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乡镇企业管理专业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乡镇企业管理专业
课程开放试点教学实施方案
为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紧紧围绕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和服务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教育部决定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本计划探索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手段,将高等教育资源送到乡村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农村培养一批“留得住、用得上”,能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技术和管理人才。“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组织实施,依托全国广播电视大学系统,通过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形式开展。
为落实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项目,保证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乡镇企业管理专业试点的实施,发挥广播电视大学在中国现代远程教育及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中的重要骨干作用,也发挥“高校农业科技与教育网络联盟”成员校在教学和科研方面的优势,合理利用教育资源,使其更充分地向我国农村、农业、农民开放,使广播电视大学的远程教育网络进一步向基层、农村延伸,使广播电视大学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决定从2004年秋季起开展“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课程开放试点工作,乡镇企业管理专业为试点专业之一。为保证该项试点的顺利开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如下:
一、关于试点单位、试点教学点、试点学习点
(一)试点单位的确定
依照现代远程教育的特点,试点单位为省级电大,原则上在“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开展较好,办学条件较好、又能面向农村招生的省级电大范围内确定。
试点单位应具备的教学基本条件是:
1.领导重视,领导班子办学思路清晰,对为农村、农业、农民服务有充分的认识;
2.有较强的本专业师资力量,能较好地执行电大系统教学和教学管理的规定;
3.能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视听阅览、VBI接收、计算机辅助教学、信息反馈等学习支持服务条件;
4.与当地农科院校、农业主管部门、乡镇企业(中小企业)等有较好的合作关系,并能利用其师资力量和实习基地等教学资源开展教学活动;
5.配备全套与所开设专业、课程有关的多种媒体教学资源及学习参考资料,包括图书、杂志、音像、CAI等,有使用数字化图书馆的条件。
(二)试点教学点、学习点
1.试点教学点为县级电大,学习点设在具备条件的乡镇中小学、职教中心、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农技校等。
2.试点教学点应为本专业确定负责人,为所开设的课程配备辅导教师,并组织所聘请的兼职教师参加中央电大和省级电大的各种业务培训(以网上培训为主)。
3.试点教学点和学习点应配备多套与本专业及所开课程有关的多种媒体教学资源及学习参考资料,包括图书、杂志、VCD、CAI等,供学生使用、借阅,提供学生使用数字化图书馆的条件。
4.必须落实实践性教学环节,根据课程教学设计方案组织课程实习、社会调查等实践性教学环节,指导学生完成规定的文献调研、实地调查、实习报告、社会调查报告的撰写。
二、关于课程注册和教学管理工作
(一)原则要求
1.实行课程开放,实行学分制。学生所学课程考核合格,实践性教学环节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要求,即可取得该门课程的学分和“课程成绩合格证”。
2.累计修满教学计划规定课程的毕业总学分,实践教学环节考核合格,思想品德经鉴定符合要求,即可获得由中央电大统一颁发的国家承认的高等专科学历毕业证书。
(二)开放课程注册工作
1.课程注册时间为每年的春季和秋季。
2.除普通中学、职业中学、中等专业学校等在校生外,凡有志于接受农科高等教育者的农村人口均可注册参加课程开放学习。
3.试点电大必须建立学生档案,同时报中央电大备案。
(三)课程开放相应的教学计划
1.由中央电大制定“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乡镇企业管理专业教学计划,统一规定开放课程和集中实践环节。
2.本专业课程由中央电大统一开设,执行统一科类教学计划、选课规则、教学大纲、统一教材、统一考试、统一评分标准。
3、本专业属于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计划中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课程实验实习和毕业集中实践环节)应占到总学时数的60%,由中央电大提出专业及课程实习要求,由省级电大负责组织落实。
4、只参加部分课程学习的学习者可自由选择开放课程进行学习。
(四)教学管理的组织与分工
1.中央电大的职责与任务
(1)提出各专业教学试点方案,制定教学计划,制定课程及实验(平时作业)、集中实践环节的教学大纲和要求;
(2)制定课程学习指南及教学设计方案,并对试点单位的教学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3)组织编制开设课程的文字、音像和CAI等多种媒体教材的教学包;
(4)组织培训辅导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为教学点和学生提供多种形式的教学服务;
(5)编制开设课程的考核说明。组织全国统一考试的命题工作,进行试卷抽样及考试成绩的统计分析工作;
2.试点电大的职责与任务
(l)根据中央电大提供的专业教学实施方案,确定本省本专业试点方案;
(2)根据中央电大制定的课程教学设计方案,制定课程教学实施细则,并开展相应的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
(3)组织实施实验、实习和集中实践环节等教学活动;
(4)具体组织实施考核、考试和阅改、评卷以及相关的统计分析工作;
(5)每学期开学,由县级电大组织全体学生集中10天,进行以信息技术应用和专业思想教育为主的入学教育。
(五)课程考核
1.课程的总成绩由期末终结性考试成绩和形成性考核成绩(作业及实践环节等)两部分组成,后者一般占总成绩的20%~50%(见课程考核说明)。形成性考核成绩由平时作业、实习(社会调查)的成绩和参加课程集中辅导、学习小组活动、上网学习等的出勤情况考核综合形成。凡未完成实习(社会调查),或实习(社会调查)考核不及格,或平时作业完成未达到50%者,不能取得该课程学分。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试均在及格及以上的,方能取得该课程学分。
2.首轮招生课程按学期开设,期末安排终结性考试,每门课程都可参加多次考试。
(六)毕业及发证
1.课程成绩合格者可获得中央电大统一印制的“课程成绩合格证”。
2.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毕业总学分,实践教学环节考核合格,思想品德经鉴定符合要求,即准予毕业并颁发国家承认的大学专科学历毕业证书。
3.达到毕业要求的学生名单,由试点电大统一上报中央电大审核,经教育行政部门验印后,合格者由中央电大按有关规定办理毕业证书。
三、教学工作
(一)原则要求
1.培养目标:学习者通过某一门或几门课程的学习,建立终身学习的兴趣,掌握学习的方法,提高某一方面的业务水平,成为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应用性人才;
通过整个专业的学习及实习,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农村经济建设和发展所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重点面向基层中小企业生产、管理岗位需要的,达到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要求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2.教学组织: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小组学习和个别化学习相结合,集中学习(收看VCD)、辅导答疑为辅。加强导学、学习方法指导和作业批改等教学过程管理。
3.教学媒体:课程采用文字教材、音像教材、广播电视、面授辅导、网上辅导、VCD、VBI、IP、计算机课件等多种媒体及手段进行教学。
4.教学方式:中央电大通过各种方式培训辅导教师,由试点单位组织县级电大教师对学生进行辅导答疑。学生学习方式以自学文字教材和收听收看VCD、广播、电视、录音、录像,浏览VBI、网上资源为主,接受必要的面授辅导,参加实验实习。
(二)支持服务
通过信函、电话、传真、电子信箱、网上咨询等促进信息反馈及师生沟通、交流,加强主讲、主持教师与辅导教师的联系,并为学生提供视听阅览室、电子信箱、答疑电话等必要的学习场所和条件,以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持服务。
(三)教学质量保证
1.师资:中央电大选聘优秀教师担任课程主讲、主编;试点电大专职教师要有管理类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并参加中央电大组织的大教研室及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试点电大应逐步建立起相对稳定的了解远程教育的兼职教师队伍。
2.教学过程:通过远程教育手段加强教学过程的教学与管理。试点电大的课程辅导教师应能够利用多种媒体教材进行教学,并加强集中辅导,加强对学习小组活动的指导;指导学生完成平时作业并认真阅改、及时发还;建立学生档案,记载学生参加辅导答疑、小组学习、完成作业、平时成绩等情况;同时,通过有效手段及时向省级电大、中央电大反馈教学信息。
3.检查评估:通过开展经常性的巡教、巡考等教学检查活动加强对教学过程的指导与监控。严肃考风考纪。
第二篇: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试点工作 农村行政管理(专科)专业毕业论文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试点工作 农村行政管理(专科)专业毕业论文 关于铜山区三堡镇徐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情况的调查报告 学号姓名 巩固 学号 1232004408444 入学时间
2012
年
春
季
指导教师
职称
试点学校 徐州市广播电视大学铜山分校
目录
一、调查的目的„„„„„„„„„„„„„„„„„„„„„„„„„„„1
二、调查的基本情况„„„„„„„„„„„„„„„„„„„„„„„„„1
(一)调查时间„„„„„„„„„„„„„„„„„„„„„„„„„„„2
(二)调查地点„„„„„„„„„„„„„„„„„„„„„„„„„„„2
(三)调查方式„„„„„„„„„„„„„„„„„„„„„„„„„„„2
三、铜山区三堡镇徐村农村劳动力培训现状„„„„„„„„„„„„„„„2
(一)铜山区三堡镇徐村概况„„„„„„„„„„„„„„„„„„„„„2
(二)铜山区三堡镇徐村农村劳动力培训的现状„„„„„„„„„„„„„2
四、铜山区三堡镇徐村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存在的问题分析„„„„„„„„3
(一)政府对创业培训的重要性的认识有放松„„„„„„„„„„„„„„3
(二)村民普通文化水平低,对培训和就业产生影响„„„„„„„„„„„4
(三)培训内容老,不能适应当前的形势„„„„„„„„„„„„„„„„4
(四)农民对转移培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4
五、加强铜山区三堡镇徐村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对策„„„„„„„„„„4
(一)村要明确转移培训的思想基础„„„„„„„„„„„„„„„„„„5
(二)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文化水平„„„„„„„„„„„„„„„„„„5
(三)科学设置和丰富培训内容„„„„„„„„„„„„„„„„„„„„5
(四)树立典型,引导农民正确看待培训„„„„„„„„„„„„„„„„6 参考文献„„„„„„„„„„„„„„„„„„„„„„„„„„„„„„6
关于铜山区三堡镇徐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情况的调查报告 【内容摘要】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约60%,农村人口基数大,且整体素质偏低是其现实状况。要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关键在农村,重点在农民。农民收入的提高,农村整体生活水平的提升,关键在于为农民提供增收创收的途径和平台,这就需要国家和地方通过一系列措施,鼓励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而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关键就是要重视其中“人”的因素,加强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提高农村人口整体素质,使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得到更好的提升。本文分析了铜山区三堡镇徐村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现状、劳动力转移培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的对策,相信经过努力,铜山区三堡镇徐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一定能够上一个新台阶。
【关键词】 劳动力转移 培训 对策
一、调查的目的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目前农村的农民越来越少,随着农村变成社区,尽管仍有相当多的以地为生的农民,但是农民失地问题越来越突出,这部分人土地随之越来越少,他们面临着转移就业的现状。然而,农民的转移培训情况,对农民就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在某种程度上受到冷落,也存在一些问题,从而影响了农村劳动力就业。本人在铜山区三堡镇徐村进行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问题调查。本次调查以走访调查的形式进行,走访了50名农村剩余劳动力,同时还查阅了相关文献资料。通过调查,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情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发现了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促进农村劳动力培训的对策。
二、调查的基本情况 1
(一)调查时间 2013年11月5日至12月5日
(二)调查地点 铜山区三堡镇徐村
(三)调查方式 实地调查
三、铜山区三堡镇徐村农村劳动力培训现状
(一)铜山区三堡镇徐村概况 徐村位于徐州高新技术开发区第五工业园区内,辖3个自然村,3700余人,耕地4700亩。村党委辖5个党总支,党员142名。近年来,徐村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带领全体村民依靠党的惠民富民政策,依托本地种植食用菌的传统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高效农业,深度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四有一责”建设,经过近十年的艰苦创业,成了远近闻名的先进村,先后荣获中国金针菇之乡、全国食用菌种植百强村、全国食用菌产品流通示范基地、江苏省生态建设示范村、江苏省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江苏省一村一品示范村,徐州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和生态建设示范村等荣誉称号。科技推动,打造活力徐村。近几年来,为破解食用菌这一传统种植的技术难题,村两委先后与上海农科院等单位建立技术合作关系,与南京农业大学合作建立食用菌研发中心。引进总投资3.6亿元的江苏康盛现代食用菌工厂化生产项目,食用菌产业的标准化生产水平、市场竞争力和农民收益显著提高。产业带动,打造实力徐村。按照产业化经营的理念,投资6000万元建设村集体经济实体徐州康华食用菌有限责任公司,2012年实现年产值2 亿元,利润200万元;成立徐州众联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并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一体化经营模式,有效地提高菇农收益。全村拥有菇棚4000余栋,年累计投料量1亿袋以上。2012年,村集体资产积累超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5万元,位居全市前列。
(二)铜山区三堡镇徐村农村劳动力培训的现状
1、加强培训组织管理 在铜山区三堡镇徐村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由徐村专门成立了农村劳动力转 2
移培训领导小组,吸收村副职为小组成员,负责对全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管理工作。目前在铜山区三堡镇徐村很多农民身价实现了转变,已有过去的“农业户口”转变为“非农业户口”,因此,在培训的管理上,这两年全村工作力度有所弱化和降低。
2、建立培训机构 在定点培训机构的建立过程中,铜山区三堡镇徐村出台了统一的标准和程序,在依托上级劳动保障部门的基础上,通过招投标方式,在社会各级各类职业院校和职业培训机构中确定定点培训机构。
3、丰富培训内容 在建立和完善系统的管理机制后,铜山区三堡镇徐村委将根据全村发展特点,利用上级的职教育资源,以着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为诉求点,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内容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铜山区三堡镇徐村在培训方面主要面向对象是45周岁以下的全村劳动力将培训时间主要集中在每年11月份至次年3月份,培训学员需到上级社会保障服务部分领取《就业指导手册》,之后,然后参加全村的培训。培训的内容,主要有建筑业,服务业,焊接技术、机电一体化、电工、钳工、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机电技术、车工、轮机工程技术,园林技术等。培训基地的集中培训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学员,真正做到了“一技在手,出穿不愁”。目前,铜山区三堡镇徐村平均每年培训500多名学员,而且培训效果逐年提高。
四、铜山区三堡镇徐村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政府对创业培训的重要性的认识有放松 铜山区三堡镇徐村近两年所开展的劳动力转移培训的主要形式是就业技能培训,职业资格技能培训以及农村后备劳动力战略培训等,很少有全村劳动力创业培训。在调查时,铜山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负责人指出:“即便在政府大力推动农民工就业的情况下,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农民处于失业或半失业状态,政府事实上不可能提供如此多的岗位。”这种认识,显然是错误。作为徐村村委不能直接提供就业岗位,但是可能间接提供。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徐村对劳动力转移培训重要性认识有所放松。
(二)村民普通文化水平低,对培训和就业产生影响 3
调查的村50人中,初中文化程度的40人,仅有10人是高中文化程序。他们初中或高中毕业后,就没有在进行学习或学习一些技术。一方面是由于家庭穷的原因,另一方面是迫于没有部门,不知道去哪学,学什么?于是造成了整天无所事事。同时,由于这些人大多处于一个互联时代,40人中有30人喜欢上网,他们整天泡在网吧里。因此,可以看出,现在农村剩余劳动力普遍存在文化水平较低的问题。当需要就业时,或有企业单位招工时,因他们没有技术或学历较低而被拒之门外,实现不了就业。
(三)培训内容老,不能适应当前的形势
随着市场经济多元化的发展,特别是铜山区三堡镇徐村这两年突飞猛进的发展,劳动力市场所需的农民技术工人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针对市场需求开展的劳动力转移培训内容的门类也门类繁多起来,但是受政府投入力度的限制,对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行程岗位工种齐全,专业门类繁多的局面尚需时日。大多数的培训机构在接到培训“订单”后被动开展劳动力技能培训,培训内容单一。而自身缺乏分析市场,填补市场空白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培训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滞后于市场的发展。即使通过订单培训的方式为企业输送技术人才,也因为缺乏与市场相适应的相关培训而产生技术单一,适应性较差的尴尬境地。另外,2012年12月徐村在接受培训的200名农民种中,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受训者都希望接受到实地,实物指导的培训方式。特别是对于电气焊,数控机床,汽车维修与驾驶,计算机等技术含量较高的职业培训,受培训资金限制,培训资金不能及时足额拨付到位等原因,针对培训所需的现场操作设备和专业的师资力量也比较匾乏,限制了职业技能培训在实践应用层面的现场模拟指导以及在理论上的深层次挖掘。而陷入照本宣科,填鸭式培训的圈子。
(四)农民对转移培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从铜山区三堡镇徐村目前情况看,尽管全村农民对培训的需要很迫切,但是也有很大的盲目性,他们看到别人都纷纷通过不同方式进行培训后,实现了就业,认为自己如果不参加学习,就跟不上形势,就落后于别人,甚至在在村里就抬不起头来,于是产生了“盲目跟从”心理。尤其是“别人增加培训,我也要参加;别人到学校,我也去”的现象,在一部分农民中还普遍存在。
五、加强铜山区三堡镇徐村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对策 4
(一)村要明确转移培训的思想基础 随着经济产业结构升级,特别是近几年,铜山区三堡镇徐村城镇化进程逐步加快,对高素质人力资源需求也越来越大。在这种形势下,农村转移就业人口的职业教育与培训问题日渐突出,政府应充分认识到进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紧迫性。经济的飞速发展迫切的需要大量的富裕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进入第二三产业,对转移劳动力的培训就是对产业工人的培训,而农村转移劳动力的教育培训是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将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重要途径。因此,劳动力的教育培训和其他的农民教育事业一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这些就是转移培训的思想基础,徐村要清楚的农村劳动力在经济发展道路上的推助力作用,有了明确的思想指引,政响才能更加有的放矢的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
(二)让农村剩余劳动力继续接受培训教育,帮助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文化水平首先通过让农村剩余劳动力接收教育,让农村剩余劳动力认识到没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就难就业,没有文化知识就就不了业,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对学习重要性认识。另外,议铜山区三堡镇徐村应该出资,举办一些公益性的学习活动,让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继续学习。
(三)科学设置和丰富培训内容 首先,建议铜山区三堡镇徐村,应该作一次调查,围绕培训内容,征求农民群众的意见。其次,根据当前全村经济发展的情况,特别一些企业用工情况,同时,还要放眼铜山区三堡镇徐村,了解企业用工情况,从而制定丰富的培训内容。第三,丰富培训方式。比如,可以采取“培训基地+加工点”模式,实行就近转移;“培训基地+创业”模式。以培养及提高农民专业技能和创业观念为主要目标,开展创业培训,提供创业咨询,提高创业能力,鼓励农民学会技术后自主创业;“培训基地+农户”模式。针对铜山区三堡镇徐村位和经济特色,因地制宜开设餐饮、服务等培训班;“培训基地+企业”模式,组织培训基地主动和就业中介及各用人单位、企业联系,开展校企合作培训,对企业职工进行技能提升培训,实现有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同时,徐村应完善培训保障机制。进一步加大人、财、物的投入,必要时,应对负责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的单位适当倾斜,增强其 5
工作主动性。三是丰富培训形式,可以采取短期进修、请专家教授讲课、业务技能比赛、外出考察等形式,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培训实效。
(四)树立典型,引导农民正确看待培训 针对当前铜山区三堡镇徐村大多数是青年人的现状,在培训中首先需要帮助农村的青年们转变陈旧思想观念,畅想美好未来。生活在生活在农村的青年们阅历较浅,涉世不深,思想比较开化,受传统思想的束缚相对较小,更容易接受新的事物,但对于自己能干什么,适合干什么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所以经过引导他们更容易形成新的思想观念。徐村在进行培训工作的同时,应注意收集对于成功实现转移的青年人的案例,树立典型,用事实说话,以案例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转移培训的成果,引导群众形成成熟的从业思想。继续发扬下乡说教,宣传教育的方式,深入到村户之中,通过一批劳动力转移培训先行者的亲身经历和经验,向群众讲述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重要性,让农民能主动接受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稳定有重要的意义,当前铜山区三堡镇徐村应该加大对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重要力度,采取多种措施,搞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只有这样,农村劳动力能才顺利实现转移,才能构建和谐稳定的铜山区三堡镇徐村。
参考文献: [1] 刘平青,姜长云 《我国农民工培训需求调查与思考》 《上海经济研究》 2011年第9期 [2] 常婕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政府职能分析》 《经济论坛》 2012年第7期 [3] 熊思远,王文兵
《云南农村劳动力流动与人力资源开发研究》 《经济问题探索》2011年第11期 [4] 赵耀辉《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及教育在其中的作用———以四川省为基础的研究》《经济研究》 2013年第2期 6
第三篇:山西广播电视大学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 《财政与金融》教学辅导 课后综合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九章
财政政策和财政平衡
一、财政政策与财政目标
1)财政政策是为了实现预定的财政目标所采取的调节措施与手段。2)财政目标是政府希望通过预定的财政措施的实施所能达到和实现的目的。
3)财政目标的特点:第一个特点是财政目标一旦确定,便具有必须实现的约束力;第二个特点是财政目标既可以是一元的,也可以是多元的;第三个特点是在时效上的阶段性。
二、财政政策工具
1)财政措施与财政信用措施:财政措施主要指税收、财政支出;财政信用措施是指政府运用信用原则所采取的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筹集资金,调节社会经济的手段。2)自动稳定器和相机抉择稳定器 自动的稳定器也称内在的稳定器,指在经济中能够自动地趋向于抵消总需求变化的政策工具与活动。
相机抉择的稳定器,指为了使经济达到预定的总需求水平和就业水平,政府根据不同情况所决定采取财政措施。
三、财政收支平衡的概念
财政收支平衡,简称“财政平衡”,通常是指 财政收入与支出在总量上的平衡。要实现财政平衡必须处理好以下两个问题:第一,财政收支平衡必须以财政收支结构的合理化为前提;第二,财政收支平衡必须是真实的平衡。
四、财政赤字对经济的影响
1)对经济的影响:财政赤字对经济的影响主要看财政赤字是在什么条件下具有扩张社会需求的效果。财政赤字是否具有扩张社会需求的作用,主要取决于弥补财政赤字的手段是否具有“创造货币”的性质。2)弥补财政赤字的手段:主要有财政发行、财政透支、运用上年财政结余(或累计结余)、发行公债等等。
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略]
二、填空题
1、财政政策
2、财政目的
3、财政措施
4、财政措施;财政信用措施
5、公债;财政贷款
6、预设赤字或赤字预算或赤字财政
三、单项选择题
1、C
2、D
3、C
四、多项选择题
1、A、B、C、E
2、A、B、C、D
3、A、C、E
4、A、B、C、D、E
五、判断并改错
1、[错],改正:将“只能是一元的”改为“既可以是一元的,又可以是多元的”。
2、[对]。
3、[错],改正:将“财政赤字”改为“预设赤字或赤字预算或赤字财政”。
4、[错],改正:将“根据国民经济发展需要”改为“政府为了弥补财政赤字”。
六、问答题
1、参见课本第123——124页相关内容。
2、参见课本第124页相关内容。
3、参见课本第126页相关内容。
第四篇:云南广播电视大学一村一名大学生农村行政管理专业集中...
云南广播电视大学一村一名大学生农村行政管理专业集中实践环节大纲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是由教育部组织、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实施的面向农业、农村、农民的远程高等教育。所设农村行政管理专业为农村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从事农村基层行政管理等工作的高等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有效地保证“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教学质量,培养农村第一线“留得住、用得上”的管理人才,落实教学计划,实现培养目标,保证集中实践环节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教学大纲。
管理类农村行政管理专业集中实践环节主要包括社会调查和毕业作业两部分。
一、社会调查
(一)社会调查的目的社会调查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仅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并使学生进一步获得从事管理工作、生产技术工作等的初步训练,对增强学生毕业后的工作适应性,提高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通过调查了解当前管理或生产状况,使学生得到社会调查方法的训练,增强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对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提出改进生产、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完成调查报告(即毕业作业),为今后工作打下基础。
(二)社会调查的要求
1.选题:要求指导教师与学生共同研究确定调查题目、调查提纲和调查内容。选题应符合本专业计划要求,要结合自己的工作,研究管理现状和发展趋势等。题目不宜过大。
2.选点:调查地点一般可选学生所在乡镇,应就近安排。调查应取得当地领导的支持。应事先将调查提纲提交对方。
3.调查方法:社会调查可采取行政机关实习、实地综合考察、访谈、问卷等形式。要求掌握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会设计问卷,能组织座谈会。
4.查阅文献资料和整理分析:了解国内有关主要期刊文献,掌握查询方法。应基本掌握资料的整理和综合分析方法。
5.社会调查的成绩考核以学生提供的社会调查报告为依据。参加社会调查的学生应独立完成调查报告,完整的调查报告包括:社会调查题目、参加时间、地点、方式、内容、过程、发现的问题、结论、效果和体会等。
6.撰写报告:调查报告由学生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杜绝一切抄袭、剽窃行为。要求学会撰写调查报告。报告要求理论联系实际,调查报告一般应包括所调查内容的意义、背景(问题的提出)、文献资料、现状等,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也可以是体会或建议)。
(三)社会调查的时间安排
社会调查安排8周,计8学分。可结合当地生产实际安排,将所学理论知识、技能综合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四)社会调查的组织实施
1.各教学点应十分重视社会调查的组织,成立社会调查领导组。根据学生和社会调查开展情况,将学生分成社会调查小组,并确定组长。指导教师指导各组学生制定社会调查计划;
2.社会调查组织情况(包括调查计划、调查单位、指导教师、调查小组成员名单等)均报送上(省)级电大备案;
3.指导教师应根据教学实践工作的具体要求和安排,确定选题,对学生实践全过程进行指导,解决实践中的有关问题;指导学生制订反映社会调查成果的文字材料写作计划,检查写作提纲,审阅学生写作初稿,提出具体修改意见,指导学生进行文献检索,推荐参考书目和资料并指导阅读。
4.对社会调查指导教师的要求:应具有认真的工作态度和丰富的专业知识,熟悉电大工作情况;应具有行政管理专业或相近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且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具有3年以上相应专业教学经历或实际工作经历。每一指导教师同时指导的学生不超过8人。
5.指导教师以学生参加社会调查活动的情况、效果、撰写文字材料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水平,在社会调查过程中的表现以及调查单位的反馈意见等作为初评成绩的依据。
6.社会调查成绩由县级电大指导教师给出初评成绩,由省级电大验收,中央电大抽查、终审。
7.社会调查的实施细则由各地电大根据本大纲负责组织制定并实施。
二、毕业作业
毕业作业即调查报告。旨在检验学生所学知识和理论的综合运用能力,通过毕业作业,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专业研究素养,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专业素质。
1.要求学员独立完成;
2.毕业作业安排5周,计5学分;
3.毕业作业的篇幅应不少于4000字;
4.定稿的毕业作业一律用统一的毕业作业专用稿纸誉写或打印,用统一的封面装订。
5.指导教师对毕业作业的评定:
(1)指导教师对毕业作业的评语内容,毕业作业工作量(学时数、字数等)的情况;毕业作业质量(文字、内容、结构、形式等)情况及其实用价值;学员独立完成毕业作业的情况;学员发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员完成毕业作业的表现(科学的态度、刻苦的精神等)。
(2)成绩评定标准 作业成绩评定采用四级记分制,分优、良、及格、不及格四等。
具体要求如下:
优:独立完成作业;有所在单位、地区的特色,问题有针对性和实际应用性、创造性;原始资料齐全,能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加工整理;分析问题正确、全面,具有一定的深度,对生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或已经实施、实现;中心突出,论据充分,数据可靠,层次分明,逻辑清楚,文字结构严谨。
良:原始资料基本齐全,能较好地进行加工整理;分析问题正确、全面,对生产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中心突出,论据较充分,数据基本可靠,层次比较分明,文句通顺。
及格:有一定的原始资料,进行一定程度的加工整理;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一定的论据,主要数据基本可靠,文字尚通顺。
不及格:原始资料残缺不全,加工整理差;问题分析有严重错误,层次混淆不清;基本内容属抄袭他人作品。
三、毕业作业参考题目
1.改进工作方法,扩大税收的建议
2.合理布局,优化结构,发展××的报告
3.关于改进××农民技术(农村党员干部)培训的报告
4.××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调查
5.推进××农村税费制度创新调查
6.推进××农村行政管理体制创新调查
第五篇: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国际企业管理教学大纲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国际企业管理》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 总体说明
一、制定依据
国际企业管理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工商管理(本科开放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该专业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与东北财经大学联合举办的,是大专起点的本科教育,是为了适应国际经济一体化和国际企业管理发展及我国企业体制改革的需要的、从事工商管理理论研究和实际管理工作的需要而设置的。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一学期开设。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员掌握国际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学习和了解国际企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惯例,掌握跨国投资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国际化经营的战略和策略,各职能管理的理论和方法。
该课程的学习对象是国家承认的大专以上文凭的从事工商管理工作的成人学员。
二、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要按“了解、掌握、重点掌握”三个层次来学习有关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了解:即要求学员知道有关内容,把握其中关系到国际企业管理基本理论的创立及人物事件。
掌握:即要求学员理解并把握有关内容。
重点掌握:即要求学员能够深入理解并熟练把握有关内容,同时能准确应用。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衔接
本课程的前修课有:管理学基础、市场营销学。
四、教学环节
1.录音课:本课程采用录音教学媒体,它以教学大纲为依据,以文字教材为基础,结合我国国际企业管理的典型案例,以专题形式主要讲述本课程的重点、难点和疑点。配合文字教材讲解课程的思路、方法,帮助学员了解和掌握本课程的基本原理。
2.自学:远程开放教育的显著特点是以学生个别化学习为主,这是学生系统获得学科知识的重要方式之一。对学员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广播电视大学教学目标之一。
3.面授辅导:在学员自学的基础上,由各级电大的辅导教师针对学员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进行讲解,帮助学员全面掌握课程的内在联系,掌握课程的基本要求,并解答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4.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各地电大要结合教学进度,依据教学内容安排生产实习、设计参观、社会调查并进行交流,撰写实习体会和社会调查报告。
5.考核:考核是检查教与学效果的重要方式,是教学环节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保证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手段,必须给予高度重视。考核的目的是检查学员对课程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检测学员运用国际企业管理基本原则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部分 媒体分配
本课程的教学媒体分为文字教材和录音教材两种形式。文字教材采用合一型;录音教材是文字教材的配套教材,主要讲授课程的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学时分配
序 号
章 目
学时数
第一章 导 论
第二章 国际企业的基本理论
第三章 国际企业的经营环境
第四章 国际企业的全球战略管理
第五章 国际企业的营销管理
第六章 国际企业的生产管理
第七章 国际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
第八章 国际企业的组织结构与管理体制
第九章 国际企业的财务管理
第十章 国际企业的文化管理
第十一章 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
第三部分 教学内容
第一章 导论
教学目的及要求:了解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格局及其特征;了解国际企业的形成及发展;重点掌握国际企业的特征、类型和经营方式;掌握国际企业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影响。
本章主要内容:
一、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格局
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 世界市场特征 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趋势
二、国际企业的发展
产生和发展过程 企业国际化的基本过程
三、国际企业的特征和经营方式
国际企业的范畴 类型 经营方式
四、国际企业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影响
地位和作用 对母国经济的影响 对东道国经济的影响
教学建议:重点讲解国际企业的产生和发展、国际企业的特征的经营方式。
重点概念:国际企业
第二章 国际企业的基本理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各种国际企业理论的主要观点及代表人物;了解有关理论的发展过程;重点掌握直接投资理论、跨国公司理论及其借鉴。
本章主要内容:
一、国际资本移动的宏观理论
国际投资利益分配模型 新古典增长模型的扩展分析 两缺口理论
国际投资周期规律 劳动国际分工理论
二、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垄断优势理论 产品寿命周期理论 寡占理论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三、跨国公司理论
内部化理论 跨国公司的界定 厂商行为 偏好 长期战略考虑
四、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动因和优势 阶段转换
教学建议:重点讲解主要的跨国投资理论
重点概念:跨国公司
第三章 国际企业的经营环境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国际经营环境的内容,掌握国际经营环境的构成要素、国际企业经营与环境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重点掌握经济环境和政治环境构成要素及其与国际企业经营之间的关系,企业对环境适应模式的演变。
本章主要内容:
一、国际企业经营环境的内容
自然环境 经济环境 政治环境 技术竞争环境 综合环境
二、国际企业经营的经济环境
经济环境的构成要素 企业与经济环境的关系
三、国际企业经营的政治文化环境
政治风险保障体系 东道国政治风险的评估与防范 政治风险争议与解决途径
文化环境与国际企业经营之间的相互关系
四、国际企业经营的技术竞争环境
国际技术竞争与革新 企业对环境的适应模式的演变
教学建议:重点讲解国际企业经营与环境的相互关系,重点掌握经济环境的构成要素,企业对环境适应的新特征
重点概念:生态意识(ecology consciousness)政治风险 本地化
要素成本 R&D
第四章 国际企业的全球战略管理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几种国际企业经营全球化战略的动因及基本内容;掌握国际企业全球战略规划:内部规划与外部规划;重点掌握全球化的实施途径。
本章主要内容:
一、国际企业经营全球化战略类型
国际企业经营全球化战略的概念、动因、内容
二、国际企业全球化战略规划
内部规划(BCG公司业务组合矩阵法 战略性业务规划方法 PIMS方法——市场战略的利润效果)
外部规划(环境分析、竞争对手分析)
三、全球化战略实施途径
市场、产品全球化 生产全球化 战略联盟strategic alliance(功能协议式联盟、股权参与式联盟、宽框架式联盟)
教学建议:重点讲解全球化战略的动因、建立战略联盟的方式方法
重点概念:弹性化生产 国际学习利益 交叉销售 股权式联盟 知识联盟
第五章 国际企业的营销管理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国际营销组合的含义和作用;掌握各种营销组合策略的基本内容;重点掌握产品组合策略、国际营销定价、分销渠道的选择和调整。
本章主要内容:
一、国际企业营销管理概述
国际企业营销管理的特征 国际营销组合
二、国际营销的产品策略
产品整体概念 产品营销战略 产品组合策略 产品生命周期策略
三、国际营销的渠道策略
分销渠道模式 分销渠道的选择 分销渠道的调整
四、国际营销的促销策略
人员推销 国际广告 营业推广 国际公共关系
教学建议:重点讲解国际营销产品组合、定价方法、分销渠道的选择与调整
重点概念:核心产品 形式产品 延伸产品 产品组合
第六章 国际企业的生产管理
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国际企业生产体系的设计思想。厂址国别选择的决定因素;了解决定海外市场技术选择和规模大小的因素以及国际企业生产系统的营运;重点掌握国际企业技术转移的实施方式、技术引进和技术输出的决策;掌握国际企业技术引进和技术输出的动因。
本章的主要内容:
一、国际企业生产系统的配置
国际企业生产系统的设计 理想投资的区位选择 生产系统的设计
二、国际企业生产系统的营运
生产性活动的营运 辅助性活动的营运
三、国际企业的技术转移
技术转移的类型 技术转移的实施方式 国际技术输出的动因
国际技术引进的动因 技术引进和技术输出的决策
教学建议:本章的教学难点是技术转移的实施方式,教师应解释技术转让与普通商品交易的不同之处,区分技术转让与商品交易的工作使用权限,包括独家使用权、排他使用权、普通使用权、转售权、交叉使用权、回馈转让权。
重点概念:技术转移 技术许可证
第七章 国际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重点掌握选派海外经理人员的标准;掌握人力资本理论、国际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内容、考评方法、奖惩原则以及工资待遇政策;了解从不同国别招聘国际企业管理人员的利弊、国际企业劳动力的管理。
本章主要内容:
一、人力资本理论
人力资本理论的历史发展 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 人力投资理论
二、国际企业中的人员配备
国际企业管理人员的来源 选聘国际企业管理人员的标准
三、国际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与发展
驻外预备教育 启程前教育 抵达后教育
四、国际企业管理人员的考评与工资待遇
国际企业管理人员的考评 国际企业管理人员的奖惩
国际企业管理人员的工资待遇
五、国际企业劳动力的管理
劳动力资源的选择 劳动力的培训 劳动力的报酬 工人参与管理
教学建议:在本章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详细讲解跨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模式。本章的难点是制定驻外人员工资标准的方法;解释清楚“两国均乐”的福利待遇模式。
重点概念:工作审议会 工作丰富化
第八章 国际企业的组织结构与管理体制
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国际企业组织结构的发展演变过程,掌握国际企业组织结构的基本形式、建立的背景及依据;重点掌握国际企业管理体制中控制机制的转化。
本章主要内容:
一、国际企业组织结构的演变过程
国际企业组织结构的演变的动因、过程、基本特点
二、国际企业的管理体制
管理体制模式的历史沿革、阶段、特征、原因、趋势
教学建议:重点讲解国际企业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演变的基本特点
重点概念:地区事业部制组织结构 多维矩阵式组织结构 虚拟公司
一体化网络模型 非中心化(Decentralization)授权(empowerment)
第九章 国际企业的财务管理
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国际企业财务管理的特点;了解国际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设计、国际企业财务报表的要求及转换;掌握国际企业的财务控制;重点掌握国际企业的资金管理和税收管理。
本章主要内容:
一、国际企业财务管理概述
国际企业财务管理的特点 汇率风险管理 国际企业财务体系的设计
国际企业的财务控制
二、国际企业的资金管理
国际企业的筹资 营运资金管理 内部资金调配
三、国际企业的税务管理
影响企业国际税收的因素 国际双重税及其避免 国际避锐及反避税
四、国际企业的财务综合管理
国际企业会计报表要求 财务报表的转换
教学建议:重点讲解如何运用不同的筹资渠道使筹资成本得以降低、详细讲解国际企业内部资金调配的各种技巧、国际避税与反避税。本章的难点是企业财务报表的转换。
重点概念:净额结算 转移定价 国际避税 汇率风险
第十章 国际企业文化管理
教学目的和要求:重点掌握企业文化的涵义;掌握国际企业文化冲突的表现形式;重点掌握国际企业文化的整合及管理策略;了解美国、中国、欧洲、日本文化的特点;掌握CIS的定义;了解CIS和功能及设计原则、CIS的导入过程。
本章主要内容:
一、国际企业文化管理中的冲突和整合
企业文化的概念与层面 国际企业文化的冲突 国际企业文化的整合
国际企业文化管理中的策略 美国、欧洲、日本、中国企业文化比较
二、跨文化沟通及管理
影响跨文化沟通的主要因素 发展有效的跨文化沟通
跨文化管理研究的三个主要派别 使雇员满意和能接受的管理方式
对管理工作的态度 对领导性格与上下级关系的研究
三、国际企业形象设计
CIS定义 构成要素及传播方式 CIS的功能及设计原则 CIS的导入
教学建议:讲解并引导学生探讨:文化对国际企业产生的影响及影响程度;国际企业如何适应东道国的文化;解决国际企业内部的文化冲突的途径
重点概念:企业文化 文化融合 文化协同 文化适应策略 文化互动策略 CIS的定义
第十一章 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
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外商对华投资的特点、问题、发展趋势及其借鉴;了解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实践及其意义;掌握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可能性和优势;重点掌握中国国际企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本章主要内容:
一、外商对华投资的借鉴
资本构成和组织机构 投资特点和存在问题
二、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发展
意义、实践及特点 问题和挑战 可能性与优势
三、中国国际企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宏观发展战略 企业经营战略
教学建议:重点讲解中国国际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可能性及优势,吸投资并重的战略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