对我们的经济发展进行了全面的调整,那么这个调整可以说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经济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种非常好的状况,就是经济增长、人民生活,还有各个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都取得比较好的局面,比如科学技术方面我们在这个时期成功的爆炸了原子弹,其他科学技术方面也有了很大的发展,这个时候我们的导弹也实验成功了。国防建设的这些成就可以说与工农业建设这方面的成就互相促进,当时我们国家出现了一个比较好的局面,所以这十年非常复杂,有成就有错误,有探索方面的胜利喜悦,也有在探索过程中出现了这样一种灾难,给人民带来的苦恼,这段时间这么复杂应该说是我们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段非常重要的时期。总的来讲,这段时间成绩还是比问题大的,成绩还是大的,问题还是次要的,这是我们讲的这个十年的情况。

(四)文化大革命时期

随后就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文化大革命是从1966年到 28

1976年,文化大革命可以讲它的出发点应该是好的,但是文化大革命的结果是给国家造成了一场内乱,这场内乱应该说给人民带来了一场灾难,但是文化大革命的出发点我们还应该说是好的,毛泽东当年他还是想把我们执政党建设成为一个纯洁的党,我们国家应该成为一个他所想象的那样一种没有黑暗面的社会主义国家,比如说没有腐败、没有不平等,这是他当时的一个想法,出发点是这样的,但是这场文化大革命发动起来之后就难以控制,造成了国内的内乱、武斗,又造成了经济发展的停滞,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虽然后来采取了各种措施,在全国人民的努力下经济也有一定的发展,农业生产也保持了稳定,在这个时期外交工作也有了进展,但总的来讲文化大革命影响了我们的发展,十年时间我们搞文化大革命,国内一种混乱的局面,正是在这个十年当中欧洲的德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亚洲的日本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他们迅速的从二战这样一种破坏中重新的崛起,亚洲的韩国、新加坡,我们中国的香港和台湾也是在这个期间经济实现了发展,实现了起飞,我们在这些年进步应该说发展还是受到了很大影响的。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最关键的就是没有抓住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就是说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和社会生产不能满足人民的需求这样一个矛盾,而是抓本来应该是革命时期抓的主要矛盾,就是阶级斗争,以阶级斗争为纲,没有以经济建设、现代化建设为中心,这是文化大革命给我们一个深刻的教训。文化大革命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犯的一个错误,这一点我们还是要有 29

一个明确的认识。

我们把30年的情况,也就是新中国成立前30年的情况做一个概括,总的概括就是这样的,在30年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取得了辉煌的建设成就,但是也有探索过程中的曲折和失误,但总的来讲我们还能得出这样一个基本的结论,那这个基本的结论就是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人民当家作主,民族享有尊严、国家拥有主权的社会主义的中国,这是一个方面。还有一个方面,这30年的工作,或者说这30年的历史为我们中国的进步和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政治前提、制度基础和人才储备,也就是说没有这30年的发展就没有改革开放30年的成就,因为这个基础是那个时候打下的,这是我们给同志们讲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个历史篇章,也就是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就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时期。

四、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时期

下面,给同志们讲第三个历史篇章,也就是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时期。从1978年到现在,这个时间我们中国共产党主要是做什么工作呢,我们历史的主要方面是干什么呢?就是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伟大国家,主要是做这个工作,也可以说是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伟大国家而奋斗。我们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往往说第二个30年,实际现在30年多了,这段历史我们也要给同志们再做一个简单的梳理。

(一)邓小平时期

1.粉碎四人帮,进行拨乱反正,恢复社会秩序 1976年粉碎了四人帮,四人帮是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他们四个党内的小动派的简称叫四人帮,1976年粉碎了四人帮集团,恢复秩序进行初步的拨乱反正,这是1976年到78年的情况,这件事情为我们实行改革开放,为我们今后的发展创造了一个前提条件,粉碎四人帮以后我们国家可以说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一场内乱刚刚结束,也面临着方方面面的工作,要恢复经济,要进行拨乱反正,要恢复政治方面的正常生活,国家政治方面的正常生活,要恢复教育、科技,要加强国防建设等等,方方面面的任务应该说是非常重的。

在这样一个历史关头,当时可以说以华国锋为代表的中央政治局做了大量的工作,这些大量的工作为我们实现历史转折,为我们实现经济建设为中心创造了重要的前提,为改革开放创造了重要的前提,但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华国锋为代表的当时的中央也提出了“两个凡是”的方针,这“两个凡是”的方针又给我们的工作形成了思想阻碍,这就是当时这样一个复杂的局面,这一段历史非常复杂,我们也不能过多详细的讲,因为时间的关系,但主要的方面我们还是要讲一下。

比如说当时我们又要恢复经济,又要实现国家政治生活的正常化,比如说要进行经济整顿,整顿企业,整顿各个领域,把经济搞上去,恢复国民经济,把国民经济搞上去。同 31

时,又要在教育科技领域里面采取一些比较大的步骤,那么在这些工作中可以说还是遇到了一定的阻力的,比如说当时恢复高考是全国人民非常关注的一件事情,在恢复高考的过程中,当时邓小平和很多参加邓小平主持的教育科技座谈会上的这些专家们都主张要恢复高考,从高中生中直接招收大学生,但当时有人就说毛主席说过工人农民中招收学生,这样是不是和毛主席的话不一样,邓小平在这里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然后国务院又专门召开了一个招生会议,所以在当年解决了这个问题,解决这个问题但是没有立即解决,而是拖了半年,也就是说那年的招生不是在暑期招生,而是在春季招生,考试是在冬天考的,为什么会这样呢?就是遇到了阻力。

2.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还有就是当时进行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胡耀邦在中组部当部长,在1977年12月份当部长,这个时候想平反冤假错案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比较困难,原因也是有阻力,为什么有阻力呢?实际上有一个思想障碍,有人就说有些问题是毛主席定的,是中央文件定的,是某某画圈的,这样动起来就比较困难。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究竟我们在中国共产党要继续前进,在前进的过程中,粉碎四人帮以后百废待兴,各种新情况、新局面已经不断出现,我们总用过去的一些框框,过去的一些文件来束缚我们的发展,这样会影响我们的发展,那么这样就要找一个标准问题,以什么作为判断历史是非、路线是 32

非、理论是非、发展方面的一些新情况的一个标准呢?这就给政治家提出了一个课题。那么在这个背景下,在胡耀邦、邓小平他们的组织和支持下,在我们党内开展了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主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就出现了。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全国人民的思想,党内领导同志的思想就得到了解放,就为我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奠定了理论思想方面的基础。

3.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随后在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那么在这个会议上对这些涉及到党和国家的一系列的重大问题进行了讨论,比如说我们中国共产党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思想路线,在这个会议上确定下来了,要继续恢复毛泽东强调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当时邓小平强调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那么这个思想路线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被确定下来了。我们粉碎四人帮以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全党的工作重心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应该是什么,实际上就是要解决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路线,政治路线是什么,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决定,不再提以阶级斗争为纲了,党的中心工作应该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应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个问题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也解决了,还有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要实行改革的决策,要实行开放的决策,所以十一届三中全会这三个重大问题的解决就标志着我们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在这个时候就发生了一个根本性的转折,由过去阶级斗争为纲转向现在以经济建设为 33

中心,由过去的墨守陈规转到现在的改革,由过去的封闭半封闭转到现在的全部对外开放,当然这个会议的重要性不仅仅体现在这些方面,还体现在强调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要加强法制,要加强党的建设,要发展毛泽东思想,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调整我们的外交战略,为我们现代化服务。要解决好台湾问题,要用和平的方法统一祖国,等等。这个会议应该说是非常重大的一次会议,我们在这里面给同志们做这样一个介绍。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就实现了转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了,改革开放在这个时候也开始推进,那么改革可以说首先在农村取得了突破,随后我们又在对外开放方面采取了一些重大的步骤,这些重大的步骤是给福建和广东这两个省外贸自主权,这是一个步骤。还有一个比较大的步骤就是建立四个经济特区,也就是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四个经济特区,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又全面系统的解决了新中国成立以来,1949年到1981年32年的历史经验,可以说完成了拨乱反正,这是我们跟同志们讲的这样一个情况。

4.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随后就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主要的主要的主题就是邓小平在开幕式里面提出了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随后又继续的推进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进行,农村改革在前一段时间取得突破之后在这个时候已经见效了,34

见效之后当时中国共产党就决定把农村改革的经验进行全面的总结,然后要进行城市的全面改革。所以在十二大召开以后,在十二届三中全会上中国共产党、中共中央作出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85年又作出了教育体制改革和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政治体制改革也在逐渐的进行,所以从十二大以后我们中国共产党开始进行全面的改革开放,这是这样一个情况。

5.外交方面取得成就

在外交方面,这个时候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一个是对时代主题的判断,我们中国共产党作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要问题,随后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这样一个正确判断的基础上,中国的外交这个时期也是比较活跃的,主要体现在在这个时期经过同英国谈判解决了我们国家百年多没有解决的香港问题等等其他外交成就。

6.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这个时期我们也可以说又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的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那么在这次会议上全面的阐述了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这个初级阶段的理论是非常重要的,从初级阶段理论出发在这个时候又确定了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在十三大上还有一个重要的决策,就是我们中国的经济建设以80年代开始要分三步走,第一步在整个80年代国民生产总值要翻一番,要解决温饱问题。第二阶段在20世纪末要实现国民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水平总体达到小康水 35

平。然后第三步,21世纪的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十三大对这个问题也进行了讨论,全体代表全体通过认同,所以三步走战略在十三大上也被确定。还有这次会议上总结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把它概括成十二个基本观点,这个时期应该说是我们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发展比较好的时期,那么这个时期可以说是以邓小平为我们党的领导核心,这一代领导集体为我们党,为我们人民做出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哪里呢,应该说体现在这样三个方面,第一是拨乱反正、总结经验,正确的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实现了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第二点,创立邓小平理论,制定了基本路线,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三个方面的贡献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可以说提出90年要比80年那个时候翻一番,实际上到87年的时候已经实现翻一番的任务,经济成就,改革开放各方面都是比较突出的。

(二)江泽民领导时期

第三个30年,我们介绍了邓小平的时期,下面我们介绍第二个时期,就是江泽民领导的时期,江泽民为总书记作为领导核心这个时期,1989年两次中央全会,一个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一个是十三届五中全会,我们中国共产党实现了新老领导集体的交接,也就按通常所说的就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领导核心和以江泽民为代表的领导核心在那个时候实现了交接,实现交接以后的过程和情况也是处于一个非常复杂和艰难的时期,那个时候我们国家正经受着国内国外严峻的 36

考验,在国内是1989年政治**的考验,还有从1988年开始的经济波动的考验,政治**和经济波动的考验可以说把中国共产党推到了一个历史的紧要关头,在这个时候在以邓小平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的支持下,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全党,克服了方方面面的困难,可以说是国内经济、政治、文化、科技、民族团结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为我们下一步的发展创造了非常好的基础。

这个时候在国际上也经受着两个方面的严峻考验,一个东欧方面是苏东巨变的考验,苏联解体、东欧巨变,给我们中国带来的直接考验就是社会主义还能不能继续坚持下去,社会主义是不是在世界上消亡了,中国还能不能继续走社会主义道路,这是这样一个严峻的考验。国外第二个严峻的考验就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对我们中国进行各方面的制裁,既有经济方面的制裁又有政治方面的、外交方面的、军事方面的制裁,这个制裁来势凶猛,对我们中国国内当时很困难的局面下应该说是雪上加霜,但是由于我们中国共产党采取了正确的战略方针、策略政策,采取了有力有理有节的斗争,打破了,或者说从容的应对了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对我们中国进行的制裁,这个时期我们简略的概括一下,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他们做了这样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是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是一个方面,这是非常重要的,就是我们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我们继续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我们继续 37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既不像苏联那样,也不向西方妥协投降,我们还是要坚持走自己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邓小平理论作为我们的旗帜。

在这个过程中为了搞好我们的经济发展,我们中国共产党进一步的推动改革,这个改革当时最重大的一件事情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92年就把这个确立下来了。然后又提出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推向新世纪,这个里面可以说制定了若干关系全国、关系全局的发展战略,这些战略有新的“三步走”战略,有可持续发展战略,有科教兴国战略,有对外开放走出去战略,有西部大开发战略,所以说在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领导时期我们中国共产党制定这些关系全局性发展战略,那么这些战略的实行为我们国家的全面发展,推动我们国家的全面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那么在世纪之交的时候,2000年的时候,江泽民又对我们党的历史,对我们党的理论进行了全面的思考,对党的建设进行了全面的思考,吸取国际上一些大党、老党的经验教训,特别是他们丢掉政权的惨痛教训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这为我们国家现代化建设和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指导思想。

(三)胡锦涛领导时期

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央领导集体在2002年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的时候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又顺利的实现了交替,新老交替,那么十六大以后我们中国共产 38

党继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继续完成中国共产党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那么在这些方面应该说也有这样一些事情,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上要给予记载和给予说明。

1.科学发展观

首先在这个过程中,十六大以后,2002年召开十六大以后,03年我们遇到了一个非常严峻的困难,那么这个严峻的困难那就是出现了非典这样一个情况,对这个问题进行完整的思考,特别是十六大的时候对我们的发展进行了一个全面的总结,总结出了十条基本经验,在这个基础上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又继续的思考今后我们如何发展,如何建设的问题,根据我们中国的实际,中国的特点,中国的国情,人口多,耕地少,资源贫乏,资源缺,我们国家的资源用13亿人口来平均的话,绝大多数都到不了世界的平均水平,甚至到不了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最严重的战略资源比如说像淡水,像耕地,像这些石油,我们都是非常缺的,怎么样才能做到我们中国长期发展、全面发展,实现民族振兴和人民富裕、国家富强这样一个现代化的目标,中国共产党必须对我们的发展方式,对我们的发展进行全面的反思,应该说正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十六大以后这样几件重大的事情我们首先应该提到在这个时候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一个大战略,大智慧,为指导我们中国的发展提出了根本的指导方针,这个是一件事情。

2.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

第二件事情,十六大以后是坚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是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来的,现在我们仍然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了我们有一个充满活力的体制,能够继续发展可以说作出了若干规定,这也是一个重大的事情。这一段时间还提出了要建设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为了建设和谐社会,让人们能够生活在一个正义、民主、健康、环境友好、资源节约,这样一个国家里面,那么这个和谐社会也是这一段提出的一个重要的主张,我们现在也为建设和谐社会在进行努力,甚至把和谐社会的“和谐”两个字加到我们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里面,作为一个目标来遵循。这个时期还有一件事情在历史上要给予记载的,就是建设创新性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创新性社会就要有创新性人才,一个民族要是没有创新能力的话,这个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我们十六大以后加强了这方面的工作,强调人才强国,强调要建设创新性的社会,这是为我们民族着想的一个战略的措施,这个也是值得我们在历史上给予记载的。还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样一个任务,新农村的建设也在不断的取得成绩。

3.汶川地震、奥运会

十六大以后还有几件事情在我们的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一个就是众志成城抗震救灾,这个抗震救灾以抗击四川汶川地震为主,同时还有一些其他的灾害,我们也都取得 40

了这方面的一些胜利,这是对我们民族的一个严峻考验,也是对我们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一个考验,还是对我们人民军队,对全体人民的一次严峻的考验,我们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在抗震救灾方面取得了胜利,这个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尊重,这是非常的一段历史。那么这段时间还有一些事情在历史上也留下了印记,一个是奥运会我们开成功了,08年奥运会开成功了,也实现了太空行走,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从08年下半年开始特别是09年我们中国从容的应对了世界的金融危机,这也是一个非常重大的事情,十六大以后我们就把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主线,在这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也是可以肯定的。在外交方面,我们坚持和平发展道路,促进世界的共同繁荣,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也在不断的提高,可以说这一段时间我们中国共产党取得了比较辉煌的成就,我们国家发展的前景也非常美好,第三个历史篇章我就给同志们讲这么一些。

五、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基本经验 下面我把结束语再给同志们说一下,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基本经验,改革和建设的基本经验我想主要就是有这么三个方面。

(一)必须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定不移的走自己的道路

一个方面是必须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定不移的走自己的道路,这是我们中国共产党历史告诉我们的一条基本的 41

经验,坚持理论的指导就是既要坚持又要创新,也就是说我们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列主义为自己的指导思想的,但是马列主义既要坚持又要创新,也就是说我们要把马列主义和中国的实际结合创立毛泽东思想,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当代的实际相结合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而且要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自己的实践,坚定不移的走自己的道路,无论是革命也好,建设也好,还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也好我们都要坚持走自己的道路,别人的道路我们可以借鉴,但是不能复制,照抄照搬带来的结果必然是出问题,必然是失败,这是我们的一条基本经验,也就是说要坚持创立自己的科学理论来指导,要坚定不移的走自己的道路,这是第一条基本经验。

(二)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坚持科学发展观

第二条基本经验,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坚持科学发展观,这也是一条非常重要的基本经验。从中国实际出发就要反复认识国情,就是从国情出发,绝对不能脱离中国的国情,我们的成功、失误、曲折、教训,这方面太深刻了,教训太深刻了,什么时候能够清醒的认识国情,从国情出发我们就能够取得成功,脱离国情那就要失败,无论是民主革命时期亡民的错误,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大跃进、人民公社的错误,都说明必须反复认识国情,从国情出发。要制定正确的基本路线,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要确定正确的基本纲领,要坚持纲领不动摇。要坚持 42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这是我们的第二条基本经验。

(三)在革命建设改革的过程中要坚持党的建设,坚持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

第三条基本经验,那就是在革命建设改革的过程中要坚持党的建设,要坚持党的先进性,要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在民主革命时期我们是领导人民夺取政权,要有领导能力,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在全国执政要提高你的执政能力,但是这些都依靠共产党本身必须是先进的,所以我们要总结的第三条基本经验就是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将近90年的历史时期内,我们都要加强党的建设,今后还要加强党的建设,党的建设要保持党的先进性,同时要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目前就是要推进我们党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把党建设好,这是我们总结的基本经验。

第三篇: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及其基本经验87分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及其基本经验

一、单选(共 6 小题,总分: 40 分)1.六次侵华战争中哪一次是发生在辽东半岛? A.日俄战争 B.中英战争 C.中法战争 D.中俄战争

2.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的会议是?

A.洛川会议 B.瓦窑堡会议 C.遵义会议 D.第三次代表大会

3.从1840年到1921年,中国面临的历史主题是什么?

A.推翻帝国主义 B.推翻封建主义 C.推翻官僚资本主义 D.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

4.我国什么时候开始实行过渡时期总路线,并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

A.1953 B.1954 C.1955 D.1956 5.我们要借鉴苏联的经验,要走自己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是毛泽东在他的哪本著作中提出的?

A.论新民主主义 B.论十大关系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论持久战

6.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一届全国代表大会的时间是?

A.1921.8.1 B.1921.7.21 C.1921.7.23 D.1921.8.23

二、多选(共 3 小题,总分: 20 分)1.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条件包括?

A.俄国十月革命 B.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C.出现一批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 D.五四运动

2.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是?

A.毛泽东 B.陈独秀 C.李大钊 D.董必武

3.与国民党决战阶段的主要战役是哪几个?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平型关战役

三、判断(共 6 小题,总分: 40 分)1.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主要是从1953年到1956年。这一时期的环境有利于开展大规模的现代化建设。

正确 错误

2.1956年到1966年,我国或者说党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比较复杂的阶段,做了许多错误决定,国民经济倒退,毫无成就。

正确 错误

3.蒋介石破坏“双十协定”,向解放区大举进攻,开始是重点进攻,然后是全面进攻。

正确 错误

4.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大的侵华战争就有七次。

正确 错误

5.中国共产党在这个背景下成立,它要担负起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神圣的双重的任务。

正确 错误

6.文革十年当中欧洲的德国和亚洲的日本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他们迅速的从二战的破坏中重新崛起。正确 错误

第四篇:光明日报: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贡献和基本经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

光明日报: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贡献和基本经验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

95年前,在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艰难探索中,中国共产党登上了历史舞台。从那个时候起,中华民族开始从最悲惨的境遇向着最光明的前途迈进。95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忠于信仰,牢记使命,顽强奋斗,为国家和民族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在中国这样一个东方大国积累了实现民族复兴、推进社会进步的宝贵经验。

一、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华民族曾经创造了璀璨的古代文明。但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深陷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之中。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为了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无数志士仁人前仆后继,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最终都抱憾终天。

近代以来,在追求民族复兴的道路上,最伟大的历史事件就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此,中国革命有了正确前进方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人民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使人民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中华民族从此开启了发展进步的新纪元。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领导人民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党领导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幅度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再向全面小康迈进的跨越。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引领,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大局,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新的重大成就。开辟了治国理政的新境界,开创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局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95年来党领导人民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

二、铸造了具有先进性纯洁性,能够经受任何考验的坚强领导核心

人民总是从历史活动的实践和比较中,不断寻找、选择和培育指导自己前进的力量。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历史发展表明,哪种政治力量能够承担起带领人民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历史性任务,它就能够成为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领导力量。在这个重大问题上,历史和人民早已给出了答案,这就是中国共产党。

人民之所以选择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归根结底是由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决定的。95年来,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证明,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风险、危机和艰难险阻,我们党都能够领导人民战胜它们,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我们党之所以有这样的伟力,就是因为我们党是坚持为真理而斗争、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同人民群众保持最密切的联系,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优势。这种优势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和力量,是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根本法宝,也是我们党能够成为坚强领导核心的根本法宝。我们党的这些优势包括理论优势、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这些优势,保证了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用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武装起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地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保证了我们党坚持远大理想与具体历史阶段奋斗纲领相统一,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引领着中国社会前进的正确方向;保证了我们党能够集中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先进分子,集中全国各个领域中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充分发挥出他们在人民群众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保证了我们党坚持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严密的组织体系和铁的纪律,形成又有民主又有集中基础上的坚强团结统一,因而具有强大的战斗力。正是这些优势的全面形成和坚持发挥,使我们党能够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谱写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壮丽篇章;也正是这些优势的充分展现和广泛影响,使人民群众深刻认识到,要完成光荣艰巨的历史使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关键在党,关键在党的领导。

三、中国共产党的顽强奋斗蕴含了深刻启示,积累了宝贵经验

中国共产党95年的历史,气势磅礴而又绚丽多彩,蕴涵了极其深刻的历史启示,积累了极其宝贵的历史经验。

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坚定不移地走自己路。总书记指出:“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95年来,我们党能够领导人民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关键在于探索形成了正确的道路。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很不容易。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革命和建设道路,也没有一成不变的革命和建设理论。无论是搞革命还是搞建设,照搬照抄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就不能成功。只有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深刻认识本国国情、正确判断时代特征,才能找到通向胜利的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就是这样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是这样形成的。道路走得怎么样,最终要靠事实来说话,要由人民来裁判。沿着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此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国家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人民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正在变成现实。实践雄辩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得通、走得对、走得好。中国人民将沿着这条正确道路继续阔步前进。

顺应世界大势,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总书记指出:“历史告诉我们,一个国家要发展繁荣,必须把握和顺应世界发展大势,反之必然会被历史抛弃”。顺应世界发展大势,把握时代发展潮流,是一切进步事业产生、发展和壮大的根本原因。中国共产党就是在民族民主革命运动成为时代潮流的大势下登上历史舞台的,并迅速走在那个时代的前列,成为时代的弄潮儿。中华人民共和国也是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凯歌行进,亚非拉被压迫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的环境中诞生的,并迅速荡涤了旧中国留下的污泥浊水,建设了生机勃勃的新社会。之后,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中,在对世界大势的判断和把握中,我们党也曾经经历了失误和曲折,错失了重要的发展机遇。但是,也正是在重新端正对中国和世界关系认识的基础上,我们党抓住并成功运用了重要战略机遇期。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指出:“根据对世界大势的这些分析,以及对我们周围环境的分析,我们改变了原来认为战争的危险很迫近的看法。”由于对世界大势作出了新的准确判断,我们党确立了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认识,为改革开放的兴起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发展创造了基本条件。在当今世界深刻复杂变化、中国同世界的联系和互动空前紧密的情况下,更要密切关注国际形势发展变化,把握世界大势,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在时代前进潮流中把握主动、赢得发展。

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总书记指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党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能否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决定着党的事业的成败。”95年来,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使我们党的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我们党始终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极大地调动了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积极性,也极大地推动了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前进和发展。历史表明,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发扬密切联系群众这个最大的政治优势,消除脱离群众这个最大危险,我们党的事业就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把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落到实处。总书记指出:“党要管党,才能管好党;从严治党,才能治好党。”95年来,我们党始终把自身建设牢牢抓在手中。毛泽东同志在总结中国革命胜利的经验时,就把党的建设作为三大法宝之一。全国执政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在执政党建设探索上,我们党不断迈出新步伐,取得新成效。新的历史条件下,面临着“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我们党把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作为巩固执政地位、实现执政使命必须解决好的重大课题,着力加以解决。全党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努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场斗争复杂而艰巨、神圣而崇高。历史启示未来,中国共产党终将领导中国人民战胜任何艰难险阻,终将在民族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的丰碑上写下更大光荣。

第五篇:中国共产党党风廉政建设的历史考察及其基本经验(精)

中国共产党党风廉政建设的历史考察及其基本

经验

【原文出处】理论学刊

【原刊地名】济南

【原刊期号】20109

【分 类 名】中国共产党

【标题注释】本文系2010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庆祝建党九十周年)“中国共产党党风廉政建设的历史考察及其基本经验研究”(项目编号:10JDJNJD094)的最终成果之一。

【作 者】张俊国

【作者简介】张俊国,河南科技大学政治与社会学院,河南洛阳471003

张俊国(1962—),男,法学博士,河南科技大学政治与社会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内容提要】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一直对党风廉政建设问题予以了高度的重视,无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党都根据不同历史时期所面临的不同历史任务、历史环境提出和采取了不同的党风廉政建设对策和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党成立近90年来,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留下了深刻的教训,为今天的党风廉政建设提供了借鉴。

【摘 要 题】理论经纬·专题探讨

【关 键 词】中国共产党/党风廉政/历史经验

[中图分类号]D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909(2010)09-0021-06

党的作风集中体现着党的形象,因此,作风建设始终是党的建设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好的党风,可以发挥全面的示范和指导作用,带动整个社会风气向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不好的党风,会对社会风气带来不良影响,并进而影响到淳朴民风的形成与发展。正因为如此,党自成立以来就一直对党风廉政建设问题予以了高度的重视,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又留下过深刻的教训。开展对中国共产党党风廉政建设历史考察及其基本经验的研究,对于总结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党风廉政

建设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为今天的党风廉政建设提供借鉴,对于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切实改进党的作风,着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要求和十七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以及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

一、中国共产党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的历史回顾

中国共产党不仅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组织,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组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自从成立之时起就始终把带领全国人民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作为自己的最大己任。有鉴于此,无论在任何一个历史阶段,党都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问题,以期通过良好的党风带动和促进良好的民风和社会风气的形成与发展。

1.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由于自身处于革命党和地方党的特殊地位,经常面临着被压迫、被“围剿”和被追杀的险恶环境,中国共产党人形成了患难与共,荣辱相随,追求平等和公平,反对特殊与与众不同的思维和工作作风。这一时期,党不仅领导制订了《陕甘宁边区政府惩治贪污暂行条例》等,而且还在整

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通过采取思想教育的方式以倡导廉政,通过勤俭节约的方式以培育廉政,通过法制法规的方式以保护廉政,通过人民监督的方式以促进廉政,通过领导带头的方式以带动廉政等措施,形成“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良好党风和政风,以期跳出由盛而衰的历史周期率,从而为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十分扎实的群众基础。

2.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由一个革命党和地方党开始转变为一个执掌全国政权的执政党。面对这样的变化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一些党员干部在胜利面前程度不同地染上了各种非无产阶级的思想作风,当官做老爷的心态和贪图享乐的作风正日益严重地侵蚀着相当一部分意志薄弱的党员干部。为此,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通过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以期达到加强执政党党风廉政建设的目的。如采取整党整风和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形式以期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反腐倡廉教育;开展群众性的反腐败斗争以期彻底揭露和严厉惩治腐败;建立健全反腐败的监督机制以期从制度上遏制腐败的产生和发展;实行“任人唯贤”的干部政策以期从组织上保证执政党干部队伍的纯洁和有效;通过以身作则、身体力行的践行以期为全党作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表率。通过这样的措施,党在扫除旧社会的污泥浊水、保持党和国家机关清正廉洁方面,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即“在全国形成了革命的、健康的、朝气蓬勃的社会道德风尚”[1](P802,其成功的经验已经成为党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邓小平曾对此作出过高度的评价。他指出:“新中国成立以后,只花了三年时间,这些东西就一扫而光。吸鸦片烟、吃白面,世界上谁能消灭得了?国民党办不到,资本主义办不到。事实证明,共产党能够消

灭丑恶的东西。”[2](P379但后来先后出现的反右扩大化问题、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等,也使得这一时期的党风廉政建设出现了一些挫折,尤其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党风廉政建设遭受到了重大的曲折,留下了无比沉痛的历史教训。

3.在改革开放探索时期,中国共产党不仅实现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而且还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在这一时期,由于各种规章制度不健全和不完善以及商品经济的强大冲击力,以权谋私、损公肥私、买空卖空、倒买倒卖、行贿受贿、走私贩私、弄虚作假、敲诈勒索、制假贩假等现象不时发生。“一切向钱看”的腐朽思想正日益严重地侵蚀着党风和社会风气。针对此,以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中国共产党人明确提出了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并坚持“两手抓”的战略策略方针,即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党通过教育党的干部和政府官员树立清正廉洁的观念和献身精神,制定严密的法规和制度,对贪污行贿的官员严惩等措施,使得党风廉政建设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这一时期,“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仍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有效解决,甚至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

4.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期,由于市场经济的求利原则,使得“金钱”几乎到了“万能”的程度。在这样的环境下,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利己

主义等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滋长;一些党员干部不顾党纪国法,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的腐败行为和主要追逐个人私利的人生哲学,一切从个人的利益考虑及以个人为中心的道德原则的出现;“权权交易”、“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甚至“跑官”、“卖官”、“买官”等旧社会官场中黑暗东西的沉渣泛起;损公肥私,贪污腐化,浪费挥霍,弄虚作假,争名夺利,尔虞我诈,欺上瞒下等歪风邪气的四处充斥,都在严重地冲击和侵蚀着党的干部队伍。对此,以江泽民为代表的第三代中国共产党人提出必须要把惩治腐败作为社会系统工程来抓,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逐步加大治本力度,把加强教育、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强化监督结合起来,通过深化改革和创新体制,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尽最大努力把这一时期的腐败现象减少到最低程度。

5.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面对党风廉政建设中出现的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以胡锦涛为代表的党中央明确提出了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为此,党通过加强对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抓好反腐倡廉教育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严肃查处违反党纪的案件,不断加大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力度,深入开展治本抓源工作,全面履行纪检与监察两项职能等措施,在有效解决领导干部“违反规定收送现金、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跑官要官,放任纵容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利用领导干部职权和职务影响谋取非法利益,借婚丧嫁娶等事宜收钱敛财,参与赌博等问题”[3](P50的同时,还继续保持查办案件的强劲势头,如“继续重点查办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滥用职权、贪污

贿赂、腐化堕落、失职渎职等案件,查办官商勾结、权钱交易、权色交易和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的案件。严肃查办工程建设中搞虚假招标投标的案件,非法批地、低价出让土地或擅自变更规划获取利益的案件,违法审批探矿权和采矿权、违法入股矿产开发的案件,违规发放、核销贷款和资产处置的案件,隐匿、侵占、转移国有资产的案件,严重违反组织人事纪律的案件,以及利用司法权索贿受贿、徇私舞弊、充当黑恶势力‘保护伞’等案件。加大对腐败分子的经济处罚和赃款赃物追缴力度”[3](P64等,并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由此,也使广大人民群众看到了党领导和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希望与未来。

二、中国共产党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的历史经验

中国共产党建党近90年来,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通过不同的途径、采取不同的措施,取得了党风廉政建设的非凡成就。可以说,这些途径和举措不仅对巩固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执政地位和形成当时良好的社会风尚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且也为中国共产党的党风廉政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1.始终把反腐倡廉作为执政党建设的一件大事来抓。正视现实,居安思危,切

实把反腐败斗争抓出成效,真正取信于民已成为摆在党的面前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迈入新世纪,加入WTO,中国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很多新的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社会主义中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国际上,敌视社会主义中国的霸权主义者对中国实行“和平演变”的战略企图不仅没有减弱,反而更加强劲;国内问题上,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内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方面都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出现了许多新的矛盾,在这样的条件下,党的执政方式、执政能力和自身状况同样面临着新的考验。在此形势下,反腐败斗争的任务就尤其显得复杂和艰巨。这就提醒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仍然要把反腐倡廉的工作长期地坚持不懈地进行下去,决不能有丝毫的松弛和懈怠。这是因为“贪污腐败现象是社会稳定、发展与进步的阻碍因素。它们破坏社会政治体制的正常运转和国家政策的实施,扰乱社会秩序和资源的合理分配,破坏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原则,侵蚀社会道德和人们的精神世界。所以,要维护社会的稳定,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就必须坚持进行反对贪污腐败的斗争。”[4](P426-427

2.反腐倡廉必须从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抓起。中国共产党在取得执政地位以后,由于许多党员干部在各级各类部门中担负着领导工作,手中掌握着行政、人事、财政、物资分配等权力,这就为党内某些革命意志衰退或缺乏共产主义思想道德修养的人脱离群众,高高在上,独断专行,以权谋私,滋长官僚主义和特权思想,最后走上蜕化变质道路提供了可能性。特别是在实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当代社

会,这一问题更显得严重和复杂。因此,在执政的条件下,共产党员尤其是党员干部,是运用手中的权力一如既往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还是利用手中的权力为个人或小集团谋私利,已成为党不得不正视的一个十分严肃而又严峻的问题。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作风是他们“在群众面前的形象。群众往往从他们接触到的干部来看我们党的形象。因此,干部的作风怎么样,干群关系怎么样,对党的事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4](P623正是从这样的意义上来说,领导干部,尤其是高级领导干部只有“把我们党的艰苦朴素,密切联系群众的传统作风很好地恢复起来,坚持下去”[5](P230,在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真正成为自己的下级和基层效仿的楷模时,他才能取信于民,才能拥有领导反腐倡廉的号召力和战斗力。这是由于“群众对干部总是要听其言、观其行的。”[5](P124“现在,不正之风很突出,要先从领导干部纠正起。群众的眼睛都在盯着他们,他们改了,下面就好办。”[5](P125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中央又明确提出“党要管党”和“从严治党”的问题,这是十分必要和及时的。因为“党要管党,首先要管住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从严治党,首先要治理好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一个执政党,如果管不住、治理不好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后果不堪设想。历史上的腐败现象,为害最烈的是吏治的腐败。由于卖官鬻爵及其带来和助长的其他腐败现象,造成‘人亡政息’、王朝覆灭的例子,在中国封建社会是屡见不鲜的。这种历史的教训很值得我们注意。”[6](P229

3.惩治腐败要敢于碰硬,要敢于查处大案要案。马克思主义原理告诉我们:无产阶级政权要想巩固就必须及时清除权力机构中的腐败分子。中国共产党掌握了全

国政权后,腐败有可能像无孔不入的细菌侵入党和国家的肌体。对此,毛泽东有深刻的认识。早在建国初期他就指出:国家政权机关的腐败是社会腐败和**的根源,如不及时予以坚决的清除,共产党就会丧失民心,轻则导致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多,重则导致国家改变颜色。因此,他在反腐倡廉斗争过程中曾明确指出过:对于犯有贪污错误的人,轻者批评教育,重者撤职查办,判处徒刑,劳动改造,直至枪毙一批最严重的贪污犯。在斗争中抓住典型重大案件,加以处理,以引起全党的警惕和全社会的重视。当原中共天津地委书记刘青山、专员张子善腐化堕落成为大贪污犯的事实得到澄清后,党中央和毛泽东并未因这两个人是老革命、老党员,曾经在民主革命中有过功劳而对他们姑息迁就,相反,而是坚决果断地按照有关规定给其处以死刑,这在全党、全社会中都引起了极大的震动和反响,其在当时的影响和意义也极为深远。作为第二代、第三代领导核心的邓小平和江泽民在反腐败的问题上也都曾经多次强调,在新形势下,要加大反腐败的打击力度,集中力量抓好一批大案要案。邓小平指出:“越是高级干部子弟,越是高级干部,越是名人,他们的违法事件越要抓紧查处,因为这些人影响大,犯罪危害大。抓住典型,处理了,效果也大,表明我们下决心克服一切阻力抓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5](P152江泽民更加明确指出:“要坚决改变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现象。越是高级干部,越是名人,他们中发生的违纪违法事件越要严肃查处,……为了保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为了教育、爱护和警醒广大干部,为了维护法纪的尊严,对敢于无视法纪、违法犯罪的干部,必须用重典。不论是谁,不论职务多高,该受什么处分就给什么处分,该重判的坚决重判,决不手软。……对查处干部违纪违法案件,不准说情,更不准袒护和包庇。对瞒案不报、压案不办或设置障碍、阻挠查处的,纪检机关要严肃处理。”[7](P504-505据此,2002年12月至2007年6月,全国纪律检查机关共立案677924件,结案679846件(包括十六大前未办结案

件),给予党纪处分518484人。查处陈良宇、杜世成、郑筱萸等极少数高级干部严重违纪案件,依纪依法严肃处理,这既表明了党中央在惩治腐败问题上敢于碰硬、敢于查处大案要案的胆略和勇气,又向敢于以身试法的贪污腐败分子敲响了警钟,使其不敢贸然胆大妄为。

4.“肃贪廉政”要与反对官僚主义同步进行。对于处于执政地位的中国共产党来说,人民群众判断其是否真正能够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往往把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的好坏作为评判的第一个依据,而思想、工作和作风好坏的依据又是看党员干部是否染上了官僚主义的恶习。正因为如此,党在领导反腐败的历次斗争中,都反复强调反对官僚主义对于搞好反腐倡廉的极端重要性。早在建国初期毛泽东就指出:“反贪污斗争和反浪费斗争的开展和深入,必将接触到各方面存在着的各种程度的官僚主义和自由主义的工作作风。这种作风,是贪污和浪费现象所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中央要求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在此次精兵简政的工作中,在展开全国规模的爱国增产节约运动中,在进行反对贪污和反对浪费的斗争中,同时展开一个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凡在其所属机关、部队、团体、学校或企业中发生了严重的贪污现象或浪费现象,而事前毫无觉察、事后又不厉行惩治者,称为严重的官僚主义分子。这种严重的官僚主义分子,虽然没有亲手参加贪污行为或浪费行为,亦应以失职论处,决不宽恕。”[8](P209新世纪之初,江泽民也深刻地指出:“现在,在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群众反映最大的是两个,一是形式主义,二是官僚主义。这必须引起全党上下的高度重视,必须痛下决心把这两股歪风煞住,越快越好。……官僚主义作风,要害是脱离群众、做官

当老爷。在一些地方和部门,有的干部无所用心,有的作威作福、欺压群众,引起了干部群众强烈不满。对官僚主义作风,我们不仅要认识它的危害性,而且要深刻认识它产生的根源。官僚主义,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我国封建社会形成的‘官本位’意识。……这种‘官本位’意识,流传了几千年,至今在我国社会生活中仍然有着很深的影响。一些共产党员和党的领导干部,也自觉不自觉地做了这种‘官本位’意识的俘虏,于是跑官、买官卖官的现象出来了,弄虚作假,虚报浮夸,骗取荣誉和职位的现象出来了,明哲保身、不思进取、但求无过、一切为了保官的现象出来了,以权谋私的现象出来了。当前,‘官本位’意识的要害,就是对党和国家的事业不负责,对民族和人民利益不负责,只对自己或亲属或小团体负责,其危害极大。因此,对于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官本位’意识,必须狠狠批判和坚决破除。”[9](P133其实,从历史的经验来看,党能否治理住日益严重的官场腐败问题,也确实取决于反对官僚主义斗争的成功与否。

三、中国共产党开展党风廉政建设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古人云: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由于腐败蜕化变质导致失败的教训屡见不鲜。所以,杜牧著名的《阿房宫赋》结尾处写道:“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

复哀后人也。”应该说,这一古训对于任何一个想立于不败之地的政党来说都颇有启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优良的作风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为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雄厚的群众基础。同样,在新的历史时期,党向全国人民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确实振奋人心,催人奋进。但这一目标能否实现,取决于很多条件,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党的建设。只有把党的建设搞好了,党风政风端正了,党才能担负起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重任。否则,这一目标就很难实现。为此,在今后的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党还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认真做好工作:

1.必须大力加强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在党的建设中,最主要的问题是思想建设问题。在战争年代的恶劣环境下,经过千锤百炼,党的队伍比较纯洁,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也比较高。党执政以后,情况就不同了。在一些人看来,这时候的入党不仅不会再担当什么风险,而且还可以捞到好处,即为“当官”创造条件。这样,“有许多党员,在组织上入了党,思想上并没有完全入党,甚至完全没有入党。这种思想上没有入党的人,头脑里还装着许多剥削阶级的脏东西,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无产阶级思想,什么是共产主义,什么是党”[10](P875。因此,在执政的条件下,重视和加强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是摆在党的建设面前的又一大任务,因为“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党的一切政治任务是不能完成的”[10](P1094。为此,“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高级干部务必带头加强党性锻炼,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努力改造主观世界,严

于律己,防微杜渐。党员领导干部不论职务高低、党龄长短,如果放弃世界观的改造,背离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作为谋取私利的手段,就会身败名裂。因此,一定要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问题。我们党员领导干部,首先是高级干部,应该思想境界更高一些,坚持党的事业第一,坚持人民的利益第一,为国家、为民族奋不顾身地工作。有了这样的精神支柱,站得就高了,眼界就宽了,心胸就开阔了,对个人的名利待遇等等,就能够正确处理。只有这样,人生才有意义,生活才充实。”[11](P456

2.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1945年7月,著名民主人士黄炎培访问延安时向毛泽东提出中国共产党如何能够避免“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问题。毛泽东很自信地回答:中国共产党“已经找到新路……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12](P164这实际上就涉及到如何正确利用和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监督作用的问题。其实,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就一直对其进行着不懈的尝试和探索,但非常可惜的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却陷入到“群众运动”的误区之中。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战略和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运作体制的大背景下,试图以通过提高物质生活待遇和依法治国等途径来解决党员干部的腐败问题,但却同样陷入到了另外一种误区,即不注重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实际上,人民群众监督的实质就是对公共权力的制约,因为权力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支配他人的力量,权力不受限制,就会被用来谋取私人利益,侵犯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要保证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受侵犯,就必须对权力实

行必要的监督和制约,使其运行规范化、合理化,防止权力的畸变和滥用,避免腐败行为的发生。在监督体系中,尽管内部监督最直接、最具有约束力,但却离不开人民群众监督这种最直接与最有效的方式。因为任何一个党员干部都是生活在人民群众之中,只有人民群众对他们的言谈举止最熟悉、最了解。对此,“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加强自律意识,自觉接受党和人民的监督。领导干部手中有权,求你办事的人多,遇到的诱惑和考验也多,无论什么情况下都要把握住自己,洁身自好,清廉自守,千万不要干‘一失足而成千古恨’的蠢事。同时,大家都要正确对待接受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这个问题。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是一种警戒,是一面镜子,经常想一想、照一照,检查一下自己有什么不足和缺点,及时加以改进和纠正,对自己的成长有好处。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如果对自己的缺点视而不见,对自己身上的毛病讳疾忌医,发展下去,没有不出问题的。有些人一听到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就反感,认为是对自己的不信任。这种思想要不得。很多人出问题,就是出在放松了自己的世界观改造,逃避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上。越是职位高的干部,越要自觉接受监督。”[4](P44

53.必须高度重视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中华民族历来都很看重领导者的榜样作用,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就是古人给我们留下的警世名言。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虽然是党的领袖,国家的元首,但他仍然保持着战争年代艰苦朴素的作风,确实为全党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据他的卫士们的回忆记录,五六十年代,他只有两套比较好的衣服,一套是参加开国大典的礼服,一套是访问苏联时的礼服。从1953年底到1962年底,毛泽东没做过一件新衣服。他经常

穿着带补丁的衣服,有一件睡衣上补了67个补丁,另一件睡衣上有59个补丁。他睡的是硬木床,枕的是白布荞麦皮枕头。全家人的伙食费,包括招待客人的开支,平均每天只有3元。他一贯坚持原则,从不以权谋私和插手新属、朋友、同学的工作安排,只让他们找当地政府量才使用。他对亲友和同学的关心,只是作为一个普通公民尽其所能,决不使用人民赋予的权力给他们特殊照顾,更不准他们作特殊公民。他对子女从不溺爱,总是严格要求,从不让他们搞特殊化。毛泽东的这些行为也深深地影响着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陈云、邓小平、彭德怀、董必武等一大批无产阶级革命家,使其成为廉洁奉公的模范。在他们的带动下,全党形成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勤政廉洁的一代新风,一直影响着我们的党风、政风、军风、民风,永远为后人所称颂。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无不对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倍加重视。江泽民曾经特别告诫全党:“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在群众中树立什么形象,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我们有些同志总是抱怨党风、政风、社会风气方面的问题,但却没有仔细想想,这些问题的出现,与我们领导干部、与我们自己的示范作用发挥得如何有什么关系。‘己不正,焉能正人’?一个领导干部如果腐败变质,就可能影响一个部门、一个地区的风气,就可能使更大范围的群众对我们党有意见。这方面的教训已经不少,我们应当警钟长鸣。”[13](P155-156

4.必须高度重视制度建设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结合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汲取了“文化大革命”的沉痛教训,十分重视党风廉政建设中的制度建设,先后制定并实施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

条例》、《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等一系列反腐倡廉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反腐倡廉法规制度体系的框架已初步形成。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如此重视党风廉政建设中的制度建设问题,是因为“解决制度问题比解决思想问题更重要,更带有根本性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的解决,“光批评,光从思想上解决问题不行,还要研究解决制度问题。人是生活在制度之中,同样是那些人,实行这种制度,人们就不积极,实行另外一种制度,人们就积极起来了。解决生产关系问题,要解决生产的诸种关系问题,也就是各种制度问题,不单是要解决一个所有制问题。农业生产合作社实行包工包酬制度,据说二流子也积极起来了,也没有思想问题了。人是服制度不服人的”[14](P472-473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懂得这样的道理,即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中虽然说制度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是制度本身并不是万能的。无论怎样好的制度,都不能保证工作中不会发生严重的错误。有了正确的制度以后,主要的问题就在于能否正确地运用这种制度,就在于是否有正确的政策、正确的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没有这些,人们仍然可以在正确的制度下犯严重的错误,仍然可以利用良好的国家机关做出并不良好的事情。”[15](P572正因为如此,党在今后的党风廉政建设过程中,就“要把加强制度建设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继承和发扬我们党的政治优势,深入细致地进行思想教育,用党员干部的党性和政治觉悟来保证制度的贯彻落实。要教育党员干部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尤其要防止和克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努力增强抵御各种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侵蚀的能力。拒腐防变的思想长堤越坚固,就越能自觉接受党组织的监督,也就越能经得起权力、金钱、美色的考验。”[16](P1693-1694

【参考文献】

[1]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2]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4]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5]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6]江泽民.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7]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8]毛泽东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9]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0]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1]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2]黄炎培.八十年来[M].北京:文史资料出版社,1982.[13]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14]毛泽东传(1949-1976)(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15]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9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16]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下载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文化体制的历史演变及基本经验(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文化体制的历史演变及基本经验(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及其基本经验 课程考试-95分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及其基本经验 课程考试95分 一、单选 ( 共 8 小题,总分: 40 分) 1. 我国什么时候开始实行过渡时期总路线,并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 A.1953 B.1954 C.1955 D.195......

    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的历史考察和基本经验

    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的历史考察和基本经验--孙中山实业计划与民生主义思想教育是民生之基,就业是民生之本,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安全网。这四大问题都是民生的基......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反腐历程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反腐历程 我们党一贯重视自身队伍的建设,坚决抵制剥削阶级影响,防止和清除党内的腐败现象。研究我们党反腐败斗争的历史,则能够了解我们党对腐败现象的一......

    浅析中国共产党党章的历史演变脉络[5篇模版]

    浅析中国共产党党章的历史演变脉络 中本133班 13010328 党金鹰 [摘 要]中国共产党党章伴随党的成长而发展,经历了由不完善到完善的曲折过程。党章的日趋系统和完善,反映了我党......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生态观的历史演进及当代启示

    魔域私服一条龙 WWW.91MYSY.COMXD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生态观的历史演进及当代启示 [摘 要]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对人与自......

    结合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中国社会变革

    结合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中国社会变革,说明主义和信仰是有力量。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中国社会经过了几次大的社会变革。在这一系列的变革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寻找到并发展了马......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必然性和伟大意义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必然性和伟大意义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必然性和意义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必然性和伟大意义 自1921年成立以来,我们党已经走过了90年光辉的历史道路。在党的初创时期,它只有几十个党员、几个小组。今天,它已经发展成为拥有7000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