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疆乌鲁木齐民族习惯和禁忌
新疆乌鲁木齐民族习惯和禁忌
新疆人以好客见称,待客、做客有一套规矩。到新疆人家里做客,要尊重新疆人的风俗习惯和了解新疆人的禁忌。
一、性感禁忌
禁止穿坦胸露背的衣服及过于短小的衣服,反感穿背心短裤在室外活动和作客。禁止女性服饰或打扮过于性感,因为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认为:“女性对任何男人都有魔力”,因此过于性感的打扮,可能导致周围已经沐浴过准备去礼拜的某些穆斯林群众无法抵御的小小思想变化。
二、凝视禁忌
不少维吾尔人认为人们忌羡他物或忌妒贤能的眼光,具有某种超自然的恶的力量,会给所喜爱的人、物或所从事的事业带来种种不利,如凝视人家漂亮聪明的孩子,会使这个孩子遭到某种不幸;烤馕时被人凝视,馕就在馕炕贴不住;灌面肺子时要在肺子上蒙一块布,不让别人凝视,被人凝视肺子就会破;织布时被人凝视,就会经常出现断线等。维吾尔人防范毒眼致厄的手主要有佩带护身符,行熏烟术等。
在新疆,你可千万不能凝视维吾尔人或他们的东西,或在巴扎(自由市场)上看了好久而不买,由于这个原因,导致的各种恶性事件屡见不鲜,可悲的是被骂或被打的游客居然理直气壮地说“看看不行吗”,回答是:在新疆,不行!因为这与他们的原始宗教信仰有关,“入国问禁,入乡随俗”的原则判您“不尊重民族习惯”罪名成立。
三、放屁禁忌
在新疆,绝对禁止在公众场合放任何有声屁或无声屁,因为周围可能有已经沐浴过准备去礼拜的各族穆斯林群众,按照伊斯兰教经典《圣训经》,有声屁或无声屁均导致沐浴无效!因此这些穆斯林群众按照经典将被迫应该重新沐浴。
四、饮食禁忌
在饮食上,新疆穆斯林禁食猪、狗、驴、骡肉和猛兽猛禽的肉,忌食未经杀而自死的动物的肉,也禁食所有动物的血。这些禁忌源于伊斯兰教,现已演变为生活习俗。
因此切不可将以上诸物带入穆斯林家庭或餐厅,或在这种场合谈论这些物品。
如果你能向穆斯林表示,自己不吃以上食品,那么就会更受欢迎,例如,他们可能认为:物质决定意识,吃驴肉,性情也会跟驴一样,或认为情操高尚的人怎么能吃不知羞耻的驴呢?
因此公众场合“排气”可能在疆外习以为常,但在新疆毫无疑问判您“骚扰穆斯林礼拜”罪名成立。
五、崇拜禁忌
忌践踏粮食、咸盐及各种食物,否则会遭到报应,不是日后变成乞丐,就是双目失明,永远生活在黑暗里;不能朝咸盐和火吐唾沫。忌踩或跨“亚拉克”(倒泔水的地方),认为这种地方有饭粒、馕渣和盐水,而这些都是“圣物”,否则会带来厄运,遭到各种磨难。
在新疆,你也要这样,否则厄运可能会立即降临到你的头上。
六、礼仪禁忌
新疆人待客和作客有许多讲究。忌踩餐布或从餐布跨过。客人不可随便拨弄盘中的食物,不能嗅食物,不能随便到锅灶前去,不能随便揭看锅盆等炊具。尽可能不剩食物于碗中。不能将饭粒落地,万一掉到地上,要起来放在餐布上。要把碗中的饭吃干净。吃馕或馒头时,要将馕或馒头掰开吃,不可整吃。吃完饭后不能敲碗碟。作客时,如有事要离席,不能从人前走,必须到人后走。吃完饭祈祷时,禁止东张西望、嘻笑和起身走动。客人不能随便借翻主人家的东西,不能在主人的房子里来回走动。
饭前饭后要洗手,洗完手后不能乱甩手上的水珠,必须用毛巾擦干。不能坐在装有食物的箱子、麻袋和装有盐的袋子和做饭用具上。吃饭或与人交谈时,最忌讳吐痰、擤鼻涕、挖鼻孔、掏耳朵、剪指甲、挠痒等,否则被人认为是失礼的行为;在屋内炕上坐下时,不能双腿伸直,脚底朝人。接受或奉送礼物、茶饭碗时要双手,单手接受或递送物品被视为缺乏礼貌,家里有客人时不能扫地。作客时,应听从主人的招待,如实在不想吃东西,也要尝一口,以示尊敬,不能完全拒绝。主人给客人倒茶时,客人应双手捧起碗,不能为了表示客气接过茶壶自己倒。
在新疆,你的行为如能这样,就可能会处处招人喜欢!
七、赞美禁忌
有些新疆人忌讳别人当面赞美自己的孩子,尤其不能用 “胖”、“漂亮”、“胃口好”等之类的词句;不论是亲戚还是朋友,忌讳一进屋就去抱主人家的孩子,尤其忌讳远道而来的客人去抱,认为这样会使小孩受惊生病。
因此,在新疆,你常会听到一些老人见到小孩时常说“这个小孩太难看了”。
八、其他禁忌
穆斯林在做乃玛孜(礼拜)时,不能喧闹,诵读祈祷经文时,不能说话,不能站在或经过做乃玛孜的人面前或将人像置于做乃玛孜的人面前,也不能不脱鞋或用脏脚踩礼拜毯。
不能在清真寺或麻扎(坟场)喧哗或谈论与此无关的内容。不能朝着太阳、月亮大小便,往水里撒尿,不能朝天空吐唾沫,清晨未洗脸前不能看太阳等;不能踩拔庄稼和小草,尤其是不能往庄稼和草上大小便。
路经麻扎时,不能骑马、骡、驴;不许牲畜在墓地内乱跑;不允许任何人无故进入墓地,不许从墓地上大量取土,以防坟墓倒塌,墓地附近禁止修猪圈、厕所,禁止在墓地、清真寺以及小渠边大小便、吐痰、擤鼻涕、带污秽物经过和逗留。
妇女不能跨越绳子、脏水,认为跨越绳子生孩子时胎盘不容易下来;跨越脏水,分娩时将会无力。陌生人不能随便进入产妇的房间,一般要在产后满十二天之后去探望产妇。
忌讳男人将头发、胡子留得过长和带金戒指,忌讳女人将指甲、腋毛等留得过长。
认为星期
二、星期五上路不吉利,会遇到倒霉的事。
吸毒、赌钱、酗酒、斗殴、说谎、奸淫、暗算别人、占别人的便宜等,均被禁忌。
第二篇:新疆习俗禁忌
新疆的自然风景与悠久的西域文化相结合,形成中国西部独具魅力的人文景观。著名的楼兰高昌古城,曾是古丝绸之路上的王国都城,众多的石窟,千佛洞更是闪耀着古西域文化的光华。原始社会大量的岩刻以及众多的古代墓葬都是先民留下的生活印记。丰富的历史文物给新疆的自然风景又增添了深层次的内涵和奇异的色彩。
新疆又是一个真实而开放的民俗“博物馆”。十三个世居民族由于不同的文化历史背景,不同的宗教信仰以及不同的聚居区域,形成各自独具特色的人文风情。这些人文风情与奇特自然景观相交融,使新疆充满了新奇和神秘。
服饰习俗
少数民族的服饰色泽艳丽、五彩缤纷,华丽堂皇,种类繁多。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少数民族妇女爱着彩色连衣裙,戴鲜艳或洁白的头巾,喜爱耳环、耳坠、项链、手镯、戒指等装饰物,显得雍容华贵、仪态万方。男性爱穿西服、绣花衬衫或袷袢等。维吾尔族男子还多喜欢在腰间系一条腰带。戴绣花帽几乎是大多数少数民族的共同爱好,但又随民族与地区不同而互有差异。如维族男女都喜欢戴绣工精致的小花帽;哈族姑娘喜戴猫头鹰羽花帽;柯尔克孜族青年妇女则喜欢戴红色丝绒圆顶花帽;塔塔尔族妇女尤喜欢戴镶有彩珠的花帽等。蒙古族男子爱戴呢料大沿礼帽,显得潇洒大方;回族男性则为黑白小圆帽,显得整洁庄重。各兄弟民族男女都喜欢穿长统皮靴。每逢喜庆节日,各民族都穿上民族盛装,色彩斑斓,令旅游者目不暇接。
饮食习俗
饮食习惯西域香味浓烈,各种食品色香味俱佳。烤羊肉串已风靡全国,烤全羊是新疆一大名馔。吃法别致的抓饭、手抓羊肉是少数民族最喜欢的食品,也是逢年过节、婚丧嫁娶的必备食品。脆香而薄的烤馕、烤包子、拉面、油馓子、油塔子、薄皮包子、奶茶,则是少数民族的传统食品。牧区的少数民族能将牛奶、羊奶加工成八九种奶制品,或香或甜或酸,都带有浓郁的奶味,营养丰富,可饱口福。用马奶发酵而成的马奶子酒微喷酒香,清凉适口,沁人心肺。隆冬时节、寒风刺骨,但你可以看到街头不少人身披雪花,围着火炉在吃西瓜,这是最富有西域风情的饮食习俗!
民俗禁忌
一、凝视禁忌
二、饮食禁忌
在饮食上,新疆穆斯林禁食猪、狗、驴、骡肉和猛兽猛禽的肉,忌食未经杀而自死的动物的肉,也禁食所有动物的血。这些禁忌源于伊斯兰教,现已演变为生活习俗。
因此切不可将以上诸物带入穆斯林家庭或餐厅,或在这种场合谈论这些物品。
如果你能向穆斯林表示,自己不吃以上食品,那么就会更受欢迎,例如,他们可能认为:物质决定意识,吃驴肉,性情也会跟驴一样,或认为情操高尚的人怎么能吃不知羞耻的驴呢?
三、崇拜禁忌
忌践踏粮食、咸盐及各种食物,否则会遭到报应,不是日后变成乞丐,就是双目失明,永远生活在黑暗里;不能朝咸盐和火吐唾沫。忌踩或跨“亚拉克”(倒泔水的地方),认为这种地方有饭粒、馕渣和盐水,而这些都是“圣物”,否则会带来厄运,遭到各种磨难。
四、礼仪禁忌
新疆人待客和作客有许多讲究。忌踩餐布或从餐布跨过。客人不可随便拨弄盘中的食物,不能嗅食物,不能随便到锅灶前去,不能随便揭看锅盆等炊具。尽可能不剩食物于碗中。不能将饭粒落地,万一掉到地上,要起来放在餐布上。要把碗中的饭吃干净。吃馕或馒头时,要将馕或馒头掰开吃,不可整吃。吃完饭后不能敲碗碟。作客时,如有事要离席,不能从人前走,必须到人后走。吃完饭祈祷时,禁止东张西望、嘻笑和起身走动。客人不能随便借翻主人家的东西,不能在主人的房子里来回走动。
饭前饭后要洗手,洗完手后不能乱甩手上的水珠,必须用毛巾擦干。不能坐在装有食物的箱子、麻袋和装有盐的袋子和做饭用具上。吃饭或与人交谈时,最忌讳吐痰、擤鼻涕、挖鼻孔、掏耳朵、剪指甲、挠痒等,否则被人认为是失礼的行为;在屋内炕上坐下时,不能双腿伸直,脚底朝人。接受或奉送礼物、茶饭碗时要双手,单手接受或递送物品被视为缺乏礼貌,家里有客人时不能扫地。作客时,应听从主人的招待,如实在不想吃东西,也要尝一口,以示尊敬,不能完全拒绝。主人给客人倒茶时,客人应双手捧起碗,不能为了表示客气接过茶壶自己倒。
在新疆,你的行为如能这样,就可能会处处招人喜欢!
五、赞美禁忌
有些新疆人忌讳别人当面赞美自己的孩子,尤其不能用 “胖”、“漂亮”、“胃口好”等之类的词句;不论是亲戚还是朋友,忌讳一进屋就去抱主人家的孩子,尤其忌讳远道而来的客人去抱,认为这样会使小孩受惊生病。
因此,在新疆,你常会听到一些老人见到小孩时常说“这个小孩太难看了”。
六、其他禁忌
穆斯林在做乃玛孜(礼拜)时,不能喧闹,诵读祈祷经文时,不能说话,不能站在或经过做乃玛孜的人面前或将人像置于做乃玛孜的人面前,也不能不脱鞋或用脏脚踩礼拜毯。
不能在清真寺或麻扎(坟场)喧哗或谈论与此无关的内容。不能朝着太阳、月亮大小便,往水里撒尿,不能朝天空吐唾沫,清晨未洗脸前不能看太阳等;不能踩拔庄稼和小草,尤其是不能往庄稼和草上大小便。
路经麻扎时,不能骑马、骡、驴;不许牲畜在墓地内乱跑;不允许任何人无故进入墓地,不许从墓地上大量取土,以防坟墓倒塌,墓地附近禁止修猪圈、厕所,禁止在墓地、清真寺以及小渠边大小便、吐痰、擤鼻涕、带污秽物经过和逗留。
妇女不能跨越绳子、脏水,认为跨越绳子生孩子时胎盘不容易下来;跨越脏水,分娩时将会无力。陌生人不能随便进入产妇的房间,一般要在产后满十二天之后去探望产妇。
忌讳男人将头发、胡子留得过长和带金戒指,忌讳女人将指甲、腋毛等留得过长。
认为星期
二、星期五上路不吉利,会遇到倒霉的事。
吸毒、赌钱、酗酒、斗殴、说谎、暗算别人、占别人的便宜等,均被禁忌 民风民俗:
服饰
男子穿长袍,称为“袷袢”,右任斜领,无扣,腰系长带。农村妇女多穿宽袖连衣裙,外套黑色对襟背心;城市多穿西式短上装和裙子。男女喜戴绣花小帽,称为“朵帕”。女子还喜爱耳环、手脱项链等作为装饰品。男女均喜着皮靴。
花帽
新疆花帽历史悠久,品种繁多。维吾尔语音译为“朵帕”。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回等民族均喜戴花帽。一般都用黑白丝线或彩色单线绣出各种民族形式的花纹图案,以绣花、挑花、绊金、绊银、串珠等方法,用手工缀纷而成。花帽的式样,花色不仅因民族而异,且有地域差别。不过各种花帽均具有精巧美观、绚丽多彩的特点,只看一眼也会使人得到一种美的享受。
礼节
维吾尔族的礼节与宗教也有着极为紧密的关系。人民之间的礼节表现了平等、友爱、敬老、爱幼的精神,劳动人民相见总是相互亲切地握手、问候,对老人十分尊敬。妇女中还有长者亲吻晚辈的礼节。近几十年来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一些带有等级性的、封建的礼节逐渐消失了,体现着平等友爱、互敬互让的礼节则继续保存下来,并且增加了新的意义。维吾尔族热情好客,崇尚礼节,待人接物,讲究礼貌。如对长者要尊敬,走路让长者先行,谈话让长者先说,坐下时让长者坐在上座;小辈在长者面前不准喝酒、抽烟;亲友相见必须握手问候,互相致礼和问好,然后右臂抚胸,躬身后退步,再问对方家属平安;妇女在问候之后,双手扶膝,躬身道别。在屋内坐下时,要求跪坐,禁忌双腿直伸,脚底朝人。接受物品或给客人上茶时要双手,单手接受物品被视为缺乏礼貌的举动。
洗洁
新疆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爱清洁。他们洗睑用水壶浇洗,不用脸盆。喝茶、吃饭之前定要洗手。特别是吃“抓饭”时,饭前洗手显得更为重要。洗后的手,必须双手紧握,挤出残留的水珠,然后再行擦拭。洗涤餐具、也是一件一件冲洗,然后搁置起来,让其自行晾干,不用揩拭。比如碗盆之类,洗后将口朝下搁置,使其自干。
禁忌
维吾尔族信奉伊斯兰教,禁食猪肉、动物血和已死的畜禽。土葬而不火葬。在清真寺和麻扎(墓地)附近禁止喧哗。吃饭时不能随便拨弄盘中食,不能随便到锅灶前面,不能剩饭,不慎落地的饭屑,要拾起放在餐布上,不能将拾起的饭粒再放进共用的盘中;吃饭或与人交谈时,禁忌擤鼻涕、吐痰等不文明的习惯。在饮食方面,禁吃猪肉、驴肉、狗肉、骡肉,自死的牲畜一律不食;土葬而不火葬。在清真寺和麻扎(墓地)附近禁止喧哗;在衣着方面,忌短小,上衣一般要过膝,裤腿达脚面。最忌户外着短裤。屋内就坐时要跪坐,禁忌双腿直伸,脚朝人。亲友相见要握手互道问候。然后双手摸须,躬身后退一步,右臂抚胸;妇女在问候之后要双手扶膝躬身道别。接受物品或清茶要用双手、忌用单。
文化
维吾尔族能歌善舞,“十二木卡姆”是传世音乐作品。舞蹈有单人舞、双人舞、集体舞等,女子舞姿轻盈优美,旋转快速多变;男子动作热烈奔放,强悍刚劲。传统保留节目有赛乃姆、刀郎舞、顶碗舞、大鼓舞、铁环舞、普塔舞、婚礼舞、麦斯舞等,当代创作的摘葡萄舞、种瓜舞、新疆好、我的热瓦甫等舞蹈均为上乘之作。麦西莱甫是维吾尔族民间群众娱乐形式之一,每逢节日、喜庆或休闲时刻,人们会聚在一起,唱歌、跳舞,表演杂技、魔术等,尽情狂欢。
民风民俗
维吾尔族住房一般是泥土建筑,用天窗采光,屋内设有壁炉,屋顶平坦,可以晾瓜果和粮食。饮食以面粉、玉米、大米为主,喜吃瓜果。日常的食品有馕(烤饼)、面条、抓饭、茶、奶等。
维吾尔族服饰:城市妇女多穿西装上衣和裙子;农村男子穿长袍,妇女多在宽袖连衣裙外套黑色对襟背心;男女老少都爱戴四楞小花帽;耳环、手镯、项链是妇女喜爱的装饰品。
维吾尔族婚俗:青年男女婚姻自由,婚礼隆重热烈。
维吾尔族丧葬:实行土葬。人死后净身并用白布裹身,用移尸木匣抬到墓地入葬。节日有肉孜节(开斋节)、古尔邦节、诺鲁孜节等。
维吾尔族礼节:待人接物很讲礼貌,在路上遇到尊长和朋友时,习惯于把右手掌放在左胸上,然后把身体向前倾30度,并连说:“艾斯拉姆艾来孔!”当行路人无处进餐和住宿时,只要说明来意,主人虽不相识,也会殷勤招待;走路让长者走在前面,谈话让长者先谈,入坐让长者坐在上座,吃饭,先端给长者;小辈在长者面前不喝酒、吸烟;老人无论到哪里去作客,他骑的马不论是卸鞍子,还是饮马、喂马,都由年轻人去做,走时,年轻人给老人备鞍,扶老人上马;家里来了客人,全家都出来欢迎,然后女主人以十分真诚的态度,用盘子端来茶水;老人吃饭时或到别人家里去,常常双手摸脸做“都瓦”(祝福仪式)。
维吾尔族禁忌:吃饭或与人交谈时,忌擤鼻涕、打哈欠、吐痰,饭毕有长者领作“都瓦”时,忌东张西望或站起;禁食猪肉、驴肉、狗肉、骡肉和自死的畜肉及一切动物的血,衣着忌短小,上衣一般要过膝,裤腿达脚面,忌户外着短裤;屋内就坐,忌双腿伸直,脚底朝人;接受物品或请茶,忌用单手;未经主人同意不得擅自动用主人家的物品;到别人家去,一定要让年长的人先进门。青壮年妇女一人在家时忌外人进去;新婚夫妇的洞房忌随便闯入;见到门上挂有红布条,表示妇女分娩或小孩出疹子,忌外人入内;不要和妇女开玩笑;在公共场合忌光着上身,更不能穿着背心、裤衩到别人家里去;忌背后议论别人的短处;禁止在住地附近、水源旁边、墓地、清真寺周围和果树下面大小便、吐痰或倒脏水;禁止携带污浊之物进入墓地和清真寺;禁止在墓地附近修猪圈、厕所,不许牲畜在墓地内乱跑,不许从墓地上取土;不得用自己的水桶或罐子在水井或涝坝内打水,要先用公用水桶打水,然后倒入自己的桶或罐内;北疆地区,禁止在长辈面前讲诙谐或揶揄的语言。【民族荟萃】
新疆是以维吾尔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共有47个民族成分,其中主要民族有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回族、柯尔克孜族、蒙古族、锡伯族、塔吉克族、满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达斡尔族、塔塔尔族等13个民族,是中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
【民族风俗】
在饮食方面,新疆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以面粉、大米为主食,主要吃牛、羊肉,禁食猪肉、驴肉、食肉动物及凶禽猛兽,禁食一切动物的血。凡是有信仰伊斯兰教的群众居住的地方和单位,都专门设置了供他们进餐的清真餐厅,所用的炊具、餐具都和汉族餐厅的炊具、餐具严格分开;供清真餐厅食用的牛、羊肉均由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群众自己宰杀,并且严禁与猪肉一起存放、运输和买卖;清真餐厅的管理人员和炊事人员一般也由少数民族职工担任。
在待人接物方面,少数民族很重礼节。亲友见面,一般都要握手问候。其中,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民族的群众在遇到长辈或朋友时,习惯把右手按在前胸中央,然后把身体向前倾斜30°,并连声地说:“撒拉买里孔木(意为„祝您平安‟)!”这些民族的老年人到别人家里或者在进餐时,常常双手摸面做“都瓦”(一种祝福的宗教仪式),有时互相见面握手之后也做“都瓦”。
在称呼方面,各民族都有其尊卑辈序之称,其中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乌孜别克等民族,一般年轻人都称呼老年人“大大”(大爷)、“阿娜”(大娘),称呼比自己稍长的人为“阿卡”(阿哥)、“阿恰”(姐姐);称呼比自己年幼的男女为“吾康”(弟弟)和“森额尔”(妹妹);青年同性之间互称“阿达西”(朋友);对干部和军人称“尧尔达西”(同志);对小孩、少年人多称“巴郎”。但对青年人则不宜随便叫他们“巴郎”,否则会引起对方的不快。
在丧葬方面,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人死后一般都实行土葬,先由宗教人士给死者擦澡,然后以白布裹尸,用移尸木匣抬到事先挖好的墓穴入葬。出葬时不许妇女和不信仰伊斯兰教的人到墓地去。死后的第7天、第40天和1周年,家属均要举行悼念活动,请阿匐念经,请亲友吃饭,此项仪式叫“乃孜尔”。
【民族服饰】
新疆少数民族的传统服饰色泽艳丽,五彩缤纷,种类繁多。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少数民族妇女爱穿色彩鲜艳的连衣裙,外套坎肩。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连衣裙宽大,胸前多褶,而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连衣裙下端多皱褶,塔吉克族妇女喜欢在裙子上系围裙。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等民族的男子多穿过膝、无领、对襟“袷袢”(长袍),喜欢在腰间系一条腰带。蒙古族、达斡尔族喜欢穿袍子,腰扎红、黄、绿彩色缎带。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等民族还非常喜欢在衣服的领口、胸前、袖口、肩、裤脚等处用各种彩线绣上精美的花卉花纹图案,有时缀上彩珠和各色亮片等装饰品。戴帽几乎是大多数少数民族的共同爱好,尤其喜欢戴花帽,但又随民族与地区不同而互有差别,其中维吾尔族男女老少均戴四楞小花帽。
【民族歌舞】
新疆是著名的歌舞之乡,各民族的民歌浩如烟海,世代流传。如维吾尔族民歌《新疆是个好地方》、《阿拉木汗》、《达坂城的姑娘》、《青春舞曲》、《半个月亮爬上来》;哈萨克族民歌《玛依拉》、《在那遥远的地方》;塔吉克族民歌《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乌孜别克族民歌《掀起你的盖头来》等等。
新疆音乐以维吾尔族民间音乐最负盛名,传统的音乐有木卡姆、库夏克、埃提西希、卖达等。其中维吾尔古典乐曲《十二木卡姆》,由大乃格曼、达斯但、麦西来甫等三大部分组成,集音乐、舞蹈、演唱、文学、生活习俗为一体,包括互不相同的36个曲调,要连续24小时方可演奏完毕。
维吾尔族民间乐器主要有都他尔、弹拨尔、扬琴、热瓦甫、唢呐、笛子、手鼓、萨巴依、纳合拉、艾杰克、卡龙、萨他尔、达甫等。哈萨克族的民族乐器主要有冬不拉、阔布兹、斯不兹厄等。
第三篇:民族习惯
1.白族
三月街:三月十四至十六日,习俗:物资交流、赛马、赛龙舟、歌舞 2.苗族
花山节:一月三日,习俗:对歌、跳芦笙舞、爬花杆 3.纳西族
棒棒会:五月十五日,习俗:赛马、农具交易会 4.摩梭人
朝山节:七月二十五日,习俗:祭拜女神、歌舞、射箭、结交阿夏 5.景颇族
目脑纵歌:一月十五日,习俗:跳文崩舞 6.藏族
赛马会:五月初五,习俗:搭帐篷,野炊、宴客、赛马 7.布依族
牛王节:四月八日,习俗:吃牛王粑、给牛散食、歌舞 8.傣族
泼水节,习俗:歌舞、赛龙舟、泼水、放升高 9.哈尼族
姑娘节:二月二日,习俗:野餐、唱歌跳舞 10.壮族
陇端节:三月,习俗:物资交流、青年男女对歌、社交 11.傈僳族
赛歌会:腊月或正月上旬,习俗:赛歌、沐浴 12.回族
开斋节:回历十月一,习俗:礼拜、赠“油香”等 古尔邦节:回十二月,习俗:团拜、宰牛羊等 13.拉祜族
祭太阳神:立夏日,习俗:敬献神灵、祈祷年丰 14.佤族
拉木鼓节:腊月,习俗:拉木鼓、剽牛、跳舞 15.瑶族
盘王节:五月二十九日,习俗:祭祖、歌舞 16普米族
转山会:五月五日,习俗:转山、歌舞、鸣枪 17.阿昌族
会街:九月十五日,习俗:耍青龙、白象、跳象脚鼓舞 18.基诺族
祭大:三月,习俗:跳鼓舞、竹杆舞、打陀螺 19.水族
端节:八月下旬至十月上旬,习俗:铜鼓舞、对歌寻偶 20.独龙族
卡雀哇:腊月,习俗:剽牛、祭天、跳锅庄、互邀作客 21.爱伲族
耶苦扎:六月,习俗:打秋千、跳舞、聚餐 22.怒族
鲜花节:三月十五日,习俗:采集鲜花、祭祀仙女
怒族年:腊月二十九日,习俗:射箭、打石头靶、歌卜(猜唱)、荡秋千、舞蹈等[3]。23.蒙古族
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旧历新年,蒙古语为“查干萨仁”,即白色的月。蒙古族的年节亦称“白节”或“白月”,这与奶食的洁白紧密相关意。此外还有那达慕、马奶节等。24.朝鲜族
其节日基本上与汉族相同,主要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老人节等。还有三个家庭的节日,即婴儿周岁生日、回甲节(60大寿)、回婚节(结婚60周年纪念日)。每逢回甲节、回婚节时,子女、亲友、邻居都向老人祝福、祝寿。25.东乡族 东乡族和其他信仰宗教的民族一样,每年有三大节日,即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都来源于伊斯兰教。26.布朗族
厚南节是布朗族盛大的年节,每逢农历三月清明节后7日,即阳历4月13日-15日举行。节日里,主要活动是相互泼水,其仪式完全按照布朗族古朴的传统方式--迎接太阳的习俗举行,所以,人们称之为迎接太阳的节日。27.塔塔尔族
塔塔尔语叫“古尔邦艾提”,是阿拉伯语的音译借词,阿拉伯语“卡尔邦”,意为“献身”。古尔邦节,是在伊斯兰教教历12月10日,即“肉孜节”之后70天。古尔邦节、开斋节、圣纪节三大节日。28满族
满族受汉文化的影响,节日与汉族相近,重视过农历新年。29.黎族
黎族的节日与黎族的历法有着密切的关系。解放前黎族的节日,在邻近汉族地区和黎汉杂居地区,大多都用农历,节日与汉族相同,例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就黎族来说,过得最隆重和最普遍的节日是春节和三月三。30.撒拉族
撒拉族主要有古尔邦节和开斋节圣纪节。31.乌孜别克族
乌孜别克族主要有开斋节、古尔邦节,诺鲁孜节。32.独龙族
独龙族的传统节日只有一个,人们称“卡雀哇”或“德里哇”,意为年节,时间在农历腊月 中,具体时间由各家或家族自己定,时间长短视食物准备情况而定,节日期间,人们要举行 祭山神仪式,唱歌跳舞。33.侗族
各地侗族大多要过春节,时间也是正月初一。花炮节是侗族人民最热闹的节日。34.傈僳族
傈僳族的主要节日有澡塘会、收获节、过年节等。35.毛南族
春节放鸟飞、端午找草药。毛南族也过端午节,还有南瓜节、重阳节。36.鄂伦春族
鄂伦春族的主要节日是农历新年。37.维吾尔族
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即开斋节)、库尔班节(即古尔邦节)和诺鲁孜节。38.佤族
佤族和汉族一样过春节。还有插种节、新米节。39.柯尔克孜族
柯尔克孜人的节日分传统节日与宗教节日。宗教节日则指伊斯兰教的三大节日。40.仡佬族
祭山、吃新、过年,是仡佬族普遍过的三大节日。41.鄂温克族
鄂温克族不管是牧民、猎民还是农民,都以农历新年为主要节日。42.畲族
畲族主要过三月三和畲族畲族春节。43.土族
土族传统的节日春节、端阳节与汉族相同。本民族的节日和庙会有旧历正月十四佑宁寺官经会,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四等。44.锡伯族
锡伯族的传统节日有春节、端午节等,其中最具民族特色的要算是抹黑节和西迁节。45.德昂族
有关门节和开门节,宗教节日有“进洼”(关门节),是虔诚的佛教徒最大的净居把斋节日。还有泼水节。46.土家族
土家族的传统节日中,“以赶年”最为隆重,每年农历春节,汉族过除夕,土家族部是在汉人至少提前一天过年,所以叫“赶年”,47.达斡尔族
达斡尔族的节日有春节、中秋节等,大致与汉族的传统节日相同。但达斡尔人对这些节日却有自己传统的节庆习俗特点。48.阿昌族
耍白象是阿昌族传统节日。49.保安族
民族传统节日也都是伊斯兰教的重大节日,如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等。50.珞巴族
珞巴族以桃树开花为岁首,月亮周期变化12次为1年。每年庄稼收获后,珞巴族都要举行近两天的丰收节,叫做昂德林节。节日期间全村男女身穿盛装,各家端出准备好的美酒,共享节日食品。51.哈尼族
“扎勒特”是哈尼族最大的节日,节日期间,还举行赛马、打陀螺、跳竹筒舞等活动。52.拉祜族
拉祜族统一的节日有五个,即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火把节和八月月圆节。53.仫佬族
仫佬山乡几乎每1个月都有节日。全年的每个节日都有其活动的形式与风格。54.普米族 普米族节日,主要是“大过年”、“大十五节”、“供岩洞”、“转山会”、“尝新节”等,这些节庆活动,多与生产劳动和宗教习俗有密切的联系。55.基诺族
这是纪念基诺族创世纪祖阿嫫尧白的纪念日,一般在6月间举行,历时3天。阿 56.哈萨克族
节日主要有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和纳吾鲁孜节。57.水族
水族有许多传统节日,最隆重的当推“端节”。水族有自己的历法,“端节”就选择在水历十二月至次年二月(相当于农历八月至十月),时值大季收割、小季播种,也是水历的年终岁首,因此是辞旧迎新、庆贺丰收、祭祀祖先的盛大节日。58.羌族
羌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是羌历新年,羌语称“日羌节”,时间是农历十月初一。59.塔吉克族 节日分传统节日和宗教节日两大类。60.京族
京族岁时习俗中隆重的民族节日为“唱哈节”,包括祀神、祭祖、文娱和乡饮四项重要活动。
第四篇:全国民族禁忌
导游基础知识——民俗
1.什么是民族? A.狭义概念:指人们在一事实上的历史发展阶段所形成的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如汉族。B、广义概念:包括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各种人们共同体,如古代民族、现代民族,或者用以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各民族,如中华民族。
2、中华民族;
中国境内56个民族的总称。
3、什么是民俗?
民俗,就是民间的风俗,是创造于民间又传承于民间的具有世代相习的传承性事象(包括思想和行为),是广大中下层劳动人民所创造传达室承的民间社会生活文化,是传统文化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
4、民俗的四大特性;A、社会性和集体性B、类型性和模式性
C、稳定性和变异性D、传承性和播布性。这四者之间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5、民俗的范围;
包括:居住、饮食、服饰、生产、交换、交通、婚姻、家庭、村落、结盟、岁时、节日、丧葬、信仰、风尚、礼仪、禁忌等方面的民间风俗习惯。
6、导游员、旅游者对目的地的风俗习惯应持的正确态度:
应持尊重其“保护和改革自己风俗习惯的自由”的态度,入乡问俗、入乡问禁、入乡随俗。
9、中国大陆人口超过千万和不足一万的民族: 人中超过千万的民族:汉族、壮族;
人口在一万以下的有:门巴、鄂伦春、独龙、塔塔尔、赫哲、高山、珞巴等7个民族。
10、中华民族的分布状况特点:
中国人口的分布呈现东南密,西北疏的格局。汉族多聚居在人口稠密的东南部,少数民族多住在人口稀疏的边疆地区,但两者之间并无明显界线。
在少数民族聚居区,一般都有一定数量原汉族居民,从而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的格局。
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所占的比例虽小,但分布地区很广,约占全国总面积的60%以上。
这种居住格局决定了中国各民族之间,特别是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相互领带的密切关系。
11、中华民族的语言:
除汉族、回族使用汉语外,其余54个民族都有各自的语言,大体上分属于汉藏、阿尔泰、南亚、南岛和印欧五大语系。
12、中华民族的文字:
除了一部分少数民族外,大部分民族都有自己使用的文字。A、非拼间文字:
1、汉字;
2、音节文字(彝文)
B、拼音文字:
1、印度字母变体体系(如藏文、傣文)
2、阿拉伯字母体系(如老维文、老哈萨克文)
3、回鹘字母体系(蒙古文、满文、锡伯文)
4、朝鲜文字字母体系;
5、拉丁文字字母体系;
6、斯拉夫字母体系(俄文)
13、汉族的族源:
主要源于黄炎、东夷等部落联盟,同是吸收了周围的部分苗蛮、百越、戎狄等部落联盟的成分而逐渐形成。
14、汉族简史: 其先民经夏、商、周三代,至春秋战国时已形成为以“华”、“夏”单称或“华夏”连称的族体,以与周边各族相区别。汉代以后,周边的各族即以“汉人”称呼中原人。汉族逐渐地成为中国主体民族百世不易的族称。
汉族是以先秦华夏为核心,在秦汉时形成的统一的、稳定的民族,又经秦汉以来2000余年的繁衍生息,并不断吸收其他民族的血统与文化,发展成为摇篮有灿烂的古代文明、众多人口的民族。
17、我国主要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地区和主要经济生活方式: A、满族:主要分布于东北三省,尤以辽宁最多;
B、蒙古族: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主要从事畜牧业;
C、维吾尔族:主要分布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主要居民;以绿洲灌溉农业。D、回族:全国绝大多数县都有分布,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主要聚居区;
E、朝鲜族:主要分布于东北三省,吉林省占60%以上;以垦荒为业,培植高寒水稻; F、壮族:90%以上聚居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4个地区60多个县、市;主要从事农业; G、苗族:黔东南和湘江鄂渝黔的交界地带有较大的聚居区,以贵州的黔西南、黔南、黔东南等自治州最集中;以农业为主;
H、黎族:主要分布在海南省的通什市;
J、藏族:主要聚居在西藏自治区;以牧业为主,也人事农业;
K、彝族:主要分布于川、滇、黔、桂四省区,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以农业为主,畜牧业为主要副业;
L、白族:80%聚居在支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
M、纳西族:主要聚承在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以及滇 川间的泸沽湖畔;
N、傣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德宏两个自治州;以种植水稻为主,有比较完整的耕作体系。
18、我国主要少数民族的语言系属、宗教信仰、特殊文化及工艺品: A、满族:阿尔泰语系;先信萨满教,后还信佛教;
B、蒙古族:阿尔泰语系;信奉藏传佛教;能歌善舞,喜摔跤、爱赛马;
C、维吾尔族:阿尔泰语系;信奉伊斯兰教;能歌善舞,“十二木卡姆”,又名十二部大套曲,是古代维吾尔族人民创作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长期在民间流传; D、回族:信仰伊斯兰教;
E、朝鲜族:语系未定;歌舞蜚声全国,酷爱体育,注意卫生,讲究礼貌,尊老爱幼;
F、壮族:汉藏语系;崇拜祖先信仰多神;花山原始崖壁画;铜鼓,素有“铜鼓之乡”的誉称;壮歌、壮锦;
G、土家族:汉藏语系:迷信鬼神、崇拜土王、想念兆头;摆手舞、土家锦并称土家族人民的艺术之花;
H、黎族:汉藏语系;崇拜祖先,崇拜自然;
J、藏族:汉藏语系;信仰藏传佛教,少数人信仰苯教;藏医药、天文、历算、戏曲、文学、歌舞、“唐卡”、“热贡艺术”等。《格萨尔王传》是世界上最长的史诗之一; K、彝族:汉藏语系;多神崇拜,祭司称毕摩;
L、白族:汉藏语系;信仰佛教,奉祀本主;大理古城、石钟山石窟;
M、纳西族:汉藏语系;普遍信仰东巴教;东巴文及哥巴文,东巴教、东巴经、东巴文学艺术,丽江古城(即大研镇)、《创世纪》等史诗,丽江古乐和丽江壁画等;
N、傣族:汉藏语系;普遍信仰上座部佛教;傣族历法、文献和民间文化艺术;著名的孔雀舞和“赞哈”(歌手)演唱民间叙事长诗和民歌;
19、我国主要少数民族的特色民居、特殊服饰、代表食品: A、满族:东南开门,其结松形似口袋,三面设炕,西炕供奉祖先神位,俗称“口袋房,曼子炕”;其服饰以袍服,因八旗制度而被称之为“旗袍”,经改良已成为中式女装;主食是小米,喜粘食。善于养猪,喜食白肉血肠、猪肉酸菜炖粉条、饺子、手扒肉、点心“萨其马”;
B、蒙古族:牧区住圆形穹庐顶的蒙古包,穹庐顶已成蒙古族建筑标志;其特殊服饰主要有:首饰、长袍、腰带、靴子。长袍称蒙古袍,靴子尖稍向上翘起;以羊、牛肉奶为主,用手抓羊肉或清水煮全羊款待客人。忌吃虾、蟹、鱼、海味等食物;
C、维吾尔族:房屋一般用土坯建筑,屋顶平坦,开天窗。室内砌实心土炕,大门忌朝西开;男子穿长袍,妇女多穿西式短上装和裙子,或穿宽袖连衣裙,外套黑色对襟背心。男女老少都喜爱戴四楞绣花帽;喜喝奶茶,佐以馕。“抓饭”是民族风味甜饭。夏季多吃瓜果,节日或待客以烤作羊招待;
D、回族:中国传统的四合院为主的建筑式样;男装衣服肥大,裤长及脚面,老年人扎裤腿,穿西装式的长大衣,戴青色圆形平顶小帽。妇女的衣服上空气下宽,达及膝或长过膝盖,戴披肩盖头;只吃反刍类偶蹄食草动物牛、羊、驼肉和食谷类的禽肉及带鳞的鱼类。风味小吃有清汤羊肉、羊羔肉、牛羊肉夹馍、羊杂碎汤、酿皮、白水鸡、切糕、油香和馓子,爱喝盖碗茶;
E、朝鲜族:以木搭架、屋顶四面有坡,墙壁多为泥墙刷白灰;爱穿白衣素服,有“白衣民族”之称。妇女穿短上衣、长裙,脚穿船形胶鞋。男装为短上衣,外加坎肩,下穿宽大裤,外出常罩斜襟长袍,以布带打结。现在多改着西服;米饭为主食,以汤、酱、咸菜和泡菜为副食。喜吃牛肉或狗肉。以冷面、打糕,松饼等待客;
F、壮族:住“干栏式”(又称“麻栏式”)建筑,楼上住人,楼下堆放杂物;广西西北部,年老壮族妇女多穿无领、左衽、绣花、滚边的衣服和滚边、宽肢的裤子,腰间束乡花围腰,喜戴银首饰。广西西南部龙州、凭样一带的妇女,着无领、左衽的黑色上衣,头包方块的黑帕,穿黑色宽脚裤子;男子多穿唐装;年节吃粉糕。喜吃腌制的酸食,以生鱼片为佳肴。妇女有嚼槟榔的习俗;
G、土家族:房屋依山面建,成虎坐形。土司或土官居住的木架屋,俗称吊脚楼;男装为对襟短衫,扣子很多,下着长裤,爱用青布包头。女装为短衣大袖,左衽开襟,滚镶花边,原着八幅罗裙,后改镶边筒裤;头缠墨青丝帕或布帕;爱好喝酒,善食辣椒、花椒、山胡椒。习惯做腊肉、甜酒、团馓和糍粑等;
H、苗族:依山傍水建寨,聚族而居。住房一般为木构干栏式的平房或楼房。平房大部分分为三间,中为堂屋用于接待客人和吃饭,两边分别作卧室和厨房;对襟大褂或左衽长衫,下穿长裤,束大腰带,头裹青色长巾,缠裹腿。女装为右衽大襟或胸前交叉式,下着宽脚长裤。多将银饰钉在衣服上,称为“银衣”;喜食酸腊味,嗜饮酒,喜糯食,有糯米粑粑,糯米饭; J、黎族:住茅草泥房,有船形、金字塔形等,高架型属“干栏式建筑”;男子穿无领对襟上衣,下穿吊噡,结鬃缠头。女子穿对襟敞胸上衣,下穿筒裙。有些地方妇女有“儋耳”、“雕题”的古俗;习惯腌制生鱼、生肉。吃竹筒饭、爱嚼槟榔;
K、藏族:农区多垒石建碉房,牧区则住帐篷;服装肥腰、长袖、大襟。男女喜爱戴藏式金花帽,上身外套藏袍“朱巴”,男女均穿氇或牛皮的藏靴;酥油茶和糌粑为日常的主食。牧民主要以乳类和肉类为主;农区和城市以糌粑和酥油茶为主食;
L、彝族:住房木结构,低矮、无窗,堂屋内的火塘,为家庭起居活动的中心。在住房的一端构筑高耸的碉楼,是彝族传统建筑的象征;凉山地区,男女都穿右斜襟贴身镶边上衣,男子下着长裤,妇子下着长百褶裙。男子头顶留“天菩萨”,裹头帕扎成“英雄结”,女子包黑色头帕,中、青年女子头覆绣花瓦式方帕。男女都穿披风“察尔瓦”;喜吃托托肉、饮转转酒。忌吃蒜;
M、白族:平坝地区住房布局为“一正两耳”、“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山区多为上楼下厩的茅草房;尚白色,男子多穿白色对襟衣,套黑领褂。大理一带妇女多穿白色上衣,外套黑丝绒短褂或红色坎肩,下着蓝布宽脚裤,以绣花布或彩巾缠头;已婚者绾髻,未婚者垂辫或盘辫于顶;善于腌制火腿、腊肉、香肠、弓鱼、猪肝、螺丝酱等名产,还制作密饯、雕梅和苍山雪炖甜梅等;
N、纳西族:丽江的房屋多系土木结构,普遍采用“三房一照壁”的形式;山区居民多系木楞房;丽江妇女上身穿宽腰大袖大褂外加坎肩,下穿长裤、系百褶围裙,脚穿绣花鞋,出门披黑羊皮七星披肩“披星戴月”;丽江的火腿粑粑、宁蒗的琵琶和泸沽湖的酸鱼、鱼干;
O、傣族:住宅建筑以西双版纳的傣家竹楼最具特色,过去以竹子为原村料,第六家一座,属干栏式建筑,竹楼分上、下两层,上层住人,下层饲养牲畜或堆放杂物;男子上着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着长裤,多用白布或蓝布包头;西双版纳妇女上着紧身内衣,大襟或对襟贺领窄袖衫,下身着长筒裙,梳孔雀髻。德宏妇女穿大襟短衫、长裤,束小围腰,束发于头顶;
20、我国主要少数民族的节日、丧葬习俗: A、蒙古族:“那达慕”大会; B、维吾尔族:肉孜节(开斋节)、古尔邦节(宰牲节);
C、回族:婚礼多在“主麻”日举行,由阿訇证婚;实行速葬、薄葬、土葬;
D、朝鲜族:回甲节、回婚节;婚礼分别在女方和男方家两次举行;
E、壮族:歌圩节;歌圩节男女青年以歌传情,常以此寻找意中人,丙经父母请媒说亲; F、土家族:赶年;
G、苗族:芦笙节;青年男女通过“游方”,“跳月”等社交活动,自由对歌,恋爱成婚; H、黎族:三月三;儿女成年后有“放寮”习俗;婚后盛行不落夫家; J、藏族:雪顿节、望果节;实行塔葬、火葬、天葬、水葬、土葬; K、彝族:火把节; L、白族:三月街; M、纳西族:三朵节;
N、傣族:泼水节;青年通过串姑娘、“串寨子”和“丢包”等选择对象和表达爱情;进尚招赘婚;
21、我国少数民族重要节日的名称、过节民族、过节时间和主要节日活动场所;
A、歌圩节:壮族;春、秋两季;以歌传情,还举行抛绣球,碰红蛋、踢毽子、抢花炮等活动;
B、那达慕大会:蒙古族;夏秋两季择日举行;赛马、摔跤、射箭、说书、歌舞、下棋、还有田径、拔河及球类比赛,并有电影放映、文艺表演等;
C、芦笙节:苗族;农历正月十六日至二十日和九月十十七日至二十九日;跳芦笙舞,还进行斗牛、赛马、文艺表演、球类比赛等活动;
D、火把节:彝族等;农历六月二十四前后;燃火把奔驰田间,绕行宅院,载歌载舞,饮酒欢聚,并进行赛马、赛歌、斗牛、摔跤、射箭、拔河、荡秋千等活动;
E、泼水节:傣族;农历清明节前后;堆沙造塔,浴佛,互相泼水,还举行赛龙舟、丢包、放高升、点孔明灯及唱歌跳舞等活动;
F、三月街:白族;农历三月十五日;物贸,赛马;
G、三朵节:纳西族;农历二月和八月羊日;祭拜三朵,进行各种文娱活动; 外国
2、中国主要客源国国花(国树)名称:
日本:樱花,澳大利亚:金合,泰国:睡莲;,马来西亚:扶桑;,菲律宾、印尼:茉莉花;,韩国:木槿花;,德国:矢车菊;,英国、美国:玫瑰;,法国:香根鸢尾、欧洲白百合;,俄罗斯:葵花;,加拿大:枫树(国树);
19、中国主要客源国的数字禁忌与偏好:
日本:数字禁忌与偏好:最忌讳数字“4”(与“死”同音),各种号码尽量避免用“4”开头或结尾。也忌讳数字 “9”、“6”和“13”。
韩国:数字禁忌与偏好:忌讳数字“4”,喜欢单数,不喜欢双数。
新加坡:数字禁忌与偏好:尤忌讳“7”,视数字“4”、“6”、“7”、“13”、“37”“69”为消极数字; 菲律宾:忌讳数字“13”,视13日星期五为不祥日子。
澳大利亚、德国、英国、法国、俄罗斯、美国、加拿大:忌讳数字“13”,视13日星期五为不祥日子,送花时,枝数和花朵数不能是13或双数。20、中国主要客源程序国的颜色禁忌与偏好: 日本:颜色禁忌与偏好:最忌讳绿色(不祥之色)、不喜欢紫色(悲伤色调)、遇不幸事送礼,惯用黑色或灰色、日本人喜欢红色(象征吉祥)和黄色(视为阳光色),也喜欢红白相间或金银色相间的颜色。
泰国:忌用红色签名或刻字(写亡人姓名用红色),紫色、黑色服装为丧礼服装。德国:尤其忌墨绿色(为纳粹军服色),不喜欢红色、红黑相间色及褐色,北方人喜用黑色、灰色;南方人则偏爱鲜明色彩。
英国:厌恶墨绿色,忌讳黑色(丧服颜色),不喜欢红色。法国:厌恶墨绿色,忌讳黑色,偏爱蓝色(象征宁静、忠诚)、粉红色(表积极向上)等鲜明颜色。
俄罗斯:忌讳黑色(象征死亡),不喜爱红色。美国:忌讳黑我色(象征死亡),不喜欢红色,偏爱白色(象征纯洁)、黄色(象征和谐)、蓝色(象征吉祥)等鲜明亮色彩。加拿大:忌讳黑色(象征死亡),偏爱白色(象征纯洁)。
21、中国主要客源国的图案禁忌与偏好:
日本 :讨厌狐、獾、金眼猫或银眼猫图案,忌讳荷花图案(用于祭奠)。常人不得使用菊花图案(皇家专用)。不喜欢淡黄色或白色的花卉和花卉图案。忌送夕阳风景国画,喜欢樱花、乌龟、仙鹤图案,也喜欢松竹梅图案。
新加坡:忌讳猪的图案(考虑到马来人的习俗);
印尼:忌讳带有猪、龟图案的物品,喜爱带蛇或茉莉花图案的商品。澳大利亚:忌讳兔子图案(视为不吉利动物),喜爱袋鼠、琴鸟和金合欢花图案。德国:禁用纳粹或其军团的符号图案,忌用蝙蝠图案(象征吸血鬼),忌用菊花、蔷薇图案(视为不吉)。
英国:忌用蝙蝠图案(象征吸血鬼)、黑猫图案(视为不祥之兆)、孔雀图案(视为淫鸟、祸鸟)、山羊图案(视为讨厌动物)、大象图案(象征愚蠢),忌用菊花图案(丧花)、百合花图案(象征死亡)。
法国:忌用蝙蝠图案、孔雀图案、仙鹤图案(象征蠢汉与淫妇),忌用菊花图案(丧花),也不喜欢桃和杜鹃花图案(视为不吉)。
俄罗斯:讨厌黑猫、兔子玩具或图案(视为不祥),喜爱马的图案(能驱邪)。加拿大:忌讳百合花图案(丧花),喜爱枫叶图案(为国家和友谊的象征)。美国:忌讳蝙蝠图案(吸血鬼)、黑猫图案(不吉),偏爱白色秃鹰图案(国鸟)和白猫图案(象征逢凶化吉)。2
第五篇:爱祖国 爱新疆 爱乌鲁木齐 信息
火车西站街道办事处举办“爱祖国 爱新疆
爱乌鲁木齐”活动
为进一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精神,激发办事处全体党员干部爱祖国、爱新疆、爱乌鲁木齐的热情,引导党员干部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积极维护民族团结,坚决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2011年7月30日上午,火车西站街道全体干部在红山公园举办了“爱祖国 爱新疆 爱乌鲁木齐”登山观乌鲁木齐变化的主题教育。通过此次活动,大家领略到了乌鲁木齐近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激发了广大党员干部的爱祖国、爱新疆、爱乌鲁木齐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