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安徽省公共卫生监督随机抽查制度(草稿)
安徽省公共卫生监督随机抽查工作实施方案(试行)
(草稿)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进一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创新市场监管方式,完善市场监管体系的部署和要求,实行综合监管,推广随机抽查,合理配置监督执法力量,提高公共卫生执法与服务水平,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广随机抽查规范事中事后监管的通知》(国办发„2015‟58号)、《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广随机抽查规范事中事后监管的通知》(皖政办„2015‟63号)、《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开展随机抽查规范事中事后监管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卫办监督发„2015‟52号)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原则
(一)分级实施、稳步推进
先在省、市两级卫生计生综合监督行政执法机构(以下简称综合执法机构)负责的公共卫生监督检查工作中采用随机抽查机制,推动事中事后监管依法有序进行。同时,及时总结经验、完善制度,逐步向县级综合执法机构负责的公共卫生监督执法领域推广。
(二)公开公正、高效透明
严格落实随机抽查事项公开、程序公开、结果公开,实行“阳光执法”,保障市场主体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切实做到执法公正文明,行政权力运行规范,监管效能全面提升。
(三)优化资源、提高效能
按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要求,省、市两级综合执法机构要根据监管需求,加快执法资源整合,全面推进公共卫生综合执法,进一步完善执法制度,改进执法方式,合理确定随机抽查比例,公共卫生监督随机抽查制度建立后,原公共卫生管理相对人日常监督频次的相关要求不再执行。
二、工作内容
(一)抽查主体 省、市两级综合执法机构负责组织本级公共卫生监督随机抽查工作,并将随机抽查作为选取日常监督检查对象的主要方式。开展专项检查、违法案件查处等非日常监督检查工作,不适用于本方案。
(二)抽查基础
充分利用卫生计生综合监督网络报告系统,并将其作为随机抽查基础。为保证基础信息完整、准确,各级综合执法机构要指定专人负责网络报告系统的运行维护、信息录入和信息更新工作,确保报告的信息真实、完整。
(三)抽查对象
省、市两级综合执法机构要将本级及辖区内所有公共卫生管理相对人作为随机抽查对象,重点对被抽查单位卫生许可、生产加工工艺、产品卫生质量及卫生管理制度、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抽查。
(四)抽查方式
省、市两级综合执法机构应根据执法人员数量、行政区域面积、公共卫生管理相对人守法状态和群众投诉情况,合理确定抽查比例(不应低于本方案规定的最低数量),采用摇号等方式确定被抽查单位名单,对其遵守卫生法律法规情况进行现场检查。
(五)抽查比例
省级综合执法机构应按照最低1:3的比例(在编在岗执法人员数量:被抽查单位数量)确定年度被抽查单位数量,市级综合执法机构应按照最低1:5的比例确定年度被抽查单位数量。同时,属本层级管理的重点公共卫生管理相对人年抽查率不应低于30%。
重点公共卫生管理相对人名单由省、市综合执法机构按法律法规要求,依据对公众健康影响风险度高、投诉举报多等确定,并于每年1月底前,报主管的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备案。
三、工作措施
(一)抽查“双随机”
省、市两级综合执法机构应合理调配现有执法资源,随机选派检查人员,对列入随机检查名单中的公共卫生管理相对人进行现场抽查。随机检查人员、抽查名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省级综合执法机构随机选派的检查人员应从本单位在编在岗执法人员及省、市级公共卫生专业首席监督员库中随机抽取,各市级综合执法机构随机选派的检查人员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自行确定。
(二)抽查保密
实施抽查的综合执法机构和随机选派的检查人员要提高责任意识、保密意识,在现场检查工作实施前,应对被抽查单位保密,坚决防止跑风漏气、失密泄密现象发生。违反保密要求的,视情节轻重,追究有关单位和当事人的责任。
(三)抽查留痕
检查人员开展现场检查工作中,应现场制作检查记录,发现违法违规行为的,应当责令改正,提出整改要求,按程序报告并作出处理。现场检查工作结束后,实施抽查的综合执法机构要及时将抽查结果录入卫生计生综合监督网络报告系统。
(四)严格执法
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综合执法机构要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对随机抽查发现的违法行为,发现一起,公开查处一起,形成有效震慑。对尚未达到或没有行政处罚标准的,可采用约谈、警戒等非强制性执法手段,增强被检查对象守法的自觉性。
(五)信息公开
实施抽查的综合执法机构要按照信息公开要求,将抽查对象、检查人员、检查时间、检查内容、检查结果和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同时,有条件的地区,可按照本级政府要求,将随机抽查结果纳入市场主体的社会信息记录。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推广随机抽查是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重要举措。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综合执法机构要加强对随机抽查工作的指导和督促,建立健全相应工作机制,充实并合理调配一线执法检查力量,不断提高检查水平,切实把公共卫生监督随机抽查工作落到实处。
(二)强化保障配合
随机抽查按照谁组织谁保障的原则,选派检查人员的工作、差旅补助费用由组织单位承担。同时,各被抽查单位所在地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综合执法机构应积极配合随机检查人员做好随机抽查工作。对查出的违法违规问题的后续跟进处置,原则上由对该被检查单位负有直接卫生管理责任的地区与单位处理,不得推诿扯皮。
(三)严格落实责任
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综合执法机构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大力推广随机抽查制度,公平、有效、透明地进行事中事后监管,切实履行法定监管职责。要结合卫生计生监督稽查工作,定期对公共卫生监督随机抽查工作的开展与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及时查找存在的问题,并协调有关部门妥善解决。
(四)强化宣传培训
公共卫生监督随机抽查工作是事中事后监管方式的探索和创新,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综合执法机构要加大宣传力度,利用报纸、专刊、网站等载体进行广泛宣传,并积极探索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提升宣传成效。同时,加强执法人员培训,转变执法理念,优化细化执法工作流程,不断提高执法能力。
第二篇:监督抽查制度
监督抽查工作制度
一、目的
为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规范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工作(以下简称监督抽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二、计划和方案的确定
1、内蒙古自治区粮油检测中心克什克腾旗工作站负责组织制定辖区范围内的监督抽查计划,并向承担单位下达监督抽查任务。
2、任务承担单位应当按照监督抽查计划制定监督抽查方案。监督抽查方案应包括:受检单位范围,抽样范围、抽样时间、抽样依据、抽样数量等,检测项目、检测依据及判定依据,复检及注意事项等。
监督抽查方案应当科学、客观、公平,具有代表性和公正性。
3、监督抽查的范围主要是与消费者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较突出的或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认为需要进行抽查的产品,以及可能危及产品质量安全的产品。
三、检测机构、受检人
1、承担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任务的克什克腾旗工作站质量检测机构必须通过国家资质认定,经过省级计量行政部门考核合格。承担任务所涉及的检验项目必须通过资质认定。
监督抽查工作禁止分包。
2、监督抽查的受检单位或个人由克什克腾旗工作站或检测机构随机选定。
选定的受检单位或个人应具有代表性,能反映当地产品供给、消费状况及不同生产管理水平。
凡被选定的受检单位或个人不得拒绝抽检。如拒检,其产品按不合格处理。
3、对监督抽查中确定的产品和受检单位或个人的名单必须严格保密,禁止以任何名义和形式事先泄露和通知受检单位或个人。
4、受检单位或个人应积极配合监督抽查工作。对不便携带的样品由受检单位或个人负责寄、送至检测机构。无正当理由,受检单位或个人不得拒绝监督抽查和拒绝寄、送被封样品。
四、抽样、检测与判定
1、抽样人员不少于2名,克什克腾旗工作站应指派人员协助抽样。严禁受检单位或个人或者与其有直接、间接关系的人员参与抽样工作。
2、抽样人员在抽样前应向受检单位或个人出示《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通知书》,以及抽样人员的有效证件,告知监督抽查的性质、抽样方法、检测依据和判定依据等后,再进行抽样。
3、抽样人员要现场填写《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抽样工作单》,并由抽样人员和受检单位或个人、质量技术监督人员共同签字并落款抽样日期。需要特别陈述的情况,在备注栏中加以说明。
抽样工作单应分别加盖抽样单位和被抽样单位公章。抽取的样品应经双方签字确认后现场封样,封条由抽样单位自制,要确保封条不可二次使用。抽取的样品由抽样单位带回或委托受检单位或个人按照要求寄、送至检测机构。
检测机构应当妥善保存备份样品。
4、受检单位或个人无正当理由拒绝抽样,经抽样人员耐心细致地说服工作后仍不接受抽查的,抽样人员应及时向当地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情况,如果仍不接受抽查的,抽样人员现场填写《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拒检认定表》,由抽样人员和质量技术监督人员共同签字,抽样单位应及时向下达计划报告情况。
5、检测机构应当制定有关样品的接收、入库、领用、检验、保存及处理的程序,并严格按程序规定执行。
6、接收样品应当有专人负责检查、记录样品的外观、状态、封条有无破损及其他可能对检测结果或者综合判定产生影响的情况,并确认样品与抽样单的记录是否相符,对检测和备份样品分别加贴相应标识后入库。必要时,在不影响样品检验结果的情况下,可以将样品进行分装或者重新包装编号,以保证不会发生因其他原因导致不公正的情况。
7、由于某些原因导致无样品可抽的,被抽样人必须出具书面证明材料,抽样人员和工作站人员应当予以确认,并在证明材料上签字。
8、检测机构应当按照监督抽查方案中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测,不得私自更改。
9、检测人员应检查受检样品的状况及数量是否符合要求,检验过程中遇有样品失效或者其他情况致使检验无法进行时,必须如实记录,并有充分的证实材料。
10、检测人员在检测过程中要做空白实验和测定加标回收率。检测机构对抽查不合格样品,应指派其他检测人员对其进行复检,以复检结果为准。
11、检验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和定期考核,持证上岗。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检测工作。应严格保守秘密,不得向任何第三方透露检测结果。
12、监督抽查结果的判定按照监督抽查方案中的判定依据进行。
13、检验结束后,检测机构将《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检验结果通知单》以邮寄送受检单位或个人,检测结果合格的不附检验报告,检测结果不合格的需附检验报告。
14、受检单位或个人应填写《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检验结果通知单》的回执,并于接到通知书5日内将回执寄送或传真至检测机构,逾期则视为认同检验结果。
15、检验结果经确认后,报送当地质量技术监督主管部门,检测结果合格的不附检验报告,检测结果不合格的需附检验报告。
16、检验报告内容必须齐全,检测项目和依据必须清楚并与抽查方案相一致,检验结果必须准确,结论明确。
五、异议的处理与复检
1、受检单位或个人对监督抽查检测结果有异议的,应当自收到《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检验结果通知单》之日起5日内,向组织抽查的质量技术监督主管部门提出书面复检申请并提交相关说明材料,同时抄送检测机构。法律法规对申请复检的时间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逾期未提出书面复检申请的,视为承认检验结果。
2、组织抽查的质量技术监督主管部门收到复检申请后,经审查,认为有必要复检的,应当及时通知检测机构和复检申请人。
3、检应当对备份样进行检测。
复检工作原则上由原检测机构承担。复检结果与初次检测结果一致的,复检费用由复检申请人承担。
4、组织抽查的质量技术监督主管部门也可根据需要,另行委托符合法定条件的检测机构进行复检。
复检结果由承担复检工作的检测机构通知复检申请人,报送组织抽查的质量技术监督主管部门。
5、检测机构出具虚假、错误数据的,按《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规定执行。
六、检测结果处理
1、检测机构应在规定时间内按照监督抽查方案的要求,向组织抽查的质量技术监督主管部门报送监督抽查结果及报告。
2、检测机构提供的分析材料应准确、客观、科学,不得弄虚作假,随意更改。检测机构不应接受任何外部干扰,不得以任何形式泄露检测结果。
3、组织抽查的质量技术监督主管部门负责汇总分析监督抽查检测结果。
4、监督抽检结果发布按照<内蒙古自治区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发布制度>执行。未经省级质量技术监督主管部门公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向外公布或透露检测结果。
5、检测结果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6、不合格检测结果可以作为启动行政处罚程序的证据。
内蒙古自治区粮食检测中心
克什克腾旗工作站
第三篇:文化市场双随机抽查制度[模版]
文化市场“双随机”抽查制度
一、为维护文化市场秩序,落实文化市场事中事后监管工作责任制,责任落实到人,严格责任追究,确保文化市场执法工作到位,确保政令畅通,特制定本制度。
二、依托全国文化市场技术监管与服务平台,建立健全文化市场经营主体名录库和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
三、通过摇号等方式,随机抽取检查对象和执法检查人员,每次抽取的执法检查人员不得少于2人。抽取的执法检查人员与检查对象有利害关系的,应依法回避。
四、利用全国文化市场技术监管与服务平台,记录随机抽取的检查对象、执法检查人员、检查事项、检查结果等,做到全程留痕,实现过程可溯源、责任可追溯。
五、抽查比例原则上不得超过20%,抽查频次原则上每月不得低于2次。
六、随机抽查不代替日常执法巡查、上级交办检查、群众举报核查、责令改正复查、集中整治检查。不得以实施随机抽查为名,削弱文化市场监管工作力度。
七、对随机抽查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依据《文化市场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适用办法(试行)》和各地区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依法依规加大惩处力度。对于经抽查发现严重违规的文化市场经营主体,视情况将其列入文化市场监管
警示名单,并及时向同级发展改革、公安、财政、金融、工商、税务、海关等部门及行业协会通报,实现联合惩戒,一处失信、处处受限,加强文化市场信用监管,增强市场主体守法的自觉性。
八、抽查情况、抽查结果及时通过本级政府、本部门或上级部门政务网站等方式向社会公布,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第四篇:工程质量监督抽查制度
工程质量监督抽(巡)查制度
一、为规范和强化政府质量监督行为,掌握各方责任主体行为质量及工程实物质量情况,根据《监督工作导则》、《湖北省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程序》及《湖北省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巡查管理办法》制定本制度。
二、工程质量监督抽查系指通过对勘察、设计、监理、施工以及原材料、半成品、设备供应等责任主体资格;责任人法定资格;合同执行情况以及工程实物质量的抽查(包括基桩、基础主体构件强度、原材料抽检;易产生质量通病的工程施工工艺及监督人员认为必要的抽查内容)。
三、工程质量抽查由监督小组视工程具体情况,按监督工作方案(监督计划)及监督抽检规定适时进行,抽查情况载入工程质量监督记录,发现重大质量隐患、违规行为以及共性问题,应立即反映情况至室主任、站领导研究处理。
四、监督小组抽查工作以集体监督方式进行,且不少于两名监督员参加,对抽查中发现的问题应据情适时发出监督工作文书,并追踪问题落实整改情况及事态发展。
五、按《监督工作程序》的统一格式填写有关表格,并按监档案目录相应内容,及时建档和归档。
六、监督小组的抽查工作应接受巡查小组的检查,同时配
合巡查小组开展工作。
第五篇:安徽省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后处理管理办法
安徽省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后处理管理办法
2012.7.27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全省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后处理工作,提高监督抽查有效性,明确工作职责,从生产源头确保产品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若干规定》和《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国家监督抽查、省内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组织的监督抽查和外省质量技术监督、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移送的监督抽查不合格结果的后处理工作。
第三条 监督抽查后处理措施主要包括公告、通报、整改复查、行政处罚、移送等。
第四条 全省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后处理工作按照“统一要求,分级实施,各负其责”的原则。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建立监督抽查不合格产品生产企业后处理档案。
第五条 监督抽查后处理实行过错责任追究制度。
第二章 后处理工作内容
第六条 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做好对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的统计、汇总、上报和分析工作,把握产品质量状况,分析普遍存在的质量问题,依法向社会发布监督抽查结果公告,向地方人民政府、上级主管部门和同级有关部门通报监督抽查情况。对监督抽查发现的重大质量问题,组织监督抽查的部门应当向同级人民政府进行专题报告,同时报上级主管部门。
第七条 监督抽查不合格产品生产企业,除因停产、转产等原因不再继续生产的,必须进行整改;因迁址、自然灾害等情况不能正常生产且能够提供有效证明的,待迁址完成或自然灾害消除后,必须进行整改。
第八条 对监督抽查不合格产品的生产企业,负责后处理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下发责令整改通知书,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产品质量监督部门予以公告;公告后经复查仍不合格的,责令停业,限期整顿;整顿期满后经复查产品质量仍不合格的,移交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
第九条 监督抽查的产品有下列严重质量问题时,依照《产品质量法》第四十九条至第五十三条的规定实施行政处罚。
(一)产品质量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
(二)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
(三)属于国家明令淘汰产品的;
(四)失效、变质的;
(五)伪造产品产地的,伪造或者冒用他人厂名厂址的;伪造或者冒用生产日期、安全使用期或者失效日期的;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的。
第十条 对抽查中反映出有倾向性的质量问题,或者产品质量问题严重、抽样合格率较低的产品,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可会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或者行业协会、检验机构召开产品质量分析会,举办不合格厂长(经理)学习(培训)班。
第三章 后处理工作程序及要求
第十二条 监督抽查不合格的产品生产企业应当自收到责令整改通知书之日起,按以下要求,在30日内完成整改工作,并向负责后处理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提交整改报告,提出复查申请。
(一)立即停止生产、销售不合格产品;
(二)企业法定代表人向全体职工通报监督抽查情况,制订整改方案,落实整改工作责任制;
(三)查明不合格产品产生的原因,查清质量责任,对有关责任者进行处理;
(四)对库存的不合格产品及检验机构退回的不合格样品进行全面清理,登记数量,不合格产品不准继续出厂;对危及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不合格产品,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监督销毁或者作必要的技术处理;对因标签、标志或者说明书不符合产品安全标准的产品,生产企业在采取补救措施且能保证产品安全的情况下,方可继续销售。
(五)查阅销售记录,立即收回已出厂、销售的不合格产品;产品已经销售无法收回的,要做好情况记录并加强售后服务保障,并向负责后处理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书面报告有关情况。
(六)根据不合格产品产生的原因,在管理、人员、技术、工艺设备、原材料、产品检验等方面采取相应有效的措施,建立和完善企业的质量保证体系;
(七)参加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组织的不合格企业厂长(经理)学习(培训)班和产品质量分析会;
(八)产品经企业自检或委托检验合格后,按期提交整改报告和复查申请;
(九)接受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组织的整改复查和产品质量的复查检验。
第十三条 国家监督抽查的整改复查工作由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市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配合实施。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向国家监督抽查不合格企业下达整改通知,并告知被抽查企业所在地的市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督促企业限期整改。
第十四条
省级(含外省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移送)监督抽查不合格产品生产企业的整改复查工作,原则上由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委托生产企业所在地的市级质量技术监督监督部门负责,市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下达整改通知,并督促企业限期整改;特殊情况下,产品质量问题严重的省级监督抽查不合格生产企业,由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直接负责整改复查工作,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配合实施。
第十五条
市级(含外市质监部门移送)监督抽查不合格产品的生产企业,由市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下达整改通知,并负责企业的整改复查工作。对监督抽查中发现具有区域性、普遍性质量问题以及涉及到人身、财产安全的严重不合格产品情况,必须及时上报当地政府和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
第十六条 县级监督抽查不合格产品生产企业的整改复查、上报、处理等工作,参照市级监督抽查执行。
第十七条
企业不能按期完成整改的,可以申请延期一次,并应在整改期满5日前申请延期,延期不得超过30日;确因不能正常办公而造成暂时不能进行整改的企业,应当办理停业证明,停止同类产品的生产,并在办公条件正常后,按要求进行整改、复查。企业在整改复查合格前,不得继续生产销售同一规格型号的产品。
第十八条 负责后处理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接到企业复查申请后,应当在15日内组织对不合格产品生产企业的整改复查。整改复查包括对企业整改工作有效性的现场核查和委托符合法定资质的检验机构按照原监督抽查方案进行抽样复查检验。负责后处理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组织成立现场核查组,现场核查组由产品质量监督部门的工作人员和检验机构的技术人员组成,必要时可以邀请行业专家参加现场核查工作。第十九条 对监督抽查不合格产品生产企业整改到期无正当理由不申请复查的,由负责后处理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组织进行强制复查。
第二十条 负责组织整改复查工作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复查工作结束后,应及时下发整改复查结果书面通知。企业整改工作现场核查和复查检验全部合格的,为整改复查合格。
第二十一条 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及时向上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上报监督抽查不合格产品生产企业的后处理结果。
第二十二条 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加强对监督抽查不合格产品生产企业的跟踪检查。
第二十三条 监督抽查不合格产品生产企业的复查检验费用,由不合格产品生产企业支付。
第四章 移送
第二十四条 监督抽查不合格产品及其企业的质量问题属于其他行政管理部门处理的,组织监督抽查的部门应当转交相关部门处理。
第二十五条 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监督抽查的不合格产(商)品,凡涉及外省生产企业的,要及时填写、发送《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移送处理单》(外省)至生产企业所在地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凡涉及省内其他市、县生产企业的,同样要及时填写、发送《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不合格企业移送处理单》至生产企业所在地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第二十六条 省局收到外省质量技术监督或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移送的监督抽查不合格结果后,及时下发《外省质量技术监督、工商等部门移送的监督抽查不合格企业处理通知书》至生产企业所在地的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由该市局负责实施后处理工作。并在规定时间内,将结果及相关材料报省局。由省局负责将处理结果反馈外省的移送部门。
第二十七条 市、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收到外省质量技术监督或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移送的监督抽查不合格结果后,应参照第二十五条规定认真组织实施后处理工作,将处理结果及时反馈至外省移送部门并报告省局。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八条 企业无正当理由拒绝接受依法进行的监督抽查的,由所在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五十六条规定处理。
第二十九条 被抽查企业擅自更换、隐匿、处理已抽查封存的样品的,由所在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按照《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管理办法》第四十八条规定处理。
第三十条 监督抽查不合格产品生产企业收到检验报告后未立即停止生产和销售不合格产品的,由所在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四十九条、第五十条、第五十一条、第六十条规定处理。
第三十一条 监督抽查不合格产品生产企业经复查其产品仍然不合格的,由所在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责令企业在30日内进行停业整顿;整顿期满后经再次复查仍不合格的,通报有关部门吊销相关证照。
第三十二条 监督抽查不合格产品生产企业有下列逾期不改正的情形的,由省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向社会公告:
(一)监督抽查产品质量不合格,无正当理由拒绝整改的;
(二)监督抽查产品质量不合格,在整改期满后,未提交复查申请,也未提出延期复查申请的;
(三)企业在规定期限内向负责后处理的部门提交了整改报告和复查申请,但并未落实整改措施且产品经复查仍不合格的。
第三十三条 对在监督抽查后处理工作中,因主观故意或过失不履行职责、玩忽职守导致发现的产品质量问题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并造成不良影响的,追究过错责任。直接具有过错行为的人员为主要过错责任人,其主管领导和主要领导应承担失察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四条 后处理工作文书处理,采用国家质检总局制定的监督抽查统一文书。
第三十五条 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组织的定期监督检查后处理工作,可参照本办法实施。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由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解释。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2004年9月发布的《安徽省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后处理管理办法》同时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