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制造行业纳税评估指南》

时间:2019-05-13 19:40: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医药制造行业纳税评估指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医药制造行业纳税评估指南》》。

第一篇:《医药制造行业纳税评估指南》

四川省国家税务局关于印发《医药制造行业纳税评估

指南》的通知

各市、州国家税务局,省局直属税务分局、稽查局:

为进一步推动和指导2010年全省医药制造行业调查、纳税评估及税收检查工作的开展,省局组织制订了《医药制造行业纳税评估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现印发你们,请参考执行。

各地要根据《指南》确定的基本原则,运用《指南》确定的具体纳税评估方法及纳税评估模型,结合本地实际,切实开展医药制造行业的纳税评估工作。由于编写时间较为仓促,《指南》难免存在不全不妥之处,各地在实际运用中有何意见或建议,请及时反馈省局(所得税处)。我们将做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

二○一○年四月六日

(对下只发电子文件)

医药制造行业纳税评估指南

第一章 行业概述 第一节 基本情况

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医药制造业可分为化学药品原药制造、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中药饮片加工、中成药制造、兽用药品制造、生物生化制品制造和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七个子行业。

一、行业特点

(一)GMP认证

按照《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医药制造行业必须经过省级以上药监局的GMP认证(英文表述为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中文表述是“良好作业规范”,或“优良制造标准”)方能进行生产销售。

(二)科技含量高

医药制造行业科技含量高且知识产权密集,药品配方具有独特性和保密性,部分产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或发明专利。根据药监局统计,2008年全年批准新药临床申请581件,新药证书申请236件,新药生产申请270件,按新药管理1190件,新药补充申请355件。

(三)生产工艺较复杂

医药制造行业产品品种繁多,生产工艺较复杂;各类制药生产工艺流程差异较大,且需要购买专业的生产流水线和设备进行生产。

(四)销售模式特殊

医药制造行业绝大部分产品通过具有资质的经销商或医药公司销售给医院和患者。只有很少部分的特殊药品是厂家直接推广至医院和患者。

二、行业监管

药品属于特殊商品,行业监管严格。

(一)医药制造行业监管部门主要是各地的药监、农业、卫生部门。

(二)研发的各类新药需通过药理、临床试验后,经药监部门批准取得生产许可和批准文号后,方可进行生产销售。

(三)药监局按照GMP认证规程标准,定期不定期地对厂家进行检查,厂家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也必须按照GMP认证规程执行。

(四)非处方药可在报纸、电视、广播等大众媒体进行广告宣传,但必须报送药监局审批后方能实施,处方药一律不得在报纸、电视、广播等大众媒体进行广告宣传。

(五)企业每年生产的所有产品,都要按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统计报表制度的要求,填报《药品、医疗器械、药包材企业基本情况表》和《药品品种情况表》。此表能够反应年度企业工业总产值(现价)、利润总额、年末单位从业人员、产量(数量和计量单位)和生产的批次号等信息。

(六)GMP认证中“生产计划规程”要求企业对每一药品生产都要制定计划并存储待查,“中药收购规程”中要求企业对收购中药材的品名、规格、数量、产地、来源和采收(加工)日期严格地进行记录备查。

三、销售流程

(一)一般流程

此类销售流程环节多,费用高,竞争激烈。

(二)招标类流程

此销售流程主要适用生产人用、兽用疫苗企业,而销售量受企业在政府招标中是否中标影响非常大,药品调配各地疾控中心或防疫站时费用高。

(三)特殊流程

此类流程属于特殊药品销售流程,不受药监局对处方药必须经过中间环节的限制,但因药品需通过专家宣传推广到医院,故专家推广费高。

第二节 生产工艺

医药制造行业生产工艺多,药品生产流程大致分为四大类,详见图示:

此工艺流程包含片剂、颗粒制剂、胶囊剂产品。

此工艺流程包括注射剂、口服溶液剂、喷雾剂、酊剂等产品。此工艺流程为兽用疫苗产品。此工艺流程为人用疫苗产品。第三节 财务特征

(一)价格定价多样 医药制造行业产品销售价格一是在省物价局核定最高零售价幅度内定价,二是政府招标价格定价,三是按照出厂价随行就市定价。

(二)利润差别大

据测算2009年利润水平普遍比以前年度有较大增长,但根据产品技术含量和品种不同,利润差别较大。

(三)费用比例高

管理、营业(销售)费用占总费用比例较高,其中广告费、业务宣传费、业务招待费、会议费、研发费用、工资所占比例大。

(四)内控严格

企业为内部控制需要,原材料和产成品分别存放且分开核算,成本按照产品种类结转;在费用支出相关科目中设置三级、四级明细科目,便于控制核算各类费用的支出。

第二章 税收征管

一、税源状况

截止到2009年底,我省共有医药制造业纳税人783户,其中:增值税一般纳税人583户,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200户,具有所得税管辖权的纳税人448户。

2009年度,该行业的一般纳税人申报应税销售额2038731万元、应纳增值税137886万元、免税销售额31388万元,增值税税负6.76%;企业所得税纳税人预申报营业收入1080896万元、利润总额55041万元、应纳税额24475万元,所得税贡献率2.26%。医药制造业增值税、所得税入库税额分别占全省增值税和所得税的2.70%和1.58%,其中收入主要集中在成都、德阳、雅安、资阳、绵阳等地区,占全省收入的74%。

二、税收管理风险

(一)产量监控难

由于药品品种多、规格多,且配方涉及商业机密,税务机关难以掌握其原料投入、产品产量情况;产品品种单一的企业,由于涉及的商业机密,不愿主动向税务机关提供药品配方,因此造成税务机关监控纳税人的药品产量困难。

(二)销售价格监控难

纳税人生产销售品种多,价格结算比较复杂,虽国家规定对药品价格实行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或者市场调节价的价格管理办法,但各纳税人通常根据经营的需要,在不违反国家法律的前提下,制定了各自的价格结算办法,纳税人也通常以商业机密为由,不愿主动向税务机关提供,给税务机关监控销售价格带来了困难。

(三)纳税人销售数量核实难

纳税人的营销模式特殊,赊销和代销情况较多,对监控货物是否已发出,判定是否实现销售,及对销售数量的监控带来困难。

(四)税前扣除核实难

纳税人所处行业是知识密集和资金密集型行业,前期生产准备投入较大,且药品可替代性强,市场竞争激烈,纳税人为生存、发展需要,研发投入和市场投入费用较多,使税务机关对成本费用的归集、划分,以及发生的真实性、相关性、合理性的核实带来较大困难。

(五)涉农产品进项税额核实难

医药制造业中的中药饮片加工、中成药制造和生物、生化制品的制造,都涉及到农产品的采购,由于增值税政策中对农产品抵扣的特殊规定,使税务机关对增值税进项税额核实较难。

(六)关联交易监控难

由于税收优惠等因素,部分纳税人利用关联企业间的业务往来,到达减少企业或者其关联方应纳税收入或者所得额的目的,给税务机关管理带来困难。

第三章 通用评估

为进一步强化医药制造企业税源管理,降低该行业税收征管风险,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税务机关应当运用纳税评估手段对纳税人申报情况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作出定性和定量的判断,并采取进一步征管措施。纳税评估主要工作内容包括:设立评估指标及其预警值;筛选评估对象;对异常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判断;对评估分析发现的问题进行处理;维护更新税源管理数据;为税收宏观分析和行业税负监控提供基础信息等。

第一节

基本方法

纳税评估工作根据国家税收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其他相关经济法规的规定开展,主要依据有《纳税评估管理办法(试行)》(国税发(2005)43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增值税纳税评估部分方法及行业纳税评估指标的通知》(国税函(2005)1205号)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做好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工作的通知》(国税发(2006)119号)等。纳税评估的数据来源包括CTAIS征管系统存储的纳税人各类纳税信息资料,税收管理员通过日常管理所掌握的纳税人生产经营实际情况和财务数据,上级税务机关发布的宏观税收分析数据、行业税负的监控数据及各类评估指标的预警值,产业和行业的相关指标数据,外部交换信息,以及与纳税人申报纳税相关的其他信息。纳税评估基本方法有:

一、对纳税人申报纳税资料进行案头的初步审核比对,以确定进一步评估分析的方向和重点。

二、通过各项指标与相关数据的测算,设置相应的预警值,将纳税人的申报数据与预警值相比较。

三、将纳税人申报数据与财务会计报表数据进行比较,与同行业相关数据或类似行业同期相关数据进行横向比较。

四、将纳税人申报数据与历史同期相关数据进行纵向比较。

五、根据不同税种之间的关联性和钩稽关系,参照相关预警值进行税种之间的关联性分析,分析纳税人应纳相关税种的异常变化。

六、应用税收管理员日常管理中所掌握的情况和积累的经验,将纳税人申报情况与其生产经营实际情况相对照,分析其合理性,以确定纳税人申报纳税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七、通过对纳税人生产经营结构,主要产品能耗、物耗等生产经营要素的当期数据、历史平均数据、同行业平均数据以及其他相关经济指标进行比较,推测纳税人实际纳税能力。

第二节 基本模型

纳税评估指标是税务机关筛选评估对象、进行重点分析时所选用的主要指标,大致分为趋势分析、结构占比、配比比率分析等类别。其中,趋势分析是将两期或连续数期相同指标进行对比,确定其增减变动的方向、数额及幅度;结构占比分析是测算各组成部分占总体的比重,分析各构成内容的变化和发展趋势;配比比率分析是将若干关联项目间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相关项目间的变动是否匹配。现将部分指标的功能、模型及应用方法描述如下:

一、增值税税负率分析法

1、评估原理

将应纳增值税税额与应税主营业务收入作比较,判断企业增值税纳税义务的履行情况。

2、评估模型

增值税税负率=本期应纳增值税税额÷本期应税销售额×100%

3、参考指标

2007年7.09%;2008年6.73%;2009年6.76%。(系我省2007年、2008年、2009年全省医药制造行业增值税平均税负)

4、疑点判断 将企业实际税负率与基期税负或同期同行业税负率进行比较,税负差异率超过一定幅度(含正负),可以初步判断企业申报异常。

5、评估要点

增值税税负率属综合类分析指标,影响该指标的因素较多,如季节、价格、产品结构等等。因此,该指标异常时,应结合其他指标进行多角度分析,重点核实进项税额、销项税额,判定企业是否存在少计收入、少提销项税额、扩大进项抵扣范围的问题。

二、企业所得税贡献率分析法

1、评估原理

将应纳所得税额与营业收入作比较,判断企业所得税纳税义务的履行情况。

2、评估模型

所得税贡献率=本期应纳所得税额÷本期营业收入×100%

3、参考指标

2007年1.25%;2008年1.5%;2009年2.26%。(系我省2007年、2008年、2009年全省医药制造行业所得税平均贡献率)

4、疑点判断

将企业实际贡献率率与基期或同期同行业贡献率率进行比较,贡献率差异率超过一定幅度(含正负),可以初步判断企业申报异常。

5、评估要点

企业所得税贡献率属综合类分析指标,影响因素较多,如内控管理、利润水平等。因此,企业所得税贡献率异常时,需结合多项指标进行综合分析,重点核实应纳所得税额,判定企业是否存在不计或少计收入、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未按规定纳税调整等问题。

三、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与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配比分析法

1、评估原理

通过主营业务成本与主营业务收入变动作比较,分析成本与销售比例及趋势是否合理,从而找出疑点。

2、评估模型

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与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配比值=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

其中: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本期主营业务成本-基期主营业务成本)÷基期主营业务成本×100% 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本期主营业务收入-基期主营业务收入)÷基期主营业务收入×100%

3、疑点判断

正常情况下二者基本同步增长,比值接近1,以下情形视为异常:(1)当比值〈1,且相差较大,二者都为负时,说明企业的收入和成本均呈下降趋势,但成本下降明显低于收入下降,销售成本与销售收入配比不合理,企业可能存在多列成本的问题。

(2)当比值〉1且相差较大,二者都为正时,说明企业的收入和成本均呈上升趋势,但成本上升明显高于收入上升,销售成本与销售收入配比不合理,企业可能存在多列成本的问题。(3)当比值为负数,且前者为正后者为负时,说明企业成本上升而收入下降,销售成本与销售收入配比明显不合理,企业可能存在多列成本的问题。

4、评估要点

该指标异常时,应重点核实以下方面,以判定有无多结转成本的情况:

(1)企业的产品销售成本计算方法是否正确且前后期是否一致;(2)按产品销售成本与生产成本、产成品的勾稽关系验算销售成本的总体准确性;

验算公式:销售成本=生产成本借方发生额+在产品年初余额-在产品年末余额+产成品年初余额-产成品年末余额

(3)销货退回是否冲减相应的销售成本;

(4)享受优惠政策的纳税人是否将销售成本转入处于纳税期关联企业的销售成本。

四、营业收入变动率与营业利润变动率配比分析法

1、评估原理

通过将营业收入与营业利润变动作比较,分析利润与收入比例及趋势是否合理。

2、评估模型

营业收入变动率与营业利润变动率配比值=营业收入变动率÷营业利润变动率 其中:营业收入变动率=(本年主营业务收入+本年其他业务收入-上年主营业务收入-上年其他业务收入)÷(上年主营业务收入+上年其他业务收入)×100%

营业利润变动率=(本年主营业务利润+本年其他业务利润-上年主营业务利润-上年其他业务利润)÷(上年主营业务利润+上年其他业务利润)×100%

3、疑点判断

正常情况下,二者应基本同步增长,以下情形视为异常:(1)当比值<1,且相差较大,二者都为负时,说明企业营业收入和营业利润均下降,但利润下降趋势明显高于收入下降,企业可能存在多列费用、扩大税前扣除的问题;

(2)当比值>1且相差较大、二者都为正时,说明企业营业收入和营业利润均上升,但利润上升趋势明显低于收入,企业可能存在多列费用、扩大税前扣除的问题;

(3)当比值为负数,且前者为正后者为负时,说明企业收入上升,利润反而下降,企业可能存在多列费用、扩大税前扣除的问题。

4、评估要点

该指标异常时,应结合多项指标综合分析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结合费用率指标重点核实期间费用,判定企业有无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的问题。

五、主营业务成本率分析法

1、评估原理 通过主营业务成本与主营业务收入比较,分析企业成本、收入是否匹配,从而找出收入或成本可能存在的疑点。

2、评估模型

主营业务成本率=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收入×100%

3、疑点判断

与当地同行业同类型同规模企业相比,主营业务成本率过高或过低的视为异常。

4、评估要点

主营业务成本率异常,可能存在少计收入或多计成本的情况,应分别核实成本和收入。

六、费用率分析法

1、评估原理

通过对期间费用与主营业务收入进行比较,判定期间费用列支是否合理,找出多列费用的疑点。

2、评估模型

费用率=(本期销售费用+本期管理费用+本期财务费用)÷本期主营业务收入×100%

3、疑点判断

与当地同行业同类型同规模企业比较,费用率相差较大,视为异常。

4、评估要点

该指标异常时,应重点核实以下内容:(1)销售费用:各项销售费用是否真实发生,是否与取得收入直接相关,是否符合税法规定;销售费用和销售收入比例及趋势是否合理;

(2)管理费用:各项销售费用是否真实发生,是否与取得收入直接相关,是否符合税法规定;是否把资本性支出项目作为收益性支出项目计入管理费;

(3)财务费用:财务费用列支是否合法,筹资业务是否真实,利息列支是否符合税法规定比例。

七、存货周转率分析法

1、评估原理

通过分析存货周转情况,判定销售实现是否异常。

2、评估模型

存货周转率=主营业务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2)×100%

3、疑点判断

与企业历史数据纵向比较,存货周转率超出常规、出现突高突低的现象视为异常,需进一步分析原因。

4、评估要点

存货周转率加快,而应纳税税额减少,可能存在隐瞒收入、虚增成本的问题,应结合其他有关指标进一步核实收入、成本。

八、应收(付)账款变动率分析法

1、评估原理 通过分析纳税人应收(付)账款增减变动情况,判断其销售实现是否异常。

2、评估模型

应收(付)账款变动率=(期末应收(付)账款-期初应收(付)账款)÷期初应收(付)账款×100%.

3、疑点判断

与企业历史数据纵向比较,超出常规出现突高突低的现象视为异常,需进一步分析原因,判定企业是否存在隐瞒收入、虚增成本的问题。

4、评估要点

如果应收(付)账款增长率增高,而销售收入减少,需结合收入、成本的相关指标重点核实往来款项,其要点是:

(1)将往来账款与对应账户、资金对比,确认业务是否真实;(2)将往来账款与对应账户、资金对比,确认是否隐瞒收入;(3)将往来账款与对应账户、资金对比,确认是否虚列费用。评估过程中,应综合考虑纳税人所处地区、生产经营规模、内控管理水平、产品类型、生产季节、市场竞争力等多种因素,综合运用各类指标,包括涉税指标与财务指标,采取多种方法,实施全面深入的审核评析。如通过对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利润进行连续多期配比分析,确定收入波动、利润变动与税款波动的协调性;通过对营业收入、期间费用的连续,多期配比分析,可以确定成本、费用发生的规律性,同时也可确定成本、费用与收入的配比情况;通过对存货、固定资产、应收账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所有者权益等期初、期末数的对比分析,可以确定收入确认的合理性以及其他有用的信息,以辅助评估工作的开展,最终实现科学评估、有效评估。

第四章 重点评估

一、增值税

由于医药制造行业实行准入制度,从医药制造企业的设立到产品的生产和销售都有较严格的规范。目前我国医药制造企业的设立必须取得生产许可,药品生产采取GMP认证管理,因此药品从原料购进到成品出厂都有严格监控。结合医药制造业的这一特点,核实纳税人产量、销量、销售收入,评估是否存在隐瞒产量、销量和收入不入账或设账外账,虚增进项等情况。

(一)利用生产管理规范评估产量法

1、评估原理

根据GMP认证管理要求,纳税人生产药品执行《生产计划管理规程》,可将纳税人按生产计划完成的各种药品生产记录的数量与纳税人会计数据核对;对疫苗、注射剂等制造企业,由于产品数量在药监等部门备案,也可将备案数据与纳税人会计数据核对,以核定评估期产量。

2、评估模型

从药监局或畜牧局取得的某批号药品数量÷纳税人账列该批号药品入库数量=1 或某批号药品生产计划完成的生产记录数量÷纳税人账列该批号药品入库数量=1

3、疑点判断

比值大于1,可能存在隐瞒产量、隐瞒销售收入情况;比值小于1,进一步分析原因,纳税人生产内控可能存在问题,要进一步核实有无隐瞒产量,隐瞒收入情况。

4、评估要点

要与药监局或畜牧局沟通协调,确定所评估期间的药品种类、规格、批次及批号,从第三方取得数据或生产记录数量与账列资料要相对应。

(二)利用物料管理规范评估产量法

1、评估原理

根据GMP认证管理要求,纳税人的包装领用标签管理有严格规定,每张标签对应相应的产品,可将标签使用数与纳税人账列产品数核对,评估产量。

2、评估模型

某批次、规格的药品使用标签数量÷纳税人账列该批次、规格药品入库数=1 某批次、规格的药品使用标签数量=领用数-残损数-剩余数

3、疑点判断 比值大于1,可能存在隐瞒产量、隐瞒销售收入情况;比值小于1,进一步分析原因,企业生产内控可能存在问题,要进一步核实有无隐瞒产量,隐瞒收入情况。

4、评估要点

要了解纳税人的标签管理规范,依据标签取得的数据要与账列资料相对应。纳税人印有与标签内容相同的药品包装物,也是按标签管理的,也可采用同样方法评估产量。

(三)利用产品销售管理规范评估销量法

1、评估原理

根据GMP认证管理要求,药品销售有严格管理,每批药品销售都有跟踪记录(包括品名、剂型、批号、规格、数量、收货单位和地址、发货日期),将记录的销售数量与纳税人账列销售数量核对,可评估销售数量是否属实。

2、评估模型

根据产品销售规范记录的某批药品销售数量÷纳税人对应批次药品账列销售数量=1

3、疑点判断

比值大于1,可能存在隐瞒销售数量、隐瞒销售收入情况;比值小于1,进一步分析原因,纳税人生产内控可能存在问题,要进一步核实有无隐瞒销量,隐瞒收入情况。

4、评估要点 根据企业销售管理规范,厘清销售药品品名、剂型、批号、规格、数量、收货单位和地址、发货日期,核对的品种要与账列销售品种相对应。

(四)利用研发费用评估收入法

1、评估原理

由于大部分药品制造企业都有研发费用支出,研发费用与销售收入存在一定比例关系,可根据纳税人的研发费用测算销售收入。

2、评估模型

研发费用支出÷研发控制比例=评估销售收入 评估销售收入÷纳税人同期账列销售收入=1

3、疑点判断

比值大于1,可能存在隐瞒收入问题;比值小于1,再分析具体原因,是否属于正常。

4、评估要点

此方法的应用范围是纳税人有研发计划且研发费用按销售收入下达,纳税人研发费用归集必须准确,执行了规定的研发比例。

(五)销售费用评估收入法

1、评估原理

由于医药制造业的市场竞争激烈,销售费用占期间费用比例较大,为抢占市场,纳税人通常采取销售费用与营销业绩挂钩方式,两者间具有一定的比例关系,可通过销售费用测算销售收入或数量。

2、评估模型 各营销人员的销售费用计算的销售额或数量=各营销人员的实际报销费用÷纳税人规定的报销比例

或各营销人员的销售费用计算的销售额或数量=片区经理奖金÷纳税人规定的奖金计算比例

各营销人员的销售费用计算的销售额或数量÷纳税人同期账列销售额或数量=1

3、疑点判断

比值大于1,可能存在隐瞒销售数量。隐瞒收入问题;比值小于1,再进一步分析具体原因,是否属于正常。

4、评估要点

由于纳税人营销费用列支政策不一,需要了解纳税人的营销模式,纳税人要准确提供营销人员报销的销售费用或片区经理的奖金发放明细。

(六)农产品收购进项比率法

1、评估原理

在生产经营正常、生产销售产品稳定、药材市场也比较稳定的情况下,纳税人药材购进也相对稳定。可通过对不同时期农产品购进情况的对比分析,判断纳税人是否存在虚开农产品收购发票、虚增进项的问题。

2、评估模型

农产品收购进项比率=农产品收购发票所列进项税额÷所有进项税额×100%

3、疑点判断

农产品收购进项比率与前期(或基期)比,指标值应比较接近,如发生较大波动,则为异常,可能存在虚开农产品收购发票,虚增进项问题。

4、评估要点

此方法的应用范围是纳税人生产稳定且药材采购未发生大的变化,使用农产品收购发票的药材价格相对稳定。

二、企业所得税

医药制造行业的财务现状一般情况下呈现出“两高一低”的特征,即前期开发费用高,后期营销费用高,产品直接成本低,尤其是那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独特配方药品的企业更为突出。药品的直接成本项目配比直接关系到用药安全、产品质量和效能,所以同一品种的药品直接成本变化是相对较小的,在纵向比较连续几年成本变化率是否异常的基础上,应将评估重点放在收入和“两高”评估中。

(一)单位产成品原材料耗用评估法

1、评估原理

企业单位产成品原材料的耗用通常是在一个固定期间。通过分析产成品中原材料的耗用率,可以判断出企业的成本是否正常,收入是否全额入账。

2、评估模型

某产品单位产成品原材料耗用率=该产品本期投入原材料÷本期该产成品成本×100%

3、疑点判断

低于预警值属于正常;高于预警值,则为异常,应分析纳税人是否存在账外销售问题、是否错误使用存货计价方法、是否人为调整产成品成本或应税所得额等问题。

4、评估要点

通过计算出的单位产成品原材料耗用率,作为预警参考值与评估期分析比较。在评估中可以采取对该企业的主要产成品中的某种主要原材料占所有原材料的比例来评估成本结转的准确性。

评估人员可进一步通过同一产品生产线所有生产批号下依次计数流水号的始末值来确定产成品的生产数量,结合库存数,核实产成品的销售数量和金额。

(二)包装物消耗评估法

1、评估原理

每种药品都要通过接触性包装和外包装才能达到预定可销售状态。同一品种同一规格型号的产品所消耗的包装物是大致相同的。通过对其评估分析可以判断产成品产量和产成品库存及其销售量是否正常。

2、评估模型

包装物消耗变动率=(本年包装物消耗数量-上年包装物消耗数量)÷上年包装物消耗数量×100%

3、疑点判断 如果在某个评估期包装物耗用率明显增长,则为异常,企业可能存在少计产量和销售收入或多列包装物费用的情况。

4、评估要点

评估人员通过对药品的接触性包装物、外包装物的标识、规格以及消耗量来确认其产量和销量。评估中要细分出企业的主要产品和主要包装物,通过对该产品耗用包装物量的平均值计算,得出一个大致的预警参考值与评估期分析比较。

(三)研发费用评估法

1、评估原理

研发费用在一定期间是基本稳定和平衡的,人员工资和主要设备以及科学实验的费用等主要项目均可通过纵向比得到比值,通过比值的比较可以判断企业研发费用的合理性。

2、评估模型

研发费用变动率=(本年研发费用-上年研发费用)÷上年研发费用×100%

3、疑点判断

研发费用变动率在某年度突然走高,且企业又无新产品或新科研项目的情况下,为异常,企业可能出现虚增费用的情况。

4、评估要点

评估人员应将近几年企业投入的研发费用进行纵向比较,有同类企业数据的还可横向比较。对某项研发费用项目增速明显较大的,应重点核实,如研发人员的工资薪金支出要结合缴纳个人所得税的情况核查。一般情况下企业研发要经过立项、备案(审批)、实施、科研成果、产业转换等过程,评估人员要通过该过程控制进行评估。同时要关注科研费用列支项目是否合理,有无将其他费用挤进科研费用,或将有比例扣除的费用挤进科研费用中全额扣除。

(四)广告和业务宣传费的评估法

1、评估原理

企业在销售额相对稳定或者在没有新产品投放市场的情况下,广告和业务宣传费的发生额是相对稳定的。税法规定了广告和业务宣传费的税前扣除限额标准,企业年度广告和业务宣传费的支出是不允许超出扣除限额的。

2、评估模型

(1)广告和业务宣传费变动率=(本年广告和业务宣传费用-上年广告和业务宣传费用)÷上年广告和业务宣传费用 ×100%(2)广告和业务宣传费用税前扣除额≤销售(营业)收入合计×15%或30%(30%执行时间:2008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

3、疑点判断

广告和业务宣传费在某年度增长较快的,且无新产品投放市场的情况下,为异常,企业可能存在虚增广告和业务宣传费的情况。

4、评估要点

根据药品法律法规的规定,处方药是不允许发布广告的,非处方药的广告发布要向药监部门报批并有投放期限(可在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网站查询)。要注意区分业务宣传费和药品推广费如劳务费、会议费等,防止将广告和业务宣传费挤入到药品推广费中。

要查阅广告和业务宣传费的有关合同,审核媒体的发布资质(是否通过工商机关注册登记),审查发票开具和使用情况,防止利用虚假广告和业务宣传行为或虚假发票和虚开广告业发票的行为侵蚀所得税税基。

(五)非正常损失的评估法

1、评估原理

企业在一定生产和管理的条件下(无重大灾害),产成品的非正常损失会在一定的区间范围内。企业管理愈规范,产品质量愈稳定,非正常损失会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

2、评估模型

(1)产成品非正常损失变动率=(本年产成品非正常损失-上年产成品非正常损失)÷上年产成品非正常损失×100%

3、疑点判断

某年的产成品非正常损失变动率,如果突然高于近年来产成品非正常损失变动率平均值的,可能存在虚报损失的情况。

4、评估要点

药品制造行业由于质量管理严格,产品使用有效期短等原因会有产成品损失的情况,尤其是在生物制药行业更为突出。企业如出现非正常损失税前扣除的情况,必须要经有权税务机关审批后方可列支。评估人员要审核企业是否取得批文,核对账列的损失金额与批准的列支损失金额是否一致,还需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核查损失的真实性(企业损失的内控机制,损失的内控报批文书,保险赔款和责任人的处理等)。

(六)代理、推广费的评估法

1、评估原理

由于制药行业营销渠道的特殊性,代理商和推广渠道都是相对固定的,对同一代理商和同一品种的推广费用,在一定期间(一个合同期)基本一致。

2、评估模型

代理、推广费变动率=(本年代理、推广费-上年代理、推广费)÷上年代理、推广费×100%

3、疑点判断

某年的代理、推广费变动率,如果突然高于近年来代理、推广费变动率平均值的,可能存在虚增代理、推广费的情况。

4、评估要点

医药产品通常是由具有药品经营资质的单位来营销配送的,产品的营销渠道也相对固定。不论是通过代理商代理还是政府招标或派驻业务代表,企业都会与其约定权利义务。评估人员要审查《合同》、《中标书》和《销售目标责任书》等文件,注重所支付的相关费用是否与经营直接相关(业务是否真实),金额大小是否合理,发票开具是否符合规定要求等。

(七)特殊时期企业所得税贡献率配比评估法

1、评估原理

部分企业处于税收优惠的期间,如享受西部大开发15%的优惠税率、外商投资企业享受“两免三减半”政策、取得高新企业证书的享受15%的优惠税率等。原则上处在非税收优惠期间的所得税贡献率高于处在税收优惠期间的所得税贡献率。

2、评估公式

非税收优惠期间的所得税贡献率>税收优惠期间的所得税贡献率

3、疑点判断

处在非税收优惠期间的所得税贡献率低于、等于或略高于处在税收优惠期间企业的所得税贡献率的,为异常。

4、评估要点

通过所得税贡献率的比较,审查企业各项财务指标,分析在优惠与非优惠期间影响所得税额主要变化的财务项目和金额,核实指标变化是否真实、相关、合理。存在通过设立关联公司人为转移利润嫌疑的,要对关联企业一并评估,整体计算所得税贡献率。

第二篇:电子设备制造行业纳税评估模型_1

电子设备制造行业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模型

一、行业概况

从税务登记情况来看,目前在我局现有15户企业从事电子设备制造,以加工零配件和组装成套设备为主。该行业在近年来销售收入稳定,企业的财务核算制度比较健全,销售对象基本上都是财务制度健全的一般纳税人,都需要开具专用发票;有正常的进货渠道,进项票据比较合法真实。

二、工艺简介

原材料---半成品----电镀---交化

三、行业特点

(1)电子设备制造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功能要求变化大,价格、技术竞争较为激烈。

(2)产品周期长。因此资金回笼较慢,应收账款金额较大。(3)绝大部分生产是就来件组装,因此在税收管理上存在一定困难。

四、行业税收规律

电子设备制造行业特点的影响,生产企业在履行纳税义务时容易出现以下问题:

(1)由于利润空间小,为谋求利益最大化,一些企业不惜以做假帐、少记收入等违法手段来侵蚀国家税收。

(2)企业对发出产品的核算不及时,延后计算销售收入,造成税款后移。由于企业资金周转周期长,资金回笼率低,多数企业采取发出产品长期挂产成品帐或不计入当期收入,由于货物未全部发清,而购货方也不及时索要发票,企业就不及时结转销售并核算相应的税金。

(3)部分企业为逃避税务机关的监控,有意不取得或少取得外购原材料发票,降低帐面外购原材料数量,人为控制产量和收入。有的企业到税务机关代开外购原材料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在地税部门开具运输发票入帐,既虚列了进项抵扣,又虚增了生产成本。

五、评估思路

为加强税源监控,有效提高税收管理的质量和效率,根据上级局有关纳税评估办法,并结合我局的评估实践和我区电子设备制造行业的特点、经营现状,建立具体的行业评估模型,以指导该行业的纳税评估。重点在收入、成本、费用、利润等方面结合行业特点,根据相关性、配比性、确定性原理,以及企业盈利水平应与企业毛利率、增值税税负率成正比例关系。建立合理切合实际的纳税评估模型及评估方法。

一、评估方法

(一)、案头分析及主要评估指标参数

1、信息采集:评估人员在实施纳税评估前要熟悉评估对象的基本经营状况,应收集整理如下数据资料:

(1)、纳税人申报纳税资料及其附列资料、财务会计报表;

(2)、从纳税人申报资料中归集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凭证所反映的外购货物的数量和金额及其销售、库存和资金流情况;

(3)、“四小票”抵扣清单,并进行分类汇总和分析;(4)、上级税务机关及我局发布的行业税负、预警下限等信息;

(5)、计提折旧、相关准备金和发放职工工资等信息;

(6)、其他经营状况,如营业外收入、包装物销售等等;

2、案头审核分析

在相关信息采集后,根据企业所得税申报表,企业财务报表及增值税有关资料计算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

(1)计算相关评估指标:

①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2247574.66—1969005.4)/1969005.40=14.15%

②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1829111.28-1634411.19)÷

1634411.19×100%=11.91% ③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评估期主营业务利润额

412654.05—基期主营业务利润额330606.16)/基期主营业务利润330606.16] ×100%=24.82% ④主营业务费用变动率=[(评估期营业费用150000.65+管理费用244667.88+财务费用661.31)—(基期营业费用93632.87 +管理费用218525.19+财务费用-1821.98)]/(基期营业费用93632.87+管理费用218525.19+财务费用-1821.98)×100%=27.39%

所有企业按以上①—④项指标分别排名,变动率越高,异常程度越高。⑤所得税贡献率=评估期应纳所得税额5330.18/评估期销售(营业)收入2247574.66×100%=0.24% 该指标值与行业平均所得税贡献率相比较,偏离度越高,疑问越大。

⑥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与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的配比分析(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57.01% ⑦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与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配比分析(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1.18 ⑧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与主营业务费用变动率配比分析(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主营业务费用变动率)=51.66% ⑨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与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配比分析(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47.99% 以上⑥—⑨项指标正常值为1,偏离度越高,疑问越大。(2)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与增值税配比评估模型与评估方法 ①正常情况下,主营业务利润率和增值税税负率是同步变动的,随着增值税税负率的增长,主营业务利润会增加,反之亦然,主营业务利润与增值税税负变动率的比值应大于1。若比值小于1,则企业存在隐瞒利润的可能。②费用评估模型及评估方法

A、根据主营业务费用变动率的大小异常程度,对营业(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进行评估分析。B、营业(销售)费用:主要审查广告费、运输装卸费、保险费、销售佣金及销售部门的差旅费等。看是否超标列支,支付凭证是否真实、合法。

C、管理费用:一是审查其明细设置是否符合规定的核算内容与范围;二是对发生额大的项目着重审查;三是对列支标准、条件进行审查;四是对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查。

D、财务费用:一是审查向非金融机构借款利息支出是否高于金融机构同期同类利率;二是审查借款是否属于资本性支出,而利息未进行资本化。对未指定用途借款,借款利息按经营性活动与资本性支出占用资金比例,计算资本化的利息支出。

2、对指标异常企业进行约谈举证或实地调查。(1)、约谈举证

对指标异常企业和有关项目,通过与约谈对象的直接交流,了解印证纳税人的相关情况,以确认其是否正常经营。一是通过与法人代表约谈,了解企业的整体状况;二是通过与出资人约谈,了解出资人与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关系;三是通过与企业财务人员约谈了解企业资金、销售、会计核算、纳税申报、实际缴税等情况;四是通过与企业销售、采购、运输、保管等相关业务人员约谈,了解企业的购销业务和库存商品的真实度。

(2)、实地查验

实地查验是印证评估疑点和约谈内容的重要过程。查验内容包含: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企业经营场所的所有权和租赁证明、原材料和商品的出入库单据、运费凭据、水电等费用凭据、法人代表和主要管理人员的身份证明、财务人员的资格证明、银行存款证明、验资报告、购销合同原件、资金往来帐和库存商品帐等等。

3、出具纳税评估工作报告,并上报进行评估审理。

4、作出评估结论,纳税人自查补报或移送稽查、日常检查的处理。

5、按要求将评估资料归档。

天元区国家税务局 2009年7月9日

第三篇:行业纳税评估模型模版

行业(产品)纳税评估模型模版

一、行业(产品)介绍

(一)行业(产品)定义

介绍该行业定义、概况、属性以及编号。

(二)企业类型划分

对该行业(产品)企业具体划分类型,并加以说明。

(三)工艺简介

简要介绍该行业(产品)的主要工艺流程及特点。

二、行业(产品)生产经营规律及涉税管理难点

(一)行业生产经营规律

描述该行业(产品)的主要经营规律。

(二)涉税管理难点

详细列举评估可能存在的难点。

三、评估方法

结合该行业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生产经营规律、涉税管理难点,详细列举主要评估方法。每种评估方法不是孤立存在,在税收管理过程中,应运用二种以上方法进行评估测算,相互比对和印证。

具体的评估方法包括以下部分:

1.原理描述

2.评估模型

3.标准值参考范围

4.数据获取途径

5.疑点判断

6.应用要点

四、印证案例

选取若干典型案例对评估模型进行验证。验证案例应包括以下内容:

1.企业基本情况介绍

2.数据采集来源及内容

3.确定疑点列举

4.实地核查情况

5.测算税收差异情况

6.评估约谈

7.评定处理

第四篇:做好船舶制造行业增值税纳税评估工作刍议

做好船舶制造行业增值税纳税评估工作刍议

发布时间: 2011-10-08 14:46:24

字体:【大 中 小】

做好船舶制造行业增值税纳税评估工作刍议

◆威海市国税局课题组

造船产业是威海市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重点扶持产业。近几年,威海市借助区位优势和国家扶持政策,全市船舶工业得到迅猛发展,形成了皂埠湾、龙眼湾、俚岛湾、石岛湾等造船工业带。为保障重点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保持经济与税收同步增长,根据船舶制造业工艺特点,提出加强纳税评估针对性措施,供参考。

一、我市船舶制造业现状及制造工艺流程

截止目前,CTAIS登记的我市船舶制造企业共计436户,分为出口和内销两种类型,我市船舶制造业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船舶制造骨干企业拉动税收作用显著。2010年,我市三进船厂、威海船厂、黄海船厂三大骨干企业产生免抵税收30546万元,占全部免抵税收的99%,黄海船厂、黄海造船新厂实现入库增值税4161万元,占全部入库增值税的48.7%。

二是船舶制造企业“洗牌重组”加快。受规模、技术、资金等因素影响,大型船舶制造企业的优势已经逐步显现,出现造船规模迅速加大,订单逐步集中的趋势,以加工修理为主的中小造船企业业务慢慢萎缩。三大船舶工业聚集区域发展迅速。据不完全统计,石岛湾、俚岛湾、皂埠湾共聚集各类船舶制造企业130户之多,已经初步显示出了产业集群的特征。

三是船舶制造业工艺流程复杂。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好船舶税收评估工作,有必要对船舶制造工艺流程做一个简要说明。大致来说,船舶制造包括三大部分,船体建造、船舶舾装、船舶涂装,三大环节相互交叉、相互影响,关系错综复杂。船体建造是指加工制作船体构件,再将它们组装焊接成中间产品(部件、分段、总段),然后吊运至船台上总装成整个船体的工艺过程。具体包括:船体放样和号料、船体钢料加工、船体装配与焊接等工艺。船舶舾装是指将机电装置、营运设备、生活设施、各种属具安装到船上去并进行舱室装饰等的工艺过程。具体包括:机舱舾装、电气舾装、船体舾装等工艺。船舶涂装是指在船体内外表面和舾装件上,按照技术要求进行除锈和涂敷各种涂料,使金属表面与腐蚀介质隔开,以达到防腐蚀处理的目的的工艺过程。

二、船舶制造业的纳税评估难点

船舶制造业由于其制造工艺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给日常税收管理带来了难题,开展该行业纳税评估主要难点如下:

一是船舶制造工艺复杂,专业性强。船舶制造业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是资金、技术和劳动力三要素高度密集的产业,同时造船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各种工艺交错其中,外行人员难以摸清规律。

二是船舶制造企业生产周期长,库存材料多,按常规难以形成税收。一般情况一艘船舶的建造周期需要数月甚至数年。企业为满足生产的需要,往往先期采购大量原材料,形成大量进项税额,在整船按合同交货时才开具发票,造成企业长期无税可交。

三是船舶制造企业适用贸易方式多,对税收管理员素质要求高。通常整船出口型船舶制造企业,会采用一般贸易、进料加工、来料加工等三种贸易方式开展业务,三种贸易方式会计核算原理不同,税收处理方法不同,监管的要求也不同,对税收管理员的业务技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四是船舶制造业外协加工企业众多,税收控管难度大。船舶制造企业受其生产工艺流程的影响,需要相当多的外协工厂,共同分段建造,最后才能合拢。可以说,在造船的每个工艺中,都有不同资质的外协工厂存在,但这些外协加工企业规模不一,流动性大,财务管理水平低,纳税意识相对较差,税收管理难度相对较大。

三、船舶制造业纳税评估有关工作建议

根据船舶制造业工艺流程及行业特点,建议采取“源头控制、抓住成本、分段管理、外围突破”的评估方法,具体抓好以下几点:

(一)单船管理,源头控制。从每艘船所签定的合同入手,实行台帐控制。每条船从签定造船合同开始,税收管理员就要入手建立控管台帐,内容要包括船舶名称或型号、合同号、合同金额、开工时间、生产进度、材料投入比例等,通过台帐控制对企业销售收入按收到预收款或者书面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的当天进行确认,将造船生产周期进行“切割”,确保企业进项税额与销售收入按权责发生制进行匹配,从而实现船舶制造企业增值税税收的均衡入库。

(二)成本控制,核实进项。船舶制造业虽然工艺流程复杂,但毕竟有规律可寻,那就是船舶制造中的主要成本是可以被细化的,其中最主要原材料就是钢板,纳税评估应首先抓住这个牛鼻子,通过模型测算核实企业钢板的大致耗用量,并与企业实际抵扣的钢板进项税额进行比对,核实其进项税额抵扣的真实性;其次测算出口船舶的理论成本,再利用每吨船理论成本可以大致测算出造船企业有无虚增成本,进而虚构进项税额偷逃增值税的可能。首先,钢材净重的估算,按船舶主尺度估算法进行估算: 钢材净重的估算公式:g=K1(L×B×H)(1)[g:船体耗用钢材净重(吨),K1:钢料耗用系数(见表1),L:船舶总长(米),B:型宽(米),H-型深(米)]

表1钢材系数 K1的取值

钢材实际消耗量的估算,由于船舶零部件尺寸规格不统一和钢材供应的尺度问题,钢材不可能得到100%利用,在确定钢材实际消耗量时必须考虑钢材利用率。结合我市实际建议将钢材利用率比例定在上下85%—90%之间。

钢材实际消耗总重的估算公式:G=g/钢材利用率(2)[G:钢材总重(吨),g:船体钢材净重(吨)] 其次,测算出口船舶的理论成本,以下是以2010年散货船制造企业的数据为依据,测算出的模型数值,可能因不同船厂的生产效率、技术、管理、美元汇率等因素影响而上下浮动,结合我市实际建议将浮动比例定在上下15%之间。

为演证该模型数据的准确性,在我市某船厂进行了数据测算。该船厂2010年出口散货船12艘,每条散货船大致出口金额在2900万美元左右,出口散货船的吨位均为33500吨。我们利用模型数据测算一艘3.35万吨散货船的理论成本为,5632.12×33500=188676020元,取2010年平均汇率6.76,最后折合美元大致为2791万元。基本与实际情况相符合。

(三)分段评估,有的放矢。根据船舶制造分为三段的工艺流程,建议实施分段评估,根据每段工艺流程不同的侧重点进行评估。

1.船体建造阶段需要评估的重点。一是剩余边角余料收入。因为船舶制造业属于产废大户,根据评估人员对有关船厂及金属结构制造厂的直接和间接调查,钢材的一次利用率在80-85%左右,二次利用率为3-7%,合计钢材利用率为85-90%。因此需要评估人员加强这方面的监控。二是评估是否有受托加工钢结构件的业务。通常的做法是委托方将“裁剪”好了的钢板运至受托方进行加工,受托方在加工过程中提供电焊条,CO2焊丝、以及打磨辅材等。结算加工费是以已加工完毕的钢结构吨位为结算单位。在评估过程中要注意检查受托加工有没有记入“主营业务收入”,若委托方提供原材料,委托方是否有以材料抵算加工费的现象,受托方是否将加工费收入以“劳务收入”缴纳营业税的现象。

2.船舶舾装阶段需要评估的重点。首先,分清舾装设施是由船东购买还是由造船企业购买,或者船东委托造船企业购买,一般来说这些约定都能通过合同体现出来,其目的是查看造船企业的进项税额如何抵扣。其次,比对、审核结算票据,舾装阶段的施工一般都是先通过外加工后再上船安装调试的,评估人员应将舾装外加工安装合同与相应的结算票据进行比对,着重审核这部分的结算票据,是否存在由他人代开票或以其他不合法票据列支这部分费用。3.船舶涂装阶段需要评估的重点。主要要抓住船用涂装油漆的评估。船用涂装油漆的质量关系到船体耐腐蚀时间的长短,因此,使用何种船用涂装油漆一般由船东指定品牌,或者由造船方向船东提出使用某种品牌建议由船东认可。船用涂装油漆供应商无论是通过什么途径取得供货业务,都会给造船方一定的利益。一是由造船方直接购货,在价格上作出让利,二是由船东指定或直接购买的,造船方往往以收取“仓储费”或“管理费”的名义向供应商获得一定的利益。另外在检查中要注意,如果船用涂装油漆是甲供(船东直接购买),由造船方实施涂装作业,一般都有剩余,要查清这部分船用涂装油漆有没有在财务上记“营业外收入”。

(四)注意关联,外围突破。对船舶制造业的评估,其外围也非常重要,这个外围主要是指外协工厂,因为受专业化分工以及人力资源的制约,如果没有外协工厂的参与,船舶制造企业几乎寸步难行。所以对船舶外协加工企业的掌握与分析,是纳税评估要关注的另一个主要方向。主要分两个部分进行,一是对外协工厂领用劳保用品及劳动工具情况的评估。通常“外协工”的劳护用品均由用工企业发放,但这部分“外协工”因不属于本企业的职工,所以按照现行有关规定,这部分人员的劳护用品及劳动工具是不能在本企业有关科目中支出相关费用的。评估时应查看企业该部分用品是否作了收入。二是延伸对外协工厂的评估。要查看船舶制造外协加工企业与船厂签订的加工合同,因为合同中除详细标明工程的项目、结算工时、结算价格、结算金额外,还明确规定了船厂负责提供所有的原辅材料。这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从事分段制作业务的船舶制造外协加工企业,其业务实质就是提供加工劳务收取加工费,这类企业的成本中就不应该有购进原材料和辅助材料,如果有就一定是虚假的。同时在对外协工厂的评估中,要注意对达到一般纳税人认定标准的企业,一律要认定为一般纳税人,不允许其按小规模纳税人3%的征收率代开加工费发票,偷逃税款。

第五篇:白酒行业纳税评估案例

家庭式小作坊白酒生产企业评估案例

作者简介:李兵,1985年。长春税务学院税收学、会计学双学士,国际税收学研究生毕业。现任国家税务局大企业管理人员,省大企业管理骨干人才。曾发表:《预约定价税制研究》、《跨国公司转让定价机制研究》、《证券市场税制研究》、《大企业预约安排制度研究》等多篇实用性论文。

(一)企业基本情况

某企业成立于2004年,2009年认定为一般纳税人。公司系原供销合作社作坊式生产的沿袭,2004年以前曾濒临消失,03年酒厂承包给一人,一年后因经营亏损,主动提前终止合同。04年下半年,酒厂在无人接手的情况下承包给了现在的承包人。

该酒厂占地面积约5亩,房屋低矮破旧阴暗,公司总员工人数18人,且经营竞争激励,除了本地同样的8家其他酒厂的竞争外还存在大量的假冒伪劣竞争,生存现状较为困难。生产经营地夏天易出现洪水,冬天易出现冰雪。生产产品为清香型小曲酒,窖池数量30个,每个窖池容积约3立方米。其主要原材料均为高粱,不使用其他粮食。酒精发醇期为8天。其产品以52度散装白酒(简单塑料桶)为主,主要面向农村市场,销售价格较低。

2012年申报销售数量254,132.00斤,销售收入2,911,883.77元,增值税419,252.75元,消费税586,966.79元,所得税24,580.19元,5月以前地税入库所得税23,732.69元,总共入库增、消、所三税1,054,532.42元。窖池每立方米税收贡献率为11,717.03元。

(二)案头分析

根据粮食投料分析法计算,粮食投入量=窖池总窖积×200×365÷发酵周期,即30×3×200×365÷8=812250斤。

产出标准度数酒量=粮食投入量×出酒率(按46%计算),即812250×46%=377775斤。

产成品数量=标准度数酒量(57度)×加浆降度系数(1.1),即377775×1.1=415552.5斤

申报数与理论数差距415552.5-254132.00=161420.50斤。须进行评估核实。

(三)约谈举证

通过约谈,企业认同公司窖池有30个,出酒率约为46%,主要原材料均为高粱,购进均从东坡区火车站***处购进。包装物分别从夹江、成都和彭州购进,但所有购进均未取得发票,账务也不健全无法提供证据证明申报的销售数量和销售均价的合理性,但认为公司是据实申报了的。同时认为公司每年的生产时间只有200天左右,仅能生产销售250000斤左右的白酒。公司低端白酒的销售均价约为7元/斤,高档白酒的销售均价约为35元/斤左右。低端白酒和高端白酒的销售比例约为90%∣10%。

(四)实地核实

根据约谈内容,我们进行了实地核实。核实情况如下:

1、核实发现企业虽为一般纳税人,但属于农村作坊式生产,只有几间较为陈旧的生产产房,且属于向原集体企业租用。

2、企业确只有30个窖池在生产,大部分产品也确实为简单的塑料桶包装销售。

3、购进的高粱、包装物、煤炭等都没有发票留存,东坡区火车站***所有的公司也已注销,无法找到当事人。

4、公司财务核算也极为不健全,无法提供生产和销售数量,也无法提供每个品种的销售单价。包装物的领用记录也没有,工人的工资记录也没有,煤炭的消耗记录也没有……,无法从账面进行核实。

5、通过对零售商的走访,发现零售商所述的购进价格与企业提供的销售价格有一定差距,需要进一步寻找依据进行核实。

6、通过对工人等相关人员的走访,发现企业确存在春节期间放假1个多月,农忙和洪水、大雪期间也存在停工放假的情形,一年的生产时间约为280-300天左右。

(五)评估计算

根据纳税约谈和实地调查核实,发现无法从企业账面对其生产经营情况进行准确核实,只能通过评估方法进行测算。

(一)投入产出法分析测算

我们设定相关指标为:生产时间290天、出酒率46%、加浆降度系数1.1。

粮食投入量=窖池总窖积×200×365÷发酵周期,即30×3×200×365÷8=652500斤。产出标准度数酒量=粮食投入量×出酒率(按46%计算),即652500×46%=300150斤。

产成品数量=标准度数酒量(57度)×加浆降度系数(1.1),即300150×1.1=330165斤.即公司的产量应在330165斤左右,与企业申报数量差距约为76000斤。

(二)边际贡献法测算

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主要可变成本包括:粮食成本、人工工资、煤炭耗用、包装物、消费税,固定成本主要包括:锅炉折旧、管理人员工资、窖池承包费用、电费等。

我们测定单位白酒(加浆降度后)耗用1.88斤粮食,每斤粮食1.8元,耗用0.8斤煤炭,每斤煤炭0.2元,包装物每斤白酒耗用0.28元,人工工资每天480元,每天产1200斤酒,每斤酒0.4元,消费税约为每斤1.70(按每斤7元)。酒糟收入每斤酒约产2斤酒糟,酒糟销售价格为每斤0.18元。

每斤白

成本

=1.88

×1.8+0.2+0.28+0.4+1.70-0.36=5.60元

固定成本每年锅炉折旧2万元,管理人员工资5万元,窖池承包费1万元,电费2.5万元,运费1万元。

每年的固定成本为2+5+1+2.5+1=11.5万元。

根据企业陈述,企业的低端白酒销售收入基本能将成本费用收回,高端酒销售收入为盈利收入。每斤酒按7元的销售价格,不含税销售价为7/1.17=5.98元,每斤的毛利为5.98-5.60=0.38元。

低端酒产量约为115000/0.38=302631.58斤,企业总生产量为302631.58/0.9=336257.31斤。

综上所述,两种方法测算结果基本一致,企业存在少申报销售收入的行为。

(六)评定处理

通过与企业再次沟通,将两种计算方法一一向企业进项计算演示,企业最终自查承认约少计销售数量约6万斤左右,自查补缴税款236,633.70元,加收滞纳金17,747.53元,补缴税款后,企业窖池每立方米税收贡献率达到14,346.29元。

下载《医药制造行业纳税评估指南》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医药制造行业纳税评估指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收购行业纳税评估实施办法

    湛江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税务局 农副产品收购行业增值税纳税评估工作实施办法 为了切实开展农副产品收购行业增值税纳税评估工作,根据《湛江市农业产品收购行业增值税管理暂......

    行业(产品)纳税评估模型

    行业(产品)纳税评估模型模板一、行业(产品)介绍 (一)行业(产品)定义 介绍该行业(产品)定义、概况、属性以及编号。 (二)企业类型划分 对该行业(产品)企业具体划分类型,并加以说明。 (三)工艺......

    某拖拉机制造有限公司纳税评估案例

    某拖拉机制造有限公司纳税评估案例 案 案例评估行业:通用设备制造业 一、企业基本情况 某拖拉机制造有限公司注册资金224万人民币,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职工425人。主要产品小四轮......

    建立行业纳税评估模型[合集五篇]

    建立行业纳税评估模型 一、行业纳税评估模型建立的基本理念--------------税收风险管理和行业管理的相互结合1、实行税收风险管理与行业管理相结合的必要性1实施税收风险管......

    面粉加工行业纳税评估案例

    面粉加工行业纳税评估案例 面粉加工行业纳税评估案例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国家税务局一、内容提要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属于种植农作物比较集中的地区,河套地区的小麦非常适合......

    纳税评估

    第九章、纳税评估管理 一、填空题 1、纳税评估管理的具体内容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评估对象确定、......

    浅议如何加强纳税评估

    浅议如何加强纳税评估 摘要:如何有效地加强纳税评估工作,已经成为各级税务部门重要的研究课题,它对于我们提高税源监控能力,增强管理信息的综合利用效果,降低异常申报率,堵塞税收......

    纳税评估

    纳税评估 纳税评估是一项国际通用的税收管理方式,几年来国税系统开展纳税评估取得了明显成效,作为税收征管的重要环节,纳税评估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现行 纳税评估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