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信息化基础设施提升计划(2009-2012)

时间:2019-05-13 19:09: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北京信息化基础设施提升计划(2009-2012)》,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北京信息化基础设施提升计划(2009-2012)》。

第一篇:北京信息化基础设施提升计划(2009-2012)

北京信息化基础设施提升计划

(2009—2012年)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信息化基础设施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经过筹办和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本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大幅度提升,总体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但与国际发达城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为全面提升本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促进首都经济平稳较快和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计划。通过本计划的实施,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信息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扩大网络和信息消费,巩固软件业的全国领先地位,满足总部经济、金融服务业等领域和行业的发展需要。

一、总体目标和实施原则

(一)总体目标。

到2012年底,力争吸引社会滚动投资l000亿元,建设符合首都功能定位,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成信息通信枢纽和互联网中心城市,实现网络、应用、技术和产业的良性互动,推动本市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为市民提供良好的信息服务,促进本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和“平安北京”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1.将北京建成城乡一体化的数字城市。在全国率先建成城乡一体化的高速宽带信息网络,到2012年底,互联网家庭入户带宽超过2O兆,企业入户带宽最高达到1O千兆,基本完成数字电视双向改造。

2.将北京建成资讯获取便利的信息城市。普及信息化应用,使用户能够非常便捷地获取各种信息,提高市民生活品质、城市运行效率和企业经营效益。

3.将北京建成移动互联的网络城市。完善第三代移动通信各项服务,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实现无线接入方便、快捷,使用户能够在任何时点访问互联网。

4.将北京建成信息新技术、新业务试用推广的先行城市。优化政策环境,与国家及本市自主创新工程对接,争取率先试用和推广各种新技术,带动信息基础设施上下游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就业和创业。

5.将北京建成信息安全水平一流的可信城市。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和知识产权保护,提高信息服务的安全和质量保障水平。

(二)实施原则。

1.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编制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发展规划,制定相关政策、标准和规范,充分发挥企业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创造公平竞争和发展的环境。

2.适度超前,应用带动。适度超前建设信息化基础设施,大力推进其在公共服务、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城市管理和社会公众生活、娱乐等方面的应用,带动企业加快投资建设。

3.集约建设,资源共享。大力推进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减少重复建设,提高利用效率。

4.试点示范,创新发展。大力支持泛在网络等新技术的研发、应用和试点示范,促进计算机网、通信网、广播电视网“三网融合”,为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等产业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二、主要任务

(一)加快推进信息化基础设施工程建设。

1.加快建设第三代、完善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到2012年底,基本建成基站布局科学、通信覆盖全面,服务水平全国领先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同时,进一步完善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2.建设国际先进水平的城市高速信息网络。提高网络承载能力,大幅度提升互联网接入宽带标准,推进光纤到楼入户,逐步替代传统铜缆。到2012年底,实现进入家庭用户互联网带宽超过20兆,进入企业用户互联网带宽达到100兆,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实现进入企业用户带宽最高达到1O千兆,新城地区按照高标准同期规划和建设信息化基础设施。

3.率先建成城乡一体的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按照城镇地区水平规划建设农村地区信息化基础设施,使光缆网络到达全市各行政村,实现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的跨越式发展。采取多种技术形式实现宽带入户和“数字家园”全面宽带接入,推进农村通信信息服务站点建设,实现通过宽带网络为农民提供技术学习、医疗卫生、创业就业、农产品销售等服务的目标。

4.加快交互式高清数字电视改造和移动多媒体系统建设。按照建设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NGB)的相关规划,以企业投资、政府适度补贴的方式,完成全市交互式数字电视网络改造和平台建设,开展交互式数字电视业务,全面推进移动多媒体系统建设。

5.统筹信息管道和地铁内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由企业投资,集约建设覆盖全市的信息管道,并将其连接成网,满足各类用户的需要。统筹协调建设地铁内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满足通信网、广播电视网和政务专网的通信覆盖需求,满足城市管理、应急指挥体系和社会公众的信息通信需求。

6.建设与第三代移动通信和固定通信相补充的宽带无线接入项目,形成可随处连接的信息网络。

7.完善政务信息化基础设施和信息安全体系建设。高标准完成800兆无线政务网和有线政务网络改造,满足各类政务业务需要。加快政务信息安全及应急处置相关设施、视频监控系统、广电信息灾备及监控中心等项目建设。完善无线电监测网络,建设无线电发射设备检测国家实验室,做好与周边省区市无线电管理的协作配合和信息共享工作。

(二)进一步提升信息化基础设施服务能力。

1.提升信息通信枢纽和互联网中心城市能力。发挥首都总部集聚的优势,合理规划布局,推动北京信息通信和数据交换枢纽建设及超级计算中心建设,争取电信运营商在京建设面向全国和国际的数据交换中心、互联网数据中心、生产运营中心、呼叫中心、容灾备份中心。

2.带动基于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宽带网络和交互式数字电视业务的信息服务项目发展。政府给予政策、资金支持,吸引社会投资,扶持壮大一批专业性公共信息服务企业,引导互联网内容产业发展。整合政府和社会信息资源,推动教育、医疗、交通、旅游、金融等民生领域的公共信息服务。

3.开展信息通信新技术的研究和试点。积极争取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等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以及下一代互联网等相关研发项目落地,把本市建成国家信息通信领域科研创新的主要基地。开展下一代互联网、下一代广播电视网、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及泛在网络、绿色节能设施及设备的研究和试点示范,推进相关产业基地建设。

(三)拉动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

1.促进电子信息新产品开发和产业升级。结合本市调整和振兴电子信息产业的实施方案,由政府给予政策、资金支持,拓展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空间,推动产业创新,促进信息通信产品制造等产业协同发展,积极推动北京电子信息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2.推进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制定促进本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的意见,给予政策、资金支持,引导和扶持企业利用信息化基础设施大力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与国家相关重大科技专项对接,壮大信息安全产业,保持本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较快增长和国内领先地位。

(四)大幅度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

1.推进“信息惠民”计划。按照国际先进城市的信息服务标准,提供全面覆盖、方便快捷的公共信息服务。提升政府在线服务能力,全面实现“一站式”网上服务;推进“校校通”工程,加强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共享,构建面向社会公众服务的交互式数字化学习环境;实施“

二、三级医院网上服务”行动计划,推广在线预约和面向社区、家庭的远程医疗服务;实施以电脑、宽带网络和信息下乡入户为主要内容的“信息化三下乡”工程,方便农民获取信息;实施“数字社区”行动计划,整合社区服务资源和各种支付手段,推进水电气热等公共事业信息化和“数字北京”缴费服务平台应用,方便市民缴费;推进数字博物馆、图书馆和档案馆等服务平台建设,提供免费的在线文化信息资源;扶持一批社会性公共信息服务网站,提供交通出行、文化娱乐、餐饮购物、旅游休闲等与社会公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信息服务。

2.实施“信息强政”计划。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大局,立足首都实际,着力强化“履职效率、管理效能、服务效果、创新争优”绩效管理,遵循电子政务发展规律,用4年左右时间,进一步完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体系,实现政务信息资源应享尽享,重点完善4大基础数据库应用及经济运行、城市运行、应急联动、流动人口、土地房屋、食品药品、社会信用、医疗卫生、社会保障、行政执法等业务领域的信息化服务和监管,提高协同监管水平、综合决策能力和城市运行效率。

3.加快发展电子商务。制定本市电子商务发展的指导意见,推进电子商务网络平台、信用体系、信息安全体系和支付体系建设。扶持中小企业专用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开展移动电子商务试点,引导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鼓励个人电子商务从业和消费,把本市建设成为电子商务服务之都。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和协调力度,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成立由主管副市长为组长、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和市经济信息化委主任为副组长的北京信息化基础设施提升计划协调小组(以下简称协调小组),在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统筹协调信息化基础设施提升各项工作。协调小组成员单位包括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经济信息化委、市通信管理局、市广电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科委、市监察局、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市国土局、市环保局、市规划委、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市政市容委、市交通委、市农委、市国资委、市工商局、市版权局、市园林绿化局、市金融局、市知识产权局、市重大办、中关村管委会、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市无线电管理局、各区县政府、北京市电力公司。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经济信息化委。由市监察局和市政府督查室对各项任务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按照政府各相关部门和企业“双进入”的工作机制,设立专项工作机构,协调解决基站选址、地铁通信覆盖、信息管道共建共享等方面的具体问题。

(二)加快办理重大项目审批手续,做好相关服务工作。

通过本市重大项目绿色审批通道机制,减少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间,加快推进重大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承担建设任务的企业做好服务。

(三)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完善相关扶持政策。

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应用带动的原则,创新推进机制,统筹财政资金,优化支出结构,确保资金使用效果。引导企业利用贷款贴息、担保补贴等相关政策措施,尽快落实建设资金。对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宽带互联网、数字电视的增值服务内容开发及应用,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发展,中小企业专用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等方面进行重点扶持。对宽带互联网接入、移动通信服务和双向交互式数字电视项目建设等方面给予支持。对公益性信息化基础设施服务实行政府采购。

(四)争取国家有关部门支持,积极开展试点工作。

积极争取工业和信息化部、广电总局等国家有关部门在本市开展“三网融合”试点工作,促进信息服务业和文化产业有序发展,满足公众对信息和文化的需求。

(五)完善相关政策、标准和规范,加强监督管理。

制定信息管道集约化建设的政策和管理规范。制定住宅小区、商用楼宇内固定电话、宽带、移动通信覆盖系统和有线电视基础设施的建设标准和使用规范,并纳入到本市相关建设规范中。完善各类基站、无线电监管设施和通信设施共建共享政策。理顺价格机制,建立市场监管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第二篇: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信息化基础设施提升计划(2009—2012年)及任务分工的通知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信息化基础设施提升计划(2009—2012年)及任务分工的通知

京政发〔2009〕19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

现将《北京信息化基础设施提升计划(2009—2012年)》及《北京信息化基础设施提升计划任务分工》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落实。

二〇〇九年六月二十三日

北京信息化基础设施提升计划(2009—2012年)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信息化基础设施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经过筹办和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本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大幅度提升,总体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但与国际发达城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为全面提升本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促进首都经济平稳较快和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计划。通过本计划的实施,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信息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扩大网络和信息消费,巩固软件业的全国领先地位,满足总部经济、金融服务业等领域和行业的发展需要。

一、总体目标和实施原则

(一)总体目标。

到2012年底,力争吸引社会滚动投资l000亿元,建设符合首都功能定位,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成信息通信枢纽和互联网中心城市,实现网络、应用、技术和产业的良性互动,推动本市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为市民提供良好的信息服务,促进本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和“平安北京”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1.将北京建成城乡一体化的数字城市。在全国率先建成城乡一体化的高速宽带信息网络,到2012年底,互联网家庭入户带宽超过2O兆,企业入户带宽最高达到1O千兆,基本完成数字电视双向改造。

2.将北京建成资讯获取便利的信息城市。普及信息化应用,使用户能够非常便捷地获取各种信息,提高市民生活品质、城市运行效率和企业经营效益。

3.将北京建成移动互联的网络城市。完善第三代移动通信各项服务,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实现无线接入方便、快捷,使用户能够在任何时点访问互联网。

4.将北京建成信息新技术、新业务试用推广的先行城市。优化政策环境,与国家及本市自主创新工程对接,争取率先试用和推广各种新技术,带动信息基础设施上下游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就业和创业。

5.将北京建成信息安全水平一流的可信城市。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和知识产权保护,提高信息服务的安全和质量保障水平。

(二)实施原则。

1.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编制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发展规划,制定相关政策、标准和规范,充分发挥企业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创造公平竞争和发展的环境。

2.适度超前,应用带动。适度超前建设信息化基础设施,大力推进其在公共服务、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城市管理和社会公众生活、娱乐等方面的应用,带动企业加快投资建设。

3.集约建设,资源共享。大力推进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减少重复建设,提高利用效率。

4.试点示范,创新发展。大力支持泛在网络等新技术的研发、应用和试点示范,促进计算机网、通信网、广播电视网“三网融合”,为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等产业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二、主要任务

(一)加快推进信息化基础设施工程建设。

1.加快建设第三代、完善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到2012年底,基本建成基站布局科学、通信覆盖全面,服务水平全国领先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同时,进一步完善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2.建设国际先进水平的城市高速信息网络。提高网络承载能力,大幅度提升互联网接入宽带标准,推进光纤到楼入户,逐步替代传统铜缆。到2012年底,实现进入家庭用户互联网带宽超过20兆,进入企业用户互联网带宽达到100兆,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实现进入企业用户带宽最高达到1O千兆,新城地区按照高标准同期规划和建设信息化基础设施。

3.率先建成城乡一体的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按照城镇地区水平规划建设农村地区信息化基础设施,使光缆网络到达全市各行政村,实现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的跨越式发展。采取多种技术形式实现宽带入户和“数字家园”全面宽带接入,推进农村通信信息服务站点建设,实现通过宽带网络为农民提供技术学习、医疗卫生、创业就业、农产品销售等服务的目标。

4.加快交互式高清数字电视改造和移动多媒体系统建设。按照建设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NGB)的相关规划,以企业投资、政府适度补贴的方式,完成全市交互式数字电视网络改造和平台建设,开展交互式数字电视业务,全面推进移动多媒体系统建设。

5.统筹信息管道和地铁内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由企业投资,集约建设覆盖全市的信息管道,并将其连接成网,满足各类用户的需要。统筹协调建设地铁内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满足通信网、广播电视网和政务专网的通信覆盖需求,满足城市管理、应急指挥体系和社会公众的信息通信需求。

6.建设与第三代移动通信和固定通信相补充的宽带无线接入项目,形成可随处连接的信息网络。

7.完善政务信息化基础设施和信息安全体系建设。高标准完成800兆无线政务网和有线政务网络改造,满足各类政务业务需要。加快政务信息安全及应急处置相关设施、视频监控系统、广电信息灾备及监控中心等项目建设。完善无线电监测网络,建设无线电发射设备检测国家实验室,做好与周边省区市无线电管理的协作配合和信息共享工作。

(二)进一步提升信息化基础设施服务能力。

1.提升信息通信枢纽和互联网中心城市能力。发挥首都总部集聚的优势,合理规划布局,推动北京信息通信和数据交换枢纽建设及超级计算中心建设,争取电信运营商在京建设面向全国和国际的数据交换中心、互联网数据中心、生产运营中心、呼叫中心、容灾备份中心。

2.带动基于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宽带网络和交互式数字电视业务的信息服务项目发展。政府给予政策、资金支持,吸引社会投资,扶持壮大一批专业性公共信息服务企业,引导互联网内容产业发展。整合政府和社会信息资源,推动教育、医疗、交通、旅游、金融等民生领域的公共信息服务。

3.开展信息通信新技术的研究和试点。积极争取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等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以及下一代互联网等相关研发项目落地,把本市建成国家信息通信领域科研创新的主要基地。开展下一代互联网、下一代广播电视网、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及泛在网络、绿色节能设施及设备的研究和试点示范,推进相关产业基地建设。

(三)拉动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

1.促进电子信息新产品开发和产业升级。结合本市调整和振兴电子信息产业的实施方案,由政府给予政策、资金支持,拓展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空间,推动产业创新,促进信息通信产品制造等产业协同发展,积极推动北京电子信息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2.推进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制定促进本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的意见,给予政策、资金支持,引导和扶持企业利用信息化基础设施大力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与国家相关重大科技专项对接,壮大信息安全产业,保持本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较快增长和国内领先地位。

(四)大幅度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

1.推进“信息惠民”计划。按照国际先进城市的信息服务标准,提供全面覆盖、方便快捷的公共信息服务。提升政府在线服务能力,全面实现“一站式”网上服务;推进“校校通”工程,加强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共享,构建面向社会公众服务的交互式数字化学习环境;实施“

二、三级医院网上服务”行动计划,推广在线预约和面向社区、家庭的远程医疗服务;实施以电脑、宽带网络和信息下乡入户为主要内容的“信息化三下乡”工程,方便农民获取信息;实施“数字社区”行动计划,整合社区服务资源和各种支付手段,推进水电气热等公共事业信息化和“数字北京”缴费服务平台应用,方便市民缴费;推进数字博物馆、图书馆和档案馆等服务平台建设,提供免费的在线文化信息资源;扶持一批社会性公共信息服务网站,提供交通出行、文化娱乐、餐饮购物、旅游休闲等与社会公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信息服务。

2.实施“信息强政”计划。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大局,立足首都实际,着力强化“履职效率、管理效能、服务效果、创新争优”绩效管理,遵循电子政务发展规律,用4年左右时间,进一步完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体系,实现政务信息资源应享尽享,重点完善4大基础数据库应用及经济运行、城市运行、应急联动、流动人口、土地房屋、食品药品、社会信用、医疗卫生、社会保障、行政执法等业务领域的信息化服务和监管,提高协同监管水平、综合决策能力和城市运行效率。

3.加快发展电子商务。制定本市电子商务发展的指导意见,推进电子商务网络平台、信用体系、信息安全体系和支付体系建设。扶持中小企业专用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开展移动电子商务试点,引导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鼓励个人电子商务从业和消费,把本市建设成为电子商务服务之都。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和协调力度,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成立由主管副市长为组长、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和市经济信息化委主任为副组长的北京信息化基础设施提升计划协调小组(以下简称协调小组),在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统筹协调信息化基础设施提升各项工作。协调小组成员单位包括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经济信息化委、市通信管理局、市广电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科委、市监察局、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市国土局、市环保局、市规划委、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市政市容委、市交通委、市农委、市国资委、市工商局、市版权局、市园林绿化局、市金融局、市知识产权局、市重大办、中关村管委会、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市无线电管理局、各区县政府、北京市电力公司。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经济信息化委。由市监察局和市政府督查室对各项任务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按照政府各相关部门和企业“双进入”的工作机制,设立专项工作机构,协调解决基站选址、地铁通信覆盖、信息管道共建共享等方面的具体问题。

(二)加快办理重大项目审批手续,做好相关服务工作。

通过本市重大项目绿色审批通道机制,减少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间,加快推进重大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承担建设任务的企业做好服务。

(三)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完善相关扶持政策。

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应用带动的原则,创新推进机制,统筹财政资金,优化支出结构,确保资金使用效果。引导企业利用贷款贴息、担保补贴等相关政策措施,尽快落实建设资金。对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宽带互联网、数字电视的增值服务内容开发及应用,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发展,中小企业专用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等方面进行重点扶持。对宽带互联网接入、移动通信服务和双向交互式数字电视项目建设等方面给予支持。对公益性信息化基础设施服务实行政府采购。

(四)争取国家有关部门支持,积极开展试点工作。

积极争取工业和信息化部、广电总局等国家有关部门在本市开展“三网融合”试点工作,促进信息服务业和文化产业有序发展,满足公众对信息和文化的需求。

(五)完善相关政策、标准和规范,加强监督管理。

制定信息管道集约化建设的政策和管理规范。制定住宅小区、商用楼宇内固定电话、宽带、移动通信覆盖系统和有线电视基础设施的建设标准和使用规范,并纳入到本市相关建设规范中。完善各类基站、无线电监管设施和通信设施共建共享政策。理顺价格机制,建立市场监管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北京信息化基础设施提升计划任务分工

一、协调落实各电信运营商的基站站址

任务目标:审核各运营商提出的基站建设选址需求、移动信号室内覆盖需求并进行科学整合,由“双进入”专项工作机构协调落实。加快办理基站站址相关审批手续。协调、指导和督促电信运营商美化基站等外露设施,及时对己建基站进行验收,公开相关验收测试数据。

完成时间:2010年底前

责任单位:市通信管理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环保局、市无线电管理局、各区县政府

二、协调落实中央在京单位和驻京部队单位的基站站址

任务目标:争取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国家相关部门的支持,协调中央在京单位、驻京部队单位的基站选址,并落实基站及配套设施的建设工作。

完成时间:201O年底前

责任单位:市通信管理局、相关区县政府

三、协调落实已建住宅小区和商用楼宇建设红线内管道和相关设施的建设和使用

任务目标:按照属地管理和政府相关部门与企业“双进入”的原则,协调建设红线内管道及进楼设备间、交换接点间(箱)等设施建设,供电信运营商、歌华有线公司等企业统筹使用,并与建设红线外管道连接。

完成时间:2012年底前

责任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通信管理局、市广电局、各区县政府、北京市电力公司

四、落实电力保障和配套措施

任务目标:按照2008年北京奥运会筹办、举办期间的审批和建设方式,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用电审批和电力建设,满足基础网络运营商网络机房等方面的用电需求,提高电力保障等级,完善保障预案。

完成时间:2012年底前

责任单位:北京市电力公司

五、制定信息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规范,加强管理和协调

任务内容:制定信息管道等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规范,健全管理体制和协调机制。加快信息管道建设,促进新增和现有信息管道的互联互通,形成完善的信息管道网络。将住宅小区和商用楼宇建设红线内的信息管道、进楼设备间、交换接点间(箱)等设施的建设和管理规范纳入住宅小区和商用楼宇竣工验收内容,并加强监管。

完成时间:2012年底前

责任单位:市通信管理局、市规划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广电局、市交通委、市发展改革委、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市政市容委、各区县政府

六、研究建立信息化基础设施价格机制并加强监管

任务内容:研究建立信息管道、机房、地铁共用信息化基础设施、塔站等方面建设和使用的价格机制,加大政府监管力度。

完成时间:2009年底前

责任单位:市通信管理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广电局、市交通委

七、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项目审批工作

任务内容:通过绿色审批通道,尽快完成中国移动国际信息港和中国电信海外高端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及研发中心等建设项目的立项、土地利用、规划、工程建设等相关审批手续。

完成时间:2009年底前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规划委、市国土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环保局

八、协调落实通信网、广播电视网和政务专网的地铁通信覆盖,制定相关政策规范

任务内容:协调通信、广播电视运营商在已建地铁实现通信覆盖;新建地铁同步完成通信网、广播电视网和政务专网的通信覆盖,满足城市管理、应急指挥体系和社会公众的信息通信需求;制定地铁配套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关政策规范。

完成时间:2012年底前

责任单位:市交通委、市通信管理局、市广电局、市重大办、市国资委、市经济信息化委

九、制定完善投融资扶持政策

任务内容:根据现有政府投融资体系,结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企业的特点,制定完善投融资扶持政策,加快推动项目落地。

完成时间:2010年底前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金融局、市财政局、市国资委、市经济信息化委

十、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支持政策

任务内容:结合本市产业促进相关政策,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支持等扶持政策,发挥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对工业和信息产业的带动作用,积极引导和促进相关设备在本市制造,促进信息服务业的发展。

完成时间:2012年底前

责任单位: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十一、拓展宽带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应用范围

任务内容:加快推进宽带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应用,为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三农工作等方面服务。

完成时间:2012年底前

责任单位:市经济信息化委、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农委、各区县政府

十二、实施高清电视播出转换和交互式数字电视网络改造,推动高清数字电视产业发展

任务内容:北京电视台用3年时间,实现BTV一北京、BTV一文艺、BTV一体育频道高清、标清同时播出。歌华有线公司同步完成高清交互式电视网络等基础设施改造和高清交互式机顶盒项目。在政策、资金等方面予以支持,推动多渠道融资,促进高清数字电视产业发展,拉动消费和相关产业升级。

完成时间:2012年底前

责任单位:市经济信息化委商市委宣传部,市广电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金融局、市国资委

十三、研究推进“三网融合”工作

任务内容:积极争取工业和信息化部、广电总局等国家有关部门在本市开展“三网融合”试点工作,促进信息服务业和文化产业有序发展,满足公众的信息和文化需求。

完成时间:2012年底前

责任单位:市经济信息化委商市委宣传部,市广电局、市通信管理局

十四、加强信息通信新技术的科研和试点

任务内容:积极争取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在本市落地,开展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通信新技术的研究和试点工作。加大互联网协议第6版本(IPv6)及泛在网络等新标准、新技术在本市政务专网上的示范应用。

完成时间:2012年底前

责任单位:市经济信息化委、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

十五、加强对信息服务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

任务内容:研究制订相关政策、保护信息服务运营商在业务、服务和信息内容等方面的知识产权。

完成时间:2012年底前

责任单位:市知识产权局、市版权局、市工商局

十六、在政府采购时,优先采购信息通信领域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任务内容:研究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标准,在政府采购时,优先采购时分同步码分多址(TD—SCDMA)等信息通信领域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完成时间:2012年底前

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科委、市经济信息化委

十七、做好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宣传工作

任务内容:通过各种渠道和手段宣传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普及相关科学知识,消除社会公众对基站电磁辐射等方面的疑虑和误解,确保基站建设顺利进行

完成时间:2012年底前

责任单位:市经济信息化委商市委宣传部,市通信管理局、市广电局、各区县政府

十八、加快引进信息化科研、建设所需人才

任务内容:完善相关政策,落实配套措施,解决信息化科研、建设领域所需人才引进问题。

完成时间:2012年底前

责任单位:市人力社保局、市经济信息化委商市委组织部

第三篇:学校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管理制度(精选)

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管理制度

学校教育信息化设施的配备目的是为教育教学服务,任何人不得挪作私人用途。本制度规定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有电脑及其外设、投影仪、打印机、视频展示台、中控台、扩音器、录音机、影碟机、电视机、网络系统、语音教学系统、广播系统及其它电子教学设施。

一、班主任为各班教室内信息化基础设施的主要责任人,有权利和责任监督每位科任教师正确使用和维护好本班的各种电教设备;各科任教师配合班主任共同管理各班的信息化基础设施。

二、各功能室、实验室的信息化基础设施责任人为该室管理人,对该室的信息化基础设施负责管理责任。

三、每位教职员工有责任维护电脑的稳定和整洁,不得随意安装和删除电脑中的文件及程序。不得随意使用由他人管理的信息化基础设施。

四、严禁私自拆卸信息化基础设施,不得随意换机。

五、学校信息化管理负责人为全校信息化基础设施的主管和主要维护人;其可以授权有较强业务能力的教师自行维护信息化基础设施,但管理和维护责任不变。

六、信息化基础设施的人为损坏赔偿责任由使用人承担,丢失赔偿责任视具体情况由相关人员承担;赔偿比例根据责任大小分配;责任的划分由学校教育化管理中心负责人与学校主管行政调查研究后确定。

七、所有教职员工在使用信息化基础设施的过程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不得在不熟练的情况下操作信息化基础设施。信息化基础设施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发现异常,要及时报修。

八、除学生网络机房和学生电子阅览室的电脑课外,学生不得使用学校信息化其它基础设施,必要时在教师现场指导的情况下,学生才能使用其它基础设施。

九、电脑的主要用途是查阅教育教学资料、制作和播放教学课件,不得用电脑播放用于个人娱乐的歌曲和影片,不得用电脑上网聊天、玩游戏,不得上不良网站。不得在电脑中随意安装与办公无关的软件,个人资料保存需定期备份到其它电脑或存储器。

十、学校教育信息化管理员要定期对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进行检修,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学校办公计算机使用管理制度

一、学校根据教学和管理工作的需要,将计算机配发给相关的教师和管理人员。

二、办公室计算机实行专人管理、专人负责,使用者要妥善保管和维护好办公设备,设备丢失或人为损坏,使用者要负相应责任。

三、办公室计算机定人使用,办公室内未经允许不得擅自使用他人电脑、偷看他人资料;因教学任务的变更,办公室需要搬动,基本上坚持“机随人走”,特殊原因要报学校批准。

四、不得在办公室利用计算机上网聊天,玩打牌、下棋等游戏或浏览反动、黄色站点。

五、使用完毕后要按照正常的关机方法关机,不得强行关闭电源。

六、办公室内不得随意调换计算机的某些部件,如鼠标、键盘等。

七、机箱后有封条,使用教师不得擅自拆开机箱,如机器出现故障或需要添加新硬件,须向学校信息化管理专人报告。

八、学生一律不准进入办公室使用电脑,特殊原因需使用电脑,教师必须在场指导。

九、办公室电脑需定期清洁,做到通风透气,防水防潮,以防主机、显示器设备损坏。

十、离开办公室要关好门窗,断开计算机电源,注意防火防盗。

学校网络中心管理制度

一、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和《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明确指定学校网络中心安全管理负责人。

二、网络中心机房是校园网的网络中枢,也是校园网的管理中心,为确保校园网的正常运转,切实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由学校网络管理员专人负责,严格管理网络机房钥匙,未经允许,非网络管理人员不得私自进入网络中心机房。

三、网络中心机房内设备、设施应建立完善的清单档案,设备的使用及设置和软件的安装应由网络管理人员负责,并建立有关文字档案资料。

四、网络中心服务器应配置不间断电源(UPS),以确保服务器安全运行,网络管理人员应定时做好中心服务器的上机日志和存档工作,任何人不得删除运行记录的文档,否则追究责任。

五、注意病毒防护,严禁在网络中心机房内玩计算机游戏、下载与工作无关的文档或资料,严禁在服务器上安装与工作无关的软件,确保网络中心服务器的正常运作。

六、做好信息数据的安全保密工作,一旦发现中心服务器有被侵入及恶意攻击的记录,应及时采取措施遏止并向主管领导报告;若发现网上有色情及政治敏感内容,及时报告有关部门处理。

七、严禁携带易燃、易爆、易腐蚀、强磁物品及与工作无关物品进入网络中心机房,建立中心机房值班制度,注意保持中心机房的环境卫生。

八、做好网络中心机房防火、防毒、防潮、防雷击的安全保卫工作,中心机房内温度要保持在路25摄氏度左右,并定期做好安全检查,排除隐患,避免发生事故。

九、网络中心机房内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对各类设备、设施实行规范操作,并做好日常维护和保养。发生重大故障和问题应及时报告有关领导,并作好事故分析,采取积极措施,尽快恢复正常工作。

十、网络中心机房提供ftp数据服务器,定期收集、备份教师的各类文档、图片、课件等相关资源。

十一、网络中心机房服务器的数据应定期异地备份,每月一次,确保数据安全。

十二、网络管理员每天离开学校前必须检查门窗户是否关好,做好防火防盗工作。

学校校园网使用与管理制度

一、校园网使用与管理工作实行校、办两级管理,明确教育信息化领导为主要工作负责人,网络信息管理员网络信息的管理工作。

二、学校信息管理统一领导学校校园网的规划、建设、管理和协调事务,对师生使用网络信息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

三、学校教育信息化管理员具体协调、管理校内网站和网页信息内容;协助相关部门及时更新、维护校园网主页数据和内容;负责校园网相关信息的审核、编辑、提交和发布;组织各全体教师进行业务学习、交流和培训,并指导其开展工作。

四、网络管理员具体负责各类网上信息的日常管理工作;及时更新本单位网站信息,并对信息资料进行备份、保存和归类整理;负责检查与监管学校网站的信息,按照有关程序要求,及时处理各类有害或错误信息,并配合做好调查处理工作。

五、校园网用户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自己在网络使用中的行为和所提供的信息负责,并有义务向学校教育信息化管理领导报告任何违反网络信息管理的行为。

六、校园网发布的新闻和信息要及时、准确、真实、可靠。

七、任何人不得利用校园网和设备制作、复制、查阅和传播非法、黄色等信息。

学校网络教室使用管理制度

一、计算机网络教室是学校贵重设备的集中地之一,学校委托信息技术教师专人管理,校外人员不得随意进入机房,必须经过管理员同意方可进入和使用。

二、计算机网络教室严禁吸烟、吐痰、乱扔垃圾,注意保持整洁卫生, 坚持经常清扫室内卫生。

三、每周定期检查机房设备运行状况,定期杀毒,保证正常使用。

四、室内不准存放易燃物品,消防设施定期检查。

五、上课期间,学生不得下位走动、交换座位、吵闹打架等,应遵守学校纪律。有需要者必须向任课教师或管理员申请、说明。

六、使用计算机必须遵守计算机的常规操作,不得玩游戏;不得私自在计算机上装、卸软件;不得使用与教学无关的软件和资料。

七、使用计算机时应注意手要保持干燥,不要将带水、带磁性的物品靠近计算机;不要用硬物在计算机、桌椅、键盘等物品上刻画;不要触摸机房内的电线、网线、电源线、显示器屏幕、机箱铁盖板等。

八、非管理员不得私自拆卸计算机,计算机发生故障应及时报管理员处理。私自拆卸和发生故障不及时报管理员者,如造成不良后果或损失,由当事人负全部责任。

九、机房的钥匙由专人保管,不得随意借他人使用,如造成不良后果或损失由钥匙归属人负全部责任。

十、最后离开机房的教师,必须检查电源是否断开,窗户等设备是否关好,房门必须反锁。学校普通教室电教设备使用管理制度

一、普通教室电教设备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的主要工具。

二、各班班主任为电教设备的第一责任人,可指定一名责任心强的同学担任电教设备管理员,负责电教设备使用的监督,并协助教师上好多媒体辅助教学课。

三、对信息化基础设备做到定期清洁,做到通风透气,防水防潮,切忌用湿抹布清洁,以免产生安全事故。

四、所有任课教师应掌握各种电教设备使用方法,使用前应认真检查教育信息化基础设备的完好程度,使用时严格按不同设备的操作要求规范操作,时刻注意设备运转情况,如有问题,应立即停止使用并通知相关管理人员进行处理。

五、未经班级管理人员同意,任何人不准擅自拆卸电教设备,不准擅自把电教设备拿出教室外使用。

六、因操作失误造成人为损坏及不良影响者要照章赔偿,学校将视其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七、鼓励广大教师积极运用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积极参与课程改革,积极收集教学成果。

八、离开教室要关好门窗,断开总电源,注意防火防盗。

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制度

学校教育信息化要求各学科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拓展学科教学资源、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将信息技术应用到课程教学之中,为使我校在教育教学应用和管理应用方面尽快全面实现教育信息化,特制订以下制度:

一、学校根据管理要求使用信息管理平台对学校进行管理,做到“校务、政务公开”网络化。

二、学校建设好自己的校园专题网站,建设教师个人或课程专题网站,有互动的教师主页,能够围绕课堂学习实现师生交流,起到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

三、学校领导率先使用网络、多媒体技术,在全校教师会议上、工作汇报、家长学校等会议上使用自制的演示文稿讲话,在课堂教学中利用网络媒体进行教学。

四、积极参加全国、省、市、区各项有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竞赛活动。

五、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开展信息化校本培训,做到有计划、有过程、有记录,要求做到有教学设计作品和资源开发成果,定期开展与教育信息化相关的特色活动。

六、教师应该把计算机当作自己教学、工作甚至生活的工具,使现有设备在平时教学工作中发挥更大作用。每个教师要根据自身水平制订计算机操作提高计划,每个教师应积极参加各级各类自制多媒体课件比赛。

七、对常规电教器材,应经常性地使用,尽量的在日常教学中多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师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课占总课时的30%以上。

八、要求教师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学活动,45岁以下的教师每期必需上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研究课。

九、全体教师的论文、计划、总结、备课、试题等各方面逐步实行电子化管理,逐步实现无纸化办公。

十、积极参加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开展的各种教育信息化应用推广活动,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学校教育信息化培训制度

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在于教师,为了帮助教师加深对教育信息化的理解,提升整体应用水平,我校特制定本培训制度。

一、每期均要对教师进行计算机操作水平提高培训,每学期五次以上,并纳入到校本培训当中统一管理。

二、每学期学校开展一次全体教师的信息技术考核,成绩列入教师期终考核目标管理,并推荐优秀教师外出学习。

三、培训内容和考试内容均由计算机培训教师制定。

四、对计算机操作水平较高的教师可以申请免普通操作培训,但必须参加每学期的水平检测。

五、教师需经过专门培训合格以后才可使用所在教室的微机、投影仪。

六、教师未经过培训使用电教器材而造成器材损坏,应由教师本人承担经济赔偿。

七、对已通过培训但还是在使用过程造成损坏,学校将具体调查情况,实事求是处理。

八、电教培训主讲教师必须在每学期开学前制订培训计划,对所有培训完毕,并经考核合格的教师,要登记造册。对中途来我校工作教师,应及时培训。

九、学校鼓励教师参加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各种培训活动,每位教师必须拿到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相关等级计算机操作证,实行持证上岗。学校电子阅览室使用管理制度

一、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规,为师生提供与教育教学相关的、思想内容健康的音像资料和网络信息资源。指导学生健康上网、文明上 网,阅览网上电子图书等相关资料。

二、设备、音像资料、网络信息资源要按标准化管理,音像资料、各类媒体资源应编目并专柜存放,配备相关设备设施,做好防尘、防潮工作。

三、落实管理责任制,电子阅览室、音像资料要实行专人管理。定期对资料进行更新、维护、清理,建立资料使用、借还登记制度,做到管理有序,手续完备。

四、管理人员要熟悉操作规程,指导师生正确操作使用设备和音像资料,避免人为损坏设备和音像资料。

五、电子阅览室向师生开放时,要有人值班,及时提供服务。

六、经常进行安全检查,保证人员进出通道畅通,空气流通,布线合理,线路和设备不漏电,无火灾隐患。

七、电子图书资料要做好定期更新工作,定期清杀病毒。

八、电子阅览室电脑要定期清洁,做到通风透气,防水防潮,以防主机、显示器等设备损坏。

九、离开电子阅览室要关好门窗,断开计算机电源,注意防火防盗。

学校电子备课室使用管理制度

一、保持室内整洁和安静,严禁随地吐痰、吸烟、乱扔纸屑和大声喧哗。

二、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优势,为教育和教学工作提供服务。

三、上机时,应遵守操作程序,严格按照制作程序操作,杜绝因违反操作程序造成设备损坏,要追查操作者的责任。

四、严禁任何人私带软盘、光盘、优盘、MP3等进入本室进行操作,特殊情况必须经管理人员做好杀毒处理后方可运行。

五、任何人不准随意删除他人的目录和文件;不准在网上传播或查阅不健康的内容:不准做与教学无关的事情(如:玩游戏、聊天等)。

六、备课室打印机、扫描仪等相关设备不会使用,应向学校信息化管理人员咨询,设备出现故障,应及时向学校信息管理员汇报。

七、每次操作使用后,应认真作好使用登记,检查各种设备是否完好无损。

八、备课室管理人员为直接责任人,未经管理员的同意,不得擅自打开主机箱,移动任何配件和计算机部件。

九、备课室电脑需定期清洁,做到通风透气,防水防潮,以防主机、显示器、打印机等设备损坏。

十、离开备课室要关好门窗,断开计算机电源,注意防火防盗。

学校教育信息化主要岗位设置和工作职责

为促进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与实践,规范学校管理,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推进我校教育创新和基础教育信息化中的作用,根据区教育局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学校成立“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配备教育信息化管理领导、网络管理员、信息技术教师,实行专人管理、职责到人。

二、“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执行教育局教育信化有关工作和拟订学校校园网络建设、网络安全及保密等有关规章制度,协助区信息化管理中心指导实施学校信息化建设和校园网络建设。

三、负责策划、拟订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应用方案和长远规划,负责学校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的管理维护。

四、做好学校教育信息中心网站;负责网络安全、信息安全与信息管理,以及教育信息的网上发布与论坛的管理与维护工作,组织各版版主管理维护用户的发贴内容,并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

五、指导全体教师的教学资源(包括VCD、DVD、多媒体课件、网络课件等)的开发、设计、制作和管理与维护;负责学校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和考核工作。

六、负责学校“课堂实录”节目的摄像、编辑、制作,负责各类声像资料的建档和管理;负责指导教师参加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教学课例、优秀教案、教学课件等竞赛。

第四篇:学校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管理制度

学校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管理制度

学校教育信息化设施的配备目的是为教育教学服务,任何人不得挪作私人用途。本制度规定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有电脑及其外设、投影仪、打印机、视频展示台、扩音器、录音机、影碟机、电视机、网络系统、语音教学系统、广播系统及其它电子教学设施。

一、班主任为各班教室内信息化基础设施的主要责任人,有权利和责任监督每位科任教师正确使用和维护好本班的各种电教设备;各副班主任、科任教师配合班主任共同管理各班的信息化基础设施。

二、各功能室、实验室的信息化基础设施责任人为该室管理人,对该室的信息化基础设施负责管理责任。

三、每位教职员工有责任维护电脑的稳定和整洁,不得随意安装和删除电脑中的文件及程序。不得随意使用由他人管理的信息化基础设施。

四、各室主要责任人负责保管信息化基础设施的钥匙和密码,离职换岗者需在办理手续时移交钥匙和密码。

五、严禁私自拆卸信息化基础设施,不得随意换机。

六、学校信息化管理负责人为全校信息化基础设施的主管和主要维护人;其可以授权有较强业务能力的教师自行维护信息化基础设施,但管理和维护责任不变。

七、信息化基础设施的人为损坏赔偿责任由使用人承担,丢失赔偿责任由视具体情况由相关人员承担;赔偿比例根据责任大小分配;责任的划分由学校教育化管理中心负责人与学校主管行政调查研究后确定。

八、所有教职员工在使用信息化基础设施的过程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不得在不熟练的情况下操作信息化基础设施。信息化基础设施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发现异常,要及时报修。

九、电脑的主要用途是查阅教育教学资料、制作和播放教学课件,不得用电脑播放用于个人娱乐的歌曲和影片,不得用电脑上网聊天、玩游戏,不得上不良网站。不得在电脑中随意安装与办公无关的软件,个人资料保存需定期备份到其它电脑或存储器。

十、学校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要定期对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进行检修,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十一、下班时一定要安全关闭信息化基础设施,拉下场室的电源总闸。

十二、学校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每学期组织一次信息化基础设施的管理和使用情况的考评,根据考评结果进行奖惩。

学校办公计算机使用管理制度

一、学校根据教学和管理工作的需要,将计算机配发给相关的教师和管理人员。

二、办公室计算机实行专人管理、专人负责,使用者要妥善保管和维护好办公设备,设备丢失或人为损坏,使用者要负相应责任。

三、办公室计算机定人使用,办公室内未经允许不得擅自使用他人电脑、偷看他人资料;因教学任务的变更,办公室需要搬动,基本上坚持“机随人走”,特殊原因要报学校批准。

四、不得在办公室利用计算机上网聊天,玩打牌、下棋等游戏或浏览反动、黄色站点。

五、使用完毕后要按照正常的关机方法关机,不得强行关闭电源。

六、办公室内不得随意调换计算机的某些部件,如鼠标、键盘等。

七、机箱后有封条,使用教师不得擅自拆开机箱,如机器出现故障或需要添加新硬件,须向学校信息化管理专人报告。

八、学生一律不准进入办公室使用电脑,特殊原因需使用电脑,教师必须在场指导。

九、办公室电脑需定期清洁,做到通风透气,防水防潮,以防主机、显示器设备损坏。

十、离开办公室要关好门窗,断开计算机电源,注意防火防盗。学校普通教室电教设备使用管理制度

一、普通教室电教设备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的主要工具。

二、各班班主任为电教设备的第一责任人,可指定一名责任心强的同学担任电教设备管理员,负责电教设备使用的监督(包括:录音机、电子白板),并协助教师上好多媒体辅助教学课。

三、对信息化基础设备做到定期清洁,做到通风透气,防水防潮,切忌用湿抹布清洁,以免产生安全事故。

四、所有任课教师应掌握各种电教设备使用方法,使用前应认真检查教育信息化基础设备的完好程度,使用时严格按不同设备的操作要求规范操作,时刻注意设备运转情况,如有问题,应立即停止使用并通知相关管理人员进行处理。

五、未经班级管理人员同意,任何人不准擅自拆卸电教设备,不准擅自把电教设备拿出教室外使用。

六、因操作失误造成人为损坏及不良影响者要照章赔偿,学校将视其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七、鼓励广大教师积极运用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积极参与课程改革,积极收集教学成果。

八、离开教室要关好门窗,断开总电源,注意防火防盗。

新营小学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

2013年8月25日

管 理 制 度

第五篇:邯郸市信息化基础设施情况调查表

县级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调查表

填报单位(公章):填表人:联系电话:

一、信息化基础设施基本情况

1、电话用户数量:

其中,2、家庭宽带用户数量:

3、宽带接入方式包括:□xDSL□LAN□PON□电缆调制解调器。

45、互联网总出口带宽:。

6、通信基站个数:

其中,2G3G个;个。

7、WLAN8、本地传输网地下管道建设方式:□ 自建□ 集约化统一建设。

9101

11213、有线电视用户数量:

1415、行政村开通数字电视个数:

16、政务工作网联网单位个数:

17、机关单位建设信息化机房单位个数:

18、企业接入互联网个数:

19、企业建立局域网个数:

20、企业建立网站个数:___________个。

二、拟建重大信息基础设施项目情况

1、项目名称:

2、项目单位:

3、项目负责人:

4、项目投资:

5、建设地点:

6、主要建设内容:。

三、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四、对推进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

注:请各县(市)区各相关单位填报后于一周内报送市工信局信息化基础设施处。联系人:郑渲,联系电话:0310-3112103,电子邮件:xxhjcssc@163.com。2

下载北京信息化基础设施提升计划(2009-2012)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北京信息化基础设施提升计划(2009-2012).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市政基础设施(范文模版)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市政基础设施 规划原则与目标 坚持城市发展以基础设施为先导的方针,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适度超前,优先发展。2020年,建成安全、高效的现代化市政......

    农村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现状调查报告

    农村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现状调查报告 教育部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说,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计算机的普及要......

    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如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如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跨越式发展的保障能力(五) 近年来,西藏自治区按照国家的总体要求,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信息化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政务信息化基......

    基础设施改造计划

    惠农渠管理处2010~2014年 所段点基础设施改造计划 一、基本情况 惠农渠建于雍正七年,即公元1729年,渠道定型于70年代。是宁夏青铜峡河西灌区相对部位最低渠线最长的一条干渠,由......

    教育部中职教育信息化能力提升计划

    教育部中职教育信息化能力提升计划 (2011-08-03 23:21:08) 转载 标签:分类: 信息技术教育与培训 中职教育信息化 能力提升计划 教育 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促进现代信息......

    2017信息化计划

    2017年苇沙河镇中心学校 信息化工作全年计划 16年即将结束了,本着总结过去开拓未来的精神,特制订17年全年工作计划入下: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

    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管理制度(共五则范文)

    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管理制度 学校教育信息化设施的配备目的是为教育教学服务,任何人不得挪作私人用途。本制度规定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有电脑及其外设、投影仪、打印机、中控台......

    2012年交通基础设施计划

    莱阳市2012年交通基础设施情况一、榆院线(榆科顶至西留段) 1、工程概况及建设标准:该路段全长8.7公里,东起榆科顶,西至西留,与省道209线、县路路莱线相接。拟按三级公路标准建设,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