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一次办好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实施方案(共5篇)

时间:2019-05-13 18:36: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深化“一次办好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实施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深化“一次办好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实施方案》。

第一篇:深化“一次办好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实施方案

XX市XX镇深化“一次办好”改革 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共XX市委办公室、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莱西市深化“一次办好”改革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实施方案>的通知》(西办字〔2018〕25号))的部署要求,服务保障新旧动能转换,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深化“一次办好”改革、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简称“一次办好”改革)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围绕服务保障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持续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进一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 本,聚焦解决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办事难、办事慢、多头跑、来回跑等突出问题,以政府为企业和群众办事“一次办好”为改 革理念和目标,进一步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持续落实一流 营商环境提升年“七大行动”,全力打造“审批事项少、办事效 率高、服务质量优、群众获得感强”的国内一流营商环境,切实 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二、主要任务措施

(一)推进政务服务“一次办好”

1.公布“一次办好”事项清单。按山东省、青岛市和莱西市要求明确“一次办好”事项梳理范围,将已公布的“零跑腿”、“只跑一次”事项规范为“一次办好”事项。

2.推行审批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以办好“一件事”为标准,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全面实行“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不论“见面不见面”“跑腿不跑腿”“线上线下”都要实现“一次办好”全覆盖。合法合规事项“马上办”,减少企业和群众现场办理等候时间。一般事项“网上办”,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或涉密事项外,原则上均纳入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办理。凡与企业生产经营、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审批服务事项均要实现从网上咨询、网上申报到网上预审、网上办理、网上反馈“应上尽上、全程在线”。已在实体大厅办理的事项,不得要求企业和群众补填网上流程。个人事项“就近办”,加强市政务服务大厅和镇街便民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实现就近能办、多点可办、少跑快办。复杂事项“一次办”,符合法定受理条件、申报材料齐全的原则上一次办结;需要现场踏勘、技术审查、听证论证的,实行马上响应、联合办理和限时办结。

(二)创新“一次办好”服务方式

1.完善政务服务办事流程。围绕“一次办好”目标,全面推 行以“一号、一门、一窗、一网、一次、一生”为主要内容的“一 站式”集成服务。努力实现企业、群众办事仅须凭借统一社会信 用代码或身份证号码在线下“只进一扇门”,现场“只对一个窗”,线上“一网通办”,全程“最多跑一次”,政府主动为企业和群众 提供精准的全生命周期服务。

2.优化提升“一站式”服务功能。实体政务服务大厅要“多 门”变“一门”,除因安全等特殊原因外,逐步取消政府部门单 独设立的服务大厅,实现企业和群众必须到现场办理的事项“只 进一扇门”。政务服务大厅要将分设的办事窗口整合为综合窗口,完善“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工作模式,实现“一窗受理”服务。关联事项要推行“一链办理”,把分散 在不同部门的事项按链条优化整合,将“一事一流程”整合为“多 事一流程”。率先选取面向基层、量大面广的政务服务事项进行 流程优化整合,社保缴纳、劳动就业、民政救助、等民生领域推行“一链办理”,实现“一次告知、一表申请”。推动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完善各类政务服务平台功能,基本实现行政许可事项和依申请办理的公共服务事项网上服务全覆盖,最终实现“一次登录、全网通办”,大幅提高政务服务便捷性。梳理必须到现场办理事项的“最多跑一次”目录,精简办事环节和材料,推动实现企业和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确保与企业生产经营、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重点领域和办理量大的高频事项 100%实现“最多跑一次”。

3.推行帮办代办制度。建立健全帮办代办制度,各政务服务 大厅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一对一”贴心帮办服务。通过预约、轮 休等办法,为企业和群众办事提供错时、延时服务和节假日受理、办理通道,探索实行“5+X”工作日模式,对重点区域、重点项 目有针对性提供个性化定制化服务。

(三)完善“一次办好”服务网络体系

1.整合拓展各类办事渠道。梳理摸底全镇各类政务服务事项 办理平台、办理途径、办理场所,摸清底数,归集合并,结合实 际协助青岛市依托“山东政务服务网”完善统一的网上办事大厅、“青岛政务通”手机 APP,实现统一办事入口、统一办理平台、统一服务标准。将手机移动端办事作为政务服务未来发展方向,选取与群众关系密切、量大面广的常办事项集中重点突破,强力 推进网上办理。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以政务服务大厅(实体端)为依托,网上办事大厅(电脑端)、手机办事 APP(移动端)、自 助办理机(自助端)为支撑的多种办事渠道并存的“四端”办事 新格局。

2.实现一键受理咨询投诉。依托市政务服务热线,设立82461708全镇“一次办好”改革政务服务电话,受理企业和群众的咨询投诉举报,及时查处企业群众反映强烈的慵懒散拖、推诿扯皮、敷衍塞责以及服务态度生硬等问题,坚决杜绝政务服务过程中的不作为、乱作为等现象。

3.推动政务服务下沉基层。完善基层综合便民服务平台功 能,将政务服务延伸到社区、村庄等。充分发挥村级服务代办 员作用,开展代缴代办代理等便民服务,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 公里”。

(四)强化“一次办好”支撑条件

1.制定政务服务标准规范。梳理政务服务事项清单,推进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标准化、规范化,实现同一事项无差别受理办理。构建和完善形式直观、易看易懂的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流程图(表),实现网上可查、电话可询,为企业和群众办事提供清晰指引。消除政务服务事项中的模糊条款,属于兜底性质的“其他材料”“有关材料”等,要逐一加以明确,不能明确且不会危害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的,不得要求申请人提供。凡是上一个办事环节已收取的申报材料,不再要求重复提交,减少不必要的二次、多次、重复提报。)

2.持续开展“减证便民”行动。巩固“减证便民”成果,组 织开展清理证明“回头看”活动,全面清理烦扰企业和群众的“奇 葩”证明、循环证明、重复证明等各类无谓证明,下大力气减少 盖章、审核、备案、确认、告知等各种繁琐环节和手续。凡是没 有法律法规依据的一律取消,能通过个人现有证照证明的一律取 消,能采取申请人书面承诺方式解决的一律取消,能被其他材料 涵盖或替代的一律取消,能通过网络核验的一律取消,开具单位 无法核实的证明一律取消。确需保留的证明事项,要充分说明理 由并对外公布清单,逐项列明设定依据、索要单位、开具单位、办理指南等,严格实行清单式管理。

3.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水平。进一步深化“互联网+

政务服务”,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解决社会反映强烈的办 事难、办事慢、办事繁问题。按照“整合是原则、孤网是例外” 要求,加快各层级、各部门间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打通“信息孤 岛”,消除“数据烟囱”,实现数据互认共享,从源头上避免“奇 葩”证明等现象。加强政务信息资源统筹管理,推进基础信息资 源库建设。完善网上统一身份认证体系,推广电子证照共享应用。凡是政府部门产生的证照、批文等原则上不再需要办事企业和群 众提供。

三、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各单位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深入贯彻落实“放管服”改革、审批服务便民化、“一次办好”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各项决策部署。建立党支部(党组)主要负责同志抓改革抓落实工作机制,统筹负责“一次办好”改革的组织协调、推进落实和督促检查。主要负责同志总牵头“一次办好”改革,分管负责同志牵头分管领域“一次办好”改革工作。各单位要确定专门人员负责“一次办好”改革工作,明确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镇各相关部门要于8 月底前制定“一次办好”改革具体工作方案,将改革任务清单化,任务分解到位、责任落实到人,向社会公开承诺,确保逐一兑现。镇推进政府职能转变领导小组要充分发挥组织领导作用,加强统筹协调,及时研究解决“一次办好”改革工作中遇到的各类问题。

(二)加强督查指导,强化结果运用。各单位要将“一次办好”改革相关工作任务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改革任务台账,加大督查考核力度。综合运用实地督查、问卷调查、电话回访、明察暗访、不打招呼等方式对“一次办好”改革各项工作任务真督实查,定期调度通报各单位改革任务进展情况。协同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作风建设,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对敢于负责的干部负责。对推进改革有力、积极作为的给予表扬,对工作措施不力、任务推进缓慢的通报批评,对不作为、慢作为,甚至阻碍改革的,要抓住反面典型,严肃问责。充分发挥考核导向作用,运用好考核结果,确保各项改革任务和部署安排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三)加强舆论引导,营造改革氛围。坚持开门搞改革,多 渠道听取企业群众诉求和社会各界意见建议,建立健全企业群众 满意度调查机制、第三方评估机制和改革成效评价机制,切实将 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作为评判改革成效标准。充分利用 镇情、广播、网络、新媒体、发布会等载体,广泛宣传“一次办好”改革。采取灵活多样形式跟进解读各项改革政策,正确引导社会预期,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广泛凝聚社会共识,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XX市XX镇人民政府 2018.8.9

第二篇:市深化“一窗办一网办简化办马上办”改革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实施方案

省委、省政府确定2018年为“深化放管服改革工作突破年”。推行“四办”改革,是深化“放管服”改革的主要抓手,是建设人民满意服务型政府的有力举措。为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和工作作风,推动“一窗办一网办简化办马上办”改革向纵深发展,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更好地方便群众和企业办事创业,根据《中共甘肃省委办公厅、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深化“一窗办一网办简化办马上办”改革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工作方案>的通知》(甘办字〔2018〕78号)》精神,结合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以更快更好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为导向,围绕直接面向企业和群众依申请办理的行政审批和服务类事项,深化“一窗办一网办简化办马上办”改革,推动审批服务理念、制度、作风全方位深层次变革,着力打造“宽进、快办、严管、便民、公开”的审批服务模式,推动企业和群众办事线上“一网通办”,线下“只进一扇门”,现场办理“最多跑一次”,最大限度减少企业和群众跑政府的次数,不断优化办事创业和营商环境,切实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推动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审批服务便民化全过程,聚焦影响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的堵点痛点,用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把服务企业和群众的事项办理好,让群众成为改革的监督者、推动者、受益者。

——坚持改革与法治辩证统一。着力破除审批服务中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推进相关政策法规立改废工作,构建更加系统完善、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审批服务制度体系。

——坚持放管并重、放管结合。协同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和监管方式创新,积极探索新型监管模式,落实监管责任,以更高效的监管促进更好地简政放权和政府职能转变,推动政府管理真正转向宽进严管。

——坚持体制创新与“互联网+”融合促进。强化互联网思维,推动政府管理创新与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推进审批服务扁平化、便捷化、智能化,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二、主要任务

(一)深化“一窗办一网办简化办马上办”改革

1.继续梳理公布“依申请”事项及“最多跑一次”事项。市政府有关部门要以企业和群众办好“一件事”为标准,按照“一网通办”要求,在已公布政府部门权责清单、公共服务事项目录、便民服务事项目录的基础上,参照《全省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事项指导目录》和省级业务部门公布的“最多跑一次”事项清单,形成本部门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事项指导目录和“最多跑一次”事项清单。市编办(市审改办)统筹做好事项梳理审核规范工作,形成《嘉峪关市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事项目录》和“最多跑一次”事项清单,并印发实施。

牵头单位:市编办(市审改办)

责任单位:市政府有关部门

完成时限:2018年10月底前

2.推进政务服务事项在线办理。凡与企业生产经营、群众生产生活等密切的依申请类政务服务事项“应上尽上、全程在线”,切实提高网上办理比例,实现全市80%以上依申请类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网上能办(法律法规有特别规定的除外)。

牵头单位:市政管办、市政务服务中心

责任单位:市政府有关部门

完成时限:2018年12月底前

3.推进政务服务事项“简化办、马上办”。继续精简规范政务服务事项,推进信息互联互通。推动一般事项“不见面”、复杂事项“一次办”,符合法定受理条件、申报材料齐全的原则上一次办结;

需要现场踏勘、技术审查、听证论证的,实行马上响应、联合办理和限时办结;

对合法合规的事项实行“马上办”,减少企业和群众现场办理等候时间。逐步推行审批结果“两微一端”(微信、微博、移动客户端)推送、快递送达、代办送达等服务方式,变群众“少跑腿”为“不跑腿”。

牵头单位:市政管办、市编办(市审改办)、市政务服务中心

责任单位:市政府有关部门

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4.继续推进“就近办”便民服务工作。在我市率先实现政务服务事项下沉城市社区及三镇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面向个人的事项“就近办”,继续分批次将量大面广、具备条件的便民利民事项下沉到社区和三镇。同时,进一步完善基层综合便民服务平台功能,使平台功能更加完善,使群众就近能办、多点可办、少跑快办,最大程度便民利民。

牵头单位:市政管办、市编办(市审改办)、市社会治理局

责任单位:市政府有关部门

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二)深入推进审批服务标准化

5.编制政务服务事项办事指南。聚焦不动产登记、市场准入、企业投资、建设工程、民生事务等办理量大、企业和群众关注的重点领域重点事项,按照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费用的要求,逐项编制标准化工作规程和服务指南,推行一次告知、一表申请。按照国家推进审批服务标准化的有关要求,落实《甘肃省政务服务“一窗办一网办简化办马上办”工作规范》,科学细化量化审批服务标准,压减自由裁量权,完善适用规则,推进同一事项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构建和完善形式直观、易看易懂的审批服务事项办理流程图(表),实现网上可查、电话可询,为企业和群众办事提供清晰指引。

牵头单位:市编办(市审改办)、市市场监管局

责任单位:市政府有关部门

完成时限:2018年10月底前

6.优化再造办事流程。进一步优化再造流程,提高办事效率,对涉及多个部门、群众需要“多次跑”、“多头跑”事项的办事流程,着力打通部门之间办事环节,建立一体化的办事流程。市政府各部门要减事项、减层级、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限,进一步优化再造流程,减少以审批、备案、证明等形式存在的前置环节,提高办事效率。在已公布行政许可、下沉社区和三镇便民服务事项办事流程等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其他政务服务事项办事流程等内容。另外,要探索制定审批服务运行评价标准,建立相应考核评价机制。

牵头单位:市政管办、市编办(市审改办)、市政府研究室

责任单位:市政府有关部门

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三)持续开展“减证便民”行动

7.继续清理规范各类证明事项。全面清理烦扰企业和群众的“奇葩”证明、循环证明、重复证明等各类无谓证明,大力减少盖章、审核、备案、确认、告知等各种繁琐环节和手续。凡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一律取消,按照“保留是例外,删掉是常态”的原则进行清理,证明事项需进行评估后方能保留。能通过个人现有证照来证明的一律取消,能采取申请人书面承诺方式解决的一律取消,能被其他材料涵盖或替代的一律取消,能通过网络核验的一律取消,开具单位无法调查核实的证明一律取消。消除审批服务中的模糊条款,属于兜底性质的“其他材料”、“有关材料”等。在办理相关事项过程中,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必须出具的法定证明、权属证明等材料,可以运用大数据信息共享和通过政府部门内部的信息核查和共享查询的,应当予以取消。对地方性法规设定的证明事项,要逐一研究,按照法定程序提出意见建议,尽可能予以取消。另外,各部门对市委、市政府设定的各类证明事项进行全面清理。对可以直接取消的停止执行;

对应当取消但立即取消存在困难的经市政府同意后于2018年9月30日前报省法制办,并于2018年12月底前完成相关证明事项取消工作。

牵头单位:市政府法制办

责任单位:市政府有关部门

完成时限:2018年12月底前

8.公布保留证明事项清单。要积极推进各部门之间政务信息共享,从源头避免“奇葩”证明等现象。确需保留的证明,要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说明理由并对外公布清单,逐项列明设定依据、索要单位、开具单位、办理指南等,严格实行清单式管理。对保留的证明,要加强互认共享,减少不必要的重复举证。

牵头单位:市政府法制办

责任单位:市政府有关部门

完成时限:2018年12月底前

(四)大力推行审批服务集中办理

9.深入推进“一窗受理、集成服务”。优化提升政务服务大厅“一站式”功能,进一步推动审批服务事项进驻大厅统一办理。按照《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政务服务中心开展“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工作的通知》(甘政办发〔2018〕65号)要求,分类增设或整合设置若干综合性受理窗口,完善“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政务服务模式,实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实现“一窗通办”。根据企业和群众办件频率、办事习惯,不断优化调整窗口设置。

牵头单位:市政管办、市政务服务中心

责任单位:市政府有关部门

完成时限:2018年12月底前

10.畅通政务服务渠道。对涉及多个部门的事项,建立健全部门联办机制,探索推行全程帮办制。在社区已实行根据办理事项和居民需求开辟特殊通道和加班办理的基础上,市公安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房管局、市国土局及市人社局等部门随后开展通过预约、轮休等办法,为企业和群众办事提供错时、延时服务和节假日受理、办理通道。同时,要完善政务服务效能监管,全面推行审批服务过程和结果公开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牵头单位:市政管办

责任单位:市政府有关部门

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11.探索建立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完善基层综合便民服务平台,整合基层审批、服务、执法等方面的力量和职能。探索建立综合性机构,实行扁平化和网格化管理,推动治理重心下移,打造综合、便民高效的政务服务平台,实行“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保证基层事情基层办、基层权利基层治、基层事情有人办。

牵头单位:市编办(市审改办)、市政管办

责任单位:市政府各部门

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五)着力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水平

12.清理整合政务信息系统。打破信息孤岛,规范各部门信息共享的种类、标准、范围、流程,加快推进部门政务信息联通共用。按照“整合是原则、孤岛是例外”的要求,进一步清理整合分散、独立的政务信息系统,统一接入省、市两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构建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实现跨部门跨地区跨层级政务信息可靠交换与安全共享,并依法依规向社会开放。

牵头单位:市政管办、市发改委、市工信委

责任单位:市政府有关部门

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13.加快推进信息共享。加快推进市政府各部门内部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现部门业务办理系统与甘肃政务服务网的对接联通。在已实现市房管局、市社会治理局等部门自建系统与甘肃政务服务网的对接联通的基础上,继续推进公积金中心等自建系统与甘肃政务服务网的对接联通。完善网上实名身份认证体系,按照国家、省上相关工作统一安排,明确电子证照、电子公文、电子印章法律效力,建立健全基本标准规范,实现“一次采集、一库管理、多方使用、即调即用”。待省级部门审批服务系统端口、权限和共享数据向各级政务服务机构开放后,及时进行对接,打通数据查询互认通道,实现对自然人和企业身份核验、纳税证明、不动产登记、学位学历证明、资格资质、社会保险等数据查询需求。待全省建立起省、市两级统一的政务数据共享管理机构,实现全省域“一个平台、一张网、一个库”后,除有特殊保密要求外,各业务部门原则上不再单独建设审批服务业务平台系统。

牵头单位:市政管办、市发改委

责任单位:市政府有关部门

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14.完善政务服务便民平台。依托甘肃政务服务网,深度开发各类便民应用,推动更多审批服务事项通过互联网移动端办理。运用大数据精准分析和评估审批服务办件情况,有针对性地改进办理流程,让办事更快捷、服务更优质。以审批智能化、服务自助化、办事移动化为重点,把实体大厅、网上平台、移动客户端、自助终端、服务热线等结合起来,实现线上线下功能互补、融合发展。

牵头单位:市政管办、市社会治理局

责任单位:市政府有关部门

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六)创新便民利企审批服务方式

15.开展“证照分离”改革。在学习和借鉴试点地区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推行“证照分离”改革,推进“照后减证”,简化办证许可环节,进一步压缩企业开办时间,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牵头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编办(市审改办)、市政府法制办

责任单位:市政府有关部门

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16.优化投资审批方式。进一步推动在建设工程领域实行联合勘验、联合审图、联合测绘、联合验收。实行企业投资项目“多评合一”、并联审批。对国家鼓励类企业投资项目探索不再审批。对已批“存量建设用地”技改项目推行承诺备案制。在各类开发区推行由政府统一组织对一定区域内土地勘测、矿产压覆、地质灾害、水土保持、文物保护、洪水影响、地震安全性、气候可行性等事项实行区域评估,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根据全市暂未实现“多规合一”的现状,2020年修编《嘉峪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充分考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等各类规划的衔接,确保“多规”确定的区域保护性空间、开发边界、城市规模等重要空间参数一致,实现优化空间布局、有效配置资源,为进一步探索整个区域的环境评价奠定基础,实现“规划同评”。

牵头单位:市发改委、市建设局、市国土局

责任单位:市交通局、市水务局、市环保局、市农林局、市国安局、市民宗委、市人防办、市安监局、市文物局、市地震局、市气象局等具有审批、核准权限及涉及项目审批事项的有关单位

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17.打造便利审批服务环境。加快推进居民身份证、驾驶证、出入境证件、医保社保、住房公积金等便民服务事项互联互通、在线可查、异地可办。推广容缺后补、绿色通道、首席代表、告知承诺、邮政或快递送达等便利化措施,推行预约办理、同城通办、异地代办、跨层联办、智能导办、一对一专办等多种服务方式,多渠道多途径提高办理效率和服务水平,切实解决企业和群众反映突出的排号等号、耗时长、来回跑等问题。对量大面广的个人事项可利用银行、邮政等网点实现服务端口前移。针对交通不便、居住分散、留守老人多等农村地区实际,积极开展代缴代办代理等便民服务,在村庄普遍建立网上服务站点,加快完善乡村便民服务体系。

牵头单位:市政管办、市编办(市审改办)、市社会治理局、市政务服务中心

责任单位:市政府有关部门

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七)深化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改革

18.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进一步清理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无法定依据的一律取消。对已取消的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和证明材料,不再作为行政审批的前置条件。对保留的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要明确办理时限、工作流程、申报条件、收费标准并对外公开。

牵头单位:市编办(市审改办)

责任单位:市属各有关单位

完成时限:按国务院、省政府部署同步推进

19.建立中介服务网上交易平台。依托甘肃政务服务网开发建设中介服务网上交易平台,中介服务机构“零门槛、零限制”入驻,实现网上展示、网上竞价、网上中标、网上评价。

牵头单位:市政管办、市编办(市审改办)

责任单位:市政府有关部门

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20.加大中介服务监管力度。加快推进中介服务机构与主管部门脱钩,切断利益关联。放宽中介服务市场准入,鼓励支持各类资本进入中介服务行业和领域,破除中介服务垄断。对导致垄断的行业政策进行合法性合理性审查清理,除法律法规有特别规定外,各部门设定的区域性、行业性和部门间中介服务机构执业限制一律取消。严禁限额管理中介服务机构数量,营造服务高效、公平竞争、监督有力的中介服务市场。企业自主选择中介服务机构,政府部门不得强制指定或变相指定。政府部门在审批过程中委托开展的技术性服务活动,必须通过竞争方式选择服务机构,服务费用一律由部门支付并纳入部门预算。强化中介服务监管,全面开展中介服务信用评价,建立健全中介服务机构退出机制。

牵头单位:市编办(市审改办)

责任单位:市政府有关部门

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八)切实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21.进一步推动监管方式转变。改变“重审批轻监管”、“重处罚轻监管”的行政管理方式,把更多行政资源从事前审批转到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上来,进一步推动事前审批为主向事中事后监管为主转变。按照权责对等、权责一致和“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原则,厘清审批和监管权责边界,强化落实监管责任,健全工作会商、联合核验、业务协同和信息互通的审管衔接机制。要以“双随机一公开”为原则,积极推进综合监管和检查处罚信息公开。

牵头单位:市编办(市审改办)、市市场监管局

责任单位:市政府有关部门

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22.探索建立健全新型监管模式。加快建立以信用承诺、信息公示为特点的新型监管机制,加强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和应用,充分运用省社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向各级政府监管部门开放的数据,并与政府审批服务、监管处罚等工作有效衔接。探索智慧监管、包容审慎监管,提高监管的公平性、规范性、简约性。联动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实现“事前管标准、事中管检查、事后管处罚、信用管终身”。

牵头单位:市发改委、市工信委、市社会治理局

责任单位:市政府有关部门

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23.推进综合执法。梳理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征收、行政检查等执法类职权事项,规范程序、行为和自由裁量权,推进严格公正规范文明执法。进一步推进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整合各类执法机构、职责和队伍,减少全市政府执法队伍种类,进一步推动力量下沉、重心下移。整合优化基层治理网格,实现“多网合一、一员多能”,提升基层监管执法能力。

牵头部门:市编办(市审改办)、市政府法制办

责任单位:市政府有关部门

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三、保障措施

(一)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深化“一窗办一网办简化办马上办”改革、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工作是省委、省政府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又一重大举措,各部门、单位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将其融入我市正在开展的“转变作风改善发展环境建设年”活动及“放管服”改革突破年活动,统筹部署,整体推进。各部门、单位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这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准确把握改革方向。市政府各部门、单位是推进这项工作的责任主体,主要领导作为第一责任人要亲自抓、负总责,亲自部署推动,加强调查研究,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

(二)明确责任分工,形成工作合力。深化“一窗办一网办简化办马上办”改革、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各部门、单位要增强大局意识,按照责任分工,密切协作配合,形成推动改革的合力。对不动产登记、市场准入、企业投资、建设工程、综合行政执法等重点领域改革事项和政务信息共享等难点问题要实现重点突破,为推进改革扫除障碍。各部门、单位要不等不靠,因地制宜大胆探索,敢于率先突破,形成有特色、有亮点的经验做法;

工作过程中遇到问题要及时与省直有关部门进行沟通衔接,切实提高工作效率。

(三)强化考核督查,狠抓工作落实。建立考核督查制度,将深化“一窗办一网办简化办马上办”改革、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的相关情况作为全市党政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参考,列入重点督查事项。结合开展“转变作风改善发展环境建设年”活动,市委办、市政府办将适时开展督查督办和明察暗访,着力革除“管卡压”、“推绕拖”和官僚主义、部门本位主义等“四风”新表现形式,对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损害群众合法权益的依纪依法严肃问责。

(四)注重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各部门、单位要立足各自实际开展各种效果良好的宣传,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新媒体等传播手段,全方位、多层次地对深化“一窗办一网办简化办马上办”改革、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进展情况进行宣传报道,努力提升群众知晓度。对各部门、单位在推进改革过程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要及时宣传推介,促进相互学习借鉴提高。要坚持开门搞改革,将改革宣传与信息公开、政策解读、社会监督等结合起来,多渠道听取企业群众意见建议,正确引导社会预期,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广泛凝聚社会共识,营造良好改革氛围,使“四办”改革家喻户晓。

第三篇:河北省《关于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的实施意见》

河北省《关于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的实施意见》

河北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 《关于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的实施意见》

本报讯 日前,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的实施意见》,并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实施意见全文如下。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的指导意见》精神,进一步放大我省“放管服”改革效应,切实提升全省各级各部门审批服务便民化水平,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九届五次、六次、七次全会决策部署,结合开展“双创双服”活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改革与法治有机统一、坚持放管并重审管衔接、坚持“互联网+政务服务”协调促进,聚焦企业和群众反映突出的办事难、办事慢、多头跑、来回跑等问题,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创新审批服务管理模式,推动审批服务理念、制度、作风全方位深层次变革,切实解决影响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的堵点难点痛点,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供给,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努力打造优质高效的营商、办事环境,推动实现全省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

二、主要举措

(一)全面推行审批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

1.以企业和群众办好“一件事”为标准,总结推广我省一趟清、不见面、只跑一次等改革经验,推行“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进一步提升审批服务效能。省政府部门和市县政府要对行政许可事项和政务服务事项进行梳理归类,根据行政相对人到场次数、网上办理情况以及涉及多部门办理的各个环节,省市县分别编制“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审批服务事项目录。

2.提高全省政务服务平台网上办理比例,按照“应上尽上、全程在线”的原则,除法律法规有特别规定外,2018年底前实现省级不低于80%、市县级不低于50%的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3.完善基层综合便民服务平台功能,将审批服务延伸到乡镇、城乡社区等,实现面向个人事项就近能办、多点可办、少跑快办。

?

4.聚焦不动产登记、企业投资项目、住房公积金贷款、食品经营许可等办理量大、企业群众关注的重点领域、重点事项,进一步精简环节、优化流程、改进服务,符合法定受理条件、申报材料齐全的原则上一次办结。

?

(二)推进审批服务标准化

?

5.规范行政审批局、政务服务中心运行机制,完善划转和进驻事项标准,建立逻辑关联的运行流程,健全网上办事服务规范。推进标准化示范项目建设,积极打造在全国政务服务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服务方式规范化、服务过程程序化”的标准化服务示范基地。

?

6.加强审批服务标准化评价体系建设,大力推进河北省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示范项目,编制基于SEM的行政许可服务公众满意指数测评方法、行政审批事项“一次性办结”服务规范等地方标准,提高审批服务的标准化水平。开展审批服务运行评价标准试点,探索建立考核考评机制。

?

7.优化完善审批服务办事指南、办理流程图、工作细则等,从事项管理、办事流程、审批服务、受理场所、监督检查等方面,构建“全事项、全过程、各环节”相互配套协调的标准体系。全面清理“其他材料”“有关材料”等审批服务中的模糊条款,能明确的逐一明确,不能明确且不危害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的,不得要求申请人提供。

?

8.持续开展“减证便民”行动。进一步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公布河北省保留的省级及以上政府部门设定的证明事项清单和河北省取消或调整的省级及以上政府部门设定的证明事项清单的通知》要求,全面落实各级《保留证明事项清单》和《取消或调整证明事项清单》,坚决清理清单之外的“奇葩”证明、循环证明、重复证明,减少盖章、审核、备案、确认、告知等各种繁琐环节和手续。(三)构建“三位一体”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管理模式

?

9.建立健全省级政务服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尽快构建网上平台、实体大厅、管理机构“三位一体”的政务服务管理模式。

10.结合新一轮机构改革,巩固市县设立行政审批局改革成果,防止改革走回头路。优化行政审批局运行模式,优化提升政务服务大厅建设,加强网上办事平台建设,进一步优化完善市县行政审批局、政务服务中心、网上政务服务平台“三位一体”政务服务管理模式。

11.优化行政审批局审批服务流程,对申报材料、审批流程、办理时限、审批结果等重新设计规划,实现简单事项立等审批,关联审批一章多效,联办事项一口办理,网上审批一次领证,勘察验收统一勘验。

12.优化提升各级政务服务大厅“一站式”功能,进一步推动更多审批服务事项进驻大厅,探索实施单一窗口、综合受理、部门协同机制,推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实现审批服务事项集中办理、集中监管。(四)加强“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

13.完善河北政务服务网建设,构建“横向部门联通,纵向四级联动”的电子政务服务体系,采取“一级建设、四级使用”方式搭建全省统一的云基础服务平台,实现全省“一平台、一张网、一个库”,推动服务事项跨地域远程办理、跨层级审批联动、跨部门业务协同。除有特殊保密要求外,各业务部门原则上不再单独建设审批服务业务平台系统。

14.按照“整合是原则、孤网是例外”的要求,将部门分散的、独立的信息系统整合为一个互联互通、业务协同、信息共享的“大系统”。整合后的政务信息系统统一接入省级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共享平台,构建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实现跨部门跨地区跨层级政务信息的互联互通与交换共享,并依法依规向社会开放。

15.优化简化政务服务事项的网上申请、受理、审查、决定、送达等流程,缩短办理时限,降低企业和群众办事成本。推进办事材料目录化、标准化、电子化以及网络共享复用,开展在线填报、在线提交和在线审查。建立网上预审机制,及时推送预审结果。开展网上验证核对,避免重复提交材料和循环证明。建立网上联合办理机制,对涉及多个部门的事项实行一口受理、网上运转、并行办理、限时办结、统一反馈。以更加便民利企的形式,统一公开公示审批服务过程、监管信息、服务成效和执法结果。16.推进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制度,健全相关共享管理规定,发布信息资源共享目录,统一明确各部门信息共享的种类、标准、范围、流程。建立基础资源数据库,推进制定电子签章、电子文件、电子证照相关技术指南,推进人口、法人、空间地理等基础数据和电子证照、办件信息、监管信息等业务数据的交换共享。推进居民身份证、驾驶证、医保社保、住房公积金等便民服务事项互联互通、在线可查、异地可办。

17.整合省级各部门信息建设资金资源和管理职能,归并分散的资金设立信息系统建设专项资金,实现统筹集中规范管理。探索建立政务数据资源统一管理、统筹利用的工作机制,提升省大数据中心能力建设。(五)创新便民利企审批服务方式

18.开展“证照分离”改革试点,改革审批方式,通过取消行政审批一批、改为备案一批、实行告知承诺一批以及提高透明度和可预期性等分类改革措施,把营业执照与能分离的许可类证相分离,实现持照即可经营。

19.持续推进“多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对工商登记前后涉及的信息采集、记载公示和管理备查类的各种涉企证照事项进行清理规范。动态调整《河北省工商登记后置审批事项目录》,明确后置审批手续办理时限。

20.大幅压减企业开办时间,将开办时间压减50%以上。进一步简化外资企业设立程序,推行外资商务备案与工商登记“一套表格、一口办理”,做到“无纸化”“零见面”“零收费”。除特别规定外,对企业名称不再进行预先核准,提升企业登记便利化水平。

21.推进雄安新区、北戴河生命健康产业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定州经济开发区、威县等4个区域的企业投资承诺制试点改革,企业在获得用地、作出承诺后,自主依法依规开展设计、评审、施工等事项,实行“先建后验”,不断总结和完善相关制度,适时扩大试点范围。

22.在各类开发区推行土地勘测、矿产压覆、地质灾害、水土保持、文物保护、洪水影响、地震安全性、气候可行性等事项区域评估。推动建设、人防、消防施工图“多审合一”,建筑工程“竣工测验合一”。探索可研报告、节能报告、社会稳定风险分析报告“三书合一”。对不新增用地“零土地”技改项目推行承诺备案制。大力推行网上联合审图、电子踏勘等,实现“多图联审”的材料网上递转、网上审图、网上反馈、网上查询,全面开启“线上受理、联合审图、集成服务、综合监管”的不见面审图新模式。

23.推动“多规合一”,制定市县开展空间规划试点办法,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一数据基础和规划底图,搭建管理平台,探索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保规划等规划“多规合一”的方法路径,实现一本规划管空间、一张蓝图干到底。在此基础上,探索“规划同评”。(六)深化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改革

24.进一步清理规范中介服务事项,已取消的中介服务事项和证明材料不再作为行政审批前置条件。对导致垄断的行业政策进行合法性合理性审查清理,除法律法规有特别规定外,各部门设定的区域性、行业性和部门间中介服务机构执业限制一律取消。

25.全面推开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改革,切断利益关联,平等参与中介服务市场竞争。对社会力量举办的其他中介服务机构,放宽准入条件,严禁通过限额管理控制中介服务机构数量。

26.依托政务服务网开发建设中介服务网上交易平台,推动中介服务机构“零门槛、零限制”入驻,逐步实现网上展示、网上竞价、网上中标、网上评价,营造公开透明、公平竞争、监管有力的服务环境。

27.企业自主选择中介服务机构,政府部门不得强制指定或变相指定。政府部门在审批过程中委托开展的技术性服务活动,必须通过竞争方式选择服务机构,服务费用一律由部门支付并纳入部门预算。

28.强化中介服务监管,进一步规范中介服务行为,加大对中介机构失信行为的曝光、通报力度。建立中介组织诚信档案,完善和强化中介服务的信用监管机制,建立中介服务机构“黑名单”制度,健全联合惩戒措施,建立健全中介服务机构退出机制。

(七)切实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29.按照权责对等、权责一致和“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原则,结合机构改革调整完善各级各部门权责清单,进一步厘清审批和监管权责边界,强化落实监管责任,健全工作会商、联合核验、业务协同和信息互通的审管衔接机制。30.持续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健全完善随机抽查的制度机制,不断提高抽查工作规范化、标准化水平;大力组织开展跨部门“双随机”联合抽查,探索联合抽查新模式。不断完善企业经营异常名录制度和严重违法企业“黑名单”制度,加强跨部门联动响应和失信惩戒,构建“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联合惩戒机制。

31.加强和创新政府监管,探索智慧监管、包容审慎监管,研究制定具体监管办法,对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采取既具弹性又合规范的管理措施,加强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管。32.梳理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征收、行政检查等执法类职权事项,规范程序、行为和自由裁量权,推进严格公正规范文明执法。

33.深入推进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整合执法机构、职责和队伍,深化市县政府市场监管领域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和交通、农业、资源环境等重点领域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进一步推动力量下沉、重心下移。(八)提升审批服务质量

34.开展服务窗口质量提升行动,完善和落实首问负责、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政务公示制、限时办结制、失职追究制等制度措施;推行服务窗口公开办事全流程、公开服务承诺,公开工作人员姓名职务,公开办事结果“四公开”制度。建立完善激励约束机制,贯彻落实“马上就办、办就办好”要求,实现服务受理零推诿、服务方式零距离、服务质量零差错、服务结果零投诉的“四零”服务承诺。

35.完善基层综合便民服务体系。加强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强化服务功能,整合各类资源,按照“一站式”服务要求,通过授权委托、建立乡(镇、街道)代办点等方式,把面向群众的证照登记、城乡低保、计生服务、土地流转、合作医疗、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农村“三资”管理、农业技术推广等服务事项统一纳入便民服务中心,不断延伸便民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方式,积极开展代缴代办和建立网上服务站点便民服务,加快完善乡村便民服务体系,实现群众办事“就近办”。36.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更加优质服务,通过预约、轮休等办法,提供错时、延时服务和节假日受理、办理通道,探索实行“5+X”工作日模式,对重点区域重点项目可有针对性地提供个性化定制化服务。积极推行办事事项二维码、多点办理、网上预约受理模式,提供申报材料电子化、在线申报、办结结果查询等服务,更加方便群众企业办事。

三、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是落实审批服务便民化各项改革任务的责任主体,要高度重视,把这项工作纳入全面深化改革重要内容,列入议事日程,进一步加强领导,精心谋划、周密组织、统筹协调,深入推进改革。省级各项任务牵头部门和各市、雄安新区要坚持问题导向和改革创新,认真研究制定工作方案,细化分解任务,明确时间进度,形成可预期、可考核、可验证的改革成果。省有关部门在抓好自身改革的基础上,要加强对本系统本行业的改革指导,加强政策研究,及时协调解决问题,多推出具有首创性、突破性的改革举措,以实实在在的改革成效取信于民。(二)鼓励探索创新。各地各部门要在总结改革经验、巩固改革成效的基础上,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突出全局性、把握重要性、体现针对性、侧重前瞻性、力求时效性。要主动对标各地好的经验做法,创新思想观念、创新方式方法、创新工作机制、创新技术手段,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谋划制定一批具有突破性、含金量高的新举措。要因地制宜大胆探索,特别是结合市县两级设立行政审批局改革,充分发挥行政审批局体制机制创新优势,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鲜活经验,以点带面推动各项改革政策落地见效。

(三)抓好督导落实。加强对改革的总体协调和指导,建立健全决策、议事协调、督办、巡查、考核评价、责任追究等改革落实和保障机制。把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工作列入全面深化改革重点考核任务,列入重点督查事项,并与“双创双服”“一问责八清理”回头看等工作相结合,作为党政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参考,对落实到位、积极作为的给予表扬奖励,对不履行改革责任、不按要求推进改革、损害群众利益的严肃追责问责。

(四)营造改革氛围。充分利用各类载体,大力宣传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的重要意义和实际成效,大力宣传各地各部门典型经验、成功做法,为改革营造良好舆论氛围。要探索建立健全企业群众满意度评价机制,依托网上审批平台、实体办事大厅等,通过电子监察、现场和在线评价、统计抽样调查、第三方评估等多种方式开展满意度调查。要搞好改革政策解读,特别是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改革事项,多渠道听取公众意见,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和群众诉求,推动形成社会和群众关注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的良好氛围。附件1 邯郸市全面推行“一趟清”“不见面”改革

邯郸市全面推行群众办事“一趟清”“不见面”改革,梳理确定市本级社保、医保、税务、投资项目审批等企业群众最关注、服务最直接的领域“一趟清”“不见面”事项578项,占总体政务服务事项数量的88%,实现了申请材料齐全、符合受理条件的事项“一趟清”,能够实行网络审批、快递送达或全程代办的事项“不见面”。

一、紧扣事项规范,梳理一张清单。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群众和企业最需要、最难办的事项出发,全面梳理审批服务事项。针对企业群众提交的材料多、记不全、带不齐等问题,提出材料“四不提交”: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无明确规定的不提交,可通过本部门出具或可以通过部门信息系统数据交换获取的不提交,可通过网络核验的信息不提交,能实现网上办理的事项不提交。

二、再造审批流程,实现一次办结。发挥行政审批局的集中效能优势,按照减少申请材料、减少办事环节、减少办事时间和集成优化要求,进行审批流程再造。一是在简化流程上,推行“事项最简、集成最优”。对单个事项,简化为“受理——审验——核准”3个环节;对集成事项,变并联审批为同步受理并行审批,创新投资项目容缺预受理机制,实行“四十六证合一、一照一码”,推行投资项目竣工验收“三测合一”,开辟审批绿色通道;整合不动产办理业务为“一趟清”办理模式,群众只需到一个窗口、带一套资料就可办结交易、缴税、登记等业务,实现了一次叫号、一窗受理、一窗收费、一窗发证。二是在提升效能上,实行“统一标准、规范审批”。按照“服务业组织标准化工作指南”(GB/T24421),从设立依据、受理条件、申请材料、法定时限等9个方面进行审查,进一步规范审批行为,提高审批效率。

三、整合政务信息,推行一网通办。以邯郸市政府门户网站为总入口,依托原邯郸市民网+行政执法监督信息平台、行政权力公开运行系统、行政审批综合业务系统“1+3”平台,打造市县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平台,2017年底率先与省政务服务平台实现数据交换。加强电子证照、电子印章应用,积极推行办事事项二维码、多点办理、网上预约受理模式,提供申报材料电子化、在线申报、办结结果查询等服务,更加方便群众企业办事。

四、勠力同心改革,拧成一股绳。进一步完善政务公开、标准化建设、作风建设等机关效能建设制度,规范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服务承诺、并联审批等服务机制。加强人员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发挥每位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工作为主动作为,畅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附件2 沧州市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新模式

近年来,沧州市围绕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行网上审批方式服务便民,改变了传统纸质审批方式,打通了审批权力的“堵点”。采用“互联网+政务服务”新模式,通过研发启用网上审批便民服务系统,依托电子表单、电子签章、电子监察等形式,实现市县乡村四级网上审批与服务全覆盖。不仅有效遏制了权力寻租问题,更有效解决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实现了“服务零距离”。

一、网上全程流转,服务全程监督

一是采用“电子表单”。将相关表格的电子版上传至网站,按部门分类供群众下载使用。针对受理、审核和审批的各流转环节,设计了网上流转表单,为每个环节设定了审批时限、短信提醒和进退件签批。二是实行“电子签批”。引入电子签章、电子签名管理系统,为各级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配备密钥,并按国家规定进行认证,使电子签批具备了法律效力。三是现场“高拍彩扫”。各级便民服务中心统一配置了高拍电签设备,办事群众只需按要求提供相关证件、填写审批表,经办事员初审,并对头像、证件、审批表进行高拍彩扫,加盖电子印章后,即可上传系统进行流转。四是强化“电子监察”。在系统中设置“电子监察”模块,根据事项规定办结时限,对网上办理事项实施统计、监督,对即将到期的进行黄牌提醒,超期的予以红牌警告,并发出短信催办。

二、方便群众办事,提高行政效能

一是服务范围更加广泛。编制公开了市县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和实施清单,将市县两级所有行政许可和公共服务事项纳入;实现了市县网上审批与服务系统对接,市级政务外网横向与市直90个部门联通,纵向与省公务外网、16个县(市、区)、3个开发区联通;审批和服务事项基本集中至各级便民服务中心。目前,全市基本实现市县乡村四级网上审批与服务全覆盖,群众90%以上的审批和服务事项办理可以“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二是群众办事更加便捷。四级网上审批与服务系统把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审批与服务事项下放到村(社区)居委会,变“部门受理”为“基层受理”。只要条件满足,各级代办员按规定程序要求进行网上流转即可,用“信息跑路”代替“群众跑腿”,实现受理事项环节下沉到最基层,真正把服务送到了百姓家门口。三是权力运行更加规范。四级网上审批与服务系统内置了严密的网络管理版块,用“无情”的电脑约束“有情”的人脑,不仅杜绝了“人情面子”,也最大限度防止了权力寻租,倒逼部门和工作人员“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真正把权力关进了制度的笼子。四是服务功能更加丰富。通过审批便民服务与电子商务结合,农村电子商务蓬勃发展。沧州市各类网店发展超过20万家,年交易额超100亿元。通过审批便民服务与银行、保险、通信、电力等机构合作,群众就近就能办理充值缴费、小额存取款等便民服务事项。同时,系统还开通了“民情民意”收集平台,及时收集辖区综治信访信息和民情民意,通过系统反馈到市级平台进行收集汇总处理,使群众呼声有了新的反映途径。附件3 邢台市“三个一”改革打造审批服务新模式

邢台市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发展理念,通过“一枚印章管审批”“一窗受理”“最多跑一次”等便民举措,让群众和企业“少跑腿、好办事”,有效提升了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一个门”让群众找到了“家”。2017年4月,实现了市县行政审批局全覆盖,有效集中行政许可和公共服务事项,推行“一枚印章管审批”“一门办理所有事”。51枚印章变1枚打造“邢台速度”。将“姓公带审”的556项审批和服务事项,通过划转、入驻或网络对接的方式,全部集中到行政审批局办理,实现了政府审批服务职能的有效归集和闭环办理。审批流程作减法提升“邢台效率”。以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间和推行容缺受理为核心,实施流程优化再造,合计砍减申请要件213个,压缩办事环节121个,缩短办理时限1200多个工作日。服务保障全方位彰显“邢台态度”。在全市推行无休日预约服务,群众可通过电话、网络和现场3种预约方式,在非工作时间随时办理各类审批服务业务,做到了服务群众“零距离”“全天候”。自2017年4月份以来,市行政审批局已提供预约服务98次。

“一扇窗”让群众放下了“心”。发挥行政审批局改革优势,深化“一窗受理”改革,将划转和入驻行政审批局的各类事项全部纳入“一窗受理”范围,通过“内部流转、限时办结”,确保“信息多跑腿,群众少跑腿”。“门好进,脸好看”。在各级审批服务大厅建立“综合受理窗口”,由综合受理窗口根据群众咨询内容和办事需求,联系相关审批科室,提供全程帮办服务。“心有底,事好办”。将群众提供的办事材料按领域、分科室流转,群众通过窗口安装的双屏显示仪,全程了解事项办理情况,有效监督事项办理进度,确保阳光规范、有序办理。“人好找,证好拿”。综合受理窗口统一向群众发放证照或批复,提供免费邮寄服务,减少群众奔波之苦。威县自成立行政审批局综合受理窗口以来,办事窗口由24个精简至8个,受理人员由43人精简至25人,平均受理时间缩短30%,快递公司累计提供送证服务80余次。

“一趟清”让群众省下了“力”。将“最多跑一次”作为政府直面群众诉求的庄严承诺,从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通过容缺审批、并联审批、承诺办理等审批服务模式,最大程度方便群众。聚焦项目投资领域探索“容缺审批”。以威县为试点,对省禁止投资目录和政府核准目录外的备案项目,推行前置事项承诺、联合验收、信用评价等制度,对符合条件的项目,实行“先建后验”。聚焦企业注册领域推行“简易办理”。放宽市场主体住所登记条件,全面推进简易注销和注册登记“审核合一”制度,对经营期限临近届满的企业,提前两个月通过电话、手机短信息等方式提醒告知。聚焦民生服务领域砍减“奇葩”证明。按照“谁索取谁清理”的原则,全面清理市县乡三级各类民生领域证明材料,取消“奇葩”证明、循环证明73项,保留村(社区)出具证明18类。2017年开展“最多跑一次”改革以来,60%的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不用跑”,内丘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实施“立等可取”改革,15%的事项实现30分钟内办结。附件4 唐山市打造“四最”营商品牌 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

2018年以来,唐山市坚持打造“审批事项最少、收费标准最低、办事效率最快、服务水平最优”的“四最”营商品牌,把审批服务便民化推向深入,取得初步成效。

一、推进审批集约化。实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运行模式,市政务服务中心将各类窗口梳理整合为不动产登记服务区、公用事业服务区、审批服务区等七大类综合办理功能区;封存了23个部门49枚公章,实行一枚印章管审批;进一步简化优化办事流程,强化协调配合,实现“一个窗口流转、车间式流水线审批”。开展房产交易和不动产登记领域综合服务试点,把原需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地税3部门窗口受理整合至1个窗口受理,推进交易、登记、契税等环节“一套材料、并联办理、信息共享、结果互认”。注重抓好配套服务,在房产交易和不动产登记领域实行社会中介服务市场化,通过招标方式选择中介组织,实现中介服务“货比三家”。

二、实行“最多跑一次”。组织市县两级梳理“最多跑一次”事项目录清单,其中市级第一批公布“最多跑一次”事项582项,占全市行政审批、政务服务事项总量80.3%。为抓根治本、提质增速,市行政审批局对169项审批事项实施流程再造,审批环节压缩了14.58%;大力推行“135办结制”(1日、3日、5日办结),平均每项事项办理时限为3.2个工作日,比法定时限压缩86.57%。

三、确保项目落地快。唐山市着力实施提高政府投资项目审批效能“四字要诀”(“简、压、联、调”),坚持简化审批事项、压缩审批时限、落实联合审批、调整办理模式,仅在财政限价评审阶段,总体评审时限就比规定时限压缩一半。出台新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联审联验办法,优化项目联审联验工作环节,推行企业投资项目“多评合一”,实行“一口受理、同步评估、联合评审”的服务新模式。

四、实施“审批不见面”。市行政审批局在互联网审批平台公开办事指南、审批流程、示范性文本、制式表格等相关信息,做到“网上告知一点通”;通过网上申请、网上受理、网上核准、批件快递送达,实现“数据来跑腿、群众零跑腿”,让企业和群众“足不出户办审批”,目前唐山网上办理业务总量全省排名第一。?

五、破解“准入不准营”。编制公布了市级“43证合一”目录清单,企业办理手续实现“一表申请、一套材料、核发一照、加载一码”,今年1至4月份,全市共办理“多证合一”营业执照28793份。大力推动“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对改革涉及的101项行政权力事项,通过直接取消审批、取消审批改为备案等5项具体改革方式,实现审批更简、效能更高。

六、提升服务亲民度。坚持减证便民,将市级涉及群众办事创业的证明事项由2017年的95项精简至42项,精简率达到55.8%。实行上门服务,针对社会特殊群体和重点项目提供上门服务,1至4月份市行政审批局为重点项目提供上门服务16次。实行预约服务,审批部门在约定时间为预约申请人提供相应审批服务。实行延时服务,建立政务服务中心双休日开放机制,为群众提供公积金、医保等民生服务。实行代办服务,对市场准入、投资建设领域急需两个以上(含两个)部门共同审批的事项,统一开展许可申请受理和许可结果送达(发放)服务,实现“一门咨询、一表申请、一单收件、一票缴费、一窗领证”。附件5 石家庄市裕华区“五个一”“四到位” “三减少”提供群众满意的审批便民服务

石家庄市裕华区推行规范审批“五个一”,便民服务“四到位”,审批环节“三减少”的行政审批新模式,全力营造优质的营商环境。

一、“五个一”实现规范审批

一是一窗式受理。按照“一窗受理、多室联动”原则,首办窗口受理申请材料后,办理过程内部流转,首办窗口负责督促协调审批进度,在流程限定的时限内完成审批。目前已有25个行政审批事项实施了并联审批。二是一次性告知。对所承担的行政审批事项全部印制《一次性告知单》,并主动向申请人出示,告知申请人办理该事项的依据、时限、程序、所需材料、规费等情况。三是一平台审批。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开通行政审批“网上办事大厅”,全面推广网上受理、预审、反馈,实现各审批部门之间实时资源共享。四是一站式办公。在全省率先开通“创业绿色通道”窗口,在北大科技园设置登记注册专网专线,积极推行审批事项一站式办理、预约办理、自助办理等服务,切实解决制约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的突出问题。五是一枚公章出证。启用“裕华区行政审批专用章”,对出具证照类的事项,统一加盖行政审批专用章。

二、“四到位”实现优质服务

一是事项公开到位。在办事大厅和政务网站公开公示行政许可事项的目录清单、服务指南和办理流程;在全市率先将环保禁止性规定纳入工商登记提前告知范围,杜绝了申请人因盲目选址造成的投资损失。二是硬件设施到位。新审批大厅面积近1400平方米,设置窗口工位37个,设置“自助服务区”,配备便民服务设施。三是信息化手段到位。开通微信公众号,开展微信预约办理服务,实施远程身份验证,实现了“数据空中走、审批网上行”。四是贴心服务到位。选派专业人员值守咨询台、投诉台、学雷锋志愿岗等,提供咨询、求助等便民服务。

三、“三减少”实现高效审批

一是减少环节。坚持“非禁即入”“非限即可”的审批原则,充分挖掘并联审批的优势,积极推行容缺审批,取消前置门槛7项,打通了事项办理的“肠梗阻”。二是减少手续。全面梳理和再造流程,取消各类无关证明和繁琐手续21件,推进跨部门、跨区域、跨行业审批事项的信息互通、校验核对,实现了让办事群众“最多跑一次”。三是减少时限。全面推行限时办结制,最大限度地精简审批环节和层级。截至目前,20个事项实现即时办结,23个事项实现5个工作日内办结,全部审批事项压缩审批时限628个工作日,审批时间缩短近40%。附件6 保定高碑店市打造“两个代办”升级版 打通审批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保定市在高碑店市开展“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试点,将涉及农村的45类公共服务事项纳入乡村两级代办范围,15类实现网上审批,取得明显成效。目前,“两个代办”升级版已在保定全市推开。

一、搭建服务新平台。打造高标准便民服务中心(室)。高碑店全市14个乡镇、办事处全部建成五星级便民服务中心,352个村(社区)建成五星级便民服务室,配齐了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备,部分配置了高拍仪、手签板等高端设备。升级服务手段。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建立“网上办事大厅”,打造“便民服务一张网”,将受理、审核、审批3个基本环节逐项梳理优化,通过流程再造,嵌入电子表单、高拍彩扫、电子签章、电子监察等功能模块,全面推行网上办事,实现了由群众办事“面对面”向“键对键”的转变。加强代办队伍建设。吸收年龄轻、知识广、懂电脑的党员担任代办员,常驻便民服务室,为群众提供全程代办服务。定期对乡村两级89名代办员集中进行业务培训,着力建设一支能力强素质高形象好的代办员队伍。

二、再造服务新流程。规范运行机制。出台了《依托互联网技术推进“两个代办”升级版建设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规范“两个代办”建设标准、服务流程及管理措施。明确代办事项。对政务服务事项进行全面梳理,除公安、税务等有特殊要求的业务外,将与企业和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186项政务服务事项进驻市政务服务中心、98项进驻乡镇便民服务中心、43项进驻村级便民服务室。规范代办流程。村代办员负责比对录入信息,通过“密钥”加盖电子公章和电子签名,上传至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对应窗口,完成代办申请。乡镇窗口负责审核,加盖镇级负责人电子签名和电子印章,上传至市政务服务中心对应窗口。市级窗口负责查验审批,加盖相关部门负责人电子签名和电子印章,反馈村级代办员完成办结,实现了“干部群众跑”到“信息数据跑”的转变,办理时间由一周缩短为15分钟,让群众足不出户即可享受方便快捷的审批服务。

三、提升服务新标准。拓展服务领域,整合便民服务资源,吸引农商银行、淘实惠电商加入村级服务平台,让群众不出村就能缴纳水、电、燃气及手机话费,办理小额存取款、银行转账、保险代理,享受快捷购物、快递配送等服务,推动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便民服务等多种功能在同一平台均衡发展。健全服务制度,建立健全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当场办结、限时办结、并联办理、重大事项全程代理、责任追究等制度,从制度层面规范代办员履职行为。

第四篇:在全市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市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这次重要会议,主要是贯彻落实全国、全省、xx市深化“放管服”改革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安排部署下步工作,对标找差,举一反三,补齐短板,奋起直追,促进我市“放管服”改革向纵深推进。

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各位市长,市政府党组成员,政府办各位副主任;市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产业集聚区管委会、特色商业区主要负责同志;各镇(办)主要负责同志;市纪委监察委派驻第二纪检监察组成员等。同时,邀请了市委、市人大、市政协有关部门和市纪委(监察委)、法院、检察院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首先,请xx市长传达全国、全省、xx市深化“放管服”改革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安排部署下一步工作。

…………………………………………………………………

同志们,刚才,xx市长对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讲的很具体,问题讲的很透彻,工作安排很到位,大家要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再强调几点意见:

张市长刚才讲了,我市在近期全省和xx市检查暗访中,都暴露不少问题,并且对我们进行了通报。特别是xx市政府通报各县市网上办件率、覆盖率评比排名中,我市连续5次倒数后三名,如果再落后的话,我们要在xx市作风纪律整顿大会上作检讨发言。这些情况,与我市当前良好的发展态势非常不协调,拖了我市后腿,成为我们的一项短板,到了非抓不可的地步,我们必须知耻后勇、知难而进,尽快摆脱工作落后局面。

一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我们要站在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四个意识”和维护习近平总书记核心地位、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两个维护”的高度,来认识“放管服”改革的重大意义。“放管服”改革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的重大改革任务。国务院连续四年就这项工作召开全国性会议,充分说明了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从国内外形势看,当前,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加剧,经济变数增加,我国出口一定程度受阻,M2(广义货币)增速放缓,融资渠道收紧,加上国内去杠杆与实体经济下行交织的影响,经济深层次结构性矛盾不断加深。在这种形势下,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强力推进“放管服”改革,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增强企业信心、稳定市场预期、挖掘内需潜力,提高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有利于进一步厘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理顺政府和社会的关系,更好地发挥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协调作用;有利于进一步构建公开透明、运转高效、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秩序,使资源得到更高效率的配置和利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从改革的本质看,改革,本质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既能够让广大群众放心消费,也能够促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成长,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个性化消费需求。同时,通过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实行“一窗受理、一站服务”,取消或简化各种不必要的证明和繁琐手续,有利于减少企业和群众的奔波之苦,使广大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和更高满意度。从我市发展阶段看,当前,xx正处在大开放、大建设的关键时期,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我们比以往任何时期更需要新的发展引擎带动,更需要培育新动能、激发新活力,更需要以高质量项目促进高质量发展。这两年,我们一直在推进结构转型升级、产业转型发展、百城提质、临港经济等重大工作,但这些靠拼土地、拼资源、拼优惠政策,我们不占优势,也已经过时,我们只有营造高质量发展软环境,在产业配套、物流集聚、政务环境、法制环境、人文环境等方面下功夫,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提高效率、优化服务,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努力营造爱商、重商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提升xx的内涵竞争力。总之,我们要从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信心、坚定决心,更加自觉地推动“放管服”改革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迈进。

二要切实抓好关键环节。“放管服”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特别是推进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方面,是一场“刀刃”向内的政府自身革命,更是转变政府职能,激发市场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政府既要放出市场的活力和动力,也要管出市场的公平和秩序,不能一放了之、放而不管、以放代管,要放管结合、以管促放、以放促管,协调推进。

(一)要真正“放”彻底。

按照上级要求,要坚决把该“放”的彻底放开,该“减”的彻底减掉,该“消”的彻底消除,不留尾巴,不留死角。一是取消下放审批事项。凡是国务院和省政府取消的职权事项,我市对应一律取消;凡是法律法规修订取消的职权事项,我市一律取消;凡是用事中事后监管等其他方式能够有效管理的事项,我市一律取消审批;新增行政职权事项必须于法有据,否则一律不予新增。同时,在承接好上级下放职权的基础上,对已放权事项开展“回头看”,确保不出现“真空地带”。二是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持续深化“多证合一”,全面推行“证照分离”,清理规范各种行业准入证、生产和服务许可证、经营许可证等,着力破解“办照容易办证难”“准入不准营”等突出问题,进一步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力。三是优化规范审批流程。进一步把政府不该管、管不好的事项交给市场和社会,逐步向权力清单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推进,最大限度减少和规范审批的自由裁量权,严禁变相审批。按照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费用的要求,对办理量大、企业和群众关注度高的重点领域、重点事项,进行流程再造,编制标准化工作规程和办事指南,推行“一次告知、一表申请”。

(二)要真正“管”出成效。

放权不等于放任,必须同步加强监管。一是加强随机监管,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扩大监管范围,在强化对市场主体威慑作用的同时,着力解决政府部门多头重复检查、随意性执法等问题。二是加强重点监管,对食品药品、安全生产、生态环境等重点行业和领域,要坚持重点抽查和全面排查相结合,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检查相结合,依法依规,严格落实质量和安全责任制,建立监管长效机制。这里我再强调一下,近期发生的长生生物疫苗案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要按照“举一反三、全面排查”的原则,上下联动,在对通报的疫苗进行排查的基础上,对其它疫苗和药品也要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排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处理到位。三是加强信用监管,完善信用评价、诚信名单制度,健全和实施守信联合激励、失信联合惩戒机制。特别是对个别在招拍挂、项目建设等领域失信的企业,要建立黑名单,限制或禁止其再进入xx市场。

(三)要真正“服”出满意度。

“服”既是改革举措,也是改革目标,“放”和“管”本质上是为了更好地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按照省政府要求,要重点围绕“三个全面”做文章。

一是全面推行“一网通办”。

互联网平台是提升政务服务水平的有效载体。按照上级要求,在“联”的方面,要按照“整合是原则、孤网是例外”的要求,做好市镇平台、部门专网、独立信息系统的整合接入工作,加快完善全市政务服务网络系统。在“通”的方面,要打破信息孤岛,建立跨部门、跨地域、跨层级的政务数据共享授权机制,明确各部门信息共享的种类、标准、范围、流程,加快推进部门政务信息的联通共用。在“办”的方面,要加大信息平台宣传推广力度,让群众了解办事的渠道和流程。要抓紧推出一批在线即可办理的事项,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或不跑腿。

二是全面推行“只进一扇门”。

按照“建设标准化、管理规范化、运行高效化”要求,尽快启用“市民之家”,全面提升“一站式”受理办结水平,坚决杜绝让群众“两头跑”“来回找”,推动部门行政审批职能向一个内设机构集中、内设机构向同级服务大厅集中、审批服务事项向网上政务服务平台集中,做到事项进驻到位、审批授权到位、监督管理到位。

三是全面推行“最多跑一次”。

要开展“减证便民”行动,全面清理各类“奇葩”证明、循环证明、重复证明,减少盖章、备案、确认等繁琐手续。要从与企业和群众生产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领域和事项着手,推动实体办事大厅与网上办事大厅融合发展,建立“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工作模式,实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切实解决企业和群众办事多处跑、等待时间长、材料重复交等突出问题。要全面梳理、分期分批公布“最多跑一次”办事事项清单。按照xx要求,今年年底前,市镇两级至少要实现30个高频事项“最多跑一次”。

三要切实强化改革责任。习总书记指出:改革推进到今天,比认识更重要的是决心,比方法更关键的是担当。当前,“放管服”改革的部署要求都已经明确,各部门要自觉扛起责任、紧盯目标、强化措施,切实抓好改革任务的组织实施,确保改革实效。

一是做好主动配合。

比照xx规格,我们市镇两级要成立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面协调推进、督促落实;相关单位要增强全局观念,破除本位主义和部门主义,主动做好配合,积极协调联系,确保改革任务落到实处。要建立协调推进机制,每周都要听取一次“放管服”改革工作,及时协调解决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二是拔高工作标准。

要强化服务意识,创新服务方式,把企业和群众“办事不求人”,作为衡量服务型政府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准。要加强对窗口人员和后台业务人员的培训选拔,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水平,加快提高网上办事比率,让“数字政府”早日成为现实。

三是严格责任落实。

要全面落实主要领导负责制,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上手、亲自动手、亲临一线,以上率下、率先垂范,确保改革事项有专人管、专人盯、专人干。要对照上级目标,制定方案,细化任务,坚持问题导向,挂图作战、挂牌督办、逐一销号,着力消除痛点、疏通堵点、破解难点。要加强督导检查,对有令不行、推诿扯皮、屡推不动的要严肃问责。8月10日xx市深化“放管服”改革电视电话会议通报的几家单位,要认真反思,强化责任,彻底整改。市督查局筹备组要跟踪问效,对整改不力,效果不明显的,坚决严肃处理。

同志们,近日,国务院大督查已经启动,其中“放管服”改革是重点督查内容,我们要以此次督查为契机,进一步明确主体责任、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法,坚持放管结合、以放促管、以管促放、以服便民,查漏补缺,强力突破,打造xx改革特色,培育xx改革亮点。

我就讲这么多。

今天会议到此结束,散会!

第五篇:深化卫生体制改革推进社区卫生服务

深化卫生体制改革推进社区卫生服务

深化卫生体制改革,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我区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和要求。我们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河南省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的精神,根据卫生部等十部委(局)《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若干意见》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区实际,从2001年开始,在全区扎实开展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充分认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意义,科学制定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首先是有一个很高的思想认识。实际工作中,我们充分认识到社区卫生服务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步伐,是提供基本卫生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要求,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保障;是深化卫生改革,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基础;是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迫切要求;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途径。

其次是有一个明确的指导思想。我们在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工作中始终坚持在政府领导、社区参与、上级卫生部门指导下,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全体医师为骨干,合理利用卫生资源和适宜技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为重点,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要求为目的,建立融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服务为一体的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网络。

再次是有一个清晰的发展目标。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总体目标就是坚持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深化卫生体制改革,满足人民群众卫生服务需求,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构建面向21世纪的,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现代卫生服务体系。近期目标就是按照《河南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指导标准》和《湛河区社区卫生服务站设置规划》进行试点,以点带面,规范管理,形成一定的规模。截止2004年底,在全区已经建立2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形成了一个健全的卫生服务网络,为社区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提供优质服务。

最后是有一套严格的原则制度。原则带有方向性,制度则具有根本性和长期性。我们一是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针对社区人群的要求,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二是坚持政府领导、社区参与、多方筹资、公有制为主导的卫生服务体制;三是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服务、促进健康的工作方针;四是坚持以区域规划为指导,引进竞争机制,科学合理配置卫生资源;五是坚持社区卫生服务与社区发展相结合,保证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不断注入强劲的活力。

二、制定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合理布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健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首先是进行调查摸底,弄清情况。我们在充分了解群众需求的基础上,以区域卫生规划为指导,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以居委会为单位,研究制定下发了《湛河区社区卫生服务站设置规划》和《湛河区社区卫生服务站分布图》,在全区规划设置了2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保证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一开始就在科学组织和周密计划下,正规有序地建立和开展工作,防止一哄而上,滥设滥建,给国家和集体造成损失,给群众看病就医带来不便。

第二是制定先建设、后完善、再发展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思路。我们依托现有的基层医疗保健单位,首先在人员、房屋、设施、管理等四个方面把关,要求每个社区卫生服务站配备4—5名医务人员。业务用房不少于80平方米,设置诊断、治疗、观察、药房、保健、康复和健康教育室,配备基本药物300种以上,添置通讯工具、康复器材、心电图机等设施.与此同时还建立健全了13项规章制度,确保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建设有一个好的设施和好的遵循。

再就是对申报和设立卫生服务站严格把关,保证质量。我们对申报设置卫生服务站的单位,按照建站初期对人员、房屋、设置和规章制度的要求,实地查看,认真把关,然后报市卫生局检查验收。经过级级把关,目前我区共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站24个,其中企业医院转型的4个,政府督办的医疗机构8个,企业医院院外院内设置的12个。所建社区卫生服务站都颁发了《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从业人员全部具有执业医师、执业护士等资格,确保了卫生服务站的质量。

三、围绕卫生服务站的工作任务和内容,明确服务方向,实行规范化管理

为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质量,推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健康发展,根据《河南省社区卫生服务站评审细则》,结合我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实际,我们制定下发了《湛河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规范化管理方案》,统一设计、印制下发了《致社区居民的一封信》、《社区卫生服务联系卡》、《家庭健康档案》和《健康教育处方》4000多份,统一了社区卫生服务健康教育宣传、

下载深化“一次办好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实施方案(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深化“一次办好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实施方案(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