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质量审核评估制度(合集5篇)

时间:2019-05-13 19:13: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数据质量审核评估制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数据质量审核评估制度》。

第一篇:数据质量审核评估制度

数据质量审核评估制度

为切实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有效促进各专业间统计数据衔接,更好地为地方党政领导、有关部门及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特制定本制度。

一、基本要求

1、建立数据质量评估小组

建立以局长为组长、副局长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和相关专业为成员的数据质量评估小组。数据质量评估小组负责对本局各专业报表的主要统计数据进行评估。凡涉及数据质量评估内容的统计报表,必须经评估后才能正式上报。评估工作由综合科牵头,组织召开评估会议。

2、严格执行国家、省、市统计局和上级调查队制订的统计方法制度

各科室、各专业必须严格按照统计方法制度规定的统计范围、指标口径、核算原则、计算方法、资料收集渠道等各项要求,开展统计调查工作。对基层提出的统计业务问题,应严格按照统计制度的规定予以答复。对统计制度和指标解释中不够明确或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处理的问题,应请示上级统计调查部门,不能以任何理由自行其是。

3、建立数据质量责任制

数据质量评估小组组长对所监控的主要统计数据质量负领导责任,副组长负直接责任,各成员和专业人员负具体责任。各专业要认真做好培训、布置、收表、审核、数据处理、评估、上报等各环节工作,增强在各阶段工作中的质量意识,并采取具体的质量控制措施,以保证主要统计数据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

二、评估内容

需要进行评估的数据必须是按科学的调查方法,经过数据采集、数据处理等环节所形成的各类月度、季度、年度统计调查数据。

三、评估前准备

1、搜集相关专业的统计资料,按要求进行整理汇总;

2、整理各专业报表上报情况和数据质量情况;

3、数据的来源及数据推算情况;

4、各专业撰写自评分析报告。

四、评估方法

1、数据评估要从客观反映本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的要求出发对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可比性和衔接性等数据质量的基本方面进行评估。主要评估专业进度统计数据的衔接情况、相关统计指标之间的逻辑关系、生产总值数据与主要专业统计数据之间的相关状况等。

2、各专业对本专业的统计调查数据的合理性及与相关指标匹配性进行自我评估,并将自评分析报评估小组。

3、评估小组从规模总量、增长速度、比例结构、人均水平、历史资料、内在逻辑关系及相关部门资料等方面着手,运用纵向、横向对比以及综合分析判断等方法,定期对各专业主要的统计调查数据进行质量评估。

4、评估要从调查组织过程的严谨科学性,源头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代表性等方面进行论证。

5、统计调查数据质量评估后,要提出具体的评估意见,形成书面报告。评估报告的内容应包括:评估的结果,即对数据质量的评价;评估的依据,即对评估经过和评估方法的说明等。

6、在评估中发现的数据质量问题,应重新核实。严禁借评估之名,人为修改统计调查数据或在调查数据上弄虚作假。

7、在评估小组对数据进行评估认定后方可上报,并经市局反馈后发布使用。

第二篇:XX乡镇统计报表数据质量审核评估制度

XX乡镇统计报表数据质量审核评估制度

(一)审核评估范围

月报、季度、统计报表的主要指标数据均应进行评估。

(二)审核评估内容

1.统计范围中,全面统计的调查单位是否全面,非全面调查的样本单位、重点单位是否具有代表性。

2.统计数据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相应或相关的数据是否一致或衔接;同业务部门相应或相关的数据是否有出入,有出入的原因是否清楚合理。

3.反映的增长速度、结构比重的变化是否清楚合理;同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情况是否吻合。

(三)审核评估步骤

1.统计人员按上述要求提供数据质量审核评估报告,当期报表,以及主要指标数据与上年的对比表。

2.召集相关部门和领导对数据质量进行审核评估。

3.经审核评估发现有重要差错或疑问的数字,由统计人员负责查对核实或调整,再由主管领导审定。

4、报表经过审核评估无误后由主管领导和统计人员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

(四)审核评估时间

1.月报数据如出现陡增陡降或趋势性问题等,随时召开审核评估会。

2.每季对有明显趋势变化的统计数据,写出审核评估报告或书面说明,交分管领导审定,如有问题可随时召开评估会。

3.数据质量审核评估报告应在上报前二天内提出,交主管领导审定。

第三篇:数据有效性审核相关制度

岗位责任制管理制度

一、排污单位的责任

1、在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指导下,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产权所有人可按照国家相关规定,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选择委托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运营资质证书的运行单位,并签订运行服务合同。运行合同正式签署或变更时,运行单位须将合同正式文本于10个工作日内,向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2、排污单位不得损坏设施或蓄意影响设施正常运行。

3、对设施运行单位进行监督,提出改进服务的建议。

4、应为设施运行单位提供通行、水、电、避雷等正常运行所需的基本条件。因客观原因不能正常提供时,需提前告知运行单位,同时向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配合做好相关的应急工作。

5、举报设施运行单位的环境违法行为。

6、不得以任何理由干扰运行单位的正常工作或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的正常运行。

7、不得将应当承担的排污法定责任转嫁给运行单位。

二、运行机构的责任

1、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的选型、安装、运行、审查、监测质量控制、数据采集和联网传输,应符合国家相关的标准。

2、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必须经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正式投入运行,并按照相关规定与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联网。

3、从事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的社会化运行单位必须取得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证书”。

4、所有从事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的操作和管理人员,应当经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委托的中介机构进行岗位培训,能正确、熟练地掌握有关仪器设施的原理、操作、使用、调试、维修和更换等技能。

5、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行单位应按照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每半年向其报送设施运行状况报告,并接受社会公众监督。

6、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行单位应按照国家或地方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人员培训、操作规程、岗位责任、定期比对监测、定期校准维护记录、运行信息公开、设施故障预防和应急措施等制度。常年备有日常运行、维护所需的各种耗材、备用整机或关键部件。

7、运行单位应当保持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正常运行。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因维修、更换、停用、拆除等原因将影响设施正常运行情况的,运行单位应当事先报告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说明原因、时段等情况,递交人工监测方法报送数据方案,并取得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准;设施的维修、更换、停用、拆除等相关工作均须符合国家或地方相关的标准。

8、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的维修、更换,必须在48小时内恢复自动监控设施正常运行,设施不能正常运行期间,要采取人工采样监测的方式报送数据,数据报送每天不少于4次,间隔不得超过6小时。

9、运行机构应备有足够的备品备件或备用仪器,同时对其使用情况进行定期清点,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增购,以不断调整和补充各种备品备件及备用仪器的存储数量。

10、按照规定程序和途径取得或放弃设施运行权;

11、不受地域限制获得设施运行业务;

12、严格执行有关管理制度,确保设施正常运行;

13、举报排污单位的环境违法行为;

14、对运行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运行水平。

15、建立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运行与维护记录,健全自动监控数据查阅、故障分析等相关制度。

16、污染源自动监控设备的监测频次、时间间隔应符合国家和省、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要求。

三、设备供应商或设备制造商的责任

1、设备供应商或制造商对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的安装、运行、审查、监测质量控制、数据采集和联网传输等方面,应符合国家相关的标准。

2、设备供应商或制造商所提供的相关仪器必须取得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及其他相关行政单位核发的相关资质及认证。

3、设备供应商或制造商所提供的相关仪器必须是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指定的环境监测仪器检测机构适用性检测合格的产品;

4、设备供应商或制造商必须长期保障产品零配件及耗材的长期供应。

5、设备供应商或制造商必须提供产品升级改造的技术支持。

四、管理人员的岗位责任

1、企业自动监控系统管理人员必须定员定岗。

2、管理人员须随时接收来自上级责任环保部门的相关指令。

3、管理人员定期检查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的日常运行情况、设备环境(电源环境、卫生环境等)。

4、当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出现异常情况或突发事故时要及时联系运营维护人员并向相关责任环保部门汇报。

5、当企业出现停电、停水的情况,管理人员要及时联系运营维护人员并向相关责任环保部门汇报。

6、管理人员不得随意更改自动监测设备的参数、故意损坏自动监控设备。有责任保证自动监控系统的正常运行。

7、管理人员有责任和义务提供运行维护人员出入企业的方便。

五、运行维护人员的岗位责任

1、自动监控设备的运行维护人员应当按国家相关规定,经培训考核合格、持证上岗。

2、在对自动监控设备的使用、运行、维护时必须符合有关技术规范。

3、运行维护人员必须每周一至二次对监测系统进行现场维护,并记录在案。

4、运行维护人员必须每日上午、下午远程检查仪器运行状态,检查数据传输系统是否正常,如发现数据有持续异常情况,应立即前往站点进行检查。

5、运行维护人员必须每月至少进行一次实际水样比对试验和质控样试验,进行一次现场校验,可自动校准或手工校准,并记录在案。

6、在线监测设备需要停用、拆除或更换时,运维人员应当事先报经环境保护有关部门批准。

7、运行维护人员发现故障或接到故障通知,必须在24小时内赶到现场进行处理。

8、运行维护人员在维修仪器时,对于一些容易诊断的故障,可携带工具或者备件到现场进行针对性维修,此类故障维修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对不易诊断和维修的仪器故障,若72小时内无法排除,应及时安装备用仪器。

9、仪器经过维修后,要把维修过程、维修方法及所更换的配件一起记录在案,同时按国家有关技术规定对仪器进行校准检查。

10、若数据存储或控制系统发生故障,应在12小时内修复或更换,同时必须保证已采集或存储数据不丢失。

六、事故报告及应急制度

当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发生大面积、长时间停电或雷击等突发事件时,排污单位及运营单位应及时向当地环保部门和省环保局报告突发事故的发生、危害与处理情况,并通报相关部门。及时接受有关部门请求,对其他重大事故和灾害进行应急支援,根据事故大小成立事故处理小组,其主要职责如下:

1、负责组织事故现场的勘查、警戒、事故原因的调查取证工作。

2、核定事故危害的损失,必要时组织相关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对事故的危害程度和直接损失进行技术鉴定。

3、根据调查结果和危害损失情况提出对事故部门和人员的处理意见,报领导小组审批。

4、排污单位和运维单位负责应急设备、应急物资的调度和管理工作。

5、运维单位组织技术工程师对故障设备进行维修处理。

6、设备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相关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防止因检查不周或失误造成新事故。

7、加强设备管理,认真做好设备,管道,阀门的检查工作,对存在的安全隐患的设备,管道,阀门及时进行修理或更换。

8、事故处理完毕应编写突发事故信息报告,并上报给相关责任环保部门。

七、设备更新(更换)程序和制度

建成五年以上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现场端故障率高、不能满足正常运行的需要时,运行维护单位可按以下程序申请报废:

1、运行维护单位根据运维情况,提出自动监控设备是否需要报废的申请,并提交以下有关资料:

1)系统建设时间,设备型号,承建单位等基本情况; 2)运维记录与维修记录

2、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收到运维单位申请后委托环境监测部门对污染源自动监测仪器性能进行比对监测检验,并出具检验报告。

3、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上述资料,综合评估是否需要报废。国控污染污染源自动监控设备的报废报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做出是否报废的决定。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直接做出报废决定:

1)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建成十年以上,主要配件已不再生产的; 2)设备年故障率超过30%;

3)经环境监测部门检测,系统性能参数无法满足国家和省有关标准规范要求的;

4、做出报废决定的,限期由排污单位负责重新建设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排污单位未在限期内按要求重新建设的,依法查处。

八、设备档案建立和存档管理制度

1、技术档案、资料和原始记录是进行维护管理的依据,必须建立健全制度,专人保管,及时修订,方便使用。

2、档案和资料项目如下:

1)设备的说明书、图纸、维护手册; 2)布线、管路图,包括各种布线系统图; 3)监测子系统房内机架及设备所在位置图; 4)工程技术设计、施工、竣工资料和验收记录等; 5)电源、配线设备的接线记录; 6)电路和用户资料; 7)应急处理方案;

8)系统重大故障报告和原始记录; 9)检修测试记录;

10)各种规章制度:技术规范和维护指标;技术文件和有关规定等。

3、监测子系统房的原始记录的项目如下:

1)值班日志; 2)交接班本;

3)障碍记录和质量统计分析资料; 4)作业计划;

5)测试记录及电路电气特性记录; 6)配线资料;

7)设备搬迁、更新的有关资料和测试记录; 8)现有机器设备和主要测试仪器机历卡; 9)工作记录和其他原始记录。

4、监测子系统在工作上必要的其他资料项目如下:

1)设备的开机、停闭和调度时间表。2)有关技术人员联系方式表。

3)各监测子系统、设备提供商和有关领导的联系方式表。

3、技术档案和资料的管理规定如下:

1)专柜存放,专人管理,定期检查清理。

2)不得随意带出监测室,如确因需要临时借出时,应经领导同意,由值班人员登记,按时归还。3)使用时应珍惜爱护,不得抽页、涂写,有破损时应立即修补。4)设备调动时,原随机的技术资料应随机转移,使用过程中建立的资料,可择其重要性予以复制,一并列出清单,随机转移。

5、凡公司规定的维护报表、定期测试记录、质量分析报表、值班记录和其他原始记录等,均应按季分月整理成册,集中存放,专人保管(或输入计算机保存),在经过适当长时期后如这些资料确已失去利用价值,经公司有关负责人批准后可以销毁或删除。

九、设备日常运行自查制度

1、运行维护单位根据自动监测设备的日常巡检要求编写设备日常运行自查流程和内容。

2、运维单位于每季度首月前5个工作日内向当地环保部门提交上个季度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日常运行自检报告。自检报告包括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准确性分析、数据缺失和异常情况说明以及相应的运维记录。其中装机容量30万千瓦以上的火电企业的废气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需同时向省级环保部门提交。

3、设备日常运行自查包括:监控设备运行情况分析;监控设备定期校验及校准情况;现场辅助设备运行情况检查;设备故障及断电自取功能检测等。

设备操作和使用制度

一、设备使用管理说明

众所周知,监测仪器的产品质量及运行正常直接影响到监测数据的可靠程度、监测成果的价值和治理污染的效益。为了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必须加强设备的使用与管理。(一)

通则

凡是已经开始投入运行或即将投入运营业务的设备,均属于维护和管理的范围。监测站设备主要包括:COD在线监测仪、流量计、pH计等在线监测仪。各类设备,在工程施工合格,技术指标良好,设计施工文件、图纸、技术资料完整准确,经环保部门及相关业主验收合格后,即应开始执行本规程的有关管理和维护制度。

1.监测设备管理应严格遵循下列原则:

1)所有监测站设备严格执行专人负责制。

2)未经相关领导同意,严禁设备维护人员擅自拆卸、调试设备。3)有关人员应全面、及时地向主管领导反映设备运行情况。4)有关人员应该相互配合写作,严格执行本规程规定的设备维护操作指示。

2.设备正常的主要标准:

1)各类设备的电气、性能应符合相应的技术指标要求。2)运行正常,使用良好。

3)技术资料齐全、完整,图纸与设备相符。

(二)管理方法

实施对环境自动监测仪器设备管理时,其管理方法和管理仪器的种类(是大气污染监测仪器,还是水质污染监测仪器)、状态(是环境质量监测,还是污染源监测)、监测目的(是常规监测,还是应急监测)等不同而变化。选择适当的管理方法和管理基准,并使之经常得到改进。

环境自动监测仪器管理应分为二类:一类是事务管理,就是按照总记录表进行管理,为维护仪器的精度,并总是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要记录维护保养的实施状况,按需要建立维护保养管理的原始记录是十分有效的。另一类是技术管理,技术管理是按仪器的组成(如采样装置、分析单元等)和测定管理中规定的管理项目、管理基准、管理周期和管理方法,并考虑到维护人员的技术水平,担任此项工作的人数,制订出能取得最大效果的规划设计,经认真研究后实施。(三)

管理措施

1.建立科学的管理系统

运营管理方应成立环境自动监测仪器管理小组,负责相关的仪器配件、试剂的采购计划、定期检查仪器使用及保养情况。组织制订和落实监测仪器设备及药品材料管理的各项制度和措施,使环境自动监测仪器的管理并逐步向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系统化,扭转当前那种“现代化的仪器设备,原始的管理方法”的局面。

2.加强对仪器配件、试剂购置的计划性

环境监测对象具有成分复杂,随机多变等特点。繁多的监测项目需要多种化学试剂和材料,试剂和材料的规格、纯度、数量、种类、采购、保存等应根据监测计划与任务制定计划,编制预算。一般来说,对一些常用试剂、易耗配件可根据多年的使用经验适当多购一点,避免用一点买一点临用临买的被动现象。对于用量不大的不宜储备过多。

3.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

仪器设备启箱验收制度:对购进的仪器设备应由环保行政部门、监测站、运营管理公司和维修人员等组成验收小组,在保证期内启箱验收,并建立仪器登记卡,验收后安装调试。若发现仪器破损、配件不全或检验不合格应立即向厂方或有关单位交涉,处理解决。

仪器设备建档制度:对每种仪器应建立技术档案,包括仪器合格证、说明书、附件清单等,对每种仪器型号规格出厂日期仪器价格、性能、使用维护情况、工作时间等注册登记,建立档案。

仪器设备使用维护保养制度:每台监测仪器操作维护必须建立严格的岗位责任制,由专人管理。维护后必须填写情况登记表,以便查询。维护操作人员应按规定程序操作,定期维护保养。

二、系统运行操作规程(一)

监测室环境要求

1.监测室工作人员应备有工作鞋,进入监测室要更换。2.监测室门窗要严密,室内要防尘和清洁。

3.监测室的温度一般保持在20±5℃,相对湿度一般保持在30~75.0%,有特殊要求的设备,应该设备说明书要求安排。(二)

监测室环境维护 1.例行维护

1)每周进行监测室及周边环境的卫生检查; 2)每两周进行监测室及周边环境的卫生清洁;

3)每周2次对现场监控系统日常维护指标进行检查并记录。2.紧急维护

1)及时进行相关的紧急自处理;

2)即时向救护部门申请救助:上级主管领导、火警-119、匪警-110; 3)通报公司及相关领导并备案。(三)

对现场监控系统设备维护的要求

1.现场监控系统应备有防静电手镯,维护人员插拔设备模块时要带防静电手镯。

2.各种设备外壳,应良好接地。使用220伏及其以上交流电源工作时,必须注意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

3.监测室内严禁使用可能引起火灾的取暖设备。监测室内要备灭火器,灭火器要放在固定位置,并指定专人管理,定期检查,保证良好。4.室内所有设施要建立固定资产管理目录,并有专人负责,定期核对。(四)

对现场监控系统操作人员的要求

1.现场监控系统房内严禁吸烟、饮食、睡觉、闲谈、娱乐。

2.除维护人员外,其他部门和外单位人员,需经有关领导批准,方可进入现场监控系统房。

3.值班人员对用户的电话讯问应作事后记录。

4.值班人员应按规定的时间,对环境、湿度、温度、电源电压,设备运行等进行记录和监视。5.值班人员只能按规定的权限做好系统运行和管理工作,不得越权改动操作系统的硬软件。

6.系统出现异常情况时,值班人员需及时向有关技术人员和领导汇报,不可自行处理。

7.值班人员应会熟练使用灭火器材。出现火警时应立即报告保卫部和火警台。

(五)系统的日常管理

1.运营中心的技术员必须掌握仪器设备的配置,使用权限及管理范围的详细情况。

2.为提高现场监控系统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对无效告警予以确认,并有效控制。一旦发生告警,应在本班次内予以处理,解决。不得以任何方式拖延故障处理时间。

3.要求每班次认真填写《现场监控系统现场日常巡检表》。

4.应统计所发生的告警,并加以分析,做到三清,即“原因清、时间清、地点清”。每月底对发生的故障进行全面分析,完成故障统计分析报表,提出整改意见。

5.现场监控系统故障的考核办法:现场监控系统出现影响仪器设备不能工作的故障为一类故障,其它为二类故障。

6.厂家需对各仪器设备进行操作时,必须经主管部门批准方可进行。7.每日进行除尘清扫,每季应全面、彻底清扫。

三、系统运行作业指导书

(一)仪器设备维护作业制度 1.现场监控系统安全制度

口令管理:维护人员统一管理各在线仪器的口令,注意保密;定期修改口令并符合保密要求。2.日常维护和定期维护的规定

1)日常维护应在业务空闲时进行,发现不正常情况应及时处理并详细记录,处理不了的问题,应立即向主管人员报告; 2)定期维护一般分为半年检查和年检查等。设备的定期维护后,应有详细记录,并由主管负责人签字。

(二)值班与交接班制度 1.现场监控系统值班制度

1)现场监控系统必须实行值班制,实时掌握现场监控系统房内所有设备动态运行情况。

2)值班人员应按规定时间上下班,非经批准不得调换班次和离开岗位,值班时严禁做与维护工作无关的操作。

3)值班人员应坚守岗位、随时留意设备有无异常告警、异味和异声,若发现不正常情况,应急时处理,认真记录查找,并立即上报。4)遵守障碍处理的规定,准确、迅速地处理障碍,及时上报、传报和校对,不得借故推迟障碍处理的时间。

5)及时、完整、准确地填写值班日志和各种规定的记录。

6)不得任意关闭告警,不得人为切断和私人占用业务电话和用户电话。7)不得任意加、甩、倒换设备。8)不得任意瞬间中断电路。9)不得隐瞒和谎报故障。2.对值班人员的基本要求:

1)应按时上下班,未经批准不得擅自调换班次或离开岗位。

2)全面了解本现场监控系统房内部的各种设备的工作原理、技术标准、应急处理办法。

3)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做到手续清楚,上下衔接。3.现场监控系统值班人员职责:

1)值班人员必须参加上岗培训,要熟悉现场监控系统设备的性能,设备、电路的开放情况。

2)掌握监控设备的一般操作技术,充分利用监控设备进行日常维护和故障处理。

3)值班人员在值班时间内要坚守岗位,恪尽职守,保持设备和电路正常运行,配合相关维护站进行业务处理。4)值班时不得任意切断或清除告警,发现异常情况,应马上做相应记录和处理并及时通知有关人员。

5)参加设备和电路的开通、停闭、调度和故障修复后的测试工作。6)及时、准确、完整地填写值班日志及各种规定的记录。7)严格遵守通信纪律、安全保密制度和其他各项规章制度。8)配合外来人员工作时,要填写入室登记本,注意安全操作,防止影响电路质量或造成障碍。

9)巡视设备与环境安全,保持设备与环境清洁,在值班期间对设备与环境负责。

4.交接班的主要内容:

1)检查设备的使用、调度、通阻情况,发现问题尽快处理并记录故障的起止时间。

2)查看值班记录和系统维护终端的输出报告,了解设备的远行情况。3)检查现场监控系统电源、空调设备是否正常。温度、湿度是否符合要求;防火装置及灭火器是否齐全、良好,报警装置是否正常。4)查阅上级新布置的通知和规定事项。

在交接班时所发现的问题均应记入交接班记录本内,并由交接双方签字。交接班时发生故障,或正在进行调度处理时,不得进行接班,接班人应协同处理至通信恢复或告一段落时再进行交接。

属于漏交造成通信中断的,由交班人负责。由于未认真进行接班而造成的问题,由接班人负责。(三)

维护作业计划

1.维护作业计划应报上级,获批准后认真执行,所列项目和周期未经批准不得删减变动。

2.作业计划完成后,必须详细记录完成情况和测试前后的相关数据,并将发现的问题摘要记录,测试记录妥善保管。

3.公司相关领导可对维护人员执行作业计划情况,作业质量和记录进行现场检查,部门应对维护作业计划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并汇总上报。(四)

设备维护责任制 1.设备的维护实行设备维护责任制,以负责人和现场监控系统工程师责任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全程管理,确保系统运行质量。2.包站制度

对现场监控系统房的设备和工具、仪表和相关的技术资料等,应分配到人,实行责任制。包机人的主要任务是爱护设备,精心维护,使其经常保持良好状态,具体要求如下:

1)熟悉所包设备和系统的性能、质量和开放使用等情况。

2)要精心维护,定期检查,出现故障及时上报、记录(记录在故障登记本和机历卡内)。

3)包站人员所包设备变更时,应将全部有关技术档案、资料和原始记录交接清楚。

设备运行和维护制度

一、日常巡检制度及巡检内容

1.每日上、下午通过远程监控系统对固定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设备和数据采集处理系统的运行进行检查,观察其工作是否正常,通讯是否畅通,并记录在案。发现数据持续异常情况,立即前往现场进行检查。

2.没48h自动进行水质在线自动监测仪的零点校正。

3.每周一至二次对监测系统进行现场维护,具体维护内容如下: 1)检查各自动分析仪及辅助设备的运行状态与技术参数;

2)检查自来水供应、泵取水情况,检查内部管路是否通畅,仪器自动清洗装置是否运行正常,检查各自动分析仪的进样水管和排水管是否清洁,必要时进行清洗,定期清洗水泵和过滤网。3)检查站房内配套设施:供电和通讯系统是否正常;

4)检查各仪器校准液、试剂、蒸馏水是否在有效使用期内,按相关要求定期更换标准溶液和分析试剂等;

5)对于用电极法测量的仪器,检查标准液和电极填充液,对电极探头清洗;

6)观察数据采集仪运行情况、并检查连接处有无损坏,对比仪器、采集仪、上位机数据是否一致性。

4.每月现场维护内容:

1)检查仪器内部管路与关键部件,必要时清洗更换;

2)检查气路的密封性、泵、管、加热炉温度检查卤素洗涤器、冷凝器水封容器、增湿器;

3)检查仪器内部试管是否污染,必要时进行清洗; 4)检查超声波流量计探头高度是否发生变化;

5)对在线仪器进行一次保养,对水泵和取水管路配水和进水系统、仪器分析系统进行维护。对数据储存和控制系统工作状态进行一次检查,对自动分析仪器进行一次日常校验。检查仪器接地情况,检查监测站房防雷措施。

5.每三个月至少对水质在线自动监测仪水样导管、排水导管、活塞和密封圈进行检查,必要时更换。

6.保持机房、实验室、监测用房的清洁,保持设备的清洁,避免仪器振动,保持监测用房内的温度、湿度满足仪器正常运行的需求。

7.保持个仪器管路通畅,出水正常,无漏液。

8.对电源控制器、空调等辅助设备要进行经常性检查。

9、操作人员在对系统进行日常维护时,应作好巡检记录,巡检记录应包含该系统运行状况、系统辅助设备运行状况、系统校准工作等必检项目和记录,以及仪器使用说明书中规定的其他检查项目和校准、维护保养、维修记录。

二、定期维护制度及定期维护内容

(一)定期维护制度

4、操作维护人员应经过设备厂家认真培训,熟练掌握设备的操作、维护和故障处理;

5、操作维护人员应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经培训合格,持证上岗;

6、操作维护人员每日直接或远程检查检测设备运行状态,发现异常,应立即前往;

7、操作维护人员每周一次对设备进行现场维护,包括试剂添加、设备状态检查、采水系统维护、供电系统检查等;

8、操作维护人员每月一次对现场设备进行保养,包括对设备的进样回路、测量部件和设备外壳进行清洗;

9、操作维护人员每月用国家认可的质控样对设备进行校验,如果测量误差大于标准规定的范围,则应对设备进行校准;

10、操作维护人员每季度自己做一次实际水样比对测试,比对结果如果不符合标准规定的要求,则应对设备进行检修和校准;

11、当设备出现故障时应在24h内修复,如无法修复需要停机的,应报当地环保部门备案;

12、设备在一年中的运转率应达到90%,以保证监测数据的数量要求。

(二)定期维护内容

1、COD自动监测仪

1)参数设定:COD在线监测仪的硬件管线安装完毕后,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放置仪器测量所需的各种试剂,仪器上电稳定半小时。按照使用要求设置、调整仪器各个测量参数。仪器自动运行,确定仪器运行流程、参数设定正常。一般需要设定的参数主要包括:测量量程、分析周期、消解时间、冷却时间、比色参数等。

2)曲线校准:仪器在使用前需要对人工曲线进行校准,在使用中也需要定期校准。校准前应先根据实际情况配制不同浓度的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准溶液,按照实际情况进行一点或多点校准。使用中的COD在线监测仪应定期校准,一般每3个月或半年校准一次,或仪器每日自动标定,并定期与手工方法进行实际水样对比,保证工作曲线准确。

3)使用:对仪器的采水时间、测量周期(或者定点分析次数及时间)等参数进行相关的设定。各参数确认无误后,便可进行COD在线监测分析了。

4)维护:蒸馏水定期检查;定期添加试剂;废液箱定期清理;仪器定期保洁;定期清理水样过滤头及管路;需定期检查计量系统、阀体、管路及其连接情况;定期检查采样泵的采水情况。

2、氨氮自动监测仪

1)工作参数设置:量程设定,测量周期的设定,采样泵启动间隔及一些温度参数的设定。

2)报警参数设置:报警上、下限设置,溶液容量下限报警设置,在安装报警装置时,当检测氨氮值超出所设置的上下限时发出声光报警。3)系统参数设置:系统的日期、时间设置,测试或校准过程的时间设置,如进水样时间、进清洗液时间、不加试剂进水样时间、加试剂进水样时间、不加试剂进标液时间、加试剂进标液时间等的设置。4)定期添加试剂,添加频次根据单次试剂用量,分析频次和试剂容器容量来确定。5)定期更换泵管,防止泵管老化而损坏仪器,更换频次约每3至6月一次,与分析频次有关,主要参照使用说明书。

6)定期清冼采样头、采样管,防止采样头堵塞而采不上水,防止采样管脏后影响测量结果。一般2至4周清洗一次,主要视水质情况而定,水质越差,清洗周期越短。

7)电极的维护,主要是电极气透膜的更换、电极内充液的更换、电极长期停机的保存和电极的更换。

8)定期校准工作曲线,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一般3个月或半年校准一次主要参照使用说明书和现场水质变化情况来定,对于水质变化大的地方,应相应缩短校准周期。有些仪器可以每个测试流程前都要进行自动校准一次。

3、流量自动监测仪

采用明渠测量流量时,在明渠上安装量水堰槽。量水堰槽把明渠内流量的大小转成液位的高低。利用超声波传感器测量量水堰槽内的水位,再按相应量水堰槽的水位-流量关系计算出流量。

一般流量监测系统的操作使用包括:设置、查询和维护等。

1)安装:超声波探头应安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检定规程明渠堰槽流量计》规定的位置,显示表安装在远离电磁干扰源、温湿度符合要求的地方,可以挂在墙上或安装于仪表柜内。

2)设置:仪器安装完毕后,应按照实际情况进行堰槽类型、堰槽规格、报警参数、系统时间、模拟输出等进行设置,然后校准液位。3)查询:利用仪器按键,可以对瞬时流量、累积流量、运行时间、瞬时液位等进行查看、查询。

4)液位校准:校准液位时用测量尺量取探头测量点的实际液位,然后在液位校准界面输入实际液位即可。

5)维护保养:流量计的维护主要是定期检查探头下方是否有杂物,如果有则清理掉。

6)校准:定期校准液位,每季度或半年校准一次。

4、数据采集传输仪 1)接线:按照使用说明书要求把监测设备的输出接口连接到数据采集传输仪指定端口,保证接线可靠。

2)参数设置:参数设置一般可通过上位机软件设置或通过本地键盘设置,设置的内容主要包括MN号设置、模拟通道量程、污染物类型、串口协议设置等。

3)本地测试:通过本地测试来判通讯故障点,把电脑连接到数据采集传输仪的串口,用串口调试助手向数据采集传输仪发送指令,看数据采集传输仪是否正确返回,从而判断数据采集传输仪是否故障。4)每日通过上位机检查数据采集传输仪的连接状态是否正常。5)现场观察数据采集传输仪运行情况,并检查连接处有无损坏,对数据进行抽样检查,对比自动分析仪、数据采集传输仪及上位机接收到的数据是否一致。

三、定期校验和校准制度及内容

1、定期校准及检验要求

1)与标准方法比对:除流量外,运行维护人员每月应对每个站点所有自动分析仪至少进行1次自动监测方法与实验室标准方法的比对试验,试验结果应满足HJ/T355-2007表1规定的要求。

2)质控样试验:运行维护人员每月应对每个站点所有自动分析仪至少进行1次质控样试验,采用国家认可的两种浓度的质控样进行试验,一种为接近实际废水浓度的质控样品,另一种为超过相应排放标准浓度的质控样品,每种样品至少测定2次,质控样测定的相对误差不大于标准值的±10%。

3)日常校验包括自动校准或手工校准、重复性试验、零点漂移和量程漂移试验。

注明:实际水样比对每月进行,日常校验每季进行。

4)CODCr自动监测仪的校验方法详见HJ/T377-2007《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化学需氧量(CODCr)水质在线自动监测仪》。氨氮自动监测仪的校验方法详见HJ/T101-2003《氨氮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

5)在现场采集污水水样时注意事项:采集试样时注意不让取样点的侧壁或底部的沉积物混入;为准确把握排水的特性,随机采集包括COD浓度最高时、平均以及最低时的试样;将采集的试样保存于约5℃的冰箱中,并尽快送到实验室,应在12小时内测定。

6)校准和检验的要求:当设备发生严重故障,经维修后在正常使用和运行之前必须对仪器进行一次校准和校验;校准和校验的结果必须满足相应的技术要求;进行相关校准和校验时,必须有专人负责监督工况,在测试期间保持相对稳定,作好测试记录和调整、维护记录;仪器校准和检验完成后,要求认真填写校准记录表及校验记录表。

2、校准结果判断与处理

1)未通过数据有效性审核的自动监测数据无效,不得作为总量核定、环境管理和监督执法的依据。

2)当流量为零时,所得的监测值为无效数据,应予以剔除。3)监测值为负值无任何物理意义,可视为无效数据,予以剔除。4)在自动监测仪校零、校标和质控样试验期间的数据作无效数据处理,不参加统计,但对该时段数据作标记,作为监测仪器检查和校准的依据予以保留。

5)自动分析仪、数据采集传输仪及上位机接收到的数据误差大于1%时,上位机接收到的数据为无效数据。

6)监测值如出现急剧升高、急剧下降或连续不变时,该数据进行统计时不能随意剔除,需要通过现场检查、质控等手段来识别,再做处理。7)具备自动校准功能的自动监测仪在校零和校标期间,发现仪器零点飘移或量程飘移超出规定范围,应从上次零点漂移和量程漂移合格到本次零点漂移和量程漂移不合格期间的监测数据作为无效数据处理,按本标准7缺失数据处理。

8)从上次比对试验或校验合格到此次比对试验或校验不合格期间的在线监测数据作为无效数据,按本标准7缺失数据处理。

9)有效日均值:对应于以每日为一个监测周期内获得的某个污染物(CODCr、NH3-N、TP)的多个有效监测数据的平均值。在同时监测污水排放流量的情况下,有效日均值是以流量为权的某个污染物的有效监测数据的加权平均值;在未监测污水排放流量的情况下,有效日均值是某个污染物的有效监测数据的算术平均值。

10)校验的结果应满足HJ/T355-207《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运行与考核技术规范(试行)》的要求

3、校准结果及处理记录

四、易损、易耗品的定期检查和更换制度

充分的易损及易耗品存储是提高运营维护效率的关键基础条件,运维的效率、质量、成本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竞争能力和效益。建立与运行维护、技术相支撑配套的易损及易耗品管理数据库和定期检查及更换制度,是高质量、高可靠、高效率、低成本运营的基本保证,也是进一步强化集中运营维护管理、缩短故障处理时限、提高服务水平的必然要求。

运营公司建立了易损及易耗品管理数据库,按照统一管理、分级存放、集中调配、就近领用的高效管理模式原则要求,对全公司的易损及易耗品进行科学管理,从而提升企业成本管控能力。有效的易损及易耗品管理能够帮助企业提高易损及易耗品的利用率,减少企业资金的占用,提高企业的整体市场竞争力。

1、数据库管理功能:

2、支持初始入库和普通入库

3、支持库存修改

4、易损及易耗品预警:备件数量预警、借出超时预警、定期更换超时预警

5、综合查询:查询备件基本信息、库存、申请单、操作信息等,支持单位、备件类别的直观查询方式,支持多种组合条件、模糊的查询方式。

6、统计报表:统计库存、出入库、送修量、维护及时率、修复率、周转率等;统计结果能够导出EXCEL及图形分析展示。

7、建立易损及易耗品的定期更换周期表

8、结合运营管理制度对易损及易耗品的定期更换进行检查。

9、建立设备故障与易损及易耗品更换周期关联制度。

五、废液处理制度

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所产生的废液必须用防腐的大容器进行收集,不得随意排放。运营维护人员必须定期对废液桶进行查看,以免废液溢出,当废液达到一定量的时候必须进行回收处理。废液处理必须由具有相关资质的公司或企业按照国家相关规范及标准进行处置。

1、COD自动监测仪废液处置方法:废液为强酸性液体,含有Ag+和Cr6+等重金属离子,可用高密度聚乙烯类塑料桶收集,一般进行集中处理,处理方法:在10升废液中加入30克NaCl,充分搅拌,使其生成AgCl沉淀,静置12小时以上,倾出上清液并在分离出的上清液中加入15~20克FeSO4·7H2O,以还原过量的Cr3+,充分搅拌后加入约1600克NaOH以中和过量的H2SO4,调节pH值为8~9。再加入40克Na2S·9H2O,使Cr3+、Fe3+、汞等共沉淀。沉淀完全后,上清液直接排放。残渣做危险废物处理。

2、氨氮自动监测仪废液处置方法:废液中主要污染物是由显色剂带来的汞盐,可用高密度聚乙烯类塑料桶集中收集仪器产生的废液,达到一定的量后集中处理;一般处理办法:先将废液调节pH至8~10,每10升废液中加入约10克Na2S·9H2O固体,充分搅拌。再加入7克FeSO4·7H2O固体,充分搅拌,使其完全反应,静置12小时以上,使其完全沉淀。清液可排放弃去,残渣经焙烧可回收汞。

第四篇:药品流通质量风险评估、控制、沟通和审核制度

药品流通质量风险评估、控制、沟通和审核制度

目的:制定质量风险的管理制度,把风险导致的各种不利后果减少到最低程度,使产品符合质量的要求。种类:质量管理体系。

范围:适用于药品经营质量风险的管理。

责任:总经理、质量管理部、采购部、仓储部、销售部、财务部对风险管理的实施负责。

内容:

1、原则

1.1 质量风险管理是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采用前瞻或回顾的方式,对质量风险进行评估、控制、沟通、审核的系统过程。

1.2 应当根据科学知识及经验对质量风险进行评估,以保证产品质量。

1.3 质量风险管理过程所采用的方法、措施、形式及形成的文件应当与存在风险的级别相适应。

2、风险定义:是指不确定因素对目标的影响,通常表现为出现危害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综合结果。

3、质量风险管理定义:是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采用前瞻或回顾的方式,对质量风险进行评估、控制、沟通、审核的系统过程。

4、质量风险管理要求

4.1 应用管理方针、程序实现对药品整个生命周期对目标任务进行质量风险的识别、评估、控制、沟通、审核、回顾的系统过程,是质量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4.2 质量风险管理采用前瞻或回顾的方式,促进决策的科学化、合理化、减少决策的风险,并使生产活动中面临的风险损失降至最低。

4.3 根据科学知识及经验对质量风险进行评估,以保证产品质量,消除、降低和控制风险,从而保障患者用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4.4 通过质量风险管理方法使我们主动地识别并控制药品经营过程中潜在的质量问题,进一步保证和加强药品和服务的质量。

4.5 质量风险管理的投入水平、正式程度及方法、措施、形式及形成的文件应与存在风险的程度、水平和级别相适应,最终的目的在于保护患者的利益。

7-2 4.6 质量风险管理应用于与药物质量相关的所有方面,包括了采购、收货、验收、入出、出库复核、运输等过程,要求每一位员工均应具有药品质量风险意识。

4.7 风险管理每个步骤的重要性会因不同的事件而有所区别,因此应在早期对风险进行确认并考虑如何进行风险管理,并根据从确定的风险管理程序中得到的事实证据做出最终的决策。

4.8 在实现确定目标的过程中系统、科学地将各类不确定因素产生的结果控制在预期可接受范围,以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的方法和过程。

5、质量风险管理的组织及责任 5.1 质量风险管理组织结构图

质量管理部(质管部经理、质量管理员、验收员、养护员)2仓储部(仓储部经理、保管员、运输员)

采购部(采购部经理、采购员)

组长 4销售部(销售部经理、业务员)(质量负责人)5总经理、行政人事部(总经理、行政专员)

6财务部(会计、出纳员)

5.2 设立由公司领导层参与、质量管理部组织领导的质量风险管理机构,全面负责质量风险的管理,成员包括:质量管理部、仓储部、采购部、销售部、行政人事部等相关部门。

5.3 质量风险管理机构的组长由质量管理负责人担任,主持质量风险管理的日常工作,成员包括各部门经理和专员。

5.4 各职能部门成立质量风险管理小组,质量风险管理小组组长由各部门负责人担任,组员为各部门员工。

5.5 各风险管理小组对本部门质量风险进行风险启动、评估报给质量管理部,质量管理部提出采取风险控制的措施上报风险管理机构审核、批准、实施。

5.6 风险管理机构审核、批准风险管理措施实施的最终结果和结论。

6、质量风险管理项目

6.1 质量管理体系:完整性、有效性、适用性及法规符合性。

7-3 6.2 标准/规程/记录:文件的必要性、内容准确性及持续改进性。6.3 岗位职责:不得遗漏,交叉职责应明确,职责不应过多。6.4 质量:安全、稳定、有效、可控。6.5 偏差、OOS和投诉的调查:确定潜在原因和整改措施。6.6 紧急情况处理:确定及时、有效、可行。

6.7 GSP审查、自检(内部/外部):检查计划、频率、范围和检查深度,确定缺陷程度及后续管理的必要性。

6.8 药品质量回顾:对数据的趋势进行选择、分析和评价。

6.9 教育和培训:教育背景、工作经历及习惯;培训频率、范围、有效性以及判断员工接受培训的能力,是否能够可靠地完成操作。

6.10 人员操作:确认严格执行操作标准、规程及控制参数,是否有错误或缺陷。6.11 校验/确认/验证:确定校验、确认、验证活动的内容、范围和程度(如仪器、设备和操作方法等)。6.12 取样过程和检验:过程控制的方法、频率和程度,分析技术的合理性。6.13 环境控制:评估监控方法、数据及防范措施和验证限度。

6.14 办公室/仓库/设备/设施/计算机系统:确认设计合理,性能可靠、适用,维护、维修状况。

6.15 清洁卫生:办公室和仓库的卫生情况、人员的着装情况

6.16 药品和供应商:药品本身的特性、储存条件;供应商和生产厂家的全面评估(审计,质量协议等)。

6.17 稳定性试验:确定储存、运输条件的差异对药品质量带来的影响。6.18 防护:确定防护措施和防护用品。6.19 变更:可行性、采取措施及质量影响。

6.20 药物安全监督:确定不良反应和事件的报告机制和有效性。6.21药品检验报告:准确性、可靠性。6.22 产品发运与召回:能够追溯和及时召回。

7、质量风险管理程序:风险管理是一个标准的系统化管理流程,用以协调、改善与风险相关的科学决策,分为: 风险启动、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沟通、风险审核、回顾,持续地贯穿于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同时风险沟通贯穿于整个风险管理过程。

7.1 风险启动:及时识别并控制产品中潜在的质量风险,降低其发生概率,启动、规划一个质量风险管理工作步骤包括:

7.1.1 确定存在的问题或风险,包括潜在性的假设。

7.1.2 搜集与风险评估有关的潜在危险、伤害或人体健康影响的背景信息和数据资料。7.1.3 明确决策者如何使用信息、评估和结论。8.1.4 确立领导者和必要的资源。7.1.4 确定风险管理程序的时限和预期结果。7.2 风险评估:对于确定的风险,风险管理小组以科学知识鉴定其危害源,并对接触这些危害源造成的风险进行评估,包括风险识别(什么可能出现问题?),风险分析(可能性有多大?)和风险评价(问题发生的后果是什么(严重性)?)三个部分。7.2.1 风险识别:是进行质量风险管理的基础,即根据确定的风险,系统地收集、利用相关信息和经验(如:历史数据、理论分析、已知的见解、多方意见和、风险承受者的利害关系),来确认存在的风险,指出将会出现的问题,即:“什么可能出现问题”。

7.2.2 风险分析:是运用有用的信息和工具对已经被识别的风险及其问题进行分析、估计(影响因素、范围、关联、趋势;额外的信息资料;根本原因等),进而确认将会出现问题的可能性有多大?出现的问题是否能够被及时地发现?以及造成的后果。7.2.2.1通过分析每个风险的严重性以及发生的可能性,对风险进行深入的描述,然后在风险评价中综合上述因素确认一个风险的等级。在整个风险评估过程中,风险分析是最重要的环节,需要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及质量相关人员共同完成。

7.2.2.2 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发生可能性 第1级 稀少(发生频次小于每十年一次)第2级 不太可能发生(发生频次为每五至十年一次)第3级 可能发生(发生频次为每一至五年一次)第4级 很可能发生(发生频次为约每年一次)第5级 较常发生(发生频次约为每2-3个月1次)第6级 经常发生(几乎每次都可能发生)

7.2.2.3 风险发生的严重性。发生严重性 第Ⅰ级 可忽略 第Ⅱ级 微小 第Ⅲ级 中等 第Ⅳ级 严重 第Ⅴ级 毁灭性

7.2.3 风险评价:是指根据预先确定的风险标准对已经识别并分析的风险进行评价,即通过评价风险的严重性和可能性从而确认风险的等级,划分风险等级应考虑证据的充分性。

7.2.3.1 风险标准:根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用风险指数矩阵图来综合评价风险的等级。

可能性 严重性 第1级 第2级 第3级 第4级 第5级 第6级 第Ⅰ级 1 2 3 4 5 6 第Ⅱ级 2 4 6 8 10 12 第Ⅲ级 3 6 9 12 15 18 第Ⅳ级 4 8 12 16 20 24 第Ⅴ级 5 10 15 20 25 30 风险综合指数=危害严重性指数值×危害可能性指数值

风险级别:低级风险:1~5;中级风险:6~10;高级风险:11~30 7.3 风险控制:对于已经评估过的风险,质量保证室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风险,或做出接受风险的决定,使风险降低、达到可接受的水平,用于风险控制的努力程度应与风险级别相适应。

7.3.1 风险控制包括风险降低和风险接受两个部分。风险控制重点:风险是否在可以接受的水平上?可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降低、控制或消除风险?在控制已经识别的风险时是否会产生新的风险?

7.3.2 风险降低:是指针对风险评估中确定的风险,当其风险超过了可接受水平时,所应采取的降低风险的措施,包括:

7.3.2.1 降低危害严重性和可能性采取的措施,或提高发现质量风险的能力。8.3.2.2 无法解决的固有风险,要制订应急措施及预防措施。

7.3.2.3 风险可以避免或降低,由质量保证室制定详尽的整改、预防措施,并由相关责任部门负责实施、改进,质量保证室跟踪监督其落实情况。

7.3.2.4 在实施风险降低措施过程中,有可能将新的风险引入到系统中,或者增加了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或严重性。

7.3.2.5 应在措施实施后重新进行风险评估,以确认和评价可能的风险变化。8.3.3 风险接受:是指作出是否接受风险的决定。

7.3.3.1 风险处于可接受的范围(低级风险),不必做任何处理。

7.3.3.2 在实施了降低风险的措施后,对残余风险作出是否接受的决定,如果风险

结果不能被接受,应该重新进行风险评估以识别新的风险或者未曾评估过的因素。7.4 风险沟通:在风险管理程序实施的各个阶段,决策者和相关部门人员应该对进行的程序和管理方面的信息(质量风险的本质、形式、可能性、严重性、可接受性、处理方法、检测能力或其他)进行交换和共享,通过风险沟通能够促进风险管理的实施,使各方掌握更全面的信息从而调整或改进措施及其效果。

7.5 风险审核、回顾:是风险管理流程的最后阶段,应该对风险管理程序的结 果进行审核,尤其是对那些可能会影响到原先质量管理决策的事件进行审核。同时结合新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定期回顾,每年一次。

8、质量风险管理编号:QR××—××××:QR代表质量风险(Quality Risk),前两位阿拉伯数字表示年份,后面四位是流水号,以0001开始,例如:QR11-0001表示2011年的第一个质量风险管理。

9、质量风险管理的方法和工具:通过提供文件化的、透明的和可以重现的方法来进行质量风险管理并提供科学实用的决策依据。

9.1 趋势分析:平均X,样本标准偏差σ;标准: X-3σ≤样本≤X+3σ;异常情况:连续7点低于或高于均值;连续7点上升或下降;反常(波动成规律)。

第五篇:人口普查数据质量评估的思考

在各级党政的高度重视下,人口普查已经进入数据处理阶段。当前,基层数据质量评估的科学性,是决定人口普查数据质量高低的关键。为此,应结合实际着力以下几项工作。

眼下,基层开展人口普查数据质量评估,必须有科学的工作思路。

一是制订方案。明确地方人口普查数据质量评估的组织机构、领导责任、工作重点、部门协调、宣传引导、后勤保障等内容;明确地方人口普查开展数据质量评估的时间、对象、范围、责任、目标以及成果保密与报告的方式。

二是建立机构。为确保地方人口普查数据质量评估工作顺利进行,需要以地方政府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名义建立组织机构,并将调研、协调、宣传等主要任务科学分解,应当由政府有关领导任组长,统计局主要领导为办公室主任并开展日常工作,成员由宣传、统计、发改、公安、计生、教育等单位负责人组成。

三是公开透明。要在加强地方主流新闻媒体协调的基础上,及时把地方人口普查数据质量评估方案、机构、任务、监督以及评估方式,在地方网络、报刊、电视上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四是明确责任。当前,要在明确地方人口普查数据质量评估思路和方式的基础上,切实明确参与地方人口普查数据质量评估的部门人员和责任,要求公安、计生、教育等部门分别提供有关调研数和部门资料,并指导基层完成人口普查数据质量评估任务,使地方人口普查数据质量评估工作,公开透明、部门参与、党政重视、程序规范、社会认可,成为推动统计“四大工程”建设与改革发展的重要环节。明确数据评估方式

基层开展人口普查数据质量评估,需要有符合实际的科学思路及方式并强化落实。一是自评完善。应当以乡镇为基层单位,在开展调研的基础上,进行人口普查数据质量自己评估,科学界定本乡镇人口普查登记的成果与误差,并推算出乡镇总户数、总人口以及人口流动、老龄化、性别比等主要指标区间。二是联评核实。应当在地方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协调宣传、公安、计生、教育等部门,适时召开地方人口普查数据质量评估联席会,对基层和本级人口普查登记得到的主要指标进行核实、界定并备案。三是验收公开。要在切实开展了地方人口普查数据质量自己评估、联评核实备案的基础上,以规范的方式书面请示,上级人口普查数据质量评估办公室验收核实,并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增强地方人口普查数据质量评估工作的公众性。四是由下而上。为使地方人口普查数据质量评估工作更加科学、规范、务实,应当推行由下而上的数据质量评估运行机制,以县、乡两级为基础,省、地两级为重点,国家最终审定的方式开展人口普查数据质量评估工作。县、乡两级评估工作应在公报发布前4个月内完成,省、地两级评估工作应在公报发布前3个月内完成,这样有利于改变普查数据质量评估中人为误差、上下有怨言、公众质疑的现象,切实提高地方人口普查数据的公众性、客观性和真实性。明确数据评估参数 多年来,基层对各项普查数据质量的评估积累了一定经验,也存在一些争议和问题,为提高地方人口普查数据质量评估的科学性与现实性,基层必须确定人口数据质量评估的参数。

一要有调研数。基层统计要把宣传贯彻党的方针政策、扶贫脱贫帮困、统计基础建设与地方人口普查数据质量评估有机结合,有计划地对1/3的县区、1/6的乡镇、1/20的普查区、1/30的普查小区的人口普查登记情况进行调研,以此推算乡镇和县(区、市)户数和人口登记结果与误差,为地方人口普查数据质量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二要有历史数。应当从地方统计年鉴中,整理得出区域性总人口、总户数、老龄化、性别比等人口的变化参数,为地方人口普查数据质量评估提供参考。

三要有部门数。要在地方政府的统筹安排与协调下,由公安、人口计生、教育、卫生等部门提供户籍人口、流动人口、入学儿童、出生与死亡等人口信息作为评估参数之一。

四要有抽查数。各地在人口普查事后质量抽查中,得到了一些户记录、人记录信息,在进行区域性人口普查数据质量最终评估的过程中,要把事后质量抽查资料作为地方数据质量评估依据使用。

五要有快速汇总与光电录入数。科学技术是提高人口普查数据质量的保障,地方户数、人口等主要指标,快速汇总与光电录入已经基本成形,在开展地方数据质量评估中,要在做好保密工作的同时,科学运用于地方人口普查数据质量评估工作。当前,要切实从“调研数、历史数、部门数、抽查数、快速汇总与光电录入数”等方面,建立地方科学的人口普查数据质量评估机制,以加权或单间平均方法,推算出区域性总户数、人口总以及人口迁徙等有关系数,作为地方评估人口普查数据质量的科学参数,切实提高基层在人口普查数据质量评估中的科学性。明确数据评估重点

在实现统计“三个提高”的过程中,基层开展人口普查数据质量评估应当把握以下五个重点:

一是人口总量。要通过自下而上的逐级自评、联评、请示验收完善后,以地方人口普查数据质量评估小组办公室名义,科学界定地方人口普查总户数、常住人口、流动人口等主要指标区间及有关系数,为发布地方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作技术和舆论导向的准备。

二是人口结构。当前,要在地方人口普查数据质量评估中,切实通过“调研数、历史数、部门数、抽查数、快速汇总与光电录入数”的综合分析运用,科学界定地方人口普查数据中的男性人口、女性人口、文盲人口、劳动力人口以及老龄人口区间与系数。

三是人口分布。为加快地方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农业发展速度,基层人口普查数据质量评估与资料开发利用,应当在创新思路和观念的基础上,科学界定地方人口迁徙方位、主要集居地、农民工住房等变化趋势,为地方村庄城镇化建设、发展现代工业、现代农业提供决策依据。

四是人口素质。基层人口普查数据质量评估与资料开发工作,要为地方党政提供本地区:初中文化程度、中技高中文化程度、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数及比重,为加快转变地方经济发展方式、推进改革与科学发展提供人才资源保障。

五是人口流动。要着力研究本地区人口跨乡镇和县(区、市)行政区域流动的数量、成本、就业、创收、交通、住房等情况,分析研究他们在推动地方城镇化、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建设中的作用与发展潜力。公开数据评估结论

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统计“四大工程”中,基层统计要在切实转变观念的基础上,把地方人口普查数据质量评估的过程作为宣传统计,争取地方党政更加重视和支持的重要渠道。

第一,要把地方人口普查数据质量评估结论及时报告地方政府。以对历史和人民负责的态度,把地方人口普查数据质量评估方式、参数、程序以及主要指标区间,由人口普查办公室主任签名作出科学的界定,以规范的机密文件及时书面报告地方政府有关领导,要求结合地方实际及时作出审核批示,为地方人口普查数据质量评估的客观性、公正性提供保障。

第二,要把地方人口普查数据质量评估结论及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开展地方人口普查数据质量评估,目的在于使地方人口普查得到的主要信息更加真实、科学,能成为重大决策的依据并经受历史的检验。因此,必须把地方人口普查数据质量评估的方案、原则、流程、方式、重点、结论以及面临的困难、问题和工作建议,以规范的机密文件及时报告上级人口普查办公室,并对本地区人口普查主要指标,由人口普查办公室主任签名作出科学的界定后书面上报。

第三,把地方人口普查数据质量评估结论适时向社会公开。地方人口普查数据质量评估办公室,要以地方政府人口普查数据质量评估小组的名义,向社会公众发布本地区人口普查数据质量评估方案、机构、时间、任务、目标、责任、流程以及数据质量评估的方式和重点接受社会监督;要将地方人口普查数据质量评估结论,报经上级人口普查办公室和地方政府审核完善后,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有选择性地适时由地方政府网站、报刊、电视向公众发布信息接受社会监督。为确保数据质量评估有效开展,要将地方人口普查数据质量评估结论,作为地方评选人口普查先进集体或个人的依据之一,从而推动地方人口普查资料开发、统计改革创新、基层基础建设,以及统计“三个提高”与“四大工程”建设的深入有效开展,进一步发挥地方统计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重要作用。

下载数据质量审核评估制度(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数据质量审核评估制度(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口普查数据质量评估分析通知

    人口普查数据质量评估分析通知 人口普查数据质量评估分析通知 各县人普办: 根据《关于认真做好登记和复查阶段工作的若干意见》和省人普办《关于认真做好人口普查复查验收工......

    统计数据报送及质量检查审核评估制度

    统计数据报送及质量检查审核制度 为保证统计数据质量,依据省、市局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 公司统计报表编制必须严格按照“分级负责、集中汇总、逐级上报”的办法进行......

    浅谈城镇住户调查数据质量评估方法

    浅谈城镇住户调查数据质量评估方法 抽样调查的实质主要是通过样本指标推算总体指标,产生一些误差是必然的;因此,样本的选择和抽取方法,对于抽样的推断结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产科质量自我评估制度

    产科质量自我评估制度 为加强对助产技术的管理、进一步提高我院产科质量管理水平,全面贯彻落实我省助产技术基本要求,我院全面开展产科质量管理评估工作具体如下: 一. 医院产科......

    数据质量责任追究制度(推荐阅读)

    数据质量责任追究制度为了科学、有效地组织统计工作,规范统计活动,增强统计人员的工作责任心,推进统计职业道德建设和统计行业作风建设,保障统计数据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

    教学工作审核评估

    西安科技大学 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评 建筑学系 2016年11月1日 1 1定位与目标 1.1办学定位 1.2培养目标 (1) 学校人才培养总目标及确定依据(2) 专业培养目标、标准及确定依据 (3......

    审核评估知识

    1. 十九大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2.......

    审核评估内容简介

    审核评估内容简介 1.什么是审核评估? 答:审核评估是“五位一体”评估制度中院校评估的一种模式。《教育部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通知》(教高[2013]10号)......