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纪检监察案件主审员制度实施办法
纪检监察案件主审员制度实施办法
为切实履行案件审理工作职能,落实案件审理工作责任制,提高案件质量和审案效率,根据《党的纪律检查机关案件审理工作条例》、《监察机关审理政纪案件的暂行办法》及其他有关规定,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案件主审员的资格确认
案件主审员是指在党纪政纪案件审理过程中,对案件的事实、证据、定性、程序、手续等承担主要审核职责,并提出处理意见的案件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案件受理后,案件审理部门负责人应当及时确定案件主审员负责审理。案件审理室主任、副主任应当担任主审员;在案件审理室连续工作一年以上、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较强的业务能力的一般工作人员,经区纪委常委会讨论决定可以担任主审员。
二、案件主审员的工作原则
(一)依纪依法,严肃慎重的原则;
(二)宽严相济,区别对待的原则;
(三)实体审理与程序审理并重的原则;
(四)纪律处分与组织处理相结合的原则;
(五)保障党员、行政监察对象合法权利的原则。
三、案件主审员的工作权限
(一)案件受理后,原则上30日内审结,如案情复杂或疑难经批准可适当延长审理时间;
(二)可向涉案单位或个人了解与本案有关的情况,并可查阅、复制与案件有关的文件和其他材料;
(三)经室主任或分管领导同意,可以要求案件移送部门补办有关手续、补报材料;可对重大复杂案件的主要证据作补充调查或直接复核;
(四)遇有适用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地方性法规和规章方面或专业技术方面问题时,可征询有关部门的意见。
(五)案件主审员实行回避制度,遇有下列情形应当回避:
1是本案的被调查人的近亲属;
2是本案的检举人、主要证人;
3本人或者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
4与本案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审理的。
四、案件主审员的工作职责
(一)审核调查组认定的被调查人的错误事实是否清楚,有关人员的责任划分是否准确,被调查人有无从轻、减轻、从重、加重情节,并负责与被调查人进行审理谈话,核对错误事实,听取本人意见,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教育、解释工作,并做好谈话记录;
(二)审核案件证据是否确凿充分,来源是否合法,如发现需要补充证据或材料的,应当及时提出意见建议,并按照案件审理部门工作程序补充证据或材料;
(三)审核案件调查组对被调查人的违纪行为定性是否准确,是否符合违纪的构成要件,适用法律、法规及提出的处分意见是否恰当,并提出审理后对错误事实的定性量纪意见;
(四)审核案件调查程序是否合法,“两规”、“两指”等调查措施是否依纪依法采取,是否履行了规定的手续;
(五)负责制作审理报告,案件主审员、助审员与案件移送部门如对案件定性量纪等问题有不同意见的,应在审理报告中说明;
(六)负责将审结的案件提交集体审议,并把集体审议的意见写入审理报告;
(七)负责将集体审议后的案件提交区纪委常委会或区监察局局长办公会议讨论,并按照讨论的意见起草有关文件;
(八)按照案件审理部门工作程序,负责与调查组及有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工作,办理和履行规定的手续和程序;
(九)负责处分决定草稿与被调查人见面以及处分决定的送达;
(十)负责对随案移送的暂扣、封存财物的处理;
(十一)负责处分决定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落实;
(十二)负责案件的立卷归档工作,做到案结卷成,及时归档。
五、案件主审员的奖惩
案件主审员在工作中认真负责、成绩显著或者有突出贡献的,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奖励和表彰。案件主审员在审理案件过程中涉嫌违纪违法、因重大过失或故意造成错案的,根据有关规定追究相应的责任。
第二篇:纪检监察案件公开审理实施办法
纪检监察案件公开审理实施办法
为健全纪检监察机关内部监督制约机制,推进党内民主,保障党员、行政监察对象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党的纪律检查机关案件审理工作条例》、《监察机关审理政纪案件的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公开审理的原则
(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二)严肃慎重、宽严相济、区别对待的原则;
(三)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相结合的原则;
(四)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的原则;
(五)依纪依法与保障被调查人(受处分人)合法权益相结合的原则;
(六)结合实际,因案制宜的原则。
二、公开审理的要求
(一)案件公开审理必须坚持在区纪委、监察局的领导下,由纪检监察组织,案件审理部门、案件调查部门、被调查人(受处分人)以及其他有关人员共同参与,按照纪检监察案件审理的基本要求和有关程序,对调查终结并移送审理的部分党纪政纪案件,在纪检监察组织内部或一定范围内公开进行审核处理。
(二)案件公开审理应当严格按照“二十四字”办案基本要求,实行专人负责与集体审议相结合的制度。
(三)案件公开审理的组成人员是被调查人(受处分人)近亲属的,或者与案件有其他利害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公正处理的,应当回避。
(四)纪检监察组织公开审理案件应当严格遵守党和国家保密规定,保障检举人、控告人、受害人和其他案件知情人的合法权益。
三、公开审理的形式、范围
案件公开审理可采用庭审式公开审理、支部大会式公开审理、内部质证式公开审理和座谈式公开审理等具体形式。各级纪检监察组织可结合工作实际积极探索公开审理的新形式,根据我区的实际情况,党纪案件一般采用支部大会式公开审理;政纪案件一般采用座谈式公开审理。
(一)支部大会式公开审理,是由被调查人(受处分人)和其所在党支部人员参加,同时因案制宜,吸收相关支部党员旁听,以召开党支部大会的形式对案件进行公开审理。
(二)座谈式公开审理,是由被调查人(受处分人)和其所在单位人员参加,适当组织相关单位人员旁听,以教育座谈的形式对案件进行公开审理。
(三)下列案件应当进行公开审理: 1在本地有影响的大案要案;
2审理部门与调查部门在案件定性、量纪等方面有分岐的案件;
3开展以案论纪教育的案件;
4适用公开审理的申诉案件;
5其它应当进行公开审理的案件。
(四)下列案件一般不公开审理:
1涉及党和国家秘密的案件;
2涉及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商业秘密的案件;
3涉及个人隐私的案件;
4已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的案件;
5其他不宜公开审理的案件。
四、公开审理的程序
(一)准备阶段
1案件审理部门对调查部门移送的案件进行初审后,认为适宜公开审理的,由主审员向案件审理部门负责人提出公开审理的建议,经分管领导批准同意后进行。
2根据公开审理的形式和案件实际情况确定公开审理的参与人员。一般由审理人员、调查人员、记录人员、被调查人(受处分人)、委托申辩人和其他人员等组成。3案件审理部门应将案件的调查人员、审理人员、公开审理范围、内容、时间、地点等事项,提前七日书面通知被调查人(受处分人)和相关单位及人员。被调查人(受处分人)认为参加公开审理的组成人员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以及其他利害关系的,应当自收到公开审理通知书之日起三日内,以书面形式向案件审理部门申请回避。
4被调查人(受处分人)可以自行申辩或委托他人申辩。经纪检监察组织批准,被调查人(受处分人)可委托本部门或本单位1至2名中共正式党员(党纪案件)或国家工作人员(政纪案件)担任申辩人,协助被调查人(受处分人)对案件事实、证据、定性、量纪、查处程序及适用条规等进行申辩或发表意见。委托申辩人应遵守有关纪律和规定,未经纪检监察组织批准,不得查阅案卷、收集证据。纪检监察组织也可以为被调查人(受处分人)指定申辩人。
(二)实施阶段
1主审员宣布会场纪律,介绍公开审理案件的名称、公开审理参与人员及列席人员,告知被调查人(受处分人)、委托申辩人的权利和义务;
2由案件调查人介绍案件的调查过程,阐述被调查人(受处分人)所犯的错误事实、性质、处分依据; 3被调查人(受处分人)对调查组认定的案件事实进行陈述、申辩;
4案件调查人对调查组认定被调查人(受处分人)的案件事实进行举证。必要时,可按照有关规定出示证据,交被调查人(受处分人)辨认。
5被调查人(受处分人)及其委托申辩人对案件事实、证据、定性、量纪、查处程序、适用条规等进行申辩;
6案件调查人对被调查人(受处分人)、委托申辩人及其他人的申辩意见进行说明;
7被调查人(受处分人)对案件事实、定性、量纪作最后陈述;
8主审员对公开审理进行总结,有关人员审核现场审理笔录并签名。
(三)呈报审批阶段
1案件审理部门制作审理报告,公开审理的情况应当在审理报告中反映。如果认为案件事实、证据、定性还不够充分,需作进一步调查,经分管领导批准后,移交给案件检查部门做好补证工作;
2公开审理的党纪案件,仍须由党的支部大会讨论表决并形成决议; 3将案件审理报告提交区纪委常委会或区监察局局长办公会议讨论决定,按干部管理权限需履行批准手续的,按规定程序办理后下达处分决定。
第三篇:民商事二审案件主审法官办案流程
民事二审案件主审法官办案流程
一、庭前审查与准备
(一)案件接收与审查
主审法官自接收案件之日起二日内对诉讼材料作如下审查:
1、审阅上诉状,查看有无当事人亲笔签字按印或盖章;诉状中重要内容有涂改的,是否有当事人签字确认;了解各方当事人之诉求及答辩主要观点。
2、查看上诉人和被上诉人及委托代理人的身份证明是否齐全(包括法定代表人的身份证明、营业执照及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以上材料为复印件的,查明是否已经与原件核对无误。
3、诉讼代理人手续是否完善;授权委托书委托权限是否明确。不明确的应当要求完善。
4、上诉人在上诉期间已经提供主要证据材料的,所移交的主要证据材料是否与证据目录一致,检查是否与原本进行了核对。
5、在接收案件五日内督促书记员制作《举证通知书》、《案件受理通知书》、《应诉通知书》、《合议庭组成人员通知书》或《权利义务告知书》、《廉政监督卡》、《送达法律文书地址确认书》送达联和附卷联,并予送达。《举证通知书》中应当明确举证的期限并要求对提交的证据材料逐一分类编号,简要说明证据材料的来源、证明对象和内容,注明提交日期,签名盖章,并依照对方当事人人数提出副本。
经审查发现案卷材料不齐全的,退回立案庭补充完善。退查完善应向立案庭出具《案卷立案阶段材料补充完善通知书》,由立案庭人员签收后留档备查。
(二)庭前准备
1、承办法官应当在庭前仔细阅看上诉案卷材料,全面掌握当事人的请求和理由以及诉辩意见和一审的裁判情况,整理归纳争议焦点。同时核对相关诉讼材料,发现有缺陷或缺失的(上诉状、答辩状署名不规范;身份证明不完备等),应及时要求当事人予以补正或补充。
2、承办法官应当核查双方当事人出庭人员的身份证明、诉讼代理人的授权委托书、律师事务所公函是否已提交法院,代理权限是否明确、公民代理的是否符合民诉法规定,如欠缺,应当通知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办理相关手续并在庭前或开庭当日提交。
3、根据案情的初步审查,依照《证据规则》的规定,提出举证期限、证据交换以及排期开庭日期的意见,报经审判长同意后,指示书记员做好填发有关通知、传票、公告等工作。
4、对于当事人提交的证据材料,应当要求当事人填写证据清单,明确提交日期、证据的种类、数量以及需要证明的事实并签名,并按照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交证据材料的副本,提交人和审判人员应在清单上签名。承办法官应及时通知对方当事人来院领取或通过其他法定送达方式送达证据材料副本。对于来院领取的,应当要求当事人签收,注明收到的证据材料名称、数量。对于其他方式送达的,应保存相应凭证。
收到当事人提供的证据材料,应当出具收据,收据应当写明证据名称、页数或者数量、是否原件或原物,由收件法官或者书记员签字。
5、当事人申请法院调查取证的,应当提交书面申请。合议庭对该申请事项依照《证据规则》的规定进行审查。对符合《证据规则》规定的,合议庭应当予以调查;对不符合《证据规定》规定的,应当驳回当事人的申请,告知当事人自行调查取证,但当事人提供了无法自行取证的客观原因后,应当予以调查。调查应当形成调查笔录,勘验现场的应当形成勘验笔录。调查无结果的,应当记录调查过程,由调查的法官、书记员签字存卷。调查结果或者无果的情况,应当及时向申请人反馈。调查取得的证据材料应当经双方当事人质证。
6、对于合议庭评议认为属于法院依职权调查的证据,承办法官应当按照合议庭的决定予以调查,并将调查情况向合议庭作全面、客观的汇报。调查笔录或工作记录应收卷在案。
7、对涉及不动产、相邻关系或其他需要勘查现场的案件,主审法官必须勘查现场,必要时合议庭成员一并参与;对重大、疑难、复杂或社会影响较大的案件,报请院长批准,邀请审委会全体委员勘查现场,并制作草图和笔录,由双方当事人及参与人签字。
8、当事人申请进行鉴定或审计,应当根据查明案件相关事实的需要进行审查;当事人申请重新鉴定的,应当根据法律和证据规则的规定,严格审查是否符合重新鉴定的条件。主审法官应提交合议庭对是否准予鉴定或重新鉴定进行评议。合议庭经评议同意的,应明确委托鉴定的内容,依照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司法鉴定管理规定,在五日内组织当事人对相关送检的材料进行质证,对于当事人质证有争议的检材,应经合议庭评议作出认证结论后移送本院司法技术室。
9、合议庭认为案件涉及专门性问题需提交鉴定或审计的,承办法官应当充分行使法官释明权,指导当事人向法院提出申请。如当事人坚持不同意申请鉴定的,应当记明笔录,按照《证据规则》确定举证责任的归属,由承担举证责任的一方当事人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
10、对于案件事实争议较大、证据材料较多或者案情重大复杂的案件,可以根据需要组织证据交换。
11、在开庭的前三日,承办法官应再次核对各方当事人开庭传票是否已经合法送达。如当事人没有收到,应当与当事人或其指定的代收人及时取得联系,确认传票是否已经送达。
12、合议庭在开庭前,应当对案件审理进行必要的准备,并明确合议庭成员之间的分工。根据庭审之前各方当事人的诉辩意见以及有关证据材料,初步确定案件的审理方向和庭审中需重点审查的问题。尽力做到当庭认证,提高法官驾驭庭审的能力。
13、承办法官应在庭前准备前,将案件的上诉状、答辩状以及一审判决书等,送交其他合议庭成员,合议庭其他成员应在庭前阅看案卷相关材料。对于重大、疑难案件,合议庭成员应当阅看案卷材料。
14、因当事人申请及其他特殊原因需变更开庭日期的,由承办法官提出,经审判长审核同意后,重新确定开庭日期。重新开庭的日期确定后三日内,由书记员安排,将变更情况通知诉讼参与人及有关部门。
15、对重大、疑难、复杂或社会影响大的案件,应当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有关人员旁听庭审,并征求案件裁判意见,征求意见可以采取发放书面问卷或者召开座谈会的形式进行,问卷应当存卷,座谈会应当形成记录存卷。
需要法警值庭的,应于开庭三日前按程序向法警支队申请用警。
16、对于公开审理的家庭纠纷、邻里纠纷或者其他有教育意义的案件,可以到案发地或者当事人所在地巡回审理。
二、开庭审理与合议
(一)开庭审理
1、主审法官一般应在立案后三十日内安排开庭。在此期间,应根据对证据和案情的审查情况,合理确定举证期限,严格执行法律规定,对逾期举证认真审查,防止证据突袭。
2、上诉人在庭审调查中,变更或增加其诉讼请求的,合议庭应当征询其他当事人的意见。其他当事人表示当庭答辩的,合议庭继续开庭,无需休庭。其他当事人表示无法当庭答辩的,可另行给予答辩期,决定休庭。如属于减少诉讼请求金额或者对请求金额的利息增减等非根本性的改变诉讼请求的,无需给予答辩期,亦无需休庭。
3、对于当事人当庭提交新的证据,主审法官依据《证据规则》进行审查,书记员应在庭审笔录中记明,审判长应要求当事人在证据上注明提交人、日期以及所要证明的事实或观点,并予以署名。并告知其庭后应补填证据清单提交法庭。
4、开庭审理应严格依照法定程序及有关规定进行。对于当事人逾期提交的证据材料,对方当事人同意质证的,应当记录质证意见。对方当事人不同意质证的,如实记入庭审笔录。对证据认证前,合议庭必须要交换意见,要以认证为中心,通过庭审活动,准确认定证据,查明事实。
5、庭审中达成调解协议的,及时制作《民事调解书》,并送达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
6、庭审笔录应当全面准确记录庭审经过,包括调解过程和协议内容。证人出庭作证的,要求证人在保证书上签字,应该记清证人身份、证言、证明目的、申请出庭作证的当事人姓名以及出庭、退庭时间(要求证人在法庭调查开始前,由庭内到庭外等候)。休庭后,主审法官应先核对笔录,再组织当事人(包括证人核对)逐页签字捺印,对当事人或其它诉讼参与人申请补正的,不得更改原始记录,涉及对案件事实的承认等重要内容的补正应当由双方当事人确认,必要时可调取庭审同步视频、音频核对。当事人拒绝在庭审笔录上签名的,应将情况如实记录在卷。合议庭成员及书记员应当在庭审笔录上签字。
7、以“五进”方式审理的案件,应征询旁听人员对案件的裁判意见,并记录在卷。
8、需补充或调取证据的,应在休庭后十五日内完成,并尽快组织第二次开庭。对争议证据的补充调查或核实取得的证据亦应经当事人质证。确需延长审限的,应在审限届满十五日前办理延长审批手续。
(二)合议
1、主审法官应在开庭后及时撰写案件审理报告,并在该报告中签名。具备合议条件的案件,应在开庭后5日内及时评议。主审法官应主动向审判长提出评议要求,审判长应及时安排。超过十日未提请合议的,主审法官应书面说明理由。
2、合议庭评议案件前,主审法官要给主管院长、庭长和其他合议庭成员各送交一份审理报告,庭长备案一份。
3、合议庭评议案件时,合议庭成员应当针对案件的证据采信、事实认定、法律适用、裁判结果以及诉讼程序等问题充分发表意见。合议庭成员不能作“同意”或“不同意”等简单表态发言。应首先对证据及事实作出讨论,确定据以判决的基本事实。对当庭未认定的争议证据应认真评议,并决定是否采信的认证结论。对案件适用法律进行认真讨论,并提出明确的裁判意见。评议结束后,合议庭成员应当场在评议笔录上签字。
4、院长、庭长对已合议的案件提出指导意见的,合议庭应当重新合议。
5、合议庭决议需要审委会讨论的案件,在决议后三日内,办案人要以合议庭的名义撰写案件审理报告,经庭长、主管院长签名同意后,将审理报告报审委会秘书处安排讨论议程。
6、对委员会秘书移交的审委会和专委会笔录,办案人要在接收前对该笔录进行认真核对,发现记录有误的,要及时汇报庭长和主管院长协调纠正。
三、文书制作与宣判
(一)裁判文书制作
1、案件审理过程中有符合案件诉讼中止或终结情形的,按法律规定办理;当事人申请撤诉或达成调解协议的,及时制作《民事裁定书》或《民事调解书》,并送达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
2、案件裁判结果确定后,主审法官应在三日内制作裁判文书。裁判文书应当写明如下内容:(1)当事人基本情况(含当事人身份证号,代理人的代理权限)、案件的审理经过(包括案由)、一审法院认定事实和判决理由及结果,上诉人诉讼请求及事实与理由、被上诉人答辩观点及事实与理由、第三人的观点及事实与理由;当事人提交证据的名称、证据来源、证明对象及内容简要说明。
(2)争议事实及讼争焦点、诉辩意见归纳全面准确,详略得当,法律关系表述清晰。(3)对当事人提供新证据应表述证据的举证、质证、认证过程;证据采纳得当、合法,证据是否采纳理由充足;对证据证明力的判断准确、有依据;证据链条清楚、完整,证据与事实之间的证明关系清晰。(4)依据证据认定的事实客观、全面,准确无误。
(5)裁判理由、案情分析紧扣讼争焦点,逻辑严密,重点突出,有较强的针对性;说理透彻,对法律适用论证充分,对当事人权利、责任、义务分析准确到位,对当事人意见剖析全面,有较强的说服力;判断推理合法合理,符合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社会主义价值观念;裁判依据合法、确实、充分。处理得当,公平公正;适用法律正确,援引法律条文准确、规范、完整。
(5)裁判结果明确、具体、完整;包括权利人、义务人、履行义务的内容、方式、期限等 裁判文书制作完成、交付审管办审查、印制前,主审法官应对照以上内容再次认真核查,确保不出现瑕疵或遗漏。
(二)宣判
1、判决应当向当事人直接宣判。裁判文书制作完成后,应及时公告宣判时间和地点。宣判前合议庭成员必须全部到庭,宣判时要向当事人同时送达判后答疑告知书。
宣判的日期为结案日期。分别宣判的,以最后宣判的日期为结案日期,只能记录一份宣判笔录。送达宣判的,以最后送达当事人的日期为结案日期。
2、宣判后,当事人有不满情绪的,应告知其正确行使诉权,主审法官不得与当事人及其委托代理人争吵。当事人对判决有疑问的,主审法官、合议庭其他成员、庭长均应认真、耐心、细致地给当事人阐法析理,进行判后答疑,力争实现案结事了。案件处理正确,但上级法院、合议庭或审委会决议明确要求做当事人息诉或调解工作的,必须做当事人的息诉或调解工作。
3、宣判笔录要求合议庭成员签名,当事人逐页签名。
4、确需委托其他法院宣判的应出具委托宣判函。
四、审理流程录入、案卷扫描和案件报结
案件承办人在案件审理中,应实时将审理情况,如审判组织、排期开庭、审理记录、合议庭讨论记录、审限信息等及时录入;审理阶段新增加的诉讼材料,如答辩状、证据材料等由承办法官负责扫描上传。
应诉通知书、告知合议庭人员通知书、传票、送达回证、审理报告和判决书稿及其他裁判文书均应在审判管理系统中生成。
在审判中需要审批的事项,一律在审判管理系统中进行,不得进行纸质审批。审批流程按照各事项的管理规定确定,应报送有权限的人员进行审批,系统中未列举的审批事项通过其他事项审批表单进行审批。在审批前,承办人应将审批所需的全部材料扫描上传至电子卷宗,便于审批人查阅、审核。未上传相关材料的,不予审批。
案件报结时,承办人应按照系统要求完整填写全部结案信息,并将审理执行过程中形成的未进行扫描上传的材料全部扫描上传,将在网上生成的表单和文书打印装入卷宗,确保纸质卷宗与电子卷宗一致。完成填报及卷宗整理后将案件发送至审判管理部门审核,审核通过后方可结案。
案件审结后的三日内,主审法官应通过审判流程网上报结销号。
五、判后答疑
1、当庭宣判的案件,当事人要求当即答疑的,当即答疑。不能当即答疑的或未当庭宣判的案件,以预约答疑的方式将答疑法官、答疑时间、答疑地点以及答疑方式,用书面负责通知当事人。
2、主审法官接到当事人判后答疑口头、书面申请或上级法院要求先行答疑的批办函后,应当在立案庭办理登记手续,填写《判后答疑办理情况登记表》。
3、答疑应以当面答疑为原则,对于外地的当事人,根据便民原则,经当事人同意,条件许可的,可以通过电话、网络、视频等方式答疑。
4、答疑过程应有书记员制作的答疑笔录,详细记载当事人提问和法官的回答,劝解当事人服判息诉的建议等内容,参与答疑人员均在笔录上签名。
5、答疑结束后主审法官应当在五日内将《判后答疑办理情况登记表》报立案庭结案,判后答疑相关材料应单独立卷,连同审判卷宗一并及时归档;
6、答疑法官在答疑过程中发现有非正常信访苗头的,应及时通报信访部门。
第四篇:民商事一审案件主审法官办案流程
民商事一审案件主审法官办案流程
一、庭前审查与准备
(一)案件接收与审查
主审法官自接收案件之日起二日内对诉讼材料作如下审查;
1、审阅起诉状,查看有无当事人亲笔签字按印或盖章;起诉状中重要内容有涂改的是否有当事人签字确认;了解各方当事人之诉请及答辩主要观点。
2、查看原、被告及诉讼代理人的身份证明是否齐全(法定代表人的身份证明、营业执照及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以上材料为复印件的,查明是否已经与原件核对。
3、诉讼代理人手续是否完善;授权委托书委托权限是否明确,不明确的应当要求完善。
4、诉讼费是否按规定缴纳。
5、起诉时已经提供主要证据材料的,所移交的主要证据材料是否与证据目录一致,是否与原件进行了核对。
6、起诉状副本、答辩状副本、《案件受理通知书》、《应诉通知书》、《合议庭组成人员通知书》或《独任审理通知书》、《举证通知书》、《权利义务告知书》、《廉政监督卡》、《送达法律文书地址确认书》是否送达,有无附卷联。《举证通知书》中应当明确举证的期限并要求对提交的证据材料逐一分类编号,简要说明证据材料的来源、证明对象和内容,签名盖章,注明提交日期,并依照对方当事人人数提出副本。
7、已经裁定采取诉前财产保全措施的,诉前财产保全手续是否完备。
经审查发现以上各项材料不齐全的,退回立案庭补充完善。退查完善应向立案庭出具《案卷立案阶段材料补充完善通知书》,由立案庭人员签收后留档备查。
(二)财产保全、勘验、鉴定、证据调取
1、当事人申请诉讼财产保全、证据保全或先予执行的,审查相关手续是否完备,并依照法律规定程序办理;案外人对证据、财产保全、先予执行提出异议的,主审法官应及时审查并在三日内提出具体意见,由合议庭评议决定后,在三日内作出答复。
2、对涉及不动产、相邻关系或其他需要勘查现场的案件,主审法官必须勘查现场,必要时合议庭成员一并参与。对重大、疑难、复杂或社会影响较大的案件,报请院长批准邀请审委会全体委员勘查现场,并制作草图和笔录,由双方当事人及参与人(包括制图人)签字。
3、当事人申请进行鉴定或审计,合议庭经评议同意的,应明确委托鉴定的内容,依照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司法鉴定管理规定,在五日内组织当事人对准备好的相关送检的材料进行听证,经对方当事人质证后移送本院司法技术室。
4.合议庭认为案件涉及专门性问题需提交鉴定或审计的,承办法官应当充分行使法官释明权,指导当事人向法院提出申请。如当事人坚持不同意进行鉴定的,应当记明笔录,按照《证据规则》确定举证责任的归属,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
5、当事人申请法院调查取证的,应当提交书面申请。合议庭对该申请事项依照《证据规则》的规定进行审查。如符合《证据规则》的,合议庭应当予以调查;如不符合《证据规则》的,应当驳回当事人的申请,告知当事人自行调查取证,但如当事人提供了无法自行取证的客观原因的,应当予以调查。调查应当形成调查笔录,制作完成后交由申请人保管。
6、对于合议庭评议认为属于法院依职权调查的证据,承办法官应当按照合议庭的决定予以调查,并将调查情况向合议庭作全面、客观的汇报。调查笔录或工作记录应收卷在案。
7、调查人员调查收集的物证应当是原物,提供复制品的,应当在调查笔录中说明取证情况。
8、采取查封、扣押、拍照、录音、录像、复制、鉴定、勘验证据保全的,要求当事人到场并制作笔录,参与人员均要在笔录中签名。
(三)追加当事人
原、被告申请追加当事人或者法院依职权应当追加当事人的,由合议庭讨论决定。决定追加的,在七日内将起诉状副本送达被追加人,并制作追加通知书,予以送达;不予追加的,及时答复当事人,并记录在卷。
(四)庭前准备
1、接收案件后,应及时确定合议庭其他成员,该成员中必须有一名人民陪审员。
2、承办法官应当在庭前仔细阅看案卷材料,全面掌握当事人的请求和理由以及答辩意见,整理归纳争议焦点。发现有缺陷或缺失的(民事起诉状、答辩状署名不规范,身份证明、委托手续不完备等),应及时组织当事人或其诉讼代理人予以补正或补充。
3、根据案情的初步审查,依照《证据规则》的规定,提出举证期限、证据交换以及排期开庭日期的意见,报经审判长同意后,指示书记员填发有关通知、传票、公告等。
4、开庭三日前,向当事人送达开庭传票及《出庭通知书》,同时将开庭时间、地点、当事人姓名(或名称)、案由送交办公室、宣教处分别在电子屏幕和延安法院网上予以公告,并将公告原件附卷。
5、承办法官应当核查各方当事人出庭人员的身份证明、授权委托书和诉讼代理律师的委托书、律师事务所公函是否已提交法院,代理权限是否明确具体。如欠缺,应当通知当事人及其委托代理人办理相关手续并在庭前或开庭当日提交。
6、对于当事人在不同阶段提交的证据材料,应当要求当事人填写证据清单,明确提交日期、证据的种类、数量以及需要证明的事实并签名确认,同时按照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交证据材料的副本,提交人和审判人员应在清单上签名。承办法官应及时通知对方当事人来院领取或通过其他法定送达方式送达证据材料副本。对于来院领取的,应当要求当事人签收,注明收到的证据材料名称、数量。对于其他方式送达的,应保存相应凭证。
7、按照《民事诉讼法》第133条之规定,组织当事人及委托代理人开好庭前准备会议,可调解的及时进行调解,达成调解协议的,当即制作《民事调解书》,并送达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不能调解的,组织进行证据交换,证据交换时,主审法官应认真核对证据材料,在证据材料上注明提供人、核对人及日期,耐心听取当事人的意见,确定庭审重点,明确争议焦点。庭前进行证据交换(包括法院依职权调取的证据)的,在证据交换时,要制作庭前证据交换笔录,对有无争议的证据进行分类,明确哪些证据双方有争议,哪些没有争议。
8、在开庭前三日,承办法官再次核对各方当事人的开庭传票的送达回证是否已经收到。如没有收到,应当与当事人或委托送达的法院及时取得联系,确认传票是否已经送达。
9、因当事人申请及其他特殊原因需变更开庭日期的,由主审法官提出,经审判长审核同意后,重新确定开庭日期。重新开庭的日期确定后三日内,由书记员安排,将变更情况通知诉讼参与人及有关部门。
10、庭前合议庭成员要熟悉案卷材料,主审法官在庭前会议的基础上认真做好庭前阅卷工作,了解和掌握要通过庭审查明的事实和证据,制作庭审提纲;同时承办法官应在庭前将案件的起诉状、答辩状送交其他合议庭成员,合议庭其他成员应在庭前阅看案卷相关材料。对于重大、疑难案件,合议庭成员应当阅看案卷材料。
11、庭前要明确合议庭成员之间的分工,规范庭审调查、法庭辩论等程序,尽力做到当庭认证,提高法官驾驭庭审能力。
12、对重大、疑难、复杂或社会影响大的案件,应当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有关人员旁听庭审,并征求案件裁判意见,必要时报请院长批准,邀请审委会全体委员旁听;需要增加警力的,应于开庭3日前按程序通知法警支队。
13、对不适宜用简易程序审理转为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须报庭长、主管院长审批,并裁定转为普通程序。
二、开庭审理
1、主审法官一般应在立案后六十日内安排开庭(简易程序案件除外)。在此期间,应根据对证据和案情的审查情况,合理确定举证期限,严格执行法律规定,对逾期举证认真审查,防止证据突袭。举证期限未届满的,经双方当事人同意后,可不受该条限制。
2、原告及特别授权的代理人在庭审调查中,变更或增加其诉讼请求的,合议庭应当征询其他当事人的意见。其他当事人表示当庭答辩的,合议庭继续开庭,无需休庭。其他当事人表示无法当庭答辩的,可另行给予答辩期,决定休庭。如属于减少诉讼请求金额或者对请求金额的利息增减等非根本性的改变诉讼请求的,无需给予答辩期,亦无需休庭。
3、对于当事人当庭提交新的证据,主审法官依据证据规则进行审查,书记员应在庭审笔录中记明,审判长应要求当事人在证据上注明提交人、日期以及所要证明的事实或观点,并予以署名,同时告知其庭后应补填证据清单提交法庭。
4、开庭审理应严格依照法定程序及有关规定进行,对于当事人逾期提交的证据材料,不组织质证,但对方当事人同意质证的除外。对证据认证前,合议庭必须要交换意见,要以认证为中心,通过庭审活动,准确认定证据、查明事实。
5、庭审中达成调解协议的,及时制作《民事调解书》,并送达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
6、庭审笔录应当全面准确记录庭审经过,包括调解过程和协议内容。证人出庭作证的,要求证人在保证书上签字,应该记清证人身份、证言内容、证明目的、申请出庭作证的当事人姓名以及出庭、退庭时间(要求证人在法庭调查开始前,由庭内到庭外等候)。休庭后,主审法官应先核对笔录,再组织当事人(包括证人核对)逐页签字捺印,对当事人或其它诉讼参与人申请补正的,不得更改原始记录,拒绝签名盖章的,应将情况如实记录在卷。合议庭成员及书记员应当在庭审笔录上签字。
7、以“五进”方式审理的案件,应征询旁听人员对案件的裁判意见,并记录在卷。
8、需调取证据的,应在休庭后十五日内完成,并尽快组织第二次开庭(对补充或补强的证据除外),确需延长审限的,应在审限届满十五日前办理延长审批手续。
三、合议案件
1、主审法官应在开庭后及时撰写案件审理报告,并在该报告中签名。具备合议条件的案件,应在开庭后及时评议。主审法官应主动向审判长提出评议要求,审判长应及时安排。超过十日未提请合议的,主审法官应书面说明理由。
2、合议庭评议案件前,主审法官要给主管院长、庭长和其他合议庭成员各送交一份审理报告,庭长备案一份。
3、合议庭评议案件时,必须要邀请合议庭成员之一的人民陪审员参加合议。
4、合议庭评议案件时,合议庭成员应当针对案件的证据采信、事实认定、法律适用、裁判结果以及诉讼程序等问题充分发表意见。合议庭成员不能作“同意”或“不同意”等简单表态发言。应首先对证据及事实进行讨论,确定据以判决的基本事实。对当庭未认定的备份证据应认真评议,并决定是否采信。对案件适用法律进行认真讨论,并提出明确的裁判意见。评议结束后,合议庭成员应当场在评议笔录上签字。
5、院长、庭长对已合议的案件提出指导意见的,合议庭应当重新合议。
6、合议庭决议认为需要审委会和专委会讨论决定的案件,在决议后三日内,办案人要以合议庭的名义撰写案件审理报告并在该报告中签名,同时经庭长、主管院长审签同意后,将审理报告及合议笔录电子版报委员会秘书安排讨论议程。
7、需要向审委会和专委会汇报案件现场勘查情况的,在绘图板上提前绘制好图形,并准备好讲解说明。
8、对委员会秘书移交的审委会和专委会笔录,办案人要在接收前对该笔录进行认真核对,发现记录有误的,要及时汇报庭长和主管院长协调纠正。
四、文书制作与宣判
1、案件审理过程中有符合诉讼中止或终结情形的,按法律规定办理;当事人申请撤诉或达成调解协议的,当即制作裁定书或调解书,并送达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
2、案件评议后,主审法官应在三日内制作裁判文书。
3、裁判文书应当写明如下内容:(1)当事人基本情况(含当事人身份证号,代理人的代理权限)、案件的审理经过(包括案由)、原告诉讼请求及事实与理由、被告答辩观点及事实与理由、第三人的观点及事实与理由;当事人提交证据的名称、证据来源、证明对象及内容简要说明。
(2)争议事实及讼争焦点、诉辩意见归纳全面准确,详略得当,法律关系表述清晰。(3)证据采纳得当、合法,证据是否采纳理由充足;对证据证明力的判断准确、有依据;证据链条清楚、完整,证据与事实之间的证明关系清晰;依据证据认定的事实客观、全面,准确无误。
(4)裁判理由、案情分析紧扣讼争焦点,逻辑严密,重点突出,有较强的针对性;说理透彻,对法律适用论证充分,对当事人权利、义务、责任分析准确到位,对当事人意见剖析全面,有较强的说服力;判断推理合法合理,符合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社会主义价值观念;裁判依据合法、确实、充分。
(5)裁判结果明确、具体、完整;处理得当,公平公正;适用法律正确,援引法律条文准确、规范、完整。
(6)结构完整,繁简得当,层次分明,能够全面反映案件的审理程序及管辖、鉴定、评估、审计等问题;语句通畅,文字凝炼、准确,表述规范,通俗易懂;标点符号、数字等使用规范。
(7)具有金钱给付义务的,应引用《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相关规定。(8)裁判文书中县名前冠省名,区名前冠市名。
裁判文书制作完成、交付印制前,主审法官应对照以上内容再次认真核查,确保不出现瑕疵或遗漏。裁判文书签发稿中要注明打印的份数。
五、宣判
1、判决应当向当事人宣判。宣判的日期为结案日期。分别宣判的,以最后宣判的日期为结案日期。送达宣判的,以最后送达当事人的日期为结案日期。裁判文书制作完成后,应及时公告宣判时间和地点。宣判前合议庭成员应当全部到庭,宣判时必须告知当事人上诉法院、上诉期限、上诉状的递交办法、上诉费的缴纳办法及期限,同时要征求当事人是否要求判后答疑和同意在互联网上公开裁判文书,对不同意上网发布的需要询问理由;对判决准予离婚的案件,应当告知判决生效前不准结婚。
2、对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必须当庭裁判,宣判后,应当在法定期限内给双方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送达裁判文书。
3、宣判后,当事人有不满情绪的,应告知其正确行使诉权,主审法官不得与当事人及其委托代理人争吵。当事人对判决有疑问的,主审法官、合议庭其他成员、庭长均应认真、耐心、细致地给当事人阐法析理,进行判后答疑,力争实现案结事了。案件处理正确,但上级法院、审委会或合议庭决议明确要求做当事人息诉或调解工作的,必须做好当事人的息诉或调解工作。
4、宣判笔录要求合议庭成员签名,当事人逐页签名。
5、委托其他法院宣判的应出具委托宣判函。
六、报结上网
案件审结后三日内应报结销号,报结前主审法官负责督促书记员将立案表填写准确、完整。对当庭调解的案件(包括当庭口头裁判和调解并当庭双方调解签字的案件)在报结时转化为当庭裁判案件。当事人同意裁判文书上网的,按照要求及时向审管办提交裁判文书。
七、判后答疑
1、当庭宣判的案件,当事人要求当即答疑的,当即答疑。不能当即答疑的或未当庭宣判的案件,以预约答疑的方式将答疑法官、答疑时间、答疑地点以及答疑方式,用书面通知当事人。
2、主审法官接到当事人判后答疑口头、书面申请或上级法院要求先行答疑的批办函后,应当在立案庭办理登记手续,填写《判后答疑办理情况登记表》。
3、答疑应以当面答疑为原则,对于外地的当事人,根据便民原则,经当事人同意,条件许可的,可以采用电话、网络、视频等方式答疑。
4、答疑过程应由书记员制作答疑笔录,详细记载当事人提问和法官的回答,劝解当事人服判息诉的建议等内容,参与答疑人员均在笔录上签名。
5、答疑结束后主审法官应当在五日内将《判后答疑办理情况登记表》报立案庭结案,判后答疑相关材料应单独立卷,连同审判卷宗一并及时归档。
6、答疑法官在答疑过程中发现有非正常信访苗头的,应及时通报信访部门。
第五篇:纪检监察案件调查报告
纪检监察案件调查报告范文
自2005年7月5日,我们接到县信访办批转的××镇××村群众举报信,信中反映××镇××村支部书记×××、村主任×××违法违纪的系列问题。针对反映问题性质的严重程度,我们××镇纪委、监察室立即成立了调查组。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男,1952年7月7日出生,现年53岁,1992年5月在村任职。中共党员,初中文化程度,现任×××村支部书记。(1)×××同志自1985年任村民小组组长以来,当时,×××村全村渔塘18口,连续与村签订了承包渔塘三次合同,按当时村级实际情况和集体意见决定,每个阶段结算的方式不一样。其中,1985年至1990年,经协商,采取按每口渔塘年产量估算,村级与承包渔塘者按“八二”分成,用鱼抵交渔塘利润款;1991年至1997年重新承包,当时合同由×××签订,他本人也参加承包,按村集体定的意见,按每年上交利润款6200元(其中×××本人承包3571元);1998年至2007年一次连续签订十年合同,由他本人和×××两人共同承包,每年上交利润6200元。经纪委财务清理组查账核实,包括另外在2000年4月承包渔池一口上交利润全部入账。×××同志在承包渔池70亩过程中,在他们承包前,村集体对其它所有渔池进行了一次全面整修,对渔池坝进行了加固,村集体安装了公路排水。整修池坝、过水 等费用村集体作了报销处理。×××等几个承包户承包后,对渔池也进行了零星整修。清理组通过查账了解,未发现村报销这些费用。×××同志自1985年以来至去年,前后承包二十年,其渔池上交款没有用现金与村结算,只是,其它渔塘、渔池承包人与村结算也是用村欠条或用建造渔池工程款抵付。自2005年起,所有承包户全部是预交现金,再承包。
(2)×××村在2000年,结合上级精神,村级推行产业结构调整,共修建渔池4口,造成四组稻田面积减少,鉴于当时实际情况,从一组无人耕种的田中调出22.6亩到四组。当时,村级召开了支部大会讨论此事,合同也落实到了四组农户。税费改革时,合同书全部报到财政所。2005年实行土地二轮延包,×××村召开群众代表大会,一致认为以税改落实到户面积不变,采取微调方式。1组22.6亩田确权确地还在四组农户,国家有关优惠补贴按上级报表落实在四组农户。一组农户意识到如今国家政策如此优越,纷纷要求村级将调出的田地重新调回来,纯属钻国家政策空子,有些人鼓动村民到村、到镇上多次上访,并且强行将调出的田地占为己有,导致造成信访件上所说的一组村民合同书上写的却是四组村民的名字。
(3)×××村在2003为了落实上级政策,在××镇6个村范围内兴建农业综合开发工程,该项目是以县财政局农发办和××镇财政所为主体。鉴于村集体意见要求对外招标,增强透明度,由村秘书王顺超同志起草招标公示,分别在多处张帖。10天过去了,竟然无一人接标,大家都担心上级政策资金难以到位。其他5个村,工程已完成一半以上,在上级单位的一再督促下,财政所副主任陈建中再次动员村委会一班人要定期保质保量完成。迫于无奈,×××村采取村干5人共同承担风险。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才与财政所签订合同,完全设有信访件上所说的以权包揽工程一事。
(4)×××村在2004落实粮食补贴方面,完全是按照国家有关政策直接补贴到农户。按国家补贴标准,稻田每亩补贴到户33.35元,分两个阶段进行,直补和早初良种补贴由财政所陈主任直接与农户结算。在结算过程中,欠农业税的农户,经协商同意,抵交了农业税款,未欠农业税款农户,财政所直接付了现金,中稻和晚稻鉴于财政所人手不够,由村干和组长牵头与农户结算。方式与前一个阶段相同,中间存在个别农户与村不结算,村直接在该户欠税税票上扣减,农户与村未办结好手续。那只是极少农户存在过去与村结账过程中有纷争,暂且放下。
(5)×××村2002年根据鄂政发〔2002〕6号文件精神,结合本村的实际情况,为及时解决好农村人口饮水解困工作,积极上报,争取饮水解困资金4.2万元。按照上面文件精神要求,人平投资330元,其中中央投入每人105元,省配套投资10%(每人33元),其余部分由地方配套和群众自筹。根据×××村集体意见,中央投入部分按90元水利工款及打水井农户补给水泥,分解到农户;省配套资金上级未拔付,其中完成标准高的农户,村另外奖付水利工款50元。因为当时在税费改革前,村级水利工当现金结算,实际上农户没有完全享受国家饮水解困政策。此项,我们镇纪委正作适当处理。
6)×××村2003年按上面文件规定,每个劳力负担水利工15个,工值8元,村与农户的结算情况是:对少数农户全年超额完成了任务的,对超出部分可以抵减原来欠村的各项上交款,没有抵减的,村出具了欠条。对那些常年做工的农户,而村又欠了他们的钱,由农户自愿拿出村级欠条来抵减,对大部分不愿做工的和少做了劳务工的农户,由于他们不愿与村结账,就由
组长造册登记,欠工个数及金额,交村作为后来结帐依据。工作落实不到位,对农户的各项结算不及时、不公开,导致群众上访,×××村的全体村干也认识到这些问题带来的严重后果,因此,我们建议不予追究个人责任,但责令其对存在的问题整改到位。(7)×××村村主任×××,现有四个孩子,最大孩子出生于1985年,最小孩生于1996年,其妻已作结扎手术。2001年5月,镇委研究决定,该同志任村委会副主任,主管财贸工作(当时该村无村主任),2002年第五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时,龚被村民海选为×××村村主任。×××到村任职以后,曾多次向党组织提出申请,要求加入党组织;村党支部多次向镇党委呈报,镇党委考虑到×××的计划生育问题,一直未予呈报。2005年7月,经镇委考察组多次考察,认为该同志最小孩已近10岁,按《湖北省计划生育条例》规定,计划外生育者在5年内不得评先评优,不予批准入党,而他已近10年,遂将×××的情况如实上报县委组织部,组织部已批准×××为中共预备党员。中共××镇纪委调查组
二○○五年八月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