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立足岗位 实干创新 努力开创地税部门工会工作的新局面
立足岗位,实干创新
努力开创地税部门工会工作的新局面
他从担任工会主席以来,他以卓越的领导才能,严谨的工作作风,带出了一个率先垂范、奋发有力的工会组织的领导班子;以执着的敬业精神,甘愿奉献的人生品格,培育了一支业务能力强,服务水平高的工会干部队伍;以与时俱进的意识,敢为人先的风貌,开创了地税部门工会工作的新局面。
一、刻苦学习,不断完善,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作为在工会工作岗位上的“新手”,他总是虚心向老同志学习,他善学好思,边学边干,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广泛了解区局工会工作的实际情况。为使自己更快地进入角色,他不仅积极参加中心组学习、机关干部集体学习,还经常利用双休日的时间到单位坚持自学,并认真做笔记。他认真学习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十六大和中国工会十四大会议精神,学习《工会法》、《劳动法》和《中国工会章程》等有关法律法规知识。几年来,他记笔记、写学习心得、撰理论文章、出调查报告等。由于加强了学习,使他的政治、业务素质有了很大提高。在工作中,他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自己头脑,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区局工会工作全局。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能够用所学的理论指导工会工作。
二、敬业奉献,勇挑重担,努力做好新时期工会工作
区党代会提出了建设经济强区、文化大区、和谐辖区的奋斗目标。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需要全区上下共同努力。为此,他多次组织召开领导班子会议,提出工会工作新的工作思路和工作目标,明确工会工作的重点,保证了区局工会工作顺利开展,为全区经济和社会跨越式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是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取得新成果。根据上级工会的部署,坚持从实际出发,在区局广大干部职工中开展了“提素质、献良策、比贡献、创记录”劳动竞赛、技术创新等活动,充分调动了广大干部职工的加强税收征管、强化纳税服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全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据统计,2011年增收地税收入达1129万元,区委、区政府给予了集体荣立三等功的表彰。在全省业务技术比赛中,一名同志取得了全省第四名的优异成绩,二名同志获得了全市优秀选手称号。
二是送温暖和再就业工作取得新成效。积极组织开展了党员联万户活动,在工会组织中,明确了专人负责,对需要帮扶的特困内外部干部、职工建立了档案,实行微机动态管理。把日常救助与临时救助和节日救助有机结合起来,推进了“送温暖”活动的经常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春节前,组织全体54名党员,对破产的省第二毛纺织厂的下岗职工进行了慰问,为他们送去了米面油,让他们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按照区里和市局的安排,对30户特困户,进行了救助,大力开展了促进再就业“十大帮扶”和“四送一助”活动。几年来,先后为700余个下岗再就业人员,落实了税收政策减免,减免税收收入130余万元。此外还开展了“爱心助学”活动,对西郊乡中心小学救助3000元,对考入大学的家庭困难的应届大学生每人资助1000元,累计金额达3万多元。
三是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有了新提高。在区局广大干部职工中开展了“假如我是纳税人”的换位思考大讨论活动,开展了“贴近民生,优质服务,为纳税人办好事办实事”的主题教育,进一步把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统一起来,精神振奋起来,为建设宽裕殷都、文化殷都、和谐殷都做出了新贡献。此外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举办了拓展训练和运动会,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了参观等等,进一步丰富了广大职工的业余生活。
三、基层工会组织建设取得新进展。几年来,新建基层工会组织家。全县工会组织全部达标,升级个,创优个,建成全国模范职工之家个,省级模范职工之家个,市级模范职工之家个,先进职工之家个,模范职工小家个。坚持对县直和乡镇工会主席实行了目标管理,实行百分考核制度,强化了工会干部培训工作。县总办了期工会干部培训班,培训人员达人(次),提高了工会干部的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
关心支持,注重效果 努力把工会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张晓白同志作为安阳市地方税务局副局长,虽然主管的各项工作非常繁忙,但多年来他一直倾力关心、支持和帮助区局机关工会工作。区局机关工会取得的每一项成绩和荣誉无不包含他辛勤的努力。
区局机关工会工作由于参与的科室人员多、政策性强、业务性质差异大等原因,搞好工会工作有一定的难度。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作为区局机关领导,张晓白同志结合多年从事领导岗位和宣教工作的实际,帮助区局机关工会建立了以科室所为单位切实可行的学习制度,每周学习一次。学习内容有:《工会法》、《劳动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和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加强基层工会组织的重要讲话及党的十七大六中全会精神等,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工会干部的素质。
不仅如此,张晓白同志还从活动经费上给予大力支持。在区局党组会上,坚持从人、财、物等方面向工会组织方面倾斜,张晓白同志总是想方设法给予经费保证。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张晓白同志亲自过问督促,区局2011年为2012年为机关工会订阅了《妇女生活》、《伴侣》、《中国妇运》、《婚姻与家庭》等报刊杂志。张晓白同志还十分关心机关工会组织开展文化、宣传、教育活动,今年春节前他倡议,和区政府、财政局联合举办了“廉政文化书画展”,全市多名优秀书法、书画大家的作品,参加了展览,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结合实际,着重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丰富了大家的文化生活。在庆祝建党90周年红歌大家唱活动中,他亲自组织,亲自参与,带动了大家的积极性,在全区的汇报演出中,获得了全区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进一步促进了机关精神文明建设。
关心职工生活,搞好职工福利,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长期主要工作。张晓白同志在日常工作中,只要机关工会提出要求的,他都根据实际情况认真研究,千方百计加以解决。节假日或是职工生病住院,张晓白总是和工会干部一道前去慰问。在张晓白同志的帮助下,工会与干部职工的联系和沟通不断加强,各项工作也不断向前发展。
实施城市解困工程是为广大群众排忧解难、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切实转变干部作风的重要举措,也是政府机关工会工作最重要的内容。张晓白同志高度重视。在他的支持下,政府机关工会组织全体工会成员为河南省第二毛纺织厂的特困群体捐送了衣服和米面油。为帮助工会开展工作,张晓白还多次带领工会干部深入包扶贫困户家中了解生活情况及贫困原因,并给予他们亲切慰问和鼓励,老干部罗美英生病住院,他在看望后,了解到生活困难,就倡议全体工会会员捐款,张晓白带头捐款500元。共捐款20000元,在得知她爱人也住院后,又组织捐款20000元,帮助她的家庭渡过难关。同时有力支持了城市解困工程的实施。通过张晓白同志和区局机关工会一年来的扶助,包扶贫困户家庭的基本生活得到了有效保障。
诸如此类的事不胜枚举。在张晓白同志的亲切指导和大力帮助之下,区局机关工会充分发挥了自己桥梁纽带作用,使工会组织真真正正成为全体干部职工的“贴心人”,工会工作也一年迈上一个新台阶,
第二篇:立足新起点努力开创共青团工作新局面
立足新起点努力开创共青团工作新局面
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共青团尤其是科研单位的工作对象与工作环境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共青团工作面临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等思想观念的多元化发展趋势,对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新的挑战;对共青团素质拓展体系建设提出新的要求;互联网络等新媒体、新技术的兴起和广泛应用,对传统的共青团工作模式、工作方法形成了巨大冲击。面对这些新的挑战,团组织和团干部一定要有忧患意识,立足新起点、明确新任务、努力开创共青团工作的新局面。
一、研究青年的思想状况,发挥共青团的思想政治工作职能青年的思想道德发展并不是自发性的,而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体现了时代社会发展的特点和要求。共青团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弘扬现代社会主题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政治道德要求,如诚实守信、公平竞争、创业敬业等。必须摒弃那些以自我为中心,只求权利,不尽义务,寻求感官刺激,理想信念淡化,道德观念模糊的所谓“市场观念”的负面影响。另外,要考虑世界文化的碰撞。在开放的环境中特别是中国“入世”以后,在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等方面都会对青年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共青团的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要引导学生在吸取世界民族文化精神学习西方先进管理技术的同时,正确认识国情。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了解、继承民族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增强分析、批判和抵制消极、没落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的能力。
二、坚持思想指导,拓展教育载体,建立长效机制
把加强团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摆在突出的位置,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充分发挥共青团的优势,努力建立长效持久的思想引导机制,将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内化为广大团员青年的成长动力。认真研究当代青年的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进一步丰富和拓展思想教育载体,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单位文化、社会服务、文艺体育等活动更为紧密地结合起来,构建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思想教育工作新格局,不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团组织和骨干的作用,引导团员青年主动用科学理论武装自己。大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以多种形式引导团员青年科学认识当前世界形
势和社会热点问题,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激励和振奋以创新精神为主的时代精神。
三、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共青团的组织职能
共青团的干部应该进一步加强四个方面的修养:一是政治素质修养,要把握大局,善于从政治上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坚定政治信念。二是道德素质的修养,坚持堂堂正正做人,公道正派待人,勤奋做事,勤俭办事,努力做青年人的表率。三是文化素质修养,要有宽厚的文化底蕴,下苦功夫广学博学,汲取营养。为自己的成长、为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知识功底。四是能力素质修养。不断提高处事的决断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创新能力。只有磨练出一批高素质的团干部队伍,共青团工作才能不断开创新的局面。
四、坚持文化导向,大力营造健康和谐的环境
坚持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努力形成思想向上、活动丰富,既有主旋律又富多样化,既有高品位又有多层次,既反映时代共性又体现单位特色的文化氛围。坚持不断丰富文化艺术活动的形式与内容,在办好各大主题活动及各种讲座、论坛、文艺演出、体育比赛等活动的同时,精心设计和创新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思想政治、学术科技、文娱体育等素质拓展活动,努力营造健康和谐的环境。注重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努力探索文化建设的新路子。高度重视网络文化平台建设,办好内部网站,开辟网络文化活动新阵地。积极整合单位活动资源,推进活动阵地建设,鼓励大家创造性地开展各种兴趣活动,努力打造精品活动,树立良好的单位形象。
五、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健全团员成长服务体系
团组织及团干部要广泛深入团员青年之中,加强调研,进一步推动青年工作的课题研究。不断深化对时代的认识,深化对青年发展的认识,及时掌握新时期青年工作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科学把握新时期青年工作的新规律,把团员的所思、所想、所盼、所求,作为共青团工作的切入点,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完善服务体系,自觉代表和维护广大团员青年的根本利益。积极整合资源、立足团的组织优势和活动优势,以培养团员的能力为重点,开展各种培训服务。利用好网络交互平台、创新联络方法,广泛听取意见,多层面地保持团员与单位沟通渠道的畅通,开展有针对性的服务工作,维护和增进广大团员的根本权益。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从关心团员青年学习生活的一点一滴做起,从团员青年反映的一个个具体问题抓起,认真解决团员青年在学习、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合理需求,全心全意为他们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以有限的资源服务最多的青年,不断提高服务能力、扩大团组织的群众基础。
六、找准工作创新点,把握共青团的科技创新职能
青年正处在一个非常好的年龄阶段,应该加大力度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积极组织他们参与一些科研创新活动和科技竞赛。在坚持扩大参与面,推动学术科技活动氛围形成的基础上,注意先进性,培养一批高、精、尖项目。建立完善研究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配套机制。科技成果不能与现实生产结合,就会失去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团组织应当探索建立促成转化的相应中介机构。推广和孵化一批青年科技成果,为其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服务保障。
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共青团组织应该发挥好三个优势。一是组织优势。为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施展才华铺路搭台,积极争取党政的支持,广泛吸引重要相关领域的青年骨干,形成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的资源储备。二是活动优势。大力实施以各种创新活动,提高青年社会认同度,使他们通过科技创新活动真正出成果、出效益。三是激励优势。对优秀的创新成果及转化成果,建立团内评价与社会评价相结合的奖励机制,使优秀青年创新人才及其创新成果最大限度地得到社会的肯定和推广。
七、坚持党建带团建,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团的自身建设
团的自身建设是共青团服务大局、服务青年的前提和保证。坚持“党建带团建”,切实提高团的基层组织的活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要继续深入开展团员意识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团员青年树立组织意识、坚定理想信念、永葆青春朝气,进一步巩固团的群众基础。健全团支部组织建设体系和活动体系,强化组织的整合机制,推进团组织之间以及与兄弟团组织之
间的合作与交流。认真做好“推优入党”工作,不断为党输送新鲜血液,积极发挥团支部在推优工作中的作用。要加大各类团属刊物、广播台、通讯社和以网络为载体的舆论宣传阵地建设力度,不断提高宣传工作的效果,增强共青团的影响力。努力探索以“五四”表彰为重点的共青团各项评价工作的改革与创新,推动以评促建的机制建设,建立更为科学的基层共青团工作评价体系。鼓励和倡导团组织面员紧扣时代脉搏,敢于创新、善于创新,以建设学习型组织和服务型组织为目标,在全力推动组织和个人共同发展的同时,为单位、为社会的改革、建设与发展贡献力量。
第三篇:加强院所创新文化建设 努力开创精神文明建设新局面
加强院所创新文化建设 努力开创精神文明建设新局面 文化是人类知识的结晶、文明的象征,创新是文化的本质特征。变革、创新、谋发展、求进步,已成为当今世界一种普遍的意识和时代的潮流。党的十六大明确把文化创新和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并列作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广泛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积极发展健康向上、各具特色的群众文化”。创新文化建设已得到越来越多科研院所的重视。
一、科研院所创新文化建设的内涵
科研院所创新文化建设不同于一般的行政管理或党务工作,也不同于一般的科研管理工作。创新文化,是激励创新的文化,是科研院所在科技活动中产生的与整体价值准则相关的群体创新精神及其表现形式的总和。科研院所创新文化分为外在文化和内在文化。
外在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物质文化,是外在的物化层面、可视层面,作为文化的一种载体,一种物质环境,包括优美的环境、现代化的科研条件、科学的形象设计等。制度文化是科研院所的整体战略目标和价值理念的体现。制度建设重在激励、正面引导,要体现民主政治的要求和依法行政的理念,要符合国际规范和科学共同体的精神。适宜创新的制度文化是一个有吸引力的,勇于接受新事物、新观念的制度文化,具有宽容的、宽松的特点。
内在文化即理念文化。众所周知,理念是意识形态的东西。理念文化是整个创新文化中最凝练的部分,也是最“虚”的部分。说它凝练,是因为创新文化中的理念不应太多,如果把好的理念、好的思想都作为自己的文化理念,那就等于没有自己的理念,所以它必须是经过反复凝练而成的最精粹的东西。说它最“虚”,是因为它并不直接告诉你做什么和不做什么,它只是原则性的导向,而不是具体的要求。
如果我们把院所文化比做一个人的整体的话,那么,物质文化就是他的外在躯体,制度文化就是他的内在神经,而理念文化就是他的思想精神。一个健全的人必须是这三者的有机统一,孤立地搞某一方面都是不能成功的。
二、创新文化对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作用
创新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重要内涵,也是科研院所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建设良好的科研环境,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对于激励和培育创新思维、造就创新人才、做出创新成果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是全面提高整体创新能力的有效保证。
1、创新文化建设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需要。全面推进创新文化建设,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实践。科研院所担负着攀登科学技术高峰,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创新贡献的历史重任,同时,还应当在先进文化建设方面先行一步,为丰富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做出应有贡献,这也是科研院所在新的历史时期应尽的责任和崇高的使命。
2、创新文化建设是全面提升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需要。随着形势的发展,科研院所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必须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培育院所精神,是弘扬民族精神的具体实践,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是实现科研院所发展的必然需要。只要我们紧密联系实际,积极开展创新文化建设,弘扬创新精神,营造激励创新的文化氛围,把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与科技创新活动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就能使精神文明建设更好地服务于本单位改革与发展的实践。
3、创新文化建设是进一步激发科技创新活力的需要。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广大科技工作者肩负着重要的使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科技工作者要始终保持勇于创新的激情与斗志,不断取得突破性成效,需要有科学情怀的驱动、科学态度和科学理念的导航、价值取向和人生理想的引领,同时也离不开良好的文化氛围的熏陶。加
强创新文化建设,就是要凝聚、弘扬创新精神,帮助广大科技工作者树立远大理想,确立科学态度,培育科学情怀,从而为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南京水科院近几年来,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到切实提高全院的综合实力、不断改善职工的工作生活条件、大力发展院所创新文化建设上,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创新内部管理和运行机制,倡导以“科学、民主、宽容、关爱”为核心的院所创新文化,取得了明显成效。几年来,被中央四部委命名为“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持续保持了“江苏省文明单位”和全国水利系统文明单位的荣誉称号,还获得了江苏省委授予的“江苏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的“江苏省'九五'产学研联合先进集体”、“江苏省AAA级信誉咨询企业(机构)”,南京市政府授予的“南京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等一大批省部级荣誉称号。院综合实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大大增强,科研合同额持续快速增长,2003年科研合同额为1.51亿元,较2002年增长27%,2004年至8月底科研合同额已达1.5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5%。在此基础上,科学研究水平显著提高,2003年提交的科研成果、出版专著、发表论文、申请专利、获得科技进步奖均创历史最好水平。
三、深入开展创新文化建设,开创精神文明建设新局面
推进创新文化建设是深化科研院所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开展创新文化建设,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立足科研院所的实际,以激励创新的价值观建设为核心,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为宗旨,以增强院所综合竞争力为目标,围绕核心,突出重点,找准抓手,力求实效。
1、以观念建设为核心,培育勇于创新的价值理念。培育有利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价值观念、道德风范等是创新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要规范科技活动的价值取向,以实现院所发展的战略定位和科技目标作为创新文化建设的立足点和着眼点,加强对价值观的引导和培育,来调动和激励全院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创新文化与科研活动的良性互动。
“科学、民主、宽容、关爱”是南京水科院创新文化的核心内容。我院将院所文化的核心内容与外在表现形式紧密结合,大力倡导积极向上的文化建设。具体表现在:热爱科学、乐于探索、严谨务实、追求卓越;公平竞争、学术民主、统一意志、团结协作;不骄不躁、心胸宽广、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关心他人、热爱集体、顾全大局、宽松和谐。我们提倡科学创新、实事求是,反对急功近利、形而上学,严守“科学、规范、诚信、卓越”的质量方针;推崇民主作风,在干部选拔和任用中,逐步扩大民主范围,坚持公平、公正、公开选拔任用干部。在科学研究中提倡学术民主、努力营造百家争鸣、科学和谐的良好氛围;鼓励创新宽容失败,鼓励诚实的进步,宽容诚实的错误。既鼓励原创性的科学研究,又允许科研探索中的失败;既有优胜劣汰的竞争环境,又有宽松和谐的学术氛围。关爱职工,关爱他人,关爱社会。近三年,我院重视改善职工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关心工作十分辛苦的科技骨干,组织他们携家属赴港澳休假;对配偶是下岗职工的我院职工每年给予经济补助;组织职工们开展“一对一”捐资助学活动等。在科技体制改革过程中,我院形成的“科学、民主、宽容、关爱”院所文化,已成为南京水科院人的行为准则与导向。
2、以制度建设为重点,促进创新文化的生成。现代管理制度是实现科技创新的重要保证。我们要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动力,构建激励创新的机制。要根据各类科技活动的特殊性,进一步修订和完善规章制度,把激励创新的价值观念转化为激励创新的体制、机制、制度和规范,建立起既能够激发创新,调动职工积极性,又做到有章可循、依法治院(所)、民主办院(所)、高效快捷的体制机制和制度。特别是在人才队伍建设中,要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实行开放流动的体制,建立和健全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使用机制和有利于调动人才积极性、促进科技人员全面发展的激励机制,使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健康成长。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力度不断加大,南科院作为国家公益类非营利性科
研机构改革试点单位,进行了历史上最大力度的改革。我们通过制度创新使改革不断取得新突破。在架构先进的非营利机构管理体制工作中,我们创造性提出了“考核进入制”、“项目进入制”的新思路,对进入科学研究部人员实行定量考核、动态管理,充分体现了以“竞争”“流动”为核心的指导思想。对职能部门负责人实行全院公开竞聘,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实行公开遴选,体现了“公平、公正、公开”。2003年我们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研究所所长,吸引了国内五个科研机构、五所高等院校、还有来自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共30多位国内外优秀人才报名应聘。我们改革人才引进工作程序,在符合《干部选拔任用条例》的前提下,按照国际惯例,通过应聘者作学术报告,与由院士、专家组成的咨询组座谈、与院长会面交流等程序,由一线科研人员、遴选组专家等共同参与确定考察人选。最终选出的六位所长中,或有博士学位,或是博士生导师,成功引进了包括美国西北大学的博士和国内著名水资源专家等高层次优秀人才担任我院相关研究所的所长。海内外招聘所长取得了圆满成功,进一步扩大了我院的影响。与此同时,积极深化分配制度改革,按照“按岗定酬、按任务定酬、按业绩定酬”的精神,制定了《科学研究部岗位设置与科研津贴发放暂行办法》、《科学研究部津贴发放实施细则》,建立起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的分配激励机制,稳住了一批优秀科技骨干,前几年人才外流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并且还出现了“回流”。近三年来我院共吸引院外65名优秀人才来院工作,其中有从德国、日本、新加坡和香港特区等归来的博士、硕士,国内高校的青年博导、全国重点学科跨世纪学术带头人等。为奖励在科技创新中做出重要贡献的科技人员,我院还设立各种相关奖励和经费配套措施。从2001年起设立院优秀工作奖,3年共评出26名优秀工作者,给予每人5万元重奖。我们还积极开展院内“文明单位”、“文明标兵”等考核评比工作,每年都对在创建文明单位活动中实绩突出的文明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也给予每人5万元的重奖,极大地调动了干部职工创建文明单位的积极性。创新制度的实施和启动,提高了全院职工的工作热情,职工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团队精神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3、以环境建设为抓手,树立现代研究院所的新形象。没有良好的科研环境和基础设施条件,科研人员要研究开发出具有国际水平的科研成果是难以想象的。环境建设是文化最外在、最容易看得见的地方,也是创新文化建设最容易着手的地方。要按照建设创新环境、激发创新灵感的要求,实事求是地规划、合理的布局,努力形成信息通畅、优美和谐、运转高效、服务便捷、形象鲜明的创新环境。南科院在发展中提出,一流的科研院所,不仅应该培养一流的人才,而且应该建设一流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不仅要把南科院做大做强,而且要把南科院做优做美。因此,近几年来,我院下大力气进行环境整治和美化,近3年来绿化改造面积19260平方米;对20余座试验厅室外墙出新,面积30070平方米;室内装修11305平方米,实验室、科研办公室,院职能部门办公室、职工餐厅与接待室等均装修一新,办公家具普遍更新,展示了我院崭新形象;在占地约400亩的院铁心桥试验研究基地,沿象目湖畔铺设了环湖小路,为铁心桥基地增添了一条亮丽的风景线。目前,该研究基地已建设成为水映山色、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生态型试验基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此也得到了较好体现。全院职工切切实实感受到工作条件与环境的巨大改善,面对工作和生活条件的巨大变化十分满意,职工的集体荣誉感进一步增强。
创新文化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我院精神文明建设。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我们加强理论学习,组织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大以及十六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精神等,利用网络、《求实》报等宣传工具,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水利部党组治水新思路和院重大活动及好人好事。我们寓教育于活动中,支持工会、共青团开展活动,专门为离退休老同志中成立了 “夕阳红”歌舞团,老同志们广泛参与,活动有声有色,受到广泛赞誉。在抗击非典的战斗中,我们坚决落实防范工作的各项措施,严格控制职工出差地点,给职工发放消毒液、电动自行车、口罩、手套,对工作场所消毒,建立会客场所等,保证了职工的健康。我们积极
组织职工开展“一对一”扶贫助学,奉献爱心活动,2002、2003年我院职工自愿资助了102名连云港东海县贫困学生上学。在暑假期间,还将品学兼优的学生专程接到南京开展“夏令营”活动,组织他们参观我院试验基地和河海大学、南京大学,瞻仰雨花台烈士陵园等,以激励他们从小刻苦学习,长大献身水利。这些活动的开展,营造了团结友爱、奋发向上的氛围,使全院整体精神文明程度得到了提高。
四、创新文化建设实践中的体会
1、要坚持以人为本。人总是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创造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尊重人的自由探索,尊重人的首创精神,鼓励和激励人通过创新努力实现个人价值,让其以个人成就展现自己;提倡团队合作,建立学习型组织,创造条件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聪明才智和想象力,发挥他们的集体智慧和团队精神,真正让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这便是创新文化建设的崇高职责。
2、要围绕并服务于科技创新。开展创新文化建设,必须围绕具体的科技创新活动展开,服从并落实于科技创新的实践,服务于先进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要求。要立足于已有的基础,从实现科技创新的目标出发,以文化的视角,激励创新的导向,来系统地审视已有的各项制度和改革发展举措的合理性,职工的行为规范还需要进行哪些调整,本单位的管理理念、价值导向还有哪些不适应的地方,并努力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去克服。最终还要用是否促进了科技创新活动来检验创新文化建设的成效。
3、要党政齐抓共管、领导率先垂范、群众广泛参与。创新文化建设是当前科研院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领导干部理应负起创新文化建设的领导责任,工青妇组织也应积极参与,努力形成各尽其力、团结合作的工作局面。开展创新文化建设要坚持群众路线,动员和组织广大群众广泛参与。在载体的选择上,要有可参与性;在工作推进中,要注意过程性,使广大科技工作者在参与中受到教育和感染。
4、要重在建设、协调推进、长抓不懈、不断完善。创新文化只能在创新实践中逐步凝练、形成和发展。科技创新是永无止境的历史进程。创新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必须随着创新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创新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理念文化,相互关联,相互制约。因此,要根据科研院所的实际情况,从创新文化最薄弱的层次或环节抓起,使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和理念文化建设协调发展。开展创新文化建设,既要有整体的、长远的战略眼光,又要确立从现在抓起、从点滴做起的战术思想;既要有总体目标,进行全面规划,又要注重分步实施,重点突破。创新文化建设是科研院所精神文明建设新的实践,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只要我们坚持与时俱进,结合科研活动的特点,准确把握创新文化建设的内容和特征,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就一定能把创新文化建设推向新的阶段,一定能开创精神文明建设新局面,一定能为发展先进文化做出科研院所应有的贡献。
第四篇:创新机制 强化措施 努力开创信访工作新局面
好范文原创投稿
近年来,我们立足区情实际,坚持把创新机制推动信访工作、维护社会稳定作为重要抓手,先后建立健全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区级领导接访下访、信访接待大厅、信访工作通报奖惩等工作机制,全区信访工作迈上了新台阶。2010年全区信访总量同比下降34%,全面完成了市上下达的“一控制、三下降”目标,达到了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三无”县区目标。我们主要做法是:
坚持未雨绸缪、预防为先,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
(一)健全机构,落实责任。我们根据全区人口多、地域广,东西经济发展差距大、基层矛盾纠纷多的实际,制定了《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实施细则》,为川塬镇和区级5个重点部门各选派了1名正科级实职领导作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的主任;为西部山区8镇增设了1名副科级领导,专管信访工作。每个镇和区级部门根据工作需要配备了2—3名专职工作人员,做到了全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组织健全、人员落实、责任职责明确。
(二)及时排查,限时化解。坚持村(社区)每周开展一次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活动,镇和部门每半月开展一次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区信联办每月开展一次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每月15日(逢节假日顺延)召开全区矛盾纠纷排查例会,对排查出的各类矛盾纠纷,由区委维稳办、区信联办牵头进行分析归类,逐类研究解决方案,按责任进行交办,限时化解。经过长期坚持,矛盾纠纷在基层的化解率大大提高,减少了信访存量,实现了信访总量逐年下降。
(三)认真研判,分类施策。去年以来,我们全区共排查出各类矛盾纠纷598件,对排查出来的各类纠纷和问题经过归类、分析、研判,分类施策,认真调处,并做好信访人群思想工作,共化解了586件,化解率达到97%,使大量的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来区去市赴省信访人员明显减少。2006年以来,宝鸡高新三期、陈仓现代物流园区等国家重点项目在我区征地2万多亩,由于我们信访工作网络健全,区镇村各级上下联动,积极介入,妥善化解矛盾纠纷,全区没有出现大的上访事件,确保了重点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
二、坚持主动介入、突破难点,建立健全领导接访干部下访机制
(一)审视区情,建章立制。近年来,由于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推进,我区作为宝鸡大城市东扩的主战场和老工业基地,征地拆迁、企业改制等发展中的问题对我区的信访维稳造成了很大压力。面对这一实际,我们通过认真调研,于2008年以区委、区政府文件出台了《陈仓区区级领导接访、干部下访工作制度》,对领导接访责任进行了明确,要求领导“五带头”,即带头执行制度、带头了解情况、带头出面协调、带头集中办公、带头过问督办,构建了一把手亲自抓、相关领导全力抓、部门领导配合抓的工作格局。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每月10日接访,四大班子领导每周一接访和定期约访。在领导接访中落实首接负责制,做到接访、包案、调查、化解、稳定“五落实”。并把领导接待日制度向区级部门和乡镇延伸,迅速扭转信访工作的被动局面,实现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双赢”。
(二)接前梳理,掌握主动。区信访大厅将每周二至周四接访情况,进行疏理、分类后每周五向相关领导或部门呈报,协调安排领导接待,对信访问题进行集中处理。在问题疏理过程中,对需区级领导接访的问题,由区信联办下发“四书”,即:为信访人下发领导接访通知书,为责任单位下发参与接访通知书,为接访领导呈报接待信访人通知书,领导接访后根据批示,区信联办给责任单位下发督办通知书。明确了包抓领导、责任主体、督办单位,为信访接待的有序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访中联动,情理兼容。针对群众信访中涉及多部门的问题,我们坚持联合办公。在安排区级领导接访前,区信访局根据信访人反映的问题,提前与分管领导和相关部门沟通,拿出初步处理意见。在此基础上,向信访人发出约访通知,与区级领导、相关部门和信访干部碰头,实现了“四方”现场联合办公,在接访中始终坚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信访问题得到及时协调和有效处理,让信访人满意而归。2006年以来,我区共清退1480多名代课人员,先后有多人集体上访,区委、区政府领导带头接待,与清退代课人员面对面交谈,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并根据信访人的意愿,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按相关政策给予妥善处理,使代课人员息诉罢访,确保全区的和谐稳定。3年多来,区级领导共接待群众来访310件(次),办结率达到了99%。
(四)访后督办,真心为民。为确保每项信访案件得到及时化解,我们不断强化访后督办,按时限和标准有效落实,实行了跟踪督办、定期通报。责任单位按时限结案后,向接访领导汇报处理结果,最大限度地维护信访人的权益。通过督办,使接访领导掌握了办结情况,基层单位增强了信访工作责任意识,信访人的诉求得到了有效解决,达到了“三方满意”。
三、坚持着眼长远、顺应时势,建立完善信访大厅工作机制
(一)高标准建设信访大厅。去年以来,我们认真学习借鉴沈阳经验,区财政安排100万元专项基金,足额购置办公设备,建成了高标准的信访大厅。信访大厅设有综合接待室、投诉受理中心、城市建设、社会事务、涉农事务、企业改制、涉法涉诉等专项接待室7个,并成立了维稳执法大队、综合信息中心、督查办案室,及时配备充实
了36名工作人员,组织区级13个部门常驻信访大厅,其他部门也确定了专门接访干部,随时参与信访接待工作。
(二)依法规范工作程序。建立完善管理制度,加强业务培训,细化工作流程,明确工作责任。一是统一登记,分类接谈。群众来访先在综合接待室侯访登记,来访群众填写《信访事项登记表》,接待工作人员审核后,将来访人员的信访事项录入信访管理系统;综合接待工作人员根据群众来访事由和诉求,引导来访群众前往有关接访室联合处置。涉及非驻大厅部门信访问题的来访和反映综合性的问题,综合接待员负责接待处置。二是现场受理,立案调处。对相对简单、相关政策明确、可直接答复处理的,当面答复来访人、解疑释惑;对疑难复杂信访事项实行村(社区)、镇(部门)、区信访大厅、区联席会议“四级会诊”调处机制。第一级,对属于各部门职责内的问题,由各部门驻大厅接访室主任直接决定调处;第二级,对涉及多个部门的疑难复杂案件,由大厅分管主任牵头组织相关部门驻厅接访室联合“会诊”,集中研究、协商解决;第三级,对联合“会诊”仍不能解决的,由大厅主任召开主任联席会议,邀请有关专家及责任主体部门领导专题研究解决;第四级,大厅主任联席会议解决不了的,提交区信访联席会议研究解决。三是督查督办,法律救助。凡是在大厅内接谈并需要立案交办的信访案件,一律以区信访联席会议办公室的名义办理,并安排专人督办,直至结案。对符合行政复议、仲裁条件或司法调解、诉讼的信访事项,引导来访群众到相应部门反映。如调处不成,引导群众直接向司法机关提起诉讼。
(三)设立解决疑难信访问题专项基金。我区设立了200万元专项基金,对全区重大信访群体中生活困难人员给予生活困难补助,并安排部分公益性岗位解决困难人员生活。由于机制的建立,工作协调到位,近年来困扰我区信访工作的涉军群体、各类清退人员群体相对稳定,避免了重复上访和越级上访,推动了信访工作新机制向前发展。
四、坚持政策激励、稳定队伍,建立健全信访通报奖惩机制
(一)加强督查通报。从2006年开始,每月将该月信访工作情况在全区范围内进行通报,连续2个月被通报为后3名的,由区委、区政府督查室发给限期整改督查通知书,要求被通报的单位写出书面整改意见,提出整改措施,报区委、区政府主管领导审定。连续3个月被通报为后3名的,单位党政主要领导向区委、区政府作出书面检查,并在年终信访工作考核时扣分降等。
(二)加大表彰奖励力度。2008年,我们结合实际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信访工作的意见》,把信访工作岗责考核中的分值提高了40%,对信访工作考核前三名的单位分别重奖3万元、2万元和1万元。每年开展“十佳”信访干部评选活动,在全区范围内通报表彰和重奖。
(三)提高信访干部政治待遇。在信访工作岗位连续工作三年以上的副科领导,经考核享受正科待遇。并将信访工作岗位作为培养后备干部基地,对在信访工作岗位工作的同志优先列为后备干部,在干部任用中优先考虑,进一步激发了信访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近年来,我区在信访工作上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兄弟县区和新形势下做好信访工作的要求相比,仍存在许多不足和问题。我们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认真落实中央、省市有关信访工作的安排部署,学习兄弟县区好的经验做法,进一步创新机制,狠抓落实,推动信访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为打造关天副中心、建设和谐新shiqv做出积极的贡献。
第五篇:创新思维努力开创妇女工作新局面
创新思维努力开创妇女工作新局面
——高力房镇重视支持妇女工作十佳单位事迹材料
一年来,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服务大局、服务妇女、服务基层为重点,积极组织妇女投身经济社会发展,努力促进女性素质全面提升,切实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全面、扎实、出色地完成了妇女儿童工作的各项工作任务。
一、积极发挥妇女在经济社会中的作用,不断深化女性建功立业活动
我们充分发挥妇联组织的优势,引导广大妇女在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勇挑重担。我们深入开展了“双学双比”、“巾帼建功”等建功立业活动,广泛开辟妇女就业渠道。我们以棚菜生产和畜牧养殖业为平台,强化科技示范户的帮带作用,强化妇女示范基地建设,努力打造“妇”字号品牌产品。在活动中,我们树立了一批过硬典型,用典型的力量引导全镇妇女朝着致富奔小康道路发展。通过完善“多位一体”的妇女就业、创业服务网络,加强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全镇呈现出家家有产业,户户有项目的良好局面。
二、围绕促进社会和谐,切实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我们不断加大源头参与力度,努力拓宽妇女权益的渠道,全面保障妇女儿童的各项合法权益,着力解决侵害妇女 儿童利益,妨碍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的各项社会问题。认真贯彻落实妇女《两纲》、《两规》,使广大妇女提高法律意识,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我们坚持深入基层,认真搞好调查研究,认真做好来信来访工作。我们还建立健全“政府指导、社会支持”的特困妇女儿童救助体系,关爱弱势群体,切实为她们办好事、做实事。通过开展捐资助学等活动,全镇17名贫困儿童和孤儿,在入学、生活等方面得到了保障。
三、坚持以人为本,大力提高女性综合素质
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切实把工作着力点放在提高女性素质上。引导广大妇女树立终身学习,自主创新的观念,通过实施女性素质工程,提高女性创新能力。首先从抓科技入手,采取多种形式,对广大妇女进行科技技术培训。我们还利用农闲时节,组织广大妇女学习《农家女学习百项新技术》、养殖业等方面的有关知识,使广大妇女及时掌握科学技术,并把所学技术运用到实际中去。我们不断深化“四有”、“四自”精神教育,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积极开展创建各类特色家庭活动,全镇涌现出五好文明家庭标兵36户、好儿女50人、好妯娌100对,好婆媳120对,这些典型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突出贡献。与此同时,我们全力推进“百万家长教育工程”和“双合格”实践活动,全面提高家长素质,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一年来的工作实践证明,加强对妇女儿童工作的领导,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建立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各方参与、齐抓共管、密切协作的妇女工作机制。把妇女儿童发展目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按照“党建带妇建”的要求,不断加强自身能力建设,不断夯实和扩大妇联组织基础,提高妇女工作水平。在县委和上级妇联的正确领导下,扎实工作,开拓进取,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征程中,努力发挥全镇妇女的聪明才智,为台安创建文明县城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