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实施水利安徽战略为建设美好安徽提供坚实水利保障

时间:2019-05-13 18:19: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全面实施水利安徽战略为建设美好安徽提供坚实水利保障》,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全面实施水利安徽战略为建设美好安徽提供坚实水利保障》。

第一篇:全面实施水利安徽战略为建设美好安徽提供坚实水利保障

全面实施水利安徽战略为建设美好安徽提供坚实水利保障

——在全省水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2年2月7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落实2011年中央、省委两个1号文件和中央、省委省政府水利工作会议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战略部署,学习贯彻省第九次党代会、省经济工作会议、省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精神,全面总结2011年水利工作,分析形势,交流经验,研究部署2012年水利改革发展任务。

下面,我讲四个方面内容。

一、抢抓机遇,2011年全省水利工作成效显著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也是水利改革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全省水利系统抢抓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历史机遇,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全年落实重点水利项目投资计划94.2亿元,同比增加38.7%;完成水利重点项目基建投资83.8亿元,同比增加28%;完成“861”行动计划水利项目建设56.6亿元,超年初计划的64%。全省水利改革发展成效显著,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为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在水利支撑和保障能力上,实现“三个显著增强”

一是水利改革发展势头显著增强。省委、省政府迅速出台贯彻中央1号文件实施意见、及时召开全省水利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实施以“治水保安、兴水富民”为核心的“水利安徽”战略。省政府成立高规格的省水利改革发展推进协调领导小组,出台《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若干措施的意见》(“水利十条”),印发《全省“十二五”及2012年重点水利项目实施方案》。全省16个市、94个县(市、区)出台贯彻省委1号文件实施意见,14个市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召开全市水利工作会议,14个市、48个县(市、区)成立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推进协调领导小组。省人大常委会首次就水利工作开展专题询问,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形成社会共识。

二是水利基础保障能力显著增强。推进新一轮治淮建设。洼地治理外资项目和洪泽湖抬高蓄水位影响处理工程开工建设46个单项工程,治理淮河洼地约200万亩,7市、17县群众受益;淮干高邮湖大堤加固工程开工建设;淮河移民迁建工程规划通过审查,启动新一轮移民迁建,完成投资2.5亿元。长江干支流治理实现新的突破,青弋江分洪道工程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水阳江防洪治理工程、滁河防洪治理近期工程等即将开工建设。突出加强防洪薄弱环节建设,基本建成31个中小河流治理试点项目,新开工50个项目,实施25个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县项目。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加快推进,37个单项工程全 1 面实施。大型排涝泵站、大型灌溉排水泵站更新改造进度加快。助推皖江示范区水利建设,衔接省政府和水利部签订皖江示范区水利发展与改革合作备忘录,江南和江北两个产业集中区大型排涝泵站开工建设。

三是水利防灾减灾能力显著增强。成功战胜60年一遇的特大干旱和局部严重洪涝灾害,取得了抗旱防汛工作的全面胜利,全年防灾减灾效益达145亿元。积极抗御2010年秋冬至2011年初夏沿淮淮北地区大旱,调度各类水利工程供水27亿立方米,浇灌小麦9000万亩次,保障了夏粮丰收,水利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超过40%。针对去年5月至6月初淮河以南水稻主产区发生的夏旱,科学调度,分类指导,坚持“高水高灌、低水抽灌”,累计提供灌溉用水近50亿立方米,保障了2600多万亩一季稻栽插。科学防控长江、新安江流域多次发生的强降雨,加强防汛会商和工程调度,累计紧急转移安置18.77万人,没有发生群死群伤,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三个重大进展”

1、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取得重大进展。组织实施“农田水利建设推进年”活动,开展2011年度省级农田水利建设专项资金以奖代补暨第十六届“江淮杯”竞赛评比,充分调动各地水利兴修积极性。全省共投入各类水利兴修资金130亿元(不含大江大河治理),完成土石方4.16亿立方米,同比分别增加144% 和61%。大力开展以塘坝扩挖、沟河清淤、集体泵站更新改造(淮北机井建设)和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的农田水利“三加一”工程,扩挖塘坝4.9万口,清淤农村沟河3743条,更新改造农村集体泵站2.9万千瓦,建设高标准农田水利64万亩。全面完成2010年度39个小农水重点县建设项目,新增17个小农水重点县,56个小农水重点县和10个专项工程项目基本覆盖全省粮食主产区。借鉴城市规划管理的理念,在全国率先提出建立农田水利规划委员会,全省79个县(市、区)成立农田水利规划委员会,在整合涉农涉水项目资金、集中治理、发挥规模效益等方面初显实效。编制完成《安徽省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全面完成。组建省农田水利技术服务中心,强化农田水利建设技术指导与服务。

2、民生水利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着力排民忧、解民困、保民安、惠民生,继续抓好农村饮水安全和水库除险加固两大民生水利工程建设。提前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年度建设任务,完成投资14.8亿元,新解决277.22万农村居民和35万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全省累计解决1558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后管理,各地以县级为单位建立管护机构68个,确保工程正常运行,加快农村饮水工程从保障向安全转变。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快实施,完成429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新开工643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全省累计完成1858座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强化小型水库安全管理,确保除险加固一座、管护加强一座、安全到位一座。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50平方公里,实施生态修复面积380平方公里。

3、重点水利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持续抓好水管体制改革扫尾工作,“两费”落实力度不断加大,全省水管单位人员经费平均到位率达93%。水利投融资改革积极推进,公共财政水利投资大幅增长,各级财政投入水利建设资金118.5亿元,比2010年增加31亿元。落实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政策,全年共计提12.6亿元。水价改革稳步推进,《安徽省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实施办法》已报省政府待批,非农业用水价格调整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加大水规费征收力度,全年征收水费及各类水规费较2010年增长16%。2 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新建和恢复完善乡镇(流域)水利站281个,全省累计有乡镇(流域)水利站882个,覆盖全省1023个乡镇。探索建立村级水管员队伍,全省30%的县(市、区)已推行村级水管员制度。

(三)在水利管理和服务水平上,实现“三个持续提升”

一是水利管理水平持续提升。加快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三条红线”控制管理有力推进。《安徽省中西部重点区域及淠史杭灌区水量分配方案》、《安徽省长江干流水功能区划调整方案》已经省政府批准实施。制订《安徽省水域纳污能力及限制排放意见》并正式提交环保部门。用水效率考核工作全面展开,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指标列入省政府对各市政府的考核。节水型社会建设积极推进,淮北、合肥、铜陵三市试点建设进展顺利,固镇、凤台两个首批省级节水型社会试点县建设有序开展。水利建设管理日益规范,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和“招投标专项整治年”活动取得实效。水利建设市场信用体系建设持续加强,在全国率先实行在建项目施工管理人员动态公示和市场主体信用档案备案制度。水利工程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建立工程精细化管理技术标准。新增12个单位达到省级管理标准。开展河湖执法检查,涉河项目管理不断强化。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小水电代燃料工程持续推进。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全省水利安全生产态势平稳。

二是依法行政水平持续提升。水利法规体系逐步完善,《安徽省水文条例》正式实施,开展《安徽省节约用水条例》立法相关工作,《安徽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办法》已经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安徽省湖泊保护条例》立法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启动《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修订工作。严厉打击河道非法采砂,长江涉砂船舶整治和淮河河道采砂专项整治行动取得明显成效。依法调处水事纠纷,维护了良好水事秩序。规范水行政许可审批,深入开展政务公开工作,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水利政策研究、政务服务中心水利窗口、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信访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三是行业能力水平持续提升。水利规划体系不断完善,省政府已批准《安徽省“十二五”水利发展改革规划》,编制完成大中型水库建设规划、长江干流洲滩圩垸治理规划、巢湖流域防洪规划等10余项重大规划。前期工作取得重大进展,新汴河、史河、淠河等重要支流治理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长江干流崩岸应急治理工程前期工作加快推进。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清查登记工作圆满完成,台帐建设、调查名录和对象清查数据成果通过国普办验收。加强水利科技创新,申报水利部科技计划项目57项,立项批准6项。强化水利科技项目管理,完成6项科技成果鉴定,3项成果获省科学技术奖,申请国家专利19项,编制地方标准8项。防汛抗旱信息化系统近期建设项目可研获批,防汛抗旱移动视频系统和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加快实施。全省水利门户网站建设不断加强,电子政务工作逐步拓展。推进县级水利部门能力建设,完成38个县(市、区)水利(水务)局能力建设考核,全省累计已有63个县(市、区)水利(水务)局通过验收。全系统水利综合经营持续加强,经济实力不断壮大。新增2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全省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总数达23个。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强化教育培训,队伍素质不断提高。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和“大走访”活动,党的建设不断加强。精心组织开展庆祝建党90周年等活动,全系统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蓬勃开展。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开展“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主题教育,廉政风险防控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圆满完成对口支援四川松潘县水利恢复重建任务,水利援建项目荣获四川省“天府杯”奖,省水利厅荣获对口支援工作先进集体称号。水利援疆工作稳步推进。水利宣传、政务信息、档案管理、史志年鉴编纂工作不断加强。高度重视离退休干部工作。3 工会、共青团、学会、协会等团体作用充分发挥。

过去的一年,全省水利改革发展全面提速,势头强劲,亮点纷呈,突出体现在六个方面:一是新时期的治水思路更加明确。出台省委1号文件、“水利十条”,提出并实施“水利安徽”战略,为全省水利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二是全省水利投入与完成投资双创新高。各级财政对水利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全省落实重点水利项目投资计划和完成水利重点项目基建投资均创历史新高。三是农田水利建设实现重大突破。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抢抓机遇大兴农田水利,全年农田水利投入、完成工程总量和主要效益指标均是新世纪以来最好的一年。四是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显著。水利站覆盖全省81%的农业乡镇,村级水管员制度在部分县(市、区)取得实质性进展。五是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扎实推进。我省第一部水量分配方案经省政府批准实施,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指标列入省政府对各市政府的目标考核。六是抗御特大干旱取得全面胜利。抗旱工作成效突出,为粮食生产“八连丰”、“六连增”作出了重要贡献。

成绩来之不易,令人鼓舞,催人奋进。这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各地、各部门同心协力、团结治水的结果,也是全省水利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开拓进取、奋发有为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省水利厅党组,向大家并通过你们向全省水利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致以诚挚的问候!向关心支持水利改革发展的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省水利工作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不少地区政策措施细化实化不够,缺乏硬指标和硬措施。二是水利工程建后管理依然薄弱,水管体制改革向基层延伸不够,一些中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人员和管理经费落实不到位。三是水利建设配套资金不到位,特别是市以下配套资金到位率低,影响了工程建设和效益的全面发挥。四是市县以下水利专业技术人才青黄不接、队伍老化、总量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严重制约了基层水利工作的顺利开展。五是水利改革创新意识仍需进一步强化。六是行业自身建设不够,水利服务基层以及水利实用技术送到田间地头有待加强。这些问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科学研判,准确把握水利改革发展新形势

省第九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打造加速崛起的经济强省、充满活力的文化强省、宜居宜业的生态强省,推进包括“水利安徽”战略在内的七项重点工作。在建设美好安徽,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的进程中,离不开防洪安全的支撑,离不开水资源的保障,离不开水环境的承载。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认识,科学研判水利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全力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步伐。

第一,准确把握“水利安徽”战略的核心内容与重大意义。2011年省委、省政府召开高规格的全省水利工作会议,立足省情和水情,提出大力实施“水利安徽”战略,赋予了安徽水利工作崭新的时代内涵。“水利安徽”战略的核心是“治水保安、兴水富民”,治水保安是基础,兴水富民是目标。战略重点是解决我省“水多、水少、水脏”三大水问题。战略目标是到2020年建成与安徽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并适度超前的现代水利,初步实现水利现代化。基本原则是坚持人水和谐、标本兼治、统筹兼顾、改革创新和政府主导。主要任务是构建完善“四个水利”,加快建设“五大体系”,即构建完善工程水利,加快建设配套完备的防洪减灾综合水利工程体系;构建完善资源水利,加快建设合理高效的水资源保障体系;构建 4 完善民生水利,加快建设协调发展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体系;构建完善生态水利,加快建设综合防控的水环境和水生态保护体系;坚持依法治水,加快建设水行政执法和水利社会管理体系。实施“水利安徽”战略的主要措施:一要加强水利宣传,提高全社会忧水、治水、活水、节水、亲水意识;二要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持续重视水利,进一步理顺水利建设与管理的体制与机制;三要加强资金投入,进一步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体,多渠道筹资办水利的投融资体系;四要加强科技引领,大力培养引进水利专业技术人才,强化水利科研工作,加大实用技术推广应用力度。通过大力实施“水利安徽”战略,兴利除害,兴水富民,使水利成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屏障,成为农业丰收和粮食安全的根本命脉,成为民生改善的重要基础,成为生态安全的源头保障,成为建设美好安徽的坚实支撑。

第二,准确把握水利改革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经过多年持续的水利建设,我省初步构建了防洪除涝和灌溉工程体系,水利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总体上看,当前水利工作已步入科学发展、加速发展的新轨道,正加快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水利综合发展的速度不断加快。但是,全省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基本水情、洪涝旱灾害频发多发的气候条件没有根本改变,农田水利建设滞后的瓶颈状况、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的制约局面依然存在。面对这一水利工作的阶段性特征,全省水利系统必须强化对水利公益性、基础性和战略性地位的认识,必须认清加快水利发展与应对气候变化、加强环境保护的密切联系,必须把握夯实水利基础对于统筹区域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意义,不断强化服务发展和改善民生的能力。

第三,不断完善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目前,全省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水利工作的部署成效显著,但是各市、县(市、区)工作进展不平衡,一些地方配套文件细化实化不深,政策措施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强,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勇气不足、魄力不够。全省水利系统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准确把握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精心谋划,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加以落实,努力使中央和省委的政策与本地实际接轨,在基层落地生根。要紧紧依靠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主动加强与上级业务部门的汇报衔接,加强与综合部门的沟通协调,充分发挥水利系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赢得社会各方的支持与配合,逐项落实各项政策措施,积极抢占水利改革发展先机,让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真正“建”起来,让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真正“快”起来,让水利薄弱环节真正“强”起来,让水利发展体制机制真正“顺”起来。

第四,勇于担当推进水利改革发展的历史重任。全面实施“水利安徽”战略是对我们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的重大考验,全省水利系统要勇于担当,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伟大使命,抓好顶层设计、突出规划引领,明确目标任务、强化工作措施,坚持改革创新、加快发展步伐,努力推进水利改革发展新跨越。各级领导干部要发扬勇于探索、敢于实践、攻坚克难的精神,坚决克服畏难情绪,牢固树立机遇意识和责任意识,团结带领广大水利干部职工,求真务实,拼搏奋进,以实际行动大兴水利,努力构建江河安澜、保障有力、水域秀美、生态良好的“水利安徽”新格局,造福社会,造福人民。

同志们,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既是时代赋予的大事,造福人民的好事,也是刻不容缓的要事。我们要有大展宏图的信心、坚持不懈的决心、锲而不舍的恒心,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奋发有为的使命感、舍我其谁的责任感,在推进水利改革发展中建功立业,创造出无愧于历史使命的光辉业绩。

三、开拓创新,扎实抓好2012年重点水利工作

今年是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承前启后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省水利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落实中央和省委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战略部署,全面贯彻省第九次党代会和省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精神,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围绕走出“六条新路”和打造“三个强省”的奋斗目标,按照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及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的发展要求,全面实施“水利安徽”战略,推进水利改革发展再上新台阶。

综合各种因素考虑,2012年全省水利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在投资落实方面,力争落实重点水利项目投资和完成水利重点项目基建投资比2011年增加30%以上;在工作推进方面,突出抓好“四个100%落实”,土地出让收益计提及省级统筹资金到位率100%,农田水利建设“三加一”工程年度目标任务完成100%,县级水利部门能力建设考核验收完成100%,乡镇水利站覆盖面100%;在工程建设方面,加快推进新一轮治淮、长江干支流治理等骨干工程建设,实施726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再解决30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建设高标准农田水利10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30平方公里;在管理考核方面,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不小于7%,遇一般干旱年份保障工农业生产用水需求,水功能区达标率达到65%左右。

(一)把握“一条主线”,全面实施“水利安徽”战略

进一步贯彻落实2011年省委1号文件和“水利十条”政策,完善各项配套措施,充分发挥政策效力,全面实施“水利安徽”战略,统筹抓好“治、蓄、排、节、引”五水文章。一要做好“治水”文章。以大江大河治理为龙头,以中小河流治理为支撑,以水利工程除险加固为重点,构筑支撑经济发展和保障人民群众安全的可靠屏障。二要做好“蓄水”文章。实施大规模塘坝扩挖工程,力争新建一批大中型水库,启动淮干及沿淮湖泊适当抬高蓄水位工程,通过蓄洪补枯增加可用水量,解决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问题,努力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三要做好“排水”文章。大力加快沿淮洼地治理步伐,强化排灌设施建设,更新改造一批,新建扩建一批,清淤疏浚一批,不断提高排涝能力。四要做好“节水”文章。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守住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深入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五要做好“引水”文章。加快建设一批跨流域、跨区域调水工程,大力实施河湖联通工程,以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问题,提高水资源调控与配置能力。

(二)抓好“六大重点工程”,着力完善综合水利工程体系

加强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构建完善综合水利工程体系,努力提升水利支撑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1、全面实施“三防一供”新一轮治淮工程。扎实推进以防洪防旱防污和供水为重点的综合治淮工程,实施行蓄洪区调整与建设、重点平原洼地治理、淮干一般堤防加固和重要支流治理、淮河行蓄洪区及淮干滩区居民迁建,实施临淮岗枢纽综合利用工程和沿淮湖泊适当抬高蓄水位工程,增强蓄水能力。加快推进跨区域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针对我省沿淮淮北地区水资源紧缺的现状,省政府决定今年启动淮水北调工程建设,淮北、宿州、蚌埠三市及 6 有关县要抓紧前期工作,组建本地建设机构,做好土地征迁等相关工作,力争工程早日实施。要全力加快引江济淮(巢)、引淮济阜、引淮济亳、引芡济蚌等跨区域骨干调水工程前期工作,为工程尽早立项创造有利条件。

2、深入推进农田水利“三加一”工程。制订“农田水利建设高潮年”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细化实化措施,精心组织实施,保质保量完成。在继续狠抓恢复性除涝抗旱工程的同时,深入实施以塘坝扩挖、沟河清淤、集体泵站更新改造(淮北机井建设)和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的农田水利“三加一”工程,扩挖塘坝10万口以上(其中5000方以上当家塘4万口以上),清淤农村重点沟河3000条,更新改造农村小型泵站13万千瓦,建设和修复配套灌溉机井3万眼。各市、县在小型泵站改造中,要注意抓点带面,及时总结经验在面上推广。结合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建设高标准农田水利100万亩;建立健全乡镇(流域)水利站,覆盖全省所有农业乡镇。各地要以县级农田水利规划为蓝本,以农田水利“三加一”工程为依托,整合项目、资金,确保建一片、成一片、发挥效益一片。要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指导,对于机泵选型、混凝土施工以及沟、塘边坡控导等,都要加强技术指导和质量控制。

3、持续抓好民生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要始终坚持保障民安、扩大民利、改善民生,切实加强直接涉及民生的水利工程建设,让水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人民群众。再解决30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各地要大力推进集中供水工程建设,延伸供水管网,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发展城乡一体化供水。要认真贯彻执行《安徽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办法》,切实加强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建立健全管护运行机制,落实管护主体、管理责任和管护经费,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让农民群众喝上足量、清洁、安全的放心水。加快推进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今年汛前完成2011年第一批601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扫尾验收,加快推进第二批42座重点小

(二)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确保安全度汛。全面实施新安排的726座小

(二)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要高度重视病险水库加固后的运行管理工作,各县(市、区)要紧密结合本地实际,加快出台小型水库安全管理细则,切实巩固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成果。积极开展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县和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强水土保持工作,推进坡耕地综合治理,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30平方公里。

4、加快推进长江干支流及新安江治理。突出“一干三支”,大力实施长江干支流治理工程。加快推进长江干流崩岸应急治理工程,力争尽快实施部分重点河段综合整治工程,控制长江河势,稳定长江岸线。开工实施水阳江防洪治理、滁河防洪治理近期工程,提升长江重要支流防洪能力。精心组织实施青弋江分洪道工程,全力加快建设进度,力争工程早日建成并发挥效益。加快推进新安江综合治理,配合做好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试点有关工作。

5、突出推进水利重点薄弱环节建设。进一步加大中小河流治理力度,加快2011年开工的50个项目建设进度,力争汛前完成。对水利部2009年至2012年实施方案内剩余的41个项目,要全力抓开工、抓进度,确保顺利实施。要高度重视山洪灾害防治工作,扎实抓好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全面完成31个项目县的建设任务,积极开展山洪沟整治建设前期工作。全面推进病险水闸加固工程建设,开工30个病险水闸加固项目,通过除险加固,早日消除安全隐患,恢复和提升防洪、排涝和兴利等功能。

6、着力推进灌区续建配套与泵站更新改造。加快大中型灌区在建项目的扫尾和已完工项目的竣工验收工作,今年安排的项目要保证汛后全面开工,年底前完成70%以上的主体 7 工程建设任务。结合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等项目建设,统筹推进大中型灌区骨干工程改造与田间节水改造,抓好田间工程配套,建设高标准农田水利。

(三)全面加强水行政管理,提升水利管理与服务水平

要把全面提升水利管理和服务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加强各项水行政管理工作,确保各项举措落实到位。

1、切实加强水利规划与前期工作。要更加注重科学规划、统筹规划,更加注重项目争取、项目落实,更加注重课题研究、科技推广,不断夯实水利改革发展基础。一要坚持顶层设计抓好水利规划工作。基本完成全省水中长期供求规划编制工作,启动编制全省灌溉发展总体规划、新安江流域综合规划等重点规划,完成巢湖流域防洪规划修编任务,推进省辖市城市防洪规划修编,配合淮委全面完成引江济淮工程规划。加强水利规划监督管理,强化水利规划引领作用。同时,组织开展重大水利专题研究。二要着力加强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在新一轮治淮方面,重点推进淮干蚌埠~浮山段、正阳关~峡山口段行洪区调整建设,西淝河等沿淮洼地治理工程,怀洪新河水系及濠河池河洼地治理,淮干一般堤防加固,淠河、史河和池河治理等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在长江治理方面,重点推进长江干流崩岸应急治理、铜陵河段综合整治、水阳江下游当涂境内防洪治理以及裕溪河、皖河和秋浦河治理等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在水源建设方面,重点推进淮水北调工程和下浒山、月潭、江巷等大中型水库前期工作。同时,进一步加快驷马山引江补淮、大型灌区可研等前期工作,力争取得实质性进展。三要不断强化水利科技支撑。抓紧开展淮河干流浮山以下河道治理方案研究。推进沿淮采煤沉陷区水资源利用研究。建立健全水利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省水利科技重点实验室和省重点水利科技示范基地,加强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推广一批实用先进技术,推进水利标准化工作,加强科技合作与交流,不断提升水利科技贡献率。四要确保按期完成首次水利普查工作。加快完成水利普查各项任务,建立全省水利普查数据管理系统,发布各级水利普查公报。对水利普查数据资料进行专题分析研究,为水利改革发展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2、加强水法规体系和执法能力建设。加快《安徽省节约用水条例》立法步伐,推进《安徽省湖泊保护条例》的立法工作。完善省、市、县三级水政监察机构,不断加强水政监察队伍建设。强化水行政执法工作,加强河湖水域及其岸线管理,严禁开发建设项目非法侵占河湖水域,依法查处各类危害水工程安全的违法行为,下大力气清除河道、渠道及其堤防上的违章耕种、违法搭建。始终保持对长江、淮河非法采砂的高压严打态势,推进采砂管理“四个专门”建设,进一步强化面上中小河道采砂管理。

3、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以落实“三条红线”控制管理为主线,分解管理指标,夯实管理基础,建立完善考核指标体系和管理制度体系,严格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和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着力提高水资源管理能力和水平。加快制定用水总量控制方案和全省行政区域水量分配方案,修订《安徽省行业用水定额》。强化水功能区管理,修订全省水功能区划,核定年度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加强监测监控能力建设。

4、完善水利工程建设监督管理体系。围绕水利工程建设进度、质量、安全和效益,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建立水利项目建设绩效考核奖惩机制,强化水利建设项目监管措施。巩固水利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成效,完善市场监管制度,严格市场准入,强化市场主体监管,深入推进水利建设市场诚信体系建设,加大市场培育和从业人员培训力度,整合技 8 术力量,缓解建设力量不足的压力。当前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点多面广,要积极推行集中组建项目法人、分类打捆招标、集中采购原材料等行之有效的建管模式,充分发挥市、县两级质量监督的作用,确保工程质量。规范招投标和中标后合同履约管理,落实质量和安全责任制,进一步形成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规范有序的长效机制。

5、健全水利工程管理良性运行机制。各县(市、区)要切实加强中小型及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明确工程的所有权、经营权与管理权。所有已经加固、正在加固或治理的工程,都必须明确管理单位、管理人员,落实管理维护经费。研究建立水利工程管理奖惩制度,制定完善堤防、水库管理技术标准,抓好推广应用。重点推进面上中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创新,积极探索多样化水利工程管理模式。要坚持建管并重,积极推行“先建机制、再建工程”的工作机制。特别是要加强小型水库管理,小

(一)型水库必须做到“五有”,即有管理组织或专职管理人员、有管理设施、有管理运行规章制度、有必要的交通和通讯设施、有管理人员报酬和工程维修经费来源;小

(二)型水库必须做到“三有”,即有管理组织或专职管理人员、有管理运行规章制度、有管理人员报酬和工程维修经费来源。按照水利部要求,力争到2013年底初步建成职能明确、布局合理、队伍精干、服务到位的村级水管员制度。

6、加强县级水利部门能力建设。做好县级水利部门能力建设考核验收工作,今年要全面完成考核达标,及时总结经验,建立健全进一步加强县级水利部门能力建设的长效机制。继续做好水利改革创新奖的评选表彰工作,扩大评选范围,丰富评选内容,健全完善评选机制。

(四)以防为主,扎实抓好防汛抗旱工作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发布的《2012年春夏季气候趋势预测》,淮河流域、长江中游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其中黄淮和长江中游部分地区可能出现汛情,防汛形势严峻。各地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理念,坚持以防为主、以急为先、防抗结合,强化工作的超前性、调度的科学性、应对的有效性,进一步提升防汛抗旱减灾能力。

一要强化责任制保障。及时调整充实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组成人员,落实防汛抗旱工作的行政负责人、技术责任人。全面完成水毁水利工程修复,及时开展防汛检查,限期排除工程隐患,加快“开口子”工程建设进度,强化应急保障措施,落实防汛抢险责任。

二要强化预案保障。重点抓好防御特大洪水、超标准洪水预案制订工作,修订控制性闸站运用方案、大中型水库控制运用计划和防汛抢险应急预案,组织修订镇、村两级防御山洪灾害预案。针对2010年至2011年持续特大干旱中暴露出来的抗旱盲区和水利死角,修订完善各级抗旱预案。

三要强化队伍保障。落实巡堤查险人员和抢险队伍,主汛期前要完成省、市、县、乡(镇)四级防汛抢险以及蓄洪区、山洪灾害区人员转移演练。开展市、县防汛抗旱指挥长及县级防办主任培训。以国家补助抗旱设备采购为契机,加强县级抗旱服务队建设。整合防汛抢险队与抗旱服务队,推进防汛抗旱应急队伍建设向镇、村延伸。积极建立防汛抗旱督察制度,健全基层防汛抗旱机构。

四要强化物资保障。加快新建、维修一批防汛物资仓库,提高仓储能力。修订完善防汛 9 物资管理办法,提高防汛物资管理水平。要按照“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的原则,扎实做好防汛物资储备工作,继续开展防汛物资社会号料,确保防汛抗灾与应急抢险需要。

五要强化技术与信息保障。组织编制全省防汛抗旱信息化近期建设工程实施方案,争取启动省水利数据中心、防汛抗旱数字模型和防汛抗旱决策支持系统等部分单项工程建设。组织实施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二期工程建设,基本完成防汛抗旱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并投入试运行。要以防汛抗旱信息化为重点,加快全省水利信息化建设步伐。

(五)深化水利改革,增强水利可持续发展能力

坚定不移地深化各项重点水利改革,大力推进体制和机制创新,激发水利建设与管理活力,增强水利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要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向基层延伸,落实好公益性、准公益性水管单位基本支出和维修养护经费,管理单位的人员事业费必须全额到位。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建立良性运行机制,保证工程充分发挥效益。深化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明确所有权和使用权,落实管护主体和责任,狠抓基层水利站机构、职能、编制、人员和经费落实工作,积极探索社会化、专业化的水利工程管理模式。

二要深化管理单位内部运行机制改革。各市、县(市、区)水利部门要积极主动地推进直属单位内部改革,努力完善体制、活化机制,全力加快水管单位发展步伐。以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为契机,扎实开展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和分配制度改革工作。大力发展水利综合经营,充分利用水土、人才、技术和设备等资源条件,进一步发挥供水发电、养殖种植、技术咨询、建设施工等传统经营项目优势,大力发展物流、运输、仓储以及水利旅游、电子信息等新兴项目,不断增加经营收入,提升经济实力。

三要深化水价和水规费征收改革。出台《安徽省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实施办法》。继续开展从水闸控制河道(湖泊)取水水价调整工作,及时开展成本测算结果评审论证,积极争取出台调价文件。

四要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尽快出台《安徽省水利建设基金筹集使用管理办法》。探索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进水利投融资机制、方式创新,各市、县都要积极创造条件,搭建水利建设融资平台。

(六)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围绕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抓好“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窗口”创建工作,不断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不断完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进一步健全前期预防、中期监控、后期处置等防控管理的配套制度,努力实现工程安全、资金安全、干部安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巩固和提高“省级文明单位”、“全国水利文明单位”、“省直文明单位”创建成果。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多彩的文体活动,推进水文化繁荣发展,不断丰富广大水利干部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着力增强全省水利系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四、强化领导,进一步增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合力

扎实做好2012年全省水利工作,全力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事关安徽加速崛起、兴皖富民大局,事关打造“三个强省”、建设美好安徽全局。我们一定要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做好今年各项水利工作。

第一,狠抓责任落实,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领导责任制。尚未成立水利改革发展推进协调领导小组的县(市、区),要按照省政府的统一要求,抓紧成立领导小组,加强对水利改革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研究解决水利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同时,各级水利部门要主动汇报,提请各级党委、政府切实把水利工作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落实各部门、各单位的责任,合力推进水利改革发展。二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水利改革发展目标责任制。细化分解和落实各项水利工作任务,各级水利部门一把手要亲自抓,班子成员要合力抓,层层抓好落实,特别要抓好关键政策和重点工作的落实。三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任务目标考核机制。要将水利改革发展实绩纳入市、县(市、区)政府任期目标考核内容,加大考核力度,确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第二,强化资金保障,力争“四个大幅度增加”。要充分发挥政府在水利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将水利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力争“四个大幅度增加”。一要力争国家对我省水利投资大幅度增加。主动向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水利部以及各流域机构汇报衔接,与省直综合部门协作配合,积极争取国家对我省水利重点项目建设的倾斜和支持,努力扩大中央投资份额。二要力争省、市、县财政对水利投入大幅度增加。认真落实既定的各项水利政策,确保水利投入足额到位,尤其是国家安排的水利项目必须及时足额落实地方配套资金。三要力争全社会水利投融资大幅度增加。积极争取金融部门对水利建设的支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水利信贷投放力度,重点增加农田水利建设信贷资金。着力提高水利利用外资的质量和规模,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民间资本参与和投入水利建设。四要力争水利工程管理维护经费大幅度增加。千方百计落实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和维护经费,在全力争取财政投入的基础上,多渠道、多层次、多领域筹集资金,加强工程管理维护。

第三,积极宣传引导,营造水利发展良好氛围。全省水利系统要按照省委宣传部等8部门联合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水利公益性宣传的意见》,全面加强水利宣传工作,努力营造全社会关注、支持水利工作的舆论氛围。要抢占制高点,突出宣传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把握主动权,突出宣传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战略地位;打好攻坚战,突出宣传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措施行动。要不断创新水利宣传形式,准确把握不同时间、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宣传特点,因时而动、因地制宜,策划一批影响大、效果实的专题宣传,继续开展“聚焦水利安徽战略”专题宣传,重点组织开展“水利宣传员走基层”采访大练兵活动,充分展示水利改革发展成就。要高度重视水利宣传队伍建设,特别是要加大市、县宣传队伍建设力度,建立健全上下连通、良性互动和运行高效的宣传队伍体系,努力提升全系统水利宣传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第四,加强队伍建设,夯实水利建设管理基础。顺应水利改革发展新要求,加强全省水利系统各级领导班子建设,进一步增强组织和领导水利改革发展的能力。在省相关部门大力支持下,狠抓人才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引进、培养方式,不断加大高学历人才、高层次人才以及综合管理、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加快建设能力素质优良的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队伍。针对当前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量大面广的实际,大力加强基层水利设计队伍建设,11 全省所有农业大县(区)都要建立或恢复水利设计院或设计室。加快安徽水利人才教育基地建设,强化水利专业技术人才培训,加大基层水利职工在职教育和继续培训力度。重点抓好“百名水利局长、千名水利站长培训班”,加强水利综合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加大市、县水利部门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力度,要将市、县水利人才队伍建设成效纳入水利发展目标考核。

第五,切实转变作风,进一步树立水利行业优良形象。全省水利系统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加强作风建设,全力以赴落实中央和省委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战略部署。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重心下移摸实情,深入基层搞调研,敞开心扉听民声,掌握第一手情况,解决实际问题,不断增强工作的前瞻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效能建设,真抓实干,敢抓敢管,善抓善管,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扑下身子抓落实,在解决水利难题上下功夫,在突破薄弱环节上见成效,在惠及民生上出成果。

同志们,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党委政府重视支持,人民群众热切期盼,恰逢天时地利人和。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更实的作风,全面实施“水利安徽”战略,着力推进水利跨越式发展,为建设美好安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第二篇:建设美好安徽心得体会

在新的历史时期,工作要取得新进展,必须转变观念,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工作要打好组合拳,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统一思想,强化教育。

二、完善制度,杜绝腐败。对现有政策、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进行清理,该废止的废止,该修订的抓紧修订完善,逐步建立健全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与反腐倡廉进程相协调的制度体系,形成用制度规范从政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机制,堵塞制度上的缺陷和漏洞。

三、建立任前任后审计制。会同相关部门,对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进行任职前,调离(退)职的审计工作,保证干净做人、干净做事。

四、建立决策(工作)失误问责追究制。主要抓领导机关、领导干部,尤其是各级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抓容易滋生腐败的重点环节和重点部位来加强监督,通过科学配置权力,健全权力运行程序,完善监督措施,逐步建立健全权力制约机制,防止权利失控、决策失误、行为失范。对决策(工作)失误造成严重影响的,要毫不留情地给予问责追究。问责追究要动真格,不走过场,同时要令人信服。

五、认真做好信访举报和查办案件工作,严肃查处各种严重违纪违法行为,惩处腐败分子。

六、加强多方监督。包括上下级监督、内部监督、外部监督。特别是加强新闻媒体与民众的监督。

七、加强业务能力培训,提升自身素质,不断提高服务意识、服务水平、服务能力和服务效率。同时要做到依法行政、公正执法、文明执法,执法要倡导人性化。

八、建立个人从政档案或设立功过陈列室。其一,建立各级领导干部个人从政档案,忠实记录个人功过得失,并作为其升迁降职的重要依据。条件成熟时,把个人从政档案逐步向全体党员干部推广。其二:各级党委、政府要在本部门设立功过陈列室,对“三绿三宜”建设有功人员予以表彰和宣扬,对违纪违法人员记录其污点劣迹、警示后人。从而达到宏扬正气、震慑腐败分子,预防腐败等多重目的。

九、设立举报电话、电子邮箱,由专人负责管理。有举报必须深入调查,并有结果反馈;对举报有功的,予以保密、奖励。定期向社会公众公布纪检监察工作情况,特别是对那些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顶风违纪、情节恶劣,影响极坏的典型案件的查处处理情况予以透明化公布,向人民汇报、并接受人民的监督。

十、深入开展有关的宣传,增强人们对工作的理解与支持。形成良好的齐抓共管氛围。

第三篇:建设美好安徽心得体会

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区,全区纪检监察干部责无旁贷,必须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恪尽职守,认真履行职责,为建设“三绿三宜”黄山区保驾护航。在新的历史时期,纪检监察工作要取得新进展,必须转变观念,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反腐斗争警钟长鸣,但首要问题是做到如何预防腐败。抓纪检监察工作要打好组合拳,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统一思想,强化教育。全区纪检监察干部要统一思想,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委有关精神,要不定期地采取各种有效形式教育广大党员干部不断增强大局观念,自觉为 “三绿三宜”建设积极做贡献。加强政治党性、党风政风、思想道德教育,尤其是要加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种意识,社会主义道德、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倡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金钱观、权力观、荣辱观等。另外,加强各级领导干部配偶、子女、亲朋好友、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也非常重要,因为腐败有时候往往从这方面打开缺口。事实证明也是如此。

二、完善制度,杜绝腐败。对现有政策、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进行清理,该废止的废止,该修订的抓紧修订完善,逐步建立健全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与反腐倡廉进程相协调的制度体系,形成用制度规范从政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机制,堵塞制度上的缺陷和漏洞。总之,要从制度上让违纪违法人员付出惨痛的代价,从而使他们清醒地认识到腐败的可耻下场。今后,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尤为重要。

三、建立任前任后审计制。会同相关部门,对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进行任职前,调离(退)职的审计工作,保证干净做人、干净做事。

四、建立决策(工作)失误问责追究制。主要抓领导机关、领导干部,尤其是各级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抓容易滋生腐败的重点环节和重点部位来加强监督,通过科学配置权力,健全权力运行程序,完善监督措施,逐步建立健全权力制约机制,防止权利失控、决策失误、行为失范。对决策(工作)失误造成严重影响的,要毫不留情地给予问责追究。问责追究要动真格,不走过场,同时要令人信服。

五、认真做好信访举报和查办案件工作,严肃查处各种严重违纪违法行为,惩处腐败分子。纪检监察部门既要查处严重妨碍和破坏发展环境的行为,又要支持广大党员干部大胆创新,解除他们干事业的后顾之忧。对那些无中生有、造谣中伤、诬告诽谤者,要严肃依纪依法给予追究。

六、加强多方监督。包括上下级监督、内部监督、外部监督。特别是加强新闻媒体与民众的监督。

七、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强业务能力培训,提升自身素质,不断提高服务意识、服务水平、服务能力和服务效率。同时要做到依法行政、公正执法、文明执法,执法要倡导人性化。

八、建立个人从政档案或设立功过陈列室。其一,建立各级领导干部个人从政档案,忠实记录个人功过得失,并作为其升迁降职的重要依据。条件成熟时,把个人从政档案逐步向全体党员干部推广。其二:各级党委、政府要在本部门设立功过陈列室,对“三绿三宜”建设有功人员予以表彰和宣扬,对违纪违法人员记录其污点劣迹、警示后人。从而达到宏扬正气、震慑腐败分子,预防腐败等多重目的。

九、设立纪检监察举报电话、电子邮箱,由专人负责管理。有举报必须深入调查,并有结果反馈;对举报有功的,予以保密、奖励。定期向社会公众公布纪检监察工作情况,特别是对那些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顶风违纪、情节恶劣,影响极坏的典型案件的查处处理情况予以透明化公布,向人民汇报、并接受人民的监督。

十、深入开展有关纪检监察的宣传,增强人们对纪检监察工作的理解与支持。要在全社会形成纪检监察工作不仅是纪检监察机关的事情,也是全社会的事情,形成良好的齐抓共管氛围。

第四篇:安徽水利企业文化建设五年规划

安徽水利企业文化建设五年规划

一、编制依据:

安徽水利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主业及延伸产业、多元化产业等企业经济行为的效果和现状、安徽水利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五年发展规划、企业文化建设基础和现状、企业文化建设正步走论。

二、指导思想:

结合安徽水利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的总部、分支机构、项目等地域、行业、产业结构、发展历史等,围绕服务和指导企业经营、施工、生产、投资、管理等活动,有效创新建设富有安徽水利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特色的企业文化,促进安徽水利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的实施和持续、超越、稳定的发展。

三、编制原则:

1、基本适应和符合安徽水利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的五年发展规划,具有可行性;

2、能指导安徽水利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创新建设企业文化的实施,具有可操作性;

3、能反映和体现安徽水利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文化的地域、行业、企业性等特点,具有独特的个性、有效的创新性特征;

4、有助于指导和引导企业经营生产管理工作,具有先进性和前瞻性。

四、建设目标:

(一)2004年前企业文化体系达到规范和系统和效果:

进一步完善企业文化理念体系;

管理制度与文化理念基本适应;

企业环境具有初步的文化内涵;

企业良好形象得到公众较好认可;

(二)2005年的定量指标:

1、产生品牌价值,企业无形资产达到XXXX万元;

2、对稳定和提升股票价格、形成小盘绩优股产生直接作用;

3、85%以上的员工感受到企业文化的建设对企业的发展、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

(三)2008年前的定性指标:

1、2005年,在安徽省水利行业、蚌埠市范围内,本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的效果要形成“排头兵式”的影响力;

2、2008年,在全国建筑业范围里,本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的成效要达到建筑业里的“海尔”影响力;

3、2008年,在全国水利行业范围里,本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成效要达到水利行业的“海尔”影响力。

五、实施方案:

1、建立健全企业文化建设的领导机构和管理职能部门:

(1)成立企业文化建设委员会,成员包括企业领导、员工代表、客户代表、企业文化管理专家、员工家属代表、股民代表等。

(2)健全企业文化中心。在现有企业文化中心的基础上,合理、科学地赋予其相应职能。

2、制定分的实施计划,循序渐进,不断创新和提升。(略)

3、有机开展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全员对企业文化的认识:

(1)对高层领导、各分支机构的主要领导,主要开展领导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领导、示范作用、如何把企业文化建设同企业的经营生产施工管理活动相结合的观念和技能的培训;

(2)对全体员工的企业文化培训主要是企业文化的基本知识,加深对安徽水建文化理念的理解和自觉履行文化理念。

(3)对企业文化中心和分之机构具体企业文化职能部门的人员的培训,主要创新建设企业文化的技术和技能等方面的培训。

(4)有选择地组织或参加有关企业文化建设经验交流活动,互动交流和学习。

4、发掘和培植先进典型,树立样板:

(1)2006年内要力保获得两项反映和体现公司行业领先地位、管理先进、核心竞争力强、具有品牌价值的权威性奖励项目:

A、鲁班奖:

鲁班奖的全称为“建筑工程鲁班奖”,建筑工程鲁班奖是1987年由中国建筑业联合会设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鼓励建筑施工企业加强管理,搞好工程质量,争创一流工程,推动我国工程质量水平的普遍提高。鲁班奖是我国建筑行业工程质量方面的最高荣誉奖,作为建筑业的企业,必须获得一项此奖项,才能综合性说明本公司的工程建

设和管理能力和水平。

力保蚌埠闸2005年获得鲁班奖。

B、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

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以下简称大禹奖)是经国家科学技术部批准面向全国水利行业的科学技术奖,2003年1月1日开始实施,主要是奖励在水利科学技术进步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其目的是鼓励水利科技创新,充分调动广大水利科学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加速水利现代化建设。

力保一项成果获奖,争取两项成果获奖。

(2)体现安徽水利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的传统奖励项目,要向共青团中央的奖励接轨:

全国青年文明号1个,省级青年文明号2个,市级青年文明号4个;全国岗位标兵或岗位能手 ……

(3)内部先进人物的评比和表彰活动

企业现行的评优活动(略)

(4)完善和实施奖励制度:

对能起到提升企业知名度或有潜竞争效果的荣誉称号获得者都再给以奖励:各种奖励称号的追加奖励,如QC小组的奖励。

5、文化理念在适当时候进行梳理和补充、丰富:

现行提倡的文化理念是公司的一笔宝贵财富,具有相当时期的指导意义,但不排除在适当时候进行与时俱进性的梳理和补充、延伸、丰富,使得本公司的文化理念更趋规范、系统,同时独具特色。

6、体现企业文化的环境建设:

(1)施工现场的建设过程中的社会形象展示:

施工过程中的现场是能让公众认知公司的最好场所,工程建设完后,公众认知工程的建设单位的渠道和条件相对来讲就是不很直接,因此在建设过程中最能直接的表现。每一个现场就是一个活生生的广告阵地。所有施工现场的外观设计统一、规范,所有项目部经理的设施基本规范统一;制定临时设施、现场布局等风格基本统一的规范,结合项目的特性可在不改变统一规范风格的格局下,允许适度调整;生活设施和条件:是体现文化的阵地,也是施工企业最难作好的一个方面,如果能作好,将能形成特色。

(2)员工公寓的建设和宾馆式、规范化物业管理。

(3)办公楼区域的环境建设:门前、办公楼内、办公室内等场所的规范设计。

(4)广告宣传栏。

(5)车辆外观的统一设计,形成流动的文化风景线、流动广告车。

7、利用好媒体,加强品牌推广建设:

(1)平面纸媒体:借助和利用与企业发展有直接和间接关系的行业报刊(《中国建筑业》、《施工企业管理》、《中国建设报》、《中国建筑业》、《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中国水利报》等报刊)、企业所在地方报刊(《安徽日报》、《蚌埠日报》、项目所在地报刊、公司目标项目所在地报刊),策划、撰写有助于企业转型、产业结构调整、市场竞争和拓展、品牌推广等价值的文章。

(2)网络和网站:是展现企业形象的窗口,也是股民交流和反映意见的平台,网站的建设质量将直接反映到投资者对股票的信心,因此2003年要做到设计新颖,内容不断更新和丰富,形式活泼。

(3)企业宣传画册:由于公司最近几年的发展将是快速的,可设计成活页式的画册,以方便补充内容。

(4)电视媒体。用好几十万民工治理淮河为民造福的《一定要把淮河治理好》记录片,摄制安徽水建人建设蚌埠闸等淮河流域工程的记录片。

(5)鼓励和发现员工成才、当专家,编制实施“管理、科技类文章奖励办法”。

(6)编制《群英谱》:

每年编写反映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的先进人物、先进集体的〈群英谱〉,作为企业历史记录。

(7)继续办好企业内部报纸,并每年编写《大事记》。

(8)有潜在机会价值的展会及其展台。

8、制度、行为规范建设:

(1)2004年梳理现有制度,规范性修编和完善。

(2)2004年编制和启用《员工手册》。

9、策划和实施特色型的主题活动:

(1)结合1950年10月14日毛主席的号召:“一定要把淮河治理好”举办书法、绘画、摄影展,期间还邀请书法家联谊,可请1990年10月14日发行的JF.28“治理淮河四十周年”邮票设计者李德福到蚌

埠闸现场绘画。

(2)文化节的传统活动:时间自每年的4月15日——10月14日。期间包括:征文比赛、文化论坛、文艺技能竞技、工业旅游、团队训练、表彰先进、庆典等活动。

(3)规范性、创新性举办各类庆典活动:

上市、厂庆、项目中标、项目签约、工程开工、项目竣工等。

(4)回报社会的公益活动(环境保护、植树活动、希望小学等)。

(5)联谊活动:与建设项目所在地的单位联合举办体育比赛等活动,(6)用好五星级锦江酒店精神食粮的作用:在内部持续开展“吃一次五星级的饭,改一个自身的不足”的活动。

(7)文艺、体育活动。

10、VI设计:

2005年对公司进行规范性的VI设计,并循序渐进地实施其中的设计。

11、设计、赠送特色型具有文化品位的礼品:

(1)选择有一定代表性的邮票汇编成册,其中以1990年10月14日发行“治理淮河四十周年”的邮票为核心邮票,作为礼品赠送给嘉宾;

(2)珍珠:尽管蚌埠现在没有珍珠了,但是可委托定制珍珠;

(3)茶叶:定制包装“安徽水利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字样的安徽茶叶。

第五篇:安徽水利企业文化建设五年规划

安徽水利企业文化建设五年规划

一、编制依据:

安徽水利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主业及延伸产业、多元化产业等企业经济行为的效果和现状、安徽水利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五年发展规划、企业文化建设基础和现状、企业文化建设正步走论。

二、指导思想:

结合安徽水利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的总部、分支机构、项目等地域、行业、产业结构、发展历史等,围绕服务和指导企业经营、施工、生产、投资、管理等活动,有效创新建设富有安徽水利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特色的企业文化,促进安徽水利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的实施和持续、超越、稳定的发展。

三、编制原则:

1、基本适应和符合安徽水利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的五年发展规划,具有可行性;

2、能指导安徽水利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创新建设企业文化的实施,具有可操作性;

3、能反映和体现安徽水利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文化的地域、行业、企业性等特点,具有独特的个性、有效的创新性特征;

4、有助于指导和引导企业经营生产管理工作,具有先进性和前瞻性。

四、建设目标:

(一)2004年前企业文化体系达到规范和系统和效果:

进一步完善企业文化理念体系;

管理制度与文化理念基本适应;

企业环境具有初步的文化内涵;

企业良好形象得到公众较好认可;

(二)2005年的定量指标:

1、产生品牌价值,企业无形资产达到XXXX万元;

2、对稳定和提升股票价格、形成小盘绩优股产生直接作用;

3、85%以上的员工感受到企业文化的建设对企业的发展、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

(三)2008年前的定性指标: 1、2005年,在安徽省水利行业、蚌埠市范围内,本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的效果要形成“排头兵式”的影响力; 2、2008年,在全国建筑业范围里,本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的成效要达到建筑业里的“海尔”影响力; 3、2008年,在全国水利行业范围里,本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成效要达到水利行业的“海尔”影响力。

五、实施方案:

1、建立健全企业文化建设的领导机构和管理职能部门:

(1)成立企业文化建设委员会,成员包括企业领导、员工代表、客户代表、企业文化管理专家、员工家属代表、股民代表等。

(2)健全企业文化中心。在现有企业文化中心的基础上,合理、科学地赋予其相应职能。

2、制定分的实施计划,循序渐进,不断创新和提升。(略)

3、有机开展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全员对企业文化的认识:

(1)对高层领导、各分支机构的主要领导,主要开展领导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领导、示范作用、如何把企业文化建设同企业的经营生产施工管理活动相结合的观念和技能的培训;

(2)对全体员工的企业文化培训主要是企业文化的基本知识,加深对安徽水建文化理念的理解和自觉履行文化理念。

(3)对企业文化中心和分之机构具体企业文化职能部门的人员的培训,主要创新建设企业文化的技术和技能等方面的培训。

(4)有选择地组织或参加有关企业文化建设经验交流活动,互动交流和学习。

4、发掘和培植先进典型,树立样板:

(1)2006年内要力保获得两项反映和体现公司行业领先地位、管理先进、核心竞争力强、具有品牌价值的权威性奖励项目:

A、鲁班奖:

鲁班奖的全称为“建筑工程鲁班奖”,建筑工程鲁班奖是1987年由中国建筑业联合会设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鼓励建筑施工企业加强管理,搞好工程质量,争创一流工程,推动我国工程质量水平的普遍提高。鲁班奖是我国建筑行业工程质量方面的最高荣誉奖,作为建筑业的企业,必须获得一项此奖项,才能综合性说明本公司的工程建设和管理能力和水平。

力保蚌埠闸2005年获得鲁班奖。

B、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

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以下简称大禹奖)是经国家科学技术部批准面向全国水利行业的科学技术奖,2003年1月1日开始实施,主要是奖励在水利科学技术进步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其目的是鼓励水利科技创新,充分调动广大水利科学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加速水利现代化建设。

力保一项成果获奖,争取两项成果获奖。

(2)体现安徽水利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的传统奖励项目,要向共青团中央的奖励接轨:

全国青年文明号1个,省级青年文明号2个,市级青年文明号4个;全国岗位标兵或岗位能手 ……

(3)内部先进人物的评比和表彰活动

企业现行的评优活动(略)

(4)完善和实施奖励制度:

对能起到提升企业知名度或有潜竞争效果的荣誉称号获得者都再给以奖励:各种奖励称号的追加奖励,如QC小组的奖励。

5、文化理念在适当时候进行梳理和补充、丰富:

现行提倡的文化理念是公司的一笔宝贵财富,具有相当时期的指导意义,但不排除在适当时候进行与时俱进性的梳理和补充、延伸、丰富,使得本公司的文化理念更趋规范、系统,同时独具特色。

6、体现企业文化的环境建设:

(1)施工现场的建设过程中的社会形象展示:

施工过程中的现场是能让公众认知公司的最好场所,工程建设完后,公众认知工程的建设单位的渠道和条件相对来讲就是不很直接,因此在建设过程中最能直接的表现。每一个现场就是一个活生生的广告阵地。所有施工现场的外观设计统一、规范,所有项目部经理的设施基本规范统一;制定临时设施、现场布局等风格基本统一的规范,结合项目的特性可在不改变统一规范风格的格局下,允许适度调整;生活设施和条件:是体现文化的阵地,也是施工企业最难作好的一个方面,如果能作好,将能形成特色。

(2)员工公寓的建设和宾馆式、规范化物业管理。

(3)办公楼区域的环境建设:门前、办公楼内、办公室内等场所的规范设计。

(4)广告宣传栏。

(5)车辆外观的统一设计,形成流动的文化风景线、流动广告车。

7、利用好媒体,加强品牌推广建设:

(1)平面纸媒体:借助和利用与企业发展有直接和间接关系的行业报刊(《中国建筑业》、《施工企业管理》、《中国建设报》、《中国建筑业》、《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中国水利报》等报刊)、企业所在地方报刊(《安徽日报》、《蚌埠日报》、项目所在地报刊、公司目标项目所在地报刊),策划、撰写有助于企业转型、产业结构调整、市场竞争和拓展、品牌推广等价值的文章。

(2)网络和网站:是展现企业形象的窗口,也是股民交流和反映意见的平台,网站的建设质量将直接反映到投资者对股票的信心,因此2003年要做到设计新颖,内容不断更新和丰富,形式活泼。

(3)企业宣传画册:由于公司最近几年的发展将是快速的,可设计成活页式的画册,以方便补充内容。

(4)电视媒体。用好几十万民工治理淮河为民造福的《一定要把淮河治理好》记录片,摄制安徽水建人建设蚌埠闸等淮河流域工程的记录片。

(5)鼓励和发现员工成才、当专家,编制实施“管理、科技类文章奖励办法”。

(6)编制《群英谱》:

每年编写反映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的先进人物、先进集体的〈群英谱〉,作为企业历史记录。

(7)继续办好企业内部报纸,并每年编写《大事记》。

(8)有潜在机会价值的展会及其展台。

8、制度、行为规范建设:

(1)2004年梳理现有制度,规范性修编和完善。

(2)2004年编制和启用《员工手册》。

9、策划和实施特色型的主题活动:

(1)结合1950年10月14日毛主席的号召:“一定要把淮河治理好”举办书法、绘画、摄影展,期间还邀请书法家联谊,可请1990年10月14日发行的JF.28“治理淮河四十周年”邮票设计者李德福到蚌埠闸现场绘画。

(2)文化节的传统活动:时间自每年的4月15日——10月14日。期间包括:征文比赛、文化论坛、文艺技能竞技、工业旅游、团队训练、表彰先进、庆典等活动。

(3)规范性、创新性举办各类庆典活动:

上市、厂庆、项目中标、项目签约、工程开工、项目竣工等。

(4)回报社会的公益活动(环境保护、植树活动、希望小学等)。

(5)联谊活动:与建设项目所在地的单位联合举办体育比赛等活动,(6)用好五星级锦江酒店精神食粮的作用:在内部持续开展“吃一次五星级的饭,改一个自身的不足”的活动。

(7)文艺、体育活动。

10、VI设计:

2005年对公司进行规范性的VI设计,并循序渐进地实施其中的设计。

11、设计、赠送特色型具有文化品位的礼品:

(1)选择有一定代表性的邮票汇编成册,其中以1990年10月14日发行“治理淮河四十周年”的邮票为核心邮票,作为礼品赠送给嘉宾;

(2)珍珠:尽管蚌埠现在没有珍珠了,但是可委托定制珍珠;

(3)茶叶:定制包装“安徽水利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字样的安徽茶叶。

下载全面实施水利安徽战略为建设美好安徽提供坚实水利保障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全面实施水利安徽战略为建设美好安徽提供坚实水利保障.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