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贯彻国家医改精神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
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医改简报
(第一期)
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医改办
2014年2月26日
贯彻国家医改精神 深化公立医院改革
------我院召开贯彻全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工作会议
为贯彻国家医改精神,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推进医疗资源纵向整合、完善城市医疗服务体系,加快成立以我院为牵头医院的区域医疗联合体,2月25日上午,我院召开了贯彻全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工作会议,院领导班子、职能科室负责人及相关工作人员参加了会议。会议由院长杨立新主持,传达学习全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工作会议精神,组织学习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方案。
会议研究、制定了我院深化改革的实施方案,成立了我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由院领导担任组长。下设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专题组、绩效考核与薪酬改革组、耗材与设备招标采购专题组、价格与信息化建设专题组、行业作风建设专题组、宣传专题组等6个工作组,明确各组目标任务与职责。要求各工作组定时汇报医改工作进展,召开工作组会议,保证医院各项医改工作能够扎实推进,及时跟踪问效,确保医院各项工作在新一轮医改浪潮中有序有效进行。
会中杨院长要求尽快着手组建医联体的前期准备工作,联合二级医院及近域内一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医疗机构组成的跨行政隶属关系的联合体,切实提高医疗资源的总体配置效率和利用效率。杨院长强调医联体是构建科学合理医疗服务体系的有效途径,对于促进全市卫生事业均衡发展、全面提高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整体医疗服务水平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最后,会议要求各科室、各部门要认真学习传达和贯彻落实会议精神。逐项分解目标任务、细化实化措施,明确落实责任,按照时间进度,确保改革目标任务落实到位,有力有序有效推进改革。早日实现预期目标,切实增进广大人民群众福祉。
另:
附件1: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深化改革实施方案
附件2:关于成立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区域医疗联合体筹建领导小组的决定
附件3: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区域医疗联合体工作方案(草案)
附件1:
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深化改革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务院医改办、省市卫计委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工作部署,为顺应医院综合改革、促进医院转换机制、加强管理、改善服务,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围绕办好人民满意的卫生计生事业,按照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的总体要求,以转换医院运行机制为核心,坚持患者就医负担不增加、医务人员收入不减少为原则,落实取消药品加成,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实施药品带量采购,设备、耗材集中网上交易采购,强化医院内涵管理,建立健全医疗服务及绩效考核体系,创新改善服务,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
二、成立组织
(一)成立医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 组
长:杨立新
宗
强 副组长:董
斌
陈秀凤
刘新矿
成员:曹
岩
马宏申
许安琪
荣向霞
李云峰
任俊年
岳东辉
王晓光
曾兆波
邓传平
谌
强
丁必芝
蒋
瑛
樊福敏
黄业涛
赵多英
徐
君
陈
艳 陈兆彦
王若侠
谢
鹍
杨春芳
张玉华
梁小菲 下设办公室(综合协调组)办公室主任:刘新矿(兼)
办公室副主任:王浩宇
冯希武
尹廷伟
袁誉宁
汤笑男
魏
芳
王晓娟
孔德兴
职
责:
1、领导小组是承担改革策划、组织协调、统筹推进、督促检查医院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机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领导小组的工作职能的日常事务性工作。
2、贯彻落实各级部门关于深化改革的政策部署和医务要求。
3、研究医院改革中的重大问题,提出有关改革的政策和措施的建议。
4、统一部署医院改革工作,指导、推动、督促各专项改革工作的落实。
5、组织开展有关重大改革专题的调研。
6、领导小组实行集体讨论重大问题会议制度,定期召开全体会议,并根据需要不定期召开专题会议。
(二)领导小组下设专题组
1、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专题组 组
长:陈秀凤 副组长:陈
艳
成员:王晓娟
谌
强
岳东辉
李云峰
陆方林
荣向霞
黄业涛
赵多英
徐
君
重点任务:
(1)梳理并提出带量采购的具体实施方案。(2)全面落实带量采购具体工作。
(3)推进并指导药品带量采购,实时全程监控网上交易。
2、绩效考核与薪酬改革组 组
长:杨立新 副组长:马宏申
成员:尹
莉
陆方林
荣向霞
曾昭波
谌
强
王若霞
李云峰
王晓光
张玉华
孔德兴
重点任务:
(1)建立适应医院特点的人才培养和人事薪酬制度。
(2)推进医务人员保障社会化、养老保险纳入社会保险统一管理。
3、耗材与设备招标采购专题组 组
长:董
斌 副组长:陈兆彦
成员:李云峰
谌
强
荣向霞
张玉华
陆方林
丁家沛 重点任务:
负责全院各类耗材目录判定及采购,完成各种采购任务的网上交易。
4、价格与信息化建设专题组 组
长:杨立新 副组长:李云峰
成员:岳东辉
王若霞
赵多英
徐
君
荣向霞
蒋
瑛
陆方林
陈
艳
陈兆彦
耿焕雄
重点任务:
(1)建立健全新型医疗服务价格体系及其管理机制。
(2)研究制定有效机制,有效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如药品比、耗材比等),切实减轻患者医药费用不合理负担。
5、行业作风建设专题组 组
长:宗
强 副组长:谌
强
成员:张玉华
魏
芳
周寅
许安琪
王士洪
王培斌
洪德瑞
颜
杰
郑
红
重点任务:
加强行业作风建设,依法依纪严肃查处违反“九不准”的行为,建立起教育制度、监督惩治并重的纠风工作长效机制。
6、宣传专题组 组
长:宗
强 副组长:许安琪
成员:袁誉宁
武大俊
洪德瑞
张正英
蒋
瑛
魏
芳
孔德兴
重点任务:
通过报纸、网站、电子屏等多种方式,加强对深化改革政策措施、进展、成效等宣传。
三、具体实施方案
(一)宣传发动阶段(2015.2.11---2015.2.23)
(二)各项工作落实阶段(2015.2.24---2015.3.15)
成立深化改革领导组织及专题组,并按照各自承担的工作职责,完成各项工作。
(三)督导完善阶段(2015.3.16---2015.3.31)
医院领导小组及各专题组开展各项工作落实及完成情况督导,持续推进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切实落实有关深化改革工作的阶段性目标(具体包括取消药品加成、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实施药品带量采购、医疗联合体建立、预约诊疗等)。
四、工作纪律和要求
(一)各级领导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有令必行,有禁必止。
(二)坚决贯彻执行医院决策作出的各项决定。
(三)各负其责,工作成效具体与个人考核内容挂钩,改进工作作风,按时保质完成各项工作,对作风拖逶、工作不力,甚至影响医院改革工作推进的有关人员,医院将按照有关规定,严肃追究处理。
附件1:淮南市第一人民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工作规则 附件2: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改革领导小组专题组工作规则 附件3:医院医改办公室(深改办)工作细则
(实施方案附件1)
淮南市第一人民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工作规则
为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国家医改办及省、市卫计委有关精神,加强我院深化改革组织领导,决定成立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
一、机构设置
(一)领导小组是在市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及市卫计委领导下,承担组织协调推动我院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机构。
(二)领导小组设组长,由院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副组长由其他院领导担任,成员由院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组成。
(三)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组,既是院医改办公室,又是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日常事务性工作。
(四)领导小组下设6个专题组,即: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专题组、绩效考核与薪酬改革组、耗材与设备招标采购专题组、价格与信息化建设专题组、行业作风建设专题组、宣传专题组。
二、主要职责
(一)领导小组是承担改革策划、组织协调、统筹推进、督促检查医院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机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领导小组的工作职能的日常事务性工作。
(二)贯彻落实各级部门关于深化改革的政策部署和医务要求。
(三)研究医院改革中的重大问题,提出有关改革的政策和措施的建议。
(四)统一部署医院改革工作,指导、推动、督促各专项改革工作的落实。
(五)组织开展有关重大改革专题的调研。
(六)领导小组实行集体讨论重大问题会议制度,定期召开全体会议,并根据需要不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实施方案附件2)
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改革领导小组专题组工作规则
为落实医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部署的相关领域改革,加强组织实施和协调推动,制定领导小组专题组工作规则。
一、机构设置
(一)领导小组下设的专题组,承担领导小组部署的专题任务。
(二)专题组根据工作需要设定和增减,目前设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专题组、绩效考核与薪酬改革组、耗材与设备招标采购专题组、价格与信息化建设专题组、行业作风建设专题组、宣传专题组6个专题小组。
(三)专题组组长由院领导担任,成员由相关科室负责人组成。副组长负责与院深改办联系。
二、职责任务
(一)落实领导小组关于改革工作的部署和要求。
(二)研究相关领域重要改革问题。
(三)提出有关领域改革政策措施和工作安排的建议。
(四)协调推动、督导检查有关改革政策的落实。
(五)向领导小组定期报告工作进展情况。
(六)承担领导小组交办的专项工作任务。
(七)专题组根据需要召开全体会议和专题会议。
(实施方案附件3)
医院医改办公室(深改办)工作细则
为落实医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部署,统筹推进深化改革工作,确保各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切实提高工作效能,制定本工作规则。
一、机构设置
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组,既是院医改办公室,又是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主要职责
(一)协调推动、检查督促落实改革部署和领导小组会议议定事项。
(二)谋划改革政策和推进措施,组织落实、统筹推进有关改革工作。
(三)负责收集、汇总、分析改革进展情况,及时向领导小组提出意见建议。
(四)总结深化改革的工作典型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
(五)院医改办定期、不定期召开会议,落实院党委和领导小组的决策部署,研究提出有关改革政策和推进措施的意见。
附件2:
关于成立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 区域医疗联合体筹建领导小组的决定
为贯彻国家医改精神,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推进医疗资源纵向整合、完善城市医疗服务体系,加快成立以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为牵头医院的区域医疗联合体,探索构建以区域医疗联合体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服务体系,切实提高医疗资源的总体配置效率和利用效率,有效实施分级诊疗,合理控制医疗费用,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连续的基本医疗服务。经医院研究决定成立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区域医疗联合体领导小组。
组
长:杨立新
副组长:董
斌
陈秀凤
刘新矿
成员:曹
岩
马宏申
荣向霞
许安琪
曾昭波
李云峰
谌
强
瞿秋明
王晓光
蒋
瑛
岳东辉
任俊年 丁必芝
赵多英
徐
君
王若侠
陈
艳
陈兆彦 杨春芳
下设办公室
办公室主任:刘新矿(兼)
办公室副主任:洪德瑞
冯希武
尹廷伟
王浩宇
张正英
袁誉宁
魏
芳
王晓娟
耿焕雄
朱庆萍
职
责:
1、贯彻国家的医改精神,组织制定、统筹谋划医疗联合体的政策、规范、制度及规划。
2、组织督导有关部门具体督导落实并具体开展各项工作。
3、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和总结工作情况,并提出进一步整改的建议和措施。
4、及时接受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督导、检查,认真落实上级部门的工作要求和建议,持续推动区域性医疗联合体工作的改进。
5、由办公室承担此项工作的具体落实和日常事务性工作。
附件3:
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
区域医疗联合体工作方案(草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医改精神、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构建科学合理医疗服务体系,切实提高医疗资源总体配置效率和利用效率,制定了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区域医疗联合体工作方案(草案)。
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区域医疗联合体(以下简称“联合体”)是由三级综合医院(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联合二级医院(含综合性及专科医院)及近域内一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医疗机构组成的跨行政隶属关系的联合体。建立联合体是我院贯彻国家医改精神、深化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举措,是“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科学合理医疗服务体系的有效途径,对于促进全市卫生事业均衡发展、全面提高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整体医疗服务水平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贯彻科学发展和以人为本发展理念,坚持中西医并重方针,紧密结合淮南市网格化管理,地图式定位责任服务管理和“片医”负责制服务模式,探索构建以联合体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服务体系,切实提高医疗资源总体配置效率和利用效率,有效控制医疗费用,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高效、价廉、分级、连续的基本医疗服务。
(二)基本原则
1.落实功能原则。强化联合体各级医疗机构管理职责,坚持实施分级诊疗,推动联合体内各级医疗机构切实落实功能定位,以病人为中心加强分工协作。
2.主动自愿原则。本着主动参与、自觉联合的原则,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按照自己的意愿决定是否参与区域联合体的组建。
3.统筹协调原则。加强综合性医疗机构与中医、专科医疗机构的统筹协调发展,统筹兼顾历史上已形成的合作关系,统筹兼顾各级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实际利益,激发各方支持和参与工作的积极性。
4.循序渐进原则。主要以管理为纽带,以合作为手段,以提升为目标,以技术、人员、流程、信息方面业务整合为切入点,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平稳启动,逐步向更加紧密的运作模式推进。
二、工作目标
通过对不同等级医疗机构实施资源纵向整合,以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协调性为核心,以实现联合体分级医疗为根本,形成医疗卫生服务各环节有序连接的联合体。使联合体内医疗机构分工协作、资源共享、无缝连接、高效运行,突出医疗服务的连续性、可及性和高效性,提高医疗服务整体绩效。真正实现分级医疗、双向转诊、专家扎根基层、专科建设统一协调、人才培养培训流动机制、设备药品统一招标采购、居民就医一卡通、供需资源的共用共享。
(一)改善患者看病就医感受。通过组建区域医疗联合体,在联合体内率先探索运行机制改革,强化“以病人为中心”服务理念,深入开展健康管理、预约诊疗、优质护理服务和临床路径管理等服务,进一步改善患者看病就医感受,提高社会满意度。
(二)提高医疗服务体系整体效率。在联合体内上下级医疗机构之间建立统筹协调和分工合作机制,逐步实现基层首诊、分级诊疗、急慢分治、双向转诊的诊疗模式,方便群众就医,减轻群众就医负担,提高医疗服务的协调性、连贯性、整体性。
(三)增强医疗服务核心竞争力。通过加强重点专科建设和各联合体内、间的纵、横向协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进一步提高专科服务能力,不断增强我市医疗服务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四)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技术水平。充分发挥联合体内我院大型公立医院龙头带动作用,着力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特别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诊疗水平,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逐步解决好“大型医院医生下不来,基层服务能力提不高”的矛盾,为实现“保基本、强基层”的医改要求提供技术支持和机制保障。
三、工作内容
(一)区域医疗联合体的组建
由我院三级医院联合试点区域内若干所二级医院、一级医院、区属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医疗机构,组成以联合体章程为共同规范的非独立法人组织。
(二)区域医疗联合体的治理架构
1.联合体所属医疗机构均为独立法人单位,以章程为共同规范,以技术、服务为纽带,相互协作,共同发展。
2.成立医疗联合体理事会,作为联合体日常运营管理机构,负责联合体所属医疗机构总体发展规划、资源统筹调配、专科建设、人员培养管理等事项的决策管理。
3.理事会设理事长1名(由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担任),副理事长若干名,由理事长提出拟任人选,报淮南市区域医疗联合体工作领导小组审核批准,负责协助理事长工作。理事若干名,成员由联合体内各医疗机构院长组成。
4.鼓励联合体结合自身实际,探索建立适合联合体实际管理需要的治理架构。
(三)区域医疗联合体的内部运行机制
联合体按照统一管理、独立运营、综合考评的方法进行管理运营,探索构建统一、节约、高效的运行机制。
1.探索新型城市医疗服务一体化管理模式
⑴统一学科规划。联合体要统筹规划各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和学科布局,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级医院、区属乡镇卫生院临床学科的设置以一、二级专科为主,主要诊治常见病和多发病;
二、三级医院临床学科的设置要向三、四级亚专科发展,主要处理疑难复杂病和急危重症患者。通过学科规划,为分级诊疗制度建立夯实基础。联合体理事会要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论证联合体内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和学科布局,统筹谋划。
⑵统一业务管理。联合体根据各医疗机构专业特点和发展方向,在联合体理事会统一规划下,业务管理实行总体控制、实时监控、动态调整,建立完善发展方向年校准制、发展规划季度审核制、运行效率指标月分析制。联合体理事会定期组织对联合体内各医疗机构进行质量监测,每半年进行一次综合考评,确保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达到同质同标准。
⑶统一资源调配。鼓励资源整合,联合体可结合各医疗机构现有检查、检验设施,探索建立统一的检验中心、大型设备检查中心、影像诊断中心、病理诊断中心、消毒供应中心;强化联合体内学科间优势互补与合作,联合开展科研和教学;联合体的床位资源按照区域卫生规划实行统筹设置和统一调配,鼓励联合体内部分医疗机构床位转化成康复床位、老年护理床位,作为急性期诊疗的后疗通道以及应对老龄化社会的护理需求,逐步构建分层级、分阶段、功能完善、“预防、治疗、康复”相结合的医疗服务体系。
2.开展联合体内人员柔性流动试点工作
⑴联合体内医疗机构医师可根据工作需要,选择联合体内具有相应诊疗科目的医疗机构作为多点执业地点开展诊疗服务,由各医疗机构报联合体理事会审核后,向双方(或多家)机构登记注册的卫生行政部门备案;联合体内医疗机构可根据工作需要,与联合体内非本机构医技人员和医疗管理人员通过签订协议等方式,聘请其在本机构兼职,并报联合体理事会备案。
⑵联合体要建立和完善上级医院医务人员定期到基层医院进行技术指导或者兼任学科带头人机制。联合体内二、三级医院的专业技术人员在晋升高级专业技术资格前,须有在联合体内基层医疗机构工作经历。
⑶联合体要建立联合体内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到上级或牵头医院进修和培训机制。联合体内二、三级医院要有计划地、定期对联合体内基层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安排免费进修和专业技术培训,为基层医疗机构培养一批能诊治常见病、多发病和诊断明确慢性病的医护人员,不断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技术水平。3.建立和完善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制度
⑴以各类医疗保障制度为依托,以价格为杠杠,以“片医负责制”为基础,联合体要贯彻落实政府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医保优惠、基本药物制度、药品零差价等各项惠民政策,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和措施,探索推出各项便民惠民就医措施,引导居民在基层医疗机构首诊。如享受免费专家健康咨询,为老年、行动不便的就诊患者提供免费接送服务,在基层机构首诊预约上级医院专家门诊、检查、住院、转诊等一站式服务并享受优先、免挂号费、优惠就医费用等。
⑵以联合体内各医疗机构的学科规划、布局为基础,以手术分级管理、医疗技术准入管理为主要抓手,着重规范联合体内各级医疗机构的收治行为,促进分级诊疗机制科学、有序推进。
⑶联合体要积极建立联合体内二、三级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间的双向转诊制度,着重促进二、三级医院恢复期(康复期)患者下转。要按照患者自愿、分级诊治、连续治疗、安全便捷和尽量减轻患者就医费用负担的原则,细化和完善联合体内医院间患者双向转诊制度,制定合理、方便、畅通的双向转诊具体实施细则。
联合体内各级医疗机构和淮南市中医医疗机构及专科医疗机构间建立业务协作关系。疑难复杂急危重症患者的转诊按照病情需要、抢救生命的原则,科学合理安排诊疗。
通过引导首诊在基层、分级诊疗和实施双向转诊,充分发挥基层医疗机构在公共卫生及基本医疗中的基础性作用,促进联合体内大型公立医院与各基层医疗机构之间形成上下联动、分级分工、疾病诊治连续化管理的机制,最终实现“首诊在基层,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新格局。
4.积极开展多种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
⑴完善健康管理服务模式。结合“片医”负责制,进一步健全完善联合体所在辖区居民健康管理服务,为常住居民建立健康档案,签订《家庭医疗保健协议》,实施一对一的契约化服务,着重居民健康监测和慢病预防。加快推进联合体内各级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依托“居民健康卡”,尽快实现健康档案与居民诊疗信息的有效衔接,达到联合体间各级医疗机构居民医疗服务信息安全的互联互通。
⑵建立联合体内会诊制度。注重全专结合,联合体内二、三级医院的专科医生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可联合对相关疾病进行诊疗;鼓励开展联合体内网上诊疗和远程医疗服务,方便患者及时就医和诊治。
⑶联合体内开展预约诊疗、检验检查结果互认、临床路径管理、电子病历等服务手段创新。在二、三级医院开展预约诊疗服务基础上,搭建统一的预约诊疗服务平台,提供更加便捷的预约诊疗服务;在统一质控标准、确保医疗安全的前提下,在联合体内扩大检查检验结果互认范围,减少重复检查检验;加快推进临床路径管理,逐步实现单病种的规范化治疗。
四、组织实施
(一)组织领导
区域医疗联合体试点工作涉及面广、工作任务重、实施难度大,由市卫计委统一部署安排,下设医疗联合体理事会来具体推动。
医疗联合体理事会负责联合体日常运营管理,制定工作具体实施方案和联合体章程,建立完善联合体组织管理架构和运行制度,具体推进落实各项工作。
(二)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筹备阶段
2015年2月16日—3月31日,完成工作方案、实施细则和章程制定,建立理事会及常设工作组织,确保联合体正常运作。
第二阶段:推进阶段
2015年4月1日--6月31日前全面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联合体日常运营的指导,及时完善有关政策措施,推动工作平稳顺利实施。
第三阶段:评估总结阶段
试点期半年。2016年1月,对联合体试点工作成效进行系统总结评估。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区域医疗联合体试点工作涉及一系列体系、体制、机制的建立和完善,需要多部门和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统筹谋划,积极进行探索立足于建立长期、稳定、健康、可持续的医疗联合体。联合体理事会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联合体试点工作作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任务,与其他医改工作同计划、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
(二)明确工作职责
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完善相关规范标准。联合体牵头医院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要组织建立理事会和完善的工作组织,明确任务分工,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实施方案和章程,全力推进。
(三)加强舆论宣传
组织开展好对医疗联合体试点工作目的、意义和政策措施的宣传工作,充分调动广大医务人员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力争取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对联合体工作的理解与支持,为此项改革平稳顺利实施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四)加大指导和督查力度
区域医疗联合体工作领导小组要切实加强对区域医疗联合体试点工作的指导,帮助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督促试点联合体积极推进工作。结合联合体章程制定情况,建立医疗联合体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考核评估制度。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发现和总结好的做法、经验,及时加以推广。附:区域性医疗联合体内的医疗相关机构 三级医院: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牵头单位)
二级医院:淮南市第二人民医院
淮南市第三人民医院
淮南市第四人民医院
淮南市第五人民医院
淮南市妇幼保健院
淮南市中医院
淮南市卫校附院
凤台县人民医院
淮南市新康医院
华建医院
一级医院:各区所属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第二篇:公立医院医改工作汇报材料(桂阳县第一人民医院 2011.10.2)
积极探索 勇于创新 努力打造百姓满意医院
桂阳县第一人民医院(2011年11月2日)
桂阳县地处湘南,是郴州市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县,全县辖39个乡镇,506个村(居委会),5024个自然村,总面积2954平方公里,人口83万。全县共有各类医疗机构630个,开设病床2045张,每千人口拥有床位数2.46张。我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急救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二级甲等医院,是全县医疗救护和医学科研教学中心。开设病床700张,设有20个临床科室、10个医技科室和12个职能科室。全院职工880人,其中正高职称5人,副高职称45人,中级职称360人。2010年完成门诊40万余人次,收治住院病人3万余人次。近年来,我院切实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勇于探索,狠抓“三好一满意”活动、十项便民惠民措施、抗菌药物专项整治等公立医院医改相关工作,成效显著。今年1-9月,完成门诊26万余人次,同比去年同期增长26.8%,住院2.1万人次,同比去年同期增长23.9%,业务收入增幅明显低于门诊人次和住院人次,次均费用明显下降,有效缓解了广大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难题。
一、落实便民惠民措施,全面优化就医环境。
一是狠抓项目建设。床位少,基础设施薄弱是制约我院发展的瓶颈之一。2010年总投资6000余万元的外科大楼和医技楼建成并投入使用,投资3000余万元添置了一大批先进的医疗设备,投资 2000余万元新开设的静脉用药调配中心、ICU、血透室、层流手术室、新生儿科、消毒供应中心均为全市一流水平,大大地改善了人民群众就医条件。今年总投资3700万元的门诊部和急救中心综合大楼建设项目全面启动,力争明年底建成并投入使用。二是全面推行十项便民惠民措施。按照省卫生厅统一部署,我院及时出台了《推行十项便民惠民措施工作方案》,创新服务模式,全面推行无假日措施,在候诊厅公示门诊就诊时间和专家坐诊安排,临床科室取消节假日制度,临床岗实行轮班制,医技辅助科室检查结果限时出具;新增收费窗口6个,新增农合结算窗口2个,增加导诊4人,尽量缩短就医等候时间;开设了体检卡一卡通服务,增设银行转帐柜台前移,安装POS机一台;全面推行电话预约,各科室开通了电话预约,给各专家和科室主任专门印制了精美的名片,在名片中特别注明了坐诊时间和咨询、预约电话;在候诊区增添饮水机10余台,在院内增设轮椅、推车等便民设施;提供就医咨询等便民服务,使每个患者得到更多的人文关怀、更便捷的医疗服务,让群众得到实惠。同时,不断优化诊疗程序,结合门诊部搬迁,投入60余万元进行装修改造,调整门诊布局、科室设置,使门诊流程布局设施符合病人需求,想方设法缩短门诊挂号、交费、取药等候时间;对新投入使用的外科大楼、医技大楼等项目进行优化科室设置,重点对院内临床科室、医技科室进行了全面调整、优化,体检中心、B超室、外科、内科、妇产科等科室先后搬入新楼。病人住院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医技诊疗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三是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积极组织相关专业人员扎实开展以医院管理和电子病历为重点的医院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经省卫生厅批准后, 已按计划进行硬件设备和软件招标,总投资300万元,11月可以全面完成。
二、实施人才战略,不断增强医院核心竞争力。
我院始终坚持以人才队伍建设为核心,实施人才战略,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积极培养医疗业务专业人才。今年以来,先后邀请了北京大学顾艳兰博士、湘雅二医院彭道泉教授等知名专家到医院进行学术讲座;选派20人到省人民医院、湘雅医院等省级医院进行普外、泌尿、病理、心电、妇产等方面进修学习,积极组织医疗业务骨干参加省市短期培训,坚持例会制度,积极组织医生、护士开展院内业务培训,强化业务学习。今年以来,邀请专家讲座达10余场次,派出到省级医院长期进修学习20余人,参加短期培训达50人次,组织院内业务学习达20场(次)。通过学习,使广大医务人员业务水平不断提升。不断拓展医院业务。由于我院的泌尿外科、血透、中医理疗康复等业务发展迅速,已初具规模,为此,今年新开设了普外二区、骨科二区、肾内科、康复医学科等4个临床科室,使全院临床科室达到20个。积极组织医疗业务骨干开展科研,今年已有《自制椎内扩张终板复位器的临床应用》、《侧唇瓣在唇裂手术鼻底重建的应用》、《卒中致功能障碍肌群部位穴位电针的临床应用》等三个项目申报省“十二五”县级医院临床科研能力培育项目。骨科为郴州市临床重点专科,口腔颌面外科为全市临床重点建设科室,今年又将心血管科、儿科申报全市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三、推行“三好一满意”活动,持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一是全面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按卫生部统一要求,我院及时启动了“三好一满意”活动,制定工作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层层签订责任状,对全院职工进行了广泛动员。各科室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强化便民惠民措施,全面推进优质服务,狠抓落实,在为病 人提供优质服务上下功夫,积极组织医护人员开展诊疗技术、护理技术等方面的业务培训和技能比武等活动,使“三好一满意”活动贯穿整个医院工作,在各项具体工作中得到体现。二是认真开展抗菌药物专项整治行动。在抗菌药物专项整治行动中,成立了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开展了业务培训,通过完善处方点评制度,加强合理用药监测,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将我院抗菌药物从72种降到了卫生部规定的35种,对抗菌药物使用前10名的抗菌药物名称及前10名医生通过《医院通讯》、公示栏等方式进行了公示,抗菌药物整治工作效果显著。有5个科室的抗菌药物使用率低于60%。抗菌药物使用率由2010年的82.7%下降到2011年的69.2%,使用强度由2010年的99.43DDD下降到2011年的59.5DDD。为遏制不合理用药现象,减少药物浪费,降低用药成本,我院投资300余万元,在全省县级医院率先建立了静脉药物调配中心,并经省市有关专家验收合格。该中心可承担全院1000张床位病人的静脉药物配置工作,自今年元月投入使用以来,已开通了六个科室集中调配工作,临床用药实现了由药师审核、把关,使不合理用药现象得到及时纠正,临床用药得到进一步规范,药物不良反应得到有效控制,同时减少了护理人员工作量,将护理人员从临床配药工作中解放出来,还给病人,促进护理质量提升。此外,我院勇于创新,秉着让利于民、服务百姓,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的宗旨,以药品集中供送的方式推行药品方面改革,对全院所有药品进行集中供送。目前已按有关规定程序确定了药品主要供应企业,药品集中配送工作正有序开展,进一步促进合理用药。三是扎实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为了进一步提升护理质量,为病人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使护理工作更加贴近病人、贴近临床、贴近社会,根据省市卫生局要求,我院在2010年就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今年增加了5个科室,总共有8个科室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优质服务病房占全院病房42%。通过不断改善住院服务设施、加强护理人才培训、推行APN排班、简化护理文书、坚持挂牌服务、探索护理人员绩效考核等措施,使我院护理服务质量得到明显提升,广大病人及家属满意率逐步提高。四是狠抓医德医风建设,办人民满意医院。我院切实加强领导,强化医德医风建设,广泛开展了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建立医德医风建设有效运行机制,制定了《医德医风考评方案》,严格落实医德考评制度,坚持每周有检查、每月有考核,认真执行各项规定,落实责任追究。将医德医风建设工作纳入目标管理,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奖惩,不断加大医德医风建设的管理力度。加强思想教育,组织全院中层干部、医疗业务骨干、共青团员到桂阳警示教育基地----桂阳监狱开展警示教育,使其从中受到启发,提高思想道德境界。不断完善医德医风建设的规章制度、监督制度和激励机制,落实有奖举报制度,对每个医务人员建立了《医德医风档案》,把医德考评作为绩效考核、评优、晋职的评选条件,对在医德医风出现问题的科室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罚。在日常工作中,进一步强化了医疗费用一日清单制、药品价目公示制和服务承诺制等一系列医德医风管理规章制度的落实,逐步实现了医疗服务制度化、医德医风规范化。五是强力推行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我院按照省卫生厅的统一要求,制定了《桂阳县第一人民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并下发到各科室。成立了以院长为主任的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及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明确了各科室临床路径病例个案管理员以及临床路径信息报送员。今年4月,由业务副院长带队组织医务科、质控科及各相关临床科室主任到安徽省立医院参观学习临床路径管理及电子病历应用。8月,对各专业人员进行了系统培训,使医、护、药、技及其它人员明确各自职责,并采取院报、墙报等多种形式,宣传临床路径实施的意义,培训临床路径管理知识。目前确定以妇产科、眼科、口腔科、普外科、骨科为试点科室,已开展白内障、唇腭裂修复、单纯性阑尾炎、剖宫产、翼状胬肉切除术5个病种临床路径管理,年内还将增加临床路径管理病种,并根据县新农合办公室制定的单病种付费标准严格执行。六是认真开展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工作。近年来,我院积极开展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工作,重点对流峰中心卫生院进行帮扶,每年委派一名业务骨干到流峰中心卫生院挂职一年,并由县卫生局任命医院副院长,参与管理。经常组织专家到乡镇卫生院坐诊、义诊、开展业务学习,提高了基层医院业务人员的诊疗技术水平。帮扶效果显著,每年帮助该院增加业务收入200万元,带动医院开展胃癌、乳腺癌根治术及腹部脏器损伤的治疗(如肝破裂修补术、脾切除术)等,规范了疝气无张力修补术等常规手术。对口支援工作得到了市县卫生局领导的肯定和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七是认真开展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一围绕医院行风作风建设的要求,大力推行“四亮”。亮标准。通过LED电子显示屏、多媒体查询系统、院内电视网络等方式公开服务流程和常规收费标准,方便群众了解、办理就诊手续。亮身份。通过佩戴胸卡、岗位监督牌等方式,亮明党员身份、医务人员专长和岗位职责。亮承诺。采取宣传栏、电子显示屏、党员公开承诺栏等多种形式和渠道,积极引导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履行职责。亮典型。充分运用医院通讯、院内电视网络等媒介设立创先争优专栏,通过评选优秀党员、举行先进事迹汇报等方式,大力宣传党组 织和优秀党员、职工的先进事迹,激发全院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凝聚力。二围绕“三好一满意医院”的要求,积极开展“四争”。争当岗位先锋。通过开展岗位练兵、技能比武、专业理论考试等方式激发党员干部和职工的工作动力和工作热情,引导党员干部作表率、争先锋、做标兵,树立党员干部创先争优新形象。争创群众满意窗口。按照“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的目标,转变服务理念,夯实便民举措,建立健全医疗纠纷防范机制,完善和落实绩效考核制度,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争创优质服务品牌。继续不断深入推广优质护理病房工程和临床路径试点工作,搭建向患者奉献爱心的平台,加强社会宣传,重视品牌效应,争创更多优质服务品牌,为病人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使护理工作更加贴近病人、贴近临床、贴近社会。争创清正廉洁形象。结合当前开展的抗菌药物专项治理工作及廉能岗位风险管理,继续加大医德医风和法制警示教育力度,持续推进党务、院务公开,积极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三围绕“争当先锋党员承诺”的要求,认真组织“四评”。支部和党员自评。要结合本岗位特点和实际,对照身边的先进典型,查找问题和不足,开展自评、互评,相互鼓励、比学赶帮,明确努力方向和争创目标。领导点评。各分管领导、支部书记要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全面掌握了解情况,实事求是地肯定成绩,指出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力求点出动力,评出实效。群众评议。采取聘请行风评议员、设置意见箱、开展社会满意度调查等方式,接受群众及时评价;组织党员、职工、服务对象进行满意度测评,认真开展群众评议工作,及时反馈群众意见,整改存在问题,以实际效果取信于民。组织考评。要完善服务考核评价办法,实行每月考核,半年一表扬,对优秀个人 和集体给予表扬,形成考评工作标兵、树立示范窗口等创先进争优秀的长效机制。
四、推进民心工程,彰显政府关怀。
近年来,我院先后被确定为国际“微笑列车”唇腭裂免费矫治项目合作医院、湖南省白内障免费复明定点医院。为了确保项目工作顺利开展,我院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全面高质量完成白内障免费复明、“微笑列车”唇腭裂免费矫治项目工作任务。自2005年以来,已免费进行唇腭裂矫治600余例,免费进行白内障复明手术1300余例。今年,在白内障免费复明项目中,狠抓宣传发动,利用手机平台及时发送了3万余条宣传短消息,组织医护人员深入各乡镇开展筛查工作,已筛查560余人次,有298人获得白内障免费救治,完成全年任务的85.14%(全年任务350例);对70人进行了唇腭裂免费修复,完成全年任务的87.5%(全年任务80例);为病人减免医疗费用130余万元。此外,扎实开展了CBM“健康听力——2030”项目,建立健全防聋治聋三级网络,深入社区和乡镇开展听力筛查、专业人员培训及耳科手术培训,为贫困患者提供价廉质优的助听器,得到了世界防盲组织官员的好评。认真做好了新农合、居民医保等政策宣传,加强监管,严格标准,规范操作,医院管理信息与新农合、医保管理信息平台无缝对接,做到了“当天出院,当天补偿”,推进医保政策有序发展。同时,扎实做好了“三无”病人医疗救护工作,今年以来已救护“三无”病人60余人次,涉及经费达10万余元,开展突发事件医疗救护5场次,救护近300人次,开展重大活动医疗保障工作20余次,促进社会大局稳定。
五、强化绩效考核,提升内部管理水平。
为进一步提升执行力,促进各项工作措施落实到位,我院坚持 以制度建设为重点,积极探索推进公立医院体制机制创新。一是积极探索内部运行机制改革。在经济运行机制改革基础上,不断完善相关配套制度,进一步优化方案,实行全员绩效工作制度,体现多劳多得,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二是加强绩效考核。制定完善了《科主任护士长考核管理办法》,组织考核组成员每月对全院各科室的工作作风、核心制度落实、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群众满意度等情况进行量化考核,使医务人员工资总额和内部分配与其技术能力、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公益性、履行社会责任、群众满意度等绩效考核和岗位绩效制度逐步完善,形成了有责任、有激励、有约束、有活力的高效的用人制度。三是强化责任追究。在每月绩效考核、医德医风考核中,对发现的问题限期整改,对相关责任人严格按制度进行处罚,今年以来,已对20人进行了经济、行政处罚,其中停岗2人、调整岗位10人次,进一步提升执行力,促进各项制度落实到位,推进医院内部管理上台阶。
第三篇:取消“以药补医”机制 深化公立医院改革
取消“以药补医”机制 深化公立医院改革
随着医改的顺利推进和成效的初步显现,改革逐步进入“深水区”,加快公立医院改革成为“十二五”深化医改的重要任务。取消“以药补医”机制,推进医药分开,是确保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进一步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关键环节。
一、统一思想,深刻认识取消公立医院“以药补医”机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以药补医”机制是我国公立医疗机构以药品加成政策为基础而形成的一项经济补偿机制。自1954年开始,我国对公立医疗机构用药实行顺加15%的差价率作价的政策。改革开放以后,公立医疗机构对药品加成的依赖逐步增强。一方面,多年来政府对卫生事业投入相对不足,2008年财政直接补助收入只占公立医院收入的7%。另一方面,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长期低于成本,且未能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进行动态调整。药品加成政策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公立医院和医务人员多用药、用高价药,加之医疗服务具有高度专业性、医患之间信息不对称等特点,药品加成政策逐步演化为“以药补医”机制。
当前,公立医院“以药补医”机制的负面影响日益突出,严重损害了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成为人民群众和医务人员最不满意的突出问题之一,成为医疗卫生领域必须革除的机制性弊病。
取消“以药补医”机制是深化医改的必然要求。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服务的提供主体,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主要发生在公立医院,如果“以药补医”弊端得不到彻底革除,医药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就无法得到根本遏制,群众医药费用的负担就难以减轻。同时,基层首诊、双向转诊、防治结合、急慢分治、医疗机构间分工协作的机制也难以形成。
取消“以药补医”机制是广大群众的热切期盼。公立医院是政府举办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承担着向全体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任务。“以药补医”机制催生大处方、高价药等现象,损害了群众利益,不利于建立和谐医患关系,广大群众热切期盼取消“以药补医”机制。
取消“以药补医”机制是医疗卫生工作者的共同愿望。医疗卫生行业是一个崇高的行业。在“以药补医”机制下,我国公立医院的建设、发展及医务人员的收入很大程度上依靠药品加成解决,这在世界范围内都是独有的。加之行业、医保及社会等相应监管机制不健全,“以药补医”机制逐步滋生出“以药腐医”机制,损害了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形象。广大医务人员希望能够从体制机制上加以解决,通过劳动和奉献获得合法的、有尊严的收入,维护公立医院的社会公平和道德伦理,向社会呈现医疗卫生行业的真实本质。
取消“以药补医”机制是医药行业健康发展的现实需要。医药行业涉及群众的生命健康和国家的卫生安全。在“以药补医”机制下,出现一些药物的不规范、不合理使用现象,影响了医疗安全质量,导致抗生素滥用,给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带来了威胁。同时,“以药补医”机制扭曲了医药产业发展的激励机制,导致医药企业反常的价格行为,加剧了药品回扣等不正当竞争行为,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医药购销领域的乱象,影响了医药行业的健康发展。
二、坚定信心,抓住改革的有利时机
当前是深入推进医改的关键时期,也是取消“以药补医”机制、推进公立医院医药分开的有利时机。
改革政策日渐明确。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发布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明确提出:推进医药分开,逐步取消药品加成,不得接受药品折扣。医院由此减少的收入或形成的亏损通过增设药事服务费、调整部分技术服务收费标准和增加政府投入等途径解决;2011年卫生部等有关部门发布的《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等有关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取消“以药补医”的政策要求和实施路径;2012年3月国务院印发的《“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提出:以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为关键环节,推进医药分开,逐步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将公立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财政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财政补助两个渠道。
改革经验日渐丰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以来,一批国家级和省级试点城市从药品购销、收支管理、支付制度以及加成政策等环节入手,探索了多种取消“以药补医”机制的具体做法,日渐形成丰富经验。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经有19个省(区、市)600多家县级医院启动了综合改革试点,浙江、陕西、甘肃、青海、宁夏等省(自治区)将在2012年实现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全覆盖,其核心是全面取消所有县级公立医院药品加成,减少的收入主要通过调整部分技术服务收费标准和增加政府投入等途径予以补偿。
改革条件日渐成熟。当前,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均实施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按照规定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并实行零差率销售,取消了“以药补医”机制,患者用药负担大为减轻。同时,以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为突破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编制管理、岗位设置、人事分配、绩效考核等方面的综合改革得到有效推进,促进建立了基层运行新机制。在此基础上,公立医院取消“以药补医”机制面临许多有利条件:一方面,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框架初步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实现广覆盖,医保资金规模不断扩大;另一方面,政府对公立医院的投入责任更加明确,财政投入持续增加,为取消“以药补医”机制提供了重要财力保障。特别重要的是,我们有各级党委、政府对深化医改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有广大人民群众和医务人员的理解、支持和拥护,有基层医改实践取得的宝贵经验,这些都为全面取消“以药补医”机制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三、完善政策,全面取消公立医院“以药补医”机制
取消公立医院“以药补医”机制,涉及到医院、患者、医保机构以及药品生产流通企业等多方利益调整,涉及到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的建设,关系到医改全局,任务十分艰巨复杂。为此,我们必须全面落实国务院“十二五”医改规划,强化顶层设计和总体制度、政策安排,同时总结经验,坚定信心,统筹推进,力争早日取得成效。
要按照中央关于公立医院改革的总体部署和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质的要求,以县级公立医院为重点,以减少群众医药费用负担为基本原则,以建立综合补偿机制为主要内容,取消公立医院“以药补医”机制。医院减少的收入主要通过调整部分技术服务收费标准和增加政府投入等途径予以补偿,并将医保资金作为公立医院主要收入来源,实现医院可持续发展。实施以取消“以药补医”机制为抓手的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要在2012年实现300个左右的试点县先行推开,2015年实现县级公立医院改革阶段性目标,全面推动城市公立医院改革。
取消“以药补医”机制,必须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加强部门间和政策间的衔接,抓住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一是以县级医院作为改革突破口。县级医院在县域内医疗卫生单位中实力最强、影响最大,在满足群众看病就医需求、应对自然灾害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保障群众身体健康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县级医院率先推进改革,可以为整体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探索和积累经验,同时通过增强能力和水平,分流患者,缓解城市大医院的压力,为城市大医院改革创造条件和动力。取消“以药补医”机制在县级公立医院实现突破后,逐步向城市大医院延伸。
二是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要遵循医疗技术服务的内在规律,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体系,降低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价格,降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价格,合理提高诊疗费、护理费、手术费等医疗服务价格,使之体现医疗服务合理成本和医务人员劳动价值,使公立医院通过提供优质服务获得合理补偿。
三是大力推进支付方式改革。支付制度是控制医疗费用的重要手段。我国现行的按项目付费机制是导致费用上涨、控制费用效果不明显的重要原因。实行总额预付以及按项目、按病种、按人头等付费方式改革后,药品变为医院提供医疗服务的成本,从而改变医院用药的激励机制,引导和促使医院及医务人员主动控制成本。从我国财力和基本医疗保障水平等因素出发,将加快支付方式改革与取消“以药补医”机制同步推进,是公立医院改革的优选途径。随着我国基本医保制度的全覆盖,支付制度改革的条件也已日趋成熟。要注意发挥卫生部门统筹管理医疗保障和医疗服务的管理和专业优势,将控制医疗费用和保证服务质量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是继续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全面落实和完善政府对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大型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等公共服务的投入政策,采取有效措施化解医院长期债务,减轻医院运行压力。中央财政要加大转移支付力度,支持贫困地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取消“以药补医”机制的顺利推进,地方财政也应相应加大投入力度。
五是注重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保护好、发挥好、调动好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既是深化医改的重要任务,也是取消“以药补医”机制必须考虑的重点。医疗卫生工作者的培养周期长、劳动强度大、职业风险高,但长期以来劳务收入明显偏低。取消“以药补医”机制,一方面,要让医院和医务人员摆脱对药品收入的依赖,消除药品流通过程中的回扣等不正之风和商业贿赂现象的发生;另一方面,要通过建立符合医务劳动特点和规律的薪酬制度和绩效考核与激励分配机制,解决好医务人员的福利待遇、职业发展、执业环境等利益关切问题。
六是强化行业监管。强化政府对医疗资源的调控机制,加强区域卫生规划的刚性约束,严格控制公立医院建设规模、标准,控制中心城区医疗资源过度增长,控制大型医疗机构单体规模的无序扩张。强化对公立医院医疗费用的监管机制,加强对公立医院服务质量、财务运行、药品和医疗器械采购等方面的监督。完善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信息公示制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七是统筹推进各项综合改革。取消“以药补医”机制是一项综合、复杂、艰巨的工作,必须统筹推进。要把增强对农民健康的风险保护作为巩固完善新农合制度的突出重点,建立稳定的重特大疾病保障机制。要提高统筹层次,积极推进商业保险机构经办新农合,推动新农合制度由扩大范围转向提升质量。抓住落实投入政策、规范采购供应、严格零差率销售等关键环节,推动基本药物制度的健康有效运行,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由强筋健骨转向全面发展,继续巩固基层综合改革成果。加强上下联动,推进便民惠民服务常态化、机制化,实现公立医院改革由局部试点转向全面推进。加强政策协同,改善服务结构和效率,促进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由重硬件转向重服务,不断筑牢城乡居民看病就医的保障网。
(作者:陈 竺,卫生部部长;张 茅,卫生部党组书记、副部长)
第四篇:发改委透露医改重点工作 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发改委透露医改重点工作 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2010-12-22 17:16:52 来源: 中国网 跟贴 0 条 手机看新闻
中国网12月22日讯,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于12月20日至25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本次会议定22日下午第二次全体会议听取国务院的3个报告,即关于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情况的报告、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情况的报告、关于加快服务业工作的报告。中国网对会议进行了实时报道。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平透露了下一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的考虑。张平指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现在医改已经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我们将按照中央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这一中心任务,加大五项重点改革推进力度,积极调动地方的创造性,提高工作的实效性,全力完成各项医改任务。
(一)以基层为重点统筹推进四项重点改革。
一是继续把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扩大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力保2011年推广到所有政府办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一步完善基本药物制度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重点抓好基本药物集中采购机制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两个重要文件的落实,加大基层综合改革力度,全面落实绩效工资政策,建立起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以服务质量、服务数量和群众满意度为核心的考核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的基础性作用。
二是在巩固覆盖面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医保保障水平和服务水平,2011年三项基本医保参保(合)率均达到90%以上。普遍开展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门诊统筹,重点减轻群众门诊大额医疗费用负担。逐步实现医保缴费年限在各地互认,推进大范围联网和就医一卡通。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城乡统筹,整合医保经办管理资源,逐步解决重复参保问题。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切实发挥医疗保险对医疗费用和医疗质量的控制作用。
三是继续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体系建设,大规模开展适宜人才培养和培训。完善和落实基层卫生人才吸引和使用政策。围绕基层功能定位推进以远程医疗、药品供应、公共卫生、医疗行为管理和考核为重点的信息化建设,提高基层规范化服务水平。
四是进一步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完善监督考评机制,确保9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面开展,完成7类重大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进一步提高服务效率和效益。
按照点面结合、突出重点、探索渐进的要求,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快推进以16个国家联系试点城市为重点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鼓励在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等重点难点问题方面大胆探索,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人事分配、绩效考核、补偿、价格等体制机制改革,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力争取得突破,形成成熟经验,逐步推广。
(二)积极稳妥地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大力加强公立医院内部管理。坚持以病人为中心,重点推动医院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促进因病施治,加强成本核算和控制,提高服务水平和效率。同时,总结推广流程再造、方便结算、错峰诊疗等公立医院便民惠民措施,着力改善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感受。
进一步健全分工协作机制。深化完善城市三级医院帮扶县医院的合作机制,积极推进县级医院改革和发展,并以此带动乡村共同提高服务水平。建立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之间长期稳定、制度化的分工协作机制,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分级医疗、双向转诊的医疗服务模式。进一步推进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注册医师多点执业试点。
积极发展非公立医疗机构。认真贯彻落实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文件精神,抓紧清理和修订相关规章和办法,制定和完善鼓励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实施细则和配套文件,为非公立医疗机构发展创造良性的竞争机制和行业环境,促进非公立医疗机构持续健康发展。
(三)加大组织实施保障力度。
(四)加强对地方的评估督导。
一是结合医改任务的推进和地方实际,进一步完善医改政策体系,及时研究制定医改配套文件,为改革向纵深发展提供政策支持。二是加大政府投入力度,为医改实施提供财力保障。重点针对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和公立医院改革,研究加大投入、提高效率的办法。督促地方落实医改资金,建立投入长效机制,改革政府投入方式,健全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益,严防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三是加强对新情况、新问题的跟踪研究。围绕医改实施分析可能遇到的困难和矛盾,研究制定应对预案;跟踪分析改革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研究提出有针对性政策措施,推动医改稳步前进。
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对地方工作的监督指导,提高改革政策的执行力,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一是采取内部考核和外部评估相结合的办法,对医改三年实施方案落实情况进行中期评估,系统、全面了解医改进展和效果,分析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医改政策,并提出下一阶段的医改工作方案。拟于2011年年初完成。二是结合近期改革任务,继续加大各级医改办公室和相关部门培训力度,确保改革不变形、不走样。三是加强对医改工作的调研,及时发现实施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帮助地方解决实际困难,督促地方加快相关政策文件的出台和执行,落实好各项医改任务。四是发挥典型经验的示范作用,及时总结推广地方的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通过现场经验交流会等多种方式,以典型引路。近期,将对安徽省基层综合改革等成熟经验进行全面总结,并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广。
(五)健全医改组织实施工作机制。
(六)营造推进医改的良好氛围。
一是强化责任机制。完善医改考核制度,督促各地将医改考核纳入政绩考核体系。二是建立激励机制。将医改任务完成情况和绩效考核结果与财政补助安排挂钩,并通过媒体宣传、简报信息等方式进行通报。三是加强协作机制。进一步完善部门与部门之间,中央和地方之间沟通协调的平台,进一步统一思想,形成推进改革的合力。四是健全监测机制。建立医改组织实施的动态跟踪和监测体系,完善医改信息月报制度,对改革的实施进度进行实时监控。五是完善信息公开机制。及时公布医改进展,主动接受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对医改工作的监督,积极核实处理各方反映的问题。
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进行专题询问,加强监督和指导,充分体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医改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为我们做好医改工作增强了信心和动力,必将极大地推动各项医改任务落实。在此,我们向全国人大常委会表示衷心的感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涉及13亿人民幸福安康的重大民生工程。我们将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意见,认真研究提出改进工作的措施,以高度的责任感,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力争早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宏伟目标。(本文来源:中国网)
第五篇: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改革的研究
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的研究
【摘要】我国自2009年4月6日实施“新医改”以来,我国的卫生事业正处于深度转型时期,广大医疗机构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而公立医院的改革被视为医改工作中最大的难题,公立医院所在的社会政策环境主要包括“供给”、“支付”和“监管”三部分,根据从补偿机制、监管机制和运行管理机制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其存在问题及发展。
【关键词】新医改 公立医院改革 补偿机制 监管机制 发展 Reform problems and development of new medical reform context of public hospitals Abstract:China since April 6, 2009,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health care reform has been the cause of China's health is in the depth of the transition period, the majority of medical institutions are facing enormous challenges.The reform of public hospitals is the biggest problem considered to be the work of the medical reform, social policy environment where public hospitals mainly includes three parts of the “supply”, “pay” and “regulatory” from the compensation mechanism, the regulatory mechanism and the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mechanism aspects to analyze their problems and development.Key word : new health care reform, public hospital reform, compensation mechanism, regulatory mechanism, developing,济发展方式的重大实践,是建设现代国家、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举措,是贯穿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综合改革。“十二五” 时期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攻坚阶段,也是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关键时期。○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2009 年4 月6 日向社会公布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了“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近期目标,以及“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的长远目标。这是一项为了建立中国特色的医药卫生体制,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远大目标的重大任务。从公立医院的组织属性来看,公立医院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性事业单位。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及在其运行中由国家提供经费补助的社会公共事务。但从目前公立医院改革的情况来看,全国范围内的公立医院改革大多是围绕一些比较容易推动的项目来进行,比如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医疗服务信息化管理、住院医师培训、医院集团化等,在深层次的关键问题上并没有触及,比如人事制度改革、法人治理结构和管办分开等。显而易见公立医院的改革存在很大的难度,新一轮的医改将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作为改革的核心,而公立医院能否回归公益性关键在于改革以药养医的不良补偿机制也是新医改的深水区,是不敢轻易触碰的,也就是说目前公立医院改革到了最难点的一个阶段。1.公立医院改革的难点 1.1 补偿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现行补偿的渠道主要有服务收费、药品加成及财政补助。在逐步取消药品加成之后,医院收入的补偿机制成为了医改的热点,将公立医院补偿有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财政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财政补助两个渠道。提高诊疗费、手术费、护理费收费标准,体现医疗服务合理成本和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医疗技术服务收费按规定纳入医保支付范围。严禁把医务人员个人收入与医院的药品和检查收入挂钩。而“以药补医”的逐步取消势必会引起各大利益集团的抵制。
此外,公立医院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坚持公益性,合理的补偿
2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需要是公立医院实现公益性的基本保障。○政府的财政投入。关于政府补贴是“补供方”还是“补需方”,一直存在着争议。国务院发布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明确提出了“供需兼补”的基本方向,但主要向需方倾斜。而有些观点单纯强调政府需要加大财政投入,认为政府干预和市场竞争是一个不可兼容的选择。对于过度“市场化”要警惕,因为其极具有把公立医院改革重新拉回计划经济时期的风险,最终出现由政府包办所有医疗服务的现象。1.2 财政补贴范围及方向难以确定。政府的财政补助应有两个原则,一是财政补贴的范围不能包括由于医院经营不善而导致的亏损,否则与原本的行政管理体制没有差别。二是在市场失灵的领域如公共卫生服务、农村偏远地区的医疗服务、基层医疗服务建设等,应得到政府财政补贴的重点倾斜。但就目前来看,政府对公立医院的很多补偿项目都没有明确
3。的规定,投入也很不到位○1.3 医疗服务收费需要规范。
医疗服务收费近年来,医疗设备、卫生材料的价格不断增长,人力成本不断上升,医疗服务的成本急剧提高,而服务价格却没有得到及时调整,无法体现卫生技术人员的服务价值。有统计显示,技术性护理及一般诊疗项目成本回收率极低,平均仅为38%,并且与劳务费呈明显负相关。体现技术劳务和知识价值
4。的挂号费、手术费等在价格形成和调整中没有得到充分体现○种种牟利行为使得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进一步淡化。政府为了控制医疗费用的上涨,也进一步加大了对医疗服务价格的控制力度,5。导致医院丧失了正常的补偿能力○现行的医疗服务价格未能如实体现医务人员的技术价值,医疗服务收费长期低于实际价值。只有提高医务人员的待遇,医疗服务价格体系体现医务人员的劳务价值,才能使医疗服务市场走上良性运转的轨道。如何制定准确反映实际价值,体现医务工作者专业技术、劳动量、职业风险等因素的价格,是提高医疗服务价格必须先解决的问题。2.医疗供给体系改革 2.1 多元化办医格局迟迟未能实现。
包括各种诊所在内的民营医疗机构数量不少,但都规模小、服务水平低,无法与公立医院特别是大型公立医院抗衡,这是整个医疗服务市场始终无法被激活的原因。允许、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加入医疗服务市场,是改变公立医院垄断局面的必然举措。如果在行业准入、税收、用人和参与医保定点等方面,民营医院无法享受与公立医院同等的机会,多元化办医格局将无法实现。
2.2 办医主体未能真正去行政化。
试点中涉及体制、机制最深的是“管办分开、政事分开”这两个问题。履行办医职能的机构的设计方式目前有“内”、“外”、6。但公立医院试点所尝试的大多只在形式“上”、“下”四种○上,管办不分的局面还没有得到真正的突破,法人治理结构大多都只是议事性而非决策性机构。这是实现医疗服务提供者真正“独立”的一大阻碍。2.3 医疗服务未能有效疏导。
积极引导患者向基层分流,在这次公立医院改革的试点中受到很大重视,并采取了非常有力的措施: 加大基层体系建设、积极推行社区首诊制度等。但双向转诊并没有得到有效推广,这与各医疗服务机构有很大关系。现有体制下,各医疗服务机构都是处于相对独立的状态。患者转到其他医院就意味着利润的流失。一些医疗机构多不愿意,这使得双向转诊操作难度加大。双向转诊“转上不转下”、社区首诊依靠政策强制推行。所以说目前公立医院改革体制机制还需要更加进一步的深度完善。3.监管体系未能完善 3.1监管部门
在监管机制方面目前主要的问题是要进一步明确公立医院的监管主体、监管内容和监管程序,建立公立医院的长效监管机制7。公立医院的监管涉及行业行政监管和医保基金监管两大部○分,从目前来看,有两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亟待解决: 一是管办分开之后,卫生行政部门如何适应新的变化,依靠何种手段有效监管医院,管办分开是当前公立医院改革的最大难题,也是改革的主要难点之一。对卫生部门来说,管办分开意味着转型上的困难,必须要从原有上级主管部门命令式的管理方式向现代意义上的依法监管转变。实践中许多卫生部门对此并未有充分的准备和认识,因此始终无法实现突破。卫生部门的行业监管需要依法而行,因此要求相关法律法规的建立、细化与可操作性。二是医保机构如何面对庞大复杂的医疗服务市场进行有效的谈判,有效的谈判机制首先依赖于充分发育的医疗服务市场,即医保机构可以有选择权和淘汰权。其选择的标准不是以“公立” 或“私立” 来判断,而是以服务的效益来判断。因此,监管的效果依赖于多元化办医格局的实现。3.2 资金的监管
资金监管是公立医院财政补偿机制运行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保障政府投入使用得当关键的环节。资金监管的好坏关系到政府补偿的效果以及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实现程度。因此,政府需要强化资金使用监管,建立基于成本—效益原则的绩效评估机制,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结合的原则,对公立医院财政资金支出进行监
8,引导和约督和评价,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保障资金使用效果○束公立医院提供成本效果较好的医疗服务。3.2.1加强补偿机制的监测
医院发展离不开资金,因此对医院资金必须集中管理、统一调配、有效监督,加强资金收支的监督管理。健全医疗服务成本及价格监测体系,加强对医疗服务价格及成本构成要素的监测,为制定合理的医疗服务指导价格、建立灵活的价格调整机制提供依据。在医疗这一重要的社会消费领域,需要给公众真实客观的9。信息,加强宣传和沟通也极为重要○4.完善公立医院的补偿机制的建议
《意见》中明确:取消药品加成后,医院由此减少的收入或形成的亏损,将通过实行药品购销差别加价、设立药事服务费、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增加政府投入、改革支付方式等措施解决。结合其《意见》,并借鉴国内、外对医院补偿的成功经验的文献,对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的完善提出以下几点建议。4.1 补偿主体多元化
对于医院的补偿数额大、期限长,仅靠单一补偿主体难以承受资金压力,为了分担资金压力,应建立多元化的补偿主体,建议由政府、医疗保险机构、社会以及医院共同补偿。医疗卫生事业是一项有一定福利性质的社会公益事业,在众多补偿主体中,政府应当承担主要责任,明确中央、省级和地方政府责任,实现对公立医院的投入制度化。医疗保险部门视基金结余情况给予适当支持。在分担比例上可借鉴德国的做法,即医院的投入成本由州政
10。同时,应府财政负责解决,运营成本由疾病基金会负责补偿○充分发挥社会的力量,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可通过建立慈善基金等方式,鼓励社会和个人进行慈善捐赠。当然,在各界对医院补偿的同时,最关键的还在于医院自身在新形势下经营模式的转变。医院应更加注重深化内部改革,更加注重医院内部的管理,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服务质量、改善医务服务态度及服务流程以吸引更多的患者,降低运行成本,提高运营效率,实现对自身的补偿。
4.2 补偿方式合理化
合理的补偿方式应该是一种既能彻底切断药品利润与医院收入间的利益关系、减少药品滥用,又能充分调动医务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保证医疗服务质量的补偿方式。例如江苏镇江市实行的按人头补偿的方式:政府或医疗保险部门在年初制定出每个人头的药品费用补偿标准,年末根据在该院就诊的实际人头数和年初制定的补偿标准给予医院相应的药品补助。采用这种补偿方式,医院得到的补偿数,仅与就诊人头数有关,医院开药越多损失越大;同时,医院为了获得更多的补偿,提高服务质量以争取更多的患者。只有这样,才能让老百姓得到更多实惠,医院得到更好发展,同时也符合政府推行取消药品加成政策的宗旨。4.3 补偿金额科学化
药品加成取消前,公立医院的医疗成本主要靠药品利润补偿,但是,各医院到底应从药品中获取多少利润来弥补经营成本才算合理,并没有统一标准。医院为了追逐更大的利润,诱导药品需求,造成药品费用加剧上涨,患者看不起病。取消药品加成后,科学核定补偿标准,使补偿金额既能满足医院的经营需求,又能兼顾其它补偿主体的承受能力,成为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需解决的另一难点。就是按照每个人头的补偿标准。社会平均人头成本的引入,统一了各医院的人头补偿标准,各医院为获得较高利润,尽量降低成本、增加收入,而这又会引起社会平均人头收入的增加和社会平均人头成本的减少,从而降低人头补偿标准,实现药品费用控制的良性循环。5.公立医院改革在具体实施中发展
“十二五” 期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心将逐步从基层上移至公立医院,涉及体制机制改革问题更多、更复杂,需要理清在改革中所要处理好的三个关系。5.1 改革优先顺序的发展关系
一项改革措施是否能够取得应有的成效,不仅取决于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还取决于各项措施的实施时间顺序。取消药品加成是破除“以药补医” 机制、实施医药分开的好政策,但由于这项改革措施实质是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的改革,因此,这项改革政策必须要与医疗服务的价格调整、政府投入或医保补偿水平的调整相衔接,并且后者必须要先改或者同时改革,才能确保取消药品加成改革的成功。另外,再如支付方式的改革实质是价格体系的改革,只有取消按项目定价的政策,才能确保按病种或按人头预付取得相应的效果。否则,价格仍然是按项目管理,支付方式又是按病种付费,改革的效果是无法全面体现出来的。
5.1.1 支付制度改革的完善
补偿机制改革是公立医院改革的重点与难点,其改革成败不仅关系到公立医院运行机制与可持续发展,也直接关系到民众基本医疗服务的有效保障。推进医保支付制度改革,重建医疗机构及医生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是供方费用控制和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的关键。5.1.2 医保支付
从国际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来看,公立医院补偿渠道改革不仅逐渐向多元化发展,而且在世界大多数国家及地区,包括政府预算尤其医疗保险基金在内的公共筹资是公立医院 成本补偿的主要来源。从卫生服务筹资的角度看,各国及地区公立医院主要补偿来源是政府财政补贴尤其是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虽然在不同的卫生体制国家,政府补偿的方式并不相同,但公立医院固定成本和社会功能投入,始终由政府财政补偿,而经常性的运营成本主要由医疗保险基金支付,患者根据补偿比例自付一部分费用,至于医保支付与患者自付的相对比重,取决于不同国家医疗保障的水平。目前,我国以城镇职工医保、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为主体的基本医保制度已经覆盖了95% 以上的城乡居民。按照“十二五”医改规划,到2015 年,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均达到75%左右。因此,在全民医保下,公立医疗机构的补偿结构主要由医保支付、患者自付与政府补贴三部分构成,而医保支付即将或者已经成为公立医院主要补偿途径。相应地,医保支付制度改革必然成为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的关键。医保支付制度改革,就是要把原来的医疗服务供方主导医疗费用的格局改变为医保经办机构与公立医院协商谈判,表现为医保机构在协商谈判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从而改变医疗机构的盈利模式,使
11。第三方医保机构成为医疗行为规范与控制的有力监管者○5.1.3 以预期付费制为主的支付方式
以预期付费制为主的支付方式是补偿机制改革的主要趋势在现代医保市场,由于疾病经济风险与医疗服务供方行为间存在密切关系,特别是医患市场交换关系的不对等,供方主导医疗服务过程并对医疗服务费用的增长具有主导作用。所以,医疗服务供方行为被纳入到医保系统的制度设计中,从而使供方医疗服务利益和医保基金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样就形成了一种由需方、供方、支付方组成的三方关系,这是当今社会医保系统构成的基本形式。作为三方关系中关联各方利益的第三方,医保制度充当了医疗费用的关键调节角色,不但要保证医疗服务的有效供给来保障国民的健康权益,还要通过费用支付与分担方式来约束医患行为,以实现医疗资源使用的效益最大化。
在医保支付成为公立医院主要补偿渠道的前提下,医疗服务供方 费用控制的主要职责在于医保机构。在世界各国,医保机构主要通过付费方式或补偿机制的不断改革来遏制医疗服务费用,而医保付费制度改革的核心就是采取各种补偿方式的组合,促使供方规范医疗行为,控制医疗费用,提高服务效率与质量。至于具体的补偿水平和补偿方式,主要由医保机构与医疗机构谈判决定。目前,支付制度改革已成为国际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的主要内容,虽然改革方式不尽相同,但均将预期付费制支付方式尤其是按疾病诊断相关组付费和总额预算制,作为取代传统的按类目预算制与按项目支付的改革措施,以达到约束公立医院医疗成本与适度激励的双重目的。在预期付费制改革主导趋势下,大多数国家及地区在积极进行多种预期付费制支付方式混合或与后付制支付方式混合的形式,以消除单一支付方式的负面效应而追求综合优势。现阶段,我国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的关键在于提高医保支付的比重与改革医保支付制度,从而让医保支付标准和补偿水平更具有可控性和预见性,这也是全球性医疗体制改革的一个12。趋势○5.2 职能与资源的发展关系
职能与资源必须相匹配。实施公立医院的管办分开,是要强化卫生行政部门的全行业管理,而绝不是削弱其对医院的管理职能。绝不能因为成立了新的公立医院办院主体,因此就把卫生行政部门的人员、资源简单地划归新成立的办院主体,工作的重点与热情都关注到新机构的运行。这样就本末倒置了。新的办院主体实质上仅管理少数几家同级政府所属公立医院,代表政府举办所属的公立医院,而卫生行政部门要实施全行业的监管,从过去仅关注本级政府所属的几家医院,扩大到关注区域内所有的医院,实质上是职能与任务更重了。所以,监管应该配备更多的资源。
5.3 基础环境与改革的发展关系
很多改革措施需要有良好的基础环境作支柱,缺乏必要的准备可能会导致很好的改革措施被扼杀在摇篮里。如按病种付费的改革措施有利于激励医院降低成本,是一项很好的改革措施。但按病种付费的改革需要有良好的电子信息系统、良好的医疗流程、成本信息以及诚信体系为支撑。如果缺乏一些必备的准备,可能导致不必要需求的行为,进而增加患者负担。另外,取消药品加成、增设药事服务费也可能导致类似的问题。如果守法诚信体系缺乏,取消药品加成可能难于真正切断医药之间千丝万缕的利益关系。因此,营造良好的社会诚信体系、遵纪守法与正确的补偿方式共同作用下才能真正实现医药分开。
6.《2011 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的通知明确提出,要“采取设立专门管理机构等多种形式确定政府办医机构,由其履行政府举办公立医院的职能,负责公立医院的资产管理、财务监管、绩效考核和医院主要负责人的任用”。探索去行政化,可以在医院内建立董事会管理下的院长负责制之类的法人治理结构,还可通过建立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的分工机制,加强上下联动,对公立医院实行分类管理,探索医师多点执业方式、实现形式和
13。管理办法改革等等○6.1 在新医改中加强基层医院建设。
很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现状是:没有好的就医场所、没有基本医疗设备、更没有人们有需求看病的医生,人们对基层医院不信任。因此,要使医疗服务有效下沉,实现社区医疗服务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改变居民就医看病的习惯,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科学规划医疗服务资源等。在短期内,可通过邀请专家坐诊的方式来推动医疗服务下沉,长期来看,应从根本上着手,在全科医生、技术设备条件等方面切实提高。在国家层面,则要科学规划基层医疗机构和中心医院的资源配置,使两者能分工不同,重点有不同。在医疗资源的配置上,要对基层医疗机构重点倾斜。建设和发展县级医院,既是政府和卫生管理部门的责任,也是市三级医院不可推卸的义务。城市三级医院帮扶县级医院,不能只停留在派专家治疗疑难病症等传统的工作方法层面,更多的是要以管理、技术等要素为枢纽,有组织规划地将城市优良医疗资源重心向县级医院下移。更需要注意的是,城市三级医院帮扶对象不能一味追求数量,需要在全面考虑院长工作时间、专家能力的前提下支援,否则支援医院会不堪重负,最终使帮扶只能变为形式。6.2 支付体系的建立必须随着监管体系的完善建立医保基金监管的有效谈判机制依赖于充分发育的医疗服务市场。因此,实现多元化办医格局对于监管体系意义重大。同时医保机构应拓宽覆盖面,使医院收入中来自医保支付的比例越来越大,这样医保
14。的谈判能力才会越来越强○在行业内,应建立公立医院信息披露制度,增加公益性投入的效率考核和披露制度,公共资源投入,例如土地、固定资产、各种政府补贴、税费优惠、无形资产等,都应包括在成本核算和报告制度之中。要区分政府对医院的直接投入和间接投入,对公共卫生项目给予专项补助或单独列支。加强对公立医院公益性绩效的监管,完善财政补偿核算制度,建立公立医院财务报表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较大规模的公立医院可设医院总会计师,也可实行轮岗制,对公立医疗机构财务主管人15。员实行委派制○7.新一轮的公立医院改革依然任重而道远
影响公立医院改革推进有很多因素,从宏观层面、中观层面,再到微观层面有各种因素,从体系上看,有供给、支付、监管三大影响体系。所以,公立医院改革是一个涉及多方政策的综合性改革,必须将内外环境相结合,从整体运行环境及不同角度来考虑。在支付体系中,可通过节资开源建立长效的补偿机制,规范财政补助机制,改革分配制度; 在供给体系中,可实行县级医院托管模式,对公立医院实行分类管理,大力发展基层医院;在监管体系中,可随着支付和供给体系的完善,逐步建立有效的医保基金监管和行业自我监管。但无论哪一个措施,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由于涉及面很广,公立医院在新一轮的改革中更是举步维艰,需要的不仅仅是政府大力支持,更是公立医院的医务工作人员的积极参与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公立医院的改革被认为是关注度最高、困难最多、牵扯最广、影响最大的一个改革区域,是决定新医改成败的关键因素。在过去的3 年中,公立医院改革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为下一步的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在接下来的几年里,若能在明确公立医院定位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制度设计,并能协调各方各界力量保障制度的顺利实施,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公立医院将跨入一个新的时代!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十二五” 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国发[2012]11 号)[Z].[2] 罗力,刘芳,舒蝶等.中国公立医院经济补偿规律和成本管制的必然性[J].中国医院管理,2010,30(8):3-5. [3] 胡伟力,伍林生. 试论作为系统工程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J]重庆医学,2011,40(19): 1960 - 1962 [4] 刘凡, 钟泽菁, 龚勋, 等.公立医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 策[J].医学与社会, 2008, 21(2): 33.[5] 邢晓辉,李从东.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的财政补偿机制的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 2010, 30(11):1-2 [6] 廖新波.“上下内外”的公立医院改革[J]中国社会保障,2011,(1): 84.
[7] 李璐,方鹏骞.基于政府行为视角的公立医院监管困境解析[J].中国医院管理,2011, 31(8): 1-4.[8]陈 瑶,朱晓丽,肖龙华.我国公立医院财政补偿机制理论与现状分析[J].医学与社会,2010.23(12):36-39. [9] 刘岩, 任苒, 班肖仲, 等.城市综合性医院合理补偿渠道探讨[J].中国医院理, 2002, 22(8): 8-9.[10] 侯建林,刘金峰.德国医院管理及对我国卫生改革的启示[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2,18(9):569 [11]许素友.医疗费用的供方成本分担及其启示[J].中国医疗保险,2011(2):54-57.[12]赵仲华,范文英.国外医疗保险的供方控制策略及借鉴[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2):94-96 [13] 李华,俞卫. 我国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的进展和难点[J]. Chinese Journal of Health Policy,2011,4(7): 28 - 30 [14] 胡薇.公立医院改革的三大核心争议: 谁来办、谁出钱、谁监管[J]行政管理改革,2011,6(6): 47 - 50 .[15] 董云萍. 公立医院公益性评价及其运行机制研究[D].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